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民工生存现状调查报告

2024-06-23

关于农民工生存现状调查报告(10篇)

1.关于农民工生存现状调查报告 篇一

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级: 08级8班 学号: 310804010822 姓名: 王磊

羽绒服市场考察与心得

考察目标:近年来,我县羽绒服行业突飞猛进的发展,做羽绒服个体户越来越多,他们都是以个人为中心,小打小闹,很难形成规模,据我所知,光山县总人口90万左右,充绒的人数占到30%以上,整个光山县的经济基本靠羽绒带动,基本大部分的第三产业都是围绕着服务这些外出充绒的个体户们,光山的羽绒行业就像沙特的石油,但是光山的羽绒未来的方向,未来的市场,未来的营销模式,未来的规模,什么样的定位,据我感觉,他们都很模糊,所以,为了对这个行业有深入的了解,依据自身的优势,我深入市场进行考察和分析。

考察时间:2012年1月15日 至 2012年2月5日 调研对象:身边的亲属,做羽绒生意的老板

调研方式:深入市场、交流、查看专业期刊,报纸、网上查资料 考察地点:湖南省平江县长寿街我哥羽绒服专卖店和河南省光山县

目前,我光山县有大量的和我哥一样的散布在全国各地羽绒服个体户,他们主要经营:定做羽绒服、羊绒服、羽绒被、羽绒裤翻新品牌羽绒服、修补羽绒服等等。学校放假那天我就前往湖南省平江县长寿街我哥那里,帮他卖羽绒服,此次实践让我收获很大,不仅提完善了我自己的一套营销理论体系,而且还悟到了很多理论之外的东西。下面陈述我考察的成果和获得的心得: 一.河南省光山县羽绒服个体户经营体系分析

据我所知:从2月15号开始,我哥的店每天营业额每天都在递增,前三天我大部分时间花在了解衣服的款式,衣服的大小和分类,消费者的消费心理。第一天的时候什么都不懂,所有的一切都询问我哥和我姐,第二天就慢慢的熟练了,第三天就帮我哥把衣服进行分类和统计。在我的帮助下,我哥对自己的货量有了明确的把握,每种型号的衣服还有多少,每种款式还有多少,都非常的清楚。我去的时候我哥还有1200件衣服左右,我建议我哥根据货存来确定自己的销售价格,我哥听取我的意见之后,就把好一点的货全部拿出来,价格提高30%左右,其余的全部按降价处理,降价一定要在同行降价的前一天就开始降价。然后我就去网吧浏览一些资料和下载一些软件,在朋友的帮助下很快的完成了自己的语音广告。之后,就开始了我们的营销计划,结果正如我们所料,营业额一天比一天多。最后一天高达280件.在回家的时候1200件羽绒服基本卖完。

据国家统计局八月启动的调查数据显示,尽管国家对农民减少了各项收费,减轻了农民负担,但是大多农民依旧选取外出务工经商,生活状况依然十分辛苦。据了解农民工进城务工经商的平均收入为1000元,一半以上的农民月收入在800元以下,只有一成超过1500元,男性农民工收入为1070元,女性农民工收入为780元,农民工收入普遍没有城市居民高,他们从事的多是技术含量低,工资水平低的职业,他们的收入水平没有随我国经济的发展而明显提高,究其原因:①自身素质和能力使其大多在报酬较低的产业部门就业,如制造业,居民服务业,建筑业等所需技术含量低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由于农民工受技术限制,工资水平偏低。②社会不太健全的制度使得农民工就业受到不公平待遇,从而阻碍个工资水平的提高。

在网上调查的12个行业中,采矿业的农民工平均月收入最高,为1400元,其次是建筑业,平均收入1200元,但是危险系数极高。一半以上的农民工每月支出收入的四成,一半左右的农民工将收入的一半寄回家。三.农民工权益问题

农民工工作时间普遍较长:进城农民工平均工作6.3天,平均每天工作9小时,47%的每周工作7天。究其原因主要是某些私营、个体业主追求高产量,高效益,而工人也为了挣更多钱主动拖长工作时间。他们工作之余的主要娱乐方式仅为看电视,睡觉等,几乎没有其他的娱乐活动。然而农民工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文化财富的创造者和文化财富的创造者。农民工的文化权益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关注。政府应该积极营造一个适合农民工消费的文化娱乐环境。

在社会各界的关注下,全国农民工的报酬总体上大有改善,但是少数企业任然存在克扣或拖欠报酬的现象,近四成农民工未和企业签订任何劳动合同或协议,有一半农民工拿不到加班补贴,57%得不到工伤补偿,80%的不能带薪休假,90%没有享受住房补贴或住房公积金。80%的女农民工无法享受带薪休产假,12%的农民工不清楚,不能依法自己的合法权益,更有些农民工只要有活干,有钱挣就行了,签不签合同在他们看来关系不大,非常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全国政协委员吕传赞和一批专家提出,要解决农民工屡遭侵权问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他们建议:①加快劳动保障立法步伐。由于《劳动法》的规定比较宏观,对涉及保护职工收入所得、社会保障、人身保护方面的规定不够具体和完善,缺乏相应的配套法律法规,这给劳动执行部门的执法活动带来很大的困难和压力,使《劳动法》的很多规定难以落到实处。②建立欠薪保障制度,推行企业拖欠工资情况申报制度。这项制度对于保障职工的合法工资权益,维护社会稳定有很重要的作用。③充分发挥各项工会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中的重要作用。我国各项工会在组织代表和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中具有不可替代作用,要进一步加对修改后的《劳动法》的宣传贯彻力度,充分发挥各线工会作用。

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多提供及时准确的务工信息,多提供务工岗位,减少农民工外出务工盲目性,使其外出更容易找到活干,并开办一些技能培训班,让农民工接受正规专业的培训,拓宽就业门路,在维护农民工正当权益方面 ①农民工自谋职业中被各种税收和费用所困,如工商税、体验税、健康证及卫生许可费用等,这些相关费用农民工都希望能有所减免②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很受农民工关注,农民工愿意积极参保,但是属地原则制约了该项保险的落实。例如:农民工外务工经商,错过了参保时间或参加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又无法到属地指定参保医院就医,处在两地为难的境地。农民工生病大多能撑则撑,实在不行才去买药,2/3不上正规医院看病。其原因有:①正规医院费用太高。②他们没有习惯上正规医院就医。③没有钱,为了节约。

部分人认为:要改变农民工弱势地位,改善其生存环境,最根本是要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打破城乡户籍限制,让农民工与城市人享受一样的就业、医疗、卫生、教育等公共卫生服务待遇。

四.农民工的居住问题

大量农民工进城,住房问题成了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大多数农民工居住在简陋的宿舍里,30℅在集体宿舍里,21℅的农民工居住在缺乏厨卫设施的房间里,8%在工作地点,7%居住在临时搭建的工棚里,13%在城市里没有住处。只能往返在 城郊之间。

炎炎夏日,当我们走进建筑工地的临时工棚,想了解建筑工地工人的居住环境时,一股热浪扑面而来,室内温度甚至超过外面的温度。工人介绍说:“由于工棚用简易的材料临时搭建起来的,隔热性很差,又不通风,所以经过长时间的暴晒以后,室内温度往往比室外还要高,他们的降温设施除了电扇就是室内洒水,一位20多岁的湖北农民工告诉我们:有时热得不行晚上就只能铺上席子睡在露天,只是蚊虫太厉害,让他们受不了,但总比中暑强。〃不仅他们居住条件差,大多数农民工为省钱都选择自己烧菜,一烧就是几顿,有的甚至还摆到第二天再吃,没有冰箱,剩菜饭都不舍倒掉,在高温条件下极易变质,甚至可能引起食物中毒。此外,为省钱,图方便,喝生水,私拉电线,板房明火烧菜,也是建筑工地民工宿舍的安全隐患,除了电灯,电风扇,电磁炉,电水壶,充电器的电线拉得到处都是而且乱七八糟,很容易引起用电故障,甚至引起火灾。同时用电器明火烧菜也让我们心惊肉跳。由于板房低矮,又是木制结构,人员十分密集,一旦起火,后果不堪设想。当问起为何不去集体食堂或外面的餐馆时,他们表示:当然愿意。只是外面太贵,长期下来消耗不起,只能自己“开火”,更方便,节省些。实地调查和面对面访问:近40%的农民工长期在工棚或集体宿舍,这些地方既狭窄又拥挤,室内东西又脏又乱,除了日常生活用品外,没有其他娱乐用品。近年来由于城区拓展、改造,市区一般楼房的租金逐年升高,再加上其他水、电、暖气费用,成本就更是升高了,所以大多农民工都住在城乡结合处,有的几家或全家住在20—30㎡的房间里,生活空间狭小,环境极差,交通不便,安全没有保障。

既然工地居住条件如此艰苦,再加上他们长期在外务工,为何不由乡里人转变为城里人呢?据深入调查,要实现这种转变有两大必不可少的条件:①在城市里有稳定的职业和工作。②在城市里有固定的住所。从目前的情况看来,正在城里务工的亿万农民工都希望实现这种转变,然而实现这种转变并不容易。众所周知。,由于户籍、岗位和技能等制约,进城农民从事的多是最脏、最重、最险、最累的活,劳动条件差,劳动时间长,劳动报酬低,解决住房问题比城里人更加困难。我们可以看见农民工条件的恶劣既有他们经济收入低的原因,也有相当多政策不到位和资金不足的政府力不从心的原因。因而,农民工居住问题只能靠市场手段:靠租房或购房来解决。五.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问题 据了解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问题也是一个很让他们头疼的问题。在走访乐生坪村的过程中还发现:有四成农民家庭的孩子成为留守儿童,他们在乡村小学上学,平时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由于家里老人缺乏科学知识,缺乏法律知识以及教育现代孩子的正确方法,这对孩子们的成长都非常不利,很多留守儿童的性格变得越来越孤僻,不能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和法律意识,有部分人甚至走上犯法的道路。然而被接入城市的农民工子女在城市里上学一年需缴纳学费近2300元,占家庭总收入的20%还多,另外许多孩子上学需缴纳一定的借读费,赞助费。据报纸新闻资料报道:5000名随行的农民工子女有2500名缴纳借读费,赞助费,每人平均交1230元,这笔支出对农民工来说无疑是一笔很大的负担。七.农民工给社会的巨大考验

大量农民工进入城市给城市交通、社会治安、计划生育等带来严峻的考验和巨大的冲击。在广东省东莞市调查过程中强烈感觉到:加强农民工的管理固然是不可少的,但更重要的是教育农民工,让其懂法,从而增强他们自我保护的意识,加强自身权益的特别是人身方面的保护。由于农民大多数来源于经济欠发达的山区或边远地区,他们不懂国家现行交通法规,更没有遵守法律的意识。如:骑摩托车不戴头盔,乱闯红绿灯,车辆乱停乱放,行人跨越栏杆的事时有发生,结果农民工常常成为生活中受害的对象。农民工进入城市是不可逆转的洪流,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政府只能采取措施对他们近一步培训,规范,建设更利于他们生存的环境,使其尽快在城市里落脚,让他们与城市居民和谐共处才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物质和精神文明财富,才能更好地描绘未来城市的蓝图。

让我们一起来关注农民工这个重要而可爱的群体吧!

