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经济形势(共14篇)
1.目前经济形势 篇一
经济全球化经过调整后,以空前的速度和规模持续深入发展,全球经济依存性不断上升。全球资本与生产技术要素的全球化重新配置,带来全球政治经济格局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当前世界经济对我国有以下影响:
1、世界经济保持增长,我国外贸市场空间仍较大
2、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对我加工贸易影响显著,一般贸易保持高速增长。
3、主要经济体失业率高企加剧了世界经济摩擦的风险,欧美等国对我发起的贸易摩擦多由失业部门发起。
4、油价高企加剧了我国的进口成本,可能导致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十一五期间我国的经济建设成就:
1、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综合国力大幅提升;
2、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增强;
3、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发展迅速,薄弱环节和薄弱领域明显加强;
4、对外经济与对外贸易水平提升,开放型经济迈上新台阶;
5、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节能减排取得积极进展。
十二五时期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战略机遇主要体现在:
1、我国经济发展处于从工业化中期向后期发展过的一个阶段,各方面全面融合发展,综合国力显著提升;
2、宏观调控能力不断增强,国民经济的内生动力机制逐步完善;
3、经济结构朝着均衡化方向演进,产业发展的基础进一步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得到巩固
4、城乡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理念和思路日渐明晰,社会事业得到重视,节能降耗减排取得明显成效,巨大人力资源优势也会继续保持。面临的挑战: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与以往相比在难度上和性质上都有很大的变化,经济社会各方面的进展还很不平衡,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还未取得实质性突破,与发展形势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目前国际经济形势对我国总体有利,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用几年的时间,实现经济总量的快速扩张;紧紧抓好粮食和农业生产,确保农业和粮食不出问题,这是改革的关键,是发展的战略基础;不要急于到西方国家去抄底,应冷静观察国际经济形势的进一步演变,并研究如何有效利用国际资金为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及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服务。
面临这样的经济形势,我们大学生面对危机,要提高学习积极性。理性面对,积极准备。金融危机的确影响了全球经济,但可以看到国际影响较大,国内形势还比较稳定的。危机带来了困扰,既是挑战,更是机遇,等待我们这些大学生去面对去挑战,而战胜危机之后,则是更明朗的前途。
2.目前经济形势 篇二
一、国内外煤炭行业经济形势
(一) 国际煤炭经济形势
从供应角度看, 美国上世纪90年代建成的玉米乙醇产能, 最近10年悄然兴起并迅速壮大的油页岩气革命, 席卷世界各国的太阳能、风能、地热、沼气等新能源开发热潮, 特别是国内煤炭10年持续繁荣引起的社会投资大规模向基础能源领域的集聚效应, 加上不断扩大的煤炭和天然气进口、伴生煤层气开发规模, 正在使能源供应的总量和结构发生持续快速的变化。
从需求角度看, 欧美发达国家2007年10月以来遭遇的大规模金融危机, 最近两年暴露出来的欧洲国家主权债务危机, 新兴市场国家迅速膨胀的过剩产能, 快速上涨的生产要素成本以及去年以来中东、北非国家持续不断的骚乱等一系列因素导致的世界经济增长减速, 导致能源消费总量增速下降, 加上节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以及减排目标给各国政府和企业的巨大压力, 必然导致目前还不能真正洁净利用的煤炭需求出现无增长甚至负增长趋势。
眼前这场愈演愈烈的煤炭需求危机和由此引起煤炭价格自由落体式下降、销售空间不断缩小、企业和社会库存急剧增加的态势, 是国际国内以往10年时间逐步积累的各种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是煤炭产业进入漫长隧道之前的前奏曲, 绝非短期可以改变发展方向的插曲。
(二) 国内煤炭经济形势
自2012年5月至今, 曾在我国缔造出无数财富神话的“黑金”煤炭跌下神坛, 持续了十年繁荣的煤炭市场风云突变:价格下行、库存增加、市场滞销、货款回收迟缓、部分煤炭企业工资发放困难……种种行业性低迷迹象纷纷显现。拼产量、拼价格、抢市场、争饭吃已成为各煤炭企业的现状。
二、我国煤炭市场运行情况
(一) 煤炭需求增幅持续回落
经测算, 2012年上半年全国煤炭消费19.7亿吨, 同比增长2.8%, 增速同比回落6.6个百分点。一是由于宏观经济的减速, 二是受国际煤价下跌的冲击, 三是因新能源的大规模发展。根据煤炭行业“十二五”规划, 到2015年我国煤炭消费总量将控制在39亿吨左右, 煤炭行业快速发展的步伐势必将有所减慢。“十二五”期间, 我国煤炭产量年复合增长率将从过去的8.8%降至3.8%, 年新增产能将从过去的14亿吨降至7.5亿吨左右, 在经历了多年高速发展后, 我国煤炭行业即将进入调整时期。
(二) 煤炭供应能力大幅增加
一是煤炭建设投资持续增长。“十一五”期间煤炭行业固定资产投资1.25万亿元, 去年投资4897亿元, 今年上半年投资2103亿元, 同比增长23.1%, 高出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2.7个百分点。
二是煤炭产量继续增长。上半年, 全国煤炭产量1 9.1亿吨, 同比增长5.6%, 其中6月份产量3.2亿吨, 增长1.6%, 增幅回落。
三是煤炭运量下降。上半年全国铁路累计发送煤炭11.66亿吨, 同比增长4.5%;6月当月发送1.76亿吨, 同比下降5.5%, 环比下降11%。主要港口上半年转运煤炭3.12亿吨, 同比下降4.1%, 6月当月转运4523万吨, 同比下降19.7%。
四是煤炭进口快速增长。上半年煤炭进口13985万吨, 同比增长65.9%, 出口577万吨, 同比下降34.1%, 净进口13408万吨, 同比增加5854万吨, 增长77.5%。
(三) 煤炭库存快速增加
煤炭市场持续低迷, 港口、电厂库存有增无减, 截至6月末, 我国全社会煤炭库存达到2.78亿吨, 全国重点发电企业存煤9134万吨, 电力库存可用28天 (国家规定库存14天) , 煤炭企业库存6300万吨, 秦皇岛港库存近1000万吨, 已连续多日突破库存警戒线上限, 达到历史最高点。
(四) 煤炭价格全线下跌
从2012年6月份的数据看, 自去年8月份以来煤炭市场呈现波动下行趋势, 当月指数为-42.4, 环比5月份下降6.8个基点, 反映煤炭市场下滑趋势明显。7月13日中国煤炭价格指数为183.5点, 比5月末下降7.9个点, 比去年同期下降12.9个点。
可以预见的是, 在宏观经济形势没有明显好转背景下, 煤炭、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将继续走低, 可能经历3-5年的筑底过程。
(五) 企业经营压力加大
一是煤炭企业销售压力大。6月份国有重点煤矿销量同比下降2.3%。二是企业成本持续增加。前5个月, 90家大型煤炭企业主营业务成本同比增长34.32%。三是货款回收出现困难。不少煤炭企业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转型的关键时期, 不断需要大量资金注入进行新设备启动、新项目建设和新技术开发, 新的生产力尚未形成, 短期内资金收益难以收回, 煤炭企业现金流趋紧。因此, 煤炭企业必须苦练内功, 内部挖潜, 降低生产成本。
三、下一步煤炭市场走势的预测
经济下行的压力仍然较大, 但是已经出现企稳的迹象。受世界经济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影响, 以及我国的投资和经济增速回落, 所以目前的形势依然严峻, 估计近期难以快速好转, 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 煤炭需求的增幅可能进一步放缓
目前主要的耗煤行业是钢铁、建材等, 而这些行业的产品产量均呈放缓的态势, 已经创了近几年的低迷, 预计全年的煤炭需求量可能与上年基本持平或小幅增加。
(二) 煤炭的净进口将进一步增长
受世界经济低迷和欧债危机的影响, 美国大力开发天然气替代煤炭用于发电, 此外, 由于中国和印度煤炭需求快速增长, 全球主要煤炭出口国的煤炭开发建设步伐加快, 陆续投产形成了新的投产能力, 煤炭供应量年年递增, 全球煤炭市场将呈现供大于求的过剩局面。目前, 国际煤炭价格已经出现徘徊企稳的趋势, 但是仍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三) 国内煤炭产能将继续增加, 但产量将受到抑制
2012年以来煤炭行业采取了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大幅度增长, 由投资高速增长形成的产能已经进入集中释放区, 所以今年新增产能仍将保持较大的规模, 但是下半年的煤炭产量可能受到抑制。因为出现了饱和的情况, 可能会有一些企业出现减产或阶段性停产。一些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超能力生产的企业的产能将受到制约。
综上所述, 笔者预计下半年煤炭进口量将继续增加, 煤炭供应继续保持小幅增长, 煤炭需求可能出现继续回落, 煤炭市场将继续显现供大于求的形势。
四、应对措施探讨
面对当前的挑战, 我们要认清形势, 客观地看待市场的变化, 积极主动地采取措施, 将短期措施和长远发展战略相结合, 以做到内外齐修, 标本兼治。具体来讲要做好以下几方面。
(一) 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品结构
