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日语教学法

2024-07-28

浅谈日语教学法(精选7篇)

1.浅谈日语教学法 篇一

基础日语教学改革浅谈---在基础日语教学中导入开放式教学

作者:不详 更新时间:2012-6-10 12:57:48 摘 要:本文就现阶段基础日语课程中如何逐步导入开放式教学展开研究。本教学方式一改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结合基础日语教学的教学经验,提倡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教学效果。关键词:基础日语;开放式教学;主动性

开放式教学是指以知识教学为载体,将关注人的发展作为首要目标,通过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发展自我的教学环境,提供给学生充分发展的空间,从而促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探索过程中,各方面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开放式教学核心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对于日语专业的学生而言,基础日语是专业课程当中最先接触的课程,学习的成效会影响之后其他专业课程的展开。学好基础日语,为以后更多专业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是十分关键的。由于绝大部分的学生在日语的学习上都是零起点,在最初的学习中免不了特别注重对假名、词汇、句型等的记忆,传统教学下的教师对学生也侧重这些方面的要求。此种状态下的学习让初学日语的学生们会错误地认为日语的学习就是靠死记硬背就行了,学习兴趣和热情日益减退,不利于专业课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在此,笔者就现阶段基础日语中逐步导入开放式教学展开讨论,拟对基础日语教学改革研究有所帮助。一、角色的定位

传统教学的理念是“知识本位,教师中心”。这种“老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的老模式已经不适应现在的素质教育发展。开放式教学的理念是 “以学生为主体”,打破教师为主体的旧局面,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引导作用。

在基础日语的学习中,学生内在的积极性是学习的动力。比起“满堂灌”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的学习,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教学中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鼓励学生进入到氛围中。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情感教育,会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帮助学生加强对学习内容的记忆。二、教学方法和手段

开放式教学,渊源于科恩(R.C.Cohn)1969年创建的以题目为中心的“课堂讨论模型”和“开放课堂模型”--人本主义的教学理论模型;同时,还渊源于斯皮罗(Spiro)1992年创建的“随机通达教学”和“情景性教学”--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此种教学模式侧重学生的主动性,关注学生的生命体验。在基础日语中导入开放式教学,使学生在基础日语学习阶段,不会认为语言学习是枯燥的,却能体会日语学习的快乐和收获。

1、在基础日语的课堂教学中导入文化教育,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将日本的风俗习惯、审美情趣、待人接物的特点等融入教学中,让学生逐步了解日本文化传统。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中原本难背的单词和句型,都会随着同学兴趣和主动性的提高,变得轻松和深刻。例如,第一册十四课的内容,关于寒暄语的运用。这是学生在平日生活学习、人际交往中一定会接触到的。与此相关的单词、短句,学生们也会十分乐意学习。

(如何培养跨文化交际)

2、分小组进行情景会话、讨论等。

我院目前所使用的基础日语教材是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新编日语》,每课都会有情景会话部分。鼓励学生将自己置身于角色中,用日语进行表演。不同的情境下,学生们有不同的情感体验。比如有去朋友家拜访的情节,可以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在表演的过程中运用符合当时环境的语言,体会不同文化背景下待人接物的特点,有利于加深对语言的印象,提高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分组进行会话练习的好处还在于增强了学生的团体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会话展示的好坏已经不仅仅是个人的得失,在过程中会督促每位小组成员不断完善自我,提高学习主动性。

(后期可以进行分组学习)

3、运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

在这样一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里,知识的更迭速度飞快。要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现代教学手段必不可少。沪江日语、咖啡日语、和风日语等优秀日语学习网站中有许多有关日语学习的资源,内容涉及日本方方面面。日本是个动漫大国,生动的图画往往配有字幕,学生在娱乐的无形中掌握到地道的日语表达。例如,SKYPE等网络即时语音沟通工具,可以直接和日本朋友进行文字或语言上的交流。教学过程中可以直接利用这些资源,同时可以将这些网站介绍给学生,既丰富学生课外活动,也提高他们学日语的兴趣,进而提高日语能力。

(每种教学手段都可以扩展下)

4、拓展丰富的课外活动。

课堂教学是学生们学习的基础,加上丰富的课外活动会大幅度地提高学习兴趣。比如:我院定期举行的“樱花节”是日语专业学生在全校师生面前展示自己的一个平台。学生们会精心、细致地进行准备,干劲十足。举办日语角,每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邀请日籍教师以及日本友人到日语角,和对日语感兴趣的同学进行交流。每次日语角的交流规定一个主题,事先告之大家,参与人可以就该主题有目的地进行交流,避免每次交流难于找到话题或是只停留在几句问候语的层面上。通过日语角的实际交流经验,学生可以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练习日语,用日语解决现实问题,提高学生日语的运用能力,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培养正确分析事物现象的能力。

(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还可以进行日语词汇大赛,日语演讲比赛等。)

三、开放式教学中对“开放”把握的程度。

开放式教学中的“开放”指的并不是完全没有任何约束,放任学生,是需要把握尺度的。在基础日语的教学中我们主张逐步实行开放式教学。这需要适应学生学习的不同阶段,不是笼统地全盘铺开,而是在教学中做到“放得开,收得拢,虽放,却不乱”。

基础日语课程开设大

一、大二两个学年,跨越时间较长,因此可以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适应该教学方式。首先第一学期时,是传统教学方式向开放式教学的过渡阶段,此阶段,基础知识的掌握仍依靠背诵等传统方式,但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逐步开放课堂,让学生对开放式教学有所意识,并逐渐适应。第二、三学期,是以学生为主的半开放式教学过程,此阶段既要让学生打下扎实的日语基础,又要锻炼学生实际听说读写能力,教师将主要内容讲解后,主要任务是监督学生课后学习的成效,彭阳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第四学期则为全方式教学,此阶段,学生已经有较高的日语水平,可以尝试分组学习,学生教学等新型教学方式,旨在锻炼学生的胆量,培养学生自省的能力。

基础日语教学中导入开放式教学是基础日语教学改革的一个新尝试,教学过程中注意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环境,鼓励学生勇于表现自己,锻炼学生的实际会话能力,同时指导学生课外运用探究的方法进行“主动性”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最终达到提高学生日语综合能力的良好教学效果。参考文献:

