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风情--教案

2024-07-20

欧洲风情--教案(精选10篇)

1.欧洲风情--教案 篇一

我已经连续三天在梦境中徜徉浪漫的欧洲小镇,不经意思索:我的头脑里已装满这份恬静,那么,我的心也是吗?

对我来说,欧洲小镇如同恋人眼前的`玫瑰,是个无限向往的天堂。它没有纽约的喧闹,没有苏丹的贫困,更没有阿富汗的可怕;那里是古老的钟楼,辽阔的麦田,悠扬的小提琴和空灵的风笛。若是漫步在街头,同样能感受到曼哈顿的热闹,不过那又不同,因为小镇里的空气弥漫着淳淳的牛角面包的奶香,曼哈顿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到这一点的。

屏息静听Declan的《Danny boy》,你会不自觉地凝眸,感觉像已置身于爱尔兰宁静的牧场中,远处是白雪皑皑的山谷,脚边是娇滴的玫瑰,眼前是淡雅清新的紫罗兰,好像世纪时钟都被空灵迷惑得不可思议。当你发现这不是事实,倒有种回味悠长的凄迷:这种感觉像放了糖的咖啡,似苦,但却甜。最后一句结尾:“I love you so。”又加多了一份甜蜜。不需要读懂歌词,却能直感意境,真是种奇妙的味道。

2.长城脚下的欧洲风情 篇二

坚果,非女性,风华正茂,雪龄2年7个月。职业是网络监控,听起来挺唬人的。

常驻雪场:八达岭滑雪度假村。

对八达岭滑雪度假村的感觉:我对这里的山崖别墅群一见钟情,我不是小资。但很在乎滑雪娱乐休闲的整体质量,这里的法国式餐厅以及视野开阔的落地窗,都是吸引我的理由。

对于像我这样的滑雪玩家来讲,滑雪仅仅是爱好并且爱好得不够痴迷。第一次上雪道踩着专业的雪具让我既忐忑又兴奋,就毫不犹豫地和这里的雪地来了个扎实的拥抱。后来,通过滑雪教练的辅导与培训,才真正使我体验到滑雪的快感和刺激。

第一次滑雪出发前的兴奋一直维持到第二天早晨去雪场的路上,全程的摔跤和周身的酸痛在快乐面前似乎不足一提……把烦恼甩在身后,其实快乐就是这么简单。在那白雪皑皑的雪道上,呐喊、放纵,没有城市的喧嚣、往日的不快乐全部被这人间天堂所吞噬。所以,应该纪念我所有的第一次。初到八达岭滑雪场是在05年。而后来,每年雪季让我如约而至,有大部分原因是八达岭雪场特有的文化和舒适。总感觉这里并不仅仅是一家滑雪场,而是儿时家乡冬季的亲切,和扎根京城后都市时尚的结合。

路上,兴奋地在八达岭高速从密密匝匝的大货车中间娴熟地超车,到了八达岭滑雪度假村暗自得意,幸亏来的不是周末。一帮人散做鸟兽状,确实,和这些朋友来滑雪很怪,通常除了休息和吃饭,基本上是不怎么在一起的。我上了缆车迟疑地登上山顶,用滑S形减速,大小S运用自如潇洒风流。莫扎特不就是有首回旋曲吗,我觉得我就是音乐,正起伏回旋呢。但是,你相信滚都可以滚累吗?那是当年我第一次滑雪的情景,摔到不想立刻爬起来,正躺着休息,就见救援人员风驰电掣般围上来。接着,有人用手捂我的鼻子,被我一把推开,坐起来时把周围人都吓了一跳。救援人员立刻大叫:“还能坐起来……”见我摇摇晃晃走去休息室,还追着我问,你确定没事儿吗?确定吗?那是以前的事,年轻骨头有韧性,怎么摔都不怕,我就这么学会了滑雪。

现在莫扎特的回旋算什么,玩得尽兴的话,连舞蹈的感觉都能找到。转弯时单脚着力,身体倾斜几乎挨到地。看前边有不太会滑的就故意逼近,当他们怕被撞到惊叫起来时,突然一个摆渡,梦一样紧贴着疾驰而去,回头再看他们踉踉跄跄砰然倒地,顿时心里一阵亮爽。我把这种行径解释为与年龄有关,像吸毒一样渴望青春渴望强壮,尽管如此,可我还并没有衰老。雪板就如同我的一双长脚,人们总鄙视轻浮二字,可轻浮却永远陪伴着人类,为什么?我总觉得适度的轻浮是美好,而美好最有生命力。

中午过后人已经开始多了起来,我躲进休息区发现已经有两个朋友在那儿了。队伍中新来的小菜鸟一个上午摔的次数就有点数不过来,还没走两步就摔倒了,身旁的美女kira还说他“侧翻”动作标准……kira是地道的北京姑娘,喜欢贫但完全没恶意,人好又漂亮。其实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优点每个人都宽容,也许和共同的爱好有关吧,这也正是我们聚在一起的原因,而队伍也总在不断的壮大,从半精英玩家到小菜鸟倒也其乐融融。菜鸟很倔强,独自到中级道的下部一块场地走走停停。过了一会,随牵引上了中级道,中途出了点意外。当时也来了个漂亮的“侧翻”,雪板掉了,幸好没有影响到后面的人。kira基本就掌握了拐弯和小S,没想竟摔到雪道边的护网里去了,滑雪板挂到网子里,脚在天上,只等别人来救了。还好,kira是美女不愁没人理……

