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地图索引

2024-12-16

知识地图索引(精选8篇)

1.知识地图索引 篇一

地球地图知识点总结

(一)地球(形状和大小、纬度和经度)1. 形状和大小:

地球形状是一个赤道略鼔、两极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2. 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

(1)纬线:纬线都是圆,也称为纬线圈,长度不等。赤道最长,由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纬度:赤道是零度纬线。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作代号。北纬、南纬各有90°。

低纬、中纬和高纬:0°—30°(低纬),30°—60°(中纬),60°—90°(高纬)(2)经线:也叫子午线。经线是半圆,所有经线长相等。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经度:零度经线叫做本初子午线。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度,以东的180°属于东经,用“E”作代号;以西的180°属于西经,用“W”作代号。东西180°经线合为一条经线。

南北半球划分:用20°W和160°E的经线圈,将地球分为东、西两个半球。南北半球的判断:度数后面跟N是北半球 度数后面跟S是南半球 东西半球的判断:小于20°,一定在东半球

大于160°,一定在西半球

大于20°,小于160°,看度数后面跟W在西半球,跟E在东半球 经纬网的应用:A利用经纬网定位

B利用经纬网判方向

地理方向确定的基本原则

①两点若位于同一条经线上,距北极点近者在正北方,距南极点近者在正南方

②两点若位于同一条纬线上,它们只有正东方或正西方的关系。具体比较时,应将两地置于经度差小于180°的范围(劣弧)内比较东西方向。

③两点所在的经纬线均不相同:可将其先按纬度数进行南北方位比较、按经度和进行东西方位比较,然后叠加综合。

两地分别为东、西经时,若经度数之和<180度,则东经在东,西经在西;若两地经度数之和>180度,则东经度在西,西经度在东 在以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判读方向

1、在以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离北极点近的地方为北方,从北极点看各个方向都为南方;离南极点近的地方为南方,从南极点看各个方向都为北方。

2、根据南北极点,在图的边缘画出地球自转方向

3、箭头所指方向为东,箭尾所指方向为西

C利用经纬网确定两点的距离

赤道上经度1°的实际弧长约是111km 任意经线上纬度1°的实际弧长为111km 任意纬线上经度1 °的实际弧长为111×cos纬度 km

D利用经纬网确定对称点:1)关于赤道对称的两点:其经度相等,纬度相反,数值相等

2)关于地轴对称的两点: 其纬度相等,经度相对,和为180 3)关于地心对称的两点(对跖点):经度相对,和为180°,纬度相反,数值相等。

E最短航线

原则:球面上任意两点间的最近(最短)距离,是过这两点大圆的劣弧。明确两点:

一、最短航线——球面大圆的劣弧段;

二、球面大圆——以球心为圆心的大圆

1)、若两地都在赤道上,赤道便是过这两地的大圆,最短航线,即为向正东或正西走。2)、若两地经度数之和等于180°,过这两地的大圆便是经线圈,最短航线经过极点。3)若两地经度数之和不等于180°,则两地间的最短航线为

北半球向东走:先向 东北,再向 东,最后向 东南 走。北半球向西走:先向 西北,再向 西,最后向 西南 走。南半球向东走:先向 东南,再向 东,最后向 东北 走。南半球向西走:先向 西南,再向 西,最后向 西北 走。

(二)地图:(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1、比例尺:也叫缩尺 图上距离 公式略(1)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的详略:

图幅相同: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表示的内容越详细,精确度越高。

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精确度越低。

比例尺相同:图幅越大,表示的地区实地范围越小,表示的内容越详细,精确度越高

图幅越小,表示的地区实地范围越大,表示的内容越简略,精确度越低 规律: 大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小的比例尺地图。如世界政区图、中国政区图等。

小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大的比例尺地图。如平面图、军事图、旅游图等。(2)比例尺的缩放:

比例尺放大:用原比例尺×放大到的倍数。

用原比例尺×(放大的倍数+1)比例尺缩小:用原比例尺×缩小到的倍数

用原比例尺×(1-缩小的倍数)

例如将1/10000的比例尺放大1倍,即比例尺放大到2倍,放大后的比例尺是1/5000,比例尺变大。假设反映的范围不变:图幅的变化就是比例尺变化数的倍数平方;如将比例尺放大到原图的2倍,则放大后图幅面积是原来的4倍。

假设图幅不变:所表示地区的范围应为比例尺变化数的倍数平方分之一;如果比例尺放大到原图的2倍,所示地区的范围是原图的四分之一 2.方向:

(1)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判读: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2)在有指向标的图上判读:指向标指示北方。

(3)在没有任何标记得图上判读:遵循“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3. 图例和注记

(三)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等高线图的高度注记为“海拔高度”(即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我国的海拔是高出黄海海平面的距离。)1)、判读规律: ①数值大小:

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为平原地形;

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等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和缓——为丘陵地形; 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河谷转折呈V字形——为山地地形;

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为高原地形。②疏密程度:密集——坡度陡;稀疏——坡度缓。③形状特征:

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山顶

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升高——盆地或洼地 两个山顶中间的低地,形似马鞍——为鞍部地形。

如果没有数值注记,可根据示坡线来判断:(示坡线——为垂直于等高线的短线)等高线弯曲时,如果凸出部分指向低处——表示山脊)如果凸出部分指向高处——表示山谷

2)等高线地形图上有关问题的计算

①.A、读两点的海拔,计算相对高度。两点均在等高线上:相对高度=两点的海拔之差

两点不在等高线上:任意两点的相对高度:(x-1)·d <相对高度 <(x+1)·d(n为两地之间等高线的条数;d为等高距)②在等值线图,如果在相邻两条等值线之间出现闭合的等值线,对于其内部大小的判定:“大于大的,小于小的”

A:100米

悬崖崖顶的绝对高度:大≤h顶<大+d 悬崖崖底的绝对高度:小-d< h底≤小

陡崖处相对高度的计算:(x-1)·d≤相对高度<(x+1)·d

(x为等高线重合的条数,d为等高距)

④坡度的比较

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坡度与比例尺和等高距成正比,比例尺越大,坡度越陡;等高距越大,坡度越陡 ⑤通视问题:凸坡等高线高疏低密(不能通视)

凹坡等高线高密低疏(能通视)

均匀坡可以通视 3)实际运用:

(1)与气候结合:

A、海拔高的地区应考虑气温的垂直递减。0.60C/100m B、山区应考虑迎风坡和背风坡。(降水量的差异)C、盆地不易散热,又容易引起冷空气的滞留等。(2)与河流水文结合:

由山谷的等高线特征,判断河流的位置及流向。

水库坝址的选择:峡谷地段(水平距离窄,垂直落差大);峡谷上游要有蓄水库区。A选点

1、码头(港口):

应选择海水较深(等深线密集)且避风的海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避免航道淤积

2、水库大坝的选址:大坝一般选在峡谷处,水库库址应选在河谷山谷地区“口袋形”盆地或洼地处。

3、建疗养院:一般选在城郊山地向阳坡,清静,空气新鲜,森林覆盖率高的地方。B选线 1.引水线

线路尽可能短,尽量利用地势使水自流 2.交通线

要考虑距离远近;一般沿等高线走,可以减少施工难度;避开地下溶洞、冻土,选择坡度较缓,距离较短、弯路较少的线路为好 C 选面

农业生产布局:等高线稀疏,地势平坦的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等高线密集,地势较陡的地区,适宜发展林业和畜牧业

