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陈家河小学教育工作要点

2024-07-14

2022年陈家河小学教育工作要点(11篇)

1.2022年陈家河小学教育工作要点 篇一

2022年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要点

2022年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总体要求是:以新时代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按照部长会议精神和《工作规划》,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大力推动项目工作法、一线工作法、典型引路法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具体化,着力提升干部队伍能力和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更好地高质量发展、服务干部健康成长,以优异成绩迎接会议召开。

一、进一步加强理论武装和教育,不断提高领导干部判断力、领悟力、执行力

(一)持续深化新时代思想学习培训。

通过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集中培训、专题研讨、在线学习等形式,全面、系统、深入开展教育培训,帮助各级干部不断提高判断力、领悟力、执行力,坚定沿着指引的方向阔步前进。

(二)扎实开展轮训工作。

按照干管权限,灵活采取集中培训、专题研讨、辅导讲座、在线学习等多种形式,分期分批组织开展集中轮训工作,在2022年6月底前实现全员培训。

(三)认真做好精神教育培训工作。

适时举办学习贯彻精神专题研讨班。层层抓好学习培训,推动精神迅速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四)加强学习教育。

将理想信念教育贯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始终,教育引导干部坚定理想信念、严守纪律规矩、传承基因、永葆本色。

二、以学习贯彻精神为重点,进一步加强专业化能力培训

(六)深入实施干部专业化能力提升计划。

(七)加强换届后新任职领导干部教育培训。

(八)强化年轻干部教育培训。

持续抓好“年轻干部理想信念宗旨教育

计划”,高质量办好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帮助年轻干部全面加强思想淬炼、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进一步提高素养、理论水平、专业能力和精神境界。

2.2022年陈家河小学教育工作要点 篇二

一、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

1.深入学习贯彻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习宣传活动, 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和四中全会决策部署切实落实到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改革创新的具体行动上。推动职业院校依法制定章程, 推动制定开放大学章程, 全面推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推进职业院校党的建设, 继续做好职教系统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关工作, 进一步强化群众观点, 解决实际问题, 提升管理水平、服务能力和育人质量。配合有关部门开展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管理人员培训班。

2.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发布并实施好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衔接行动计划、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统筹推进职业学校教育和培训, 巩固提高中等职业教育, 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配合有关部门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召开2015年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年度工作会议。

3.完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督查落实机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 推动制定配套政策和落实措施。发布省级政府督查工作内容要点, 指导各地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要求, 鼓励开展先行先试, 切实推动职业教育现代化。配合做好教育规划纲要中期检查和“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总结工作。发布和实施职业院校规范管理行动计划, 督促职业院校切实落实国家制定的有关管理文件, 提升管理水平。

二、基本形成教育教学标准体系

4.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 颁布《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完善中职德育课程设置, 编制课程标准, 指导各地各校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抓好实训实习环节德育, 强化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继续办好“文明风采”竞赛, 持续组织开展“劳模进职校”活动, 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组织学生向道德模范等先进典型学习。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学生党团组织建设。推进职业指导工作规范化。完善中职毕业生就业统计制度, 开展就业质量抽样调查。发布中职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报告。

5.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印发《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研究制订规范职业院校课程设置和教学实施的有关意见。实施新修订的高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和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调整和补充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遴选和建设一批国家产业发展急需的示范专业点。启动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修 (制) 订工作。分批开展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培训工作。深化100个国际水平专业教学标准的开发与应用试点。印发《职业院校实习管理规定》, 颁布并推行部分专业 (类) 顶岗实习标准。研制中等职业学校语文、体育与健康、公共艺术、历史等课程标准, 组织修订 (编写) 相关课程教材。推进职业院校专业仪器设备装备规范制订工作。继续公布一批“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发布首批专业教材质量抽查报告, 规范教材使用管理。做好2014年全国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宣传推广工作。指导发布《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2015) 》。推动各地建立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制度。发布全国职业院校学生实习风险管理2013年度报告。

6.推动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常态化。全面实施《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 加快推进试点工作。研究制订行业企业办学指导意见, 推动和服务教育型企业发展。统筹开展职业教育与行业对话活动, 推进分行业制订职业教育指导意见。印发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指导意见, 指导成立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职业教育集团。成立新一届行业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发布首批行业人才需求与专业设置指导报告。启用并推广企业生产实际教学案例库。探索推动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试点。推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改革创新, 完善大赛制度, 提高赛事质量。

三、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保障体系

7.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制度建设。配合做好《职业教育法》修订工作。推动制订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配合制订推进高等学校考试招生改革的指导意见, 适度提高本科高等学校招收职业院校毕业生比例, 完善人才多样化成长渠道。逐步建立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诊断与改进机制。推动和配合有关部门制定实施中等、高等职业学校建设标准。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结构调整指导意见。推动职业院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 (职称) 评聘办法制订和教职工编制核定工作。健全职业院校实习责任保险制度, 继续推进全国职业院校学生实习责任保险统保示范项目。推动各地中等职业教育全免学费, 推动各地建立健全中等和高等职业院校生均拨款制度。推动扩大职业院校助学金覆盖面, 提高补助标准。推动加大对高等职业学校农林水地矿油核等专业学生的助学力度。

8.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实施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完善高等职业教育绩效考核办法和指标体系, 引导各地用好中央财政职业教育一般性转移支付经费。完成第三批国家中职示范校、高职骨干校验收工作。继续推动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项目。配合做好“十三五”重大项目规划和立项工作。修订《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指南》, 完成2013年立项建设的资源库验收工作, 做好2015年资源库项目布局和遴选工作。执行年度高职骨干教师国培项目。

9.推动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发布《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研究制订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能力标准。推进职业教育数字资源管理和学习平台建设。继续实施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计划。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运行监控平台, 建立资源更新、推广应用的持续监测与定期通报机制。推动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推动落实《中等职业学历教育学生电子学籍注册办法 (试行) 》。启动中等职业学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推进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与职业发展管理平台使用, 推动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与管理平台数据应用。继续举办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