[1] 张晓希.基础日语教学新模式的探讨与研究[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5 [2] 唐莉雅.基础日语教学中新元素的导入[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0 [3] 姜玲.主动性教学模式在《基础日语》中的运用[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 [4] 王丽艳.在日语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4

2.浅谈日语教学法 篇二

一、根据市场需要明确培养目标

当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社会对人才的总体要求更加多样化、规格化, 各个职业所要求的人才内涵也越来越高, 因此我们必须从市场需求和生源实际找准自己的位置, 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定位来制定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模式, 按照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精神,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努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我院进行的市场调查, 特别是对昆山、苏州、上海一带的市场做了更为详尽的调查后发现:市场上对高素质高技能的日语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相当大, 由此我院商务日语专业也应运而生了。其主要培养具有一定的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 掌握日语语言知识, 具有准确、熟练的日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具备从事国际商务、外事接待、办公室文秘、经贸洽谈、信息、来往函电、导游、宾馆饭店等工作能力的高技能人才。

二、课程设置优化, 教材选用灵活化, 教学手段多样化

1.课程设置优化

专业课程设置是实现培养目标、达到各项规格、实现高就业率的必要条件。以往的课程设置大致包括以下几项:日语精读 (基础日语) 、日语听说、日文写作、日语泛读、日语语法等。大多停留在句法、语法的含义与辨析的层面上, 而忽视了如何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缺乏对学生语言技能的训练, 造成很多“哑巴日语”的现象。而这种现象与我们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精神是完全脱节的。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做好市场调研, 以市场就业为指向设置好我们的专业课程。目前我系日语专业在传统的课程中加入了商务日语、经贸函电写作、商务日语听说、办公室日语等多门实用性课程, 去除了翻译理论、日文文法研究等理论性较强, 却缺乏实用性的课程, 使之与社会的联系更紧密, 从实际出发使专业的人才培养与学生的职业生涯结合起来。

2.教材选用灵活化

为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 国家适时调整教育政策, 使我国的职业教育得以快速的发展, 但这与已相对成熟的本科教育相比则显得相对滞后, 因此高职教材也就相对匮乏了。作为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主干课程日语精读目前大多数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都在延用上海外国语大学出版、由周平陈小芬主编的新编日语一书。此书虽然被广泛使用也得到同行的认可, 但毕竟缺乏高职特色、缺乏规划和标准、内容陈旧, 没有和先进的技术接轨, 已不适应高职教育。但目前市场所存在的高职教材都普遍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由相应的本科教材经过适当删减而成;由一线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编写的校本教材;体系不清、结构混乱的教材。在这样的情况下, 我们在延用新编日语教材的同时又加入了一些辅助教材, 比如较简单易懂的《みんなの日本語》 (大家的日语) , 作为提高学生实际表达能力的辅助工具书。同时面对市场需求开展培训计划, 既改变目前教材单一性, 又让学生具有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保证“双证书”的实施。

3.教学手段多样化

传统意义上的日语教学, 是以词汇、句型、语法为主要教学内容, 结合听、说、读、写基本技能的训练, 来帮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教学的主要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组织教学, 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 学习方法以死记硬背和反复训练为主。这样习得的语言知识往往是生硬的、表面的, 得不到很好的消化, 不能灵活地应用, 而且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也得不到发挥。虽然经过了三年的专业学习, 但大数多学生在毕业时还是难以适应市场。教师应改变以往死板的教学方式, 尝试一下情景教学的模式。比如说在讲到“あいさつ”的时候, 不让学生死记硬背其中的句型和语法, 而采取情景教学法。我们可以请两位学生进行分角色演练, 比如我们给出两个场景“出社した時のあいさつ” (上班时的问候) “退社した時のあいさつ” (下班时的问候) , 思考后让两位学生进行演练, 其余学生找出错误或不妥的地方加以改正, 然后再来传授正确的礼节和习惯。这样就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知识的运用能力, 使学生了解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 真正做到知识的实践运用。

三、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其实早在1917年黄炎培就提出职业教育的目的有三:“为个人谋生之准备, 一也;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 二也;为世界、国家增进生产力之准备, 三也。”即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出能服务于社会的高技能高素质的人才。为培养出与社会紧密联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作为学校就必须和社会、企业紧密联系, 熟悉市场。其中, 建设实训实习基地则是一个有效的方法。学校可以请企业的专家根据实际需求来共同商定本专业的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 也可以输送优秀教师去企业进行实际的操作, 培养“双师型”人才。这样就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锻炼环境, 通过校外实训使学生熟悉社会、熟悉企业的操作流程, 在真正意义上做到学以致用。此外建立“订单式”培养, 直接根据企业需求开设课程, 毕业后由对口企业录用。我系日语专业已建立多处实训基地, 有效的促进了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养成与提高。

四、结语

高职教育虽已取得快速的发展, 但与本科院校相比还是一个新生事物, 是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教育日语专业如何明确培养目标、优化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搞好教材建设、建立校外实训基地等还有待于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改进、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陆潜秋.加强专业建设,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硅湖学院学报, 2008, (1) .

[2]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3.浅谈日语听说教学 篇三

关键词:听 说教学 影响因素 现状 对策

听是学习和掌握语言的第一步,是吸收和理解语言的必要基础,是能说好一口流利的口语的先决条件。因此可以说听说教学是日语教学最关键的一环。

1.教学现状

1.1日语水平低、基础薄弱

听力是外语学习的基础。“听”是说的基础,是语言输入的重要环节,传统的日语教学过分重视语法与词汇的讲解,轻视听说的培养以及技巧的传授,直接导致听说成为外语学习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大多数学生只停留在依靠书本的阶段,一旦离开书本,自己很难听懂完整的一段话,组织一篇完整的会话文。

