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西师大《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反思(共10篇)
1.五年级下册西师大《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反思 篇一
西师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课时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为教科书38页-39页例1例2.“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是在一年级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形状的基础上学习的。在学生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通过对长方体、正方体立体图形的面、棱、顶点的感知与分析,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基本特征。本课学习中可能对长方体棱的特征理解困难,采取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看一看,摸一摸等方式突破难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或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图形学习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增强空间观念,发展空间想像能力。
教学难点: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面和棱的特征。
教学准备:
(教具)长方体,正方体教具各一个、长方体框架一个、课件;
(学具)长方体,正方体的物体一个、若干小棒和连接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各种物体,说出它的形状。
2、切土豆的过程中,认识面,棱,顶点。
3、出示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二、循序渐进,探究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一)、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1、自主观察,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面”、“棱”、“顶点”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1)4人小组合作观察讨论长方体正方体“面”、“棱”、“顶点”的异同点。
(2)组长组织有序交流,并做记录。
2、请一个小组上台板书,并汇报,其他同学补充。
3、小结:同学们通过观察讨论发现了长、正方体的特征,首先从数量上发现它们的相同点,然后从形状和大小方面发现面的特征。
(二)、渐次展开,探究长方体棱的特征。
1.动手操作,探究“棱”的特征。
从实物的长方体上,很不方便看出棱的特征,我们除了观察,还可以搭一个长方体。
(1)、课件出示
:材料中配有颜色不同的小棒;四人小组合作完成一个长方体框架,并思考:选哪12根小棒?长度相等的小棒怎样摆放才能搭成长方体?
下面,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开始活动,比比哪组合作得最棒,收获最多.(2)讨论后一个小组学生汇报,其他同学补充。
(3)、小结:长方体的棱分3组,每组4条,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4)、请一名同学找相对的棱,同时全班同学一起指相对的棱。
2、变式呈现,理解长、宽、高
(1)、逐次擦去棱,想象长方体。先擦去一条,展开想象。再擦去几条条,继续想象。最后,发现最少保留三条不同方向的棱就可以想象出长方体原来的样子。
相机揭示:长方体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它的长、宽、高。
(2)、辨认长、宽、高。
变换教具的摆放位置,指出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哪些棱的长度。
3、展开想象,探究或验证“面”的特征。
(1)、根据长、宽、高想象长方体的6个面,选择合适的长方形配面。
(2)、交流演示,发现面的特征:这个长方体的6个面都是长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3)、变化棱的长度,认识特殊的长方体。观察发现: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
(4)、寻找身边这样的特殊长方体。
4、动态演示正方体变化过程,想想正方体为什么是特殊的长方体?
三、巩固练习,发展能力。
小结:通过前面的研究,我们从面、棱、顶点三个方面进一步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接下来,给出物体的长宽高,猜测它是什么物体。
1、长、宽、高分别是6厘米,魔方,骰子,文具盒
2、长、宽、高分别是26厘米、18.5厘米、0.7厘米,数学书、新华字典、文具盒
3、当长、宽、高分别是26厘米、18.5厘米、0.1毫米,猜猜是什么物体?
四、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
比较
相同点
不同点
长方体、正方体
长方体
正方体
顶点
棱
分3组,每组4条
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长度都相等
面
长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特殊情况有2个对面是正方形)
都是正方形,完全相同
2.五年级下册西师大《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反思 篇二
陕九学校 强 敏
教材依据: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46页—47页的内容。
设计思路:让学生在小组合作、自主探索,在实践活动中探索出长方体和正方体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知识来源于实践,用于实践的道理,掌握一些研究的方法,并且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学习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打下了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意义;初步学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活动中使学生哈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景和实践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在观察、操作、探索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电脑课件、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24块。
学具准备:学生每人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20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 同学们!我们前面已经学习过体积,那什么叫物体的体积?
生: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1、课件出示:1个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
师:它的体积是多少呢?
生:1立方厘米
师: 现在老师用三个小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它的体积又是多少呢?为什么?
生:体积是3立方厘米(因为它是由3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组成的,所以它的体积是3立方厘米)
师:下面老师再增加一个正方体(4个小正方体),它的体积又是多少呢?
设计意图:以原有知识系为依托,使学生进一步树空间观念,为这一节课做好铺垫。
2、出示课件(两种不同的摆法)、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两种拼法体积一样吗?为什么?
