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机场战略决策分析

2024-09-07

深圳机场战略决策分析(8篇)

1.深圳机场战略决策分析 篇一

福州长乐机场决策失误调查

□ 钟岷源 《南风窗》 2004年第01期

这条福州市区通往机场的高速路专用线停建了7年。

7年前,福州长乐国际机场通航。当时,这条总长21公里、投资约12亿元的高速公路专用线因资金缺口被时任国家计委副主任的陈桐海叫停。现在,机场方面定于2004年第一季度前动工兴建此路。

陈桐海现在是中国石油化工集团的老总。当年他极力反对建设福州长乐国际机场,他曾当面批评福建省一位副省长和福州市委书记,直接批评他们是在搞“业绩工程”。

当时的福建省建委党组书记封建安也领教过陈的“厉害”。封告知记者:“我向他汇报机场高速公路专用线的事,途中要建桥,也就是现在的青洲大桥,我建议建双塔双索斜拉桥,投资六七个亿。他就噼哩叭啦一通批,说我头发都白了,过两年就要退了,可以甩手不管还债的事情了!”因陈的反对,当年缓建的青洲大桥在机场通航之后才于2002年12月25日完工,桥长 1185米,投资6.5亿元,仍然采用双塔双索斜拉结构。

陈桐海对长乐国际机场没有“好感”的原因是该项目规模过度超前,布点过于集中,投资效益低下。然而陈的声音还是拗不过福建省和福州市“齐心协力”地在北京所做的工作。时任福州市计委主任、福州长乐国际机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的范崇华说:“国家计委还是让步了,同意了长乐机场的立项。”

后来一切不幸被陈桐海言中。投资总额27亿元,包括银行利息累计达32.28亿元的福建“天字一号”工程——福州长乐国际机场于1997年6月23日通航后,经营亏损严重,4年负债达30多亿元,陷入资不抵债的困境。

长乐国际机场的建设,从选址到通航,从亏损到重组,在当地一直都是个相当敏感的话题。2002年11月国家审计署对其重点审计之后,把它作为国内重点建设项目的负面典型,定性为“决策失误造成重大国有资产损失”。审计署署长李金华向媒体宣称:“长乐国际机场由于建设规模过度超前,目前旅客量和货邮量只达到设计规模的1/3左右,航站楼和机场生活区大量闲置,运营4年半累计亏损达11亿元。”

初衷

为什么要建这个机场?当时福建省和福州市基于两点考虑:一是原先的福州义序机场军地两用,规模较小。二是着眼两岸“三通”,为直航定点机场做准备。

义序机场位于福州市南边,距市区约 7公里。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海峡两岸长期处于对峙状态,福建民用航空中断近25年。1974年11月18日,民航福建省管理局成立。同年12月1日,军用福州义序机场开通航班,福建民用航空开始起步。然而,通航5年仅开通了3条航线。

显然,义序机场的规模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客运需要,与福州作为省会城市的形象也不般配。范崇华说:“当时机场的跑道只有2200米,因是军用机场,未设滑行道、联络道,飞机起降,都是从跑道直冲停机坪,波音767要减载后才能起降。而且作为军用机场,它还承担了很多训练任务。”范说,拟建长乐国际机场的同时, 1991年,福州市拨专款9000万元用于修建完善义序机场的盲降设施、通讯设备、滑行道、联络道以及专用公路。

兴建长乐国际机场的第二个理由,是计划将其列为两岸“直航”后的定点机场。福建方面组织专家对台湾桃园机场进行评估,认为长乐国际机场建成之后,与桃园机场东西相对,直飞距离较近,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正因有这层含义,国务院、中央军委在正式批准长乐国际机场项目立项时,强调该机场“不仅是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步骤之一,而且将对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加速实现海峡两岸三通,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发挥积极作用”。

对“直航定点机场”的评判,当地一些人大代表及当初参与机场建设的政府高层人士认为是一厢情愿的事。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省人大代表说,真的“三通”了,台湾直航的首选点也不会选在福州。现在国家挑定的首批直航定点机场是北京、上海、厦门和广州,福州未列其中,福建的对台优势早已边缘化了,现在台商到哪里不可以投资啊?所以说当初的定位是误判。

选址

机场为何选在偏远的长乐海边?当地的说法版本很多,多数人认为,其中有地缘政治的因素。

初建时,当时是省长、省委副书记、组织部长、财政厅长诸人皆为长乐籍人士,把“天字一号”工程定于长乐,会不会是因为长乐籍的“声音”过于集中?这种表象留给众人的联想空间是很大的。

“这当中很多想法是片面的。”当年负责选址的专家组成员之一范崇华向本刊记者谈了选址经过。范说:“选址与长乐人当省领导有无关系,这点我不好评说;但我知道的是,长乐并非我们当初的唯一选择。”

据范介绍,当时省市从国内请来了环保、地质、气象、通讯等一流专家几十人组成专家组,先后挑选了9个地址。一是在义序机场阳近扩建,但因两面靠山,净空条件差,义序机场产权属于空军不便划转地方等问题被否决;二是福清龙田,此地有一军用机场长期闲置,面积比义序还大,但距市区70多公里,偏远,征用良田太多,被否决;三是福清阳下,因地形、净空问题被否决;四是福清厘美,占用良田太多,靠福清市区太近,被否决。连江丹阳、福州北峰、闽侯上街、长乐鹤上也都因地址或工程等条件限制被否决。长乐樟港,也就是现在机场所在地,靠海边,地形平坦,沙质地,拆迁量很小,各方条件俱佳,最终被锁定。

但此地与市区45公里的距离让乘客时有怨言。有资料显示,长乐国际机场是国内目前除拉萨、兰州之外,少有的几个离市区较远的机场。比如上海飞福州,里程 609公里,70分钟即可抵达。而长乐机场到市区45公里也要跑60分钟以上。庆幸的是高速路专用线将要动工了。

路程的距离容易缩短,但对机场选址的“不理解”,仍在一些人心中存在。“且不说机场场址所应具备的条件如何,这个机场布点于长乐本身就有问题。”一名在省领导身边谋事的朋友直露他的看法。他分析说,福建机场的布局非常不合理,现在有福州、晋江、厦门、武夷山机场,连城机场正在建,三明的沙县也在建,投了几个亿现在停下来了。武夷山机场被厦航重组,晋江机场分流了厦门机场的客源,开辟一些特殊航线,生意还算可以,而连城、沙县怎么会有客源呢?

如果当初把长乐机场建在福清侨乡,路程比长乐近,又有高速公路,还能促进当地的外向型经济发展。同时闽南的晋江就没必要建机场了。与福州市交界的莆田市的乘客也可以到福清登机,而闽南金三角的厦门、漳州、泉州地区的乘客到厦门,这样分流就合理些。现在建在长乐海边,叫人拐个大弯绕进去,很不方便。苏州、常州人就很聪明,他们不建机场,建高速路,把上海机场当成自己的机场。

机场选址于长乐,也给长乐周边带来投资热潮。原台湾奥委会主席张丰绪投资 3亿多元在长乐市郊兴建海峡高尔大球场,马来西亚的“糖王”郭鹤年投巨资在福州五一广场兴建香格里拉酒店,他们都期望长乐机场通航之后,能给他们带来商机和人气,但却事与愿违。

筹资

“选址长乐,还有一段内情鲜为人知,那就是为了筹钱。”一名当年主抓重点项目建设的政府高官,向本刊记者透露,“当时决策层有个愿望,认为在美国的长乐人有 30几万,一人买张机票,潜在市场就很大。长乐在海外的富侨有六七万,每人捐5000美元,就能募集到几十个亿,而当时省里缺的就是银子。现在看来,这些想法都落空了。通往美国的航线至今尚未开通,华侨捐资仅600多万元人民币。”

这名官员解释说,当初长乐国际机场的投资概算是17亿,后来突破到27亿,加上银行利息就达到32.28亿。1992年正式立项时,省市政府共筹资4亿左右,而当时国家对大型建设项目的要求是,建设单位的资金要占工程投资总额的30%~50%,而长乐国际机场还不足7%,缺口资金全靠银行贷款和社会捐资。

知情人士告知记者,为求得大笔贷款,当时的福州市委书记几乎想尽了各种办法。至1997年,通过省、市的“不懈努力”,工程得到了银行贷款及发放债券等总计23.5亿元。

借贷难还贷更难。机场通航之后,沉重的银行贷款把长乐国际机场拖进了债务的海洋。加上客货运量不足,使其债务积重难返,亏损越来越大。

除了银行贷款,筹资的渠道五花八门。除了海外捐款,国内一些大公司捐款 400多万元,发放债券2.32亿元,经省、市政府批准,福建省投资担保公司和福州市信托投资公司联合为该债券提供不可撤销担保。通过义序机场收取机场建设费,获得1000多万元,省直机关及福州市的公务员捐款600多万元。事后,许多在机关的上班族对此颇有抱怨,“这哪里是捐款,明明是从我们的工资里直接扣。机场通航了,连机场建设费也没给我们优惠一次。若去义务献血,发病了要用血还可优惠或者免费呢。”

为给募捐造势,1993年1月,省市方面在机场刚完成初步设计的情况下,就搞了个非常隆重的开工仪式。机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范崇华认为开工条件不具备,反对搞仪式,却被省市领导点名批评。

规模

长乐国际机场不愧为福建的“天字一号”工程,刚通航的时候,的确让福建人风光了一阵子。这个机场是目前国内已建成的最大的现代化大型国际机场,占地面积1万多亩。飞行区等级达到民航最高等级4E级,能起降目前世界土最大的波音747-400型和麦道11型飞机,满足直飞东南亚、北美等地区远距离航程要求。机场的规划设计原有中国民航设计院的初稿,可省、市方面不太满意。省里交代福州市收集纽约、戴高乐、法兰克福、鹿特丹、新加坡樟宜等国际知名机场的相关信息。最后确定由新加坡雅思柏机场设计公司负责规划设计长乐国际机场。该公司负责人刘太格原是新加坡建屋局局长,是个有名的规划师,他是樟宜机场设计规划的主创人员,兼福州市城市规划的高级顾问。

后来的设计方案远远超出了国家批准的指标,航站楼原为8万平方米,实建13万平方米。原计划投资17亿元,后增加到27亿元。灯光、联络系统等进口设备的标准、数量也一再突破。从德国进口的十几个登机桥才用于七八个,剩下的都放在了仓库。

