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课程改革

2024-08-07

基础会计课程改革(13篇)

1.基础会计课程改革 篇一

同学们好,欢迎大家参加电大开放教育的学习,欢迎你们学习《基础会计》这门课程。会计是一种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会计通过一系列的专门方法,搜集、整理、加工反映企业及其他单位生产经营过程及其结果的数据资料,形成会计信息,并以财务会计报告(主要是会计报表)的形式对外发布,以供政府管理部门、投资者、债权人等作出相应决策时参考。

会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股份公司出现后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企业所有者(投资者)不直接参与企业经营管理,而是委托专门的经理人来经营管理企业,所有者只有通过会计信息来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对经营者的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判断,从而做出相应的决策。因此说: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

对于没有接触过会计的人来说,对会计的认识往往有些偏颇,认为会计不就是记账吗?这还用得着在大学里专门学吗?不错,会计是要记账,但不仅仅是记账,何况会计记的也不是简单的流水账,需要建立在基本原理基础上的专门方法和技巧。也有的初学者认为会计理论晦涩难懂,方法枯燥乏味,学起来很难。实际上只要理解了会计的实质,抓住主线和纲,就不会觉得那么难了。会计的实质是一个信息系统(也有的认为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其目标是提供有用的经济信息,提供信息的方式是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主要是会计报表),报表的数据来自于分类反映各种经济业务的会计账簿,而记账的依据则是各种会计凭证。因此,会计核算就是从凭证到账簿再到报表的过程。此外,会计不是反映单位发生的全部经济活动,而只反映能够用货币表现的经济业务,因此需要界定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哪些可以纳入会计核算系统,在什么时间、以什么金额、在什么载体上进行反映。所以,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就成了会计核算的四个主要环节,同时也是四种主要方法。实际上,会计特别是基础会计课程主要就是介绍会计确认(解决核算的范围和时间)、计量(解决核算的价值标准)、记录(以凭证和账簿为载体)、报告(以报表形式对外提供信息)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对于会计专业的同学来说,基础会计是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为后续的专业课(包括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电算化会计等)打基础的。而对于金融专业和工商管理专业的同学来说,基础会计是你们专业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你们将来从事相关专业工作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因为不管是企业内部管理还是银行信贷,都必须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而了解的途径只有通过解读会计提供的信息。

2.基础会计课程改革 篇二

目前高职院校会计基础授课方式与本科院校一样, 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 重点讲授会计记账, 通常是教师提供给学生业务题, 让学生做出会计分录的方式, 很多学生会计分录掌握的非常好, 可到了就业岗位, 无法将原始凭证与会计分录联系到一起, 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为了改变这种现状, 本文重构了课程内容。

一、根据岗位需求重构课程内容

经过实地调研, 参考会计从业标准, 开展专家座谈会, 对学生展开问卷调查以及督导老师、任课老师的交流与讨论等, 进行课程的重新设计。通过调研, 总结了会计岗位, 并对每个会计岗位分析其所需的工作能力, 并按照会计工作流程重构了课程内容。整体课程内容是以项目为导向, 总结了三个项目17个任务, 彻底改变了传统的课程内容, 深受用人单位和学生好评。

二、课程设计的出发点

(一) 课程内容设计能够满足学生职业能力的锻炼、职业素养的培养和会计基本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

项目一提供了企业经营中常用的原始凭证的联次、使用流程等信息, 帮助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时能直接根据原始凭证识别经济业务, 避免了教学中过多使用文字叙述经济业务的弊端。项目二站在初学者角度, 对会计实际工作中的会计核算流程进行适当简化, 方便学生以最快的速度理解和熟悉会计核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项目三提供的任务情境, 模拟企业真实的经济业务, 能够切实提高学生手工会计操作能力。

(二) 课程的考核设计为师生提供了较好的平台

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包括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两个阶段。过程性考核包括两个方面:以职业素养培养为主旨的小组任务考核和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的个人项目考核;终结性考核是以知识掌握为目的的个人闭卷考核。上述考核方案, 是对学生全方位的考核, 能较好地达到本课程已设定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目标。

三、课程内容的具体设计

见表1

参考文献

[1]杨智慧.高职会计专业会计基础课程设计新探.教书育人, 2014 (05) .

3.基础会计课程改革 篇三

[关键词]基础会计;非会计专业;教学改革

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已经成为世界通用的商业语言。我国会计学家杨纪琬曾指出:“在现代社会,不懂得会计知识不理解和不善于利用会计信息的人,很难从事经济工作。”因此,目前各高职院校将《基础会计》列为市场营销、工商管理、金融等经济管理类非会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但由于各专业在培养目标和专业特色上有所不同,如果还照搬会计专业《基础会计》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对非会计专业而言,起不到专业必修课的作用。因此,在我们现在的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就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改革建议进行分析探讨。

一、《基础会计》在非会计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教学的内容针对性不强

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是会计信息的使用者而不是会计信息的制造者,因此,对于他们而言学习基础会计的主要目的是要懂得会计并会使用会计信息进行分析并解决问题,但是,目前在高职院校的课堂教学中,对非会计专业学生的教学基本是照搬会计专业的,还是注重讲授账务处理的基本原理、会计科目、会计账户、复式记账以及如何登帐,如何编制报表等。而对于非会计专业对会计知识的需要、对于学生未来工作和生活对会计知识的需要了解得不够。这样对于我们非会计专业学生而言,他们就算学习了基础会计,实际上对他们也产生不了帮助。

(二)没有合适的教材

目前市面上可供选择的《基础会计》教材很多,看上去选择余地非常之大,并且好多教材上面还标有非会计专业适用的字样,但是其内容与会计专业学生所使用的教材大致相同,主要内容仍然是会计凭证的填制、会计账簿的登记、借贷记账法在工业企业制造业主要经济业务核算中的应用以及财务报表的编制等会计人员工作的基础知识,还是从培养学生的会计职业能力来组织内容的,不能满足学生日后非会计专业工作岗位的需要。

(三)学生的重视不够

由于本学期担任了学院营销专业《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发现营销专业学生和会计专业学生同时《基础会计》课程,同样的老师,同样都是零起点的学生,但是差异非常大。营销专业的学生对财务会计方面的知识了解较少,甚至主观认为会计与他们所学专业并无联系,他们以后也不会从事会计相关工作,从思想上就不重视本课程的学习,自然学习积极性就不高,其中还有不少学生对会计进行了错误的定位,认为会计属于营销。

二、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改革建议

(一)准确定位会计学教学目标

会计的目标是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而非会计专业学生将来更有可能成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而不是会计信息的制造者。他们应具备分析会计信息,运用会计信息来进行决策的能力,因此,教师在对非会计专业学生授课时,不应该侧重教他们怎样做账,而应该让他们掌握两大财务的编制,尤其是财务报表的分析,便于他们读懂会计所提供的信息。在介绍报表分析过程中,可以运用案例教学法,以真实的企业案例为导入,通过剖析财务报表分析案例,让非会计专业学生可以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增强直观认识,真正感受到学习会计的作用。

(二)发挥教师的主动作用

由于目前的会计教材都是以会计专业适用为主,很少有针对不同专业而量身编写的会计教材,所以对于非会计专业的教学内容,最好自行编写,或者将现在所用的会计教材作出适当的补充和删减,以适应教学的需要。譬如对于票据的填写使用方面的知识,我们在金融课中会进行详细的讲解,所以在基础会计课上就不需要再重复的进行介绍了;在应用借贷记账法编制会计分录和登记账簿方面训练不宜过多,而对凭证、账簿及报表等会计信息的理解和处理则应提到重点位置。

(三)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非会计专业学生入学后要做的第一项工作就是进行专业教育,因此,可以由专业教师对会计工作的重要性,会计与自己专业的联系等进行介绍和分析,让学生对会计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另外还可以邀请往届优秀毕业生返校与新生进行交流,让他们以自己的切身体会谈学生在学校期间努力学习,打好基础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到没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技能是不能适应社会工作的,也让他们了解在校除了要学好自己的本专业,也要注重边缘专业的学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第一次课,把握好最佳时机,让学生在刚接触这门课程时形成比较好的印象从而激发他们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而且,教师可以结合目前经济发展趋势,社会上的创业者实例,介绍会计工作在经济管理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谈谈往届非会计专业毕业生在不同职位的成功案例,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学好《基础会计》的信心,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把往届会计学生在毕业顶岗实训中所做好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以及报表等拿来给非会计专业学生看,从而增加他们对会计的直观认识。并可以将有些会计专业术语与实际生活乃至与他们自己的专业联系起来,从而引导他们入门。譬如讲到会计科目“固定资产”,我们可以联系到家里的汽车和价值较高的家电家居设施;讲到“交易性金融资产”,就可以联系到股民们所购买的的股票;如跟营销专业的学生讲到销售费用,就可以联系到他们本专业的相关费用,进行广告宣传的广告费、销售人员的工资等等。这样可以让学生对会计专业术语产生一种亲近感,就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目前对高职院校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的探索还有待研究,而对非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的积极探讨,有利于学生学习本课程,因此,加强其教学研究,改革教学模式,才能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战子玉.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6).

[2]刘东华.“基础会计”精品课程建设与探索[J].太原:会计之友,2008(2).

[3]李钢.谈非会计专业的会计教学[J].会计之友,2010(17).

4.基础会计课程改革 篇四

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的变革越来越明显,从传统的手工做账到现在的会计电算化阶段,网络时代下,对会计信息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对高校人才培养以及高校教师带来了更高的挑战。针对地方民办本科院校会计专业的培养要结合区域学生的特点,办出特色,其关键是要大力加强实践性教学。而基础会计是学习会计的入门课程,对学生进入会计门道并加大兴趣度去学习产生重要影响,新时代下95 后学生思维活跃,敢于表现,如何更好地结合95 后学生的特点,使基础会计课程教学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在此背景下,本文对此问题进行了探索。

一、《基础会计》课程及院校学生的特点

民办本科院校多为地域院校,其创办院校的目标多是服务于当地,为当地培养一批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以服务并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财会专业是众多学生选择的热门专业,并且是就业岗位最广阔的专业之一。但是,民办本科院校相对其他重点院校学生本身存在一些特点,比如学生普遍文化课水平不高,基础知识不够牢固;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积极性不高,对学习兴趣不高,“六十分万岁,多一分浪费”是其学习的一个目标;另外95 后学生已经充满整个校园,其思想多变、敢于表现自己并且不受约束的性格决定了传统教师讲授型的方式不受欢迎,因此对高校以及教师是一种挑战。

在高校中,《基础会计》课程一般是在大一下半学期进行开设,该课程是从一个基础性并且有宏观性的角度去讲述,所讲的是作为会计的所要具备的思维方式,以及在会计中的一些基本规则:比如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会计的六个要素等等,对于头脑中没有这种意识的学生来说不便于接受,理论性较强。另外会计类的知识需要跟随时代发展而不断更新,具体到实际某类企业中,需要进行实际操作而不是口头上的理论,大部分的实务工作要求这门课程要具有一定的实践性,理论知识掌握的基础上实践性操作要强,因此对于刚踏入大学的学生来讲,学习好基础会计有一定的难度。

二、《基础会计》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一) 专业与非专业目标不够明确

《基础会计》课程在许多高校经管大类专业中都曾开设,除了本专业的会计学、财务管理专业之外,以及经管大类专业的物流、国际贸易、金融工程等专业,部分院校开设目标不够明确,没有本质区别。本专业的基础会计教学是学生入门基础,并是以后大学期间继续学习会计的基础,重视理论,更加深实践,为以后实务工作打下基础。而非财会专业学生一般只在大一时开设基础会计课程,而没有更深入的学习会计其他课程,学生基本的学习目标是为了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更深入的目标是以后从事管理岗位要懂会计,即会用会计,而不是会具体的操作。目标明确后才能有针对性的开设课程,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 二) 课程教学内容上过于理论化

基础会计的课程本身包含理论性内容较多,使用的会计专业术语比较多,在讲授上专业教师会不自觉地引入理论术语,因此初学者会感觉到不易理解,会导致这样的效果,一方面学生会感到迷茫,另一方面感到上课很枯燥,缺乏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章节的内容安排一般是会计的基本概念、会计要素、复式记账法以及企业经济业务的分录最后是报表内容,整体的.框架结构在开始讲述时学生并不是很理解其中的原理,因此在课程讲述中引用案例,运用实际业务中操作的方式,可以打破章节顺序,逐渐引导学生深入学习。

( 三) 课程讲授方式上过于单一

目前大多数地域院校讲授基础会计课程还是传统的讲授方法,由于内容较多,大部分教师课堂上是大满贯的方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听得也会比较疲劳。现在高校学生以90 后为主,大多数95 后的学生们已经充斥着整个校园,95 后学生敢于表现自己,思维活跃,保持着一种怀疑精神,对于这种特点,网络时代下讲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多样化教学,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三、《基础会计》课程改革的探索

( 一) 选好教材,专业做区分

从实际的教学经验上说,要讲好《基础会计》这门课程,必须写好教案“吃透”教材。教案是教师反映本次课的思想灵魂,备课充分才能把控住课堂,教学效果才好。基础会计的教材选用上要做一定的区分,财会专业的学生要选择适用于当地学生的重理论更重实务的教材,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另外选择一些更新知识较快的教材,适用于95 后学生网络特点下的教材,比如“码书教材”即可以扫描二维码的小知识,吸引学生眼球,增强学习的兴趣。对于非本专业的学生,应选择理论性较弱更关注会计信息分析的教材,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注重会运用信息去解决问题。

( 二) 多样化教学方式

经济在发展,教育的方式也应随着环境变化而发展,成长于网络新时代的95后们,接受新思想、新事物的能力要远远增强。传统的教学方式或者以教师为主体的讲授方式已不受新时代学生的欢迎,基础会计的课程知识点较多,具体涉及到的实务操作比较多,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比如现在流行的慕课、翻转等形式,主体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辅导作__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以采用教师讲授重点内容、学生讲授了解性内容、课外通过视频学习知识点以及课内讨论的方式进行多样化教学,符合95 后学生的特点,提高教学效果, 增强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 三) 重视实践,巩固理论

会计的实践性要求重于理论性的知识,在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要注重实践操作能力。基础会计这门课程前面章节理论性知识比较多,在学完会计要素以及借贷记账法后,进入到实践操作,可以采用边学习边实践操作的方式,比如填制凭证、登记账簿和编制报表等,教师可以事先示范或者学生通过看实际企业中做账的流程,进行实际的填写。报表的编制实则是综合性的知识,可以巩固理论性知识。实践项目可以分为专项实训和综合实训,凭证、账簿和报表每部分的填写在课堂讲授时进行专项,最后剩余两周的时间进行综合训练,做一套完整的模拟账。高校要重视实践的知识,不能形同虚设。

