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内容

2024-07-06

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内容(精选11篇)

1.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内容 篇一

2018广东教师资格考试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年青一代的培育者,作为传递和转播人类文明的专职人员,教师不仅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近年来,在各类教师招聘考试中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考查越来越多,考查的形式主要是以客观题为主,但是在个别地区也出现了主观题的考查形式,分值比重也在逐年上升,所以,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内容需要引起考生的特别注意。

(一)“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并拥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中小学教师的爱国守法又具有自己的特殊要求。教师要做到将爱国守法统一于整个教育活动中,除了自己模范地爱国守法外,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在这方面能够分辨是非。

教师也要做到依法执教,首先必须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遵守社会秩序,恪守社会公德;其次,教师必须认真学习和领会有关教育、教师和未成年人的法律法规,把依法执教这一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与其他相关法律法规联系起来,完整地理解依法执教的全部内涵。

(二)“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教师爱岗敬业就是要把教书育人作为终身职业,把自己的理想、信念、青春、才智毫不保留地献给学生和教育事业,做好本职工作,把一点一滴的小事做好,把一分一秒的时间抓牢。具体要求是:第一,教师要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志存高远。第二,教师要甘为人梯,乐于奉献。第三,教师对待工作要勤勤恳恳,高度负责。第四,教师不能敷衍塞责。

(三)“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

所谓关爱学生,简而言之,就是关心爱护学生,这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之一,也是身为人师的基本素质之一。关爱学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关爱学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仁爱心,关爱学生有利于增强教师的感召力。在关爱

学生的过程中,要求教师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平等公正地爱学生;第二,关爱的同时要严慈相济;第三,关爱的体现是为学生着想。关爱学生就要处处替学生着想,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这样的关爱才算是落到了实处;第四,关爱的大忌是体罚心罚。

(四)“教书育人”——教师天职

教书育人的核心是育人。教书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教书育人指的是学校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过程中,以教育内容为载体,强健学生的体质,传授给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健康向上的人格。这就要求教师要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

(五)“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倡导“为人师表”就是要求教师言传身教,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对教师工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教师要坚守高尚情操,在各个方面率先垂范,做学生榜样,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影响学生。

(六)“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倡导“终身学习”就是要求教师做终身学习的表率。终身学习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职业特点所决定的。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离你那,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用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以上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教师资格综合素质备考资料,请查看潮州中公教育。

2.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内容 篇二

一、立得住操场

体育教学与业余训练的课堂在操场, 体育教师的大部分时间也是在操场上度过的。因此, 要衡量一名体育教师是否合格, 首先就要看其能否在操场上“立得住”。

立得住操场, 首先要立在时间上。中学体育教师的工作任务繁多, 笔者曾经做过调查, 被调查的中学体育教师的工作量大多都在每周14节~16节课时, 部分教师甚至可达到20多个课时。就笔者来讲, 一天的工作安排如下:7:00~8:20代表队及体育考生训练辅导, 10:10检查课间操, 11:15上课, 14:35~17:00上三节课, 17:00~18:40组织检查课外活动, 进行代表队及体育考生的训练辅导。由此看来, 体育教师往往是最早来到操场的人, 也是最后一个离开操场的人, 而要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地执著地“立”在操场上, 不可不称之为是一种优秀的职业素养。

其次, 要立在基本功上。中学体育教师虽然大多都接受过较为系统的专业训练, 但教学与训练的基本功却是需要在实践中磨炼、积累和保持的, 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必须从一点一滴做起, 不断学习, 讲究方法, 总结得失, 日积月累, 从而练就扎实、过硬的基本功, 以此赢得领导的赏识、同事的赞扬、学生的认可与尊敬, 把自己牢牢地“立”于操场上。

第三, 要立在教科研上。提及教学科研, 部分教师总是认为与他们太遥远, 或者说自己没时间。其实, 作为一线教师, 最了解教学与训练的实际情况, 应该掌握、积累了大量的科研素材, 只要认真总结、提炼, 就会形成一个有价值的科研课题, 或者一篇教育教学论文。

正如《中国学校体育》官方博客圈中的一个博友所言:体育教师要有为才有位, 在日常教育教学中, 要积极投身教学改革和实验, 做个学习型、研究型的体育教师;要立得住操场, 还要在操场上开花、结果, 不断丰富自己的人生。

二、耐得住寂寞

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 活跃校园文化气氛, 给学校带来活力。然而, 由于部分学校、领导和教师总是以高考升学率为中心, 评优、晋级、外出学习、奖励等也主要是针对文化课教师, 而很少涉及体育教师。对此, 就需要体育教师拥有耐得住寂寞的决心, 这也将是体育教师良好职业素养的体现。

三、抗得住歧视

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 部分学校的体育教师在学校领导、其他学科教师眼里依旧是“头脑简单, 四肢发达”。对于这种偏见, 体育教师要做好体育教师, 做一名好的体育教师, 通过自我发展赢得自信, 赢得尊重。具体地讲, 首先要具备有效抗衡“偏见”的心理素质。其次, 要做一个善于学习、不断进取的人, 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 以赢得大家的赞扬、认可与尊敬。

四、忍得住疼痛

“忍得住疼痛”是每个体育教师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在中学体育教学中, 体育项目的面广、点多, 对体育教师的个人素质要求较高, 即要求体育教师要“一专多能”。也正是因为从事的项目多, 受伤的机会随之增加, 扭伤、磕伤对于任何一名体育教师来讲, 恐怕都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 体育教师却不可以就此退却, 而要忍得住伤痛, 把坚强的一面留给学生, 用自身独特的人格魅力去点亮学生的心灵, 培养学生的顽强拼搏、坚忍不拔的良好意志品质。

五、对得住良心

体育教师的劳动虽然可以通过数量、实物形态或者其他指标进行考核, 但这种考核往往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在日常教学中, 每堂课的知识传授的程度, 备课的深度与广度, 训练辅导的认真程度, 对每个学生全面耐心的关怀程度, 为学生排忧解难的态度等一系列工作的完成, 很难用考核与评价衡量。此时, 更需要体育教师要“对得住良心”, 相信, 当学生都能够健康地成长, 当体育特长生都跨入大学的校门, 当操场上、校园里充满了学生快乐的笑声才是体育教师真正的成就。

六、牢记一份责任

3.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内容 篇三

近年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在大中小学全面开展廉洁教育的意见》等文件,明确要求在大学生中全面开展廉洁教育。高等院校应按照要求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断加强大学生廉洁教育,引导大学生形成廉洁意识、铸就廉洁品格、养成廉洁作风,为其将来进入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1.医学生廉洁教育的必要性

近年来,受当前一些医务工作者医德医风丧失等社会负面因素的影响,在培养未来医务工作者的医学职业院校中,有些医学生廉洁自律意识淡薄,廉洁文化缺失严重,因此,医学职业院校要开展廉洁文化进校园活动,对医学生加强廉洁教育。

1.1医务工作者医德医风丧失

近年来,由于过度检查和过度医疗,医患纠纷严重,关系越来越“紧张”,医务工作者收受红包、开大处方、吃药品回扣等事件时有发生,其中一个原因在于医务工作者医德医风丧失。医学生是未来的医务工作者,不仅要医术精湛,更要有医者仁心和廉洁从业意识。因此,廉洁文化教育成为医学生职业教育的必修课势在必行。

1.2医学生的廉洁自律意识淡薄

受社会负面因素和虚拟网络消极因素的影响,有些医学生认为廉洁教育无用或者与己无关。少数医学生廉洁自律意识淡薄,对发生在身边的“收受红包”、吃“回扣”等不正之风、不良现象采取默认、支持,甚至参与态度。个别医学生涉及自身利益时,倾向于采取不廉洁的方式为自己谋取利益,如考试作弊、贫困生评定中的弄虚作假、学生干部选举中拉选票等。

2.医学生廉洁教育的主要内容

根据教育部《关于在大中小学全面开展廉洁教育的意见》等文件规定的大学生廉洁教育内容,结合医学生的特点,廉洁教育主要内容有廉洁文化、法律法规、理想信念、社会道德、医德医风等。

2.1廉洁文化教育

对医学生进行廉洁文化教育,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提高廉洁从业的思想认识。

2.1.1开展廉洁教育,大力宣传廉洁奉公的正面先进事迹,倡廉洁,扬正气,督促医学生在今后学习、工作中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养成廉洁品格,做到廉洁从业。

2.1.2加强中国传统廉洁文化教育,引导医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敬廉践廉,将传统廉洁文化精髓传承下去。