但省里还是要求参照新加坡樟宜机场的标准来建设,樟宜机场的规模相当于三个现在的长乐国际机场。决策层“雄心壮志”。他们提出长乐国际机场的第一期工程就要达到樟宜机场现有的标准。后来发觉的确太大了,才缩成了现有规模。但在规划上仍为二期工程预留了4200米跑道,还可再建20万平方米的航站楼。

最少在两次的机场建设专题会上,封建安、范崇华及少数官员提出缓建航站楼两翼,以缓解巨大的资金压力。但他们的建议未被采纳,省里的气魄是要一步到位。当时,当地有媒体报道说,长乐国际机场建设是“起步晚,但起点高”。

然而,朱镕基却给长乐国际机场泼了冷水。1998年,他在福建视察时曾讲到,福建没必要在长乐建国际机场,厦门有机场了,一个省何必搞两个国际机场呢?这样会有客源吗?发达国家建机场也没有这么密集。法兰克福有了国际机场,波恩就不建了,有高速公路就行了嘛。

审计

长乐国际机场的问题引起了北京高层的关注。

2002年11月下旬,国务院有关领导指示国家计委、审计署成立联合调查组对长乐国际机场项目进行审计。来自审计署的资料说,福州长乐国际机场是20世纪90年代初以福建省、福州市两级政府为主要投资方新建的大型基建项目。由于追求形象、盲目决策,致使该项目的规模一扩再扩,设施建设超标,最终导致运营期亏损严重,投资效益低下。

审计人员发现,作为我国重要的干线机场之一,长乐国际机场自通航以来,运量一直未能达到设计规模,2001年完成旅客、货邮吞吐量仅超过可研预测值的一半,尚不到机场实际规模的1/3,在通航5年时间内,亏损达 11亿元。

现场审计工作整整持续了两个月。在机场的货库项目被列为缓建项目后,审计人员对已经进口的货库集装区设备的去向进行追查时发现,长乐国际机场在运营后效益差的情况下,不仅未及时处置设备,仍盲目决策投资近3000万元建设货库,进一步加大了项目亏损。

审计组最终全面查清了福州长乐国际机场亏损的直接原因:一是项目决策不科学,可行性研究中市场预期论证不充分,基础数据采集不科学,预测结果过于乐观二是项目建设规模过度超前,大量举债加大运营成本;三是项目建设管理比较混乱,未严格执行基建程序,资金损失和资产闲置浪费,四是机构运营后体制不顺,管理不到位,业务经营不理想等。

审计结果震动了省市两级政府。机场重组拉开序幕。

重组

2002年底,福建省和福州市两级政府依据审计署的“诊断”结果,出台五方面措施应对机场问题。其中包括承担机场10亿元债务,剥离1.5亿元社会公用工程资产,尽快理顺机场运营机制,继续给予政策扶持,福州市政府还对决策造成损失浪费问题进行认真查处。

2002年底至2003年初,机场债权银行国家开发银行总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已参考审计建议,减免了机场2.48亿元贷款利息。同时,机场按照审计意见对查出的4.88亿元违规违纪问题进行整改。

在此背景下,厦门国际航空港悄然现身,于2003年3月28日与福州市国有资产营运公司签署《福州市长乐国际机场重组合同书》,正式接管长乐国际机场。厦门国际航空港集团前身为厦门高崎国际机场,是中国民航第一家下放地方政府管理的机场,总资产48亿元,净资产22,5亿元,拥有3家机场和18家下属公司,属于跨地域、多产业经营的企业集团。

此次对长乐国际机场的重组采取承债方式,即厦门空港接收长乐机场相应经营性资产及所有业务和特许经营权,同时承担长乐机场相应的银行债务。为接管和消化长乐机场不良资产与债务,厦门空港与福州市政府共同注资成立一家新的福州国际航空港有限公司,厦门空港拥有新公司 90%股权,福州市政府持股权10%。重组后,厦门空港调集17亿人民币,首期投资 5亿元,用于改善长乐国际机场的资本结构。

但据知情人士透露,此前海南航空和,厦门航空都向长乐机场抛出了绣球,但无结果。他们的落空有些戏剧性。

长乐机场的员工对海航抱着忧喜参半心态。他们了解到海航福利待遇不错,但担心其重组行为是搞资本炒作。事实上:,据福州市银监会的一位人士介绍,当时长乐机场的账面很难看,部分利息还未宽免,负债结构也未调整,海航看到

厦航接踵而至。据悉,长乐机场的多数员工欢迎厦航入主。因为厦航凭借其实力和信誉,2002年对武夷山机场重组,营运一年后据说税前分红为8%。然而,厦航的失误是过早“放出了风声”,控股后将更换全部高管人员的消息甚至见于报端。长乐方面随即产生排斥情绪,状子告到省里和北京。据厦航方面表示,其方案上报后没有得到批准,最终美梦难圆。

厦门航空港集团汲取教训,采取低调行动,速战速决,长乐机场的一位中层管理人员告知本刊记者:“厦门空港的重组行动相当诡秘,从传出风声到最后签约,差不多就一个月时间。当时我和同事出差海南,回到长乐,发现我们的机场已被悄悄卖了,一夜之间换了爹娘。”

重组后通过竞聘上岗谋得了一份中层职位的朋友告知记者,厦门空港重组长乐机场,是盯上了这里的三大潜力:一是土地资源,目前可利用的还有2000多亩,二是一大批的成熟技术人员;三是优良的硬件设备。厦门空港总投入预计不会超过10亿元,买下了价值30几亿的机场。

一时间,重组举动引来众多关注,被盛赞为国内首例机场与机场之间通过商业运作进行的成功组合。但从长乐机场重组的全过程看,本次重组仍由政府主导进行,远非媒体所言的“商业运作”那么简单。要不然,宽免11亿元的贷款利息,剥离1.5亿元的社会公用工程资产也不可能那么顺畅。

但对长乐机场而言,现今员工最关心的是厦门空港能带来什么变化。

“首先是营销观念变了,航线营销、创造需求成为机场上下的共识。2003年11月,我们一周内就新开辟了日本大阪、新加坡两条国际航线。二是成本观念变了。以前采购随意性很大,造成浪费,现在要提前上报计划,分轻重缓急、量力支出。三是岗位观念变了。通过公开竞聘上岗,处级干部从原来的50多人减至现在的22人,科级从200多人减至100人,员工从1700多人减至1200多人。”机场党群工作部主任陈海宁告知记者。新的理念能否激活长乐国际机场?现实依然严峻。重组的第一年,他们完成旅客吞吐量约250万人次,仍然是设计规模的1/3。然而厦门航空港集团总裁王倜傥踌躇满志,他说:“我们的经营目标是4年内扭亏为盈。去年是改革年,今年是发展年。我们看好它的未来。” 它的未来,人们拭目以待。

2.深圳机场战略决策分析 篇二

深圳辖区面积只有1997平方公里, 在全国一二线城市中市域面积最小。30多年来, 城市快速扩张, 房地产迅猛发展, 城市空间变得非常局促。目前, 深圳的开发强度 (建设面积/市域面积) 达到48.5%, 不仅在全国各大城市位居首位, 而且超过了毗邻的香港。2009~2014年, 深圳通过“招拍挂”出让的用地减少92.3%, 新增建设用地占比从2010年的91.5%, 急剧下降至2014年的29.8%。目前, 由于公共服务设施、轨道交通供地“倒逼”, 90%的住宅供应依赖城市更新。

同时, 2015年以来, 房价快速上涨, 城市更新成本水涨船高。由此, 不仅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空间在收窄, 而且开发商配建的模式, 其负面问题也越来越明显, 表现在推高商品住房的价格, 保障性住房供需空间错配严重, 公共服务建设滞后。更重要的是, 商品住房价格高企、保障性住房建设滞后, 使得深圳“创新型国际城市”的战略目标, 所必须建设的基础性工程, 如吸引人才、降低创业和就业成本、降低新型产业项目落地成本, 培育全社会实干氛围, 避免“脱实入虚”等变得困难。

2015年,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发布的“全球生活成本调查”显示, 上海位居全国大陆生活成本最贵城市, 深圳紧随其后。深圳市政协调研数据显示, 仅房价一项, 就使得深圳企业工薪支出比广州高出20%, 其中72%的受调研企业表示, 企业发展最大困扰是人才;阿里研究院数据显示, 2015~2016年, 全国返乡电商创业者迁出最多的10个城市中, 深圳位列第四。另外, 2010年以来的5年, 深圳户籍人口增加了100多万, 但其中75%的没有买房。近期, 深圳放宽入户标准, 很多媒体预测, 近700万常住人口中, 预计会有200万左右在未来5年转为户籍人口。但是, 受高房价、教育医疗“短板”制约, 深圳户口含金量不足, 入户需求下降, 战略性产业前景隐忧。

二、城市发展困境和“东进战略”的提出

1、城市发展陷入“囚徒困境”

由此, 深圳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囚徒困境”。一方面, 城市发展战略需要引入人才, 急切需要建设保障房, 急切需要降低房价等成本;另一方面, 尽管城市更新如火如荼, 给城市发展也提供了空间, 但高房价、高成本下, 腾出的空间无法用于住房保障、基础公共服务建设。同时, 高房价和高成本下, 房地产一枝独秀, 开发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近47%, 房地产贷款占据全市新增贷款的50%, 算上上下游 (如金融) 相关贡献, 政府对房地产的依赖加深, 长期负面影响或被忽视。加上在“稳增长”“防风险”的国家战略下, 高房价被暂时容忍, 而城市竞争力、产业升级、人口涌入也带动房价上涨。“要短期, 还是要长期”, 城市发展困境凸显。

2、“东进战略”开启了一扇门

2016年1月, 深圳市委六届二次全会上, 市委书记马兴瑞正式提出, 深圳要实施城市东进战略, 打造龙岗和坪山组成的城市“第三中心”, 发挥交通的先导作用, 打通连接东部、辐射粤东的战略通道, 促进各类要素、资源均衡分布, 建设与西部中心功能协同、交相呼应的东部中心。何为“东进战略”?说白了, 就是从过去区域非均衡发展走向区域均衡发展, 解决“西密东疏”和“西重东轻”非均衡发展格局, 推动促进东部形成新的城市发展中心, 打造新的区域增长极。

“东进战略”第一圈层, 即打造以龙岗中心区和坪山中心区组成的深圳“第三中心”。目前, 东部的罗湖、盐田、龙岗、坪山、大鹏等四个区土地面积占深圳土地总面积的50%, 但经济总量、人口规模、固定资产投资仅占全市31.9%、32.9%和36.5%, 土地和空间利用效率亟待提升。目前, 东部四个地区的人口密度为2874人, 仅为西部地区的48.5%。例如, 坪山新区占地168平方公里, 相当于罗湖和福田面积总和, 但人口还不到宝安区一个大街道的规模, 人口分布须空间再平衡。

