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复习(精选14篇)
1.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复习 篇一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公开课设计、目标达成度及课后反思
本学期执教抽签竞赛课一节,按照教学进度进行到《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这一部分中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这一内容,这是整个哲学乃至整个高中政治课中最难的部分,及其抽象又极其相似,教材删节的特别简单,而能力要求又特别高,这就需要教师挖掘教材、补充教材、整合教材,组内一致意见认为本部分内容不适合讲公开课,尤其是让学生主讲更是不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挑一个简单的内容作秀是大家做公开课心照不宣的做法,我觉得这样做既伤害了学校的教学模式,同时潜移默化传授给学生一些不良的东西,比如形式主义、弄虚作假等。于是依然按照进度确立了课题。
一.准备工作:
1.精心设计学案,体现一个“导”字。将学生手中的教材及参考资料充分运用起来,让学生利用现有的资源学习;整合教材,按照学生现有的程度将教材按他们能够懂的方式整合,形成知识系统。
2.设计课堂结构。体现“学思用”三部课堂一般模式,同时将之具体化到本部分知识,按照内容指引,“学”“思”相融,辅之以练,检测目标达成度。需要解释的是,我们课程的特点是一个内容通过“学”掌握现象和基础,通过思考发掘形成能力,按内容定形式政治课的课堂结构适用边学边思,学思结合,如果一定要分成两个部分,学完所有的内容,然后再深入思考,会造成内容的脱节的。
二.课堂效果
1.目标达成。按照学案的导引学生付出了较之以往更多的时间充分学习,同学之间也有一些交流和讨论,通过学生展示,可以看到他们通过自学能够掌握60%左右的知识。通过交流和辩论可以掌握80%知识,通过教师的点播和答疑形成了一定的能力。这表现在用原理解决问题的快速抢答环节,准确率达到90%以上,对于本节知识而言实属不易。
2.课堂节奏。由于学生把握问题的角度不是特别精准,又做了大量的准备,因此造成一个问题的讲解占用时间过多,教师引导不过来,显得课堂不紧凑。针对学生讲解不到位,最后只好教师讲解,浪费了时间。节奏的不合理,影响了其他环节,是本节课最大遗憾。
3.知识整合。本节是矛盾观收尾章节,必须做各种维度的知识整合。从形式上看,学生形成了本部分知识的知识系统。但通关过高考题的训练,形成了知识系统仅仅是前提,应用能力的形成还需要艰苦的训练。
三.课堂评价。设计的课堂评价是采用水乳交融方式进行。我创造使用了学校要求的评价方式,采取隐性的加分方式:凡是参与展示的同学就意味着学案做的好,这是学案检查时教师确定的,学生获得学案加分,并根据其讲解的程度获得展示加分;课堂学生开动脑筋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者提出疑问或回答问题,也获得加分,加分幅度由课代表根据教师评价语言和学生的敬佩程度而定,下课之前公布给大家,有异议可以抗辩。教学实践中学生庸俗的使用的课堂评价政策会使课堂偏离方向,我曾遇到这样的事情:学生先问回答问题加几分,然后决定是否答题,还有拒绝回答问题的,说“大不了你扣我分”,学生把评价当成了目的偏离了课堂改革的初衷。隐性加分可以部分解决这个问题,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内容上来,而不是过度关注形式。
四、课后心得
课堂设计只是一个框架,课堂生成,节奏把握总有一些出乎意料的地方,也会有一些意外收获和遗憾
本节课的遗憾是节奏不合理,前松后紧,影响课堂效率。由于时间把握不好,在简单的地方浪费了,到了深入探讨没有时间了,这在平时不是问题,但公开课有一个完整性,只好压制了学生的探讨热情,影响了课堂生成;本想创造性使用评价方式,本节课由于节奏没有把握好,设计的评价总结没有时间做,画龙没有点睛,评价不到位是不争的事实;公开课选题的确不宜过难。
2.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复习 篇二
一、优化问题设计,激发学生思维
情境探究的问题对学生的思维起着导向作用,也是有效连接情境与课本知识的桥梁和纽带。问题的设置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以生活为源泉,增强学生的参与度
生活即教育,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回归生活。生 活是思想政治教学的源泉,如果政治课堂教学脱离了生活,就会成为无源之水。这就要求我们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围绕生活创设问题,根据课本知识和教学目标寻找生活素材,将生活素材与课堂问题自然对接。这样有利于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习知识,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使学生关注现实问题。如在教学《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时,笔者引导学生由班级春 游地———滁州施 集九天峰 ,联想到施集茶叶,并让学生针对不同游客设计1分钟精彩恰当的茶叶推销词,并说明理由。随后笔者设计了以下三个问题:1同样是推销茶叶,为什么用了不同的推销词?2这告诉我 们一个什 么样的工 作方法?3为什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些问题源于生活,贴近生活,使学生有话可说,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参与政治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通过探究学习,感悟到哲学的现实价值。
2.以开放性问题为载体,培养学生思考的意识
思想政治教学中问题的创设注重开放性,是学科发展的内在要求。开放性问题没有设置标准的唯一的答案,旨在鼓励学生去发现,提倡学生的个性创造,有利于开阔学生的思维空间和视野,有利于提高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应倡导学生运用发散性思维从不同的角度去回答问题,不要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如在《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教学中,笔者设计的问题是:1你能说出几个蕴含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哲理的成语或俗语吗?2你能举出违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哲理的成语或俗语吗?3制约滁州市旅游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这三个问题都是开放性的问题,可以使学生积极参与,大胆假设和想象,并进行分析、判断和对比。这样有效地开阔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 惯,关注了学 生的合作 意识和个 性发展。
3.注意坡度,使学生思维更深入
设问注意思维坡度,也就是根据由 近及远、由浅 入深、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规律,围绕一个中心,层层深入地提出一系列问题,使学生的认识逐步深入。如教学《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时,在学生分析了制约滁州市旅游业发展的因素后,笔者紧接着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1上述五个因素中,你认为哪个是关键因素?为什么?2其他因素是 否可以忽 视?请举例说明。3如果“第一个关键因素”中的难题解决了,你认为哪一个又会成为制约滁州发展的关键因素?为什么?这几个问题,有一定的层次性。第一个问题,所有的学生都能回答;第二个问题,要从材料中归纳出答案,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较强,中等及以上的学生可回答;第三个问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可让学生展开小组讨论,然后推选一个学生来总结发言。通过这样层层深入的提问,培养了学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落实了教学目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4.以构建知识体系为支撑,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生在学习政治的过程中,形成的常 常是零散、不成体系的知识,考试解答主观题时想到哪就写到哪,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低。因而我们要引导学生搞清各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通过总结概括,形成知识网络,构建知识库,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 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我们可以针对一个主体或一个角度,设计一些旨在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问题。如在《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的教学中,最后感悟践行时笔者设计了与学生“角色互换”的活动,让学生成了笔者的“老师”。笔者作为“学生”提出了 三个问题:1我的兴趣 广泛,什么都想去做,静不下心来学习,怎么办?2我近期心情不好,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没信心,怎么办?3马上要期末考试了,我怎么有针对性地迎考呢?引导学生回答时结合个人发展实际,教师用PPT展现从学生回答中提炼出来的三句话:1抓住重点统筹兼顾,规划自我完美人生———Planmyself;2把握主流 全面评价,正视自我扬长避短———Knowmyself;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创造自我点亮特色———Createmyself。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学生顺利形成了关于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的知识体系。
5.体现知识、能力、情感的有机统一
一个好的问题,应该能够启发学生探究知识,使学生在问题的分析和 解决中培 养能力,在问题的 争辩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比如在教学《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时,笔者设置了以下课后探究任务:1请上网查阅滁 州市的自 然地理、历史 文化、区位经济、科技教育 等基本情 况。2用对立统 一的观点探讨我们滁州市如何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并写成600字以内的小论文。这些问题的探究既要求学生学会用矛盾分析法解决实际 问题,同时要求 学生爱护 自然保护环境,比较好地实现了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二、有效设问的实践反思
1.有效设问必须关注学生
有效设问可以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从而增强学习的动力。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具有启发性、逻辑性,还要新颖,能适应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特点,能够帮助学生构建新知。这要求教 师在课堂提问前,做好准备,从形式到内容,从时机到 人选,都要心中有数,不可随意乱问。
2.有效设问必须关注反馈
所有的“问”都是为了学生的“答”,而教师及时的点评、反馈又可以使设问的效果更好,使继续设问成为可能。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应及时进行评价反馈,这样既可以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思维的火花,通过鼓励和引导,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还可以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提醒学生正确理解知识点。
3.有效设问必须关注教师自身发展
新课程改革对高中政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这个要求,教师必须正视自身的不足,思考出现问题的原因,并提出应对措施,能够自省、自励、自强,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与时俱进,加强学习,最终实现高效课堂。
3.《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 篇三
[关键词]温瑞塘河整体与部分联系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220087
一、教育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目标】
1.识记: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系统、要素的含义与特征。
2.理解:系统优化的方法;综合性思维方式。
3.运用:举出生活中的典型事例,运用相关原理,组织学生讨论如何才能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最优目标。
运用所学知识剖析生活实例,说明如何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培养和锻炼综合性思维,以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
使学生初步具有把握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的能力,初步具有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安排自己学习和生活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树立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孤立观。
2.树立整体意识,培养全局观念,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或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3.使学生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性思维,引导学生树立集体主义观念。
二、学情分析
通过对《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哲学意义上的联系的含义,但还不能很好地运用唯物辩证法中联系的观点去看待我们周围的世界。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2.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3.整体与部分功能不同。
4.如何把握系统及其特征。
四、 教学活动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策略】通过学生熟悉的一些经典名言名句,结合基本地理常识,联系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组织引导学生参与讨论,结合教师讲授,使学生实现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
【教学过程】
活动1:首先,咱们一起看几张图片,大家猜一猜图片中分别是温州什么地方?
