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发言稿

2024-06-09

政治发言稿(15篇)

1.政治发言稿 篇一

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交流发言稿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严明党的纪律、按规矩办事,把党的纪律和规矩提到了新高度。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着重阐述了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等重大问题,对全党提出了明确要求。

根据省局党委“三严三实”专题学习计划安排,结合前一段时间学习实际,我就如何严以律己,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与大家交流、共勉。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党的十八大以来查处的一系列严重违纪违法案件警示我们,不守纪律不讲规矩,往往是一切腐败现象的源头。这就需要我们从小事做起,从点滴抓起,才能确保忠诚、干净和担当,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常修为政之德,才能筑牢思想防线,恪守法纪底线。森林公安是直接服务于林业、服务于群众的机关,森林公安干部更是直接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具体执行者和实践者,能不能守纪律、讲规矩,是检验我们的试金石。必须要在践行“三严三实”的要求上树标杆、做表率,结合工作实际,践行严明政治纪律、严守政治规矩,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加强和提高,做守纪律讲规矩的践行者。

一、深刻认识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极端重要性 党的纪律和规矩涉及党内生活方方面面,广大党员干部都要自觉遵守。在所有党的纪律和规矩中,最重要、最根本、最核心、最关键的是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作为一名森林公安领导干部要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自觉做到“五个必须”。一是必须维护党中央权威,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是必须维护党的团结,坚持五湖四海,团结一切忠实于党的同志。三是必须遵循组织程序,重大问题该请示的请示,该汇报的汇报,不允许超越权限办事。四是必须服从组织决定,决不允许搞非组织活动,不得违背组织决定。五是必须管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不得默许他们利用特殊身份谋取非法利益。

二、把严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贯彻于森林公安工作中 森林公安领导干部作为忠实的法律执行者,是关键的少数,必须要严格要求自己。一是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坚决贯彻落实党的决策部署。二是遵守党的组织纪律和人事纪律,服从党的决定,不搞团团伙伙,不搞小圈子。三是勇于担当,提高执行力。森林公安任务一年比一年重,特别是近年来党和政府对生态坏境和森林资源的重视,对森林公安来说既是机会也是挑战,必须用足用好现有的政策,科学用警,不以事小而不为,不以事杂而乱为,不以事急而盲为,不以事难而怕为。对党和政府安排的各项工作,都要不折不扣执行,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四要勤于思考,提高创新办案能力。森林公安工作复杂,新的犯罪方式方法不断呈现,必须要在创新上下功夫,有自己的特色。这就要求我们要有高度使命感,强烈的忧患意识,在工作中多思考,多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完善,不断注入新的元素,不断寻求新的突破。五要注重沟通,提高协同力。森林公安的各项工作涉及面广,不仅需要党和政府的支持,更需要群众的支持和各部门的配合,因此,在工作中要多请示、多沟通,赢得各方支持配合,才能确保各项工作落开展顺利。

三、要做守纪律讲规矩的表率

风成于上,俗化于下。作为一名森林公安领导干部,必须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对党忠诚老实,对群众忠诚老实,做到台上台下一种表现,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越界、越轨。领导干部上行则下效,以上率下既是我们党长期以来形成的优良传统,也是基本的工作方法。森林公安领导干部作为兵头将尾,如果党的观念、组织观念淡薄,对纪律熟视无睹,不按规矩办事,终将自食其果,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对党纪国法心怀敬畏,就能时时处处知道什么是高压线,就能时时处处有原则、有底线,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行为、守得住清白,面对诱惑不动心,面对利益不贪心。遇到违反党的纪律和规矩的行为,必须挺身而出、进行坚决斗争。

总之,严以律己,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摆在所有党员干部面前的一道永恒课题,值得时时警醒、事事谨记。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自觉做守纪律讲规矩的践行者,时刻绷紧自律这根弦,时刻牢记肩负的职责,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做清白人,干清做事,为森林公安事业发展多尽一份责 任,多贡献一份力量。

2.政治发言稿 篇二

一、准确把握党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的概念内涵

我们党是靠无比坚定的组织纪律和理想信念发展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 党的独特优势和光荣传统就是纪律严明。无论革命战争年代, 还是建设与改革时期, 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克服种种艰难险阻, 从小到大, 由弱变强, 从胜利走向胜利, 靠的就是铁的纪律。因此, 相比作为党内常用话语体系的“政治纪律”, “政治规矩”的提出是对当前政治生态发展的一种新描述。应该说, 党在领导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漫长历程中形成了包括党章、党纪、国家法律、工作惯例、优良的作风传统等在内的诸多广义上的规矩。由此可见, “政治规矩”并不能简单理解为某一条具体的狭隘的规矩, 它指向的应该是对党员干部党性原则、政治标准的总体要求和整体概括。但在我们以往的理论视界中并没有人尝试定义政治规矩这一范畴, 也没有明确提出过这一概念。习近平总书记在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党建新形势、解决新问题的基础上创造性提出并阐述了政治规矩这一新概念。习近平总书记认为, 党的规矩可从四个具体层面进行理解。首先, 党章是约束党员的总规矩, 也是全党必须无条件遵循的总章程。其次, 党的纪律是显性的规矩, 而处于纪律核心地位的政治纪律更是“刚性”规矩。再次, 国家法律法规也是党员干部必须恪守的规矩。最后, 党在漫长的实践中积淀而成的工作惯例和优良传统也是规矩的一个重要部分。[2]如何理解这四层界定?首先, 党员首先也是国家公民, 因此遵循国家法律没有疑问。然后从党员身份来看, 党章作为党内规章制度的根本、党的纪律作为已明确成文的约束性文件, 党员必须遵守。至于党的“工作惯例”“优良传统”为什么也是规矩, 那就必须简要梳理二者的内在关系。习近平指出, “纪律是成文的规矩”, 也是“刚性的规矩”, “一些未明文列入纪律的规矩是自我约束的纪律”。[3]因此, 那些经过实践检验正确, 并行之有效约定俗成的“工作惯例”和“优良传统”也就是习近平总书记眼中的“未明文列入纪律的规矩”。这也可以看出, 党的规矩的概念外延要大于党的纪律, 纪律是刚性规矩需要遵守, 一些不成文的隐性规矩同样需要坚定遵守。

二、深刻认识党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的重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现代政党都是有政治纪律要求的, 没有政治上的规矩不能成其为政党。”[4]可以说, 决定一个政党兴衰成败的首要纪律就是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我们党作为先进的无产阶级政党, 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更是尤为重要, 它是保证我们实现思想建党、组织建党的重要基础, 是决定我们能否始终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制度红线。严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也是无产阶级革命领袖一而贯之的政治态度和作风要求。我们党自从在革命中诞生起就对政治纪律政治规矩给予了高度重视, 这使得党在革命和建设的洪流中保持了始终如一的先进性, 发展为拥有近九千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党。试想, 若没有政治纪律政治规矩的约束和凝聚, 一盘散沙的悲剧是否还会在中国重演?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曲折历程已经深深告诫我们:政治纪律政治规矩严明严厉, 则党的事业兴旺发达, 反之, 则会陷入停滞甚至倒退。因此, 今天我们继续强调政治纪律政治规矩的极端重要性仍然具有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

当前, 全面从严治党的系统工程正在紧张推进中, 党员干部中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各种表现更是体现了我们需要严明政治纪律、严守政治规矩的现实紧迫性。一是政治立场不坚定, 政治素养要提高。部分党员干部学习态度懈怠, 轻视、忽视甚至是漠视党的理论、方针和政策, 导致个人政治修养不够, 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淡薄, 因而在面对和处理重大原则问题或是大是大非问题前旗帜不鲜明, 政治立场摇摆不定, 没有秉持最基本的党性原则。部分党员干部政治责任感不强, 对社会上流行的一些错误言行缺乏抵抗力和免疫力, 而且不敢亮态度不敢抵制。在政治言论上该一致的不一致, 该斗争的不斗争。五是妄议中央。有的党员干部对党的一些重大问题和重要决策妄加评论, 这些与党中央相异的论调对社会产生了极其负面的舆论导向。也有少数自诩“爱国爱党”的高校青年教师肆意传播一些政治谣言或是片面丑化领袖形象的言论, 做“两面人”。以上这些现象损害党的形象, 危害群众利益, 削弱党的执政基础, 恶化政治生态环境, 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

三、抓住关键点, 严明党的政治纪律、严守党的政治规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治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 关键是要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5]当前, 社会阶层、社会利益日益复杂化, 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更加尖锐, 加之党正担负着推进“四个全面”的战略任务, 在这样的关键时刻, 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必须贯彻到党的建设的全方位全过程, 真正做到政治上的绝对忠诚, 行动上的绝对服从, 切忌沦为“假大空”的形式主义。

