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化学实验教学(14篇)
1.加强化学实验教学 篇一
加强初中化学教学中环保意识的培养
摘要 科学技术的进步,将促进社会各项生产事业的发展,使人民生活更加丰富、更为方便,由此也带来各种公害以及破坏自然环境的隐患.只有当人们,尤其是作为跨世纪劳动者的中学生普遍树立起环境意识之时,才能形成社会力量,来共同保护人类自身的生活环境.
关键词 中学化学教学,环境化学,环保意识
中图分类号 G633.8
人类以其科学技术改造自然,推动社会进步,但同时却给自身带来环境污染的不幸.近代屡屡发生的公害事件终于使人们承认了这一事实,并发现化学品造成的环境污染最为严重.治理已发生的污染固然重要,而根本大计还在防患于未然,要使人们在建设的同时考虑到环境的影响,树立“环境意识”.可见,在中学向学生介绍有关环境化学与防止环境污染的知识是非常必要的.
1加强中学生环境化学教育的重要性
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在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我国广大农村这块净土带来了新的环境污染和劳动保护问题.“八五”期间报道,当时我国大气污染程度已相当于世界发达国家50~60年代污染最严重时期,每年的排尘量为2300万吨,年排放SO2量达14610万吨.到本世纪末,燃烧煤和机动车辆排放出的废气将对大气造成更为严重的污染.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若不加强环境管理,让不断增加的工业“三废”继续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就会给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济发展造成严重的后果.所以对全民族进行环境、生态知识的宣传教育是不可缺少的,务必从中学教育抓起.
2结合化学教学对学生开展环境化学教育
2.1通过课堂教育把环境保护作为小公民自觉行动 环境化学重要内容之一,是研究化学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变化规律,即在原子、分子的水平上用物理化学等方法去研究环境中化学污染物的来源、迁移、转化过程中的化学行为,以及反应机制、积累和归宿等.由于我国公民环境意识较差,这和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是不相适应的.要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使保护环境成为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首先就要从学生做起,从课堂做起.当学生在做制取Cl2,NO2,H2S等有毒气体实验时,应强调学生注意对制取气体装置气密性的检查、化学药品用量的适当(尽量采用微量,只要达到实验效果明显即可)、以及设计吸收尾气的装置等.实验完毕,还应将废液集中倒入废液缸中,可回收的尽量回收,以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2.2通过实验开展环境化学知识教育
中学教育目的之一,就是为社会造就合格的后备劳动者.中学化学教育对环境科学的学习将起着启蒙作用,应很好地利用这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环保知识.中学实验室的污染源多,国家提出居民区大气中的有毒物质有21种,中学化学实验室里就有14种.例如,制取溴苯实验过程中逸出的臭味是溴蒸气,它既污染了教室环境又严重地影响了师生的身体健康.针对这一问题,利用所学知识引导学生认真分析,找出原因是制取溴苯的装置不够严密,因此在反应过程中逸出的Br2通过长玻璃管时不可能完全被冷凝成液体,因而会从导管口逸出.要避免实验中Br2的逸出,就应设法改进实验装置,使整个涉及Br2的反应过程在一个密闭系统内进行,即将反应安排在“Y”形管内进行.在反应装置和HBr气体的吸收装置间串联一个洗气瓶,内装四氯化碳以吸收气体中的Br2.
3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学习环保知识的认识
3.1从人类与大自然的协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新的《化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十分注意联系实际,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以及这些知识和技能在工农业生产、第三产业、科学技术和日常生活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联系实际的教学内容应有所增加,可以充实包括环境保护、新内容、新能源、海洋、卫生保舰食品等方面内容,但应限于有关的化学基础知识范围之内”.可见,环境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原理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并应着重于理论联系实际和基础知识面的扩展上.要以地球化学知识为基储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为线索,讲授空气、水体、土壤、森林、植物与人类的关系,展示好的生态小环境和污染严重区的对比,简明介绍当今世界关注的环境问题,以讲座、竞赛等形式让学生提高认识,使学生深切地感到环境化学就在自己身边.
3.2针对温室效应引导学生分析此类生态问题
运用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引导分析“温室效应”,使他们了解到由于大气层CO2浓度逐年上升,太阳能辐射的一部分——地球红外辐射热不能透过大气层,因而造成“温室效应”,使地球表面升温、冰川溶化,直接影响着现代文明社会发展的情况.以提高对控制“温室效应”等生态问题的认识.还应让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得出人类必须控制战争和固体废物燃烧、大力发展森林等结论,以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
3.3结合现有法律法规的宣传加深学生对环保意义的认识
组织学生参加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利用3月12日植树节、5月31日世界无烟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等纪念日,取得当地环保、水保、森保等部门的支持,让学生们在宣传中了解我国有关这方面的规定和常识,以提高学生在环境管理环境文化方面的认识.
3.4结合第二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节假日、夏令营,组织学生对当地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区、水土保护区和环境污染区等进行实地考查,使他们认识到人与气温、气候、空气、谷物增产、水土流失、森林砍伐及环境保护等都存在着密切关系.通过现场对比,丰富学生环境方面的知识,结合已学的知识,开展有关环境污染与保护知识的问答.例如,酸雨是如何形成的?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物质是什么?防治途径如何?等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今后工作奠定良好的环保基础.
4通过学生向社会宣传环保知识促进全民环保意识的提高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据报道1993年全年生产和使用化学农药达25万吨,农村改革后,单纯依赖使用化学农药的单元从过去60万个生产队,扩大分散到亿万农户,直接接触农药的约有2~3亿人,每年全国因农药中毒伤亡人数超过10万人.由于缺乏生态、环境意识与农药常识,环境科学教育又未跟上,因而全国各地滥用剧毒化学农药的现象相当普遍.这不仅危及亿万农民的生命安全,也祸及全社会几亿个普通家庭.通过学生向亲人、朋友及社会各界宣传环保知识,不仅可促进当地环保工作的开展,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而且还可推动无公害生物农药的研究和使用.