面对经济危机产生的巨大经营困难, 煤炭企业要重新审视自己的发展战略, 并根据自身特点调整发展战略。首先, 调整产业结构, 在坚持做强做大主业的同时, 发展多元化产业链,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 发展煤—焦—化, 煤—电等多元化产业链条, 对于在市场中缺乏竞争力的辅业, 要果断处理, 使煤炭企业将有限的资金、人才资源有效地使用到对企业发展最有利的产业中去。其次, 在煤炭市场价格滑落、需求减弱的市场环境下, 重新确立自己的市场定位, 优化煤炭产品结构, 寻找更多的产业发展和价值发现的空间, 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前提下, 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 保证并适度扩大市场占用份额, 对于市场暂时不需要的煤炭产品减少生产, 最大限度创造企业价值。
(二) 变革运销体制、调整运销格局
应对危机的关键在于销售, 鉴于当前形势, 煤炭企业要围绕企业效益核心, 实施销售战略战术, 做到科学销售。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抓住煤炭销售重点, 增加高附加值产品销售, 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同时调整铁路运销结构, 继续主打精煤战略, 提升精煤直销量;做好市场与生产的桥梁纽带, 根据市场变化, 适时调整产品结构, 指导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 提高接货量;根据生产变化, 及时协调产品与市场对接, 协助解决企业遇到的运销问题, 力争销售通畅。
(三) 推进技术改造、强化安全监管
煤炭企业应该进一步加大技术研发及创新力度, 力争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技术优势, 并加强煤炭专业以及各专业内部不同环节之间的综合和协调运作能力, 不断提高企业的技术集成能力。在经济危机中, 煤炭企业要从紧从严抓好安全工作, 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工作的各项规定, 严格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 全面深入排查治理各类隐患, 坚决杜绝各类事故发生, 以良好的安全业绩体现效益。
(四) 强化内部管理, 降低资金成本
3.目前中国经济面临的潜在风险 篇三
从最近政府公布的一系列数据来看,GDP快速增长、进出口贸易快速增长、居民零售快速增长、外汇储备屡创新高,经济一片繁荣。
可以说,这一轮的中国经济增长,最大的动因在于股市与楼市两大资产价格泡沫吹大。也正是在楼市与股市两大资产价格泡沫的推动下,中国式的通货膨胀开始来临。
在两大资产价格泡沫的推动下,目前中国以房地产为主导的经济到底能够持续多久?可以说,就目前中国的经济繁荣而言,基本上是房地产及其带动的结果。不少地方为了发展当地房地产,不惜廉价向大型房地产开发商出让土地,然后通过这些大型房地产开发商推高當地房价,以此为契机带动当地经济。这就是当前经济基本写照。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一轮的经济增长,看上去是形势大好,但是实际上都是在掠夺性地把祖宗留下的资源、把子孙未来的财富疯狂地在使用,而且都是在权力者手中使用。当前不少地方政府大量在出让土地,哪一个有权力的人都希望把过去、现在、未来的财富与资源都在自己手上使用出去,都在自己手上资本化,都在自己手上变成可流动的资产。这样,当地的GDP上去了、个人业绩上去了、当地的财富增长了,但全国人民,以及我们的子孙后代则要为此来承担所有的成本。
还有,只要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只要房价飙升,加上银行信贷的快速扩张,经济的过热根本就不可避免,除非是掩耳盗铃。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随着国内股市泡沫的吹大,房地产企业的泡沫正在向股市纵深发展。比如说,今年以来,股市快速发展,从而使得不少房地产企业走出对银行融资的依赖,从证券市场圈到1000多亿资金。房地产企业从股市获得巨大的无成本的资金(这是房地产开发商的看法),他们必然会到全国各地大量的“圈地”,必然会把各国土地的价格推高,而且土地价格上涨又带动各地房价新一轮的上涨。同时,当房地产开发企业圈占到大量的土地后,又会把这些土地看作是房地产开发企业上市或推高股价的资本。也正是这两大的资产价格的互动,不仅让两大资产价格泡沫越吹越大,也让其价格上涨传导到整个经济领域,让国内通货膨胀快速上升,让全国人民来承担两大资产价格泡沫之成本。同时,也让银行的信贷快速扩张,整个市场流动性泛滥,从而进一步吹大两大资产价格之泡沫。这样,中国经济以房地产为核心,形成了一个流动性泛滥-资产价格快速飙升-信贷快速扩张-通货膨胀-流动性泛滥等恶性循环圈。
政策推高下的股市一直在疯狂飙升,本来中国股市就是一个政策市,则说什么政府不要对股市干预,以股市吹大的泡沫让民众来分享改革之成果等(没有见过哪一段世界历史上会这样事情)。正因为,政府宏观调控政策部门化,从而使得国内经济以掠夺性使用祖宗留下资源、掠夺性消耗子孙财富制造经济表面繁荣,让这些财富短时间内流入少数人口袋里。现在流行的口号是每一个人都希望如何通过各种方式一夜暴富。即我们社会的基本价值不是努力来创造财富,而是如何把既有财富、他人财富转移到个人或单位手中。近年来,房地产开发商、与证券相关的管理层、国有垄断企业的财富快速增长,就是这样一种观念流行的结果。
这种表象后面是一种对整个社会财富的掠夺,是一种社会财富短期内向少数人转移,是一种牺牲绝大多数人利益的繁荣。它带给我们社会的只能是越积越大的潜在风险。因此,政府是该全面检讨这几年中国经济发展的时候了,很简单,一个失去思考能力的民族或社会必须承担泡沫崩溃的严重后果,上世纪90年代后日本经济的一蹶不振完全证明了这一点。
4.目前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分析 篇四
一、在东亚,朝鲜半岛局势十分紧张,韩国就所谓的“天安号”事件,与美国一起举行了一起针对性明显的军事演习。而朝鲜半岛是中国东北地区安全的战略缓冲,因而半岛局势的紧张不仅会破坏朝鲜半岛地区的和平和稳定,也势必会影响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再者日本在政治和安全领域发挥作用的意愿更强烈了,如前段时间日本就在我国钓鱼岛附近逮捕了一名我国的船长并迟迟不肯放人,导致中日关系持续紧张。日本的“鹰派”外交部长前原诚司又公然捏造中日外长早已就“东海问题”会谈达成一致,并公然指责中国“中国稀土出口停滞”问题。美国国务卿希拉里甚至表示钓鱼岛属于美国对日防卫义务的《美日安保条约》第5条的适用对象。总结近期的东亚形势,中国在东亚地区遭受美、日、韩三方面的压力,形势不容乐观。
二、在南亚半岛,印度一直把中国视作对手而非朋友。印度的经济状况因新经济的出现而得到改进,并拥有核武器,而其二十一世纪的战略目标恰恰就是发展强大的军事力量,威慑巴基斯坦,遏制中国,拦阻地区外大国向南亚渗透,实现控制印度洋。而印度洋是中国与中东、波斯湾、地中海、东非等地联系的海上必经之路。而印度与巴基斯坦在核军备和常规军备上的竞赛愈演愈烈,也威胁了我国的西部形势。
三、在东南亚地区,东盟多国与我国发生领土、领海争端。而我国在南沙群岛的实际占领区并不多。而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近年来非法在我国领海采集油气的做法也是严重损害了我国的领土主权和经济利益。近期越南又在东盟峰会上向外界表示越南计划重新向外国军舰开放金兰湾。而无论是那个国家使用这个港口都必将对南海局势产生影响。
四、在西部地区,泰国政局不稳,多次出现红黄对峙,而缅甸发生**大量难民逃亡中缅边境,种种事件也影响了我国局势的稳定。
五、北亚的俄罗斯,自古以来一直是中国最大的邻国和影响我国安全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而近年来中俄关系友好,但俄罗斯在复兴之后是否会如以前一般咄咄逼人,还是未知之数。
六,影响中国安全环境最重要外部因素------美国
半个世纪以来,美国对中国周边安全构成的威胁,在性质上具有根本性,在程度上具有严重性,在时效上具有长期性。冷战后,美国作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是最有实力对中国安全构成威胁的国家。在欧亚大陆地缘战略又与中国的安全利益存在重大冲突,美国将中国视为有能力挑战其全球利益的地区性大国和谐在对手。美国在东亚的存在及中美战略结构性矛盾的深化,表明美国从战略上防范中国及对华施压的政策不会改变,在亚洲东面,美国依靠美日军事同盟联手遏制中国,在西亚,美国借反恐名义向西亚地区渗透,在东南亚地区,与东南亚地区国家加强军事合作,美国还靠多年与台湾形成默契,打“台湾牌”制约中国的崛起;在北亚、美国加与蒙古的全面关系。
面对以上国际周边安全形势,我认为我们应该采取:
(1)国内实行民主,保障人权,改善民生,努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及影响力 ;
(2)与美国改善关系,与日本谈判解决争端,与俄罗斯、欧盟加强经济技术合作,与印、越、朝、韩等国家改善关系,以谈判和对话的方式解决领土、核化等争端;(3)加强区域合作,谈判解决争端,坚持和平共处;
(4)在合理的范围内加强国防建设,提升军事实力,保持对敌对势力足够威慑和维护国家利益的足够实力。
(5)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加强国防建设,提高防范能力,确保国家安全。在发展过程中必须时刻保持清醒头脑,要时时警惕、处处防范。机遇与挑战并存,挑战也是一种财富,它可以鞭策我们努力奋斗,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维护国家安全,保障我国立于不败之地。提高国家的实力靠的是中央正确领导,更要靠全国人民齐心协力。所以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要努力为中国富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
5.目前国内的反腐形势很严峻 篇五
在明确过渡方法之前,我觉得应该让公职人员明确“公职人员的一个基本共识: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从事公职,必须放弃“权利的寻租”带来的利益。即
1.如果看中利益就不能从事公职,从事公职就不能以权谋私;
2.享受超越公职以外的生活,和公职行为水火不容;即如果贪图享乐就不能从事公职,从事公职就不能贪图享乐;
