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共12篇)
1.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 篇一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初步研究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进展,分析了在我国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的必要性,以及当前我国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在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评价环境承载力的综合指标体系.
作 者:文传浩 杨桂华 王焕校 作者单位:文传浩,王焕校(云南大学环境科学系,云南昆明,650091)
杨桂华(云南大学旅游管理系,云南昆明,650091)
刊 名:农业环境保护 ISTIC PKU英文刊名:AGRO-ENVIRONMENTAL PROTECTION年,卷(期):200221(4)分类号:X36关键词:生态旅游 自然保护区 环境承载力 指标体系
2.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 篇二
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 是指“某一旅游地域单元 (开展生态旅游活动, 在满足游客游览要求同时对自然生态环境影响最低, 甚至保护、改善旅游区生态环境质量并使当地居民从旅游业中充分受益时旅游区所能容纳的游客数量”。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是进行生态旅游规划与管理的重要依据, 对其进行调控是保证生态旅游良性循环的重要手段。一般而言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一般有三个方面的构成:即生态承载力, 服务承载力, 社会承载力。
二、过饱和接待游客对生态景区的影响
就在人们为我国旅游业面临难得的机遇而欣喜若狂时, 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是生态旅游业对环境造成的近期和远期的危害。
1. 对生态景区环境的影响
旅游活动是一种消费活动, 必然会产生各种废弃物。这些废弃物留在环境中, 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 使旅游环境不断恶化。过多的旅游车辆造成了大气污染和噪音污染, 旅游景点的宾馆、饭店的大量污水排放, 造成了水污染;旅游者乱抛垃圾, 会造成固体废弃物的污染。环境污染使自然环境城市化, 旅游景区美感退化。以“九寨沟”为例, 它是世界上旅游环境最佳的景区之一, 也是当今最热门的生态旅游区。在20多年的时间里, 政府以及景区的经营者增加了必要的服务设施, 但是这些服务设施严重影响了景区内的生态系统, 景区不堪重负。
2. 对生态景区当地居民的影响
生态旅游景区过多的接待游客最大受益者是开发商和游客, 而旅游活动对旅游资源和当地环境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如当地水资源和食物的消耗、旅游基础设施和交通设施的建设往往在一定程度上破坏景观和生态环境、旅游活动产生的各种各样污染等) 则主要由当地居民承担, 旅游者作为景区的外来侵入因素, 可能会影响原居民的正常生活甚至为其带来侵扰而产生消极影响, 特别是旅游旺季, 大量游客涌入会激发他们与当地居民之间的某些矛盾, 特别是在生态旅游景区的综合接待能力有限的情况下, 外来游客的大量增加和游客密度的提高, 将使当地居民的在正常生活受到干扰和妨碍。
3. 对生态景区服务设施的影响
由于我国旅游业特别是生态旅游也是最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 因此, 在许多设施方面不是很完善, 有些设备还是非常陈旧的, 不能适应生态旅游的发展, 特别是在游客高峰期, 景区内的各项设施都人满为患, 而这些设备的高频率和超饱和的使用, 必然会对设施产生负面的影响。比如说在“五一”黄金周期间许多景区往往是连上厕所都要排队。
三、景区过饱和接待游客的因素
1. 经费不足
目前, 我国几个著名的也是在生态旅游景区接待游客占很大一部分比例的景区都是我国自然保护区。在我国, 大多自然保护区缺乏应有的投入, 存在有名无实, 全国自然保护区每年得到各级政府的总投入不足2亿元。而发达国家用于自然保护区的投入每平方公里每年平均约为2058美元, 发展中国家也达到157美元, 而中国仅为52.7美元, 即使在发展中国家中我们也几乎是最低的。我们国家自然保护区的投入还严重不足。因此许多自然保护区走上了“自养”的路子, 结合自身优势发展成生态旅游景区。并为获得更多资金而超饱和的接待游客。
2. 科研、宣教力量薄弱
不少生态景区的管理机构不够健全, 管理人员不足, 业务素质不高, 管护手段和基础设施普遍薄弱。由于多数生态景区经济来源不稳、地域偏僻、工作生活条件差、社会地位不高, 从事生态保护工作的领导面临的工作难度大而缺乏信心。有能力的人大多设法离开保护区, 新的“血液”又无法输入, 据报道, 44.2%的生态景区无专门的管理机构, 34.6%的生态景区无专门的管理人员, 管理人员中科技人员仅占22.3%, 管理队伍整体素质普遍较低。这种状况不利于自然保护区的发展。也不利于科学的开发生态旅游景区了。
四、采取合理措施控制景区游客
1. 提高当地居民的整体意识
为实现生态旅游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这一目标, 公众是否认识、愿意接受并且积极参与, 是实现生态旅游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居民的参与, 旅游者选择旅游目的地, 一是考虑此地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对他的吸引, 另一方面是旅游地居民及所形成的社会资源, 即旅游地居民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及其好客程度等。如果当地居民的参与意识不强就会造成对游客的不友好态度、对旅游设施的破坏、对旅游法规的漠视等, 这些将对旅游环境承载力造成直接影响, 不利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增强公众可持续旅游意识, 应做好宣传工作。使公众认识到保护旅游资源对发展旅游业的重要作用, 使人们了解旅游资源的价值和意义。
2. 提高旅游者的环保意识
没有成熟的旅游者就没有成熟的旅游业。作为旅游活动主体之一的旅游者, 其旅游行为对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 为了适应旅游业的发展应该培养生态型旅游者。要使旅游者达到和真正体现生态旅游者的特点, 通过导游或者宣传手段对旅游者进行教育。
摘要:生态旅游应遵循科学的原则, 要科学测定生态环境承载力, 杜绝保护区内超容量旅游活动;本文主要在前人对生态旅游环境测量的理论基础上, 对生态旅游景区的科学测量生态承载力, 分析旅游景区超容量接待游客的原因, 近而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的办法。
关键词:生态旅游,生态景区,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
参考文献
[1]李庆龙.生态旅游承载力问题的探讨.林业经济问题, 2004 (3)
3.基于生态旅游区的环境承载量分析 篇三
关键词:生态旅游区 环境承载量 措施
中图分类号:S788;F59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0(a)-0119-01
旅游业是我国发展最快行业之一,创造大量社会财富的同时,在促进社会进步以及经济增长方面的作用日益凸现。在当前社会经济条件下,研究生态旅游区环境承载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生态旅游区的环境承载量内涵
从旅游环境容量转变到生态旅游区环境承载力,“旅游容量”的研究,被限制空间承载量上,并且以承纳的旅游者数量,作为唯一衡量指标。但是这个指标不能说明本质所在。
环境对旅游活动具有一定的反作用。不同旅游形式,呈现不等量承载值,并且旅游活动超出阈值,在环境遭到剧烈的破坏时候,致旅游地就衰落甚至消亡了。包括某一旅游地环境现状条件,以及环境结构组合没有有害变化基础上,旅游地能承受力大小。分为环境生态承载量,资源空间承载量,心理承载量以及经济承载量。其内涵等相似与旅游资源空间承载量,主要是环境生态容量,结合游客感知容量。
从旅游环境承载力转变到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生态旅游是生态旅游发展前提。因为其影响着保护资源与环境,影响着可持续发展。所以生态旅游环境,是以生态旅游活动为核心。生态旅游活动,必须以生存和发展的外部条件,作为运行的前提。生态旅游环境,是由自然生态旅游环境,以及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结合生态经济旅游环境以及生态旅游气氛环境,4个系统所共同组成的。生态旅游在国内不断发展,旅游环境承载力内涵也不断发展。虽然我国研究不多。但是,在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概念中,对生态旅游区的环境承载量体系有了一定的研究。在当地居民普遍重视下,可以建立起生态旅游环境信息查询系统,在此基础上展开分析。
2 生态旅游环境的承载力存在的问题
2.1 在概念辨析方面,没有明确界定
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是从旅游容量以及旅游环境承载力,两个概念逐步发展来的。研究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形成了一定困难。主要是由于当前,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内涵科研不多,完整的理论体系没有形。所以,不能与旅游容量概念明确开来。
2.2 评价指标需完善
目前,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测评内容,主要问题是指标体系不完善,限制于自然环境承载力方面,没有重视旅游活动,对生态旅游区和周围社区经济服务承载力的接受情况。
在具体对评价指标筛选中,遵循综合性原则没有切实落实。没有依据实际情况,确定指标衡量方法[1]。所以,要全面考评生态旅游在生态旅游区中的作用效果。我们就需要将旅游环境承载力,分为自然环境承载力和社会环境承载力。区分不同的专业侧重,来进行研究。
