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篇教案(精选5篇)
1.词语篇教案 篇一
篇1:雪的词语
关于雪的词语锦集
傲雪欺霜
拼音: àoxuěqīshuāng 简拼: axqs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形容意志坚定,对逆境毫不在乎
解释: 形容不畏霜雪严寒,外界条件越艰苦越有精神。比喻经过长期磨练,面对冷酷迫害或打击毫不示弱、无所畏惧。傲,傲慢、蔑视。
出处: 元·吴昌龄《张天师》第三折:“梅花云:我这梅花……玉骨冰肌谁可匹,傲雪欺霜夺第一。”
例子: 千百年来,曾有多少文人墨客歌咏那~的梅花啊!
谒后语: 腊月里的梅花
谜语: 梅花
白雪皑皑
拼音: bái xuě ái ái 简拼: bxaa
解释: 皑皑:洁白的样子,多用来形容霜雪。洁白的积雪银光耀眼。
例子: ~的.山峰,当阳光照耀的时候……大概总以为是灿烂得很,大可观赏的吧。(秦牧《鲜荔枝和干荔枝》)
冰魂雪魄
拼音: bīng hún xuě pò 简拼: bhxp
用法: 联合式;作定语;形容人品纯洁
解释: 冰、雪:如冰的透明,雪的洁白。比喻人品质高尚纯洁。
出处: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海叙不遇》:“诗曰:‘忍苦为诗身到此,冰魂雪魄已难招;直教桂子落坟上,生得一枝冤始销。’”
冰天雪地
拼音: bīng tiān xuě dì 简拼: btxd
用法: 联合式;作定语、状语;形容严冬季节到处是冰雪的景象
解释: 形容冰雪漫天盖地。
出处: 清·蒋士铨《鸡毛房》诗:“冰天雪地风如虎,裸而泣者无栖所。”
例子: 你就在这儿吧,~的上哪儿去?(老舍《骆驼祥子》十二)
冰天雪窑
拼音: bīng tiān xuě jiào 简拼: btxj
解释: 到处是冰和雪。指严寒地区。
蝉不知雪
拼音: chán bù zhī xuě 简拼: cbzx
解释: 知了夏天生,秋天死,看不到雪。比喻人见闻不广。
飞鸿印雪
拼音: fēi hóng yìn xuě 简拼: fhyx
用法: 主谓式;作宾语;比喻事情经过所留下的痕迹
解释: 比喻事情经过所留下的痕迹。
出处: 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篇2:雪的词语
2015关于雪的词语最新
冰天雪地 形容冰雪漫天盖地。
冰天雪窑 到处是冰和雪。指严寒地区。
冰雪聪明 比喻人聪明非凡。
蝉不知雪 知了夏天生,秋天死,看不到雪。比喻人见闻不广。
程门立雪 旧指学生恭敬受教。比喻尊师。
担雪塞井 挑雪去填塞水井。比喻徒劳无功。
鹅毛大雪 像鹅毛一样的雪花。形容雪下得大而猛。
飞鸿印雪 比喻事情经过所留下的痕迹。
风花雪月 原指旧时诗文里经常描写的自然景物。后比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空洞的诗文。也指爱情之事或花天酒地的荒淫生活。
风雪交加 风和雪同时袭来。
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比喻不要多管闲事。
洪炉点雪 大火炉里放进一点雪,马上就会融化。比喻对问题领会极快。
如汤沃雪 汤:热水;沃:浇。象用热水浇雪一样。比喻事情非常容易解决。
挑雪填井 比喻劳而无功。
孙康映雪 比喻读书非常刻苦。
洗雪逋负 洗雪:队掉;逋负:旧欠,引伸为旧恨。报仇雪恨,以偿夙愿。
雪中送炭 在下雪天给人送炭取暖。比喻在别人急需时给以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帮助。
雪泥鸿爪 雪泥:融化着雪水的泥土。大雁在雪泥上踏过留下的爪印。比喻往事遗留的痕迹。
雪上加霜 比喻接连遭受灾难,损害愈加严重。
雪虐风饕 虐:暴虐;饕:贪残。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形容天气非常寒冷。
雪窖冰天 窖:收藏东西的地洞。到处是冰和雪。形容天气寒冷,也指严寒地区。
阳春白雪 原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较高级的歌曲。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映雪读书 利用雪的反光读书。形容读书刻苦。
以汤沃雪 汤:开水;沃:浇。用开水浇雪。比喻效果明显。也比喻事情很容易做。
粤犬吠雪 两广很少下雪,狗看见下雪就叫。比喻少见多怪。
集萤映雪 集萤:晋代车胤少时家贫,夏天以练囊装萤火虫照明读书;映雪:晋代孙康冬天常映雪读书。形容家境贫穷,勤学苦读。
囊萤映雪 原是车胤用口袋装萤火虫来照书本,孙康利用雪的反光勤奋苦学的故事。后形容刻苦攻读。
映雪囊萤 形容夜以继日,苦学不倦。
照萤映雪 利用萤火虫的光和白雪的映照读书,形容刻苦地读书精神
白雪难和 白雪:指楚国一首歌曲名。
报雠雪恨 报冤仇以洗雪心中之恨。参见“报仇雪恨”。
兵不雪刃 兵器上没有沾上血。形容未经战斗就轻易取得了胜利。
冰消雪释 比喻事物消失瓦解。
步雪履穿 形容人穷困潦倒。
餐风啮雪 形容野外生活的艰苦。
餐风茹雪 形容野外生活的艰苦。
沉冤莫雪 沉冤:长期得不到伸雪的冤案;莫雪:无法昭雪。长期得不到昭雪的冤屈。
担雪填河 见“担雪塞井”。
担雪填井 见“担雪塞井”。
斗霜傲雪 形容在严酷的环境中敢于斗争,不屈不挠。
篇3:雪的词语
1、漫天飞雪
解释:漫天都是飞扬的雪花。形容雪下得很大。
2、漫天飞舞
解释:遍布天空;满天。或形容雪花或轻的东西满天飘的样貌。
用法:单纯式;形容雪等轻的物品。雪花在天空飞舞
3、万里雪飘
解释:万里(虚数)很远的地方都在飘雪,形容雪大。
来源:毛泽东的《沁园春雪》
4、漫天风雪
解释:漫天:满天。满天的风雪。形容风雪很大,弥漫了天空。
来源:宋洪朋《喜雪》:“漫天风雪纷纷闇,到地空花片片明。”
5、弥天大雪
解释:漫天都是雪。形容学下的很大。
6、铺天盖地
解释:铺:把东西散开;盖:笼罩;遮蔽。遮住天;盖住地。形容充满了整个天地。形容声势浩大,来势凶猛,到处都是。
来源:宋释惟白《续传灯录卷二志仁禅师》:“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曰:’遮天盖地。’”
7、雪虐风饕
解释:虐:暴虐;饕:贪残。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形容天气十分寒冷。
来源:唐韩愈《祭河南张员外文》:“岁弊寒凶,雪虐风饕。”
8、大雪纷飞
解释:纷:多而杂乱。雪花很多飘落的样貌。形容雪下得大。
来源:鲁迅《“大雪纷飞”》:“在江浙,倘要说出‘大雪纷飞’的意思来……大抵用‘凶’,‘猛’或‘厉害’,来形容这下雪的样貌。”
9、银装素裹
解释:形容雪后一片白色世界。也说明了雪下得很大。银、素:白色。裹:包。从上到下没有一点彩色,十分素洁,干净,一般用来形容下雪后美丽的景致。
10、纷纷扬扬
解释:纷纷:众多。扬扬:飘落的样貌。形容雪、花、叶等飘落的样貌。
来源:《金瓶梅》第二回:“只见四下彤云密布,又见纷纷扬扬,飞来一天瑞雪来。”
11、鹅毛大雪
解释:指像鹅毛一样飘落的雪花。形容雪下得大而猛。
来源:唐代诗人白居易《雪夜喜李郎中见访》:“可怜今夜鹅毛雪,引得高情鹤氅人。”
12、白雪茫茫
解释:指雪后无边无际的白雪,也说明了雪下的很大。
13、白雪皑皑
解释:皑皑:洁白的样貌,多用来形容霜雪。洁白的积雪银光耀眼。
来源:白雪皑皑的山峰,当阳光照耀的时候……大概总以为是灿烂得很,大可观赏的吧。(秦牧《鲜荔枝和干荔枝》)
14、雪大如席
解释:雪花大如坐席,比喻雪下的很大。
篇4:雪的词语
1、雪雕,雪宫,雪释,雪藏
2、雪桂,雪山,雪窝,雪溪
3、雪云,雪乳,雪意,雪冰
4、煮雪,雪刃,雪弦,雪糁
5、梨雪,腊雪,鸿雪,红雪
6、湔雪,回雪,江雪,绛雪
7、雪丑,雪芝,雪理,雪床
8、下雪,凌雪,理雪,芦雪
9、雪帆,雪恨,雪烦,雪英
10、雪愤,雪貌,雪泣,雪亮
11、雪朶,雪点,雪萼,雪粉
12、雪汁,雪雠,雪声,雪肤
13、雪案,雪蚕,雪髓,雪影
14、梳雪,瑞雪,推雪,沃雪
15、干雪,迭雪,丹雪,澄雪
16、雪窗,雪竹,雪浪,雪赞
17、雪卤,雪片,雪翎,萤雪
18、雪壳,雪素,雪卷,雪鹭
19、黍雪,白雪,扫雪,卧雪
20、雪茗,雪冤,雪丝,雪刺
21、楚雪,蹙雪,初雪,尺雪
22、雪灯,雪絮,雪原,严雪
23、雪香,雪句,雪岫,雪活
24、稷雪,浣雪,皓雪,鹤雪
25、雪末,雪峰,雪隐,雪盖
26、雪格,雪岭,雪兔,雪衣
27、积雪,降雪,眉雪,米雪
28、雪乡,雪鸿,雪涧,雪堆
29、雪岩,雪莹,雪雰,雪荠
30、雪磵,雪莲,雪练,雪精
31、雪朝,雪毳,雪杏,雪压
32、雪镵,雪烟,雪窦,雪涛
33、雪松,雪坑,雪舟,雪车
34、朔雪,枯雪,珂雪,駃雪
35、吴雪,洗雪,暑雪,诉雪
36、雪蚁,雪青,雪霰,雪帽
37、啮雪,雪枝,雪界,雪痂
38、滑雪,肌雪,花雪,颔雪
39、雪免,雪人,雪虬,雪风
40、雪溜,雪尘,雪华,雪洞
41、雪涤,霜雪,瘦雪,素雪
42、雪脊,雪柳,雪朗,雪盲
43、宿雪,踏雪,汤雪,甜雪
44、雪镜,雪狱,烟雪,雪履
45、雪楮,雰雪,冻雪,大雪
46、雪光,雪叶,雪潭,雪茄
47、雪芽,雪条,雪橇,雪正
48、寒雪,吠雪,霏雪,翻雪
49、雪气,雪泥,雪除,雪艳
50、雪球,雪鱼,雪眼,雪藤
51、冥雪,连雪,茗雪,旁雪
52、雪堤,雪暴,雪纻,雪汤
53、雪鹤,雪海,雪耻,雪鳞
54、冰雪,伸雪,时雪,松雪
55、夏雪,香雪,超雪,贺雪
56、立雪,镜雪,黄雪,霁雪
57、雪谤,雪园,雪姑,雪氅
58、雪儿,雪怨,雪彩,雪梨
59、披雪,破雪,喷雪,克雪
60、雪女,雪丹,雪羽,雪白
61、雪棱,雪客,雪茧,雪顶
62、雪梅,雪垄,雪蛆,雪兴
63、雪笋,雪屋,雪线,雪豹
64、新雪,小雪,雪庐,雪节
65、雪幕,雪仇,雪糕,胸雪
66、雪霜,雪漫,雪魄,雪崩
67、雪蓑,雪色,雪嫩,雪月
68、映雪,雪桥,矞雪,载雪
69、雪水,雪景,雪藕,雪晶
70、雪子,雪霙,雪凌,雪鸡
71、原雪,作雪,皑雪,照雪
72、雪貂,艳雪,雪阵,雪足
73、雪栏,雪花,雪缕,雪窖
74、古雪,分雪,报雪,鬓雪
75、清雪,秦雪,晴雪,雪地
76、雪肌,雪粒,霰雪,雪减
77、昭雪,云雪,咏雪,玉雪
78、雪辉,雪野,雪复,雪照
79、雪浦,雪毛,雪瓴,雪牒
80、梅雪,面雪,瓯雪,酿雪
81、辩雪,辨雪,残雪,申雪
82、雪筱,雪涕,雪堂,雪台
83、谢雪,雾雪,喜雪,雪酒
84、雪诗,雪朵,雪晴,雪桃
85、雪滩,雪暗,雪唱,雪珠
篇5:雪的词语
1、雪北香南:多雪的北方和花木飘香的南方。
2、担雪填井:见“担雪塞井”。
3、程门立雪:旧指学生恭敬受教。比喻尊师。
4、白雪皑皑:皑皑:洁白的样貌,多用来形容霜雪。洁白的积雪银光耀眼。
5、雪中高士:
6、雪泥鸿爪:雪泥:融化着雪水的泥土。大雁在雪泥上踏过留下的爪印。比喻往事遗留的痕迹。
7、蝉不知雪:知了夏天生,秋天死,看不到雪。比喻人见闻不广。
8、卧雪眠霜:睡卧在霜雪之上,比喻艰苦的流浪生活。
9、各人自扫门前雪:〖解释〗比喻不要多管闲事。
10、阳春白雪:原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较高级的歌曲。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11、冰天雪窑:到处是冰和雪。指严寒地区。