工业生产、居民区布局: 一般选在靠近水源,交通便利,等高线间距较大的地形平坦开阔处

2.知识地图索引 篇二

在知识共享过程中, 企业知识地图担负着重要角色。 (1) 搜索导航功能。这是知识地图最根本的功能, 它能告诉人们到哪里去找需要的知识, 并通过各种方式引导人们找到所需的知识和信息。与一般的知识分类不同之处在于, 知识地图采用的是一种图像处理方式, 它是用清单、图表等信息模式来表示知识分布及其各种关系的地图, 把知识库中的资料与知识目录联结起来, 成为一种补充搜索引擎的可选择的检索方法。当用户检索知识地图时, 知识库引擎就可以识别相关主题专家和馆藏存储信息。应用这种目录可以帮助用户就某个问题直接通过电子邮件与专家建立联系。尤其是对企业中的隐性知识地图的导航更为重要。由于隐性知识存在于人脑中, 很难显性表述, 或者转化成本太高, 或在提炼过程中会失去很多特性, 而这些特性可能比共性的东西更有价值, 因此, 找到拥有知识的人, 也就找到了需要的知识。简单地说, 就是公司里面有哪些人员, 这些人员具体从事过哪些项目, 有些什么知识背景和经验。此外, 知识地图不仅能对企业内部员工的隐性知识进行揭示, 而且还能揭示外部专家的知识, 从而将外部的专家资源纳入资源网络中, 使内部人员可以方便地获得外部的支持。 (2) 管理评估功能。公司进行知识管理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评估知识, 开发知识, 进行以项目为基础的学习, 管理知识员工。不同类型知识的创新路径不同管理方式也有差异, 而基于知识分类的知识地图则为组织理解不同类型知识的联结模式和创新路径并对之实施差异化管理提供了有效工具。通过知识地图, 组织可以较为清晰地梳理现有知识资源, 并准确把握自身的知识优势和劣势。更重要的是, 借助知识地图, 组织还可以构建起一个不断吸纳新知识的平台, 有利于组织成员及其团队及时获取、共享、交流和创造知识, 从而使组织得以实现“通过创造知识来创造价值”的知识管理目标。对员工个人来说, 面向程序的知识地图描述了运作某个项目需要什么样的技能、它们之间的关系怎样以及通过什么过程才能获得某种技能, 这显然是进行以项目为基础的学习的工具。

在知识管理过程中, 为使知识地图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内部的知识共享, 需要坚持以下原则: (1) 明确目标。确定了所构建的知识地图究竟用于什么目的、实现什么目标, 才能根据目标、围绕主题来建立知识地图中的知识关联, 使知识地图的表达更加明晰。 (2) 确定主题。即明确所要构建的知识地图的性质, 是专家知识地图、产品知识地图、技术知识地图, 还是综合性的知识地图等等。明确知识地图的主题以后, 知识地图应围绕主题来构建, 以确保知识地图的表现深度。过多的内容将喧宾夺主, 易让使用者迷失方向。 (3) 确定服务对象。服务对象指知识地图所服务的人群。明确客户对象以后, 就可以在构建之前对知识地图服务对象的主要特征、使用需求和使用习惯进行深入分析。精准的定位有助于根据服务对象的使用习惯设计查询入口, 确保用户使用方便。 (4) 强调知识地图的实用性和适用性。实用性和适用性是用来评估知识地图的指标之一。实用性用来评估知识地图能否方便地解决实际问题, 满足用户的需求。适用性则指知识地图中知识的存在方式是否围绕了知识地图的主题需求。实用性和适用性最能直接反映知识地图的构建效果。 (5) 可获取性。实现知识共享是企业知识地图的最重要的目的之一, 组织内的知识是通过共享来实现知识增值的, 知识共享的程度越大, 知识地图的价值也就越大。可获取性是指知识地图是否符合目标对象的使用习惯, 便于目标对象以其熟悉便捷的方式获取知识。可获取性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知识地图内的知识和索引完备, 能有效满足用户提出的知识需求。因此, 在构建知识地图时, 就要重视知识的挖掘工作, 特别是隐性知识的挖掘;二是知识地图系统界面简洁, 操作便捷, 方便用户的使用。

在知识地图的构建过程中, 首先应对企业内的知识进行收集、整理。收集知识的方式有多种, 其中文档分析、系统分析、问卷等主要用于资产地图和资源地图, 而因果地图和概念地图则用于深度会谈、现场研究、半结构问卷等方式。这个环节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如何把自发知识、超越知识、文化知识、局域知识这四类难于表达的知识展示在地图中。收集起来的知识如果不及时处理, 杂乱无章地堆放在一起, 很容易使知识迅速退变为无用的数据。所以及时处理数据非常重要。应把各项知识按类型进行归类, 并用适当的方式对知识进行表述, 难于用语言表达的知识可留下相关人员的情况作为记录。在此基础上, 创建知识节点和建立基本链接。知识节点描述了这项知识的基本信息, 如关键字、拥有者、序号等等, 知识节点创建起来之后就要建立基本链接即把该知识的前置知识和后续知识连接起来。如联想集团进行知识管理实践中的基本做法, 首先是定义知识。联想认为, “知识管理是基于活动的知识管理。不可能离开企业本身的流程谈论知识管理。”联想有很多的业务流程或者活动, 知识管理要做的是梳理企业的业务流程, 找出流程中的活动, 挖掘出活动背后的知识, 形成知识地图, 使隐性的知识显性化。其次是对知识进行有效分类。在企业中, 每个岗位背后都蕴含相应的组织管理内容, 岗位设定了, 流程也就设定了, 谁都不可以更改。当然这是建立在知识梳理的基础上的。微软的人员地图的构建则经历五个主要阶段:构造知识能力的类型与结构;明确特定工作所需要的知识;评估员工在特定工作中的知识能力表现;在线进行知识能力的搜寻;将知识模型和培训计划结合起来。对于员工的知识能力, 微软采用了基础水准能力、地区性或独特性的知识能力、全球水准能力和普遍性能力四种知识结构形态来评估。这四种基本能力各自有显性和隐性两种形态, 共有137项隐性能力, 200项显性能力;每一种能力又分为基本、工作、领导、专家四个能力水准, 每一个能力水准用3到4个要点加以说明, 既清晰又易于衡量, 可以避免工作与员工评价时混淆不清。为了达到工作与员工能力契合的目的, 微软IT部门的每一项工作都要以所需能力水准来说明。

3.基于知识地图的知识组织 篇三

关键词:知识地图 知识组织 知识关联 知识表示 知识存储

中图分类号: G30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3)05-0012-04

1 引言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不断迫近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信息呈爆炸式增长,人类被淹没在信息的海洋中。如何从海量的信息中获取知识并进行有效的组织,为用户提供知识服务成为了情报工作者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知识地图作为一种知识管理的有力工具,它以可视化的方式展示知识的分布及知识之间的关系,使得知识的获取变得更加容易,实现了知识的重用、共享与知识创新。但以往对知识地图的研究更多是把知识地图作为一种可视化的展示工具来对待,主要关注概念辨析、针对各领域的需要所进行的构建研究等内容,鲜有从知识组织的角度来认识知识地图。

知识地图的展示只是知识地图的外在功能特性,更为重要的是如何从多种类型的知识资源中抽取知识,经过处理后,采用适合的方式表示出来。知识的抽取、处理、表示是知识地图展示功能的基础,本质上就是对知识的有效組织。本文试图在知识地图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构建基于知识地图的知识组织模型,并利用CSSCI学术资源进行了实证研究。