2.3 评价中的定量化
现阶段,可用于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在定量化的方法虽然方法很多,但是由于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复杂性,结合影响因素众多,总的来说缺少综合分析方法。我们在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中个,定量研究限制于自然环境承载力,并且探索影响因素基础上,对数学公式建立方面。但是真正生态旅游开发,和管理迫切需要综合定量研究,并没有满足研究需求。
2.4 管理应用不到位
当前,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方面,主要是管理上的应用问题,表现在控制游客数量方面,但是,国外研究侧重点在成长管理方面。从这两种不同侧重点中个,,我国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研究,旅游环境承载力管理,在管理理念上与国外差距很大。总的来说,这是由于现阶段,限制旅游者数量是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管理方上的具体应用[2]。这个研究的侧重点现实意义较强。考虑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国国情决定的。人口数量大,旅游业快速发展速,但是人口整体素质偏低,最终导致旅游管理水平不高特点产生。
3 调控生态旅游环境容量对策
3.1 适当分流生态旅游环境承载量
由于旅游区长期连续性饱和接待游客,我们英爱应统筹规划,积极协调好旅游供求关系。第一可以通过大众传播,主动向潜在旅游者传播已发生饱和现象。表达带给旅游者不便。使他们认识到超载生态环境容量后果。第二,以立法形式,要求生态旅游区经营者使用浮动价格。旺季提高门票,食宿、交通配套服务价格也要提高,以此来限制环境承载接待量。第三,替代性开辟新旅游区,选择旅游效果近似,地区,而在时间以及价格上,节省的生态旅游区资源,达到替代生态旅游环境容量饱的效果。
3.2 生态环境旅游区科学休养生息
对短期生态旅游环境饱现象,管理者要在重视旅游淡季的前提下,注意休养生息和环境补给。比如,国家级森林公园在旺季的时候,生态旅游环境系统的物质,能量、信息消耗都会过多。但是在淡季的时候,就不能依靠调节能力,去进行休养生息。为了达到保持其容纳力目的,人工补给大量物质,采用信息等来促使环境恢复,是有效的休养生息措施。
3.3 生态环境旅游区区域轮流开放。
在生态旅游环境容量饱的局部地区,采取上述限制进入饱措施外,也可以采取轮流开放的方法,让疲劳景点分几段封闭轮休,使得受损生态旅游环境,有一个恢复阶段。在休养生息保护下,小环境自然生态可持续发展[3]。对同一功能的景区不可以全部关闭,这样会导致游人游兴下降,也不利于整个旅游形象塑造。在轮流开放时,开放的景区搭配,需要注意搭配的技巧,以满足旅游者的旅游期望。
3.4 加快人工治理辅助恢复
生态旅游环境受损大情况下,单靠短期自净能力,不能解决其生态环境问题,人工治理措施可以加速治理速度,对受污染的水体,采取相应的措施整治。做好旅游区的宣传教育工作,使得生态旅游环境,拥有一个较佳的容量。
4 结语
生态旅游取的环境承载量保护方面,最终目的是促进旅游地生态良性循环,实现对生态环境利用和保护的结合。在生态旅游的进程中,搞好规划和管理,可能避免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产生,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长足发展。作为当前国内生态旅游研究的热点,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俞益武,李健,肖胜和,等.浙江省生物景观类旅游资源现状分析及旅游项目开发[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5(1):93-97.
[2]钟永德,方世敏,李丰生.旅游景区管理[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5:146-152.
4.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 篇四
海洋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海洋生态环境承载力是衡量海洋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区域承载力研究思路与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沿海各地海洋生态环境的实际状况,给出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通过综合分析各地的社会、经济、资源与生态环境因素,构建适合我国海洋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为定量分析沿海地区生态环境承载力奠定基础,为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作 者:苗丽娟 王玉广 张永华 王权明 MIAO Li-juan WANG Yu-guang ZHANG Yong-hua WANG Quan-ming 作者单位: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辽宁,大连,116023 刊 名:海洋环境科学 ISTIC PKU英文刊名:MARINE ENVIRONMENTAL SCIENCE 年,卷(期): 25(3) 分类号:X8 关键词:海洋生态环境 承载力 评价指标体系5.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 篇五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和联系
2、理解影响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案例探究法,提高学生运用材料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2、通过列表比较法,提高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永兴岛案例培养学生的现代海洋观和爱国情感,通过对本节内容探讨使学生正确认识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重点难点】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方法】
讲授法、合作探究、自主学习、列表分析法、练习巩固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视频引入(航拍中国海南节选)(2分钟左右)
师:视频当中提到的永兴岛?同学们都听说过吗,学生:回答
师:但是可能大家对永兴岛的具体情况并不熟悉,它是中国最年轻的城市三沙市政府驻地所在处,面积不足3平方公里,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岛上各种配套设施应有尽有(展示图片),那在这仅有的2.6平方公里的岛屿上最多鞥养活多少人?又最适宜居住多少人?带着这两个问题,让老师带大家一起来看看永兴岛的历史和今天。(展示课题PPT)新课讲授:
一、环境承载力---解读概念2分钟
师:地球对人口的承载是有一定限度的,而这个限度就是环境承载力,我们具体来看一下环境承载力对的定义(展示PPT)
师:请同学们注意几个关键词,一定时期、环境和资源、最大,从定义中我们可以了解环境承载力的特点和影响因素。一定时期说明环境承载力在不同时期,由于资源环境的变化,也会发生改变具有不确定性,同时在一定时期内,资源,环境比较稳定,环境承载力可以估算,具有相对确定性,其衡量标准是用环境人口容量
师:这里提到的最大人口数量,是不是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量? 学生:回答
教师:对,不是,而指的是满足人类最低生活消费水平,这种生存层面上的最大(PPT翻页)是一个警戒值
师:据史料记载3000年前,就有渔民在永兴岛从事捕捞活动,但是历史上该岛却少有常住人口
师:是什么原因使得永兴岛少有常住人口,最主要的限制性因素又是什么?(展示PPT)
师:带着这个问题,进入我们的小组探究活动1:请同学们前后同学一个组,结合教材学案中所给材料一,并将最终的结果写在学案上。
探究活动一?
为何永兴岛历史上少有常住人口?(走下去进入学生的讨论)(3分钟 +7分钟(学生展示和教师总结))材料一
永兴岛位于北纬16度50分,东经112度20分,呈椭圆形,东西长约1950米,南北宽约1350米,面积2.6平方公里,平均海拔5米。是一座由白色珊瑚贝壳沙堆积在礁平台上而形成的珊瑚岛,土壤的生产力差,岛上地势平坦,中间较低,是潟湖干涸后形成的洼地。洼地掘井取水方便,由于鸟粪的污染,井水不能饮用,只能用来洗涤。属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1509.8毫米,风力大,蒸发快。由于周围被海包围且陆地面积小,有海洋性气候的特点,雨量充沛,终年高温,高湿,高盐,淡水资源严重缺乏。岛上林木深密,还盛产椰子、木瓜、香蕉等水果、。
师:时间差不多了,哪一个小组的的代表来给大家分 享你的观点,生:因为、、、、、、,土地
。淡水,,师:回答的很有条理,其他小组同学有补充没有
生:补充
师:刚刚回答的同学,很有逻辑性和条例性,我们应该把掌声送给他们,过度:前面同学说的淡水资源、土地资源就是影响环境承载力的重要因素 二,影响环境承载力的因素(PPT)(10分钟
师:永兴岛陆地面积约2.6平方公里,土地资源有限,再加上该岛是由珊瑚贝壳沙堆积形成,这样的土地生产力怎么样?提问? 学生:回答
师:对,这样的土地肥力低
生产力低
土地是人类生活、生产的空间场所
土地资源的生产力决定了供给人类食物的多少,是决定环境承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板书)
过度:水是生命之源,除了土地资源,淡水资源也是制约环境承载力的另一个重要的因素,师:永兴岛地处北纬16.5度。从地理位置看 应该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年降水量丰富,降水年级/季节变化大,过度:从气候类型看。永兴岛年降水量丰富,应该淡水资源丰富,实际情况是这样的吗? 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了解一下真实的情况
(播放视频)师:通过这段视频,永兴岛在建岛之前的淡水情况怎么样? 学生:淡水缺乏
师:为什么降水量多,该岛还是如此缺乏淡水资源呢?