12、郢中白雪:典出战国楚宋玉《答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可是数十人……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后以“郢中白雪”指高雅的乐曲或诗文。
13、风花雪夜:原指旧时诗文里经常描述的自然景物。后比喻堆砌词藻资料贫乏空洞的诗文。
14、萤窗雪案:〖解释〗为勤学苦读的典实。
15、冰瓯雪椀:瓯:盂;椀:同“碗”,水碗。晶莹透亮的水盂,纯净洁白的水碗。指质地纯净的笔洗
16、啮雪吞毡:汉朝苏武被匈奴单于囚禁于大窖中,不供应饮食,苏武乃嚼雪混同毡毛而吞食。事见《汉书·苏建传》。后用以比喻困境中艰难的生活。
17、飞鸿踏雪:鸿:大雁。大雁踩过的雪地。比喻往事所遗留下来的痕迹。亦作“雪泥鸿爪”“飞鸿印雪”“飞鸿雪爪”。
18、鸿爪雪泥:比喻往事留下的痕迹。语本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19、雪鸿指爪:同“雪泥鸿爪”。
20、凛如霜雪:同“凛若冰霜”。
21、山阴夜雪:犹言山阴乘兴。
22、雪胎梅骨:喻高洁。
23、冰雪聪明:比喻人聪明非凡。
24、咏雪之慧:咏颂雪花的才智
25、如汤沃雪:汤:热水;沃:浇。象用热水浇雪一样。比喻事情十分容易解决。
26、白雪难和:白雪:指楚国一首歌曲名。
27、抱怨雪耻:报:报复。雪:洗刷掉。报怨恨,雪耻辱。
28、含霜履雪:比喻品行高洁。
29、鸿泥雪爪:见“鸿爪雪泥”。
30、傲雪欺霜:形容不畏霜雪严寒,外界条件越艰苦越有精神。比喻经过长期磨练,应对冷酷迫害或打击毫不示弱无所畏惧。傲,傲慢蔑视。
31、风霜雨雪:比喻经历了种种艰难困苦。
32、如汤泼雪:同“如汤沃雪”。
33、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比喻不要多管闲事。
34、尤花殢雪:犹尤云殢雨。
35、雪窑冰天:到处是冰和雪。指严寒地区。
36、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莫管:不要管。比喻不要多管闲事。
37、傲雪凌霜:形容不畏霜雪严寒,外界条件越艰苦越有精神。比喻经过长期磨练,应对冷酷迫害或打击毫不示弱无所畏惧。傲,傲慢蔑视。
38、步雪履穿:形容人穷困潦倒。
39、报雠雪恨:报冤仇以洗雪心中之恨。参见“报仇雪恨”。
40、映雪读书:利用雪的反光读书。形容读书刻苦。
41、骑驴风雪中:〖解释〗用为苦吟的典故。同“骑驴索句”。
42、雪虐风饕:虐:暴虐;饕:贪残。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形容天气十分寒冷。
43、雪月风花:①代指四时景色。②喻男女情事。
44、雪上加霜:比喻接连遭受灾难,损害愈加严重。
45、尤云殢雪:犹尤云殢雨。
46、迎风冒雪:〖解释〗迎:对着,冲着。顶着寒风,冒着大雪。常形容旅途艰辛。
47、冰肌雪肤:像冰一样的肌肤。形容女子洁美的体肤
48、冰天雪窖:窖:收藏物品的地下室。到处是冰和雪。形容极为寒冷的景象
49、雪操冰心:志行品德高尚纯洁。
50、萤灯雪屋:〖解释〗指勤学苦读。同“萤窗雪案”。
51、鸿飞雪爪: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爪印,鸿飞那复计东西。”后因用“鸿飞雪爪”谓世事变易。
52、兵不雪刃:兵器上没有沾上血。形容未经战斗就轻易取得了胜利。
53、孙康映雪:比喻读书十分刻苦。
54、雪里送炭:见“雪中送炭”。
55、雪碗冰瓯:〖解释〗瓯:盆碗之类的器皿。形容碗盆器皿洁白干净。也比喻诗文清雅。
56、欺霜傲雪:欺:欺凌。傲:傲视,傲岸。霜雪本是寒冷之物,而对此敢于欺凌傲视。比喻坚贞不屈气势非凡的精神。
57、雪窗萤几:《文选·任昉〈为萧扬州作荐士表〉“集萤映雪”李善注引《孙氏世录》:“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晋书·车胤传》:“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后即以“雪窗萤几”比喻勤学苦读。
58、饱经霜雪:饱:充分;经:经历;霜雪:比喻艰难困苦。形容经历许许多多的艰难困苦
59、报仇雪耻:报:报复;仇:仇恨;雪:洗刷,除去;耻:耻辱。报复冤仇,洗刷耻辱
60、雪天萤席:比喻不分寒暑,刻苦读书。
61、白雪阳春: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两支高雅歌曲。比喻高雅的诗歌和其他的文学艺术
62、餐风茹雪:形容野外生活的艰苦。
63、冰魂雪魄:冰雪:如冰的透明,雪的洁白。比喻人品质高尚纯洁。
64、如汤灌雪:同“如汤沃雪”。
65、风雪交加:风和雪同时袭来。
66、积雪封霜:〖解释〗形容操守高洁坚贞。
67、囊萤积雪:囊萤:晋代人车胤收集萤火虫读书;积雪:晋代人孙康映雪读书。形容刻苦攻读,勤学上进
68、鹅毛大雪:像鹅毛一样的雪花。形容雪下得大而猛。
69、冰肌雪肠:比喻身心洁白,没有污点。
70、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解释〗比喻每人只管自我的事,不管别人的事。
71、傲霜斗雪:傲视寒霜,抗击白雪。形容不畏严寒。比喻人身处逆境而不屈服。
72、报仇雪恨:雪:洗刷掉。报冤仇,除仇恨。
73、云起雪飞:如云兴起,如雪飘飞。比喻乐曲悠扬,变化有致。
74、露钞雪纂:谓勤于收辑抄录,昼夜寒暑不停。
75、风花雪月:原指旧时诗文里经常描述的自然景物。后比喻堆砌词藻资料贫乏空洞的诗文。也指感情之事或花天酒地的荒淫生活。
76、饕风虐雪:指狂暴肆虐的风雪。
77、冰消雪释:比喻事物消失瓦解。
78、雪窗萤火:同“雪窗萤几”。
79、雪泥鸿迹:同“雪泥鸿爪”。
80、洗雪逋负:洗雪:队掉;逋负:旧欠,引伸为旧恨。报仇雪恨,以偿夙愿。
81、冰柱雪车:唐朝名士刘叉结识韩愈后作的两首好诗的名称。泛指好诗
82、担雪填河:见“担雪塞井”。
83、雪窖冰天:窖:收藏东西的地洞。到处是冰和雪。形容天气寒冷,也指严寒地区。
84、眠霜卧雪:睡卧于霜雪之中。形容在外劳苦。
85、照萤映雪:利用萤火虫的光和白雪的映照读书,形容刻苦地读书精神
86、雪案萤窗:同“雪窗萤几”。
87、飞鸿印雪:比喻事情经过所留下的痕迹。
88、餐风啮雪:形容野外生活的艰苦。
89、雪中鸿爪:同“雪泥鸿爪”。
90、担雪塞井:挑雪去填塞水井。比喻徒劳无功。
91、流风回雪:轻逸飘摇貌。
92、雪案萤灯:同“雪窗萤几”。
93、如汤浇雪:同“如汤沃雪”。
94、冰雪严寒:〖解释〗严寒:极度寒冷。冰天雪地,天气寒冷。
95、报怨雪耻:雪:洗刷掉。报怨恨,雪耻辱
96、镂冰劚雪:喻构思新颖精巧。
97、囊萤照雪:囊萤:把萤火虫放在袋子中。形容家境贫寒,勤苦读书
98、囊萤映雪:原是车胤用口袋装萤火虫来照书本,孙康利用雪的反光勤奋苦学的故事。后形容刻苦攻读。
99、洪炉点雪:大火炉里放进一点雪,立刻就会融化。比喻对问题领会极快。
100、斗霜傲雪:形容在严酷的环境中敢于斗争,不屈不挠。
101、雪兆丰年:谓冬天大雪是来年丰收的预兆。
102、冰天雪地:形容冰雪漫天盖地。
103、压雪求油:比喻难以作到的事。
104、积雪囊萤:积雪:南朝孙康映雪读书。囊萤:晋代车胤把萤火虫装在口袋里,借荧光读书。形容刻苦攻读。
105、雪耻报仇:雪:洗掉。洗掉耻辱,打击仇敌。亦作“报仇雪耻”。
106、雪鬓霜鬟:白发。借指老年人。
107、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来源解释比喻不要多管闲事。示例然而也有经过许多人经验之后,倒给了后人坏影响的,如俗语说“~”的便是其一。(鲁迅《南腔北调集·经验》)故事
108、雪鬓霜毛:同“雪鬓霜鬟”。
109、集萤映雪:集萤:晋代车胤少时家贫,夏天以练囊装萤火虫照明读书;映雪:晋代孙康冬天常映雪读书。形容家境贫穷,勤学苦读。
110、啮雪餐毡:比喻困境中的艰难生活。
111、飞鸿雪爪:见“飞鸿印雪”。
112、以汤沃雪:汤:开水;沃:浇。用开水浇雪。比喻效果明显。也比喻事情很容易做。
113、挑雪填井:比喻劳而无功。
114、粤犬吠雪:两广很少下雪,狗看见下雪就叫。比喻少见多怪。
115、雪中送炭:在下雪天给人送炭取暖。比喻在别人急需时给以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帮忙。
116、瑞雪兆丰年:〖解释〗瑞:吉利的。适时的冬雪预示着来年是丰收之年。
117、露纂雪钞:见“露钞雪纂”。
118、沉冤莫雪:沉冤:长期得不到伸雪的冤案;莫雪:无法昭雪。长期得不到昭雪的冤屈。
119、映雪囊萤:形容夜以继日,苦学不倦。
篇6:雪的词语
雪白、雪人、雪山、雪乡、扫雪、风雪、雪橇、大雪、雪糕、
雪松、雪豹、初雪、雪崩、昭雪、雪盲、瑞雪、雪野、雪线、
雪柳、雪子、雪原、雪青、雪暴、雪亮、雪条、雪恨、湔雪、
洗雪、阵雪、雪糁、伸雪、雪汁、中雪、作雪、雪藏、雪球、
雪貂、咏雪、超雪、雪风
篇7:雪的词语
霰雪、雪梅、雪峰、雪漫、雪鱼、雪海、积雪、香雪、映雪、
雪鸡、秦雪、雪肌、雪水、紫雪、雪芽、雪桃、雪履、雪莹、雪蛆、
雪辉、清雪、雪云、雪月、雪顶、松雪、雪影、雪屋、绛雪、雪乳、
雪浪、雪车、朔雪、煮雪、雪藕、雪诗、雪园、雪晶、降雪、雪粉、雪烟
篇8:雪的词语
寒雪、黄雪、雪镜、雪涛、雪丹、雪岩、澡雪、雪朝、雪魄、
喜雪、雪衣、雪赞、雪肤、雪窝、霁雪、谢雪、雪光、严雪、
雪刃、雪羽、雪霰、茗雪、雪藤、雪隐、新雪、玉雪、雪凌、
雪珠、素雪、雪霜、雪界、雪芝、雪窦、雪堆、云雪、雪刺、
鹤雪、雪香、雪茗、雪艳
篇9:雪的词语
关于雪的词语大全
飞鸿雪爪 见“飞鸿印雪”。
风花雪夜 原指旧时诗文里经常描写的自然景物。后比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空洞的诗文。
风霜雨雪 比喻经历了种种艰难困苦。
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 莫管:不要管。比喻不要多管闲事。
含霜履雪 比喻品行高洁。
鸿飞雪爪 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爪印,鸿飞那复计东西。”后因用“鸿飞雪爪”谓世事变易。
鸿泥雪爪 见“鸿爪雪泥”。
鸿爪雪泥 比喻往事留下的痕迹。语本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积雪囊萤 积雪:南朝孙康映雪读书。囊萤:晋代车胤把萤火虫装在口袋里,借荧光读书。形容刻苦攻读。
凛如霜雪 同“凛若冰霜”。
流风回雪 轻逸飘摇貌。
镂冰劚雪 喻构思新颖精巧。
露钞雪纂 谓勤于收辑抄录,昼夜寒暑不停。
露纂雪钞 见“露钞雪纂”。
眠霜卧雪 睡卧于霜雪之中。形容在外劳苦。
啮雪餐毡 比喻困境中的艰难生活。
啮雪吞毡 汉朝苏武被匈奴单于囚禁于大窖中,不供应饮食,苏武乃嚼雪混同毡毛而吞食。事见《汉书•苏建传》。后用以比喻困境中艰难的生活。
欺霜傲雪 欺:欺凌。傲:傲视,傲岸。霜雪本是寒冷之物,而对此敢于欺凌傲视。比喻坚贞不屈、气势非凡的精神。
如汤灌雪 同“如汤沃雪”。
如汤浇雪 同“如汤沃雪”。
如汤泼雪 同“如汤沃雪”。
山阴夜雪 犹言山阴乘兴。
饕风虐雪 指狂暴肆虐的`风雪。
卧雪眠霜 睡卧在霜雪之上,比喻艰苦的流浪生活。
雪案萤窗 同“雪窗萤几”。
雪案萤灯 同“雪窗萤几”。
雪北香南 多雪的北方和花木飘香的南方。
雪鬓霜鬟 白发。借指老年人。