“东进战略”的第二圈层, 即“两轴” (深惠和深汕合作) 和“多点” (深汕合作区和粤东产业转移区、“3+2”经济圈) 。“两轴”和“多点”, 通过为深圳提供发展新空间、产业人口空间再造、产业转型升级 (研发-制造) 等, 为城市发展腾出空间。2014年, 深圳人口密度为5519人/平方公里, 东莞、惠州、河源和汕尾分别为3384人、422人、193人和621人。在空间再造上、空间集约上, 在城市发展面临困境的情况下, 在大规模和低成本空间提供上, 东部无疑开启了一扇门。

三、“东进战略”的几个重点内容

1、打造深圳第三个“市级中心”

新一轮《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 (2010~2020) 》修编中, 龙岗和坪山从原来的副中心调整为“东部中心”, 即“罗湖-福田中心”、“南山-前海-宝中”中心后, 深圳诞生了第三中心即“东部中心”。“东部中心”定位于“3+2”经济圈综合服务核心区、深圳“东进”功能服务辐射中枢, 主要承担区域性交通枢纽、区域性创新产业服务中心、区域性现代产业总部基地等。龙岗中心区和坪山中心区构成东部中心CBD, 合计面积68平方公里, 前者承担高等教育、科研创新、现代商务和文化创意等核心功能;后者承担高端产业、交通枢纽和门户、商业文化中心等功能。

2、打造东部综合交通体系

首先, 龙岗中心区和坪山中心区内部“15分钟交通圈”建设, 包括CBD跨区道路交通建设, 中运量、综合性交通系统无缝衔接, 包括龙岗中心城区域线、有轨电车、地铁3号线接入、新城快线和快速干线, 还包括深汕公路、横坪等道路改造;其次, 东部自成一体的“大轨道”交通建设, 包括坪山站、平湖站、深圳东站、龙城广场、大运和国际低碳等6大综合交通枢纽, 还包括14号线轨道交通 (福田-坪山) 并对接惠州的6号线, 实现三个城市中心之间的快速轨道连接, 16号和19号延伸至惠州大亚湾, 向南延伸至溪涌 (连接8号线) , 构建东部环状轨道交通网;最后, 以盐田港为“一带一路”战略枢纽节点, 构建支撑东进发展的“东进东出”战略体系。

3、打造东部产业高地

从深圳产业发展格局和各区产业布局趋势看, 罗湖、福田主要发展现代服务业, 南山以科技孵化为主, 宝安制造业正在让位于现代服务业。东部四个区以产业重新规划、升级转型和产业分工协作为主题, 打造“大创新”“大智造”“大开放”为特点的东部产业高地。

“大创新”是指, 抓住深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机遇, 引进高校基础科学研究要素的机遇, 依托国际大学园, 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 努力汇集全球顶尖科研资源, 强化源头创新能力。

“大智造”是指, 依托大学科技和产业资源, 融合大运新城“产学研”功能, 突出智能制造、信息互联等方向, 重点引进一批重大科技领军企业、国家级实验室和研究机构, 加快建设启迪协信科技园, 打造成为华南地区成果转化重要平台。

“大开放”是指, 依托东部盐田港、区港联动的盐田综保区、口岸战略节点, 打造东部开放经济带, 成为进出口货物往来“3+2”都市圈、粤东等内陆幅地临港国际采购、配送和分拨的基地。

4、重大产业平台和黄金海岸旅游带

重大产业平台包括盐田综合保税区、坂雪岗科技城、国际低碳城、宝龙科技城、出口加工区转型升级、国际生物谷等等;东部黄金海岸旅游带建设包括充分挖掘梧桐山、大鹏湾、大亚湾山海和人文资源, 建设东部国际黄金海岸旅游带, 将旅游业打造为支柱产业, 成为世界级滨海生态旅游度假区。包括打造山海旅游美城、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着力打造特色小镇。

5、补齐公共服务供应“短板”

补齐东部地区民生“短板”, 增加优质公共服务资源供给, 有序推进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大幅提高公共服务能力, 让广大市民切实分享到东进战略带来的实惠。在医疗方面布局市级重大医疗卫生设施, 未来五年内, 计划投资200亿元以上, 新增医疗床位上万张。到2020年, 东部地区常住人口千人床位数达到5.3张;到2020年, 引入15个高端医疗团队, 建成3家在全省具有影响力的医疗机构, 打造30个优势明显、综合竞争力强的省级以上医学重点学科。教育方面, 要打造东部教育高地, 包括五年内计划投资130亿元, 新增普通高等教育学位4万个, 五年内投资12亿元, 新增普通高中学位7000个, 有效增加东部区域优质学位供给。

四、“东进战略”为住房保障发展带来新契机

1、破解了住房保障发展困境

深圳“东进战略”不仅是产业的东进, 更是在新型城镇化和区域一体化背景下城市功能和公共服务的东进。首先, “东进战略”可以释放东部低成本、规模化土地及城市空间, 从而破解住房保障和城市发展的“囚徒困境”;其次, “东进战略”做到公共服务和产业布局同步推进、轨道交通先行, 并作为抓手切入到产业和人口的空间重新布局中, 以及对人口和产业集聚能力的带动中;再次, 不管是深汕、深惠的“两轴”及多个战略节点, 或是深莞惠一体化和“3+2”都市圈建设等, 都无疑将加速与周边城市的互联互通和产业分工协作, 释放城市低效土地和空间资源, 提高深圳区域中心对人口和资源的吸附能力;最后, 人口、产业、服务和空间的合理规划, 不仅提高了人居环境, 而且降低了生产生活成本, 城市住房保障的困境也迎刃而解。

2、住房保障供应效率提升

东部土地成本低, 更新成本低, 而以综合交通体系建设为切入点, 以“产业-人口-公共服务”协同规划为抓手, 事实上更加降低了东部土地资源利用的效率。根据“东进战略”实施方案, 不仅要加快推进东部地区城市更新和二线“插花地”棚户区改造, 还要推动低端产业转型升级, 加强与周边区域协同。用地全面优化, 一方面必然会产生对于人才住房、配套公共租赁住房、产业配套宿舍以及创业创新用房的建设和需求;另一方面, “产业-人口-公共服务”协同规划的情况下, 住房保障的建设和供应不仅有空间保障, 还有扎实的基础, 供应效率得到提升, 避免了近年来出现的闲置现象。根据规划目标, 未来五年东部地区争取更新供应土地10平方公里, 整备释放土地20平方公里以上。这意味着, 未来住房保障有了低成本、规模化的发展空间。

3、“轨道+物业”的保障房模式创新横空出世

利用轨道交通密集建设的机会, 大力推进“轨道+物业”的保障房建设模式, 这是高度城市化国家或地区 (香港、新加坡、日本) 采取的常规做法。对“东进战略”来说, “轨道+物业”的保障房建设模式, 不仅可以降低保障房建设成本、居住成本, 还可利用产业新城, 创造优美人居环境、西方小镇式大工业基地, 实现“职住平衡”, 并以低租金和低房价来吸引高科技人才、配套服务业人口集聚。另外, 借助于轨道交通与惠州、东莞的对接, 完全可以将保障房建设到惠州和东莞区域地铁站。这样, 不仅极大地降低深圳市住房保障供给压力, 还有效地缓解粤东地区房地产库存。根据“东进战略”实施方案, 未来将加大东部地区地铁车辆段、站点及沿线上盖人才住房建设力度, 探索城际住房保障合作新机制, 扩大人才安居政策覆盖范围。五年内, 计划在东部地区建设筹集保障性住房13万套, 着重建设一批高品质人才保障房。

4、跨区域保障房建设和供应启动

3.浅析深圳海王集团的品牌战略 篇三

[关键词]品牌战略;海王集团;一牌多品;医药行业;启示

[中图分类号]F12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10)07-0004-02

一、海王集团简介

海王集团成立于1989年,是一家以医药工业和生物工程为核心的大型综合性企业集团。目前海王集团的总资产为80多亿,2007年销售额75多亿元,综合实力在全国医药企业中位居前列。

海王集团拥有中国医药行业最具价值品牌,2008年,‘悔王”品牌价值已达138.65亿元人民币。其已成为国内健康产业领域具有广泛影响的知名品牌。

二、海王集团品牌战略分析

(一)海王集团的品牌发展历程

1.导人期:2000年9月,策划公司花了2个月时间进行了严谨的内外部调查,拿出了有针对性的品牌诊断书;

2.规划期:2000年底,策划公司在品牌诊断的基础上,完成了《21世纪海王集团品牌战略实施规划》,确立了品牌核心价值与在未来成为健康产业的强势品牌的战略目标。

3.高潮一期:2001年伊始,大规模的品牌传播运动,银得菲等四大名旦在经品牌整合后登台亮相,凭借精妙独到与精准有序的传播策略,异军突起,迅速地成为了妇孺皆知的知名品牌。

4.低谷期:2002年4月,久盼出台的2001年年报揭示利润额不足预期的50%,董事会公开向投资者致歉。一时间“众口铄金”,海王的品牌战略开始受到媒介的质疑。

5.高潮二期:2002年,“入地”年,继续大规模的“空中轰炸”,辅助店头广告、终端促销等地面战。品牌与产品之间的互动效应初显。

6.危机期:2003年4月,2002海王年报与2003首季报出台,业绩下滑,乃至亏损。顿时,“三大常识性错误”“八大危机”等论述泛滥,海王品牌战略受到了深层次的质疑。

(二)海王集团的品牌战略解析

作为国内医药行业的龙头,海王集团给笔者的印象是:海王集团是具有雄厚实力的,不然也不会多次占据医药行业头把交椅的位置。但为什么会出现上面的危机期呢?笔者认为,并不是集团的产品出了问题,而是海王集团的品牌战略到了一个需要调整的时期。

1.品牌塑造

海王集团连续多年的行业品牌价值第一,它现在的品牌是其依靠多年在医药行业打拼的成果。雄厚的营销网络,强大的科研实力,过硬的产品质量、突出的国际竞争意识与能力造就了如今广泛的社会知名度。正是因为海王集团拥有这些独特的优势才使得它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医药行业中脱颖而出,成为其中的领导者。总的来说,它的品牌优势是其雄厚实力的真实写照。