解决目前问题的途径,首先必须承认现状和面对现状,否则不是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态度;解决的办法,个人认为有以下途径可以走:
一、通过纪委部门调查,首先确认个人财产和个人申报财产的差异,允许个人申诉;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对于这些资产,应该预留合理部分,其余达成协议上交国库,原职不动,继续工作,同时辅以财产公示的办法;对于达不成协议的,可以采取个人多预留相应比例,自动辞呈的办法;具体比例应该出台
相应的办法。
二、公职人员的重大财产采用国家配给,租赁的制度,如住房;个人收入的合法部分投资由政府限定一定的投资渠道,并每年公示收益情况;
不同意该方案的公职人员应该采取上缴部分财产后引咎辞职的方法予以处理;
三、加快新陈代谢的办法;35岁以下公职人员财产公示;35-45岁人员加快内退周期,如45-50岁内退,这段时间内省部级公职人员不低于50岁;省部级人员采取同层级内部公示,上级监督的办法。
6.目前经济形势 篇六
凤凰卫视8月4日《时事开讲》,以下为文字实录:
姜声扬:我们看到警民上下一条心,对于新疆的反恐形势出现了什么样的形势?对于反恐的力度有哪些影响?我们请时事评论员杜平先生为我们做点评分析。
我们看到首先新疆的728爆发了莎车暴力恐怖事件,当时我们看到参与的暴徒众多,规模庞大,目标锁定了政府机关派出所、公安局、村委会等等,所以目前为止,新疆当前的反恐形势究竟如何?
杜平:从最近这一段时间来看的话,还是非常的严峻,其实暴力恐怖袭击活动不只是没有减少,反而好像是还是在增多,相当的频繁。我们看到的莎车县所发生的这个大规模的暴恐事件,所有人都知道,小规模的现在我估计可能还是有的,所以在整个的新疆特别是南疆地区,这个形势并没有一个战略性的或者是决定性的扭转,所以形势还是非常的复杂,而且任务非常艰巨。
除了7月28号莎车县出现那么大的恐怖袭击之外,比如说7月30号,也是引起世界舆论非常关注的,就是喀什清真寺的大毛拉在做晨礼的时候被恐怖分子用刀给杀害了,这个事情其实引起了不只是引起了中国伊斯兰教中国整个社会甚至是整个国际社会都做了很多的报道。所以这个事情也是相当的有,相当的有一个就震惊的作用。也就是说如果是在莎车县,莎车县所发生这个事件其实除了汉人之外还有很多的维吾尔,也被受到攻击,这个大毛拉这个事件更加具有指标意义,因为这个事情出现之后,其实大家都非常震惊的地方就在于本身他是穆斯林是伊斯兰宗教的领袖,也遭到杀害。说明现在的恐怖分子所谓的滥杀无辜,这已经是完全的名副其实。
另外一方面刚才我们看到和田县墨玉县,和田地区墨玉县所发生的就三万人围追恐怖分子的事件。所以你可以看的出来,除了这些比较大规模的恐怖袭击事件之外,其实在新疆南部地区应该是还有很多,所以整个的形势对新疆政府还有其他的一些警力来讲,应该是越来越严峻,所以我们觉得在最近这些发生的事件背后我们看一看恐怖袭击活动到底发生哪些转变,将来就是新疆方面乃至于全国,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就更好的面对这个问题。
7.目前经济形势 篇七
一、目前的经济社会形势
社会发展过程中要对目前的形势作出明确的判断和分析, 由此确定任务, 付诸实践。要明白当前所处的形势, 以便进行接下来的生产发展任务。目前我国的经济形势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政治基本稳定、经济形势良好、文化繁而未荣、社会矛盾突出。目前来说我国的整治情况比较稳定, 社会环境也很太平。经济在近几年来的发展中走势也很好, 经济总量和人均GDP也在持续上涨, 取得了巨大的成绩。虽然国家在大力提倡文化发展, 并指出文化是一个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 在文化事业发面虽然有大量的作品涌现出来, 但是给人的感觉确是缺少文学作品中的精华, 阳春白雪太少, 所以文化还没有达到繁荣的地步。所谓社会矛盾突出是指社会贫富差距呈现逐步扩大的趋势, 公共服务不到位, 上学难、看病难、养老难的呼声不断, 社会治安不稳定等, 劳资关系、官民关系紧张等一系列的问题, 这些问题都反映了社会管理工作的不到位, 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影响人们的安全感、幸福感以及对政府管理的满意程度。
二、社会管理的管理对象及手段
社会管理包括技术层面的和宏观调控两个方面, 在对待一些自然灾害时, 应该进行评估控制甚至参加决策的过程, 在面对生活中出现的不公平、不合法的现象时, 要通过司法、行政、税收、财政支出等方式进行调控。就央视国家机关而言, 社会管理的对象包括国家机关、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 通过对企业和个人征收所得税、物业税等, 来缩小收入差距。通过制定公共服务标准来实现财政转移支付, 设立扶贫资金、最低生活保障等保证低收入阶层和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 通过生活补贴来发展平等创业的机会, 通过制定各项规章制度, 确保地方政府承担自身的社会责任。通过减免企业的税收等, 来鼓励企业承担社会发展的责任。保证社会资源的合理利用, 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社会管理的基本手段主要包括税收、财政支出、司法、行政等。通过税收汲取社会资源, 然后进行合理的再次分配, 给社会人员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用品。通过财政支出来支持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保公共服务的均等化。通过法律法规鼓励企业和事业单位参与社会发展, 引导市场资源的合理利用。确保建立一个稳定有序, 和谐舒适的社会发展环境。
三、完善我国社会管理体制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 加强社会管理基本理论研究和探索
目前,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框架基本建立, 经济政策和宏观调控制度也基本建立, 但是社会管理的基本制度框架还不够完善。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增强, 我国已经具备推进全面社会建设的基本条件。从社会发展的层面上来看, 加强社会管理、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正、完善社会管理体制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要在发展过程中探索研究社会管理的基本规律, 制定出符合社会发展的基本方针, 明确社会管理的主体对象, 合理配置社会资源, 实现经济和社会管理协调全面的发展, 全面提高社会生活质量。
(二) 建立综合决策机制
社会管理是需要政府和公众共同参与、共同决策的一个过程, 政府和公众共同参与社会管理, 达到协调经济发展的目标。经济政策就是利用市场手段最大限度的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政府应该以纠正市场的失灵作为管理的核心任务, 避免由于市场失灵引起的市场效率降低的现象。使经济行为与市场经济协调统一, 顺利发展。社会管理者要考虑到社会目标、经济目标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平衡和协调, 处理好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 让各个利益群里在某种程度上达到妥协。
(三) 社会组织和社区参与社会管理
随着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 各类社会组织广泛的参与到社会事业发展中来, 必须要针对社会组织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进行组织分类管理。对于不同的社会组织要实行不同的管理方式。将社会组织活动限定在法律框架内, 然后进行最大限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社区建设是修复社会机体, 解决社会问题的重要途径。社区建设主要是针对特定的人或是群体, 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利用社区组织解决社区中存在的问题, 实现居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合作和认同, 在这个过程中, 社区组织发挥着不言而喻的重要作用。
在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 必须加强研究社会管理体制整体推进的问题。从管理对象、管理手段等多方面进行社会体制的改革更新, 对社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政府管理机关要正确的面对, 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两个主要方面的内容着手, 提高社会管理的能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问题上要进一步的完善管理, 对社团以及社区管理体制进行改革, 让其在社会管理的过程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社会管理体制的改进更新必须和社会发展有关的各种管理体制、各种问题、各种机构统一考虑, 才能实现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摘要:社会管理的主要任务就是进行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 确保公共服务的供给, 就目前社会的发展形势来看, 我国社会管理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只有找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够避免并且解决, 实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公正, 消除减少社会问题, 保证人们安定和谐的生活、社会经济和市场经济稳定发展的目标, 为人们的生活提供协调自然的社会环境。
关键词:社会管理,思考,稳定
参考文献
[1]陆学艺.目前形势和社会建设、社会发展[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2011, (4) :45-46.