雪鬓霜毛 同“雪鬓霜鬟”。
雪操冰心 志行品德高尚纯洁。
雪耻报仇 雪:洗掉。洗掉耻辱,打击仇敌。亦作“报仇雪耻”。
雪窗萤火 同“雪窗萤几”。
雪窗萤几 《文选•任昉〈为萧扬州作荐士表〉“集萤映雪”李善注引《孙氏世录》:“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晋书•车胤传》:“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后即以“雪窗萤几”比喻勤学苦读。
雪鸿指爪 同“雪泥鸿爪”。
雪窑冰天 到处是冰和雪。指严寒地区。
雪里送炭 见“雪中送炭”。
雪泥鸿迹 同“雪泥鸿爪”。
雪胎梅骨 喻高洁。
雪天萤席 比喻不分寒暑,刻苦读书。
雪月风花 ①代指四时景色。②喻男女情事。
雪兆丰年 谓冬天大雪是来年丰收的预兆。
篇10:关于雪的词语
雪髓、雪卤、雪谤、江雪、卧雪、霏雪、雪汁、雪痂、雪、皑雪、雪荠、冥雪、雪帽、雪豹、雪节、雪镜、雪姑、楚雪、雪台、雪丝、雪、酿雪、雪牒、雪肤、雪丑、辩雪、雪岫、雪乡、雪茗、雪霜、雪羽、啮雪、雪烟、雪暗、诉雪、雪楮、雪球、雪柳、梅雪、雪调雪糁、雪、雪卷、阵雪、雪月、雪筱、迭雪、雪嫩、晴雪、雪水、克雪、雪点、雪唱、秦雪、雪暴、雪练、雪芽、初雪、雪尘、雪堂、雪柜、雪海、超雪、雪坑、洗雪、雪眼、雪枝、雪庐、踏雪、降雪、雪青、雪华、素雪、雪鸿、雪涛、雪丹、梳雪、雪翎、雪女、申雪、雪宫
雪色、咏雪、雪浪、珂雪、雪虬、雪耻、霁雪、鬓雪、雪貌、雪子、凌雪、雪、小雪、雪盲、雪辉、照雪、腊雪、破雪、雪粉、雪桥、烟雪、雪、雪光、雪溪、雪履、雪条、雪怨、雪、理雪、雪鹤、雪垄、雪缕、镜雪、萤雪、煮雪、吠雪、古雪、雪瓴、雪屋、雪氅、雪蛆
雪山、雪雠、粒雪、梨雪、雪蓑、新雪、雪肌、载雪、雪溜、雪脊、滑雪、雪刺、雪足、芦雪、雪朗、雪乳、丹雪、雪漫、雪洞、雪正、雪壳、雪茄、雪浦、稷雪、雪烦、鸿雪、雪冤、雪仇、雪意、雪毛、雪叶、雪恨、暑雪、雪凌、雪活、雪素、瓯雪、雪屋、雪晴、雪案、雪床
时雪、报雪、雪堤、雪潭、雪粒、夏雪、雪盖、浣雪、立雪、香雪、雪帆、旁雪、眉雪、雪涤、雪、雪刃、雪珠、谢雪、昭雪、雪藤、玉雪、紫雪、雪涕、雪晶、宿雪、雪崩、松雪、雪笋、披雪、雾雪、雪絮、雪松、颔雪、雪鱼、雪活、雪理、雪魄、清雪、分雪、雪隐、雪
雪兴、雪窝、雪、雪狱、雪堆、雪茧、雪释、雪精、霰雪、雪窦、雪园、雪橇、雪云、雪彩、雪免、叠雪、雪、雪影、雪芝、雪鸡、雪桂、冻雪、雪汤、霜雪、雪香、作雪、雪泣、雪窗、雪阵、雪原、雪衣、原雪、湔雪、雪格、沃雪、雪诗、雪声、雪涧、雪、云雪、雪栏
2.词语篇教案 篇二
北京方言 (又称“北京话”) 是现代汉语普通话的直接基础, 它在汉语的诸方言中具有其他方言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北京方言有着悠久的历史, 有着极其丰富、极富特色的语汇 (本文用“语汇”而不用“词汇”, 因它比“词汇”范围要大, 包括:单音词、复音词、成语、惯用语、歇后语、准固定语、谚语等) 。北京方言语汇一直是语言学家、民俗学家搜集、整理和研究的对象。从20世纪初的“国语运动”开始至今的一个多世纪中, 产生了大量的记录、整理北京方言语汇的辞书和语汇索引。笔者是个地道的北京人, 祖辈世居北京, 从小在京城胡同里长大 (我从20世纪50年代初的记事时起就一直居住在当时的北京市宣武区和平门外西河沿148号, “文革”后期又因拆迁搬至离此不远的宣武区西琉璃厂的前青厂胡同44号甲, 一直到我30岁成家后才离开那里先后搬到朝阳区、东城区居住, 但仍是住在京城胡同中) 。近年来也一直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为了编撰《北京方言大辞典》和其他相关研究的需要, 现把近一个世纪以来国内外学者编撰的有关北京话语汇的辞书和语汇索引逐一做一绍介, 供北京话的研究者和学习者参考。
本文基本上按照时间顺序介绍各辞书和语汇索引, 但把两种内容相关的书:记录北京话儿化词和轻声词的辞书分别集中排列, 以便观览。本文把它们分为如下三类:一、直接记录现当代北京方言土语或口语的辞书和准辞书。不再小分类。二、用北京话撰写的文学作品中的语汇辞书和语汇索引书。又分为6小类: (一) 《小额》语汇索引注释书; (二) 《儿女英雄传》语汇索引; (三) 《红楼梦》语汇索引和辞书; (四) 《老乞大谚解·朴通事谚解》语汇索引; (五) 老舍作品语汇索引和辞书; (六) 《白话聊斋》语汇注释。需要说明的是 (四) 《老乞大谚解·朴通事谚解》语汇索引。《老》《朴》的语言是北方话无疑, 但是否就是北京话, 尚待进一步研究。胡明扬认为《老》《朴》的标音就是16世纪的北京音 (见胡明扬:《〈老乞大谚解〉〈朴通事谚解〉中所见的汉语、朝鲜语对音》, 载《中国语文》1963年第3期185页) , 由此以推, 该书的语言当然也就是北京话。但毋庸讳言, 里面确含有蒙古语成份, 词序也有SOV式的。所以日本太田辰夫先生把这种语言叫做“汉儿言语”, 应是当时的一种洋泾浜语言。《老》《朴》都有改定本。后来在韩国发现最古老的《老乞大》, 叫做《原本老乞大》, 此书蒙古语成份更浓。本文暂称之为“准北京话”。三、清代国家机关主持编撰的多体《清文鉴》类辞书和准辞书的现代整理本。以上三类只是一个大致的分类。不排除有个别跨类的现象。如直接记录现当代北京方言土语或口语的辞书所引用的书证常为历代北京话文学作品如《红楼梦》或老舍作品中的例句, 因该辞书未冠以具体某部京话文学作品名, 所以我们仍然把它们放在第一类。
本文共介绍了69本辞书或准辞书和语汇索引, 另外还有孙德宣先生的《齐如山〈北京土话〉动词补释》和《〈白话聊斋〉中的北京话词语》两篇论文, 因其与本文内容密切相关, 而且这两篇文章较长, 具有准工具书的性质, 亦一并列入。
北京土语和北京口语本文不做严格区分。因为两者的界限有时非常难于划定。一般来说, 方言土语一定是口语, 但是口语却不一定都是方言土语。各有关辞典的归类也不一致。如, 陈刚《北京方言词典》 (1985) 将“自找不幸”义的“嘬”称为“北京方言”, 陈刚、宋孝才、张秀珍合编的《现代北京口语词典》 (1997) 却又将此义的“嘬”称为“北京口语”, 徐世荣《北京土语辞典》 (1990) 将此义的“嘬”写作“作”, 又称为“北京土语”, 其分岐可见一斑。凡此问题, 都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
一、直接记录现当代北京方言土语或口语的辞书和准辞书
1.《北京官话详解:特别奇言解口语之笑谈》浙江冯氏编, 民国初年抄本。
该书按笔画顺序收录了当时的北京官话语汇, 如“一窍不通”是指一事亦不达也, “一进腊月水长三分”是指十二月中物贵, “人山人海”是指人烟稠密。这是目前所见最早的北京官话语汇辞书。按:此书笔者未见, 介绍见《北京市著述志·著述卷》 (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北京出版社, 2011, 353页) 。
2.《支那谐谑语研究[谐后语]》, (日) 河野通一编辑, 北京:燕尘社, 1925, 318页。
该书书名虽然题作《支那谐谑语研究[谐后语]》, 但正文首页却明确题为《北京谐后语研究》, 而且该书虽然名为《研究》, 但实际上却是一部名副其实的《北京歇后语辞典》。全书收北京歇后语1279余条, 按音序排列。所收都是地道的当时北京口语。每条歇后语下面举有例句加以阐释。并对歇后语中出现的难懂北京土语词在该条的天头用汉语或少量日语注释。如第三条“阿哥吃面———瞎抓”, 例句是“你现在做甚么呢?我是阿哥吃面———瞎抓”, 注释:“阿哥 (满洲语) =少爷, 小孩子, 像姑。瞎抓 (土) =没有正事。”可见一斑。该书天头注释的北京土语词达1723条 (另有正文夹注24条) , 俨然就是一部当时的北京土语辞典。所以该书实具有汇录和诠释当时北京歇后语和北京土语双重价值。
3.《标准语大辞典》, 全国国语教育促进会审词委员会编纂, 上海:商务印书馆, 中华民国二十四年 (1935) 十二月初版, 639+1+3+46页。
该书搜集标准词语三万六千余条, 所采用的词、语, 以标准地北平 (今北京) 的通行语为范围。单字之下, 用注音符号和国语罗马字注音。单字常有正音和变音或变调, 正音在音前加“正”, 变音在音前加“变”, 以资区别。所收语汇包括:单音词, 复音词, 短语, 成语。北京话研究专家陈刚在《北京话语词汇释·序》中说该辞典是反映北京话口语最早的辞书之一。
4.《中华国语大辞典》, 陆衣言编, 上海:中华书局, 1940年1月初版, 1949年1月4版, 984页。
该辞典约收北京话常用词语4万多条。按照部首编排。陈刚在《北京话语词汇释·序》中曾提及该辞典是反映北京话口语最早的辞书之一。
5. (1) 《国语辞典》, 黎锦熙、钱玄同主编, 中国大辞典编纂处编。1937-1943, 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 平装八册;1947, 上海:商务印书馆再版, 精装四册, 并附《补编》;
(2) 《重编国语辞典》, 1981, 台北:商务印书馆, 精装6册;
(3) 网络版《 (修订) 重编国语辞典》, 1994, 台湾。
参:孙嘉程:《〈教育部重编本国语辞典〉绍介》, 载《国文天地》327期, 31-34页, 2012。
《国语辞典》是我国第一部描写性详解型现代汉语词典。它的特点表现在排序、注音、收词、释义四方面。它虽然不是关于北京话的专门性辞典, 但是北京话词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故在此加以介绍。全书收词十余万条, 尤注重收录文籍和口语中习见恒用的词汇。
1981年台湾出版了《重编国语辞典》。它由台湾国语推行委员会1976年到1979年间以1947年的重版《国语辞典》做底本重编, 聘请叶公超为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 《国语日报》董事长何容担任总编辑, 台湾师范大学教授王熙元为副总编辑。此次重编, 删并原书条目1万余, 新增2万多条的专科词, 共计收录约12万3000条目, 较原书分量多出50%, 从4册扩编为6册, 在1981年成书, 交台湾商务印书馆排印出版, 这就是《重编国语辞典》, 一般习称为《国语辞典》重编本。
1987年台湾再成立专案小组进行修订工作, 至1994年修订完成, 除了在1997年出版光碟版之外, 目前也将完整内容公开呈现在网络上, 供各界检索查阅。此次修订, 收录词目十六万余, 另附十余种附录, 由于排印为纸本规模过于庞大, 台湾商务印书馆估算后决定放弃印行, 故此版本未印制纸本, 改以电子版本面世。1995年9月正式发行台湾学术网络版初版, 至2007间陆续进行过数次改版, 详见孙嘉程2012。
6.《汉语词典》 (简本) , 中国大辞典编纂处编, 1957, 北京:商务印书馆, 1254+27页。
该书是1947年出版的《国语辞典》的删节本。全书收单字9000多个, 收普通词语、专科词语、成语等约计10万条左右。字词的读音以北京音为标准, 用注音字母记音, 轻声、儿化等都有标识。收有比较丰富的北京方言词, 力求“简而不漏、浅而不陋”。卷首有一《重要声明》, 如下:“本书是《国语辞典》 (1947年版) 的删节本, 只留作为原书特点的北京话词汇和有翻检必要的古汉语材料, 专备语文研究、教学上参考之用, 并非收罗全面词汇可供一般应用的词典。因原编人现有任务繁重, 对本书注释, 除个别词条外, 未能从事修订;现在通用的新词, 也未及增入。谨此声明, 希使用者注意!”