1.2学生综合知识掌握的不扎实

零起点开始学日语的大学生,词汇掌握的程度仅停留在认识的层面上,对平时不常使用的词汇,在会话过程中不能运用自如,常常出现错误的语句。

一个民族的语言就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因学生缺乏相应的日汉语言文化差异知识,以及日语语言环境,导致学生文化障碍。首先是中日风俗习惯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做出的反应和所应说的话往往是不同的。自己民族的风俗不能随便套用到其他民族中去。这会引出很大的誤解,导致不快。其次是还没有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学生只侧重掌握技巧,缺乏对世界性热门话题的必要背景知识的了解,这也使会话组织的枯燥乏味。

1.3学生心理障碍

听力理解是一种复杂的语言与思维相互作用的过程。在这一行为过程中,学生心理素质会直接影响听力水平的提高。许多学生对于学校开设的听力课程充满畏惧感,在整个课堂中始终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的状态,时常会对所听内容一无所知。这样的心理压力常常来自于听者本身的不自信或是没有掌握正确的听力技巧。

2.影响因素

2.1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处于被动的角色

在课程安排上出现不合理的现象。虽然课时安排比较理想,但出现严重的学生数超越的现象。很多听说教学活动难以展开,尤其说的训练时只能采用简单的一、两组的会话模式。这就大大的减少学生的参与意识,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大部分学生很少有机会在课堂上即兴表演。这直接影响学习,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学习积极性大大的减退。针对此类问题和现象,教师在组织听说教学活动时应采用最有效的对策。克服现有的环境,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2教材

教材是脚本,是学生获得新语言能力的依托。其中包括各种新的词汇、句型、惯用语、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目前这方面的教材很多,但真正高质量而又实用的并不多。因此,选择教材,在课堂上修正教材,就成为教师的重要任务。目前,流行的日语口语教材的练习,侧重于语法训练,忽视口语表达的练习;突出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忽视了口语的实用性、交际性。这不适合学生的实际需要,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因此,为满足日语听说教学的需要,教师要选择、修改、重新设计练习。

2.3环境

缺乏听说训练的环境。人们学习外语的目的是把其作为工具进行交流。因此学习外语不仅仅是会读、会念。重要的是要学会实际运用。现行的日语教学却忽视了这一点。国内的日语学习者缺乏听力训练的语言环境和使用日语的环境。因此,环境对外语学习者听说水平的影响是很明显的。在限定的环境下,灵活的设置模拟环境,选用学生感兴趣的情景,是非常重要的。同时提倡真实环境下的对话,虽然这是件很难做到的,但要从现实的角度出发,提倡学生自己在课外主动寻找这样的机会。

3.听说教学的策略

日语会话教学只有在充分了解当代学生学习需求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有效实施。

3.1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强大动力和内在力量.是开发智力的钥匙。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保持和巩固学生的兴趣,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根据教学内容和课型的不同,采取不同激发兴趣的方法。在听力教学过程中。注意调节学生的精神状态。使其既能集中精力又不过于紧张,从而排除学生畏难情绪并激发他们的听力愿望;另外把听和说结合起来,适当地给学生增加一些日语训练的机会,活跃课堂气氛。有时可以根据材料展开模仿、复述、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活动,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

3.2当今学生特征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往的仅掌握外语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纯外语人才,已无法完全满足社会的需求。市场经济环境下“复合型外语人才”备受青睐。社会需要既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功,又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且具备较强的领导组织能力、交际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3.3听力教学需要引入文化背景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它承载着文化信息,折射出一个民族的思维特征;语言又受文化的制约,因为文化深植于语言,人们使用语言时,要受到其民族文化的限制和影响。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和文化背景,人们总是根据自己的文化背景及语言习惯用自己固有的思维方式去理解别人所说的话语,所以如果不熟悉日本的文化背景知识,不懂得用日语的思维方式理解日语,就会给日语听力理解造成很大的障碍。了解日本的社会制度、风土人情,民俗习惯、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等文化背景知识,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学生对声音的依赖,增强他们对整个语篇的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因此,在日语听说教学中,教师要有计划地介绍日本的文化背景和中日文化间的差异,要鼓励学生广泛阅读,丰富和积累多方面的文化背景知识。

3.4日语听说教学的改善实施

针对日语听说教学的改善实施,笔者尝试了以小组发表的形式来实施任务教学。虽然只是利用课堂教学有限的教学时数,但却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为以后的教学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教师要求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小组成员由学生自己定。学生选择自己擅长和感兴趣的话题,利用课后的时间,去积极主动地完成任务。写稿子,扮演角色。然后在大家的面前发表小组的作品。每组学生发表的过程中,教师针对每组的表演内容及扮演的角色充分做出客观的评价,并举出代表性的例子,进行修改和探讨。综合点评,加强教学效果。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思。通过小组发表的任务教学,实现了在日语听说教学中培养学生除交际语言能力以外的各项能力的目的。

总之,培养综合素质的现代教育正在逐渐取代传统教育。新的背景给外语教学开拓了新的领域,并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是符合当今教学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思想,以求真正具有实现价值的教学。

参考文献:

[1] 王珏.关于日语会话教学的探讨[J].新课程研究,2010.

[2] 姜春枝.试论日语会话课的授课限度与内容[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5.

[3] 杨新英.日语听力教学的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09,(8).

4.浅谈黏着语与日语 篇四

语言学概论

结业期末作业

浅谈日语中的黏着语系体现

姓 名:柳骏

学籍号:20093615 班 级:09日语—1班 专 业:日语

浅谈日语中的黏着语系体现

摘要:世界语言的语法主要分为四大类:分析语(也叫词根语、孤立语)、综合语(屈折语)、黏着语(不叫胶着语)、多式综合语,日本语属于黏着语系,本文以黏着语的分析与日语的黏着语系表现的分析入手,浅谈日语的黏着语系体现。

关键词:日语、黏着语、世界语系

一.黏着语简介

黏着语(不叫胶着语):一种语言的语法类型,通过在词根的前中后粘贴不同的词尾来实现语法功能。日语、土耳其语 是典型的黏着语。语法意义主要由加在词根的词缀来表示的,词缀分为前缀、中缀、后缀,常见的有前缀、后缀。汉语等分析语也有词缀。中缀:如 德语、俄语 等综合语里也有很多。