2.加强化学实验教学 篇二
一、更新实验理念, 重构全新的实验方式
首先, 教师必须更新实验理念。化学实验对初中学生来说, 是他们盼望做的, 教师对化学实验的理解也必须站在至高点上。要由讲实验、教学生考实验和背实验向教会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转变;要淡化演示实验, 向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实验模式转变, 由验证实验向探究实验转变, 要树立全新的学生实验观念, 让学生知道实验能力也是一种科学素养。教师应是学生实验的引导者, 是学生实验的伙伴, 是探究实验的合作者。其次, 教师必须重构全新的实验方式。由验证某种结论, 说明某种事实的实验方式转变到实验探究中;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转变, 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方法, 感受探究的兴趣。教师要把实验交给学生, 让化学实验成为学生学习变革的突破口。让化学实验成为师生、生生民主、和谐、平等交往的纽带。
二、设计探究实验, 开阔学生的思维
以往的实验都是教师按着教材的要求准备好实验仪器和药品, 学生按着实验台上的实验用品和教材上的实验步骤进行"照方抓药"式的实验操作, 学生的实验基本上属于一种纯技能的训练, 停留在表观层面, 缺乏足够的思维。而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的目标是:能在教师指导下或通过小组讨论, 根据所要探究的具体问题设计实验方案。在这种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 在教学实践中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了尝试, 在实验器材很简单的情况下设计多个实验, 例如:探究二氧化碳能否溶于水?证明空气的真实存在, 空气的捕捉等一系列实验, 这些实验的开展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开阔了学生的思维, 有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验能力的培养。同时, 让学生体会到对待同一事物, 应从不同角度去分析。
三、深化实验改革, 养学生创新能力
化学的感性认识主要靠化学实验提供。不断深化化学实验改革, 尤其从化学实验方法、实验仪器装置的改进、创新角度加强化学实验教学, 拓展化学实验教学的领域, 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优化、改进演示实验, 培养学生的化学科学素质。演示实验具有鲜明、生动和真实性, 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的重要手段, 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对每个演示实验都要探究实验素材, 创设问题情境, 巧设疑问。现在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不断发展, 电视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先进设备比较普及, 要善于借助于现代教学手段使演示实验现象更为明显。化学实验以生动的魅力和丰富的内涵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方面发挥着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尽可能地将一些演示实验改为教师指导下的探索性和验证性实验。有利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意识铺平道路、提供条件。
3.加强化学实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篇三
关键词:化学实验;提高;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0-348-01
往往是课堂纪律不好,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分析出现纪律不好的原因,常常是由于教师未使学生充分认识实验课的意义,忽视学生实验课的准备和组织指导工作等因素而造成的。
例如,教师忽略了指导和严格要求学生认真预习实验教材,以致不少学生对实验目的、内容、操作步骤不甚明确。有的学生只是抱着“好玩”的态度来实验。到实际操作时,就形成盲目混乱。又如教师在课前没有准备好实验用的仪器和药品,到实验开始时,学生发现没有某种仪器或药品,或仪器已有破损,就会围住教师要这要那,造成混乱局面。再如,教师没有根据实验目的要求和学生实际,作好周密的指导计划上课时,往往顾此失彼,陷于被动、忙乱。有困难的学生常因得不到及时指点而呼喊教师;实验技能比较好的学生,又因提前完成了实验而未得到很好安排,就无事可作,互相谈论,甚至来回走动,影响别人操作等等。因此要上好学生实验课,提高学生实验课的质量,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作好课前准备工作
首先要求教师做好实验的预试。与演示实验,边讲边实验的预试相比,对学生实验课的预试实验的要求应更高一些。除掌握实验成败的条件和关键外,还要估计学生独立进行实验时可能发生的困难,拟出上课时向学生交待的注意事项,并作好课中巡视指导计划。指导计划应包括重点指导实验内容和操作技能,重点指导的学生以及巡视指导的路线等。其次,应充分准备好仪器、药品和器材,并将仪器,药品等放置有序,保持实验室的清洁、整齐。最后按实验内容的多少和难易程度,以及实验室的设备情况将全班学生合理分组。尽量照顾人人都有动手的机会,防止造成某些同学只能作“观察员”或“记录员”的机会,还要拟订实验思考题,指导学生课前预习实验教材和学习有关章节内容,要求学生在预习中作到明确实验目的,搞清实验内容,并理解基本原理,操作步骤,实验装置和注意事项(包括操作、仪器的使用和安装、药品用量、观察现象、废物处理,安全防护等各方面的注意事项),扼要地作好笔记,为能自觉地、‘有目的地、独立地进行实验打好基础。
二、加强上课时的组织指导
实验课开始时先要提问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有时还要进行课前讨论和个别操作示范,然后挂出事先写好了实验项目以及重点内容与安全注意事项的小黑板,待学生检查实验用品齐全后,再允许学生动手实验,检查时间不宜过长,以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操作和思考。在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中,通常采用重点深入与普遍照顾相结合的方式巡视指导,即在重点指导的学生中发现问题,立即普遍巡视,如发现某个问题具有共同性,则立刻在全班作必要的提示。一般应着重从下面两个方面巡视指导。
1、指导学生严格遵守化学实验操作规程。在中学里,学生违反操作的情况是存在的。例:未垫上石棉网,就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烧杯,不按需要量取药品,常将剩余的药品倒回原瓶,不是用手腕而是用整个胳膊的活动来振荡试管;手握试剂瓶倾倒液体药品时,瓶上的标签不是向着手心,而是向着下方,面部靠近瓶口去闻气体,用同一支滴管吸取一种液体试剂后,未经冲洗清洁,又去吸另一种液体药品等。指导学生遵守操作规程是一项必须坚持不懈进行的重要工作,指导中既应重视使学生明确每一个正确操作所依据的原理,认识错误操作可能发生的危害,更要多给学生练习的机会,严格要求学生养成正确操作的习惯和熟练的技巧。”不能代替学生操作如需教师示范,示范后也要求学生重做,在纠正错误中向学生分析说明原理。
2、通过答疑与质疑,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和积极思维。教师在巡视指导中,要善于根据实验内容和学生情况给学生恰当地揭示观察要点。例如,观察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某些特征性质,反应中发生的某些特殊现象等。要善于对学生恰当地启发提问。例如在讲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时,引导学生观察黑色粉未逐渐变为亮红色,证明有铜生成,同时试管口有水珠,证明反应后有水生成,概括出发生的现象,以及化学反应方程式等;要善于及时启发学生解决实验失败的问题。例如,当学生观察到反常现象或实验失败而不知如何解决时,教师必须及时地给予提示,或从理论方面,或从仪器装置方面,或从操作方面去仔细检查,找出原因,使之重新做实验并获得成功。这样,既保证了实验进度,又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实验课的质量。
3、指导学生作好实验记录。记录的主要内容是实验题目,所用仪器、药品、操作步骤,观察到的现象和实验数据,对现象的分析解释和结论。四是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实验习惯。教师在巡视指导中,应随时记下学生在以上各方面的具体表现并作为小结中讲评的依据。 三、实验结束后要认真总结。
4.更新化学教学观念 加强素质教育 篇四
一、寓思想教育于化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使学生想学
教学中,我利用多种形式,课内外结合,抓准时机,见缝插针,用优美的语言、强烈的感情向学生讲解我国在古代化学方面的发明创造和现代化学科学的巨大成就及我国丰富的化学资源。例如向学生讲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国家,古代的四大发明,化学方面的发明就占了四分之三;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十几年来,我国化工方面得到了迅猛发展,现在钢铁、能源、水泥、化纤等年产量均在世界前几位,甚至是第一位。
二、娓娓动听的谈心,科学精辟的.分析,纠正学生的偏见,解决学生的压力,鼓足学生的信心,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在教学中我们常将化学史上许多刻苦攻关的科学家的事例融汇到知识教学中,如居里夫人历经45个月的艰辛,终于从数吨沥青铀渣中成功地提炼出0.1克氯化镭。
三、以实验为中心,积极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讲课效率,减轻学生负担,增强学生的体质,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心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审美素质及劳动技能素质
1.改进教学,教给学法
课堂教学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渠道,要努力改进,教改中要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思维训练为主线,讲练结合为方法,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教学中我使用“明确目标―自学探索―精讲关键―诊断练习―补救达标”教学法,深受学生欢迎并取得了显著效果。教学中,我还向学生传授各种学习方法,如科学阅读法、八环节学习法、操作学习法、出题学习法等,力图做到授之以渔,使学生养成了善于统观全局,把握结构,抓住重点,分析要点的好习惯。
2.以化学实验为中心
经常做实验,可以激励学生的好奇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3.想方设法,解决疑难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出现疑难问题,须帮助解决,确保学习过程的顺利进行。解决的方法多样,要灵活掌握,象分散难点、有意联系、理解记忆、名实互现、编歌诀或顺口溜、搞记忆竞赛、疑难点讲座等。