小组探究2:请同学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结合材料一
小组讨论
师:请这个小组的同学来说一下你们组的看法 生:回答
师:很好,请坐
这位同学从 陆地集水面积小
,蒸发大、、其他组有补充没有
生:回答
师:这位同学从人为原因
分析了缺水的原因
师:综合以上同学的回答,我们可以归纳出缺水的原因,分为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过度:由于岛内严重缺水,严重制约了环境承载力的大小 淡水资源、土地资源这两个自然因素,不仅数量缺乏,质量也不佳,从而影响了环境承载力的大小,也是永兴岛少有常住人口的主要原因,永兴岛的例子告诉我们自然资源是影响环境承载力的重要因素,但是自然资源除了淡水资源、土地资源、外还有矿产、森林等其他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大小应该是众多资源共同决定的,我们可以将每一种资源比喻成组成木桶的木板,决定木桶水量多少,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这就是木桶效应,资源对环境承载力的大小影响也符合木桶效应理论
过渡:环境承载力除了自然资源影响外,也受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比如 地域的开放程度
,因永兴岛地处西沙群岛,离周边大陆距离较远
交流不便、地域封闭,获取资源不便
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扩大了资源的开发,发现新资源,还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消费水平也提高了,增加量资源的消耗量,这些社会因素也影响了环境承载力,但是自然原因是最主要的因素。
过渡:2012年6月,中国在三沙设市,其政府驻地就设在永兴岛,至此永兴岛各项设施一一具备,常住人口也达到了2000人左右,南亚岛国马尔代夫首都马累面积和永兴岛面积相当,而人口已经达十几万,未来的永兴岛的人口能否也能达到这么多,甚至更多呢? 学生:不能
师: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水平的提高,人口数量不能持续的增加,应该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这就是人口合理容量(展示PPT)
三、人口合理容量(5分钟)
从定义中我们找到关键词。思考一下,从定义中可以看出,和环境承载力的区别
师:哪个同学来说一下 学生:回答
师:人口合理容量指的是发展的层面的最适宜人口 数量
是一个 合理指 过渡: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有那些呢
是如何影响的,又和影响环境承载的因素有何区别?
师: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和永兴岛的材料讨论说出,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 师:下面我们请这边的小组的同学讲一下你们的讨论的结果,学生:回答
师:其他组得到 同学有没有补充? 学生:回答
师:综合上述同学的回答,我们可以把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归纳为
自然环境和资源的优劣、地域开放程度、科技水平、消费水平。
师:这些因素是怎么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 学生:回答
师:由于人口合理容量是
人类追求的合理舒适的人口数量,更多的是受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而环境承载力是满足人类最低生活标准小的最大人口数量,更主要的是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这就是两者在影响因素的最大区别、。
过度:只从建立三沙市以来,岛内环境不断得到改善,(展示ppt永兴岛现在的 一些基础设施图片),近年来前往岛内的旅游游客也在增加,这一方面增加了岛上居民的收入,另一方便也一定程度会破坏原本比较脆弱的生态环境,岛上政府官员面对发展还是生存的问题,绞尽脑汁,接下来同学们来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来给政府官员出谋划策。
探究活动三:结合材料二,未来永兴岛如何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讨论+展示10分钟左右)材料二,永兴岛,只有2.6平方公里,也就是3000亩多一点,这个岛上可是建有一个不小的机场的,而且是三沙市的中心了。而在于其岛东北面有向东北伸出的沙洲,而且岛上沙堤到中部干泻湖低地生长着茂密的羊角树丛林,土质亦为鸟粪土,最关键在于此岛的礁盘大而且在水下浅,具备了填海造地条件
永兴岛上的生活用水是经过处理的雨水,分为饮用水和洗涤用水。1994年至2006年,陆续投入400余万元建造了雨水净化厂和1500吨级的蓄水池,解决了驻岛干部职工吃水用水难的问题。
2016-10-2《永兴岛海水淡化厂启用 全岛日淡化海水达1800吨》,“以前我们都是用岛上的地下水,洗完澡身上黏糊糊的,有时还会过敏,饮用水都是从海南岛运来的。三沙设市后,大家用上了海水淡化的淡水,但有时候还会出现停水的情况,现在千吨海水淡化厂投入使用了,大家不用再担心停水了,今天我痛痛快快地给儿子洗个澡。”渔嫂杨丽从水龙头接了一大盆淡化海水,把1岁的儿子抱进盆里洗澡。
2016-10-1《三沙永兴岛开始种菜了,月产万余斤》报道:这些采用水培、无土栽培方式种植的各类瓜菜,1个月可产万余斤,成为永兴居民争相购买的菜品
每月补给船到达永兴岛的时候,永兴岛居民都会放假两天,到码头协助卸下运补物资,这两天就是永兴岛的节日。
近年来明航航班的开通,机场的扩建,交通通达性更加便利,登入岛上的旅游游客不断增加。
学生展示讨论结果,教师点评。
学生:回答
可以
填海造陆、海水淡化,蓄水次、倡导人们适度的消费观念、改善交通 提高地域的开发程度,,,师:大家集思广益,同学们的想法倡议都非常不错
我们来看看 实际的情况是怎么样的呢?
师:填海工程
增加了 陆地面积(PPT展示)
甚至计划通过跨海大桥来接七连屿
进一步扩大 土地面积
通过海水淡化
修建净水厂
蓄水池
解决了当地人们淡水饮用的问题
通过了无土栽培
水培 技术
解决了土地生产力低 的问题
我们 通过一段视频(播放视频)来了解
永兴岛通过 技术取得的成就
不仅如此,为了解决 和其他大陆的交流,修建了港口,扩建了机场
增加了地域的开放程度。师:这都证明了同学们的集思广益的想法,一定会变成现实
因为这片蔚蓝,给我们无限的遐想
因为这顷碧绿,让我们此生无憾
6.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 篇六
模糊随机优选模型在区域水环境承载力评价中的应用
基于水环境-社会经济系统的随机不确定性特征,建立了一种适用于指标信息不确定的.区域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模糊随机优选模型.在该模型中,考虑到随机因素的影响,将不确定性指标的属性值划分为若干状态,每个状态都与一定的发生概率相对应.在此基础上,依据模糊理论构造以待评样本加权距优距离的二次方与加权距劣距离二次方之和为最小的目标函数,由此求得样本优属度值.根据样本优属度大小,对区域水环境承载力状况或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实例研究表明,对具有随机不确定性特征的区域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所建模型具有很好的适用性.
作 者:李如忠 钱家忠 孙世群 作者单位: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合肥,230009刊 名: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ISTIC PKU英文刊名:CHINA RURAL WATER AND HYDROPOWER年,卷(期):“”(1)分类号:X321.012 X824关键词:水环境承载力评价 不确定信息 模糊随机优选模型 虚拟向量
7.乡村旅游环境承载力概念探讨 篇七
1 承载力理论
承载力这一概念首先是由帕克和伯吉斯在1921年提出来的。指某一特定环境条件下(主要指生存空间、营养物质、阳光等生态因子的组合)某种生物个体存在数量的最高极限,也可以理解为在一定环境条件下某种生物个体可存活的最大数量。Lrmi和Clem A.tisdell对承载力概念的起源进行了探索,认为在人类生态学和生物学领域承载力概念最早可追溯到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
在北美、南美及亚洲草原地区,由于草地开垦、过度放牧等原因,导致土地开始退化,因此为了有效管理草原和取得最大经济效益,一些学者将承载力引入到草原管理中,于是提出草原承载力、最大承载畜牧量等相关概念。由于全球人口不断增加,耕地面积日趋减少,于是一些学者又提出了土地承载力概念。美国的Allan在1949年将土地承载力定义为:“在维持一段水平并不引起土地退化的前提下,一个区域内能永久地供养人口数量及人类活动水平。”
20世纪50~70年代,国外许多学者探讨了土地承载力的计算依据,并认为:土地承载力是确保不会对土地资源造成不可逆转的负面影响前提下,土地生产潜力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量。Mmillington等应用多目标决策分析法,以各种资源对人口数量的限制,计算了澳大利亚土地资源承载力。后来,很多学者从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等不同方面,对全球承载力问题进行了综合研究。因此,了解承载力理论以及其计算方法,对乡村旅游环境承载力概念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 环境容量与环境承载力
环境容量是一个环境学和生态学的概念,主要是指环境单元可容纳某种事物的量,后来人们在研究旅游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关系时引入了这个概念。在早期的旅游环境问题研究中,人们普遍使用了旅游环境容量这个概念,用以表示旅游地在满足一定条件下的游客容纳量。此后,各国学者和研究人员分别从各自不同的研究角度丰富和完善了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和内涵[1]。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环境发展对旅游活动有着很强的反作用,环境容量的概念已经不能准确地表达旅游活动和环境发展之间的关系,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崔凤军在旅游环境容量的基础上提出了旅游环境承载力的概念体系,并将其定义为:在某一旅游地环境的现存状态和结构组合不发生对当代人及未来人有害变化的前提下,在一定时期内旅游地所能承受的旅游强度,丰富和发展了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和内涵[2,3]。
目前,大部分研究人员将旅游环境容量概念等同于旅游环境承载力,或将环境容量定位于环境承载力的一个分量指标。总的来说,相对于旅游环境容量,在旅游环境问题研究中使用旅游环境承载力这个概念更加科学、合理。首先,旅游环境承载力更能体现出旅游活动和环境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而环境容量作为一个环境学和生态学概念不能很好地体现出环境发展的主动性;其次,旅游环境承载力更加强调了旅游发展的可持续性要求。因此,本文在研究中采用了旅游环境承载力这一概念。
3 国内外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
3.1 研究概况