10.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深化与德国、英国、荷兰等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政策对话和项目合作。积极推动与瑞士、美国、澳大利亚、法国、新西兰以及东盟、非洲等交流与合作。继续开展与联合国儿基会等合作项目。扩大专业教学标准开发国际合作。加强与行业合作, 探索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走出去”的发展模式。推出一批国际合作典型案例。

四、加大对农村和贫困地区职业教育支持力度

11.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探索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多种途径, 推动建立公益性农民培养培训制度。推动完善面向农民、农村转移劳动力等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的资助补贴政策。创新农学结合模式, 开发相关教学资源, 推动实施农民继续教育工程。继续推进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创建工作。研究制订指导县级职教中心改革发展的政策文件。继续做好教育部定点扶贫和对口支援等帮扶工作。

12.加强西部和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完善东中西部合作机制, 继续推动东部地区职业院校特别是示范性职业院校面向中西部地区招生, 深化东中西部职业院校在专业建设、课程开发、资源共享、学校管理、师生交流等方面的合作。继续实施华夏基金会职教项目。继续做好东部地区职教集团对口帮扶滇西工作。指导民族地区分区制定规划, 加强省级统筹, 加快发展职业教育。配合相关部门办好内地民族中职班。推广“9+3”经验。

五、推动继续教育取得实质性进展

13.深化继续教育改革创新。继续开展《终身学习法》调研和起草工作。配合相关部门制订办好开放大学的意见及相关配套文件, 推进开放大学建设, 推动广播电视大学系统整体转型升级。推进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改革。配合相关部门制订推进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学习成果积累与转换工作的意见, 启动学习成果认证、学分积累和转换试点工作。印发普通高校继续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及配套文件, 推进普通高校继续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深入推进大学与企业继续教育联盟、高校继续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开放和在线教育联盟建设, 进一步推动数字化学习资源向全社会开放。推动高等学校发布继续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14.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研究制订《全国老年教育发展规划 (2015-2020年) 》。印发《职业院校面向行业企业开展职工继续教育的意见》, 启动职业院校职工继续教育品牌创建计划。改进职工继续教育统计工作。推动各地贯彻落实《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意见》, 开展学习型城市建设, 组织撰写《中国学习型城市建设发展报告》, 配合做好我国参加第二届全球学习型城市大会的有关工作。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 开展社区教育实验区、示范区遴选工作, 指导各地继续做好社区教育实验项目。指导发布社区教育满意度情况报告。推动职业院校参与社区教育、老年教育。发布社区教育服务民生创新工作案例汇编。

六、进一步增强服务能力和水平

15.营造良好工作氛围。密切与新闻媒体的合作, 积极运用新媒体, 加强宣传工作, 营造良好氛围。开展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政策文件、典型案例和先进事迹系列宣传。继续举办好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 打造终身学习品牌, 宣传“百姓学习之星”等。研究设立全国职业教育活动周, 推动各地办好相关活动。

3.2022年陈家河小学教育工作要点 篇三

一、启动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促进教育公平

1.拓展乡村教师补充渠道

探索建立省级统筹乡村教师补充新机制,将中西部省贫县纳入特岗计划实施范围,重点支持中西部老少边穷岛等贫困地区乡村教师补充。鼓励地方政府和师范院校采取多种方式定向培养“一专多能”的乡村教师。鼓励各地采取有效措施选派城镇退休特级教师、高级教师到乡村学校支教讲学。

2.推进待遇编制职称向乡村学校倾斜

落实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推动地方落实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研究落实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对乡村教师的优惠倾斜政策。鼓励各地对在乡村学校长期任教的教师给予奖励。

3.推动优秀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

加快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扎实做好“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示范区建设,重点引导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

4.提升乡村教师能力素质

改革实施国培计划,集中支持中西部乡村教师校长培训。创新培训机制模式,采取顶岗置换、网络研修、送教下乡、专家指导、校本研修等多种形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推动建设乡村教师校长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

二、切实推动建立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提高师德水平

1.落实师德建设制度文件

推动各地各校出台实施细则,全面落实建立健全大、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制度文件和严禁教师违规收受礼品礼金等行为的管理规定。完善师德舆情监测,加大对违反师德行为的曝光和查处力度。制定严禁中小学教师补课乱收费的相关文件规定,并推动各地制定实施细则。

2.创新师德日常养成教育

改革完善师德养成课程模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教师培养培训全过程,建立一线优秀教师进课堂宣讲师德先进事迹制度。引导各地各校广泛开展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提升依法施教能力为主要内容的“四有”好老师主题教育活动。支持广大教师参与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

3.加强优秀教师表彰宣传

继续开展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推选活动。联合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开展全国师德楷模、全国师德标兵评选表彰活动。支持媒体开展“寻找最美乡村教师”等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展示“四有”好老师时代风采。组织好第31个教师节宣传庆祝活动。

三、着力深化教师工作领域综合改革,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1.深化教师培养改革

调整完善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深入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推动教师培养机制模式创新。研制师范生教育实践政策文件,强化教育实践环节,提高师范生教育实践质量。推动在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中增设职业技术教育领域。继续加大特殊教育教师培养力度,提升特殊教育教师培养能力。

2.推进教师培训改革

创新推进高校青年教师培训工作,着力实施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项目等,重点提高高校青年教师师德水平、教育教学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全面改进中小学教师校长培训模式,推进网络研修社区建设试点,研制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学分管理政策文件。继续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对260万中小学教师进行培训,同时推动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实验区建设。深入实施边远贫困地区农村校长助力工程、特殊教育学校校长能力提升工程、卓越校长领航工程,着力推进名校长培养工作。继续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出台《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定》,实现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化。

