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临场发挥技巧

2024-10-10

高考临场发挥技巧(共15篇)

1.高考临场发挥技巧 篇一

高考作文临场技巧

问题一:看到作文题目心里就发慌

措施:

1、保持心理平衡

2、闭目养神做个深呼吸,让全身放松,冲淡紧张情绪

3、反复默念考试题目,及时记下头脑中迸出的思维火花。

问题二:担心跑题,心里没底

措施:

1、将话题背景材料,内容要点一一进行分解

2、把题目中暗示的内容补充出来

3、确定哪些要点是主要的

4、将话题关键词语扩展成一个判断句,以此为作文中心

5、在作文中反复出现话题中心词

问题三:一时不知如何拟题

措施:

1、从话题材料中找一个关键词或关键句作为标题,最好是能反映材料的主旨的

2、用文章的观点作标题,语言要简洁

3、暂定一个题目,等文章写好后再做修改

4、用切合文章主题的诗文名句做标题

问题四:不知选择哪一种文体

措施:

1、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

2、选择自己有材料储备的文体

3、平等条件下优先考虑记叙文

问题五:难以开头

措施:

1、记叙文从悬念起笔

2、议论文从观点起笔

3、从简明材料引述中起笔

4、用设问引出话题起笔

问题六:找不到所需要的材料

措施:

1、从课本中找材料,特别是语文、历史、政治等人文学科

2、从最近看到的电视、听到的新闻中找材料

3、从家庭生活中找材料

4、从身边生活中找材料

5、从语文教材中找材料

6、从眼前的语文试卷中找材料

问题七:想所创新,怕出差错

措施:

1、选择新鲜材料,给评卷老师以创新感

2、选择与众不同的表现形式。如日记、书信、小小说等

3、换一个角度思考。一般人总是从正面表现话题主旨,你可以试着从侧面出击

4、从一个新的角度引述分析材料

5、表述同一个意思,如果换一种廉洁,可以增添新意

2.高考临场发挥技巧 篇二

一、提前进入数学情境, 努力克服紧张焦虑情绪

考前要摒弃杂念, 排除干扰, 使大脑处于“真空”状态, 创设数学情境, 进而酝酿数学思维, 提前进入“角色”。一项心理卫生调查表明, 约有70%的考生对考试有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这种情绪会大量消耗大脑的能量, 以致头昏脑胀, 理解判断失误, 平时会做的题也感觉束手无策, 从而直接影响高考成绩。因此, 考前考生可进行放松训练, 在安静、优雅的环境中通过循序收缩骨骼和肌肉, 用心体验放松后舒适松弛的感觉。进入考场后, 则可通过改变呼吸节律、闭目养神、做缓慢的腹式呼吸等方式, 使自己的情绪在最短的时间里稳定下来。另外, 言语的自我鼓励和自我暗示也可以调节人的情绪, 如默默告诉自己:“放松, 放松, 我已经做了充分认真的准备, 一定会考出好的成绩!”

二、通览考卷, 采取“五先五后”的策略

在通览考卷后, 先将简单题顺手完成, 在情绪趋于稳定, 情境趋于单一, 大脑趋于亢奋, 思维趋于积极之后, 接下来便是发挥临场解题能力的黄金时机了。这时, 考生可按照自己的解题习惯和基本功, 结合整套试题结构, 选择执行“五先五后”的战术策略。

1. 先易后难。

就是先做简单题, 再做综合题。应根据自己的实际, 果断跳过“啃不动”的题目。但也要注意认真对待每一道题, 力求有效, 不能走马观花, 有难就退,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考生在做完容易题后, 会产生“旗开得胜”的快意, 从而振奋精神, 鼓舞信心, 使思维进入最佳状态, 即发挥心理学所谓的“门槛效应”。

2. 先熟后生。

通览全卷, 可以看到许多有利的积极因素, 也会看到一些不利之处。对后者不要惊慌失措, 应想到试题自己觉得难, 其他考生也觉得难, 通过这种暗示, 确保情绪稳定。对全卷整体把握之后, 就可实施先熟后生的策略。这样, 在完成熟悉题目的同时, 可以使思维流畅, 为做其余题目创造条件。

3. 先同后异。

就是说, 先做同科同类型的题目, 思维比较集中, 知识和方法的沟通比较容易, 有利于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效率。高考题一般要求较快地进行“兴奋”的转移, 而“先同后异”可以避免“兴奋”过急过频地跳跃, 从而减轻大脑负担, 保存有效精力。

4. 先小后大。

小题目一般信息量少, 运算量小, 易于把握, 因此, 不要轻易跳过, 应争取在大题之前尽快解决, 从而为解决大题赢得时间, 创造一个宽松的心理基础。

5. 先点后面。

近年的高考数学解答题多为多问渐难式的“梯度题”。解答时应循序渐进, 走一步解决一步。因为前面的答案为后面的问题准备了思维基础和解题条件, 所以要步步为营, 由点到面。

三、一慢一快, 确保运算准确

审题要慢, 解答要快。审题是整个解题过程的“基础工程”。题目本身是“怎样解题”的信息来源。必须充分搞清题意、综合所有条件、提炼全部线索, 结合整体知识, 为形成解题思路提供全面可靠的依据。思路一旦形成, 则可快速解答。快速解答要确保运算的准确, 关键步骤力求准确, 宁慢勿快, 争取一次成功。更何况数学题的中间数据常常不仅从“数量”上, 而且从“性质”上影响着后续各步的解答。所以, 在以快为上的前提下, 要稳扎稳打, 步步准确, 不能为追求速度而舍弃准确度, 甚至去掉重要的得分步骤, 假如速度与准确度不可兼得的话, 就只好舍快求对了。因为解答不对, 再快也毫无意义。

四、面对难题, 讲究策略, 急取得分

1. 缺步解答。

在一个疑难问题确定“啃不动”时, 一个明智的解题策略是:将它划分为一个个子问题或一系列步骤。先解决问题的一部分, 即进行一步就可得到一步的分数。还有像完成数学归纳法的第一步、分类讨论、反证法的简单情形等, 也能得分。

2. 跳步解答。

解题过程卡在其一中间环节时, 可以先肯定中间结论, 再往下推, 看能否得到正确的结论。如得不到正确结论, 说明此途径不对, 应立即改变方向, 寻找其它途径。有时, 用逆向思维的方法去探求新的解题途径, 往往能得到突破性的进展。如能得先到预期的结论, 就再回头集中力量攻克过渡环节。若因时间限制, 中间结论来不及得到证实, 就先跳过这一步, 写出后续各步, 一直做到底。另外, 若题目有两问, 第一问答不上, 可以第一问为已知条件, 完成第二问。这些都叫跳步解答。

五、选择题解题策略:不择手段, 多快好省

选择题作为高考数学题的一种形式, 有其独特作用, 它既可以考查数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灵活运用, 又可以考查敏捷而合理的逻辑思维能力, 准确而迅速的运算能力, 机智而准确的判断能力。它覆盖面广, 针对性强, 解法灵活, 所蕴含的思维方法丰富, 在高考数学试题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也是考生得高分的关键所在。从近年高考数学选择题来看, 主要解法有:直接法、筛选法、验证法、特值法、图解法、逻辑分析法、特征分析法等。考生应根据每一道选择题的不同类型, 不同设计特点, 采用最佳方法, 尽快得到正确答案, 争取在35分钟内完成选择题的解答。

六、应用题解题策略:面、点、线

3.高考临场紧张心理的处理技巧 篇三

一、考试紧张心理的原因

1.对考试的认知态度。一般来说,对考试看得越重,越易紧张。这类考生只要一知道要考试就会紧张。“未进考场而脚先软”,甚至知道考试很简单也容易緊张不安。其关键症状在于对考试形成了焦虑性的条件反射。

2.身体状态的改变。伴随生理反应的不安因素。考试紧张者往往会有许多生理反应,如胃肠痉挛,严重者会有肚子疼、腹泄等病症。

3.对考试结果的预期。有的考生人在考场答题,脑中却总也甩不开一个念头:这次考试能及格吗·不及格怎么办·这种对考试结果的忧虑很容易导致焦虑的产生。这种状况在重要的考试,如毕业、升学考试中更易发生,而且成绩差者也会更多地产生这种念头。

4.空想性逃避因素。有的考生并没有特别的生理反应,也不担心考试结果,但就是阻止不了思绪无目的地漫游,这种与考试无关的胡思乱想,实际上是想逃避考试造成的压力,也是一种紧张反应。

5.对考试的厌恶和批判因素。在考场中,还会出现有的考生似乎是相当不愿意的情绪,他们往往是飞快、胡乱地答题,答完后不检查便快速交卷,然后是逃跑似地离开考场,这种现象在男生身上出现较多,这也是一种焦虑反应,是由对考试的不满、厌恶造成的。

二、消除考试紧张心理的策略

1.端正对考试的认识。考试是对知识的检验,不是“命运大决战”,也非人生终极点,要认识到,在前方的地平线上,成功与失败同样是开始。

2.树立自信心。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无数事实证明,在其他条件大致相同的情况下,谁树立必胜的信心,谁就能取得更大的成功。积极暗示法就很有效果。通过暗示,减轻心理压力,消除紧张的情绪,达到鼓舞斗志的目的。

3.复习充分。80%的学生考试紧张是由于复习准备不充分引起的,所以在考前一定要认真复习。复习时方法应尽可能多样化。文、理搭配,阅、听、读、写结合,避免枯燥、单一的复习方法。