2.关于农民工生存现状调查报告 篇二

1 研究区域和调查背景

沙井村位于广东省廉江市区以南4 km处,行政上隶属城南街道,村中共有124户合计450多人。超过半数村民在外求学或务工,常住村民不足200人,其中50岁及以上且还在务工(高龄农民工)的有78人,占该村总人口的17.3%。沙井村经济上以农业为主,由于地理位置特殊,人均耕地不足667 m2,村民主要种植香葱等经济作物为主。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沙井村已经被统筹规划到城镇建设当中,土地资源越加匮乏,加上现代温室大棚的推广,村民依靠辛勤的手工耕作已经不适应社会的发展,无法让他们获得基本的生活保障。所以,高龄农民工选择从事体力劳动量大、工作环境比较恶劣、收入较高的采矿业、建筑业和一些低端服务业以保证生活需要。

2 高龄农民工的生存现状

2.1 工作类型

通过调查得知,沙井村高龄农民工的工作类型主要是采矿、环卫和建筑工作。因粤西地区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开采中因缺乏生产机械设备,则由农民工从事打孔放炸药、开凿石头、搬运装车等重体力工作。落石、飞石事故频发,劳动安全没有得到保障。另外,在调查中有15%的高龄农民工因工作稳定且工作时间灵活自由而选择环卫“临时工”;有75%的高龄农民工因掌握基本技能且工资上涨而从事建筑工作。

2.2 经济收入

由于采矿属于高危险型工作,日工资高达300元,但因其需要较好的体力而导致从业人员逐渐减少。环卫“临时工”的平均月工资达到1500元,收入相对稳定。零散的建筑工作时间短,有时候一天辗转两三个工地,一天的收入高达400元。

2.3 家庭支出

沙井村高龄农民工的收入主要用于日常生活消费、子孙的抚养与教育、医疗支出和储蓄等。日常生活消费支出占到农民工总收入的30%;子孙的抚养与教育的成本越来越高,占到总收入的35%;医疗保健占20%;15%用于储蓄以应对日后的养老和医疗问题。

3 改善高龄农民工生存现状的途径

随着年龄的增大,高龄农民工开始难以承受采矿、环卫、建筑等重体力工作。既然高龄农民工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善生活,不妨由政府主导,高龄农民工积极响应,因地制宜地开发一些劳动强度小、工作比较轻松的新型产业,引导他们在地老化(在地老化是指人在老了之后仍在地居住,老人不必为了获得养老资源而他迁。),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发展乡村文化;既可以让他们获得生活来源,也可以减轻政府的社会养老和医疗压力。

3.1 扶持竹制品手工业,为高龄农民工创造就业机会

岭南地区盛产竹子,且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由竹子制作而成的生产工具,如竹篮、竹筛、扁担、竹箩、簸箕等;现在人们对竹制品的需求也有所增加。由于之前竹制品销售渠道单一、产销脱节、没有自主品牌,竹制品手工业没有发展起来。当地政府可以引导沙井村的高龄农民工发展竹制品手工业。

3.1.1 成立农村生产合作社

将规模小且分散的农户集中起来进行生产,以扩大生产规模,平衡产销问题。

3.1.2 建立竹制品自主品牌

可借鉴湖北咸宁在发展竹制品手工业中建立品牌的经验,建设自主品牌。培育高龄农民工建立自主品牌的能力、以质量创建品牌的意识,发挥品牌效应,提高销量,增加农民收入。

3.1.3 提供技术支持

借鉴浙江省常山县老篾匠章嘉水制作竹书鞋匾、竹艺玉冠瓶的经验,教导高龄农民工使用现代互联网技术搜集市场需求信息,提供深加工产品的机器设备和雕刻工具并进行技术培训,引导高龄农民工开发新产品,如茶杯垫、窗帘、竹地板、竹家具等,延长产品价值链。

3.1.4 拓宽销售渠道,扩大经营规模

以农村生产合作社为依托进行销售;培育高龄农民工使用电脑网络销售产品、邮寄和接收货物的能力;利用电脑网络技术接受私人订制订单生产的经营。

3.2 发展观光休闲农业,提倡高龄农民工自主创业

现代都市人生活压力大,在休息休假时想亲近自然。观光休闲农业作为新型产业,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解决农业发展的部分问题,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解决就业问题,带动农村教育、卫生、交通的发展,改变农村面貌,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新的思路。政府可以利用沙井村的地理位置优势,引导高龄农民工发展观光休闲农业,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牧渔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形成生产、生活与生态三位一体的供销及休闲旅游服务产业。

3.2.1 转变农业发展观念

把农业生产、观光农园、农业公园、森林公园和民俗观光村统筹规划,合理规划园区游览路线;统筹餐饮和住宿规划,延伸观光休闲农业的产业链,增加高龄农民工的收入。

3.2.2 运用现代经营方式进行建设和经营

沙井村的高龄农民工要因地制宜,利用粤西地区丰富的石灰石、花岗岩石、竹子等资源来建设;利用丰富的水资源、丘陵山地和平原种植地,发展果蔬种植、水产养殖、花卉种植、牲畜养殖和林业等,合理安排建设周期;引进游客参与项目的建设,节省建设费用,获得旅游附加收入;开辟特色果园、菜园、花圃等,让游客入内摘果、赏花、采菜、垂钓等,农产品直接销售给游客,减少运输和销售费用,既可以获得农业收入,又可以获得旅游收入。

3.2.3 注重产业宣传,推广观光休闲农业

争取政府的推广支持,在旅游产品宣传推广平台上合理投放广告,运用网络技术进行广泛宣传,还可以邀请游客进行体验推广。

3.3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机制,提高高龄农民工参保率

3.3.1 加大社保宣传力度

村干部要广泛宣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给农民提供咨询服务,提高农民参保率,让社会保障制度惠及高龄农民工。

3.3.2 扩大社保基金来源

由农民、集体和财政补贴共同筹资,合理确定缴费标准和保障水平,减轻农民经济负担,保障农民生活水平;鼓励集体经济对社会保障的支持,对其出资实行税前列支;同时要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3.3.3 扩大社保报销范围,简化参保和报销程序

适当扩大报销范围,增大农民受益面;完善便民措施,简化农民参保和报销程序,提高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面,让更多高龄农民工受益。

3.4 发展乡村文化,丰富高龄农民工精神生活

3.4.1 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完善公共文化设施

争取民间和政府资金,建立村级文化活动室;依靠社会捐赠和政府投资,设立农村书屋,添设体育器材,为农民开展文化活动提供条件。

3.4.2 加快农村文化队伍建设,使文化活动常态化

3.十四家:中国农民生存报告 篇三

车应堂和包彩春是在12年前结的婚。包彩春是白土坡村四社人,他们是经媒人介绍定的亲。1997年秋天,也就是车应堂和包彩春结婚前一年的秋天,车应堂出门去了武威,一边讨饭一边卖苦力。车应堂在外两个多月,他用卖苦力挣的400元钱给包彩春家送了彩礼,还为包彩春买了衣服。结婚的那天是三月初二,田里的洋芋刚刚栽下,车应堂用架子车将包彩春拉回了家。那天,包彩春穿着车应堂给她买的红褂子、绿裤子、黑鞋子,来到了车家。当时,家里分给车应堂两间小屋,一床旧被子,另外还有一口锅,两只碗,一张饭桌。车应堂家有两亩多地(今年种两亩小麦,半亩洋芋,收了600斤小麦,八背篓洋芋),全家一年要吃掉2500斤粮食,地里收下的不够吃。

和车换生的沉默不同,每次去县城拉车的路上,车应堂都要哼那首《毕玉莲游花园》的曲子。事实上车应堂不仅会哼《毕玉莲游花园》,还能用二胡拉出来。

纸坊村离县城只有几里路,《毕玉莲游花园》车应堂哼不了几遍便到了。

拉架子车一年只三四个月有钱挣,每年收入300元左右。光靠拉架子车糊不了一家人的口。

窗上糊着的纸坏了许多个洞,透过那些洞可以看到挡在院门口的木栅栏,以及整个院子里的动静。

小黑猪哼哼唧唧着在院子里跑,一会到院门口拱拱木栅栏,一会又贴着院墙溜进灶屋。虽然它刚刚从里边失望地跑出来,但它还是忍不住一次又一次进去看。灶屋里只有一座土灶,灶边的案上放着一把刀。小黑猪在灶屋里四处搜寻,将已经散落一地的木柴拱得更加七零八落,然后就又朝着院子里跑去。

三月二十六,车换生在县城里花12元钱买了这头小黑猪。没有喂的,小黑猪长得很慢,整天到处乱拱乱窜。它要在这种饥饿的状态下忍受一年多,到明年的这个时候才能卖出去。到时大约能卖400元。400元钱能买300斤面粉,或者400斤小麥。300斤面粉全家能吃两个月,而400斤小麦全家能吃三个月。这样一比较,车换生和包明珍便打算到时就用卖猪的钱来买小麦。

包明珍也担心小黑猪坚持不到明年这个时候,万一没有长成就死了,那也卖不成肉。没人会买死猪的肉。想到这里,包明珍的脸上掠过一丝奇怪的笑。包明珍已经想不起猪肉的味道了。自从分家后,家里便再没吃过肉。分家已是十多年前的事了,现在住的房子,就是那时分得的。房子的土墙已经斑驳,顶梁被烟火熏成漆黑,木门和柱子也开始朽烂。只有门框上的那副对联,还看不出旧意来:“春回大地风光好,福满人间喜事多。”对联上的字是车换生写的。十几年前车换生曾经上过扫盲班,至今车换生仍保存着扫盲课本,课本被一层硬硬的脆塑料包着。车换生几乎能认识课本里所有的字,也能流利地背诵出课本里的词句:“国强民富逢盛世,日暖花开正阳春。”“阳光普照,富民政策好;芝麻开花,生活节节高。”“发展生产,讲究吃穿用;告别贫穷,摘掉落后帽。”……

因为车换生会写字,邻家的小姑娘车情兰就常往他家跑。车情兰13岁,因为交不起学费,小学没毕业她就不上学了。车情兰到车换生家来是想让车换生教她识字,每每这时,车换生的脸上便会洋溢出少有的笑意。他们坐在门槛上,车换生极其认真地用手在地上一笔一画地写着字。

透过窗纸的光有些惨白,映到包明珍的脸上看去就像是一层清冷的霜。炕上铺着一层光席子,凉冰冰的。所以一等到太阳有了暖意,包明珍便会移下土炕,抱着车想军到院子里的土墙下晒太阳。

包明珍穿的那件暗灰色的棉袄,是她结婚时的嫁妆,其实本是红色大花的。腊月下雪的时候穿着它会觉得冷得很,可现在已快是麦子扬花的四月了,穿着它也并不觉得热。邻近中午的阳光虽然很灿烂,有时甚至照得包明珍睁不开眼,但照在身上却带着冷意。

包明珍将双手在木桶里浸湿,然后用沾着水的手在脸上抹了几把,再用衣袖在脸上擦一下。她也用同样的方法洗了车想军的脸。包明珍还不到30岁,她的脸在洗完以后显出了几分青春的气息,甚至还有几分妩媚,而她的神情却总是被一层洗不褪的灰色覆盖着。

下了早课后,车锁军急急忙忙地回家喝洋芋汤。半路上,他捡到了一个空的青霉素眼药水瓶。回到家,车锁军有些惊喜地将药水瓶交给母亲包明珍。包明珍舀了点清水滴进药水瓶,拿着药水瓶使劲地摇。过了一会,包明珍倒出药水瓶里的水,用它擦自己红肿的眼睛,又擦了擦怀里车想军的眼睛。

洮河水静静地从岷县县城的东边流过。洮河的河床很宽,而河水只是宽阔河床中间的一条细流,细流的两边是白嚓嚓的卵石。站在人民桥上望去,白色的洮河床一直延伸进远处的崇山里。洮河上的人民桥,是纸坊村人进出岷县县城的必经之路。

人民桥头有一棵粗大的柳树,树下聚集着许多拉架子车的人。拉车人坐在自己的架子车上,他们密切注视着每一个朝这里走来的人。当发现过来的人可能是叫车的时候,他们便立即蜂拥上去追问:“要车吗?”“要车吗?”