7.《北平音系小辙编》, 张洵如编。上海:开明书店, 民国38年 (1949) , 48+126页。
该书又名《北平儿化词汇》。所谓小辙, 指儿化韵。该书是一部二十世纪40年代北京口语儿化词的汇编。作者根据当时北京口语音的实际, 将儿化分作八个“小辙儿”, 即:“小言前儿”、“小人辰儿”、“小梭坡儿”、“小遥条儿”、“小油求儿”、“小江阳儿”、“小中东儿”、“小姑苏儿”。从《红楼梦》、《儿女英雄传》、《春阿氏》、《京师坊巷志》、老舍《老张的哲学》和《小坡的生日》6种书及200余种俗曲和马芷庠的《北平街巷志》中搜集儿化词3000余条, 分列在8个小辙儿之内。除收必须儿化的词外, 兼收了可儿化可不儿化的词, 按阴阳上去和轻声五声排列。卷首《卷舌韵之功用》一文详细讨论了儿化词的词义和语法意义变化。
8.《北京话儿化词典》, 贾彩珠编著, 北京:语文出版社, 1990, 646页。
该书共收录北京话儿化词语近7000条。每条不依首字的音序排列, 而是根据发生儿化的音节的实际读音, 按北京话26个儿化韵的顺序排列。释义简明扼要, 并适当引证口语和书面语用例, 书证最早为《红楼梦》。书后有全部条目的检字表。另有两个附录:《北京话儿化与非儿化词语辨析》 (约计260多条) ;《北京话儿化音节表》。
9. (1) 《北京话单音词词汇》, 陆志韦编撰,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51, 171页。
(2) 《北京话单音词词汇》 (修订本) , 陆志韦编撰,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56, 302页。
参:王玉玲:《〈北京话单音词词汇〉的补充》, 《方言》1983年2期143-147页。
该书搜集北京话的单音词汇及部分单音词根, 尽量使用地道的北京话作为例句, 计6000余条, 说明每一个词或词根的用法。全书分为说明书和词汇两大部分, 说明又分为“汉语的词”和“单音词的词类”两章, 词汇按音序排列, 阴阳上去 (轻) 四声分列。1956年修订本的例句有所补充或修改。同时增加了一些理论性的注解。
10.《北京话轻声词汇》, 张洵如编著, 陈刚校订, 北京:中华书局, 1957, 8+154页。
该书中的轻声词是从民间文艺小说和报纸上搜集来的, 共4000余条。每个词都注出在口语中的实际读音。有些词只有释义, 有些词只有例句, 也有些词兼有释义和例句。词目按轻声排序。书前的《引言》是对北京话轻声词汇的概述。
11.《普通话轻声词汇编》, 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普通话语音研究班编,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63, 89页。
收北京话轻声词汇1028条, 系从2万多条常用词中选出。不收子尾轻声词 (约400多条) 。
12.《北京话轻声儿化词语辨义例释》, 宋孝才主编, 东京:铃木出版, 1983, 270页。
该书收录北京话的轻声词和儿化词相当丰富, 并且一一加以辨义例释。
13.《普通话轻声词汇编》, 孙修章编,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5, 91页。
该书辑录了普通话双音节轻声词约1400条, 包括子尾轻声词。系从《现代汉语词典》收录的轻声词中选出。
14.《中国语轻声辞典》, (日) 香坂顺一编著, 东京:光生馆, 1989, 19+158页。
该书所谓的中国语实际上就是指汉语普通话。它是在上述10、11、13三书特别是后二书的基础上整编而成, 共收条目约1500余条。全书分两部分, 不带子尾的轻声词入正编, 子尾轻声词入副编, 正编每条均有中日文解释和例句。
15.《普通话的轻声和儿化》, 鲁允中著,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5, 182页。附表一:“北京话轻声词汇表” (41-67页) ;附表二:“北京话儿化词汇表” (151-189页) 。
该书是一部研究普通话的轻声和儿化的专著, 本不属于本文的介绍范围。但是该书有两个篇幅很大的附表, 附表一是“北京话轻声词汇表”, 共收1669条。附表二是“北京话儿化词汇表”, 共收2309条。这两个附表词目丰富, 虽然没有解释和例句, 但是很有价值。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该书书名虽是‘普通话’, 但是这两个附表却专门冠名“北京话”, 可见鲁先生是有想法的。这两个表可以看做是北京话的专门词汇汇编。
冯蒸按:关于普通话轻声词与北京话轻声词的关系这里有必要做一简单说明。王力在《汉语史稿》 (修订本, 科学出版社, 1958) 中说:“轻音不是一切方言都具备的, 只有北京话和北方某些地区有轻音。”所以, 普通话的轻声一定是北京话的轻声, 而北京话的轻声却不完全等于普通话的轻声。因为北京方言中有不少土语词未能进入普通话。上列普通话轻声三书条目均远少于张洵如1957和宋孝才1983, 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实际上除了某些过于土语化的词语外, 有些轻声词很难区分哪些是普通话, 哪些是北京话, 根据我个人的语感, 上列轻声五书无论是北京话还是普通话的轻声条目还可大大增加。此外, 有必要指出:北京话轻声词的语音特征, 末字轻读固然是其特点, 但其紧挨着的重音音节读长音则更是主要区别特征, 实验语音学早已证明了此点, 尤应注意。
16. (1) 《北京话语汇》, 金受申编著, 1961年初版, 北京:商务印书馆, 214页。
(2) 《北京话语汇》 (修订本) , 金受申编著,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64, 266页。
参:司马川:《评〈北京话语汇〉》, 《中国语文》1962年7期346-349页。
该书先后共有两版。第二版修订本收语汇1298条, 比第一版增加了300多条, 并有老舍先生的序。语汇按音序排列。每个语汇汉字条目后加注汉语拼音, 一律注北京口语音, 另在全条释文、例句后, 注明本读音和异读音, 有的还简单说明语音变化。另外, 有选择地采用了《红楼梦》、《儿女英雄传》、老舍作品《龙须沟》、《骆驼祥子》以及古书 (如《宛署杂记》、《顺天府志》等) 中的北京话语汇。另有由少数民族语言借用来的北京话语汇。卷首附录白涤洲遗作《北京话中之表时法》 (原载于《国立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周刊·方言专号》1929年6月26日) 。
17.《北平谐后语辞典 (兼北平口语注释) 》, 陈子实主编, 台北:大中国图书公司, 1971年再版, 348页。
该书收录的不全是歇后语, 还有北京口语词。全书条目2083条, 按音序排列。体例是先列出歇后语或其他北京口语, 然后列出例句, 然后加以注释。注释是对该条歇后语中的土语词或其他口语词进行现代解释。其内容与河野通一的《支那谐谑语研究[谐后语]》 (1925) 颇多雷同。
18.《北京方言词典》, 陈刚编,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5, 346页。
参:周一民:《〈北京方言词典〉订正》, 载《方言》1989年第1期75-77页。
该书是一部以北京土话为代表的河北次方言词典, 里面还包括北京地区的一些社会方言。收词条6329个, 分为以下七类:一、北京口语里独有的根词;二、北京口语里特有的词语;三、普通话词语之在北京话里有特殊读音、特殊含义或特殊用法的;四、某些已经流通于北京社会的特殊语成分;五、不太冷僻的行业术语、土产名称、风土 (包括迷信活动) 用语、游戏用语;六、科技方面的北京特有名称;七、通行于北京口语的借词。尤其是注出词的各种色彩、使用范围, 如分别用<讳><江><宫><旗>等表示讳饰语、江湖话、宫内用语、早年旗人用语。该词典所收词汇的时间范围是1900年至1981年。它把单词作为首列成分, 把由某些单词组成的词组、熟语、成语、谚语以及歇后语等, 放在其中主要单词下面作为次列成分。轻声排在同形的非轻声后面。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二”标音作觓r不作èr, 值得肯定。详见拙文:《现代“新派”北京话有/藜r/和/ar/两个卷舌元音音位说》 (载《汉字文化》1990年3期, 41—44页转14页) 和《〈现代“新派”北京话有/藜r/和/ar/两个卷舌元音音位说〉补遗》 (载《汉字文化》1990年4期, 63页) 两文。
19. (1) 《北京话词语例释》, 宋孝才、马欣华编著, 东京:铃木出版, 1982, 321页。
(2) 《北京话语词汇释》, 宋孝才编著, 马欣华审阅, 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87, 857页。
《汇释》是在《例释》的基础上增补而成, 收北京话词语5028条。绝大多数条目及例句摘自北京话文学名著, 小部分直接采自口语。对当今文学艺术作品或北京人口语已不再使用的方言土语一般不收, 而对北京地区近年产生的新语汇则大量收录。编写时参考了金受申《北京话语汇》、白宛如《北京方言本字考》、《现代汉语词典》和《中华大辞典》, 北京话研究专家陈刚为该书作序。
20.《动词用法词典》, 孟琮、郑怀德、孟庆海、蔡文蓝编,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7, 31+960页。
该书收1328个动词, 且对多义项的动词适当分别出条, 共计两千多条。尤重下列三项: (一) 宾语的种类; (二) 不同动词和各个结果补语的搭配; (三) 不同动词和各个趋向词的搭配。吕叔湘《序》说:“本书例句大多数属于普通话口语范围, 但必要时也从书面语中举例。可能有些例句会让人觉着‘京味儿’重了点儿, 甚至怀疑它是否属于普通话。我想这可能出于这样一种考虑:在各种方言中, 北京方言跟普通话有不同于其他方言的特殊关系, 很多词语的用法已经并且正在不断的从北京话进入普通话, 因此在这方面收录从宽比较好吧。”该书某种程度上可视为是《北京话动词用法词典》。
21.《京华风情歇后语》, 柳丛、崔永福、刘建业著, 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1987, 177页。
该书共收北京话中的歇后语97条, 分为: (1) 宫苑城宇, (2) 名园胜迹, (3) 州县街市, (4) 店铺及风味食品, (5) 人物, (6) 时令风俗, (7) 方言土语, (8) 民间艺人小商贩, (9) 寺庙古今, (10) 杂缀十类。解释详细, 但没有书证及文献出处。
22.《常用口语语汇》, 张继华编著, 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1988, 19+188+29页。
该书书名虽未冠以“北京话”三字, 但实际上收录的都是北京口语语汇。共收录常用北京口语语汇1000余条。条目大部分出自现当代作家反映北京市民生活的代表作品, 对于那些冷僻的土语或不宜作为文学语汇的口语语汇, 则不收录。
23.《北京土语辞典》, 徐世荣编著, 北京:北京出版社, 1990, 12+23+599页。
该书收北京土语10000余条, 分正编和副编两部分。正编系当代生活日常用语, 称“常用土语”;副编系清末至1949年前用语, 称“旧京土语”, 其中有的反映了旧京特有的名物制度、风土人情等, 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所收词语, 不限单词, 也收入词组、熟语、谚语、俏皮话之类, 不收歇后语。各词条按音序排列。书前还有作者代序言《北京土语探索》一文, 详细分析了北京土音、北京土语、北京话语法的特殊之处。
24. (1) 《北平土话 (北平土话、俏皮话、儿歌、妈妈论、俗谚、旧事) 》, 常锡桢编著, 台北:联经出版社, 1990, 209页。
(2) 《北京土话》, 常锡桢编著, 北京:文津出版社, 1992, 210页。
作者生长于北京, 旅居台湾四十年。20世纪50年代起, 就个人见闻搜集北京土语资料, 1990年编成此书, 以《北平土话》为书名在台北出版, 1992年在北京重版, 全书目次如下:修订版序言;甲、土语类注 (按:收北京土语1175条) ;乙、俏皮话儿例解 (按:俏皮话儿即歇后语, 收337条) ;丙、俗谚释说 (按:收俗谚45条) ;丁、旧儿歌选录;戊、北京话的点滴研究 (按:收论文6篇) ;附录:北京旧事。
25.《北京现代流行语》, 周一民著, 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1992, 10+10+124页。