集合吃饭,在雪场服务会所二楼的巴克斯西餐厅,是一家典型的法国西餐厅,别看有的人雪滑得不好,但吃可是很在行:法国进口开胃香槟酒、奶油局帝王蟹、帝国松露鹅肝饺清汤、肌肉马伦戈,这些都是kira的最爱。坐在幽雅的环境,轻盈的烛光、音乐,远离都市的喧闹,是滑雪之外让我觉得最舒适的。在这里可以拥有一份幽静的闲适,巴黎情调也多少会让我感到些浪漫和温馨。透过落地窗远观迷人纯白的世界,可惜小菜鸟没这雅致和kira在讨论:坐在揽车上可以东瞅西望,亲眼目睹专业级玩家的精湛技巧,比如,有个帅哥,一边秀着单板,一边转身给女朋友拍照,而且随时准备空中转体,那个潇洒,指望他摔,基本没戏等等!心想,我不就是技术精湛的半专业玩家嘛,长得也还不赖嘛,怎么就没提到我呢。

定了第二天中午返回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我喜欢这的酒店,房间是仿木屋设计,找了一间朝南的,可以清楚地看到滑雪场。在这白雪覆盖,远远可以望到辽金残长城遗址的群山之间,竟能营建了一处这样豪华的酒店。我们住的是标准双人间和三人间,依山而建的别墅里是韩式的榻榻米。夜里,一朋友说他连梦里都想着滑雪:见到人就傻傻地问,你……滑雪了吗?估计回去等不到周二就会坐不住,没准谁一招呼,下周还去……第二天酒店提供早餐,我们8点去餐厅的时候早餐都还没有做好,正好可以先到雪场玩儿会。

这里向来被人们称做是:银装素裹、晶莹剔透的人间仙境!又是一年的雪季开始,这里却别有一幕银色的世界,带你远离了城市的尘嚣纷扰,没错,这里是八达岭滑雪场。

给你冲·动的理由

1、有滑行酣畅淋漓的刺激,更有“山舞银蛇”磅礴壮美。

八达岭长城西侧约两公里便是八达岭滑雪度假村,总占地面积3000万平方米。滑雪场有高、中、初级滑雪道4条,国际标准的半管式(U型)单板滑雪道。专门设有雪上娱乐区,如雪上飞碟区,儿童雪地摩托单循环道,成人雪地摩托单循环道等,以及一条3000平方米区域的专业滑雪教学区。4000平方米的多功能雪具厅,3000套崭新的NORDICA雪具及最新滑雪服,为您提供全套时尚的滑雪装备。

2、体会运动的快乐,享受休闲的浪漫

八达岭滑雪场采取了雪场,酒店一体式经营,集住宿、餐饮、娱乐、会议、度假为一体的欧式建筑风格高档涉外度假酒店,山崖别墅群。房间内设有线电视节目,宽带接入,提供24小时热水,酒吧足疗、商品部等配套设施。酒店还拥有风格不同规模不同的会议室及娱乐等配套设施。如果能够获得超值的享受,体会运动的快乐与休闲的浪漫,你还在等什么?

3、更专业,更安全

八达岭雪场力图使雪场更专业、更安全,而引进了奥地利,日本等冰雪项目发达国家的滑雪设备及各种专业滑雪器,并为初学者聘请了国内外知名的滑雪专业教练。这个冬天在八达岭滑雪场,寒冷永远不能压抑激情。

4、户外主题公园

八达岭滑雪度假村为了让更多喜欢户外休闲的滑雪玩家在其他季节也得玩,新建了户外运动主题公园:拓展培训、垂钓乐园,越野车山地车、棒垒球基地,穿越及攀岩,夏/冬令营等众多项目。不仅雪季在八达岭滑雪是一种享受,其他季节去更别有一番滋味。

滑雪专线

自驾线路1:八达岭高速,清河收费站入高速,八达岭18号出口出,沿野生动物园停车场出口左转,向西直行3公里。或着八达岭高速延庆营城子收费站左转辅路前行1公里即到。

自驾线路2:三环路或四环路转入京承高速后,从上清站驶入八达岭高速。再按上述线路1行驶。

自驾线路3:四环路万泉河桥北行。沿永丰南路到头左转驶入北清路,温泉路口左转途径阳坊至南口,进入八达岭高速再按线路1行驶。

3.西南风情音乐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通过侗族大歌、壮族民歌的欣赏,让学生了解西南少数民族民歌的特点,并能让学生产生兴趣,拓宽学生的文化艺术视野,增强继承优秀文化的意识和热爱祖国民族音乐文化的感情。

2、通过弹舌二声部、填词对歌等音乐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兴趣,增强学生创新实践意识。

3、通过尝试用丰富的演唱方法来表演歌曲《爱我中华》,让学生感受音乐情绪。[教学重点]:感悟民族音乐风格,拓宽民族文化视野。[教学难点]:赏析侗族大歌的特点。

[教学内容]:欣赏《蝉之歌》、《什么水面打跟头》、演唱《爱我中华》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课前播放《爱我中华》

一、引入:播放《月光下的凤尾竹》(葫芦丝演奏)师:哪位同学能说出这个音乐作品的演奏乐器? 生:葫芦丝

师:那你知道葫芦丝属于我国哪个地区的特色乐器吗? 生:西南地区

师:美丽的大西南,山美、水美、人美、歌更美。今天,老师将选取几首代表性的大西南民歌与同学们一起分享。首先,请同学们一起欣赏一首世界上十分罕见的,生活在贵州、湖南、广西一带的西南少数民族侗族的民歌。

二、新课(出示课题)

1、侗族大歌《蝉之歌》

(1)[听一听]:欣赏《蝉之歌》

A、师:请同学们仔细聆听,说说该民歌的表演形式有何特点?

