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敬畏生命的事例

2025-01-30

关于敬畏生命的事例(共6篇)(共6篇)

1.关于敬畏生命的事例 篇一

如果达尔文生活在今天的话,他的工作可能集中于物种的讣告,而不是物种的起源。

人类作为蓝色星球上智力最高的动物,逐渐地成为了这漂泊在浩瀚宇宙中孤零零小岛上的主宰,掌握着任何其他物种的生杀大权。

人有时候比饕餮更加贪婪。动物美丽的皮毛,人类用它裹着自己孱弱的身躯;动物强壮的身体,人类用它填满自己臃肿的肥肠。人类更可以厚颜无耻的把有益于自己的昆虫称为益虫,而没有办法让人类榨取的昆虫便被划分到害虫的行列。每年人类都会大刀阔斧地消灭这些所谓的害虫。可是它们也是生活在这个星球的一份子,它们也是这里的主人。可事实却像旧社会的大地主强行强占了农民们的土地,还要受害者为他们干苦力。稍稍造成点损失,农民便会遭到灭顶之灾。

人是霸道的强盗!明火执仗的行凶者!假如动物们穿你的皮,吃你的肉,不知道还会有人把生命视如草芥吗?

你有多久没有听过蝉叫鸟鸣了呢?也许它们没日没夜的歌唱惹恼了没有心情的你。可是,你知道吗?蝉要在又黑又冷又湿的泥土里辛苦四年,才能换来一个月在阳光下的欢唱。这难道不值得人去敬畏吗?它虽然渺小,但他并不卑微!因为它懂得生命最深刻的意义,它不会浪费每一个瞬间去争取欢唱的机会。而自诩清高的人类呢?有的却像行尸走肉一样的活着,成为这个世界的寄生虫,这才是真正的卑微!

别小看地上的一只蚂蚁,如果它和你一样高大,它可以把卡车轻松举起;别轻视天上的一只小鸟,如果它有害人之心,它可以与庞大的飞机同归于尽!

2.触发生命的敬畏 篇二

[教学案例]

片段一: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然后向同桌讲述文中故事。

同学们推选一人讲述文中故事。

2.前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请同学们细读课文,对有“心得”的地方圈点批注。

读完后,小组同学互相交流个人“心得”。

部分同学把自己最有“心得”的地方交流汇报。

(师引导、强调:斑羚是智慧者:飞渡、完美的衔接;斑羚具有强烈的团队意识和种族生存意识:面对死亡时把生留给同伙,把死留给自己。)

片段二:精彩语段赏析

1.同学们推荐最精彩的一段,师生共同品味其精彩之处。

(大部分同学推荐第9段)

2.同学们大声朗读第9段,同时标画出描写性的词句并体会其妙处;然后汇报所标画词语和句子好在哪里。

(师引导学生揣摩对“老斑羚”和“半大斑羚”动作描写的语句。)

3.重点欣赏“飞渡”那惊心动魄的一幕:半大斑羚和老斑羚一前一后向山涧对面跳去,……在半大斑羚从最高点往下降落的瞬间,老斑羚的身体出现在半大斑羚蹄下,刚好处在跳跃弧线的最高点,就像两艘宇宙飞船在空中完成了对接一样,半大斑羚的四只蹄子在老斑羚宽阔结实的背上猛蹬了一下,就像踏在一块跳板上,它在空中再度起跳,下坠的身体奇迹般的再度升高,而老斑羚就像燃料已输送完了的火箭残壳,自动脱离宇宙飞船,不,比火箭残壳更悲惨,在半大斑羚的猛力踢蹬下,像只突然断翅的鸟笔直坠落下去……

(对于令人叹为观止的这一幕,学生先试读,后教师范读,接着学生自由读,最后师生齐读。在反复读的基础上体会斑羚那种超越人类之上的东西:高超的智慧,神奇而完美的跳跃;在生与死的抉择面前那份令人肃然起敬的从容与自信。)

片段三:拓展延伸

1.动物生存技能多种多样,在自然界中精彩纷呈。有时,为了同类的生存,他们的壮举让人惊心动魄;有时,为了同类的生存,他们的技能让人惊叹不已。请大家再默读第9段,试一试,由第9段你能想到什么?