其一, 要从精神上解决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问题, 这是保证党员干部严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的内在动力。习近平同志认为, 有些领导干部容易得“软骨病”, 其实质就是精神上“缺钙”, 而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6]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 一些党员干部在利益面前完全把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抛之脑后, 其根本原因是理想信念缺失, 精神缺“钙”。习近平曾告诫, 最危险的滑坡是理想信念的滑坡, 最根本的动摇是理想信念的动摇。在现实生活中, 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之风之所以泛滥, 无视党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的恶行之所以频发, 归根结底是政治立场不坚定, 政治素养低下, 理想信念发生动摇。实践证明, 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和马克思主义的政治信仰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 是其政治灵魂和思想先导。因此, 严明政治纪律, 严守政治规矩, 最关键的落脚点还是要塑造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政治信仰, 在诱惑面前临危不乱, 在考验面前无所畏惧, 在原则面前立场鲜明。具体的做法主要是坚持从严从实抓好“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一方面要注重运用正面典型开展信念教育, 充分发挥正面典型的榜样和标杆作用, 使党员干部从中接受教育、汲取力量, 见贤思齐。另一方面要强化反面典型的震慑警示作用。其二, 要从实践上解决党组织的正风肃纪问题, 这是保证党员干部严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的外在压力。首先, 要有纪必依, 严守底线。对于党的基本方针政策纲领以及党的纪律规章制度要对照自身言行自觉遵守, 是党的政治纪律和规矩真正升华为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刚性约束。其次, 要执纪必严, 坚持原则。维护纪律权威的根本内容就是严格执纪执法, 要坚持法纪面前人人平等, 实现公开公平公正执纪。最后, 要违纪必究, 敢抓敢管。

摘要: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的生命线, 也是全体党员干部必须严格恪守的行为规范。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时期, 我们必须从概念层面把握党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的深刻内涵, 从思想层面认出其重要性, 并在实践层面抓住严明纪律、严守规格关键点:一是从精神上解决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问题, 保证党员干部严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的内在动力;二是从实践上解决党组织的正风肃纪问题, 保证党员干部严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的外在压力。

关键词:政治纪律,政治规矩

参考文献

[1]新华网.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EB/OL]. (2015-01-13) .[2016-06-05].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15-01/13/c_127383711.htm,

[2]人民日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深化改革巩固成果积极拓展不断把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N].人民日报, 2015-01-14 (01) .

[3]人民日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深化改革巩固成果积极拓展不断把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N].人民日报, 2015-01-14 (01) .

[4]湖北省委政策研究室.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五论[J].政策, 2015, (04) :23-30.

[5]习近平《在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Z]. (2014-10-23)

3.政治学习发言稿 篇三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千百年来,在中国大地上,各个民族休戚与共、亲如一家,展现出一幅多民族文化相互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绚丽画卷。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新疆乃至全国各民族关系的主旋律,我们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那样维护民族团结。

通过这次的政治学习,使我了解了很多方面的知道,尤其是在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方面更是有了深刻的认识.首先: 新疆各院校处于各种思想文化交汇交融交锋的前沿,是“三股势力”争夺渗透的重点。他们歪曲新疆历史,煽动狭隘民族情绪,灌输民族分裂和宗教极端思想,混淆视听,搅乱学生的思想,这是影响高校稳定和民族团结的主要危险因素。为此,我们必须加强宣传和思想教育,扩大主流价值观念的影响力,引导各族大学生牢固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识到以宗教的名义破坏祖国统一与民族团结,就是宗教极端主义;无论是谁,无论哪一个民族的人,在任何地方实施暴力恐怖活动,就是各族人民共同的敌人。时刻提高警惕、明辨是非,筑牢民族团结的思想防线,有效抵御“三股势力”的侵蚀。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重大工程,是抵御分裂渗透、共同团结奋斗的价值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社会和人类的长远利益和未来发展方向,具有激励人心和鼓舞人们不断前进的作用,而且这种价值观包含着非常高尚和值得人们前赴后继为之献身的内在合理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广大青年要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我们站在前线的教育工作者则肩负了重大的历史责任.我们是传播正能量的先行者.在学生眼里我们应该是他们的指路明灯.这次学习后我发现我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些.新疆各院校处于各种思想文化交汇交融交锋的前沿,是“三股势力”争夺渗透的重点。而我们的学生更是重中之重,我们的学生还是初中生,他们的思想不成熟,辨别是非的能力也答不到要求.这便要求作为老师的我们要更多的关注他们.在学校里,不仅要在各班与各班之间扎扎实实的开好民族团结活动,还要教育好学生,让每以为学生都能懂的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增强辨别是非和抵御错误思想的能力.在自己班里也要加强民族团结.我的具体方法初步计划如下: 班委由民汉学生共同组成.不排斥不伤害任何一个民族的学生.组成学习互助小组.民帮汉,汉帮民

开展各种形式的主题班会,讨论如何维护民族团结

4.暑期政治学习发言稿 篇四

近一周的政治学习圆满结束了,培训的时间虽不长,内容也不算太多,但通过此次培训使我们每一个人对教育教学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更多的思考。针对当前教学的现状,为了使我们能够更积极、更好地去工作,暑期的政治学习是极为必要的。下面我代表生物组就此次学习谈谈我们的认识,与大家共同分享。

首先,要学会看重每一位学生。

作为一名教师,面对的观众当然是学生,然而每一个班的学生可以说是“色彩斑斓”的,不过正是这样才显得学生充满活力,所以要看重每一位学生。花有各样红,人有人不同,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作为教师就要善于发现学生中的闪光点,学会欣赏不同学生不同的“色彩”。因此,教师要理解学生,理解他们自己的想法,允许他们有着不同但是合理的想法,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充分运用自己的思维,讲真话,讲自己的话,求新求异,而不是落入俗套。我认为只要是学生通过动脑筋自己想出来的,不管对与否或者说合理不合理,教师都应该给予表扬和鼓励,这样教育中的“创新”才能真正实现在学生身上。

此外,经过考试,学生的成绩必然会有划分,这时所谓的差生、优生、中等生就各自浮出水面。但是作为教师要明确,这只是仅仅在成绩上的划分,其实所谓差生在其他方面(比如说体育,文艺方面)很可能就是优生了。因此我们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每一方面,在欣赏中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地教育和帮助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

其次,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我们追求课堂教学的高质量、高效率,这首先要求我们的教师应该是一位高质量、高效率的教师,高质、高效的教师是进行高质、高效教学的基本前提。那么如何才能成为高质量、高效率的教师呢?我们认为惟有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陶行知说过: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教师需密切关注自己专业的发展,一定要跟上自己所教科目的发展趋势。只有通晓专业知识、教育心理学知识,才能选择、计划并实施最有效的教学。掌握专业知识,教师讲课才能灵活处理、创造性使用教材,才对“教到什么程度、学到什么程度”心中有数,才能在学生出现问题时清楚地引领学生的思维回到正道上。通晓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教师才可能依据教育教学规律、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实施教学,以取得高质、高效的教学效果。所以,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提升自己的个人价值。

最后,要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

学生具有“向师性”,作为一名教师所表现出来的师风师德对学生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因此教师就应该“以德为本,身正为范”,严格要求自己。

我们必须时时处处注意严格要求自己,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注重在认真做好表率的同时努力完善自己,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效应。特别是在平时工作中,就要提高自己的思想修养,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有关规定,以身作则,洁身自好,以德服人,以身立教,为学生树立起楷模的形象。办公室里不玩电脑游戏、上课不接打电话等等,这些工作中的细节正是良好师风师德的外现。让学生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教师无论是外表的着装,还是言行都应为人师。

总之,通过此次的培训,让我们都受益匪浅。目前我校正在深入开展高效课堂模式,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所做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即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怎样让学生整个的学习活动都具有高效性,这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去思考与完善。我们坚信,只要我们愿意做出改变,有耐心的付出,必定就会收获丰硕的成果。

生物组

5.《讲政治,有信念》发言稿 篇五

矢志不移忠诚于党的信仰,这是对信念的塑造。北京日报刊载过一篇文章《张学良谈“国民党为什么打不过共产党”》,围绕这一话题张学良谈了自己的看法,提到:“国民党没有中心思想,党首蒋介石也是一样。与国民党正好相反,共产党有目的,他相信共产主义。甚至于每一个士兵,完全是一个思想——共产主义。信仰就是力量啊。”诚然,信仰的力量坚不可摧,有了对党忠诚坚定的信仰,就有了崇高的精神力量,在任何考验和挑战面前,就可以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这就是对信念的塑造。当然,信念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有一个刻苦学习和努力实践的过程,需要我们学习党章、党史国史、党纪党规、党的优良传统和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在做到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对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对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后,自然可以树立起坚定的信念。

彰显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这是对信念的践行。政治本色,反映着共产党员独特的精神、情操和气节。90多年来,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过程中,铸就了坚定理想、服务人民、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清正廉洁、艰苦奋斗等鲜明的政治本色。这些政治本色,是对党的光辉历史和优良传统的总结,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内在要求,每一名党员,如果做到始终不渝的保持政治本色,这就是对信念的践行。如何做到这一点,关键是要正确的认识什么是政治本色。政治本色,说到底,还是党性的问题,只有党性纯正,本色才能纯洁。永葆政治本色,在实现路径上要靠锲而不舍的党性锻炼。要把党性锻炼作为一辈子的任务,用长期不懈的学习和修养来塑造,用持续的锻炼和完善来保持,真正做到永不褪色、永不变质。