前缀(词头):加在词根前面的构词成分,如“阿姨”的“阿”,“老虎”的“老”是前缀,“虎”是词根。

后缀(词尾):如“作家”“科学家” 的“家”,“规范化”“绿化”的“化”。

误区:很多人误认为黏着语只靠词尾这单一的方式来表语法意义,其实词缀法不是唯一的方法,而是最主要的方法,除词缀法外,也有其他方法。主要靠词缀法是日语、土耳其语等的共同特点。

黏着语,一般而言,黏着语的所有词缀都只表达一种意思或只具有一种语法功能,若某语言的一个词缀同时表达多种意思,则该语言一般视之为屈折语,一种语言不能同时是黏着语和屈折语。日语、韩语、芬兰语、满洲语、蒙古语、土耳其语、匈牙利语、泰米尔语等为典型的黏着语。斯瓦希里语和德语,世界语,缅甸语等也部分地被认为有黏著语的性质。

二.日语简介

1.日语基础简介、日语,简称日语、日文,是一种主要为日本列岛上大和民族所使用的语言,是日本的官方语言。日语属于黏着语、通过在词语上粘贴语法成分来构成句子,称为活用,其间的结合并不紧密、不改变原来词汇的含义只表语法功能。语言系属有争议,有人认为可划入阿尔泰语系,也有学者认为是扶余语系,也有日本学者认为是孤立语言(有些日本学者继而提出韩日-琉球语族的概念、并认为日语从属之)或日本语系。

日语复杂的书写系统是其一大特征,其书写系统包括了日语汉字(大多数的汉字又有音读及训读两种念法)、平假名、片假名三种文字系统,同时也可以以日语罗马字转写为拉丁字母。日语有两套表音符号:平假名(平仮名)和片假名(片仮名),同时也可以使用罗马字(ローマ字)书写成拉丁字母。日常生活多使用假名和汉字,罗马字多用于招牌或广告,日语汉字的注音不用罗马字而用平假名。日语发音的基本单位是以平假名表示的一个一个的音拍,日语被成为音拍语(mola语言)。

2.日语读音简介

在音韵方面,除了促音“っ”和拨音“ん”外,开音节(open syllable)语言的特征强烈,且具有音拍(mora)。在重音方面,属于音高重音(pitch accent)。在语序方面,句子由主语、宾语、谓语的顺序构成,属于主宾谓结构,且是具代表性的话题优先语言之一。在形态学(morphology)上,属于黏着语。在语汇方面,除了自古传下来的和语外,还有中国古代传入的汉字词。近来由各国传入的外来语的比例也逐渐增加。在对人表现上,日语显得极富变化,不单有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别,还有普通和郑重、男与女、老与少、上下级等的区别,以及发达的敬语体系。而在方言的部份,以日本东部及西部两者间的差异较大,称为关东方言和关西方言。此外,对于失聪者,有对应日语文法及音韵系统的日本手语存在。

和日语相近的有琉球语,日语主要使用于日本。在日本侵略并统治中国台湾地区及大陆部分地区、香港、朝鲜半岛、东南亚和大洋洲的时候,当地人被强迫学习说日语,并且被强迫起日语名字。在很多定居于美国加州和巴西的日本移民中,有一些也会说日语。他们的后裔虽然有日语名,但是却很少能熟练地使用日语。

讲西班牙语和意大利语的人会发现日语的短元音--a、i、u、e、o的发音与那些语言很相近。长元音-aa、ii、uu、ei、ee或者oo的发音长度为短元音的两倍(尽管ei经常被发作两个元音)。长短元音间的区别很关键,因为它会改变一个词的意思。

辅音是k、s、sh、t、ch、ts、n、h、f、m、y、r、w、g、j、z、d、b和p。摩擦音sh(如英语中的“shoot”)和破擦音ch、ts和j(分别如英语中的“charge”、“gutsy”和“jerk”)被当作单辅音。g的发音通常都如英语“game” 中的浊辅音,而不是“gene”中的那种g的发音。

与英语一个主要区别是,日语没有重读的重音:每个音节的重音相同。英语音节有时会被拉长,但在日语中,一连串的音节在发音时如节拍器一样规则。跟英语一样,日语有一种高低声调的重音系统。

3.日语语法简介

按语言结构特点分类,日本语属于黏着语,阿尔泰语系。

在语言表达上分为简体和敬体,另外有发达的敬语体系。

作为一种基本的结构,典型的日本句子的句式是主语-宾语-谓语。例如,太郎がりんごを食べた(Tarou ga ringo wo tabeta)照字面直接的意思是“太郎一个苹果吃了”。

当日本人觉着从语境中听者能理解,也就是谈话者或作者自信谈话对象对所谈及的情况有一定了解时,经常会省略主语或宾语。在这种情况下,上面所讲的那个句子可能会变成,りんごを食べた(ringo wo tabeta)(“吃了一个苹果”)或仅为:食べた(tabeta)(“吃了”)。

在日语中,不像在英语中,词序并不能表明名词在一个句子中的语法作用。名词并不象有些语言中那样,会因语法需要加以变化。代之,语法作用是通过名词后面的虚词来表示的。较重要的是が(ga),は(wa),を(o),に(ni)和の(no)。虚词は(wa)特别重要,因为它标志着一个句子的话题或主题。

日语中的动词变格不能反映出人称和单复数。在现代语中,所有动词在字典中的形式都是以元音u结尾。这样,动词“食べる”(taberu)就象英语中“吃”的动词原形“to eat”,尽管它本身实际上是现在时,意思是“eat(吃的动词原形)/eats(吃的第三人称单数)”或者“will eat”(将吃,吃的将来时)。其它的一些变格形式是“食べない”(tabenai)(“does not eat” or “will not eat”,英语的现在时不吃或将来时不会吃)三.日语体现黏着语的基本特点