承载力用于旅游研究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旅游环境承载力是某一旅游区域范围内,在不破坏生态环境、满足游客最低游览要求(心理感应气氛)的情况下,该旅游区域所能容纳的游客量。包括物质承载力(自然环境和设施能够容纳的最大游客数)、心理承载力(在没有选择新的游览地之前,游客心理上所能容纳的最低的游览体验)、社会承载力(居民能够接受的游客的行为和人数的最大值)和经济承载力(在当地经济发展的前提下,能够容纳的最大旅游行为)。
旅游环境承载力(或旅游环境容量,国外旅游承载力)是由拉佩芝(Lapage)在1963年提出,但没有深入研究。直到1971年,利姆(Lime)和斯坦奇(Stankey)对旅游环境承载力问题提出进一步的讨论,关注旅游环境承载力的人才越来越多,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的领域也越来越广。大致经历了2个阶段:第1阶段旅游环境承载力作为一种科学理论,注重从理论的角度研究;第2阶段旅游环境承载力作为一种管理工具,应用在旅游地实际管理中[4,5,6]。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水平提高,闲暇时间增多和休闲意识增强,使旅游成为日常消费活动。大量游客涌入,旅游地由于本身旅游资源特性,基础设施不完善和管理不当导致环境问题的出现。这些环境问题得到管理者和学者的重视。赵红红、刘振礼和金键对旅游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和计算进行了最早的探讨。保继刚和楚义芳等对旅游环境承载力进行了深一步的研究。中国学者对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2类:第1类计算旅游地最大游客数;第2类景区承载力分级、评价。
总而言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国内外对于旅游承载力的涵义、指标体系的建立、定量估算模型以及实证研究等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研究的方法从最初的定性研究发展为通过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手段分析旅游环境承载力,并建立了相应的指标体系和估算模型。研究的范围也从单纯考虑旅游目的地、自然环境承载力发展为权衡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综合承载力[7,8,9]。
3.2 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旅游环境承载力更成为衡量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旅游规划的重要指标。与此同时,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动态变化性也引起一些学者的关注,并通过建立可持续发展模型来动态监测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变化。但是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研究中也还存在一些不足和缺陷。一是旅游环境承载力的概念体系仍没有完全统一,其指标体系的构建缺乏普遍应用意义。虽然不同的学者因为研究的角度不同而对2个概念还有所争议,但是从目前国内大多数的实证研究来看,实际上研究的都是旅游环境容量问题。即研究的侧重点大多放在旅游点区的游客数量方面。二是目前旅游环境承载力的一些测算模型大多为静态模型,对游客的特点和景区的类型、分布状况等因素考虑较少,缺乏普遍适用性。不同性质的旅游资源地在旅游环境承载力限制瓶颈因素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在环境承载力的量测中应该体现这些差异性,这在目前还没有很好地解决。三是目前的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多是针对旅游景点或旅游城市,缺乏针对乡村旅游目的地的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尤其是缺乏乡村旅游环境承载力的测算和指标体系的建立。乡村旅游地可以说是一个大型的旅游系统,其中集成了观光、休闲、体验、娱乐等各种功能的旅游点区。各个旅游点区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具有很强的关联效应。
4 乡村旅游环境承载力
4.1 乡村旅游环境承载力特征
4.1.1 时空分异特征。
从时间分布上看,旅游活动具有季节性。特别对于乡村旅游季节性更明显。由于乡村旅游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因子、社会经济因子、当地居民的心理因子和管理者的水平等都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有规律的变化。因此,由这些影响因子决定的资源空间承载力、经济设施承载力、社会心里承载力及生态环境承载力也都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由上述承载力分量所决定的乡村旅游环境承载力就具有时间分布特征。
从空间分布上看,首先由于乡村旅游资源是由各种类型的旅游景点组成的旅游系统,各种旅游景点在规模、质量、区位等方面不尽相同。这样,在整个系统内部,就会出现乡村旅游环境承载力的非均匀性和差异性。其次,由于作为乡村旅游环境承载力基础的自然环境其生态恢复力、敏感性等特征存在空间差异,社会经济环境和社会心理也存在区域性差异,这样就会出现乡村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区域性差异。综上2个方面,乡村旅游环境承载力具有空间分布差异性。
4.1.2 影响因素的多样性。
乡村旅游环境承载力除了受旅游地空间规模、自然环境、地域差异等内在因素的影响以外,还要受到乡村居民素质、当地政府政策、乡村环境恶化等外在因素的影响。这些外在因素的影响具有不可控性。
乡村经过多年的发展后现在已不像以前是个简单系统,而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旅游只是乡村多种功能中的一种。乡村各种功能之间具有互动性,任何一种功能活动的变化都要影响到其他的功能活动。例如,乡村的农耕活动是为乡村的各种活动提供基础性资料,如果乡村中的农耕活动增多,就会增加对于土地、人员的需求,在土地、人员数量规模不变的情况下,就会减少转为旅游的农耕规模和人员数量的水平。
4.1.3 限制性因素的差异性。
乡村的性质差异性决定了乡村旅游环境承载力限制性因素的差异性。一般来说,乡村旅游环境承载力主要包括资源空间承载力、乡村旅游设施承载力、乡村生态环境承载力、当地居民心理承载力等要素。这些要素共同作用,决定着乡村旅游环境承载力对于不同性质乡村的旅游环境承载力,起主要决定作用的要素也会不同。例如,对于观光乡村旅游,主要影响因素是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乡村生态承载力。对于体验式乡村旅游,主要影响因素是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当地居民心理承载力。
4.2 乡村旅游环境承载力构成
旅游环境承载力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按照国家旅游局2003年发布的《旅游规划通则》,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和城市旅游环境的特点,笔者认为乡村旅游环境承载力由以下4个承载分量构成。
4.2.1 资源空间承载力(Resource Space Bearing Capacity,RSBC)。
相对于单个风景旅游区而言,乡村拥有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一般而言,乡村旅游资源的空间大小和质量水平直接决定着其旅游环境承载力。不论是何种类型的乡村旅游,资源空间承载力都是旅游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决定因素。
4.2.2 经济设施承载力(Economg Establishment Bearing Ca-pacity,EEBC)。
经济设施承载力是指乡村旅游接待设施规模的大小。乡村旅游接待设施主要包括供水、供电、住宿和交通运输等设施。供水、供电和交通等设施属于乡村基础设施范围,依赖于乡村的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住宿设施主要为旅游活动服务,其建设规模直接影响到旅游业的发展,是经济设施承载力的主要衡量指标。
4.2.3 生态环境承载力(Zoology Environoment Bearing Ca-pacity,ZEBC)。
生态环境承载力是指旅游目的地的生态环境不会发生不可接受的破坏条件下所接纳的游客数量。生态环境承载力对于乡村旅游的影响非常大。因为乡村旅游本身就是一种以自然环境作为重要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方式。例如,土地承载力、水环境承载力、固体废弃物承载力等。
4.2.4 社会心理承载力(Society Mentality Bearing Capacity,SMBC)。
旅游活动本身也是一种促进人类各种不同的文化交流的过程。乡村旅游一方面会将旅游目的地的景色和文化展现在来自不同地域的游客面前,另一方面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旅游目的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和民俗文化产生冲击。旅游活动超过一定的强度不仅会造成游客旅游质量的下降,还会引起当地居民的排斥和反感。社会心理承载力主要表现在这种不断交流过程中的游客满意程度和当地居民对旅游活动的认知水平2个方面。
4.3 乡村旅游环境承载力概念
通过总结现有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研究成果以及根据乡村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特征及构成得出乡村旅游环境承载力的概念为:反映乡村旅游地当地居民、当地环境、旅游者三者和谐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特性总和。这一定义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一是乡村旅游环境承载力所研究的对象是乡村旅游。二是游客对乡村旅游的需要,可分为明确需要和潜在需要。明确需要是指那些为人们所公认的、不必明确表达的、大家都知道的需要。潜在需要指那些必须要加以分析、研究、识别才能够确定的需要。三是当地居民的认可度。即当地居民对发展乡村旅游所持有的观点或承受能力。四是特性是指乡村旅游所特有的性质。五是乡村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动态性。游客需要、当地居民认可度、当地环境会随时间而变化,这就意味着对乡村旅游环境承载力需进行定期评审。六是优良、和谐的乡村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受益对象不仅是旅游者,还包括乡村旅游地的农民、员工、社会投资者、当地政府等。
摘要:近年来乡村旅游的兴起以及旅游业的空前繁荣,使人们的环境意识日益增强,人们开始探讨旅游环境承载力,但是少有人研究特定乡村旅游环境承载力,通过对现有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的分析,提出乡村旅游环境承载力概念。
关键词:乡村旅游,环境承载力,概念
参考文献
[1]保继刚.颐和园旅游环境容量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1987,7(2):32-38.