4.积极开设第二课堂
首先建立兴趣小组,然后指导他们开展课外活动,或看实验录像或观察实验,或进行专题讲座,或参观调查或出《化学兴趣小报》,撰写小论文,搞些化学晚会等。
5.出题学习法是复习课的有效方法
5.加强化学实验教学 篇五
遗传学实验课是遗传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过程,又是课堂理论技术的继续、补充和深化,担负着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的任务。目前,遗传学实验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例如,由于大学整个教学体系的变动导致实验课时的缩减,验证性实验所占比例大,学生实验动手能力不高,学习热情差,实验考核方式过于单一等。这些现象势必不利于当前所提倡的创新能力培养和实现素质教育目标,因此,必须从遗传学实验教学改革入手,采取新的方法和措施,提高学生实验综合技能。
一、拓宽实验内容,增加实验探索性
遗传学实验大多是验证性实验,其验证的理论、方法、步骤及结果都是己知的,使实验教学过程变成教师照本宣科讲述,学生机械地模拟重复的过程,造成学生实验积极性不高,对实验结果的成败不重视,盲目的承认失败甚至篡改实验数据以求相符。长此以往,必会遏制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也与教学宗旨相违背。但是,我们并不是要舍弃验证性实验,而是要从实验内容和方式等方面上进行改革。
(一)鼓励学生参与实验准备
实验材料的选择、采集、培养、预处理,药品试剂的配制,仪器设备的调试,这些准备工作可以由学生来完成,而教师可将实验教学进度安排表印发给每位学生,让学生有充足时间去准备,并把实验的基本要求和目的及注意事项告知学生,避免盲目操作,确保实验安全。例如,果蝇的室外采集与饲养准备工作既可以让学生了解果蝇的生活史,也对以后果蝇杂交实验打下基础;植物染色体标本制作中根尖材料的培养和预处理也让学生掌握处理的关键技术懂得筛选最佳时机。
(二)实验材料力求多样化
在生物学实验中,材料的选择是关键步骤,因为材料的好坏直接影响结果的判断。教材中所选用的材料多是作者总结得出,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常常由于地域气候和材料种质的差异造成不便和误差,因此,我们可以尝试用本地的一些常见材料来做实验,材料多样化的选择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验结果找出材料的优缺点。例如,在植物染色体核型分析时,搜取多种材料如大豆、水稻、玉米、绿豆等根尖,还有南瓜、丝瓜等幼嫩茎尖和卷须,提供给学生选择,通过对自己所做实验结果的比较,找出植物染色体核型分析最佳材料和简便的实验方法,培养他们实验分析和总结能力。
(三)增加实验的探索性
看似简单的实验,如果把它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仍蕴涵不少新的思路和方案,提倡学生对实验进行改进和创新。在做果蝇杂交实验中充分利用本地果蝇资源,把这些新品种补充到杂交试验中,让学生从中选出最优组合,做好实验设计来鉴定该品种的遗传规律。在诱变物质的微核测试中,同样可以让学生联系实际,利用该实验来做环境污染的检测及研究不同物种对化学诱变剂的抗性大小等小课题。
二、开放实验室
专业实验室对学生开放既是对实验课堂教学的补充和扩展,又是对现有实验室资源的充分利用。由于课时的限制,很多仪器设备的操作仅限于教师口头讲述,仍有部分学生无法亲自操作。将实验室资源有计划有步骤向学生开放,不仅増加学生动手做实验的机会,还有利于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的培养。但是,由于实验室物品仪器种类繁多,学生实验能力参差不齐。教师的指导作用不容忽视。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使用常用仪器,如电子天平、酸度计、分光光度计、电导率仪等;指导学生开展小课题的设计和研究;向学生介绍实验室安全常识和相关管理制度,让学生掌握基本消防安全技能。开放实验室的模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制订如下:①对实验课学习的`查漏补缺,让实验底子薄弱的学生借此机会多加练习,増强学生实验基本技能;②鼓励学生组建兴趣小组,利用课余时间来开展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科研素质;③在教师所主持的大课题下,吸收学生参与其中的实验部分,把从事生物科学研究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传授给学生。
开放实验室的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开放和自由的实验环境,从而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増强自主性和自信心,提高对遗传学实验兴趣,増强实验设计、结果分析、科学验证等实验综合能力。
三、考核方式细化和量化
实验考核既是检验学生实验技能的有效方法,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实验习惯的措施。以往,实验考核方式过于单一,仅凭书面实验报告和预习报告作为评定实验成绩的依据,没有突出实验操作,不能全面真实反映学生实验水平和教师的实验教学质量。因此,考核方式必须多样化和细节量化。
(一)严格规范实验报告形式
撰写实验报告既是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也是理科生所应具备的基本科学素养。因此,实验报告应要求学生按照科研论文的形式写出结果和讨论,不仅要求原理、方法、步骤和结果的简洁准确性,还要对实验所采用方法的优缺点做分析,并提出改进意见,杜绝实验报告的抄袭现象。
(二)加强平时考核力度
教师事先制订每个实验要考核的项目详细列表,把实验每一个小项都列入考察范围,包括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规范状况和实验结果,在考核中依据项目来评分,避免结果偏颇。例如,在植物染色体制片中,衡量实验结果的标准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取材部位的准确;材料的染色适当;染色体的分散状况。这些可以在实验课检查学生所制片子中一一考查,从而提高学生对实验操作的重视程度,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四、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资源
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的发展为实验教学提供了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多维化的教学信息空间,极大丰富教学手段。
(一)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课件
计算机多媒体课件的应用能通过宏观和微观、整体与部分、动态与静态的有机结合,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12。例如,在介绍高等植物的减数分裂过程时,可以将以往积累的各个时期细胞典型照片制成幻灯片来一一播放。再如图像分析系统在染色体组型分析的应用,它不但能简化观察的步骤,避开假象干扰,还能提高图像的对比度,使分析简洁准确。利用计算机统计数据软件对遗传学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大大减轻数据处理工作的繁重负担,缩短实验周期,提高实验结论的准确性。
(二)利用网络资源开辟遗传学实验教与学的新天地
网络资源具备信息量大,查询速度快的特点。教师可结合与遗传学实验相关内容,向学生介绍网上各种综合性、专题性数据库,如MediaeDiapgSTNQut卜Obt(XL;U-coe等还有常用中文数据库如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等。指导学生掌握信息检索的策略,即学会关键词有效组合、查询逻辑安排、合理的拆分词句等方法,促使学生利用搜索引擎获取信息,或利用远程登录进行国际联机检索,利用电子邮件交流与储存各种信息,登陆以生命科学研究为主题的论坛,既可向他人求教,也可解答别人所提的问题,共同探讨遗传学所包含的奥秘,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目的。
6.加强化学实验教学 篇六
科学技术的进步,将促进社会各项生产事业的发展,使人民生活更加丰富、更为方便,由此也带来各种公害以及破坏自然环境的隐患.只有当人们,尤其是作为跨世纪劳动者的中学生普遍树立起环境意识之时,才能形成社会力量,来共同保护人类自身的生活环境.
1加强中学生环境化学教育的重要性
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在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我国广大农村这块净土带来了新的环境污染和劳动保护问题.“八五”期间报道,当时我国大气污染程度已相当于世界发达国家50~60年代污染最严重时期,每年的排尘量为2300万吨,年排放SO2量达14610万吨.到本世纪末,燃烧煤和机动车辆排放出的废气将对大气造成更为严重的污染.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若不加强环境管理,让不断增加的工业“三废”继续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就会给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济发展造成严重的后果.所以对全民族进行环境、生态知识的宣传教育是不可缺少的,务必从中学教育抓起.
2结合化学教学对学生开展环境化学教育
2.1通过课堂教育把环境保护作为小公民自觉行动
环境化学重要内容之一,是研究化学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变化规律,即在原子、分子的水平上用物理化学等方法去研究环境中化学污染物的来源、迁移、转化过程中的化学行为,以及反应机制、积累和归宿等.由于我国公民环境意识较差,这和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是不相适应的.要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使保护环境成为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首先就要从学生做起,从课堂做起.当学生在做制取Cl2,NO2,H2S等有毒气体实验时,应强调学生注意对制取气体装置气密性的检查、化学药品用量的适当(尽量采用微量,只要达到实验效果明显即可)、以及设计吸收尾气的装置等.实验完毕,还应将废液集中倒入废液缸中,可回收的尽量回收,以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2.2通过实验开展环境化学知识教育
中学教育目的之一,就是为社会造就合格的后备劳动者.中学化学教育对环境科学的学习将起着启蒙作用,应很好地利用这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环保知识.中学实验室的污染源多,国家提出居民区大气中的有毒物质有21种,中学化学实验室里就有14种.例如,制取溴苯实验过程中逸出的臭味是溴蒸气,它既污染了教室环境又严重地影响了师生的身体健康.针对这一问题,利用所学知识引导学生认真分析,找出原因是制取溴苯的装置不够严密,因此在反应过程中逸出的Br2通过长玻璃管时不可能完全被冷凝成液体,因而会从导管口逸出.要避免实验中Br2的逸出,就应设法改进实验装置,使整个涉及Br2的反应过程在一个密闭系统内进行,即将反应安排在“Y”形管内进行.在反应装置和HBr气体的吸收装置间串联一个洗气瓶,内装四氯化碳以吸收气体中的Br2.