[2]谭晓辉, 蓝云曦.论新形势下的多元共治社会管理模式[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报) , 2012, (6) :23-24.
8.目前经济形势 篇八
关键词:稳增长;调整结构;增长方式;垄断部门;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结构;节能环保
中图分类号:F1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101(2014)01-0006-03
一、关于稳增长
这次稳增长与2008年保增长有重大区别,主要有五个区别:第一,中央目前提出的稳增长的目标是7.5%,这次稳增长的底线是经济增长率7%。这个目标是理性和符合实际的,这个目标同过去的确保8%的目标有很大不同,这个目标必然引起我国出口、投资、消费以及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出现新的变化和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探讨。第二,中央提出稳增长要有新的思路和政策,例如不再使用一般的短期的刺激政策,而是要把稳增长与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更加关注调整结构与深化改革在稳增长中的作用,强调去“杠杆化”与去“行政化”,要充分利用改革与结构的“红利”。第三,就是这次在投资上不再像2008年那样全面开花,而是有重点,比如说在基础投资上选择了四个重点,即:棚户区改造、城市地下管网改造、中西部铁路建设以及城际间的高铁。这四个重点是短期与中长期的结合,它不仅对稳增长以及以后的长期投资都有重要意义,即在投资上不再搞全面启动的大一统方式而是强调重点,尤其是在基础设施投资中注重这四个重点等关乎长远利益并有利于化解短缺的投资。第四,这次的投资不是简单地强调政府投资,而是强调启动社会资本投资,所以强调放开垄断性部门,要社会资本进入,在这样的领域要形成混合性经济形式,更加强调在金融、铁路、石油、电力等垄断性部门更大程度上向社会资本开放,充分利用好社会资本的作用。第五,将稳健的货币政策与积极的财政政策有效结合,强调在政府负债过高和货币供应量太大的条件下,更加关注盘活存量,一般不扩大赤字和松动货币投放,确保经济高效益地增长,而不至于为了增长而引发通胀和政府高负债。我们不再简单地讲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上的存在,或货币的多投放,而强调在不增加政策负债或不增加太多的货币投放的基础上实现稳增长,所以要去杠杆化去行政化,就是强调我们不应该过多地像2008年那样高负债或货币大量的投放。稳增长已经开始起作用,2013年第三季度我们经济实际已经止跌反弹了,即第一季度7.7%,第二季度7.5%,到第三季度7.8%,估计第四季度应该还在7.7%左右,这就是增长政策已经开始见效了。但是这次稳增长还有个不太牢固的地方,主要是从这次的稳增长分析发现,增长抓手主要还是靠投资,消费、出口在这方面的贡献,仍然处在不太稳定的状态。未来怎样促进出口、消费,仍是很大的问题,尤其是结构调整、深化改革、持续稳增长的路径还需做考虑。
二、关于调整经济结构
大家知道,经济结构调整分为同期性结构调整和升级性结构调整,我国此次是升级性结构调整。升级性结构调整涉及到国民收入分配结构调整,投资结构调整,出口、消费、投资之间的结构调整,尤其是涉及到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主要涉及到房地产产业、制造业(包括传统制造业与现代制造业)、服务业(包括消费服务、商务服务和生产服务等)、战略新兴产业(包括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生物工程、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业)、资源类产业等(包括能源与原材料)等五大产业。第一,房地产产业。房地产产业的调整,不能再像过去那样短期的政策,而要重点分析市场和政策各自的功能哪些属于市场来管,哪些属于政府来管,应该理清楚它们各个关系、定位,同时应该根据现在的情况逐步由“一刀切”的管理,转向分类指导系统管理。第二,制造业需要升级调整。因为中国号称制造业大国,制造业分为传统制造业,现代制造业,那么对传统制造业未来调整方向主要有二个:一个是产品升级换代,一个是产业转移,对现代制造业的提法叫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因为中国现在还不是一个现代制造大国,但是我国是一个现代制造业需求大国,既然我们是现代制造业需求大国,当然我们要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了,提高现代制造业在整个制造业的比重。第三,服务业。之所以谈到服务业就是因为服务业在一个国家产业结构比重大小,决定了一个国家产业比重的档次,我国现在服务业比重偏低,再加上服务业是最大解决就业的行业,最少消费资源的产业,应大力发展服务业,发展服务业分为四个组成部分:第一是消费服务主要包括餐饮和商贸、养老消费、儿童消费、信息消费;第二个是商务服务,主要包括金融、投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各类投资咨询公司等;第三个是生产服务,如设计类等;第四个是精神服务类,比如娱乐、影视、旅游、文化服务类。所以这次提出发展服务业是全面性的发展,不再是简单注重所谓消费服务,而是全方位提高服务业在我国经济结构中的比例。第四,战略性新兴产业。它有七个要点,它包括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工程,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业等。经过一年多实践,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在于技术问题,任何技术创新都可使这七个要点发生重大调整,例如:美国页岩气技术的发展,导致对中国光伏产业、煤炭产业的巨大冲击,因为每一次世界性技术的发现将会影响到这七个要点,也预示着未来这个产业的调整。而中国也会把更多力量放在技术创新上。第五,资源类产业。它涉及到能源与原材料。资源类产业在中国的发展显然是不够的。按照现在7%增长率算下来,中国很快成为世界消耗能源最大的国家,在资源不够的条件下,还要完成我国经济的增长,必然导致中国进入新的历史阶段,那就是整合世界资源,中国虽然强调在资源整合中实行双赢原则,但这也会不可避免地引发中国与世界利益结构的博杀,因此这类产业变动,它不仅涉及国内问题,也将涉及国际问题,它是更为广泛的一种调整。但整体来看,我们这次的调整很快就会到来,调整的代价主要表现在二个方面,一是结构调整与银行坏账的关系,截至2013年7月,坏账最多的是江苏省、浙江省,结构调整导致大量坏账上升,这是需要警惕的,结构调整与呆坏账之间应该有一个平衡点。二是产能过剩与结构调整的关系,因为我们会深切地感到产能过剩的压力,总能释放出一些负面的东西,所以怎样解决结构调整与产能平衡的关系将是大问题。endprint
三、转变增长方式
此次转变增长方式,主要涉及到五个重点:一是如何从以成本优势为特征的增长方式转变成为以技术优势为特征的增长方式,关键是推动技术创新,我们叫创新趋动战略;二是如何从盲目强调扩大出口和吸引外资的增长方式转变成为内需支撑性增长方式,关键是如何实现国际收支平衡与调整,关注贸易平衡和资本项目平衡;三是如何从单纯强调政府投资拉动的增长方式转向同时重视社会资本和消费的增长方式,关键是提高居民收入与反垄断;四是如何从高消耗能源与高污染的增长方式转向节约与环境友好型增长方式,关键是如何推进节能与环保;五是如何从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和社会矛盾突显的增长方式转向公平公正与和谐性的增长方式,关键是如何解决初次分配与再分配的问题。所以这次经济方式转变,涉及到我们经济学几乎所有领域,对未来研究发展将有重要意义。
四、关于深化改革
对于深化改革,目前逐渐形成五条共识:
1. 政府体制改革,重点是简政放权。一是向社会放权,就是形成一大批次把政府过去的权力交给民间组织,民间组织主要有慈善类、科技类、商会类、社区类,这四大类组织要在2014年6月前大量启动,政府要把大部分权力交给民间组织完成,这就是向社会放权。二是向市场放权,就是市场能够解决的问题,政府就不参与了。比如:资格评审、品牌、评论,这些都应该交给市场,甚至包括企业的上市过程也交给市场去做,这就是向市场放权。三是向企业放权,就是凡是不涉及纳税人前提的投资项目,政府不再审批了,要逐渐从审批制转向备案制,企业应有权力必须交还企业,明确资本金后就不应实行实缴制而逐渐转向认缴制。这种实缴制给企业带来了两宗罪,一宗是偷逃资金罪,一宗是虚报资金罪。所以政府要向企业放权,目的是消除腐败机制,倡导社会公平、公正,从根本上解决权力寻租的问题,消除腐败的体制基础。
2. 金融体制改革,包括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外汇在资本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放开民营银行等,彻底改革金融垄断问题,将金融转向服务业,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大家看到:央行已提出利率市场化,货款利率已经市场化了,存款可能将从大额存单开始,然后逐步放开存款利率。
3. 财税体制改革,包括税制改革和预算体制改革。税制改革,重点是增加直接税务,减少间接税务。预算改革主要界定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财权与事权的关系,从根本上解决土地财政及地方的过高负债问题。现在中央政府财权太大事权过小,地方政府事权过大,财权过小,这样就导致了土地财政,从而从根本解决土地财政及地方过高的债务负担的问题,即重新界定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财权与事权的关系。
4. 城乡一体化改革。其重点是人的城镇化,消除市民与农民的差别,首先解决2.6亿民的市民化问题,包括实现民生享受的公平化原则等。
5.重塑经济新活力。包括国有企业改革和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推动技术创新等,重新寻找经济增长的新活力。对这五点改革形成共识,对我国经济改革有重大重义。
9.目前经济形势 篇九
李欣欣
在美国经济减速、日本经济下滑等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慢的大环境下,我国经济形势仍保持了良好的运行态势。经济运行质量继续提高,GDP稳定增长,外需依赖度减弱,市场物价平稳,企业效益明显,国际收支状况良好,货币供应量增长适当,国内市场销售比较活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加快,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长。国务院关于今年经济工作的总体指标部署基本能得到落实,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日益显现,尤其是积极财政政策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明显增强。
下半年经济走势及全年经济发展趋势展望
由于受世界经济增长持续减慢的因素影响,我国在下半年经济运行中的不确定因素将增多,经济增长的难度也将增大。下半年我国国民经济增速有可能进一步减缓,GDP增速可能比上半年继续有所回落,全年经济增长可能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下半年以及全年的经济走势可能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趋势:
——固定资产投资仍将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随着去年下半年增发的 500亿元和今年发行的 1500亿元国债资金的到位,加之利用外资的持续增长,固定资产投资仍将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预计全年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仍将保持在 10.5%左右。
——国内消费仍将保持稳定增长。随着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和离退休人员离退休金政策的逐步到位,以及住房、汽车、旅游等消费信贷政策的逐步启动,国内消费仍将保持稳定增长,预计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可达 10%左右。
——工业生产增速继续回落。受外需减弱的影响,下半年工业生产增速将继续回落。预计全年工业增加值增速可达 9%以上,工业实现利润将维持去年的水平。——农业生产将受影响。农业因受北方干旱、夏粮减产和粮食播种面积减少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全年农业增加值增幅将在 2.5%左右。目前夏粮减产已成定局,预计产量为 2038亿斤,比上年减产近100亿斤,同比减幅约为 4.6%。夏粮减产的主要原因是播种面积减少,据初步统计,今年夏粮播种面积为 4.24亿亩,比上年减少 2000多万亩,减幅约为 4.5%。
——出口增速将继续回落。由于美日经济下滑局面短期内难以改变以及东南亚国家的货币大幅贬值,将造成我国出口增速继续下滑。上半年我国接到的出口订单已比上年同期大幅减少,预计全年贸易顺差将比上年减少 50亿美元以上。
——财政支出将面临较大压力。由于受外部需求减弱的影响,全年财政收入增幅将出现“前高后低”的态势。“两税”(增值税和消费税)增幅已出现逐月放缓的情况,2月份“两税”增长为 42.5%,到 5月份已降为 17.4%。虽然预计全年财政收入将达到 15650亿元,同比增幅将达到 17%左右,增收 2270亿元,但是,财政增收总额中的不可比客观因素较多。如从今年起将车辆购置由收费改为征税从而增加税收 230亿元,国有企业股减持上缴社会保障基金增加收入 150亿元等等,若扣除这些因素,按可比口径计算,预计全年财政收入增幅将达到 14%左右,同比增幅将回落近3个百分点;同时,中央财政下半年的刚性财政支出将加大。据统计,下半年需在预算之外增加国有企业关闭破产补助 140亿元,调整职工工资需增加 160亿元,处置陈化粮增加粮食风险基金 30亿元,补助社会保障改革试点地区需支出 20亿元等等,这些都加大了下半年财政支出的压力。
总之,从下半年以及全年的经济走势来看,实现既定的经济增长目标并不轻松。
但只要国家及时调整有关政策,进一步采取扩大内需的有力措施,将会使外需减弱的部分损失得到一定的弥补。如果世界经济不再继续减速,全年经济增长 7%的预期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目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国上半年各项经济指标总体运行状况较好,经过努力,全年经济增长的目标也会如期实现。但是,我国经济发展中一些深层次矛盾和社会总供给结构性过剩的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经济发展和需求增长的内在动力仍然不足。目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3个方面:
1、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是政府行为,市场机制的内在推动力不足
从出口、消费和投资三大需求驱动经济增长的因素看,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是政府固定资产投资的拉动,即主要靠政府政策性投资行为的推动,市场机制的内在驱动因素较少。政府行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具体体现是:积极的财政政策使充足的国债资金对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着较大的推动经济增长的作用,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于上年同期 15.1个百分点。其中:一是国债技改投资贴息措施的实施使国有企业更新改造投资大幅度增长,更新改造投资增长了
26.9%,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了 4个百分点;二是住房分配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继续刺激房地产投资的持续高速增长,上半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了 28.2%,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了 5.8个百分点;三是基本建设投资大幅增长。上半年基本建设投资增长了 11.8个百分点,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了 5.2个百分点;同时,西部地区由于受西部大开发政策的驱动,上半年投资增长了 28.8%,分别比东部和中部地区高 10.5和 11个百分点。这些状况一方面说明政府主导型的投资增长格局仍未根本改变,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经济增长对政府政策性投资的依赖过大,社会投资明显不足。上半年城乡集体和个体投资仅增长了 7.5%,投资增速比去年同期略有回落,比国有及其他投资低 10.4个百分点。如果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政府政策性投资而脱离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一旦将来国债投资下降,民间投资却未能及时启动,我国经济增长将后劲不足,难以形成高质量持续增长的态势。
2、外贸进出口呈减速趋势,外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减弱
从目前我国的贸易状况看,今年出口增幅下降已成定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也明显减弱。上半年,我国外贸出口增速与去年同期相比已减少了 29.5个百分点,6月份出口继续回落。今年第一季度由于出口增势减缓,净出口增加额对 GDP增长的贡献率已是- 0.22。外贸出口增幅下降的主要原因有 4点:一是受世界经济减速的影响。上半年,我国对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增幅已全面回落,从国别和地区看,对香港、美国、日本、东盟、欧盟的出口分别比上年同期回落了 34.1、24.4、20.6、43.6和 29.1个百分点。尤其是今年 5月份,对我国最大的出口市场——美国的出口增长为零。二是出口企业的积极性减弱。目前我国外贸出口的综合退税率已达 15%,进一步提高出口退税率的空间已经不大,加之国家退税额度不足和退税进度迟缓等问题,导致出口企业资金紧张的问题十分突出,目前出口企业已出现有订单、无资金、出口业务无法正常运作的现象。今年 5月份,全国所办理的出口退税额同比下降了 14.4%,其中上海、江苏和浙江 3个退税大省的降幅分别达到 81.2%、94.4%和 100%,严重影响了企业出口积极性。三是加工贸易分类管理办法不完善,深加工结转政策不明朗,对加工贸易出口影响较大。1- 5月份,加工贸易出口仅增长 0.03%。目前加工贸易占我国出口贸易的 54%,我国外汇结售汇增量的 90%来自于外商投资企业,而外商投资企业 80%是搞加工贸易的。四是我国的纺织品、服装、箱包、鞋类等传统产品出口竞争力下降,其主
要因素是东南亚、日、韩等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汇率大幅贬值,今年 6月与去年同期相比,贬值幅度大多在 15- 30%,使我国的传统出口产品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相对处于劣势。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今年下半年的出口增长,而且将成为今后我国出口增长的一大“瓶颈”。
3、通货紧缩的状况没有大的改变,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依然突出
今年上半年,我国的内需增长虽比较平稳,但国内市场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是由政策调价和国家石油价格上涨等因素所致,市场供求关系的自发性作用不明显。目前绝大多数的工业产品仍供过于求,价格继续走低。1- 5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的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了 1.1个百分点,原材料、燃料和动力等购进价格的增幅也比上年同期回落了 2.2个百分点。我国经济发展中一些深层次矛盾和社会总供给结构性过剩的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预计短期内我国工业消费品市场的价格增幅难以止降回升,工业消费品生产能力过剩的状况短期内也不会得到根本改变。从上半年国内市场消费的走势来看,消费品市场比较活跃主要也是政策性因素的作用。如公务员和企事业单位工资的增加拉动了消费的较大增长;费改税在农村试点的扩大缓解了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幅的下滑;住房、汽车和教育等个人消费信贷的持续增加带动了消费品市场的增长。今年 1- 4月份,个人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了 536亿元,占金融机构中长期贷款新增额比重的 49.4%。由于这些政策性因素的主导,才促进了消费品市场的持续增长,国内消费品市场需求的市场驱动力仍然不足。若排除政策性不可比因素,消费价格总水平则是负增长。1- 5月份,商品零售价格下降 0.6%,食品、服装、家庭设备用品以及服务、交通、通讯等价格仍在继续下降。尤其是空调、移动电话等利润空间较大的产品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价格下降更为明显。这种趋向预示,社会消费品市场需求仍存在着后劲不足的危机。
影响居民消费需求的主要因素:一是上半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同比虽然增长