3.加速教师管理改革

研制《关于推进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开展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试测试点工作,逐步在全国范围推开,推动教师管理现代化。进一步扩大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改革试点范围。会同人社部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会同有关部门研制《中小学领导人员管理暂行办法》,深入推进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试点工作。

四、全面推进依法治教,提高教师队伍建设治理水平

1.构建教师队伍建设标准体系

出台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加快研制高校教师专业标准、中小学教师校长培训课程标准。

2.推动教师依法执教

加强教师法制教育,推动有关教育法律法规进教师培养培训课堂。加大法制宣传力度,提高教师法治意识。推进教师依法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参与学校管理。

3.依法依规加强教师管理服务

4.海关2022年工作要点 篇四

2022年我关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党对海关工作的全面领导,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深入学习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马上就办、真抓实干,落实”六稳”“六保”部署,全面落实总署党委部署,完善监管优化服务,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口岸疫情防控和促进外贸稳增长,锲而不舍、一以贯之推进政治建关、改革强关、依法把关、科技兴关、从严治关,提升制度创新和治理能力建设水平,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海关建设迈出新步伐,服务打造高水平、制度型对外开放格局,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持续强化政治机关建设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折不扣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扎实开展专项教育活动,推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树牢政治机关意识,把党对海关工作的绝对领导贯彻落实到各方面、全过程。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推动党员干部持续增强历史定力、强化历史担当,开展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全员轮训和党员干部系统培训,做好迎接党的二十大宣传引导和二十大精神学习贯彻。全面加强党的领导,落实意识形态等领域工作责任制,严格执行

”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加强重大部署、重要任务、重点工作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作用。

二、坚决维护国门安全

不断提升风险防控效能。强化完善重大风险防控工作机制。深化”风控+”模式,统筹关区风险布控,提升精准布控和快速反应处置能力,优化指令生成、下达、执行、反馈闭合回路。持续推进”智慧风控”建设。

科学精准做好口岸疫情防控。保持指挥体系的高效运转,不断完善防控策略,严格规范执行防控措施,强化监督考核,确保规定动作100%落实到位。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开展疫情高风险人员精准布控处置。贯彻落实总署关于交通工具消毒处理监督工作总体要求。加大进口冷链食品、农产品源头管控力度,严格实施进口冷链食品、农产品和高风险非冷链集装箱货物监测检测和预防性消毒监督工作,稳妥做好后续处置。从严就高做好人员安全防护,加强免疫接种,严格执行一线入境人员卫生检疫岗位人员、进口冷链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人员封闭管理。同步做好其他重大传染病口岸防控。积极参与地方联防联控,协助推进地方进口冷链食品疫情防控措施实施,大力推进口岸公共卫生核心能力建设,持续开展珠港澳三地病媒生物联合监测和”一带一路”病媒生物专项监测,加强抗疫人财物保障,提升实验室检测能力,有效应对处置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完善国门生物安全治理体系。强化动植物疫情疫病风险监测和预警,完善应急处置预案,做好总署授权的国际动植物疫情信息收集、研判工作,推动智慧动植检边建设边使用,继续开展动物感染新冠病毒信息搜集工作,为上级决策提供信息预警服务。坚持人病兽防、关口前移,强化系统治理和全链条防控,加强入境检疫,严防动植物疫情疫病传入。强化外来入侵物种口岸防控,强化源头监管,加强离境查验,保障供港澳农产品安全稳定供应。

落实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持续完善关区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制度体系,推进《进出口食品安全管理办法》等两部规章宣贯及实施工作。严格执行进出口食品化妆品安全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强化供港澳食品风险管理、质量监控及疫情防控,严防食品安全输入输出风险。扎实推进输内地澳门制造食品安全监管合作试点实施工作,持续开展葡语系国家食品体系研究及准入评估工作。

严把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关。持续完善关区进出口商品检验监管制度。持续推进关区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和快速反应监管体系建设。积极发挥商检职能作用,切实维护国门安全,服务国家宏观调控和经济发展大局,做好重点敏感商品检验监管。推进落实总署商品检验模式改革。

提高税收征管水平。坚持依法科学征管,推进综合治税,应收尽收,全力以赴完成税收预算目标。完善税收风险防控体系,加强联防联控机制建设,协同总署税管局做好错位防控。优化税收征管机制,细化属地纳税人管理工作。聚焦国家战略开展税政调研。加强原产地管理,推动RCEP协定实施首年平稳运行,努力提升关区企业协定利用率。持续优化非贸渠道税收征管。

切实加强口岸监管。完善口岸监管制度体系,规范口岸检查作业,创新检查模式,大力推进智能审图工作,提高检查指令的执行力和现场主动查发能力。加强口岸环节监管查缉,强化反恐应急演练等工作。落实贸易领域禁限管控措施。巩固提升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成效。完善监控指挥体系,深化监管装备智能化应用,加强监管作业场所运行管理。大力加强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安全高效做好冬奥会、冬残奥会、第十四届中国航展等重大赛事活动监管服务保障。

加强进出境运输工具口岸监管。不断提升跨境车辆监管效能,做好环澳口岸”一站式”统一验放平台上线应用;探索对粤港跨境客车备案跨关区协同管理。支持”澳车北上”“港车北上”政策落地实施。配合地方政府,加强与澳门海关合作,推进横琴口岸客货车”联合一站式”查验模式创新。深入开展进出口货物”船边直提”“抵港直装”及”内外贸同船运输”业务模式,在符合条件的港口推进湾区”组合港”“一港通”模式试点。

强化企业管理和后续监管。贯彻落实总署关于推进海关信用管理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强化信用培育,严格按规定标准和程序实施企业认证,开展认证监督检查,提高认证质量。完善关区落实高级证企业便利措施责任清单,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优化完善关区报关单位注销工作。采取多种方式加大”多证合一”推广力度。深入推进稽查改革,牢固树立查发主导理念,加强贸易调查和大数据应用,提升精准打击能力。创新执法方式,提高查发率和办案水平。深入推进核查分类改革,全面实施管理类核查