3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学习环保知识的认识
3.1从人类与大自然的协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新的《化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十分注意联系实际,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以及这些知识和技能在工农业生产、第三产业、科学技术和日常生活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联系实际的教学内容应有所增加,可以充实包括环境保护、新内容、新能源、海洋、卫生保舰食品等方面内容,但应限于有关的化学基础知识范围之内”.可见,环境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原理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并应着重于理论联系实际和基础知识面的扩展上.要以地球化学知识为基储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为线索,讲授空气、水体、土壤、森林、植物与人类的关系,展示好的生态小环境和污染严重区的对比,简明介绍当今世界关注的环境问题,以讲座、竞赛等形式让学生提高认识,使学生深切地感到环境化学就在自己身边.
3.2针对温室效应引导学生分析此类生态问题
运用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引导分析“温室效应”,使他们了解到由于大气层CO2浓度逐年上升,太阳能辐射的一部分——地球红外辐射热不能透过大气层,因而造成“温室效应”,使地球表面升温、冰川溶化,直接影响着现代文明社会发展的情况.以提高对控制“温室效应”等生态问题的认识.还应让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得出人类必须控制战争和固体废物燃烧、大力发展森林等结论,以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
3.3结合现有法律法规的宣传加深学生对环保意义的认识
组织学生参加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利用3月12日植树节、5月31日世界无烟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等纪念日,取得当地环保、水保、森保等部门的支持,让学生们在宣传中了解我国有关这方面的规定和常识,以提高学生在环境管理环境文化方面的认识.
3.4结合第二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节假日、夏令营,组织学生对当地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区、水土保护区和环境污染区等进行实地考查,使他们认识到人与气温、气候、空气、谷物增产、水土流失、森林砍伐及环境保护等都存在着密切关系.通过现场对比,丰富学生环境方面的知识,结合已学的知识,开展有关环境污染与保护知识的问答.例如,酸雨是如何形成的?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物质是什么?防治途径如何?等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今后工作奠定良好的环保基础.
4通过学生向社会宣传环保知识促进全民环保意识的提高
7.加强化学实验教学 篇七
一、化学实验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 周围一切事物都跟化学有关系。我们赖以生存呼吸的空气, 维持生命的水资源、粮食、蔬菜、水果等都是天然的化学物质。我们生活中必需的纸张、洗涤剂、调味品等很多物品又是以天然物质为原料, 经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得来的。我们生活中的更多物质不是天然的, 而是通过化学方法人工合成出来的, 例如普遍使用的化肥、农药等, 给农业的增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还有塑料制品、合成纤维的出现, 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笔者有多年的初、高中化学教学经历, 深知中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心与求知欲较强, 对于变幻莫测的化学实验现象, 往往有浓厚的兴趣。比如, 对于引言的教学, 我并没有按照教材按部就班地进入化学的学习, 而是先做一些小实验, 像“烧不坏的手帕”、“点铁成金”、“溶液变色”、“清水写字”等等。学生们个个情绪激昂, 内心兴奋, 注意力非常集中。他们被这些奇妙的化学现象所吸引, 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 对化学实验有了强烈的兴趣, 很想知道为什么, 这样就增强了他们的求知欲望。然后再结合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国防科技、新材料的研制和生产中的化学知识作一些简单的介绍。通过介绍使学生们了解到化学科学与各行各业的相互联系和重要关系, 了解到在现代生活中掌握必要的化学常识是一个现代人的基本素质。为学生们树立要学好化学的信心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利用化学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化学实验现象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 使学生产生主动探求知识的欲望, 从而激发其对学科知识的探究。例如, 笔者在“金属钠”的教学中,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课堂的注意力, 先引入了滴水生火的小实验。在实验之前, 先放一小块钠于酒精灯的灯芯内, 然后让一位同学自己拿来一瓶纯净水, 慢慢滴入酒精灯内, 结果酒精灯着火了。大家都感到很神奇, 互相猜测, 争论不休。我是笑而不答, 从而吊足了学生胃口。还有在进行原电池一节的教学时, 我让事先安排好的一名学生拿出一个从家里带来的西红柿, 然后在班级中随机让一名同学找出一张能播放音乐的贺卡, 取掉电池, 然后按照我要求的步骤去做, 结果大家都听到了贺卡在唱歌, 真是太神奇了, 激起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当然, 所做的实验要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 结合本校实际情况, 尽可能地做一些有意义的实验。例如, 在讲到水时, 可在班级中分组引导做鉴别软水和硬水的趣味实验, 并且对各组的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总结, 交流成功的经验。这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体现自己的价值, 满足了自己求知的欲望, 效果当然就好。再如, 在讲了溶液的酸碱度之后, 鼓励学生自制酸碱指示剂, 测定生活中一些常见溶液的酸碱性。讲了有机物的知识后, 指导学生如何去鉴别羊毛衫的真与假等等。然后诱导学生用吸滤瓶、小试管、浓碳酸钠溶液、浓盐酸溶液等仪器及试剂设计实验来熄灭酒精灯火焰, 由此提出并解决一个问题, 即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这样一环扣一环, 步步设疑, 步步深入, 步步点拨, 使学生在参与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增强了学习兴趣, 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使学生情绪倍增, 效果良好。
三、将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变成研究性学习课题
如何将生活中的化学问题与研究性学习相统一呢?笔者认为, 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一旦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 时间也就变成了海绵里的水, 许多的实验可以在课内指导, 课外探究。课外实验的关键是要选好题。选题可以结合教材, 联系工农业生产实际将课本内容适当拓宽。寻找知识内部的生长点, 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的知识再生能力。以下几点可以作为研究生活化学的问题进行探究。一是环保化学。包括大气的污染与环保、水体的污染与防治、土壤污染与防治、温室效应、保护臭氧;二是厨房化学。如合成材料、燃料、调味品等;三是能源化学。如常规能源的合理利用、新能源介绍及各种新电池及其应用、未来能源等;四是日常化学。如油条的面团中常常加入纯碱、明矾, 就可以引导学生探究其原理;五是营养保健化学。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选题还要符合可行性原则, 选题要从主、客观条件考虑有没有实现的可能性。一个好的研究问题应该源于学生自发产生的兴趣, 教师不应该强加于学生一些问题, 应该鼓励学生大胆设想, 激发学生研究的兴趣, 从而提出有创意的新问题。另外, 选择的问题实验立意要高, 创意要新, 在具体指导上可运用范例引路, 选择推荐、随机点拨和借题发挥等几种方法。
8.更新实验思路 加强实验教学 篇八
一.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物理就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概念、规律、定律都建立在大量的实验和实践的基础上,不实验怎么行?我们必须更新实验思路,克服教学上的困难。
1、采用多形式的实验,吸引学生主动参与。
我们的实验教学可以在课堂上,也可以在课外,或把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实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相信学生,使学生主动参与实验。例如在讲长度测量和误差时,可先让三、四名学生用同一把长木尺测量讲台同一侧边的长(注意相互保密),然后同时写在黑板上,通过学生实际实验测出的数据,更能说明测量误差这个概念,说不定还能说明测量误差和错误这两个概念的区别。
2、利用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让学生独立设计实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设计物理实验需要灵活、综合运用物理及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可循序渐进要求学生:①按实验原理和方法正确选择实验器材,②设计实验原理和方法并独立操作,③在此基础上力求设计独特的实验构思。例如新课标八年级物理上册《平面镜成像》中的《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提前要求学生预习,并按课本及提示自己寻找器材实验,然后上课时请学生说出方法并给大家演示。