(学生边读边思考)

2.请同学们插上联想的翅膀,讲述一下你的所见所闻。

(第一位同学讲了老鼠偷鸡蛋的故事:老鼠躺在地上,用四只爪子抱住鸡蛋,另外一只老鼠用牙咬住抱鸡蛋老鼠的尾巴,把它努力地向洞的方向拉……学生听后眼睛发亮,群情激奋。

第二位同学讲了骆驼的故事:老骆驼为了让干渴了许久的小骆驼能喝到深水坑中的水,自己跳下水坑被淹死,水平面终于上来了,小骆驼们渴上了甘甜的水……此时,班里静悄悄的。

第三位学生讲了蚂蚁的故事:一群小蚂蚁被火围困在了一个小山顶上,为了生存,蚁王让蚂蚁抱成团,年幼的蚂蚁在团的里面,老蚂蚁及蚁王在团的外面,他们在火海中一齐滚下了山,外层蚂蚁被烧得叭叭作响,许多被烧死,只有极少数的活了下来!……讲完了故事,许多同学都哭了!)

片段四:激情练笔

1.不止是斑羚,自然界中每一个生灵都是可爱的,和你我一样,他们都具有生命和智慧。可是,现在我们的这些“邻居”中有一部分遭到了人类的毒手,正在一步步走向灭绝。关于这一方面,请大家畅所欲言。

(有的同学谈了大熊猫,谈到了藏羚羊……)

2.我们要保护那一个个鲜活的充满智慧的“朋友们”。请拿起手中的笔,给盗猎者们写一封谴责信!

(教室里静悄悄的,学生满怀激情地进行写作。)

3.学生代表宣读谴责信。

片段五:布置作业

1.请同学们通过互联网把自己的谴责书向全世界发布!

2.文中斑羚身处险境,你能不能想其他办法帮其脱险?可联系所了解的生物知识,也可从网上查阅一下有关信息、方法。

[教学反思]

1.以“读”为主线,让学生舒展联想的翅膀,受到熏陶-感染

教师注重了以“读”为主线,通过速读、细读、品读 “三步曲”,使学生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带着激情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通过学生自觉联想,从课内延伸到了课外:由老斑羚等为了种族的生存,身处绝境,从容赴死,飞渡山涧的壮举,延伸到了骆驼自赴死地而让小骆驼喝水获生的故事,部分蚂蚁勇于奔火而挽救幼小蚂蚁的故事。这不仅激活了学生思维,还让学生受到了一次心灵的洗礼,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2.引导学生在读的基础上有感而“写”

“写”应该是在“读”的基础上有感而发。学生在读的基础上进行自觉的联想,联想到了其他生灵的遭遇,如藏羚羊在残遭灭绝等。这使学生对盗猎者产生了憎恨,憎恨之情堵在心中,欲一吐为快。这样,写一封谴责信并向外发布就水到渠成。

3.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对我们来说,很难找到挽救斑羚的方法,而学生通过联系自己所了解的生物知识或查阅互联网,则可能找到这么一种方法。(有的学生在课下作业中写道:“通过改变斑羚的遗传基因,强化跳跃训练,来提高其跳跃的高度和长度”……)这样,学生既做到了“根据课内占有的材料,形成自己的理论或观点”,又实现了语文和生物学科知识的渗透和交叉。

3.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 篇三

在德国,喜欢吃鱼的家庭中,长年备着一种药丸,这种药丸是专门为鱼制造的,其功用就是在服用之后,鱼能很快进入昏迷状态。德国人在杀鱼做菜之前,就会把这种药丸给鱼喂下,待鱼昏迷以后,再对它进行宰杀。他们之所以这样做,目的是为了使鱼在死亡的时候感觉不到痛苦。