( 四) 打破常规,因地制宜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 理论和实际操作一体化” 的专业人才,民办院校财会专业的创办是为服务于当地乃至周边区域企事业单位发展。基础会计处于会计领域金字塔的底端,但却是基础性的架构。教学内容的讲授可以大破章节顺序,按照实务中做账的流程讲授,比如先带领学生学习阅读企业报表,从报表中引出会计六大要素的分类,进而讲述会计运用的方法,以及具体的会计处理,最后一步一步得到报表的数据。另外在讲授理论课时要注意学生的接受能力,课堂45 分钟全满贯似的输入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可以适当运用5 分钟停顿法,让学生思考或者稍微复习吸收一下,以教师善用的方式,并结合学生接受的特点,最大可能的达到预期教学效果的目的,因地制宜的教学。

四、总结

5.基础会计课程德育的毕业论文 篇五

会计职业道德是指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

教学是实施德育的基本载体,所以教学的本身就是一个德育过程,德育的思想应该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之中。对于专业课《基础会计》课程,德育教育涉及方方面面,尤为重要的是对学生“职业道德”的树立和培养。本文主要就“职业道德”内容在《基础会计》中的出现谈如何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观

(1)跳出原本教材的框架,实施模块化教学,增加“会计职业道德”模块内容

原先的一些教材大多按照会计核算方法的先后顺序进行知识铺陈,很少涉及会计岗位介绍及会计职业道德。教师往往也忽视职业道德的教育,更多地是传授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然而在现实社会中,会计人员违规操作、违法入狱的案例层出不穷,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在从事会计工作时,应当遵守的道德规范,是社会诚信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会计诚信建设的一个热点问题。作为专业教师的我们,有必要思考一个问题――学校是否应该主动承担起道德教育的重任。我想,回答是肯定的。学校是德育的主阵地,每一位教师都是德育教师

(2)调整教学方法,更好地实施《基础会计》课程的德育渗透

如果仅仅停留于增加了“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容,那还是一种表面文章。新增“会计职业道德”这一模块内容,最根本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会计工作,理解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从而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引导他们在专业发展方向健康地成长

我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都规定有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规定:“会计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提高业务素质”,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中则作了具体规定:

①敬业爱岗。即会计人员应当热爱本职工作,努力钻研业务,使自己的知识和技能适应工作的要求。

②熟悉法规。即会计人员应当熟悉财经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并结合会计工作进行广泛宣传。

③依法办事。即会计人员应当按照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进行会计工作,保证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合法、真实、准确、完整。

④客观公正。即会计人员在办理会计事务中,应当实事求是、客观公正。

⑤搞好服务。即会计人员应当熟悉本单位的生产经营和业务管理情况,运用所掌握的会计信息和会计方法,为改善单位的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⑥保守秘密。即会计人员应当保守本单位的商业秘密,除法律规定和单位领导人同意外,不能私自向外界提供或者泄露单位的会计信息。此外,会计人员廉洁奉公是保证会计工作服务质量的重要条件,也应作为会计人员应具备的职业道德

朱F基同志也在视察国家会计学院时,为国家会计学院题词:“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

针对上述内容,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采取如下的方法:?

(1)案例分析法

例如,在“依法办事”、“客观公正”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收集相关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从而理解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中的规定,也引导学生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

(2)小组讨论法

围绕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师布置一个主题内容,学生分组收集材料,组员之间团结协作,讨论后整合资料,推荐组员代表上台进行资料分享。这样的教学过程既增强了学生团结合作意识,也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

(3)资料搜索法

根据教师提示的主题内容,让学生运用网络或其他媒介搜索相关会计职业道德资料并进行整理。在整个活动中,学生通过自主实践,加深了对会计职业道德的理解,无形中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锻炼

(4)模拟场景法

模拟会计工作岗位环境,通过编排的小短剧,让学生自己辨析会计人员做法正确与否。这种方法主要是将简单的文字案例有机转变为图片和具有视觉效果的视频或者现场短剧,结合模拟的会计工作岗位场景,使学生尽快完成角色定位,并能设身处地去思考问题

3 结语

6.基础会计课程改革 篇六

1.1 教学目标不明确

目前, 非会计专业在设定会计课程教学目标的过程中, 依然沿用传统的教育思维模式, 教学目标局限于基本理论、基本账户的掌握, 以及证账表的核算流程等, 与会计专业会计学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相比, 没有任何的区别。以我院物流管理专业为例, 在设定《会计学基础》的课程目标时, 是使学生掌握会计及会计核算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包括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为将来的实际工作奠定理论基础。这一目标与会计专业的会计学基础课程目标相似, 并没体现出物流管理这个专业真正学习会计课程的目的。课程教学目标含糊不清, 从而影响了教学目标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指导性作用, 影响了教学效率的提高。

1.2 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

不同专业的学生对会计课程教学的需求具有多样性, 而在实际的教学内容方面, 非会计专业与会计专业之间不存在任何的区别, 首先对会计假设、会计核算的原则等基本理论进行相应的介绍, 其次是学习会计账户和会计分录, 最后是对证账表的操作。我院物流管理专业设置的会计课程名称是《会计学基础》, 开课时间是大一的第二学期, 周学时为4, 共计86学时, 其中理论、实践、集中实训的课时分别为40、16、30。与我院会计专业的《会计学基础》课程相比, 其教学内容、课时安排基本没有区别, 很多教师在讲授《会计学基础》课程时, 将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了教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如何学会做会计, 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没有准确地把握教学的侧重点。事实上, 对于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 会进行会计核算不是学习基础会计课程的主要目的, 通常情况下, 作为未来物流企业的管理者, 他们学习的重点在于懂得会计基本操作的流程后, 对会计信息进行使用, 进而为物流企业管理做出决策。对于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 如果体会不到基础会计课程学习的意义, 那么学习就会缺乏积极性, 并会对该课程产生厌恶感, 这正是该门课程在教学内容的设定上缺乏针对性导致的。

1.3 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会计学基础》作为专业基础课程, 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在会计教学过程中, 会计实践教学具有特殊的作用, 通常情况下, 在一定程度上它会延续、补充和深化会计课堂理论。在会计教学中, 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实践教学应用较少, 进而不能锻炼学生的会计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 使得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非常地低, 进而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更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受教学条件、实训条件的影响和制约, 我院物流管理专业基础会计教学方法或多或少地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讲得多, 学生练得少。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安排了集中实训, 但是缺乏仿真性, 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资料多是虚拟的, 而且是打印出来的黑白样式, 在原始凭证方面, 种类少, 而且缺乏相关的印章, 学生没有机会填制真实的凭证, 进而难以找到填制凭证的真实感觉, 所以在填制部分凭证方面, 学生表现的较为生疏。

1.4 教材选用不合理

在会计教材选用方面, 高职院校经管类非会计专业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在教学过程中, 很多任课教师普遍存在将会计专业使用得教材应用到非会计专业的会计教学中, 无论是教学的出发点, 还是教学目标, 以及教学的侧重点, 会计专业与非会计专业之间对会计课程都有着本质的区别。我院物流管理专业选用的就是王红娟主编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的《基础会计》教材, 而此本教材是我院经管系教师参与编写的主要针对会计专业应用的一本通用教材, 这种忽视不同专业的差异性, 选用通用教材, 将很难达到教学目标。

2 提高经济管理类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效果的改革设想

2.1 正确定位教学目标

经管类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大多数不会从事会计工作, 通常是会计信息的“使用者”, 不是会计信息的“生产者”, 培养生产、服务一线的应用型管理人员是非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 他们需要具备分析和利用会计信息的能力。以我院物流管理专业为例, 在制定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时就需要与会计专业有所区别:一是求学生在理解会计的基本理论, 了解会计基本核算方法的基础上, 懂得物流企业的经济业务活动如何在会计核算 (或会计资料) 中体现;二是能够看懂会计报表, 利用各种报表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知识对物流企业经济活动状况具有一定的分析和预测能力。

2.2 合理确定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 本着“必需”、“够用”、“易学”、“实用”的原则。非会计专业可以保留会计的基本理论、会计账户、会计分录、证账表等内容, 这些内容要精炼、简单, 将原先几章的教学内容整合到一章, 同时增加财务分析, 报表分析等相关内容, 在设置财务分析、成本分析、报表分析这几章内容时, 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是重点。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 在教学内容上应该包括以下3个方面:

(1) 会计入门知识。为了便于学生了解会计课程与物流管理专业之间的联系, 在开设本课程之前, 对会计与物流专业之间的联系, 以及会计在物流专业岗位工作中的重要性进行详细的介绍, 使学生意识掌握会计这门商业语言是必须的, 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不断提高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学习会计的兴趣。接着对会计核算原则与基本假设、账户与复式记账等进行介绍, 帮助学生理解会计的基本原理, 同时简化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循环这部分内容, 对于这部分内容通过实践进行感性的认识。

(2) 物流企业常规业务核算及报表编制。在基础会计中, 这部分内容是教学的重点,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帮助学生对物流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充分的了解, 进而能够正确编制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采用按物流企业经济业务循环的方法进行授课, 具体包括:筹集资金及购置设备的核算、供应阶段的核算、经营服务阶段的核算、销售阶段的核算、利润形成与分配的核算等。将教学内容与物流企业实践进行结合, 使学生更加容易地理解和掌握这部分知识。

(3) 财务报表的理解和分析。在讲解会计报表时, 重点阐明物流企业会计报表之间的差别, 说明会计报表结构与会计报表分析之间的关系, 解释如何计算和分析财务指标, 以及如何利用附表和附录阅读会计报表的方法和技巧。

2.3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 在课程实训安排上首先保留传统会计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 引导学生完成证—账—表等一整套的账务处理, 但课时不需占用很多, 而更多的时间让学生锻炼分析物流企业财务会计报表, 通过报表提供的各项数据, 帮助物流企业进行预测、决策, 以提高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必要的管理素质和能力。

2.4 加强教材的选用和建设

尽可能选用专业针对性强的教材, 确实没有针对本专业的教材, 在选用通用教材的基础上, 教师在制订授课计划和授课时, 需调整相关教学内容, 适当增加与本专业相关的内容。积极组织教师编写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材, 比如针对我院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特点编写《物流企业会计》校本教材。

摘要:会计专业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非会计专业的会计课程教学。教师不重视不同专业之间存在的差异, 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本文结合笔者在物流管理专业《会计学基础》课程教学中的体会, 谈谈对该课程教学改革的设想。

关键词:高职院校,非会计专业,会计学基础,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熊春红.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科技信息, 2010 (3) .

[2]徐彩红.非专业基础会计实践教学的探索[J].新课程研究, 2009 (9) .

7.基础会计课程改革 篇七

关键词:中职学校 非会计专业 基础会计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3(c)-0000-00

一、中职学校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不明确,过度重视对会计理论知识的传授

中职学校非会计专业的基础会计教学目标应该放在传授会计的基础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分析和利用会计信息的能力,掌握基础的会计工作流程,以及与本专业有关的会计常识。而对会计的一整套账务处理、报表编制等操作性的内容则作为知识点相应了解。这是因为会计学科是一个比较系统的综合性学科,要学好会计除了要学好基础会计、会计实务外,还要有相应的财税知识。所以,中职学校对非会计专业的教学定位应为强调实践性、应用性,而不是培养会记账、算账、报账的会计人员。学生通过对会计知识的学习,能够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及实务,主要是学会对会计信息进行分析以及如何使用这些信息,使他们成为财经管理工作的“通用型”专业人才。由此看来,不同的教学目标决定采用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目前,大多中职学校在制定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课程教学目标时,主要从会计学科角度出发,过多考虑会计学科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完整性,对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学习会计知识的目的认识不够,导致过度重视会计理论知识的传授,而作为选修课程一般安排40课时左右的教学,那么对中职学校的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则很难完成对学生的会计实务操作技能及会计信息的使用和理解能力的培养。由于教学目标不明确,过度重视对会计理论知识的传授,致使学生掌握不了与专业实际需要相应的会计基础知识和技能,达不到在教学中增强人才的通用性,不能更好地适应将来从事财经类专业工作的需要。

2、课时安排不科学,缺少合适的教材

对非会计专业的基础会计教学,学校不重视,没有花太多的时间来进行此方面的课题探讨,对课时量往往安排40课时左右,再加上缺少比较适合实用的教材,特别是一些学校采用的是与会计专业相同的基础会计教材,带来的问题更大。在课时不保证的情况下,授课面还要广,各方面都泛泛而谈,自然就会重点讲不到位,难点讲不透彻,学生难以吸收知识点,达不到教学目的。不少中职学校,认为非会计专业学会计,不需设置实践课,这违背了会计学科的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特点,如果没有安排实践课时,该课程的完整性必然缺失。纠其原因,笔者认为这是与中职学校对非会计专业的基础会计教学课时安排较少,重理论轻实际,课时设置不科学,再加上非会计专业的基础会计教材,没有针对性,传统教材的通用性,忽视了不同专业的差异,兼容面过大造成的。

二、中职学校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1、按专业要求确定基础会计的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和培养要求

中职学校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教学目标首先应该明确定位,对非会计专业的会计教学主要是教会学生能够结合专业理解会计信息在企业实际经营管理决策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能够通过会计信息对经济活动中的财务信息进行分析和运用,掌握会计工作主要的原理和流程,学会运用会计电算化进行分析会计信息,读懂会计的财务信息,作出会计基本判断和决策的实际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学组应组织学科教师进行认真研究讨论,设计好符合非会计专业的教学大纲,做到有侧重、有重点结合了专业实际,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授课老师做到因教学对象不同而对授课内容有所增减,进行因材施教,从而达到对非会计专业的基础会计教学目的和要求。

2、合理设置教学课时,重视教材的选择

有了教学定位和培养要求,中职学校还应对非会计专业的基础会计课程教学进行合理的教时安排,课时安排还应结合专业需要和要求,保证有相应的实践课时,遵循会计学科特点,另外很重要的是对非会计专业的教材要进行科学选择,有针对性能结合专业实际需要,有别于传统教材的通用性,应选适用够用能够结合专业实际的教材,或最好通过专门编制的校本教材,这样就能够以合适的教材来合理安排教学课时,从而真正做到基础会计教学内容与本专业结合、理论与实务相结合的科学选择,做到以实用够用为原则,满足解决实际问题,以满足专业需要为最高的目标。合理设置教学课时,重视教材的选择是非会计专业进行基础会计教学的一个关键因素。

中职学校财经类的非会计专业开设的基础会计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非会计专业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会计专业知识对今后所从事的经济工作是有非常大的帮助和现实意义的。中职学校对非会计专业的基础会计的教学应给予必要的重视,应积极探讨适合专业实际需要的基础会计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增强人才的通用性、实用性,从而培养出适合市场要求的职业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钢.谈非会计专业的会计教学[J].会计之友,2010,(17).

[2] 赵巧玲.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商场现代化,2011,(1).