6.让时事政治融入高三政治学科复习 篇六

一、时事政治应该成为高三政治课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虽然高考不再检查学生对时事政治内容的记忆, 但高考却要立足于教材, 紧扣时代脉搏, 着重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把握和运用能力, 这一检查离不开具体的时事。根据高三学生学习任务和学生思维能力特点, 必须把时事政治融入高三政治复习课堂之中。高三学生的学习主要的、直接的目标是高考, 高效的有具体内容的复习训练更能满足高考需要;大量抽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学生生涩的抽象思维能力之间的矛盾, 急需足够的具体的案例作训练, 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同时形成更强的分析能力。

二、有选择性地把时事政治融入复习课堂, 使学生复习训练更具有效性

在高三复习指导中, 教师要领悟国家培养人才的目标要求, 有选择地展开高考复习教学活动。高考是我国每年一次的人才选拔活动, 考查学生对社会的是非判断能力, 也考查学生对社会问题的解决能力;就阶段性来看, 国家既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查, 也重视思想觉悟的考查, 以便进入高校作为社会精英培养, 担负着社会进步的重任;思想政治课一直作为高考重要考查科目之一, 所以从考试的目的看, 通过高考, 对学生的学习和学校教育活动具有引导性意义。高考命题总是反映一定的社会发展历史背景要求, 从2006~2012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全国卷来看, 经济常识的考查, 主要围绕着国家宏观对社会经济调节、以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等命题为主调。如, 2006年国家取消农业税、对个人所得税进行修正及实施“十一五”社会发展规划, 2007年绿色经济, 2008年特定的环境同我国的农业发展, 2010年金融风暴等;政治常识的考查, 政府建设及职能转变、党的领导、民主政治发展、民生问题及越来越复杂的国际关系等内容都成了主要的考查对象, 如带有转折意义的党的十六大第六次会议与十七大、每年的两会、着重围绕党的领导理论设计命题。哲学常识也有反映当下建设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需要, 重点考查了价值观、人生观和实践论知识。根据高考的命题特点, 高三政治学科所需要融入的内容和方向就显得很清晰了。为了有效地把时事政治和高中政治学科联结起来, 我们需要进行收集、合理选择、处理加工, 结合教材把复杂的、具体的、生动的事实材料, 划分是与非、轻与重、主与次, 引进课堂, 融入复习教材。

三、培养学生解读时事政治的能力, 变被动复习为主动进攻

守株待兔的做法是不可取的。高中是学生抽象思维初步形成的阶段, 在高一和高二这个短暂的时间里, 许多理论学习是分散的, 学生对理论的学习囫囵吞枣。在这种情况下, 要求学生综合地运用理论对社会问题进行分析, 难度非常大。高考要考查学生初步运用抽象思维对复杂的社会做相对深刻的本质的揭示认识, 在学生已经完成各个理论的学习基础上, 高三复习课堂理应以培养能力为目标。

四、科学地培养学生解读时事政治的能力, 真正实现将时事政治融入复习课堂

如果在教学活动中, 认为复习就是知识的重复, 课堂上继续进行简单的理论灌输和说教, 理论与实际脱节, 学生接收到的是一些空洞的理论, 复习必然适得其反。理论的认识规律要求必然是由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针对高三学生的学习情况, 要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进行有效的训练, 使学生具有对现实有效的、更深的认识能力, 在把时事政治融入复习课堂时, 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一是, 立足于课本基础 (以课程标准为依据) , 正确把握课程标准, 确定范围及认识深度目标一定要符合高中学生特点;二是, 共同关注时局,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实现探讨的双边互动促进;三是, 重在训练能力, 不局限于猜测, 毕竟守株待兔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抽象理论要与时政联系, 要举一反三方能形成能力;四是, 能力的培养过程要渐进;五是, 重视思想教育的艺术, 客观依据重于说教;六是, 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敏感性, 养成信息需求的习惯, 会判断、收集信息;七是, 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训练过程中, 学会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维;最后, 指导学生学会分享, 相互促进, 共同进步, 学生在交换学习认知当中, 印证认识的正确性及扩大认知面。

正确对待时事政治在高三政治课复习中的运用, 既能提高学生对原来课本中理论内容的理解, 更能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 有针对性、高效地复习, 同时也为一部分即将进入社会的高中学生作更多适应社会的准备。

7.政治复习方法探究发言稿 篇七

勤思考,重实效,努力打造高效的课堂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上午好!首先衷心感谢领导给我这样一个与大家共同探讨如何进一步提高政治教学质量的机会。在此,我把我们在工作中的一些做法和点滴体会向大家汇报,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政治老师要自觉提高自身素质 “打铁先要自身硬”。提高老师的自身素质,我扎扎实实地做到如下几点。1.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丰富其他学科知识。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使自己的认识适应发展的需要。老师只有掌握丰富的知识,才能做到融会贯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才能使教学生动风趣、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求知的欲望。我经常买书,不管是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还是杂志,电视新闻,心理访谈等。常与学生及社会上不同层次的人交往,在教学中加以运用。丰富课堂教学,常以我自身的经历说给学生听,效果相当不错。我也经常关注国内外的热点问题,从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体不断搜索热点材料,这样不管是上新课还是复习课,既活跃了课堂,又充实了教学。

2.勇于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老师有渊博、深厚的学科知识,还需勇于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中的得与失,对自己今后的教学帮助很大。我还特别注意学生的言行,说话较为活泼。

3.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权利,尊重学生的特长、个性和人格。不挖苦讽刺打击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

二、积极备课,提高课堂效率。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 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我在备课时主要从备考纲、备教材、备学生等三个方面着手。1.备考纲。掌握好教学的层次要求,并将不同的教学层次要求落实在每一节的教学中去,对于提高教学效率有着重要意义。我经常琢磨考纲,看看它们每一年的新增内容和删除内容及层次的变化,思考着可能要重点抓的地方。2.备教材。每次备课找出教材的编写意图、结构体系,教学内容、重难点,了解教材的各个阶段的要求和目的,了解各单元之间在教学内容上的联系。3.备学生。我的做法是在每一节课前备课时根据每堂课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特点,进行设计。特别是在复习时,不同层次的学生,突破的重点和难点可能不相同。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抓好学生的学习常规细节。好的学习习惯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我在平时教学时一般是这样做的,比如:要求学生课前要对上一节课的内容进行复习,对后面的内容进行相应的预习;要求学生上课时要认真听讲,敢于积极主动地站起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让学生养成会说敢说的学习习惯;早读要有明确的目标,不做无用功。有些东西甚至要求他们背下来,即使现在是开卷考试。在做练习题目时要认真审题,注意总结一般的做题方法,注意书写格式及条理性,运用政治术语等。经过多次训练,相信学生一定能为取得好的成绩而打下坚实的基础。

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时事,培养学生实践意识和创新能力。一向要求学生利用周末的时间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收看新闻联播,并尝试着用所学到的课本知识去分析生活中的热点问题。经过学

以致用,学生会觉得课本知识没有白学,从而增加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例如,每年的两会召开时节,学生通过观看会议议程会发现总理要向人大作报告,并请求审议通过。很自然的就会和第五课人民当家做主这一节联系起来,同时也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关注国家大事的积极性。

四、加强复习,分层抓。我在上复习课时,一般都是这样做的:首先出示与本堂课紧密关联的热点材料,由学生自己总结可得出什么结论,然后由学生自己明确考标要求,把握考试方向,之后再结合考点归纳回扣课本,再通过实战演练结合考点进行突破。对不会的问题由一学生提出,其他同学予以帮助,难度较大的老师才参与进去。老师主要点拨一些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对于检查提问也通常以小组为单位或前后位的同学相互提问并督促。我只是进行个别抽查,以便于了解他们的复习状况,从而针对性的安排下面的复习,这样经过一阶段学生形成自己动手动脑的主动学习习惯,更有利于帮助他们的复习。由于每节课复习的内容较多,不可能每个问题都练到,因此,我一般每课只选一道主观题,由学生在复习完相关知识之后,予以巩固训练。并要求学生不看课本独立完成,以培养他们敢于答题的好习惯。

五、积极研究多次考试学生的情况,发现学生对于非选择题一般往往失分较多,为解决此难题,我便把自己这方面的经验心得予以交流,用到自己课堂教学中去。更好地指导学生答题。经过几次考试对比,感觉学生在案例分析能力方面应该是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我认为在教学中我主要是做到了勤思考,重实效,尽力去打造高效的实用的课堂。

8.讲政治有信念专题发言稿 篇八

“讲政治、有信念”是做合格共产党员的重要标准、重要要求、重要内容,必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躬身践行,真正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努力成为具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好党员。

要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把增强“四种意识”作为根本要求来贯彻,认真落实学校“双学”要求,主动自觉地向党中央看齐,向总书记看齐,向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坚决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坚决反对“七个有之”,坚决做到“五个必须”,始终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中央和学校政令畅通。要对党绝对忠诚,强化党的意识和组织意识,始终把党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以身许党,真正做到爱党忧党护党兴党。