商务印书馆《新华字典》最新修订第11版。我们注意到,与前一版相比,在动物方面,删除了如下内容,比如:“狸:毛皮可制衣物”;“鹌鹑:肉可以吃”;“鲳:肉细腻鲜美”;“牛:肉可吃,角、皮、骨可做器物”……有关人士指出,这样的改动,是基于对生命的尊重。

在荷兰北部城市吕伐登的一个展览厅,人们正在摆放400多万张多米诺骨牌,打算冲击吉尼斯世界纪录。一只麻雀突然闯进了大厅,并碰倒了其中一张,导致数以千计的多米诺骨牌顺势倒下。看着已经完成的工作被破坏,气愤的人们开枪打死了这只麻雀。这下惹了麻烦。因为麻雀在荷兰属于保护动物,主办者的行为引起了动物保护者的强烈不满,他们纷纷抗议,要为麻雀讨还公道。在强大的压力下,主办方做出了一个选择,为这只麻雀举行哀悼仪式,并向全国进行电视直播,以此来求得人们对他们所犯错误的谅解。主办方恩德莫尔公司发言人说:“我们知道,我们对全国很多人的不满情绪负有责任。我们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对生命造成的伤害,因此以今天这种形式表达我们的哀悼和忏悔。”

斯里兰卡的热带森林里,一群野象穿过一条铁路。一头小象好奇地停在铁轨上不肯离去。一列客车开来,小象被撞到了路基下,其他的象便发火了,一起朝火车冲去,它们用长长的牙去撬铁轨和枕木,一会功夫,铁轨和枕木就乱七八糟的躺在了那里。第二天,许多工人在警察的保护下开始修铁路,但修到离野象们50米远的地方时,站在那里的象群开始冲向人群,人们连忙逃进了火车里,象群就把刚刚修好的铁轨又捣毁了。第三天,当局派来了两个排的军队,士兵们一下汽车就摆好了阵形,端着枪慢慢往前走,枪响了,密集的子弹射向了象群,但不是真子弹,而是用来吓唬野象的“空包弹”。他们想把野象吓进森林。然而,这个办法也没能奏效,野象们视死如归,表现出了大义凛然的英雄主义气概。于是,就在这一天,政府做出了一个明智的决定:停止“战斗”,绕过撞死小象的地方另修一段新铁路,而且要沿整个铁路线为野象和其它丛林动物修一些专门的通道。这场“战斗”最终以人类妥协而告终。

4.敬畏生命 注重安全 篇四

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安全常识、自护知识,树立安全意识。

2.了解校园安全隐患,形成防范意识。

3.活动中学生通过自己参与、自主体验、自我感受,培养学生“敬畏生命,安全第一”的意识,从而养成良好的品德,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二、活动过程

导入:当一片绿叶悄然钻出地面,当呱呱落地的婴儿发出第一声啼哭,这就是生命!生命是万绿丛中的绚丽花朵,生命是滔滔江河中的逆水之舟。因此我们要敬畏生命(解释)、珍爱生命、注意安全。据了解,我国每年都有上万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中小学生因安全事故、食物中毒、溺水、自杀等死亡的案例时有发生。这给人们留下的不仅仅是惊叹,更多的是无限的哀伤。

1.安全意识篇(防溺水)

师:展示图片。

生:校园事件播报:

2001年的一天傍晚,在夕阳余光里,几双鞋子散落在河边。当日中午,这里哭泣声、口号声、救援声交织。学生晓帅(化名)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他是现场的目击者和救援者之一。据他介绍,中午12时30分左右,9名同学骑着自行车,一起到河埂的沙滩上玩耍。后来,有几名同学卷起裤脚到了浅水区。“忽然听到有人在河里大喊救命,回头一看,是我们一个同学掉进深水区了。”晓帅说。他回头看到一名同学在水中挣扎,在附近的另四个同学手拉手在河里救人,但他们都不太会游泳。他们一步步往深水区走,结果全都掉到深水里了。五个孩子落入水中后,在岸上的四名孩子连忙跑过来施救。