4.充分利用大脑的“最佳时期”,合理安排学习和休息。当头脑清醒、精力充沛时,要抓紧学习;当大脑疲劳时,可睡觉或做户外活动,使脑细胞得到休息,恢复精力。那种考前通宵达旦的复习方法,绝非良方,往往会前功尽弃,因为考前大脑需要的是适当休整。

5.学会放松、宣泄。运动是放松大脑、调节心态的最好方法。应该科学安排生活,把适度的运动、劳动与脑力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这样会有助于减轻压力,及时消除疲劳。另外,倾诉法也是一种效果很好的方法。

6.睡眠充足。中学生每天应有7至8小时的睡眠时间,晚上不要超过10点睡觉。如果一时无法入睡,可“先睡心,后睡眼”,即躺在床上先不要闭眼,从头脑开始层层放松,待情绪放松之后,才自然地闭上眼。千万不要呈现紧闭双眼,面部肌肉紧张的睡态。另外,多时段的休息也是调节过度紧张的有效方法。

7.饮食法。有的食物有直接减轻人的心理压力的作用,如一些含维生素C的食品。考生可多吃诸如草莓、洋葱头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品。

三、高考前几天的安排

1.使生活程序化。严格按照自己的习惯作息时间来度过每一天。基本在6点左右起床,晚上10点至11点睡觉最好。起居、运动、娱乐、学习、饮食都要在相对固定的时间进行,保持良好的生物钟状态。

2.坚持复习。严格按高考时间学习,上午9点至11点半复习语文和外语;下午3点至5点半复习数学和综合课。复习内容是每科最基础的知识,不能再做新试卷、学新内容。高考试题中容易题占30%,中等题占50%,理论上考生只要掌握基础就能考到600分。复习基础知识还能增强考生的信心、稳定情绪。

3.会运动。考前三天千万不要进行剧烈的运动。考生可以在家里或室外进行俯卧撑、快步走等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消除疲劳、保持精力。

4.会娱乐。考前不要看强烈刺激性的电视节目,尤其是武打片。在6日、7日晚坚决不能看。可以听音乐、相声,看看小品等轻松节目。

5.要练练手,找找感觉。在4日、5日、6日三天一定要每天适当做点试题,不做新试题,最好是做“一模”“二模”试卷,这样真考时能马上进入“考试状态”。

6.要亲自做好考试中的物质准备。笔、小刀、橡皮、准考证等考场必备品考生要自己准备,家长可以提醒,但不要让家长代劳。人多易出错,造成紧张情绪,建议离家较近的考生最好骑自行车。

4.高考考场超水平发挥八大技巧 篇四

一、不要急于做题

发下试卷,先不要急着翻看考题,应先检查试卷,再认真填写准考证号码、姓名等内容,并仔细阅读答题要求和提示,务必把题设条件看清楚后再动笔。有些考生为了图快,还没有理解题意,弄清条件,就急于作答,白白浪费了不少时间。

二、答题应遵循先易后难原则

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答题,把最无把握的和暂时不会做的题目放到最后时间里去做,该放弃的题目就要放弃,千万不要因为一两道选择题做不出来就乱了方寸。最后的两三道题一般难度较大,这就需要有所选择,扬长避短,先做熟悉的,将有限的时间用来得分,难题则能做多少算多少,争取将其中较容易的“分”拿到手。

三、仔细检查计算题的计算过程

仔细检查计算题的计算过程,防止因计算步骤上的不小心而造成的错误.建议考生在解题时要一步步进行,不要“跳步”。对拿不准的题目首先要在心理上沉住气;看到新题或比较陌生的题时千万不要慌张,根据题目要求一步步推理。

四、草稿纸使用要得当

草稿纸的使用要得当,草稿纸一般每科只发一张,演算时要合理布局便于检查。打草稿也要像解题一样,一道道挨着往下写,步骤清晰。

五、边做题边涂答题卡

做选择题时要立即涂答题卡,做一题,涂一题,不要错位,防止最后一两道题冥思苦想而忘了时间,到考试结束时再想涂就没有时间了。

六、保持卷面整洁

保持卷面的整洁,字迹清楚。卷面是否整洁、字迹清楚与否,可能会直接影响阅卷人的情绪和判断,尤其是作文中卷面不整洁就可能扣分,而如果卷面整洁、字迹清楚就有可能得到清洁分。

七、不匆忙交卷

不与他人比交卷的时间,做完所有题目后尽可能地将整个试卷再仔细检查一遍,特别是是对那些拿不准的答案再推敲一下,不要匆忙交卷。

八、考后不谈试卷

考完一科以后,不要回顾自己考得怎么样,特别是自我感觉不太理想的时候不必老是埋怨自己,而要将注意力尽快转移到下一科上。家长也不要反复询问子女考得如何,以免影响考生迎接下一科考试的情绪。

1.2017高考生必看的高考复习技巧

2.高考考场超水平发挥八大技巧2017

3.2017高考冷门提分小窍门

4.高考生高考复习方法

5.20高考理综答题七大技巧

6.2017高考理综答题技巧

7.2017年高考数学答题技巧及方法

8.2017年高考语文高分答题技巧

9.2017高考历史答题技巧

5.高考临场发挥技巧 篇五

小组讨论,考察的是一个人的领导能力,沟通技能和团队合作精神。在个人面试时,每个人都已经有机会表现自己的口才,因此,在小组讨论中,就不要寻找各种机会展示自己的口才,否则,会被其他成员所排斥。参加面试的考生彼此之间是竞争者,但和自己同在一个小组的人更应该被视为合作者,因为你们是一起和别的小组的人竞争,而不是你们之间在竞争,小组整体表现的好坏对整个小组成员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想要领导别人甚至压制别人是绝对错误的想法,相反必须要实现相互之间的良好的沟通,取得彼此之间的信任,相互协调,相互帮助。 小组讨论的问题无外乎“网络经济、假日经济、WTO、如何用人”之类的社会热点和管理热点问题,当然问的方式有些模棱两可,不容易轻易得出结论。

我所在的小组抽取的题目是“用人不疑”还是“用人要疑”。这是一个人力资源方面非常经典的题目,但并不简单。虽然不至于无话可说,但也不一定能说透。抽取题目以后我们马上进行角色分工。由于事先我们进行了沟通(在个人面试的时候小组其他人先进行必要的沟通是很重要的),大致了解了彼此的教育背景和工作经历,也看出了各自的表达能力差异,所以我们马上确定由A计时,B做引导,C作记录(实际上每个人都适当做点记录是有好处的),我本人则做总结,

讨论开始后,B首先谈了自己的观点,用人不疑,指出如果用人要疑会对所用的人产生擎制,并使他产生不信任的感觉,很难发挥个人的才能。A表示赞同。应该说他们的发言都很好,没有什么大的问题,但我想要是众口一词那就没有讨论的必要了,而且象这样的有争论没有定论的问题它的结论肯定应该是辨证的,不是绝对的。因此我提出,多数时候,如果对于所用的人经过了仔细的考察,用人不疑无疑是正确的,但也有的情况下用人要疑。比如所用的人专业能力非常好,但个人性格或者品质并没有完全令人放心,这时候应当有一些相应的制度去约束,否则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损失。我的发言让大家感到讨论的空间一下子大了很多,讨论也更加热烈。不时还举个把事例加以说明。比如关于用人不疑,C举的韦尔奇的例子就非常好。最后A根据时间提醒我可以考虑开始总结了,我根据C和自己的记录整理了一下思路,把刚才的讨论分几点进行总结。

从考官的脸上我们感觉我们的表现得到了老师的认可,事实上也如此,我们小组的人除了一个因为考分太低外,其他都通过了面试被学校录取。

6.考研冲刺 临场心理调节技巧 篇六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我们每一位同学都用了接近一年甚至更多的时间准备考研这场战斗,那么能否在最后的战场上取得胜利呢?一般来讲,有两个因素影响考试成绩:一是学生在长期学习中积累的知识和能力;二是临考的心理状态。考试本身带有一定的偶然性,在影响考试结果的诸多因素中,学生本人的良好的心理状态对考试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所以博仁考研的老师整理考研临场心理调节技巧。

(一)主动调节自己的心态

考前心态的平衡需要考生正确地认识考研和自己的复习。考前就是要你全面接受真实的自我。不要看别人怎么样,或者自己一直怎么样,这个时候要学会跟上自我,超越自我,因为每天你都旨在做一个更为成熟,更有能力的自己。要看到你过去的成功,回顾自己走过的`道路,看到自己复习中的每一点进步,相信自己可以做到最好的自己。考试前不要再看书了,把东西准备好,离家前检查一下,从容进考场,避免意外,平静地答卷。考前可以把一张试卷的时间分配想好,一般平时模拟练习时自己都会有时间安排,考试的时候尽量不要打破安排,变化不要太大,这样心里更有把握。考研归根结底是一场自己跟自己的战斗,是一场对自我积极性、主动性、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全方位的全面的挑战。考研是一块路标,通过它考出你的未来。考研也是一种双项选择,你选择了它,别人再通过它来选择你,但考研不过是人生道路上的一个驿站,以后的路还很长,很远。

(二)保持适当的动机

学习活动中适度的焦虑是必要的,但过度紧张,往往发挥不出正常水平。学习动机过于强烈,学习效率会有所下降,这与人的情绪紧张、焦虑有关。如果不能很好地调整自己的动机程度,动机过于强烈或对考试抱无所谓的态度,缺乏获胜动机,都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正确的作法是,保持适当的学习和考试动机,不断进行自我激励,即激发、鼓励自己,让自己产生一种内在的动力,朝向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研究发现,一个没有受到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到激励时,其能力可以发挥至80%~90%。这就是说,同样一个人,在通过充分激励后,所发挥的作用相当于激励前的3至4倍。