[设计意图]通过系列图片和大家的亲身感受,让学生知道温州最近几年在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明确发生这些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2014年以来温州一直努力地在做一件事情——全国文明城市的创建。引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温州900万人共同努力的目标。由此可见世界上绝对孤立的事物是没有的,从而明确这节课要探讨的主题。
活动2:在全国文明城市的创建过程中,生态环境建设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大家知道温州的母亲河吗?
生:温瑞塘河。
多媒体展示温瑞塘河的材料。
1.温瑞塘河主河道古称南塘河,北起鹿城区小南门跃进桥,向南流经梧埏、白象、帆游、河口塘、塘下、莘塍、九里,向西至瑞安市城关东门白岩桥,全长33.85公里。(注:一直有百里河塘,入河捉鱼的美称。
2.温瑞塘河不同河段对温州的防洪、排涝、供水、航运、灌溉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被温州人民称为“母亲河”。
师:温瑞塘河与各河段之间是什么关系?
生: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师:那什么是整体,什么是部分?请大家先完成一个表格。(自主学习
[设计意图]得出整体与部分的相互区别。
师:整体和部分在材料中是如何体现的?
[设计意图]由整体和部分在材料中的体现得出二者是相互依赖的。
活动3:继续展示温瑞塘河的材料。
1.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温瑞塘河的部分河段出现了污染,尤其在一些工业、农业和居民生活集中的河段,污染尤为严重。2000年时5类和劣5类河段就占了85%。最终导致了温瑞塘河的变质。
2.温瑞塘河的变质又致使其他河段也失去了原有的作用。
师:温瑞塘河作用的变化是如何体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的?
[设计意图]引出整体与部分是相互影响的。
活动4:继续展示温瑞塘河的材料。
一是水体污染越来越突出。由于生活、工业、农业等污水长期大量直排入河,河道水质日益恶化。
二是河床淤积严重。由于长期缺少河床疏浚,加之流域内水土流失等,导致河床变浅,蓄水、过流能力大大降低,严重影响防洪排涝。
三是填占河道现象十分普遍。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以及房地产开发等填占河道现象十分普遍,致使沿河自然景观遭到破坏。
四是文物古迹受损严重。多数古建筑年久失修,有些文物古迹被厂房侵占或被垃圾填塞。原有的塘河历史风貌和建筑特色正在渐渐消失。
[合作探究]先对学生分组,8人一组,确定组长、记录员、发言代表。
[探究任务]根据温瑞塘河的污染原因,结合实际分别从政府、企业、居民的角度探讨如何进一步治理和保护温瑞塘河。
[设计意图]由温瑞塘河的合理治理知道只有当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才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这种情况下的整体和部分在一定意义上又称为系统和要素的关系,从而推出系统的含义、特征以及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
活动5:布置课后作业。
结合温州文明城市创建中的一个领域,运用联系的方法,想一想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善该领域的不文明现象,从而更好地促进温州文明城市的建设。
【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通过一些鲜活的事例、图片来说明问题,告诉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从整体来看,这堂课在教学设计上逻辑清晰,过渡自然,各个环节环环相扣。这堂课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表现在以下方面。①通过图片、对话、讨论等活动使课堂保持活跃的气氛,体现了快乐学习、快乐教育的理念。②利用本地资源自创学案、自创课件,增加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同时增加了学生对政治课的兴趣,使学生加深了对“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理解。
本课也有不足之处。再看课堂教学录像的时候,笔者发现学生的发言有许多精彩之处,但笔者并没有对学生的发言做出及时充分的肯定。这是笔者今后应该注意的。
由于本课知识点多、细、难,因此,需要学生课前预习,了解本课的基本内容。同时,课堂上对“整体和部分相互影响”和“ 如何把握系统及其特征”这些难点的分析应更加具体形象些,以利于不生理解;在练习题目的讲解上,应多些解题技能训练。
4.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复习 篇四
一、自主探究
.读一读:明确学习目标,通读教材第72--74页。
【课标内容要求】理解矛盾分析法的普遍意义,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解决问题抓住主要矛盾。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识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含义;理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运用:以实际生活为例,运用相关原理,分析一个复杂事物所包含的各种矛盾,理解矛盾分析方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能力:使学生初步形成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分析和解决各种矛盾的能力,初步学会从错综复杂的事物中抓住主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坚信内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2.填一填:
(1)主要矛盾是指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
、对事物发展起
作用的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
(2)矛盾着的双方在力量上是不平衡的,其中处于
地位,起 的一方叫做矛盾的主要方面;另一方处于被支配地位,叫做矛盾的。
(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
(4)世界上一切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就在于,这种特殊矛盾规定了。
(5)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
的基础,也是
的关键。
3.想一想:
(1)什么叫主要矛盾?次要矛盾?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方法论是什么?
(2)什么叫矛盾的主要方面?次要方面?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方法论是什么?
(3)什么叫重点论,两点论?
(4)为什么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二、合作学习
、合作探究
探究一: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同学、老师、家长以及我们自己。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它体现了什么样的哲学道理?
探究二:孔子对不同的人问“孝”,他有不同的回答。鲁国的大夫孟懿子问“孝”,他说“无违”。孟五伯问“孝”,他说“父母唯其疾之忧”。子游问“孝”,他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夏问“孝”,他说“色难”。
孔子的做法包含什么哲学道理?
2.释疑解难
如何区分矛盾的主要方面和主要矛盾?
(1)二者外延不同。主要矛盾是就复杂事物中所包含的“许多矛盾”相比较而言的,而矛盾的主要方面则是就“同一矛盾”的双方相比较而言。比较的结果,主要矛盾一般只有一个,而次要可以有多个;矛盾的主要方面只有一方,而次要方面也只有一方。
(2)二者的内涵不同。主次矛盾说的是“矛盾体”,可以称为“一个”或“一种”矛盾;而矛盾的主次方面说的则是“矛盾侧面”,所以只能叫“一方”或“方面”。正因为主次矛盾都是“矛盾体”,其内部都包含着矛盾的双方,所以,主次矛盾又都有各自的主次方面。
(3)在实际运用中,一般来说,解决工作的中心、重点和关键,属于主次矛盾问题;分清主流和支流,认识和评价事物的性质,则要区分矛盾的主次方面。
3.巧建结构
4.原理小结:
主次矛盾辨证关系原理、方法论
原理: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
矛盾主次方面辨证关系原理、方法论
原理:矛盾着的两个方面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其中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次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看问题时,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既要抓主流,又不可忽视支流。
矛盾特殊性辨证关系原理、方法论
原理:矛盾具有特殊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三.水平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右边漫画《助农》启示我们:
A.客观与主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坚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c.办事情要抓住主要矛盾
D.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2.XX年12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废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的决定,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第46号主席令,公布了这一决定。废止《农业税条例》,使解决“三农”问题这一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步入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中央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的哲学依据是:
A.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B解决主要矛盾对于处理全局问题有关键性作用
c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
D矛盾的一方在一定条件下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
3.“饥饿时只有一个烦恼,吃饱后生出无数烦恼”,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B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c矛盾是主观自生的 D人脑是认识的
4.“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这一说法体现的哲理是:
A.矛盾的主要方面对事物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B.要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c.要善于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
D.矛盾双方的地位是不平等
5.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在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同时,实现就业、社会保障、扶贫、教育、医疗、安全等社会方面的全面进步。这表明:
A.坚持重点论不能不讲两点论
B.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c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D.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
中国是手机消费大国,伴随着手机的普及,一些行为方式也逐渐成为时尚,例如发送手机短信。这些行为方式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回答6—7两题。
6.上述材料表明:
A.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B.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相互转化
c.矛盾双方的对立是绝对的,统一是相对的 D一切事物都有其优点和缺点
7.我们不能因为手机带来一些麻烦而远离之,这是因为:
A.办事情应该抓住主要矛盾
B.看问题应该分清矛盾的主次方面
c做工作应立足客观实际
D.对事情应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二)双项选择题:
8.“十一五“规划纲要中首次将我国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对于不同的功能区,实施不同的政策和考核指标,划分出四大功能区体现了:
A.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c.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无条件的 D.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9.网吧高速发展,让人欢喜让人忧。喜的是网吧出现是经济快速发展的产物,是开放社会的一个象征;忧的是一些网吧无序发展,唯利是图,衍生社会公害。对网络游戏的正确态度是:
A.对待任何事物都应该采取一分为二的态度
B.要限制网络游戏的发展
c.评价网络游戏的利弊要看其经济效益如何
D要加强对网络游戏的管理,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0.在党中央提出的“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方针的指导下,我国节能降耗取得明显成效,实现了能源增长翻一番支撑国民经济翻俩番的目标。党中央提出的这一方针,反映的道理是:()
A.对我国经济的增长方式的转变起了决定性作用
B.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c体现了意识的决定作用
D.对发展循环经济的时间产生了巨大的指导作用
1.下列体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哲学观点的成语或俗语是:
A因地制宜
B唇亡齿寒
c.南甜北咸东辣西酸
D.按图索骥
题号
0
答案
(三)探究题:
2.白纳乡是贵州省大方县有名的煤炭乡镇,白纳乡党委政府深知农业稳乡的道理,在大力加强煤炭工业这个农头产业的同时,不忘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农民修建水窖,政府按照每口1000元的标准进行补贴;修建龙峰靖德希望小许饿,政府出资10万元,引资22万元;鼓励少生优育,政府免除了二女结扎户子女9年义务教育的书杂费;改造农村电网、道路网,政府投入近600万元;还协调有关单位投资修建12个基站,使白纳乡通讯实现电信“村村通”……白纳乡党委政府的做法促进了工业与农业协调发展,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改善、人口素质通过、社会事业进步相互协调。
试从哲学角度分析白纳乡在本地建设中是如何做到统筹兼顾的。
四、走进生活
材料一 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摘自党的十六大报告
材料二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的首次完整提出,是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决定》将其正式列为中国共产党全面提高执政能力的五大能力之一。
5.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复习 篇五
9、2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一、教学目标
1.识记:(1)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的含义
2.理解:(1)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2)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3)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 3.分析:运用实例说明,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关系原理及方法论意义
二、重点难点 :1.主次矛盾与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三、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图片故事“小驴过河”
文字说明:有一头驴驮着一袋盐过河,脚下一滑跌倒在水里,盐遇水后很快溶化了,这头驴站起来后顿觉轻松了不少,可谓是“春风得意驴蹄急”;过了几天,这头驴驮了一袋棉花过这条河,心想上次驮东西摔了一跤,省了不少力气,这一次何不故技重演呢?于是故意跌倒在水里。棉花遇水到迅速吸水,重量一下子增加了好几倍,当小驴满怀期望继续前行时,却因不堪重负再也没有从水里站起来。学生观察、思考、回答:驴子为什么再也没有从水里站起来?请用哲学观点加以分析说明。
四、知识梳理
1.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1)主要矛盾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对事物发展起 的矛盾,次要矛盾是指其他处于、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并在一定条件下。
(2)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在每一个矛盾中,处于、起着 的方面。次要方面是指在每一个矛盾中,处于 的方面。
(3)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 的 决定的。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又相互,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
(4)和、矛盾的 和 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 和 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5)辩证法的两点论是有 的两点论,而不是 ;重点论是看到 中的重点,而不是一点。我们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反对形而上学 的。2.坚持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
(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矛盾 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是马克思主义的。(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地解决矛盾的。
五、合作探究
1、探究一:P73探究材料并思考:(1)上述材料包含了什么哲学道理?