3、开展探究活动,培养合作精神。
新课标初中物理教学过程强调观察、实验、探究、运用,教学中开展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合作精神。引导学生学会科学探究,即模仿科学家的探究方法,重视探究的过程、方法和步骤,探究学生未知的知识。例如八年级物理上册安排的《探究摆的奥秘》,我先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本,了解科学探究的一些步骤,然后介绍如何寻找器材、如何操作、同桌的同学如何配合测量摆摆动一个来回的时间,再把全班分成两组,利用课余时间分别探究控制了变量后的第一组和第二组实验。活动后,可适当要求学生写出探究报告或总结,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4、引导学生自备器材,拓展创新。
实验时可以使用实验室所配备的器材,也可以自备自制器材,甚至可以使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现有物品。例如用铅笔和小刀做压强实验,用汽水瓶做大气压实验,用眼药瓶做物体的浮沉实验,用输液管和木刻度尺制作U形压强计等,这些器材学生更熟悉,有利于使学生明白物理就在身边。我们还利用课外活动开展“小制作、小发明竞赛”加以拓展,学生创造性地使用现有物品、废弃物品进行小制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还能解决农村学校器材不足的问题。
5、适当应用现代教学技术,加强实验教学。
二、教学过程的设计应突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新课程教材注重到了在每章、每节的开始尽量以学生日常生活中见到的事物或现象引入,引发学生的共鸣、激发他们的兴趣,逐步引导学生探究事物或现象背后隐藏的本质规律。因此我们的教学设计也应力争从学生熟悉的事例出发,这样既拉近了教学内容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心社会的科学情感。比如在《汽化和液化》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刚刚开始接触物理,因此在这一节的教学之初,我们就应该避开那些比较抽象的、一般化的物态变化和那些非常严密的物理概念,而应该从学生比较熟悉的日常生活当中的实例(比如晒衣服的问题)出发,认识到一种具体物质——水的物态变化过程。“水从衣服上跑掉了!”从这样一个学生很熟悉的生活现象中来认识汽化现象。再比如探究物质的一种属性——《密度》的教学,这个知识点一直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也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的一个分化点。但是在现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形式应该进行改革。尽管在探究活动之后需要一些定量的计算,但是应该尽量避开那些意义并不很大的一些模型化的繁杂的计算,应该像教材当中的例题和作业那样设计一些有实际背景、有实际意义的习题。
三、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多种方式的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新课程标准把“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之一,与“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列,强调学生在参与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体验和对科学研究方法的感受。所以物理教学不能只局限于教材知识内容本身,而应结合学校的物质条件和学生的兴趣、能力水平,开发多种多样的探究实践活动,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实践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探究“熔化和凝固”的实验当中,学生从他的实验结果或者从熔化图像上很难看出比较明显的熔化过程,或者可能会发现海波由于过热而不凝固这样的问题。对于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一方面应注意保护学生的这种问题意识,同时我们还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能力水平积极地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一些专题研究。在进行专题研究的过程当中,教师应该自始至终积极参与到学生之中。在研究方案的确定、如何查找资料、安全操作措施的防范等等方面给学生具体的指导和帮助。比如在学习了光的折射现象之后,学生会产生这样的问题:“1对于不同的介质对光的折射是否相同哪?2清晨看到日出的时候太阳是在地平线以上还是在地平线以下哪?3海市蜃楼这种壮观的场面是怎样形成的哪?”对于这样的一些问题学生常常会表现出较强的探究欲望,为此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专题的探究。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学到听老师讲课无法学到的知识
9.加强化学实验教学 篇九
实验教学是本科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增强学生动手能力,提升创新意识的基本途径,加强实验教学建设也是提高教学质量,适应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自教育部2006年实施质量工程以来,各高校大力推进本科实验教学改革,取得了丰硕成果,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管理模式上进行了广泛的探索,也显现了一些特色作法。建设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地位和作用
“质量工程”是教育部、财政部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把高等教育的工作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的战略部署,经国务院批准实施的重大本科教学改革项目,是继“211工程”、“985工程”和“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之后,直接针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而采取的具有深远意义的重要举措。建设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的重要内容,它是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以实验教学改革为核心,以实验资源开放共享为基础,以高素质实验教学队伍和完备的实验条件为保障,创新管理机制,全面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和实验室使用效益。到目前为止,国家已批准了16个学科219个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涉及28个省市,138所院校, 2009年拟批准140个。具初步统计,各高校为改善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的实验条件,投入资金已远远超出5个亿。建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就是要通过开展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对实践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学习和研究兴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推进高校实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队伍、管理及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开展基于企业的大学生实践基地建设试点,拓宽学生的校外实践渠道。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促进学生自主创新兴趣和能力的培养。继续开展大学生竞赛活动,重点资助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和广泛参与面的大学生竞赛活动,激发大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从目前全国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情况看,发挥了很好的引领导作用,特别是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提高学校实验条件综合使用效益上效果非常明显。当前国家实验教学中心管理体系的基本模式
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和评审工作的通知》(教高[2005]8号)文件规定:要依据学校和学科的特点,整合分散建设、分散管理的实验室和实验教学资源,建设面向多学科、多专业的实验教学中心。实施校、院两级管理和中心主任负责制,统筹安排、调配、使用实验教学资源和相关教育资源,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同时,要建立和完善开放运行的政策、经费、人事等保障机制和实验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经过几年的建设,各高校管理体制也不尽相同,大体分为三类:
2.1 校院两级管理
这是我国绝大部分高校采取的形式,如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我校也是该类管理体制。这类管理体制没有独立行政编制,中心主任为学院兼职教师,实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属于学院编制,且大部分为兼职人员,接受学院和实验教学中心双重管理,但以学院管理为主。
2.2 校处两级管理
这是将实验教学中心划归为机关教务处或实验室与资产处管理,副处级建制,主任校内公开选聘或业务处副处长兼任,实验老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由实验教学中心独立管理,按学校处级单位权限进行教师职务聘任。
2.3 学校直接管理