[3] 肖奎华,李文军.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现状分析及改革设想[J].当代经济,2011,(1)

8.基础会计课程改革 篇八

一般来说,我国成立的民办高校,都比较强调实践技能的培养,其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应用型及实践型的人才。不过,在民办高校的办学过程中,其教育经费主要是来自社会资助及学生学费,国家的财政部门并不会对其进行资金补贴,导致其在建设教学设施及购买教学设备的过程中遇到很大的困难。并且,虽然现阶段许多民办高校都在加强了计算机教学方面的建设,但其硬件及软件水平仍比较落后,与当前社会前沿科技相脱轨,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

2.2缺乏合理的教学体系

实际上,会计电算化专业在我国高校中已经开设了长达20多年,是高校中非常重要的教学部分。不过,许多高校仍没有意识到会计电算化专业的重要性,在高校中也没有指定完善的教学体系。在这种情况下,部分教师对会计电算化的教学理念把握不准确,部分教师将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门计算机软件课程进行教学,或是将其作为程序编写课进行教学。事实上,上述观点显然是错误的。在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将会计电算化与会计软件作为同一种教学内容,采用一样的教学方式,这种做法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会计学思维能力,也难以制定出合理、科学的教学体系。

2.3教材建设方式落后

9.微课在职校基础会计课程中的应用 篇九

一、引言

所谓微课,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教师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

微课能就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展开教学活动,突出重难点,并且能重复播放学习,从而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将微课运用到职校基础会计课程中,对某些较为晦涩的知识点或需动手填制的凭证、报表等任务主题制作成微课,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之外进行自我学习,对提高学生自学、动手等能力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与基础会计课程的结合 1.微课教学对基础会计课程的作用

如何调动学生在课堂的积极性成为教师一直关注的难点。微课作为新型教学手段,以视频为媒介,短小精悍,通过对重点知识的讲解操作,能重复播放,一方面,能吸引学生兴趣,活跃课堂,从而使学生从被动状态转化为主动学习状态,实现微课知识传输的效果;另一方面,既满足了基础较差的学生的学习需要,能对个人知识弱项能动地进行学习,又节省了教师在课堂上重复讲授的时间,利于课堂有效进行。

2.微课教学如何与基础会计课程结合

基础会计作为操作性、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教学中若将理论教学与微课教学结合,对课程的重点、难点进行切分规划从而形成不同的小模块,并借助多媒体技术设置相应的仿真工作情境,录制制作成专题化、系列化的微课,不仅能够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会计知识,还能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实践能力。

例如,在基础会计第六章第三节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内容中,此节的重点在于根据原始凭证如何手工填制一张内容完整、正确的记账凭证(收、付、转记账凭证)。在制作此微课时,对重点进行划分,首先对收款凭证的填制这一内容进行录制。微课设计的思路可如下:首先对原始凭证进行分析,根据原始凭证反映的经济业务内容确定应借、应贷科目,作出会计分录,确定需填制的相应的记账凭证类型(此微课以填制收款凭证为例);其次,由于收款凭证的填制作为此微课的重难点,教师应对空白收款凭证逐步进行填制,并说明各项要求如日期、经济业务简介、借贷方科目、金额等如何填写;再次,由专人对凭证进行审核:对所附的原始凭证进行复核,对已填制的记账凭证时行审核,无误则由专人签名或盖章,以明确责任;最后,教师提出任务:假设学生作为一公司会计人员,根据一原始凭证填制对应的收款凭证。在微课的结尾,可进行知识点延伸如根据原始凭证填制付款凭证、转账凭证,既对知识点进行了总结,又激发了学生的动手和反思能力,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据此,笔者认为,在基础会计课程上,微课教学与理论教学结合能实现最佳的课堂效果,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是值得在基础会计课程中推广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

三、目前微课在职校应用存在的问题

虽然微课具有非常突出的教学优势和极为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目前在职校实际应用依然有限。首先,微课设计和制作耗时耗精力;其次,大多数中职院校没有建立完善的微课平台,缺乏教学互动功能,没有在线提问解答模式,学生对微课的反应评估也未知,因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微课在中职院校的发展。

四、?P于职校微课建设的建议

1.微课选题需谨慎

诚然,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手段,能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适应现代信息化的发展要求,但是,作为基础会计课程,我们应明确不是所有的知识点都需制作成微课进行教学。在基础会计课程中运用微课,应对基础会计课程里的较为复杂、需动手操作等的知识点制作成微课,有利于学生的能力培养,有利于课堂的有效实施。

2.职业院校或职校会计专业教师联合组建微课制作团队

由于微课制作耗时耗力,对同一知识点每位专业教师所处的角度不一,制作出的微课内容也不同。为规范微课教程,职业院校之间或学校内会计专业教师可组建微课制作团队,对基础会计书本知识选择需制作成微课的内容,共同通过选题设计,完成微课录制视频,形成基础会计课程微课的规范化,注意制作内容应突出重点和难点,实现学生作为会计主体的积极性主导性。

3.构建网络平台建设微课

构建网络平台建设微课,对微课在会计课程中应用具有重大的意义。构建平台,一方面要求平台微课能供学生进行下载播放,能对微课进行留言以反馈学习效果,教师也能在平台上对问题进行解答;另一方面,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对资源进行系统整合、二次开发和重组利用,构建一体化数字教学体系,实现微课教学资源共享,保证和现有的教学模式相辅相成。

10.基础会计课程改革 篇十

【关键词】高职院校 基础会计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1C-0082-02

基础会计是高职院校财经类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程。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基础会计的学习效果关系到后续会计类课程的学习质量。虽然基础会计在所有会计课程中是最简单的一门,但也是比较难教的一门。只有教师具备扎实的功底和融会贯通的能力,才能真正达到“打牢专业基础、培养职业兴趣”的教学目的。

对于学生来说,刚接触到一个陌生的学科领域,需要一定的学习过程才能适应。同时,高职学生学习基础较为薄弱,数学基础差,对于数字十分不敏感,往往一接触到数字就本能地抗拒。而且由于未养成良好的习惯,很多学生在课堂上总是不认真听课。因此,基础会计教学必须紧紧围绕“培养学生兴趣,注重理论引导,强化动手能力,建立学习自信”来进行,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以深入浅出的理论进行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建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同时,综合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丰富课堂,引领学生实现积极学习、自主学习。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和学习习惯

(一)联系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特点,要求学生边听边记。基础会计是一门入门课程,学生一开始就要接触完全陌生的名词、数十个会计科目的名称,因此仅仅在课堂上听老师讲是不够的,学生应随身携带小本子和笔,课堂上边听边写,边听边记。笔者在课堂中会反复提醒学生将所听到的新会计科目书写一遍,将分录及时记录下来等。对于高职学生来说,这样的督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个学期下来,大部分的学生都能养成较为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不断鼓励,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高职学生大多在学习方面没有自信心,因此教师在上这门课程之前,应反复向学生强调技能的重要性、学好基础会计的重要性,以及学好基础会计是他们能够实现的目标。在学习过程中,不断鼓励学生,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培养他们的职业兴趣。事实证明,高职学生比本科学生自尊心更强,更需要鼓励,也更依赖教师的肯定。教师只要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就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斗志,取得超出预期的成绩。

(三)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3-5人,以“先进”带“后进”。高职学生对于枯燥的理论知识学习不感兴趣,但思维活跃,喜欢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针对学生的这个特点,笔者在课堂上采取辩论会、知识竞赛的模式教学。同时,将学生分组,从开学初就将男生女生搭配帮帮带,以“先进”带“后进”。这种方法收到了较为良好的效果,在提问中笔者发现,原本完全不听课的后进生,也能对基本的概念耳熟能详,虽然最后的学习效果不一定达到全班同学的平均水平,但相信对他们足够的关注将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改革教学方法

(一)理论注重精讲,强调逻辑性和层次性,帮助学生整理脉络。坚持按照教学进度表安排教学,实行“理论+实训”的高职特色教学模式及方法。讲授中笔者注意精讲多练,理论教学逻辑性强,层次清晰,在讲述完一个章节之后,利用直观的图表形式对整章内容做一个总结和梳理,帮助学生复习和记忆,并且特别注意反复进行,预习一次,讲完课程重复一次,总结复习或涉及相关内容的时候再不断重复。例如,讲第一章绪论的时候,把整本教材的内容做一个串讲:绪论中讲到“会计概念(包含会计的职能、性质、方法)→职能(核算和监督联系到第二、三章)→性质(第四章经济活动过程)→方法(第五章制造业企业会计核算的一整套方法)”,归根到底,整本书的内容都涵盖在会计的基本概念中。这样,给学生讲清楚各章节之间的联系性,可以使学生思路脉络清晰,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系统化、体系化。事实证明,学生对于重要的理论知识点能较好地掌握,对于知识结构比较清晰,知识的联系也能把握得到,能把知识点联系起来记忆,降低了学习难度,提高了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信。

(二)实训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注重练习的选择和针对性,注重变化。基础会计课程理论与实训课时约为3∶2的比例。除安排一次集中实训外,大多数的实训课程都穿插在理论课之后进行。笔者很注意在教材之外补充相关练习题,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加强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较多采用案例教学法,注重例题的选择和针对性,注重在同一个案例中进行变化,并在变化中总结规律。时常邀请学生上台做分录,并要求他们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讲解,再让全班同学对做题过程的正确与否进行讨论。讨论过后进行总结。学习气氛热烈,学生印象较为深刻。

(三)实施目标教学法,按会计岗位进行操作引导,以任务为驱动,带动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财政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将会计工作分为13个岗位,基础会计中涉及一个出纳岗位1-2周的综合实训,实训开始之前,可将班级分成若干小组,以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例如,给每一个组分派任务:完成某个中小型企业的出纳某个月的全部工作。出纳岗位所要做的是什么?货币资金、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账。以目标带动过程,通过实际工作的要求,对学生的岗位胜任能力进行培养。做到课程与岗位接轨,以达到增强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培养高职技能型人才的目的。同时,在基础会计各个章节的学习过程中,也适当采用目标教学法,注重从会计报表出发,先了解最终目标——会计报表,再从如何得到会计报表中的各项数据进行铺开讲解。这样有的放矢,学生思路清晰,印象深刻。

在基础会计教学过程中,注重灌输“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强化服务”的会计职业道德,注重“人品与技术共修”的教书育人方法。

(四)以考证带动学习积极性,实行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与课程内容相接轨。近年来,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的难度逐年加大,通过率不断降低。目前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学生中,考证一次性通过率低于5%,多次通过率也在50%以下。这说明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来说,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考证指导十分重要。而会计从业资格证中最难通过的基础会计的辅导将是重中之重。为此,基础会计课程的专业教师应从从业资格证的考试内容、题目类型、重难点等方面将课程内容与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要求相联系,在做题过程中穿插从业资格考试真题,引起学生的重视,同时让学生熟悉考证题目,减少他们对考证的恐惧心理。并且对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进行系统介绍,鼓励大一新生积极报名参加,以增强学生的职业资格考证能力和社会竞争能力,早日达到会计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实现课证结合。

(五)注重使用黑板演示,并利用多媒体教学。在基础会计教学中,利用黑板进行分录演练是多媒体课件不可替代的。在教师用黑板进行书写的过程中,学生可直观地学习到如何进行案例的分析、判断,以及分录书写的顺序。这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多媒体课件也有着黑板无法尽情展示的内容,教师可以事先做好相应的图片、视频、演示过程等,以多媒体的方式更加生动、直观地展示会计资料,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例如,教材中对会计凭证的填制及更改的内容、填制凭证和错账更改的具体方法等。

(六)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了解学生的需要,不断调整教学的形式,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适当走下讲台与学生近距离沟通交流,同时随时进行提问,从提问中了解学生是否跟上课程进度、掌握程度如何。在课堂中注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掌握课堂气氛,根据学生的情绪变化,可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组织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为一名专业教师,还应当成为学生生活中的良师益友,与所带班级的学生加强课堂之外的沟通交流。现代生活通信发达,教师可利用微信、QQ等社交软件与学生保持联系,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特别是考证期间的压力排解、应试指导等。并且,我们也应当熟悉行业的发展情况,将最新最前沿的行业知识传达给学生,提高他们的行业认知和职业认同感。有了这样的职业责任感,才能对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以对将来的实习和就业有所帮助。

此外,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如对上一次课所讲的教学重点、难点,可以采用课前复习提问,使学生有针对性地掌握。在课堂上采用随时提问、上台练习、将学生分组考核等方法,当场打分,培养学生的好胜心及参与意识。

【参考文献】

[1]王淑玲.高职院校基础会计教学探讨[J].财会教育,2012(2)

[2]汤洪俊,韩芳,汤红美.高职院校基础会计教学方法探究[J].财会,2008(2)

[3]孟丽红.论高职院校《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J].职教平台,2011(18)

【作者简介】冯 婧(1984— ),壮族,广西崇左人,研究生学历,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高校财务管理,内部审计,高校会计教学等。

11.基础会计课程改革 篇十一

基础会计课程作为一门经济管理应用的基础学科, 是会计专业的基础课程, 也是经济管理学科类的公共基础课程, 对于其他专业来讲, 该课程是了解会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途径, 有助于完善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我国著名会计学家杨纪琬生前曾指出:“在现代, 不懂得会计知识、不理解和不善于利用会计信息的人, 是很难从事经济工作的”。《基础会计》课程的理论性、实践性、技术性和操作性都比较强, 这就增加了高职院校非会计专业学生学习的难度。如何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会计这门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 用所学的会计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碰到的会计问题中, 应是《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条件下, 高职学院生源质量相对较差, 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态度都有较大差异。传统的会计教学模式和方法忽略了学生的个体性、缺乏趣味性, 教学效果不佳, 如果依然采用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方法, 势必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 失去学习兴趣, 难以实现培养目标。究其根源是教学内容与方法亟待改革, 而基础会计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显得尤为重要。笔者结合多年的《基础会计》教学经验, 对本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改革设想。

二、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现状

1、教材陈旧, 教学章节安排不合理。

当前会计专业学生所使用的基础会计学教材中的会计理论, 基本是在手工会计模式下形成的, 并与后期设置的《会计电算化》两本教材脱节严重, 很少考虑计算机进入会计领域所带来的影响, 这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是不相适应的。

2、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脱节。

会计学的理论教学过程, 在内容上依次分为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和成本会计。基础会计知识覆盖面大、理论性较强、较为抽象。学生在高中从未接触过这方面的知识, 进入高校后, 突然“遭遇”会计专业理论, 总是一时难以适应。因而, 在基础会计教学中首先应让学生对其有感性认识。

3、教学方式单一。

受传统教育思想影响, 会计教学重知识、轻能力, 重教、轻学;片面强调以教学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 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采取“注入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 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造能力。以往的《基础会计》教学方法多是“填鸭式”课程讲授教学, 未能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也没能科学地运用案例教学, 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4、成绩考核方式不科学, 不能真正反应学生的真实水平。

任何一门学科的考核问题始终对学生的学习起“指挥棒”的作用。目前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考核主要通过期中、期末考试再加上平时的作业成绩等, 确定总评成绩, 以此决定学生某一门课程是否通过。这种考核和评价方式存在问题最突出的是考试成绩的单纯记忆成分较大, 综合分析判断能力很难考核。