日语属于黏着语、通过在词语上粘贴语法成分来构成句子,称为活用,其间的结合并不紧密、不改变原来词汇的含义只表语法功能。日语极富变化,不单有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别,还有简体和敬体、普通和郑重、男与女、老与少的区别。不同行业和职务的人说话也不同。这个方面体现出日本社会森严的等级和团队思维。日语中的敬语发达。敬语的使用使得公众场合下的日语十分典雅。但过于繁复的语法使得学习敬语异常困难。即使土生土长的日本人也不能完全熟练掌握。同样敬语发达的语言还有朝鲜语、蒙古语等。日语的发音很简单、只有五个母音音素和为数很少的辅音。加上不常用的各种发音总共只有不超过100个。和日语发音类似的有西班牙语和意大利语。一般来说,这三种语言的发音中辅音和母音的比例接近1:1。日语的词汇十分丰富,且数量庞大,大量吸收了外来语。一般词汇(不包括人名和地名)有3万多个(1956年)。和阿尔泰语系、南岛语系都有密切的关系,受汉语影响很大,吸收了本来作为汉藏语系特点的声调和量词,因此使日语的语言学归属变得十分复杂。语言学家对于日语的起源存在不同的意见。

关于日本语的起源有多种理论。许多学者认为,从句法上说,日语接近诸如土耳其语和蒙古语之类的阿尔泰语言。日语在句法上与朝鲜语相似是得到广泛认可的。也有证据表明,日语词法和词汇在史前受到南面的马来-波利西亚语言的影响。

举例说明,以日语“食べる”为例:

食べ る“吃” + 使役助动词“吃” + 使役助动词 + 被动助动词“吃” + 使役助动词 + 被动助动词+ 否定助动词“吃” + 使役助动词 + 被动助动词 + 否定助动词 + 过去助动词-曾不被(其他人)要求(我)吃

由上可知,每个特定的意思都有著一个特定的词缀,若要改变意思,只需改变要改变的那个意思就好,而其他的词缀则可不动,除非要改变两个以上的意思

此外,日语作为黏着语的特点就是,不像汉语有句子中的位置决定该词在句子种的成分,而是由该词后黏着的格助词决定。至于时间地点人物什么的排列顺序,基本跟汉语一直,只是谓语一定要后置,在宾语之后。

再举例:

先周日曜日の午後、田中さんの先生はその赤いかばんを持って、XX会社の45周年の宴会を参加した。

田中老师是 田中さん先生 田中的老师是 田中さんの先生

所以说,日语中的黏着语体现主要体现在结尾词的变化以使句子的意思发生基本的改变。

四.结束

世界语言的语法分类:大致分成4种

1.分析语(也叫词根语、孤立语):通过独立的虚词和固定的词序来表达语法意义,而且一般而言,分析语缺乏多数的格变化。

2.综合语(屈折语):词与词之间的语法关系主要是靠词本身的形态变化来表示语言的。

3.黏着语(不叫胶着语):通过在词根的前中后粘贴不同的词尾来实现语法功能。日语、土耳其语 是典型的黏着语。

4.多式综合语:句子是基本的语言单位,没有独立存在的造句基本单位——词

其中日语属于黏着语,本文以黏着语的分析与日语的黏着语系表现的分析入手,浅谈日语的黏着语系体现。并最终以说明日语中通过在词根的前中后粘贴不同的词尾来实现语法功能的部分是黏着语系的体现。

参考文献:

5.日语教学方法 篇五

基础日语是日语专业学生最基础、最重要的课程。在此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十分重要。如果将听说训练有效的贯穿于基础日语教学的环节中,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本人在近几年的教学工作中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点做法。应用这些方法,在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课前小讲演

演讲是综合运用各种语言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不仅涉及到词、句的运用,还涉及写作的谋篇布局、前后语言的转承,最后还有语言的表达,动作、表情、心理素质等。

在课堂教学中,我在每一次课堂的前十分钟,让一位同学到讲台上给大家做一个小的演讲,内容可以灵活多样。可以谈谈自己的生活、学习,也可以发表一下自己对某些事情的看法,或读完某本书后的感想,为学生的自我展示提供一个平台。形成一个制度,让大家轮流进行,每一个人都有练习的机会。稿子最好是让学生提前写好,拿给教师看,对语言表达不是很清楚或具有较明显的表达不妥当的地方,教师要给予修改,之后还要求讲演的学生背诵下来,脱稿讲演。另外。要求讲演者,把讲演内容中出现的没有学过的新单词或难的措辞以及大家还没有学过的语法,提前写在黑板上向同学进行讲解。在讲演前说一下今天是几月几号星期几。也可以说一下天气情况。当然在学生讲述期问,如果有语音语调不准的地方或有语法错误。教师应及时给予纠正。

而其他的同学并不光是听,讲演完后,还应积极引导听的学生根据演讲内容进行提问或阐述自己的意见想法、对讲演内容进行概括、对这个演讲进行点评,促进学生之间用日语进行交流。力求全班学生都能高度集中,这样既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又锻炼了他们的听力,使他们各有所得。最后由老师对演讲和点评综合做出分析、评价。指出优点。说明不足。

这一模式在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演讲结束后踊跃提问、想要发表自己的见解看法的同学越来越多。

二、情景对话

经过一段时间学习,词汇量增加后,以自编情景对话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情景对话表演,来提高学生听说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

首先我给大家复印了一些场景会话的材料,比如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场景,自我介绍、邀请、请求、拜访、请教等等一些会话的范文,而且还附带了在这些场合下,经常会用到的惯用表达,要求学生背诵在各个场合下经常用到的一螳惯用表达方式,然后利用这些表达方式,自编会话。教师要提前把会话场景、人物、主要内容给学生,每组2--4人每节课由一个小组表演。教师在此过程中,不是只顾站在一旁听讲就可以了,要随时更正指出表达不够清楚或不当之处,必要时还可随时补充内容。表演之后,让其他同学点评,可以对服装、道具、表情、语言等方面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最后由老师对和点评综合做出评价。

在基础日语课上。笔者也会随时结合实际。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运用语言的机会。如碰到重要节假日、寒暑假或参加过某个活动后 的课堂,就会让学生简单讲述假日假期的生活或参加完某个活动后的感想。