2 知识地图概述

知识地图能够有效地整合分散在组织内的相关知识,使之有序化、便于管理和利用,它实际上就是把一个组织中的知识资源进行汇集、整合、关联,形成组织的知识集合和知识流。运用知识地图,可以按图索骥,得到寻找知识的途径,有效的缩短知识获取的时间,加速知识循环,实现知识的共享与创新。知识地图的研究经历了一个从概念辨析、构建方法到实际应用的一个逐渐明晰的过程,文献[1]对2008年以前的知识地图的理论研究进行了全面的梳理,阐述了知识地图的概念、特点、分类、功能等方面内容;文献[2]对知识地图及相关的概念包括知识图谱、概念图、主题图进行了辨析,对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知识地图更多的研究集中在构建技术和具体领域的应用研究上,文献[3]对知识地图的构建方法的理论基础进行了研究,文献[4,5]分别将本体技术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引入到知识地图的构建中并进行了实证研究;文献[6,7]关注了隐性知识地图的构建问题,与显性知识相比,隐性知识的社会化无疑更具创新价值,相关文献对于专家知识地图的研究本质上也是体现了对于隐性知识的关注;文献[7-10]等从语义对等网环境、产品开发、网络日志等不同的领域和角度研究了知识地图的构建和应用。

总体来看,当前知识地图的研究呈现以下几个特点:(1)将语义网的本体技术引入到知识地图的构建中,以期通过本体的语义描述能力建立知识单元之间的语义关联,进而形成知识地图网络。(2)知识地图的构建已从早期的概念型知识地图、流程型知识地图、职称型知识地图等显性知识地图向以基于社会关系网络的隐性知识地图发展,这是因为隐性知识才是组织核心价值所在,隐性知识的社会化对于促进知识创新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3)知识地图的应用研究从企业组织向社会图书馆、大学图书馆扩展,这一方面是图书馆等科研支撑部门对于提升知识服务的迫切需要,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知识地图的知识导航和方便知识获取的优点受到广泛认可和关注。通过分析,笔者认为当前的知识地图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1)主要探讨了知识地图的理论层面的相关问题包括概念、分类、功能等和具体领域的构建、应用和展示,对于知识地图的知识组织层面缺乏系统、深入的阐述。(2)知识地图的构建方法在宏观上缺乏通用性,仅适用具体的应用领域,即未建立知识地图的知识组织概念模型用于指导通用的知识地图的构建。

3 基于知识地图的知识组织

知识组织的本质是使知识序化,便于知识的查找、使用和共享。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和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信息量与日俱增、信息存储分散和无序,而人们从中获取知识的能力却是有限的,在这种情况下,从知识层面对信息资源进行组织并使其利于获取使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以分类法、元数据、主题词表等为代表传统的知识组织方法多局限于文献和信息层面,无法满足人们对于知识的需求。知识地图是以可视化技术实现的组织知识目录及其语义关系的组合体和组织领域专家的导航系统,使得知识的获取更加便利。

基于知识地图的知识组织,首先要对来自组织内的各种类型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对于组织需要的或者是与组织内的资源有重要联系的外部资源(比如Internet上的信息)也必须纳入进来,确保知识地图的信息资源的完备性和全面性。然后从各类资源中抽取知识元,经过处理以后,采用适合的方法进行知识表示,建立知识元之间的关联关系。基于以上知识表示,采用可视化技术展示知识节点及其之间的关联关系,形成知识地图。知识地图是一种有效的知识组织方式,它以直观、便捷的方式为用户提供知识服务,以更好的实现知识的共享与重用,最终实现知识创新的目的(基于知识地图的知识组织的概念模型见图1)。

(1)信息资源层:信息资源层是基于知识地图知识组织的基础,也是知识地图的信息源。知识地图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不直接表达知识内容,而是展示知识所在的位置,而知识资源层所包含的内容就是知识的具体的存储位置。信息资源层是知识收集的结果,它包含了组织内所有的结构化、半结构化数据,也包括了隐形知识的载体人。

(2)知识表示层:知识表示层是信息资源层和地图展示层的中介,也是实现基于知识地图知识组织的关键所在。知识表示层实现了对信息资源层所有资源中所蕴含知识的抽取,以知识元形式表示,定义它们之间的语义关系,并定量化的描述它们之间的关联度。所有知识表示存储在知识库中知识表示表中。同时知识库中还包含知识链接表存储知识元所指向的具体信息资源,知识表示表与知识链接表通过知识元ID主键关联。知识表示层和信息资源层通过知识链接实现知识元与其具体存储位置的信息资源之间的关联。

nlc202309030515

(3)地图展示层:地图展示层是根据具体应用基于知识表示层所形成的视图,它是基于知识地图知识组织的外在呈现。地图展示层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通过检索知识库中的知识表示表中的相关知识元,根据它们之间的语义关系绘制知识地图。地图展示层由知识节点和知识关联组成,这里的知识节点可以是知识元本身也可以是知识元的进一步概括和抽象所形成的知识对象,比如:苏新宁是作者这个知识对象的一个实例我们称之为知识元,在建立南京大学老师之间的学术关联知识地图中利用的是知识元本身作为知识节点,当建立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老师之间的学术关联知识地图时,就需要对知识元进一步的概括和抽象,以南京大学老师作为知识节点。知识关联用于反映知识节点之间的语义关联关系和关系度。关系度的计算则根据不同应用的需要采用不同的算法。地图展示层通过知识检索获取知识表示层存储的关于知识节点和知识关联的知识表示。

4 知识地图的知识组织——以CSSCI为例

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hinese 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CSSCI)是由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研发的引文数据库,它从中文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性期刊中精选出学术性强、编辑规范的期刊作为来源期刊,收录了这些期刊1998年以来的来源文献和引文文献数据,这些数据基本能反映当前我国人文社科领域的研究进展和研究成果。通过对CSSCI学术资源基于知识地图进行知识组织,可以使得我们从多角度分析CSSCI学术资源所蕴藏的隐含知识,用于帮助和指导我们的科学研究和科研规划与管理。比如:通过基于主题之间的关联关系进行的知识组织,能够发现当前和潜在的研究热点;通过基于学科之间关联关系的知识组织,能够发现学科交叉研究的情况;通过对作者之间关联关系的知识组织,能够发现作者之间研究的相似性,用于探索合作研究的可能性等。

4.1 CSSCI的知识映射和知识关联

由于CSSCI数据源单一,存储在结构化的关系数据库中,所以CSSCI知识组织知识抽取较为容易。通过分析CSSCI数据库中的各个字段,抽取主题、作者、机构、期刊、学科和基金六个知识对象作为研究对象。基于知识地图的CSSCI学术资源的知识组织的目标如图2所示,基于有意义的知识对象之间的关联关系研究知识表示、知识存储和知识展示,从而形成一个综合的知识地图。文献[4,11,12]已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CSSSI知识地图的绘制与展示,本文重点论述知识映射、知识关联、知识表示和知识存储,即知识表示层的相关内容。CSSCI的知识表示本质上是建立信息资源层的文献到知识表示层知识的映射,实现文献到知识的转化。从文献中的抽取的知识对象分为两类:一类可以从数据库中直接提取,包括:作者、机构、期刊、学科和基金;另外一类是主题对象,主题并不包括在CSSCI的关系数据库中,需要对相关学科文献关进行统计分析结合领域专家知识对关键词进行归并获得。