人民桥头拉架子车的都是纸坊村人。这里是他们的地盘,别的村人从不来,就像他们从不去别处一样。他们守这个规矩。

到了中午,树下平静了几个小时的拉车人终于出现了骚动——远远的有人朝他们走过来。一个拉车人首先迎上去,接着所有的拉车人潮水般跟着拥了上去,将来人围了个严严实实。“要车吗?”“要车吗?”的叫声响成一片。

来人也不说话,只是走到成排的架子车前,沉着脸逡巡着,然后用脚去踢自己选中的车。踢在车上的脚就像踢在车主人的心窝上,他一下子就跳起来,立刻抄起车把紧跟在来人的身后。

车应堂和车换生由于来晚了些,车放得靠路心,所以车虽然看上去不太顺眼,来人还是在车换生的车前稍一犹疑。这时车换生赶紧在人群里扒着别人的肩头跳起来喊:“好使着呢!”

来人就恩赐般的在车换生的车上踢了一下。

车应堂看到来人在车换生的车上踢了一下,就急着往外挤,他的车紧挨着车换生的车放着,他想让来人也在自己的车上踢一下。

来人只要4辆车,可跟在来人后面跑的却有八九辆。车应堂和其他没有被来人踢到的车,跟到桥上时被呵斥了回来。

叫车人骑着自行车在前面,拉车人拉着车跟在后面跑。跑了大约二三里路,转进一条窄窄的巷子。叫车人买了2500斤的红芪,要把它从这里拉到城西的药材市场。

不用叫车人吩咐,拉车人便忙着帮他捆绑、过磅、装车。车换生是最后一个装车的,所以堆得高高的车顶上又加上一袋地上扫起的零散红芪。

车换生将拉索套到自己的肩上,双手捧到嘴前,在手心狠狠地啐了口唾沫,就“啊”的一声压下车把往前拉。

到城西药材市场有两三公里的路程,将药材拉到市场卸完货,拉车人每人拿到两块钱。

(摘编自《十四家:中国农民生存报告(2000-2010)》)

4.市环卫农民工生存现状调查 篇四

环卫农民工在我国城市环境卫生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然而,环卫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保障问题长期未得到有效解决。在此,我们仅以***市环卫农民工生存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谈几点建

议。环卫农民工生存现状由于历史的原因,***市环卫系统已有20多年未曾大批招录正式职工,环卫农民工(亦称“环卫临时工”)则不断涌入。

调查显示,***市环卫农民工数量呈年年上升趋势。其中一线环卫农民工所占比例由2005年的不足70%猛增到现在的80%以上,有的作业单位甚至达到了90%%以上。这些环卫农民工大部分来自贫困地区,且文化素质不高。

经费缺口大,劳动力不足。据了解,***市现有城市道路清扫保洁面积为1882万平方米,现行的2.10元/平方米的人工清扫作业核拨经费,满足不了实际生产的需要。按照人工清扫作业的实际成本计算,现行人工清扫作业经费标准应为3.96元/平方米,即每年的道路人工清扫经费缺口为3500多万元。这种经费严重不足的状况,不仅影响作业的高质量运行,也导致了环卫部门只能低薪雇用那些很难就职于其他行业的农民工。劳动强度大,生活条件差。在***,环卫农民工全部从事道路清扫保洁、垃圾装卸和粪便清掏等一线作业。他们与环卫正式职工共同承担着市内四区1882万平方米的道路清扫保洁、日均2000吨的生活垃圾、300多吨餐饮垃圾和160多吨城市粪便的收集清运任务。其中道路清扫保洁人员人均日作业面积为5000平方米~8000平方米,垃圾装卸人员日均装卸生活垃圾约40吨左右。为了在规定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当天的工作量,大多数工人常常起早贪黑。虽然作业单位都有规定的上下班时间,但许多早班工人还是提前在凌晨三四点钟就上岗作业,晚班工人自觉延长到深夜10点多钟才回家。

由于没有固定像样的住处,大部分环卫农民工都是租住在低矮简陋的棚厦或废旧仓库、厂房里。租住面积以不足10平方米居多,许多家族式外来农民工甚至老少几代合住一间。然而,就是这种条件的住处,每月租金也需百元以上。如果每月600元的工资,减掉住房租金和必须的水电费等,剩下的生活费已是寥寥无几了。为了增加一点工资收入,许多环卫农民工争着在正式工人双休日的时候打替班。据了解,加一个白班可多挣16~23元不等的工资,加一小时的夜班可多挣2元9角钱。当然,除了节假日和有重大庆典活动的日子里,才会有这种加班的“幸福雨”。工资待遇低,社会保障低。众所周知,由于二元劳动力市场的存在,环卫农民工从进入城市环卫作业队伍的一开始,就未能取得与城市正式职工享受同工同酬的待遇。

在工资待遇方面,据2005年的统计显示,全市正式环卫职工当年的平均月工资为1246.30元,而环卫农民工的平均月工资仅为420元。在2006年8月之前,他们的平均月工资为420元,最低的只有380元。从2006年8月之后,由于政府对农民工政策的调整,他们的平均月工资增长到600元,只有为数不足百人的掏粪工,平均月工资可达千元左右。根据2006年和2007年的统计,***市事业单位的社会平均工资分别为2060元和2376元。即使是工资收入低于社会平均工资的正式环卫职工,目前的平均月工资也达到了1882元。但环卫农民工目前的平均月工资仅为600元。显而易见,无论是环卫农民工,还是环卫正式职工,其工资水准均低于社平工资,尤以农民工(或临时工)的落差最为明显。

在社会保障方面,自2005年7月1日开始,***市事业单位的职工已按政策全部享受了五项社会保险,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计划生育保险。全市环卫正式职工也同样享受了这五项保险,每人每月由单位缴纳的保险额平均值为544元,而环卫农民工则无任何保险。所幸的是,2006年5月1日,***市总工会出资30万元为全市3000名环卫农民工赠送了为期一年的人身意外伤害险,但目前这一险种已经到期,全市环卫农民工又重新处于无任何社会保障的状况。据统计,从2000年以来,***市一线环卫职工在作业时间内共发生意外交通伤亡事故200余起,其中死亡事故12起,重大伤残事故60余起。另外,环卫工人在作业中被殴事件也频频发生,仅2006年就发生了十余起殴伤事件。

在医疗保健方面,由于环卫农民工(或临时工)没有参加医疗保险,当患有这样或那样的疾病时,很少去医院治疗,往往是小病抗、大病挨,实在无法忍受时只好回老家进行简单的治疗。他们当中患有肩周炎、小腿静脉曲张等劳损疾病的人员也不计其数,健康状况堪忧。

完善环卫农民工权益保障机制

5.关于农民工生存现状调查报告 篇五

——当代农民的收入来源及生存现状调查

学院: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工业工程 班级:11-02 姓名:孙英杰

学号:XXXXXXXXXXXX

调查时间:2013年7月15日——2013年7月25日 调查地点:河南省鹤壁市

调查方式:访谈调查法、问卷调查法

调查目的:了解农民的收入渠道、年收入额,认识农民的生活现状。指导老师:魏新强

当代农民的收入来源及生存现状调查

摘要:众所周知,中国有9亿农民,占了全国总人数的一多半,“三农”问题是我国发展过程中特有的问题,也是一直引起党中央以及全社会广泛关注的重要问题,关系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生活质量也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不得不承认,农民原有的生活方式也收到了很大的冲击,农民的收入来源、年收入以及支出和农民心态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当代农民面临着哪些新的问题,现今的生存现状又是何如,这都写都是本文包含的内容。

关键词:三农问题

生存现状

农民收入

一、引言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自然经济在中国持续了2000多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也形成了庞大的农民群体。农民作为中国历史上不可或缺的一份子,为中国的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古语有言:“得民心者得天下”,也体现了农民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吃苦耐劳,老实本分,这一直是农民特有的品质,然而时至今日,随着工业化的进程,中国自然经济的土崩瓦解,“农民”这个古老的行业要走向何方,一直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改革开放三十五年以来,我国农村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农村经济取得日新月异的发展,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农民的生活质量也逐步提高。但是,农村经济发展相对全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还是相对的滞后,由于政策的偏向、地区发展差异等因素,使得城乡及地区差距显著,贫富差距拉大的趋势尚未得到扭转,农民收入渠道单一,农村就业压力较大,诸如此类的问题,依然需要国家和全社会付诸切实的政策措施加以落实和改观。

二、当代农民的收入来源以及工资现状

(一)农民收入渠道单一,依然依靠农业生产以及外出打工为主要收入

302520151050男女种地打工其他

(二)外出务工成年轻化趋势,务农人员呈老龄化、女性化趋势 108642020—3030-4040-5050-6020—3030-4040-5050-60(男)(女)

(三)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依然明显

*********22013

河南省2010—2013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对比

三、当代农民的收入来源以及工资现状分析

(一)农村收入来源单一,收入水平低

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有务农收入和打工收入,务农只需要在特定的时间从事生产劳动,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人力浪费,而外出打工正好利用了农村劳动力的闲暇时间,只是中国的农民太多,恶性竞争,导致了劳动力的廉价,平均月收入只有2000多元。

(二)种地不赚钱,养家必须靠打工

一个农村家庭按照5口人,两个孩子,一对夫妇,赡养一个老人计算:每个孩子每年上学的开销平均7000元,家庭开支15000元,老人花销平均每年3000元,共计25000元,而这25000元正好维持了家庭的基本开销,也就是说家里没有任何变故,全家人不生病,不添衣服的情况;而种地收入:拿我们鹤壁来说,按照亩产1000斤,市场价1元,年产两季,每亩每年可创造收入2000元,养活一个普通农村家庭,需要12.5亩土地。这12.5亩土地是在不考虑种子、农机、农药花销的前提下,就这还得遇到风调雨顺的年头!而按照鹤壁市平均每个农民一亩地的标准,这个家庭只可能有5亩地,刚刚够一家人活上半年!当然,这只是个荒诞的假设,但是这也反映了农村生存的真实现状,当农民连养家糊口都办不到的时候,农民只能背井离乡,到城市去打工。

(三)农村吸纳劳动力有限,就业压力山大

传统农业对人力要求比较高,然而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种地再也不是非青壮劳动力不能经行的工作,这就使得大量的青壮劳动力闲置,然而农村经济形式单一,除了某些有特殊资源的农村,一般的农村除了人力资源,什么也没有,而农村聚集地即便是有一些企业,也因为劳动力的充裕而压低报酬,这就使得农民要么选择在本地激烈的竞争,或者背井离乡去工业相对发达的地带寻求一份工资较高的工作。

(四)交通便利,通信的方便,给予了打工者外出的信心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在农村孝道更是根深蒂固,“父母在,不远行”曾今是多少农村有志好男儿窝在农村的原因,再加上以往交通的不便,高额的交通费,外出照顾到自己的家人等原因,使得以往无数农村青年没有选择外出;然而随着交通的便利,交通费的降低,以及人们之间通信的方便,家里发生任何事情,都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赶回处理,远隔千里,依然可以利用通讯工具交流情感,而且成本越来越低„„这些都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外出务工者的后顾之忧,减轻了外出务工人员的情感负担。

(五)农民劳动技能的欠缺,发展无望

总所周知,农民作为社会底层的群体,知识水平不高,劳动技能比欠缺,社会竞争力不强,这使得农民只能承担社会中最苦最脏最累而且劳动附加值不高的体力工作,摧残着自己的身体换钱。这些工作往往就是出卖力气,很少有发展提升自己的机会,一项工作往往从事十几年,几十年,而且还得不到基本的社会保障。只有当年老干不动了,才回到农村去种地,仿若务农是一种无奈之举。

(六)“土地流转”政策和热火的“农村城镇化改造”的影响

“土地流转”是指土地使用权流转,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含义,是指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即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百度百科

“农村城镇化”是指各种要素不断在农村城镇中集聚,农村城镇人口不断增多,城镇数量、规模不断增大,质量不断提高的过程。——百度百科

正是以上两个国家发展战略,毁灭性的冲击了某些已经累积了成百上千年的村落文明,人与人之间原有的平衡被打破,农民搬进了整整齐齐的楼房,然而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却从此打破,淳朴的乡情不再,取而代之的是变味道的都市文明。“土地流转”政策使得农民转让了土地使用权,而“农村城镇化”则是直接剥夺了农民千年以来赖以为生的土地,不得不进行第二次谋生。突然间进城,也难免不适应。

地方政府把农民赶进了楼房,拿走了农民的土地,然后趁房地产行业还有预热的时候,靠卖地增加财政收入,个人以为,这种一次性消费不可能持久的存在下去。

土地流转政策一定程度上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而城镇化建设貌似又给这些劳动力提供了工作机会,但是人们忽略了这种模式的可持续性,农民的子孙后代没有了土地,又靠什么活着?老人们没有了土地,靠什么生活?当然,聪明的人从来都不会去想这些。

(七)城乡贫富差距依然很大,而且越来越大

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的数据,2012河南省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6980元,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098元,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竟然相差3倍,根据上面的统计图,城乡收入差距呈现进一步拉大的趋势。古语有云:“不患贫,患不均”。这种思想在农民中间更是根深蒂固吧,然而目前的形势是,不均的情况很普遍,这打击了农民劳动的积极性,再也找不到靠勤劳靠节俭就可以生活的很好的时代了,这种消极的情绪正在影响这年轻一代。小结

本文中写了很多农村负面的方面,谈到了农民就业难问题,提及了农民自身素质问题,论述了农村传统文化的崩溃,以及农民的收入来源和外出务工的原因,还关注了农民在新时代的心理变化,这些的的确确客观存在。然而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建设取得的成就,农民收入有了显著的提升,物质越来越丰富,农村硬件建设日趋完善,路通了,街道整洁了,农民口袋里有钱了,国家政策也开始向农民倾斜,连续几年中央一号文件都是“三农”问题,这些都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农民兄弟的关注。

相信在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农业的进一步关注下,农村发展越来越好,农民生活质量越来愈高,这一天,一定不会太远!