(2)你在生活中是如何分析具体问题的?
2、探究二:多媒体展示: “校园文明班级的评比”
我校开展文明班级评比,评比项目主要有六大项:学习、出勤、卫生、两操、黑板报、仪容仪表,还有两项附加分:好人好事加分,违纪行为扣分。综合以上八个项目进行评分,最终评出校园文明班级。思考:请你结合本班实际,谈一谈本班在争创文明班级的过程中:①应以哪一个项目为重点?
②其他项目能忽视吗?③做为重点的项目是不是始终不变的?
3、探究三:蔷薇花总是有刺。
我相信,天上可爱的天使,她们也决不会没有瑕疵。天幕上最光洁的星辰,要是伤了风,也会坠入凡尘。最好的苹果酒常带着木桶的味道,太阳里也会有黑点看到。思考:①这首诗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②俗话说: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请同学们谈谈你是如何评价老师的(可以任何一个老师为例)?
4、探究四:多媒体展示:
请同学们结合以上两道探究题,“校园文明班级的评比”及“对老师的评价”,尝试归纳出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区别。(小组讨论)
5、探究五:请同学们运用矛盾分析法来谈谈如何正确看待目前的台湾局势?
六、教学反思,请学生概述本课主要内容及难、重点并打出框架
七、课堂检测
1.早就有人做比喻,说人的事业、爱情等都是0,健康是1,没有了1,全是0,有了健康,则是1 000 000„„才能丰盛无限。由此可见()
A.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B.关键部分功能不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 C.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 D.人的事业、爱情不重要
2.我国目前在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同时允许和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存在,这不会改变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这是因为()
A.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事物的主要矛盾决定的 B.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只是短期存在
C.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D.非公有制经济只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补充 3.2009年我国西南地区遭遇历史罕见的特大旱灾,共5 104.9万人因旱受灾,饮水困难人口1 609万人。各受灾省区市把抗旱救灾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坚决的态度、有力的措施、扎实的作风投入抗旱保民生。各受灾省区市把抗旱救灾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看体现了()A.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 B.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C.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辩证关系 D.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辩证关系
4.(2010江苏南通通州区回归课本)在2010年央视3·15晚会上,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食品流通监督管
理司司长刘俊臣发布食品安全8项监管制度。食品安全问题是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入手主要体现的辩证法道理是()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抓重点、抓主要矛盾 C.实践决定认识 D.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5.(2010浙江慈溪中学期中)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我们不仅要通过发展经济,做大社会财富这个‘蛋糕’,也要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温总理有关“蛋糕”的生动比喻告诉我们,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就要()
A.积极创造条件促使矛盾双方相互转化 B.重视量的积累去实现事物质的飞跃 C.坚持把两点论和重点论有机统一起来 D.善于抓住事物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
6.今年“两会”的新闻发布会上,外交部长杨洁篪妙语话外交,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我既喜欢油画,也喜欢中国的水墨画,但是如果有人用油画的标准来欣赏中国的水墨画,那恐怕就要出错。”用油画的标准来欣赏中国的水墨画之所以会出错,从哲学上看是因为()
A.水墨画和油画代表不同的文化 B.对油画和水墨画的评价是因人而异的 C.油画和水墨画具有不同的特点 D.油画和水墨画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7.“金非不为宝,玉岂不为坚?用之发以墨,不如瓦砾顽。”这首诗说明的哲理是()
A.瓦砾的使用价值更符合人们的需要B.只有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更好地认识、利用客观事物C.承认自然物的客观性是人们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 D.任何事物都处于不断的变化发展之中
8.著名养生专家洪昭光教授提醒大家,养生要讲辩证法,要讲个性化,千万不要盲从。他说,生命的复杂性和人的认识的局限性,造成许多的“养生悖论”,对待养生问题要在专家的指导下给自己“量身定做”健康计划,讲个性化,讲辩证法,才是理性、科学、负责的选择。上述材料告诉我们 A.必须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方法 B.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是根本不存在的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D.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9. 2010年3月的一场“桃花雪”将神州大地装扮得银装素裹,分外妖娆。有人认为,这场“及时雪”给今年的农业生产提供了好的墒情;也有人说这次暴雪是“桃花劫”,对冬小麦返青恢复生长不利。但相关专家分析指出,其实,这次暴雪从总体上看“利大于弊”,这种分析表明
①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②事物是一分为二的③事物的联系具有主体差异性 ④矛盾具有主、次方面之分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0.(2010北京丰台区统一练习)阅读下图,锯树人的错误在于()..①没有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②没有分清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③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 ④忽视了矛盾的次要方面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长这种果子的树还不该锯掉吗?
11.(2010福建六校月考)2010年2月23日,卫生部出台《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由于公立医院在我国卫生体系中地位重要、影响重大,是医改工作中最为艰巨的任务。国务院决定,按照先行试点、逐步推开的原则,待经验成熟、条件具备再向全国推开。上述材料体现的哲理是()
①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②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③要抓主流,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④要坚持共性与个性的统一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2. 2009年,中国铁路进入高速新时代。高速铁路给人们带来高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高票价。这告诉我们()
①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②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必然规律 ③要坚持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④实践是检验真理性认识的唯一标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2009年11月7日,温家宝在访问阿拉伯国家联盟(阿盟)总部并发表《尊重文明的多样性》的重要演讲时指出,“文明具有多样性。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交流、融合,汇成了人类文明奔流不息的长河。”在处理中西方文化关系上,必须立足国情,中西结合,以我为主。这体现了()
①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②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③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 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4.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处处闪烁着辩证法思想的光辉。“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所蕴含的哲学道理依次是()
①矛盾双方对立统一,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②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③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看问题要一分为二 ④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②④①③ D.②①④③
15.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要坚持立足国情,满足基本住房需要;统筹规划,分步解决;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统一政策,因地制宜;省级总负责,市县抓落实。材料告诉我们要()
①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掌握系统分析的方法 ③积极做好量的积累 ④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6.奥数培训本是针对少数有数学天赋、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的课外辅导,但是现在不少地方的很多小学生都在学奥数,有的地方奥数成绩甚至成了小学升初中的参考标准。学校、家长不顾实际,掀起奥数培训热潮的做法()①没有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统一 ②违背了事物发展的规律 ③没有抓住重点 ④没有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7.重庆市公安局副局长文强曾是一名“打黑”英雄,而在重庆新一轮“打黑”战役中,文强却因涉黑而被查处。文强由英雄到罪犯的变化体现了()A.矛盾主要方面的地位发生变化,使事物性质发生变化B.任何事物都有两点,都是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 C.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D.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特点
18、材料: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月5日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增长连续四年达到或略高于10%,没有出现明显通货膨胀,”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20.9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同时,总理又指出,“2006年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1.2%,全国没有实现年初确定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2%的目标。”
上述材料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哪些道理?(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对材料进行分析。)
19.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认为,必须全面、准确地分析和把握农村形势,既要看到取得的成绩,更要看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出现好势头的情况下,加强“三农”的决心不能动摇,扶持“三农”的力度不能减弱,强化“三农”的工作不能松懈。努力保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良好势头,一要继续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对顺民意、得民心、在实践中行之有效的支农政策要加以稳定、完善和强化;二要突出重点,加强薄弱环节;三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各地切实要结合本地实际,因地制宜,切实抓好粮食生产,继续优化农业结构,加快发展乡镇企业,大力促进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进一步扩大农业对外开放。简要分析材料中所体现的唯物辩证法的哲学观点。
参 考 答 案
1-5
ACABC
6-10 CBCDA
11-15 CBDDD
16-17 DA 18、温总理的讲话既看到成绩,又看到不足,我国目前经济形势总体上良好,经济发展速度快,但也存在一些不足,能源消耗、环境污染等问题依然严峻。体现了矛盾普遍性、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方法,对矛盾作全面的分析,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19、(1)在分析和把握农村经济形势时,“既要看到成绩,更要看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这体现了一分为
二、全面看问题的观点。(2)“加强三农,扶持三农,强化三农,突出重点加强薄弱环节”,这体现出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重点把握事物的主要矛盾的观点。
6.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复习 篇六
新人教版必修4
一、内容及其解析
1.内容:本框要求掌握的主要内容有:识记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含义、地位及关系;理解矛盾特殊性的多种形式及其方法论含义;熟练运用矛盾分析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解析:使学生初步形成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分析和解决各种矛盾的能力,初步学会从错综复杂的事物中抓主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的能力。这一框设计了两目。
第一目,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这一目的逻辑结构是: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
本目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唯物辩证法既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科学的方法论。认识世界就是认识矛盾,改造世界就是解决矛盾。懂得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掌握矛盾分析法,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第二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目的逻辑结构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含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认识事物的基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矛盾的关键。
本目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认识到这是正确认识事物、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二、目标及其解析 1. 目标:
○ 运用相关原理,分析一个复杂事物中所包含的各种矛盾,理解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 运用所学原理,说明具体分析矛盾特殊性是正确认识事物、区分事物的基础,是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和途径。
○ 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说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2.解析:在本课中,第一框分析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世界是矛盾的世界,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第二框是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它要求人们学会分析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学会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学生在理解“两点论和重点论”可能会出现困难,原因是学生社会生活经验及理论的欠缺,且有一定抽象性。要克服这一困难,就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感悟,贴近学生生活,加深学生对此的理解。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本节课可以在计算机的支持下,利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创设情景,诱导学生思考问题,能进行抽象思维。
五、教学过程设计 I.教学基本流程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课堂小结 II.教学过程
课本第72页(上)
● 毛泽东提出先攻打锦州战略决策的哲学依据是什么?