生:一样,因为虽然它们的形状发生了变化,但体积没有变,也就是都由4个小正方体组成的。
师:看来我们要求一个长方体的体积,就要看这个长方体它包含有多少个体体积单位,现在老师手里有一本数学课本,它是一个长方体,请同学们拿出数学课本,你能看出它包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吗?
生:不能
师:可见,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有许多长方体它是没办法直接看出它包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的,那么我们就要找寻一种求长方体体积的一般方法,也就是适用于每一个长方体的方法。
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研究的内容 :“长方体的体积”
师:当你看到这个课题时,你最想知道什么?
生:长方体的体积和什么有关?长方体的体积怎么计算?
师:看来同学们对这些问题都有疑问,那我们一块来解决这些问题,大家有没有兴趣?
二、自主学习,问题发现
1.观察思考: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有关,长方体的体积可能与什么有关呢?请看下面几组图,并填空。(出示课件)
①当第一组长方体的长、宽()时,长方体越高,体积越(),说明长方体的体积与()有关。
②当第二组长方体的长、高()时, 长方体越宽,体积越(),说明长方体的体积与()有关。
③当第三组长方体的宽、高()时,长方体越长,体积越(),说明长方体的体积与()有关。
2.组内交流,发现问题。
3.小组展示自主学习成果。
师:小结:长方体的体积与长、宽、高都有关系,到底有怎样的关系?下面我们以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动手来验证一下。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不仅感受到了长方体的体积与长、宽、高有关,给学生创设一个大胆的猜想,激发学生进入新知学习的要求。
三、合作探究 问题生成 1、探究(1)长方体的体积与长、宽、高有什么关系呢?
① 四人小组合作,用12个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各摆一个不同的长方体,记录他们的长、宽、高,并完成下表。(要求:1.四人小组合作,轮流各摆一个长方体,你发现了什么?并完成表格,一边写一边与组员交流。)
长/cm (每排个数) | 宽/cm (排数) | 高/cm (层数) | 小正方体 数量/个 | 体积/cm | |
长方体① | |||||
长方体② | |||||
长方体③ | |||||
长方体④ |
2.分组汇报结果,解决生成问题
生:我们小组发现①小正方体的数量与长方体的体积相等。(相当于)②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长方体的体积相当于小正方体的数量,长方体的长相当于每排个数,长方体的宽相当于排数,高相当于层数,因为小正方体的数量= 每排个数 ×排数 × 层数,所以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板书: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师:如果用V表示长方体的体积,a表示长方体的长,b表示长方体的宽,h表示长方体的高,那你能用字母表示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吗?(板书:V=abh)
师:你们的这个发现到底对不对呢,下面我们来验证一下。
一个长4厘米,宽3厘米,高2厘米的长方体,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利用学具,摆一摆,亲自进行验证)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计算和动手操作,进一步验证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
师:小结,既然我们都觉得这个计算方法很适用每一个长方体,那么请你计算一下数学课本的体积?
3、探究(2)1、正方体和长方体有什么联系和区别?2、你准备怎样求出这个正方体的体积?
师:通过刚才的练习,我们用实验-发现-验证的方法掌握了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如果让你研究正方体的体积计算,你还用刚才的方法吗?
生:因为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长、宽、高都是相等的。(课件演示)长方体变成正方体的过程。
生:所以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板书: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师:如果用字母a 表示棱长,如何用字母表示正方体的体积?课件:V=a3(读作:a的立方,表示三个a相乘。)
小结: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四、学以致用 问题解决
1、课件出示(强调学生注意体积单位)
2、数学故事:
有一天,淘气和笑笑为一个数学问题争论不休,淘气说:“棱长为6分米的正方体体积和表面积相等”,笑笑说不相等,聪明的同学们,你能帮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吗?
五、本课小结:同学们,今天你们有什么收获?把你的收获与大家分
享一下!