参考文献:

[1] 国家统计局网站 [2] 百度百科 [3]光明日报

6.关于农民工生存现状调查报告 篇六

[摘要] 男护士在护理领域中是一类特殊的群体,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日益迅速的今天,这些被称为“无翼天使”的男护士已成为社会各阶层人员颇为关注的焦点。为了了解男护士在护理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医疗卫生事业对男护士的需求程度,让人们更多的了解男护士的现状,我们对目前关于男护士的各种信息进行了调查研究。[关键词] 男护士;护理领域;地位;现状

[Key words] man nurse;territory;present conditions

提起护士,人们脑海中总会浮现出白衣飘飘,温婉可人的女性形象。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医疗服务模式的改变,如今在全国不少医院里悄然出现了“护士先生”,据河南中医学院护理学院学科负责人杨巧菊介绍,国内近几年男护士十分走俏。护理部主任秦元梅说,男护士的介入,是对一贯由女性独占鳌头的护理行业的挑战[1]。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女护士一统天下”这种传统观念以及目前社会地位低、工资待遇低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绝大多数的男护士很难终身工作于护理岗位,这就造成了男护士短缺的现象。2003年底上海市的37000余名护士中,男护士不到40名,且还在减少,出现了青黄不接,后继无人的景象[2]。与此同时,近几年来,各省市医院以及各种网站,报刊都发出了大量急需男护士的信息。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以随机取样的方法,分别调查了200名医护人员,43家医疗单位;250名社会各阶层人员,其中女性110名,男性140名;18名男护生;4名男护士。

1.2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表对医护人员、医疗单位以及水各阶层人员进行调查;对男护生及男护士进行访谈。(另附问卷调查表31份)结果

2.1 问卷调查结果

2.1.1 200名医护人员发放问卷调查表

(一),共收回有效问卷178份,其中有17份遗失,有5份答题率低于60%,有效问卷答题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临床医护工作者对问卷调查

(一)答题结果 选项 选择人数(%)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第6题 第7题 第8题 第9题 第10题 第11题

A 40(22.5)78(43.8)54(30.2)36(20.2)7(3.9)59(33.1)121(68.0)87(48.9)45(25.3)154(86.5)

B 131(73.6)40(22.5)103(57.9)91(51.1)86(48.3)63(35.4)82(46.1)45(25.3)18(10.1)4(2.2)

C 7(3.9)60(33.7)19(10.7)51(28.7)85(47.8)77(43.3)45(25.3)46(25.8)113(63.6)20(11.2)D 37(20.8)26(14.6)

E 70(39.3)

2.1.2 对43家医疗单位进行问卷调查表

(二)的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43份,其答题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医疗定位对问卷调查

(二)答题结果 选项 选择人数(%)

第1题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第6题 第7题 第8题 第9题

A 13(32.5)10(24.4)28(70.0)12(27.9)4(9.3)6(14.0)40(93.0)19(46.3)29(67.4)

B 27(67.5)22(53.7)6(15.0)20(46.5)11(25.6)16(37.2)3(7.0)21(51.3)8(18.6)

C 9(21.9)6(15.0)8(18.6)28(65.1)21(48.8)0(0)1(2.4)16(37.2)D 5(11.6)12.(27.9)E 8(18.6)

2.1.3 给110名社会各阶层女性发放问卷调查表

(三),共收回有效问卷105份,其余5份,答题率不到60%,有效问卷答题如表3所示:

表3 社会各阶层女性对问卷调查表

(三)答题结果 选项 选择人数(%)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第6题 第7题 第8题 第9题

A 45(42.9)50(47.6)9(8.6)50(47.6)71(67.6)33(31.4)5(4.8)50(47.6)B 60(57.1)53(50.5)63(60.0)14(13.3)14(13.3)18(17.1)42(40.0)18(17.1)

E 2(1.9)33(31.4)20(39.1)20(19.1)54(51.5)58(55.2)37(35.3)2.1.4 给140名社会各阶层男性发放问卷调查表

(三)共收回有效问卷126份,其余14份答题率低于60%,有效问卷答题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社会各阶层男性对问卷调查

(三)答题结果 选项 选择人数(%)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第6题 第7题 第8题 第9题

A 37(29.4)70(55.6)20(15.9)31(24.6)97(77.0)36(28.6)13(10.3)74(58.7)

B 89(70.6)53(42.0)61(48.4)21(16.7)8(6.3)8(6.3)35(27.8)14(11.1)E 3(2.4)45(35.7)74(58.7)21(16.7)82(16.7)78(61.9)38(30.2)2.2 对18名男护生进行访谈结果 2.2.1 男护生选报护理专业的情况

18名男护生其中有10名男生是经亲属、老师或朋友介绍自愿选报护理专业。他们认为护理就业形势好,高学历的护理人才短缺。有部分男生是受非典时期人们对“白衣天使”倾情关注的影响。

2.2.2 男护生家属对其选报护理专业的看法

据访谈,其中大多数男护生家属都支持他们的选择。部分家长认为无论孩子选择哪个专业,只要自己愿意去学就支持。部分家长对护理专业不了解,认为护理工作工资低,男生从事此专业没出息,不如拿手术刀的大夫受人尊重。2.2.3 男护生毕业后的趋向

18名男护生中有14名男生毕业后愿意从事护理工作。近一半的男护士愿意从事临床护理工作。还有部分男护生愿意从事私人护理、社区护理、护理教育、护理科研、护理管理工作,有4名男生想转行从事其它工作。2.3 对4名男护士进行访谈的结果 2.3.1 男护士自身认为所具有的优势

男护士普遍认为自己占有很多女护的优势。他们体力好,精力充沛,有时爬七、八层的高楼抬病人,甚至还要带氧气筒、医疗箱,如果这些事让女护士去做,她们肯定吃不消。另外,男护往往思维敏捷,能长时间从事高强度工作,并且在给男病人进行某些操作时,他们往往更具备女性无法相比的优势。2.3.2 男护士工作中的尴尬事

据男护士诉说,由于传统思想束缚,别人一般情况都还不能接受男护士为其进行护理,有时给病人打针,他们往往都满腹狐疑,用惊奇而不信任的目光审视着男护士,大部分情况下,他们都得在向病人好好解释之后,才能进行工作,甚至有些病人坚决拒绝男护士的操作,非得要求换成女护才可。2.3.3 男护面临的压力

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社会的偏见,他们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工作上,甚至情感上,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有些人认为男性应该去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情,而护理这个职业是永远没有前途的,特别是男护士一旦选择了这门职业,就会被认为是没有出息,凭借这那点微薄的工资,才勉强能够维持自己的生活,更不用说去谈什么感情了,有一男护士无可奈何地说:“现在的女孩子都很现实,谁还不懂得物质和精神的关系,我那点可怜得薪水……” 2.3.4 家人对男护士工作的看法

有两个男护坦言,由于自己生在农村,家人对其工作并不了解,只希望他好好努力,有一份稳定工作就行,也有两个男护说由于一系列问题,家人都希望能尽快寻找机会,去找其他的能够被大众所接受的工作,待遇高的工作,以备生活、感情之需。讨论

3.1 社会大众对男护士的了解程度

调查结果显示,有60%以上的人没有见过或接触过男护士,有50%以上的人一点也不了解男护士,仅有20%左右的人了解一些男护士。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原因是医疗单位的男护比率太小。人们的潜意识当中,几乎没有男护的概念。所以人们对男护的接触和了解如此之少,也不足为奇了。

3.2 社会各阶层对男护士的需求程度

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医疗单位都急需男护士,有些病人也渴望得到男护的护理,医护人员也希望在进行某些护理工作时分性别服务。再看两条从网上获取的信息:“广州护士人才缺口两万多,男护士有多少要多少。”[3]“目前,全国各地医院男护士还是很少,无法满足需求,绝大多数医院都需要专业性的男护士。”[4] 3.3 男护士胜任工作的能力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可知,有85%以上的人都认为男护士能胜任护理工作。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护理科冯珍说,其实男护士在各个科室都用得上,特别是在急诊抢救室,男护士的作用就更加明显,因为这些科室对护士的体能,反应敏捷度,能否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都有很高的要求,有时候男护士比女护士能发挥更大的作用。[5]首都医科大学护理系副主任史淑萍认为医院里的手术室、骨科、泌尿科等科室都需要男护士来“大显身手”;另外,男护士在使用器械方面及科研方面,较之女护士也有一定的优势。[6] 3.4 男护士对其自身工作的看法 从访谈中得知,男护士均认为自己能胜任于紧张忙碌的护理工作。大部分男护自从选择在护理事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之时起,就已经做好了为护理事业奉献终身的准备。他们都很热爱自己的职业,都愿意在护理领域中大显身手,特别是对那些刚刚开始护理学习的男生来说,都队自己的未来怀有很美好的憧憬。可是当他们慢慢地接触护理,走进社会之后,面对人们惊奇的目光,疑惑的语气,不信任的口吻,特别是一直不能被大多数人所理解所接受的苦恼,他们的自信心和热情就被一点点的削减了。屡遭尴尬之后,面对社会上的重重压力和传统思想的束缚,他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职业,考虑自己的未来。3.5 男护士缺乏的主要原因

3.5.1 传统观念的影响是目前男护短缺的主要原因

调查结构显示,如果有人需要进行护理时,有55%以上的人会选择女护士,仅有12%左右的人会在某些情况下选择男护士,另一项结果显示,只有25%的人认为“男生从事护理工作挺高尚的很支持”,在人们的观念中,女护已经成了护士的代名词。如果男性做护理,总有人感觉不适,特别是女性,对男护的护理很吃惊且不习惯者竟占47.6%,这种世俗的传统观念给男护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大众对男护的看法和大多数男性普遍的社会角色导致男护在前进过程中举步维艰。在目前情况下,若让男护士在临床护理岗位上实现其人生价值,需要众多人思想观念的转变,需要社会给予男护士更多的精神支持。这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男护士短缺的问题。