三、听说训练与词汇、语法和课文的讲解结合

词汇、句法是语言学习的基础,因此必须加强对词汇、句法等的练习。教师在基础日语课讲解单词、语法、课文的过程中,可以把听说训练贯穿其中。

首先我在讲单词时,搜集一些关于这些单词的相关例句,当然—个词语可能会有多种意思,有一些是经常用到的,有一些是较少出现的、较难的用法,基础阶段我们必须让学生掌握常见的一些基本用法,所以在搜集例句时要找一蝗关于基本用法的典型例句,而且还要与生活密切联系的,这样才能使学牛感兴趣,讲解时我用日语说出这些例句。让学生翻译成汉语,然后再让另外的同学用日语复述一下。这样既锻炼了他们的听力,又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其次,在讲语法讲句型时,采取日译汉、汉译日或引导学生自主造句的形式。语言应该重视实际的应用,为了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我认为板书不易过多,比如在讲解句型的时候,可以在黑板上举出一、二个有代表性的例句,然后让学生口述翻译该句型的其他例句。生词可以写在黑板上,这样能节省大量的时间,来练习口头表达能力。并且活跃课堂气氛。教师要做到讲中有练,练中有讲,讲练结合,并且要适当的增加课外内容,不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对于典型例句还要求学生背诵。

最后,在讲课文时,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在语法知识、词汇运用、篇章结构等方面,都是很好的范文。要求学生把课文中的内容切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做一下稍稍的变动,来背诵课文。可以让学牛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按照课文的构思,以—个人提问,—个人回答的方式让学生自己置身课文所设情景并在课文的词汇和语法范围内自由会话。总之,适当地让学生开口说,不仅有利于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还会活跃课堂气氛。

培养学生日语听说能力的教学方法

1.坚持用日语组织课堂教学。

语言是需要环境的,为什么在国内有的学生学了六年日语却一点儿听不懂也说不出日语,而一点儿不懂日语的学生去日本留学不到半年就能与日本人自如地进行交流。这就是语言环境的问题。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尽量创造语言环境,那么用日语组织课堂教学就是良好的语言环境。在教学中面对有基础的学生就不用说了,就是面对零起点的学生也完全可以用日语组织课堂。例如:「始めましよう」(现在开始上课)「終わりましよう」(下课吧)「休みましよう」(休息一下)[分かりますか](懂了吗?)[もう一度](再来一遍)「結構です」(可以了)「だめです」(不行)等等。这样先从简单的课堂用语教起,使学生们能够听懂老师讲的日语。之后可以采用循序渐进的原则不断地补充新的内容,自然的培养了学生们的听说能力。

2.利用多媒体图片作背景,轻松快乐记单词。

对于零起点的学生,在日语单词教学上可以利用多媒体图片作背景,让学生说出短句。例如在学习“弹”这个动词时,教师事先在网上查找准备好图片,比如弹钢琴的图片啦弹吉他的图片啦等等,学生看后就会说出[ピアノを弾きます]「ギターを弾きます」。还有比如学习“看”这个动词,因为这个动词翻译成日语有两个词一个是[見ます]另一个是[読みます]。教师可以准备好几张图片,看电视的、看电影的和看书的、看报纸的等等,这样学生就会说出短句,有可能会弄混说错动词,这个时候,教师就加以说明,看电视和电影要用[見ます]、看书和报纸之类的就要用[読みます]。这样,就会让学生对该单词印象深刻。不仅如此,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以进行游戏式的单词比赛,展示图片,两名学生站起来说单词,谁先说出来就坐下,更换图片,接着再点一名学生,2名学生继续进行比赛,以此类推,3次以上没有能够坐下的学生就要出节目等方式,效果非常好。这样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们感到很快乐轻松地记住了单词,活跃了课堂,自然地也培养了学生们的听说能力。

3.利用多媒体情景图片作背景,学语法句型更容易。

以往的句型语法课,都是教师讲解、说明的方式,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教师也觉得不好上课。现在可以用图片作为背景,例如学习「ながら」这一句型时,教师事先准备好相关的图片,在课堂上教师先简单讲一下其用法之后,举两个简单的例子写在黑板上,然后展示图片让学生一一用这个句型说出图片的情景。例如展示一个人边吃饭边看电视的情景图片,学生就会说出[食事をしながら、テレビを見ています]。然后,再展示一张边打扫房间边唱歌的图片,学生就会说出[部屋を掃除しながら、歌を歌います]。还有在学习被动句时,同样由教师简单讲其用法之后,再展示图片,比如因为成绩低被老师批评的场面啦或者自己的信被妈妈看啦等等,这样学生就会说出[成績が悪くて、先生に叱られました][私は母に手紙を読まれました]。以此类推,一个句型或语法展示10张左右的图片让学生说,学生就会彻底掌握了这一句型或语法的用法。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能力,并且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学生们感到语法学习再也不是难点了。

4.利用多媒体,开展视听说教学。

比如教师在听力课堂上,可以利用多媒体放一些视频,日本动画片也好,日本电影也好都可以。放一部分内容先让学生进行模仿练习,然后把声音部分关掉,让学生进行配音练习,还可以进行配音比赛等。这样能激发学生的日语学习兴趣,同时也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日语视听说能力。

5.用实物设场景,进行会话练习。

在日语会话课文中,“买东西”这一内容,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教学用的钱(日元或人民币)、水果、蔬菜、文具等等,让学生进行实际场景的对话,这就避免了背诵式的对话,学生感到很有趣,人人都参与,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日语听说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日语交际能力。

6.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上可以经常进行学唱日本歌比赛,学生是非常喜欢唱日本歌的。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教一些歌曲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在网上查找学唱。不仅如此还可以在课堂上经常进行交际日语游戏,这方面的资料教师可以从国际交流基金那里弄到。这样的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更加重要的是能够大大激发学生的日语学习兴趣。

6.浅谈基础日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篇六

1 基础日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必要性

在基础日语教学过程中, 学生们在单纯的语言学习中, 往往只注重模仿和死记硬背单词、语法, 因而在真正应用时, 生硬、不得体的现象经常发生, 中国式思维的日语时有发生, 其实, 任何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习俗, 这种文化习俗影响着语言在社会生活的应用, 反之语言又要反映这一社会文化, 反映这个民族的产生、发展、壮大的过程, 单纯的语言学习, 不从根本上了解这个民族语言的文化, 要想正确运用时不可能的。要从日本民族的社会文化角度入手, 加大对日本文化的理解。比如说, 日本人见面时通常会说天气, 如:“いいお天気ですね。”“今日は熱いですね。”“よく降りますね。”而中国人则通常会说:“吃了吗?”之类的话, 如果学生不了解文化背景, 和日本人也说:“ご飯を食べましたか。”恐怕就要闹出笑话来, 所以学习日语, 了解学习其语言后面国家的文化、文化背景是十分必要的。