六、作业设计:完成课本中“试一试”第1题
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体积
小正方体的数量= 每排个数 ×排数 × 层数
↓ ↓ ↓ ↓
长方体的体积= 长× 宽× 高
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3
课后反思: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数学第十册综合实践内容之一,它是学生在认识了体积和容积及体积单位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我先是创设情境,根据棱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体体积是多少,直到增加成四个小正方体(有两种不同的摆法)时体积又是多少?让学生从体积就是求物体包含有多少个的体积单过渡到找寻一种适用于每一个长方体的计算方法。然后是让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长方体的体积和它的长、宽、高有关,到底有怎样的关系,下一个环节学生合作探究,问题生成,通过学生合作探究(用12个棱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体摆出4个不同的长方体)引导学生总结出小正方体的数量= 每排个数 ×排数 × 层数,所以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学生完成以后,我点了几个同学板演。没想到他们是一个人摆长方体,一个人指着说出每排个数、排数、层数相对应的是长、宽、高,再次让学生通过实例验证了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最后又根据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小结出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3.五年级下册西师大《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反思 篇三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的类容。它是在学生过去初步学习长方体、正方体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这是学生比较深入的研究立体几何的开始。由平面图形研究扩展到立体图形的研究,是学生发张空间观念的一次思维飞跃。通过学习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可以培养学生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图形打下基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的锻炼,比如说在认识长方形的棱、面、顶点的过程中,我先让学生自己思考,再让学生把自己的思想与同桌交流,最终得到关于棱、面、顶点的特征,最后让学生找一找,棱、面、顶点,通过这些环节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由形象到抽象再到形象循序渐进,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在操作中发现、体验长方体的特征。
在练习方面,我觉得还需多设计一些有层次的、有针对性的的习题。虽然说长方体在学生的身边随处可见,但是要发现它的特征,还是不怎么容易的,特别是对于那些构建空间念能力薄弱的学生来说,本单元的学习是有一定难度的。我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这一课时注重做到以下几点:
1、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先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已经了解了哪些知识。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组织教学。
2、给学生更多的时间与空间动手操作,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3、在练习中注重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不足:
1、对于课堂教学的调控能力还需加强,注重各环节所用时间分配比例,合理组织课堂教学。
4.五年级下册西师大《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反思 篇四
1、发现自己废话还是很多,课堂语言不够精练,重复学生的话太多。老是担心学生不懂。还没等到学生说完教师接着引导说。我觉得这个环节是比较失败的,主要是教师说的过多代替了学生思维,妨碍了学生将自己的研究所得内化,同时也妨碍了学生之间的交流。
2、教学长方体的长宽高环节比较乱,衔接不自然,对概念的教学不够到位。但对长宽高变式练习,还是觉得学生都理解了。
3、学生之间评价不到位。在学生汇报自学提纲中的问题时,教师评价过多,没有充分发挥生生之间的评价作用。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4、教师及时评价性语言欠缺。例如,在学生汇报有多少棱和你是怎么知道那些相对面完全相同时,学生汇报的方法比较好或比较新颖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评价性语言,以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5、时间上的把握不好,比如不用学生填书上的问答,直接给出两个探究的问题“长方体的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的?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长方体的哪些棱的长度是相等的?”这样更节省时间。应该每次备课做到重点要花多少时间,合理把握时间。
5.五年级下册西师大《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反思 篇五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我能判。
(共5题;共10分)
1.(2分)正方体的棱长扩大到原来的3倍,它的体积扩大到原来的27倍。()
2.(2分)体积相同的两个长方体,它们的表面积一定也相同。()
3.(2分)棱长是6厘米的正方体,它的表面积和体积相等。
4.(2分)a2一定大于2a.
5.(2分)一个长方体,它的长、宽、高都扩大2倍,它的体积扩大6倍。
二、计算下面图形的体积。
(共2题;共10分)
6.(5分)计算下面图形的体积.单位:cm
7.(5分)挖一条横截面面积是1.2平方米的水渠,长是800米,一共挖出土多少立方米.
三、想一想,我会做。
(共4题;共20分)
8.(5分)把72升水倒入从里面量长6分米,宽4分米,高5分米的长方体鱼缸中,则水的高度是多少分米?