这类中心由学校按教学单位进行直接管理,执行正处级建制,中心主任由校内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教授进行公开选聘,实验老师、实验技术及实验辅助人员由中心管理和选聘,与学院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互不兼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管理体系现状分析
动物科技实验教学中心前身是组建于1992年的解放军农牧大学动物科技实验教学中心,其实验教学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04年创建的北洋马医学堂,是我国现代兽医教育的发源地,2008年被评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和大多数高校实验教学中心一样,动物科技实验教学中心也是实行主任负责制的校院两级管理体制。这种体制在实验教学中心重组,资源整合、人力调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实验教学中心的不断发展,改革的不断深入,其作用发挥也逐显不足。
3.1 实行校院两级管理,在体制上弱化了本科教学在高校的中心地位
首先,我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无论是校级、省级还是国家级均没有正式的行政编制,不属于教学单位,也不属于任何学术科研机构,其在学校中存在的形式比较模糊;其次,实验教学中心一般隶属于某个学院,由非行政职务的教授或副院长兼任主任进行管理,其决策力和执行力在较大范围内均束缚于学院的发展,而不能站在全校长远建设的高度来进行建设和规划;再次,教师实验教学的积极性明显不足,由于实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均隶属于学院管理,实验教学中心在职称评定、福利等涉及教师切身利益上很难有所决策和承诺,致使教师特别是高职称教师从事实验教学的积极性不高,实验教学质量大打折扣。
3.2 实行校院两级管理,在机制上淡化了教师参与实验教学改革的主动性
一是实验教学中心的建立标志着实验教学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改变,实验教学不再从属于理论教学,而将形成一个独立的实验教学体系。然而,实验教学中心基本都是兼职人员,从事实验教学研究与改革只是“副业”,参与实验教学中心建设也只是兴趣所在,没有任何与之相匹配的权责利。二是中心主任、副主任除享受教授或副教授岗位津贴外,没有任何的责任津贴或额外补助,实验中心主任、副主任仍是一个概念模糊的职务,同时,考核和约束机制仍亟待完善。三是实验中心对实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无职务评任否决权。实验教师职务聘评时,也从来没有把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作为一个衡量指标,而是更注重论文和科研项目,实验教师主动参与实验教学的积极性并不高。
3.3 实行校院两级管理,在政策上挫伤了实验技术人员实验教学的积极性
高校把实验技术队伍定位为教学辅助岗位,以学院为主导的实验教学中心管理体系,实验技术人员的身份一但确定,则很难得到改变。同时,在很多高校仅简单地把实验技术人员和实验辅助人员集中起来进行管理,实验教学中心无专职教授、副教授,这就弱化了中心在高校中的地位。实验技术人员总被认为低人一等,待遇地位偏低,工作上发展空间不大。不平等的地位严重挫伤了实验技术人员的积极性,所以,他们或多或少产生了自卑心理,工作中往往缺乏竞争意识和积极进取的精神,从事实验教学的积极性不高,往往不愿意归入实验教学中心编制,兼职教师也往往不把心思放在实验教学上。
3.4 实行校院两级管理,在经费保障上制约了实验中心的可持续发展
一是“内源”少,实验教学中心作为院级下属的实验教学部门,没有办公经费,没有差旅费和培训费。除了实验教学日常教学材料和维护费外,基本无其他经费来源。二是“外源”弱,因本身更注生本科实验教学,与生产联系较少,与企业合作及为社会服务上还难形成规模,见到效率。三是“造血”功能低。主要由实验技术人员组成,在争取国家科研项目上处于劣势。实验教学中心管理体系创新与思考
要加强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实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管理体制创新是保障,是根本,是源头。
4.1 科学规划,实现实验教学集群化发展
按照地域、学科群分布和建设条件,对学校实验教学资源进行科学规划、重组资源、重新布局,按照理、工、农、医等大的学科门类,打破学院限制,形成几个核心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要基本覆盖全校所有专业,惠及全体学生,真正实现资源共享,平台共用,形成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分层次、多模块、相互衔接的科学系统的实验教学体系。
4.2 提高层次,给予实验教学中心独立编制
实验教学中心特别是省级以上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给予明确的行政编制,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与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应享受同等编制待遇,中心应设立教授、副教授、讲师和实验技术等各系列职务编制,设立主任特聘岗位,学校按处级单位进行直接管理,在责权利上应与学院基本一致。
4.3 明确职责,实验中心主任实现岗位责任制
实验教学中心实行主任负责制,中心主任实行竞争上岗。教师受聘实验教学中心主任后,以从事实验教学中心管理工作为主,可以承担一定数量的实验教学任务,一般不再承担其他教学任务,原教师系列不变,享受相应职务的岗位津贴和主任责任津贴;实验教学中心主任专业技术职务的聘任、考核主要考察实验教学中心管理、实验教学和实验研究等工作。
4.4 竞争上岗,改革实验中心人员职务聘任制度
对实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实行定岗定职,兼职教师实行流动管理。无论是专职教师还是实验技术人员,只要条件符合,能力素质满足岗位要求,均可以通过公开答辩和成果展示,竞聘上岗,享受相应岗位的职务待遇,打破教师系列与教辅系列一锤定终身的职务限制。同时,制定科学的岗位考核机制,鼓励高水平教师投入实验教学工作,考核重点应放在实验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实验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参考文献
10.加强化学实验教学 篇十
一、多做化学实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化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最佳途径。教师除完成计划内实验外,还应创造条件,根据教学内容,设计课外实验,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启发、诱导,让学生联想、引申,这样才有益于活跃学生思维。如给学生简单仪器:试管、导管,让学生做装置气密性的检查实验,学生很快就设计出装置图。
二、通过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想象力
想象力是人类认识事物的主要因素,它充斥在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能给人类的智慧增添无穷动力。具有丰富的、生动活泼的想象力,是决定某人对事物发展具有敏锐的判断力和丰富的创造力的`前提和基础。人们在抽象思维过程中,想象力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教学教研中,离不开化学实验,因为实验能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储备学生的表象。想象的基本材料是表象,表象储备的愈多,想象就愈广阔而深刻,构成的形象就能逼真。例如从物质的热胀冷缩、甘蔗溶于水,湿衣服的晒干、酒精的挥发等诸多现象而想象到分子的存在。在教学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时,由于微观粒子看不见,摸不着,学生缺乏感性知识,要使学生理解分子是怎样运动的、原子是怎样构成的、核外电子是怎样运动的以及排布规律,教师利用多媒体把原子的构成、核外电子的运动及排布规律用空间立体感以图文并茂的表象展示给学生。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所以教师在进行水的知识教学时,一方面做好演示实验,让学生感觉真实,一目了然;另一方面利用课件再现这节课的内容,加深学生的表象储备,启发学生的想象思维,为将来从事化学领域的学生在研究氢气的制备、存储、运输打下基础。
三、注重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实验技能
分组实验可提高学生使用、识别、保管实验仪器的技能;单独完成实验操作的技能;独立设计实验的技能;观察实验现象完成实验记录、正确书写实验报告和绘制实验装置图的技巧。教师对演示实验进行讲解和示范,不大能提高学生掌握实验技能,仅能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要想形成技能学生必须亲手操作实验。化学实验记录是把观察、搜集到的实验现象用化学语言如实记录的书面材料。实验报告,是对实验现象、理论知识的相互联系进行实质分析、深刻总结的书面材料,是抽象思维活动的结晶。因此要求学生每完成一个实验,就必须做出实验记录写好实验报告。
四、通过化学实验教学,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
11.加强化学实验教学 篇十一
一、突出学科特点,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实验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和必要手段,而化学实验对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提高化学课堂教学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学生在化学实验中参与越多,对化学的“感情”就越深厚。笔者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实践:(1)将初中化学85个演示实验中的18个改为边讲,边学生分组实验,并精心设计。(2)开展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竞赛活动,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也规范了基本操作。(3)开展趣味实验活动,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4)建立科研小组,研究并实现变废为宝。(5)让学生参与某些易操作的演示实验。在化学实验的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增强了参与意识。