2 日本文化的形成

纵观历史,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 文化上有着紧密的联系, 我们了解到日本在历史长河中, 自身的发展有着很强的外界因素, 如深受我们大陆文化的影响, 但是又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岛国文化, 日本人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其热爱大自然、亲和大自然、崇尚大自然的自然品格、思想意识和独到的审美情趣, 这种意识形态, 反映到社会生活中就会影响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

3 基础日语教学中的日本社会文化导入

中日两国在语言表达方式上可以说是大相径庭, 首先就要改变学生的观念, 改变一个人最重要的是改变他的思维观念。我们在讲授基础日语刚刚入门阶段, 会学到判断事物的肯定和否定回答, 中国人喜欢用坦率、自信的语言表达方式, 崇尚“是就是, 不是就不是”的直接的表达方式。而日本人喜欢含蓄、暧昧的语言表达方式, 日本人为了保持与他人的和睦关系, 在日常交往中十分顾忌对方的心理, 尽量避免自己的语言不当而刺伤对方。再比如说同是谦逊的表达, 虽然两国人都认为谦逊是美德, 但中国人在受到别人的赞美和表扬时, 会实事求是的说“还可以吧!”、“是吗, 谢谢你的夸奖啊!”而日本人则会说“不不不, 我做的并不好, 我还需要继续努力。”日本人判断事物表示态度时, 很少明确说“是”或“不是”, 而是喜欢用“可能”、“大概”之类的模糊日语, 他们之所以极力回避正面回答, 是想给对方留回旋的余地。再比如说在人称这个方面, 在日本家庭内部, 家人间的互相称呼一般以家中年龄最小的成员的叫法为标准, 他如何称呼家庭成员的某一个人, 别人也跟着怎么称呼这个人。所以很多人在看日本电视剧的时候就会不理解为何奶奶对着爷爷也叫“爷爷”, 父亲对着孩子的母亲也叫“妈妈”等这样很“滑稽”的场景。通过老师的引导, 我们首先是要让学生逐渐产生这样的文化区别的一种意识, 从细微的差别中获得知识的乐趣, 主动地掌握正确地道的日语表达方式。因此, 教师应在这样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时时刻刻潜移默化中让学生认识理解掌握各种文化常识, 培养出学生有意识地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在我们的基础日语教材中, 有关日本文化的内容、知识介绍的非常有限, 但在不少单元课程内容中却出现了与文化背景相关的知识, 教师可以对这些场景进行研究, 在平时的日常教学中, 合理又巧妙地来添加背景文化知识, 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 增加自身日本文化知识的储备, 遇到某一个内容或某一个单词, 教师就可以对这些场景或单词进行讲授, 使学生更准确更清楚的掌握新内容或新单词。例如:以“青”这个单词为例, 单词本身意思是绿色, 教师在教课过程中, 可以附带着讲授给学生, 在日语中“青”这个词的转义中经常表示不成熟的意思, 像形容人时常说“青っぽい” (乳臭味干) 、“青二才” (愣头小子) 等等。另外, 教师在讲课文是, 可能会涉及到一些专有名词, 像“新幹線”、“歌舞伎”等这种文化社会内容量很大的词, 书中的解释往往十分简单, 不够详尽, 这个时候我们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补充一些相关的文化知识, 从一开始就让学生获得较多的文化背景, 这种结合教材的文化导入教学, 对学生更好的了解所学知识, 熟练掌握、运用知识起到很大作用, 效果也比较明显。

理论必须联系实际, 知识必须通过使用才能真正转化为自己的, 所以教师要尽量为学生多营造一些语言环境来加深学生对日语文化的理解体会。这就要求教师更新教学理念, 在教学中, 作为日语教学引领者的教师, 首先要深刻认识到教授一门语言的同时也是在传授一种文化。教师不能只顾教授语言知识, 而要从根本上更新教育观念, 把教学指导思想从“以语言为本”向“语言运用为本”转变, 以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为宗旨。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 语言能力培养与文化能力培养是不可分离, 相辅相成的。教师应对日语词语的文化背景知识有深刻的了解, 并能将教学内容的中日文化特征从语音上、行为上、礼节习惯上加以对比, 使学生了解两种文化的异同点及其根源。此外, 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在使用日语时能自觉地排除母语文化的干扰, 遵循日本的文化习俗。

在教学中, 还要采取灵活多变的文化教学法, 增强学生的文化差异意识。目前, 大学基础日语教学还是采取了传统的文化教学方法, 即以文化传授法为主。其实, 在跨文化交际研究起步较早的欧美国家, 这种方法遭到广泛的质疑。因为传授法教学往往只停留在认识层面, 难以让学生切身体验, 所以传授的文化知识容易形成思维定式即“文化定型”, 从而使学习者在真实的交际中无法灵活应对各种不同的场面和对象。另外, 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来看, 语言与文化原本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将文化作为“知识”来传授, 实际上已经割裂了语言与文化的联系。同时, 传授法教学没有摆脱“填鸭式”教学的弊端, 不利于学生独立地思考问题。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发挥多媒体等手段, 通过生动形象的图片、声音和影像等各种方式来展现, 通过日文原版影视作品等传媒, 就可以更加真切的观察到体验到中日文化差异, 再有要注重外教的作用, 外教的日语是很地道的日语, 学生如果能经常和外教交流, 不仅可以观察学习, 更可以通过亲身参与来深刻体验不同文化的差异, 从而更好地掌握语言, 在课下可以开展各种活动, 如举行日语歌唱比赛、日语角等, 尽可能制作广泛的日语使用环境, 使学生在课堂的内容经过这些活动有效地转化为自己的实际能力。在比如采用阅读文学作品、报刊、杂志或网上阅读等形式。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报刊、杂志或通过网上阅读等形式, 留心积累日本文化背景、社会习俗、社会关系等有关文化知识的材料。鼓励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 尤其是阅读日本著名的文学作品, 也是一种学习日本文化知识的重要手段。另外, 通过网上阅读的形式可以获取日本的最新信息, 也是了解日本当前社会动态、社会问题、及社会关系的最直接、快捷的途径。

总之,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同时又影响着文化。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不是单行的, 它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启发, 无法分离。文化是语言表现的基本内容, 语言是文化的表现形式。在日语教学中, 应加强对日语语言与文化的探讨, 并使之系统化、理论化。帮助学生在有意识的学习语言同时, 学习必要的日本文化, 从而清除跨文化交际上的障碍。事实证实, 对日本文化了解得越多, 日语的使用就越准确, 阅读理解能力就越强, 与日本人的交流也就越顺利。

参考文献

[1]石磊.浅谈日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J].科教纵横, 2009.