● 结合生活事例,谈谈你在面对复杂事物时是如何分析和解决矛盾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领会什么是主要矛盾,主要矛盾在事物存在和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共有两问。第一问:“毛泽东提出先攻打锦州这一战略决策的哲学依据是什么?”在辽沈战役中,毛泽东全面分析敌我双方存在的矛盾,作出了先攻打锦州的英明决策,一举夺得辽沈战役的重大胜利。这是运用矛盾分析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典范。这个探究活动要求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分析自己在面对复杂事物时是如何运用矛盾分析法的。这一探究活动,应让学生在分析、思考的过程中认识到,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其中必有一种矛盾,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这种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则是次要矛盾。第二问:“结合生活事例,谈谈你在面对复杂事物时是如何分析和解决矛盾的。”设计这一问的目的是在第一问的基础上,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切身经历进行思考,以加深对主要矛盾的理解。
师生活动:人在生活中会面对许多事情和问题,这些事情和问题有时会使我们手忙脚乱,无从下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这时候该怎么办?例如,每天面对很多作业,先做哪门课的作业后做哪门课的作业,你是如何考虑的?在学校面对学习、体育运动和社会工作,你是怎么安排的?在生活中,你遇到类似的情况是怎样解决的?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弄清什么是主要矛盾,什么是次要矛盾,二者之间是什么关系,学会用矛盾分析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2、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
(1)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含义(2)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 【探究活动2】课本第72页(下)
● 这首诗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同学、老师、家长和自己?请结合实际,谈谈你的想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懂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这一探究活动共有两问。第一问“上述材料包含了什么哲学道理?”主要是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思考,让学生明白,对下雨是好事还是坏事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如果不进行具体的分析,就无法作出回答,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如果离开了对矛盾特殊性的具体分析,就无法区分事物,也就谈不上正确地认识事物。第二问:“你在生活中是如何分析具体问题的?”这一问可以看作是对原理的运用,即学生在生活和实践中是如何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的。通过这样的思考,可以加深学生对原理的理解。
师生活动:由于这一探究围绕的核心问题是“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是我们认识事物的基础”,因此,教师可以列举一些违背这一原理的事例,让学生从中体会离开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们就不能正确认识事物。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或让学生撰写小论文,写出自己运用这种分析方法分析了哪些具体问题,有哪些感受,从而领悟并掌握这一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的重要性。
3、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1)理论依据(2)含义(3)关系(4)错误倾向
(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什么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理论依据(2)含义(3)地位
【探究活动3】课本第73页
● 上述材料包含了什么哲学道理? ● 你在生活中是如何分析具体问题的?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意义(1)是认识事物的基础(2)是解决矛盾的关键
【探究活动4】课本第74页
● 孔子的上述做法包含着什么哲学道理?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处理和解决矛盾的关键。设有一问。这一问题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思考《论语·为政》中所载,孔子对不同人在不同时候所问的“孝”给出了不同的回答,领悟对同一问题在不同的时空条件下应该有不同处理和解决的方法。也就是说,事物的矛盾各不相同,决定了解决矛盾的方法也不同。只有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把握事物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对症下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就是指针对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措施。
师生活动:教师可以从探究活动中所提供的问题──“如何做到孝”入手,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怎样才算“孝”?怎样才能做到“孝”?探究活动中列举了孔子对孝有四种回答。我们不能把这四种不同的回答对立起来,其实这四种做法皆可称为孝,但由于每个人的情况各不相同,因此,孝的方式和方法也就有所区别。通过这样的分析,让学生领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处理和解决矛盾的关键。
目标检测: 例题1::“红色故都”江西瑞金农村流行这样的说法: 科技经纪人,教农一套点金术;信息经纪人,指农一条金光道;销售经纪人,给农一粒消食丹。农民有什么事就找什么经纪人,已成为一种新时尚。上述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之分
B.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侧面各有其特点
C.解决问题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佳方案 D.对具体问题要进行具体分析
解析:经纪人的出现,反映了农业经济发展的现代化趋势,而农民有不同方面的需要则产生了不同的经纪人,B 项合理;而农民有什么事就找什么经纪人,体现了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正确答案为B、D。
例题2:如果漫画中的考生将高考成功的希望寄托在“大脑灵”上,从哲学上看,他主要错在()
A.不调查研究,对“大脑灵”缺少了解
B.急于求成,不注重量的积累
C.主次颠倒,不懂得抓主要矛盾 D.主观主义,理论脱离实际
(2)漫画中的“有了‘大脑灵’,高考一准行”是一则误导考生的广告。从哲学上看, 它主要错在()
A.夸大其词,不实事求是
B.急于求成,不注重量的积累
C.强调客观,不重视主观的努力
D.主次颠倒,不懂得抓主要矛盾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基本哲学原理的理解能力。在(1)题中,“大脑灵”对人的身体可能有某些积极作用,但是对高考能否取得成功所起的作用是很次要的。高考能否成功,主要靠的是考生的刻苦学习。因此,将高考成功的希望寄托在“大脑灵”上主要错在颠倒了主次矛盾,故选 C。(2)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这则虚假广告的认识,因此B、C、D 都不符合这一要求,应舍去。广告内容失实,夸大其词,误导考生,故应选A。
例题3:台风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很大危害, 同时也给人类送来大量的淡水资源,是维持地球能量平衡的重要因素之一。从哲学上看, 这表明()
A.任何事物都有两重性
B.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
C.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原则
D.应该透过事物的现象认识其本质
解析:此题以台风这一自然现象为背景,通过分析台风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有利和不利的影响,考查学生对矛盾观点的理解。矛盾是普遍存在的,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两分法。题干未体现重点论内容,故不选C。B、D 均与题干无直接联系。正确答案为A。
配餐作业
1.下列选项体现了唯物辩证法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观点的是()
A.既看到“世上没有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又承认“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B.要学会“弹钢琴”,反对“胡子眉毛一把抓”
C.既承认有“近墨者黑”的可能,又肯定“近墨者未必黑”的道理
D.要善于纵观全局,反对“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和“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2.“牵牛要牵牛鼻子”,“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工作要做到点子上”。这些说法表明()
A.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B.要善于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
C.要善于抓住事物的内部矛盾
D.要善于解决特殊矛盾
3.在工作中要统筹兼顾,学会“弹钢琴”。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要处理好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B.解决了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必然会得到解决
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D.矛盾的次要方面影响矛盾的主要方面
4.1998~2004年,为抑制当时的通货紧缩,促进经济发展,国家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国债发行总规模达到9 100亿元。国债在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工程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从2003年下半年起,针对出现的局部领域经济过热,国家则实施了稳健的财政政策,大幅缩减了国债项目的投资规模。我国在不同时期采取不同财政政策的哲学依据是()
A.外因决定内因
B.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C.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矛盾
D.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各有其特殊性
5.中国的城市化发展问题比较复杂,要有一个整体的布局和长远的规划,而不能搞一刀切。例如,有些地区要发展大型特色城市、发展卫星城,有些地区则不适于搞城市化,而要限制人口、保护环境。这种做法体现的辩证法道理是()
A.要具体分析情况,一切从实际出发
B.矛盾具有普遍性,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C.要从矛盾的特殊性出发想问题、办事情
D.发挥主观能动性,科学地认识事物
6.台商春节包机返乡是在两岸直接“三通”尚未实现、两岸无法进行空中直航的情况下,祖国大陆考虑到广大台商的切身利益、从方便台商往来海峡两岸出发,作为个案处理、特事特办而促成的。从唯物辩证法角度看,这种做法符合()
A.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一切从实际出发