2.品牌营销

(1)“一牌多品”战略

仔细了解,我们不难发现,海王集团的品牌战略是“一牌多品”战略,即一个品牌下拥有多种产品。企业只有海王一个品牌,且旗下三十多种产品都使用海王这一品牌,比如海王金樽、海王银杏叶片、海王博宁、海王冠心丹参、海王金牡蛎等等。

海王实施一牌多品战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这种战略有利于减少传播费用,在宣传企业的同时宣传了品牌,在宣传品牌的同时又宣传了企业,消费者会将每一次的品牌行为都归结为企业的行为,也会将每一次的企业行为都积累到品牌的身上,这种互动的形式对品牌资产的积累将更加快速有效。

但是,我们也很容易发现实行“一牌多品”战略隐藏着风险。如果某一产品出现危机,将影响海王旗下所有产品,出现危机的产品影响力越大,危险也越大。因为通常情况下,虽然只是企业某一产品出现问题,但由于消费者长久以来形成的关于企业同一核心品牌的牢固印象,所以他们往往会认为企业品牌下的其他产品与问题产品有着同样的问题。这样就会给企业带来火上浇油的效应。

(2)海王品牌战略的一些缺陷

除了“一牌多品”战略可能会给海王带来负面影响之外,笔者认为海王的品牌战略同样还在很多方面有欠妥之处,这些问题可能带来的后果却是严重的:

a.品牌诊断有仓促片面之嫌,在2000年7-8月间,海王首先针对员工进行了为期数日的内部访谈与问卷调查,而后锁定在大本营所在地深圳开展了消费者调查。从其调查对象与区域而言,明显不足,而‘诊断书”也有“方之天下而皆准’之嫌。

b.“健康”的核心价值空而泛,它不仅仅适用于医药保健领域,同样适用于与健康相关的食品、器材、运动等领域。海王的‘健康”缺乏针对性,没有触动了消费者的基本需求。缺少了消费者在情感上的触动,少了与消费者的交流。

c.海王的品牌战略没能与企业战略进行有机的整合,将‘健康成就未来’’的企业理念误作为品牌的核心价值,将企业形象与品牌形象和企业形象与产品品牌混为一谈,树立诚实守信的经营作风,打造健康的企业形象,以实现“企业形象与品牌形象”和“企业品牌与产品品牌”之间的辨证统一。

三、海王集团带给我国医药行业品牌战略的启示

通过以上对海王集团品牌战略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启示:

1.任何一个医药企业都必须以过硬的实力使产品质量有充足的保障,这是医药健康行业的铁的规律,质量是生存的基石,品牌的基石。

2.医药行业作为一个高新技术高度集中的行业应该保持持续的创新能力。在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只有与最先进的科技保持同步才能在日益竞争的医药生物行业中立于不败之地,这也是企业品牌的发展活力的来源。海王集团之所以能在品牌战略失误的情况下保持强大的生命力与它的质量过硬、技术创新有着密切联系。

3.对品牌战略要有清晰的定位与实施计划以及事中控制事后反思机制,这样才能确保企业灵活处理日常经营中遇到的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

4.中国医药企业缺少在品牌战略指导下的品牌传播,品牌战略规划是当务之急。但品牌战略的规划贵在合适与可行,而不能停留于一个表面的形象工程上,更为关键的在于能与企业自身的经营战略相匹配,它必须反映企业的经营战略。品牌战略就是建立以塑造强势品牌为核心的企业战略,高屋建瓴地将品牌建设提升到企业经营战略的高度,其核心在于寻找与企业匹配的并有可靠支撑的品牌识别,为日后的具体品牌建设战术与行为制定“宪法”。

参考文献:

[1]博亚,品牌的战略规划必须抓住五大核心工作[J],市场营销导刊,2006,(04).

4.深圳机场战略决策分析 篇四

一、人才引进战略的完善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影响重大„„„„„„„„„„1

(一)人才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性力量„„„„„„„„„„„„1

(二)引进人才战略与时俱进关键在“引”„„„„„„„„„„„„„„2

(三)科学引进人才才能促进城市文明与社会进步„„„„„„„„„„„3

二、深圳人才引进模式中存在的问题„„„„„„„„„„„„„„„„„2

(一)人才政策上受到外在条件的制约和挑战„„„„„„„„„„„„„

(二)高端人才引进结构与城市现代化建设不相适应„„„„„„„„„„

(三)人才的管理机制相对滞后„„„„„„„„„„„„„„„„„„„2

(四)留住人才的机制不完善„„„„„„„„„„„„„„„„„„„„2

三、城市人才引进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2

(一)人才引进新观念不能与时俱进„„„„„„„„„„„„„„„„„2

(二)人才竞争意识需进一步加强„„„„„„„„„„„„„„„„„„2

(三)政策制定上缺乏力度和深度„„„„„„„„„„„„„„„„„„2

四、完善我市人才战略的相关思路与对策„„„„„„„„„„„„„„„2

(一)构建应对人才引进竞争的机制„„„„„„„„„„„„„„„„„2

(二)应对人才引进竞争的相关对策性思考„„„„„„„„„„„„„„2 参考资料 „„„„„„„„„„„„„„„„„„„„„„„„„„„„2

关于完善深圳人才引进战略的对策性思考

【内容提要】随着国际行政改革浪潮的推动,以及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政治民主发展的要求,建立完善的人才引进战略是政府管理体制创新和政府发展的目标。本文在阐述人才引进战略的完善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的基础上,分析了深圳人才引进存在问题及相关原因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我市人才引进战略的建设对策。

一个城市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除了区域政策、地理位置等方面的优势条件外,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大批高素质人才的引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面对竞争,人才的竞争显得的更加重要。深圳通过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高端人才,取得引人瞩目的成就,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增添了活力,但是,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纵深推进,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市人才引进战略,还有待不断展开新的思考。

一、人才引进战略的完善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影响重大

(一)人才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性力量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推动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是:注重培养和引进人才。城市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注重创造良好的环境,提供优越条件,全方位地引进和培养人才。拥有一批素质较高的科研机构,这就是城市经济持续发展的支柱。一个城市的经济腾飞离不开人才支撑,的未来发展更需要更为雄厚的人才积累。有些城市人才引进部门出台实施有关人才规划的制定,知道一系列更为大胆、更具突破性的人才政策,将有力破解城市人才不足尤其是高层次科技。近几年上海、深圳的发展事实足以证明这一点。

(二)引进人才战略与时俱进关键在“引” 城市发展,吸引大量人才是关键。调整人才战,强化“引才”优惠政策,创新引才机制和环境。全力构建崭新的“人才特区”。要想打造一个现代化的一个城市,特别是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这就必须要坚持以“引”为主的方针,根据不同发展领域对不同人才的需求,采取不同的人才政策,从国内外引进大量优秀人才,从而有效地解决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短缺问题。从海外招揽人才,把留学回国的优秀人才吸引过来,实现人才资源的快速积累和人才队伍结构的不断优化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三)科学引进人才才能促进城市文明与社会进步

一个城市注重人才的培养,科学引进人才,从一定意义上说,是一个城市社会文明的标志。一个城市不但受中西文化的双重冲击,也保留了中国传统的文化精髓,即引进了先进的西方文化精华。又具有一个城市的特色,是当前我国城市发展的主流。很多城市文明程度已达到了一个比较高的水平,这无不与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有着密切的关

二、深圳人才引进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政策上受到外在条件的制约和挑战

目前大部分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原有的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海开放城市等各类特殊区域的优势大不如以前,在吸引人才上所表现出来的优势也越来越不明显,在引进人才方面遇到了来自 各个城市的竞争和挑战。近年来,上海、北京等大城市都相继推出一系列引才优惠政策。深圳市虽然十分重视人才工作,制定了不少规划,但大都是单项的、部门的、短期的,没有产生重大的影响,没有成为人才战略品牌。这实质就是对人才发展状况缺乏理性的长远的分析。因而,没有人才战略品牌,人才工作就缺少一条明确的始终一贯的主线,就无法 统揽全市各部门的人才工作,高效配置各种人力资源,也无法以强大优势参与人才竞争。

(二)高端人才引进结构与城市现代化建设不相适应

从目前整体情况看,城市的高端人才,高新技术人才资源缺口较大。在知识结构方面,教育、卫生、经济、会计类人才占了一半,从事新材料、新能源、现代农业、生物工程、现代医药、环保工程方面研究和应用的人才有所欠缺;在人才结构上,复合型创新人才整体短缺,高级技术工人也总量不足。这与一个城市如何定位息息相关的 建立一个高科技城市、区域性经济城市的目标和要求不符的。

(三)人才的管理机制相对滞后

从引进人才制度设计与安排的角度看,现代的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必须要走市场化、规范化和国际化的道路,即增加市场的适应性,减少操作的随意性。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和方法。然而我们的管理体制仍然沿用原来的那一套,将人才“一分为三”即组织部门、人事部门、劳动部门都在管人才,其管理体制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这样的管理体制不仅造成了行政管理资源的浪费,而且也造成了人才资源的浪费,影响了人才作用的发挥。还有,不少单位存在人才资源的浪费现象,如不少单位盲目追求高学历,高职称的人才,用非所长;单位招任聘人员仍按任人唯亲规则等,这些都限制了人才作用的发挥。可以说,体制创新是人才发展战略的关键,这当中包括了建立人才的使用、管理机制。

(四)留住人才的机制不完善

留住人才,就是要给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人才创业环境、生活环境、工作环境、学术文化环境等。我们不仅要制定新的人才环境政策,创造和改造投资、交 通和工业、农业以及社会服务等客观环境,更重要的任务是政府必须为市场创造有效的引才软环境,能不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发挥人才作用,日益取决于环境制约。

深圳相对于过去虽然有其明显的优势,如政策宽松,机制灵活,待遇良好等,吸引了一大批人才,为城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但随着日益激烈的人才争夺战的兴起,吸引人才的物质上的优惠政策,如相对较高的收入、福利住房、优先解决户口、家属子女随迁等,已在全国大中城市普遍推行,其中在社会发展指标,如科技教育、医疗卫生、文化艺术等方面对城市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对人的综合价值的实现成为阻截人才流向的重要因素。虽然有一些近几年不断加大吸引人才的力度,降低人才引进的门槛,调整了多项引进人地才的新政策等,但并不能完全满足一个城市发展的需要。

三、城市人才引进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人才引进是一项伟大系统工程,涉及到多部门多环节,而在人才引进过程中,由于受到一些因素影响,造成人才引进工作事倍功半,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主要体现了以下几点原因:

(一)人才引进新观念不能与时俱进

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也是一个城市发展最为宝贵的财富。这一基本观点已得到很多人的共识,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对人才的理解观念相对陈旧落后,忽略了人才在运用生产中的作用,他们认为引进先进的设备、技术就能促进生产带动经济,实际往往起到至关作用的人的要素却被忽视了。另一个方面,在对人才观点正确理解的同时,更新的思想观念需得到解放和更新,努力进行人才资源的开发创新,真正把人才资源发挥到最大程度。

(二)人才竞争意识需进一步加强

人才的争夺一直以来都在进行着,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这一迹象愈演愈普遍,愈来愈激烈。广东曾有过“孔雀东南飞”的一大奇迹。可随着内陆地区、周边城市的崛起以及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引才战略的实施,使得珠江三角洲这一迹象已不存在了。特别对一个发展的城市来说至关重要。城市的发展,正所谓“得天下人才者得天下”,我们必须从这一高度来重视人才引进工作,增强紧迫感,增强竞争意识,以备战的心态迎接各个地区的挑战。

(三)政策制定上缺乏力度和深度

目前中高层次人才紧缺,高新技术人才不足,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政府政策制定上,引进人才力度不足。造成一个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确立与人才规模和结构的不相适应,以及人才资源管理体制上的不完善,缺乏有力的协调与组织,缺乏引进信息的开发与交流,也缺乏统一的目的和规划,导致了这个问题的存在。

四、完善我市人才战略的相关思路与对策

一个城市,吸引人才是其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从上面所述在引才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人才政策的突破,即要在人才政策上创新。为了有利于优秀人才的引进,应不断开放人才引进的大门,对人事政策进行调整,全力构建“创新型人才高地”。要实现以上目标,深圳必须通过政策创新、管理创新来不断吸引人才,合理配置人才,使人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一)构建应对人才引进竞争的机制

1、调整优化人才结构

构筑以高新技术产业、现代金融业、现代物流业及现代文化产业为支柱,传 统优势产业为基础的产业体系。因此城市要加快产业结构的发展,首先需调整优化人才结构,培育更多的人才载体,提高城市吸纳人才的空间,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有相当数量的人才配置到产业结构中去,从而对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必须调整优化人才结构,带动城市支柱产业的发展,使更多有素质有真才实学的人才流入深圳。

2、拓宽人才引进渠道

增强城市凝聚力,给人才一份家的感觉,有利于减少城市人才的流动,并能吸引更多的人才到该城市中来工作。同时,加快发展人才市场,这种人才市场的建立有利于人才和企业的双向选择的开展,但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这个市场使一个城市有更好的吸引人才的优势,建立更多网上的人才交易平台,拓宽人才的引进渠道和加快人才流动的落实。

3、强化人才引进规制

一个城市本土培养人才并不能满足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大量从国外和国内其他城市输入人才,放宽人才引进规制,降低人才引进的“门槛”,使更多有能力的人才有机会在者座城市创造自己的事业。要降低人才引进的“门槛”首先就要才引进的学历限制。另外在接收院校毕业生方面,要注重学生的素质及能力。最后,尽可能给予企业更多的人才引进的指标,使企业能按照自身的情况自由引进人才,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也有利于人才作用的发挥。

4、创新人才管理及使用政策,完善人才管理运行机制,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

创新吸引人才政策,加强人才引进的宏观调控。调整和完善吸引人才的政策,打破人才身份界限,不拘一格选用和引进人才,建立完善人事制度,为不同所有 制企业提供平等竞争环境。加强人才引进中的宏观调控,根据产业结构调整人才状况,调整优化人才结构,加强宏观调控。实施人口置换战略,要会同有关部门研究探索户籍制度改革办法,特别是对技术迁户、投资迁户的人才机制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

(二)应对人才引进竞争的相关对策性思考

1、大力发展教育,培养更多出色的人才

由于高新技术更新快,技术周期相对缩短,因而加强对高新技术人才的培养和教育刻不容缓。深圳的科教基础比较薄弱,加强人才的培养教育,全面实施人才培养工程,是实现人才战略的基本组成部分。特别是加快深圳“大学城”的建设和管理,与高新技术产业带相适应,构建一座城市的高新技术产业文化带,努力培养一支高新技术人才队伍,实现该城市的经济腾飞。

2、改善生活环境,留住人才

一座城市,生活环境是留住人才的主要一环,使淂很多人对生活和对这座城市的向往,也使很多人才愿意到这座工作和生活,因此一个城市如何发挥优势,在优化生活环境的同时,应该对来的人才,不管是国内外人才,都给予与市民同样的待遇,使他们能够体会到该城市也是他们的家,留住各种人才能安居乐业。

3、拓宽招揽人才渠道,不拘一格降人才

一个城市要适时调整人才战略,拓宽渠道引进各层次人才来满足城市发展需求,不惟学历,不拘一格降人才,让有实力的人才得以发挥作用,使更多有能力的人才有机会来该城市发展,有更多的机会在引进人才的过程中引进资金和先进的科学技术,能更好的满足对人才的需求。

综上所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厚实的人才为底蕴。只有以人才作为支撑,才能带动经济的发展。所以要建立创新的人才引进政策,使个城市成为人才的集聚地,使之发展具有任重而道远的影响。减少人才资源的浪费,更好地发挥人才资源的效能,使深圳经济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参考资料:

1、刘灵瑞,《现代城市人才战略的实施规划》。国家行政学院学 报。2012(5)。

2、高长栋、刘士竹,《建设服务型政府与人才素质的要求》。中国行政管理。2009(6)。

3、李善岳,《人才引进战略的重大议题》。行政论坛,2007(3)。

4、姚景琦,《行政人才引进与行政管理现代化》。贵州大学学报,2008(8)。

5.深圳机场战略决策分析 篇五

深圳市发展改革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计划(股权资助扶持方式)操作规程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深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深圳市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方案》、《深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政策》、《深圳市发展改革委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资金管理改革方案》等文件精神,提高深圳市发展改革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使用效益和管理水平,制定本操作规程。

第二条 本操作规程适用于深圳市发展改革委组织实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高技术产业化扶持计划(股权资助扶持方式)。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生物医药、数字经济、新材料、海洋经济等产业。高技术产业化扶持计划主要支持企业以关键技术的工程化集成、示范为主要内容,或以规模化应用为目标,实施科技自主创新成果转化项目。

第三条 本操作规程所称股权资助是指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通过股权投资和直接资助相结合的方式对企业自主实施的高技术产业化项目给予部分资助的扶持行为。

第一章 职责分工

第四条 市发展改革委的主要职责如下:

(一)建立本部门专项资金具体管理制度,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内部监管。

(二)编制本部门信用贷款专项资金预算和项目库,执行已批复的资金预算并进行动态调整,对预算执行情况开展绩效自评。

(三)组织项目申报和材料初审,委托财政资金股权代持机构对被投企业进行出资、实施投后管理和股权退出等,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组织项目专家评审、跟踪管理、验收评价等工作,加强对政资金股权代持机构和第三方专业机构的监督和管理,确保资金安全。

(四)编制下达专项资金扶持计划,下达项目资金申请报告批复或与项目单位签订合同,办理股权投资和直接资助资金拨付,开展资金回收和清算等后续工作。

(五)向社会公示专项资金信息(涉密信息除外),包括专项资金申报指南,项目扶持和资金分配情况,不予支持项目的原因,以及公开接受、处理投诉情况等。

(六)配合市财政委开展专项资金项目重点绩效评价和再评价,配合审计、监察等部门对资金使用和管理进行监督检查。

(七)职能范围内的其他工作事项。

第五条 财政资金股权代持机构(以下简称“代持机构”)的主要职责如下:

(一)筛选符合条件的合作股权投资机构,报业务主管处室和市财政委同意后,建立合作股权投资机构库。

(二)组织召开项目推介会,编制投资汇总报告。

(三)代表市政府对符合条件的企业进行出资,签订投资合同或协议,实施投后管理。

(四)实施财政股权投资资金退出管理,并将退出后所回收资金上缴市财政委。

第六条 合作股权投资机构(以下简称“合作机构”)的主要职责如下:

(一)对项目单位开展尽职调查和入股谈判,向代持机构提交投资方案。

(二)与代持机构共同对符合条件的企业进行投资。

(三)利用自身资源和投资经验为被投资企业提供增值服务。

(四)对退出时机进行判断,选择成熟的退出时机与代持机构共同退出。

第七条 第三方专业机构的主要职责受市发展改革委委托,按要求开展项目核查、日常跟踪、项目验收、绩效评价等工作,对实现项目管理任务目标负责。

第二章 申报条件和资助标准

第八条 申报单位须符合下列基本条件:

(一)申报单位须是在深圳市(含深汕特别合作区)注册、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从事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生产及服务的企业。

(二)企业应拥有较强的技术开发和项目实施能力,经营管理状况良好,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和较好的经济效益。

(三)申报单位守法经营,具备实施申报项目所必须的资金、技术、人员、场地、设备等条件保障。

(四)申报单位提交的工业总产值、工业投资和技术改造投资、营业收入和税收等经营指标数据,应与报送市统计部门的数据一致。

第九条 申报项目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符合深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领域和专项申报指南的要求。

(二)采用的自主技术成果(包括自主知识产权、消化吸收创新、国内外联合开发的技术等)具有先进性和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拥有有关成果鉴定、权威机构出具的认证、技术检测报告等证明材料或相关认证和生产许可,知识产权归属明晰。

(三)建设资金落实,企业自有资金、预期股权投资资金(含财政股权投资)、银行贷款之和不低于项目总投资。

(四)项目的财务核算、研发、总装与检测,以及生产和服务的关键环节须在深圳市(含深汕特别合作区)实施。

(五)符合国家和我市产业政策、能耗、环保、安全等要求,项目方案合理可行,具有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六)已按有关规定完成项目备案或核准,且时限未超过2年,已根据需要取得环评批准文件,落实项目建设场地。

(七)建设期一般不超过3年。

第十条 存在以下情况的,申报项目不符合申报条件:

(一)项目单位在深圳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统中存在违法违规行为记录。

(二)项目单位委托中介机构或个人代理项目申报。

(三)项目单位已获专项资金资助的项目进度严重滞后、验收不合格或无正当理由逾期两年以上仍未申请验收。

(四)申报项目与已获政府投资以及各类市级财政专项资金资助的项目建设内容重复或部分重复。

(五)申报单位已获专项资金资助超过最高资助额度。

(六)申报单位、项目负责人等存在其他违法违规行为或被列入专项资金“黑名单”。

第十一条 项目总投资由建设投资、研发费用和铺底流动资金构成,其中:

(一)建设投资主要包括建筑工程费,安装工程费,设备及工器具购置(含专用仪器设备试制费)、改造和租赁费(包括购置必要的技术和软件)等。

(二)研发费用包括自主研发费和委托开发费。其中,自主研发费主要包括科研材料及事务费(包括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科研活动燃料动力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人力资源费(包括研发人员工资、劳务费、专家咨询费)、其他费用(包括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人员绩效、管理费等);委托开发费主要是指项目单位购买研发外包服务所支付的费用。

(三)铺底流动资金主要包括生产燃料动力费、生产原材料费、场地租赁费、基本预备费、建设期利息等。

第十二条 项目建设投资不低于总投资的40%、研发费用和铺底流动资金合计不高于60%(数字经济、人工智能领域项目建设投资不低于总投资的20%、研发费用和铺底流动资金合计不高于80%。)

第十三条 资助资金分为股权投资资金和直接资助资金两部分,合计最高不超过3000万元。其中,政府股权投资资金原则上为合作机构股权投资资金的50%,最高不超过1500万元。直接资助资金根据第三方评估机构对项目综合评估结果确定,评审结果为通过的,直接资助资金按经评估核定的项目总投资的20%确定,且不超过政府股权投资金额;评审结果为不通过的,不予以直接资助。

第十四条 财政股权投资遵循与合作机构资本“同股同权、共进共退”的原则,入股价格由合作机构确定,共同退出的价格根据市场评估价确定。

第三章 合作机构的选择与管理

第十五条 合作机构的选择应满足如下条件:

(一)申请机构须为以股权投资为主的投资机构,注册地在中国大陆,成立时间不低于2年,实缴注册资本不低于1000万元,最近三年不存在重大违法违规行为。

(二)申请机构如属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需取得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相关登记备案文件;如不属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需由律师事务所出具法律意见书。

(三)股权投资机构及其高级管理人员无受过有关行政或司法机关处罚的不良记录。

(四)具备如下标准之一的,在提供相关申请及证明材料后,可直接纳入合作股权投资机构库。:

1、管理资金规模不低于5亿元,已成功退出的投资案例不少于3个,其中IPO案例不低于2个。

2、管理深圳市政府产业引导基金的股权投资机构,在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后,可纳入合作股权投资机构库。

3、上一年度清科股权投资年度排名前30名的早期投资机构、前100名的创业投资机构、前100名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 在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后,可纳入合作股权投资机构库。

(五)由符合上述条件的股权投资机构实际控制或管理的投资基金等股权投资主体可自动享受与该股权资助机构同等待遇。

(六)优先考虑具有社保、保险、财政、政府引导基金等资金管理经验的股权投资机构。

第十六条 代持机构应建立合作机构动态调整机制,每年对合作机构上一年度的合作情况进行评估。对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合作机构,经报业务主管处室和市财政委同意后,代持机构可解除与其合作关系并按照合同约定追究相应责任:

(一)合作机构或其高级管理人员受到行政或司法机关处罚。

(二)违反合作协议的相关约定或不同意“同进同退”的相关规定的。

(三)提供的相关资料存在虚假或重大瑕疵的。

(四)加入合作机构库后2年内未成功推荐项目的。

(五)所推荐的多个项目(不低于2个)发展均严重不及预期,未能体现一家高质量的投资机构应有的投资水准的。

第四章 申报和审批流程 第十七条 业务主管处室分批次对外发布扶持计划申报通知和指南,明确扶持计划类别、重点领域、申报条件、受理时间、申报材料编制要求等。

第十八条 股权资助项目申报包括项目单位自主申报和合作机构推荐两种方式。

第十九条 项目单位自主申报方式的申请和审批流程如下:

(一)项目单位根据申报通知要求登陆广东省网上办事大厅深圳分厅,在市发展改革委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资金项目申报管理系统(以下简称“项目申报管理系统”)在线填报相关信息,无须提交纸质版申报材料。

(二)业务主管处室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项目申报材料合规性审核,重点审核项目所处产业领域、建设阶段合规性、有无重复申报情况,将通过合规性审核的项目委托代持机构和第三方专业机构进一步审核。

(三)对于未落实股权投资机构的项目,代持机构在10个工作日内组织项目推介。合作机构在项目推介会上听取项目单位的介绍,对项目的可行性和市场前景、公司的财务情况及成长性等进行分析,做出投资价值初步判断。合作机构对意向投资企业开展尽职调查、企业估值和入股谈判等工作,与项目单位签订投资合同或协议,并将投资方案提交代持机构。投资方案应包括拟投资金额、持股比例和入股价格等内容。

(四)对已落实股权投资机构的项目,业务主管处室同时委托代持机构和第三方评估机构进一步审核。

代持机构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投资合同或协议有效性和股权投资机构资质的审核,汇总各股权投资机构提交的投资方案,形成投资汇总报告,提交业务主管处室,同时征求业务主管处室和市财政委对将股权投资机构纳入合作机构库的意见。投资汇总报告应包括拟投资企业的基本信息和暂未落实股权投资的企业情况说明。如有多家合作机构对同一企业提交了投资方案,代持机构选择入股价格最低者作为合作机构;如有两家以上合作机构入股价格同为最低值,代持机构选择入股金额最高者作为合作机构;如有两家以上合作机构入股价格同为最低值且入股金额相同,代持机构选择主投机构作为合作机构。

第三方专业机构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对项目申报材料完整性、技术先进性、投资构成合规性和产业化条件落实情况等的审核,必要时可组织专家对项目的市场前景、技术创新性、建设方案合理性、项目单位建设基础、建设条件落实情况、技术和管理团队、经济和社会效益、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方案、风险分析等进一步评估,对项目总投资进行复核和调整,要求项目单位按规定补充完善项目申报材料,编制形成项目评估报告并提交业务主管处室。项目评估报告应包括通过审核的项目的基本信息和未通过审核的项目的情况说明。

第二十条 合作机构推荐项目方式的申请和审批流程如下:

(一)合作机构将符合申报条件、近期拟投资或申报通知发布日前6个月内(以工商变更登记日为准)完成投资的项目单位推荐至业务主管处室,项目单位根据申报通知要求,在项目申报管理系统在线填报相关信息。

(二)业务主管处室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项目申报材料合规性审核,重点审核项目所处产业领域、建设阶段合规性、有无重复申报情况,将通过合规性审核的项目委托代持机构和第三方专业机构进一步审核。后续操作按照第十七条中已落实股权投资机构项目的审核流程进行。

第二十一条 业务主管处室根据项目评估报告和投资汇总报告,在10个工作日内确定拟扶持项目名单并编制扶持计划,提交委务会审议。

第二十二条 委务会审议通过后,业务主管处室将拟资助项目在市发展改革委网站及广东省网上办事大厅深圳分厅进行公示。公示内容包括项目单位名称、项目名称、建设周期、主要建设内容和目标、总投资、拟补助资金等,公示时间为10天。

第二十三条 公示期满后,业务主管处室将公示无异议和经核查异议不成立的项目,分年度编入项目库。对于异议成立的项目暂缓资助,待调查处理结果明确后另行处理。同时,业务主管处室应通过电话、书面等方式向未予资助的项目申报单位反馈项目不予支持原因。

第二十四条业务主管处室根据项目库储备情况,经分类筛选、择优排序后提出专项资金安排计划并纳入部门预算,报市财政委审核。部门预算经市人大批准、市财政委批复后,业务主管处室根据批复的部门预算下达专项资金扶持计划,对项目单位下达资金申请报告批复文件和合同,明确财政股权投资金额、入股价格、占股比例、以及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和目标、直接资助金额及资金使用用途等。

第二十五条 财政股权投资资金由市发改委拨付至代持机构在银行设立的资金专用账户,代持机构按照资金申请报告批复文件以及投资合同或协议的约定对项目单位进行出资。财政直接资助资金由市发改委拨付至项目单位在监管银行开设的专用账户,项目单位凭项目资金申请报告批复文件和合同办理请款手续。

第五章 投后管理和股权退出

第二十六条 业务主管处室在对项目单位下达批复文件或与项目单位签订合同后,项目单位如因客观因素须放弃财政股权资助,应当在其与代持机构签订投资合同或协议前向业务主管处室提出撤项申请。业务主管处室审核同意撤项的,项目单位应按要求将全部股权和直接资助资金及其孳息退回市财政。项目单位一经与代持机构签订投资合同或协议,必须履行相应法律义务,按约定办理财政股权投资资金注入和股权变更等手续。

第二十七条 代持机构完成股权投资后,根据投资合同或协议行使股东权利,包括委派董事、监事、议案表决等。

第二十八条 代持机构应及时跟踪被投资企业最新进展情况,每半年向业务主管处室提交被投企业发展情况简报,每年6月底前提供上一年度企业投后管理绩效评价报告。半年度简报和年度报告应包括被投资企业经营状况、股本变化情况及其他重大事件等内容。

第二十九条 合作机构负责对企业退出时机进行判断。退出时机成熟时,合作机构与被投资企业协商,提出退出方案,财政股权投资资金与合作机构投资资金按照相同条件同时退出。

(一)通过股权转让或回购方式退出的,如有下列情形之一,可以免于公开挂牌征集受让方实施退出:

1、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的约定实施回购。

2、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的约定将暂时登记在代持机构名下的质押股权退还原股东。

3、与其他股东联合转让被投资企业股权。

(二)通过上市方式退出的,锁定期满后,由代持机构根据市场情况,在锁定期满后两年内减持退出。

(三)项目单位破产清算的,按照《公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置。

第三十条 退出回收资金扣除应交税费后返还代持机构专用账户,代持机构在10个工作日内将回收资金上缴市财政委。

第三十一条 投资退出后,业务主管处室根据需要抽取一定比例的被投资企业,开展投资后评价工作,认真总结股权投入的经验教训,将后评价成果作为开展后续工作的重要参考依据。

第六章 费用安排

第三十二条 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工作经费并纳入市发展改革委部门预算,用于向代持机构支付日常管理费用。日常管理费用按年度支付,每市发展改革委年5月底前向代持机构支付上一年度费用,原则上按照截至上年度12月底累计已批复且尚未回收的财政股权投资资金出资额的一定比例、采取分段超额累退方式核定,具体比例如下:

(一)财政出资额度在10亿元(含)以下的,按1%核定。

(二)财政出资额在10亿元以上的部分按0.5%核定。第三十三条 与企业投资相关的法律、会计等中介服务费用从专项资金及其收益中列支,纳入投资成本。

第七章 监督与责任

第三十四条 业务主管处室应建立健全责任追究机制,对第三方专业机构、评审专家、项目单位及负责人等责任主体切实履行监督责任。

第三十五条 代持机构应坚持客观公正、科学可靠、廉洁高效的原则筛选合作机构,切实履行对被投资企业委派董事、监事、议案表决等股东权利,员工不得在被投资企业领取薪酬或补贴,防范合作机构与被投资企业间的不正当关联交易行为。

第三十六条 合作机构应按照“客观公正、市场运作”的原则筛选企业,及时向代持机构报送被投资企业的经营状况和重大事件等信息,禁止任何形式的利益输送。

第三十七条 第三方专业机构应保持独立、客观、公正,严格遵守项目审批、管理、验收等过程中的各项规定,不得利用工作或者职务便利非法获取或者披露项目信息。

第三十八条 项目单位应如实申报,严格按照批复文件组织实施项目建设,规范使用资助资金,配合有关部门做好项目检查、验收、绩效评价以及投资后评价等工作,认真整理和保存全套项目相关材料,切实履行各项职责。

第八章 附则

6.深圳教育现状分析 篇六

深圳教育的发展现状可以概括为:历史短、速度快。2013年成为全省首批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2014年首批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验收。全市现有各级各类学校(含幼儿园)2310所,在校生(含在园幼儿)195.8万人,教职工17.6万人,基础教育规模和上海、北京、广州接近。深圳教育发展主要特点有四个方面:

一是高等教育底子薄、势头好。2010年前深圳市高校较少,更没有985、211院校,近年来通过大力引进集聚优质高等教育资源,高等教育发展步入快车道,高起点建成和筹建一批高校,并和一批国内外顶尖名校签约在深合作办学。

二是基础教育质量优、学位紧。深圳市高考成绩居全国全省前列,省级普通高中比例、公办标准化义务教育学校比率、教师职称学历达标率等指标全省领先,但由于适龄人口特别是非户籍人口快速增长、入学门槛低,基础教育规模增长较快。

三是职业教育规模小、水平高。深圳市职业教育规模相对较小,但整体发展水平较高,高职院校办学水平全国领先,全市有12所中职学校(近50%)成为省级以上重点学校。

四是民办教育比例高、优质少。深圳市民办中小学占38%,民办幼儿园占96%,两项比例在全国大城市中均为最高,但优质、品牌民办学校比例低,还不能很好满足市民对选择性、特色化教育的需求。

关于深圳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我们从高等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民办教育、学前教育五个方面阐述,涵盖各级各类教育,逐一分析问题,有针对性提出对策。高等教育方面

深圳市存在着整体规模偏小、缺乏高水平大学、人才培养层次偏低、高校科研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2016年10月,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高等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确定了深圳市下一步发展高等教育的总体目标、基本思路和主要举措。

未来10年,深圳市将在继续扩大规模的同时,坚持现有高校和新建高校协调发展,较大规模大学和特色学院建设并举,普通高等教育和职业高等教育同步推进,重点发展大体量(万人规模)本科层次以上的大学,重点打造理工科、医学类学科和专业。

为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领导提出了包括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大学、实施一流学科培育计划、引进和培育高水平师资、与境外著名高校共建特色学院、建设高水平创新载体、深化综合配套改革等六条举措,争取到2025年,全市高校达到20所左右,全日制在校生约20万人,3-5所高校排名进入全国前50,进入教育部学科评估前10%的学科达到50个以上,进入世界ESI排名前1%的学科达到30个以上。基础教育方面

深圳市存在着学位紧、班额大,质量提升任务重、区域发展不均衡、教师配置标准低、优秀人才引进难等问题。如深圳市人口增长迅速,基础教育质量好,就读门槛相对低,导致学位紧张,公办学位缺口较大,生均拥有教育资源量和北京、上海等城市差距较大。对此,领导提出四条对策,包括:

● 一是强化督政督学,将义务教育公办学位的建设情况将纳入区委区政府的绩效考核,强化办学水平评估。

● 二是加快学位建设,“十三五”期间,全市拟新改扩建16所公办高中和170所公办义务教育学校,预计增加学位24.33万个(包括普高学位2.83万个,初中学位6.2万个,小学学位15.3万个),并建立学位供需规划“631”机制、完善教育用地规划协调联动机制、优化深圳市义务教育公共服务政策和积分入学制度等。

● 三是推进集团化办学,研究制定集团化办学的系统扶持政策,依托优质学校,组建若干个教育集团。预计未来3年,增加2万多个优质高中学位。

● 四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大力引进一批名校长、名教师,深入推进校长职级制,优化教师系统培养机制,加强民办学校校长教师队伍建设等。

职业教育方面

深圳市存在着培养体系不健全、产教融合政策环境不健全等问题,如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存在“断头路”现象,缺少本科及以上层次的职业教育,企业参与举办职业教育、培养技能人才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

对此,领导提出四条对策:一是大力发展本科及以上层次职业教育,加快建设深圳技术大学;二是优质发展专科职业教育,支持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和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从国内一流迈向国际一流;三是着力提升职业教育国际化水平,加强与德国、瑞士等国家职业教育合作,按照国际一流的设备设施标准、师资标准、质量标准联合创办高水平职业院校;四是大力促进产教深度融合,通过立法、财政和集团化等更扎实有效的政策和措施,探索突破校企合作瓶颈,真正激发企业、行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民办教育方面

深圳市存在着民办学校整体办学水平较低,教师待遇低、保障不健全,校长整体水平不高等问题。领导指出,下一步:

一是“托底”,通过加强日常监管、深化实施办学水平评估、强化扶持政策导向等,加强对薄弱民办学校的扶持、引导和监管;

二是鼓励优质发展,鼓励优质民办学校集团化、连锁化和联盟化发展,优先鼓励支持举办优质民办学校和高端国际化学校; 三是加强规范管理,加强对民办学校在扶持资金使用、安全等重点领域的监管,确保学校政治安全、校园安全;

四是推动国际化学校建设发展,积极引入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举办高端优质国际化学校,为市民提供更多的优质、特色的教育选择。

学前教育方面

深圳市存在着学位压力大、可持续供给能力不足,整体办学条件和水平有待提升等问题。如近5年幼儿园数量和在园幼儿年均增幅近10%,“十二五”期间全市幼儿园建设完成率不到三分之一,民办园比例、改造园比例和未达到市一级标准的幼儿园比例过高。领导指出,下一步:

● 一是加强学前教育“督政”,强化区一级政府举办学前教育的主体责任,进一步强化和落实开发商建设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的法定责任,提高幼儿园规划实施比例。

● 二是加强幼儿园标准化建设,修订《深圳市民办学前教育机构设置标准》,加强对尚未达到规范化要求的60所左右幼儿园的规范化管理,制订薄弱幼儿园办学水平提升标准,针对近300所薄弱幼儿园开展“托底改薄”专项行动。● 三是加快推进新型公办幼儿园建设,探索股份制、混合所有制、品牌资源输出等灵活办学机制,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活力和优势。

● 四是建立健全学前教育教师职前培养机制,提高幼儿园教师待遇。

7.浅议深圳出租车N公司的财务战略 篇七

N公司是一家全资的国有出租车公司, 从1985年成立止今, 已有27年的历史, 共600个车牌, 排名深圳市出租车行业前五名, 具有良好的声誉和品牌效应, 严明的纪律与科学的管理相呼应。自成立以来, 公司连年被市公安交通管理局授予道路交通安全检查评比“嘉奖单位”, 被深圳市交通局评为“先进集体”, 被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认定为“重合同守信用企业”, 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企业”光荣称号。综合来看, N公司各方面表现都在中上水平, 但离优秀企业仍有一段距离, 需要在管理水平、企业文化等方面有所提升, 加强核心竞争力, 使N公司发展成为一家优秀企业。

二、公司总体战略设计

(一) 行业关键经济特性和特征分析

出租车行业现属于成熟期, 这一时期的市场增长率不高, 需求增长率不高, 技术上已经成熟, 行业特点、行业竞争状况及用户特点非常清楚和稳定, 买方市场形成, 行业盈利能力下降, 新产品和产品的新用途开发更为困难, 行业进入壁垒高。

(二) 追随战略的选择

追随战略是指企业的竞争力不够强大, 没有能力向市场发起挑战时, 保持住现有市场地位, 并追随在市场领先者身后, 待企业的竟争力增强或市场出现机会时, 再实现自己的突破和发展。

从外部和内部战略环境来看, N公司属于条件中上水平, 选择追随战略较合适。追随战略的选择, 要保持现在行业前五名的排名, 要提高核心竞争力, 保持好自己的定位。

三、财务战略

(一) 年度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

在严格学习和遵守各项财经法规的前提条件下, 以控制成本费用和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 以搞好会计工作规范化为主题, 公司充分加强会计制度建设, 以进一步强化会计监督及管理的职能作用。

为配合财务部门工作的系统性和严谨性及制度的有效实施, 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本部和下属单位全体财务人员学习, 由财务主管领导带领员工本着“责、权、利”紧密结合的工作态度, 遵守公司规章制度, 使每个人都积极、主动、认真、负责地投入工作。

2011年响应上级主管部门“严格规范财务管理”的号召, 公司根据财务制度要求并结合自身的行业特点制定了全套完整规范的企业财务制度, 并在日常经营活动中予以贯彻落实, 力求实现拟定的预算计划, 完成各项经济指标。

(二) 会计实务与纳税筹划

根据财务有关规定将规范化内容按权责责任落实到个人, 确保每项工作都完整而细致, 力求做到原始凭证内容真实、合法;记账凭证内容完整、手续齐备;会计账簿内容准确、账面整洁;会计报表数字真实、准确、报送及时;做到账证、账账、账表、账实相符;操作严谨, 账簿及报表做到备份和打印留底双重保险, 会计规范化相关制度建立齐全、完善。