”双随机”管理,抓好风险类核查工作的研究和组织实施,加大重点领域核查力度,提升核查执法效能。强化属地查检,规范执法作业。统筹推进”多查合一”。

保持打击走私高压态势。深化全员打私,对重点区域、重点地区、重点商品保持高压严打态势。巩固深化打击治理”水客”走私长效机制,深入开展反走私综合治理。保持打击象牙等濒危物种及其制品、洋垃圾、冻品、成品油、武器弹药、毒品、反宣品等走私高压态势,持续打击涉检违法犯罪行为。深化执法规范化建设,扎实推进智慧缉私。

三、全力促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践行”三智”国际合作理念。深化”三智”理念内涵研究和推介,立足关区区位,推动更多”三智”合作项目落地。推动口岸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创新跨境合作模式,高水平推进AEO国际互认合作,推动企业在境内外享受同等便利。

积极促进对外开放平台建设。深化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海关监管模式、监管方案研究,配合总署研究制定海关监管办法。加强自贸试验区海关监管制度集成创新和复制推广,优化关区制度创新工作机制,着力提升制度创新质量,推动合作区与横琴自贸片区协同发展。协调推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整合优化,进一步推动完善关区特殊区域布局。加强特殊区域事中、事后监督,强化发展绩效评估结果应用,持续优化特殊区域保税监管,全面提升规范发展水平。

大力支持外贸促稳提质。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紧紧围绕服务进出口企业,按照总署部署出台外贸促稳提质支持措施。积极对接关区能源、矿产、粮食等大宗商品进口业务需求,大力支持企业开展大宗商品保税仓储业务,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持续推进技贸措施研究评议工作。推广企业集团加工贸易监管改革,按总署部署推进落实单耗管理等改革试点。深入推进关区邮件、快件、跨境电商集约化监管改革,不断完善监管机制,加强全链条监管,促进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等健康有序发展。

持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对标总署2022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部署要求,推进通关便利化改革,巩固压缩整体通关时间成效,积极配合地方政府部门支持做好口岸营商环境评估。严格执行进出口环节收费各项政策,配合地方主管部门清理规范进出口环节合规费用。配合地方政府深化”单一窗口”应用。提升电子口岸业务服务水平。落实口岸标准化体系建设及综合绩效评估要求,促进口岸布局优化。

提高政策研究及统计工作水平。认真履行全球贸易监测分析中心、海关统计新闻发布等分析研究机制工作职责,加强进出口监测分析,深入开展贸易统计分析研究。组织实施好”十四五”海关发展规划,推动各项工作任务落地实施。积极参与署级课题研究,开展关级课题研究工作,提升政策研究质量。深化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海关统计制度及方法研究。加强数据质量综合管控,优化统计数据审核作业模式,积极发挥统计监督职能作用。统筹推进数据治理。

四、全面深化改革创新

加强法治体系建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和法治文化建设,抓好关区”八五”普法各项任务的推动落实。积极参与《海关法》等重大立法研究工作。配合做好海关规章立法后评估相关工作。加强关区规范性文件管理,加大合法性审查力度,做好规范性文件”立改废”工作,提高业务制度文件管理质效。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强行政许可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持续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和”清理证明事项”工作。统筹推进关区行政执法检查事项”双随机、一公开”工作,优化完善关区”双随机”辅助程序应用。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推动权力归属更加清晰、运行流程更加规范。做好行政复议应诉工作。

全面推进全业务领域一体化改革。按照总署工作部署和要求,加强海关全业务领域一体化改革措施研究,协同推进重点业务领域跨关区协同管理。强化系统集成,深化应用项目互联互通。

持续提升科技创新应用水平。进一步推进信息化系统整合共享。大力推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海关监管信息化系统建设。进一步完善实验室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机制,推进生物安全领域等规划实验室建设,持续提升实验室技术保障能力。加速信息化基础设施国产化替代和升级扩容。强化网络和信息系统运维管理。探索网络和数据安全防护体系建设。做好重点敏感时期的网络安全保障。大力推进科研项目建设,提升科研攻关能力。

五、不断提升综合保障效能

提高办文办会办事水平。坚持求真务实,落实精文简会部署。强化督促检查,将作决策、抓督查、保落实一体部署一体推进。认真做好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办理、值班应急、机要保密、档案管理、信息报送、新闻宣传、政务公开等工作。

提高财务保障水平。坚持过紧日子,强化预算绩效管理,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精细化水平,加强预算执行刚性约束,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优化财务管理,提升财务保障和管理质效。持续规范政府采购、涉案财物管理。整合优化闲置资产,持续推进闲置房地产整合利用工作。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按照总署相关工作部署,全面推进节约型机关创建工作。

提高督察审计水平。持续做好配合国家、总署审计工作。强化审计监督,加大任中审计力度。落实审计整改长效机制,加强审计成果运用,倒逼完善制度、加强管理、规范执法,扎实做好审计”后半篇文章”。聚焦重大决策部署开展跟踪督察,拓宽督察业务领域覆盖面,提升督察质效。完善关级内控节点,健全事业单位内控机制,推进内控标准化科室建设。围绕重点业务领域改革开展执法评估,加大指标创设力度,深化评估成果运用。

六、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全面推进党建高质量发展,持续深化”强基提质工程”。夯实基层基础,合规有序推进基层党组织换届工作。全面推进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巩固合格支部动态管理机制。深化”四强”支部建设和党建品牌创建,实现党建品牌梯次进阶。细化模范机关评选指标,扎实开展模范机关创建。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贯穿事业单位改革发展各方面、全过程,综合施治抓好分类指导。发挥党建协作区作用,固化”书记项目”成果,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开展好关史项目研究,加强海关文化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做好对封闭管理人员等心理疏导。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挖掘选树宣传新时代海关榜样,讲好海关故事、激发队伍士气、凝聚海关力量。严格队伍管理,持续整肃关容风纪,强化纪律日常养成,抓好经常性、实战性岗位练兵和技能比武,深化准军事化纪律部队建设。做好定点帮扶,助力乡村振兴。