该书收集了20世纪80至90年代的北京流行语400余条。作者认为流行语是俚语的一种, 具有流行性、俚俗性和阶层性, 它反映着社会生活的种种侧面, 折射出一地的民俗文化和社会心理。该书是北京话也是汉语的第一本流行语著作。
26.《北京传统文化便览》, 陈文良主编, 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1992, 84+1379页。“京腔土语” (338—399页) , 编著者:白宛如。
该书是一部关于北京传统文化的工具书。分24类:历史沿革;燕山蓟水;典章制度;文物考古;城池宫阙;民族宗教;坛庙观堂;京腔土语;戏曲说唱;民间技艺;市井习俗;风味饮食;园林景观;府邸宅第, 坊巷胡同;老字商号;一岁货声;旧京书业;学堂书院;日下报刊;科学技术;京华人物;地方文献;掌故传说。其第8类“京腔土语” (338-399页) 系由著名北京话研究专家白宛如撰写, 分“词汇” (221条) 和“歇后语” (68条) 两部分, 释义详尽, 解释精辟, 按音序排列。白宛如 (1926.7--) 曾撰有《北京方言本字考》 (载《方言》1979年3期171-178页) , 尚有多篇北京话本字考论文待刊。
27.《京味儿———透视北京人的语言》, 金汕、白公著, 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 1993, 233页。附录:《历代京味儿流行语概览》 (147-209页) 。
该书是一部专著, 本不属于本文的介绍范围。但是该书附录为《历代京味儿流行语概览》 (147-209页) , 共收录了314条历代京味儿流行语:元明时期京城流行语53条, 清代京城流行语78条, 民国时期京城流行语94条, 当代京城流行语89条。每条流行语均有注音、解释和例句书证, 可作为一份准辞书来参考。作者之一金灿还著有《当代北京语言史话》 (2008, 当代中国出版社) 。
28.《コンピューターによる北京口語語彙の研究》 (第一册资料编) , (日) 中嵨干起著, 东京:东京外国语大学亚非语言文化研究所, 1995, 528页。
该书包括序、凡例、对话一览、北京口语对话语料及北京口语语汇索引等。用计算机处理北京话口语语料。其索引 (467-528页) 可作为工具书使用, 对研究北京话口语词汇很有价值。
29.《中国語擬音語辞典》, (日) 野口宗親编著, 东京:东方书店出版, 1995, 150页。
拟声词又叫象声词, 日语叫擬音語。该书是一部近现代汉语普通话也是北京话的拟声词辞典。全书收1000余条拟声词。词条用日文释义, 但是有中文例句。该书编著者曾经发表有《清代北京语的“象声词”———〈红楼梦〉与〈儿女英雄传〉》 (载《熊本大学教育学院纪要》第42号, 1993) 。
30.《现代北京口语词典》, 陈刚、宋孝才、张秀珍编, 北京:语文出版社, 1997, 475页。
该书共收北京口语词语11053条。每条词有读音、释义、例句。并附音序和笔画索引。胡明扬教授审稿并作序。
31.《汉语方言大词典》 (全五卷) , 编纂:中国复旦大学、日本京都外国语大学共编, 主编:许宝华、宫田一郎, 北京:中华书局, 1999, 7531页。
该书共收录古今南北汉语方言词汇20万余条, 字数1500余万, 是迄今国内外第一部通贯古今南北的大型方言工具书, 有初步汇集、整理、积累古今汉语方言资料之功, 对方言学、民俗文化学以及地方文学、戏曲的研究不无裨益。全书分五卷:第一卷 (一画—五画) 、第二卷 (六画—七画) 、第三卷 (八画—九画) 、第四卷 (十画—十二画) 、第五卷 (十三画以上) 。北京话词汇在该书中占有一定数量。虽然该书收录的北京话语汇均据已出版的有关北京话的辞书和论文, 但仍有参考价值。
32.《京味儿夜话》, 弥松颐著,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9, 338页。
该书原名《京字儿夜话》, 乃因一偶然原因误题此名。共收入168组 (条) 北京话语汇。对每条语汇都做了详细的解释。可补已经出版的有关北京方言辞典之缺。作者是北京话语汇研究专家, 不但著有本书, 更以注释京语小说《儿女英雄传》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3) 、《春阿氏》 (吉林文史出版社, 1987) 和老舍的《正红旗下》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0) 而闻名于学界。他在《北京晚报》上开设的“京字儿夜话”专栏影响甚大, 篇什甚多, 可惜并未都收入本书。笔者写的《现代“新派”北京话有/藜r/和/ar/两个卷舌元音音位说》 (载《汉字文化》1990年3期, 41—44页转14页) , 承蒙弥先生关注, 并在《北京晚报》的“京字儿夜话”专栏写了一篇《随着时潮行起行落的“倒儿爷”》 (载2008年12月4日《北京晚报》) 对拙文予以肯定。
33. (1) 《北京俏皮话辞典》, 周一民著, 北京:语文出版社, 2000, 85+322页。
(2) 《北京俏皮话词典》 (增订本) , 周一民著,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9, 320页。
该书增订本收录现代北京俏皮话1300余条, 其中包括谚语、歇后语和口头惯用语三种。它们都具有定型化、通俗化、口语化的特点。整理研究北京俏皮话, 对于北京方言研究、民俗研究有重要意义。该辞典对词语的标音, 尽可能反映了北京话的实际语音, 注出变调。例句从几百种北京话文学作品中选取。条目按音序排列。
34. (1) 《北京话词语》, 傅民、高艾军编,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6, 306页。
(2) 《北京话词语》 (增订本) , 高艾军、傅民编,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1090页。
该书增订本正文部分共收北京话词语9057条 (含附条1528条) 。条目选自北京籍作家的作品或其他作家写北京的作品, 按北京话实际读音注音, 扼要释义, 并从上述作品中摘取例句, 以资印证。所收词语大多数是一直流行的, 有少量是曾经流行过现在不大使用的。酌收若干新词语。这部书对研究北京话和书面语言的关系以及北京方言和普通话的关系也提供了极有用的资料。由于内容包括从《红楼梦》到现在二百多年的书面材料, 还可以从中看出北京话词语发展的一些线索。
35.《京西斋堂话》, 张万顺著, 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2007, 138页。
斋堂话属于广义的北京话。该书共七章。其中第五章“斋堂话的词汇类别” (40-126页) 占全书三分之二的篇幅, 故这部分可作为方言词汇汇编来看待, 共收斋堂话词汇数百条, 分为十三类: (一) 指称自然现象的词汇; (二) 时间、空间、度量类词汇; (三) 指称动植物的词汇; (四) 指称亲属称谓的词汇; (五) 人称和职业类词汇; (六) 婚姻、家庭、生育类词汇; (七) 宗教信仰和风俗类词汇; (八) 劳动类项和劳动工具类词汇; (九) 食品类词汇; (十) 服装鞋帽类词汇; (十一) 生活用具类词汇; (十二) 指称人体器官的词汇; (十三) 表示行为动作、性状、指代的词汇。若干词汇配有图像。
36. (1) 《北京土话》, 齐如山著, 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1991, 378页。
(2) 《北京土话》, 齐如山著, 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2008, 323页。
齐如山 (1875-1962) 是我国著名的民俗学家、文学家、戏曲理论家。该书系齐先生于20世纪30年代末至40年代初所撰手稿, 1991年首次由燕山出版社出版, 前有白宛如的序。它是一部北京方言词典。原稿目录分五章:第一章名词;第二章动词 (上) ;第三章动词 (下) [有目无文];第四章形容词及其它;第五章成句 (成语、熟语等) 。全书收北京土语词1800余条, 包括风俗用语、礼仪用语、行业用语和日常生活用语.尤其是该书保存了清朝中叶至民初的诸多北京话常用词语, 有些词语今天已消失, 弥足珍贵。每条土语均有简单注释, 间或有例句, 书证为各种字书及京话小说如《红楼梦》、《儿女英雄传》、《品花宝鉴》等。1991年的燕山版对原稿条目有所删改。2008年的辽宁版后出, 保持了作者手稿原貌, 并新编有条目音序索引, 除收正条1800目外, 还从条目释文中遴选“附目”780余条, 更具使用价值。
37.《齐如山〈北京土话〉动词补释》, 孙德宣著, 载《语言学的理论与应用》, 北京市语言学会编,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4, 100-146页。
齐如山先生遗著《北京土话》第三章动词 (下) 原有目无注, 存目510条, 除去重复, 仅501条。该文作者试为补注。注释方法作者说明如下:
注释的方法有三种:一是查工具书, 如《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词典》、《北京土语辞典》等。二是以本书证本书, 如“耍伧子”, 不懂。据正文3页“伧子”条注:“伧, 读如苍, 上声, 凡不讲理, 强横而讹诈人者, 人辄以此呼之, 或云[耍伧子]”。又如“登固登”, 不懂, 本书192页“固登”条注:“好与人开玩笑者, 人讥其为[固登], 如人正做一件事情, 他在背后出法子, 使做者为难, 这便叫[发固登]或曰[耍固登]……”。三是访问七十岁以上的老北京, 作实际调查。如评书艺人李鑫荃、京剧世家校友某君, 我都登门求教。……从所认识的北京耆宿了解一些北京土语。……此外有些词语反映旧社会的渣滓, 姑妄存之;有几个词仍无确解, 存疑待考。动词 (下) 约500条, 见于《现代汉语词典》者有127条。《现代汉语词典》酌收常见的方言词, 一般不收土语。齐先生非语言学家, 书中的北京土语, 很多是北方基础方言或普通话。土语和方言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齐先生视为北京土语的词语, 有一些陈刚先生收入《北京方言词典》。随着时代的推移, 有些方言词语被吸收进入普通话, 也是很自然的社会现象。齐先生所记词语用字, 有些跟现时通用的不同。如“嘹天”、“穷嘹”的“嘹”, “搋子”的“”。有的字疑为误字。如“文”的“”, “打纲”的“纲”, 补注中都指出来。北京话必须儿化或带词尾“子”的词语, 注前括注 (~儿) (~子) 。双音词第一个字须儿化的, 第一个字后注音儿化, 如“玩票”注“wárpiào”。原存目排列无序, 今按音序排列, 以便检查。
38.《老北京方言土语》, 王子光、王薇编著, 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2008, 291页。
该书共收老北京方言土语1100余条。对词语做简明解释。条目按音序排列。
39.《北京方言词谐音语理据研究》, 刘敬林、刘瑞明著, 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 2008, 244页。
该书作者认为:北京方言词语有约12.7%是用“谐音造词法”造成的。多种北京方言词典都避难不解释它们的理据或作错误的解释。该书共分七部分, 第七部分“北京方言的谐音隐实示虚趣难词” (122—237页) 对北京方言1600条谐音趣难词, 区分类型, 逐条解释隐蔽的理据。按音序排列, 可作为一部查考北京话词语的工具书来使用。不过该书对不少词语的解释明显牵强。
40.《远去的词汇》, 王秉愚著, 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5, 219页。
该书收老北京话词语238条, 插图86幅。内容包括北京话中已消失的和即将消失的词汇, 即:1.确实在几年前或几十年前广泛流行过, 现在无人说到写到了。2.确实在几年前或几十年前广泛流行过, 现在虽偶尔有人提起, 但显然是即将消失了。3.确实在几年前或几十年前广泛流行过, 现在仅在很小的范围内使用, 例如偏僻乡村, 某些极少数人从事的行业, 某些高龄老人。
41.《老北京风俗词典》, 王秉愚编著,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9, 278页。
