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诗说课稿

2024-10-01

郭沫若诗说课稿

1.郭沫若诗说课稿 篇一

《香菱学诗》说课稿

巫山初级中学 何桂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香菱学诗》,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说这堂课的设计: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香菱学诗》是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本单元所选内容均是古代长篇小说中几个有名的片段。本文入选教材,意在给学生打开一扇窗,扩大阅读视野,提高文学修养,引导读书方法,培养读书习惯。

2、教材简析

《 香菱学诗》节选自我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红楼梦》第四十八回《滥情人情误思游艺,慕雅女雅集苦吟诗》。原著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爱情悲剧为主线,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一系列富有典型性性格的艺术形象。《 香菱学诗》详细叙述了黛玉指点学诗门径,香菱苦心学诗的经过。我们应结合她学诗的全过程,对其成功原因作广泛而深入的探究,以便从中获取有益的启迪。

3、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据此,结合本单元的教学和课文自身的特点,以及学生实际,设定如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A、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腻烦、挖心搜胆等字词,丰富语言积累。

2)整体把握文章的故事情节,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

B、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分析香菱成功的原因,赏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深入理解《红楼梦》的主题思想,提高文学鉴赏能力。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习香菱虚心好学、刻苦勤勉的求学精神,要好学、乐学,更要善学、苦学。

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探究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2)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教学难点:

1)揣摩香菱这一形象,理解作者文中倾注的思想感情。2)引导学生探讨香菱学诗对我们学习语文有何帮助。

二、学情分析

初三学生已有了较强的的自主学习能力,对小说的赏析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在阅读和写作方面也有了自己的一些经验。因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学习,探究并总结学习心得。但现在的中学生普遍存在着阅读名著的自觉意识淡薄的现象,加上《红楼梦》故事复杂,人物繁多,寓意含蓄,更是让学生难以读懂,所以我利用歌曲和图片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用香菱学诗的“苦”引起学生的共鸣,用其身世的“悲”打动学生的内心,从而激发学生对这部古典小说巅峰之作的阅读兴趣。

三、教法学法

1、教法设想:新课标积极倡导教师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三维目标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本课的教学基本采用此方式,另外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还采用:情景设置法、提问法、点拨法。其中点拨法是最基本的方法,在关键处,进行恰到好处的启发引导,让学生拓展思路,把问题引向深入,高质量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2、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也就是在学生的学习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共同发展。具体学法为圈点勾画法、讨论法、自主合作探究法。其中讨论法很重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就教材的重难点进行讨论,以求明确重点、解决疑难,这种方法的最大特点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

(我的新课教学分为“走进红楼、初识香菱、走近香菱、香菱悲歌、红楼悲歌”等板块。)

(一)激趣揭题,走进红楼。(时长约为2分钟)

一曲《枉凝眉》足以让学生感受到艺术的魅力,一开始我就用歌声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在动人的音乐中,播放图片,激情导入: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一曲倾世《枉凝眉》,让多少痴男怨女又梦回红楼。红学家周汝昌先生说:“只有智慧的人才喜欢《红楼梦》,因为这里面有你一生学不完的知识。今天,就让我们从《香菱学诗》这个片段走进《红楼梦》,做一次智慧的阅读。(这样设计的原因是根据初三学生的年龄特点,情景激趣,自然导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巧妙地引出课题并介绍作家曹雪芹和作品《红楼梦》。)

(二)感知泛读,初识香菱。(时长约为6分钟)

1.学生读课文,结合注释,把握文意,并积累文中重要的词语及文学常识。(此环节着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2.学生利用圈点勾画法,标示出香菱学诗的几个阶段。

(设计以上程序,遵循了阅读认知的一般规律,既可以积累词汇,巩固基础,又可以感知文章的语言特色,初步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三)品析鉴赏,走近香菱。(时长约为18分钟)

《新课标》指出:阅读文学作品“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因而在这个环节,教师设计相关问题,指导学生研讨课文,突破重难点。全班分成四个大组,每个组讨论一个问题,学生分组合作探究,派代表全班交流。四个组的任务分别是:

1、析香菱学诗之苦。

学生从文本找出表现香菱学诗“苦”的句子并体会“苦”的含义。

2、品香菱学诗之笑

学生找出文中写香菱笑的句子,思考:一个命运如此坎坷的女子,为何总是在笑呢? 通过一“苦”一“笑”的对比,用香菱学诗的“苦”引起初三学生的共鸣,用香菱乐观的“笑”打动学生的心灵。

3、探香菱成功之因。

香菱一共作了三首诗,对这三首咏月诗你怎么评价? 鉴于学生品读诗歌的经验有限,而理解三首诗的梯度,尤其是理解第三首诗的情感对于学生深入理解香菱这个人物将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因此,我想将三首诗的简单注释在上课前让学生了解,帮助学生理解三首诗歌,并引导学生明白,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方能打动人,才是好文章。

学生进一步探究: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4、学人物塑造之法。

首先揣摩归纳文中对香菱的神态、语言、动作等多种描写方法及其作用。目的是让学生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并学以致用,借鉴到自己的写作中。

然后引导学生解读文中有关宝钗、宝玉的相关语言描写,体会侧面描写的作用。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这样设计,既给学生具体有效的指导,又让每个人都有参与的机会。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

(四)质疑思读,香菱悲歌。(时长约为5分钟)香菱学诗很苦,又乐此不疲,是什么力量推动她这样做呢?她学诗的目的是什么呢?结合金陵十二钗副册香菱的判词介绍香菱的身世命运,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香菱。学生自由讨论,积极发言,教师适时给予点拨。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一环节的设计是帮助学生更好地体味作者对香菱这一形象倾注的思想感情)

香菱,一个美好的女子。最后却饱受凌辱而死。这就是红楼女子香菱的命运,而红楼中又有多少女子的命运如香菱般苦楚、令人感伤呢?由此自然引入对红楼梦中众多女性命运的一个追问。

(五)拓展研读,红楼悲歌。(时长约为3分钟)

教师拓展延伸,举例介绍《红楼梦》中其他女性形象的悲剧命运。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黛玉、宝钗、探春、惜春……一个个美丽的女子,却都难逃命运的捉弄。这真是,千红一哭,万艳同悲!鲁迅说过:所谓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在这些美丽的女子身上,曹雪芹都寄予了无限的同情。诚如他在小说开头所说:“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可以说,《红楼梦》既是女性的悲歌,又是女性的赞歌。(这一环节的设计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红楼梦》的主题思想,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从《红楼梦》看古代女性的悲剧命运,将学生的文化审美引向更广阔更深刻的层次,并将阅读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六)总结借鉴,治学境界。(时长约为5分钟)

1、首先教师提问:从香菱的身上,你学到了什么?中考在即,你打算怎样做? 教师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联系自身实际谈收获和启发。

(新课标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我这样设计的意图是针对新课标三维度之一的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使香菱的气质品格化为自己学习的不竭动力,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2、然后教师总结:香菱学诗,意趣无穷,印证了古已有之的治学三境界:从悬想到苦索到顿悟,曹雪芹为我们提供的不仅仅是学诗的借鉴,更是做人成大事业大学问的捷径。本文带给我们的东西是值得反复玩味,终生思考的。

(七)布置作业,课后感悟。(时长约为1分钟)

同学们,如果今天你被这个充满灵性、充满诗情、美丽执着的香菱感动了,那么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情不自禁地走进红楼,去感受大观园里那些以诗寄情的女子们的美丽与芬芳。香菱走了,“红楼”中诗一样的女子们最后也都以凄惨的方式走了,但是她们的“魅力”却铸成了我们心中永恒的红楼梦!

我布置的课外作业是:

课外阅读《红楼梦》,以《我眼中的……(林黛玉、薛宝钗等)》为题,为你喜欢的一个女性人物写一篇文章。

(因为一节阅读课的结束也应该是学生课外阅读的开始。新课标提到,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为学生终身喜爱读书打下良好基础。)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主要突出课文的重点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思路,使复杂内容简单化,抽象思维具体化,使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帮助学生提高分析、归纳的能力。本课我抓住“黛玉教诗”和“香菱学诗”两个部分,分别突出“善”和“苦”,板书清楚直观,示范性强。)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上一篇:臧村中心幼儿园园务工作总结下一篇:作文:诚信相伴圆中国梦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