突出政治标准,加强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深化干部工作”五大体系”建设,着力优化领导班子配备,大力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加强执法一线科长队伍建设。完善职级晋升工作机制。统筹推进关区重点领域人才队伍建设。落实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管理规定,强化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严格干部管理监督,加强对各级”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监督,严格执行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制度,强化选人用人监督。持续关爱激励防疫一线人员担当作为。持续提升教育培训质效,坚持分级分类精准施训,创新教育培训方式方法,优化培训资源供给,充分发挥旅检业务实训体系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全业务领域开展务实管用的业务培训。用心用情、精准服务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

5.农业农村2022年工作要点 篇五

2022年,全区农业农村工作将紧紧围绕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任务,聚焦特色产业提升、园区转型升级、人居环境改善、集体经济增效等重点方面,以“十四五”农业农村重点项目为抓手,加快补短板强弱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奋力打造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样板”。

一、聚焦基础提升,做强农业特色产业。

1.调优产业结构。围绕“稳、调、增”发展思路,持续做精茶叶、水稻、枇杷等农业特色产业,做优东、中、西三片农业产业带,提升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全区茶园、水稻、果品、蔬菜(播种)、水产面积基本稳定在*万亩、*万亩、*万亩、*万亩、*万亩左右。

2.加大科技支撑。深化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应用,推动农业机械化向智能化、信息化、绿色化转型。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加快培育智慧农业生产场景、智慧农业示范村等示范载体。2022年,新增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2个、市级智慧农业生产场景2个。

3.建强产业基地。持续推进“三高一美”、“菜篮子”基地等项目建设。2022年,计划建成市级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示范区*个、蔬菜基地*个,新增高标准农田*亩、*碧螺春茶集中加工中心*个,*建成蜂旅结合示范基地各1个。

二、聚焦园区建设,做优现代产业体系。

4.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按照“农旅融合、接二连三”发展思路,大力引导龙头企业、产业化联合体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合发展,提高发展质量。2022年,研究出台区级共享农庄创建实施意见,扩面打造共享农庄新业态,计划新增市级共享农庄4家、农业产业化联合体1家,认定新型职业农民300人以上,完成《*区乡村休闲旅游农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编制,全力争创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

5.加快园区提升发展。实施农业园区转型升级“661”工程,以*镇市级转型升级农业园区建设为示范,打造引领全区农业农村发展的科技创新“基地”,产业发展“高地”。2022年,加快推动*现代农业示范园*省(*)*农业星创天地综合服务中心、*长三角智慧农业大数据指挥控制中心及*农业鱼菜共生智慧渔场、管理中心稻谷冷藏库及成品库改造等项目建设,力争创成省级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完成市级现代农业园区转型升级示范园区申报,并力争创成。

三、聚焦绿色生产,发展生态高效农业、6.优化农业生态环境。

持续推进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开展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出台《*生态岛商品有机肥应用推广实施方案(试行)》。编制《*生态岛生态农业发展规划》,以*生态岛、生态涵养区为核心,打造绿色防控统防统治和农药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引领全区农业绿色发展。2022年,全区主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左右,病虫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废旧农膜回收率达*%,畜禽规模养殖场基本实现治理全覆盖。

7.强化优质农产品供给。持续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不断加快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2022年,计划培育“两品一标”10个以上,全区绿色优质农产品占比达72%。

8.加强农业品牌建设。制定全区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提升方案,实施农业区域公用品牌振兴战略,大力开展优质农产品品牌推介,提升“洞庭山碧螺春”“*大米”等区域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碧螺春茶果复合系统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022年,计划培育新增智慧农业品牌1个。

四、聚焦生态宜居,提升农村人居质量。

9.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强化乡村治理,推广乡村治理积分制,探索研究可复制的经验做法,引导村民主动参与,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成效。2022年,加快完善新一轮整治提升考核激励机制,探索区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示范镇、村评选,发挥示范引领带动作用,计划新增市区两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示范村10个。

10.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充分挖掘自然村落的历史文化、传统技艺、特色民俗等潜力内涵,结合地域、文化、产业等特色,加快打造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生产空间高效集约、生活空间舒适宜居的美丽乡村。2022年,计划启动建设区级美丽乡村(康居村庄)*个,实现规划保留村庄区级美丽乡村建设全覆盖。

五、聚焦载体更新,激发集体经济活力。

11.实施集体工业载体更新改造。鼓励低效闲置资产拆旧建新,在招商引资、载体品质、物业服务等方面不断提升水平,提高经营收益。2022年,计划改扩新建厂房、商业载体面积40万平方米,目前,*镇立项5.05万平方米、*街道立项16万平方米、城南街道在建17万平方米。

12.实施相对薄弱村巩固提升。创新开展“金融+”、“保险+”、“企业联盟+”等新帮扶形式,鼓励相对薄弱村发展经营性项目。区级层面设立专项资金2000万元,用于本轮及上一轮相对薄弱村巩固提升不断增强造血功能,力争到2022年底,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建立稳定的增收机制,村级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超过500万元且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300元。

6.2022年公共资源交易工作要点 篇六

为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公共资源交易营商环境,大力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平台高质量发展,争取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跨越,现就我县公共资源交易活动提出如下工作要点:

一、指导思想

严格执行国家、省、市公共资源交易相关要求,强化“XX易采不见面、服务项目无极限”工作理念,叫响“XX易采增光添彩”工作品牌,为加快建设现代化水韵湖城提供有力支撑。

二、工作任务

(一)抓党建,锤炼过硬交易队伍。

1.筑牢理想信念根基。开展政治理论学习,补足思想之“钙”。修订《日常管理内控制度手册》,建立持续改进的内控机制,做到既紧盯高层,准确把握党和国家大政方针政策,又着眼基层,从支部和全体党员实际情况出发,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2.激发担当作为动力。创新主题党日“自选动作”,增加灵活性和可操作性,让“支部主题党日”活动有更多新鲜的味道。组织开展讲党课、党史知识竞赛、红色主题教育等活动,让党员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和熏陶。