二、加强分组实验中的组内成员的合作,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近年来,致力于成功学研究的学者认为,我国需要独立自信而又乐于集思广益的合作型人才,这是成功学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所以,合作意识不仅是学生良好个性的組成部分,也是现代科研不可缺少的一种素质。在加强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笔者非常重视合作意识的渗透。例如:实验基本操作是以组为单位竞赛,学生既可当选手也可当裁判。裁判员先集中学习竞赛内容,归纳操作要点,讨论评分方案,最后经教师审核确定。科研小组以四人为一组,一人为组长,针对教师提供的教材或收集的疑难问题,由组长组织讨论,确定实验方案,最后由教师认可,再分头准备。每次实验结束时,对配合默契、效果良好的小组给予表扬,并请组长简单介绍密切配合的经验。经过培养与训练,学生的合作意识大大增强,不但乐于合作,而且逐步学会合作学习。
三、渗透科学方法,培养求真精神
让科学思想和科学素养在学生的头脑中“扎根”,不仅是教育本身的要求,也是时代赋予教师的使命。笔者认为,科学思想中的科学态度是核心,不断追求真理的精神促使学生去探索,探索需要方法,所以求真是关键。教师要充分利用化学实验,激发学生的求真欲望。如在学完“二氧化碳的性质”一节时,可提出问题:“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有何现象?”大部分学生根据课本上的知识回答:“变浑浊。”少数学生回答:“先变浑浊,继续通入二氧化硫又变澄清。”教师当场演示,结果证明少数学生的预测是正确的。有学生提出疑问:“这是为什么?是不是老师在做实验时搞了鬼?”对这种大胆的怀疑,教师应表示赞赏,立即取刚才实验的澄清石灰水,请该生用玻璃管往里吹气,结果出现浑浊然后又澄清,这位学生心服口服了。此时,学生的思维又活跃起来。于是教师将这一问题交给“科研小组”,要求他们自学溶洞的形成且综合学生的看法,设法寻求合理解释。实践证明,在“求真”意识的支配下,学生就以积极的姿态投入,不断地探究、思索、发现,同时也不断地体验着怀疑、惊讶、自豪、成功、喜悦等情感,求真的精神得到了培养。
四、训练科学思维,培养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主要包含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意识支配行动,行动加上能力,才可能产生良好的结果。所以,在加强化学实验教学时,应注意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初中化学85个演示实验中,先有结论,后演示验证的有15个。为了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笔者对其中多个演示实验进行了改进。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带着求知的渴望查阅课本,进行自学,不仅对学过的反应进行了复习巩固,还增强了学生对未学反应的好奇心。因此,教师对实验教学的创新,不仅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也能激发学生求知与创新的意识。创新能力依赖于创新思维,它具有敏锐性、发散性、集中性、灵活性、形象性等特征。实践表明,在加强化学实验教学时,尤其要注意创新能力的培养。例如:针对利用假化肥坑农害农的报道,以及不法商贩利用自来水冒充纯净水等事件,组织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加以揭穿。要求科研小组的成员设计实验方案,寻找样品,了解样品来源。实验方案经过科研小组集体论证后,学生对所取样品进行检测。这一过程中,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发散性、集中性、灵活性等都得到了锻炼。化学教师要密切注视和广泛收集生活、社会、生产中的化学现象,探讨具有实际意义的问题,对学生进行科学思维的训练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12.加强化学实验教学 篇十二
中学化学教学如何在新的化学课程理念指导下, 加强实验教学, 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和健康成长, 是形势下化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通过化学实验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通过化学实验可以使学生积累有效的知识。有效知识是理解知识发生过程, 能融会贯通并灵活运用的知识。仅通过文本阅读获得的知识不是一种有效的知识。如我们可以从课本上知道氯气、二氧化碳、二氧化氮、硫化氢等气体的性质, 知道它们有毒, 但有一天这些气体真正危害你的健康时, 你却不知道如何鉴别, 怎样应对。只有通过实验, 掌握正确的闻气体的方法之后, 亲闻气体气味, 留下特殊深刻的印象, 形成有效知识。当你再次闻到这些气体时, 你就能很快重现这些印象, 这样有效知识就起作用了。
在化学实验中还可以积累有效技能。有效技能是能实现操作化的有效知识。如在化学实验中废气要用酸液来吸收的技能, 因为你不知道怎么去用酸液 (如取用、放置、方式方法) 只有在实验中学会基本的实验操作, 才能成为有效技能。
二、在化学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化学实验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有着非常独特的作用。化学实验过程是学生掌握化学知识的过程, 是学生运用化学实验方法和技能的过程。在实验的过程中, 可以培养观察能力。观察能力是学生全面、深入、正确地认识事物变化过程的一种能力是创造性思维的基本品质。在化学实验中的观察能力主要有:会观察演示实验的实验步骤、仪器使用及规范化操作的技能;会观察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等稳定的现象;会观察稍纵即逝的、微弱缓慢的实验现象;会观察实验中的图表、图示;会观察实验现象的变化、实验的数据的变化等。
学生从观察到的化学实验现象出发, 通过分析、筛选、质疑提出问题, 通过思考、释疑、模仿、纠错解决问题, 通过判断、选择、归纳、总结, 形成化学概念, 上升为化学规律, 形成有效知识网络与框架, 成为化学理论。这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感性到理性的创造性思维过程。
三、在化学实验探究中培育学生的科学素养
13.加强化学实验教学 篇十三
加强能力培养,探索开放实验新模式
介绍了开放实验新型教学模式,最大优点是能够使大家在校园内共享各具特色的`实验装置,使学生不受系别、专业的限制,充分发挥仪器设备的利用率.文章以实际模式为对象,通过MATLAB对系统的分析、仿真,设计合适的控制器,最后通过仿真结果验证控制效果.它对培养学生参与设计能力、动手能力都具有广泛的意义.
作 者:姜增如 汤建平JIANG Zeng-ru TANG Jian-ping 作者单位:北京理工大学,科学技术信息学院自动控制系,北京,100081刊 名:实验技术与管理 ISTIC PKU英文刊名:EXPERIMENTAL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年,卷(期):23(2)分类号:G642.0关键词:开放实验 能力培养 平台 设计仿真
14.加强化学实验教学 篇十四
沙土中学生物组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在二十一世纪初期,新课程改革的同时,我们要找到自已的位置,本小组在利用农村优势加强生物课教学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总结,以达到更好的利用农村的生物资源进行教学的目的。所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利用大自然,加强直观教学
(二)联系实际,开展第二课堂教学1、2、便于采集制作标本
培植与教学的关的动物、植物、微生物为教学服务
(三)利用农村优势,提高实验效果。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生物教学中必须充分重视实验,发挥实验的作用、农村中学进行实验教学十分有利,取采方便,接触生物的机会多。
二、课题研究现状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综合国力的提生,农业占的比重很大,急需大量的农业专门科技人员。就需从基础抓起,农村中学生的人数占全国中学生总数的70%以上,因此实施基础教育的重难点在农村中学,农村中学在生物教学方面既有许多优势条件可以利用,也的为少突出的问题亟亟待解决,农村中学在生物教学方面的优势:
1、学生感性知识丰富;
2、的方便的天然户外实验和实习条件;
3、实验材料和简易直观教具容易得到。预计在今后的实验教学过程中的突破:1、2、3、4、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的观察能力。
通过做实验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能得到提高 提高学生的学生兴趣,并有利于关爱其它生物。
三、课题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在为断的发展,利用农村优势加强生物实验教学的教育理念随之产生。生活在广大农村中学生们对农、林、牧、渔业生产及动植物等基础知识比较熟悉,在教学时,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生物教材中的很多知识和技能是通过实践和实习获得的,学生亲自体验才能形成较牢固的知识和技能。他们长大后,把所学用于农业生产,可使生产力得以迅速的提升。
四、课题的基本研究内容
首先认识“利用农村优势加强生物实验教学”的基本内涵和外显行为,再通过新一轮的教育教学实验,探索中学生物教育中培养学生生物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的原则和方法。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如下:不同的课题组采用不同的方式对本课题进行了系统地阐述。
(一)、植物问题
认识我们周围生活的形形色色的绿色植物,它们的的高大挺拔,有的形体微小;有的四季常青,有的吐绿和落叶,循环轮回。介绍它们的种类、生活环境、结构特点,并到学校花园,池塘边,学校周围的农田里进行实地考察。拍摄照片充分体现沙土镇绿色植物现存状况,并教会学生如何采集、制作、保存标本。