表演形式:①无伴奏

②无指挥

③演唱形式为合唱(无伴奏、无指挥这两种特点显而易见,无需多作讲解,合唱这种演唱形式学生也并不陌生,但在侗族大歌中很有讲头。)

B、师:多声部演唱时,高声部一般由几人演唱?出现在低声部之前还是之后?(回答这个问题时可让学生再仔细聆听片段。)

生:好像只有1人,出现在低声部之前。

师补充:这就相当于“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而侗族则称为“众低独高”。C、师:你们认为主旋律出现在高声部还是低声部? 生:低声部

D、师:一般我们听到的合唱主旋律是出现在高声部还是低声部? 生:高声部

师:这就是该民歌的特色。因为在侗族高声部是派生出来的,是树岔,低声部才是主杆。所以,主旋律出现在低声部。

[设计意图]:通过一系列有层次感的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侗族大歌的特色。E、完整欣赏《蝉之歌》让同学们分析歌曲的音响特点。

音响特点:高亢明亮、自然朴素(课外延伸:原生态唱法),声部此起彼伏,造成了一幅很热闹的景象,表达了夏日来临,蝉争鸣的欢跃气氛。

[设计意图]: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感悟音乐离不开聆听,只有多听才能了解音乐的真正内涵和美感。本环节通过完整欣赏全曲,让学生在了解侗族大歌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感悟民族风情。另外,增加“音响特点的分析”正好可为下面的问题“《蝉之歌》属于侗族大歌的哪一类?”作铺垫。(2)[讲一讲]:侗族大歌

A、师:从音乐角度来分,侗族民歌可分为“单声歌”和“多声部歌”两大类。侗族民间男女青年歌队演唱的多声部歌叫侗族大歌。

①特点:侗族大歌是世界上十分罕见的,在中国侗族地区由民间歌队演唱的一种多声部(众低独高)、无伴奏、无指挥、自然和声的民间合唱音乐。侗族大歌在侗语中俗称“嘎老”,“嘎”就是歌,“老”具有宏大和古老之意。

师:说到这里,老师还想插入一个题外话(一直以来,世界音乐界认为中国没有多声部和声艺术,复调音乐仅存于西方。20世纪50年代,侗族大歌被中国著名音乐家郑律成偶然发现。1986年贵州侗族合唱团赴法国演出引起轰动,音乐界惊叹这中国音乐史上的重大发现,从此扭转了国际上关于中国没有复调音乐的说法。)

[设计意图]:插入题外话的目的是激起学生的自豪感。

B、师:侗族大歌这种古老而纯正的、如此闪光的民间合唱艺术会在哪些地点演出呢? 鼓楼(侗族村寨的标志性建筑,故“侗族大歌”又被称为“鼓楼大歌”)、戏楼、吊脚楼等 ② 侗族大歌的分类:声音大歌(侗语称“嘎所”)

柔声大歌(侗语称“嘎嘛”)

伦理大歌(侗语称“嘎想”)

叙事大歌(侗语称“嘎吉”)

[设计意图]:简介侗族大歌的分类,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一下刚才欣赏的《蝉之歌》属哪一类?不作进一步的拓展。

C、师:同学们,你们认为我们刚才欣赏的《蝉之歌》属于哪一类? 生:声音大歌

师:声音大歌是最精华的部分,声音的标题常以昆虫鸟兽或季节时令的名称命名,模拟鸟叫虫鸣、高山流水等大自然音响,是大歌编创的一大特色,是产生声音大歌的自然根源。

(3)[学一学]:

欣赏侗族《舌歌》片段,让学生模仿,尝试用le进行二声部表演。

[设计意图]:通过简单的弹舌二声部练习,让学生加深对侗族大歌的印象,同时也让学生融入到侗族的民族风情中。

结语:最后让我们用两句俗语来结束此次的侗族民歌之行。“汉人有字传书本,侗族无字传歌声;祖辈传唱到父辈,父辈传唱到儿孙。”、“饭养身,歌养心。”

2、壮族民歌 师:刚才我们了解的侗族大歌采用的演唱形式是合唱,那么少数民族民歌除了合唱以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演唱形式呢?

[设计意图]:通过演唱形式这条主线,自然巧妙地过渡到壮族。(1)欣赏《什么水面打跟头》

A、师:歌曲采用了什么演唱形式?知道这是西南哪个少数民族的民歌吗?(若学生“民族”答不上来,也可先问下一问,或者直接告诉学生唱歌的主角叫刘三姐,再引入到壮族)

生:对唱

壮族

师:对唱是壮族民歌最重要的一种演唱形式。B、师:同学们可知唱歌的女主角是谁? 生:答

C、简介歌仙刘三姐

相传有个聪明、勇敢、勤劳而美丽的壮族姑娘,她善于用歌声赞美劳动、赞美自然。揭露封建地主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和压迫,劳动人民爱戴她,尊称她为刘三姐;封建地主憎恨她、迫害她,逼迫她到处漂泊。她的歌声随着她的足迹传遍广西各地,人们誉称她为“歌仙”。至今,广西柳州、桂林、阳朔等地仍有她的遗址和遗迹,宜山、阳朔、贵县、苍梧等地还将其事迹列入县志。

D、简介壮族歌圩

壮族人民爱唱歌,童年开始学唱歌曲,形成幼年学歌、青年唱歌、老年教歌的传帮带习俗。他们不仅在家里唱、平时唱,而且还定期举行唱山歌会,称为“歌圩”或“歌节”。

“歌圩”的日期是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但在春节、四月

八、中元节、中秋节及嫁娶、满月、新房落成等喜庆吉日也都形成“歌圩”。“歌圩”有“日歌圩”和“夜歌圩”之分。“日歌圩”在野外,以青年人“依歌择配”为主要内容(对唱是主要活动方式)。“夜歌圩”在村子里,主要吟唱传授生产、生活知识和技能的生产歌、季节歌、盘歌和历史歌等。

(2)、创编活动:

利用《什么水面打跟头》填词对唱(因先前学生只欣赏了一遍,故教师可把旋律再教唱几遍)学生作品:什么布头剪不断哎(瀑布)

什么开花节节高哎(芝麻)

什么鱼儿不会死哎(木鱼)

„„

[设计意图]:通过创编活动,体验对歌的乐趣。

结语:我们同样也以一句壮族俗语来结束此次的壮族民歌之行:“只要留得嘴巴在,不死还要唱山歌。”

[设计意图]:与“侗族之行”呼应,条理显得较清晰。

3、《爱我中华》

[设计意图]:《爱我中华》这首歌曲是一首学唱歌曲,但却是一首学生非常熟悉的歌曲。本节课加入这个内容,重点并不是学唱,而是让学生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的新民歌就融入了西南民歌音调,由此来拉近学生对西南少数民族音乐的一种距离感。)A、师:同学们可能对这些民歌不是很熟悉,但现今一些流行在歌坛的新民歌有好多融入了西南民族音调,还记得上课前播放的歌曲吗?她就是其中的一首,让我们再来欣赏一遍。

(1)范唱并思考:歌曲表达了各民族兄弟姐妹怎样的共同心声?音乐情绪如何?