C.要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D.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要全面地把握客观实际
(二)非选择题
1.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它的建成,推动了青海、西藏等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但青藏铁路同时也穿过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和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极易对当地环境造成破坏,而且随着赴藏旅游人数的增多,也会产生各种难以处理的垃圾。
试用两分法分析青藏铁路带来的影响。
2.当今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其中朝鲜半岛无核化是人心所向。但朝核问题与诸多历史和现实矛盾相互交织,此问题的最终解决关键在于朝美双方通过努力落实已经达成的共识,就实质性问题展开进一步磋商。
试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说明为什么解决朝核问题的关键在于朝美双方。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2.A3.C4.B5.A6.A
(二)非选择题
1.(1)两分法要求我们要全面地看问题。青藏铁路的全线通车填补了我国西部铁路网的空白,对促进西藏和青海的资源开发,加强各地的联系,增进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要看到它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青藏铁路的建成利大于弊,我们要兴利除弊。
2.(1)在观察和处理复杂问题时,我们要首先抓住主要矛盾。朝核问题的最终解决关键在朝美双方。
7.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复习 篇七
一、现阶段我国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 在我国中学数学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中学数学在素质教育改革之后, 教学内容变得更为广泛, 所涵盖的数学知识也逐渐增多, 但是数学知识的深度却较为浅薄, 而教师在中学数学教学课堂中却并未对教材内容进行相应的延伸和扩展, 以至于学生所掌握的数学知识较为基础和简单, 无法解决一些较难的数学问题, 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也难以满足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要求;其次, 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 教师仍然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所沿袭的依然是传统的教学模式, 采用“填鸭式”教学方式, 由教师在讲台上授课, 学生在讲台下听课, 以教师为教学中心, 忽视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以至于学生在中学数学教学中过于被动, 难以主动积极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 缺乏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度, 从而不利于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不高, 中学数学质量得不到保障;最后, 中学数学教师仍然以学生的数学成绩为最终评价标准, 并未重视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不高, 难以将所学的数学知识灵活地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升。
二、从高等数学的角度来看中学数学教学
(一) 调整中学数学课程教材
在新教学改革的要求下, 应当重新选择中学数学教材, 将高等数学的观点融入于教材中, 以不断地完善中学数学教材, 提高中学数学教学教学效果。在中学数学课程教材中添加高等数学的内容, 树立高观点, 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充分掌握基础数学知识理论, 还重视对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 更强调于学生数学创新思维的提升。第一, 中学数学教学课程应当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建立良好的数学学习平台, 让学生能够用数学观点来思考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而提高中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第二, 教师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删减。在授课的时候, 可以跳过教材中与数学理论知识不相关的内容, 删减应用效果不好的数学技巧。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数学学习环境, 提供平台化教材, 则必须立足于高等数学知识, 要具备高等数学知识, 例如微积分学、概率统计学和射影几何等。要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 掌握计算机操作方式, 以提高数学教材质量, 丰富中学数学教学资源, 从而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
(二) 教师要具备一定的高等数学知识
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 教师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虽然素质教育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学生为教学中心, 但这并不是削弱了教师的教学作用, 反而更强调教师对学生的辅导。教师应当具备一定的高等数学知识, 以充分利用高等数学知识进行有效的教学。利用高等数学知识来看中学数学教学, 有利于教师熟悉中学数学教材, 把握教材中的知识结构, 找出教材中的重难点内容;有利于教师从各个角度来分析和判断中学数学知识, 将高等数学知识融入于教材中, 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比如说教师在讲解函数内容的时候, 便可以高等数学中的极限概念来加以分析, 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程度。
结束语
用高等数学的观点来看中学数学教学, 是我国素质教育改革中的必然要求, 是现代数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是提高中学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新课改的要求下, 教师在讲解中学数学课程的时候应当融入相应的高等数学观点, 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学数学教学中的抽象概念, 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数学知识, 让学生更深入地进行数学学习, 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指明正确的方向。从高等数学的角度去分析数学考试题目, 能够更为透彻的掌握中学数学考试的方向, 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来解决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郜军伟.用高等数学的观点看某些中学数学的问题[J].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0, 21:5-6.
8.用全球观点看东莞制造业 篇八
什么是全球性制造业基地?
在东莞这样的的城市──加入了全球化大潮流的城市里,不需要举很多外面的例子,就可以说明全球化生产的特点。因为,亚洲人喝的咖啡是东莞生产的,但是牌子是中国瑞士雀巢的;世界上人们使用着的鼠标有几千万个是东莞制造的,但是牌子是台湾东聚公司的。世界上前10大电脑公司如IBM、康柏、惠普等都到东莞来采购电脑和零部件,以便控制成本,提高竞争力。联合国贸发会议委托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世界上最主要的电子产品、电信设备、石油化工等制造商都已把生产网络扩展到中国。这使我国的很多地方将变成“世界工厂”。东莞则是在全国最早成为全球性制造业基地的城市。
从理论上说,全球性制造业基地就是全球生产网络中的节点,或者说全球商品链中的环节。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许多商品的生产过程可以分解为不同阶段,形成跨国的生产组织网络。围绕某种商品的生产,各地不同规模的企业、机构,甚至从事工业的家庭都会组织在这种生产网络之中,形成所谓全球商品链。作为全球商品链的环节,例如东莞的一些地方,会依据自身优势形成专业化的产业群,靠着特定商品的出口竞争力,赢得它在国际劳动分工体系中的制造业基地的位置。
东莞是怎么会成为全球性制造业基地的?
东莞成为全球性制造业基地,首先归功于改革开放后东莞实行出口导向战略而成功地吸引外资。从全国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沿海一带,特别是珠江三角洲的一些地方,通过发展出口加工业,快速实现工业化,并逐渐形成了配套相对完整的全球性制造业基地。这种工业化是外向型或客户主导型的,是由外资驱动的。那些来自发达国家的企业,它们拥有强大品牌优势和销售渠道,组织起跨国的商品流通网络,形成强大的市场需求,通过全球采购和OEM(代工)生产,驱动了东莞制造业的飞速发展。我们可以回顾一下,东莞进入国际劳动分工体系,是从“三来一补”出口加工开始的,是依托香港投资和转口贸易的优势,利用大陆低廉的劳动力和土地,以及沿海开放区域的投资优惠政策的结果。东莞发展的主要激励因素(或东莞的比较优势)是低成本的土地和劳动力(包括大量外来廉价劳动力),以及与海外客商的联系纽带。
说到东莞在全球劳动分工体系中的定位,离不开早期我国港台地区传统产业外移的背景和后来台商的集体进入。东莞在80年代初开始加速工业化,最初因为港台传统产业外移而连接上全球经济,而后来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上下游产业网络,又吸引了台商的另一波产业外移,让大批台湾电脑厂商选择了在祖国大陆的东莞落脚。东莞因为台商而和全球联系得更紧,让东莞在全球生产网络中取得了一个重要节点的位置。这就是东莞的发展轨迹。目前东莞已经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电脑及其周边产品生产基地,“东莞制造”蜚声世界。
东莞的全球性制造业基地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东莞市制造业厂商云集,既有国际知名跨国公司的制造工厂,也有数以万计的中小加工企业。前面已经讲到东莞发展的两个主要特征,一是全球下单,二是本地配套。东莞最初本地配套能力并不显著,制造业在全市各镇遍地开花。后来,本地产业配套体系日趋完备,现在已经明显形成服装、家具、灯饰、皮革和电子等多个以出口加工为主的“商圈”。
上面说过,东莞的“商圈”实际上是本地产业群(或称地方产业群localindustrialcluster)的雏形,它是由大量中小企业组成,围绕某种商品所形成的细密的本地化分工协作网络。由于东莞“商圈”的发展动力主要是由客户主导的品牌代工,香港和台湾厂商作为东莞本地生产者与国际市场联系的枢纽就显得特别关键。大厂的转移,往往可以带动本地供应链的形成。例如台商制鞋业中的宝成(在东莞叫裕元)、电子业的台达等大厂的投资,都带有配套厂,因为以出口为导向的生产是建立在协力厂商之间高度协调的网络之上的。东莞抓住了台湾电脑生产基地向外转移的契机,自1989年以来,吸引了大批台资电脑相关生产企业,由于台资电脑企业的竞争优势正是构筑在企业间绵密的生产协作网络之上的,因此台资企业的进驻促进了本地电子信息产业配套能力的形成。国际市场上订单结构的高度变化,在生产管理上需要灵活机动,使得上下游厂商之间需要靠近,减少原材料采购中的时间和成本。现在很多外资企业的零部件在东莞已实现大部分本地供应,并把不少大陆土生土长的企业也纳入到本地供应商网络中,并且积极向内地发展新的合作伙伴。
全球性制造业基地有没有危险呢?
作为一个主要依靠外资实现快速工业化的城市,东莞体验了在经济全球化的机遇面前的欣喜,但是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随着中国加入WTO和改革的不断深入,东莞在改革开放初期所具有的一些政策优势和区位优势开始淡化。
在这里,需要指出困惑东莞的三个主要问题。第一,在外向型加工过程中,本地劳动附加价值低,知识和技术扩散十分有限,东莞容易受到外部市场动荡的打击,我国加入WTO后,东莞低成本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将遇到发达国家市场的在环境和劳工等方面的新壁垒。第二,东莞的外向型出口加工贸易是建立在国内市场受到严格保护的基础之上的,当国内市场放开,东莞就会受到冲击,许多外资企业谋求进一步开拓大陆市场,纷纷考虑向北迁移。第三,恶意的走私行为和不规范的市场操作阻碍了本地企业间的交易,限制了本地生产网络的融合。
怎样维持制造业基地的地位并向创新基地升级?