5.3%,但增速比上年同期还是有所回落。二是城镇居民消费倾向没有继续上升的趋势。表现在:(1)城镇就业压力增大,结构调整使下岗职工人数继续增加。上半年在岗职工同比减少 506.2万人,下岗职工人数继续增加。(2)由于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引起的不确定因素使居民的安全感下降,造成居民预期收入的不稳定性增加。(3)由于城镇居民贷款买房和教育等方面开支的加大,使大多数城镇居民消费潜力空间缩小,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下降。今年 3- 5月,城乡居民储蓄的同比增长速度已呈现逐月下降的趋势,从 1.5%下降为 0.7%再下降为 0.0%。三是农民增收困难。由于国家对农村市场开拓不够,使农副产品收购价格继续下降,农副产品收购价格已连续 5年下降,降幅累计达 25.7%,导致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纯收入连续 3年降低,农村人均纯收入增速连续 5年下降。今年的夏粮减产更进一步加重了农民增收的困难。以上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了城乡居民消费能力的扩大。因此,有效需求不足仍是制约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加速经济发展和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的政策措施
世界经济减速,尤其是美国经济趋缓、日本经济下滑虽对我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但同时也给我国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一方面是国际资本目前正大量向发展中国家流动。上半年,外国对华投资以及港台地区对内地投资已呈现恢复性增长态势,外资和港澳台实际投资额增幅为 20.5%。1- 5月份,日本投资增幅为 40.3%,高于全国同期增幅 22.41个百分点;台湾增幅为 27.32%,高于全国同期增幅 9.34个百分点;香港增幅为 11.1%。另一方面我国市场需求空间大、机会多。1993年以来,我国物价从负增长到正增长一直很稳定,形势发展势头较好,近年内不会出现通货膨胀。我们应该抓住这一扩大需求的机遇,加大政策调整力度。具体政策措施如下:
1、进一步扩大内需,重点扩大消费。首先应加快出台鼓励消费的政策,加大消费信贷对消费增长的促进作用,培育汽车、旅游等新的消费增长点。其次应加大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尤其是加大国家二次分配的调控力度。通过税收调整高收入阶层的收入,加快增加下岗职工等低收入群体的收入。第三应加速完善社会保障功能,加大国家财政对社会保障资金的支出,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专项国债,实行社会保障资金国家统筹,通过转移支付的方式向贫困地区、低收入群体倾斜,以使国家有限的社会保障资金产生最大的消费增长效用。
2、在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中调整投资结构。国家在投资中应坚持总量控制,坚决遏制重复建设,扩大国债刺激需求的作用,增加国债贷款贴息的使用范围;同时应加快调整投资结构和财政资金(国债)的投入使用方向,使投资重点向 8个方面转移:即从基础设施向产业升级转移;从扩大投资向扩大消费转移;从投资城市向投资农村转移;从提高国家公务员的收入向提高农民收入转移;从减轻工业负担向减轻农业负担转移;从支持国有大企业向扶持中小企业转移;从政府直接投入向培育市场机制转移;从短期投资效应向长期投资效应转移。
3、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按 WTO的准则扩大市场准入,发展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建立风险投资基金,尽快开创创业版市场;同时大力启动社会投资,加大社会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并出台实施鼓励社会投资的税收政策,对投入到国家鼓励发展的产业、项目和产品的社会投资资金,应给予全免或减免企业和个人所得税。
4、加大对出口企业和产品的支持力度,促进出口快速增长。应进一步调动出口企业的积极性,采取有力的短期措施刺激出口的增长,尤其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传统劳动密集型大宗商品的出口应实行特殊的出口鼓励政策,不仅要加大出口退税的额度、加快出口退税的进度,同时应加大对出口信贷的支持。
5、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增加农民收入。目前农民收入增幅连年下降、农村消费增长缓慢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农产品价格大幅下跌。因此,采取有力措施稳定农产品价格是稳定农村收入的当务之急和权宜之计。从国外经验来看,几乎所有的发达国家均在不同程度上对农业生产进行补贴或对农产品实行保护价政策;而我国目前对农产品价格缺乏保护,加之农民税费负担过多过重,导致农民收入增幅连年下降。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建议国家在适当时机取消农业税,给农民休养生息的喘息机会,或者将全部农业税的收入设立农副产品的价格保护基金,以确保农副产品收购保护价的实施,保障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同时应大力扶持农村的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带动农村的相关产业,扩大农村劳动力的就业,以增加农民收入。据统计,近年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来自于农民打工的收入。因此,加快农业的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的进程,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是未来农民收入增长的根本出路。
6、加大扶持中小企业的力度。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流动资金的极度短缺已严重制约了的中小企业的发展,因此国家应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进一步扩大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利率浮动幅度,调动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满足中小企业的正常贷款需求。
10.目前的混合动力客车 篇十
为了分析节油技术水平差异的原因,要从混合动力客车能够节油的原理说起。混合动力客车节油的主要技术途径是:1.制动减速过程将制动器摩擦副白白消耗掉的能量合理回收,在汽车驱动需要助力时再释放出来;2.怠速停车时关闭发动机,节省下不必要的燃油消耗;3.由于可以得到电力系统的助力,可以减小发动机的排量,提高发动机的负荷率,提高其工作效率;4.根据混合动力系统的要求重新优化发动机特性或采用专用发动机,以获得更高的效率;5.起步与低速行驶时采用纯电驱动,甩开内燃机效率较低的低速小负荷区段。
目前我国开发的混合动力客车多数不具备上述第五项的纯电行驶功能,属于中度混合类型,如要实现此功能需要配备较大功率的电机与电池组。第二项怠速停机功能理论上可以有约5%的节能效果,但由于我国多数地区需要空调的时间多而打了折扣。第四项发动机优化或新设计只有少数具备发动机设计权限的动力系统或整车厂有条件去做。因此第一、三项便成为多数混合动力客车采用的主要技术措施,其中尤以制动能量回收为重要。据一些企业提供的数据,制动能量回收对于节油效果的贡献要占到60%以上。
制动能量回收对混合动力客车如此重要是与公交车的运行特点有关。公交车典型的运行模式是频繁地“起步一加速一短距离等速行驶一减速一进站停车”,可以说谁能够利用好它,谁就能取得基本的节油效果,如果这点做不好,即使采取了其他多种措施,节油效果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11.目前经济形势 篇十一
许小年表示, 2008—2009年金融危机爆发, 外部需求急剧减少, 使得中国经济的痼疾暴露出来。中国本来可以借此进行经济结构调整, 但4万亿计划和宽松货币政策的推出, 政府的强力干预让中国经济貌似获得一种免疫力, 使得中国错过这次机会。
但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 2008年的问题全都回来了。欧债危机再次爆发, 国内投资疲软, 促使政府又重新推出较为松宽的货币政策和积极财政政策, 市场甚至预期政府将再次重复4万亿和宽松的货币政策。
但这次情况真不一样了。首先, 政府已经没有那么多的资源能够用于刺激经济, 因为地方政府财政比较紧张, 并且面临债务问题 (至少有10万亿的债务) , 已经无法进行大规模基础建设。下半年推出像2009年那样的刺激性财政政策可能性极低。其次, 中国目前货币存量已经相当高, 增发货币将极大加重通胀压力。
因此, 目前看来, 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将继续下滑。一些研究人员于是寄希望于拉动消费。但消费受制于收入, 短期内难以真正提升。
许小年强调, 传统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解决当前中国经济问题作用不大, 因为中国经济主要是结构性问题, 即过于依赖投资推动经济。但投资积累了大量的过剩产能, 使得企业既面临成本上升, 又面临产品价格下降, 企业盈利不断受到挤压, 处境艰难。而这又意味着银行不良资产的上升。这样的路子不能再走下去, 无论政府采取怎样的宏观政策, 都无法改变这种局面。
12.目前经济形势 篇十二
——从《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和《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两文中,看毛泽东战略思想的变化
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领袖,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在他的战略部署和决策之下,中国人民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以及民族的解放。在中国革命战争过程当中,毛泽东虽然不曾开过一枪,但却指挥着千军万马,用他独到的军事战略,引导着中国革命战争一步步走向胜利。然而,毛泽东的军事战略,并非一成不变的,根据战争的形式,他的战略战术,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这也正是他最为高明,最有智慧之所在。
在阅读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及《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两文后,我在此尝试通过分析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毛泽东战略思想的转变,从而学习其中智慧。
一、两文的基本内容及战略部署
要了解毛泽东战略思想的变化,首先要先了解《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及《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两文的创作背景,及其主要内容。下面,将简述我对此二文背景的了解,及对其中提及的军事战略。