5、非会计专业任课教师专业素质参差不齐。

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之一,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的作用。教师的素质直接决定着所培养的学生。知识经济时代对管理类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 作为培养人才的会计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素质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目前, 我国会计专业的师资队伍存在着诸如业务水平参差不齐、相关专业基础知识欠缺、重视会计专业授课、忽视学生综合分析与判断能力的培养和授课方法内容陈旧等问题。

三、提高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效果的改革设想

笔者认为, 高职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应强调以理论为基础, 以实践为主线, 来培养出优秀的经济管理人才。改革传统教学方法是高职教学的必然选择, 具体设想如下:

1、明确教学对象及目标, 强调有的放矢。现代会计人才需要丰富的专业知识, 更重要的是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综合能力, 为此高校在会计教育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对于初学者来说, 《基础会计》最大的特点是概念的抽象性, 经济业务的连续性、整体性和多变性。许多学生从未见过会计凭证、账簿、报表, 缺乏会计基础知识和感性认识, 对整个会计工作流程和业务缺乏整体认识。为此, 教师在教学中, 应根据学科特点进行必要的教法创新。例如, 我院会计系往年模拟实习账簿都有存留, 如果我们把这些成套的账簿放在模拟实验室中, 每桌一本, 在基础会计学概述教学中便带学生观看、了解, 以便增强其感性认识。多年的从教经验告诉我们, 基础会计教学应当重视实践性操作的渐次引入, 这实际上是一个把抽象学习内容具象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 不断引导学生关注会计实践, 使其在感性、具体认识中培养起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 学生接受快、兴趣浓, 而且知识掌握得比较扎实。

2、整合教学内容, 改变知识结构。《基础会计》教材有多种版本, 其内容安排各不相同, 教师必须集体对教材进行整合。首先改变教材的顺序, 将资产计价、权责发生制及账项调整两章移到会计报告的后面, 并加入所有者权益的经济业务, 使各章的例题相互衔接, 共同构成某企业一个月的正常经济业务。例如, 上第一课时, 我没有按常规讲会计的概念, 而是先向同学们简单地介绍设置账户、复式记账、编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报表这七个核算环节, 使同学们对所学的基础会计内容有了初步的认识, 也了解了基础会计所要学的内容, 知道了基础会计入门的重点和难点, 为以后教学打下基础。调整教材顺序, 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内容。例如, 在讲会计凭证这一章时, 为了使学生领会各类会计凭证的编制, 我把第六章经济业务核算部分内容适当提前, 学生掌握了经济业务核算之后才能编制正确的会计凭证。又如, 在学习主要经济业务核算时, 我把供应过程的核算和供应过程成本计算、生产成本核算和生产成本计算、销售过程的核算和销售成本计算结合起来讲, 这样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所学知识。另外, 教学时, 对于课时的组织留有余地, 对学生提出的疑问及时做出答复。

当然,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教师还可以针对传统教学内容的缺点, 把基础会计理论教学内容模块化。把基础会计的知识划分为四大模块: (1) 认识会计模块。教学内从会计报表及入手讲授会计的概念:会计的职能、会计的目标、会计对象等。这一部分学习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对会计工作有一个整体的理解, 建立起大略笼统的知识框架。 (2) 会计资料模块。主要通过实物演示, 让学生认识会计工作的主要过程与主要内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并知道学会填制简单的会计凭证, 登记简单的会计账簿, 明确会计的工作过程。 (3) 复式记账模块。用一个完整的企业会计资料作为模拟会计实训内容, 通过模拟实训, 边讲边练, 让学生掌握会计具体核算, 学会用借贷记账法处理企业基本的经济业务。 (4) 知识总结模块。重新讲授会计基本概念、会计前提、会计基本原则等基础理论。通过具体的核算, 学生已经亲自动手处理了会计业务, 这时再回到会计基础理论的学习, 用理论知识解释实践中的一些问题, 使学生对原有的知识有进一步深刻的理解, 有不同的收获, 以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3、引入案例教学法, 结合身边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提高学生的交流技巧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长期以来, 我国的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教学方式一直以灌输为主, 这种方式无法调动学生思维的活跃性, 对于增强其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判断能力、促进学习的主动性无法起到积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高新技术的发展, 人们经常在不具备可靠、完备的信息资料前提下, 做出判断并采取行动, 这需要我们在人才培养过程中, 培养学生思考、判断和采取行动的能力。在提升思维能力方面, 案例教学是一种没有唯一正确答案的教学方法, 而恰恰是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独立思考, 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创新精神。通过案例教学方法, 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还有极强的针对性, 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例如, 在《基础会计》关于各种结算方式的程序等内容的教学中, 若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则免不了教师逐条讲解, 学生却很不耐烦的局面, 而实际工作中, 学生仍可能不会操作。如果采用案例教学法, 则可将全班同学分成四组, 分别扮演付款单位、收款单位、付款单位开户行及收款单位开户行, 让其模拟整个结算过程。在几轮模拟中, 注意让学生进行角色互换, 从而熟悉各环节的具体操作程序, 这样一来, 教学活动生动有趣, 学生不仅熟练掌握了各种结算方式的操作程序及注意事项, 还能在活动过程中发现课本中没有提及的问题, 并且通过一种结算方式的模拟操作, 学生还能举一反三地掌握其他结算方式的具体使用方法。

通过案例教学, 学生亲身感受到了获得知识的过程, 体验到了综合知识对解决问题的益处, 有助于培养学生对会计学的兴趣。通过给学生提供一种认识和解决经济问题的模拟机会, 使学生充分认识到, 会计工作不仅仅是记账、算账和报账的过程, 而且还是要运用会计资料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达到提高企业效益的目的, 使其思维能力和技能得到充分的锻炼。

教材中抽象的概念可结合生活实例讲解, 以求通俗易懂。例如, 对资产概念的学习, 在讲解之前列举几个典型的实例, 如石油开采企业本年度打了10口井, 只有一口井有油气, 每口井都花费巨额资金, 问打出来废井如何处理、油田资产如何计价?让学生思考, 然后结合教材的定义来学习。又如, 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两组概念, 可通过以下举例讲解:企业需租房一年, 有两种付款方式, 一为预付方式, 租用之前1次付清 (也许这样可以少付租金) ;二为后付方式, 即租期结束后才付款 (也许是熟客户的原因) 。问怎么处理租金费用?将会计学知识结合身边的事情来讲解和学习, 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4、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计算机多媒体教育技术是将现代音像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融为一体的现代信息技术, 它将许多数据、文字、图片组合在一起, 形象直观地表达相关的教学内容。例如, 将真实的凭证、账簿、报表反映在屏幕上, 形象直观。用图、文、声并茂的方法揭示会计等式的形成过程等。

5、会计模拟实习实践教学。会计教学中很多流程或操作是需要实习来辅助认识的, 尤其是学生刚接触财会工作, 对会计中的凭证账簿、职能岗位、操作流程等缺乏感性认识, 因此会计实践教学是会计教学的重要环节。会计实践教学包括校外实践与校内模拟实习。当然到企事业单位去参加会计实践, 是会计教学中最直接、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但是目前到企事业单位去参加会计实践面临重重困难, 处于一种举步维艰的状况。因而我们只有通过完善校内会计模拟实习, 加强会计实践教学。

6、教学效果考核方式多样, 注重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对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课程的考核, 应努力做到使学生在考核中能尽量发挥创造性的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而不拘于考核的形式。对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可采取闭卷方式, 对分析性较强的课程采取开卷方式。通过考核和评价方式的改进、变“死学”为“活学”, 变被动为主动, 变知识的学习为能力的培养, 以提高学生素质。通过考核方式的改革, 引导学生学习观念、态度和方法的转变, 增强学生学习创新的自觉性。在保持合理和公平的前提下, 重视个性的发展, 同一问题可以不同答案, 评分时呈现学生的创造能力, 激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个性, 使考核真正起到强化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

7、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确保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质量。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培养学生利用会计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运用的知识、有限的技能和落后的手段无法满足这一要求, 为此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教师除了需要传统的教学与两方面的能力以外, 还要具有一定的社会实践经历和管理学、经济学的相关专业知识。教师既要会讲, 又要有研究成果来支持教学, 两者都不能少;科研不仅加快教师的知识更新, 还可促使教师对于专业问题的理解和思考。任何一门学科的理论知识都是来源于实践, 因此教师应深入会计实务工作中, 为教学内容的改革和方法的改进积累素材。各高校应积极通过校企联合来提高教师实践技能, 如选择一些经济业务全面、规模较大、人员素质较高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或会计师事务所开展实践;学校还可以派送教师到企事业单位直接参与会计核算, 以提高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由于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面向的学生具有一定的本专业知识, 因此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教师, 不应仅仅满足于自身所具有的会计专业知识, 还要积极学习相关专业知识。

总之, 随着经济的发展, 会计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经济生活对高层次管理人员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管理人员对会计知识的需求也越来越多, 非会计专业的会计教育已成为会计教学的重要内容。高等学校所培养的管理人才应具有什么样的会计知识以及他们如何应用会计知识帮助其进行科学决策, 这些问题都是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

摘要:基础会计课程作为一门经济管理应用的基础学科, 是会计专业的基础课程, 也是经济管理学科类的公共基础课程, 对于其他专业来讲, 该课程是了解会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途径, 有助于完善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本文深入分析目前我国高职院校非会计专业在《基础会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改革设想。

关键词: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施金影.项目教学法在《基础会计》教学中应用的思考[J].会计之友, 2008, (4) .

[2]刘英男, 梁杰.基础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中国市场, 2007, (48) .

[3]程先发, 程莉.论我国会计专业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信息 (学术研究) , 2007, (33) .

[4]于雪莲, 蒋萍.浅谈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教学改革问题[J].市场周刊.2008, (6) .

[5]谭晓兰.如何提高《基础会计》教学效果[J].经济师, 2007, (5) .

[6]任秀云.基础会计教学的集体备课与教研[J], 商业现代化.2008, (6) .

12.基础会计课程改革 篇十二

问题:中华会计网校初级会计职称《经济法基础》课程更新完了吗?

回答:部分单班次课程已更新完。

中华会计网校2016年初级会计职称《经济法基础》课程设有预习班、基础学习班、强化提高班、习题精讲班、考点串讲班、模考点评班等多个单班次,目前预习班、基础学习班、强化提高班已经全部开通,习题精讲班已开通至第一章。学员想要及时准确地了解网校课程开通情况,可随时关注网校课件更新纪录。

相关推荐:

2016初级会计职称考试报考指南

13.会计基础基础辅导 篇十三

一、从事会计工作的必备证书

会计从业资格证(会计证)即为上岗证,类似驾照,是我们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的必备证书,无证上岗也是违法的。据2004年张家港市财政局的抽查结果显示:有6家企业聘用无证人员担任会计,最终均被罚款3000—4000元。仅跟着老会计学习而不参加考试是不能合法执业的。

二、授课的出发点及学习目的 1.通过考试,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2.为进一步考取初级职称、中级职称和注会打基础;

3.学以致用,为实务工作垫定理论依据。

三、教材变化

2010年的《会计基础》这一门课的教材被从新梳理,其变化较大,主要体现在一下方面:

1.第一章 总论没有重大变化;

2.将原第二章 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及要求整体删除;

3.原第三章 会计科目与账户调整为第二章 会计科目与账户,内容没有大的变化;

4.原第四章 复式记账调整为第三章 复式记账,内容变化不大;

5.原第五章 会计凭证调整为第四章 会计凭证,并删除了第4节 会计凭证的传递和保管;

6.原第六章 会计账簿调整为第五章 会计账簿,主要内容变化不大;

7.原第七章 账务处理程序调整为第六章账务处理程序,并删除了第3节 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8.原第八章 财产清查调整为第七章 财产清查,内容没有重大变化;

9.原第九章 财务会计报告调整为第八章 财务会计报告,内容上也略作调整;

10.删除了第十章 会计档案;

通过上述调整,教材的整体难度有所下降,有利于同学们通过考试。

四、考试情况及学习方法

1.《会计基础》 虽然是入门课,因为绝大部分学员都是初学者,因此这门课程在3门课程里相对较难,但考试难度不大,几乎所有的考题都直接出自辅导教材。

2.题型全部为客观题,即为单选、多选、判断3种题型。其中单选题占40%;多选题占40%;判断题占20%。

3.最近3年的考试情况

由于近3年来教材一直在变化中,可能无法精确的统计各章在历年考试中的分值,但我们依旧可以通过对近3年的考题分析和总结,向大家提供有用信息。首先第1章 总论是考试的绝对重点,每一年的分值比率都大于20%;其次第3章 复式记账也是我们必须重点关注的章节,其平均分值仅次于第1章;其他章节其历年评价分值相差不多,很难找到完全不重要的章节。

注意:在学习过程中,应广泛关注,重点突出!