2.2法律法规教育

对医学生进行法律法规教育,特别加大医学行业相关法律法规教育力度。如在校期间针对医学生的专业,开展相应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等医疗法规教育,有助于从源头上预防医疗领域腐败。对医学生进行法制教育,重点是通过学习和掌握相关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引导医学生树立法制观念,增强法律意识,提升法律素养。

2.3理想信念教育

对医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重在“精神补钙”,让医学生了解历史,把握历史规律,认清社会现实,坚定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引导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政治觉悟和思想意识。

2.4思想道德教育

加强医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重在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医学生养成诚实守信、重视责任的良好习惯。

2.4.1社会公德教育

对医学生开展社会公德教育,重在引导医学生自觉遵守诚实守信、助人为乐、团结友善、艰苦奋斗、爱护公物、保护环境、勤俭自强的基本道德规范,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

对医学生进行诚信教育,重在结合关系医学生切身利益的活动,加强教育和引导,培养他们的诚信意识、诚信行为、诚信品质。如开展考前诚信考试承诺签名等针对性教育活动,引导学生自觉抵制考试作弊、弄虚作假、竞选评选拉票、不按时还助学贷款及实习就业过程中随意违约等诚信缺失现象。

结合实践活动开展献爱心、志愿服务宣传教育,引导医学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新时期的社会主义新风尚,传递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依托医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组织医学生开展志愿服务,为老人和空巢老人等提供家庭日常护理培训、口腔卫生知识讲解、心理健康疏导、家庭急救、视力检查、健康功能恢复等服务。

2.4.2医德医风教育

医德医风教育可以督促医学生自觉遵守医德规范,提高医学生的廉洁意识,从源头上预防医疗腐败。

医德规范教育主要内容是人道主义精神、法律、医患沟通能力及职业素质要求,要求每一个医学生都要掌握国家最新出台的医疗规范,在以后实习和工作中对病人有仁爱之心,勤于沟通,严格按照医疗规范诊治病人。

医学伦理学主要内容是防病治病、救死扶伤、人道主义、为人民服务的医疗理念。通过医学伦理学的学习,医学生深刻认识和理解医德医风的内涵、意义和实践要求,培养医学生正确的医德价值观。医学生作为未来的医务工作者,在以后实习和工作中不仅在生理上关爱病人,还在心理上关爱病人。

职业道德教育是对医学生进行医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医务工作者要承担起“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责任。在校专业教育期间开展“德医双鑫”为主题的情景剧、最美乡村医生、现场施救落水女子后默默离开的护士等正面事迹宣传教育,护理、助产专业学生授帽仪式;在临床见习实习阶段,通过带教老师的言传身教和人格影响,培养学生“济世为怀,仁爱救人为本”的职业素质;毕业就业环节,可以对医学生进行廉洁从业方面的教育,如开展参观廉政教育基地、举办历史廉政剧表演活动、开展医学生职前预防职务犯罪讲座等。通过系列活动,帮助医学生提前认清职场诱惑、找准人生坐标、守住人生底线,走好职业生涯第一步。

总之,加强医学生廉洁教育任重而道远。医学高等职业院校在医学生廉洁教育活动中要针对医学生特点,加强廉洁文化、法律法规、理想信念、思想道德教育,将人文关爱、护理伦理与法律法规纳入必修课,引导医学生养成廉洁品格,强化廉洁自律意识,培养“有温度的”医务人才,从源头上有效预防和遏制未来医务人员的医疗腐败行为。

参考文献:

[1]陈红敏,赵雷.关于加强大学学生干部廉洁教育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0,(6):36-37.

[2]周煜.医学生廉洁素质教育与医学专业精神的培养[J].医学与哲学,2012,33(9A):70-71.

[3]周伯平.浅谈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内容及重要意义[J].中国校外教育,2011,(9-10):59.

[4]祁晓夕.浅谈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内容[J].网友世界,2014,(5):113-114.

4.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内容 篇四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第四周:赠萧瑀 李世民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勇夫安知义,智者必怀仁

第五周:秋夜寄邱员外 韦应物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第六周:听筝 李端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第七周:终南望馀雪 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第八周:登乐游原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第九周:哥舒歌 西鄙人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第十周: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第十一周:对雪献从兄虞城宰 李白

昨夜梁园里。弟寒兄不知。庭前看玉树。肠断忆连枝。

第十二周:别东林寺僧 李白

东林送客处,月出白猿啼。笑别庐山远,何烦过虎溪。

第十三周:武侯庙 杜甫

遗庙丹青古,空山草木长。犹闻辞后主,不复卧南阳。第十四周:杂诗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第十五周:易水送别 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第十六周:陶者

梅尧臣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第十七周:问刘十九

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第十八周:马诗 李贺 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第十九周:塞下曲 许浑

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

第二十周:送上人 刘长卿

5.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内容 篇五

教师沟通艺术

沟通意指借着分享信息、理念或态度而与人建立共识。接纳、喜欢、爱是沟通的前提,欣赏而非评判是赞美的技巧,论事而非评论品性是沟通的有效原则,嘲讽、说教与藐视是沟通的敌人。沟通是一门艺术。一次成功的沟通,就是一次成功的教育。教育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沟通的问题。通过沟通,才能彻底拆除妨碍情感交流的“篱笆墙”,形成良好的教育网络,促进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

1.教师与学生的沟通

师生关系是教育工作中最主要的一对矛盾关系。教师必须重视与学生的沟通艺术,才能调动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使教育成为教师和学生合作互动的沟通过程。师生沟通既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又是全方位,多角度,多功能的交流。教师要正确认识与学生沟通的重要性,并懂得一定的沟通技巧,这样既能增强教育效果,又能避免师生隔阂和冲突,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1)与学生沟通的原则

——尊重学生。教师应平等对待学生、重视学生的不同意见,不以教师的强势地位压制学生不同意见的发表;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能宽容和悦纳学生;对学生的批评要重说理,重启发,就事论事,不因学生偶然的失误而否认其整个人格品质。

——理解学生。师生双方由于在年龄、经历、知识水平及个性等方面存在差异,教师必须善于心理换位,以朋友式平等的姿态与学生交流、沟通,设身处地地为学生考虑,理解学生,从而扫除沟通障碍,达到教育目的。

——真诚对待学生。真诚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只有当教育者以自己真实、完整的人格去面对学生,主动将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情感经历、观点态度适时适度、自然真实地与学生分享,才能达到双方真正的心灵互动和平等沟通。

(2)与学生沟通的艺术

——积极倾听与反馈。倾听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基本技巧,也是在沟通中认识与了解学生的第一步。良好的沟通,需要耐心地聆听对方,了解他心中的感受。在倾听中,教师要表现出对学生谈话的专注,要用简洁及扼要的语言将学生的观点复述出来。教师可以通过用自己的词汇解释学生所讲的内容,或将学生所说的内容加以概括。这样可以令双方加深印象和了解,让学生感觉到他是被接纳的,从而增加彼此的信任。

——换位思考。换位思考要求教师能站在学生的立场和角度了解学生的心情,思考问题。对任何事物的看法,师生之间都不可能完全一致。如果教师只一味强调自己的观点,忽视学生的感受,就易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价值,能容忍他们有不同的观点和行为,不斤斤计较学生的过失,在可能的范围内帮助他们而不是指责他们。

——善用表扬和批评。表扬能释放一个人身上的能量,调动人的积极性。一般情况下,应多作赞扬,少用批评,批评是负性刺激。通常只有当用意善良、符合事实、方法得当时,表扬或批评才有可能产生积极的效果,才能促进对方的进步。批评时应注意场合与环境,应对事不对人,措词与态度应是友好的、真诚的。

——采用书面形式。口头的沟通迅速、快捷、易互动和反馈,但在师生双情绪冲动等情况时不宜采用。书面交流可以很好地避免师生双方面对面的争吵,使双方都能比较冷静地看待和思考问题。由于文字具有长久保存的性质,书面形式的交流往往会取得比较持久的效果。

——运用网络沟通。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办学条件的改善,网络沟通成为师生一种新的沟通渠道。要实现网络沟通的目的,达成双方的理解、认同,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热点话题,尽力找到共同语言,让学生愿意在网上参与交流,在交流中对学生引导、教育,最后达到沟通的目的。

2.教师与家长的沟通

家长与教师都是学生的教育者,共同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家长在教育学生的问题上与教师有着平等的关系。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超越知识的智慧。它需要教师根据不同的家长,结合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使双方在沟通过程中达成共识,互相配合,共同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

(1)与家长沟通的原则

——尊重家长。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孩子的监护人,教师在与家长交往时,要尊重家长作为孩子生命中最亲近的人这一无可替代的事实,尊重家长在教养孩子上的成就,尊重家长在各自岗位上的成就,特别要尊重每一位家长的人格。教师与家长交流时,态度要谦和、举止要礼貌,要营造和谐的互动氛围。