3.5.2 社会地位低是男护士缺乏的另一原因 如果不是“非典”那场灾难,有多少人会知道“5•12”国际护士节?又有多少人关注这个126万多人的群体?这样一来又有多少人能了解护理行业中的“无翼天使”——男护士呢?在人们的思想意识里,护士似乎一直与“服侍”“伺候”相联系,即使是在“非典”之后,媒体的称赞中,也仅仅是对他们的爱心与奉献的褒扬,而从来没有关心过他们工作本身的科学性与进步性。若让男护士冲破种种传统思想的束缚跨进护理专业,用自身特有的优势去弥补护理行业的不足。如果仅仅是“服侍”“伺候”人的话,他们也不必要去花费三年、四年,甚至五年的时间去学习专业的护理理论知识了,他们不怕脏、不怕苦、不怕累,同医生一样都在履行着救死扶伤的职责,都是人们幸福健康的忠诚卫士,都体现了科学的发展,推动着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和坚守在其它岗位上的人一样,他们同样需要关注,需要尊重。3.5.3 社会待遇不好,工资低是造成男护士短缺的又一个原因

传统思想的束缚,男护社会地位不高的现实,造成了男护社会待遇不好,工资低的状况,致使男护人才资源短缺,流失不断加剧。由于微薄的工资,男护士在感情、生活方面也屡遭不顺。曾有人在网上进行了一份问卷调查,有这样一组数据:“如果我身边有男护士的话,我会找他为对象的占9%”;“我不会找男护士为对象,我最看不起男人当护士”的占69.1%;“我只看他的人品,和职业无关”的占22.9%。[7]的确,现在大部分人都很现实,再高尚的人,再无私的人,没有物质基础做保障,生活都恐怕难以继续了吧?毕竟,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好好工作的前提是好的物质生活做保证。假如护士的年薪超过了50万,还会有男护士短缺的状况出现了吗?还会有男护士逃离工作岗位了吗?我们想是不会的。

7.关于农民工生存现状调查报告 篇七

成本上升成为影响企业出口最大因素

据海关统计,2014年前7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14.72万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同期增长0.2%。其中,出口7.82万亿元,增长1.1%;进口6.9万亿元,下降0.8%;贸易顺差9249亿元,扩大18%,见图1。虽然出口从3月份开始出现正增长,但是,6月又开始下转,虽然7月的数字已经明显上升,企业面临的困境仍然不小,与上年调查结果不同的是,成本上升成为影响企业出口的最大因素,见图2。此外,受国际市场低迷影响,企业订单继续减少,也成为影响企业出口的最大因素之一。外贸企业除受到自身市场开拓能力不足的影响外,与周边国家竞争压力加大、劳动力不足和外部保护主义抬头的制约也成为比较突出的问题。

新老市场各有千秋

调查显示,目前外贸企业出口最集中的地区是欧盟,选择比例23.8%;其次是北美,选择比例19.8%;东盟和拉美并列第三位,选择比例均为10.5%。排在第五位的非洲,选择比例为9.3%,见图3。由此可见,欧美发达国家的市场复苏迹象明显,外贸企业与新兴市场的贸易保持较快增长。

在企业出口市场预期的调查中,不难发现企业普遍谨慎看待出口前景,对出口的预期不高,绝大多数企业选择预期出口规模持平,见图4。不过,与上年企业普遍选择出口规模预期下降的选项相比,2014年企业对未来出口前景相对乐观。

调查样本说明

本次调查面向1300家外贸出口企业,其中机电行业企业364家,轻工行业企业234家,五矿化工行业企业195家,纺织服装行业企业143家,食品土畜行业企业117家,医保行业企业52家,其他行业企业195家,见图5。其中59%的被调查企业是生产型企业,此外依次是流通型企业、服务型企业及其他,占比分别为19%、15%和7%,见图6。

展会拓市

调查显示,外贸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的主要方式仍然是参加展览,选择比例为41.3%。与上年调查中38%的选择比例相比,这一比例再次加大,见图7。由此可见,海外展览仍然是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的重中之重。

此外,企业主要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国外大型经销商和境外营销网络开拓市场。在其他的选项中,不少企业表示是通过老客户介绍的方式获得订单。可见,有的外贸企业通过老顾客介绍新顾客的概率一直很高,这恰恰也说明了这些企业的产品品质过硬。

主动出击化解成本压力

虽然2013年,中国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贸易大国,但是从价值链的角度看,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获得的实际利益远远低于发达国家。调查显示,成本上升是外贸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而如何消化成本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23%的企业认为最需要调整产品结构,19%的企业希望通过技术改造的方式消化成本压力,16%的企业希望加强管理,14%的企业希望通过谈判让海外买家分担出口成本上升的压力,见图8。我们还不知道到底这些方式究竟哪项最有效,但是我们可以感受到出口企业主动出击,希望建立新的竞争优势,向全球价值链上游攀升的意愿。此外,也有企业希望通过减少出口,扩大内销和向上游企业压价的方式来化解成本压力。

企业保值有良方

人民币汇率波动与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有很多影响。近期,人民币即期汇率不断走出上升趋势,市场普遍认为,预计未来一段时间人民币仍有一定升值压力。而调查显示,13%的出口企业表示,汇率波动是影响出口的最大因素。27%的企业希望通过提高出口价格来化解影响,20%的企业则表示希望用人民币结算,见图9。

在人民币升值压力较大的情况下,更多地使用人民币来结算会受到出口企业的欢迎,因为这将大大缩减贸易流程,释放人民币升值的压力。2014年以来,我国稳步推进汇率市场化改革,在保持人民币汇率合理均衡水平基本稳定的前提下,有序扩大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区间,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的弹性,特别是人民币汇率单边升值的预期已经被打破,出口企业汇率压力也得到了一定的释放。此外,有18%的出口企业积极运用汇率的避险工具,降低汇率波动风险。

打造自有品牌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品牌,这是国家战略,从以量求生存到自有品牌进程中,有很多企业进行了伟大的尝试。在被调查企业中,40%的企业是通过自有品牌出口的,这些企业多集中在机电和轻工行业。

“十二五”以来,中国大力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实施技术、品牌、营销、服务带动出口战略,在巩固“中国制造”地位的同时,大力推进“中国创造”,推出了一系列鼓励措施。在自有品牌的出口占比中,37%的被调查企业占出口总额的比重超过50%,见图10。更有企业完全打造自有品牌出口,提升传统优势产品的品牌价值。

企业需要得到政策支持

调查显示,外贸企业最希望得到更多的海外市场信息,选择比例为25%。此外还希望融资环境能够得到改善,占20%;提供出口信用保险支持,占16%;加强对外宣传,树立中国形象,占16%;关税调整,占15%;支持企业境外投资设厂,占4%;其他,占4%,见图11。

国家近来已经出台了众多外贸利好政策,如上海自贸区的试点、金融扶植政策、多部门推动的跨境电商贸易便利化等,吃透用好这些政策,外贸企业能够受益匪浅。同时,在现行政策实施的同时,我们也希望看到更多切实有效能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措施出台。

2014年外贸困难不少,经过各方努力目前正在回暖之中,而培育我国外贸综合竞争新优势,虽然任重道远,但前景可期,同样需要各界人士共同努力。

8.关于农民工生存现状调查报告 篇八

调查目的:农民工是在经济转型时期产生的一支新型的产业工人队伍,他们已成为城市建设的主力军,是城市一般行业的劳动者主体。为进一步掌握农民工这支庞大的群体生存状况,更好地维护好他们的权益,对长沙市农民工现状进行了调查。

调查时间:2012年1月2日至2012年3月16日

调查地点:长沙市1家餐饮业,1家印刷厂,2家食品加工厂,2家电子厂,1家制鞋厂和3家建筑工地。

调查方式:无记名调查问卷,人工进行结果分析。

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最根本的就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即公民权。在我国,公民权主要包括:

1、经济性权益,有报酬权、收益权、同工同酬权、就业机会均等权、社会保障权、社会福利权等;

2、社会权益,有自由择业权、劳动安全保护权、子女平等受教育权、职业技能培训权、劳动争议处理权、休息权、休假权等;

3、政治性权益,有人格权、人身自由权、参与社会管理权等。随着我国的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城乡二元结构不断削弱,文化水平不断提升,对公平和自身的权利的认识逐渐增强。但是,由于我国的农民工人口多,基数大,仍然有许多的合法权利遭受着用人单位的侵害,由此,我走访了10家用人单位,下发了500份问卷调查,收回477份,其中调查人员年龄在18至25岁之间。问卷调查显示,新一代农民工法律意识整体仍然淡薄。

一、当前新一代农民工合法权益现状

(一)劳动合同执行不规范

调查显示,新生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为84.5%,在签订了合同的新一代农民工中,有68.2%的工人没有约定工资数额,37.9%的合同仅限于约定底薪的数额,23.5%的合同只是约定了工资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在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合同的的新生农民工中,有16.8%的并未持有正式的合同文本,这为农民工与用人单位一旦发生争议时认定劳动关系,维护合同法权益埋下隐患。7.9%的新生代农民工反映用人单位要求他们缴纳担保金或扣押他们的身份证。

(二)社会保障水平偏低

在调查的10家企业中,新生农民工养老保险的参保率为67.7%,医疗保险

参保率为77.4%,失业保险参保率为55.9%,工伤保险参保率为70.3%,生育参保率为30.7%。新生代农民工对于所在单位为其缴纳社会保险金的情况知晓程度不高,10%的新一代农民工不知道现在所在的单位是否为其缴纳了养老保险,22%的人不清楚其养老保险的接续情况。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保险接续情况也较差,以养老为例,超过一半的(56.5%)的新生代农民工没有正常接续,或是对于是否正常接续处于不知情状态。新生代农民工参加住房公积金的比例不高,对单位为其缴费公积金的情况知情程度低。在所有民工中,有23.5%的反映其所在单位为其缴纳了公积金,另外,新生代农民工的情况差于总体水平,为21.6%,而且他们对于住房公积金的关注程度不如传统农民工高。在参加了住房公积金的新生代农民工中,有42.1%的人不清楚个人账户中的金额。

(三)职业安全隐患较多

调查显示,36.5%的新生代农民工面临高温﹑低温作业问题,41.3%的工作环境中存在噪音污染,36%的工作环境存在容易伤及肢体的机械故障隐患,存在粉尘污染问题的为34.7%。但是用人单位为其采取了防护措施的比重却低于传统民工,以工作环境存在粉尘污染的新生代民工为例,用人单位为其采取了防护措施的比重为27.2%。五分之一(19.8%)的新生代农民工反映其劳动保护用品存在不能足量或不能及时发放的问题。

(四)职业培训不理想

调查显示,自外出务工以来,没有参加过任何培训的新生代农民工占61.1%。受培训次数在2-5次之间的比重仅为44.6%,而受培训次数在6次以上的新生代农民工比重为11.5%,接受培训的次数明显偏少。在参加过技能培训的人中,以单位组织的培训为主,占所有被调查对象的比例为38.8%,工作地有关部门组织的培训比例为9.8%,家乡政府组织的培训比例仅为3.6%。新生代农民工参加过的技能培训多限于用人单位的短期岗位培训,企业为他们提供技术含量较为简单、上手快的操作性短训,对于技术含量高的培训几乎没有涉及。因此,大量新生代农民工只能进行低技术含量的重复性劳动,市场竞争力差。

(五)依法诉求率低

新生代农民工通过法律维护权益的人数比例偏低。在本次调查的10家已建工会企业中,30%的新生代农民工不知道所在企业的工会主席是谁。当权益受损时,15%的人选择将网络作为维权工具,包括上网发帖发泄不满或寻求帮助,有31%以上农民工表示会采取反复寻找老板直至把老板找烦的方式来讨要钱款,有14%表示会用吓唬等手段对老板形成压力,也有约1%的农民工表示会采取过激行为讨工钱,只有39%的农民工选择法律途径。

(六)工会制度不规范

在调查的10家用人单位中,农民工加入工会组织的人数仅占农民工总数的17%,在调查中员工反映,企业老板不愿意建立工会,担心组建工会后,员工就不好领导,而且还要缴纳工会经费,减少一块利润。有人还提出农民工有土地,身份还是农民,不属于工人阶级,不成立建立工会的理论依据。工会干部也普遍反映,企业领导不同意的事绝对办不成,而且这是一道绕不过的“坎”。