4.学习时重在理解。理解是记忆的前提,只有充分理解,才能提高记忆的效率。理解的同时应通过做练习来加深印象。另外教材例题要熟悉,同时也应做一下河南省的历年试题,通过做题以更好地掌握知识点。

5.合理规划时间,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顺利通过考试不成问题。第一章 总 论

本章为重点章节,在历年考试中平均分不低于20分。对于初学会计的同学来说,学习好本章的内容对于建立良好的知识体系,学好以后章节,以至于为以后参加职称考试等都能提供扎实的基础。

本章的主要内容有:会计概述、会计基本假设、会计基础、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其中考试的分值大多集中在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上。

第一节 会计概述

一、会计的概念(理解)

(一)会计的目的:人们进行生产活动时,总是力求以尽可能少的劳动耗费,取得尽可能大的劳动成果,提高经济效益。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必须对劳动耗费和劳动成果进行记录、计算、比较和分析,这就需要会计。(简单了解)

注意:―会计‖一词,远在我国西周时代就已经出现了。

(二)定义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理解:

1.经济管理工作;即会计属于管理的范畴;

2.经济活动,体现了会计的对象——资金运动或价值运动;

3.一个单位,体现了会计主体,会计工作是针对某一特定单位做处理,也就是站在谁的角度进行账务处理。例如:甲公司销售一批货物给乙公司。那么甲公司会计要做销售业务,乙公司会计做采购业务,即使甲乙两公司用的是同一会计代理记账,也是应该分别对甲公司和乙公司做销售和采购的业务。

4.反映和监督,即会计的基本职能。核算出来的结果就是反映,二者一致;

5.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各项经济业务以货币为统一的计量单位才能够汇总和记录,但货币并不是唯一的计量单位。

二、会计的基本职能——核算和监督

会计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即人们在经济管理中用会计干什么(如预测、决策、分析、控制、考核等)。

(一)会计核算,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

会计的核算职能也称反映职能,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环节,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报账,为有关方面提供信息的功能。

1.会计核算的四个环节(理解)

(1)确认(能不能记账或用不用记账)

(2)计量(记多少)

例如,企业新购原料一批,发票上注明价款为100 000元,增值税17 000元,价税合计为117 000元——原材料记账金额为100 000元。

(3)记录(怎么记)

例如,上面的业务,经确认后确定原料要以100 000元记录,根据借贷记账法,应该在会计凭证和账簿中都记录原材料增加100 000元。

(4)报告(通过编制财务报告提供信息)

【例1·单选题】下列不属于会计核算职能的是()。

A.确定经济活动是否应该或能够进行会计处理

B.审查组织的活动是否违背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

C.将已经记录的经济活动内容进行计算和汇总

D.编制会计报表提供经济信息

『正确答案』B

2.会计核算的主要特点:

(1)会计核算主要以货币为计量单位,从价值方面反映各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

(2)会计核算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3)会计核算以真实合法的凭证为依据。

(二)会计监督职能

会计监督职能是指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依据国家法规、政策以及会计准则等,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

1.事前监督(未来),主要是预测和分析经济活动可能达到的预期结果,看是否与单位的计划目标相一致。对违反政策、法令的各项活动要加以限制和制止。

2.事中监督(正在发生),主要是采用审核的方法,对正在进行中的各种经济活动,按照规定的标准进行审核分析,及时总结经验,纠正偏差,使其按照规定的要求和预期的目标进行。

3.事后监督(已发生),主要是采用检查的方法,对结束的工作进行检查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挖掘内部潜力,拟定今后加强企业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措施。

(三)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这两个基本职能,是密切结合,相辅相成的。核算是监督的前提,监督是核算的保证。

三、会计的对象——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凡是特定主体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都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也就是会计的对象,通常又称为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

企业的资金运动表现为:资金投入、资金运用和资金退出三个过程。

(一)资金投入:包括业主投入和向别人借钱。

(二)资金的运用(资金的循环和周转):分为供应、生产、销售三个阶段。

(三)资金的退出:包括偿还各项债务、上交各项税金、向所有者分配利润等。

值得注意的是,不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全部内容都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对象,只有能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才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比如,企业新聘请一位销售经理,这项业务就不是会计核算的对象。

第二节 会计基本假设

会计基本假设(也称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核算的3个环节)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的时间、空间环境所作的合理设定。

一般认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四项。

【例2·多选题】下列事项中,属于会计核算前提的有()。

A.历史成本计价

B.会计主体假设

C.持续经营假设

D.会计分期假设

『正确答案』BCD

『答案解析』历史成本计价是计量属性。

一、会计主体假设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者组织,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一般来说,会计主体可以是一个企业,也可以是由若干家企业通过控股关系组织起来的集团公司,它界定了从事会计工作和提供会计信息的空间范围。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正确理解会计主体概念:

1.这就要求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经济关系划分清楚,而且还要把企业的经济活动与企业主及企业职工个人的经济活动严格区分开。

2.正确区别会计主体和法律主体

法律主体是以能够独立承担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等法律责任为确定依据,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而会计主体是以是否进行独立会计核算为确定依据。

一般来说,法律主体必然是一个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例3·单选题】关于会计主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一个会计主体一定是一个法律主体

B.法律主体必然是一个会计主体

C.会计主体假设界定了提供会计信息的空间范围

D.会计主体可以是一个企业,也可以是一个企业集团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一般来说,法律主体必然是一个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二、持续经营假设

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会计主体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持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现行会计处理方法大部分是建立在持续经营假设上的,否则一些公认的会计处理方法将缺乏存在的基础。

例如,固定资产的价值通常在其使用年限内分期转作费用,逐渐减少固定资产的价值,这一方法就是以持续经营为前提。

持续经营假设为资产计量和收益确认奠定了基础,提供了理论依据。在这一假设基础上,企业所采用的会计方法、会计程序才能保持稳定,连续不断,有条不紊的进行。

【例4·判断题】固定资产以历史成本进行计量,这一方法是以持续经营为前提的()。

『正确答案』√

三、会计分期假设

会计分期假设也叫会计期间假设,是指将一个会计主体持续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会计期间通常分为和中期。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会计的报告期间,又可以分成季度、月度、半。我国的会计采用的是日历,即从每年的1月1日到12月31日为一个会计。

由于会计分期,才产生了本期与上期、下期间的差别,从而产生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区别,进而出现了预收、预付、应收、应付、预提、待摊等会计处理方法。

【例5·单选题】由于()的存在,才产生了本期与其他期间的差异,从而出现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

A.会计主体

B.持续经营

C.会计分期

D.货币计量

『正确答案』C

四、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财务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时采用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单位,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在某些情况下,统一采用货币计量也有缺陷(结合会计定义: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即并非唯一计量单位)。

《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我国的会计核算要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记账时用的最基本的货币单位)。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企业,可以选定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进行会计核算,但对外提供报表时,应该折合成人民币反映。在境外设立的中国企业,一般是以当地的货币进行日常核算,但在向国内报送财务报告时,也要折算成人民币。(币种选择的基本原则是:根据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以货币作为统一计量单位,还包含着币值稳定不变的假设,对货币购买力的波动不予考虑。但在发生恶性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时,就需要以特殊方式(如物价变动会计)进行会计处理,否则必然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四项基本假设,相互依存、相互补充。会计主体确立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持续经营与会计分期确立了会计核算的时间长度,而货币计量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必要手段。没有会计主体,就不会有持续经营;没有持续经营,就不会有会计分期;没有货币计量,就不会有现代会计。

【例6·判断题】会计主体假设确立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持续经营假设与会计分期假设确立了会计核算的时间长度,而货币计量假设则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必要手段。()

『正确答案』√

【例7·判断题】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财务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时采用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单位,即以货币为唯一的计量单位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而并非唯一计量单位。

第三节 会计基础

一、权责发生制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权责发生制又称应计制或应收应付制,是指以应收应付为标准确定本期收入与支出(费用)的一种处理方法。

权责发生制基础要求,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二、收付实现制

收付实现制又称实收实付制,是以实际收到或实际支付的现金作为标准,确认本期收入和支出(费用)的一种处理方法。

收付实现制基础要求,凡是在本期收到款项的收人或支出款项的费用,不管其是否归属本期都作为本期的收入或费用处理,相反,凡是本期未实际收到款项的收人和未实际支付款项的费用,即使应当归属本期,也不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可见,收付实现制是以收到或支付的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的依据。

目前,我国的行政单位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会计除经营业务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外,其他大部分业务也采用收付实现制。

【例8·单选题】企业会计核算,应当采用()确认收入和费用。

A.收付实现制

B.权责发生制

C.永续盘存制

D.实地盘存制

『正确答案』B

三、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区别

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区别详见下表

【例题9·计算题】某企业200×年l月发生下列经济业务:

(1)以现金支付本月水电费6 000元;

(2)收到上月销货款50 000元存人银行;

(3)以现金预付下半年的房屋租金20 000元;

(4)销售产品一批货款6 000元存入银行;

(5)销售产品一批货款50 000元,尚未收到;

(6)预收销货款30 000元存入银行;

(7)本月应负担的短期借款利息l5 000元尚未支付。

要求:分别以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确定本月的收入和费用。

『正确答案』分别以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为基础计算结果

第二章 会计科目和账户

本章是较为重要的章节,历年考试中,所占分值基本维持在10分左右,这也是在讲解复式记账前较为重要的基础内容之一。

本章的主要内容有:

第一节 会计科目

一、会计科目的概念

1.定义:会计科目是指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

在实际工作中,会计科目是预先通过会计制度规定的。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和监督的依据,也是会计所应提供的核算指标。

二、会计科目的分类(注意分类标准)

(一)按经济内容分类

会计科目按经济内容分类,就是将众多的会计科目按其反映的经济内容进行分类,一般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和损益类五大类。

1.资产类科目

资产类科目是用以核算和监督企业各项资产增减变动的会计科目。如―库存现金‖―原材料‖―库存商品‖―固定资产‖等。

2.负债类科目

负债类科目是用以核算和监督企业各种负债增减变动的会计科目。如―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应付职工薪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等。

3.所有者权益类会计科目

所有者权益类会计科目是用以核算和监督企业各种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动的会计科目。如―实收资本‖―资本公积‖―利润分配‖等。

4.成本类会计科目

成本类会计科目是用以核算和监督企业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的科目。如―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等。

5.损益类会计科目

损益类会计科目是用以核算和监督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收益和费用,计算确定盈亏的会计科目。如―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营业外收入‖―所得税费用‖等。

【例题1?单选题】―坏账准备‖属于()会计科目。

A.资产类

B.负债类

C.所有者权益类

D.损益类

『正确答案』A

【例题2?多选题】()不属于损益类科目。

A.累计折旧

B.主营业务成本

C.库存商品

D.制造费用

『正确答案』ACD

『答案解析』AC是资产类;D是成本类。

(二)按提供核算指标的详细程度分类

会计科目按其所提供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不同,分为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对于明细科目较多的总账科目,可在总分类科目与明细科目之间设置二级或多级科目。

总分类科目也称总账科目或一级科目,是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的科目,它提供的是总括核算指标。

明细分类科目也称明细科目或细目,是对总分类科目进一步分类的科目,它提供的是详细的核算指标。

注意:并不是所有的总分类科目都有明细科目,如库存现金。

三、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

在设置会计科目过程中应努力做到科学、合理、适用,应遵循三个原则:

(一)合法性原则:合法性原则是指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当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

企业应当按照国家财政部门制定的会计制度法规中规定的会计科目来设置本企业适用的会计科目;这样可以保证会计核算指标口径一致,使不同企业的会计信息具有可比性。

(二)相关性原则:相关性原则是指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为提供有关各方所需要的会计信息服务,满足对外报告与对内管理的要求。

设置会计科目,应当提供各方所需要的会计信息服务,要满足有关各方对报告的要求。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生产经营特点,在不影响会计核算要求和会计报表指标汇总,以及对外提供统一的财务会计报表的前提下,自行增设、减少或合并某些会计科目。

(三)实用性原则:实用性原则是指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符合企业单位自身特点,满足单位实际需要。

会计科目设置还应当与本企业、本单位的业务繁简、规模大小相适应。

【例题3?单选题】()不是会计科目设置的原则。

A.合法性

B.相关性

C.实用性

D.一贯性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会计科目设置原则共有3项,即合法性、相关性、实用性。第二节 账 户

一、账户的概念

账户是用于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的载体。

账户是以会计科目作为它的名称,同时它又具备自己一定的格式,即结构。

二、账户的分类

账户分类就是按照账户的本质特征,依据一定的原则,将全部账户进行科学的概括和分类。

(一)账户按照经济内容的分类

依据经济内容我们将账户也分为资产类账户、负债类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成本类账户、损益类账户五类。

账户按其经济内容分类是账户最基本、最主要的分类,是账户分类的基础。

【例题4?单选题】―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属于()。

A.成本类

B.损益类

C.负债类

D.资产类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会计科目与账户之间不仅其名称一致,其性质也相同。

【例题5?单选题】―财务费用‖账户属于()。

A.成本类账户

B.负债类账户

C.损益类账户

D.资产类账户

『正确答案』C

(二)按统驭与被统驭的关系分类

同会计科目的分类相对应,账户也分为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

总分类账户是指根据总分类科目设置的、用于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核算的账户,简称总账账户或总账。如―原材料‖就属于总账账户。

明细分类账户是根据明细分类科目设置的、用来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明细分类核算的账户,简称明细账。如前例中的―钢材‖就属于明细分类账户。

【例题6?单选题】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之间的内在联系主要表现在()。

A.统驭和从属

B.相互独立

C.名称一致

D.格式完全相同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按统驭与被统驭的关系账户分为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

三、账户的基本结构

反映增加数、减少数和结余数这三个部分就构成了账户的基本结构。

习惯上我们把账户分为左、右两方,至于哪一方用来登记增加数,哪一方用来登记减少数,则由账户所记录的内容和账户的性质来决定。

在每个账户中所记录的金额,可以分为期初余额、本期增加额、本期减少额和期末余额。

本期增加额和本期减少额是指在一定的会计期间内(如月份、季度或),账户在左、右两方分别登记的增加金额的合计和减少金额的合计,也称为本期增加发生额和本期减少发生额。

本期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一本期减少发生额

【例题7?单选题】账户中所记录的金额可以分为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和期末余额,这四项金额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如下等式表示()。

A.本期期初余额 = 本期期末余额 + 本期增加发生额 – 本期减少发生额

B.本期期初余额 = 本期期末余额 + 本期减少发生额 – 本期增加发生额

C.本期期末余额 = 本期期初余额 + 本期增加发生额 – 本期减少发生额

D.本期期末余额 = 本期期初余额 + 本期减少发生额 – 本期增加发生额

『正确答案』C

账户的基本结构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账户的名称,即会计科目;

2.记录经济业务的日期;

3.所依据记账凭证的编号;

4.经济业务摘要;

5.增加或减少的金额;

6.期末余额。

账户的格式

账户名称:

日期 凭证

月 日 字号 摘要 左方 右方 余额

为了便于教学,从理论上来说明账户的基本结构时,往往把账户简化成以下的―T‖字形账户。

【例题8?判断题】不论何种性质的账户,其最基本的结构都是相同的。()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反映增加数、减少数和结余数这三个部分就构成了账户的基本结构。

【例题9?判断题】账户的余额一般与记录的增加额在同一方向,但收入和费用两类账户的期末余额为零。()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账户的余额一般与记录的增加额在同一方向,但收入和费用两类账户在期末要将其余额结转至本年利润账户,所以其期末余额为零。

四、账户与会计科目的联系和区别

1.联系

会计科目和账户所反映的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是相同的,两者口径一致,性质相同,都是体现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的分类。

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也是设置账户的依据;账户则是根据会计科目来设置的,账户是会计科目的具体运用。没有会计科目,账户便失去了设置的依据;没有账户,会计科目就无法发挥作用。

2.区别

会计科目仅仅是账户的名称,不存在结构;而账户则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

在实际工作中,账户和会计科目这两个概念已不加严格区别,往往是互相通用。

【例题10?单选题】账户设置的直接依据是()。

A.会计科目

B.会计要素

C.会计对象

D.会计准则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没有会计科目,账户便失去了设置的依据;没有账户,会计科目就无法发挥作用。第三章 复式记账

本章为重点章节,在历年考试中平均分接近20分,是我们备考的核心内容。另外―复式记账‖也是我们现代会计工作的核心内容,是我们从事会计工作必须打好的基础。

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单式记账法、复式记账法及其特点;借贷记账法的概念、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记账规则、试算平衡;会计分录的概念、分类、编制步骤;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关系、平行登记、账户核对。

第一节 复式记账法

所谓记账方法,简单地说,就是在账簿中登记经济业务的方法。记账方法经过了一个由单式记账到复式记账的发展过程。

一、单式记账法

单式记账法,是指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只在一个账户中进行登记的记账方法。在单式记账法下,通常只登记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的收付金额以及债权债务的结算金额,一般不登记实物的收付金额。