(三)学会积极的自我暗示

自我暗示是指自己将某种观念暗示给自己。暗示是一种强烈的心理定势,并引导潜在动机产生行为。通过自我暗示,可以调理自己的心境、情绪、感情、爱好、意志乃至能力,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下面介绍自我暗示最简单的一种方法:首先,取坐姿,把背部轻轻靠在椅子上,头部挺直,稍稍前倾,两脚摆放与肩同宽,脚心贴地;然后两手平放在大腿上,闭目静静地深呼吸3次,排除杂念,把注意力引向两手和大腿的边缘部位,把意念集中在手心;最后,你会感到注意力最先指向的部位慢慢地产生温觉,然后逐渐地扩散到手心全部。这时,你心里可以反复默念:“越是静下心来,两手就会越暖和。”这样,睁开眼睛,你会感到头脑轻松、清爽。进行自我暗示时,要正面积极,并且要有可行性,避免与心理产生矛盾与抗拒。考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能激励自己,使自己能心情平静和增强信心的话。要求语言简短、具体、直接、肯定。

(四)熟悉考场环境,避免产生应激状态

应激状态是出乎意料的紧张与危险情景所引起的情绪状态。每年考试,走错考场、忘记带准考证、文具不齐全、突然患病、路上交通工具损坏等意外事件都时有发生。这些事件都有可能使我们产生应激状态而不知所措,造成紧张、遗忘、大脑空白等现象。但如果事先有心理准备,便可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通常情况下,到考场所在学校事先熟悉一下环境是非常必要的。除了熟悉考场的位置、自己座位的位置之外,可以到校园中走一走,看看校园的花草树木、校园文化,了解厕所的位置等等。这些问题临场前搞的一清二楚,就会避免在正式考试时由于心理准备不足而紧张,甚至引起注意力分散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五)正确处理考试中的“舌尖现象”

大家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在路上偶然碰到一位多年不见的同学,感到非常熟悉,可名字在嘴边就是说不出来。但走了之后,却突然一下子想了起来。考试时也有这样的现象,感觉很容易,答案就在嘴边,可就是写不出来,这在心理学上称为“舌尖现象”。遇到这样的情况,千万不要慌张,可暂时放下这道题,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题目上,可能过一会答案会突然出现在你的脑海里。或者答完别的题目,再回头思考,说不定也会从别的题目中得到启示而茅塞顿开。

(六)合理度过考试间歇时间

7.高考临场发挥技巧 篇七

一、图表类

(一) 地位和特点

图表类试题是政治命题中常见的形式。尽管2009年、2010年全国新课标卷没有出现此类形式, 考生也有必要掌握。图表类的一般呈现形式:表格、柱状图、饼状图、坐标图形式。其设问经常以“上述材料 (图表) 反映什么现象?”或“请说明上述资料反映的信息。”命题立意一般是通过图表内容的比较来反映事物的变化, 更侧重反映差距, 进而说明一些道理, 并为下一个设问埋下伏笔。知识范围多属于经济生活。

(二) 一般技巧

一看标题和图表内的项目。不要随意改动标题和项目名称。

二看时间。高考参考答案中, 某一年不用回答时间年限, 而某一年又要回答时间年限, 鉴于此, 写明时间答案更佳。

三看横比。分析数据的变化。在分析过程中, 最好先看成绩后看不足, 将数字 (定量) 变化用文字 (定性) 表述, 即提高或降低, 增加或减少等, 不要抄数字。

四看纵比 (同横比) 。当然并非所有的图表题都存在横向对比和纵向对比。

五看附注。附注一般设置在图表或图形之后, 获取信息的价值很大。

六看突变。有些年份 (或事件) 有特殊意义, 变化非常大或非常小, 一定要表达出来并简要回答原因。

七看显性和隐性信息。写出图表反映的表面现象, 还要指出所包含的深层信息及本质问题。

八看线 (柱) 间变化。同一坐标中的曲线要比较高低。

九看表间关系。表间多为原因和结果关系、一分为二关系、整体和部分关系。若设问没有要求则不需要分析。

特别提示:答案表达上既要全面又要简洁流畅, 讲清变化, 比较大小, 说明问题, 切忌重复。

(三) 跟踪训练和解析

考例1: (2010年安徽文综第37题)

注:2009年城镇居民实际人均可支配收入17215元,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365元。

(1) 运用收入影响消费的知识分析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现象。

参考答案: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城乡居民实际收入增长率的变化影响其消费实际增长率的变化 (看附注、看纵比) 。收入预期影响居民消费, 城镇居民消费增长率总体高于其实际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 农村则相反, 原因之一在于城镇居民收入预期高于农村居民收入预期 (看纵比) 。收入差距影响社会总体消费, 城乡居民收入存在一定差距也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 (看横比) 。

二、措施类

(一) 地位和特点

措施类试题是高考命题一个重要类型。命题的一般方式, 以单独的文字材料出现, 或文字和图表结合在一起呈现。设问方式一般以如何、怎样、建议、措施等明显字眼来表达, 知识考查范围, 经济、政治、文化、哲学都在其中。

(二) 一般技巧

教材法:教材上相应的措施。

主体法:从不同主体角度思考措施。例如, 经济生活可以从国家、市场、企业、个人等角度回答。政治生活从中国共产党、政府、人大、政协、公民等角度回答。

对症法:找准材料中的问题 (症结) , 回答症结的反向可以形成答案的要点。

借用法:材料中可以借鉴的措施, 与教材中相应措施联系起来, 整合为答案要点。

时政法:把党和国家对此类问题对策融于答案之中。

特别提示:几种方法相互融合, 同时答案要体现教材语言、材料语言、时政语言的有机统一。

(三) 跟踪训练和解析

考例2: (2011年东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等值模拟文综第38题) 中国少数民族聚居区大都地广人稀, 资源富足。自然资源储备量, 均超过或接近全国的一半。多年来, 国家不断出台政策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十年, 也是民族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10年, 同其他许多地区一样, 民族地区也遭遇了“成长中的烦恼”。人们认识到, 以牺牲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为代价换来经济增长, 并不是他们原来想要的经济发展。

(1) 你认为应如何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势, 促进民族地区发展?

(2) 结合材料, 说明应如何解决“成长中的烦恼”。

参考答案: (1) 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 发挥自然资源富集的优势, 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发挥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 加强宏观调控,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2) (1) 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 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型国家。 (3)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4) 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 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本题主要用教材法, 但融合借用法、对症法、时政法。)

三、体现类

(一) 地位和特点

体现类是高考命题中常见的题型。一般设问方式:“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某某观点或道理的?”命题既有限制性的, 也有发散性的。经济、政治、文化、哲学都可设置命题。

(二) 一般技巧

一般步骤: (1) 先从设问中确定要考查的知识范围; (2) 分解出知识范围包含的知识点; (3) 获取材料中相关信息; (4) 将基本知识和材料有机对接。答案结构一般是:教材知识+材料分析或材料分析+教材知识。

%特别提示:考生不要仅回答理论, 或仅抄资料, 或理论和实际两层皮。同时, 当一个资料适用多个哲理时, 尽量做到先哲理后材料;重要哲理在前, 次要哲理在后;把最重要、最有把握的写在最前面, 以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

(三) 跟踪训练和解析%

考例3: (2011年东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等值模拟文综第38题) 在新时期, 为实现我国经济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促进我国的团结统一和繁荣富强、全面构建和谐社会, 必须大力加强学校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为此, 教育部下发了通知, 从2010年起中小学增加民族团结教育教材, 即小学生《中华大家庭》和《民族常识》、初中的《民族政策常识》和高中的《民族伦理常识》。

分析材料是如何体现意识的作用的。

参考答案: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以及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教材理论) 。为了构建和谐社会, 教育部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不同特点, 精心选择了民族团结教育的内容 (材料分析)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教材理论) 。加强民族团结教育, 增强全国人民的民族团结意识, 有利于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国家的团结统一 (材料分析) 。

四、依据类

(一) 地位和特点

依据类是政治高考必考题型。一般设问形式是:“结合某某知识, 说明材料的依据。”设问也用“理由”、“必要性”、“原因”、“重要性”等语言。既有知识限制型, 又有知识发散型。考查范围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知识。

(二) 一般技巧

(1) 要从设问确定知识的范围; (2) 要阅读材料信息, 分析出需要运用的考点; (3) 将材料和知识有机结合。答案结构一般是:理论依据 (教材知识) +现实依据+意义。其中现实依据主要是材料中观点或做法 (也包括负面现象及危害) 。意义的层次和角度:最好是先直接, 后间接;先当前, 后长远;先微观, 后宏观。所说直接、当前、微观指直接与材料相关的意义或者对材料中问题进行整改后的意义。所说间接、长远、宏观指高度而简洁回答其经济、政治、社会意义。

特别提示:在答案的一般结构中, 如果现实依据负面现象及危害在资料中没有体现, 可以省略这一环节;某年参考答案中回答意义, 某年直接回答理论依据而省略意义, 建议考生按常规结构整合答案, 避免失分。单纯意义类型题可参考意义的层次和角度要求, 不再另解析。

(三) 跟踪训练和解析

考例4: (2011年大连市双基测试第24题) 温家宝指出:国家发展、民族振兴, 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力量, 更需要强大的文化力量。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 建立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思想道德体系。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加强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与交流, 构建人类共有的精神家园。

简要回答总理讲话的《文化生活》依据。

参考答案: (1) 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理论依据) , 因此国家发展需要强大的文化力量 (现实依据) 。 (2)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 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借鉴不仅有利于本民族文化的发展, 也有利于世界文化的进步 (理论依据) , 因此应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现实依据) 。 (3) 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理论依据) , 加快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可以为全体社会成员作出道德选择、判断行为得失提供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道德准则 (现实依据) 。

