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促进教学免费(精选3篇)
1.信息化促进教学免费 篇一
青海省促进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
毕业生就业工作方案
为贯彻《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国办发【2007】34号)和《教育部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中央编办财政部<关于印发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实施办法>的通知》(教师【2010】2号)精神,做好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青海生源免费师范毕业生回青海后的教学岗位落实工作,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充分认识免费师范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意义
为了培养大批优秀中小学教师,在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吸引优秀高中毕业生报考师范院校,鼓励更多的优秀青年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国务院决定从2007年起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这是提高师范生培养质量,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落实好免费师范毕业生的教学岗位,对于稳妥实施免费师范教育,逐步改善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二、工作目标
在省政府的统筹领导下,成立青海省促进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工作小组,负责制定并组织实施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工作方案,确保免费师范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有岗有编。不断改善中小学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三、工作原则
(一)省政府统筹与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相结合。在省政府统筹领导下,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省财政厅分工协作,各负其责。
(二)统筹兼顾与有所侧重相结合。岗位安置要统筹考虑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和现有教师资源配置等因素,坚持面向我省中小学就业,以普通高中为主。
(三)双向选择与政府调控指导相结合。在考核基础上,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并对紧缺岗位和有特殊需求地区定向指导就业。
四、工作措施
(一)公布需求信息。每年7月15日前,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将下一免费师范毕业生学科分布情况通报州(地、市)教育局;教育局根据教师需求情况,准确测算本地区急需毕业生人数及专业,并报省、州(地、市)编制部门审核同意后,于9月15日前将免费师范生聘用计划报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10月15日前,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将我省免费师范生岗位需求信息通报培养院校,并在青海省毕业生就业信息网上公布。
(二)双向选择就业。11月~12月,免费师范毕业生根据我省岗位需求信息,在培养院校通过现场或网络与用人单位进行双向选择;次年1~2月份,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组织招聘单位和当年毕业的免费师范生参加的供需见面洽谈会,具体时间、地点等在青海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网址:)公布。用人单位在考核基础上与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书,并报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备案。3月15日前,在青海毕业生就业信息网上公布免费师范毕业生岗位落实信息。
(三)定向指导就业。凡未通过双向选择签订就业协议的免费师范毕业生,由省教育厅根据各地教师需求情况,推荐到有关地区教育局,在考核和双方自愿基础上,签订
就业协议。未达成就业协议的,由省教育厅会同省编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等有关部门,统筹安排到师资紧缺地区中小学任教。免费师范毕业生岗位落实工作于5月底前完成。
(四)落实编制。接收免费师范毕业生的地区,中小学空缺编制优先用于免费师范生的安置。未经省级编制部门审核,不得将空编用于自行招聘。急需接收免费师范毕业生,因编制紧缺无法落实教学岗位的地区,由编制部门会同教育部门严格确定接收人数,并通过预留自然减员编制或临时调剂编制等多种方法落实安置免费师范毕业生所需编制,做到有岗有编。
(五)加强免费师范毕业生基层锻炼。安置到城镇学校工作的免费师范毕业生到任后五年内,由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结合城镇教师支援农牧区教育工作,安排到辖区内的农村、牧区学校任教二年。期间,享受任教地区教师工资福利待遇。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为免费师范毕业生到农牧区服务提供周转住房等必要的工作、生活条件。
(六)促进免费师范毕业生专业发展。免费师范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满一学期后,可申请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根据任教学校考核情况、本科期间学习成绩和综合表现等考核录取。采取在职学习方式,学习期限一般为2~3年,实行学分制。课程学习主要通过远程教育和寒暑假集中面授方式进行。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免费师范毕业生修满规定课程学分,通过论文答辩,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授予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并颁发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七)加强免费师范生履约管理。免费师范毕业生要严格履行师范生免费教育协议,未按协议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的,应在违约处理决定公布1个月内,一次性向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退还所享受的免费教育费用,并缴纳该费用50%的违约金。超过时限须按每天1‰的比例支付滞纳金;毕业后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未满10年,且未经省教