基于有意义的知识对象之间建立的关联关系也分为两类:一类是同类知识对象之间的关联,包括:作者间的关联,主题间的关联,机构间的关联,学科间的关联,期刊间的关联。通过研究作者之间的主题共现、合作、互引、同被引、同机构来建立作者之间的关联关系,发现学者之间的依赖关系和处于关键节点的专家学者,探索学者间交叉合作的可能,促进学术的交流和发展;文献的关键词能够反映它的主要内容同即主题,通过对关键词共现次数的统计计算建立主题间的关联,以此来发现当前和潜在的研究热点;同样,通过对机构、学科和期刊之间的关联研究,可以发现机构之间的合作情况,学科之间的交叉研究情况和期刊之间紧密关系。另外一类是不同类知识对象之间的关联,包括:作者与主题的关联,作者与机构之间的关联,基金与主题的关联,基金与期刊的关联,期刊与主题的关联,期刊与学科之间的关联,主题与学科的关联(限于图示的清晰直观,部分不同类知识对象之间的关联并未在图2中显示)。通过建立以上不同类知识对象之间的关联关系,可以获得一些有价值的结论,比如:通过主题和作者的关联关系,关注领域专家所研究的内容,可以了解该领域的研究前沿,同样,建立期刊与学科之间的关联,可以发现期刊特别是综合性期刊相对青睐哪个学科的文章,可以用于指导学者的投稿。机构与学科以及其他不同类之间的关联并无太多实际意义,无需建立。

4.2 CSSCI的知识表示和知识存储

设G为知识元集合,它是所有知识对象实例的集合,例如:苏新宁作者,知识地图主题,大学图书馆学报等都是它的元素。定义三元组k=作为CSSCI知识表示方式,其中,g1,g2∈G,d为g1与g2的关联度,它通过统计计算得到,用于衡量g1,g2之间的紧密关系。以作者间的关联度计算为例,作者间的关联关系,主要通过合作、主题共现、互引和共被引来体现,设定作者间合作的权值为0.4,非合作主题共现权值为0.3,互引权值为0.2,共被引权值为0.1,则d=0.4*合作的文章数+0.3*主题共现次数+0.2*互引次数+0.1*共被引次数。根据知识对象关联的不同情况,分别计算出所有知识对象知识元间的关联度,形成其知识元的三元组表示,其中作者与机构之间的关联较为简单,若存在属于或拥有关系则为1,否则为0。

定义知识表示表,将每一个知识对象间的关联关系存储到一个知识表示表中,共计12个知识表示表。以作者与主题关联的知识表示表为例,Def(三元组ID(字符型),作者知识元ID(字符型),主题知识元ID(字符型),关联度(数值型)),其中ID为主键,用于唯一定位該三元组表示。同时为每一个知识对象建立一个知识链接表,共计6个表。以作者知识链接表为例,Def(作者知识元ID(字符型),作者知识元名称(字符型),知识所属文献ID(字符型))。CSSCI数据库中一个文献作为一条记录文献ID是其主键。知识存储与知识链接如图3所示。知识表示表和知识链接表位于知识表示层的知识库中,文献信信表位于信息资源层的数据库中。知识表示表用于存储知识对象间的关联关系,地图展示层通过检索动态检索知识表示表动态生成知识地图;为提高动态生成的效率,也可以将之前生成的知识地图进行保存以供下一次使用。知识链接表用于将抽取的知识与文献信息源相关联,以实现通过知识地图能够获取具体资源信息的目的。

nlc202309030515

5 结语

当前知识地图的研究主要关注的是理论层面的相关问题包括概念、分类、功能等和具体领域的构建、应用和展示,对于知识地图的知识组织层面缺乏系统、深入的阐述。本文在深入分析当前知识地图研究的基础上,概括了当前知识地图研究的特点和存在的不足,进而提出了由信息资源层、知识表示层和地图展示层构成的基于知识地图知识组织的概念模型。并以该模型为指导,以CSSCI学术资源为例,阐述了如何通过知识抽取、知识关联、知识表示和知识存储来实现基于知识地图的知识组织。

参考文献:

[1]司莉,陈欢欢.国内外知识地图研究进展[J].图书馆杂志. 2008,(8): 13-17.

[2]唐钦能,高峰,王金平. 知识地图相关概念辨析及其研究进展[J].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1,(1): 121-125.

[3]叶六奇,石晶. 知识地图的构建方法论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 2012,(10): 30-34.

[4]王昊,杨建林. 基于本体的CSSCI学术知识地图构建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 2009,(12):106-111.

[5]刘彤,时艳琴.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专家知识地图应用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0,(3):68-71.

[6]吴才唤.社会网络分析在隐性知识地图构建中的应用[J].图书馆. 2010,(1):48-51.

[7]吴才唤.知识地图研究进展:从显性知识地图到隐性知识地图[J].图书情报知识.2012,(5):94-100.

[8]赵捧未,冯娟,窦永香. 语义对等网环境下基于大众标注的社区知识地图构建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 2013,(5):129-133.

[9]苏海,蒋祖华,伍宏伟. 面向产品开发的知识地图构建[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2005,(12):110-115.

[10]张梅,段建勇,徐骥超. 基于网络日志的知识地图构建与应用[J].图书情报工作. 2012,(18):117-121.

[11]梁勇,章成志,王昊. 基于CSSCI的期刊知识地图的构建[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2008,(2):58-63.

[12]胡元蛟,王昊. 面向CSSCI的学者知识地图构建与分析[J].現代图书情报技术.2011(3):38-44.

作者简介:郑昌兴(1979-),男,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南京政治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智能信息处理;刘喜文(1983-), 男,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数据挖掘和本体技术。

4.目录与索引(生产) 篇四

(一)...144 29.领用单

(二)...144 30.物料超领单...145 31.补料申请单...145 32.特别领料单...146 33.物料存放申请表...146 第六章 车间作业管理...147 1.早晚会管理流程...148 2.现场指导流程...150 3.作业异常管理流程...152 4.作业进度管理流程...154 5.作业能力调控流程...156 6.交接班管理流程...158 7.早晚会计划表...160 8.早晚会记录表...160 9.现场指导计划表...161 10.人员指导计划表...161 11.过程巡查记录表...162 12.现场指导记录表...162 13.生产状况记录表...163 14.生产状况监控表...164 15.工时记录表...165 16.作业过程记录表...165 17.作业异常管理表...166 18.作业异常分类表...166 19.停工统计表...167 20.生产异常状况处理表...167 21.异常通知书...168 22.作业进程管理表...169 23.生产进度控制表...169 24.生产进度安排跟踪表...170 25.生产进度变更通知单...170 26.作业能力调查表...171 27.作业能力调控计划表...171 28.作业能力调控管理表...172 29.交接班管理计划表...172 30.交接班管理记录表...173 31.班次产量交接记录表...173 第七章 生产品质管理...174 1.产品检验工作流程...175 2.样品检验工作流程...177 3.制程检验工作流程...179 4.制程控制工作流程...181 5.成品检验工作流程...183 6.产品出货检验工作流程...184 7.不合格品管理工作流程...186 8.产品报废处理工作流程...187 9.产品返工处理工作流程...189 10.不合格品纠正、预防管理工作流程...191 11.产品检验状态标识工作流程...193 12.品质检验标准表...194 13.制程检验规范表...195 14.制程检验标准表...196 15.首件检验报告...197 16.制程巡检记录表...198 17.质量异常通知单...198 18.质量异常处理单...199 19.制程异常报告...200 20.质量异常统计表...201 21.成品检验记录表...201 22.不合格品纠正、预防措施处理单...202 23.不合格品报告...203 24.返工产品记录表...204 25.产品质量管理标准表...204 26.产品质量检验标准表...205 27.产品质量标准表...206 28.QA检查记录表...207 29.紧急放行申请表...208 30.质量改进计划表...208 31.质量改进、纠正预防措施实施情况分析表...209