(七)生活条件差

调查显示,很多用人单位不能为进城务工的新生代农民工提供比较正式的宿舍,使得很多新生代农民工很难自己解决住房问题。他们大多选择了租房和搭工棚,因此住房得不到有效的保障。调查显示,有70%的人表示对自己的居住条件不满意。在生活消费方面,调查显示,总共有89.4%的新生代农民工认为自己在城市的饮食条件太差。超时加班,休息休假权很难保障。

二、农民工合法权益现状低的主要原因

(一)与农民维权意识有关

新一代农民工权益得不到保障与农民工缺乏法律知识和维权意识有直接关系。根据调查,新一代农民工有高中及以上受教育经历的比例为67.2%,但多数人对就业、医疗等政策缺乏足够的了解,多数农民工法律知识欠缺,这从某种程度上直接导致了他们在维权时比较盲目。在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农民工往往不懂得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与农民工举证难有关

当前,我国部分地区虽然出现了招工难现象,但劳动力市场上农民工仍是供过于求,尤其对于中部地区来说。这一状况使得他们难以与雇主讨价还价,更不敢主动提出与用人单位签订书面合同。这给农民工维权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一旦发生纠纷,举证困难。

(三)与社会保障体系有关

当新生代农民工希望融入城市生活的同时,发现自己被挡在城市运行体制之外,职业身份改变的同时,制度性身份依然未变。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渐确立,城市市民已基本实现了社会保险,但是农民工往往不在保障的对象之列,一些基层组织人员对农民工的排斥多于接纳,管理多于服务。农民工不仅随时可能面临失业的危险,而且由于没有社会救助系统的支持,城市里的各种保障,包括失业、培训、养老等基本都很少涉及外来务工人员。

(四)劳务市场监管不力

目前全国劳动力市场而言,企业老板,用人单位私招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职业更是鱼目混杂,真假难辨。劳务市场缺少有力的监管,对用人单位没有尽到充分的监管,对农民工也没有尽到必要的人文关怀,对企业往往是出了事才管,监管十分被动。

三、对于农民工合法权益得以保障的对策

农民工维权,当务之急一方面司法机构需要尽快健全这方面的法律法规,加大加强对拖欠工资的的企业和个人的惩罚力度,加大对农民工的普法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农民工的法律意识;另一方面,职能部门也需要执行得力,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执行使命,绝不手软,以示惩戒。只有切实落实这些措施,才能釜底抽薪解决根本。通过调查和分析,对新一代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保障提出以下几点:

(一)下决心最大限度地把农民工组织到工会中来,提高农民工的入会率。充分认识把农民工组织到工会中来的重大意义,吸收农民工加入工会的各级工会组织中来。这不仅是工会的一般业务工作,而且是关乎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关乎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因此,这一工作应该纳入党建工作之中,列入各级党组织工作的重要日程。最大限度地把农民工组织到工会中来,提高农民工组织起来、依法维权的观念和能力。

(二)积极稳妥地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是一个相对复杂的问题,也是各方面都比较关注的问题。抓紧建立符合农民工就业特点的社会保障制度,已成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这既涉及维护农民工权益,也关系稳定农民工队伍。要根据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需求,坚持分类指导、稳步推进,首先着力解决工伤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障问题,逐步解决养老保障问题。农民工的社会保障,要适应农民工就业流动性大的特点,保险关系和待遇能够转移接续,使

农民工在流动就业中的社会保障权益不受损害。

(三)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完善相关制度。以更好更快的保障农民工权益。具体来说:一是逐步剥离附加在户口上的社保、住房、子女教育、交通、就业等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还原其人口登记管理的本来面目。二是在长沙家庭逐步推广居住证制度,使户籍改革由原来的“高门槛、一次性”模式过渡到“低门槛、渐进式”模式,即只要满足最低的居住条件,就可以办理居住证,享受与当地户籍人口同等的选择权、就业权、社会保险权、初等和中等教育权(包括义务教育和搞中国阶段的教育)、基本医疗卫生权。

(四)地方政府要提高依法执政的水平和服务水平。一方面,劳动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要相互配合,共同构筑一个农民工权益保障的法制环境。加强对农民工权益受损问题突出的民营企业和重点行业,如建筑、服务行业的劳动执法力度,加大维权力度。各社区应积极,主动的实施统一的居民公共服务体制,开展各种活动拉近新生代农民工与市民的心理距离,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进入社区生活圈、参与基层民主管理的渠道。司法机关要积极指导新生代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督促企业依法规范用工。充分运用工会法律援助中心、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和法律援助律师团等,建立健全法律援助服务网络,完善农民工法律援助案件异地协作制度。

另一方面,政府职能部门要对外出务工的农民进行跟踪服务,加强与输入地有关政府部门的联系,开辟农民工劳动争议案件“绿色通道”,对用人单位恶意欠薪等引发的争议,依法简化程序、提高效率、快速裁决、先予执行,积极做好农民工的维权服务。同时,要鼓励社会各类群团组织从解决具体急难事入手,体现社会公平与关怀,为新生代农民工畅通诉求渠道,增强其在权益保护中的话语权。

9.关于农民工生存现状调查报告 篇九

一、农民收入现状

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大、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采取得力措施,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确保了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据统计,2001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3308元,比上年增加295元,增长9.8%。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1206元,比上年增加126元,增长10.4%;人均家庭经营收入1944元,比上年增加169元,增长8.7%人均转移性收入及财产性收入152元,与上年持平。其主要特点是:

1、全市农民收入呈恢复性增长。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在连续三年下滑的情况下,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有所反弹。199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长14.6%,99年6.6%,2000年6.3%,2001年反弹明显,达到9.8%。全市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方面,一是非农收入增长较快。据对10个镇处、50个村庄、500个农户抽样调查来看,2001年500个农户非农获得的收入为171.5%万元,人均农民非农收入占农民纯收入的比重达到30.5%,比上年增长6.2%。其中外出劳务收入增长迅猛,总收入达125.2万元,占农民非农收入的73.1%,外出劳务人均收入占农民纯收入的比重达到22.3%。二是畜牧收入占农民家庭收入的比重增加。据抽查500农户调查统计,2001年500个农户畜牧业收入137.8万元,占家庭收入的23.7%,比上年增长17.5%,人均畜牧业收入占农民纯收入的比重达到24.5%。三是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进一步扩大。据抽查的500个农户调查统计,2001年500个农户家庭经营二、三产业收入28.1万元,比上年增长5.3%,人均家庭经营二、三产业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为5.1%。

2、民内部收入差距逐步拉大。据调查,由于自然环境、劳动者素质和产业结构调整差异等原因,造成农民低、高收入农户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拉大。据500个农户抽样调查统计,2001年以从事粮食种植业为主的农户164户,占调查总户数32.8%,家庭人均纯收入1298元;以从事果业生产为主,兼种粮食作物的农户151户,占调查总户数30.2%,家庭人均纯收入2431元;以从事疏菜生产为主,兼种粮食作物的农户116户,占调查总户数23.2%,家庭人均收入4052元;以从事养殖业为主,兼种粮食作物的农户33户,占调查总户数6.7%,家庭人均纯收入3120元;以从事二、三产业为主的农户36户,占调查总户数7.2%,家庭人均纯收入5213元。再从他们的收入结构来看,同是第一产业,收入不同。低收入户生产结构比较单一,主要从事粮食种植业;高收入户的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得较为合理,粮经比例适当,产出效益较高。据500个农户抽样调查统计,2001年低收入户一产人均民入1132元;中等收入户一产人均收入2818元,是低收入户的2.5倍;高收入户一产人均收入3495元,是低收入户的3.1倍.3、农民人均消费水平喜忧参半。据500个农户调查统计来看,2001年农村居民人均消费1892元,比上年增加264元,增长14%。生产费用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近三分之一,达到29.6%;生产消费支出占农民家庭总支出近三分之二,达到62.6%;缴纳各种税费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4.67%;食品、衣着和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占生活消费的50.3%,其中食品支出比上年减少10.6%;衣着消费支出比上年减少2.51%。用于居住消费、医疗保舰文化教育和交通通迅等项目的消费继续呈上升趋势。居住消费支出、医疗消费支出、文化教育消费支出、交通通讯消费支出分别比上年增长2.6%、3.5%、5.6%和8%。

二、制约当前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

通过调查来看,我市农民收入虽有一定增长,但随着我国加入WTO,下步农民收入仍面临许多制约因素。

1、农产品价格指数持续下跌。随着农产品供给能力的大幅度提高,农产品供求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造成农产品区域性、结构性过剩,价格持续走低,出理农产品卖难、增产不增收,甚至增产减收的现象,造成农业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逐年减少,直接影响农民人均农业收入。据500户居民家庭调查看,1997年人均出售农产品收入1182.4元,到2001年下降为777元,下降了34.5%,这相当于每个农民比1997年少获农产品现金收入405.4元,相当于70万农村人口减少收入2.84亿元。即使如此,我国主要农产品的价格还高于国际农产品市场价格20%—40%之间,特别是我国入世后,将面临国外优质、价廉农产品的冲击。在国际和国内农产品供大于求且价格持续下滑的情况下,农民增加农业收入的可能性越来越少。

2、农业生产成本连年上升。由于我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制度,随之出现了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模式。这种模式制约了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先进农业科技成果和现代劳动手段的推广应用,导致土地生产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降低,很多农产品生产费用居高不下,农业平均利润率连年下跌,造成了农民“增投不增收”、“增产不增收”,严重影响了农民收入的提高。据农业部门统计,1997—2001年,全市农业生产总费用支出由103.8亿元增加到149.8亿元,年均增长速度为11.1%。而同期我市农民收入年均增长幅度为9.8%,费用增幅远远高于农民收入增幅。仅以小麦为例,据调查来看,2001年小麦亩产成本255.03元,较上年增加8.8%,较1999年增加13.2%。分项来看,2001年小麦亩(亩产400公斤)费用188元,比上年增长4.8%,其中种子、农药、化肥、排灌、收耕费分别为15元、5元、80元、25元和63元,分别比上年增加10.2%、32.3%、27%、20%和53.8%。

3、业结构调整不到位。通过调查来看,影响农民增收的因素,除了农产品价格下跌、生产成本上升等客观原因外,农户农业结构调整不到位是目前影响农民增收最重要的因素。仅以农业内部结构调整为例,据调查,在生产条件大致相同的前提下,群众种植粮食,每亩纯收入约400元;种植牧草,每亩纯收入约800元;种植每亩纯收入约2500元;林业育苗,每亩纯收入约4000元;大棚蔬菜,每亩纯收入约8000元。同是一亩地,最低收入和最高收入相差了19倍,这说明了农民增收困难的重要原因在于农业结构不合理。尽管近几年,市委、市政府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出发,非常重视农业结构调整,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结构调整滞后问题反映仍较明显,仍与国际、国内市场要求不适应。通过调查来看,有相当一部分农民因信息闭塞,对市场需求不摸底,不知道种什么好,种什么能够挣钱,农民对市场的变化感到束手无策,农民和基层干部存在观望、畏难和埋怨情绪。同时,各村、户在结构调整过程中,大而全、小而全,产业选择趋同、结构层次较低现象比较普通,再加上资金不足,水利设施老化等诸多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4、小城镇发展滞后。改革开放以来,市委,市政府加愉小城镇发展步伐,使我市小城镇建设具规模,已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据统计,1978——2001年,全市人口城镇化率从13.4%上升到30.3%,有近一半的农业转移人口被城镇吸纳。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小城镇的发展仍滞后于工业化的非农化,小城镇发展仍显缓慢和滞后。小城镇发展滞后使得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吸呐能力不足,影响了农业收入的提高。通过调查来看,农民增收困难,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农民太多,农村富余劳动力多。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市菜有农村劳动力35.8万个,从事第一产业的21.7万个,仍有农村富余劳动力8万多个需要转移。从增加农民收入的角度看,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可通过让一部分农民转向经营非农产业和进行劳务输出,使这部分农民收入有所增加,并带动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同时,把一部分农民转出后,可相对增加农村人口的人均农业资源占有量,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使经营农户收入增加。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90年代后,实践表明,农民进入乡镇企业或外出务工,始终是农民收入增长的一个重要来源。据统计部门统计,今年一季度,农村闲散劳动力走出去向二、三产业转移,扩大了农民收入,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一个亮点。据调查百户农民,外出从来人员23人,同比增长77.8%,收入为43042元,同比增长85%,其中从第三产业得到的收入为26460元,同比增长80.1%。