育厅审核同意的,在离开教育岗位之日1个月内,按不足服务年限(包括离开当年)每年10%的比例一次性向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退还所享受的免费教育费用,并缴纳该费用50%的违约金。超过时限须按每天1‰的比例支付滞纳金;毕业前夕及协议规定服务期内,一般不得报考脱产研究生。确有特殊原因不能履行协议的,需报经省教育厅批准。
五、有关部门责任
(一)教育行政部门。省教育厅牵头负责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指导、提供岗位需求信息、搭建双向选择平台、办理派遣和接收等工作,强化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主动与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互通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信息,建立健全招聘信息及时向社会公布制度。负责免费师范毕业生的履约管理,建立诚信档案,公布违约记录,对未按协议要求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的收取违约金。州(地、市)、县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教师需求情况,提出分学段、分学科岗位需求计划。
(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负责为免费师范毕业生开辟就业绿色通道,协调各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及时办理免费师范毕业生岗位聘用手续。
(三)机构编制部门。省编办负责落实免费师范生到中小学任教所需编制。监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使用情况,审核各地上报岗位需求计划。
(四)财政部门。负责落实相关经费保障。
六、本方案所指免费师范毕业生,是指与青海省教育厅签订了《师范生免费教育协议书》的教育部直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
大学、西南大学的师范类专业毕业生。签定了就业协议的毕业生毕业后,到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办理相关手续。
2.信息化促进教学免费 篇二
中职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培养符合现代化建设要求,具备一定职业素养、职业技能,能够服务生产一线的初级、中级职业技术人才。然而,在我国现行教育体系中,中职教育长期处于相对边缘状态,各级政府的目光大多聚焦在基础教育以及本科教育和高职教育上。虽然我国近年来出台了各种促进中职教育发展的利好政策,但办学硬件不足、师资水平低、课程体系及内容落后于社会发展、就业保障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仍然困扰着中职教育的发展,许多考生与家长将中职教育作为“第二选择”,即使被录取,每年也有大量学生放弃入学。
此次中职免费教育的实施,必将在实现教育公平、补齐中职短板、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等方面有新的突破,为全面促进广西中职教育发展打开新局面。面对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如何以此为契机,弥补自身短板,做好承接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桥梁,是广大中职学校亟须思考的问题。依靠免费政策吸引生源,仅仅是治标之策,而从明确办学定位、勤练内功、做好毕业生通路设计三方面入手,促进中职教育发展,提高社会认可度,让中职教育成为考生与家长的主动选择,才是解决问题的治本良药。
第一,明确办学定位。明确中职学校办学定位是中职教育发展的先决条件。作为职业教育的基础一环,中职教育理应培养适应当地社会经济建设需要的、服务生产一线的初中级技术人才。然而由于客观原因,中职教育办学定位日渐偏离最初宗旨,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教学模式重理论轻实践,或者部分中职学校过于重视实训与就业,从入学之初便组织学生进入工厂打工,名为“实习”,实为“劳务中介”。中职教育在偏离办学定位的道路上渐行渐远,人才培养的数量与质量远远无法满足广西经济的发展需求。因此,要彻底摆脱中职教育的发展困境,各中职学校必须尽快转变观念,强调职业技能培训,加强学校与市场的联系,寻找市场需求空白点,树立个性且高效的办学特色。
第二,勤练内功。勤练内功,提升硬实力,是免费教育政策全面实施后中职学校面临的最大挑战。长期以来,中职学校受困于办学经费不足,在改善教学条件、组建高水平教师队伍和创新教育模式等方面往往有心无力。实施免费教育政策后,国家与地方政府势必加大财政支持,中职学校将有更多的精力与财力用于提升办学条件和教学水平。一是积极改善教学条件。目前大部分中职学校教学设施陈旧,数量不足,无法满足可以预见的急剧扩大的学生需求。因此,中职学校应加强校企合作,扩大办学规模,组建现代化的教学实训基地,创造良好的教学条件。二是组建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职业教育质量的可靠保障。为提高办学质量与教学水平,中职学校应积极通过引进、培训等方式,组建高水平的、“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三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中职学校人才培养以职业技能为导向,无论是课程设置、教材内容,还是培养模式、实习实训等,都应与市场接轨,与企业需求接轨。具体而言,学校课程设置与教材内容应紧密结合社会人才需求现状,淘汰一批与市场需求饱和或产能过剩行业相关的专业,与区内重点企业合作开展订单培养,设立定向班,在企业建立实训基地并“顶岗实习”,使校企合作有坚实的着力点。
第三,做好毕业生通路设计。通路是市场营销的术语,指产品流通渠道,在此也可借指毕业生的流向。它包括就业与升学深造两个方面。中职学校应从毕业生的就业需求与升学需求出发,做好毕业生通路设计,建立完善的毕业生毕业保障机制。一是扩大就业途径。中职教育以培养实用型技术人才为主,目的性强,与企业天然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因此,应将中职教育资源与企业资本结合,创新发展校企合作模式,拓展订单培养、定向培养,在学生求学期间就为其规划好明晰的就业路径。二是积极与高职院校对接,确保毕业生升学深造渠道畅通。中职与高职教育是我国职教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高职积极对接,不仅有利于促进中职与高职两个职教层次的共同发展,而且可以实现毕业生从技术工人、技术员到高级技术员、工程师的飞跃,切实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3.论信息化促进英语教学改革与创新 篇三