五、探究类

(一) 地位和特点

探究类试题是新课程高考的一个新突破。其形式既有类似传统的辨析类, 又有研究性学习类;既有跟帖形式, 也有多个命题自主选择形式。

(二) 一般技巧

辩论赛型: (1) 用理论和现实依据论证本方的正确性; (2) 用理论和现实依据论证驳斥对方观点, 论证其不合理性。

(2) 辨析型:先将观点分出层次, 对合理的内容作肯定, 并用教材理论和现实依据分析原因;对不合理的内容作否定, 并用教材理论和现实依据讲清原因;最后从多角度作简要补充, 使答案更完整。

(三) 跟踪训练和解析

考例5: (2010年全国文综新课标卷第39题) 20世纪30年代初世界经济危机期间, 美国极力发展文化产业, 涌现出“好莱坞”等知名文化品牌, 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一文化产业大国;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期间, 日本和韩国注重发展文化产业, 迅速成为文化产业大国, 有人据此认为:经济不景气成就文化产业发展是一条规律。当前, 世界经济不景气, 对于我国落实文化强国发展战略, 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也许是不可多得的“良机”。

运用哲学知识, 对材料中“经济不景气成就文化产业发展是一条规律”的推断的合理性和严谨性作简要评析。

参考答案: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相应的条件 (理论依据) 。经济不景气时, 经济结构调整的压力和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 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契机。美日韩的例子也说明了该推断有一定合理性 (现实依据和态度) 。规律是事物的本质、必然、稳定的联系 (理论依据) , 经验有一定的事实基础, 但不同于规律。把有限的经验提升为普遍规律, 是不严谨的 (现实依据和态度) 。

8.高考数学临场解题策略 篇八

考前睡眠很重要

考试前不宜开夜车。心理学已证实,人在醒着的时候,记忆减少、消失是有很大差异的。学习后立刻睡觉,两小时内记忆会减退,但以后则未见减少。相反地,一直醒着时,用功后八小时记忆仍有显著的减少。也就是说,用功后可以用睡眠来阻止记忆的减少及消失。事实上,只要你醒着,无论维持多安静的状态,人的头脑里都或多或少会有各种干扰情报闯进来。这种情报越多,刚刚记忆的事物就越容易被新涌进的情报所埋没,使其显得不鲜明、不醒目。

临战精神要放松

最易导致紧张、焦虑和恐惧心理的是入场后与答卷前的“临战”阶段。

1.进考场莫患得患失,要轻轻松松,从从容容

既不要想考上重点后如何高人一头,也不要想考不上或考上一般学校便怎么矮人一截。不患得患失,进入考场,心无杂念。有的考生发挥不好,重要原因之一是包袱太重。患得患失之情绪,往往搅得人心潮翻滚,波澜起伏,难以静心面对考题,当然难以正常发挥,容易招致失败。

2.调理大脑思绪,提前进入数学情境

考前要摒弃杂念,排除干扰思绪,使大脑处于“空白”状态。避开监考者的目光,把注意力转移到某一次你印象较深的数学模拟考试的评讲课上,或转移到对往日有趣、滑稽事情的回忆中。创设数学情境,酝酿数学思维,提前进入“角色”。可通过清点用具、暗示重要知识和方法,提醒常见解题误区和自己易出现的错误等,进行针对性地自我安慰,减轻压力,轻装上阵,从而稳定情绪、增强信心,使思维单一化、数学化,以平稳自信、积极主动的心态准备应考。

3.不要总想“捞满分”,而要常想“多拣分,少丢分”

特别是对平时成绩中等的同学来说,卡在某一题上,一心想“捞满分”是大忌。应该捞的分一定要捞,该放弃的敢于暂时放弃。实践证明,满分卷是极少数,绝大部分考生都只能拿下部分题目或题目的部分。

临场解题策略牢记心中

1.迅速摸透“题情”

刚拿到试卷时,一般心情比较紧张,建议考生领到试卷后,不要匆匆作答,可先从头到尾、正面反面通览全卷,尽量从卷面上获取最多的信息,为实施正确的解题策略作全面调查。做到胸中有全局,起到稳定情绪、坚定信心的作用。

2.审题要慢,做题要快

在通览全卷后,对于每道试题,首先要认真审题。审题一定要逐字逐句看清楚,力求从语法结构、逻辑关系、数学含义等各方面真正看清题意。凡是题目未明显写出的,一定是隐蔽给予的。只有细致的审题才能从题目本身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这一步不要怕慢。而思路一旦形成,则可尽量快速解答。

找到解题方法后,书写要简明扼要,快速规范,不要拖泥带水,啰嗦重复,尤忌画蛇添足。一般来说,一个原理写一步就可以了。至于题目考查的过渡知识,可以直接写出结论,高考允许合理省略非关键步骤。为了提高书写效率,应尽量使用数学语言、符号,这比文字叙述要节省且严谨。

3.先易后难

先做简单题,再做综合题。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果断跳过啃不动的题目。认真对待每一道题,力求有效,不能走马观花,伤害解题情绪。小题一般是信息量少、运算量小,易于把握,应争取在大题之前尽快解决,从而为解决大题赢得时间,创造一个宽松的心理基础。

4.先高(分)后低(分)

这里主要是指在考试的后半段,时间不是很充裕的情况下,要特别注重时间效益,如两道题都会做,先做高分题,后做低分题;到了最后十分钟,也应对那些拿不下来的题目就高分题“分段得分”,以增加在时间不足的情况下的得分。

5.立足中下题目

平时做作业,都是要将所有题目完成,但高考却不然,只有个别的同学能交满分卷,因为时间和个别题目的难度都不允许多数学生去做完、做对全部题目,所以在答卷中要立足中下题目。中下题目通常占全卷的80%以上,是试题的主要构成,是考生得分的主要来源。考生能拿下这些题目,实际上就是数学科打了个胜仗。有了胜利在握的心理,对攻克高难度题会更放得开。

6.确保运算准确,争取一次成功

高考考生的计算能力相对较弱,加减乘除、合并同类项、去分母、移项、甚至上一行抄到下一行也会出错,克服这些低级错误没有特效方法,惟有靠自己细心和必要的检查。要尽量准确运算(关键步骤力求准确,宁慢勿快),立足一次成功。

解题速度是建立在解题准确度基础上,更何况数学题的中间数据常常不但从“数量”上,而且从“性质”上影响着后继各步的解答。因此,在以快为上的前提下,要稳扎稳打,层层有据,步步准确,不能为追求速度而丢掉准确度,甚至丢掉重要的得分步骤。当然,也不要在有的问题上耗时过多。即使做对了,也是隐性失分。

7.面对难题,讲究策略,分步得分

不要随便放弃一道题!如果是一道选择题,全然放弃,得零分,但只要做出选择,就有四分之一的把握得5分。高考数学解答题起点较低,解答题同样不要轻言放弃。会做的题目要力求做对、做全、得满分,对于解答题中不能全面完成的难题采用“分段得分”的策略。其实,考生的“分段得分”是高考“分段评分”的逻辑必然。“分段得分”的基本精神是,会做的题目力求不失分,部分理解的题目力争多得分。

(1)对于会做的题目,要解决“会而不对,对而不全”这个老大难问题。会做的题目要特别注意表达的准确、考虑的周密、书写的规范、语言的科学,防止被“分段扣点分”。经验表明,对于考生会做的题目,阅卷老师则更注意找其中的合理成分,分段给点分,通常“做不出来的题目得一二分易,做得出来的题目得满分难”。

(2)对绝大多数考生来说,更为重要的是如何从拿不下来的题目中分段得点分。

①缺步解答

如果遇到一个很困难的问题,确实啃不动,一个聪明的解题策略是,将它们分解为一系列的步骤,或者是一个个小问题,先解决问题的一部分,能解决多少就解决多少,能演算几步就写几步,尚未成功不等于失败。特别是那些解题层次明显的题目,或者是已经程序化了的方法,每进行一步得分点的演算都可以得分,最后结论虽然未得出,但分数却已过半,这叫“大题拿小分”。

②跳步答题

高考数学试题可以说是层层设卡,题题把关,解题过程卡在某一过渡环节上是常见的。这时,我们可以先承认中间结论,往后推,看能否得到结论。如果不能,说明这个途径不对,立即改变方向;如果能得出预期结论,就回过头来,集中力量攻克这一“卡壳处”。由于考试时间的限制,“卡壳处”的攻克来不及了,那么可以把前面的写下来,再写出“证实某步之后,继续有……”一直做到底,这就是跳步解答。

也许,后来中间步骤又想出来,这时不要乱七八糟插上去,可补在后面,“事实上,某步可证明或演算如下”,以保持卷面的工整。若题目有两问,第一问想不出来,可把第一问作“已知”,先做第二问,这也是跳步解答。

③退步解答

“以退求进”是一个重要的解题策略。如果不能解决所提出的问题,那么可以退到一个能够解决的问题。为了不产生“以偏概全”的误解,应开门见山写上“本题分几种情况”。这样,还会为寻找正确的、一般性的解法提供有意义的启发,获取意想不到的效果。

④辅助解答

一道题目的完整解答,既要有主要的、实质性的步骤,也要有次要的、辅助性的步骤。在实质性的步骤未找到之前,找辅助性的步骤是明智之举,既必不可少而又不困难。如:准确作图,把题目中的条件翻译成数学表达式,设应用题的未知数等。有些选择题,“大胆猜测”也是一种辅助解答,实际上猜测也是一种能力。切忌空白。