要践行党的宗旨,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站稳群众立场、倾听群众呼声,抓好“五个一批”、办好师生实事,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不断增强获得感。要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认真学习党史、国史,认清历史脉络、把握现实方位、辨明发展走向,深刻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觉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9.政治发言稿 篇九

一、政治博客概念界定及其相关问题

政治博客是指那些具有一定的政治倾向性和政治动机,包含着比较明显的政治诉求,对于社会公众能够产生一定的政治动员、对于社会能够产生一定的政治影响力的博客。

政治博客与普通博客的最大区别在于其鲜明的政治色彩。政治博客的低门槛使其具有很高的开放性,政治博客主即时自由地出版或编辑自己的文章,构成一个随时发表自己政治见解的空间。相对于BBS的随意性和匿名性,政治博客的政治表达空间较为稳定,更多的博客甚至采取实名的方式发表言论、创立自己的主页,其社会责任感也较为增强。

二、公民网络政治参与

政治参与是公民自愿地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与政治生活的行为,它反映公民在政治系统中政治活动的地位、作用和选择范围。一定程度上政治参与的程度,可以体现整体国家的民主程度。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发展是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始的,是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民主的推进逐步扩展和深化的,在发展历程中既有经验成就,也有困难挫折。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公民政治参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公民政治参与的热情提高、领域扩大、层次提升、渠道拓宽,特别是参与工具更加优化,网络媒体的作用凸显,当前微博、微信为平台和载体的公民网络政治参与得到较快发展,更加值得关注。与此同时,无序性、非理性和非制度化的政治参与现象也时有发生。在新形势下,明确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发展态势,及时地加以正确引导公民开展有序的、理性的、制度化的网络政治参与,对于推动我国公民政治参与健康有序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我国政治博客的政治参与现状

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信息的交流速度,也增加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沟通频率,一定程度上便捷了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的信息沟通。其中博客媒体的诞生,对于网络信息的沟通,实现了平台化的交流模式。当前我国政治博客的政治参与现状、整体的发展较为良好。它的出现使社会的透明性增强了,使公民参与政治的渠道拓宽了,但在细节方面还存在较多的问题。

(一)运营人员不专业

一般情况下政治事件的发生,对于社会的发展会产生一定消极或积极的影响。通常在政治事件发生时,一般通过官方媒体或会议进行对外通告。政治博客作为对外通告政治变化的一种手段,当前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即为:运营人员不专业。政治博客具备一定的政治动员、政治传播性质。由于运营人员专业性问题,导致部分对外发放的通告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此类现状既影响了政治博客自身的发展,对于政治事件的传播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二)政治博客导向性较强引发问题

网络时代的到来,个人媒体平台层出不穷。政治博客作为网络媒体的一种形式,其强大的传播能力和传播速度,使其在短时间内拥有了较多的关注者。通常在博客运营中,称此类关注者为“粉丝”。大量“粉丝”的聚集,对于政治博客的长期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由于其存在大量的“粉丝”,因此政治博客也具备较强的导向性。网络时代信息传播极快,政治博客在发送信息的同时,也对大量的关注者产生了影响。强大的导向性下,对于社会的稳定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三)部分政治博客无政府监管

言论自由是宪法赋予公民的权利。我国针对公民参政以及言论自由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但随着此类政策的实施,一部分政治博客在发展的过程中,脱离了政府的监管。政治博客具备一定的政治价值,在政治事件传播的过程中,也具备一定的话语权。因此关于政治博客在信息发布的同时,也负有一定的社会责任。但部分脱离政府监管的政治博客,在发展的过程中,则偏离了社会公正、信息真实等方面的原则。对于社会政治的发展,以及民众对政府的公信度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四)部分政治博客政治立场不坚定

网络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政治博客的发展也较为迅猛。大量的政治博客在政府的主导下,展开了相应的网络政治活动。但部分不具备官方身份,又进行政治立场发表的政治博客,也引起了官方以及民间的注意。此类政治博客,一般情况下其运营人员为具备一定社会影响力的商界人士、演艺界人士、非官方人士。此类人士由于具备一定的社会影响,因此也聚集了较多的关注者。由于部分人士政治立场不坚定,又具备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因此在发表一些带有政治倾向的消息时,对于社会发展和政治稳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五)政治博客沦为传话筒

政治博客作为政治消息传播输出的平台,其除去对政治事件进行通告发布外,也应注重针对自身的发展。例如进行政策信息的传播等,但现阶段大量的政治博客不具备这一特性。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沦为传话筒,造成了一定的资源浪费,政治博客的网络传播价值也较低,对于政治的发展起不到应有的价值。

(六)部分政治博客趋向于娱乐化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政治方面的发展也取得了较大的成果。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与政治的发展密切相关,娱乐圈作为供应社会影视娱乐资源的群体,其对于社会经济也会产生一定的作用。同时,社会上屡屡发生的娱乐事件对于社会大众的影响也较大。政治博客作为由自然人运营的平台,其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受到社会娱乐事件的影响。当前部分的政治博客在发展的过程中,呈现出娱乐化和低俗化。此类现状对于政治博客的健康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也引起了政府部门的关注。

四、针对当前我国政治博客政治参与现状的改善对策

我国当前政治博客的政治参与现状,整体的发展较为良好,但细节方面还存在较多的问题,笔者针对上述现状分析案例,提出了以下的改善对策,如:全职专业人员进行运营,政治博客应由政府部门进行监管,政治博客应有鲜明的政治立场,政治博客应坚守责任性,政治博客应保持政治思考的独立性,政治博客应保持严肃性。

(一)全职专业人员进行运营

网络的发展带动了政治博客的快速发展,政治博客由于其自身特性,对于社会发展以及政治发展的影响较大。因此政治博客的运营人员,应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针对政治事件进行正确的发表和解读,并且针对“粉丝”群体的评论,进行专业性的回复和解读。以此保证政治博客的专业性,并促进政治事件的良性发展,以此奠定政治博客长期发展的基础,杜绝因专业问题,造成对政治事件的曲解。

(二)政治博客应由政府部门进行监管

政治博客由于其影响力较大,传播的事件具备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政府部门应针对政治博客,进行相应的权利监管。在其发表特殊事件信息,以及带有政治倾向性的影响力较大的事件信息时,针对其发送的消息需进行一定的审核。保证信息的发表不会对事件的继续产生消极的作用,并减少因发表消息的错误,对政府公信力等方面产生的影响。

(三)政治博客应当加强法律管制

在现有的法律框架内进行依法监管,并建立两级审批机制制度,同时要求必须持本人有效证件才能建立个人博客网站,并于网站托管商处进行登记。网站托管商或其委托人必须在政治博客网站的文章发表达到“合理浏览量”前的一段时间内完成对文章内容的审查。公安机关在管理的过程中可以实行“年审制”及“评级制”,监督托管商对其政治博客网站的管制,然后将监督情况为基础对其进行评级,形成竞争激励机制。

(四)政治博客应保持鲜明的政治立场

政治博客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其发表信息具备一定的政治立场。因此其对于国家和社会的稳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当前我国社会在发展的过程中,施行的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制度,执政党为中国共产党。因此,当前我国的政治博客必须服从党的领导,确保发表言论和信息时做到立场坚定准确、观点鲜明。

(五)政治博客应坚守责任性

网络的快速发展,也引起了政府的高度关注。政治博客在运营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它针对社会时政、国家政策方针、社会热点问题等进行广泛的发布和评论。因此,政治博客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应始终坚守沟通民意、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监督政治行为、保障公民言论自由等重要责任,不断引领改善网络政治环境,促进网民政治素养的共同提高。

(六)政治博客应保持政治思考的独立性

政治博客在进行网络政治参与的同时,也应肩负一定的社会责任。针对博客空间中网络群体对一些社会事件、热点问题等提出的观点和意见,要做好搜集、分析和研判,及时向上级管理部门反馈,同时为党和政府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以此提升政治博客存在的价值。

(七)政治博客应保持严肃性

政治博客在发布博文的过程中,应恪守严肃性,自觉践行,遵守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的《文明上网公约》《互联网站禁止传播淫秽、色情等不良信息自律规范》《博客服务自律公约》等规约,争做成熟、理性、负责的政治博客,杜绝低俗文化、娱乐文化等对自身的冲击,以此保证自身在后续的发展中具备一定的权威性和准确性,吸引更多网民的关注和青睐,促进自身健康发展。

摘要:当前随着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网络政治参与对于政治的发展也产生了极大的作用。其中政治博客则是网络政治传播的一种重要参与形式。本文针对政治博客的政治参与现状及对策,进行简要的分析研究。

关键词:政治博客,公民政治参与,网络政治,现状,对策

参考文献

[1]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2:485.

[2]时伟.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现状及治理[J].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6(2):48-51.

[3]吴世友,余慧阳,徐选国等.国外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研究述评[J].中国青年研究,2013(7):101-106.

[4]马小娟.论我国公民政治参与新动向[J].东南学术,2013(1):36.