5、农业标准化水平低。随着WTO的加入和市场准入制度的建立,“绿色壁垒”的加高,对农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严格。由于我市农业档准化体系、农产品评价体系与国际标准不配套、不完善,农业监测建设滞后,我市农产品无标生产现象严重,造成部分农产品药、肥残留超标,重金属、有害微生物及其它有害物质污染严重,使我市具有优势的农产品出口屡次被拒收、扣留、退货或索赔,严重影响了我市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增收。据调查,今年1—4月份,我市农产品出口创汇额5757万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6.3%,仅这一项农民减少收入7500余万元。

三、下一步农民增收的对策建议

确保农民民入稳步增长,是农业、农村工作的主要目标。面对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新的形势,要增加农民收入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拓宽思路,采取综合措施,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总的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标准化生产,进一步加快城市化进程,全面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具体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全面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搞好农业结构调整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也是我市农业适应入世挑战的客观要求。目前,国内小麦、玉米、大豆等主要农产品的价格高于国际市场价格20%—70%。入世后,随着关税的降低,国陆军廉价优质农产品将大量涌入我国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将面临巨大的冲击。与此相反,我市劳动密集型农副产品加工业和一些农产品如:蔬菜、果品、畜产品等生产成本低、价格大大低于国陆军市场价格,在国际上则有较强的竞争力,是我市的一大优势。因此,在具体的结构调整中,我们应该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民展畜牧业为轴心,以扩蔬菜、优果品为主线,以发展经济林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原则,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区域布局结构,全面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一要把加快畜牧业发展作为全市产业结构调整的总抓手,做大做强。畜牧业是实现农产品转达化增值,促进种植业,带动加工业,拉动消费的中轴产业。目前,我市畜牧业发展与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据统计,我市畜牧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为38%,而我省经济发展较好的诸城市所占的比重为50%,世界中等以上发达国家所占的比重为60%—70%。特别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肉、奶、蛋需求量的增加,发展的空间和潜巨大。同时,大力发展畜牧业,有利于农业结构调整,有利于粮食转化增值,也有利于人民生活的改善和健康水平的提高。调查分析表明,把发展畜牧业作为农业结构的轴心产业来抓,是十分必要的一是要在民展猪、鸡、羊养殖的同时,农村出了展奶牛生产,尽快扩大奶牛饲养规模,加快奶牛品种改良步伐,进一步壮大奶牛生产龙头企业,加快开发新产品(如学生奶),创出自己的名牌。要发展奶牛生产,良种是关键。而通过调查来看,奶牛良种是制约我市奶牛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为此应尽快建立奶牛良种繁育中心和示范点。特别是要充分发挥莱阳农学院的优势,运用胚胎移植和人工授精等周期短、见效快、品质优的新技术,加快我市奶牛优良品种的引进、繁育和推广。要借鉴新疆塔城市财政每年安排奶牛品种改良周转金和农业小额贷款的做法,采取政府扶持、龙头带动、院企联合等方式,由市畜牧局牵头,建立奶牛良种繁育中心,依托本市公司建立奶牛良种繁育示范点,建立肉牛良种繁育示范点。同时,也要以

我市庞大、春雪等企业为依托建立猪、肉鸡良种繁育中心。二是积极发展牧草种植业,实现粮经作物二元结构向粮、经、饲三元结构转变。牧草是天然的优质饲料,在西方有着“绿色黄金”之美誉。在发达国家,牧草业在农业中占有很重要地位,经济效益显著。据调查,种牧草比种粮食效益高的多。种植粮食效益高的多。种植苜蓿一亩地产干牧草1.5吨,亩收入可达800元左右,是种粮食收入的两倍。实践证明,发展人工牧草,以草代粮,草畜联动,可为我市粮食主产区向畜牧生产区转变创造条件。建议借鉴山东省莱西市、文登市小观镇“奶牛养殖户建牧草基地”的做法,下大气力抓好牧草的普及种植工作,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奶牛业的发展。三是抓好龙头示范,推行标准化生产。建议畜牧部门要加大工作力度,在我市龙头企业中率先搞好示范,进一步扩大适度规模养殖基地,发带动产业升级。要建立健全疫病防疫体系,加强专业人才的引进,运用多种形式搞好科技下乡,切实搞好科技服务,提高畜产品质量,扩大畜产品出口创汇。二要把林业作为我市农民增收新的增长点加以培育。发达的林业是国家富足,人民富裕,民族昌盛的重要标志。近几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市林业已成为促农民增收的一个新兴产业,其经济效益和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据调查,大田栽植速生林五年成材后,亩产10—15方,每方400—500元,每亩年均收入1000元左右,是种植粮食作物的3倍,其经济效益十分可观。随着家庭装修业的发展,木材需求量会更大,可见其市场需求潜力很大。与此同时,发展林业对维护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正如有人说,“一棵树就是一个制氧机,一棵树就是一个平衡器,一片林就是一个地下水库”。因此建议,要采取多种形式,强化宣传,增强全民绿化和效益意识,真正把发展速生经济林作为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一项新产业抓好。要动员全民以经济林开发为突破口,全方位培育林业产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结构的调整。要立足我市河流较多的优势,大力发展河滩丰产林。抓住现有木材价格上涨,效益较好的有利时机,在适宜经济林发展的镇处加快大田经济林发展。努力推进林业产业化经营,走出一条布局规模化、生产基地化、经营专业化的新路子。三要积极调整种植业品种、质量结构。要加大种植业内部结构詷力度,大力发展蔬菜、加工专用果品、中药材、花卉、茧等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努力使农业结构逐步趋向合理化、科学化,以增缲农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蔬菜业是我市的支柱产业,也是我国加入WTO后在国际市场肯有较强优势的产业。为此,要继续围绕“沿河”和“大泊洼”开发,大力发展各类形式的保护菜栽培,进一步扩大基地菜规模,切实抓好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果业也是我市的一大支柱产业,但加入WTO后,果品品种质量是影响其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因些,要围绕果品品种的调整和果品质量的提高,积极引进国内外新品种,大力实施南部山区开发战略,加快老劣果的改造步伐,加大郁闭园改造、地表植草、果园徽喷灌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的力度,进一步提高果品质量和经济效益。

(二)努力提高产业化水平,不断增强农业竞争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实现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近年来,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已具备了相当的规模和良好的基矗面对加入WTO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我们要继续把发展农业产业化营放在重要和突出的位置来抓,全面提高农副业产业化水平,增强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拉动力,实现农民收入的稳步增长。一是建议市政府进一步完善加快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围绕区哉农业特色,着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培育和发展一批有较强国际市场开拓能力、能够拉动升级、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企业。要按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要求,培育出各具特色的主导产业,充分发挥其产业化发展中的主导俢。要采取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等措施,建立健全市场化的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鼓励土地适度集中,培育专业户,提农业规模化、专业化水平,使农民从规模经营中增加收入。二是建议尽快推广公司加基地、公司加合作组织、基地连大户及“订单式”农业的运营模式,充分调动农户、龙头企业、社区性合作组织的积极性,联合协作,高起点规划、多渠道筹资,加快基地建设步伐,特别是提高基地“本地化”水平(据调查,全市食品加工企业年需要蔬菜原料41.5万吨,其中来自市内22.7万吨,占需求量54.7%,来自外地18.8万吨,点需求量45.3%),拉紧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链条。三是建立和发展各种全作组织和行业协会,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要借鉴我市龙大企业集团和的做法,以有出口优势的龙头企业为依托,鼓励企业和农民积极兴办各类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为同行者提供市场信息和技术服务,协调市场价格和行业管理,规范经营行为和调整利益纠纷,保障农户和企业的合法权益。要鼓励多种所有帛成分、多种组织开工参与农产品流通,积极发展农村流通组织、民营流通企业和农~销大户,搞好农产品市场流通和销售服务,提高农民组织化水平。

10.玉溪大矣资村生存现状调查 篇十

关键词:玉溪;大矣资村;生存现状;宗教信仰

玉溪大矣资村地理位置偏僻,全村人数少,村民以务农为生,造成村民生活贫穷落后,多年来村民的生存现状未得到明显改善。笔者拟从玉溪大矣资村的历史迁徙渊源、影响村民生存现状的因素以及村民的宗教信仰这三方面入手,探索和考察玉溪大矣资村的生存现状及出路所在。

一、玉溪大矣资村的历史迁徙渊源

玉溪市位于云南省中部,距昆明市88km,大矣资村隶属于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李棋镇,位于李棋镇东边。它的海拔是1740米,年平均气温15.5℃,适合种植生姜、毛芋头等农作物。全村国土面积13378.66亩,森林面积7958亩,果园面积170亩,耕地面积215亩,人均耕地0.38亩;全村有农户220户,共596人(2016年初统计),农民收入以打工及种植业为主。

(一)杨氏继昭碑的历史渊源

“大矣资是彝语地名。‘矣为‘水;‘资为‘水车或‘水磨;意为安有提水工具的村子。因有两村,以大小区分”[1]。大矣资村现有的姓氏是:杨、李、陈、白、王、张,其中杨、李两大姓氏占总人口的90%以上。

杨氏宗族是玉溪大矣资村的两大家族之一,村头的小坟山是杨氏祖坟,杨氏祠堂在文革时期被砸毁,现已不可考,流传下来的只有一块刻有杨氏祖先名字的昭碑。昭碑名为<杨氏门中先远历代宗亲考妣之墓>。根据《玉溪大矣资杨氏宗谱》可知,在二零零四年续修族谱时,杨氏子孙已经繁衍了十四代。在第一世祖春柏公时因逃避战乱,“迁居棋州之东僻处凤村,以图发展”。[2]

继昭碑上刻有《继昭碑承传》,内容如下:

“我杨姓自一世祖杨公春柏由南京应天府高石坎柳树湾来到(凤村)大矣资定居以来,历经艰辛,创业培基。后世子孙昌达,如榕繁茂常青。遵承历代宗亲之口传铭昭,勤劳兴业,学文长智,孝悌传家之训示,世代接力相传,蓬勃向上,家族兴也!