——学会倾听。任何教师都不可能把复杂的教育工作做得十全十美。随着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家长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他们的许多见解值得教师学习和借鉴。教师要放下“教育权威”的架子,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家长的教育方式、教育态度、期望水平、价值观念等,从而诊断学生问题之所在,以改进自己的工作。学会倾听,也会使家长觉得教师可亲可信,从而诚心诚意地支持和配合教师的工作,维护教师的威信。

(2)与家长沟通的艺术

——加强对班级学生情况的了解,做好家长沟通的前期工作。家长对教师的要求是尽可能多的关心自己的孩子。因此,教师必须尽可能多的对学生的情况进行了解,从而在与家长交流时能够做到有话可说。对每一位学生个性爱好、学习情况、行为习惯的了解和把握,能让家长感觉到教师对孩子的关心和重视,留下教师工作细致、认真、负责的良好印象,有助于家长从情感上与学校迅速交流与合作。——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展示教师的育人能力。中小学教师都受过较为系统的教育,并拥有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在解答家长的疑惑,给家长提出建议时,一定要有针对性。要显示出对学生个人情况的了解,表述不能模糊不清,也不能泛泛而谈,让家长不着边际,产生失望情绪,从而对教师的工作能力产生怀疑。给家长的建议要做到条理清晰,言简易懂,最重要的是科学实用。

——善于发现闪光点,真实反映学生存在的问题。与家长交流见面一般都要抓住学生身上的积极品质,肯定学生的长处。要充分尊重学生家长的感情,肯定家长热爱子女的正确性,这样家长才会从心理上接受教师。同时,也要用恳切的语言向家长反映真实情况,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对于家长,教师要在肯定中提出要求,在要求中透着婉转。而不能一味的指责学生的缺点所在。

——畅通联系渠道,多种方式实现家校沟通。教师要有计划地进行家访,与家长面对面地交流、沟通。家访最好事先与家长约定,围绕事先确定的目的进行。教师在家访中要有诚心和爱心,讲话要注意方式。除传统的上门家访外,还可以通过电话、网络、短信、家校联系卡、家长会、家长接待日、学校开放周(月)、开放班级课堂等等各种不同方式与家长沟通,将学校的教育要求和学生的近期表现及时告知家长,让家长将孩子的在家表现及时向教师反馈。应鼓励家长参与学校活动,参与到班级教育与管理中去。

3.教师与同事的沟通

现代教育是一个分工协作的系统工程,要求每所学校、每个教师群体内部必须建立起一种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新型道德关系,这样才能优势互补、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共同完成好教书育人的任务。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提倡教师之间相互尊重与合作。教师与同事彼此沟通具有“心理支持、思维创新、合作示范、集体智慧、减负增效、鞭策激励、变革动力”等重要作用。

(1)与同事沟通的原则

——坦诚相见,赞美欣赏。对待自己的同事,能够不存疑虑,坦诚相见,是同事之间值得信赖的法宝;能够看到同事身上的优点,并及时给予赞美、肯定,对一些不足给予积极的鼓励,这是良好沟通的基础。

——少争多让,善于倾听。不要过多地和同事争抢荣誉,伤害他人。以大度和谦让之心帮助同事获得荣誉,更增添了教师的人格魅力。善于倾听是增加亲和力的重要因素。当同事倾诉时,要成为最真诚的倾听者,这样会加深同事之间的情感。

——容忍异己,理解宽容。容许每个人有自己独立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不要妄图改变任何人,要认识到改变只能靠他自己,劝其改变是徒劳的。作为同事,在发生误解和争执的时候,要换个角度,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千万别情绪化。

——巧用语言,珍惜情谊。沟通中的语言至关重要,应以不伤害他人为原则,要用委婉的语言,不用直言伤害的语言;要用鼓励的语言,不用斥责的语言;用幽默的语言,不用呆板的语言等等。珍惜情谊,利莫当头。教师集体当中有很多比金钱更宝贵的东西,这就是人与人的情谊和每个人做人的人格和尊严。

(2)与同事沟通的艺术

——谦虚为怀,自知之明。每位教师首先要做到谦虚为怀、戒骄戒骄。所谓谦虚为怀,是要有一种时时谦虚的胸怀,坚持实事求是、一分为二地认识问题、对待问题;要正确地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做到有自知之明。如果教师都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真正做到知已之不足,知人之所长,就会更多地发现别人的长处,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认识自己的不足,取人之长补已之短,既有利于搞好沟通协作,又能尽快地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

6.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内容 篇六

制度名称

内容要点

备注

职业健康安全卫生和环境 保护责任制

㈠职业健康安全卫生和环境保护责任制是岗位责任制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安全生产管理各项制度中最基本、最核心的规章制度。包含职业健康安全、职业卫生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内容。

㈡项目经理是项目部职业健康安全卫生和环境保护第一责任人。

㈢责任制的制定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和“一岗双责”的原则,必须覆盖所有管理层、职能部门和岗位。

㈣应明确考核频次:每月一次。

安全生产 会议管理

㈠项目部安全生产领导小组会议每月至少召开一次,会议由项目经理、主管安全生产工作的副经理或安全总监主持。会议主要内容为: 1.传达上级安全生产工作指示、文件; 2.贯彻落实安全生产委员会会议精神;

3.研究安全生产措施计划及安全投入资金保障; 4.研究安全生产奖罚;

5.分析解决安全生产工作存在的问题。

㈡项目部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会议由主管安全生产工作的副经理或安全总监主持。会议主要内容为:

1.总结上一安全生产工作,研究部署下一安全生产工作计划; 2.分析研究典型生产安全事故案例; 3.安全生产管理经验交流。

㈢班组安全活动。班组安全活动每周开展一次,由班组长主持,会议主要内容为: 1.组织班组成员进行安全学习。

2.对一周的工作进行点评,结合下周施工任务布置安全工作。3.结合施工生产进行风险分析,讨论制定风险预控措施。

㈣班组每日班前会。每日上班前,班组长布置生产任务时,同时要交代安全生产注意事项、防护措施,并检查组员劳动保护用品穿戴情况。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管理

㈠教育培训包括计划编制、组织实施和人员持证审核等工作内容。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计划应依据类型、对象、内容、时间安排、形式等需求进行编制。安全教育培训必须覆盖所有人员。㈡安全教育培训的类型应包括安全生产三类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上岗证书的取证培训、三级教育、日常安全教育、继续教育。㈢项目负责人、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特殊岗位作业人员必须经安全考核合格取得相应证书方可上岗。

㈣三级安全培训的内容

1.公司级安全教育包括:国家和地方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规、标准、规范、规程和企业的安全规章制度等。培训教育的时间不得少于15学时。

2.项目部(分公司)级安全教育包括:工地安全制度、施工现场环境、工程施工特点及可能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等。培训教育的时间不得少于15学时。3.班组(岗位)安全教育:本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事故案例剖析、劳动纪律和岗位讲评等。培训教育的时间不得少于20学时。㈤培训课时要求:项目经理每年不得少于30学时;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每年不得少于40学时;其他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每年不少于20学时;特殊工种每年不少于20学时;其他职工每年不少于15学时;待岗、转岗、换岗的职工,在重新上岗前,必须接受一次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0学时。

㈥项目部负责统一管理分包单位的职工安全培训教育工作。

特种作业 人员管理

㈠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专门的安全技术培训并考试合格,取得政府主管部门颁发的特种作业操作证或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后,方可上岗作业。取得证书后应按要求参加继续教育培训。㈡明确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具备的条件:年满18周岁,符合相关工种规定的年龄要求,且不超过国家法定退休年龄;经医院体检合格且无妨碍从事相应特种作业的疾病和生理缺陷;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具备相应工种必要的安全技术知识与技能;符合相应特种作业规定的其他条件。

㈢离开特种作业岗位6个月以上的特种作业人员,应重新进行实际操作考试,经确认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㈣特种作业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上岗作业:未按规定进行复审或复审不合格的;违章操作且拒不改正的;弄虚作假骗取特种作业操作证的;经确认身体条件已不适合继续从事特种作业的。

安全生产 费用管理

㈠安全生产费用管理规定应包括资金的提取、申请、审核审批、支付、使用、统计、分析、审计检查等工作内容。㈡提取标准

1.房屋建筑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电力工程、铁路工程、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为2.0%;

2.市政公用工程、冶炼工程、机电安装工程、化工石油工程、港口与航道工程、公路工程、通信工程为1.5%。㈢使用范围

1.完善、改造和维护安全防护设施设备支出(不含“三同时”要求初期投入的安全设施),包括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系统、洞口、临边、机械设备、高处作业防护、交叉作业防护、防火、防爆、防尘、防毒、防雷、防台风、防地质灾害、地下工程有害气体监测、通风、临时安全防护等设施设备支出;