3.提升履职尽责本领。加强党性教育,突出问题和效果导向,强化党员干部队伍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推动“党建+业务”相互融合,坚持科长讲业务、专题培训、业务讲堂等相结合,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增强实践本领,切实做到“紧扣业务抓党建、抓实党建促交易”。

(二)促标前,提升交易服务质效。

4.简政放权提质增效。清理不合规的交易规则。推行“容缺审批+承诺制”改革,落实招标(采购)人负责制,由招标人自行决定开始招标活动,通过时间交叉、同步实施等措施提升招标效率,缩短项目实施周期,进一步压实招标(采购)人对招标采购活动的主体责任,主动作为,履职担当。

5.提升交易公开透明。按照省、市、县文件规定,建立招标计划提前发布制度,依法必须招标的项目在招标前设置招标信息发布环节,发布时间为招标公告发布之日前至少5个工作日。扩大政府采购“意向公开”范围,原则上不得晚于采购活动开始前30日公开采购意向,提高公共资源交易透明度,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平等参与交易。

6.降低资源交易成本。深入推进全流程电子化交易工作,持续推进“不见面交易”模式,缩短交易时间,节省交易费用,保障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不减、效率升级”,实现从“最多跑一次”到“一次不用跑”的转变。提高电子保函使用率,根据市场主体需求,依托新点“电子保函管理系统”,扩大电子保函应用范围,为投标企业降本增效。

(三)优标中,提供优质服务保障。

7.创新交易服务标准。修订《不见面开标大厅建设与服务管理规范》(县区级),固化服务流程、规范服务行为。保证开标区人脸识别系统有效运行,提高开标效率。制定《开评标现场管理制度》,规范开评标现场秩序,创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开评标环境。创新服务思维,整理招标采购相关法律法规及规则制度,为评审专家规范高效开展评标活动提供政策依据。

8.探索跨省远程评标。在省内远程异地评标基础上,依托新点“易采虹”公共资源交易跨区域一体化平台,探索开展跨省异地远程评标,通过系统随机抽取两省综合库的评标专家,实现专家资源跨省共享,解决评标专家资源不足的问题,打破地域限制,不断提升公共资源配置效率。

9.创设独立评审环境。通过物理隔离、平台建设、电子辅助评标等方法,净化评审空间,为独立评审提供基础保障,保证评审专家独立完整审查所有投标文件,评审过程不受明示、暗示或其它倾向性误导,打造评审专家独立评审环境,促进公共资源交易公平、公正。

(四)强标后,构建严密监管体系。

10.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制定检查计划和工作方案,有序推进双随机监督检查常态化,以检查促提升,坚持查处并重,持续规范公共资源交易行为。对问题易发多发关键节点加强督查,压实各方主体责任,全面提升公共资源交易质效。

11.强化标后监督管理。加强《XX县国有资金投资建设项目标后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宣传,建立健全标后监督管理各项工作机制,加强部门协调联动,推动制度落实落细,以标前、标中与标后监督的有机结合实现公共资源交易监管闭环。

12.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健全公共资源交易信用承诺机制,推动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和公共资源交易市场“两场联动”,促进公共资源交易主体自我约束、诚信交易、诚信履职,助力推进公共资源交易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净化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实现市场规范运行。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有序推进。

要统一思想认识,将县公共资源交易活动工作要点列为重要议事日程,强化工作推进,进一步分解任务、细化措施,完善分工负责、责任到人的工作推进落实机制,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实施。

(二)强化协同提高质效。

加强统筹协调,建立与行业主管部门共同参与的会办机制。不断完善统一的制度规则,强化公共资源交易各方主体的协同配合,高效处理项目各个环节异常情况。

7.2022年陈家河小学教育工作要点 篇七

一、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1.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召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经验交流暨治理体系现代化工作会议,推广各地典型经验和做法。完成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年度进展报告,绘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进展态势图,定期通报各地进展情况。推动各地落实“全面改薄”20条底线要求,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

2.指导各地优化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义务教育。顺应新型城镇化和户籍制度改革新形势,指导各地根据人口流动和生源变化情况,科学规划学校建设,均衡配置城乡义务教育资源,支持办好必要的村小和教学点,逐步化解县镇大班额问题。推进学区制与九年一贯制对口招生、学校联盟、集团化办学和校长教师轮岗,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3.继续做好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工作。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人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重点大城市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通知》,进一步健全科学、明晰、便捷的义务教育招生入学秩序,重点指导大城市落实就近免试入学方案,防止“择校热”反弹。

4.指导中西部地区做好义务教育巩固提高工作。指导各地对就学情况进行动态监测,针刈‘符地实际和辍学发生原因,加强分类指导,切实做好控辍保学工作。全面开展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就学情况调研,指导民族地区切实降低辍学率,保障小学、初中毕业班学生的毕业率达到省级规定标准。

二、加强中小学校依法治理

5.加快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制订加强中小学: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组织交流各地依法治理、民主管理、自主办学、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经验,探索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管办评分离,促进基础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指导各地中小学校党组织建设。指导家庭教育。推动落实《教育部关于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指导意见》,组织推广有效经验

6.倡导开展学校品质提升。推动各地全面贯彻《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指导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实验区工作。从学校文化建设、内涵提升、学生发展、管理规范、安全和谐等方面,开展学校品质提升试点工作。开展中小学校章程调研。制定《中小学校安全管理标准》,提高学校安全管理水平。举办好第20个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活动。

7.规范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行为。开展规范办学行为督查,落实义务教育学校“减负万里行”成果,建立健全减负工作长效机制 开展学生课业负担抽测工作,科学指导减负工作。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加强对社会培训机构办学行为的指导。