生:答

(2)直接跟伴奏演唱(学生都很熟悉,用钢琴纠正“咳啰„„”这一句)(3)欣赏宋祖英演唱的版本,让学生说说出现了哪些演唱形式?(4)音乐活动:(师生共同完成)

第一段:生唱师和

第二段:前半段 师唱生和,后半段,即高潮处“爱我中华”生唱,下一句老师接唱,从“五十六族兄弟姐妹„„”开始一起唱。

[设计意图]:师生共同合作,体现出一种和谐的课堂氛围,同时也把课堂气氛达到顶点。B、探索之旅:

(1)师:说《爱我中华》具有西南民族风格,到底体现在哪儿呢? 请同学轻声跟琴唱谱(重点唱第一部分),找出歌谱中出现最多的三个音。(2)西南民族音调特点:1 3 5三音组为骨干音 C、音乐活动:

(1)老师哼唱4小段旋律,让学生判断哪些具有西南民族音调特点?(旋律见教科书)

(2)让学生说说或唱唱自己所了解的、熟悉的具有西南民族风格的民歌。(若学生答不上来,可换种方式,老师唱旋律片段,让学生说出歌名。如:《小背篓》、《辣妹子》、《大地飞歌》、《山歌好比春江水》等)

4、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了解了侗族大歌、壮族对歌及西南少数民族民歌的共性音调特色,更何况民歌也只是西南民族音乐文化的一部分,相对于浩瀚的西南音乐文化来说,只是杯水车薪、沧海一粟,让我们期待下节课的更多精彩。当然,也希望同学们借助现代化的媒体去了解西南民族音乐文化,养成良好的习惯。最后,让我们趁着歌兴,一起去赶歌圩。

播放《赶歌圩》视频(师生一起和)

4.大班美术蓝布风情教案 篇四

【活动目标】

1、了解中国民间传统工艺DD蓝印花布。

2、学习使用染料、图案贴纸等材料制作蓝印花布。

3、能积极与同伴合作,分享制作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了解过蓝印花布的民俗特色。

2、活动室布置:“蓝布风情”展示区。

3、制作工具:染料,毛笔,湿毛巾,熨斗,各种图案的成品贴纸,有各种镂空图案的塑料板,空白贴纸,勾线笔,剪成不同形状的白布,“茉莉花”音乐(轻音乐,钢琴曲及民乐合奏,网络下载)。

【活动过程】

1、情景:和幼儿一起相互欣赏讨论自己服饰的特点。

“刚才我们班可爱的小女生们向我展示了她们漂亮的衣服。瞧,宋雪娜的衣服上钉了个小洋娃娃,董佳琪的衣服上贴了个神气的卡通图案,殷乐的.衣服上绣了美丽的花朵……,在我们的‘蓝布风情’展示区也展出了一些花纹好看的服饰,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欣赏“蓝布风情”展览区的各种成品,“这里有衣服,裙子,帽子,头巾,它们呀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你们发现了吗?”(蓝底白花,蓝印花布制成)。

“除了这些,蓝印花布还有很多作用呢,它的图案也有很多种。请小朋友自己到展示区找一找,看一看,然后和同伴一起说一说。”

欣赏蓝印花布的图片,感受蓝印花布的图案和色彩特点(播放轻音乐:茉莉花)。

教师小结:“小朋友观察的真仔细,蓝印花布不仅可以做衣服,头巾,还能做成伞,挂饰,毯子等。它的图案也从简单的花发展到动物,字画等。”

2、“领略了优雅的蓝布风情,那你知道蓝印花布是怎么做出来的吗?”(根据经验说出传统工艺制作的蓝印花布)。

“看来制作不是很复杂,你们想不想试试做一做属于自己的蓝印花布?”

“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各种形状的白布,就请你来把它变成好看的蓝印花布吧!”

教师介绍制作方法,并示范。

(1)成品贴纸直接粘贴后上色,熨干。

(2)在贴纸上按图案板上的轮廓勾画,剪贴后上色,熨干。

(3)自己设计文样,剪贴后涂颜料,熨干。

注意点:(1)贴纸要贴出花形,贴牢。(2)刷时要均匀,避开花纹。

介绍各组材料,幼儿根据自己的水平自由选择制作。

3、幼儿制作,教师指导。

重点:提醒幼儿剪贴要尽量精细。

4、作品展示:蓝布风情时装秀

“小朋友们真能干,把原本毫不起眼的白布都装饰成了漂亮的蓝印花布。来,让我们用这些蓝印花布打扮自己,展现一下我们大二班的蓝布风情!”

5.欧洲风情--教案 篇五

设计意图:

当今社会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各民族的许多习俗已逐渐汉化,在我们威信县除了汉族,就是苗族居多,为了能让幼儿了解地方民族的习俗,即能从苗家服饰、乐器、花山节等几方面来了解苗家的风情,认识苗族,特设计此活动。

活动目标:

1、能初步感知并了解威信苗族的服饰及苗族的花山节。

2、乐意参与苗族的歌舞。

3、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4、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活动准备:

课件“苗家风情幻灯片”、芦笙曲等。

活动过程:

一、师身着苗家服装,用苗家语言和幼儿打招呼,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师:你们是大一班的小朋友吗?哦,可找到你们了!

mi nia a rong(小朋友们好)

hen huai xi rong bo mi(很高兴见到大家)

师:知道我说什么吗?刚才我用我们苗家的语言和小朋友们打招呼。

我是说:“小朋友们好,很高兴见到大家!”