经济全球化促进了生产要素和商品的跨国流动。资本、知识、式样、商标等,都在全球各个发达的地方不断流动。全球化的流动,好象是很虚的,相形之下,地方是实实在在的,是真实的,因为有地方历史,有物质供需的情境。有一个词语“全球的本地化”(glocalization),有虚拟的真实化的含义,意思是,在全球化浪潮下,地方产业群的意义非但没有降低,反而上升了。这说明地方的重要性,地方不应该是全球化的牺牲者。因此,要考虑全球化如何冲击东莞这个问题,再去设计适用东莞的解决方案。
东莞在吸引外商的分支工厂时,为了应对全球化挑战,需要营造本地的产业群。东莞必须为提高竞争力尽早做好准备,本地的产业群必须放弃依靠低成本优势的竞争,投入依靠创新、质量和市场应变力等高级优势的竞争。
正如东莞的情况那样,发展中国家的地方产业群主要由中小企业构成,缺少资金雄厚的大企业支撑,主要依赖海外大客户的定单,在不了解市场信息,缺少技术研发投入的情况下,企业很难抵抗市场的波动。所以,需要从市场出发,促进本地企业之间的公平竞争和集体协作、增加人力资本积累。
9.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案 篇九
【设计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的改革基本理念。这就要求改变传统教学过于注重传授知识的倾向,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设计问题、解决问题,更好地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与我校正在进行的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是不谋而合的。在这样的教学理念引导下,我们制作了多媒体课件,采用歌曲、讨论、学生自己设计等活动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学起来,最后水到渠成实现三维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使学生初步具有坚持和把握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的能力,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安排自己学习和生活的能力;树立整体意识,培养全局观念,正确处理好个人与社会、个人与集体他人的关系。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播放歌曲《爱我中华》,导入新课并诱导学生思考:祖国与五十六个民族是一种什么关系?这首歌的主题是什么?在正确处理中国和五十六个民族的关系上给我们什么启示?
学生:兴致盎然的倾听歌曲,学生的情感被调动起来,纷纷举手发言。
(点评:导入新课时,学生动耳听,动脑思,动口议,多感官投入学习,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课
1、请同学们再举出实际生活中一些整体与部分的实例。
(实录:这样的例子很多,学生很快就举出了很多。如:人体 —— 手;汽车—— 方向盘;H2O —— H2)
2、出示漫画“木桶与木板的对话”引导学生继续探究:现实中有很多整体与部分的实例,请大家结合漫画说明整体与部分是一种什么关系?它们的关系给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什么启示?
EMBED PBrush
学生:前后四人一组,相互讨论、共同探究,课堂讨论热烈。十分钟后每组推荐一人和全班交流讨论的结果。
教师:及时总结,使学生准确掌握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及启示。
3、出示漫画“三个和尚没水吃”引导学生深化研究:部分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变化。当部分的组合是无序、不合理的时候,整体的功能会怎样?
10.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 篇十
2.重难点: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量变和质变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
2、理解事物发展的道路和方向、发展形式。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初步形成正确地对待生活中失败与成功、困难挫折与理想目标之间关系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静止观,增强对社会发展的信心,培养学生脚踏实地的精神,自觉树立远大理想和崇高信念。
三、教学理念
1.思路:用新能源汽车做为材料贯穿本课始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2.教法:思考、讨论、探究互助。
3.学法指导:自觉运用“发展的观点看生活学习中的问题”。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引入课题
用汽车模型导入新课。
(二)师生互动 探究新知
1、国家为什么要发展新能源汽车?
2、新能源汽车在发展的过程中会面临哪些问题?
学生展开讨论并有代表发言。
教师引导学生相互启发,自主发现,各小组归纳整理出事物发展为什么道路是曲折的,道路是光明的?
1、事物发展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引导学生将理论运用于生活之中,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在曲折的道路上问鼎事业的辉煌。
2、在曲折的道路上问鼎事业的辉煌
经过以上学生的回答,教师及时的呈现量变与质变的含义。
1、量变与质变的含义
2、量变与质变的辨证关系
教师设问:量变一定会引起质变吗?量变怎样才能引起质变?
学生探究举例
通过对量变与质变的学习,呈现两个问题引导学生讨论: A同学说:“只要有量的变化,就一定会引起质变,因为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B同学说:“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所以量变比质变更为重要。
学生讨论总结得出:我们要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同时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3、做好量的积累,实现事物的发展
(三)情感互动 放飞理想
每个人都有自己远大的理想,只要我把远大的理想、崇高的目标与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精神结合起来,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胜不骄、败不馁,在德、智、体诸方面日积月累,持之以恒,我深信同学们的理想一定会实现,你们的明天会更好!
五、板书设计
(一)事物发展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1、事物发展前途是光明的(为什么)
2、事物发展道路是曲折的(为什么)
3、在曲折中问鼎事业的辉煌
(二)做好量变的积累,促进事物的质变
1、量变与质变的含义
2、量变与质变的辨证关系
11.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练习题及答案 篇十一
2.B
3.A
4.C
5.答案: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6.C 7.B
8.(1)答案:×
(2)答案:×
9.答案:整体性原则 有序性原则
优化趋向原则
能力提升
10.D 一匙酒、一匙污水虽然在一桶污水和酒的混合物中只占极小的一部分,但最终得到的都是一桶污水,这说明关键的部分有时对整体会起决定作用,因此我们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故选D项。其他三项不符合题意。
11.A 通过规划调控经济属于经济手段而非行政手段,②的说法错误;通过规划加快江苏沿海地区发展,促进长江三角洲地区……完善全国沿海地区……这说明政府正在努力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符合搞好局部进而推动整体发展的道理。故排除③,选①④即A项。
12.D 漫画中人物的行为是只顾追求自身经济效益而忽视环境保护的行为,也就是说是一种割裂事物的整体与部分关系的行为。D项说法所包含的哲理与此相同。
13.B ①的说法违背了联系的条件性和客观性;④的说法中“客观”与“主观”位置颠倒,说法不科学;②③的说法正确体现了题意,选B项。
14.C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部分处于被支配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故①④说法错误,②③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
15.C 冯湛在造多桨船时,集中其他船只的优点于一身,使系统内部结构呈现出了优化趋向,从而使整体功能大于了部分功能之和,选C项。
16.D “10+1>11”是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使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形象表示,故选D项;A、B两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项说法是没有看到局部与整体的区别的表现。
17.C 只有当部分以有序、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才会大于部分功能之和,④的说法错误;①②③从不同的角度正确体现了“全国一盘棋”,选C项。
18.答案:(1)系统优化方法的内容: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意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要求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2)湄洲湾港口一体化体现了着眼事物的整体性;统一规划、管理、建设等体现了注意遵循系统管理结构的有序性和优化性趋向。
解析:本题考查对系统优化方法的内容和要求的识记、理解和运用能力,同时考查对材料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更是考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准确回答内容和要求的基础上,能够从题干中找到相应的材料,将二者正确结合即可。
拓展探究
19.答案:(1)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可以为中国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也有利于巩固和加强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有利于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周边国家的团结合作,也有利于东盟在国际事务中提高地位、发挥作用。
12.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复习 篇十二