8.提高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管理和应用水平。印发《关于提高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数据质量的通知》,部署各地加快核查、补采数据,提高学生信息准确度。出台《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安全工作的通知》,推动各地落实等保三级要求,全面提高网络和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加强宣传工作,完善投诉处理机制,更好地服务学生和家长。

三、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9.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颁布新修订的《中小学生守则》。落实《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推动课程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管理育人,深入开展“三爱”教育和“三节”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细落小落实。组织开展全国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现场经验交流,公布优秀工作案例。对各地落实《班主任工作规定》情况进行了解。举办好开学第一课。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以“小小百家讲坛”、“墨香书法展示”和“寻访红色足迹”为主题,举办少年传承中华美德系列教育活动。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络知识竞赛。研究制订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

10.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导各地落实《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召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经验交流会,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建设。命名首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研究制订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基本标准。开展中小学生思想品德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

11.推动中小学校外教育工作深入开展。全面实施“蒲公英行动计划”。指导做好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建设工作,论证“十三五”期间继续支持校外教育工作。完善部门协调工作机制,发挥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作用。指导各地科学、规范、深入开展中小学校外教育活动,形成校内校外一体两翼、互补协调的育人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总结推广研学旅行试点经验。加强中小学生影视教育工作。

四、深化基础教育装备改革

12.整体提升教育装备工作水平。全面开展专项调研,明确教育装备在实现基础教育现代化,促进学校、教师、学生发展中的定位,研究起草新形势下以改革精神加强基础教育装备工作的意见,做好“建、配、管、用、研、培、考、效”各方面工作规划。制定加强新时期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与应用的意见,加快推进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和资源信息化进程。制定《教育部关于中小学生校服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导制定《中小学生校服基本安全技术规范》。开展全国基础教育装备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推进装备管理信息化、规范化、现代化。改进基础教育装备数据年度统计丁作。

五、关心随迁子女留守儿童

13.保障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会同完善对随迁子女流人地较多城市经费奖补政策,逐步加大奖补力度,提高专项奖补资金使用效益,落实地方配套资金,用于新建学校和购买民办学校服务等。落实随迁子女同城市学生混合编班,推动城市义务教育学校积极开展融合教育。调研了解大城市随迁子女简易学校基本情况。

8.人大常委会2022年工作要点 篇八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中央人大工作会议和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的第一年,也是本届人大工作的收官之年。省人大常委会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总书记对XX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自觉践行、忠诚捍卫“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省委坚强领导下,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紧紧围绕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立足政治机关、国家权力机关、工作机关、代表机关的职责定位,以高质量立法保障现代化建设,以高效能监督推动工作落实,以高水平决定体现共同意志,以高标准服务发挥代表作用,更好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攻坚任务,着力打造新时代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的XX样板,为履行“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光荣使命,谱写“强富美高”新XX现代化建设新篇章作出更大贡献,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新的一年,要把工作与整届工作统筹起来,把目标导向与效果导向统一起来,既勇于担当又善于作为,既思进求进又重效求效,在加强改进中提高常委会整体工作水平,在守正创新中推动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在固长补短中实现本届人大工作圆满收官。

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加快立法工作步伐,强化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法规制度供给,拟安排20件正式项目、20件预备项目、23件调研项目,继续审议6件法规,涉及科技进步、数字经济、乡村振兴、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医疗卫生、教育、养老等方面,以更好顺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更好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

坚持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切实增强监督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拟围绕高质量发展监测指标体系完成、现代服务业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大合作项目进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环境状况和环保目标完成情况等方面,听取审议23个报告,开展种子法、家庭教育促进法、物业管理条例等7项执法检查,开展国有资产管理、长江保护2次专题询问,继续组织开展好民生实事工作评议,推动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推动法律法规全面有效实施。

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紧扣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重大事项优选议题,拟围绕实施碳达峰碳中和行动计划、强化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深化省级预算审查监督、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动科技人才发展等方面作出14项决议决定,将省委贯彻落实党中央大政方针的决策部署通过法定程序转化为全省人民的共同意志和自觉行动。

坚持依靠代表、联系代表、服务代表,丰富“两个联系”的内容和形式,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的工作机制,开展本届以来代表建议办理情况“回头看”,完善代表履职评价体系,全面完成代表向原选举单位报告履职情况工作,努力向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一、提高立法供给质效,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

1.加快经济领域立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通过立法修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落实上位法要求,修改招标投标条例,鼓励和保护公平竞争,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制定乡村振兴促进条例,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修改科学技术进步条例,健全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技自立自强。制定对台经济文化交流合作促进条例,提升对台工作法治化水平,推动苏台两地经济文化融合发展。修改保护和促进香港澳门同胞投资条例,切实保障港澳同胞投资者合法权益,促进苏港澳深度交流与合作。审议通过数字经济促进条例,推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加速发展和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2.突出民生保障立法。用心用情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制定医疗保障条例,推动建设更加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保障公民享有优质高效医疗服务。制定基层卫生条例,统筹完善城乡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基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修改养老服务条例,鼓励发展养老新模式新业态,推动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制定公共法律服务条例,推动建立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集中修改实施母婴保健法办法等法规,保障修改后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在我省贯彻实施。审议通过院前医疗急救条例、精神卫生条例,满足人民群众对生命健康安全的多样化需求。

3.深化社会治理立法。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制定交通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规范交通工程建设活动,保障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修改安全生产条例、消防条例,完善安全生产、消防管理制度,以法治化方式推动解决安全领域突出问题。制定集体协商条例,保障劳动关系双方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制定哲学社会科学促进条例,引领推动我省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繁荣发展。集中修改省人大常委会议事规则等法规,健全人大工作制度,提升议事效率和决策水平。审议通过行政程序条例,促进依法行政,加强法治政府建设。