晓帅会游泳,直接跳入水中救人,其他孩子也下了浅水区。晓帅在深水区用自己的头将一同学顶出水面,站在浅水区的同学顺势将这个同学拉到浅水处,这个同学才暂时脱离危险。

紧接着,孩子们手拉手,而最前面的同学则伸出脚,让水中的三名同学抱住,然后一一拉到浅水区。至此,四名同学暂时脱险。

四名被救起的孩子并没有放弃救援先前落水的同学,他们继续伸出援手,但一个漩涡吞噬了他们。同学马林(化名)见状,立即跳入水中施救,但5人已被急流冲得不知去向,连马林自己也落入深水区,最后被其他同学救了上来。

河水恢復平静,在岸上的四名同学再也找不到同伴的下落。只能在教室看到五名孩子的空座位和抽屉里的书包。

师:设问:这次事故能否避免,为什么?

生:讨论。

师总结:加强管理,注重安全意识。

2.救护、防护篇

师:提供图片。

生:校园事件播报,一天,某馆举行一个汇报演出,全市796名优秀师生均参加了。谁料想大幕竟突然被灯烤燃,着了火。火势迅速蔓延,无法控制,绝大部分人被闷死、烧死、踩死,人员伤亡惨重。总计有288个孩子丧生,36名教师遇难。那触目惊心的一幕,那撕心裂肺的哭喊,在人们的心灵深处留下了难以抚平的伤痛,给千百个家庭带来了无可弥补的损失。

师过渡:水火无情,当你身处火海时,着急和慌乱只会使你的处境更加危险。只有沉着、冷静、机智地面对火情,才能使自己逃离火场。那么,身处火海时,我们应该怎样获得生存的机会呢?

师设问:(1)如果学生宿舍发生火灾,我们应该怎么办?

正确做法:快打电话119报警,说清地点、火势等。

(2)如果有很多烟雾,应该怎么办?

正确做法:如果有很多烟雾,应该用湿毛巾对折,捂住口鼻匍匐撤出。

(3)如果烟太浓找不到门了,应该怎么办?

正确做法:如果烟太浓找不到门了,应该后退直到墙角,再沿墙爬行到门口。还可以用打湿的床单或棉被披在身上,匍匐爬行逃生。

(4)如果爬行到门口时,发现门很烫,应该怎么办?

正确做法:如果爬行到门口时,发现门很烫,说明门外火更大,千万不可以打开门,应该关紧门,用湿毛巾堵住门缝,迅速退回窗口或阳台,将头伸出窗外呼吸新鲜空气,并利用鲜艳的衣物大声呼救。

(5)如果身上着火了应该怎么办?

正确做法:快躺下来,就地打滚。千万不要用灭火器直接向自己身上喷,因为这样会伤害我们的眼睛,还会引起伤口的感染。

(6)梯被火封住时,应该怎么办?

正确做法:楼梯被火封住时,千万不可以乘电梯逃生,可以往楼顶跑,因为楼顶是第二安全避难所。

(7)如果在野外遇到大火,应该怎么办?

正确做法:如果在野外遇到大火,不能顺风跑,而应选择逆风或与风垂直的两侧跑。

师:感谢同学们的精彩回答,相信这些火场求生的知识将使我们受益终生。

3.安全知识篇

(1)急救电话(生相声表演)。

(2)安全标志猜猜看。

4.安全隐患篇

现代科技使我们的生活空前丰富,却也给我们的安全带来了许多不安全因素,年少的我们面对这五彩缤纷的世界,怎样才能安全的成长?