我呢,见到大一班的小朋友很高兴!你们见到我高兴吗?哦,高兴!那想不想用苗语来学说一下“高兴”,来我教大家说一说,高兴就是真棒.大一班的小朋友真聪明,好听吗?还想学吗?那我再教你们说一个苗语的“再见”(mo you da)。大一班的小朋友真是太棒了,一学就会!

二、观赏苗家风情(自制)幻灯片,能初步感知并了解苗族服饰及苗族的花山节。

1、通过欣赏图片了解苗族服饰

幼儿欣赏幻灯片后,回答自己所看到了些什么!

师小结:苗族服装是苗族姑娘自己用勤劳的双手一针一线制作出来的,并了解蜡染、刺绣。

2、通过欣赏图片了解苗族的几种常见乐器

幼儿欣赏幻灯片后,回答自己所看到了些什么!

师小结:在苗家除了姑娘们能干以外,苗族男孩也是不错的,他们会许多的乐器,常见的就有芦笙、唢呐、吹木叶等。

3、通过欣赏图片、录象了解苗族的花山节

幼儿欣赏幻灯片、花山节录象后,回答自己所看到了些什么!

师小结:花山节是我们苗族最盛大传统的节日,我们威信是在每年的正月初一到正月初三。我们苗族的花山节就象小朋友们过六一儿童节一样,要穿上新衣服,大家聚在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戏。但是我们苗族到花山节的时候,要先选一个比较平整秀美的场地,在场地中间立起花杆,苗家人身着盛装围着花杆唱歌跳舞,做游戏,共同祝愿来年更美好!

4、欣赏自遍儿歌感受苗家人的热情

师:看了我们苗家的花山节活动,你们想参加吗?看到小朋友们这么高兴呀,这么想参加我们的花山节,我也很高兴!刚才就遍了一首欢迎你们的儿歌,想听吗?好!听好了:大一班、小朋友,苗家儿女欢迎你,花山时节盼你到,盼你到来跳舞,共庆明年大丰收、大丰收!

师:我们苗家儿女这么真诚的邀请我们大一班的小朋友一起过花山节,你们愿意来吗? 妈.咪.爱.婴.网.幼儿园教案频道

三、随芦笙乐曲跳起苗家舞蹈感受苗族花山节的节日气氛,活动结束。

师:那大一班的小朋友,就让我们,随着我们苗家的芦笙曲,围城大圆圈,也来过一下花山节吧!好吗?来来来,小朋友,苗家姑娘等你来。听我口令跟我学跳舞:跳跳跑跑、拍手拍手甩甩手、左右左踢、右左右踢、踢踢走走走-----(可邀请客人老师一起跳)

教学反思:

1.在感受中实施审美

感受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音乐又是听觉的艺术,引导学生参与听觉体验,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活动之中。因此,本课从一开始剪辑的苗族山歌、芦签独奏曲,到后面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听磁带范唱等环节,都是让孩子们从听中充分感受苗族音乐特有的音韵美。此外,通过播放精选的VCD课程资源,把苗族音乐、舞蹈中的精彩画面和苗族人文风情展示给学生,让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去打动学生的心灵,使其从看中得以充分感受,学生在这艺术的氛围和感受中获得了审美的愉悦。此外,通过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学习,还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感知,丰富了审美情感,发展了审美想象,深化了审美理解,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2.在体验中实施审美

音乐艺术与其他艺术不同,它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教师要以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深入理解和动情的表现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体验音乐的美感;在歌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在学唱、演唱歌曲的过程中,充分体验音乐的旋律美。学生只有“动”起来、“舞”起来,才会对音乐有真正的体验和理解。因此,本课还组织学生进行了苗族歌舞的集体表演。在演唱和综合性艺术表演过程中,放手让学生自已去体验歌曲,让学生用充满活力的情感来伴随他们的认识过程,在互动中焕发他们的表现能力和参与合作的能力。

另外,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记录着各民族的文化历史与生活习俗。它是让人们认识中华民族的一个窗口。让学生学习和了解这些优秀的民族音乐、感知音乐中的民族风格,将有利于拓宽他们的审美视野,使他们懂得珍视民族艺术的价值,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操。而《苗家儿童庆丰收》这首歌曲又恰好是咱们贵州本土的苗族歌舞曲,因此,学生们就能从本课的学习中初步感受到贵州苗族歌曲的风格特点,体验到苗族民间音乐的美感和苗族儿童的生活情趣。从此,我们也悄悄地把热爱民族音乐的种子,播入了孩子们幼小的心田。

6.欧洲风情--教案 篇六

活动目标:

1.了解少数民族人民的民居、服饰、工艺品、民族活动、风俗习惯、文化艺术等,培养幼儿热爱少数民族的情感。

2.知道我们的祖国是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勤劳、智慧、能歌善舞。

活动准备:

1.选好参观景点、订好门票。

2.请家长于10月28日上午9:00来幼儿园。

3.食品和水(一人一份)。

4.讲清楚活动要求、规则以及需要家长协助的工作。

活动过程:

1.家长带着孩子与教师同时出发,前往目的地。

2.9:30在民俗风情园门口集中,拍集体照。

3.参观民俗风情园。

4.观看鱼鹰表演捉鱼。

5.观看大型综艺民族表演活动。

6.参与风情园中的一些活动,如:背新娘、跳民族舞、走板鞋等。

7.活动结束,家长带孩子回家。

活动小结:

在参观民俗风情园一活动中,我们将主题溶入现实之中,让幼儿亲身感受少数民族的民居、服饰、工艺品、民族活动、风俗习惯、文化艺术等,丰富了幼儿关于少数民族的`知识,培养了幼儿热爱少数民族的情感。