10.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发言稿 篇十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要拧紧“总开关”,真正从思想抓起。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要把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引导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修身立业的主心骨和压舱石,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要深入学习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保持对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的清醒认知和执着追求。要保持共产党人姓“马”姓“共”的本色,时刻绷紧政治这根弦,不忘初心、不改初衷,始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把理想信念时时处处体现为行动的力量,树立起让人看得见、感受得到的理想信念标杆。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要彰显“正能量”,真正从风气严起。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要激浊扬清,坚持激浊和扬清两手抓,让党内正能量充沛,让歪风邪气无所遁形,真正让那些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得到褒奖和重用,让那些阳奉阴违、阿谀逢迎、弄虚作假、不干实事、会跑会要的干部没市场、受惩戒。选人用人风气是一个地方政治生态的“晴雨表”,直接关系干部队伍建设成效。要突出教育在先、警示在先、预防在先,严肃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加强选人用人纪律宣传,严禁违背组织决定搞阳奉阴违、团团伙伙等行为。要从严执行组织人事纪律,严格干部工作程序,该有的换届一个都不能少,该守的规矩一条都不能破,对拉票贿选、跑官要官、买官卖官、跑风漏气、说情打招呼等问题加大监督和查处力度。要坚持鲜明的选人用人导向,加强干部选任工作制度机制建设,补齐补足制度的短板,扎紧扎密制度的笼子,使制度和程序成为不正之风难以逾越的屏障。

11.讲政治有信念教师发言稿 篇十一

学党章党规、学习系列讲话,是做合格党员的必要前提。自古以来,规矩就是一种约束,一种尺度,更是一种责任。守纪律、讲规矩是对党员、干部党性的重要考验,是对党员、干部对党忠诚度的重要检验。人不以规矩则废,家不以规矩则殆,国不以规矩则乱;作为党员、干部,要先学会法律,懂政策,懂规矩,做到知晓规矩、遵守规矩、维护规矩。将规章制度入脑入心,严格按党性原则办事,按政策法规办事,按制度程序办事,做到不越“雷池”,不乱“章法”;所以我们必须学习党章党规。

做合格党员是学党章党规、学习系列讲话的关键所在,党员干部应学以致用,以知促行,知行合一。做合格党员虽简约明了,却知易行难,不能只为学习而学习,学了不见行动。做合格党员就要落实在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上;要把理想信念时时处处体现为行动的力量上;要落实在坚定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言行上同以同志为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主动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看齐上,做一个政治上的明白人;要落实在践行党的宗旨,保持公仆情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上;要落实在加强党性锻炼和道德修养,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廉洁从政、从严治家,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上;要落实在始终保持干事创业、开拓进取的精气神上。

12.政治发言稿 篇十二

一、高中政治教学进行时政应用的必要性

( 一) 拓展教材知识

教材编排的时间一般与现实社会存在一定滞后性, 同时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 教材中更加注重理论的铺排, 缺少与新近政治时事的联系。但是, 很多高中政治考试的内容都与当今国内外发生的时政要闻紧密联系起来, 如果教师在授课时不注重时政政治的补充与讲解, 学生在实际做题时便无从下笔, 也不知道如何分析。同时, 重理论轻时政的教材也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但是如果结合时事对教材中的理论进行分析, 那么政治教材的实用性就将极大的凸显出来。

( 二) 培养学生解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新时期的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思维模式的培养与拓展, 政治考试摆脱了传统死记硬背的怪圈, 更爱注重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很多教师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依然将教学重点放在将答题要点模式化的探究上, 很少关注对时政政治的分析与探究。这就使得高中政治教学失去了效力, 学生学习起来极为枯燥与乏味。而以时政为依托的高中政治教学, 学生不仅能够了解到世界上发生的重大事件, 同时也能通过这些事件看透本质, 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对事件, 对问题进行分析与思考。

( 三) 转变教师角色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 教师都是课堂中的主体, 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这很容易造成课堂教学效率的低下, 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存在着障碍。但是通过时事政治的引入, 教师与学生共同发表见解, 学生更加容易参与到课堂中来, 让学生与教师的思想上存在着碰撞, 促进教师教学的进步与学生学习能力的增长。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体, 而是课堂的引导者。

二、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融入时政教学的具体措施

( 一) 转变传统教学观念

在素质教育大背景下的教育, 学生已经不仅仅是知识的接收者, 老师应该清楚的意识到, 学生是课堂的主要参与者, 需要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并为其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与学习环境。具体来说, 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将合作教学, 愉快教学等教学模式融入到课堂中去。同时, 在引入时事政治时鼓励学生对其中所折射出的理论知识进行探讨与分析, 让学生更加广泛的参与到课堂中来,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让学生从讨论中不断获得能力的发展。

( 二) 激发学生对时政新闻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驱动力。作为新时期的高中政治教师应该激发学生对时政要闻学习的兴趣, 根据高中学生的身心特点, 为其营造一个平等开放的学习氛围与学习环境。要注重讨论探究在课堂中的应用, 将愉快教学法, 讨论教学法融入到课堂中来,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在高中政治教学中, 教师可以通过举办时事政治专题讲座的形式, 针对某一热点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并发表见解。比如, 针对钓鱼岛之争这一问题, 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日本为什么执意追求钓鱼岛日本国有化? 我国应该如何应对? 如果局势不断恶化将对两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通过讨论分析, 学生不仅能够对钓鱼岛事件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更为重要的是, 学生能够更加熟练的运用相关的理论对其问题进行分析。

( 三) 合理安排应用时政教学时机

在教学中穿插时政教学, 需要教师把握良好的教育时机, 如在上课前5 分钟, 教师可以运用时事政治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让学生从上节课的内容中摆脱出来,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在下课前5 分钟, 通过对时政要闻的分析与讲解, 能够对整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回顾, 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归纳, 实现理论与实际理论的融汇贯通。同时, 在课中也可以适当的联系时政要闻对理论进行拓展与讲解, 让整个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结束语

时政要闻是高中政治教学的重要资源, 不仅能够有效地拓展教材知识, 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能力。应该积极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融入时政教学, 让理论教学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提高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摘要:高中的政治教育, 对于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 思想、价值、人生观的确立, 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同时,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 政治教育也受到了更加广泛的关注。但是, 就高中政治教学现状看来, 由于课本大多偏重于理论的教育, 缺少时政或结合现实生活加以辅助教学, 高中政治缺少趣味性与吸引力, 教学效果很难提升。针对这一问题, 探究将时政教育融入高中政治课堂的必要性与具体措施。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现状,时政应用,具体措施

参考文献

[1]李卓.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时政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 2014.

[2]蓝渊.问在书外答在书内——浅论时政资源在高中政治教学的应用[J].广西教育, 2015, (10) :76-77.

13.教师党员政治合格大讨论发言稿 篇十三

政治上合格不合格,首先需要牢固树立和增强“四个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党员干部主动自觉地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方针政策看齐,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的领导核心,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政治上明白人。看齐不是一句空口号,关键落实到行动上,党中央提倡什么、就认真践行什么,党中央禁止什么、就坚决反对什么,做到令行禁止,切实解决好“不看齐”“看不齐”问题。下面就自身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产生的根源做一深刻剖析。不详、不深、不实之处,请同志们予以指正。

一、存在的问题,存在问题的具体表现

1、政治理论学习的自觉性不强,运用理论去指导实际工作不够。具体表现为:一是自觉主动抽时间学习不够。除参加学校组织学习外,平时自己很少能自觉主动地抽出时间学习政治理论方面的书籍。二是学习的深度不足。没有在理论研究上下功夫,学习中集中通读文章、看报纸和电视新闻较多,认真坐下来研究原著少,虽然在学习中有时也写一些心得笔记,但是真正联系自己的思想和工作实际写体会心得笔记不多。三是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理论去指导工作上有差距,缺乏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去指导、分析、解决面临的实际工作问题的具体能力。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实际应用脱钩,没有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使学习变得形式化、教条化。

2、专业业务知识掌握得不深不全,工作业务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具体表现为:一是虽然有时候也学习点业务专业知识,但有些实用主义的思想,急用先学,存在时紧时松的现象,造成学习的内容不系统,不全面,不广泛,不深刻。二是在业务知识方面,对理论学习的深度不够精。三是在工作中缺乏新思维,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认识不够准确,把握不住发展的必然规律。对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矛盾,有时把握不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不住问题的实质和根本。

3、敬业精神尚可,但工作主动性不足。

具体表现为:一是过去我在工作中的开拓创新的意识和专研好胜的精神,在现在的工作中少了一些,多了些因循守旧,按部就班,墨守成规的习性。也多了一些自己感觉到是事倍功半的东西。二是实际工作只限于听领导的安排,而在具体工作中如何结合实际进行开拓创新,搞出特色上,没有自己的工作创新思路。