9.(5分)一个长方体的所有棱长的总和是80厘米,它的长是7厘米,宽是3厘米.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10.(5分)(2016·江西景德镇)把一根长2.4米的长方体木料锯成5段,表面积比原来增加了96平方分米,这跟木料原来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11.(5分)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之和相等,已知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6分米、4分米、26分米,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参考答案
一、我能判。
(共5题;共10分)
1-1、2-1、3-1、4-1、5-1、二、计算下面图形的体积。
(共2题;共10分)
6-1、7-1、三、想一想,我会做。
(共4题;共20分)
6.五年级下册西师大《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反思 篇六
《长方体和正方体》
新乡市第一实验学校 周云霄
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主要教学内容有: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现将本单元中教学中的一些感悟总结如下:
1.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与体积的计算。
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与体积的计算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例:如果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出现特殊情况(没有底面、没有上面、只围四周),学生在计算时困难更大,正方体表面积特殊情况的计算相对容易一些,只需理解需要求出几个面的面积即可。
2.在括号里填入合适的单位。
这类题目不仅需要学生理解体积单位和容积单位的含义,还要学生建立1cm、1dm、1m的表象,并与生活中的一些物体建立联系。
3.单位换算。
单位换算对于学生而言也是一个难点,这需要学生熟知不同的单位之间的进率,掌握高级单位与低级单位之间相互换算的方法。在单位换算中,形如8.05 m =()m()dm,1 dm5cm=()dm,更需要加强方法的指导以及专项练习。32
323
4.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一般采用排水法,使用排水法求物体的体积时变化形式多样,例如:容器中注满水或没有注满水、容器是否能完全淹没到水中,都需要学生充分观察分析题意。
姬冠珍已阅张永万已阅李治佳已阅
7.五年级下册西师大《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反思 篇七
在这单元的教学中,我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实物演示。
长方体和正方体这单元中有许多概念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由认识平面图形到认识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重大的发展,但是此时,学生空间观念还很模糊,所以在教学时注重实物演示,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加深对这单元知识的理解。例如:教学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时,让每个同学都准备好一个实物模型,课上让学生具体数一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的个数,观察面和棱的特点,再集体总结,使这些知识和具体的实物联系起来,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映象。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时,通过让学生展开所带的长方体,具体观察哪些面是相等的,一共计算几个面。从具体的模型中观察每个面是什么形状,每个面的面积该怎么计算,来推到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在教学容积和容积单位时,为了让学生对于10ml、50ml、100ml 、500ml 、1L大概占据的空间有多大,展示具体的实物模型,让学生真实的感受到它们大概有多少。
二、注重探究计算方法的由来。
学生有时很急功近利,只求知道要怎么做就好了,却不求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所以在教学时我注重引导学生探究计算方法的由来。例如:教学体积计算的时候,刚告诉学生要探索长方体的`体积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就有同学说道:“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显然有些学生通过自学已经知道了计算公式,但当我请学生说说为什么要这样算,这些同学傻眼了,显然他们只知其然但不知其所以然。这时引导学生用体积单位摆出的长方体,通过填写长、宽、高、正方体的个数和体积的个数,从而探索出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的关系。
三、注重引导学生分析题目。
本单元的特点是计算比较多,特别在学习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之后,很多学生就不管三七二十一的都拿到题目就计算长方体或者正方体的体积了。这样就出现了较多的错误,特别是把计算表面积的题目求成了体积了。而表面积的计算则是涉及到较多的实际问题,例如在计算粉刷教室需要多少颜料和给游泳池贴瓷砖时,很多学生会不根据具体的情况来选择,直接就计算六个面了,出现错误。根据这些,在教学时,我主要是让学生观察我们的教室是怎么样的,数一数需要粉刷的一共几个面。不用粉刷的是哪个面,尽可能的减少失误。对于部分学生在学习完体积之后,不知道是计算表面积还是体积时,我主要引导学生看题目中的关键字眼,例如可以看题目问题中的单位,可以根据单位来具体确定是求什么的。
8.五年级下册西师大《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反思 篇八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2.能运用长、正方体的体积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归纳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提问:什么是体积?
2.请每位同学拿出4个1立方厘米的立方体,把它们拼在一起,摆成一排. 教师提问:拼成了一个什么形体?(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4立方厘米)
你是怎样知道的?(因为这个长方体由4个1厘米的正方体拼成)如果再拼上一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呢?(5立方厘米)
谈话引入: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今天我们来学习怎样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二、学习新课.
(一)长方体的体积【演示动画“长方体体积1”】
1.拼摆长方体:请同学们四人为一组,用12个小正方体来拼摆长方体,并分别记下摆 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 2.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教师提问:这些长方体有什么共同点?(体积相等)不同点?(数据不同)
为什么形状不同而体积相等呢?(因为它们都含有同样多的体积单位——12个1立方厘米)教师引导:请观察自己摆出的长方体长、宽、高的数,除了表示出长方体的长、宽、高的长度外,还表示什么?
师生共同归纳:表示长的数,如4,除了表示4厘米长外,还表示出一排摆了4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同样的道理,表示宽的数还表示摆了几排,表示高的数还表示有几层.