目录与索引(下册)

第八章 5S推行管理...8 1.5S体系文件编制流程...9 2.5S培训与宣传管理流程...11 3.5S活动导入流程...13 4.5S活动实施流程...15 5.5S活动开展管理流程...17 6.5S推行计划表...19 7.5S推广活动表...19 8.5S宣传工具表...20 9.5S培训计划表...20 10.5S培训签到记录表...21 11.需要物品与不需要物品统计表...21 12.要与不要清单表...22 13.不需要物品处理登记表...23 14.清扫时间安排表...23 15.清扫时检查对策表...24 16.5S活动检查表...25 17.生产现场5S检查表...30 18.生产现场日常检查表...31 19.办公室每日清扫安排表...33 20.办公室5S活动清扫值日表...34 21.办公室5S检查表...35 22.5S活动评分规定...36 23.5S活动日常巡回检查表...38 24.5S活动改善记录表...38 25.5S活动改善通知单...39 26.5S异常情况汇总表...39 27.5S异常情况公布表...40 28.5S内部审核实施计划表...40 29.5S内部审核检查表...41 第九章 生产设备/治具管理...42 1.设备购置管理流程...43 2.设备使用管理流程...45 3.设备日常保养流程...47 4.设备故障处理流程...49 5.设备维护管理流程...51 6.设备报废管理流程...53 7.设备需求表...55 8.设备配置申请单...56 9.生产设备验收单...57 10.设备验收报告...58 11.设备操作说明书...58 12.设备运行时间统计表...59 13.设备润滑检查记录表...59 14.设备检查情况记录表...60 15.设备保养计划表...61 16.设备保养记录表...62 17.机器状况检查记录表...63 18.设备定期检查表...64 19.设备送修记录表...65 20.机器设备故障修护工作申请表...65 21.机器设备维护安排工作表...66 22.生产设备故障请修单...67 23.停机故障报告单...68 24.机器设备故障记录表...69 25.设备/仪器报废申请单...70 26.设备报废单...71 27.设备评估意见书...71 28.设备履历台账...72 29.生产设备资料管理卡...73 30.设备备件、资料管理表...74 31.各类设备统计表...74 第十章 仓储作业管理...75 1.物料入库管理流程...76 2.物料出库管理流程...79 3.物资仓储管理流程...83 4.库存控制管理流程...85 5.物料盘点作业流程...87 6.仓库安全管理流程...89 7.物料入库日报表...91 8.成品入库日报表...92 9.入库验收单...93 10.进货验收记录...93 11.成品入库单...94 12.入库通知表...94 13.出库单...95 14.成品出库单...95 15.提货单...96 16.发货单...96 17.发货明细表...97 18.仓库材料日报表...98 19.巡查记录表...99 20.仓库温湿度表...100 21.库存计划表...101 22.库存控制表...102 23.存量管制表...103 24.存货调节表...104 25.盘点卡...105 26.盘点清册...105 27.物料盘点表...106 28.仓库安全日志...107 29.仓库安全事故报告书...107 30.存量管制卡...108 31.物料供应状况追踪表...108 32.呆料处理申请单...109 33.不良物料处理单...109 第十一章 生产安全管理...110 1.安全生产管理流程...111 2.安全事故处理流程...113 3.安全设施购置流程...115 4.安全管理人员名册...117 5.特种作业人员登记表...118 6.消防器材登记表...119 7.消防设施一览表...120 8.安全使用设备作业单...121 9.安全生产活动记录表...123 10.动火许可证存根...124 11.高处作业许可证...125 12.危险品周期检查台帐检查台账...126 13.生产班组每日安全活动记录表...127 14.公伤复工人员安全教育登记表...128 15.违章作业人员教育登记表...129 16.新职工三级安全教育卡...130 17.安全技术交底记录...131 18.生产现场安全检查台账...132 19.伤亡人员登记表...133 20.安全员每日巡检记录...134 21.安全检查整改意见表...134 22.安全隐患整改通知单...135 23.安全隐患整改反馈单...135 24.设备事故报表...136 25.交通事故报表...137 26.火灾事故报表...138 27.生产事故报告...139 第十二章 生产人员招聘管理...140 1.生产人员招聘流程...141 2.生产人员入职流程...143 3.用工需求表...145 4.岗位需求表...146 5.招聘宣传表...147 6.求职申请单...148 7.人员增减申请表...149 8.人员调动申请表...150 9.招聘工作计划表...151 10.应聘人员登记表...152 11.面试评估表...153 12.人员试用核定表...154 13.新员工甄选报告表...155 14.复试通知单...156 15.录用通知书...156 16.聘用合同书...157 17.招聘时间控制表...158 第十三章 生产人员培训管理...159 1.生产人员培训管理流程...160 2.生产人员培训计划流程...162 3.生产人员培训实施流程...164 4.培训申请表

(一)...166 5.培训申请表

(二)...167 6.培训需求调查表...168 7.培训计划表

(一)...171 8.培训计划表

5.B+树索引 篇五

InnoDB存储引擎表是索引组织表,即表中数据按照主键顺序存放。而聚集索引就是按照每张表的主键构造一颗B+树,并且叶子节点存放整张表的行记录数据,因此也让聚集索引的叶子节点成为数据页,聚集索引的这个特性决定了索引组织表中数据也是索引的一部分。同B+树结构一样,每个数据页都是通过一个双向链表来进行链接。

聚集索引的另一个好处是,它的语言主键的排序查找和范围查找速度非常快。

6.软件技术专业知识地图的应用研究 篇六

知识地图概念

1目录说

知识地图是由专业人员精心建立起来的数据库, 知识地图所构建的是知识的脉络、知识的链接、知识的结构, 并不包含知识的具体内容, 所以知识地图可以当作是知识数据库的目录, 用户通过索引目录来查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

2导航说

知识地图是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组合, 知识地图虽然没有具体内容的呈现, 但是对于用户来说, 她对知识脉络的解释性的描述会帮助他们理解知识间的关系, 开端, 发展, 终止, 知识的流动与来源在知识中都有解释说明, 这对于客户来说无疑是精准的构造导航仪。

3管理工具说

知识地图在对知识进行整理、建构、说明、描述的过程中, 通过知识建立起了巨型的数据库, 知识地图于知识来讲, 具有管理的工具式作用, 是对知识进行管理的工具。知识地图管理涵盖的知识, 对知识用以智能化的向导, 检索出用户所需的具体信息 (1) 。

知识地图构建的分类

1流程型知识地图

流程型知识地图的知识来源既有显性知识又有隐性知识, 是体现知识之间顺序性的知识地图, 遵循着知识自身的活动流程的原则。

2社会型知识地图

社会型知识地图的知识来源主要是隐性知识, 体现的是社会关系网络, 是由不同的社会人员组成的关系型知识地图。

软件技术专业知识地图的设计

1设计思路

软件技术专业的知识地图是将课程知识、教师知识进行建构的导航说明书。软件技术专业知识地图的设计思路, 是确定流程——人才培养。对课程教师、教师知识、课程资源、课程计划、课程大纲、课程要求等进行综合式的构架, 建立起彼此之间密切的关系, 形成精准的目录检索系统, 如图1所示。