二百多年前,英国思想家马尔萨斯的一本《人口原理》精辟地阐释了人口问题,书中提出了社会可完善性这一美好愿景实现所面临的最大阻碍来自于人口增长速度要远远大于生活资料增长的速度这一观点,以至于产生贫穷和罪恶,并且难以根除。马尔萨斯根据这一论点,详细地论述了人口无限制增长带来的问题,限制人口增长的因素和机制,以及在社会制度设计上解决人口增长带来的各种问题的努力等等。书中的观点虽然产生于二百多年前,但是仍然不过时,对解决当前人类社会人口问题仍然有很多指导意义。书中的精辟思想涉及到经济、政治、社会等众多领域,带给读者的感想也罗列不尽。我仅从马尔萨斯关于人口增长的制约机制这一论述上,结合政治学知识和当前人口政策转变的实际情况,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计划生育国策的出台背景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我国出台了计划生育政策。在当时的情况下,国内经济刚从文化大革命的重创中恢复过来,经济发展落后,还处在计划经济的时代,物质匮乏,生产能力弱。在人们传统观念的影响下,人口大幅度增长,在城市中工作岗位与人口数量严重不匹配,在农村中,人民公社制度的劳动低效率满足不了老百姓生活需要,在此背景下,为了维系人口增长的稳定,维护社会稳定,避免饥荒、贫困、物质匮乏等情况的出现与恶化,国家先后经过多次论证,最终出台了计划生育政策。计划生育政策也经历过各种反复,最终在2001年,国家以立法的形式正式确定,出台了《计划生育法》等一系列法
律法规,计划生育也从政策的层面步入法律的轨道,影响着今天一代代中国人。
从政治管理的角度看,计划生育的出台是符合当时国情需要的一项及时的临时措施。政治管理的职能主要有两个,一方面是实现社会共同利益,包括社会共同利益的确定、维护、分配和发展等等,另一方面是协调和规制利益矛盾和利益关系,包括把握利润矛盾,分析利益矛盾,解决利益矛盾等。在当时的情况下,人口的急剧增长和社会资料生产的矛盾已经凸显,生活物资匮乏,人人饥不裹腹,大部分都面临着吃饱肚子和多生孩子的矛盾,因此需要当政者从全局出发,协调和规制利益矛盾,对人口进行及时的管理,使人口增长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实行计划生育的三十年间,我国少生育了4亿人口,大大提前了我国实行小康社会目标的时间,也极大缓解了当时人口资源环境不匹配的问题。
二、马尔萨斯人口增长制约机制及在我国的实际情况
马尔萨斯在论述人口增长的制约机制中,谈到了两种机制,一种是积极抑制方法,一种是预防性方法。所谓积极抑制方法是指对已经开始的增长所进行的控制,是指处于社会下层的人们因缺乏应有的充足食物、艰苦的劳动以及不卫生的生活环境而遭受的贫困,对人口的增长是一种长期的抑制方式。所谓预防性方法,是指由于婚姻制度的存在,人们一旦结婚后就需要放弃目前的自由、充足的生活来养家糊口,由于这种担忧的存在,人们不愿意结婚。除了上述两种主要方式外,马尔萨斯还列举了恶习、瘟疫和战争等因素,并且把上述所有的抑制方式都完全归于贫穷和罪恶两大类。且不论马尔萨斯的结论准不准确,单就其两种主要的抑制机制来说,对我国人口政策也有很大借鉴意义。
在我国实行计划生育之初,人们生活很贫困,按照马尔萨斯积极抑制方法,贫穷是对人口增长的长期抑制方式,但是这一机制在我国失灵。主要因为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在农村当时实行人民公社,集体劳动,集体分配,形成了吃“大锅饭”的无效率局面;在城市里,工作包分配,单位管职工的生老病死各方面,个人无后顾之忧。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大家都面临贫穷生活,但是由于社会制度的保障,人们缺少无后顾之忧,又在传统思想的作用下,人口大幅增长,使的马尔萨斯的第一个抑制机制失灵,变成了越穷越生的怪局。
中国传统观念的偏见使马尔萨斯第二个抑制机制失灵。在中国人的观念中,传宗接代、多子多福的观念深入人心,西方自由主义的观念不被接受,尤其是在七十年代,世界还处在冷战的格局中,这种观念更是受到排斥,人们很少因为考虑到结婚后个人自由受到限制等问题而不结婚,年青人到了一定年龄就要受到长辈的催促去结婚。另外,由于当时实行的制度,单位成为职工的全职“保姆”,使人们缺少养家糊口的担忧意识,也就缺乏结婚的顾虑。
总结来看,由于国情的特殊性,马尔萨斯的两种人口抑制机制在我国计划生育实行之初没有得到很好的应验。正是考虑到这种特殊性,在我国当时的情形下,依靠人口增长抑制机制的自我运转来限制人口规模已经不可能,需要采取强制手段来控制人口规模,以达到政
治管理的目的。
三、人口政策调整中的市场经济因素
马尔萨斯的两种人口抑制机制,在一般的社会状态下,一般的人类群体中是有着显著的作用的。从马尔萨斯的论述中可以看出,人口数量的变化大体上遵循着个么一个循环规律:物质充足生活宽松——短期内生育人口大幅增加——短期内物质生产难以跟上人口增长速度——导致贫穷人口增加,生活困难——贫穷人口努力工作养家并减少生育——努力工作导致物质生产增加,减少生育导致人口增长变缓(因贫穷会很容易导致农民起义战争,战争也会导致人口减少)——达到人口与物质平衡的状态——物质充足,生活宽松。
在这个规律中,可以看到物资资源在抑制人口的增长上作用巨大,起到一个稳定器的作用。放之当前的情况来看,马尔萨斯的两个抑制机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或许会有更大的作为空间。
首先,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以后,人民公社已经消失,大量的中小型国有企业关闭,使人们无后顾之忧的制度保障已经不复存在,经济已经逐渐市场化,大部分人都面临着养家糊口的问题。其次,人们受教育程度逐渐提高,个人更多地考虑自身发展,更加关注自己是生活质量问题,婚姻自由观念深入年轻一代,婚姻观念与以前大为不同,不愿结婚、不想早结婚而失去自由这种观念的持有者不断增多。再次,婚姻成本、子女教育成本、养老成本很大,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车、房等婚姻必需品价格高居不下,市场需求很大,教育资源稀缺导致子女教育成本很高,由于计划生育导致的老龄人口比例大幅上
升,社会养老负担重,所有这些都够成了人们结婚生子所要担心的问题。
在这些前提条件下,马尔萨斯的两个人口增长抑制机制将会得到充分的体现,人口增长的自约束机制将发挥作用。十八界三中全会提出,要让市场在资源配臵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物资资源作为影响人口增长的重要因素,又是市场资源之一,起到联系市场与人口增长的桥梁作用,使得市场必定在影响人口增长上起到重要作用。
正是基于这种转变,以强制手段实行的一个家庭一个孩子的政策需要作出改变。主要因为:一是马尔萨斯的人口增长抑制机制在市场经济下更有发挥空间,在市场经济下,生育成本增加,个人自由意志更加强烈,生育观念改变,生育愿望下降,使得政策有了逐步放宽的基础条件;二是这种制度使得老龄人口比重大幅上升,增加了社会养老成本,不利于国家管理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人口政策的调整,对我们国家来说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应对采取的措施,也是国家治理改进的需要。未来,人口政策会有更大的调整,我相信那是一定到了经济更加发展,市场更加自由,国家治理更加有效的时候。届时,马尔萨斯人口增长抑制的机制将会更加有效地发挥作用,期望计划生育在不久的将来成为历史。
13.材料和观点的统一练习卷 篇十三
(二)材料和观点的统一
一.多项选择
1、下列能论证“勤奋才能治学”观点的道理论据有(只填序号,下同)
(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4)A=X+Y+Z
A代表成功,X代艰苦的工作,Y代正确的方法,Z代少说废话。(爱因斯坦)(5)天才出自勤奋。(高尔基)
2、下列能论证“学习需要恒心与毅力”观点的道理论据有
(1)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谚语)
(2)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郭沬若)
(3)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4)言必信,行必果。(墨子)
(5)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战国.荀子)
3、下列能论证“做人要诚信”观点的道理论据有
(1)巧诈不如拙诚。(《韩非子.说林上》)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3)天下作伪是最苦恼的事情,老老实实是最愉快的事情。
(4)人本该是有良心的,就连最残酷的心也会有宽恕他人的短暂、美好的记忆。(5)生活是欺骗不了的,一个人要光明磊落。
4、论述“勤能补拙”可以用的材料是?
①姚明作为世界体坛冉冉升起的巨星,已是全世界年轻人的偶像。与其他NBA球员相比,姚明身体条件偏差,在弹跳、肌肉方面没法跟黑人比。但姚明相信勤能补拙。每次训练前,他都要自己先练上两个小时的体能。负责给他们洗衣服的师傅说:姚明训练可真刻苦。大冬天,也出那么多汗,鞋子里倒得出水来。
②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教育部原副部长、中国第一个电子学女博士韦钰在西德进修期间,没有空暇到繁华的街头漫步,没有精力去剧场、影院欣赏艺术,她一心扑在专业学习上,就连生病也拒绝休息。正是刻苦,才使她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③王羲之经常在自己的衣服上写字,将衣服划破,终于成为一个有名的书法家。
④梅兰芳小时候口吃,为了弥补这一缺陷,他坚持每天早上含沙练唱,最终改掉了口吃的毛病,成为一位闻名中外的艺术大师。
二、阅读下列立意与材料,并从每则立意后的材料中选择一则最切题的材料和偏离立意较远的材料,最后对较符合立意的材料加以修改使之完全符合利益要求。
【话题】1:细节决定成败
材料
一、浙江某地用于出口的冻虾仁被欧洲一些商家退了货,并且要求索赔。原因是欧洲当地检验部门从1000吨中国进口的冻虾中查出了0.2克氯霉素,即氯霉素的含量只占总量的50亿分之一。经过自查,环节出在加工上。原来,剥虾仁要靠手工,一些员工因为手痒难耐,用含氯霉素的消毒水止痒,结果将氯霉素带入了冻虾仁。这起事件,引起不少业内人士的关注。一则认为这是质量“壁垒”,50亿分之一的含量已经细微到极致了,也不一定会影响人体,只是欧洲国家对农产品的质量要求太苛刻了;二则认为是素质“壁垒”,主要是国内农业企业员工的素质不高造成的;三则认为这是技术“壁垒”,当地冻虾仁加工企业和政府有关质检部门的安全检测技术,太落后于国际市场对食品质量的要求,根本检测不出这么细微的有毒物。而我认为,这50亿分之一的数据,表面上看起来是一次贸易中的正常失误,其实却隐含着深刻的教训——疏忽细节管理。
材料
二、1985年,张瑞敏刚到海尔,就派人把库房里的400多台冰箱全部检查了一遍,结果发现有76台冰箱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缺陷,这个厂在管理上过于松散了。张瑞敏把职工全叫到车间,对大家说:“我要是允许大家把这76台冰箱卖了,就等于允许你们明天再生产76这样的冰箱。”他宣布,把这些冰箱全部砸掉,谁做的谁砸,并抡起大锤亲手砸了第一锤!许多职工都流下了眼泪。张瑞敏告诉大家: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正是这样,三年后,海尔人捧回了我国冰箱行业的第一块金牌。试想一下,如果张瑞敏当时放纵有缺陷的产品问世,那海尔会不会有今天的成功?正因为他们有了好的量的积累,才使质变这么完美。我们坚信细节成就完美,我们坚信完美成就人生!