优点:手续比较简单;

缺点:

1.账户之间不能形成相互对应和平衡的关系→不能全面系统地反映各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情况→ 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

2.不利于检查账户记录的是否正确和完整(相对于复式记账可以进行试算平衡而言);

结论:缺点大于优点,因而是一种不够科学的记账方法。

二、复式记账法

复式记账法,是指以资产与权益平衡关系作为记账基础,对于每一笔经济业务,都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系统地反映资金运动变化结果的一种记账方法。

例如,用银行存款10 000元购买一台电脑的业务,业务发生后,一方面在―银行存款‖账户记录银行存款减少10 000元,另一方面在―固定资产‖账户记录增加10 000元,这样登记的结果能够清楚地反映一项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即资源从何处来,又往何处去。其记录结果如下图。

复式记账法克服了单式记账法的缺点。

三、复式记账法的优点

复式记账法与单式记账法相比,具有以下两个明显的优点:

1.可以完整地反映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为经济管理提供系统的信息。

对于企业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同时登记,既可以全面、清晰地反映出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也能通过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情况,来全面、系统地反映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2.对账户记录的结果,可以进行试算平衡,以检查账户记录的正确性。

由于每项经济业务发生后,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进行登记,因此,可以对账户记录的结果进行试算平衡,以便检查账户记账的正确性。第二节 借贷记账法

一、借贷记账法的概念

借贷记账法是指以―借‖和―贷‖为记账符号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

借贷记账法是建立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会计等式的基础上,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作为记账规则,反映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情况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

二、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

借贷记账法起源于13、14世纪的意大利。

借贷记账法以―借‖和―贷‖为记账符号,分别作为账户的左方和右方。借贷二字已失去了原有的含义,而演变成纯粹的记账符号,用来标明记账方向。

总结:在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基本结构是,左方为借方,右方为贷方。但是哪一方登记增加,哪一方登记减少,则要根据账户反映的经济内容的性质决定。其中资产类借方登记增加额,贷方登记减少额;权益类(债务人权益和所有者权益)借方登记减少额,贷方登记增加额。

三、借贷记账法下的账户结构

(一)资产类账户结构

资产类账户,借方表示增加,贷方表示减少,期初期末余额均在借方,反映资产的实有数。即当资产类账户发生增加额时,登记在该账户的借方,发生减少额时登记在该账户的贷方。

资产类账户的期末余额计算公式如下:资产类账户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增加额)-本期贷方发生额(减少额)

【例1】某企业的原材料账户期初余额为500 000元,本期购入200 000元,本期发出400 000元,则原材料账户的期末余额计算如下:

『正确答案』原材料账户期末余额=500 000+200 000-400 000=300 000(元)

(二)权益类账户结构

权益类账户包括负债类账户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权益类账户的结构与资产类账户的结构正好相反,权益类账户的贷方表示增加,借方表示减少,期初期末余额均在贷方,表示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实有数。即当权益类账户发生增加额时登记在该账户的贷方,发生减少额时登记在账户的借方,其余额一般出现在账户的贷方。

权益类账户的期末余额计算公式如下:

权益类账户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增加额)-本期借方发生额(减少额)

【例2】某企业应交税费的期初余额为35 000元,本期贷方发生额为36 000元,本期借方发生额为28 000元。则应交税费账户的期末余额为:

『正确答案』应交税费账户期末余额=35 000+36 000-28 000=43 000(元)

(三)费用(成本)类账户结构

费用(成本)类账户的结构与资产类账户的结构相同,即借方登记费用(成本)的增加额,贷方登记费用(成本)的减少额或转出额。期末转销后一般无余额,如果有余额,则期末余额在借方。(四)收入成果类账户结构

收入成果类账户,又可以分为收入类账户和财务成果类账户。

收入类账户的结构与权益类账户结构相似,也就是说,对于收入类账户,金额增加时记入账户的贷方,金额减少时记入账户的借方,在期末应予以结转,将全部余额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贷方,通过―本年利润‖账户计算出本期利润。因此,收入类账户一般期末无余额。

(五)双重性质账户的结构

一般要在月末根据账户余额的方向判断账户属性后,才能确认其归属的账户,称为双重性质账户。它们一般在日常经济活动中,既反映资产变动情况,又反映权益变动情况,月末根据账户余额的方向,确定其账户属性。双重性质账户的具体结构如下:

例如:―应收账款‖是资产类账户,余额一般在借方,反映尚未收回的账款。如果应收账款期末余额仍在借方,则反映期末尚未收回的账款,仍为资产性质的账户;如果期末余额出现在贷方,说明本期多收了,多收部分就转化成预收账款,变成负债性质的账户了。类似的情况在很多账户都存在,如―应付账款‖、―预收账款‖、―预付账款‖等反映往来账款的账户以及―待处理财产损益‖等双重性账户,都应根据它们期末余额的方向来确定其性质,如果余额在借方,就是资产类账户;反之,如果余额在贷方,就是负债类账户。

(六)账户结构总结

各类账户的结构

账户类别 借方登记

贷方登记 余额方向

资产类账户 增加数 减少数 借方

成本费用类账户 增加数 减少或转出数 一般无余额

(若有一定在借方)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减少数

增加数

贷方

收入成果类账户

减少或转出数

增加数

一般无余额

(若有一定在贷方)双重性质账户 增加数或减少数 减少数或增加数

借方或贷方

以上五类账户,其中资产类、负债类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双重性质账户期末都有余额,统称为实账户。费用成本类和收入成果类账户期末一般无余额,统称为虚账户。

1.对每一个账户来说,余额只可能在账户的一方:借方或贷方,并且一般与记录的增加额在同一方向。

2.如果期末余额与期初余额的方向相同,说明账户的性质未变;如果期末余额与期初余额方向相反,则说明账户的性质已发生改变。

3.对于收入、费用类账户,由于这类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在期末都要结转到―本年利润‖账户,用来核算企业的财务成果,所以一般无期初和期末余额。

(七)重点账户的讲解

(一)资产类

库存现金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的库存现金。企业增加库存现金,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减少库存现金作相反的会计分录。

二、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持有的库存现金。

银行存款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存入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各种款项。

二、企业增加银行存款,借记本科目,贷记―库存现金‖、―应收账款‖等科目;减少银行存款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三、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存在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各种款项。交易性金融资产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为交易目的所持有的债券投资、股票投资、基金投资等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

二、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持有的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

应收账款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因销售产品、提供劳务等而形成的各种债权。

二、期末余额在借方,反映企业期末实存的应收债权的数额。

应收票据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而收到的商业汇票,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

二、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持有的商业汇票的票面金额。

预付账款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按照合同规定预付的款项。预付业务不多时,可以不设本科目,而通过应付账款科目反映。

二、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预付的款项;期末如为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补付的款项。

其他应收款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除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付账款等以外的其他各种应收及暂付款项。

二、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收回的其他应收款项。

库存商品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库存的各种商品的实际成本或计划成本,包括库存产成品、外购商品等。

二、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库存商品的实际成本或计划成本。

固定资产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持有的固定资产原价。

二、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固定资产的原价。

累计折旧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固定资产的累计折旧。

二、贷方登记计提数额,借方登记转出数额。

三、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固定资产的累计折旧额。

无形资产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持有的无形资产成本。

二、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无形资产的成本。

(二)负债类 短期借款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等借入的期限在1年以下(含1年)的各种借款。

二、借入款项时

借:银行存款

贷:短期借款

三、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偿还的各种短期借款的金额。

应付账款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因购买材料、商品和接受劳务等经营活动应支付的款项。

二、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支付的应付账款余额。

预收账款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按照合同规定预收的款项。预收账款情况不多的,也可以不设置本科目,将预收的款项直接记入―应收账款‖科目。

二、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预收的款项;期末如为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转销的款项。

应付职工薪酬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根据有关规定应付给职工的各种薪酬。

二、本科目可按―工资‖、―职工福利‖、―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非货币性福利‖等进行明细核算。

三、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应付未付的职工薪酬。

应交税费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按照税法等规定计算应交纳的各种税费,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所得税等。

二、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交纳的税费;期末如为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多交或尚未抵扣的税费。

长期借款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入的期限在1年以上(不含1年)的各项借款。

二、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偿还的长期借款。

(三)所有者权益类

实收资本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接受投资者投入的实收资本。股份有限公司应将本科目改为―股本‖科目。

二、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实收资本或股本总额。资本公积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收到投资者出资额超出其在注册资本或股本中所占份额的部分。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也通过本科目核算。

二、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的资本公积。

盈余公积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盈余公积。

二、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的盈余公积。

本年利润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当期实现的净利润(或发生的净亏损)。

二、期末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四)成本类

生产成本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进行工业性生产发生的各项生产成本。

二、如在生产中消耗了原材料

借:生产成本

贷:原材料

三、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加工完成的在产品成本。

制造费用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生产车间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如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

二、发生时

借:制造费用

贷:应付职工薪酬

三、期末一般要转入生产成本科目,本科目期末一般无余额。

(五)损益类

主营业务收入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确认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主营业务的收入。

二、当实现销售时

借:银行存款等

贷:主营业务收入

三、期末,应将本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额。其他业务收入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确认的除主营业务活动以外的其他经营活动实现的收入,包括出租固定资产、出租无形资产、出租包装物和商品、销售材料等实现的收入。

二、期末,应将本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营业外收入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发生的各项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主要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利得、政府补助、盘盈利得、捐赠利得等。

二、期末,应将本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无余额。

主营业务成本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确认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主营业务收入时应结转的成本。

二、期末,应将本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无余额。

其他业务成本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确认的除主营业务活动以外的其他经营活动所发生的支出,包括销售材料的成本、出租固定资产的折旧额、出租无形资产的摊销额、出租包装物的成本或摊销额等。

二、期末,应将本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无余额。

营业税金及附加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经营活动发生的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和教育费附加等相关税费。

二、期末,应将本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无余额。

销售费用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销售商品和材料、提供劳务的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包括保险费、包装费、展览费和广告费、商品维修费、预计产品质量保证损失等以及为销售本企业商品而专设的销售机构(含销售网点、售后服务网点等)的职工薪酬、业务费、折旧费等经营费用。

二、期末,应将本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无余额 管理费用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为组织和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所发生的管理费用,包括企业在筹建期间内发生的开办费、董事会和行政管理部门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发生的或者应由企业统一负担的公司经费(包括行政管理部门职工工资及福利费、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办公费和差旅费等)、工会经费、董事会费(包括董事会成员津贴、会议费和差旅费等)、聘请中介机构费、咨询费(含顾问费)、诉讼费、业务招待费、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技术转让费、矿产资源补偿费、研究费用、排污费等。

二、期末,应将本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无余额。

财务费用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而发生的筹资费用,包括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汇兑损益以及相关的手续费、企业发生的现金折扣或收到的现金折扣等。

二、期末,应将本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无余额。

营业外支出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发生的各项营业外支出,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失、债务重组损失、公益性捐赠支出、非常损失、盘亏损失等。

二、期末,应将本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无余额。

所得税费用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确认的应从当期利润总额中扣除的所得税费用。

二、期末,应将本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无余额。

四、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

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为: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即对于企业发生的每一笔经济业务,都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而且借方和贷方的金额要相等。具体来说,就是指对于每一项经济业务事项,如果在一个账户中登记了借方,必须同时在另一个或几个账户中登记贷方;或者反过来说,在一个账户中登记了贷方,必须在另一个或几个账户中登记借方。而且登记在借方的合计数与贷方的合计数金额必须相等。运用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登记经济业务时,一般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分析经济业务中所涉及的账户名称,并判断账户的性质;

(二)判断账户中所涉及的资金数量是增加还是减少;

(三)根据账户的结构确定记入账户的方向。

下面举例说明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

【例3】齐华公司2009年5月份发生以下经济业务(增值税略):

1.5月5日齐华公司获得其股东追加投资100 000元,存入开户银行。

2.5月10日齐华公司向供货单位购入原材料一批,价值50 000元,货款暂欠,材料已验收入库。

3.5月20日齐华公司以银行存款支付所欠购原材料款50 000元。

4.按法定程序减少注册资本100 000元,用银行存款向所有者支付。

5.5月25日齐华公司支付银行存款90 000元购入生产用设备一台。

6.5月27日以前购货所欠的应付账款60 000元到期,但公司暂无款支付,向银行借入短期借款60 000元用于归还前欠货款。

7.以盈余公积80 000元向所有者分配利润。

8.经批准将企业原发行的20 000元债券转为实收资本。

9.经批准企业用盈余公积70 000元转增资本。

在上述所举的9个例子中,企业每发生一笔经济业务,所涉及的账户只有一个借方账户和一个贷方账户。当一笔经济业务涉及一个账户的借方和几个账户的贷方时,就应该使该借方账户金额等于该贷方的几个账户的金额之和,使借贷两方的金额相等。反之,一笔经济业务涉及到一个账户的贷方和几个账户的借方时,也应该使贷方账户的金额与借方的几个账户的金额之和相等。

【例4】齐华公司购入原材料一批,价格50 000元,以银行存款支付30 000元,余款尚未支付,材料已验收入库。

【例5】达达公司收到某企业投入的资本,其中收到50 000元是货币资金,已存入银行;另外30 000元系木材且已验收入库。

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在借贷记账法下,无论经济业务多么复杂,均可概括为以下四种类型:

(1)资产与权益同时增加,总额增加;

(2)资产与权益同时减少,总额减少;

(3)资产内部有增有减,总额不变;

(4)权益内部有增有减,总额不变。

注:前面第一章第四节―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会计等式的复习。

无论哪一种类型的经济业务,都将以相等的金额记入有关账户的借方和贷方,都应遵循―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

五、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法

试算平衡是指根据资产与权益(或―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恒等关系及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检查所有账户记录是否正确的一种方法。试算平衡有发生额试算平衡法和余额试算平衡法两种。

(一)发生额试算平衡法

发生额试算平衡法是根据本期所有账户借方发生额合计与贷方发生额合计的恒等关系,检验本期发生额记录是否正确的方法。其公式为:

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由于借贷记账法对每项经济业务的记录都是按照―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进行的,这样一个会计主体在一定时期内的全部账户的借方发生额合计与贷方发生额合计就一定相等。

根据前面例3齐华公司5月份发生的9笔经济业务,可以编制如表1的发生额试算平衡表。

『正确答案』

1本期发生额试算平衡表

2007年5月

会计科目 本期发生额

借方 贷方

银行存款

原材料

固定资产

应付账款

应付股利

短期借款

应付债券

实收资本

盈余公积 ①100000

②50000

⑤90000

③50000;⑥60000

⑧20000

④100000

⑦80000;⑨70000 ③50000;④100000;⑤90000

②50000

⑦80000

⑥60000

①100000;⑧20000;⑨70000

合计 620000 620000(二)余额试算平衡法

余额试算平衡法是根据本期所有账户的借方余额合计等于贷方余额合计的恒等关系,检验本期账户记录是否正确的方法。根据余额时间的不同,又分为期初余额平衡和期末余额平衡两类,其公式为:

全部账户的借方期初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贷方期初余额合计

全部账户的借方期末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贷方期末余额合计

【例6】现在假定齐华公司2009年5月有关账户的期初余额如表2所示,根据表2和前述9笔经济业务,可编制如表3的余额试算平衡表。

2齐华公司有关账户5月份期初余额

2009年5月1日

会计科目 期初余额

借 方 贷 方

银行存款

原材料

固定资产

应付账款

应付股利

短期借款

应付债券

实收资本

盈余公积 200000

60000

400000

80000

50000

30000

300000

200000

660000 660000 『正确答案』

32009年5月31日

期初余额 期末余额

借方 贷方 借方 贷方

银行存款

原材料

固定资产

应付账款

应付股利

短期借款

应付债券

实收资本

盈余公积 200000

60000

400000

80000

50000

余额试算平衡表

30000

300000

200000 60000

110000

490000

20000

80000

110000

10000

390000

50000

合 计 660000 660000 660000 660000

为了更直观、更清晰、更集中地表明借贷双方金额的平衡关系,对账户进行试算平衡,也可根据上述平衡公式通过编制―总分类账户本期发生额及余额试算平衡表‖进行。具体格式如表4所示

4试算平衡表

2009年5月31日

会计科目 期初余额 本期发生额 期末余额

借方 贷方 借方 贷方 借方 贷方

银行存款

原材料

固定资产

应付账款

应付股利

短期借款

应付债券

实收资本

盈余公积 200000

60000

400000

80000

50000

30000

300000

200000 100000

50000

90000

110000

20000

100000

150000 240000

50000

80000

60000

190000

60000

110000

490000

20000

80000

110000

10000

390000

50000

合 计 660000 660000 620000 620000 660000 660000 总结:

(1)如果试算平衡表借贷不相等,就说明账户记录肯定有错误。

(2)如果试算平衡表经过试算都是平衡的,也不能说明账户记录就绝对正确,因为有些错误并不会影响借贷双方的平衡关系。例如:

①漏记某项经济业务,将使本期借贷双方的发生额同时减少,借贷仍然平衡;

②重记某项经济业务,将使本期借贷双方的发生额同时增加,借贷仍然平衡;

③某项经济业务记错有关账户,借贷仍然平衡;

④某项经济业务在账户记录中,颠倒了记账方向,借贷仍然平衡;等等。

注:试算平衡表只能检查部分数字性的错误,文字性的错误检查不出来。

因此,在编制试算平衡表之前,一定要认真核对有关账户记录,避免出现上述问题。

【例7?单选题】下列错误中能通过试算平衡查找的有()。

A.某项经济业务重复记账

B.某项经济业务未记账

C.应借应贷账户中借贷方向颠倒

D.应借应贷账户中借贷金额不相等

『正确答案』D 第三节 会计分录

一、会计分录的概念

会计分录是指对每项经济业务事项标明其应借应贷的账户及其金额的记录,简称分录。

在实务中,会计分录是在记账凭证上登记的。

一笔会计分录主要包括三个要素:会计科目、记账符号、金额(其中会计科目和记账符号组成了方向)。

在编制会计分录时应注意分录的格式,即必须是先借后贷,上下排列,左右错开,一般―贷‖字对着上边账户的第一个字,金额也要错开。

【例8】仍以前面【例3】齐华公司2009年5月的经济业务为例,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1)增资

借:银行存款

000

贷:实收资本

000

(2)购料未付款,材料验收入库

借:原材料

000

贷:应付账款

000

(3)归还所欠货款

借:应付账款

000

贷:银行存款

000

(4)减资

借:实收资本

000

贷:银行存款

000

(5)购入固定资产

借:固定资产

000

贷:银行存款

000

(6)以贷款还所欠货款

借:应付账款

000

贷:短期借款

000

(7)以盈余公积分配利润,盈余公积用途之一

借:盈余公积

000

贷:应付股利

000

(8)应付债券转为股份(债权转股权)

借:应付债券000

贷:实收资本000

(9)以盈余公积转增资本,盈余公积用途之一

借:盈余公积

000

贷:实收资本

000

【例9】以前面【例4】大华公司2009年5月的经济业务为例,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原材料

000

贷:银行存款

000

应付账款000

【例10】以前面【例5】大华公司2009年5月的经济业务为例,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

000

原材料

000

贷:实收资本

000

二、会计分录的分类

按所涉及的账户的多少,可分为简单会计分录和复合会计分录。

(一)简单会计分录

简单会计分录,指涉及的账户数量只有两个,也就是一个账户借方与另一个账户贷方的会计分录,即一借一贷的会计分录。

优点:会计科目间的对应关系十分清晰,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

(二)复合会计分录

复合会计分录,指由两个以上(不含两个)的对应账户所组成的会计分录,即一借多贷、一贷多借和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

优点:可以全面反映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并简化记账手续,提高工作效率。

复合会计分录,可以分解为几笔简单会计分录,其结果相同。上述复合会计分录可以分解为:

【例11】我们可以将【例9】分录分解为:

借:原材料

000

贷:银行存款000

借:原材料

000

贷:应付账款000

三、会计分录的编制步骤

编制会计分录,应按以下步骤进行:

1.分析经济业务事项涉及的账户;

2.确定涉及的账户是增加,还是减少;

3.确定哪个(或哪些)账户记借方,哪个(或哪些)账户记贷方;

4.编制会计分录,并检查是否符合记账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例12】现以某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例,说明会计分录的编制。

[业务1]收到A企业投入资本500 000元,存入银行。

这笔经济业务的发生,一方面反映投入资本增加,应记入―实收资本‖账户的贷方;另一方面反映银行存款增加,应记入―银行存款‖账户的借方。其会计分录如下:

『正确答案』

借:银行存款

500 000

贷:实收资本

500 000

[业务2]收到B企业投入全新运输汽车三辆,价值600 000元。

这笔经济业务的发生,一方面说明B企业以固定资产作为资本投入企业,应记入―实收资本‖账户的贷方;另一方面说明企业固定资产增加,应记入―固定资产‖账户借方。其会计分录如下:

『正确答案』

借:固定资产

600 000

贷:实收资本

600 000

[业务3]由于流动资金不足,临时向银行借入100 000元存入银行,借款期限为6个月。

这笔经济业务的发生,一方面说明企业短期借款增加,应记入―短期借款‖账户的贷方;另一方面说明企业的银行存款增加,应记入―银行存款‖账户的借方。其会计分录如下:

『正确答案』

借:银行存款

000

贷:短期借款

000

[业务4]因进行基建工程需要向银行取得为期3年的借款500 000元,存入银行。

这笔经济业务的发生,一方面说明银行存款增加,应记入―银行存款‖账户的借方;另一方面说明企业的长期借款增加,应记入―长期借款‖账户的贷方。其会计分录如下:

『正确答案』

借:银行存款

500 000

贷:长期借款

500 000

[业务5]用银行存款支付企业承包出去的基建工程款项400 000元。

这笔经济业务的发生,一方面说明基建工程所需的建筑支出增加,应记入―在建工程‖账户的借方;另一方面说明企业的银行存款减少,应记入―银行存款‖账户的贷方。其会计分录如下:

『正确答案』

借:在建工程

400 000

贷:银行存款

400 000

[业务6]向外地东方公司购进甲材料4 000公斤,单价5元,计买价20 000元,供货方代垫运杂费1 000元,以上款项以银行存款支付。

这笔经济业务的发生。一方面表明甲材料的买价20 000元,采购费用1 000元,采购成本共计发生21 000元,应记入―原材料‖账户的借方;所有款项已用银行存款支付,应记入―银行存款‖账户的贷方。应作如下会计分录:

『正确答案』

借:原材料——甲材料000

贷:银行存款000

[业务7]从外地南方公司购进甲材料8 000公斤,单价4.80元,乙材料12 000公斤,单价6元,款项尚未支付。

这项业务表明,购入甲材料38 400元,乙材料72 000元,应付账款增加110 400元。应编制如下的会计分录:

『正确答案』

借:原材料——甲材料

400

——乙材料

000

贷:应付账款——南方公司

400

[业务8]开出转账支票,以银行存款支付前欠南方公司货款计110 400元。

这项业务的发生表明应付账款的减少,银行存款同时减少。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正确答案』

借:应付账款——南方公司

400

贷:银行存款

400

[业务9]开出支票以银行存款48 000元,发放本月职工工资。

这笔经济业务表明银行存款减少,应付职工薪酬也相应减少,为此应编制的会计分录如下:

『正确答案』

借:应付职工薪酬

000

贷:银行存款

000

[业务10]以现金1 550元购买办公用品,其中车间用办公用品950元,厂部管理部门用办公用品600元。

办公用品属于消耗物品,一般因为它数额不大,在购入时直接作为费用处理,分别记入―制造费用‖账户和―管理费用‖账户借方及―库存现金‖账户贷方。其会计分录如下:

『正确答案』

借:制造费用

950

管理费用

600

贷:库存现金550

[业务11]销售给大华公司电子产品500件,每件售价100元,计50 000元,款项全部收到存入银行。

这项业务发生,一方面表明企业销售产品销售收入增加;另一方面货款收到并存入银行使企业银行存款增加。应作如下会计分录:

『正确答案』

借:银行存款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000

[业务12]以银行存款支付广告费3 000元。

这项业务表明,以银行存款支付广告费使产品销售费用增加和银行存款减少,产品销售费应记入―销售费用‖账户,为此应作如下会计分录:

『正确答案』

借:销售费用

000

贷:银行存款000

[业务13]向银行提取现金15 000元备用。

这笔业务表明库存现金增加,银行存款减少,应作如下会计分录:

『正确答案』

借:库存现金

000

贷:银行存款000

[业务14]企业因对外投资收到被投资单位交来的投资收益16 000元存入银行。

这项业务表明,企业对外投资取得收益引起投资收益增加和银行存款增加,应记入―银行存款‖账户的借方和―投资收益‖账户的贷方。作如下会计分录:

『正确答案』

借:银行存款000

贷:投资收益000 第四节 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

目前总分类账户一般根据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设置。明细分类账户,有的是根据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设置,有的是企业自行设置。

一、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关系

(一)总分类账户对明细分类账户具有统驭控制作用,即对明细账户起控制作用;

(二)明细分类账户对总分类账户具有补充说明作用;

(三)总分类账户与其所属明细分类账户在总金额上应当相等;

(四)核算内容是相同的;

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所提供的核算资料是互相补充,互相结合,既总括又详细地反映同一事物。

二、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

所谓平行登记,是指对所发生的每项经济业务都要以会计凭证为依据,一方面要记入有关总分类账户,另一方面也要记入有关总分类账户所属明细分类账户的方法。

平行登记的要点如下:

1.所依据会计凭证相同。

2.借贷方向相同。

3.所属会计期间相同。即一项经济业务发生后,必须在记入总分类账户进行总括登记的同一会计期间,在其所属明细分类账户进行明细分类登记。

4.记入总分类账户的金额与记入明细分类账户的合计金额相等。

(1)总分类账户本期发生额=其所属明细分类账户本期发生额合计

注:本期发生额公式可拆成两个公式:

总分类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其所属明细分类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

总分类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其所属明细分类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2)总分类账户期初余额=其所属明细分类账户期初余额合计

(3)总分类账户期末余额=其所属明细分类账户期末余额合计

【例13】某企业200×年10月31日总分类账―原材料‖账户借方余额为91 000元,其所属各明细分类账户的余额如下:

明细账户名称 数量 单价 金额

甲材料 300吨 200 60 000

乙材料 1 500千克 10 15 000

丙材料 2 000件 8 16 000

合计

000 该企业200×年1O月31日总分类账中―应付账款‖账户的贷方余额为56 000元,其所属各明细分类账户的余额如下:

明细账户名称 应付金额

兴华公司 26 000

振兴公司 30 000

合计 56 000

该企业在11月份中,发生有关―原材料‖和―应付账款‖增减变动的经济业务如下:

1.11月5日,向兴华公司购入甲材料200吨,单价200元;乙材料500千克,单价10元,合计金额为45 000元。

根据这项经济业务,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原材料——甲材料

000

——乙材料000

贷:应付账款——兴华公司

000

根据这笔分录,既要在―原材料‖和―应付账款‖总分类账户中进行登记。同时还要在它们所属的明细分类账户中进行登记。

2.11月9日向振兴公司购进丙材料3 000件,单价8元,共计24 000元,材料已验收入库,货款尚未支付。

对于这项经济业务,应编制下列会计分录:

借:原材料——丙材料

000

贷:应付账款——振兴公司

000

对这笔分录,要在―原材料‖总分类账户借方登记,在―应付账款‖总分类账户贷方登记。同时还要在丙材料明细账户的收入栏进行登记和―应付账款‖振兴公司明细账的贷方栏进行登记。

3.11月12日车间向仓库领用材料一批投入生产,其中甲材料400吨,单价200元;乙材料1 000千克,单价10元;丙材料4 000件,单价8元,共计122 000元。

对这项业务,生产车间领用材料,生产过程占用资产增加,应记入―生产成本‖账户借方,材料减少应记入―原材料‖账户贷方,为此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生产成本

000

贷:原材料——甲材料

000

——乙材料

000

——丙材料

000

根据这笔分录要在―生产成本‖总分类账户借方及其所属明细账户中登记(略),还要在―原材料‖总分类账户及其所属甲、乙、丙三个原材料明细账中登记。

4.11月20日以银行存款偿还兴华公司货款40 000元。根据这项经济业务,编制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应付账款——兴华公司

000

贷:银行存款

000

根据这笔分录,除在―应付账款‖和―银行存款‖两个总分类账户中登记外(―银行存款‖总账省略),还应在―应付账款‖所属的兴华公司明细账中登记。总分类账户

账户名称:原材料

200×年 凭证号数 摘要 借方 贷方 借或贷 余额

月 日 1

期初余额

借 91 000 1 向兴华公司购入 45 000

借 136 000 2 向振兴公司购入 24 000

借 160 000 3 生产领用

000 借 38 000 30

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 69 000 122 000 借 38 000

原材料明细分类账户

账户名称:甲材料

200×年 凭证号数 摘要 计量单位 单价 收入 发出 结存

月 日 数量 金额 数量 金额 数量 金额 1

期初余额 吨 200

300 60 000 1 向兴华公司购入 吨 200 200 40 000

500 100 000 3 生产领用 吨 200

400 80 000 1O0 20 000 30

本期发生额及余额

200 40 000 400 80 000 100 20 000

原材料明细分类账户

账户名称:乙材料

200×年 凭证号数 摘要 计量单位 单价 收入 发出 结存

月 日 数量 金额 数量 金额 数量 金额 1

期初余额 千克 10 500 15 000 1 向兴华公司购入 千克

500 5 000 000 20 000 3 生产领用 千克 10 000 10 000 1 000 10 000 30

本期发生额及余额

500 5 000 1 000 10 000 1 000 10 000 原材料明细分类账户

账户名称:丙材料

200×年 凭证号数 摘要 计量单位 单价 收入 发出 结存

月 日 数量 金额 数量 金额 数量 金额 1

期初余额 件 8 000 16 000 2 向振兴公司购入 件 8 3 000 24 000

000 40 000 3 生产领用 件 8 000 32 000 1 000 8 000 30

本期发生额及余额

000 24 000 4 000 32 000 1 000 8 000

总分类账户

账户名称:应付账款

200×年 凭证号数 摘要 借方 贷方 借或贷 余额

月 日 1

期初余额

贷 56 000 1 购入甲、乙材料款

000 贷 101 000 2 购入丙材料款000 贷 125 000 4 偿还货款 40 000

贷 85 000 30

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 40 000 69 000 贷 85 000 应付账款明细分类账户