该书的准确名称应为《老北京风俗词语词典》, 收老北京风俗词语643条, 主要是目前使用较少或已不用的词汇, 共分衣服、妆饰、饮食、居住、器物、出行、职业、称谓、经济、店铺、文化、娱乐、习俗、通讯、卫生、教育、俗语17个门类。配有插图130余幅。作者曾著有《远去的词汇》一书。
42.《新编北京方言词典》, 董树人著,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0, 608页。
该词典约46万字, 收单字条目860余条, 多字条目9340余条, 该书的特点是:对语言观察细微, 释义简明扼要, 例句丰富, 收民俗文化词语较多。特别是该书收录了一定数量的近远郊词语, 包括农业和农村词语, 与徐世荣的《北京土语辞典》主要收录北京城区的语汇颇不相同。
二、用北京话撰写的文学作品中的语汇辞书和语汇索引书
(一) 《小额》语汇索引注释书
43. (1) 《社会小说小额语释及索引》, (日) 太田辰夫编著, 1969, 语释60页, 索引65页。油印本。
(2) 《小额 (社会小说) 》, (日) 太田辰夫、竹内诚编, 东京:汲古书院, 1992, 一三八+150页。语词注解 (71-143页) ;索引 (1-45页) 。
《小额》是清末民初北京出版的一部用北京话写的社会小说, 作者是松有梅。该书对研究清末民初的北京话很有价值。原书单行本在中国已失传, 后在日本发现。日本太田辰夫、竹内诚编的《小额 (社会小说) 》一书内容包括:1.序, 2.解说, 3.小额 (本文) , 4.校订说明 (付正误表) , 5.语词注解, 6.附录 (1) 小额探索 (2) 鸡屎德子 (付校读记) , 7.索引。其语词注解 (71-143页) 和索引 (1-45页部分同于太田辰夫1969年油印本的内容, 可作为工具书来使用。
(二) 《儿女英雄传》语汇索引
44.《儿女英雄传语汇索引》, (日) 香坂顺一、宫田一郎编, 明清文学言语研究会发行, 名古屋:采华书林出版, 1970年10月, 580页。
《儿女英雄传》被称作清代的京语教科书。该索引以上海亚东图书馆发行的新式标点本《儿女英雄传》 (民国21年4版) 为底本, 参考太田辰夫编的《儿女英雄传勘误表》 (《清末文学言语研究会会报单刊》1.1963年) 。语汇的采集以比较难解的词和有语汇、语法史特点的语汇为对象。共收录有关语汇2万余条。只有语汇条目和出处, 并无解释。
45.《儿女英雄传虚词例汇》, 龚千炎主编, 北京:语文出版社, 1994, 371页。
该书共收《儿女英雄传》中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拟声词 (叹词、象声词) 等虚词1117条。依据198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松颐校注本。词条按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
(三) 《红楼梦》语汇索引和辞书
46.《红楼梦语汇索引》, (日) 宫田一郎编。名古屋:采华书林, 1973, 手抄影印版, 523页。
该书以俞平伯编校的《红楼梦八十回校本》为底本, 摘录其中有语言研究价值的联语、成语、俗语等口语词汇, 按音序排列, 收语汇18000余条。只有语汇条目和例句出处, 并无解释。
47.《红楼梦辞典》, 杨为珍、郭荣光主编。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 1986, 434页。
该书包括四部分: (一) 词语之部, 共1682条; (二) 诗词之部, 共67条; (三) 人物之部, 共计433人; (四) 红学之部, 共414条。其“词语之部”多为《红楼梦》一书中所出现的僻字、生词、典章制度、谜语、酒令、联额等。因此该书对语言学意义上的《红楼梦》口语语汇研究无甚意义。
48.《语言艺术皇冠上的明珠:〈红楼梦〉俗语概说和汇释》, 林兴仁著, 呼和浩特:内蒙古教育出版社, 1986, 163页。
该书分上、下两编, 上编 (1-74页) 是《红楼梦》俗语概说, 下编 (75-163页) 为《红楼梦》俗语汇释。下编系按照《红楼梦》的章回顺序逐条列举书中的俗语并加以解释, 共收俗语189条, 据作者说, 这是《红楼梦》中的全部俗语。
49.《〈红楼梦〉词语对照例释》, 李玉敬著, 东京:燎原书店, 1987, 396页。
该书包括《红楼梦》中的“单音多义词”和“异义词”两部分。共收录了144条词语。每条词语分别列出义项和例句, 并附今例 (如老舍作品中的例句) 加以印证。所有义项和例句均附日译文。条目按音序排列。末附《红楼梦》例句索引。
50.《红楼梦辞典》, 主编:周汝昌;副主编:晁继周,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1987, 844页。
参:孙德宣:《〈红楼梦辞典〉评介》, 载《中国语文天地》1988年第6期15-16页。
该书收《红楼梦》中词语9000余条。系取自两种《红楼梦》版本: (1)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3月版 (前八十回底本为庚辰本, 后四十回底本为程甲本) , 简称新校本; (2)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11月版 (底本为程乙本) , 简称旧行本。词条按音序排列。有些条目在注文和例句后附有“说明”和“比较”, 其内容包括该词语在《红楼梦》中的意义、用法与现代语的区别, 该词语在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使用上的区别, 该辞典所采用的《红楼梦》的两种版本在校勘上的未妥之处, 等等。
孙德宣1988书评进一步指出:该辞典的特点是把《红楼梦》中的大量普通词语的注解放在突出位置, 同时也收录书中的方言词、俗语、谚语、歇后语以及涉及的典章故实、服饰、典籍、器具、建筑、人物等词, 加以诠释。辞典全部词语的注释比通行的几种《红楼梦》版本上的随文注解, 显得更全面, 更详尽, 起到补阙匡谬的作用。《红楼梦》的语言, 代表着汉语从近代向现代发展的阶段。书中大量使用的普通词语, 到今天已经有很大的变化。有些词语现在不说了, 有些表面上看很面熟, 但意思和用法跟今天不一样。编者对这类词语的注释费了很多的工力, 在例句后常附注“说明”, 指出这种差异。如:“安慰”条例句后附注:“说明:现代语‘安慰’已无此用法。”“勾当”条例句后附注:“说明:‘勾当’今常指坏事, 《红楼梦》中属中性词, 可以不含褒贬。”这为汉语词汇发展史的研究提供了宝贵材料与依据。有的注释中附注“说明”, 指出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用词的差异。如:“才刚”条例句后附注:“说明:‘才刚’和‘刚才’的使用, 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有明显不同。前八十回中, 多用‘才刚’;后四十回中多用‘刚才’。”“索性”条例句后附注:“说明:新校本‘索性’一词只出现在后四十回, 前八十回中该用‘索性’的地方皆用‘越性’。”这对读者识别曹雪芹原著和高鹗后续的用词是有帮助的。辞典收录词语所依据的《红楼梦》两种版本, 使用词语不相同的地方, 注文作出对比。如:“绰灯”条例句后附注:“比较:例中‘绰灯’新校本作‘戳灯’。”“敢情”条例句后附注:“比较:例中‘敢情’旧行本作‘敢保’。”对比两种版本的文字差别, 可使读者免翻、检之劳, 自己做出判断。编者匠心独运, 用附注“说明”“比较”的方式开阔了读者的视野, 提高了辞典的学术价值。
51.《红楼梦人物辞典》, 施宝义、刘兰英等编著, 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1989, 392页。
该书以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出版的《红楼梦》版本为依据, 收作品人物词目746条 (其中个人词目710条, 集合词目36条, 共涉及781人) ;收作品所涉及的历史、神话、传说人物词目268条 (其中个人词目260条, 集合词目8条, 共涉及340人) , 两部分词目共有1014条 (涉及1121人) 。该书本为文学研究而作, 但人名既是一种社会现象, 也是一种语言现象, 所以该书亦具有语言研究价值, 特别是一些带子尾、儿尾和的尾及词头老的口语化人名更值得注意。周定一主编的《红楼梦语言词典》就收录了不少人名词条, 但不如此书完备。不过该书收录的有些是亲属称谓名称。
52.《红楼梦语言词典》, 周定一主编, 参编者:钟兆华、白维国,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 1505页。
该书分“正编”和“副编”。“正编”以庚辰本的八十回为底本, 收20000余条目, “副编”以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8月重印的一百二十回本的后四十回为底本, 收4500余条目。正副编收条目总和为24500余个。条目有词, 有成语, 也有俗语。该书虽然以条目详备著称, 但是对某些词语的解释也容或可商, 如《红楼梦》53回的“暹猪”一词, 该书释为“暹罗种的猪” (929页) , 而王汝梅先生认为非是, “暹猪”应为满汉兼词, 满语暹比, 脱落之意。暹猪为脱毛的猪, 即白条猪 (参王汝梅:《〈金瓶梅〉〈红楼梦〉合璧阅读》, 载《光明日报》2013年1月7日5版) , 就是一例。
53.《〈红楼梦〉四字格辞典》, 高增良编著, 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1996, 799页。
该书共收《红楼梦》中的四字格词语5000余条。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 即上编, 为索引分类, 包括义类、百科以及结构三大分类。每一分类, 均备细目。第二部分, 即下编, 为正文例句。第三部分, 即阐释。只选作者认为需要阐释的四字格词语, 但并非全部的四字格词语。解决四字格词语的意义, 提供必要的文史背景。第四部分, 即附录。专论《红楼梦》四字格在语言艺术诸方面的特色及其作用。该书是一部多索引分类性质的四字格义类辞典;但与常见的辞典有别。常见的辞典, 目的在于由词语以求语义;本书则先由语义以求词语, 有一意义即可寻求相当之词语群, 依义联贯, 触类旁通, 丰富想像, 书中的分类索引与正文例句, 互为表里、彼此参照。
54.《红楼梦成语辞典》, 高歌东、张志清编著, 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97, 405页。
该书共收入曹雪芹、高鹗所著一百二十回本《红楼梦》中运用的成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3500余条。其中成语占绝大多数。
55.《红楼梦鉴赏辞典》, 主编:孙逊, 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2005, 37+489页。
该书内容分15类:1.总类;2.人物形象;3.情节场面;4.名句俗谚;5.诗词韵文;6.典故引语;7.官制礼仪;8地理经济;9.宗教哲学;10.文化艺术;11.风俗游艺;12.服饰饮食;13.陈设器用;14.园林建筑;15.生物医药。少数门类下又再分小类。该书本来编辑目的在于从文学角度帮助读者阅读《红楼梦》, 提高欣赏能力, 但有些口语条目可供《红楼梦》语言和词汇研究者参考。
56. (1) 《红楼梦植物图鉴》, 作者/摄影:潘富俊, 台北:猫头鹰出版社, 2004;
(2) 《红楼梦植物图鉴》, 作者/摄影:潘富俊, 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5, 288页。
该书2004年在台湾出版, 2005年在大陆出版简体字本。收录所有在《红楼梦》中出现过的植物共242种。这些植物名称也是构成清代北京话词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对编撰北京方言图解类辞典有帮助。周定一的《红楼梦语言词典》亦收有若干植物名称词条, 与本书互有参差。
57.《〈红楼梦〉方言及难解词词典》, 刘心贞编著, 北京:东方出版社, 2010, 582页。
该书收条目约2900条。是以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年2月第3版为底本 (简称64版) ;也参照了同出版社“以庚辰本为底本”的1982年3月第1版的版本 (简称82版) 。64版和82版有的段落文字差别较大, 凡64版中无而82版中有的方言、古僻字、难解词, 在编入该词典时均用“▲”标出。条目后有注音, 注音后为释义。词条按《红楼梦》的章回顺序编排, 以词条出现的先后为序。对方言特别是沛县方言, 作了较多说明。