3.【演示动画 “长方体体积2”】
第一组:请同学们摆出一个长4厘米,宽3厘米,高2厘米的长方体,说出它的体积. 一排摆出4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一共摆了三排→摆两层 第二组:同上要求摆出长3厘米,宽3厘米,高2厘米的长方体. 一排摆出3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一共摆了3排→摆2层
第三组:想象一个长5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的长方体,说出体积. 一排摆出5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一共摆了4排→摆2层
思考:请观察这些从实际操作中得出的数据,结合拼摆成的图形,看一看这些数据与长方体的体积有没有关系?是什么关系?
(长方体的体积正好等于它的长、宽、高的乘积)教师板书: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教师:用V表示体积,a表示长,b表示宽,h表示高,公式可以写成:
板书: V=abh. 出示投影图: 4.自学例1.
一个长方体的砖,长2.4厘米,宽1.2厘米,高0.6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2.4×1.2×0.6=1.728(立方厘米)
答:它的体积是1.728立方厘米.
(二)正方体体积.
1.【演示课件“正方体体积”】 教师提问:此时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变成了什么图形?
这个正方体的体积可以求出来吗? 2.练习
棱长为2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平方分米?2×2×2=8(立方分米)棱长为4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平方厘米?4×4×4=64(立方厘米)3.归纳正方体体积公式.
教师板书: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用V表体积,a表示棱长 V=a?a?a或者V= 4.独立解答.
光明纸盒厂生产一种正方体纸板箱,棱长是5分米,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分米3)
答:体积是125立方分米.
(三)讨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是否相同.
学生归纳:因为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在正方体中长,宽,高都相等,所以公式中 b,h都变为a.变换后,虽然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写出来不相同,但计算方法的实质是一样的,都是长×宽×高.
3、一张纸很薄,但它也是一个长方体。这包A4复印纸的底面积是6平方分米,高是5分米。这包A4复印纸的体积是()立方分米。
共同归纳公式: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巩固练习:
1、一个长方体的底面积是25平方米,高4米,求它的体积。
2、一个立方体的底面积是64平方厘米,高8厘米,求它的体积。
三、课堂练习.
(一)基础题
一个正方体棱长4分米,它的体积是()立方分米
一个长方体,长5分米,宽4分米,高3厘米,它的体积是60分米.()
(二)提高题
1、一个长方体水箱的体积是10立方米,它的长是5米,宽是2米,高是()米。
2、一个棱长6厘米的正方体木块可以切成()个棱长是2厘米的小正方体木块。
3、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积木拼成一个大正方体,至少需要()块。
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新知识?谁来说一说?
五、课后作业.
9.五年级下册西师大《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反思 篇九
(二)【例题1】 有一个长方体形状的零件,中间挖去一个正方体的孔(如图),你能算出它的体积和表面积吗?(单位:厘米)
练习1:
1.有一个形状如下图的零件,求它的体积和表面积。(单位:厘米)。
2.有一个棱长是4厘米的正方体,从它的一个顶点处挖去一个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后,剩下物体的体积和表面积各是多少?
【例题2】 一个正方体和一个长方体拼成了一个新的长方体,拼成的长方体的表面积比原来的长方体的表面积增加了100平方厘米。原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练习2:
1.一根长80厘米,宽和高都是12厘米的长方体钢材,从钢材的一端锯下一个最大的正方体后,它的表面积减少了多少平方厘米?
2.把4块棱长都是2分米的正方体粘成一个长方体,它们的表面积最多会减少多少平方分米?
【例题3】 一个棱长为6厘米的正方体木块,如果把它锯成棱长为2厘米的正方体若干块,表面积增加多少厘米?
练习3:
1.把27块棱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体堆成一个大正方体,这个大正方体的表面积比原来所有的小正方体的表面积之和少多少平方厘米?
2.有一个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木块,如果把它锯成体积相等的8个小正方体,表面积增加多少平方米? 【例题4】 有一个正方体木块,把它分成两个长方体后,表面积增加了24平方厘米,这个正方体木块原来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练习4:
1.把三个棱长都是2厘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有一个正方体木块,长4分米、宽3分米、高6分米,现在把它锯成两个长方体,表面积最多增加多少平方分米?
3.有三块完全一样的长方体积木,它们的长是8厘米、宽4厘米、高2厘米,现把三块积木拱成一个大的长方体,怎样搭表面积最大?最大是多少平方厘米?
【例题5】 一个正方体的表面涂满了红色,然后如下图切开,切开的小正方体中:(1)三个面涂有红色的有几个?(2)二个面涂有红色的有几个?(3)一个面涂有红色的有几个?(4)六个面都没有涂色的有几个?