[2]刘君梅.大学日语教学的中日文化差异[J].武警学院学报, 2010, 1.

[3]赵春晖.谈日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J].人文论坛, 2009.

[4]秦明吾.中日习俗文化比较[M].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2004.

[5]刘宗和.日语与日本文化[M].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9.

7.浅谈英语专业二外日语的教学 篇七

【关键词】英语专业学生 二外日语 教学方法

一、英语专业二外日语学习的优越性

对于英语专业学生来说,相比较于其他第二外语,学习日语具有明显优越性。如能充分发掘,合理加以运用,将对日语学习的提高有很大促进作用。

中日两国同属东亚文化圈、汉字文化圈,有悠久的文化交流历史。这使中日两国人民产生了一种文化的连带感与亲近感,相对于迥异的西方文明,人们更容易看到彼此之间“同文”的共通性,而且日语是以汉语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门语言。现代日语当中保留有两千个左右的常用汉字。这些汉字的大多数和中文中汉字在字形和词义上基本或完全相同。所以对于一名中国学生来说,学习日语有欧美国家学习者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在日语学习中,汉语或多或少起着一定的正面迁移作用。但是,千万不能因为“汉字”的关系,而把日语当成汉语来学。有些汉字字形虽然完全一致,但文化内涵却相差甚远。而且除了借用汉语汉字外,日语还根据自身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自创了很多汉字。这类汉字是汉语中没有的。因此在日语学习中学习者既要发挥“汉字”的优越性,同时也要努力克服汉字先入为主的负面影响,真正发挥优势的能动性。

二、二外日语教学的现状及影响因素

一般来说,二外日语从英语专业本科三年级开始设立,学习时间与专业日语一年级日语精读时间大致相当。然而笔者在多年教学实践中发现,英语专业学生二外日语的掌握程度与专业日语一年级学生相比有相当的差距。此外,很多英语专业学生反映,同等时间内他们的日语学习效果也远不如英语。同样是零起点学习日语,英语专业学生和日语专业学生为何会出现如此大的差距呢?哪些因素影响了英语专业二外日语学习的效果?基于多年实践的总结,笔者欲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分析。

(一)现有教学模式的因素

语言的学习是一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听、说、读、写、译等各个环节缺一不可。无论是专业英语还是专业日语,课程设置都非常详尽。这样可以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为学生创造一定的语言环境。然而一般高校的二外日语教学时间仅为每个星期4-6个学时,由于内容多、时间短、进度快,并且学生数量多,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式可以说仍占主导地位。这种方式必然导致教学重点侧重于语法和阅读,而且课堂练习不够,这样极可能导致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产生恶性循环,丧失兴趣,产生畏难甚至放弃的负面情绪。

(二)学生方面的主观因素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受到学习目的等的影响。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英语作为所修专业,他们在英语学习中会竭尽所能地投入时间和精力,体现出更大的积极性。而日语作为一门第二外语课程,直接的目的可能是通过考试取得学分以便顺利毕业,或者能在考研中取得较高的分数。也就是说,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二外日语学习最明确的目的是应付考试。再加上“考试重语言,轻文化、重语法,轻交际”等,致使英语专业学生在日语学习中疏于与人沟通、合作、吸取社会文化知识等。由于学习目的的影响导致学习积极性的缺乏,必然会影响英语专业二外日语的学习效果。

三、二外日语教学方法探讨

相比于二外日语,专业日语或英语根据语言教学的特点,课程开设详尽,课型明确细致。而二外日语由于课时少内容多,虽然仍要遵守语言学习的特点要求,却不能细致划分课型。所有课型特点都必须在不划分课型的课堂上来实施和完成。基于二外日语的特点和现状,二外日语教师必须适应教学的特点和要求,掌握教学方法,突出教学重点,合理安排教学以达到有效的教学效果。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趣味性。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二外日语学习来说,培养学习兴趣更为重要。一方面教师可以运用各种现代教学手段和方法,增加课堂趣味性。充分利用影音、网络等现代多媒体手段,使课堂教学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课本,而是课本知识与课外知识充分融合的多角度全方位的呈现。另一方面,由于二外日语学习者接触日本文化的机会不多,教学中可以适时适当地进行一定程度的文化导入。让二外日语学习兴趣从了解日本这个国家的人文风情,传统文化以及潮流信息中开始培养。充分发挥文化对语言教学的促进作用。此外,作为知识和文化的传播者,二外日语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树立个性鲜明的教学特色以更好地为学生树立模范。

四、结语

二外日语教学的教学方法应遵循其独特的教学特点不断进行完善和改进。教师应充分分析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学生作为知识的接受者,其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性应得到充分发挥。然而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大部分二外日语学习者在课堂上都有一定程度的紧张情绪。无疑这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维持和主动性的发挥极为不利。因此教师在二外日语教学过程中应从情绪方面对学生多加注意。耐心讲解,细心引导,创造宽容,轻松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消除不安情绪,提高英语专业学生二外日语学习的综合性学习动机,促使学生由被动的“为学而学”逐步转化为主动的“想学而学”。

【参考文献】

[1]栗园园.对高校二外日语教学的现状分析及探讨.三峡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7).

[2]大学日语(第二外语)教学大纲[M]. 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

上一篇:通信工程结业论文下一篇:大学生消费观调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