2.配备、维护、保养应急救援器材、设备支出和应急演练支出; 3.开展重大危险源和事故隐患评估、监控和整改支出;

4.安全生产检查、评价(不包括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安全评价)、咨询和标准化建设支出;5.配备和更新现场作业人员安全防护用品支出; 6.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支出;

7.安全生产适用的新技术、新标准、新工艺、新装备的推广应用支出; 8.安全设施及特种设备检测检验支出; 9.其他与安全生产直接相关的支出。

㈣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协助财务部门进行安全生产费用的计提、核算、建立台账等。㈤安全生产费用的列支除正常的审批程序外,应经过项目部安全管理人员签字。

安全检查与

隐患排查治理管理 ㈠项目部安全生产检查组织形式:有关人员组成检查组开展综合检查;安全管理人员的日常巡查;专业人员参加的专项安全检查;季节性和节假日前安全检查等。㈡检查频次:项目经理每月至少组织一次的综合检查;安全管理人员每天结合施工动态进行安全巡查;专业人员开展的专项安全检查、季节性及节日前检查,自行确定时间组织进行。㈢安全检查内容主要是查意识、查制度、查隐患、查整改落实、查岗位责任。㈣在各类检查中查出的一般生产安全隐患和重大生产安全隐患应分类建立台账,实施动态监控治理,并做到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㈤一般生产安全隐患由项目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整改,及时验证。对于上级检查发现的一般生产安全隐患应及时反馈整改结果。重大生产安全隐患由公司挂牌督办,项目具体实施。每项重大生产安全隐患应在施工现场设立风险告知牌予以公示,并在安全技术交底中对一线作业人员进行风险告知。㈥安全检查表、生产安全整改治理台账和生产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情况统计表按公司统一表格执行。

安全环保技术交底管理

㈠单位工程的交底由项目经理主持,分部分项工程交底和班组(工种)交底由主办工程师向有关人员进行。

㈡主办工程师负责编写交底材料,技术负责人和主管安全负责人负责审核分项工程交底材料。项目技术员和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到现场进行监督指导。

㈢其他规定参照公司《职业健康安全环保技术交底管理标准》(QG/YH2.7-2012)编制。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

㈠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必须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㈡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内容:工程概况;编制依据;施工计划;施工工艺技术;施工安全保证措施;组织保障;计算书及相关图纸;方案编制、审核人员名单及学历、专业、职称、职务等情况。

㈢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范围:结合项目实际从《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中交一航安子〔2011〕1007号)中引用。㈣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范围:结合项目实际从《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中的规定。

㈤项目部工程技术部门负责安全专项方案的编制、审核、论证,报所在单位审批和备案。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专项方案由项目部工程技术部门组织编制,报所在单位论证审批,经批准后方可执行。㈥专项方案实施前,编制人员或项目技术负责人应当向现场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方案实施时,项目技术负责人和相关技术人员应现场指导施工,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负责现场监督。

㈦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时,项目负责人应到施工现场进行带班生产,项目技术负责人和相关技术人员应现场指导施工,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负责现场监督。带班生产 管理

㈠项目经理是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对落实带班生产制度负领导责任。项目经理同一时期只能承担一个工程项目的管理工作。确需兼任的,应当征得项目建设单位的书面同意。

㈡项目负责人是指工程项目经理部和分经理部的项目经理、书记、副经理、总工(技术负责人)、安全总监。带班生产包括现场巡视检查和蹲点带班生产。

㈢项目部(包括分部)应制定轮流带班生产计划,并在现场公示。专业分包或劳务分包单位应制定带班生产计划,并报项目部备案。

㈣以下情况下,项目负责人必须现场带班生产: 1.工程开工、复工和典型施工时; 2.项目出现险情或发现重大隐患时;

3.进行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时; 4.组织防抗台风、突风等自然灾害期间及灾后恢复生产时; 5.重大节假日、国家重大会议和活动期间。㈤项目负责人带班生产必须履行以下职责:

1.做好交接班记录,负责把安全工作遗留问题向下一班的带班领导交待清楚;

2.检查落实工程、技术、质检、安全等管理人员跟班作业,确保现场管理人员有效到位; 3.巡视施工现场,全面掌握工程项目质量安全生产状况,及时发现并组织消除生产安全隐患和险情;

4.检查专项施工方案中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 5.做好带班生产记录并签字归档。

㈥项目负责人带班记录应作为项目安全管理资料进行存档。项目部每月对现场带班进行检查和考核。

月度安全生产风险管理

㈠项目部作为风控实施单位,对安全生产风险管理负直接责任。

㈡项目部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包括风险评估、风险发布、风险预警、风险控制。㈢风险评估 1.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应成立评估小组。组长由安全总监(主管领导)、总工程师担任,成员由工程、技术、安全、质量、船机等部门专业技术人员组成,且不少于5人。2.项目部每月召开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专题会,会议应有会议纪要。

3.评估小组应结合施工各个环节,针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工程所用船机装备、项目人员组成、协作单位综合实力、所在地的自然环境和气象条件、业主监理和相关方等因素,系统、全面辨识整个工程及月度施工所面临的安全生产风险。4.项目月度安全生产风险分析内容应包括: ⑴本月安全生产风控实施情况,存在的问题; ⑵确定下月重大危险源及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

⑶针对确定的重大危险源,制定风控措施(专项方案、应急预案、落实资金和责任人),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应附具专项方案,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应附具专家评审的意见。㈣风险发布

项目部应结合项目实施情况,编制项目月度安全生产风险预控表,备注中应注明是否附具专项方案和专家评审意见。项目月度安全生产风险预控表经项目安全总监(主管领导)、总工程师审核,项目经理审批后发布。㈤风险预警

1.项目部根据工程的特点和风险类型对重大危险源进行现场预警,以定点预警和流动预警相结合,采用设立安全生产风险预警牌的方式。2.进行分部分项及岗位安全技术交底时,必须将涉及的重大危险源及风控措施交底到所有施工作业人员。

3.施工班组根据项目月度安全生产风险预控表,结合班组施工任务,向班组成员进行风险告知。利用班前会辨识当天工作内容中的危险因素,提出预控措施,并在施工过程中落实。㈥风险管控

1.确定为存在重大危险源的工序施工时应严格落实风险预控措施,主办技术员及专职安全员施工时进行旁站,项目负责人轮流蹲点带班生产。

2.施工过程中一旦发现险情,立即采取措施并报告蹲点带班负责人,必要时停止作业,险情排除后方可恢复作业;发生危及人身或财产安全的紧急情况,立即停止作业,报告项目经理,并启动现场处置方案。

劳动防护 用品管理

㈠劳动防护用品是指为从业人员配备的,使其在劳动过程中免遭或者减轻事故伤害及职业危害的个人防护装备。劳动防护用品分为一般劳动防护用品和特种劳动防护用品。

㈡责任部门和人员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负责劳动防护用品的采购、保管、验收、发放、使用、检查、报废等。

㈢物资部门负责劳动防护用品的采购、保管、发放、报废,选型和采购前应征询安全管理部门意见。劳动防护用品要经安全管理部门验收,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对发放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工会负责对劳动防护用品的发放、使用和管理等情况监督。

施工现场劳动防护“三必须”管理

执行《施工现场劳动防护“三必须”管理规定》(中交一航安委办字〔2012〕1005号)。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管理

㈠项目部应根据自身情况按照《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 9002),结合自身实际编制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应急预案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1.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规定; 2.结合安全生产实际情况; 3.结合危险性分析情况;

4.应急组织和人员的职责分工明确,并有具体的落实措施;

5.有明确、具体的事故预防措施和应急程序,并与其应急能力相适应; 6.有明确的应急保障措施,并能满足应急工作要求; 7.预案基本要素齐全、完整,预案附件提供的信息准确; 8.预案内容与相关应急预案相互衔接。

㈡项目部应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成立评审小组,成员不少于5人,由主管安全的负责人、技术负责人或安全总监主持。应急预案经评审符合要求的,由项目负责人签署公布。㈢项目部应根据工程需要组织开展应急预案演练,所有应急预案应开展演练。

㈣项目部应急预案应根据工程情况及时修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急预案应修订: 1.生产工艺和技术发生变化的;

2.周围环境发生变化,形成新的重大危险源的; 3.应急组织指挥体系或者职责已经调整的; 4.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发生变化的; 5.应急预案演练评估报告要求修订的; 6.地方和上级单位要求修订的。