[2]崔凤军.论旅游环境承载力——持续旅游发展的判据之一[J].经济地理,1995,15(1):105-109.
[3]崔凤军.旅游环境承载力理论及其实践意义[J].地理科学进展,1998,17(1):86-91.
[4]刘玲.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M].北京:环境科学出版社,2000:20-130.
[5]翁钢民,杨秀平.国内外旅游环境容量研究评述[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3):39-44.
[6]卢松,陆林,徐茗.旅游环境容量进展[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24(6):77-83.
[7]曲小溪.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7.
[8]王文斌.旅游景区环境承载力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7.
8.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 篇八
中国农科院农发所主任朱立志:
以科技创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在路径方面要着重以科技创新提高水、农药、化肥等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在发展目标上既要考虑可持续发展,还要考虑稳定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做到可持续发展不侵害农民利益。在发展步骤上要坚持稳中求进、科学规划。如先保护污染严重的地区和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然后,有序推进。
既要谋划地上的生产量,还要关注地下的生产力,要藏力于地、心有底气,培肥地力,把农业的生产力藏在地下。应适当分区休养生息。如粮食主产区粮食减缓增产幅度,非主产区增加一点。另外,水生植物淀粉和山林植物淀粉的生产潜力还没有充分发挥,山水林都能够产生粮食油料,要有“立体粮食”的思路。
四川阿坝州委书记刘作明:
民族地区要立足生态发展特色产业
民族地区发展要立足生态,推进特色经济产业发展。 城市群的发展,需要一个外部的生态环境作为支撑,被称之为绿肺。在大区域范围内,民族地区最大的特点,就是其生态环境优良,是水源、空气,以及气候影响的重要因素。因此,民族地区要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大力建设生态文明。 要围绕民族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加大政策、资金和人才扶持力度,切实助推民族地区特色产业发展。民族地区的发展一定要立足地区本身,着力扶持特色产业,推进民族特色经济发展,这样才能和内地发展形成互补。
四川凉山州委副书记、州长罗凉清:
民族地区县域经济期待更多政策支持
县域经济是支撑全面、同步小康的关键,没有县域经济实力的增强和良好的发展,全民小康、全面小康很难落到实处。必须依靠县域经济的稳定发展和加快发展,才能解决农民脱贫致富的问题。而在加快发展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发展中,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落实生态补偿机制,在税收上少取多予,帮助民族地区形成造血功能;在土地管理上实行差别化政策,解决发展用地;在土地流转等改革中,加大土地质押等施行力度,让农民能将作为生产资料的土地,变为发展农业产业化的产业资本。
四川西昌市委书记李俊:
只有速度与质量并重,才能实现跨越发展
坚持既保当代人的生计,也保子孙后代的生计,既保现实发展空间,也保长远发展空间。实现发展速度与质量的协调,这既是过去西昌的成功路径,也是今后的发展准则。没有一定的速度,也没有质量,没有质量的速度是无法持久的速度。在保持一定质量效益前提下,坚持速度优先的战略取向,是西昌这样一个少数民族的后发地区缩小同先发地区差距乃至追赶先发地区的唯一选择。
四川美姑县委书记曲木克古:
生态文明关乎未来大计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对于拥有独特丰富生态资源的美姑来说,将深坚持生态立县,牢固树立“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理念,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走出一条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力争建成省级生态县和省级环境保护模范县,使美姑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水源洁净、气候宜人。
四川会东县委书记袁文林:
既要保持“稳”,又要确保“进”
今年,会东既面临着许多难得的机遇和有利条件,也有很多困难和不确定因素,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仍然艰巨复杂。分析制约县域发展的瓶颈,稳中求进的工作基调必须全面坚持。要解决相关的矛盾和问题,既要保持“稳”这个前提,保持发展速度的稳、保持发展政策的稳、保持发展环境的稳,又要确保“进”这个方向,在发展质量上求进、在结构调整上求进、在富民惠民上求进。
找准提前全面小康的差距,双提双增的工作目标必须矢志不移。对照全面小康社会的指标,必须坚定不移推进提速增量、提质增效“双提双增”。重点要把新型城镇化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转方式、调结构的有力抓手,通过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互动推进新型工业化、联动发展农业现代化、全面拉动社会消费、不断提高第三产业发展水平。
四川盐亭县委书记陈朝先 :
金融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经济发展的命脉,两者存在着“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当前,盐亭正全力建设生态经济强县,经济社会发展趋势良好、态势强劲,无论是“两化”互动加速推进、企业做大做强还是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都离不开金融提供强有力支撑。各金融单位要牢固树立“融入大局、融合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进一步强化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牢牢把握发展机遇,以更加有力的举措,主动发挥金融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支撑作用,共同推动盐亭经济社会繁荣发展。
9.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 篇九
(20届)
题目旅游环境保护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指导教师院别 班级学号姓名
二〇年月日
一、选题的意义
当前,旅游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产业地位愈加重要,其所巨具有的经济作用也在逐步增强。任何事物都要经过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旅游地也不例外。倘若不合理地开发和发展景区的旅游资源,会对景区环境造成严重危害,进而加速旅游地的衰落。因此我们要基于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分析旅游地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并探讨其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延长期生命周期。本文就以丽江为例,探讨了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对景区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和影响,以期对当地的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发展有更好的促进作用。
(一)理论意义
近年来丽江旅游产业不断升温,人文景观备受青睐,旅游资源不断被开发利用的趋势下,生态环境在越来越多的旅游观光活动和人为开发过程中,虽然发挥了可观的效益优势,但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污染和变异,所以我们应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和措施。
(二)现实意义
本文对旅游环境的开发与保护进行了重点分析,从不同角度观察丽江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和在开发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并对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与措施,对未来丽江旅游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参考。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阐述的主要观点)
(一)主要内容
目前,旅游业在我国社会经济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在某些地区,旅游业已经成为了当地的主要经济支柱。但是旅游业也有其发展规律,基于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理论,本文以丽江为例,分析了丽江景区发展阶段存在的问题,以及推动景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主要问题:对丽江旅游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现状的分析
2、重点问题:如何发现丽江旅游资源在开发过程中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
3、难点问题:怎么样解决丽江旅游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并提出环境保护对策及措施
(三)重点解决的问题及预期成果
本文综合运用比较优势理论、竞争优势理论、旅游目的地生命周期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试图探求丽江旅游环境持续发展及发展模式永葆生命力的根源。可持续发展是一项系统的持久的任务,丽江应当在保持资源原貌、环境不受污染、景区规划开发创新合适度的前提下,塑造自身的旅游形象,丰富旅游产品结构,加大景区的宣传力度,以此促进丽江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并达到延长期旅游生命周期的目的。研究旅游环境保护模式及可持续发展问题,使其受到经济学、市场学等学科领域的重视,将其置入一个更广阔的学术背景下去研究,从而丰富了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内容。
三、研究(工作)步骤、方法及措施(思路)
(一)研究步骤
1、参考国内外学者研究的成果以及刊物文献中的资料,获取相关的资料和理论基础。
2、实地考察,分析丽江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3、从游客的需求出发,以不断为游客提供更优质、更完善、更有特色的旅游服务项目,产品与构建丽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提出解决问题方法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手工检索与计算机检索等手段查阅相关研究资料,为本课题的顺利完成提供丰富的资料。
2.访谈法
深入景区与管理人员和游客进行交谈,以获取更详实的资料和最真实的反馈。
3.实地观察法
进入丽江旅游景区进行实地观察,总结出景区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问题。
四、毕业论文(设计)提纲
一、丽江景区概况
二、丽江景区旅游生命周期分析
1.起步阶段
2.发展阶段
3旅游环境保护要素
三、丽江景区在发展阶段存在的问题
1.丽江旅游景区水环境污染
2.旅游产品较单一
3.旅游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4.景区管理制度不健全
5.部分居民对旅游业的认识不到位
四、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丽江旅游可持续发展
1.加强丽江景区水环境污染的治理
2.丰富景区的旅游产品
3.对景区旅游服务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
4.鼓励旅游地居民参与和管理当地的旅游业
结语
五、主要参考文献
[1]王兵.从中外乡村旅游的现状对比看我国乡村旅游的未来[J].旅游学刊,2009(2):38-42.[2]毛勇.关于我国农业旅游开发的若干思考[J].农业经济,2009(4):17-18.国外文献:
[3]Van Gessel,P.Events:Outstanding Means for Joint Promotion.Event Management,2010(6):111-116.[4]Hjalager,A.M.Agricultural Diversification into Tourism.Tourism Management,2006(17):103-111.[5]Busby,G.&Rendle,S.The Transition on Farms to Farm Tourism.Tourism Management,2010(21):635-642.[6]John A P.Residents,Perceptions Research on the Social Impact of
Tourism.Annals ofTourism Research,2011,18(3):610-615.[7]张陆,夏文汇,徐刚.旅游区域竞争力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9(9):113-117.[8]李丰生.阳朔乡村旅游规模化开发探讨[J].经济地理,2009(2):261-264.[9]粟维斌,陈尚玲.龙胜县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3):36-38.[10]吴建华,郑向敏.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桂林旅游高等专学校学报,2009(6):5-9.[11]周晓雷.赣闽粤边客家乡村旅游之现状与对策探析[J].嘉应学院学报,2009(4):71-76.[12] 吴必武、余青中华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研究综述﹝J﹞民族研究。2004