生:结合身边的安全隐患讨论。

三、师小结

灾难不管是自然形成还是人为导致,都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和破坏。生命无论是自己的还是别人的,我们都应该特别敬畏、善待和珍惜,我们应该积极学习安全知识这门人生必修课,努力增强安全防范意识,逐步提高防范自救能力,时刻绷紧人身安全这根弦。绽放生命的美丽!

5.敬畏那些消失在概数里的生命 篇五

这一条简短的消息,包含着中国近百年来的悲壮历史。

2000万!这个数字令人震动的不是巨大(巨大是可以理解的),而在于它是一个巨大的“概数”。这意味着,许多牺牲者被湮没。

固然,在战争中,要做到每一个牺牲者都被记住并不容易。但是,这个数字是如此的“大概”,还是让人悲叹。即使是我们曾经的敌人日本,靖国神社有250万日军阵亡名单,并且一直在过去侵略过的所有国家寻找失踪人员和搜集死亡人员的遗骸。

在大历史的抽象背景下,是小人物承受的具体的悲痛。

笔者小时候居住的院子,有一人家的男主人,在旧政府时代被拉了“壮丁”——加入国民党军了,从此没有回来。直到上世纪80年代,众多老军人开始从台湾回大陆探亲,又牵动了他们一家尘封的伤痛,但终于没有等到令他们惊喜的消息。到今天,这一家人已经四面八方地消散。永远没有人知道,也永远没有人寻找曾经有一位“壮丁”埋骨何方了。

在长年的战乱中,在中国大多数地方,这只能算一个最为普通的悲剧故事。更多的悲剧故事,已经被岁月掩盖。

6.让学生敬畏生命,珍爱环境 篇六

关键词:科学学习  生命和环境  教材挖掘  教育资源

小学科学教育担负着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使命,教学中不能仅仅关注学生科学知识技能的掌握,更需要关注学生科学态度的培养,尤其要突出培养他们尊重生命和爱护环境的意识。

当前,人类的生存危机已愈发严重,究其原因在于人类生命意识的淡薄和环境保护意识的缺失。作为一名科学教师,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去引导学生直面现实——人类得走出环境危机,摆脱生态困境。教师应该把生命教育和环境教育作为教育的首要任务,在科学教学中教育学生热爱生命,保护环境。

一、充分挖掘教育素材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做有心人,认真研读教材,充分发掘相关教材中的生命教育和环境教育素材,合理利用这些素材,培养学生欣赏生命和环境的意识。

综观整个小学科学教材,其中不乏丰富的生命教育和环境教育素材,或直接的,或间接相关的。例如:苏教版《科学》课本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眼里的生命世界》、第三单元《生命之源——水》,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第二单元《植物的一生》,四年级上册《空气也是生命之源》,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它们是怎样延续后代的》、第四单元的《日益减少的矿物资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六年级下册中的《我们长大了》《共同的家园》和《神奇的能量》三个单元内容等等,教材中编排的这些内容都是直接开展生命教育和环境教育的生动教材。

教材中既然编排了如此丰富的生命教育和环境教育素材,教师应当充分而科学地利用,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积极展开生命教育和环境教育。教师要让学生在科学学习中了解生命的起源,体验迎接新生命的喜悦,领悟生命的宝贵;认识生病、衰老、死亡等现象,感悟生命的脆弱、生命面临的挑战;享受生命的活力与精彩,欣赏自然的美丽与生命的绚烂;引领学生从青青的一草一木到活泼的虫鸟鱼虾,从一望无垠的绿色田野到清澈见底的小溪湖泊,从变换多端的风霜雪雨到斗转星移的神秘宇宙……领略到大自然那迷人的美,通过欣赏环境的优美、雄浑,感悟大自然的温顺、暴怒,懂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义,体会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学会在环境欣赏中培养环境保护意识。