事故统计 报告管理 ㈠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向项目负责人报告;项目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所在单位、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公司总部和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㈡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后出现新情况的,应当及时补报。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道路交通事故、火灾事故自发生之日起7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㈢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启动事故相应应急预案,或者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㈣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有关单位和人员应当妥善保护事故现场以及相关证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事故现场、毁灭相关证据。因抢救人员、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事故现场物件的,应当做出标志,绘制现场简图并做出书面记录,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㈤劳动者发现职业病危害事故隐患应当及时向安全管理人员报告,安全管理人员接到报告后及时报所在单位,协助处理。发生或者可能发生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时,项目部应当立即采取应急救援和控制措施,并及时报告所在单位、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㈥职工发生事故伤害,安全管理人员立即向所在单位报告,协助所在单位安全管理部门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㈦事故统计上报实行“零上报”制度,每月必须报送报表,报表按公司统一表格。

安全生产 内业资料管理

㈠安全生产内业资料主要内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文件;安全责任书和考核记录;安全规章制度;安全检查记录;安全教育培训记录;安全会议记录;各类安全证书、证件;安全奖罚;安全技术材料;事故上报处理材料;工伤认定材料;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等。

㈡安全生产内业资料管理按照公司《职业健康安全环境保护内业资料管理指南(试行)》执行。

环境保护管理

按公司规定执行。

职业病防治 管理

按公司规定执行。

废弃物污染 防治管理

按公司规定执行。

协作单位 安全管理

㈠项目应留出分包单位资质材料,包括: 1.政府主管部门颁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2.政府主管部门核发的满足分包工程要求的《资质证书》; 3.政府主管部门颁发的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 4.企业主要负责人、项目经理和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持有政府主管部门颁发的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书;

5.特种作业人员的《特种作业操作证》;

6.分包单位企业法人代表开具的现场工程项目负责人的授权委托书; 7.《分包单位基本情况登记表》;

8.《建筑施工分包工程安全环保管理协议书》。㈡项目部要组织分包单位培训教育,将有关的规章制度、管理要求等以书面形式送达分包单位,履签《分包单位安全环保教育签认卡》。㈢施工前,总包单位应组织分包单位对施工过程中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进行辨识,制定预控措施。同时就施工生产存在的危险源、环境因素和总包单位有关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具体要求对分包单位进行详细的告知,履签《分包单位安全环保工作告知书》。

㈣现场安全管理人员应将分包单位进场人员情况填入《分包单位作业人员进场登记表》,同时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填写《分包单位作业人员三级安全教育卡》。㈤总包单位应定期召开现场安全生产会议和组织现场安全生产检查,分包单位主管安全的负责人和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必须参加。

㈥分包单位发生因工伤亡事故应立即向起上级主管部门和总包单位汇报,并在1小时内向当地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㈦项目部每半年应对分包单位进行一次安全生产考核评定工作,每年对分包单位进行综合考核,并将考核情况填入《分包单位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考核表》。以上表格按公司统一规定执行。

安全考核和 奖惩管理

㈠安全考核和奖惩应包括考核对象、考核内容及标准、考核奖惩程序等内容。㈡安全考核内容包括:安全环保目标执行情况、安全责任履行情况、安全行为等。㈢项目安全考核频次不低于每季度1次,应及时兑现奖惩。

㈣针对安全工作突出的个人和单位(包括分包单位)和现场违规行为,制定奖罚标准,及时进行奖罚。

建设工程施工职业卫生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7.现代教育的基本特性与基本内容 篇七

所谓现代教育, 就是建立在先进科学技术基础上的, 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 能够满足全民学习需要的教育活动。现代教育是现代生产的产物,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现代教育的普遍规律。现代教育有如下特征:

1.受教育者的广泛性和平等性。

工业社会由于大工业机器生产要求工人有一定科学文化知识, 普及义务教育的思想得以形成为国家的法律和制度。义务教育最重要的意义是使全社会成员不分民族、种族、性别、家庭状况、财产和文化背景、宗教信仰, 都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从而在相当的程度上实现了受教育者的广泛性和平等性。这种广泛性和平等性的程度, 是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扩大的。包括义务教育年限的延长和高等教育向大众化的发展等。实现教育现代化, 首先要建立一个满足广大人民群众需要的教育体系。

2.教育的终身性和全时空性。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在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方面的广泛应用, 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巨大变革, 使得一个人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和能力已远远不能满足这种变革的需要。人们必须不断学习, 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的思想在20世纪60年代应运而生。所谓终身教育, 俗话说就是活到老、学到老。郎格朗所说的“把人生分为两半——前半生用于受教育, 后半生用于劳动”的概念, 是毫无科学根据的, 教育要为社会每个成员在他们需要的时候给他们提供学习的机会。

所谓教育的全时空性, 是指教育已经不限于学校, 而且来自家庭和社会。特别是现代传播技术的发展, 使得人们可以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 (知识) 。因此, 需要全时空的大教育观, 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3.教育的生产性和社会性。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现代教育的普遍规律。工业生产要求与科学技术相结合, 要求教育为它培养掌握科学技术的人才, 信息社会尤其如此。因此, 现代教育只有走出象牙之塔, 为经济发展服务, 为社会发展服务, 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同时教育本身也才能得到发展。近些年来,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普遍受到各国的重视。198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日内瓦召开的第38届教育大会, 就是以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为主题。作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形式, 教学、科研、生产一体化, 合作教育等在各国有了较大的发展。

4.教育的个性性。

人的发展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它们都受到社会各种因素的制约。但共性更多地体现社会的要求, 而个性则较多地体现个体的要求。工业社会比起农业封建社会来说, 虽然人身得到了自由和解放, 但他受到社会分工的束缚。而且工业社会强调的是标准化、统一化, 个性并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信息社会强调个性化、多样化, 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也为个别学习提供了可能, 为个性发展提供了条件。

5.教育的多样性。

教育的个性性必然要求教育的多样性。教育的多样性表现在教育目标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农业社会的教育目标是很单纯的, 只是传授知识, 教书育人, 培养统治阶级的官吏。工业社会的学校教育不仅要培养统治人才, 而且要培养发展社会生产的科学技术人才和有文化、懂技术的劳动者。学校要为社会发展服务。信息社会要求学校成为信息的策源地。高等学校不仅要开展科学研究, 创造新的知识和科研成果, 而且要创造新的价值观和思维方法。

教育的多样性表现在教育机构的多样化。学校教育由过去单一的普通教育发展到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技术教育等多种教育;高等教育由单一的长期学术性教育发展到多层次、多类型的教育。同时教育突破了学校教育的框框, 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正式教育与非正式教育多种形式并存。教育的多样性还表现在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多样化。

6.教育的变革性。

现代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不断变革。现代工业生产的变革造成社会的不断变革, 与之相适应, 教育也必须不断革新, 才能适应社会不断变革的需要。教育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必将引起教育的革命。它改变了某些过去认为亘古不变的教育原则, 改变了教育内容以文字教材作为唯一的载体, 改变了教学的形式和方法。有人说, 人类的知识载体由无纸载体变为有纸载体, 今天又在向无纸载体转化。此种说法不太确切, 应该说是向多种载体转化。

7.教育的国际性和开放性。

现代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国际现象, 它是互相学习、互相交流的结果。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国际间的交通越来越便捷, 信息的交流越来越快捷。教育的国际性和开放性表现在国际间的人员交流、财力支援、信息交换 (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观念) 和教育机构的国际合作、跨国的教育活动和研究活动等方面。

教育国际性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 关心和了解国际形势及其发展, 具有国际交往能力的人才。

8.教育的科学性, 即教育对教育科学研究的依赖性。

现代教育不是凭经验, 而是更多地依赖科学的决策, 教育行为的理性加强了。科学决策的失误往往会影响整个教育的发展、甚至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到教育的发展战略, 小到课堂教学的改革, 都要在调查研究、科学实验的基础上进行。

教育的科学性还包含着教育的法制性。法律不等同于科学。但现代社会的法制需要建立在科学基础上, 一旦教育规范经过科学论证, 形成法律, 它就具有法律的规定性。现代教育是法制的教育, 教育行为都有国家的立法来规范。这种法制化的教育是高度理性化的。

二、现代教育的基本内容

教育现代化的内容很广泛, 包括教育思想的现代化、教育制度的现代化、教育内容的现代化、教育设备和手段的现代化、教育方法的现代化、教育管理的现代化等。

教育现代化的内容错综复杂, 但它们是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教育思想是主导, 教育内容是核心, 教育制度、设备、方法、管理是保证。教育的现代化, 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的现代化, 即教育思想的现代转化, 使它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教育思想的现代转化, 包括人才观、教育价值观、教学观、师生观等。现代教育思想具有如下特征:

1.教育价值的全面性。

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是一个古老的话题, 历史上曾经有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是教育万能论, 认为教育可以改变社会的一切;另一种是教育无能论, 认为环境决定一切, 或者遗传决定一切, 教育无能为力。马克思主义认为, 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是相互制约、互为因果的, 而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是生产力的发展。人是社会环境的产物, 而社会环境需要人去改造, 人又是生产力中最主要、最活跃的因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人的培养和科学技术的创造都需要教育。

教育具有多种功能, 既有政治功能、经济功能, 又有文化功能。教育既具有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 又具有促进人 (个体) 发展的功能。教育是通过培养人来为社会服务的。教育为社会服务与为人的发展需要服务是不矛盾的, 全面理解教育的功能, 树立全面的、正确的教育价值观, 才能真正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 把教育放到优先发展的地位。

2.教育观念的开放性。

传统的教育观念是封闭的, 它把教育局限于学校、课堂。现代教育观念是开放的, 教育不仅在学校, 而且在家庭、在社会。它以学校教育为主导, 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联系起来。传统的教育观念是狭窄的, 把教育局限于青少年时代的正规教育。现代教育观念是广泛的, 教育延续到人的一生, 包括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 正式教育、非正式教育。现代教育观念具有全时空性。

3.教育观念的民主性。

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教育是教师的事, 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育;教师是权威, 神圣不可侵犯, 即所谓的“师道尊严”。现代教育观念是民主的, 认为师生是平等的, 在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启发、引导、帮助学生, 并且设计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环境。传统的教育观念只重视严格管理和训练, 养成学生死记硬背、唯书唯上的思维定式。现代教育观念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 有利于学生养成积极思考、敢于向权威挑战的思想品质。

4.教育观念的未来性。

传统的教育观念总是向后看, 留恋于以往的经验。现代教育观念总是向前看, 看到新的情况和发展趋势, 研究新的问题。当然过去的经验是宝贵的, 是创造的基础, 离开过去的经验积累就没有创造。但现代教育更重视在新的形势下的创造。传统的教育观念倾向于被动地等待变革, 现代教育观念是主动适应社会变革, 对教育建设具有超前意识。

摘要:现代教育的基本特性及其基本内容, 反映了教育现代化内容的错综复杂性。它们是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教育思想是主导, 教育内容是核心, 教育制度、设备、方法、管理是保证。教育的现代化, 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的现代化, 即教育思想的现代转化, 使它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但现代教育更重视在新的形势下的创造。传统的教育观念倾向于被动地等待变革, 现代教育观念是主动适应社会变革, 对教育建设具有超前意识。

8.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内容 篇八

关键词:电大发展 职业教育 教师 基本要求

随着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国家用人的机制和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在这种发展形势下,电大发展职业教育对教师的整体素质要求也相应有所提高。此外,还要转变教育者的教育观念,提升职业教育的质量,在有限的时间里不但要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还要更好地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做准备,为学生奠定终生发展的基础。

一、电大发展职业教育对教师观念的要求

(一)改变职业教师的观念

职业教育的价值就是对平时知识的实践和应用。作为国家的教职人员其内心必须要有强烈的追求知识的欲望,且要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因为只有用知识充实自己,用知识武装自己,不断提升自我的文化修养,才能在这充满竞争的社会中脱颖而出,得以继续发展。对于一个知识和能力两者兼备的人来说,他有一定的能力去获取更多的知识,因此对于新时期的职业教育的重点方向应该转向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能力,让学生成为终身学习者,在学习中实现人生的目标和理想。

(二)职业教育体现出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

探求真理是电大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并始终秉持着培养科学精神、提高文化素养以及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价值。因此,在某种程度上一直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方式,继而他们的生活方式还有生存方式都受到了科学价值观的熏陶,从而真正体现职业教育中的文化价值。文化教育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发展提供了前进的动力。职业教育是中华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它给予人们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一种高尚的精神。事实上,教育本就是追求真理的精神,尊重事实,还原事实。此外,还要提高自我判断的精神,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三)增加教师的专业素质

电大职业教育是教学心理体验的一种活动,让学生经历从认识自我到提高自我的这样一个过程,并在此过程中,慢慢形成优良的道德品质、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严谨的做事态度、坚强的意志力等。同时,教师的专业素质必须提高,并提高洞察力。而且,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与想象力都是教师培养学生的重点内容,可以确保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教师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全面学习,培养和提高学生欣赏美、追求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二、电大发展职业教育对教师要求的提高

(一)职业教育教师的探究能力

现代知识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教师的思想也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而不能仅仅依靠之前粉笔和黑板来进行教学。对于职业教学中,由于职业教育的特性,在对学生培养时候应该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探索问题,从而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取代死板单一的记忆模式和单纯的理解教师传授的知识,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电大职业教学中,教师应该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问题作为教学的目的,鼓励学生自主探究问题并解除疑问得出结论才是最终的目的。

(二)职业教育教师的专业能力

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社会对劳动者综合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因此,在进行职业教学的时候,我们应该更多设计教学的内容,尽量熟悉教学课件,保证教学效率。这时就需要看教师的教学能力。只要不断提高职业教师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培养。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教师要多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才能激发学生潜在的思维能力,并对教育知识的探索予以实际行动。同时,教师要传承古代伟大先人孔子的教育思想——因材施教,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对每个学生的接收能力进行考察,再有针对性地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通过新鲜有趣的内容教学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特别是对于专业教师来说,应该要不拘内容,将新的教学理论融入到传授教学中。只有这样,才能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专业技术人员。此外,站在职业教师的角度上看,应该注重学生实际技能的培养,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待实践练习需要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值得一提的是,教师要在把握连贯性和整体性的基础上,将单项练习和综合练习相连,要对学生进行重点传授,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科学的工作方法。

(三)职业教育教师的创新能力

教师在课堂准备的时候,需要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对于庞大的教学资源库,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从而降低了教学效率。在职业教学中,增强师生交流,调动学生的思维,对课堂教学起到了促进作用。当代生活以及社会发展都受到现代科技的影响,教师可以运用现代科技减少查阅资料所花费的时间,焦点集中在现实生活,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去巩固和加强课堂上学的理论知识,将科学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职业教育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学生信息处理能力的过程。这也就需要教师能够提高创新能力,增强职业选择的灵活性。

三、结束语

对于职业教学中,我们要重视教师的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和开发学生的智力,同时还要根据教育事业健康稳定发展的需要,探索新形势下的职业教育规律,学习先进国家的管理经验,努力提升自身的能力水平,从而跟上时代的步伐,真正做到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刘海蓉.德国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与启示[J].天津电大学报,2012(1):53-55.

[2]宋景东,张昊,时玉利.论和谐社会下的高校管理创新[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09(3):20-23.

[3]冯锦章.电大远程开放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融合创新发展的大实践[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3):1-4.

作者简介:

刘仁江(1962- ),男,汉族,四川彭州人,陕西师范大学毕业,现为新疆石河子广播电视大学讲师,研究方向:化学教育。

9.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篇九

一、“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没有感情就做不好教育工作。教师应始终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志存高远,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在深刻的社会变革和丰富的教育实践中履行自己的光荣职责。

二、“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

亲其师,信其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必须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三、“教书育人”——教师的天职。

教师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四、“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教师要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在各个方面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榜样,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影响学生。要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五、“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不竭的动力。

10.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基本要求 篇十

一、教师职业道德及其基本特点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涵

1、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调节和处理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与职业工作关系所应遵守的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以及在这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

上述概念具有如下基本旨意:

一是揭示了教师职业道德的独特性,说明了它是教师这一职业所特有的,是与教师这一职业密切联系的专门性道德。

二是揭示了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涵,说明教师职业道德不只是教师在职业生活中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还包括教师对规范或准则中内得而成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

2、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特点

(1)、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专门性。指教师职业道德对教育善恶的专门体现性和对教育的专门适用性。

(2)、教师职业道德体现教书和育人要求的一致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告诫教师:“请你记住,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

(3)、教师职业道德内容的全面性。它包括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技能、职业规范、职业良心、职业作风、职业情操等。

(4)、教师职业道德功能的多样性。它包括职业工作的精神动力、人际关系和利益关系的调节、言行示范的自觉性等。

二、我国当代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和基本规范

(一)、我国当代教师职业道德的建构

(1)、继承性

(2)、时代性

(3)、全面性

(二)、我国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1)教书育人原则

(2)乐教勤业原则

(3)人格示范原则:

(三)我国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

1、爱 岗敬业。

爱岗敬业是调整教师与教师职业之间相互关系的道德规范。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思想前提。