(4):36
[1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合约﹝M﹞。2003:15-16
[14] 何星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民族现代化﹝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学报。2005(3)
[15] 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108-110
10.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 篇十
答:首师大的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的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只有一个方向招收研究生:01地理教育学。
其初试科目为: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74教育学基础综合
首都师范大学创建于1954年,是一所包括文、理、工、管、法、教育、外语、艺术等专业的综合性师范大学,是北京市属重点大学,教育部、北京市“省部共建大学”。建校61年来,共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十余万名,是为北京市基础教育输送合格师资和培养其他现代化建设所需人才的重要基地。
学校现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7个,博士点97个,博士后流动站1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6个,硕士点147个。国家重点学科4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北京市一级重点学科8个,北京市二级重点学科6个,北京市一级重点建设学科1个,北京市二级重点建设学科11个,北京市一级重点培育学科4个,交叉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2个;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民政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4个省、部级 设置的研究(院、所、中心)、实验室,1个北京实验室,8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2个北京市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1个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北京市工程实验室,2个北京市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3个北京高等学校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6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新祥旭首师堂http://shoushitang.xxxedu.net/
学校下设文学院、历史学院、政法学院、教育学院、外国语学院、管理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数学科学学院、物理系、化学系、生命科学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教育技术系、初等教育学院、学前教育学院、燕都学院、良乡校区基础学部、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文化学院、京疆学院、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文化研究院、中国国学教育学院、首都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等27个院系以及大学英语教研部、体育教研部。共有专科专业1个,本科专业55个。各类学生总数 30,315人。其中,全日制专科生467人,本科生10,656人,硕士研究生5,859人,博士研究生565人,成人教育学生11,852人,外国留学生916人,已形成从专科生到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及博士后,从全日制到成人教育、留学生教育全方位、多层次的办学格局和教育体系。
学校现有教职工2,572人,在1,557名专任教师中正高职称人数331人,副高职称人数599人,博士905人,硕士503人,拥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90.4 %。目前学校已拥有一批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专家、学者。在校工作的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6人,俄罗斯工程院院士1人,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4人,国家教育部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3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项目4人,万人计划第一批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7人,教育部长江学者计划讲座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者9人,国家级百千万人才9人,入选北京市海外人才聚集工程13人,北京市特聘教授43人,北京市高层次人才资助计划11人,北京市拔尖创新人才32人,北京市创新团队建设计划
新祥旭首师堂http://shoushitang.xxxedu.net/
31个,北京市科技新星35人,市级青年骨干教师176人,青年拔尖人才培育计划入选人员72人,入选长城学者培养计划9人,教育部创新团队3个。学校另有60名教师荣获曾宪梓高师教师奖、霍英东青年教师教学奖和科研奖。
学校在2003年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被评为“本科教学工作优秀学校”。截至目前,学校共有国家级特色专业7个,北京市级特色专业10个;国家级教学团队6个,北京市级教学团队8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市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1个;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北京高等学校示范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国家级精品课程12门、北京市级精品课程29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 1门;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20部、国家级精品教材5部、北京高等教育经典教材1部、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57部,“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7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6门,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8门;学校现有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北京市级教学名师18人;2008年我校成为“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校;在优秀教学成果评选中,学校获得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3项(含合作项目),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奖96项。学生在挑战杯、数学建模与计算机应用竞赛、电子竞赛、英语演讲等国家级及北京市级比赛中均获得了多项奖励。高层次人才培养效果显著,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项,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8项,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9项。
学校设有90余个研究所(中心),建有北京市大学科技园。“十一五”以来,获批“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及子课题14项,获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29新祥旭首师堂http://shoushitang.xxxedu.net/
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67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49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2项,“863”计划项目及子课题22项,“973”计划合作项目15项。获国家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第二单位),北京市科学进步奖13项,省部级以上奖励105项。2013至2014学科研项目总经费7,655万元。编辑出版有《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和自然科学版)、《语文导报》、《中学语文教学》、《教育艺术》等。
学校占地约88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约77万平方米。学校教学、科研条件优良,教学科研用仪器设备总资产103076余万元。校图书馆收藏各类图书文献853.5万册(件),馆藏基础雄厚,是全国文献资料骨干馆之一。学校建有数字校园建设中心,稳定、完善、高效的校园网络已全面开通。此外,还建有国家级标准塑胶运动场、体育馆、羽毛球馆、游泳池等体育运动场地。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文化交流活动。目前已同33个国家和地区的201所大学建立了校际交流合作关系,并成立6所孔子学院,即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孔子学院、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孔子学院、意大利威尼斯大学孔子学院、秘鲁皮乌拉大学孔子学院、纽约州立布法罗大学孔子学院和德国不来梅科技大学孔子学院。同澳大利亚福林德斯大学联合培养了506名教育硕士。学校是国家教育部批准的可以接受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的院校之一,是北京市属高校中唯一一个教育部授予的来华留学示范基地,也是教育部“中国政府奖学金本科来华留学生预科教育基地”。
新祥旭首师堂http://shoushitang.xxxedu.net/
首都师大附中、首都师大附属育新学校等附属学校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基地,首都师大附中是北京市首批市级重点中学和示范性高中校。
学校历来重视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近年来,先后被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和北京市委、市政府评为全国和北京市“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等学校”,并多次获“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北京市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未来,首都师范大学将锐意创新,开拓进取,为把学校建设成为有特色、高水平的师范大学而努力奋斗。
11.网络环境下旅游虚拟体验研究 篇十一
关键词:网络旅游; 虚拟体验 ;携程网
一、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的使用普及率越来越高。截至 2014 年 12 月,中国网民规模达 6.49 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 3117 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 47.9%,较 2013 年底提升了 2.1 个百分点。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对在线旅游服务也产生着重大影响。在线旅游—旅游电子商务,出现并迅速在全球范围内发展。根据艾瑞咨询《2015 年中国在线旅游行业年度监测报告》,2014年中国在线旅游市场交易规模达3077.9亿元,同比增长38.9%;在线渗透率达9.2%,较上一年增长1.7个百分点。与传统旅游服务业在时空地理的限制相比,在线旅游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信息资源远距离旅游上的利用率,尤其是包括外国旅游信息资源的整合,大量人力人本被节约,旅游交易效率得到提高,也降低了交易成本, 同时提高服务的自主性,旅客的互动性和自主性也得到加强。同时,由于在线交易本身的有限性,网站客户的转换成本很低, 对于在线旅游网站而言,除了加大在线旅游市场中的投入力度、推出各式各样的新产品之外,更应该不断完善自己的各项功能和服务。因此,网站的质量以及网站所提供的附加服务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亦即客户从网站中所获得的虚拟体验是决定客户是否愿意访问该网站、通过该网站进行交易以及满意的关键性因素。但这并不意味着旅游行业的发展完全依靠在线旅游虚拟体验质量的提升,虽然网络环境下在线旅游的虚拟体验的实现发挥很大的效用,但是不能像现实中的事物一样去触摸和感知在网络中的一切,尤其是旅游这样需要现实体验消费的服务产品.一般情况下人们只会对亲身经历过、亲自接触过或对其非常熟知的事物有信任感,而对完全不可感的新兴介质网络则会有不信任感。人们一般可能对在网络中免费的浏览新闻、获取知识或收集旅游信息的意愿更高,而对发生任何与钱相关的交易则敬谢不敏。通过对旅游规划开发者和旅游者两个不同的群体进行实证研究表明,在线旅游并不能替代现实旅游,但是旅游虚拟体验具有弥补现实旅游不足的潜力。那么,网络环境下,对于旅游这类特殊的服务产品而言,现实体验具有哪些特征以及怎么样实施呢?