8.时间分配要合理

数学考试,主要是在选择题上要抢时间。解客观题尽可能不用直接法。可用特殊值法、数形结合法、排除法等间接方法。不要小题大做,以节省解题时间。客观题用时过多,就是隐性失分。当时间紧张时,同样会做的题目要做大放小,即先做分值较高的题目。在交卷前30分钟要回头再检查一下自己的进度。还要注意及时填机读卡

9.重视检查环节,不争先交卷

检查不是一定要等到最后再来重做一遍。可以边做边检查,如思路对的,运算结果感到不对,就可回头检查有无运算错误;如果解题过程中感到做不下去,就应检查解题思路是否得当。

整张试卷做完后,勿忘检查。在确信万无一失后方可交卷,宁可坚持到终考前一分钟,也不要做交卷第一人。

9.中考数学超常发挥的复习技巧 篇九

上课。课前准备好上课所需的课本、笔记本和其他文具,并抓紧时间简要回忆和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内容。要带着强烈的求知欲上课,希望在课上能向老师学到新知识,解决新问题。上课时要集中精力听讲,上课铃一响,就应立即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有意识地排除分散注意力的各种因素。听课要抬头,眼睛盯着老师的一举一动,专心致志聆听老师的每一句话。要紧紧抓住老师的思路,注意老师叙述问题的逻辑性,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上课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学然后知不足”,课前自学过的同学上课更能专心听课,他们知道什么地方该详,什么地方可略;什么地方该精雕细刻,什么地方可以一带而过,该记的地方才记下来,而不是全抄全录,顾此失彼。

上课听讲很重要,45分钟要实效:你不要以为我在开玩笑,上课听讲谁还不会啊!其实并不然,我说的听讲则是完完全全、认认真真、仔仔细细……来听讲。对于课堂上老师所讲的每一个公式,每一条定理都要深究其源,这样即便在考试当中忘了公式,也可以很好的解决问题,不至于内心的慌乱和紧张。另外要充分利用好课堂这短短的45分钟的时间,尽量在课上将所学习的知识吸收,这样回到家后才能进一步展开接下来的学习,节约时间。

10.高考作文临场“抱佛脚” 篇十

一是作文题太难怎么办。由于作文题出得难,有的考生一看到题目顿时慌了手脚,不知如何下笔才好,有的考生甚至自动放弃了作文,这是很正常的一种心理反应。这时你就要进行心理上的调节。你可以这样来安慰自己:这个作文题不仅对我来说是难的,对所有考生来说都是难的。我写不好,人家也好不到那里去。我得不了高分,人家未必就能得高分。在难度和得分面前应该是人人平等的。如果你是这样去想的,就会硬着头皮把这篇文章给写出来,也就不会轻易地放弃作文的60分了。

二是没材料可用怎么办。其实,所谓的“没材料可用”只不过是一个借口罢了。从小学到高中毕业,我们学过那么多的课文,看过那么多的课外书,难道就不能利用它们一下?所以说“没材料可写”是假的,不知道到哪里去寻找写作的材料才是真的。到哪里去找写作的材料呢?首先到学过的课文中去寻找。如要论述以大局为重,你可以从《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找到“将相和”的事例。要论述化解痛苦,你可以从《青山处处埋忠骨》中找到毛泽东战胜失子之痛的事例。其次可以到课外阅读的文章中去寻找。如从四大名著中,就可以找到许多相关的写作材料。曹操的奸、诸葛亮的智、关羽的义;林冲的忍、武松的勇、李逵的莽;孙悟空的能、猪八戒的懒、沙和尚的忠;贾宝玉的顽、林黛玉的静、王熙凤的辣……无不可以成为写作的好材料。

三是构思无新意怎么办。在短短的一个小时内,要写出有新颖的构思的文章来,有一定的难度。从历年的高考作文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是构思平常的平庸之作。要使构思有新意,首先可以从立意上下手。比如广东高考作文话题是“纪念”,很多人都会顺着话题前的提示去写“纪念”的种种好处。而有的人却看到由于某些形式主义的“纪念”而造成的弊端,这个立意就新颖了。其次可以从内容上下手。比如20江苏高考作文话题是“凤头、猪肚、豹尾”,许多考生都会从它们各自代表的意义入手去进行阐述,什么“开头精彩亮丽”,什么“中间丰富充实”,什么“结尾响亮有力”等等。而有人却另辟蹊径,从凤头、猪肚和豹尾的搭配方面来加以“别解”,自然有一番新意。再次可以从形式上下手。如年辽宁高考作文题是《今年花胜去年红》,如果把这个题目同人们的生活联系起来,则是“芝麻开花节节高”的意思。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要通过衣食住行这些方面反映出来,因此这篇文章最好用散文的形式来写。

四是说服力不强怎么办。说服力不强可以说是高考作文的一个通病。要克服这个毛病,首先必须学会全面地分析问题。比如谈安全教育,不仅要看到它的必要性,而且要看到它的副作用。分析位置与价值的关系,不仅要看到它的正比例关系,而且要看到它的反比例关系。其次必须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仅要看到这一事物的现在,而且要看到这一事物的过去,更应该看到这一事物的将来。如果能够做到以上两点,说服力应该会有所增强的。

五是达不到字数怎么办。高考作文都有字数的规定,或800,或900,或1000,如果达不到规定的字数,就要被扣去相应的分数。因此设法使自己的作文达到规定的字数,就显得尤为重要。这里介绍两种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其一是多分段。段落多了,段与段之间的空格就多。而评卷教师判断一篇作文有没有达到规定的字数,不是看你写了多少个字(没那工夫一个个去数),而是看你写的文章的最后一行有没有达到规定字数的800或900或1000的线。多分段落后,就比较容易达到这条字数线。其二是段与段之间或空一行或加上表顺序的一二三四或加上小标题。这样可以占去更多的空格,借此达到规定的字数线。

11.高考临场家长和考生注意事项 篇十一

首先,不要过问孩子有关考试的事宜,最好不要谈论高考,就像学校平常考试一样,让孩子自己去把握。过多谈论以及鼓励孩子其实就是给孩子增加心理负担,同时还会给孩子增加焦虑和烦躁情绪,这个时候鼓励或鞭策是没有任何效果的。

其次,当孩子与你说困难或者心中的压力时,你要多听少说。不要说哪些人人都知道的大道理(比如,孩子说担心考不好,你只是带着耳朵听,不要去说什么“不要怕,考不好妈妈也不怪你,只要尽力了就行”等)孩子给你说压力其实是一种情绪的宣泄和对你的信任。其实他自己明白如何去解决这种压力。这个时候他所需要的是你的理解、关注和支持。

再次,这个时候你要做的其实就是信任儿子,以自己的沉稳给孩子烦乱的心以籍尉,以自己的信任给孩子传达一个信息(记住——这是行为所传达出的):放心吧,儿子!无论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之下,你都是爸妈的最爱,妈妈任何时候都是你可以依靠的坚实臂膀。

最后,你与你的家人一定要保持愉快的情绪、平和的心态,以自己良好的心态和情绪调节孩子的心态。同时也可以提醒孩子听听轻音乐,看看电视里轻松的节目,也有助于孩子调整心态,消除疲劳;建议在孩子考试的时候最好不要陪送和陪接。

2. 我的学习成绩一般“中等”,万一考不上大学父母失望了呢?心理很没有底,怎么样应对高考,马上就要进考场了呀?

高考是人生的大事,它让我们千头万绪难以理顺而焦虑紧张。相信你肯定观看过体育大赛的直播或转播,折桂者总是那些临危不乱、处变不惊的人,而那些过分关注、高度紧张者却名落孙山。这就是说,只有那些把“平时当作战时看,战时当作平时看”的人,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所以,临考之前应该抓紧时间努力学习和积淀知识,就像今天就要高考一样;高考到来的时候,要拥有一颗做平常之事的心。

我们要明白高考只不过是人生的一道小门槛,对于自己的未来以及整个社会对一个人综合素质的看重已远远胜过文凭本身。所以考上大学也不见得是将来的成功人士,考不上的学也不见得我们的人生就会是一塌糊涂,只要我们有自己的奋斗目标、有切实可行的追求计划和行动,即便是考不上大学,我们也一定会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高考不就是一次平常的测验嘛!这样的测验你在高中三年的生活中已经有无数次了,更何况高考并不能决定一个人最终的命运!呵呵,我这样说你可能有点不相信,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国内伟人、世界首富和其他的一些知名人物的情况:中国伟人毛泽东上的是小师范毕业,周恩来是中学毕业,邓小平是小学三年级、成龙是小学负三年级……;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亚洲首富松下、华人首富李嘉诚、台湾首富蔡万霖、澳门首富何鸿燊(shen)……没有一人是大学毕业;在科学发展史上,像发明蒸汽机的瓦特,发现电磁感应的法拉第,发明各种电器的爱迪生等以及前苏联伟大的文学家高尔基,中国著名的作家高玉宝等都没有上过大学。他们的成才主要靠实践,靠终生勤奋、终生学习。由此可见,上大学只不过是加固我们知识的基础,让我们习得走向成功的思维,以及锻炼坚韧、顽强、自信等品质的过程而已,真正决定我们命运的却是我们的心态以及投身于切实行动的实践。呵呵,所以我们现在最重要的不是考虑能考上大学与否,而应该是否养成了坚韧、顽强、按部就班低头耕耘的习惯。其实不用我说,你在高中特别是高三这个阶段已经基本养成了向一个目标坚韧、顽强、按部就班低头耕耘的习惯或品行,即便是你无论能否考上大学,幸福的人生都会与你在成功之巅握手言欢。

我知道,你已经在高中特别是高三尽到了自己最大的有效的努力。既然你已经尽到了最大的努力,就对得起自己,对得起父母师长以及帮助过自己的所有人;既然你已经尽到了最大努力,就可以听其自然,无可悔憾。其实人生的一切事情都是如此,只要尽到努力,便可以听其自然而无悔憾了;既然你已经尽到了最大的努力,那么就不必介意别人怎么想、怎么看,只要我们做到不患得不患失,放开对自己太过地要求以及对成功太过的在意,那么成功也就会不折不扣的向你走来,并与你相拥!