二、整改措施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牢固树立和增强“四个意识”做政治上合格的党员落实到工作中,就是要从小事出发,严格自律,严格按程序、按规矩、按标准办事”,在工作中就是要以孩子为本,树立对孩子负责、让家长放心的思想,在实际工作中认真、负责、踏实、肯干”;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在加强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更要用爱去关注孩子,用心去体会孩子,用情去感动孩子,用知识去引导孩子,党员教师要有仁爱之心,坚守教育灵魂,做到仁而爱人。教育的真谛是爱,教育的本质是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总书记说,“好老师应该是仁师,没有爱心的人不可能成为好老师。”党员教师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牢记共产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中的普通一员,时时处处把学生放在心上,热爱本职工作,关爱青年学生,坚守教育灵魂,真正把教育看做“仁而爱人”的事业。做到这些,就是牢固树立和增强“四个意识”。理论联系实际,求真务实创新,以脚踏实地的榜样形象,带动身边同志、教师认真工作,积极奉献,凝聚正能量,在教师队伍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14.关于良好政治生态发言稿 篇十四

【篇二】

抓好党建是各级党组织的最大政绩。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加强党内民主监督,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执行党纪党规,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一是从严教育引导,厚植“不忘初心”的理想信念。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必须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认真组织学习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历次全会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扎实开展法纪教育,深入学习党章党规和国家法律法规,增强法治观念,做到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常态开展警示教育,通过组织参观警示教育基地、观看警示教育片、旁听职务犯罪庭审等活动,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引导党员干部汲取典型腐败案件教训,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让“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执着信仰和坚定追求。

二是从严选拔管理,打造“忠诚担当”的干部队伍。

事业成败的核心在人、关键在干部。持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范干部考察、识别、培养、选拔、管理等制度和程序,匡正选人用人风气,增强干部队伍活力。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的政治定力和发展能力。强化干部教育管理,突出抓好理论武装、党性教育、能力培训和知识更新,健全完善干部考核评价和监督问责机制,强化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引进、培育,优化用才留才环境,真正使各类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着力打造一支堪当大任的骨干队伍。

三是从严规范提升,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

基层党政组织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严格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求,统筹推进各领域党建工作,进一步提升各级党组织引领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政府管理创新,着力建设有限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服务政府。完善乡村经费保障制度,加强乡镇办公条件改善和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服务设施建设,营造拴心留人的工作环境;探索推行艰苦边远地区乡镇干部差异化津贴补贴制度,建立村干部报酬正常增长机制,引导优秀干部向基层流动,增强基层干部队伍活力。

四是从严正风肃纪,建立“常抓长管”的工作机制。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为此,应持续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以领导机关、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为重点,从组织领导、制度保障、督促检查等方面完善监管措施,着力健全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体制机制。驰而不息纠正“四风”,进一步巩固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果,严格落实厉行节约、公务开支、公务用车、公务接待等各项纪律作风规定,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不断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持续深入开展干部作风大整顿活动,建立健全一抓到底、跟踪问效的督查落实机制,坚决整治推诿掣肘、庸懒散奢和不作为、慢作为等不良风气,着力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

五是从严惩治腐败,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惩治腐败、端正党风,是事业所需、民心所向。必须从严落实“两个责任”,围绕“3783”主体责任体系建设,对照“866”衡量检验标尺,细化“111”督查落实细则,紧盯“关键少数”,强化压力传导,从严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全面贯彻落实《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党内监督条例》,推动管党治党从“宽松软”走向“严紧硬”。加大责任追究力度,严格执行《问责条例》和省委《实施办法》,综合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紧盯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聚集、监管薄弱的重点部门和重要岗位,严肃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健全完善防控体系,延伸反腐触角,推进源头治腐,深化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创新监督检查工作机制,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确保政治清明、政府清廉、干部清正。

【篇三】

在xx振兴发展正处于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中共辽宁省委十一届十四次全会在沈阳隆重举行。全会深入学习贯彻了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审议通过了《中共辽宁省委关于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 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 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决定》。各地区、各部门要迅速行动、抓紧安排,第一时间把全会精神传达下去,将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到振兴发展的各项工作之中,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为辽宁老工业基地新一轮振兴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是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六中全会全面分析了党的建设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系统总结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论和实践,就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作出新的重大部署。一个重大历史贡献是确立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全党的核心地位,正式提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个突出主题是专题研究全面从严治党重大问题;一个重要成果是审议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一个鲜明特色是突出了党的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对高级干部提出了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一个重要决定是审议通过了 《关于召开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全省上下要充分认识六中全会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自觉用全会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省委十一届十四次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是我省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具体行动,是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具体体现,对于解决一个时期辽宁管党治党突出问题,净化和修复政治生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决定》以党章党规为依据,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精神,坚持问题导向,紧扣辽宁实际,注重标本兼治,主题鲜明、思路清晰,内容丰富、重点突出,措施有力、务实管用,具有很强的思想性、针对性、指导性,只要转化为全省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就一定会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在辽宁落到实处,营造并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是辽宁最紧迫最现实的重大政治任务。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不断深化对讲话精神的理解和把握,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要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权威,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思想上要无比信赖核心,政治上要绝对忠诚核心,行动上要坚决维护核心,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切实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各级党委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加强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集中精力议大事、抓大事。

要把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作为全面从严治党、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抓手,认真抓好《准则》的贯彻执行,切实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要把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作为最根本、最重要的纪律,强化组织观念,做到“五个必须”,坚决防止“七个有之”问题发生,自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要全面落实党内监督责任,着力构建党内监督新格局,使其成为规范党员干部言行的硬约束。

历史使命越光荣,前进道路越宽广。当前,辽宁正处于新一轮振兴发展的关键时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严峻复杂,净化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任务十分艰巨。能否打赢从严治党、正风肃纪、修复政治生态这场攻坚战,事关全省振兴发展大局。我们一定要把握大局大势,紧密结合辽宁实际,切实把六中全会精神转化成推动各项工作的信心和动力,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相结合,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关于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相结合,与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相结合,与深入做好中央巡视“回头看”反馈意见整改落实工作相结合,与深入开展辽宁拉票贿选案警示教育相结合,与推动辽宁新一轮振兴发展相结合,坚定信心、抢抓机遇,齐心协力、狠抓落实,确保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各项要求落地见效。

15.政治发言稿 篇十五

关键词:台湾政治文化,两岸文化交流,发展

一、研究意义

随着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 传媒与政治相互影响推动, 极大地改变着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而台湾政坛的民进党在发展过程中运用了传媒技术, 从“地方包围中央”到议会抗争的变化, 上演一幕幕令人眼花缭乱的“政治秀", 夺取了台湾政坛的主导权。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现象。

二、大众媒体视角下的两岸政治文化的发展

海峡两岸在1949年以后, 就因为各种原因, 被分割成两个独立的社会。两岸政府宣传的教育和内容上也有很大的差异。大陆的政治教育内容的鲜明特征就是以社会主义制度为主, 五星红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构成主要元素;而台湾的政治教育内容则是由三民主义、青天白日满地红、“中华民国”等构成。

1.大众媒体促进两岸政治文化沟通

首先, 大众传媒的影响力不容忽视。大众传媒不仅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 而且利用自身的优越性将政治传送到每家每户。现在人们通过大众传媒, 每天不间断接收到政治信息。如今通过不同媒体的整合传播, 逐渐打破了物理时间上的限制, 延长了人们暴露在媒体之下的时间。所以, 大众媒体在时间以及空间上, 对人们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也为全民政治提供了人数上的保证。现今众多的信息已经得到了同化, 人们在获得信息的同时, 不断的强化观念的同一性, 逐渐消除多元化。以台湾大众媒体之密集程度, 公众接触媒体的频率可想而知。大众媒体在商业逻辑的支配下, 也以驾驭于最大多数的受众为关键。两岸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两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必须认清两岸文化的真实差异、根本差异, 而不是流于表层, 两岸的政治文化差异正是影响两岸关系发展的根本症结所在。因此, 化解两岸政治文化之差异, 应是未来两岸文化深入交流与融合的重要内容。

2.“一个中国”奠定两岸政治文化发展的基石

应当说, 基于“九二共识”的“一个中国”原则就是两岸最大认同感, 是两岸对话与交流的最大政治公分母。大陆方面把“一个中国”原则的内涵表述为:“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 大陆与台湾同属一个中国, 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而台湾方面也认同“一个中国”的原则, 只是表述的内涵不同。问题在于, 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国际上承认的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而台湾的所谓“中华民国”政府在国际上的发展空间则很小, 使不少台湾民众有被“矮化”的感觉, 这样, “一个中国”的政治认同在台湾民众心中并没有真正扎下根来。

两岸民众也必须认清这样一个基本事实, 即“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发展的基石, 无论两岸关系如何发展, 都不能超越这一底线。众所周知, 大陆运用“一国两制”模式先后成功地解决了香港和澳门问题, 但在解决台湾问题上却遇到了重重阻力。一方面, 大陆对“一国两制”的宣传力度不够大, 理论挖掘不够深入;另一方面, 不少台湾民众对“一国两制”模式不太信任、不太满意, 认为两岸统一后会“矮化”台湾, 损害台湾人民的利益。现如今, 两岸文化经过密切交流与合作, 台湾民众对大陆有了比较客观清醒的认识, 对“一国两制”模式也有了一定了解, 但这还不足以消除台湾民众长期以来形成的误解与偏见。因此, 对两岸统一模式理论进行深入挖掘, 是考验和体现两岸民众政治智慧的重要内容。