在活动中,孩子们热情高涨,家长们踊跃参与、配合。一到风情园,家长、孩子、教师就一起合影留念,接下来又参观民俗风情园,观看鱼鹰表演捉鱼,还兴致勃勃地观看了大型综艺民族表演活动。孩子们和家长、教师一起积极地参与了风情园中的一些活动,如:背新娘、跳民族舞、走板鞋等。活动结束后,家长们还带着孩子购买了一些民族工艺品回家。

参观完民俗风情园后,由孩子们口述,家长帮忙用文字记录了孩子的开心时刻,并附上了精彩的照片于次周一带来幼儿园。

7.欧洲西部教案 篇七

主备人:张慧

知识与技能:

1、在地图上找出欧洲西部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

2、运用地图描述欧洲西部的地形分布特点及地势变化特点

3、运用图表说出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的特点以及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4、说明欧洲联盟在本区的作用以及在世界经济和政治领域的和重要地位和作用

5、说出欧洲西部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6、读图说明本区工业区的分布特征

7、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对地理信息的提取、归纳、推理、对比分析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1、运用地图和资料,认识欧洲西部的自然地理的人文地理的概况放,掌握从地图上获取地理信息的方法,养成利用地图学习的良好习惯

2、运用读图分析、比较归纳的方法,了解欧洲西部工业分布的特征

3、运用比较的方法,认识欧洲西部与其他区域地理环境的异同

4、用实例说明加强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和传统,增强民族自信息和自豪感

2、使学生从欧洲西部区域经济合作的成功经验中获得启示,初步懂得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形成全球意识 学生心理特点分析:

初中学生的形象思维仍然占重要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图像、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其次,多数学生对旅游业有很大的兴趣,教学中应该利用这一特点组织教学。

第一课时

欧洲西部的自然环境

新课导入:

<方法一>:情境导入。

欧洲旅游注意事项:

①我国夏季穿着凉快,但若是去欧洲旅行,需要带长袖衣服以及防雨用具

②当地主要以牛肉、羊肉、奶酪、黄油、蛋糕等西餐为主 ③欧洲许多酒店没有空调,晚上有暖气

为什么要带长袖衣物?为什么欧洲吃西餐?为什么夜晚有暖气?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走进“欧洲西部”的学习。<方法二>:复习导入。

根据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可以将国家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那么发达国家主要集中在那些大洲呢?(欧洲、大洋洲、北美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欧洲西部——发达国家最集中的区域。

引导学生读图9.32,分析欧洲西部的范围、位置

1、欧洲西部的范围

①组成部分:欧洲西部指的是西起大西洋沿岸,东至波罗的海沿岸、俄罗斯西部国界和土耳其海峡、黑海之间的地区,也就是指北欧、西欧、南欧、中欧的国家与地区。

②主要国家:英国、法国、德国、挪威、瑞典等

2、欧洲西部的位置:

①经纬度位置:经度:东半球的西北部

纬度:北纬40度——北纬70度之间

②海陆位置:位于亚欧大陆的西部,西临大西洋,北临北冰洋,南隔地中海与非洲相望

3、欧洲西部的气候(结合图9.34):

①由上述的经度、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得到:欧洲西部地区大部分是北温带,少许部分是北寒带;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分布最为广泛,南部地中海地区为地中海气候

②引导学生读图9.32,观察欧洲西部海岸钱特征(曲折,支离破碎),得出结论:大西洋的湿润气流容易深入欧洲西部,气候深受海洋影响。

③比较两种气候的特点(结合P43图上所得)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

讲述:全年降水季节分配均匀;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摄氏度以上,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0摄氏度以下。

适宜种植多汁牧草,畜牧业和养殖业发达 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湿润,夏季炎热干燥

讲述:降水集中在冬季;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摄氏度以上,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5摄氏度以下。

适宜种植油橄榄、葡萄、柑橘、烟草等经济作物,欧洲亚热带水果主要产区

4、欧洲西部的地形、河流

引导学生读图9.33,找出欧洲西部的主要地形类型及其分布,并归纳地势特点。找出主要河流,归纳河流特征。

答:本区中部有西欧平原、波德平原,北部有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南部有阿尔卑斯山脉。所以: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北部、南部高,中部低。

本区河流众多,河网密集。

第二课时 欧洲西部的人文环境

1、高度发达的经济: ①高度发达的工业:

列举欧洲工业产品及生产厂家,如:爱立信(瑞典),诺基亚(芬兰),飞利浦(意大利),奔驰汽车(德国),雀巢咖啡(瑞士)。

引导学生讨论这些产品是工业制成品还是初级产品?技术难度和价格?与前面所讲的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有什么不同?

得出结论:欧洲西部工业发达,以制造业为主,进口原料、燃料,出口工业制成品和食品。技术难度大,价格高。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进口工业制成品和粮食,出口初级产品。技术含量低,价格低。

引导学生读图9.36,了解工业区的分布:稠密度;重要工业区的范围。

得出结论:工业中心众多,分布密集。德国鲁尔区、英国伦敦周围地区、法国的巴黎盆地和意大利北部地区,都是重要工业区。②高度发达的农业:畜牧业和养殖业

回顾气候,结合教材44页最后一段讲述。

2、欧洲联盟

ppt展示欧洲联盟的旗帜、欧元的图像等图片,引出欧盟。教师简要介绍欧盟形成的背景和过程 读图9.37,找出欧盟成员国名称及首都

思考欧盟建立的意义(区域经济以集团式发展,可扩大经济市场,降低成本,减少繁琐的手续,推动科技进步,促进内外贸易的发展,加强了成员国在世界上经济、政治地位。)

3、繁荣的旅游业

8.《欧洲早期封建国家》历史教案 篇八

教学目标:

了解和掌握法兰克王国的建立,查理大帝和查理曼帝国,凡尔登条约和法国、得意志、意大利三个主要封建国家的初步形成,英吉利王国的形成,西欧封建制度的确立,西欧封建等级制度,西欧封建社会的发展。

通过分析查理大帝的历史作用,使学生掌握辨证看问题和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通过比较西欧封建社会与中国封建社会的异同点,使学生掌握分析问题、比较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习西欧封建社会的历史,使学生认识到封建社会比奴隶社会进步,树立科学的社会观;还要使学生认识到中国进入封建社会比西欧要早,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地位分析:

本节教材讲述的是西欧早期的封建国家,西欧早期的封建国家处于欧洲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关键时期。它前承繁荣发达的希腊、罗马奴隶制社会,后起至今仍然存在的资本主义社会。

重点突破方案:

关于“查理大帝和查理曼帝国”,建议教师参考教学课件“法兰克王国的形成和发展”,进行讲解。“罗马帝国的分裂和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图”用于引起新旧知识的联系,以形象的说明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西欧的历史变迁。“6世纪初的.法兰克王国图”和“843年的查理曼帝国图”用于讲清楚从法兰克王国到查理曼帝国的变迁。在出现“843年的查理曼帝国图”时,教师要介绍以下内容:查理的即位和扩张;查理加冕称帝和查理曼帝国的形成;查理大帝对全国的控制;查理大帝重视教育的措施。然后据此让学生评价查理大帝的历史作用。教师提示学生要史论结合。最后整理从法兰克王国到查理曼帝国的史实。

难点突破方案

“西欧封建社会”既是本节重点,又是本节难点。教师首先要引入中国进入封建社会的历史知识,启发学生回答下列问题:

①中国是何时如何进入封建社会的?

②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特点是什么?

③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特点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看本节教材相关内容,思考西欧封建社会与中国封建社会的不同点,回答下列问题:

①西欧进入封建社会比中国晚了多少个世纪?

②西欧进入封建社会时中国是什么朝代?

③西欧封建社会与中国封建社会在政治经济上有什么不同?

④为什么会产生上述不同点?

西欧封建社会

西欧封建社会是重点。西欧从5世纪末至9世纪历经四个世纪完成了由奴隶制度向封建制度的转变,并且形成了与中国封建社会不同的特点。理解这些特点,将有助于学生理解西欧在世界上最早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的原因。

西欧封建社会也是难点。由于学生的理解能力,他们对于西欧封建社会与中国封建社会不同的特点的认识有困难。

查理大帝和查理曼帝国

查理大帝和查理曼帝国是重点。查理曼帝国是当时西欧最为强大的帝国,查理大帝对于查理曼帝国的形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查理大帝在位期间,运用了各种手段使法兰克王国进入到极盛时期。

课内探究活动的设计

教师在讲述“从法兰克王国到查理曼帝国”一目时,首先引导学生史论结合评价查理大帝的历史作用,然后带领学生整理从法兰克王国到查理曼帝国的史实。

教师在讲述“西欧封建社会”一目时,引导学生首先回忆中国封建社会的情况,然后看书关于西欧封建社会的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①中国是何时、如何进入封建社会的?

②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特点是什么?

③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特点是什么?

④西欧进入封建社会比中国晚了多少个世纪?

⑤西欧进入封建社会时中国是什么朝代?

⑥西欧封建社会与中国封建社会在政治经济上有什么不同?⑦为什么会产生上述不同点?

教学设计示例

重点:①查理大帝和查理曼帝国;

②西欧封建社会。

难点:西欧封建社会。

教学手段:①教学方法:讲解法。

②电教手段应用:flash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首先提问学生:“罗马帝国是怎样分裂的?西罗马帝国是如何灭亡的?”然后展示flash教学课件“从法兰克王国到查理曼帝国”下载,引入本课主题。

一、从法兰克王国到查理曼帝国

教师参考教学课件“从法兰克王国到查理曼帝国”,进行讲解。参见“重点突破方案”。

二、西欧主要封建国家

关于查理曼帝国的分裂,教师首先简单讲述查理大帝死后查理曼帝国的分裂,然后提问学生:查理曼帝国为什么会分裂?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说明如下:①必然性:依靠武力征服建立起来的军事帝国势必会走向分裂,不能长久。②可能性:查理大帝死后,其子孙既软弱无能又纷争不休,终于导致国家的分裂。最后注意提醒学生,这就是后来德意志、意大利、法兰西三个国家的雏形。

关于英吉利王国的形成,教师依照教材简单讲解既可,不必扩展。

三、西欧封建社会

参见“难点突破方案”。

设计思想:

①通过学生分析查理曼帝国分裂的原因、西欧封建社会与中国封建社会的不同点及其出现原因,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②通过展示flash教学课件“从法兰克王国到查理曼帝?引导学生分析相关问题,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9.欧洲殖民主义的扩张教案设计 篇九

英法荷的殖民扩张和争夺;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殖民主义的罪恶。

思想教育:

通过学生学习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导致相互之间争夺殖民霸权的战争,最后英国获胜成为世界上最大殖民国家。使学生认识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建立在掠夺殖民地的基础之上的。

能力培养:

通过分析欧洲的殖民活动的影响,培养学生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教学建议

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是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方式。通过资本的积累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逐渐增强,逐渐走向前台,成为世界的主角。在西欧国家的殖民争夺中,英国战胜荷兰和法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殖民国家。对今天都有一定影响。

重点分析:

本课重点是英法荷的殖民活动。英法荷的殖民活动在这一时期出现不是偶然的。它是欧洲资本主义兴起后,要求资本积累的必然结果。新航路的开辟为西欧国家的殖民活动创造了条件。了解这段内容,有助于加深对本课乃至本章内容的理解。同时,掌握英法荷的殖民活动,就不能脱离它们侵略亚洲和美洲的史实,当然就要熟练掌握教材的配套地图,这样就可以向学生渗透史地综合的观点。

难点分析:

本课难点是对欧洲殖民活动的评价。在初中学生的心目中,“殖民”“掠夺”是罪恶的代名词,一无是处。如果这样看待问题难免以偏概全,缺乏对历史事件的全面的评价。从而忽视殖民活动对欧洲资本主义发展中起到的促进作用。

重点突破方案:

英法荷的殖民活动涉及亚洲和美洲许多地区,这些内容并不很难但很琐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英法荷所占地区按照国家和地区两条线索进行整理。教师通过教学课件中表格进行演示加深学生印象。

在此基础上设问:英法荷的殖民活动有哪些相同点呢?