我要告诉你的是:我们做什么事,不要总是考虑会不会成功,我们要考虑的是怎样才能成功。所以我们在做事的时候要心怀一颗诚心,以不犹豫、不彷徨、不管结果的全身心投入耕耘,成功与否完全交给命运。其实我们在任何事情之前,我们都未来会怎样,命运怎么安排,我们所能做的只不过是踏实勤奋的“低头耕耘”而已。所以我说命运只是负责洗牌,而打牌的是我们自己。考试说白了就是我们手中的一张牌而已,是你玩它,不是它玩你,所以我们要以愉悦和快乐的心态去玩它。

我们知道高考犹如调试琴弦,弦太紧会断,太松则难成曲调,要想获得成功,努力学习是不可少的,但过分地要求自己,对成功太过在意,到头来将会因紧张过度,而导致失败;只要我们做到不患得不患失,放开对自己过分地要求,对成功太过的在意,注重过程而不对结果过分地计较,平静从容,不偏不执,苦中作乐。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高考,善于在紧张的环境中放松自己的情绪,使交感神经从过度兴奋状态中,迅速恢复到兴奋和抑制的平衡,创造出最佳的应试心态。正如台球小将丁俊晖,在世界台球锦标赛中得到了桂冠,记者曾经问道“当时你的心态如何?”丁俊晖答道,“当时我放得很开,没有太在意成败,结果反而胜了,真的不敢相信!”所以抱定胜败乃兵家常事,你考你的,我考我的,只要自己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就是胜利。“保持一颗平常心”,这一点无论是对高考,还是对以后的人生,都非常重要。好多人都太看重成败得失,而越是在意结果的人,成功离他就越远。其实,只要每个步骤都用心做好了,不急于求成,成功也就紧随而来。

总之,自己的生命掌控在自己的手中,只有自己才是改变自己命运的主宰者。我相信你已经明白了我上面所谈的一切,也相信你能出色的创造你自己。你的朋友杨永龙相信你一定会在高考中取得成功的!

3. 明天高考,现在心情和状态都不好,很烦躁很烦躁,总觉得还有书没看完,不知道该看还是不该看,想看也看不进去,莫名其妙的烦躁,怎么办啊?好紧张好急啊!

看不进去就索性把书扔到一边去,邀几个关系好的同学或朋友走出家门散散步、遛遛弯、看看风景,要比你在那里自己紧张焦虑要强多了。呵呵,关于紧张焦虑你可以试着用以下方法调节:

首先,高考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我们人生的转折以及社会关系的转变,在这种情况之下出现紧张焦虑是不可避免和必然的。既然出现紧张焦虑是不可避免和必然的,那么就需要我们接受它,习惯它,将紧张焦虑当成是学习的好朋友,同时用内心的语言告诉自己张就紧张吧,这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它不仅不会害我,反而会让我从中受益。甚至你还可以选择和自己的紧张心理对话,问自己为什么这样紧张,自己所担心的可能最坏的结果可能是怎样的,这样你就做到了正视并接受这种紧张的情绪,坦然从容地应对,有条不紊地做自己的该做的事情。

其次,当你感到紧张焦虑的时候,千万不要克制或提醒自己不要紧张焦虑,而是以坦然的心态对自己说:紧张焦虑就让它紧张焦虑吧,反正我豁出去了,大不了明年再补习一次!用不了几分钟紧张焦虑就自然而然消除了。同时要正确认识紧张和焦虑。紧张和焦虑并非全为坏事,这是人面临重要的、紧迫的事情时出现的一种自然反应,这种反应有“预警”和“发动”作用。适当的紧张和焦虑有助于促进我们积极迎考并取得较好的成绩。所以不要一发现自己有焦虑情绪就紧张,认为会影响自己的复习和考试发挥,这样压力就会更大,容易加深紧张和焦虑感。

第三,坦然面对和接受自己的紧张。在临考的十天时间里,紧张是身心所调动的一种准备应付瞬息万变的力量,这对于临考的同学来说是非常正常的。这就是说我们要体验和接受这种情绪,而不是与其对抗。同时用内心语言告诉自己“紧张就紧张吧,这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儿,但是我不能因为紧张而无所作为”,你还可以紧张心理对话,比如“我为什么紧张呢?”“我所担心的可能就是最坏的结果”“出现了最坏的结果又会怎么样呢?”“……”这样你就做到了正视并接受这种紧张的情绪,坦然从容地应对,有条不紊地做自己的该做的事情。

第四,科学实验表明:平日里习惯性的思维和应对方式会在大脑皮层留下痕迹,这些清晰的痕迹会直接影响到紧急情况下所做出的反应。所以从现在开始进行积极的思维训练——常想“我一进考场就会镇定自若、思维积极、精力充沛”,大脑里就会有个痕迹记载——一进考场就镇定自若、思维积极、精力充沛,当我们真的走进考场时,大脑就会做出指示—镇定自若、思维积极、精力充沛。于是,他的预言就实现了。所以想到进考场,就想到“我镇定自若地找到自己的位置,感觉浑身充满了力量,我感觉很好……”等,选择适合自己的语言积极设想,这样利于消除紧张。

第五,当你在答卷的时候感觉到紧张焦虑的时候,你可以做一些简单的放松练习:比如,作深呼吸,慢慢吸气然后慢慢呼出,每当呼出的时候在心中默念“one”;再如,将注意力集中到一些日常物品上。比看黑板上的一个字,或发卡上的一朵花或任何一件柔和美好的东西,细心观察它的细微之处;还如,闭上眼睛,着意去想象一些恬静美好的景物,如蓝色的海水、金黄色的沙滩、朵朵白云、高山流水等,并将自己置身其中,想象得越真切越好。这样可以有效地缓解紧张以及思维阻塞。

第六,考试的时候不去考虑能不能考好,而要考虑每道题审两遍,第一遍搞清楚题目的主要意思,内在联系,以及依据什么条件回答什么问题。第二遍看出题的老师要考察什么知识点。这样我们就会以不犹豫、不彷徨、不管结果的全身心投入试卷之上,焦虑和恐惧也就会随之消失。

第七,采用放松的方法来放松

逐步放松法:找个安静的地方,舒适地坐下来,轻轻地闭着眼睛,慢慢呼吸,很深很深的吸气,开始数数,由10倒数至1,感觉到自己数数的节奏,头部有意识开始放松,逐次到面部、颈部、胸部、腹部、双臂、双腿……逐步能够紧张,逐渐进入一种有意识的重新塑造自己的氛围,使心中的烦恼、不自信、悲观、低下的自我越来越远……让想象中出现一个充满自信、热情、富有魅力的形象走进内心,此训练要连续多次进行,养成习惯,便会达到自我放松。短暂放松:在学习或工作中,要尽量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好的心情会使工作有更高的效率。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平静”情景,深吸一口气,七秒钟后慢慢地呼出来,呼出时想“平静”二字和相应的情景,配合吸气时肌肉紧张到呼气时肌肉放松,大约每次七秒钟。也可运用暗示语:“我感到呼吸轻松自如;我感受到新鲜的空气进入,肺部很舒服;我现在很安静;我感到精力充沛”。

4. 高考失眠了,会影响高考吗?昨晚我失眠了,感觉很紧张。现在又感冒了,我这样的状态能考好高考吗?最可怕的是现在头脑还一片空白,怎么办啊?

我认为你这是过分看重睡眠对高考的作用了,其实我要告诉你的是:只要你以松弛状态躺在床上闭上眼睛,把四肢放在自己感觉最舒适的位置,体会全身放松的感觉,任凭大脑随意思考或回忆什么事情 ,不要强迫自己什么时候入睡 ,也不要强迫自己什么都不想。这样在床上,它的效果几乎和睡眠一样,可以得到休息,体力会得到相当的恢复。所以一两个晚上的失眠是不会影响你高考的。

其次,以松弛状态躺在床上闭上眼睛,把四肢放在自己感觉最舒适的位置,让全身放松,同时听一些曲调委婉、节奏舒缓的轻音乐,或者学会倾听大自然的声音,如:雨声、虫鸣等等,有助于你放松紧绷的神经和焦虑、紧张的心绪,进而加快入眠的速度。

再次,你可以进行自我暗示。以松弛状态躺在床上闭上眼睛,把四肢放在自己感觉最舒适的位置,让全身放松,平稳做深呼吸3次,聆听呼吸时发出的微弱声,待完全沉静后用内心的语言缓慢对自己说:我现在非常疲劳、非常疲劳……非常疲劳,我得双腿和身体就像灌了铅一样非常沉重、非常沉重……非常沉重,我得眼皮非常沉重、非常沉重……非常沉重,我已经无力了,开始想睡了,睡吧……睡吧!这样你就会加速入眠时间,获得满意的睡眠效果。

最后,我们有必要明白高考是什么?高考不就是一次平常的测验嘛!这样的测验,你在三年的高中生活中已经由无数次了,你何惧之有呢?呵呵,只要我们以这样的心态来看,我们的心理紧张度也就自然而然的放松了,呵呵,当然我们也就自然而然睡着了

5. 高考中答题时间应怎么分配?考试的时间会不够用,通常都是勉强地写完,尤其是考数学就根本没时间看最后两题了,语文和英语都很紧张,我想问下在高考中2个小时怎么能合理地分配好时间?