3.“厦金模式”是两岸政治文化交流与融合的先行棋

当1987年两岸和解的春风吹来时, 厦金两地的民众更迫切希望化解分歧, 实现和平相处、和谐发展。在中央和福建省政府的支持下, 厦门自2001年起开通了厦金航线, 率先突破实现了“小三通”, 不仅方便了两地民众的经贸、科教、文化交流, 而且加强了沟通, 联络了感情, 消除了分歧, 增进了友谊, 积累了经验, 为两岸全面“大三通”起到了先行先试的重要作用。2008年马英九执政以后, 厦金航线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据统计, 从2008年9月底至2009年3月底, 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半年来, 仅取道厦金航线赴台游的人数就达1.1万人次。厦金航线已经成为两岸民众进行各种文化交流的黄金通道。

在厦金两地占了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下, 如何继续深化交流与合作, 寻求两地在政治文化层面上的突破, 为两岸关系的发展提供一个新的路径, 成为厦金两地思考的重要议题。“厦金模式”不同于按照“一国两制”模式成功地解决香港、澳门回归祖国。香港、澳门问题涉及的是历史上殖民主义侵略遗留下来的中国与英国、葡萄牙的国家间关系问题, 而台湾问题则是中国内战遗留下来的历史问题, 实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虽然“一国两制”构想最早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 但是首先成功地运用于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 而目前按照“一国两制”模式解决台湾问题仍有相当大的难度。首先是许多台湾民众不太相信、认同这一模式;其次在目前两岸最高当局尚没有正式谈判、形成政治文件的情况下, 尤其是台湾的政治生态非常复杂, 不确定性因素很多, 目前按照“一国两制”模式解决台湾问题很难突破政治和政策上的界限。因此, 在目前这种情况下, 可以考虑以“一国两制”模式为战略指导, 以“厦金模式”为具体框架, 针对厦金两地的实际情况, 建立诸如“厦金自由市”、“厦金特区”这样的具有“一市两制”、“一区两制”性质的特殊区域。这是一种具有“一国两制”性质的地方模式, 是对“一国两制”模式的具体运用, 同时又有着自己的特点, 即在这一模式里, 厦金两地结成一个共同体, 暂时淡化了意识形态的敏感性, 形成两种制度和平共处、相互作用、共生共荣的和谐状态, 为两岸的和平统一不断积累宝贵经验, 等条件成熟时, 再按照“一国两制”模式和平解决两岸统一问题。

4.政治文化与大众媒体的关系

(1) 大众媒体与政治体制文化的关系

台湾民主化的可以说, 民进党的酝酿、产生、发展的过程就是向国民党夺取大众媒体的过程, 甚至也可以说, 台湾民主化的过程也就是大众媒体从国民党的侍从地位逐步脱离出来的过程。在此过程中, 媒体不论是作为反对政治力量的组织化工具, 还是异议声音的发声管道都体现了其本身就是政治权利和政治资源的属性。同样, 政治形态的变化同事也改变了大众媒体和政治之间的关系模式。戴维·伊斯顿认为政治生活一个系统, 并绘出一个“政治系统的动力反应模式”图。政治学者阿尔蒙德在其影响深远的、关于政治文化的著作《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中也认同此观点, 把政治体系堪称是一个包括了环境、输入、转换、输出和反馈等部分的系统。系统是“一系列处在互动之中的要素”, 政治系统“就是有一系列与决策有关的互动行为和互动角色组成的有机整体。”

此“政治系统的动力反应模式”图表明, 政治系统如果要和社会系统发生联系, 作用于社会, 必须要经过一个又一个“输入”和“输出”的循环往复过程方能实现。对于执政者来说, 能够维持“输入”和“输出”的平衡畅通, 就能有效地听取社会要求、了解社会内、外的变动, 及时做出政策、法律、方针等调整, 并及时将之发布出去, 化解执政危机。反之, “输入”“输出”不平衡的政治系统也就是失去了与外界进行相应能量交换的能力, 系统就不能正常运行, 从而产生政治统治危机。对于政治反对力量来说也同样如此, 汇集和号召各种反对力量, 传播政治理念, 发动群众运动, 将反对的声音传达给执政者等等, 都是不断地“输入”和“输出”过程。否则, 就不能形成反对政治力量。

在现代社会, 这个“输入”和“输出”的任务就是由大众媒体承担的。在理想的社会系统中, 政治系统和大众媒体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社会大系统之下的平行子系统, “大众传播”可被列为社会结构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2) 大众媒体建构政治文化的路径

大众是一个具有历史范畴的概念, 当然它也同时有政治学和经济学意义上的所指和能指。但是, 无论从哪种角度理解大众, 都离不开它社会意义上的基本指向。从社会学角度看, 大众是构成社会有机体的绝大多数, 并且是构成社会有机体的庞大的基座部分。按照衣俊卿在《现代化与日常生活批判》一书中的分类, 人的活动领域主要划分为三个基本层面:科学、艺术、哲学等自觉的精神生产领域;经济、政治、社会经营管理、各种公共事务等有组织的社会活动领域;衣食住行、饮食男女、婚丧嫁娶等自在的日常生活领域。其中日常生活领域的构成主体无疑是大众, 也是在此层面上大众有了它的参照对象———精英, 也才更清晰地显示出其基本特征。当然, 这样说并不是说精英就没有日常生活, 而是就日常生活在其活动领域中所占的比重而言的 (至于这种量上的区别是否导致了质上的差异, 这个判断同样是要在具体的历史语境中方能开展) 。

意识解态需要借助大众媒体进行表达和传播才能为人所知。也是在此意义上, 大众媒体成为社会控制争夺的场域, 是各种意识形态竞逐的场所。大众媒体虽然无法完全压制保守的论调, 但是, 它们却可以营造顺服的气氛。最明显的例子是游行示威的成功与否, 不在于参加人数的多少, 而在与记者是否感兴趣, 在于传媒是否给予大力渲染。如果稍微夸张地说, 50个机灵的游行者在电视上成功露面5分钟, 其政治影响力不亚于一场50万人的大游行。所以, 在统治阶级有效地控制了、甚或是拥有了大众媒介的情况下, 他们的意识形态也就取得了支配的地位, 而社会秩序也因此强化了。但是, 我们不仅要发问, 大众媒介的巨大影响力从何而来呢?大众媒体和广告主的利润起点其实都是受众。为利润而生产就意味着, 文化产业的决策人试图生产的是可以流行、销售的东西, 而就电台和电视而言, 则要吸引大量的受众。由此, 大众 (目标受众和潜在消费者) 成为大众媒体必须取悦的利益源头。大众媒介取悦大众的过程是一个缜密而不露声色的过程。

可见, 大众生活或者说日常生活的起点是由人的本能要求促发的并整体的呈现为对本能要求的满足过程。身体是本能的栖息之地, 大众生活或者日常生活的核心内容就又可以转化成以围绕着由各种器官和组织构成的身体展开的生活。身体是个体人的物质存在形态, 是最具大众性的, “媒介是人体的延伸”, 这样, 媒介除了凭借其机械复制技术优势在数量上成为“大众媒介力之外, 又在人的物质存在层面上获得了大众性, 成为另一种意义上的“大众媒介”。正式在上述的“大众性”基础之上, 大众媒介发挥了它塑造大众文化 (消费文化) 的所向披靡的本领。

大众媒介由身体本身 (人体的延伸) 到变成为身体提供服务者, 这一角色转换达到的是扩展大众消费需求的目的, 其内在策略上颇有“引君入瓮”的智慧。这个策略的战略战术意义在于, 身体在经过大众媒介的这番调教之后, 也已不再是原本意义上的身体了, 它不再是 (或不仅仅只是) 人的物质存在形态, 也不再仅仅是宗教视野中的“肉身”, “身体的地位”就演变成了“一种文化事实”, 成为“最美的消费品”。“在消费的全套装备中, 有一种比其他一切都更美丽、更珍贵、更光彩夺目的物品——它比负载了全部内涵的汽车还要负载了更沉重的内涵。这便是身体。”身体由消费的理由成为消费的对象进而蜕变为消费文化本身的过程就是身体由“沉重的肉身”脱胎换骨为可以承载无限能指的、轻盈的符号的过程, 也是身体由自然物转化为商品的过程, 更是身体成为媒介的延伸的过程。身体的内涵越丰富, 就越会有越多的消费欲望被源源不断地开发出来。身体最终就会蒸发成轻飘飘的快乐。当大众媒介与大众的身体结成不分彼此的关系之后, 大众媒介顺理成章地通过遵循大众日常生活的逻辑进一步强化着自己大众媒介的角色, 深化着它塑造消费文化的功能。日常生活的基本形态是它的重复性。个体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生老病死等生命经历构成了人类生活的基本内容, 也构成了大众日常生活每一天、每一月、每一年……的循环和重复性特征。这种波澜不惊的重复又内化成日常思维反之又强化了日常生活的重复性特征。

(3) 推动两岸政治文化发展的基本原则

台湾的政党格局决定了台湾政党的根本利益是为了选举的胜利, 而台湾又是一个民主社会, 三权分立的权力制衡机制在台湾也渐渐形成。在这种情况下, 如何应对当前的形势成为面对台湾局势的新问题。马英九上台后两岸关系迅速回暖, 维护两岸关系来之不易的和平局面, 需要握好以下几个基本原则和方向。