N公司从2002年开始聘请税务中介公司进行企业所得税清算报告及担任税务顾问, 成效显著, 在税务上已做到了依法进行筹划。依法进行税务筹划是指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的规定进行筹划。这些法律、法规、政策主要是税收、财务、会计、金融、企业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第一, 不违法进行筹划。不违法进行税务筹划是指利用税收法律、法规、政策的漏洞进行税务筹划。第二, 讲究成本效益。讲究成本效益是经济工作的一条基本原则。在税务筹划工作中讲究成本效益是指应考虑筹划的成本及效益, 如果通过税务筹划产生的效益大于为此而发生的成本就应进行筹划, 否则就没有必要进行筹划。第三, 与时俱进进行筹划。与时俱进进行筹划是指企业随着税收法律、法规及政策的变动, 相应调整税务筹划的方式、方法。如果税收法律、法规及政策变动了, 企业仍然按照原来的规定进行筹划, 可能造成偷税、漏税等违法行为, 并受到处罚。根据以上几点, N公司多年来, 没有受过税务局的处罚, 税务筹划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 预算管理与积极融资

预算管理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控制成本费用的发生, 保证目标成本, 目标利润的完成起到积极作用。财务预算的编制是一个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过程。首先各部门先编制预算上报公司, 公司根据上报预算并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 经过综合平衡, 统筹规划, 领导班子的讨论通过, 制定整体的财务预算, 经董事会批准, 下达并执行。

在财务预算的组织管理上, 引起了公司领导的足够重视, 体现出了全员参预的目的。各职能部门配合的很好, 人力资源方面将每个员工的工资都测算出来。

N公司建立财务预算的分析机制。预算的分析贯穿于预算执行的全过程, 是对预算执行者业绩评定及整个预算体系运行效果评价的主要依据, 所以要切实地选择分析方法, 找出造成差异的因素,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是企业利用市场背景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 在企业的整个管理过程中发挥规划、协调、控制与业绩评价职能, 是降低企业风险, 提高经济效益与管理水平的重要方法, 因此深化财务预算管理势在必行。通过财务预算, 公司更了解财务状况, 领导的危机意识有所提高。综观这几年的N公司的全面预算完成情况, N公司都顺利完成, 同时 (下转第83页) (上接第22页) 对比所有的综合指标, 可见年初编制的全面预算数据准确率较高, 同时为下一年度的预算编制提供了良好的编制基础, 使得N公司按照上级主管要求准确及时地完成了各年度的预算编制及上报。

一个企业现金流就如同人体的血液, 如断血这个公司便无法正常运作下去。由于公司资产总额大, 投资少, 长期资产占较大比例, 如何筹集资金保证公司业务正常运作成为一大难题。根据公司具体情况及其外部理财环境, 选择合适的筹资方式及渠道, 保障公司资金的顺利调度和周转, 合理运用所筹资金, 使得公司经营活动得以正常开展, 为公司增收创利创造有利条件。历年以来, 保证每笔贷款都及时到期还本付息, 在各银行建立了良好的信贷信用, 给公司带来一笔无形的财富, 为及时解决临时性资金短缺奠定了较为牢固的基础。

四、结语

N公司2011年顺利完成董事会制定的责任书, 系统、计划的组织员工参加了各种培训, 使得N公司成为学习型的组织, 提升了公司的企业文化, 改善了管理基础薄弱等不利因素,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成熟壮大, 保持着良好的经营发展态势。

在现有基础上, 随着深圳出租车市场的逐步饱和, 在深圳市政府严格控制出租车新增规模的政策约束下, N公司在短期内超规模发展出租车业务难度较大。未来几年内, N公司公司在深圳出租车市场上, 应坚持“巩固优势, 稳定发展”的追随战略, 通过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继续保持目前的市场份额;N公司应扩大品牌影响, 使得N公司更上一层楼, 展现出新的风貌, 促使利润的增长, 领导与员工要齐心协力将公司做强做大, 更上一层楼, 展现N公司新的辉煌和风貌。

参考文献

[1]陈萍潘, 哓梅.企业财务战略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10.

[2]傅元略.公司财务战略[M].北京:中信出版社, 2009.

8.深圳机场战略决策分析 篇八

[关键词]经济转型品牌战略意识品牌价值

去年暑假,我曾经带自己的学生到位于深圳市的华为工业城,以“树立企业品牌形象,保护自主知识产权”为题进行了调研。

眾所周知深圳是一个民营企业淘汰率很高的城市,在华为工业城里的企业能坚持走到今天,并取得一定的成就,必然有它们鲜为人知的故事。今天这些企业面临着深圳经济的转型期,他们将面临着怎样的困难和抉择?品牌在这些企业转型中又将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以一家专业研发、生产户内外全彩LED显示屏的民营高新科技企业为例。它成立于2001年,在短短的五年时间里由注册资本十万元,发展到今天的一点五亿。企业的老总跟我们介绍说,他是1992年看了《中国青年报》上的邓小平南巡讲话来深圳的,创业之初,他当过餐厅服务员,卖过包子,做过口红促销,这些艰辛的经历没有让这位西北汉子退缩过,然而在沙特的沙漠里他却流泪了。那是他接的第一单沙特的订单,他亲自去沙特安装调试,当时带他去的沙特人给他起了个日本名字,他当时觉得莫名其妙,但由于语言不通,也没有跟他争辩。等显示屏安装在沙特的一个著名广场上后,得到好多人的认同,但有人过来问这是哪国生产的,那个沙特人却说这是日本制造。而就在此时他这才知道自己国家生产的产品已经被贴上了日本的标签,自己则被当作了日本人。气愤之极却又无奈,因为如果说这是中国的产品就销售不出去。在沙特的沙漠里,他流泪了,为自己国家的产品在国外被人瞧不起,为自己的产品品质优良却因为没有品牌而不被人认可。

过去中国人曾经以自己是世界工厂而自豪,对于在国外的商店橱窗里商品的“中国制造”而津津乐道。但是现在企业家们已经开始意识到中国不能总是生产低附加值的商品,我们生产一亿双皮鞋才能换回一架麦道飞机。中国人的头脑并不笨,为什么我们总是利用廉价的劳动力来跟别国竞争呢?世界上好多知名品牌的商品都是在中国制造,贴上牌子后就别人拿走大部分的利润,而且随着特区不再特殊,可开发的资源日益减少,世界工厂正在向越南等不发达地区转移,如果我们不从OEM的生产方式中走出来找到出路,早晚会被淘汰,在世界经济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中国的企业必须有自己的品牌,在有品质的前提下,不能只是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替人打工,要宣传自己的产品,树立自己的形象。

但是许多企业现在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没有自己的品牌。因为中国的核心技术很难在短期内实现突破,所以其产品的核心技术依然只能依靠进口。再加上许多公司的产品主要是销往国外,而国外是不认可中国品牌的,因此,许多公司的主要运作模式就是接受外国同类企业的订单,然后进行加工生产,制成成品之后卖给国外同类企业,然后人家便抹掉中国企业的牌子,然后打上外国自己的品牌,这样摇身一变,中国自己的产品到了国外之后便成为外国的品牌,而价格也随即翻了几番。因此,中国现在许多中小企业实际上仍然属于OEM模式,没有自己的品牌便是其中最大的障碍。这也是困扰中国绝大部分中小企业的主要问题。因此实施品牌战略为企业的当务之急。

品牌战略的本质是企业为争夺消费者心理空间,而进行的一场的信息战。目的是争取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品牌联想等,区别自身产品或企业与别的企业或产品上的不同。

品牌的作用:可以产生品牌联想,例如提到“微软”大家会想起计算机操作系统,提到IBM大家会想到计算机,提到“海尔”会想到空调和冰箱等。品牌可区隔自己产品与其它产品的不同,产生差异化。例如人们提到“索尼”就代表高品质。产生溢价作用,使消费者愿为你的产品付出更多的购买成本。使消费者产生忠诚度和偏爱度,往往消费者还未见到产品就凭品牌形象就有购买的潜意识。使自己的产品力不断累积形成无形资产。降低消费者的购买风险,降低社会交易成本。

因此品牌的作用跟价值不可忽视。但是由于研究及实践的缺乏,品牌管理是近年刚刚被重视的课题,由于研究及实践的缺乏,中国企业的品牌管理普遍存在薄弱环节。最重要的是许多企业缺乏品牌战略意识。缺乏品牌战略意识,表现在只考虑赚钱,没有打造长久品牌的意识。这样的观念必然造成品牌自基础建设到系统推广操作缺乏规范。

另外现在企业还存在诸多薄弱环节,比如说缺乏品牌整体性,品牌属性定位混乱,核心价值概念模糊,缺乏品牌差异化营销,品牌定位个性化不足,品牌延伸无章法,品牌视觉表现力差,品牌传播的随机性等诸多问题。

但是,品牌不是“喊”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首先要有品质和有品位。品质是产品的灵魂,核心技术是品质的保障,以文章开头提到的生产显示屏的企业为例,占成本70%的芯片技术为日美等国所垄断,人家的芯片揣一把在兜里就值几十万美元。深圳过去高校少,技术创新95%在企业,但是现在这种做法已经受到质疑,因为企业的创新比较注重实用性,而基础性,系统性的研究还应在高校完成,企业要与高校互相配合,走产学研一体化的道路。有了品质还不够,还要有品位,在使用产品的同时,要给客户和员工美的体验。企业应该为民族创立一个信誉卓著、实力雄厚的品牌;为客户提供品质得以保证、值得信赖的产品。

如果说品质和品位是硬件,品牌就是软件,它是产品的文化载体和精神象征。我们喝可口可乐不是喜欢喝它的中药味道而是喝了它有年轻人的味道和感觉,我们喝星巴克不是因为它比其他咖啡更特别,而是坐在那里给了我们休闲的体验和舒适的环境。现在深圳的大部分企业都为世界知名品牌做代工,虽然掌握了技术却由于没有自己的品牌只能分得很少一部分利润。这些中小企业的客户大部分是同行,他们拿到中国企业的产品,再加工之后贴上自己的牌子销售,然而为了生存中国的中小企业只能无奈的接受这种不公平待遇。树立民族品牌的号召已经刻不容缓。

深圳能发展到今天,OEM曾起到过很大的作用,然而在经济的转型期我们的民营企业家铁肩担道义地喊出了要树立民族品牌形象,在转型的过程中必然要承担一些阵痛,风雨过后是彩虹,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世界各地的橱窗里不仅有中国制造的产品,而且世界各地的人都在用中国品牌的商品。

参考文献:

[1]吉姆·柯林斯杰里·波勒斯:《基业长青》,中信出版社,2002年中译本

[2]柯林斯:《从优秀到卓越》,中信出版社,2002年中译本

[3]李光斗:《品牌战》,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应焕红:《家族企业制度创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上一篇:计划生育责任书2下一篇:租赁分公司财务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