此题是一道非常典型的比较类型的问答题。通过该题一方面要培养学生解答此类问答题的`能力,要先找比较点,才能思路清晰。另一方面通过对时间,地域和方式的对比。英法荷展开殖民争夺的原因也就迎刃而解了。

难点突破方案:

10.欧洲风情--教案 篇十

活动目标:

1、欣赏盘扣的艺术造型,知道盘扣是我们民族服装中唐装的一种专用纽扣。

2、尝试用身体动作以及多种材料创意自己喜欢的盘扣。

3、激发幼儿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

活动准备:

前期经验准备:

1、已参观过唐装店。

2、在收集过程中以有了粗浅的认识。

活动中的相关准备:

1、镶有盘扣的各式服装和饰品。(如唐装、旗袍、手机袋等)

2、造型各异的盘扣实物和图片。

3、供幼儿制作盘扣用的材料若干。(如毛根、彩带、毛线、金线、模板等)

4、剪刀、浆糊、抹布。

活动过程:

一、预热阶段:

教师身穿旗袍导入活动。

(1)今天老师穿了什么衣服呀?——旗袍

(2)这件旗袍有什么特别?——盘扣

(3)看看我的盘扣是怎样的?告诉幼儿盘扣的名称:三耳扣。

(4)每一件旗袍都有盘扣。盘扣的形状、种类可多了,你知道哪些盘扣?

二、图形刺激:

1、欣赏造型各异的盘扣(出示展版)

(1)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造型各异的盘扣,漂亮吗?

(2)你最喜欢哪对盘扣,为什么?(介绍盘扣名称)

(3)你们发现一个秘密了吗?它们的左右是怎样的?(对称的)

(4)我们还可以两两合作,用身体动作来做一对盘扣呢。

教师和一幼儿先表演。

谁愿意来试一试?并说说你俩做的是什么盘扣?

全体幼儿一起表演盘扣,教师观察引导。

2、欣赏服装上的盘扣(出示各种服装)

(1)你在什么地方见过盘扣?幼儿说出一种教师出示相应的服饰。

(2)说说有些什么盘扣?盘扣的位置一样吗?

小结:有的盘扣在前面,有的盘扣在旁边,还有的在肩上。这些衣服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唐装。盘扣就是我们民族服装唐装上的一种专用纽扣,配上它,我们的服装就显得更漂亮了。

过渡:现在,人们越来越聪明了,不仅用这盘扣来点缀我们的服装,而且还把它装饰在各种饰品上呢。瞧,多美呀!

2、拓展经验:(出示镶有盘扣的饰品,让幼儿再次欣赏)

3、老师示范:(用毛根制作盘扣)

你们看,老师制作的盘扣美不美?那你们想不想也来制作呢?

三、创意盘扣:

1、请你也来当回小小设计师,设计出更美的盘扣。(让幼儿充分表达和想象)

2、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开始认真制作。(播放民族音乐,巡回指导,适当帮助)

四、展示表演:

请幼儿穿戴上有盘扣的服装和饰品进行展示,让每个幼儿充分体验到获得成功后的快乐,活动推向高潮,在一片喝彩声中结束。

大班绘画教案:《狮子》

活动目标:

1、尝试用边念“顺口溜”边画画的方式学画狮子。

2、能创造性地画出狮子的不同动态并添画情节背景。

3、对绘画活动感兴趣,能独立完成画作。

活动准备:

1、剪好的狮子头、身体(椭圆形)、狮子脚、尾巴。

2、狮子PPT

3、幼儿用纸、记号笔、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引题

1、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顺口溜”,请你们仔细听:

妈妈有个买菜的篮,两个手把在上面,买个萝卜放中间,两个鸡蛋搁两边,两个大饼放下面,点点芝麻香又甜,三根葱,三根蒜,“啊呜”一口味道鲜。

2、这么好听的顺口溜我还可以把它变成一个动物呢,你们猜猜看,会是什么动物呢?(幼儿猜谜:大狮子、大老虎、大熊猫)

二、讲解示范

1、到底是谁猜对了呢?我们一起来看(教师边念顺口溜,边画)

妈妈有个买菜的篮,两个手把在上面。

买个萝卜放中间,两个鸡蛋搁两边。

两个大饼放下面,点点芝麻香又甜。

三根葱,三根蒜,“啊呜”一口味道鲜。

篮子四周加花边,一只狮子就出现。

2、“你们看是什么呀?”(狮子)

3、“哦,这顺口溜真有趣,能变出一个大狮子,小朋友你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来变一变?”

4、幼儿和老师一起来念顺口溜,教师再示范一遍,变换花边。

5、有了狮子头,还缺少什么呢?(身体、脚、尾巴)

狮子的身体像什么?(椭圆形)

三、看狮子的PPT

老师这里也有狮子,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是怎样的?它们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呢?

四、摆放狮子不同的姿势

(老师在你们的桌子上准备了狮子的头、身子、脚和尾巴,请小朋友四个人合作去放一放、摆一摆狮子会有哪些姿势?)

1、幼儿摆放,教师巡回观察。

2、请小朋友来说说刚才你们摆的狮子是怎样的姿势呢?

狮子有站着的、蹲着的、趴着的、还有走路的,原来狮子有各种各样的姿势。

五、幼儿作画

1、今天我们就来画画大狮子。请你来告诉大家:你的狮子会在什么地方,会发生什么事呢?

2、教师提要求:

画之前我们的大狮子还有几句话想对小朋友说:

我可是森林里的百兽之王,你们可别把我画成了小病猫。我的本领可大了,小朋友们要画出我不同的本领哦。画好以后别忘了给我涂上美丽的背景颜色。

3、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六、展示幼儿的画

上一篇:反腐倡廉警示教育主持词下一篇:一年级《我家住在大海边》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