58. (1) 《红楼梦大辞典》, 冯其庸、李希凡主编,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1990。
(2) 《红楼梦大辞典》 (增订本) , 冯其庸、李希凡主编,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2010, 720页。
该书是关于《红楼梦》的百科性辞典, 兼顾知识性、学术性和工具性。增订本上编分21类:词语典故、服饰、器用、建筑、园林、饮食、医药、称谓、职官、典制、礼俗、岁时、哲理宗教、诗词韵文、戏曲、音乐、美术、游艺、红楼梦人物、文史人物、地理。下编分8类, 系《红楼梦》以外的各类词条。从语言学的角度看, 该书的词汇条目收录标准不明, 缺漏颇多, 解释也容有未妥。
59.《红楼梦里的北京土语》, 吕长鸣著, 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 2011, 437页。
该书共收条目约1300条。条目按音序排列。.每个条目单词、短句均注明出处。
(四) 《老乞大谚解·朴通事谚解》语汇索引
60.《朴通事谚解·老乞大谚解语汇索引》, 陶山信男编著, 名古屋:采华书林, 1973, 210+139页。
该书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为《朴通事谚解语汇索引》 (含附录《老乞大集览》、《单字解》) , 收录了语汇约5000条;第二部分为《老乞大谚解语汇索引》, 收录了语汇约3500条。词汇的采集以带有元明时代特征的语汇为对象。
61.《老乞大朴通事索引》, 兰州大学中文系语言研究室、兰州大学计算机科学系编, 北京:语文出版社, 1991, 351页。
《老乞大》和《朴通事》是元明时代朝鲜人学习汉语的会话课本。反映了当时的口语———以北京话为基础的通语的语音、词汇、语法和用字情况。该索引包括:一、《老乞大》单字索引和频度;二、《老乞大》单词索引和频度;三、《朴通事》单字索引和频度;四、《朴通事》单词索引和频度。
(五) 老舍作品语汇索引和辞书
62.《现代汉语语言资料索引第一辑:老舍〈骆驼祥子〉》, 武汉大学语言自动处理研究组编,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3, 640页。
该索引汇列了出现在老舍《骆驼祥子》一书中的全部单字及字频。但从语汇研究的角度看, 只有单音词和词素, 没有复音词和词组等, 且不区分词缀和词 (如不区分后缀儿、子和非后缀儿、子) , 价值有限。
63.《老舍作品中的北京话词语例释》, 杨玉秀编著,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4, 173页。
该书共收录老舍文学作品中的北京方言词语1064条, 按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 释义紧扣原作中的意思和用法, 并摘引原书用例来印证, 少量词语同时指明来源。全书14万字。
64.《老舍事典》, (日) 中山时子编, 东京:大修馆书店, 1988, 704页。“老舍作品语句解释” (613-685页) , 李玉敬编。
该书分前、后两编。后编 (507-692页) 包括9个部分, 其中第8部分是李玉敬编的《老舍作品语句解释》 (613-685页) , 共968条, 分为6类:“方言语句”380条, “俗语”197条, “骂语”85条, “拟声语”29条, “比喻”122条, “成语”155条。每个词目均有日文解释和例句出处。李玉敬还编著有《〈红楼梦〉词语对照例释》一书。
65.《简明老舍词典》, 史承钧主编, 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 2000。七.词语 (466-480页) 。
该书分八部分。其第七部分“词语” (466-480页) 共收245条, 系老舍作品中较难懂的北京方言、专门用语、成语典故等。释义并举出例句。
66.《老舍文学词典》, 主编:舒济, 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00, 82+894页。《语言编》 (673-803页) , 杨玉秀编写。
《老舍文学词典》共分作品编, 人物编, 语言编三部分。语言编 (673-803页) 共收老舍作品中的北京话语汇1589条。附有解释和例句。
(六) 《白话聊斋》语汇注释
67.《〈白话聊斋〉中的北京话词语》, 孙德宣著, 载《语言研究与应用》, 北京市语言学会编,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2, 43-63页。
庄耀亭和湛引铭的《白话聊斋》在京话小说史上占有一定地位。该语料一般人所知不多, 现把作者的说明转录如下:
我所说的《白话聊斋》……是1922年至1928年登在北京《实事白话报》上的《白话聊斋》 (剪贴本, 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藏) 。这个《聊斋》也叫《说聊斋》或《讲演聊斋》, 可算是说书人讲述蒲松龄《聊斋志异》故事的脚本。大多是庄耀亭的作品, 仅少数几篇是湛引铭作的。据友人徐世荣、孙崇义两同志说:“他们都是北京人, 庄是满族。湛引铭可能是杨曼菁的笔名 (冯蒸按:杨曼菁是1912年出版的清末民初著名京话小说《杂碎录》的作者, 又曾给松有梅的京话小说《小额》写序) 。”这两个人的生平虽然不详, 其作品确用北京话写成;在《实事白话报》上连载, 每次约七八百字。所讲篇目及登载次数如下:
此外, 我还参考了《评书聊斋志异》第一集和第二集 (1980年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 。这两集是说书艺人陈士和生前讲述的段子。出版时由其他作者做了必要的删削和补充。陈士和是北京人, 我从他的评书中也搜集了一些北京话词语, 但为数不多, 且两书性质相同, 所以本文题目只提《白话聊斋》。 (冯蒸按:上表“侠女 (18) ”两见, 疑误。上表并不完全, 我还见到有1928年实事白话报出版的庄耀亭著《白话聊斋·胭脂》单行本。)
该文的注释也很有特点, 作者把出现在《白话聊斋》《评书聊斋志异》的北京话词语分为四类:1.不见于《现代汉语词典》、《国语辞典》、《汉语词典》、《北京话语汇》、《北京话词语例释》而意义可以识别的词语。2.不见于上述几种词典, 意义有待证明, 暂时阙疑的词语。3.不见于《现代汉语词典》而见于《国语辞典》、《汉语词典》、《北京话语汇》、《北京话词语例释》的词语。4.跟各词典同义异形的词语。以上四类, 各引《白话聊斋》、《评书聊斋志异》例, 依次排比, 略加注释。共注释了159条词语。
三、清代国家机关主持编撰的多体《清文鉴》类辞书和准辞书的现代整理本
68.《五体清文鉴》, [清]佚名撰, 三十六卷。约1790。1957年民族出版社影印本, 三册。
《五体清文鉴》约1790年左右成书。是五种语言 (满文、藏文、蒙古文、维吾尔文和汉文) 对照辞书。分正编和补编两大部分。正编三十二卷, 补编四卷。词条根据义类分为36部, 即:天部、时令部、地部、君部、谕旨部、设官部、政部、礼部、乐部、文学部、武功部、人部、僧道部、奇异部、医巫部、技艺部、居处部、产业部、火部、布帛部、衣饰部、器皿部、营造部、船部、车轿部、食物部、杂粮部、杂果部、草部、树木部、花部、鸟雀部、兽部、牲畜部、鳞甲部、虫部。每一部中又根据词义分为若干类, 每一类中或不分则, 或分若干则, 最后罗列词条。全书共列词目一万八千六百多条, 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历史、风土、人情等各方面的内容, 对研究当时的北京话词语颇具价值。该书词条按意义分类, 检寻不便, 应与下书配合使用。
69.《五体清文鉴译解》, (日) 田村实造、今西春秋、佐藤长共编, 日本京都大学文学部内陆亚洲研究所出版, 上卷昭和41年 (1966) , 1075+29页;下卷 (总索引) , 昭和43年 (1968) , 674页。
该书是《五体清文鉴》中满、藏、蒙、维四种文字的拉丁字母转写 (上卷) 和语汇总索引 (下卷) 。汉语词目按笔画排列。是检索《五体清文鉴》词语和研究北京话词语不可或缺的工具书。太田辰夫注释《小额》时就将该书列为重要参考书。
70.《汉清文鉴简编》, 崔宰宇编著, 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5, 789页。
《汉清文鉴》是满语、汉语、朝鲜语三种语言的分类对译辞书。分为36类 (类名基本上同于下书) 。《汉清文鉴》以我国《御制增订清文鉴》为蓝本, 适当加以删节并加上朝鲜语词条而成。《御制增订清文鉴》刊行于18世纪70年代初的中国, 仅过了几年, 朝鲜国家一级翻译机关“司译院”就出版了《汉清文鉴》。本书系《汉清文鉴》的现代整理本, 分为正文和附录。正文为《汉清文鉴》15卷的逐条编号转写, 顺序是“汉语/满语/朝鲜语”。附录为四个索引和影印资料。其中的汉语条目和“汉语注释”对研究当时的北京话语汇很有价值。
71.《清代满蒙汉文词语音义对照手册》江桥整理北京:中华书局, 2009, 896页。
该书以《御制满珠蒙古汉字三合切音清文鉴》 (清乾隆四十五年, 1780) 为蓝本, 收满、蒙、汉对照词语近一万四千组, 三体文均取满文标音, 并依现今国际通用之穆氏转写法转写。词序一依原书分类编排, 分36部:1.天部、2.时令部、3.地部、4.君部、5.谕旨部、6.设官部、7.政事部、8.礼部、9.乐部、10.文学部、11.武功部、12.人部、13.僧道部、14.奇异部、15.医巫部、16.技艺部、17.居处部、18.产业部、19.烟火部、20.布帛部、21.衣饰部、22.器皿部、23.营造部、24.船部、25.车轿部、26食物部、27.杂粮部、28.杂果部、29.草部、30.树木部、31.花部、32.鸟雀部、33.兽部、34.牲畜部、35.鳞甲部、36.虫部。后附三种索引。整理者说:“本手册…若能够为更多感兴趣的人士提供清代社会诸元素在语词上的反映, 亦为幸事。”
下面把上文介绍的各辞书分类表列如下:
一、直接记录现当代北京方言土语或口语的辞书和准辞书
二、用北京话撰写的文学作品中的语汇辞书和语汇索引书
三、清代国家机关主持编撰的多体《清文鉴》类辞书和准辞书的现代整理本
3.小升初语文知识点之词语篇 篇三
1、描写人物神态的词
神采奕奕 眉飞色舞 昂首挺胸 惊慌失措 漫不经心
垂头丧气 没精打采 炯炯有神 愁眉苦脸 大惊失色
2、描写学习的词
学无止境 学而不厌废寝忘食争分夺秒不甘示弱全力以赴真才实学
孜孜不倦 力争上游好学不倦笨鸟先飞披荆斩棘不学无术闻鸡起舞
勤学好问 自强不息 发愤图强 只争朝夕
3、描写夏天的成语和熟语:
烈日炎炎 浮瓜避暑 骄阳如火 皎阳似火 赫赫炎炎 炎炎夏日 炎阳炙人
烈日当空 狂风烈日 火伞高张 吴牛喘月 流金铄石 五黄六月 浮瓜沉李
夏日炎炎 绿树成荫 椅席炙手 热不可耐 暑气熏蒸 赤日炎炎 烈日炎炎
烈日杲杲 烈日中天 炎阳似火 骄阳似火 火日炙人 火轮高吐 火云如烧
海天云蒸 夏日可畏 夏阳酷暑 夏山如碧 夏树苍翠 夏水汤汤 沉李浮瓜
赫赫炎炎 热气腾腾 铄石流金 烁石流金 流金铁石 燋金铁石 焦金流石
燋金流石 吴牛喘月 长天当日 赤时当空 炎天暑月 暑气蒸人 汗流浃背
浑身出汗 汗流浃背 汗流洽背 遍体生津 流汗浃背 挥汗如雨 挥汗成雨
汗如雨下 汗出如浆 汗流如注 田地龟裂 寸草不生 颗粒无收 禾苗枯槁
4.词语联想教案 篇四
老师今天带来一些图片宝宝,这些图片宝宝都是在我们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物体,请小朋友看看你认识他们吗?(出示字卡)
二、展开
1、认图片宝宝
森林里的小动物要上课了,小朋友想不想看看小动物都上什么课啊?(想)小羊老师来了,小羊老师是语文老师,今天它要带小朋友玩一个好玩的游戏,玩游戏之前呢,小羊老师想考考小朋友。小朋友看这些图片宝宝你们认识吗?它们各叫什么名字?(出示图片,请小朋友依次说出每张图片上的名字)那小朋友开动你的小脑筋想一想刚才我们看的图片,每个图片上的名字都有什么字啊?(子)
2、词语开花:结合幼儿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教师出示一个字,引导幼儿用这个字组词。
小羊老师说这些字宝宝不仅可以自己出现在我们面前,还可以和他的伙伴同时出现,小猪也想玩这个游戏,可是它找不出这么多的好朋友,你能帮帮它吗?给这些字宝宝组成词语,小朋友想一想可以组成什么?