2总体框架

对于软件技术专业的知识地图的构造是十分复杂的工作, 其知识类型很少以单一的形式存在, 知识地图总体框架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也不是一个人就可以完成的, 知识地图的构建需要时间、人力、知识资源等多种因素, 软件技术专业的知识地图需要多力量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的, 在设计的过程中一般采取三层架构来设计, 分别是数据层、表示层、描述层 (3) 。

软件技术专业知识地图的功能

1知识导航与知识搜索

知识地图的功能在软件技术专业中的知识地图中都有呈现, 知识的导航是知识地图最本质的特点。导航的原因是因为知识地图能够十分明确的显示知识的位置, 帮助用户准确找到知识内容的检索链接。

2组建优秀团队

在知识地图中的智能型架构中, 描述了教师的专业知识、工作技能等方面的素质水平程度, 当需要组建特定的专业团对来从事某项研究时就可以通过知识地图来完成, 可以通过知识地图来找到最适合团队的人选。

3知识共享与重用

软件技术专业的知识地图可以帮助教师与学生进行知识的共享与重用, 可以通过知识地图来获取自己缺失的知识, 达到知识水平的提升。

结论

软件技术专业的知识地图是对软件技术知识进行有效管理的重要手段, 知识地图最近几年是被很多领域热于研究的课题, 因为其具有新时代下的特有优势, 在软件技术专业中构建知识地图, 并将其广泛的应用不仅有助于知识共享与导航、优秀团队的组建, 对软件知识资产的评估也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注释

11 袁小艳, 王安志, 刘笃晋.软件技术专业知识地图的应用研究[J].电子设计工程, 2014, 12 (04) :26-29.

22 唐钦能, 高峰, 王金平.知识地图相关概念辨析及其研究进展[J].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1, 01 (02) :121-125.

7.利用思维地图让知识生成可视化 篇七

一、圆圈图与知识生成的可视化策略

圆圈图(Circle Map):主要是通过提供相关信息来展示与一个主题相关的先前知识。在圆圈中心,可以使用词语、数字、图画或者其他标志或象征物来表示你尝试理解或定义的事物,在圆圈外面,写下或画出与主题相关的信息。

爱因斯坦认为科学概念的内涵是“失去了普通语言中所含有的含糊性质,从而获得了严格的定义”。没有提取出这种“本质的特征”,便难以分离出核心要素,造成相近概念的混淆。

如“饱和”和“不饱和”这两个概念,用语言不易区分。用圆圈图(图1 )将各自核心要素——“能被”与“不能被”圈出,从外围要素——“某种溶质”、“继续溶解”分离开来,可一眼看出本质的区别,问题迎刃而解。圆圈图发挥了鉴别功能。

二、起泡图与知识完整性、抽象性和反思性生成的可视化策略

起泡图(Bubble Map):主要是使用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来描述物体。与圆圈图不同,

起泡图主要增强学生使用形容词描述特征的能力。中心圆圈内,写下被描述的物体,外面圆圈内写下描述性的形容词或短语。

(1) 完整性生成策略。科学知识往往包含众多要素,构成一个完整的结构,遗漏某一要

素,便无法完整生成。教材对溶液知识教学,要素繁多且抽象性高,需要调动记忆和思维的方方面面,初学者要完整建构,难度很大。用起泡图(图2 )把其要素——特征、组成、类型、溶解度、配置,完全展现出来,可快速掌握其完整构成。一目了然,而且落在最佳的记忆范畴(7±2个组块 )。

(2)抽象性生成策略。填写起泡图,采用“关键词”法,是“在一定精度范围内足够真实但又近似地反映出”概念的本质,是种抽象的再归纳。

(3 )反思性策略。如一知识需用4个气泡才能完整表征,若这回想出3个方面,便提醒着去重构遗落的要素。可视化的图式起了“线索”的唤醒作用,唤醒“与学习匹配时”的“有效记忆提取”,表现出思维的反思性特征。

三、双起泡图与知识辨析性生成的可视化策略

双起泡图(Double Bubble Map):主要用来进行对比和比较。两个被比较的术语放在两

个中心圆圈内,外面单独连接的圆圈内展示两个被比较的术语间的不同点,中间共同连接的圆圈内展示两个术语通过对比的相同点。

“饱和”与“不饱和”,还可用双起泡图加以辨析(图3) :先画出饱和与不饱和气泡图,再把3个相同点画在两者之间,来强化共性特征;把2个不同点画在两边,进行差异化突显,符合信息加工论原理,在“环境中的新事物或新变化”进行“选择性知觉”重组,去打破“心智的瓶颈”,产生了深刻的辨析行为,是一种认知的精加工,有利于形成长期记忆。

四、树型图与知识同性、顺应性、并列性生成的可视化策略

树型图(Tree Map):主要用来对事物进行分组或分类。在最顶端,写下被分类事物的名称,下面写下次级分类的类别,依此类推。

奥苏伯尔把概念学习分成为上位概念、下位概念和并列概念学习。树型图通过位置排列,将概念放入不同“层次”,准确表达出位次关系。通过位次传递,可直观掌握概念迁移脉络,提高生成的效益。

(1)同化性生成策略。下位概念学习。在物质概念系里,溶液从属于混合物,居于第三位次。通过树型图的位次传递,可把第一位次“物质”的性质直接迁移给第三位次的 “溶液”(图4)。如物质和溶液,迁移起来直观快速,毫不费力。

(2)顺应性生成策略。上位概念学习。用树型图抽取下位概念的共同特征,可实现向上迁移。如“油脂溶于酒精、水、煤油形成溶液”便可如此进行向上迁移。“同种物质在不同种液体中分散,能形成溶液”、“不同物质在同种液体中分散,能形成溶液”,抽出的共同特征是——“溶液是物质分散到另一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这归纳出“处于结构中的较高水平”的上位概念(图5)。用树型图显化出具体的抽取行为,个体经历了迁移过程,摆脱“溶液”的各种具体常见时空范畴(康德),也就“摆脱常见的时间和空间形式的规约”,概念的生成就有了更深的“脱域”理解。

(3)并列性生成策略。并列概念学习。并列概念是“是包含了很多共同标准属性的相似观念”。用树型图把两者“共同属性”表征出来,能快速进行并列迁移。如“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是两个并列概念,可用树型图能直接进行相应的并列迁移 (图6)。

五、括号图与知识体系结构性生成的可视化策略

括号图(Brace Map):主要用于分析、理解事物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括号左边是事物的名字或图像,括号里面描述物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帮助学习者理解一个物体整体和其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

布鲁纳认为学习最重要的任务是建起学科的基本结构。初学者难以自觉应用溶液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就是没有建立起良好的学科结构。原因是教材相关的内容照章节编排,较为松散,内在的逻辑不易发现,个体难以把知识之间的联系贯串起来,实现结构整体化,以致形成建构主义所谓的“结构不良问题”。

用括号图(图7)进行两级梳理,通过“溶液的组成”把溶质和溶剂联系起来,再通过“溶解性的大小”把后面溶解度和溶质质量分数联结起来,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突出显示出来,形成逻辑性强、联系紧密、结构良好的知识体系。endprint

可见,用括号图对章节内知识进行梳理(一级或多级 ),实际上是搭起“手脚架”,通过 “在处理复杂问题中提供必要的支持,从而支持学习者在学习场中的学习”,来揭示知识间 的逻辑关系,把相关的内容整合到同一认知范畴,建构出一体化的“良结构”(建构主义),避免形成詹姆逊所谓的“碎片化”的“拼贴”式的“残余零散的东西”,提高了学科结构的整体构成水平。