练习5:
1.把一个棱长是5厘米的正方体的六个面涂满红色,然后切成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这些小正方体中,一面涂红色的、二面涂红色的、三面涂红色的以及六个面都没有涂色的各有多少个?
2.把若干个体积相同的小正方体堆成一个大的正方体,然后在大正方体的表面涂上颜色,已知两面被涂上红色的小正方体共有24个,那么,这些小正方体一共有多少个?
【例题4】 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6厘米、5厘米和4厘米,若把它切割成三个体积相等的小长方体,这三个小长方体表面积的和最大是多少平方厘米?
练习4:
1.有三块完全一样的长方体木块,每块长8厘米、宽5厘米、高3厘米。要把它们粘成一个大的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最大是多少平方厘米?最小是多少平方厘米?
2.把一个长、宽、高分别为7厘米、6厘米、5厘米的长方体,截成两个长方体,使这两个长方体的表面积的和最大,求它们的表面积和是多少平方厘米?
4 分数应用题
(二)1、甲数是乙数的,乙数是丙数的,甲、乙、丙三个数的和是152,甲、乙、丙三个数各是多少?
2、某中学为某贫困山区的同学奉献爱心,学校共收得捐款2000元,已知初二年级捐款数额是一年级的多200元,初三年级捐款数额又是初一年级的2倍少200元,求初一年级共捐款多少元?
3、甲数的等于乙数的,甲、乙两数的和是162,甲、乙两数各是多少?
4、某校有的学生是男生,男生的想当医生,全校想当医生的学生的是男生,那么全校女生的几分之几想当医生?
5、已知一班学生是二班学生的,一班的女生人数是一班学生人数的,二班的男生人数是二班学生人数的,那么两班女生总人数占两班学生总人数的几分之几?
6、仓库里的大米和面粉共有2000袋,大米运走 5
长方体和正方体
10.五年级下册西师大《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反思 篇十
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说教材
《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3课。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并对长方体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通过本节课的内容的学习,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长方体表面积的概念,另一方面能正确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还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内容,我拟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在操作、观察活动中,探索、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及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发展初步空间观念。
3、结合具体的情景,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说重难点
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及计算方法;难点是能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
说教学方法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之上,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知识和经验都有一定的局限性。针对这种情况,我注重丰富学生对知识的感知,采用自主探究和讲授法相结合的教法。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是自主探究法和合作交流法。
说教学准备
在课前需要准备的教具有多媒体课件以及对正方体各个面展开的动画演示。学具有长方体纸盒以及画有长方体展开图的学习卡片。
说教学过程
为了更好的落实教学目标,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了如下几个环节展开教学。
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新课开始时,用多媒体出示一个常香思的礼品盒,让同学们观察并想一想要制作这样一个礼品盒需要知道什么?让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再选代表在班上汇报。在同学们回答的基础上进行慨括:我们今天就是要研究长方体的长,宽,高和各个面以及面积之间的关系。(同时板书课题长方体的表面积)
环节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如下几个活动来实施教学。活动一,看一看。
在这个活动中,用动画演示长方体各个面的展开过程,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结合长方体的实体图,在展开图上填写各个面的相互关系,同时注明各个面对应的边的长度。
活动二,估一估。提出要做这样的礼品盒至少要多大的纸板这个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思考,讨论至少需要多少纸板即求各个面的面积之和。由此导入长方体表面积是各个面的面积之和这一概念,并板书这一概念。
活动三,算一算。
先让学生算出展开图的各个面的面积,再填写书本第18页的表格,让学生找出长方体的长,宽,高与各个面面积之间的关系。在计算的基础之上,让学生回答制作这样的礼品盒需要多大的纸板。
活动四,想一想。
让学生在小组内思考、讨论,计算表面积有几种不同的方法。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出来。如果给你一个正方体,你将如何计算它的表面积?板书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环节三,反馈练习,应用新知
要求同学们完成课本19页的练一练的1,2,3题。在学生练习时,我深入到学生当中进行巡视,了解学生的作业情况,对于存在的个别问题及时辅导,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策略,使教学效果最优化,让每个同学都有很好的发展。
环节四,反思总结,整理新知
在这一环节中,要求学生回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方法,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慨括总结,不完整的地方,我再进行补充、完善。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总结的能力。
环节五,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在这一环节中,要求同学们在课堂上独立完成课本第19页的4,5题。
这就是我的板书设计。
【五年级下册西师大《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实录07-13
五年级下册应用题(长方体和正方体)06-11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3.2,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I)卷11-07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小数》的教学反思11-01
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