如:水 水果、水壶、水瓶、水龙头、水彩笔、喝水、矿泉水等。
铲子—锤子—刀子—剪子—筷子—盘子—杯子—镜子—梳子—盒子—桌子—椅子—本子
(依次让幼儿组词。地、开、花、火)
3、词语滚球
小猪高兴的说:“我会玩喽,我会玩喽,”这时小羊老师说不要骄傲哦,现在我要加大难度了,看你能不能胜利,小朋友想不想陪着小猪一起玩啊?(想)将幼儿分组,每组派一位代表说一个字,然后本组用这个字组词,教师给记录,比一比,那一组说得多。
如:红——红色——红花——红灯——小红帽——红五星
4、词语接龙:老师说出一个词语,小朋友以词的首尾相接形式进行接龙比赛。A. 现在我们玩下一个游戏,我说一个词语,你们用这个词语的第一个字来组词,然后再用你组的词的前面的字再组词。
例:教师与幼儿同做游戏,两人同念:“我家弟弟真淘气,今晚带你去看戏”幼儿:“什么戏”教师:“游戏”
幼儿:“什么游”
教师:“菜油”
“什么菜”“花菜”
“什么花”……如此类推,一问一答。
B、现在我们玩下一个游戏,我说一个词语,你们用这个词语的最后一个字来组词,然后再用你组的词的最后一个字再组词。
如:中国——国家——家庭——庭院——院子——子女——女儿——儿童——童年——年轻——轻松——松树——树木——木头——头发——发财——财宝——宝贝——贝壳
5、量词游戏:教幼儿正确使用量词。
叮铃铃,叮铃铃,下课了,小羊老师的语文课上完了,小朋友和小羊老师说再见吧!期待下次小羊老师和你们一起玩游戏。猴子老师来了,猴子老师上什么课呢?原来猴子老师是数学老师啊,数学老师可要考考小朋友会不会数数啊,请小朋友从1数到10.a出示实物或图片,让幼儿说出名称与数量,引出量词的概念。
小朋友看看这张卡片上有什么啊?(自行车)那几再看看有几辆自行车啊?(一辆)现在我请一个小朋友完整的告诉我,图片上有什么,有多少?(图片上有1辆自行车)依次出示图片,让幼儿自己尝试说出量词与词语之间的搭配。
b教师将卡片装入口袋,摸一张小卡片,并将卡片上的物体编成一句话
我这里有一个神奇的布袋,布袋里装着好多的小卡片,我请一个小朋友摸一张,然后自己组成一句话,如:“这是一只可爱的小鸡。”“这是一辆汽车,我坐汽车去旅游。
6、反义词练习:培养幼儿思维的敏捷性和口语表达能力。户外游戏的时间到了,请小朋友全都站起来,活动活动筋骨吧!A、我说你说
老师说“笑”那幼儿就笑,说“哭”幼儿就做哭的表情(老师说相反的动作或表情,让幼儿做动物,体验反义词的不同含义)
B、然后引导幼儿联系熟悉的事物,说出意思相反的单音节词。如:大—小 左—右
香—臭 长—短
甜—苦 深—浅
粗—细
多—少
高—低 快—慢
胖—瘦 远—近
前—后 明—暗 C、通过动作和手势启发幼儿说出相反的词语。如:
开门——关门 上去——下来 起立——坐下
天上——地下 D、语言记忆游戏:卖柿子
参加游戏的幼儿围坐成一个圆圈,请一名幼儿做卖柿人,他手提装着许多“柿子”(玩具或图片)的小篮围着圆圈走。全体幼儿念儿歌,卖柿人就走到一幼儿面前,问“你要买柿子吗?”被问的幼儿要反问:“你的柿子涩不涩?”,卖柿人应签:“不涩,不涩,你要买几个?”幼儿说出自己要买的数(10以内),卖柿人就按数卖给他。然后两人交换角色,重新开始游戏。(注意:前边幼儿说过的数字后面幼儿不能再说,准备10个柿子,每个柿子上面标着1-9的数字,代表不同数量的柿子)
7、词语联想:锻炼幼儿的反应能力
我这里有2幅图片,请小朋友看看第一幅图片是什么(雪),第二幅呢(人),那小朋友想想他们能组成什么词语呢?(雪人)依次出示后面的词语
三、结束部分:
5.教案: 词语综合练习 篇五
案
1.B(杰出,突出的人、事,也可用于作品;突出,超出一般。和,表并列;或,表选择;收益,生产或商业上的收入;受益,得到好处。用,表示动作凭借的工具、方法、手段;“把”带的名词是后面动词的宾语)
2.C(宁可,权衡两方面利害得失选取的一面,往往与上文“与其”或下文“也不”、“不可”呼应,所以选“宁可”。“变幻”意谓不规则地改变。卷土重来,有贬义)
3.A(误解,理解不正确或不正确的理解;“曲解”,错误地解释。甄别,审查辨别或考核鉴定;鉴别,鉴别真假好坏。周游,游遍;漫游,随意游玩)
4.A(逐步,一步一步地;逐渐,渐渐。摧残,使政治、经济、身体、精神等蒙受严重损失;摧折、折断、挫折。徜徉,安闲自在地步行;徘徊,在某一地方来回地走,比喻犹豫不决)
5.C(限制,约束或规定范围;制约,甲事物本身的存在和变化以乙事物的存在和变化为条件,则甲事物为乙事物所制约。感染,受到传染或语言,行动引起别人相同的思想感情;感化,用行动影响或善意劝导,使人思想或行为向好的方面变化。剧烈,猛烈,强烈,极强的、力量很大的或鲜明的、程度很高的)
6.B(暴发,突然发作;爆发,强调其规模、影响更大,有爆炸性。收集,把分散的集中起来;搜集,搜寻并集中起来。禁止,不许可;制止,强迫使停止,不许继续行动。
7.B(遏制,制止;遏止:用力阻止。回报,报答;汇报,综合材料向上级或群众报告。变易,改变,变化;变异,同性生物世代之间或同代生物不同个体之间在形态特点、生理特征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差异。)
8.A(大致,大约或大体上;大概,大致的情况,不十分明确或有可能。还是,用在疑问性质的句子中表示选择;或者,用在陈述句中表示选择。偶然,与“必然”相对;偶尔,有时)
9.B(A项不用“被”也有被存放之意;C项不加“的”意思明确;D项因果关系明确,可不用“所以”。B项去掉“与”意思变了)
10.B(A项“在…………中”应改为“在…………上”;C项“对”应改为“把”;D项应改为“并且”,因为“并且”表同时或先后进行,“而且”表递进)
11.D(“只要…………才”应改为“如果……就”)
12.C(不足为训,不能作为典范或法则;“连篇累牍”有贬义;“安土重迁”,指在一地住惯了,不肯轻易搬迁)
13.C(气宇轩昂,形容人的气度不凡;粉墨登场,含贬义;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指责议论的)
14.D(众望所归,众人的信任、希望归向某人;抛砖引玉,自谦之词;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非常丰富)
15.D(门户之见,学术、艺术等领域由宗派情绪产生的偏见;痛定思痛,悲痛的心情平静之后,回想起以前的痛苦;不以为然,不认为对,表示不同意)
附录(近义词语辨析举例)
[涵养 修养]“涵养”着重指在受到冒犯时能宽容大度,控制自己的感情;“修养”指在思想品质、道德情操方面有过一定的锻炼,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欢迎
迎接]“欢迎”指很高兴地接待,也可指乐意接受。“迎接”的对象可以是具体的人物,也可是抽象事物,如迎接考验等。从程度比较,具有特别隆重,特别欢欣的心情的接待,用“欢迎”;如一般的用“迎接”。
[回答
答复]“回答”指对一般问题的回话。“答复”用于比较严肃场合。“回答”多指口头的,“答复”可指口头,也可指书面的。
[会晤
会面]“会晤”指会面,用于比较郑重的场面,“会面”适用范围广,亲戚朋友间的一般见面均可用。
[矫正 改正 纠正]“矫正”的对象是某方面的。“改正”的对象是偏差或错误,“纠正”语气比“改正”重,带强制意味。
[坚苦 艰苦]“坚苦”指能够忍受,能够刻苦,常形容工作精神和工作作风;“艰苦”是艰难困苦的意思,常用来描述条件较差的客观情况。
[讲究 讲求]“讲究”重在重视,“讲求”重在追求。
[精华 精粹]“精华”指事物最精美的部分,比“精粹”更精美些,“精粹”含有去粗存精的事物,多指导单一的事物,如:文章很精粹。
[眷恋 眷念]“眷恋”(对自己喜爱的人或地方)深深地留恋。如:《涉江》流露出诗人对楚国的无限眷恋。“眷念”想念。如:离别家乡多日,对亲友甚为眷念。
[截止(zhǐ)截至(zhì)]“截止”(到一定时期)停止。如:报名已截止。“截至”截止到(某个时期)。如截至9月中旬。
[界限 界线]“界限”着重于不同事物的分界,意义较抽象。“界线”着重于两个地区的分界线,意义较具体。
[精密 严密 周密]“精密”指准确精细,常形容仪器,机械、语言、测量、计算等。“严密”指客观事物间结合得毫无空隙,也指人们做事毫无疏漏,也形容组织,逻辑,结构等,又形容防卫性的行为,如封锁、防守、注视等。“周密”着重指处处照顾到,没有遗漏,不疏忽大意,常形容人的行为,如计划、部署、安排等。
[及时 即时]“及时”①正赶上时候,如:及时雨②不拖延。如:及时解决问题。“即时”立即,如:即时投入战斗。
[交待 交代]“交待”把错误或罪行坦白出来。如:请把问题交待清楚。“交代”移交,嘱咐。如:交代工作。
[开辟 开拓]“开辟”强调从无到有地打通、创建,常说开辟航线;“开拓”是从小到大地发展、扩大,对象一般是范围较大的,如:开拓新局面,它用于比喻义时,对象可指领域也可指胸怀,如开拓人的心胸。
[夸耀 夸奖]“夸耀”一般是炫耀自己,常含贬义;“夸奖”一般是称赞别人,不带褒贬色彩。[恳切 殷切]“恳切”指上下级,长幼及同志间的真诚希望。“殷切”多指组织对成员,长辈对晚辈等。
[领会 领悟]“领会”对象多是抽象事物,如“精神、意图、心情”等。“领悟”指理解,弄明白,对象多是抽象事物,如:含义、道理等。
[拉笼 笼络]它们都是贬义词,“拉笼”着重于耍手段使人家靠到自己方面来,使自己得到;“笼络”指用不正当的方法拉笼人,使对方从思想上,感情上靠拢自己。
[乱用 滥用]“滥用”无限制地用,不必用也用,不该用也用。“乱用”无条理,无秩序地用,该用这而用那。
[屡次 一再]“屡次”强调动作或活动的次数多。“一再”语气比“屡次”重,它强调动作或活动的重复,反复,不一定有明显的次数。
[利害 厉害]“利害”①利益和损害,如:这是利害攸关的事。②难以对付或忍受;剧烈,凶猛。如:这人可利害;天热得利害。“厉害”难以对付或忍受:剧烈,凶猛(与利害②相同)。
[陌生 生疏]“陌生”的对象多是没有见过的人或物。“生疏”指的可能是见过的,但长期不接触了,如业务生疏。
[名气 名声 名望]“名气”褒义词,多用于口头语体。“名声”中性词,口头语和书面语都用,“名望”褒义词,书面语。
[渺小 微小]“渺小”指精神、思想、力量等。“微小”着重于形体、数量,常形容具体事物,也形容作用、数量等抽象事物。
[捏造 伪造 假造]“捏造”对象常是不存在的事实、事情、证据等。“仿造”着重指暗中模仿真的,造出假的。“假造”着重指无中生有,捏造或模仿真的。
【词语篇教案】推荐阅读:
搭配词语教案08-06
“正确使用词语”专题复习教案06-29
小学五年级第三单元词语盘点教案08-25
词语大全二字词语10-27
教案听力篇06-19
描写心情词语四字词语07-15
词语复习资料词语积累06-20
表示绿色的四字词语_颜色词语09-27
大班结构游戏20篇教案11-10
古今贤文修身篇教案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