尊重学生

信任学生

关心学生、爱护学生

热爱学生是建立民主、平等、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

热爱学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条件。

教育爱内涵的思想特征:

A、教育爱的广泛性

B、教育爱的.引导性

C、教育爱的理智性和纯洁性

D、爱与严的结合

2、严谨治学

严谨治学是处理教师和教学之间相互关系的道德规范,

其基本含义是: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方法,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

(1)好学不倦,努力精通业务

(2)把握规律,科学施教

(3)严以律己,严格执教

(4)不断探索,勇于创新

3、团结协作

团结协作是调节教师与教师、教师与领导等教育主体之间相互关系的道德规范。

(1)关心教师集体,维护集体荣誉

(2)克服文人相轻,相互学习配合

(3)尊重同志,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5、尊重家长

尊重家长是处理教师和学生家长之间相互关系的道德规范。

教师 与学生家长的基本关系表现在 :

(1)社会地位的平等性

(2)联系交往的互尊性

(3)教育过程的配合性

6、廉洁从教

廉洁从教是调整教师与物欲诱惑之间的道德 规范。其基本要求是:坚守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不利用职责之便谋求私利。

古人云:“不受曰廉,不污曰洁”

廉洁公正是为师立教的根本

7、依法执教

依法执教是调整教师劳动与法律制度 之间的职业道德规范。其基本要求是: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

8、为人师表

为人师表是教育活动对教师个人言行的要求。

其基本含义是:模范尊守社会公德,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严于律己,作风正派,以身作则,注意自省、自察、自纠。

特点:表率性、律己性、统一性、真实性

三、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一)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意义

1、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教师道德人个不断发展完善的需要。

2、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做好教育工作的需要。

(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

1、坚持知和行的统一。

2、坚持动机和效果的统一。

3、坚持自律和他律的结合。

4、坚持个人和社会的结合。

5、坚持继承和创新的结合。

(三)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方法

1、加强理论学习,注意“内省”,“慎独”

2、勇于实践磨练,增强情感体验

3、虚心向他人学习,自觉与他人交流

11.系统管理理论的基本内容 篇十一

目标和价值分系统

目标和价值分系统是企业的一个重要子系统。对此,卡斯特指出:“目标与价值分系统是每个组织中不可缺少的分系统。社会价值观反映出一系列的有关人类行为规范和理想目标的共同信念。组织自身的存在依赖于内部参与者与外界社会间的最低限度认同的价值观。”从这段话可以看出,卡斯特认为,组织系统从外界社会文化环境中取得信息并确定企业的社会价值观,以便企业履行相关社会大系统所确定的目标和职能,这是企业生存和发展必须面对并正视的。同社会价值观不吻合,企业就只有死路一条。

对于组织目标应该具备什么功能这个问题,卡斯特提出,一个组织的目标影响着它与环境超系统以及其他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组织达到目标的努力影响着它从较广的社会环境中接受资源投入的能力,从而使它的生存正当化和合理化。目标可以把参与者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与组织有关的行动上,为组织成员提供衡量成功的标准。目标还有助于决定企业运营所需的技术,并且为组织活动的专业分工、权威形式、信息沟通、决策网络以及其他结构关系奠定基础。总而言之,组织目标的性质影响着组织的本质特征。

卡斯特对于组织目标的研究,主要是集中于三个方面:①环境方面—社会对组织的各种限制;②组织方面—作为一个系统的组织目标;③个人方面—组织参与者的目标。

卡斯特借用汤普森(J. D. Thompson)和麦克尤恩(W. J. McEwan)的观点来表明他的立场:环境对组织目标制定的影响具有以下四种方式。①竞争。比如,公司组织为原料来源、劳动力的投入和顾客而竞争;政府机构为税金而竞争;大学为学生和教职员而竞争;医院则为病人而竞争等。②磋商。通俗地讲,就是集体讨价还价。比如,管理者和工会谈判的事情司空见惯。在讨价还价的时候,每一方必须把自己的目标降低以迎合对方的需要。资方竭尽所能想把劳动费用压到最低,而工会却要使雇员挣到尽可能多的钱。③合作。合作可以看成是为了吸收新成分到组织的领导或决策机构中,以对付来自外部的威胁。我们经常看到的工商业组织的董事会中有银行或其他财政金融部门的代表、医生是医院的理事会成员等现象,就是成功运用合作方式的典型写照。④联盟。联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组织为达到共同目标的联合。这种方式可以看作是环境对目标限定的极限。

谈到组织的系统目标,卡斯特认为,它和组织作为独特实体所寻求的目的和所需要的条件有关。比如自身的生存、经营的稳定、投资的回报率、组织的发展、参与者的满意度、行业地位的提高、技术的领先和革新等,都是组织的系统目标。

关于组织参与者的目标,卡斯特认为,个人参与者目标和组织目标经常是既一致又矛盾的。组织目标必须满足参与者一定程度的需要,使他们对组织做出贡献。在这里,卡斯特提出一个重要的概念:互惠,个人和组织之间的互惠。个人和组织之间存在着一种心理上的契约,它可以帮助完成各自的目标。当这种心理契约破裂时,会对组织带来严重影响。比如,当宇航工业受挫时,航天组织解雇了许多长期雇员,包括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这种雇员对他们自己的组织已经具有了高度的忠诚和感情,解雇无论是从心理上还是从经济上都会给他们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因此,个人和组织的互惠契约越坚固,一旦这种关系破裂时,个人所面临的问题就越严重。最后,卡斯特也坦率地承认,从某种意义上说,期望个人与组织目标之间的完全一致和最理想的吻合是不现实的。

从目标和价值分系统可以看出,作为社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企业和社会具有天然的、密切的关系。组织的很多价值观来源于社会文化环境,组织只有服从社会的需要,具有达到社会目标的功能,它才有存在的价值。

技术分系统

技术分系统是指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体系,凡是组织中工具性的因素,都属于这个分系统,包括在将投入转换为产出时所运用的各种技术。它取决于组织任务的要求,而且随着组织活动的特殊性而变化。可以说,技术分系统是一个组织有别于其他组织最鲜明的标志。制造汽车的技术和炼油厂的技术就大不相同。同样,医院的任务要求和大学的任务要求也大不相同。总的来说,技术分系统的形式是由实现组织目标所需的各种专业化知识和技能、机械设备的类型以及设施的布局所规定的。

技术分系统会影响组织的结构系统。对此,卡斯特一语道破:技术与结构之间具有一种直接的关系。比如,在直接生产部门,随着技术由小批量生产发展为连续的程序性生产,垂直的管理层次就会增加。如果说经理的控制跨度在小批量生产中是四个人,那么,在大批量生产中将会增加到十个人。我们在生活中发现,在那些技术先进的公司里,服务人员和管理人员,包括参谋人员,按比例来计算通常会更多些,也是这个道理。

同时,技术分系统还会影响组织的社会心理系统。传统管理理论对于这一点很少加以考虑。传统管理理论认为,技术系统是既定的和不变的,是由人来适应技术系统的。然而,卡斯特明确指出,技术以多种方式影响着组织中的人。他借用布劳纳(Robert Brauner)在不同技术条件下工人的心理差异试验来佐证他的观点。在装配线上工作的工人,其疏离感和不满意感,就大于在手工的和非流水线工作(这种工作能够完成相对完整的产品)过程中的工人,而后面这些行业,对工人来说,比装配线具有更高的激励和满足作用。

技术分系统还会影响组织的管理系统。卡斯特得出结论说,机械式管理系统适合于稳定技术的生产活动,与此相反,有机式管理系统则适合于技术条件发生急速变化的生产活动。有机系统的无结构特性和高度的动态特性,会使那些习惯了结构明确的机械式系统的管理人员产生不安和不可靠感。

简单来讲,技术分系统是由企业按照任务要求由技术要素构成的。它将影响组织的结构分系统、社会心理分系统和管理分系统。在这一方面,卡斯特没有超出泰罗和梅奥的思想,但是,他把技术分系统和组织结构、社会心理、管理紧密联系到一起,从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出发来认识技术的作用,这是他超出前人的地方。

社会心理分系统

社会心理分系统由相互作用的个人和群体所组成,它包括个人的行为和动机、人际关系、群体动力和影响系统,也受组织中人的感情、价值观、态度、期待和愿望的影响。它是外部环境影响和内部任务、技术、结构影响的纽带。