俗称‘小坟山上之风水地,就是我杨氏门中之祖坟地。清光绪二十九年冬月,我族承重孙三代暨阁族老幼仝敬立之<杨氏门中先远历代宗亲考妣之墓>并竖碑于此,绵延后世。随着时间的推移,世事沧桑发展变化,斗转星移。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因大矣资村集体开荒造地,我族祖坟被毁,昭碑移作洗衣石,碑文多半被毁,碑体严重受损;又因全县发展的需要,一九五八年开工修筑东风水库,淹没了库区内的村庄和耕地,大矣资我家族部分子孙先后三批被迁移到弥勒东风农场、峨山小街、红塔区的州城、高仓、研和等乡镇居住,远离祖根发祥地。

今逢盛世,國运昌隆,民族兴盛。我杨姓家族子孙托盛世昌隆之福,祖宗之德,蒸蒸日上矣。树高百尺根为本,水流万里有源头。寻根究源,子孙男女不忘报本之恩,继世之情,承传之责,尽其心力,彰显男女平等之法,扬世代之新风尚。使之承传有序,绵延流长。”[3]

《继昭碑承传》是村民杨家志撰写的,杨氏宗族在集资修建的继昭碑房内举行了复立昭碑点碑祭祖的仪式,杨家志向参加祭祀的族亲宣讲继昭碑碑文,并为祖坟地撰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前迎青龙出海腾空起”,下联是“后接舟凤还巢轻盈舞”,横批是“龙凤拥珠”。

杨氏宗族合力撰写了《继昭碑承传》,建立了继昭碑房,续修了杨氏宗谱,这一系列的举措使得杨氏族亲能寻根究源,也使后代子孙能清楚地了解大矣资村杨氏继昭碑的历史渊源,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是近年来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加,杨氏宗族已经没有了过去的凝聚力,继昭碑房也逐年荒废了,而且也没有人来点碑祭祖了。笔者认为,不论是族谱还是昭碑,都是杨氏宗族重要的历史见证,既然前人能使杨氏宗族繁荣昌盛,那么后世子孙也该以杨氏宗族的发展为己任,继承前人的遗志。

(二)李氏宗祠的历史渊源

大矣资李氏宗祠位于村庄中心,属于土木结构建筑,倒座戏台与大殿在一条中轴线上,大殿两侧各有耳房一间,为民国时期建筑。该建筑融合了彝族和汉族的建筑特点,为研究本土历史文化发展提供依据,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李氏宗祠是李氏宗族的祠堂,现供奉着李氏先祖的神位,办红白喜事时作为村内的客堂使用。2012年被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后,祠堂内外都进行了重新翻修。李氏宗祠曾作为村中的教学场所和老年活动中心使用,如今虽然没有盛大的祭祀活动和人头攒动的景象, 但是从宏伟的建筑风格之中也能感受到当年的盛况。

李氏宗祠旁边是大矣资村小学,在学校操场上有一块<李氏家族碑记>,据碑文介绍,李氏家族的始祖是李尚元,李尚元壮年时,带领族人从玉溪市红塔区研和镇搬迁至大矣资村,定居于此。李氏家族碑记现已用钢筋混凝土和铁架焊接保护起来,上面写有一副对联“读书继世兴万代,忠孝传家盛千秋”。

大矣资村的两大家族——杨氏宗族和李氏宗族都是从外面搬迁来的,在此定居后世代繁衍生息,共同发展。杨氏宗族寻根究源的历史依据是杨氏继昭碑,李氏宗族追根溯源的历史依据是李氏宗祠,这说明家族的发展会有一定的记载物来作为联系纽带,只是它们呈现的方式各有不同罢了。村民应该加大对这些有价值的历史文物的保护力度,利用续修族谱或上门宣传等方式使这些历史文化可以传承下去。

二、玉溪大矣资村的生存现状

自从先人迁居大矣资村以来,虽然村民过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但是精神上的富足并不能使村民忽视经济上的贫困。为了保护山林植被和东风水库的水源,大矣资村的村民为此奉献了很多。笔者从衣食住行、收入方式、文娱资源、受教育现状这四方面入手,找出影响玉溪大矣资的生存现状的因素。

(一)大矣资村衣食住行的变迁

大矣资村因其地理位置特殊,所以发展比较缓慢,但大矣资村也在悄悄地发生着改变。这些变化是渗透在生活的各个层面的,所以大矣资村的衣食住行也有一个变迁的过程。

在服饰方面,过去的衣着一般以兰、绿、黑三色为主。年长者的服装以深色为主,年轻人的服装多为浅色和艳色;服装款式从过去的单一元素变成现在的五花八门;服装面料也从过去的化纤、尼龙变为现在的棉布、毛料;而且鞋子也从过去的草鞋、布鞋变为现在的休闲鞋和皮鞋。从整体来考虑的话,服饰的品质是一直在向前发展的。

在饮食方面,大矣资村的村民历来都以大米为主,辅以小麦、玉米等杂粮;副食品有米线、卷粉等;蔬菜有青菜、瓜类等;肉类以猪肉为主,牛、羊肉次之;腌制品有酸菜、卤腐等。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村民饮食结构逐渐呈现出多样化趋势,讲究每日三餐营养均衡。民以食为天,饮食是日常生活中很重要的一件事,饮食的改变也能从侧面折射出村民的生活水平。

在住房方面,大矣资村的老旧房屋很多。据大矣资村的村长范树明介绍,在现存的220人家中,有210户是土木结构住房,余下的10户分别是5户砖木结构住房和5户砖泥结构住房。土木结构的房屋大多为民国以前建盖的“三间四耳倒八尺”四合院,由门廊及院落,而后见正房、耳房、照壁,两层房屋围住四周,天井位处中央。三间四耳倒八尺,整个建筑的外观紧凑封闭、方正整齐,如同古代的一颗官印,所以这些老建筑也有一个别称——“一颗印”。后来建盖的砖木结构住房和砖泥结构住房样式多为平顶房,房屋多为两层楼房或三层楼房。

在出行方面,一开始是乘坐小木船,后来改为铁皮船,并有“大永号”客轮渡往返于大矣资村和坝子之间。二零零九年,玉溪市气候干旱,东风水库开闸放水,铁皮船停运,政府于同年三月份开工修建溪口桥,于二零一零年竣工。至此,大矣资公路建成通车。总的来说,村民的出行方式由走路、坐船变迁为乘坐摩托车、汽车出行。修路自古以来都是惠民工程,很多地方都是因为没有道路通车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造成了更多的贫困和落后。大矣资村的溪口桥连通了村庄与外界的联系,从侧面提高了村民的生活水平。

(二)大矣资村收入方式的变迁

大矣资村依山傍水,村民集体开荒种地后,又修建了东风水库开始养鱼。村民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是种植业和养殖业,经济收入水平不高。二零一零年溪口桥修通,大矣资公路建成通车,年轻劳动力进城务工,收入来源从种植业和养殖业变为外出务工,虽然更加稳定和多样化,但总体收入水平仍然不高。

(三)大矣资村文化娱乐资源的匮乏

大矣资村地理位置特殊,缺乏与外界的有效沟通。大部分人的交往空间主要是以家庭为中心的私领域为主,越趋向于公共领域,交往活动越少。这严重影响了村民的社会交往和社会参与度, 造成了村民对公共社会活动关注度低的现象。究其根源,还是大矣资村的村委会经费不足, 财政困难。当村委会经济困难时, 就很难顾及村民的文化娛乐活动需求, 无法开展文化娱乐活动。

李氏宗祠翻新后,大矣资村的老年活动中心搬迁到了李氏宗祠门口的一个铺面内,基础设施简陋,只有一台电视机、一张桌子、一套旧沙发和六把靠背椅。平时村内的年长者就坐在这里晒晒太阳、聊聊天,也没有其他的地方可去。

另外,中年妇女会在晚饭后聚集在大矣资小学门口的操场上跳广场舞,跳累了就站在昏暗的路灯下聊聊天,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的活动。大矣资小学内本来有一个图书阅览室,书籍大多来自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的捐助,自从二零一一年大矣资小学合并到玉溪市李棋镇仁井小学以后,图书阅览室随之关闭。

总的来说,老年人只有一个简陋的老年活动中心,中年人只能在学校操场上跳一跳广场舞,年轻人没有地方可去,小孩子也没有图书阅览室可以看书。这些现象都可以说明大矣资村的文化娱乐资源是匮乏的,虽然村委会财政困难,但是为了提高村民的整体素质,保障村民最基本的文化娱乐活动,村委会应该加大对村民的文化娱乐活动的支持力度,利用村民自发捐款或社会捐助等形式来改变村民文化娱乐资源匮乏的现状。

(四)大矣资村村民受教育现状的分析

大矣资小学于1964年在李氏宗祠内创办。到1996年的时候,村民集资在村南新建学校。“学校占地1000平方米,围墙39米,绿化面积153平方米,绿化覆盖率16%,校舍建筑面积483平方米,其中有综合楼一幢,教学楼一幢,厕所一座,食堂一间。学校属于半寄宿制学制,共有教职工8人。在2006年3月,大矣资小学被评为‘玉溪市市级绿色学校”[4]。大矣资小学于2011年合并到李棋镇任井小学,实行全日制寄宿学制。

在1964年以前,村民的生产活动效率不高,所以除了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需要以外,村民没有接受教育的观念。村民从文盲变成了能接收教育的知识分子,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但大矣资村能考上高中的只是个别学生。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大矣资小学的教学质量不高,或是学生个人主观努力程度不够,又或是学生家里经济困难,无力负担学费。总的来说,大矣资村虽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但真正靠读书来发家致富的人占少数,大部分学生都是职中毕业以后就外出务工了。所以大矣资村真正受教育的人数是很少的,这说明大矣资村村民受教育现状远没有预期的好。

三、玉溪大矣资村的宗教信仰调查

每一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的宗教信仰,相对于其他民族来说,汉族的宗教信仰并不是十分明显。大矣资村是彝族和汉族共同居住的村庄,所以宗教信仰以佛教为主。

(一)宗教信仰的来源

大矣资村以汉族居多,汉族的宗教信仰以佛教为主,所以村民的宗教信仰也是佛教。听村中的长者介绍,李氏宗祠内原有一尊释迦牟尼佛像,文革时期破四旧时被砸毁了,现在李氏宗祠内只供奉着李氏祖先的神位,上书<李氏门中历代祖公穆昭之神位>,已经不会出现当年那种村民聚集在一起吃斋念佛的盛况了。逢年过节时,村中的信众会去瓦窑村的观松寺烧香拜佛,祈愿求福。

(二)宗教信仰的现状分析

观松寺是距离大矣资村最近的一个寺庙。观松寺又名关索庙,为祭祀关羽之子关索而建盖。文革时期全部被毁,后来瓦窑村村民集资修建,在关索庙原址上重建观松寺,规模宏大,共有十个大殿。观松寺于二零一三年至二零一五年进行了全面大规模的翻修工程,对寺院佛像、神像进行了修建、重建和彩绘工程。

大矣资村的佛教信众以年长者居多,老年人来烧香拜佛的人数比例比年轻人要多。现代社会越来越浮躁,可以说大矣资村的年轻人几乎没有宗教信仰,他们在为生活奔波的同时没有精神寄托,甚至觉得没有宗教信仰也没什么大不了,所以就造成了大矣资村宗教信仰活动日趋减少的现状。

笔者认为,虽然汉族没有一个全民信仰的宗教,但是宗教信仰是作为一种精神寄托而存在的,很多时候一个家族或是一个民族的发展都离不开宗教信仰。尽管不能要求大矣资村的每一个人都有宗教信仰,但是村委会也应该定期组织一些宗教活动,例如在李氏宗祠内组织村民进行每月两次的吃斋念佛活动,或者在周末时邀请志愿者带领信众在老年活动中心诵读佛经。这些活动可以使村民在一定程度上了解有宗教信仰的重要性,从而改变大矣资村宗教信仰人数较少的现状。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通过探析玉溪大矣资村的历史迁徙渊源、找出影响村民生存現状的因素以及分析村民的宗教信仰,从这三方面的内容中得出了村庄历史文化保护力度不够、村民生活水平低、村中有宗教信仰的人数较少是大矣资村生存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的结论。针对这一结论,做出如下分析:首先,村民要保护好杨氏继昭碑和李氏宗祠等文物,为村庄历史发展脉络的梳理打好基础;其次,村民在改善自己生活条件的同时要以保护村庄环境为己任,努力提高自身文化修养,积极参与村委会组织的各项活动,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积极响应政府号召,配合政府相关政策的实施;最后,村民应该学会从更深层次去看待村庄的生存现状,因为家族文化需要在历史的继承中去探索,影响生存现状的因素需要在现实生活中去克服,宗教信仰需要信众去传播和发展。所以,村民应该以改善和提高大矣资村的生存现状为目的,在此基础上开发和保护好现有资源,这样才能寻求到新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4]中共玉溪市红塔区李棋街道工作委员会,玉溪市红塔区人们政府李棋街道办事处.李棋镇志(1978—2010)[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2:27,203.

[2][3]杨家志,杨家良.玉溪大矣资杨氏宗谱[M].玉溪,2002:18-31.

上一篇:朋友高三作文450字下一篇:数学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