材料
三、历史上,有多少仁人志士理智地对待自己人生路上的几次抉择,注重细节,造就成功。你看那陶潜,采菊东篱,悠然南山,他注重细节,按自己的心做事,悠然自在,是细节的实施,让他有了向往大自然的愿望。让劳碌的文人达官羡慕。陶潜做好了细节,他也付出了努力,将为后人铭记。君不闻那用年轻的肩膀扛起重担的洪战辉,是细节的力量使他认识到自己的位置并坚持不懈地拼搏进行;君不见21位聋哑仙子用真情演绎了一首充满爱的画面。
【立意】2:蓄势是成功的基石
材料一:
蓄势,是漫长而寂寞的过程,若能静下心来,带着梦想,努力前行,何愁不能拥抱成功?何愁不能昂然勃发?王羲之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蓄势,才有成为一代书法大师,造就天作文专题
(二)材料和观点的统一
下第一行书的勃发;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演员有数百个日夜辛苦排练的蓄势,才有演出震撼世界,“完美诠释了中国形象”的勃发;著名导演卡梅隆有蛰居十余年,求新求变,研究3D制作技术,精心打磨创作团队的蓄势,才有《阿凡达》风靡全球,票房达24亿美元的勃发。材料二:
成吉思汗大纵铁骑踏遍欧亚大陆可即之处,抢着建功立业,却忘了用一抹淡然的心来守江山、安百姓,到头来两手空空,身死异处。再说那奸臣和珅,抢着聚富敛财,抢着博上一笑而自耀门楣,抢着夺百姓口食为自家宫室,最后也只抢得一纸诏令,满门抄斩!还有那千千万万的学子们,未参得书中一义,未悟尽儒家之理,便匆匆忙忙远赴帝京参加科举,意欲抢得熬头独占,抢着加官晋爵。而有落榜者,终其一生仍未脱离那大“抢”之人群,如范进暮年中举,任大好青春空蹉跎,岂不悲哉!材料三:
从大戈壁到达健陀罗,六十八岁的法显用信仰的力量征服了天山山脉,他蓄势,清澈的信念让她徒步跨越了兴都库什山,他蓄势,不妥协的使命感让他敛起了欲望的裙摆,穿越了生命的绝境。他最终到达,他的竹杖芒鞋成为了历史的灿烂千阳,他清癯的面庞成为了宗教史上永恒的烛照,勃发出人类历史上泣鬼神的绝响。
【话题】3 “自信”
材料一:20世纪初,美国美孚石油公司,曾在我国西部打井找油,结果毫无所获。于是以美国布莱克威尔教授为首的一批西方学者,就断言中国地下无油,中国是一个“贫油的国家”。年轻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偏偏不信这个邪:美孚的失败不能断定中国地下无油。他说:我就不信,油,难道只生在西方的地下?在这种强烈的自信心的支配下,他开始了30年的找油生涯。他运用地质沉降理论,相继发现了大庆油田,大港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江汉油田。他当时还预见西北也有石油。今天正在开发的新疆大油田,也完全证实了他的预言。李四光靠自信、自强彻底粉碎了“中国贫油论”。
材料二:古希腊著名演说家德摩斯梯尼,原先患有口吃病,幼年结巴,语音微弱,演说时常被人喝倒彩。他始终对自己信心百倍,为了克服疾病,每天清晨口含小石子,呼喊练习,终于成为口若悬河,辩驳纵横的演说家。
材料三:若干年来,人们一直认为要在四分钟内跑完一英里是件不可能的事。不过,在 1954年5月6日,美国运动员班尼斯特打破了这个世界记录。他是怎么做的呢?每天早上起床后,他便大声对自己说:“我一定能在四分钟内跑完一英里!我一定能实现我的梦想!我一定能成功!”这样大喊一百遍,然后他在教练库里顿博士的指导下,进行艰苦的体能训练。终于,他用 3分56秒6的成绩打破了一英里长跑的世界记录。
【话题】4语言是风,沟通是帆
// 语言是伟大的①德兰修女莱丝一生中曾挽救过很多处在得与痛苦中的人,当人们惊奇于为何她能通过个人这么小的力量挽救过些人时,她只说了一句话:“我并没有做什么,我只是不断地用语言向他们表达我的关心,我的祝福。”就这样,凭着关爱的语言,莱丝打破了一道又一道沟通的铜墙,在战火纷飞的岁
②著有《人性的弱点》一书的著名心理学家卡耐基也是这样,他注重人与人之间语言的沟通,鼓励人们用语言打破隔阂,同时,他自身也停地给别人以鼓励以自信。
③现代文学大师钱钟书先生的《围城》再版以后,又拍成了电视,在国内外引起很大的震动。但是钱钟书先生不愿被人宣传,谢绝了不少记者。
有一天,一位英国女记者,好不容易才打通他家的电话,恳请钱老让自己登门拜见他,钱老一再婉言谢绝却没有效果,就对那位英国女士说:“你看了《围城》,可能会像吃了一只鸡蛋那样,觉得不错,但是,你又何必认识那个下蛋的母鸡呢?”洋女士终于被钱老的妙语说服了。
三、拓展迁移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做题。【材料】:
“八佰伴”在一夜之间跌入低谷,72岁的和田一夫挺住灾难性的打击,和几个年轻人开办了一家网络咨询公司,如今生意又红红火火起来。和田一夫没有因“八佰伴”的倒闭而丧失心中的信念,而是坦然面对,并充满自信,乐观积极地寻找新的起点,所以赢得了他人生中的又一片“艳阳天”。当记者问他怎么会在短时间内东山再起时,他坦然回答:“因为失败了,我也能笑出来!”“失败了也能笑出来”,这是一种多么洒脱的人生态度。正因为有了这种旷达的心胸,才使得和田一夫不被致命的失败所压垮,重新燃起希望的火星。
1.这则材料可运用于、、、等话题
14.《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教案 篇十四
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1)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辩证关系原理以及理解新生事物为什么是不可战胜的和新事物的发展为什么不是一帆风顺的。(2)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量变与质变和量变与质变的辩证统一原理。学情分析
学生初步认识唯物辩证法的一些哲学基本观点,带着好奇来学习。因此,对这些问题会产生极大的兴趣。但由于学生认知水平有限和辩证思维能力较差,对一些问题的理解较难。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新旧事物的含义。量变的含义。质变的含义。
二、能力目标
1.运用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原理来正确看待我国社会主义在前进中出现的困难以及人生道路的曲折。
2.运用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来探讨方法论的要求,重视量的积累;不失时机地促进飞跃。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困难、曲折,增强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
2.对学生进行耐挫折教育,引导他们正确看待人生道路中出现的挫折。3.树立矛盾分析的观点,学会辩证地看问题,一分为二地对待事物。
4.树立远大理想,奋斗目标与脚踏实际艰苦奋斗结合起来,增强社会责任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重点和难点:
重点: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任何事物的变化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难点: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 教学方法:
讨论法、综合分析法、讲练结合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播放歌曲《我相信》
一、导入新课
刚才我们听了《我相信》,我相信我就是我,我相信明天,我相信青春没有地平线,我更相信在座的每一位同学你们明天的发展是不可限量的。谈到发展,我想到了可持续发展,想到了年前年后受到的雾霾天气,我们保护环境仍然是我们最强烈的呐喊,在这种形势下,新能源汽车应运而生。
二、讲授新课
(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1.前途是光明的 学生活动:小王同学的烦恼
回答问题:
1、如果你同意小王哥哥的观点,用课本64页的知识点分析为什么新能源汽车的前途是光明的?
2、如果你同意小王爸爸的观点,结合课本65页的知识点分析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有哪些困难和挑战?
教师总结: 提示:(1)新能源汽车吸取了传统汽车的优点,增加了传统汽车所没有的节能环保的优点。
(2)国家对新能源汽车实施财政补贴。总结新事物的优点
①从根本上说是由新事物的本质决定的
是指符合客观规律,代表事物的发展方向,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止它的成长。
②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它克服了旧事物中的消极的过时的和腐朽的东西,汲取了其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增添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
③新事物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所以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2.道路是曲折的
学生活动:回答第二个问题 教师总结: 提示:(1)新能源汽车资金、技术、人才方面存在欠缺。(2)人们的节能消费观念还有待于提高 宁愿多花钱买油也不愿多花钱买车。
(3)传统汽车千方百计的改进,竞争优势很强,在汽车市场上还是主流。总结为什么道路是曲折的: ①从新事物本身看
事物总是会经历一个从小到大,从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②从人们的认识过程看
人民群众对新事物的认识、理解和接受,需要有一个过程,所以我们要正确地看待事物的发展。
③从旧事物本身看
旧事物在开始时往往比较强大,因而总是顽强抵抗和竭力扼杀新事物。旧事物决不会自行消去,为了维护自身的地位,它总是竭力扼杀和摧残新事物,阻止新事物的成长壮大。
3.总结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原理
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因此,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满腔热情地支持和保护新事物的成长、壮大,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遇到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
(二)做好量变的准备
促进事物的质变 多媒体播放
学生活动:指导学生看教材第65页到66页知识点,结合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史材料,回答上段材料说明了什么哲学原理?
教师总结:
说明了事物的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那么什么是量变、什么是质变? 1.量变、质变的含义 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对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我们通常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统一、相持平衡和静止等,都是事物在量变过程 所呈现的状态。
质变是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统一物的分解、平衡和静止的破坏等,都是质变过程中呈现的状态。
教师总结:提示:
有人说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改变,所以质变比量变更重要,而有人说量变是质变的积累,所以,质变更重要,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开展一场辩论赛,请同学们分组开始辩论。
2.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
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变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变基础上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量变与质变的辩证统一原理要求我们就重视量的积累,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实现质变创造条件;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教师活动:胡锦涛在十八大上的讲话,回答问题:上述材料体现了什么哲学原理? 学生活动:讨论
教师总结: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作业布置:结合三年突破平阴的计划写一篇关于发展的小论文。
四、板书展示
一、前途是光明的 道路是曲折的 1.前途是光明的 2.道路是曲折的
3.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原理
二、做好量变的准备
促进事物的质变 1.量变、质变的含义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复习】推荐阅读:
对立统一规律课件09-30
物业费催缴的问题统一10-20
单元复习(三) 统一国家的建立12-01
台湾问题与和平统一09-16
台湾问题和国家统一10-06
浅析祖国统一之台湾问题10-28
统一思想的意义11-30
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06-20
科学与人文的矛盾与统一07-01
新时期的统一战线理论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