学习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时,在骄阳似火的夏天,感受烈日的炽热。然带领学生进入树林则会信感凉爽宜人。大树为人们撑起了遮阳的绿伞,为大自然提供了清新而湿润的空气。通过观察植物蒸腾现象实验知道水分以气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绿叶是植物的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并理解叶片的结构。植物的蒸腾作用与调节空气温度、湿度的关系。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我们知道飞机飞行,汽车奔驰,需要燃烧燃料。人和动物的各项生命活动,需要依靠食物提供能量。绿色植物是如何从外界获取物质和能量的呢?这就涉及到绿色的光合作用。通过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证明光是光全作用的必要条件,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同样用实验的手段可验证,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
二氧化碳+水→二氧化碳+水能量
随着地球上人中数量的增加,森林面积逐渐减少,气候变得反复无常,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我们发现,绿色植物 对类的生存是多么重要!绿色植物是所有生物生存的基础。可以说,如果没有绿色植
物,地球上就不会有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
(二)动物问题
当你走进美丽的大自然,一幅幅千姿百态的生动画面,一定会让你流连忘返,一对以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一群群麻雀在树枝上叽叽喳喳,数不清的蚂蚁在巢穴内外忙忙碌碌„„浩瀚的生物圈中孕育着各种各样的动物,到目前已经被人类识别的就有150万种。动物是活动范围最广、种类最多的一个类群。动物的生活对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及其生活环境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动物的类群主要包括低等的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无脊柱动物;高等的主要有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和哺乳纲等脊柱动物。
“环节动物”学,教师可提前让学生饲养和观察常见的蚯蚓,并饲养的蚯蚓带上课堂观察,同时教师应给予必要的观察方法的指导。可建议学生观察蚯蚓蠕动,区分蚯蚓身体的前端和后端,找出体节和环带的位置所在;利用放大镜进一步观察蚯蚓的体节,认识刚毛及其分布,看一看蚯蚓蠕动时不同部位体节各是如何变化的?听听蚯蚓在纸板上蠕动时发出的“沙沙”声,想想刚毛的作用是什么?体会身体分节对其运动有何意义?学生亲手摸一摸蚯蚓 的体表黏液,讨论蚯蚓的体壁如何保持湿润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教师可提供水蛭、沙蚕等动物的标本或图片,引导学生找出它们与蚯蚓的共同点,即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最后,师生共同交流环节动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节肢动物 是地球上种类和数量最多、分布最广泛的一类动物。蝗虫
是典型的节肢动物,因此对“节肢动物”内容的教学以蝗虫为例。“观察蝗虫”时教师应教给学生观察和实验的方法,如首先分清蝗虫的头部、胸部和腹部,然后再按一定的次序对每一部分进行详细观察。用手轻轻捏一捏蝗虫的身体感觉一下外骨骼的存在,推测外骨骼存在的意义;用放大镜观察触角的分节情况;数一数胸部和腹部各有多少个体节,观察蝗虫翅的数量和特点,足的分节情况,思考其意义;用放大镜观察气门的位置和数量,推测气门的作用,并用实验验证自己的推测等,最后进行讨论交流。
气门的作用实验步骤如下:取两只活蝗虫,分别放入两个盛满水的试管里,一只把头浸没在水里,另一只把胸腹部完全浸没在里而只露出头部;观察实验结果,推测实验结论。在观察实验和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出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和对陆地生活的适应。关于“鱼类“的教学,教师可以从创设问题情景入手,使学生通过 观看多种鱼在水中生活的情况,对鱼类有一个直观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以鲫鱼为实验材料进行探究实验,观察鲫鱼的形态结构。首先让学生观察和描述鲫鱼的体色、体鳞片,触摸鲫鱼的体表,体会黏液的存在,认识各种鱼鳍,分析这些特征对鲫鱼适应水中生活意义。观察各种鱼鳍在运动中所起的作用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协作关系时,引导学生对各种鳍的作用进行分别探究,并做好实验记录。至于“观察鱼口的开合与鳃盖后缘的开闭规律,想一想它们为什么不同时张开或闭合。也可以让学生观察墨水是如何从鱼的口流经鳃,再由鱼鳃弓,观察鳃丝在水中的舒展情况和离开水后鳃丝粘在一起的现象,充分理解鳃的结构特点有利于扩大鳃与水的接触面积。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鱼类的主要特征和适于水中生活的特征,理解变温动物的概念。
“鸟类“的教学,指导学生观察家鸽的外部形态结构特点,如体形、翼和羽毛的种类、分布、排列等,并让学生分析共对飞行生活的意义。学生亲手摸摸家鸽胸肌的位置,大小等,推测它的作用和意义。在充分观察思考和分析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归纳出鸟类适于飞行生活的主要特征。
关于“哺乳类”的教学,利用活家兔 做观察材料,让学生亲手摸一摸家兔体表的毛,体会家兔体表被毛对维持体温恒定的作用,讨论家兔体表的毛在结构和功能上与家鸽的羽毛有什么不同?进一步树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四)微生物问题
微生物包括病毒、细菌和真菌等,先分别探讨病毒、细菌和真菌的形态结构,生命活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再探究细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安排两个观察实验“观察细菌的形态和观察酵母菌和霉菌”引导学生了解病毒、细菌、真菌的形态结构特征,在此基础 上,使学生对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微生物在地球上广泛存在,是生物圈中不可缺少的组成成分。引导学生从生物圈的角度理解细菌和真菌在碳循环和氮循环中的作用。
“病毒”介绍病毒的形态结构、生命活动与人类的关系。利作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艾滋病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情感。
“细菌”了解它的形态结构、细菌的生命活动、细菌与人类的关系。可以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中的事例(如食物的酸败、变馊、变质等)引导学生描述不同细菌的形态特征,归纳出细菌的基本形态;关于“细菌的生命活动”可以引导学生从细菌细胞内无叶绿体入手,分析其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成有机物,所以大多数细菌的营养方式都是异养的。关于“细菌与人类的关系”可通过举例,如细菌的形态结构、真菌生活、真菌与人类关系。真菌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学生对这部分的许多感性认识。要注意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使学生有感性经验上升为理性认识。
通过引导学生描述日常生活中所了解到的各种各样的真菌,也可以通过展示发霉的物品、食用真菌及其制品等方式,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鼓励和组织学生收集真菌在食品制造、医药卫生、酿造业、农业等方面的应用以及真菌使人类或其他生物患病,引导学生讨论和总结对人类的利与弊,展望真菌的应用前景。
五、课题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一)植物部分:课题研究重点:绿色植物主要类群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观察叶片结构的实验;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及其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难点:观察叶片结构的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探究活动。
(二)动物部分
动物的生活环境、代表动物、外部形态内部结构,总结出各类动物的主要特征;确立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关注动物的生活环
境。
(三)微生物部分
描述各类微生物的主要特征;关注各类微生物与其他生物及人类的关系。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六、在研究过程中,从个别到一般进行多个轮回的分析研究,汇集成具的一定广度和深度的报告,主要研究方法为采集法、观察法、徒手操作法、实验法、归纳总结法、行动研究法。
七、课题研究遵循的原则1、2、3、4、5、6、7、科学性思想性相统一原则 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结合原则 理解性与巩固性相结合原则 系统性与渐进性相结合原则 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结合的原则 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八、本课题研究进度计划 1、2009年3月-2009年4月:相关生物教学理论的学习研究,阅读参考文献资料,制订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2、2009年4月-2009年6月开始第一轮实验。3、2009年6月-12月进行生物教学实验,完善课题研究方案。4、2010年1月:完成第一轮实验,提交中期成果《利用农村优势加
强生物实验教学》(论文)5、2010年3月-6月:进行第二轮实验 6、2010年6月:完成结题报告和相关生物实验室的建设。
九、课题组员分工研究保障 课题组员分工
【加强化学实验教学】推荐阅读:
怎样加强初中化学实验的教学07-20
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设计管理(安监总管三-2013-76)08-05
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10-17
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加强素质教育的讨论论文09-12
加强教学团队建设07-19
化学教学化学实验论文07-09
加强单元整组 落实语用教学09-18
加强语文实践,提高教学效益10-07
加强班风建设-提高教学质量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