账户名称:兴华公司

200×年 凭证号数 摘要

借方 贷方 借或贷 余额

月 日 1

期初余额

贷 26 000 1 购入甲、乙材料款

000 贷 71 000 4 偿还货款 40 000

贷 31 000 30

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 40 000 69 000 贷 31 000

应付账款明细分类账户

账户名称:振兴公司

200×年 凭证号数 摘要 借方 贷方 借或贷 余额

月 日 1

期初余额

贷 30 000 2 购入丙材料款000 贷 54 000 30

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000 贷 54 000

三、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核对

为了保证总分类核算和明细分类核算的完整性和正确性,每隔一定时期,需要对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的记录进行核对。

由于平行登记的结果,总分类账户与其所属的明细分类账户存在以下数量关系:

1.总分类账户本期发生额与其所属的各个明细分类账户的本期发生额之和必然相等。

2.总分类账户期末余额与其所属各明细分类账户的期末余额之和必然相等。

通常这种核对是通过编制―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发生额及余额对照表‖进行的。

原材料明细分类账户本期发生额及余额表

200×年11月30日

明细账户 计量单位 单价 期初余额 本期发生额 期末余额

数量 金额 收入 发出 数量 金额

数量 金额 数量 金额

甲材料

乙材料

丙材料 吨

千克

件 200 300 500 000 60 000 000 000 200

500 000 40 000 000 000 400 000 000 80 000 000

000 100 000 000 20 000 000 000

合计

000

000 122 000 38 000

上表合计数应分别与―原材料‖总分类账户―期初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和―本期贷方发生额‖及―期末余额‖核对相符

应付账款明细分类账户本期发生额及余额表

200×年11月30日

明细账户 期初余额 本期发生额

期末余额

借方 贷方

兴华公司 26 000 40 000 45 000 31 000

振兴公司 30 000

000 54 000

合计 56 000 40 000 69 000 85 000

上表合计数也应当与―应付账款‖总分类账户的相关数据核对相符。

作用:把日常核算的明细资料加以综合,借以检查每个总分类账户及其所属明细分类账户的记录是否正确可靠,是加强日常核算、保证会计核算质量的重要手段 第四章 会计凭证

本章为次重点章节,历年考试的分值在10分左右。会计凭证也是我们在实务工作中,每天都要接触到的,学好这章,对我们的实务工作也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本章主要内容:会计凭证(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概念、种类、基本内容、填制和审核的要求、错误更正等的方法。

第一节 会计凭证概述

一、会计凭证的概念

任何单位办理一切经济业务,都要经办人员或有关部门填制或取得能证明经济业务内容、数量、金额的凭证。正确地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是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之一,是进行会计核算工作的起点和基本环节,也是对经济业务进行日常监督的重要环节。

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的发生和完成情况、明确经济责任、并作为记账依据的书面证明,是重要的会计资料。它包括几方面的含义:

(1)会计凭证是表明经济业务已经发生和完成的证据;

(2)会计凭证是登记账簿的依据;

(3)会计凭证是明确经济责任,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证明。

【例题1?单选题】会计凭证不是()。

A.记账查账的重要依据

B.编制会计报表的直接依据

C.记录经济业务的书面证明

D.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编制会计报表的直接依据主要是总账和明细账。

二、会计凭证的意义

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记录经济业务,提供记账依据

任何一项经济业务的发生,都必须填制会计凭证,在会计凭证上记录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内容。这样,一是可以证明企业一定时期内所发生的每项经济业务;二是可以为登记账簿提供依据和条件;三是为日后对企业经济活动分析和检查提供必要的原始资料。

(二)明确经济责任,强化内部控制

由于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填制或取得会计凭证,并由有关部门和人员签章,从而明确了有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这必然增强经办人员以及其他有关人员的责任感,同时也有利于今后发现问题时查明责任归属。

(三)监督经济活动,控制经济运行

通过会计凭证的审核,可以检查企业的每一项经济业务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政策、法律法规和制度等规定,是否符合企业计划和预算进度,监督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及时对经济活动进行事中控制,保证经济活动健康运行,从而严肃财经纪律,有效地发挥会计的监督作用。

三、会计凭证的种类

会计凭证按其填制的程序和用途的不同来划分,可以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两类。

【例题2?多选题】会计凭证按照编制的程序和用途的不同,可以分为()。

A.原始凭证

B.外来凭证

C.自制凭证

D.记账凭证

『正确答案』AD

第二节 原始凭证

一、原始凭证的概念

原始凭证又称单据,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取得或填制的,用以记录或证明经济业务的发生或完成情况的文字凭据。

它是会计核算的原始资料和重要依据。原始凭证的质量决定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原始单据不是原始凭证,由于它们不能证明经济业务已经发生或完成情况、不能作为编制记账凭证和登记账簿的依据,如:材料请购单、债权债务对账单、销售合同、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派工单等。

【例题3?多选题】下列项目中,不属于原始凭证的有()。

A.经济合同

B.转账凭证

C.银行对账单

D.借款单

『正确答案』ABC

【例题4?判断题】一项经济业务发生时,不可能同时取得多份原始凭证。()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一项经济业务的发生有可能同时取得多份原始凭证。

二、原始凭证的种类(注意例子,一般容易出选择题)

(一)原始凭证按其来源的不同,可以分为外来原始凭证和自制原始凭证

1.外来原始凭证

外来原始凭证是指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从其他单位或个人直接取得的原始凭证,如购买材料时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银行转来的各种结算凭证、对外支付款项时取得的收据、职工出差取得的飞机票、车船票等。

2.自制原始凭证

自制原始凭证是指由本单位内部经办业务的部门或人员,在执行或完成某项经济业务时自行填制的、仅供本单位内部使用的原始凭证,如企业购进材料验收入库时,由仓库保管人员填制的收料单、车间或班组向仓库领用材料时填制的领料单,还有限额领料单、产品入库单、产品出库单、借款单、工资发放明细表、折旧计算表等。

【例题5?多选题】下列凭证属于外来原始凭证的有()。

A.付款收据

B.银行转来的各种结算凭证

C.工资发放明细表

D.出差人员车票

『正确答案』ABD

(二)原始凭证按照填制手续及内容不同,可以分为一次凭证、累计凭证和汇总凭证

1.一次凭证

一次凭证是指一次填制完成、只记录一笔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或者同时反映若干项同类经济业务,凭证手续是一次完成一次有效的原始凭证。

外来的原始凭证一般都是一次凭证;在自制的原始凭证中,大部分都属于一次凭证。如材料、产品入库时,仓库保管人员填制的―入库单‖;支付工资的填制的―工资单‖;还有收据、发货票、销货发票、收料单、银行结算凭证等。

2.累计凭证(一次一次填多笔经济业务)

累计凭证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多次记录发生的同类型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其特点是,在一张凭证内可以连续登记相同性质的经济业务,随时结出累计数及结余数,并按照费用限额进行费用控制,期末按实际发生额记账。

累计凭证是多次有效的原始凭证。这类凭证的填制手续是多次进行才能完成的。它一般为自制原始凭证,最具有代表性的累计凭证是―限额领料单‖。

3.汇总凭证(一次性综合填多笔经济业务)

汇总凭证是指对一定时期内反映经济业务内容相同的若干张原始凭证,按照一定标准汇总填制的原始凭证。它也是一种自制的原始凭证。如收料凭证汇总表、发出材料汇总表、工资结算汇总表、差旅费报销单、销售日报等。

(三)原始凭证按照格式不同,可以分为通用凭证和专用凭证

1.通用凭证

通用凭证是指由有关部门统一印制、在一定范围内使用的具有统一格式和使用方法的原始凭证。通用凭证的使用范围,因制作部门不同而异。可以是某一地区、某一行业,也可以是全国通用。如全国统一的异地结算银行凭证,地区统一规定的发货单等。

2.专用凭证

专用凭证是指由单位自行印制、仅在本单位内部使用的原始凭证。如领料单、差旅费报销单、折旧计算表、借款单、工资费用分配表等。

【例题6?单选题】差旅费报销单按填制的手续及内容分类,属于原始凭证中的()。

A.一次凭证

B.累计凭证

C.汇总凭证

D.专用凭证

『正确答案』C

三、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注意区别于记账凭证)

原始凭证一般应具备以下基本内容(也称为原始凭证要素):

1.原始凭证的名称(如,河南省商业企业专用发票);

2.填制原始凭证的日期和凭证编号;

3.接受原始凭证单位名称(开头的客户名称);——记账凭证无

4.经济业务内容(含数量、单价、金额等);

5.填制单位签章(红章,代表开据单位);——记账凭证无

6.有关经办人员签章;

7.凭证附件。

四、原始凭证的填制要求

1.记录要真实

原始凭证所填列的经济业务内容和数字,必须真实可靠,符合实际情况。

2.内容要完整

原始凭证所要求填列的项目必需逐项填列齐全,不得遗漏和省略。

3.手续要完备(签名、盖章:谁出票谁盖章,谁经手谁签字)

(1)单位自制的原始凭证必须有经办单位领导人或者其他指定的人员签名盖章;

(2)对外开出的原始凭证必须加盖本单位公章;

(3)从外部取得的原始凭证,必须盖有填制单位的公章;

(4)从个人取得的原始凭证,必须有填制人员的签名盖章。

4.书写要清楚、规范。

(1)不得使用未经国务院公布的简化汉字;

(2)大小写金额必须相符且填写规范:

①小写金额用阿拉伯数字逐个书写,不得写连笔字;

ⅰ)在金额前要填写人民币符号―¥‖,人民币符号―¥‖与阿拉伯数字之间不得留有空白;

ⅱ)金额数字一律填写到角、分,无角、分的,写―00‖或符号―—‖;有角无分的,分位写―0‖,不得用符号―—‖;

¥1008.—

¥1008.00

¥1008.30

¥1008.3—

¥1008.32

②大写金额用汉字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万、亿、元、角、分、零、整等,一律用正楷或行书字书写;

ⅰ)大写金额前未印有―人民币‖字样的,应加写―人民币‖三个字,―人民币‖字样和大写金额之间不得留有空白;

ⅱ)大写金额到元为止的,后面要写―整‖或―正‖字;到角为止的,可以写―整‖或―正‖字;有分的,不写―整‖或―正‖字。如小写金额为¥l008.00,大写金额应写成―人民币壹仟零捌元整‖。

5.编号要连续。

如果原始凭证已预先印定编号,在写坏作废时,应加盖―作废戳记‖,妥善保管,不得撕毁。

6.不得涂改、刮擦、挖补。

原始凭证有错误的,应当由出具单位重开或更正,更正处应当加盖出具单位印章。原始凭证金额有错误的,应当由出具单位重开,不得在原始凭证上更正。

7.填制要及时。

【例题7?单选题】大写金额为壹拾伍万零伍元伍角,在填写发票小写金额时,应写为()。

A.150005.5

B.¥150005.5

C.¥150005.50

D.¥1500050.50

『正确答案』C

【例题8?单选题】原始凭证填制时,不要求做到的是()。

A.阿拉伯数字不能连写

B.凭证错误不得涂、擦、挖补

C.记录真实,内容完整

D.会计分录正确,编制规范

『正确答案』D

【例题9?多选题】对原始凭证发生的错误,正确的更正方法有()。

A.由出具单位重开或更正

B.由本单位的会计人员代为更正

C.金额发生错误的,可由出具单位在原始凭证上更正

D.金额发生错误的,应当由出具单位重开

『正确答案』AD

【例题10?判断题】原始凭证发生的错误,正确的更正方法是由出具单位在原始凭证上更正。()

『正确答案』×

五、原始凭证的审核内容(比较重要)

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原始凭证只有经过审核无误后,才能作为填制记账凭证和记账的依据。

(一)审核的主要内容

1.原始凭证的真实性

真实性的审核包括:凭证日期是否真实、业务内容是否真实、数据是否真实等内容的审查。对外来原始凭证,必须有填制单位公章和填制人员签章;对自制原始凭证,必须有经办部门和经办人员的签名或盖章。此外,对通用原始凭证,还应审核凭证本身的真实性,以防假冒的原始凭证记账。

2.原始凭证的合法性

审核原始凭证所记录经济业务是否有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情况,是否符合规定的审核权限,是否履行了规定的凭证传递和审核程序,是否有贪污腐化等行为。

3.原始凭证的合理性

审核原始凭证所记录经济业务是否符合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是否符合有关的计划和预算等。

4.原始凭证的完整性

审核原始凭证各项基本要素是否齐全,是否有漏项情况,日期是否完整,数字是否清晰,文字是否工整,有关人员签章是否齐全,凭证联次是否正确等。

5.原始凭证的正确性

审核原始凭证各项金额的计算及填写是否正确。

6.原始凭证的及时性

审核原始凭证是否在规定时间内编制和处理等。

(二)审核后原始凭证的处理:

1.对于完全符合要求的原始凭证,应及时据以编制记账凭证入账;

2.对于真实、合法、合理但内容不够完整、填写有错误的原始凭证,应退回给有关经办人员,由其负责将有关凭证补充完整、更正错误或重开后,再办理正式会计手续;

3.对于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有权不予接受,并向单位负责人报告。

【例题11?单选题】下列不属于原始凭证审核内容的是()。

A.凭证是否有填制单位的公章和填制人员签章

B.凭证是否符合规定的审核程序

C.凭证是否符合有关计划和预算

D.会计科目使用是否正确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原始凭证的审核内容:审核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对于外来原始凭证必须要有填制单位的公章和人员签章),审核原始凭证的合法性(符合有关的审核程序),审核原始凭证的合理性(符合有关的计划和预算),审核原始凭证的完整性,审核原始凭证的正确性,审核原始凭证的及时性。原始凭证不涉及会计科目的使用。

【例题12?单选题】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和违法收支,应当()。

A.不予接受

B.予以退回

C.予以纠正

D.不予接受,并向单位负责人报告

『正确答案』D 第三节 记账凭证

上一篇:越南中英文地名对照表下一篇: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