一)《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是毛泽东1936年12月,在中国抗日红军大学的演讲,本是写给红军大学的教本。当时,正值红军长征结束之际,抗日民族革命之初,毛泽东撰写此文,总结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经验,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党内在军事问题上的争论做出了结论。批判了党内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及“左”倾冒险主义错误。毛泽东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创造性的将马克思唯物辩证法,用于军事领域,产生了他有关战争的哲学,认为:战争有它的一般规律,但是,中国革命战争,更有其特殊的规律,要想取得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就必须认清中国革命战争的特殊性。文中特别突出的“战略”两字,强调了战略的重要性。认为:全局和局部是相对的,也是相辅相成的,全局无法脱离局部而独立。全局由它的所有局部构成。
在文中,毛泽东对中国革命战争形势进行了分析,总结出了: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的大国;敌人的强大;红军的弱小;共产党领导和土地革命四个特点。这些特点,表明红军不能拷贝一般战争和俄国革命以及北伐战争的模式,中国革命战争不论在战略上还是战术上都是独特的,需要红军用自己的经验来指导接下来的作战。并由此得出:“第一个特点和第四个特点,规定了中国红军的可能发展和可能战胜其敌人。第二个特点和第三个特点,规定了中国红军的不可能很快发展和不可能很快战胜其敌人,即是规定了战争的持久,而且如果弄得不好的话,还可能失败。”的结论。由此,毛泽东提出了“持久战”的战略方针。并提出,应进行积极地防御,既不可轻视敌人,也不能为敌人所吓倒;做好反“围剿”的准备;适时地进行战略退却等具体战略措施。
二)《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一文是1947年12月25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会议上的报告,当时,八年抗战已经结束,人民解放战争正在进行,中国革命浪潮高涨,战争达到了一个转折点。人民解放军击退了蒋介石数百万反动军队的进攻,并使自己转入了进攻阶段。
在这样的形势之下,毛泽东提出“我们不但必须打败蒋介石,而且能够打败他”。并总结了我党我军同国民党长期斗争的经验,制定了在战略进攻的新形势下党在军事、政治和经济等方面的具体纲领和政策。
根据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初期的经验,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中,提出了:1.先打分散和孤立之敌,后打集中和强大之敌;2.先取小城市、中等城市和广大乡村,后取大城市;3.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城市和地方为主要目标;4.每战集中绝对优势兵力,四面包围敌人,力求全歼,不使漏网;5.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6.发扬勇敢战斗、不怕牺牲、不怕疲劳和连续作战的作风;7.力求在运动中歼灭敌人;8.在攻城问题上,一切敌人守备薄弱的据点和城市,坚决夺取之;9.以俘获敌人的全部武器和大部人员,补充自己;10.善于利用两个战役之间的间隙,休息和整训部队,十大军事原则。同时,由于当时的革命形势大好,在解放区土改的过程中,党内出现了“左”倾的偏向,毛泽东提出在报告中,还明确的指出:要坚决的团结中农,不要损害中农利益。强调指出“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各级领导务必充分注意”。否则,虽然总的形势很好,也会招致革命失败。
二、两文中所体现战略思想的改变及分析
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及《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两文中,所反映出来的,毛泽东在战略思想上的转变是:从1936年的战略防守,在总体劣势的基本条件之下,进行持久战,在局部寻求突破和胜利,从而,将总体战局引向最终胜利,转变为1947年的战略进攻,在战局占优的形势条件下,继续团结广大人民群众,迅速推进,不断扩大胜利,直至达到全民族的解放。
毛泽东战略思想产生这样的变化的原因,并非一时兴起,而是通过充分的分析革命战争形势,根据战局状况,而有目的的提出的:
在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以前,中国工农红军,正处于长征结束刚刚结束的时期,红军兵力损失严重,革命力量并不充裕,同时,武器装备也非常落后,而此时,红军所面临的敌人,内有蒋介石的反革命武装,外是装备精良的日本帝国主义,在这样敌强我弱的历史条件下,想要正面迎击,迅速击溃敌人是不可能的。因此,只能利用中国土地博大,地形复杂的优势,通过运动战、持久战的形式,“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不断的消磨敌人的战力,再在合适的时机,对敌人进行打击。这样,既能在不断的作战过程中消灭敌人,又能最大程度的保存自己的力量,在总体的劣势当中,逐渐缩小与敌人的差距,才有可能取得胜利。
而到了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已经建立起了良好的群众基础,得到了广大农民的大力支持,革命队伍得到了极大的扩大,在总体力量上不输于国民党军队,若此时,仍以持久战的方针指导作战,那么必将使得战局被延长,而虽然总体实力相当,但在武器装备上,共产党与国民党仍有着很大的差距,加之美帝国主义对蒋介石的支持,若不能迅速解决战局,极有可能化优势为劣势,因此,不适合再以抗战时期,持久战、消耗战的模式开展战斗。然而,由于国共之间,仍然存在着武器装备上的差距,因此,也不能掉以轻心,轻易的冒进,也有可能招致局部的失败,导致兵力的损失,从而使得战局向不利的方向发展。因此,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之下,作战必须迅速,使得敌人没有喘息和休整的机会,同时,又不可冒进,打无把握的战斗,只有这样,才能使得胜利不断扩大,才有可能达到民族解放的最终目的。
在整个中华民族革命的进程当中,毛泽东的战略思想,一直都在随着革命形势的变化而发生改变,这与毛泽东本人提出的军事哲学是紧密相关的:战争具有其一般规律,也有着它的特殊规律,必须同时把握了一般和特殊规律,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战争的存在是为了消灭战争,这是战争的一般意义,而中国革命战争存在的特殊意义则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下为了争取民族独立而进行的战争。在中国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中国革命战争,注定与苏联以及其他国家不同,因此,不可能照搬别国的经验取得成功。同时,从整体来看,战争的规律是发展的,不同历史条件下,战争的特殊规律又有差别。虽同为中华民族革命,在抗战时期与解放战争时期,都有着不同的特点,因此,不能简单的沿用曾经成功过的战略取得胜利。毛泽东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制定的不同战略,实际上,也是对他自己的军事哲学最好的诠释。
三、由毛泽东战略思想转变带来的启发
伟大领袖毛泽东,在中华民族革命的历史战场中,以他独到的眼光、过人的智慧以及天才的军事能力,继承发展中国传统军事思想精华,广泛吸收西方军事思想成果,将马列主义军事理论与中国革命斗争实践有效结合,建立起了指导中华民族革命战争的完整的理论体系,形成了他独具特色的军事哲学,同时,也引导着中华民族革命一步步走向胜利,最终达到了全民族解放的目的。
虽然,当今时代,世界正处于总体和平而局部战争,总体缓和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而局部动荡的形势当中,同时,现代化、信息化的当今,战争的特殊性,也有了极大的改变,毛泽东当年制定的战略方针,都已经无法适应现如今的战争形势,但是,毛泽东的军事哲学,对当今却仍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不仅仅对于战争,对于现代生活中的种种,也同样适用。
对于生活在社会主义中国的我们而言,战争离我们相对遥远,但是,在我们人生的各个发展阶段中,我们难免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面对挑战时,毛泽东的战略思想和军事哲学思维方式,都能够成为我们应对挑战,解决问题时,可以借鉴的经验。在遇到困难时,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当下的形势和条件,制定具体的解决方案,不照搬照抄他人的经验,也不想当然的将过去的方案翻出来再次使用,这样不仅能够更好的解决问题,更能锻炼自己的能力,解放自己的思维,对我们而言,是一种成长的机会;同时,学会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遇到一个事物,不要急着用经验去评判,更多的去接触和了解不同的事物,尝试接受不一样的想法,这样人才不会固步自封,视野才会更加开阔,思维才会更加活跃;学会转变思维,当我们的经验无法应对遇到的困难时,要有能够跳出固有思维模式的能力,不在一个死胡同里打转,而要能够适时转变思维,找对合适的切入点,要有类似游击战术的思维模式,正面击破不行,就从其他方面入手,来解决问题,要会将一个大的问题,拆分成几个小的问题,然后集中力量,进行各个击破,从而最终解决问题;此外,应该学会制定合适的计划,处理问题时的计划,就如同战争中的战略方针,一个合适的计划,能够引导我们更好的解决问题,并通向成功,而一个不合适的计划,则很有可能成为我们解决问题路上的绊脚石,给问题的解决,带来消极的影响。
13.目前还不错美文 篇十三
面对衰老、疾病,皮肯斯用一个故事,幽默而形象地表達了他的心态。他说:“一个地质学家从十层楼上失足跌下,当他掉落到第五层时,你知道他心里想的是什么吗?”皮肯斯继续说,“地质学家心里想的应该是,‘到目前为止,还不错’。”
14.目前经济形势 篇十四
国际金融海啸涛声依旧, 西方主权债务危机再起, 世界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困难重重, 唯有中国经济一枝独秀, 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回顾建国62年, 中国从社会凋敝走向全面小康, 从“一穷二白”迈入经济大国, 种种奇迹均与经济体制的成功变革分不开。价格改革、国企改革、产权改革等, 都曾成为推动改革的重要力量。“摸着石头过河”的“中国模式”广受赞誉。但是在超过三十年的经济快速增长后, 中国正面临着经济体制再次转型的重要时刻。既得利益者为捍卫既有体制而阻碍改革, 曾经建立起来的经济模式也成为未来发展的桎梏, 制度变迁模式之争从未停止, 经济体制改革最迫切需要的是新的动力。这个新的动力就是制度创新。
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动力源自制度创新