二、虚拟体验
虚拟体验和现实中的客户体验一样,是一种本来就存在的感受,体验在网络出现以前就已经普遍存在于人们的生活空间。而之后来自于网络的快捷且自由的空间可以让人们尝试到与现实生活中相同或完全不同的角色,以此实现不同的切身体验。可以这样理解:网络给予人们另一个数字化的、虚拟的生存空间,但是感受与体验却是真实存在的。人们在为了实现内心的某种体验感受过程中会尝试寻找各种方式,网络通常是被认为其中比较好的介质。因为人们能够在网络中产生与真实社会一样的社交、尊重与自我实现的体验,那我们就不能说这种体验是虚拟的,那就必然应该承认网络体验方式存在,只是环境的虚拟更加增强了人们的某种体验。消费者的体验受到虚拟环境的一些特性影响,也就是能否给消费者提供一种亲临其境的感觉。虚拟体验包含以下4 种:
1.身份认同的虚拟体验。身份认同的虚拟体验的意义是消费者在进行虚拟体验过程中所体验到的身份与其现实身份进行对比后,感觉到的相同或相似性,如果具有相同或相似性,则消费者可以认为获得身份认同的虚拟体验。这种虚拟体验是现实性的虚拟,也就是只是把现实的情况虚拟到网络空间中, 比如说显示中的沟通交流可能通过电话或者面对面而在线通过Email 、QQ、进行交流的体验。除此之外,一些现实中不能体验到的感觉消费者也可以根据自己虚拟体验的需要来体验,以实现消费者理想中的完美自我,如消费者可通过提供的探险游戏等体验勇敢的自我。
2.个人参与的虚拟体验。个人参与虚拟体验反映现代消费者需要话语权的需求而不是被动接受的消费者。消费者需要与企业网络、消费者社区等各种角色团体进行对话,他们需要通过虚拟体验来表达自己的意愿,并且他们参与虚拟提供物的设计开发,以此让虚拟体验有他们自身的影子, 即消费者要共同创造虚拟体验。消费者可以通过这种参与达成自我实现。
3.事件的虚拟体验。事件的虚拟体验是在虚拟社会中消费者体验现实的事件,可能的事件和不可能的事件都包含在内。事件虚拟体验被认为是以事件为中心的体验,即个性化反映消费者在完成这个事件的过程中所处的情景和心理思维。以网络购物为例,消费者在网络上搜寻、比较、权衡、决策,这是现实购物过程的一种虚拟化。
4.情感的虚拟体验。情感的虚拟体验是以上3 种虚拟体验的综合,即是消费者在虚拟空间中通过身份的、参与的、事件的虚拟体验的形式而获得的享受、满意、惊喜等独特的情感。这种情感过程可以是部分主观的,根植于个人的想法、概念、思维、信念和意思;也可以是部分客观的,与体验的事件情景和特定的结果相关;也可以是部分主观和部分客观的结合体。
三、旅游虚拟体验
谢彦君教授对旅游体验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在他的《旅游体验研究——走向实证科学》一书中认为旅游体验通过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的旅游观赏、旅游交往、旅游模仿、旅游游戏来实现。
旅游欣赏是指旅游者为了获得愉悦的感受,欣赏远离常住地地方的所展现出来的美的形态和意味,主要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进行的体验过程。不同于一般的欣赏, 旅游观赏是对异地的某一个景观集合(包括自然的人文的等等) 的整体进行欣赏,而不是对随便选择某一个景观的欣赏,并将整体感受进行整合进而形成体验的过程。这个在网络环境中的通常可以以情感的虚拟体验体现,即旅游者通过旅游网站提供的文字图片评论信息这样的虚拟体验形式获得的对旅游目的地预期的享受满意等情感状态。
旅游交往是旅游过程当中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一种非正式暂时性的平行交往,通常特征表现为具有暂时性和异地性。旅游交往的虚拟体验一般表现在论坛类或者综合类虚拟旅游网站,在这些网站里都专门设置有游客交流的功能板块,子版块的分类有所不同。根据内容分为旅游资讯、旅游天下、旅游攻略、旅游杂谈等子板块,也可以根据目的地和主题进行分类。游客自己的旅游体验可以在不同主题的子版块下可以是游戏攻略杂谈或者自己的旅游经历,旅游过程中积累的信息等通过发帖、写博客等形式发表出来与别人分享。游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根据其他游客发表的观点自主的选择虚拟交往的对象。通过虚拟的旅游交往体验,旅游者可以组织进行相关的旅游活动。
旅游模仿是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暂时放弃其常规角色,而主动扮演某些具有愉悦功能的角色的过程。旅游模仿的虚拟体验通常表现为旅游者在选择旅游目的时,会参考旅游网站上热门推荐的旅游线路,并通过借鉴评论中提到的人们旅游景点,来安排餐饮、住宿、交通、娱乐等。虚拟旅游模仿目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对其他游客的旅游行为模仿和角色扮演。在综合类和论坛类的虚拟旅游网站,游客通过浏览其他游客的发帖,学习他人的旅游经验,与访问过自己旅游计划中的目的地的游客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他们在旅游目的地的旅游活动(包括做了什么、怎么做、什么感受),再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自己的出行计划,这种旅游者行为就是对其他旅游者行为的模仿。
旅游游戏是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时旅游者通过参与游戏达到康体、娱乐、社交、排解情绪等。旅游游戏的虚拟体验,主要是在网页上设置了一些场景,如皇帝批阅奏章、用膳,太监们逗蛐蛐、武士们练射箭,游客可以在这些场景中进行观察,也可以参与到这些活动当中,如给皇帝传递一份奏章、与武士们比试一下射箭、与其他游客斗蛐蛐等等。游客足不出户轻点鼠标就能在网上“身临其境”遍赏燕赵美景,省时省力又省钱。
四、携程网客户虚拟体验
携程网是中国领先的在线旅行服务公司,创立于1999年,总部设在中国上海.携程旅行网向超过一千余万注册会员提供包括酒店预订、机票预订、度假预订、商旅管理、特惠商户以及旅游资讯在内的全方位旅行服务2010 年,其市值已超过50 亿美元,甚至超过了南航和东航两家航空公司市值之和,成为该行业的巨无霸。携程取得这样的成就,是因为该公司以“Web2.0 时代的服务2.0”为指导理念,将用户体验(User Experience)逐渐在网站实践中被发掘、提炼和延展,它贯穿产品的整个环节,于细微处体现着价值,助推着商机,在企业快速成长的征途中将成为核心竞争力之一。携程实现网站客户虚拟的实现方式主要有:
1.以Web2.0 技术为工具实现身份认同体验。有前文关于身份认同体验的相关定义:消费者在虚拟体验过程中所体验到的身份与其现实身份的相同或相似性,如果具有相似性,则消费者可以根据现实中的情况来处理虚拟的情况。而携程通过利用Web2.0 技术,为消费者提供旅游资源在线上和线下深度融合的虚拟现实的平台。一般而言,虚拟现实平台包括文字交流体验型和3D 虚拟形象型,对于携程而言,其主要以文字交流体验型为主,3D 虚拟形象型为辅。在携程上,其为客户提供大量的旅游咨询查询,包括餐饮、住宿、交通、娱乐、天气预报及旅游攻略等全方位的旅游信息,基本上包括了线下旅游涉及到的所有活动。在这个平台上,客户可以根据他人的意见制定自己的交通路线、旅行计划、住宿选择。而发布信息的人则可根据别人的评价等,获得心理上的愉悦和满足。同时,将制造业的管理方法“六西马格”率先引入在线旅游业,实现优质服务的大规模复制,以确保每个顾客都能享受标准化高品质的旅行服务。
2.以CRM 为目标实现个人参与虚拟体验。在携程上,客户不仅仅需要全方位的旅游信息,而且存在着表达话语权、与他人进行分享交流的需求。为了满足此种特殊的需求,携程以客户需求为导向,通过服务创新与流程创新,建立独特的服务模式,使消费者可以利用携程网与他人开展经验交流、旅伴征集、游记发表、俱乐部活动等,从而参与到他人旅行计划的制定之中,使消费者获得参与的乐趣。具有代表性的服务是携程智慧旅游产品中的导游管理::搭建一个平台,让当地服务质量好的导游或者民宿客栈的主人,甚至一些好的地接社工作人员,到平台上来扮演向导角色,当用户通过平台找导游时,可以直接与向导沟通,最后在网上旅游旗舰店预定。然后用户可以对导游进行点评,并将信息公开展现在平台上,为后来用户提供参考,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参与到导游管理当中,对当地向导进行制约,提升其旅游服务质量。
3.以“旅游日程”为对象实现事件的虚拟体验。在携程通过旅行日程移动应用,破原有局限,为用户提供旅游一站式服务的。旅行日程通过整合用户订单中的行程信息,可为用户提供统一的行程管理。用户在完成预订后,可在应用上查看出行的整个活动,如飞机出发时间、是否延误、到达目的地要不要接机、怎样去酒店等相关问题,并选择了动态卡片这一形式来展现。这改变了传统旅游订单管理仅为完成信息确认而简单罗列订单信息的单一功能,延长了与用户交互时间,覆盖了整个出行行程,服务更完善、更贴心。举例来说,旅行日程的机票卡片,在乘机前几天着重展示时间和航站楼信息,而临近起飞,则着重展示航班动态、值机和登机口信息。若它们变更了,会及时通知用户。而到飞机到达时,又会着重展示行李信息。这种动态的卡片设计,保证了在方寸之地,用户看到的都是和当前场景相符的重要信息。后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延展设计,以机票场景为例,当我已经知晓了起飞时间以及值机完成后,想了解机场的具体位置,会自然而然地去触摸卡片本身了解是否有更多有价值信息,接下来出现的更多补充信息会让人意识到这就是延展以及更多帮助信息。这时携程还推送有效的机场中或者周边服务,帮助用户的同时也能提高自身的转化。
4.以服务2.0 为核心实现情感的虚拟体验。携程以服务2.0为理念,以服务为立身之本,开展组织创新、技术创新、流程创新和服务创新,从而让消费者获得享受、满意、惊喜等独特的情感。主要表现为利用IT 技术,以互联网和呼叫中心为平台,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为客户提供即时的、直接的、不间断的服务:①在酒店预订方面,携程目前可供预订的国内外星级酒店多达28 000 余家, 主要酒店均设保留房,同时包括实景视频,用户点评,电子地图等全面的酒店信息,帮助会员轻松选择,遍布全球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②在机票预订上,携程提供国内所有航班、国际绝大部分线路的机票信息查询、预订服务,并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47 个商旅城市提供出票、送票上门服务,并且可以本地买票,异地寄送,1小时飞人通道:提供电子机票急速预订服务;③携程拥有1 000 多条度假线路,覆盖了200 多个度假目的地;④除此之外,考虑到自由行客人的需求,携程在东南亚部分地区设立了24 小时中文热线,当客人在当地需要帮助,且人生地不熟、语言不通的时候,就可以通过中文热线得到帮助,而且团队旅游涉及到的食住行游购娱导等细节100%透明。通过这些服务,使消费者高水平的体验质量。
参考文献:
[1]叶莉莉.在线旅游网站客户虚拟体验的实现 [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8(1):195-19 .