【关键词】信息化 英语教学改革 创新 综合发展
一、教育信息化涵义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管理、教育教学、教育科研等方面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过程,是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管理、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领域的应用。教育信息化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为技术特点,基本特征表现为教材多媒体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任务合作化、环境虚拟化、管理自动化。
利用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利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模式。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给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促进了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对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具有深远的意义,依靠教育信息化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信息技术促进创新功能
1.学生学习自主化。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学生提供了新的学习方法,促进了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促进了教育的现代化。计算机多媒体系统具有交互功能,对于这一功能的使用有助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路径,每个学生在个人学习的方式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节奏,为每个学生提供真正了解信息社会的关键。
在教授每单元的新课时,我们往往会运用音视频媒体,设计歌曲导入环节,激发学生学习情趣。比如,在教授一年级英语下册第四单元《Spring》时,我们运用了“Seasons song”进行导入,在教授一年级英语下册第六单元《Are you ready》时灵活运用了上学期教授的歌曲“I can sing”,既温习了旧知,也为下文的教学做了铺垫。电教媒体的示范比教师的口头示范更具生动、形象、合理运用视听手段进行直观教学,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活课堂,具有很显著的教学效果。
在这样的互动多媒体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自行下载老师提供的英语学习资源,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兴趣在学习中选择学习内容、策略和发展目标,学生在开放的学习空间中有积极的参与的自主权,教育信息化有效促进了学生学习自主化。
2.教师教学灵活化。在传统教学中,国家统一编写教材标准规划教师对学生的知识教学。而在网络时代,教师是课程开发和教学研究的主导者,运用现代手段,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开发多媒体教学空间;编写教学软件,促进课程以地方性、校本化、个性化、全面发展,实现对课程整合和知识的掌握;主动加入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提高网络时代课程与教学理论的研究水平。
英语学科的教学与教育信息化的结合甚为紧密,《英语课程标准》强调“要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能模拟仿真、化抽象为形象,化静为动,使图像、动画、声音、视频有机融合,创设出丰富多彩,活泼融洽的教学情境,把生活的实景搬上课堂,让学生更快地进入角色,产生情感体验,使小学英语教学更为形象、生动、逼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形成乐学、爱学、会学,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和理解能力。
根据儿童“好动、好玩、好奇、好胜”的心理特点,我们在一年级的英语教学中尽量设计新颖多样、富于启发性、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的情境,设计形式多样的游戏,来唤起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求知欲,例如在一年级英语下册本第三单元《I like carrots》的教学时,笔者将文本内容与同时期热映的电影《疯狂动物城》联系了起来,创设了以兔子Judy为主角冒险闯关的情境,孩子们在享受乐趣的同时获得新知识,学习能力也在情境和游戏中得到培养和发展。
3.评价标准多样化。教育信息化影响着教育评价标准。传统的教育评价标准主要是基于知识的增加和知识应用能力的提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应更加注重学生创新与合作的能力,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和知识自我更新能力的能力。在信息技术的背景下,我们可以探索多元综合评价标准,构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和教师教学评价的反馈机制。上学期,本校英语教师在对学生英语综合评价方面大胆创新,借助网络平台开拓在线口语评价环节,该平台拥有“智能语音纠正技术”、“发音即时打分技术”的功能,秉承着最大化互联网信息技术对于学科的促进作用的理念,我校英语老师决定利用“一起作业网”的这个网络平台给孩子们发布一次有趣、有益的英语口语测试,并动员各英语备课组准备适合各年龄阶段孩子、重难点突出、有趣新颖的口试试题。学生独立运用手机设备或电脑设备进行英语口语测试的答题,孩子兴趣浓厚,也觉得这样的方式方便快捷有趣。
【信息化促进教学免费】推荐阅读:
浅谈信息技术对中学语文教学的促进作用06-09
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改革的理论08-02
浅议IT 审计对我国信息化建设促进作用10-25
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策略研究12-02
[信息技术论文]培养学生信息能力,促进素质教育发展11-18
初中信息技术课件免费11-28
信息技术工作总结免费08-23
信息技术应用体验免费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