卡斯特和罗森茨韦格在他们的著作中提出了不少有关传播沟通的简洁明了的新概念。例如,“相互作用可以广义地解释为任何形式的沟通—书面、口头、姿势乃至面部表情。” “权力,是从事或影响某些事情的能力。”“影响,是一个包含一切能使个体或群体发生行为变化的方法在内的总括性概念。”在此基础上,他们也阐述了自己独到的传播思想。他们认为,群体动力的核心是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相互作用,即沟通在群体动力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人们可以通过充分地相互作用以保证取得充分的理解。他们指出:相互作用有两种沟通方式,单向沟通与双向沟通。“沟通的技术问题是十分棘手的,更令人关心的是语义上的困难。”与单向沟通相比,如果采用双向沟通,传达信息的准确性,以及接受者的信心都会增加。因此,在选择采用哪种沟通方式上,应根据环境的考虑来进行费用与收益的分析。对于组织冲突,他们指出,冲突“对人、群体和组织具有促进功能和使功能失调的两种影响”。对于后者,要适时化解与控制。但是,也不能一味地避免冲突,不应忽视“冲突在培养创造与革新方面的建设性与积极性的作用”,“有些摩擦应在小群体成员之间存在,以作为产生新鲜主意的一个条件。一个没有冲突的群体可能是静止的,其所发挥的作用就会大大低于其能力。”对于影响行为的方法,他们也做了较深入的研究,列出了具有典型意义的四种方法:模仿、建议、劝说和强制。

此外,与其他行为科学家不同的是,卡斯特在这个分系统里特别强调了地位和作用的心理意义。他认为,地位和作用系统是组织的社会心理系统的基础。它们提供了一个范围,在这个范围内,对地位的知觉认识会影响并激励个人的行为。

卡斯特指出,地位是指某一个人在群体(无论是正式群体或非正式群体)中的威望等级。就某一职务来说,人们都对职务占有者的作用或行为模式有着一种预期。在这里,卡斯特运用两分法,区分了个人地位与职业地位。有很多地位是和社会系统中的特定职位相联系的,而不论职位的占有者是谁,这就是职业地位,但个人地位会影响到职业地位的作用。卡斯特举了一个例子,律师或教师的职位可能包含着比办事员或临时人员更高的地位。另一方面,张三可能是一个糟糕的律师,而李四可能是很出色的办事员。所以,地位与一定职位上个人的工作成绩有所联系。另外,卡斯特还指出,有吸引力和善于社交,也可以影响个人地位。某一个人的个人地位在几个不同群体中的差别可能会很大。

关于作用,卡斯特认为,它是指伴随一定地位的职位而来的文化模式的复合体,它包括态度、价值观、以及社会对某个职位占有人行为的期待。当个人价值系统和他所感知的对他的行为的期待不一致的时候,就会发生作用冲突。对于如何解决作用冲突,卡斯特借用了李斯曼提出的“内导”行为和“他导”行为的概念。内导行为强调相关人员的内在价值系统,对个人关于某种特定作用的感知与期待予以最大的重视。在确认和实现某一特定组织作用上,内导行为强调创造性的个人主义。他导行为则强调他人期待的支配地位,对外来影响予以高度重视,本质是强调群体的支配作用。他导行为的极端,包含着随众行为和屈从行为。卡斯特举例说,在大多数大型的日本公司中,适合“团体”是得到雇佣的重要条件。这些公司强调观点的适中,注重个性的协调,对群体的重视胜于个体,人们沿组织等级的升迁非常缓慢。然而,工作轮换、横向调动和掌握多种技能,则是对管理人员的普遍要求。日本公司的成功表明,他导性和合作性可以在特定的文化中发挥作用。

概括起来,社会心理分系统由企业成员的行为动机、地位角色关系、团体动力、影响力等组成。同时,它的发展变化又受到外界环境力量、企业任务、技术及内部组织结构的影响。

结构分系统

结构分系统是由组织图表、职位说明、作业说明、规章、流程等决定的,它为技术分系统和社会心理分系统提供正式联系的渠道。它也与权威、信息沟通和工作流程的模式有关。要强调的一点是结构分系统的正式性,在技术分系统和社会心理分系统之间,还存在着不通过结构分系统的非正式联系。

传统管理理论往往强调稳定的机械式结构的设计,而忽视组织结构的可变性和有机性。卡斯特明确提出了机械式组织和有机式组织两种结构概念。他认为,大多数现代组织都会经常发生组织结构上的变化。与稳定的机械式系统的特点相反,适应性有机式组织的刚性不足而弹性有余,边界模糊,可变性强,即结构度低。具体表现为经常变更的职位、边缘模糊的任务,以及各职能之间的动态相互作用。不过,卡斯特也承认,有机式结构并非适用于所有的组织。很多处在稳定的环境中并使用标准化技术的组织,采用机械式的结构,也能有效地运行。

管理分系统

管理分系统是指整个组织的运营体系,其主要内容是计划与控制。管理活动从制定目标出发,通过组织目标使企业同外部环境联系起来,为实现目标而进行计划、资源配置、建构组织、激励和控制等活动。

管理分系统的中心是企业中的计划决策机构。它综合企业内外情况,对本企业的产品方向、工作规划、作业系统、人事安排等等做出战略决策。财务部门、规划部门、研究与发展部门和市场营销部门,负责对计划决策机构提出建议并提供相应协助,资源分配部门和经营管理部门分别执行相关战略决策。这些部门之间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统一体,掌管着企业的主要经济活动,对“输入-转换-输出”的全过程实施管理。一般企业的管理分系统,都存在着明确的三级分工,即通常所说的高层、中层和基层,或者称为战略层、管理层和作业层。

这三级通常是稳定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管理活动是呆板的。在这个结构下,企业的运行是灵活的。卡斯特认为,注重组织结构的层次划分,能更好地实现它的基本职能。系统理论的基本点之一,就是强调系统的层级关系。恰当的层级界定,以及重视各层级活动的整体结合,有利于了解不同层次在企业系统中的地位、作用及相互关系。正是从卡斯特开始,组织理论的关注点,由强调专业化分工的直线职能制模式,进化到了强调层级分工和整合的系统模式。

在管理分系统中,卡斯特特别强调决策信息系统,他指出:“信息对决策说来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决策信息系统既与个人决策有关又与组织决策有关,同时,对与过程相关的相应信息流也有关系。”卡斯特认为:“信息流系统对决策过程是不可少的,信息是情报原料,它激发制定决策的认识。信息在评价备择行动方案中是必需的。一个决策者可以被看成是一个信息加工系统。”“各种形式的信息—电子脉冲、书面或口头语言,非正式或正式报告—是决策的基本组成成分。”对于数据与决策信息系统的关系,他指出:许多关于组织设计的文献,虽然强调信息系统,但却是过于“机械化”的。电子计算机的运用,促进了信息流复杂系统的设计,但这种所谓的信息系统往往对决策帮助不大。“实际上,关于现存设备的设计可能导致数据处理与管理永不相干的后果。”要改变这种状况,“最好的方法是以决策定向”,“把无用信息的发展减少到最低限度”。未来的发展方向,则应集中在“可供决策者随时询问的组织数据库上”,在发展“数据库与快速反应的相结合上”。 卡斯特所论证的这五个分系统,可以简单图示如下。

系统管理理论的历史地位

卡斯特特别呼吁,管理必须着眼于整体以及系统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系统管理理论的重要特征就是强调组织与环境的关系,重视从整体角度研究组织。和以前的管理理论相比,古典管理理论较为强调结构分系统和管理分系统,从而重视制订管理原则;行为科学管理理论较为强调社会心理分系统,把注意力集中在激励、群体动力学和其他相关因素上;管理科学学派强调技术分系统,以及在决策过程和控制过程中使用定量化的方法。这样一来,组织与管理的每个学派都各自侧重于特定的分系统,而不承认其他分系统的重要性。因此,学派林立的管理学理论,都有着“盲人摸象”式的偏失,无法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系统管理理论则试图运用系统论的整体研究方式来统一各派,在对传统管理理论的深刻反思基础上,实现对组织与管理理论的新的综合。

卡斯特还强调,千万不要仅仅着眼于组织内部的各个分系统,而忽视了组织与外界环境的关系,系统管理理论认为,组织是一个开放系统,是在与环境的不断交互作用中获得发展的。因而,只有在开放系统的总模式下,才能很好地确定组织内外各种变量之间的确切关系。由于组织的各种因素之间相互关系的动态特性,实际上,不可能存在一种能够适用于任何组织的管理方法和模式。所以,系统管理学派又提出了权变观点。也就是说,根据组织各个分系统的构型,以及管理者在具体环境中对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了解,要求管理者按照实际情况来进行组织设计与管理实践。

这样一来,从古典管理理论的组织研究到系统管理理论的组织研究,卡斯特给人们描绘出了一幅组织与管理理论演变的进程图。

上一篇:全国执业药师考试专业知识(2)中药鉴定学试题下一篇:事实婚烟论文:事实婚姻法律效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