第一, 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稳妥地推进两岸关系。要按照胡锦涛同志

提出的“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十六字方针和“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的方针妥善处理两岸关系在先易后难, “先经后政”的方针指导下来协商两岸发展, 为两岸政治、军事的协商创造良好的条件。只要两岸政策得到台湾老百姓的拥护, 两岸关系就不会因台湾政党轮替反复无常。政党之间在理念上肯定有分歧, 但推翻共识的可能性不大, 因为对人民有利的, 要取消不容易。

第二, 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大陆要与台湾有不同政见的政党交流接触, 特

别是民进党。只要承认“一个中国”原则, 承认“九二共识”, 不管是什么人、

什么政党, 也不管他们过去说过什么、做过什么, 都可以同他们谈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的问题。凡是赞成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台湾各界人士, 都可以欢迎他们以适当身份来大陆参访。

第三, 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大方针不变。台独分子毕竟是少数, 广大台湾民众还是对大陆怀有深深的蜀黎之情。“台独”势力越是想把台湾同胞引向企图, 我们的对台政策就越是要更紧密贴近台湾人民。好多支持“台独”势力的台湾同胞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大陆不了解, 缺乏沟通和交流。最近我们已经看到大陆已经对台南民众特别是农民阶层做了一些让利政策, 获得了当地人民的良好赞誉。通过这些政策来增进两岸人民的交流, 促进两岸人民的感情融合, 进而促进两岸的和平发展。

第四, 对待台独势力的分裂活动要坚决反对。马英九上台以来, 两岸之间的

紧张关系得到迅速改善, 两岸交流日益频繁, 经贸关系、人员往来也迅速升温, 因而遏制“台独”分裂活动的积极因素也相应地增多, 但是“台独”分裂活动依然很活跃, 仍不可小视。对于台独势力的分裂活动, 我们要坚决打击。大力争取台湾民心, 才能引导两岸关系朝着和平稳定的方向发展。

在大陆社会各界人士和国民党的不断调整政策下, 海岸两地才终于有了今天的和谐局面。早在改革开放初期伟大的改革设计师邓小平先生就提出过“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的方针, 由此两岸长期以来的紧张局势也得到了放缓。1987年蒋经国先生为了能够让海峡两岸的相互了解, 有助于消除隔阂, 减轻对立, 郑重提出开放岛内民众赴大陆探亲, 两岸各地的同胞凝聚力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1992年海峡两岸两会达成一个中国的“九二共识”, 1993年举行“汪辜会谈”, 使得两岸的关系在此有了长足进展。后来由于台湾当政者的台独政策以及陈水扁上台后拒不接受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 大搞“台独”分裂活动, 不断推动渐进台独, 使两岸更加恶化。胡锦涛同志也在2005年3月就针对新形势下的两岸发展局势做出了“四点意见”, 在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和“八项主张”的基础上, 深刻的表明了祖国大陆对台湾所采取的态度、观念和举措。同时也促成了连战、宋楚瑜的大陆之行, 为两岸的发展打开了宽阔的航道。直到2008年台湾当局政治领导人新旧交替, 国民党重新执权, 祖国大陆和台湾同胞的关系也正式开始由民众关系转化为政府层面。

5.主导权决定两岸政治文化发展走向

(1) 主导权决定国家统一及走向

(1) 马英九的两岸政策不难看出现今阶段要想确立大陆两岸和平共处关系, 首先要解决的就是统一大陆两岸的政治权利问题。在马英九刚刚上台的时候, 中央政府与台湾政府对于政权集中问题还只是属于起步阶段, 双方互相试探对方实力又互相谦让, 随着事件发展的白热化, 关于政权归属问题也不再只是口头上的协议, 马英九指挥吴伯雄一方面不断向北京政府示好, 一方面又将台湾政权隔离出利益圈, 表面上的台湾政府就属于政治保护范围, 从而北京政府不得不不断对台湾政府让利。而对于地方势力的整治又表现为不断集中, 一种要与中央政府对抗到底的气势呼之欲出, 实则不断与美国方面沟通。马英九明白确立和北京政府的同盟关系远没有和美国政府交好来得容易, 如此一来, 马英九在与中央政府政治商谈的时候以先经济后统一的方针政策为台湾地区强化军事力量上赢得了宝贵时间, 使得中央政府不得不面对美国作为台湾同盟国介入这次政权归属的战斗中的事实。也就意味着, 如果中央政府在友好协商中无法实现统一的目标, 就算采用武力解决的方式, 现在的台湾政府也有足够的军事力量做反击。

(2) 第四届中央领导班子出奇, 只为夺回两岸政治交往主动权。

为了应对海岸两地交往中的不利, 使中央政府一改过去十多年来被动应对的局面, 自2003年中央换届领导以后, 在对台决策上频出奇招, 使得两岸的格局有了一个新的变化, 从此在两岸政治博弈中重新夺回了主动权和主导权。

由于对大陆对台湾的谨慎, 和平政策使得一些人认为大陆中央不够强硬, 与此在贸易上每年台湾从大陆获得几百亿美元的贸易逆差, 也帮助了大陆内地完成了市场的升级换代。而硬之所以不够硬, 并非是指大陆的军事力量弱, 主要是没有把各种力量有效地整合起来。大陆中央对台的坚决决心, 最终让大陆中央重新取得了对台的政治上的主导权和主动权。

(2) 主导权决定对台政策

关于如何进一步争取台湾民心, 掌握建构两岸关系上的主导权, 笔者认为,

中央政府要做的事情至少有以下几项。

第一, 胡温政府上台以来, 对台政策不再闻鸡起舞, 对台老百姓更加温馨,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温总理的“诗歌言说”, 称台湾民众为“同胞兄弟”, 温馨的话语在弱化台湾人对大陆的敌意、收服人心上的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据调查显示:台湾主张尽早宣布独立者呈逐年下降之势。这是非常值得注意的倾向, 这说明大陆的新政策确实在发挥作用。

第二, 大陆应该与台湾各个政党进行沟通和交流。台湾属于民主社会、选举政治。因此就不能排除任何一个主要政党执政的可能性。加强沟通和交流有利于大陆对台政策的指定, 也更有主动权。

第三, 加大开放陆生来台力度, 增进两岸新生代之间的了解。自从马政府上台以来两岸关系迅速发展, 特别是在经贸领域。但在开放陆生来台方面还有很多限制, 导致了在台湾留学的大陆学生很少。台湾高等教育较为发达, 众多的私立大学更是大陆学生就学的选择。新一代的交往与共识是未来处理两岸关系的一大影响因素。

第四, 发挥美国对台湾的影响力。在每一次台湾发生重大事件都会出现美国的身影, 可以说美国因素已经渗入到台湾政治的每一个角落。建立起利用美国的某种机制是大陆必须要考虑的。当然, 对日本、东盟、欧盟、俄罗斯等的作用也一样。

第五, 在两岸充分协商的情况下适当地给予台湾更大的国际生存空间。这有利于化解台湾人中的中央政府打压台湾的认识。在争夺国家主权问题上大陆和台湾有矛盾, 考虑到国家主权理论的发展, 大陆有必要采取相应灵活措施, 在一国两制、APEC模式、亚行模式、奥运会模式的基础上继续探讨双方都能接受的其他方式, 比如, 共组使领馆、共同参与国际组织等, 再如, 大陆只允许与自己建交国家的民间航空公司 (而禁止其官方航空公司) 飞台湾航线等等。

第六, 大陆与台湾探讨符合当下发展的两岸互动模式, 比如建立邦联、国家联合体, 但这应当注意“主权范畴在当代的层化趋势”, 当今各国更看重实际的效果和收益, 两岸应该发展一种富有层次性和延展性的主权观念, 这种观念既能坚持基本的主权要求, 又能给对方回旋的余地, 进而有利于两岸关系的有机磨合, 最终达到实现祖国的统一目标。

台湾政治60年来发生了很大变化。八十年以后, 台湾社会由于其自身的变化发展及国际关系的影响, 威权体制逐渐向民主化社会迈进。经国先生也看到了这个趋势, 在位末期顺应时势地作出了一些改善两岸活动的善举。李登辉执政后打着台湾民主化的牌子, 制定的一些政策明为发展台湾的民主, 暗中却是借此支持台湾“台独”势力, 最终导致了九十年代中后期两岸关系迅速恶化。2000年, 由于国民党的分裂和腐败及李登辉的支持, 具有台独色彩的民进党执政, 台湾也第一次实现了政党轮替。陈水扁的渐进台独理论在其执政后逐渐显露, 两岸在政治、经济方面不仅无丝毫进展, 而且在台独的道路上越走越远。08年马英九政府把改善两岸关系作为其执政理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两岸关系迅速得到改善。目前, 两岸经济交流日益紧密, 人员往来也更加频繁, 但政治上没有太大发展。

上一篇:开心的春节六年级学生作文下一篇:坚持不懈是成功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