[2]曹芳华.优化虚拟体验,提升网络购物满意度.销售与市场,2010,(10);80-82.
[3]胡宁. 虚拟与现实旅游互动机制研究:基于旅游体验实现途径的比较[D]. 山东大学 2012.
[4]艾瑞咨询《2015 年中国在线旅游行业年度监测报告》.
12.城市环境承载力研究 篇十二
承载力是环境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范畴,它是衡量环境质量状况和环境容量受人类生产生活活动干扰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随着人类社会工业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面临越来越多的新挑战和新问题。人类生存的环境逐步走出原有的自然生态系统,并逐步摆脱对其的依赖,进入到全新的城市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是按人类的意愿创建的一种典型的人工生态系统。其特征是以人为核心,对外部具有强烈的依赖性。城市生态系统是城市居民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也是人类对自然环境的适应、加工、改造而建设起来的特殊的人工生态系统。
帕克和伯吉斯于1921年就在有关的人类生态学杂志中提出了承载力的概念,即“某一特定环境条件下(主要指生存空间营养物质、阳光等生态因子的组合),某种个体存在数量的最高极限。”后来这一术语被应用于环境科学中,便有了“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国内较严格的“环境承载力”的概念最早是在北京大学完成的《福建省湄洲湾开发区环境规划综合研究总报告》中提出,指“在某一时期、某种状态或条件下,某地区的环境所能承受的人类活动的阈值”。城市环境承载力是指在某一时空条件下,城市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活动的阈值,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以及人口、交通、能源、经济等各系统的生态阈值。环境承载力是环境系统的客观属性,具有客观性、可变性、可控性等特点,可以通过人类活动的方向、强度、规模来反映。在城市环境规划中,进行资源与综合承载力的定量分析非常重要。根据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要求,人类的开发强度应小于或等于环境承载力。
2 城市环境承载力研究的迫切性
2.1 我国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目前,我国进入到了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阶段,预计到2020年城镇化率将达到75%。而我国现阶段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是: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逐渐扩大。主要表现为:水土流失严重,沙漠化迅速发展,草原退化加剧,森林资源锐减,生物物种加速灭绝,地下水位下降、湖泊面积缩小,水体污染明显加重,大气污染严重,废渣存放量过大、垃圾包围城市。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本身就构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财富流失。生态指标恶化已经直接影响了现期经济指标和预期经济趋势。据统计数据显示,1978年,全国城市数量为193个,2000年达到了667个,其中200万以上人口的超级城市13个,此外还有2万个建制镇。大面积的城市建设已经带来了许多环境问题。
2.2 我国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原因
造成目前我国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复杂的,它主要来自于三大压力。人口压力:现代中国人口数量迅猛增长,基数巨大的人口数量成就了我们高速增长的经济成长,但随着后工业时代的来临以及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人口红利”也即将消失。众多人口的生存和获取利益的活动超过了环境许多支持系统的支付能力、输出能力和承载力。工业化压力:中国发展工业化时间较为滞后,发展起点低,一定时期内又面临赶超发达国家的压力,不仅以资本高投入支持经济高速增长,而且以资源高消费、环境高代价换取经济繁荣,重视经济,忽视生态,短期性经济行为为中国生态环境带来长期的、积累的严重后果。市场压力:中国正处在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市场经济本身会产生许多外部经济效应或者外部副经济效应。环境作为一种公共财产,其所提供的(例如清洁水,良好的大气环境)对所有人都有益处且多一些人享受也不会加大总成本。公共财产或者公共财产受到破坏(例如污染水,污染大气等)的特点决定了个人或市场都不会提供控制环境污染的费用和服务,只有政府是公共财产的提供者。
3 城市环境要素承载力研究
城市环境是由各个要素子系统组成的,目前城市环境要素承载力研究有:土地资源承载力、城市水环境承载力、大气环境承载力研究、生态环境承载力等。其中目前研究的最深入的是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
3.1 土地资源承载力
中国科学院综考会对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的定义是:在一定生产条件下土地资源的生产能力和一定生活水平下所承载的人口限度。这一定义明确了土地承载力的四个要素:生产条件、土地生产力、人的生活水平和被承载人口的限度。实际上,现在人们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是着眼于人类生活和社会生产发展的支撑与保障能力。
3.2 城市水环境承载力
有的学者采用系统研究方法,对城市水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实质、功能及定量表达方法作出了分析,认为:城市水环境承载力是指某一城市、某一时期内在某种状态下的水环境条件对该区域的经济发展和生活需求的支持能力,它是该区域水环境系统结构性的一种抽象表示方法,具有时空分布上的不均衡性和客观性、变动性和可调性的特征。如崔凤军选择了8个变量指标构建了水环境承载力,利用系统动力学模拟手段进行了实证研究,利用水环境承载力指数变化对拟定的调整策略变量作出了预测、优化。
3.3 大气环境承载力
对大气环境承载能力研究多局限于大气环境对污染物的消纳能力。大气环境承载力主要是指大气环境对污染物的消纳能力,有的学者认为:是在一定标准下,某一环境单元大气所能承纳的污染物最大排放量。如王民良以SO2为代表污染物,对上海市的现有大气污染源进行归类,应用大气扩散模型,计算出在不同环境质量目标下全市范围大气污染物的环境承载能力。
3.4 生态环境承载力
生态环境承载力是指在某一时期某种环境状态下,某区域生态环境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支持能力,它是生态环境系统物质组成和结构的综合反映。生态环境系统的物质资源以及其特定的抗干扰能力与恢复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即一定组成和结构的生态环境系统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持能力有一个“阈值”。这个“阈值”的大小取决于生态环境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两方面因素,在不同时间、不同区间、不同生态环境、不同社会经济状况下,“阈值”的取值是不同的。
环境承载力是研究环境、经济、社会是否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依据。当今环境问题多是由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所产生的压力超过此阈值造成的,即所利用的环境承载力超过了可持续的界限。发展中国家要实现经济腾飞,前提是要在一定的环境基底条件下进行。
参考文献
[1]彭镇华.上海现代城市森林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
[2]毛显强,冉圣宏.国内环境承载力研究进展[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0,10(3).
[3]唐剑武.环境承载力的理论雏形—环境容量[J].北大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版),1995(2).
[4]陈加兵,章宪.福州市辖区综合环境承载力研究[J].福建地理,2002,16(4).
[5]崔凤军.城市水环境承载力及其实证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1998,13(1):58-62.
【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推荐阅读:
乡村旅游与农村生态环境互动协调发展09-30
浅谈我国自然环境旅游适宜性评价内容的探讨06-28
我国旅游地产行业政策环境及运行状况分析10-21
县旅游产业发展研究06-22
成都市“农家乐”旅游的发展与对策研究-旅游管理论文07-07
大连会展旅游市场的开发策略研究06-10
国家公园的旅游规制研究07-11
山东省旅游业发展研究报告07-09
环境研究性学习报告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