六、流程图与知识指向性生成的可视化策略

流程图(Flow Map):主要用来列举顺序、时间过程、步骤等。能够分析一个事件发展过程之间的关系,解释事件发生的顺序。大方框写下每一过程,下面小方框内可以写下每个过程的子过程。

科学知识越抽象,所需思维指向性越强。思路混乱,无法沿着需要的方向推进,是造成生成困难的主要原因。用流程图,把思考过程一步一步画下,思维能在上一步的基础上自然向下延伸,步步推进,可提高思维指向性,形成完整生成链条。

如溶液的形成,可画出流程图(图8),从物质分散着手,把思维归束到“混合物 、均一、稳定”这一指向路径,步步向前,最后生成“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水到渠成。

七、复流程图与知识因果性、创造性生成的可视化策略

复流程图(Multi-Flow Map):用来展示和分析因果关系。在中心方框里面是重要的事件,左边是事件产生的原因,右边是事件的结果。这是一个先后顺序的过程,能够看到事件发生的原因和结果,通过考虑原因和结果帮助学生分析为什么,结果是什么。

(1)因果性生成策略。揭示因果性是科学的根本任务。牛顿说:“自然哲学的内涵是去发现大自然的架构及其运作 …… 因而推导出事物的因果 ”,爱因斯坦拒绝量子力学的原因,是因为他认为这理论“把因果律完全废除了”。化学知识生成的过程就是揭示因果关系的过程,面临较大的困难是,因果关系难以厘清,特别是一果多因时,对应关系往往不够明朗。 用复流程图进行分析,可借助图形,逐一揭示出对应的因果关系,抽取出内在的普遍性,为知识建构扫平障碍。同时,个体亲历因果性的揭示与再现,更直接切入到知识的深层内涵,把握到问题的本质。

如溶液的溶解度与什么因素有关便可通过复式流程图(图9),直接看出因果关系,直观生成——溶液的溶解度跟温度、溶质、溶剂的性质有关,跟溶质、溶剂的质量无关。

(2)创造性生成策略。用复流程图进行因果性分析,结果不断得以呈现,内在的原因得以不断揭示,思维也不断得以拓展,显示出发散型的特征。知识生成的过程是一种不断探索的过程,是一种发现学习(布鲁纳),是有意义的学习(奥苏贝尔),而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这种“呈现性”、“发现性”、“发散性”和“创造性”个体学习,正是实施了“创造性教育”。

八、桥型图与知识形象性、类比性生成的可视化策略

桥型图(Bridge Map):主要用来进行类比、类推。桥型左边横线的上面和下面写下具有相关性的一组事物,按照这种相关性,在桥的右边一次写下具有类似相关性的事物,以能够形成类比或类推。

类比性生成策略。类比是知识建构的重要方法。康德说:“每当理智缺乏可靠论证的思路时,类比这个方法往往指引我们前进。”知识教学中,深层次类比应是方法的类比:通过类比掌握方法的“相似性”,赋予个体建构概念的新途径,去跨越“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法和从一般到特殊的演绎法”的“中介途径”,直接产生“更为简捷的推理”,如图10关于物质的分散现象,把三者画在桥的三边,相似性赫然突显,立即为人洞察:这样不但透彻地把握“溶液”的内涵,且能从方法的层面理解类比本质,个体经历了一场“视觉思维”,直观快捷,豁然开朗,产生“巅峰体验”(马斯洛)。

用桥型图类比,训练了形象思维。有意突出这点,能使抽象与形象思维互动交融,激发创造性的产生。

思维地图可将信息加工过程中一些零散的知识点构成相应的比较系统的知识组块,进而形成知识网络,降低了记忆难度。圆圈图、起泡图主要用来描述事物、表达概念和说明事物的特点,其主要加强学生对陈述性知识的理解。树形图、括号图和流程图通过呈现对知识的分类或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学生对程序性知识的理解和转化。双起泡图、复流程图和桥型图对知识点进行类比和类推有利于促进学生对策略性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8.知识地图索引 篇八

摘 要:知识地图以可视化的方式对知识结构及其内在关系进行表征,在国际上得到了学习者和教师的普遍认可。高中教学存在班额大、知识点多、升学压力大等特点,传统教学难以满足,短小精悍的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学资源应用于高中教学很有意义和价值。目前已存在很多微课资源网站,使用后发现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基于知识地图内涵,深入研究我国现有的微课网站导航,设计出基于知识地图的高中微课资源网站导航,以期提高高中生的微课资源学习效率,为高中微课资源网站建设提供微薄之力。

关键词:高中微课资源网站;知识地图;导航设计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07-0042-04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微课日渐成为教育探讨的焦点,许多一线教师都开始尝试自制微课视频,网络上的微课资源日益增多,为学生们自主学习提供了便利。高中教学存在着班额大,学生基础不等的特点,加之高考升学压力的因素影响,普适化教学缺乏针对性,难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因此微课运用在高中教学中应当具有积极作用与意义。现如今已有很多微课资源网站,使用后发现部分网站导航缺失,用户学习混乱,致使学生学习兴趣降低、进而微课资源堆积,海量信息浪费,微课资源网站“鬼城”现象严重。本文拟借鉴国际上普遍认可的知识地图相关知识,充分了解知识地图内涵,深入研究我国微课资源网站导航现状和存在问题,结合高中特点,尝试设计基于知识地图的高中微课资源网站导航。基于知识地图的高中微课资源网站导航可以地图化层次化地反映高中微课资源的课程分类、微课资源课程内容、学科体系和授课教师,用Edraw Mind Map软件来绘制知识地图,将各个模块的具体内容进行可视化展示。旨在帮助学生提高微课资源利用效率和微课资源网站利用率。

一、知识地图概述

知识地图(Knowledge Map)这一概念是最早源于情报学家布鲁克斯,他指出“知识地图是按照知识的逻辑结构找出人们思维相互影响的链接点,把链接点像地图一样标示出来,展示知识的有机结构图。”这为后来很多研究者提供了支持和借鉴,现在知识地图被视为对以后知识的可视化描述,并满足不同层次的学习者对不同知识的追求学习,进而进行交流沟通。在教育教学中,知识地图效果也很显著,如教师知识地图、辅助学习系统等的出现大大优化了教育教学过程。将知识地图应用于微课资源网站中、设计网站导航,层次清晰的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为学生的学习指航。

综合研读各位学者对知识地图的研究,目前普遍认同的知识地图模型如图1所示。

资源层、描述层和知识地图层是知识地图的三个组成层次。在资源层中主要包含现实中丰富的知识来源,这层是知识地图的资源基础,为后续层次提供保障。描述层实现了对资源层提供资源的整合处理,是知识地图的消化处理层,承接资源层的知识、消化整理为后续所用。知识地图层是知识地图的可视化层次,他将资源层的资源、经由描述层整合后,一并展示体现,为学习者提供可视化的知识。

二、我国现有微课资源网站导航现状及存在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微课已逐渐成为教育技术领域探讨的焦点。 自2010年以来,国内微课实践日益加强,相关研究逐步深化。微课短小精悍、目标明确,课资源网站集合多个优质微课资源,方便学生个性化自助学习,也为教师课堂教学做了延伸和补充。现如今盛行出很多微课资源网站。本文以百度搜索出的9个微课资源网站为例,采用网络调查法,统计分析我国微课资源网站导航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果如表1所示。