数学:选择题45分钟左右;填空题20分钟左右;三角函数,概率以及立体几何(解析几何)每题10分钟。做不完题不要紧,关键是准确率!

语文:“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一般需要25分钟左右;“名句名篇默写”一般需要2分钟左右;“古代诗文阅读”和8题“现代文阅读”,一般需要45分钟左右;作文包括审题、构思和修改的时间至少需要55分钟,剩下的23分钟作为机动时间,用作攻克难题和检查试卷的时间。

英语:选择题15分钟左右;完形填空20分钟左右;阅读理解有5篇文章,每篇文章8分钟左右,大约40分钟左右;短文改错最多10分钟完成;作文20~25分钟左右,最多不能超过半个小时。

6. 每次我拿笔写字时,都感觉笔很脏或手有油腻感,总想洗洗,可高考没时间洗,怎么办呀。

12.体育高考影响考生发挥的四个因素 篇十二

一、良好的竞技状态是基础

为了使考生在考试期间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 考前训练应做相应的调整, 一般把考前一个月作为考前准备训练期, 考前8~14天为强度缓冲期。考前训练以量小、强度大的运动量为主, 第一周负荷较大, 第二周负荷最大, 第三周负荷最小, 第四周是考前场地适应。同时还应注意:大负荷的力量练习后应安排小强度的技术练习;高强度技术练习后应安排一些小力量练习;中等强度技术练习后可安排一些速度和跳跃练习, 或者球类技术练习, 这能使考生体能达到充分恢复和超量恢复。考前的训练内容、训练手段应相对减少, 训练主要以与考试内容相关的专项素质和专项技术为主, 通过测验和模拟考试的方式使考生心理上和技术上达到稳定状态, 使动作流畅、技术熟练、调整身心状态。同时, 针对考生易出现的问题, 进行针对性指导和修正, 以巩固技术和稳定情绪, 使身心达到良好的竞技状态。

二、场地适应是关键

考试的考点一般是指定学校, 考生是在陌生的环境考试, 对考场环境、场地、设施等情况都不熟悉, 场地适应是考生考试发挥的关键。熟悉场地器材能使考生迅速消除对陌生环境的紧张和不适, 减少因紧张和不适而出现发挥失常的几率。为避免和尽量减少因场地不熟悉而产生的不利因素, 首先, 提前一周左右到达考点学校 (考点将提前3~4天封闭场地) , 对考场周围环境、各考点环境及场地设施情况进行了解和熟悉, 主要包括 (1) 准备活动场地; (2) 各项目考试检录处、考试地点位置; (3) 厕所位置; (4) 出口与入口。其次, 适应各项目考试场地和器材情况, 如感觉跑道的软硬程度、沙坑的松软, 场地的光滑程度以及器材情况等, 好的场地适应能使考生对考试环境和情况心中有数, 从生理、心理上迅速适应, 减少考试时不必要的失误, 为考试正常发挥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精力充沛是前提

考生良好的身体状况, 保持精力充沛是考试良好发挥的前提。如果身体状态不好, 考试不可能正常发挥, 更不用说超常发挥了。因此, 在饮食和睡眠方面注意调整, 在饮食方面:考前要多吃鱼、肉制品、蛋白质、蔬菜、水果等食物, 增强营养。考试前半月少吃或不吃含糖食物, 到考前三天开始多吃高糖食物, 考前还应避免过多的饮食和饮水。考试当天吃饭八成饱, 要利于消化, 比赛前30分钟~40分钟可以饮200ML40%葡萄糖水浓度。另外吃2~3片维生素C, 不宜吃巧克力。睡眠方面:考前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睡眠和体力的积蓄, 每天晚上固定10点左右睡觉, 使自己的生物钟形成一定的规律, 同时保证每天8小时的睡眠。考试前一天应保持原来的睡眠时间, 避免吵闹, 不做与平时习惯不相符的事情。例如有些考生担心自己晚上会失眠, 特意听音乐睡觉, 结果导致大脑受到一定刺激, 反而睡不着。

四、强化信心是保障

13.高考临场发挥技巧 篇十三

珍视同学间的友谊,在学习中互相支持和帮助,时常聚在一起讨论学习上遇到的问题,相互交流如何使用不同的解题方法,最重要的还是和同学开心地相处,宽容豁达。与同学和谐相处,才能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学习中,从而保持着高效率的学习态度。

除此以外,成绩好的学生还有一个秘诀”,那就是:父母熏陶。他们的父母往往有着很高的标准,不娇生惯养。许多成绩好的学生从小就受到父母的影响,对学习充满激情,在学习中增长见识,培养出良好的自信。

2、自我调整

遇到不会的问题,能及时通过提问老师或者同学来进行自我调节,不回避问题。化压力为动力,自觉放下思想包袱,无视外界和自身的压力,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不停地对自己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信心值不断上升,只要敢做想做,就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如果在学习上遇到挫折,心情非常烦躁之时,就要及时暂停学习。一个人静静地进行心态的调整,不断地在告诫自己不要紧张。备考阶段和平时学习没什么不一样,每一天都努力学习,不把时间浪费在焦虑上。

3、勤于思考

14.高考临场发挥技巧 篇十四

这部分面试问题大都和个人工作经历相关,比如问我的问题是:

1. 对我最引以为豪的一次技术攻关项目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2. 目前跨国公司的市场推广工作有什么特点?

3. 当前家电产业现状你怎么看?

4. 你为什么会在仅仅工作2年的时候就跳槽?

5. 为什么要考清华大学的MBA。

这些问题都和我的个人经历关系密切,因为事先有所准备,所以我应答的还不错。

个人面试考察的是一个人人生观、进取心、逻辑推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对事物的感知、分析和判断能力等,因此,回答问题时,说话一定要流畅,不要结巴,也不要加太多的语气词,不用什么华丽的辞藻,以避免为组织语句而使谈话中断。还有一点要提醒大家的是,尽量不要使用“我认为什么什么,你(他)应该如何”之类的显得比武断的话,避免考官觉得你自以为是,因为考官毕竟经验比你丰富,甚至他之所以问你这个问题是因为他本身就是这方面的专家。谈话要简明扼要,避免长篇大论,语速不要太快,否则考官可能来不及考虑和评价你的回答,以至于面试完对你没有什么印象。 在面试时,肯定会遇到自己没思考过的问题,出现这种情况怎么办?注意两点,一不要低头沉思,二不要胡答,应该先讲一些和所问问题相关的内容,同时尽快揣测出考官问该问题的目的,他是想考察你哪方面的能力,从而给出正确答复。

二、小组讨论部分: 这部分对于工作经验缺乏的人来说,难度较高。

小组讨论,考察的是一个人的领导能力,沟通技能和团队合作精神。在个人面试时,每个人都已经有机会表现自己的口才,因此,在小组讨论中,就不要寻找各种机会展示自己的口才,否则,会被其他成员所排斥。参加面试的考生彼此之间是竞争者,但和自己同在一个小组的人更应该被视为合作者,因为你们是一起和别的小组的人竞争,而不是你们之间在竞争,小组整体表现的好坏对整个小组成员都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想要领导别人甚至压制别人是绝对错误的想法,相反必须要实现相互之间的良好的沟通,取得彼此之间的信任,相互协调,相互帮助。 小组讨论的问题无外乎“网络经济、假日经济、WTO、如何用人”之类的社会热点和管理热点问题,当然问的方式有些模棱两可,不容易轻易得出结论。

我所在的小组抽取的题目是“用人不疑”还是“用人要疑”。这是一个人力资源方面非常经典的题目,但并不简单。虽然不至于无话可说,但也不一定能说透。抽取题目以后我们马上进行角色分工。由于事先我们进行了沟通(在个人面试的时候小组其他人先进行必要的沟通是很重要的),大致了解了彼此的教育背景和工作经历,也看出了各自的表达能力差异,所以我们马上确定由A计时,B做引导,C作记录(实际上每个人都适当做点记录是有好处的),我本人则做总结。讨论开始后,B首先谈了自己的观点,用人不疑,指出如果用人要疑会对所用的人产生擎制,并使他产生不信任的感觉,很难发挥个人的才能。A表示赞同。应该说他们的发言都很好,没有什么大的问题,但我想要是众口一词那就没有讨论的必要了,而且象这样的有争论没有定论的问题它的结论肯定应该是辨证的,不是绝对的。因此我提出,多数时候,如果对于所用的人经过了仔细的考察,用人不疑无疑是正确的,但也有的情况下用人要疑。比如所用的人专业能力非常好,但个人性格或者品质并没有完全令人放心,这时候应当有一些相应的制度去约束,否则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损失。我的发言让大家感到讨论的空间一下子大了很多,讨论也更加热烈。不时还举个把事例加以说明。比如关于用人不疑,C举的韦尔奇的例子就非常好。最后A根据时间提醒我可以考虑开始总结了,我根据C和自己的记录整理了一下思路,把刚才的讨论分几点进行总结。

15.高考临场发挥技巧 篇十五

一、控制比赛的局面

篮球比赛的局面错综复杂、千变万化, 但归纳起来, 共有三种情况, 教练员要做到心中有数。

(一) 比分领先

当己方比分领先时, 就抑制了对方的进攻重点, 打乱了对方的战略布置, 导致对方发挥不正常;而己方则会正常或超水平发挥, 进攻和防守都相对顺利, 全队行动统一、队员情绪高涨。在春秋时期, 军事家孙子称“勇怯、势也, 得其势, 则怯者勇、误者准;失其势, 则勇者怯、准者误”。既然得到了这样的势, 就要保持这种高昂的士气。此时, 应特别注意:

1. 要严防队员的松懈情绪, 如防守不积极、不认真, 以及随意处理球、乱投篮等, 以避免造成命中率的下降。

2. 要预防对手反扑, 分析对手丢分的原因, 是防守不好?还是进攻不顺利?要准备几套预案, 特别是当对手暂停或换人后, 要细心观察, 发现对手进攻和防守的变化, 以便及时应对。

(二) 比分落后

此时, 说明己方队员发挥不好或全队战术有误差, 己方教练员应高度集中注意力, 找出己队的不足, 灵活、快速地改变比赛策略。

1. 改变阵容或变换打法。

如某个队员频频漏人或防不住对方的重点得分队员, 应立即把他换下场, 或对对方投手实施夹击。

2. 可以把比赛节奏放慢, 不打快攻, 专打阵地进攻, 用消耗时间的方式来拖延时间, 减少对手的进攻次数。

因为, 此时对手气势高涨、进攻流畅, 己方突然放慢速度, 容易使对手产生急躁情绪, 减小对手快速冲击的势头, 消减对手的士气。

3. 考虑使用特殊的防守战术打乱对手的攻、防节奏。

如己方多次进攻对手联防不成功, 可以考虑改变防守战术以促进进攻。己方改用全场紧逼防守, 实施围堵、夹击, 用积极的防守延误对手的进攻时间, 破坏对方的进攻节奏, 增加对手的失误次数, 以增多己方的进攻机会, 达到缩小比分差距的目的。

(三) 比分相持

当双方比分相持、形成拉锯状态时, 教练员要特别沉着、冷静, 及时找出对手的弱点和要害, 以及己方的薄弱环节和问题, 然后变换战术或调配人力, 改进己方战术打法, 攻击对手的薄弱环节, 打破僵局, 把比分拉开。

1. 可以改变攻、防节奏, 加快速度。如, 可突然采用积极的全场紧逼防守, 使对手在短时间内难以适应, 造成失误, 增加己方进攻次数。

2. 变人盯人防守为区域联防, 人盯人防守是追着进攻人跑, 迫使进攻人要通过大幅度穿插移动摆脱防守人, 而突然改为联防后, 放慢了比赛节奏, 保护了内线, 保证了防守篮板球, 然后可以快速发动反击, 拉开比分。

3. 换上突破能力强的队员, 强行突破和打突破分球, 攻击对手内线, 造成对手犯规或由突破队员自己投篮得分。

二、掌握战术应变的规律

变化是篮球比赛的精髓, 篮球的技、战术有固定的规格和模式, 但技、战术的运用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在40分钟的比赛中, 无时、无处不存在着变化。篮球比赛的艺术性和观赏性也体现在变化之中, 变化可以扭转败局, 变化可以扩大战果, 变化可以使被动变为主动。

(一) 有准备地变, 取得主动, 争得气势

双方在赛前准备会中, 都要分析对手的优势和不足, 有针对性地安排战术, 避突击虚、扬长避短, 力争占据主动。特别要注意的是, 打好第一节的开局非常重要, 因此, 在开局时应采用有准备的变化, 占得先机。例如, 甲方进攻优势是内线, 有高大的中锋且中锋攻击能力强, 但甲方开局时可先不强攻内线, 而采用内打外, 用内线吸引乙方进行围守夹击防守, 使他们难以顾及外线防守, 这时甲方先重点在外线投3分, 这种策略的变化, 可以打破乙方赛前的部署, 从而赢得主动。

(二) 对方跟己方变化, 己方再变化, 取得优势

在上述的局面中, 当乙方感到甲方的攻击重点不在内线而在外线时, 乙方随即改变防守重点, 改防外线3分球。此时, 甲方也应及时改变策略, 从以外线攻击为重点变为内线强攻, 使乙方回缩防内线, 产生不适应。

(三) 彼方变化, 己方随变, 以变胜变

一般地讲, 当一方处于被动, 或与时方相持时, 而该方又准备打破僵局, 想改变战术, 变被动为主动。此时, 另一方应未雨绸缪, 必须跟随变化, 以变胜变。例如, 乙方久攻甲方联防不成功, 投篮不准确, 反被甲方多次抢到篮板球, 打反击快攻。乙方为限制对方进攻势头和改变自己进攻不利的局面, 改打全场紧逼人盯人防守, 以守促攻, 破坏甲方进攻节奏, 此时, 甲方应事先做好准备, 首先应沉着冷静, 采取个人运球突破或连续策应传球的方式破解对方全场人盯人防守, 以变胜变, 取得主动。

需要注意的是, 一般的规律是被动的一方首先会使用“暂停”, 以改变战术、变被动为主动。此时, 另一方应特别注意, 也应变换策略, 使对方的“暂停”前功尽弃。

(四) 保留实力, 示弱隐变, 奇变胜彼

在军事上, 作战的原则是“兵不厌诈”。当两队进行比赛时, 应适当保存实力, 其中包括人员的保留、技术绝招的藏匿、战术套路的伪装等。在部分比赛场次中可以暂不使用, 而在关键场次、关键阶段或决战时刻时, 出奇不意地使用, 可起到奇变制胜的效果。

(五) 根据彼方阵容, 主动变化, 取得胜利

“阵而后战, 兵法之举”, 意思是说两军作战, 先摆出阵型, 而后作战, 是取胜之道。两队比赛先出阵容, 根据双方的阵容、队员的结构, 可以看出双方攻、防的重点。如果甲方排出小个为主的阵容, 肯定是以打速度为主;如果排出以大个为主的阵容, 无疑是以打阵地进攻为主。根据阵容配备, 扬长避短, 攻其薄弱环节, 取得主动。例如, 在第29届北京奥运会女篮比赛中, 中国队在两场对阵欧洲劲旅捷克队和白俄罗斯队的关键比赛中, 根据对方身材高大、明显具备制空优势的特点和移动相对较慢的弱点, 果断变化阵容结构, 改三小两大的阵容为四小一大, 加强了突破和快速作战, 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赢得了胜利, 挺进了四强。

(六) 替补开局, 主力替补, 以奇制胜

当两队都相当熟悉对方的阵容配备, 特别是先发阵容的人员结构、战术打法和人员特点时, 双方都会在赛前准备会上进行认真地、有针对性地布置和应对。此时, 如果其中一队突然改变先发阵容, 改由替补阵容进行先发作战, 主力阵容作为替补, 就会打乱对手的部署, 使对手的准备会内容付之东流、准备的战术失去作用, 使对手不知所措, 有时会起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七) 手势、信号之变, 争取主动, 促彼方被动

两队在比赛时都会将“暂停”保留在关键时刻使用, 那么, 一旦场上出现思想不统一、战术行动混乱的局面时, 教练员或场上队长往往会利用日常训练中或准备会中事先规定的暗号、手势、某一动作等将各种信息传达给本方队员, 以统一思想、保持行动一致、改变战术。例如, 当全队守联防时, 如果对手投篮特别准确, 就会给守方造成特别被动的局面, 这时, 守方队员可通过信号改变防守战术, 如, 全队突然改打人盯人防守, 从而牵制对方的投手, 使对手措手不及, 化被动为主动。

(八) 当机立断, 决策之变, 克彼制胜

教练员在关键时刻, 对于用哪种战术, 由谁主导进攻, 用谁防守对方关键投手, 使用何种犯规战术等部署, 应该当机立断, 下定决心。如果教练员犹豫不决, 当断不断, 就会反受其乱。特别是在最后阶段, 在几个回合的攻、守当中, 应根据场上的比分情况和时间等因素, 果断地采取相应技、战术, 组织几次成功配合, 一决雌雄, 以决策之变, 克彼制胜。

三、准确掌握暂停和换人的时机, 充分发挥暂停和换人的作用

暂停和换人是篮球规则赋予教练员的权力, 如何准确掌握暂停和换人的时机和充分发挥暂停和换人的作用, 是教练员智慧和指挥技巧的表现。

(一) 暂停

一般地讲, 当一方处于不利、被动的情况时, 或对手出现比方连续上升时, 应果断叫“暂停”。“暂停”的时机有以下几种:

1. 当本方场上队员思想混乱、行动不统一、连续不得分时。

2. 当本方开局不利、准备会战术贯彻不力或布置有误、对方连续得分时。

3. 当本方失误较多、对方连续打快攻或成功率较高而士气上升、为了限制对方的势头时。

4. 当本方进攻战术成功率低、效果不佳时, 或当对手非正常连续得分时。

5. 教练员应保留一次“暂停”机会留在最后两分钟之内使用, 以布置适当的战术、力挽狂澜、反败为胜或保持比分, 最终化优势为胜势。

(二) 换人

换人也是教练员指挥比赛的重要手段, 通过换人不仅可以合理地发挥队员的能力, 使场上队员始终保持旺盛的战斗力或有针对性地实施攻、防战术, 而且可以改变攻、防节奏, 传递教练员的战术意图, 改变战术打法。换人时机有以下几种:

1. 某队员场上发挥不好或体能下降, 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时。

2. 某队员出现明显的漏洞, 例如篮板球抢不好或防守不住对方队员时 (此时应有针对性地换上特长队员) 。

3. 某队员犯规过多, 为保存本队的实力留在决战阶段使用时。

4. 为了保留“暂停”机会以改变战术, 通过换人传达信息、统一思想和行动。

5. 在以较大比分落后时, 换上勇于拼搏的队员, 一拼到底, 有时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上一篇:创新思维的培养与提高下一篇:说课稿与教学设计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