二、拓展延伸教育资源

教师在有效利用小学科学教材中大量生动的生命与环境教育素材之外,还可以充分利用和整合课外一些与之相关的教育资源,开展科学实践活动,给每一个学生个体以自由发展的空间,拓展延伸生命与环境教育资源。

学校、社会乃至大自然,都可以成为教师开展生命教育和环境教育的大课堂,它们是学生养成尊重生命与珍爱环境的最佳温床。教师应当让校园成为流淌自然灵性的生命场。漫步校园,校园内鲜艳翠绿的花花草草令人心旷神怡,草丛下淘气的蛐蛐蝈蝈鸣声悦耳动听,若你徜徉在书香四溢幽静的图书室……这一切显得如此的亲切、温馨,天真无邪的小朋友们嬉戏其间,是那么可爱、和谐。让社会成为熏陶生命与环境意识的大基地。纷繁复杂的人类社会,是一个硕大的染缸,这口大缸内拥有丰富的配料,它为孩子们提供了大量的养料。当然,孩子们从这个大染缸中出来时是黑还是白,尚难定论,但值得相信的是孩子们出来后更懂得尊重生命、敬畏生命,更珍爱环境,会更加自觉地保护环境。让自然成为生命放歌的大舞台。在对大自然的观察、考察中,孩子们会知晓自然界与人类的关系,会明白个体和群体的关系,懂得要活得好,活得有意义,必须同他以及同环境保持良好的和谐的关系。自觉形成敬畏生命的情怀、尊重和保护环境的觉悟。

三、努力搭建实践舞台

教师需要为学生搭建实践活动的舞台,让他们有践行尊重生命、爱护环境的场所,从而激发他们尊重生命、爱护环境的行为。教师可以在实验中提升学生尊重生命的觉悟与行为,例如在解剖动物实验中,让学生将解剖过的鱼儿、青蛙缝合后仍放归大自然,教育学生要爱护青蛙、鱼儿,让他们懂得一切动植物的生命同样值得尊重与珍惜。笔者曾让学生饲养蚕儿、蚂蚁,有些孩子故意将幼小的蚕和蚂蚁掐死,笔者就让他们谈谈蚕儿、蚂蚁的作用,说说蚕儿、蚂蚁的可爱,从而感悟到蚕儿和蚂蚁生命的脆弱与价值,自觉提升了尊重生命的觉悟。笔者在教学《生命之源——水》一节时,笔者布置学生考察学校和自家附近的水域污染情况,学生自发组织成考察小分队,自觉开展调查研究活动,从而大家根据不同水域的不同污染情况,提出多条保护建议和方案并付诸实施,既使得学校周边水域环境有了切实好转,同时也使他们对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得到极大提升。

有那么些时光,教师可以和学生们一起种植花草树木、饲养虫鸟鱼虾,一起在图书室里阅读生命科学、环境科学书籍,共同在校园里悬挂亲手为可爱的小鸟们造的温馨小窝,师生大手拉着小手在乡间田埂上呼吁人们不要燃烧秸秆,让黑烟不再腾起,让地球妈妈不再哭泣……

小学科学教育中利用科学课程的学科优势对学生加强生命与环境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作为科学教师,要在课内课外充分利用生命科学与环境科学的丰富资源,结合学生实际,搭建多方平台,让学生在科学学习中敬畏生命,爱护环境,奏响生命与环境和谐的乐章。

参考文献:

[1]张健美.在参与和游戏中实现对中小学生的环境教育——从环境保护绘画分类研讨活动谈郑州市中小学生环境教育[J].环境教育,2008.09.

[2]夏敏.构建有意义的探究性学习[C].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2006.

[3]宋兵波.生命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及发展前景[J].思想理论教育,2006.6.

[4]生命教育:为幸福人生奠基.肖川,来自肖川的博客——“肖川的教育理念”http://blog.cersp.com/81650/674727.aspx◆(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小海小学)

上一篇:一年级识字五教学设计下一篇:2005新年祝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