诺思在《西方世界的兴起》和《庄园制的兴衰——一个理论模式》中指出:对经济增长起决定作用的是制度因素而非技术性因素。他认为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是经济增长的关键, 一个有效率的经济组织在西欧的发展正是西方兴起的原因之所在。正是由于制度上的创新, 才能使技术得以创新, 资本得以积累, 教育得以发展, 也才会导致经济的增长。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也将制度创新定为利润的来源。
审视拉丁美洲等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国家的问题, 回顾东欧、前苏联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经验和教训, 可以发现制度创新不足是这些国家发展停滞、政息人亡的主要原因。拉美国家国内市场狭小, 本国受保护的产业经过初期的发展后很难壮大。这些国家长期执行“进口替代战略” (2) , 初级产品的出口无法满足对机器设备等产品的进口需求, 所以二战后的“拉美奇迹” (3) 只是短期的繁荣, 无法持续。由于缺乏进一步的制度创新, 拉美国家的经济发展很快陷入了停顿, 债务率大幅上升, 企业发展缓慢带来的是政府财力的下降, 融资困难使得长期债务趋向短期化, 经济波动风险明显加剧, 最终拉美国家大都落入了“中等收入陷阱”。前苏联国家在发展初期靠计划经济体制的超强资源集中能力, 取得了经济快速的发展。但是计划经济有其不可克服的缺陷, 资源配置的低效率随着经济增长所产生的负面作用逐渐累积, 经济发展逐渐停滞甚至倒退。
中国经济体制能够不断改革前进, 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的动力就是制度创新。回顾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一是1949年至1978年。这一阶段, 中国构建了计划经济体制。在此过程中屡次完成了制度创新, 建国初期以没收官僚资本、土地改革和统一财经为突破口, 先后完成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从而最终确立了以计划经济为中心的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体制在建国初期所面临的纷繁复杂的政治经济形势下, 发挥了重大积极的作用, 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但是随着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 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也日益凸显。二是1978年至1992年。1978年以邓小平同志发起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为开端, 中央选择了“家庭联产承包”、“乡镇企业”和“经济特区”这三个突破口掀起了改革的浪潮。正是有了这些经济体制上的制度创新才有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大发展。三是1992年至2003年。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以后, 中国明确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这一时期“股份制”改造全面推开, 财政分税制改革大力推行, 新的一轮改革还是以制度创新为突破口。四是2003年至今。2003年以来, 中国进入了发展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期。制度创新依然先行,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新的改革突破口, 中央先后取消了农业税, 并启动了土地流转制度。除了经济体制改革, 制度创新还推动了中国各项事业的进步, 如“一国两制”这一政治制度上的伟大创举, 突破性地解决了香港回归问题。可见, 中国建国以来的历次改革前进都是源自争论中的制度创新。制度创新为经济起步注入了强大动力, 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 尤其是财税体制、土地产权和企业贸易等领域的制度创新, 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的接力式高速增长, 国家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被称作“中国模式”。“中国模式”的重要特点可以说就是以“摸着石头过河”为代表的不断试错、匹配、确立的制度创新。
二、目前经济体制改革应以强制性制度创新为主要动力
由于历史原因和认知局限, 1978年改革开放走的是诱致性制度创新和强制性制度创新相结合的路径。小岗人敢为人先开创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这是自下而上的诱致性制度创新。中央审时度势建立“经济特区”是自上而下的强制性制度创新。这次历史性的改革, 充分发挥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力和政府的创新精神。进入新世纪, 社会矛盾不断变化, 国家发展改革的目标和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都有了新的内涵和形式。把改革简单地看成就是从计划向市场的转变已无法解决当前中国经济结构的长期失衡以及相伴随的社会民生等一系列问题。要实现产业协调、环境保护、城乡统筹、公共产品供给等多重发展的目标, 迫切需要推动新的制度创新, 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释放新的活力和动力。针对目前新形式新变化而发起的新的改革是更深层次、更广层面的改革, 应从顶层设计开始主要以强制性制度创新为主。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 改革所植根的社会基础迥异
1978年的改革开放拥有广泛的改革共识, 文革结束之后全国上下思变之心萌发, 改革呼声鹊起。因此, 从农民、工人、个体工商户到领导干部都一心谋变, 基层创新层出不穷, 好的制度创新立刻被模仿套用并推而广之成为宏观政策。而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 我国经济社会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社会各阶层的利益诉求多元化。改革的推动者往往变为既得利益者, 对继续推动改革缺乏积极性, 甚至演变成阻碍力量。一些主导改革的部门, 从部门利益出发, 追求改革利益部门化。在这样的情况下, 诱致性的制度创新就难以被广泛地接受和推广,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相对经济增速趋缓。
(二) 改革所涉及的领域更加宽泛
1978年的改革开放是局部改革, 由于当时亟需解决的是发展生产力的问题, 所以改革主要关注经济领域, 一经展开广受欢迎。当前的经济体制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 是系统性的改革, 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四位一体的改革, 改革的内容更广泛, 改革措施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改革的利益关系盘根错节。从单方面局部推进的诱致性制度创新, 往往由于没有系统谋划, 缺乏配套政策体系作支撑, 难以满足全局性的要求。
(三) 改革所面对的环境更为复杂
1978年改革开放时, 全国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较为平均, 一地的创新可以很容易被各地成功复制, 且信息传播相对缓慢, 改革的试错成本相对较低。新时期的改革则不然, 全国各地经济社会发展严重不均衡, 各地情况不一, 基于一地的改革创新并不具有广泛的相同基础, 简单移植到别处有时甚至起到反作用, 改革的可复制性降低。同时, 一地改革试错中的负面事件很容易成为波及全国的舆论焦点, 改革的代价增大, 地方改革的积极性减低。
基于以上原因, 原有的诱致性制度创新已经不能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 唯有强制性的主动制度创新才能推动改革的进步。在现实中, 无论制度创新的方案多么周密、智慧多么高超, 改革总会引起一些非议:既得利益者会用优势话语权阻碍改革, 媒体公众会带着挑剔目光审视改革, 一些人甚至还会以乌托邦思维苛求改革。对于改革者来说, 认真听取民意, 又不为流言所动, 既需要智慧和审慎, 更要有勇气与担当。 (4) 当前改革进入深水区, 面临多重困境亟待解决, 国内外形势急迫, 改革难度明显加大, 必须推进强制性制度创新, 而不能被动等待自下而上的改革, 在这个问题上, 容不得我们有丝毫犹疑。
注释:
(1) 新制度经济学将制度变迁划分为诱致性制度变迁和强制性制度变迁两种模式。诱致性制度变迁是制度创新主体在寻求由制度不均衡引致的外部利润产生制度需求, 进而引致的自发性制度变迁, 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制度变迁。强制性制度变迁是指由政府担任制度供给主体, 强制执行的自上而下的制度变迁。本文使用“强制性制度创新”表示自上而下的制度创新, “诱致性制度创新”表示自下而上的制度创新。
(2) 为了克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不平等贸易, 发展本国的民族工业, 广大发展中国家努力发展一些原来依靠进口的货物的生产, 以供本国消费, 从而实现进口替代。
(3) 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的十余年间, 拉美国家依托工业化和城市化实现经济快速增长, 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 被广泛赞誉为“拉美奇迹”。
(4) 摘自《宁要微词, 不要危机》, 人民日报2012年2月23日。
参考文献
[1]王保安.中国经济结构失衡:基本特征、深层原因与对策建议 (J) .财贸经济, 2010 (7) .
[2]王保安.中国经济增长与方式变革———迈向持续、高效的增长道路 (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7.
[3]道格拉斯.诺思, 罗伯特.托马斯.庄园制的兴衰———一个理论模式.1971.
[4]道格拉斯.诺思, 罗伯特.托马斯.西方世界的兴起 (M) .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9.
[5]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对利润、资本、信贷、利息和经济周期的探究 (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9.
【目前经济形势】推荐阅读:
目前医药市场状况07-14
国内目前棒材生产现状07-21
农村目前存在的问题09-02
目前中国的新闻现状10-15
目前企业发展状况10-27
中国目前周边隐患分析12-13
建筑装饰目前的状况07-11
目前养老保险缴费比例08-04
中国目前工程项目概况10-31
目前市场跨境物流公司问题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