另外,各个网站每天的浏览量都在一万以上,报名学习人数升序增长。

本文使用网络法,通过研究发现我国微课资源网站数量丰富,网站对象以高中小学学习居多,现有网站均存在导航,但是导航层次不足,用户使用过程中只能顺着导航思路往下搜索资源,学习效率较低,特别是部分网站只提供一个导航依据,如用户在依据年级的导航下就无法根据课程去选择微课资源,高中学习者在紧迫的学习压力下很容易浪费时间,学习效率降低、微课资源利用率也降低。另外,一些网站的适用范围广,用户针对面大,资源相对较多,但是会出现连接无效的情况,花费授课教师大量心血建设的网站在教学实践中的作用不应该局限于此。

三、基于知识地图的微课资源网站导航设计分析

针对以上问题综合分析,现如今微课资源网站已经和教学教学密切结合起来,但是以高中生为适用对象的资源网站还比较稀少。高中生面对繁杂的知识点和强大的升学压力,有必要设计自己的微课资源网站。将知识地图与教育教学相结合,设计基于知识地图的资源导航,以可视化的方式对知识结构及其内在关系进行表征,动态条理的地图化、层次化呈现出各个元素之间的关联。知识地图能够直观描述高中微课资源网上的网络资源,减少学生搜索时间,提高搜索效率。本文首先以知识地图为基准、绘制高中微课资源结构,据此绘制高中微课资源导航,最终用Edraw Mind Map设计高中微课资源网站导航。

1.构建微课资源知识地图

首先基于知识地图基本结构模型,设计高中微课资源知识地图结构,为高中微课资源网站导航设计提供基础,同时为高中微课程资源网站用户提供一个认知手段。高中微课资源知识地图结构以知识地图的理念作以规划和梳理,主要为高中微课资源的导航设计做准备。

在知识资源层中,包含内容有多媒体资源、电子教材资源、高考真题资源、名师指导资源、友情链接资源和其他资源。多媒体资源具体细化为教育教学微课件、教师授课视频、辅助教学动画等等。电子教材资源主要包括高中各科学习的授课教材和辅助教材等等。历年真题资源和名师讲解资源详细包含不同年级不同科目的真题和名师信息,设计上都以年级和学科作为子选项,用户可以快速方便的自己选取需要的知识资源。

其次在网络描述层,用元数据对资源层中的各种高中微课资源进行内容、结构等特征描述,提供资源的链接来源描述知识来源连接。在知识连接层,调用资源,实现地图调用、知识查询、学习交流、整理索引等。

然后知识地图层是直接用户的可视化展示层,将以结构化形式呈现出来的知识地图应用到该层,设计导航系统,地图化层次化体现资源层资源。在知识可视化的地图层中,学习者可自行选择搜素功能,进行搜索查询,方便学习者精准便捷的定位学习内容。

2.高中微课资源导航

接下来笔者以知识地图为导向、集合高中微课资源、设计高中微课资源全局导航,如图3所示。

高中微课资源导航图,将冗杂的高中微课资源有序呈现,条理清晰、结构完整,为下文微课资源网站导航的设计提供铺垫。

高中课程资源包含高中所学科目特别是高考重点科目语文、数学、英语、文综相关、理综相关的微课资源。这些资源大多来源于教师自行上传和优质资源网站,类型包含文献资料,视频资源,课件资源等等。用户年级资源主要针对不同的用户年级作以准备区分,具体划分为高一上、高一下、高二上、高二下、高三上和高三下。此类资源化分主要考虑到不同用户层面的需求不同,高一高二的用户基本 以知识学习和巩固为主,所以子资源多以讲解呈现,高三用户目的是备战高考,子资源多以模拟考和高考准备为主。

以高中微课资源全局为基准设计全局导航,作用如下:①将冗杂的高中微课知识点分门别类的提炼出来,打成一有序完整的导航框架,为高中微课资源网站导航设计提供直接客观的参考和意见。②将不同科目和不同层次进行学习导航,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知识认知结构,提高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效率,这对高中生而言是非常总要的。③高中微课资源全局导航将高中的多种微课资源整合到一起,不再以单纯的参考书为体现方式,而使知识按照不同的课程科目,借用丰富的资源库以一个地图系统体现出来。④知识地图方便学生对不同的知识层次有明确的定位和判断,既能全局掌握课程体系,又能精准定位自己的学习进度,进而制定个性化学习路线,并沿着合理的途径进行学习。

3.用Edraw Mind Map设计高中微课资源网站导航

详细分析知识地图理念下高中微课资源模式和全局资源导航基础后,将资源导航具体化,选用Edraw Mind Map设计基于知识地图的高中微课资源网站导航。EDraw Mind Map是替代Visio的一款免费软件,它终结了知识地图软件“好用则价高,免费则难用”的局面.它体积小巧、功能丰富、完全可以满足普通用户绘制流程图的需求。

将资源层的高中微课资源,包括教材资源、年级资源、高考真题资源、名师资源、友情链接和知识索引6个部分借以知识地图展示,图4是高中微课资源网站大纲导航,起到了总领整体的导航作业。

大纲导航是系统导航的依托,在大纲导航中能够进行不能功能的添加和编辑,还包括一些交互功能的使用,例如可以链接到文件、网站、演示文稿等。如图5所示为高考资源网站添加网站超链接,可将网站直接添至此,完成后会在对应的超链接后面出现小图标,当点击时可以直接打开网站浏览。

知识地图在高中微课资源网站中用有序可循的信息单元来取代原本杂乱无章的繁琐微课资源,从而让用户有据可循的去浏览查阅微课资源,提高微课资源网站利用率和学习效率,这对于时间宝贵的高中生来说是非常必要且有意义的。借助知识地图将同类课程的所属和承接关系清晰表达,将不同类课程的联系和层次关系明确体现,进而完善高中微课资源网站中的课程资源。

本设计基于资源层、描述层和知识地图层模型之上,具体体现在高中课程资源、高中年级分类资源、历年高考真题资源、名师指导资源、友情链接资源和其他资源6个子模块,各个模块又进一步细化结构,清晰明了。同时在相对应的不同节点上通过添加超链接,直接明了对应知识。

四、结语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微课资源网站导航现状,以知识地图为依托,设计出高中微课资源知识地图,进一步制作出高中微课资源全局导航,最后用Edraw Mind Map实现高中微课资源网站导航。期待本研究能提高高中生的微课资源学习效率,为高中微课资源网站建设提供一定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

[1]唐钦能,高峰,王金平.知识地图相关概念辨析及其研究进展[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1(1).

[2]万海鹏,李威,余胜泉.大规模开放课程的知识地图分析——以学习元平台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5(5).

[3]尹桂秀.基于知识地图的进阶式文献检索网络课程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3(8).

[4]王荣.基于知识地图的高中信息科技系列微课程的设计与应用[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4.

[5]王佑镁.高校精品课程网络资源教学有效性的调查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0(5).

[6]韩玲.运用知识地图的网络课程设计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9.

[7]高燕,秦志刚.基于知识地图实现动态学习流建模[J].电化教育研究,2010(1).

[8]马坤坤,葛敬民.知识地图在网络资源导航平台构建中的应用研究[D].济南:山东理工大学,2013.

[9]彭慧.基于知识地图的网络课程资源的管理研究——以《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为例[D].杭州:浙江师范大学,2012.

[10]程国祥.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引入微课教学[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5(4).

[11]叶步伟.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5(3).

上一篇:小学二年级班主任学期工作总结下一篇:防洪防汛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