4.加强生态环境立法。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有力有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与长江流域相关省市协同推进长江船舶污染防治立法,健全长江船舶和港口污染防治长效机制,共同保护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制定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污染防治条例,强化源头防范、标本兼治,保护和改善大气环境。修改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提升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水平,推动建设清洁优美宜居的城市环境。修改水库管理条例,依法加强水库管理与保护,维护水库生态环境。审议通过土壤污染防治条例、洪泽湖保护条例,健全生态保护法规体系。

5.发挥人大立法主导作用。完善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依托、各方参与的立法工作格局,找准人大在立法选题、评估、论证、立项、协调、起草、征求意见、审议等各个环节的定位,加强人大对立法工作的组织协调、统筹安排,强化自主起草法规草案工作,加大提前介入、指导督促法规起草工作力度,密切与各有关方面的协调配合,更好发挥立法机关在表达、平衡、调整社会利益方面的重要作用。

6.丰富立法形式。坚持立改废释并举,注重“小快灵”、“小切口”立法,增强立法的针对性、适用性、可操作性。改进立法调研,推进立法协商,扩大公众参与,充分发挥基层立法联系点、地方立法研究与服务基地作用,使立法工作广集民智、体现民意,把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要求贯彻到立法的全流程、全链条、全方位。

7.做好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按照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的原则,全面开展主动审查,完善审查建议受理处理和反馈机制。推进备案审查信息平台功能优化升级,深化备案审查能力建设。加强与规范性文件制定机关的沟通,压实制定机关报备责任,定期通报报备情况,加大督促纠正力度,切实维护国家法治统一。

二、增强监督工作实效,推动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法律法规规定有效落实

8.助力经济平稳运行。按照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要求,听取审议省2022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报告,听取全省高质量发展监测指标体系完成情况报告,支持政府把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推动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听取审议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和发展情况报告,促进加快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打造一批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带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听取审议现代服务业发展情况报告,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建设国内领先的现代服务业高地。听取审议全省休闲农业发展情况报告,推进现代乡村富民产业发展。听取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重大合作项目进展情况报告,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新成效。开展种子法和省条例执法检查,依法推进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围绕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情况开展专题调研,促进农业园区梯次发展。围绕服务支持我省企业走出去做大做强情况开展专题调研,督促有关部门强化服务指导,为企业走出去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9.促进财政工作和国资管理提质增效。听取审议省2021年省级财政决算草案报告、2021省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审计工作报告及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报告、2022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听取审议2022年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及省级预算调整方案草案报告,推动积极的财政政策有效实施,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对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情况开展专题调研,督促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听取审议2021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综合报告并开展专题询问,对2020国有自然资源资产专项报告审议意见落实情况开展专题调研,促进国有资产质效和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10.保障人民福祉和社会事业持续发展。上下联动听取审议2022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实施情况报告并持续开展工作评议,推动民生实事项目不断优化、扎实开展,更大力度解决“一老一小”、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开展家庭教育促进法和省条例执法检查,强化家庭教育各方责任,引导全社会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增进家庭幸福、社会和谐。开展残疾人权益保障法和省条例执法检查,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营造全社会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社会氛围。开展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执法检查,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开展促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决定执法检查,督促沿线城市切实扛起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责任担当,把大运河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围绕道路交通安全法和省条例贯彻实施情况开展专题调研,促进解决安全责任落实难等问题,保障人民群众安全出行。

11.推进美丽XX建设。听取审议2021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报告,督促各有关方面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下更大力气解决环境污染突出问题,确保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听取审议全省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情况报告,推动省委省政府相关部署、意见、方案有序有效实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听取审议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草案编制情况报告,推动健全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强化整体协同治理,努力实现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开展长江保护法和长江水污染防治条例执法检查,结合听取审议执法检查报告开展专题询问,督促各级各部门坚定不移抓好长江大保护,严格落实长江“十年禁渔”任务,持续解决“重化围江”问题,不断提升长江生态环境质量。

12.推动社会治理依法有效开展。听取审议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大灶”行动情况报告,促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深入开展、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落实,不断提升安全管理和本质安全水平。听取审议全省公安机关开展队伍教育整顿情况报告,督促公安机关坚持全面从严治警,加大正风肃纪力度,巩固深化教育整顿成果,建设人民满意警察队伍。听取审议海事审判工作情况报告,促进法院充分发挥涉外海事审判职能作用,以高质量海事司法服务保障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听取审议全省检察机关民事虚假诉讼监督工作情况报告,促进检察机关加大对民事虚假诉讼的惩治力度,切实维护司法秩序和司法公信力。开展物业管理条例执法检查,推动法规有效实施,提升物业服务水平,满足群众宜居需求。听取审议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情况报告和对口支援西藏新疆青海等民族地区工作情况报告,推动对口支援各项举措落地落实,支持民族地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13.不断增强监督实效。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围绕中心、突出重点、靶向发力,充分发挥各种法定监督形式的特点优势,强化监督协同,打好监督组合拳,形成叠加集成效应。创新机制、优化流程、延伸链条,形成调查研究、审议审查、交办督办、跟踪问效、反馈评价的工作闭环。寓支持于监督之中,切实解决不便监督、不好监督、不敢监督、不善监督的问题,让法律制度的“牙齿”真正咬合。

三、强化依法决定时效,更好体现党和人民的共同意志

14.围绕计划、预算执行与调整等重要方面讨论决定重大事项。着眼有效发挥计划、预算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导向引领和政策调控作用,结合听取审议2021年财政决算报告、审计工作报告、2022年省级预算调整方案报告分别作出决议,促进政府提升财政管理效能,更好保障经济平稳运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结合听取审议2022年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和省级预算调整报告作出决议,推动提高债券资金使用效益,优化债券项目结构,提升防范化解债务风险能力。作出加强经济工作监督的决定,健全完善人大对经济工作监督的程序、内容、机制,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加强省级预算审查监督的决定,加强全口径审查和全过程监管,深化预算审查监督重点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更好发挥预算审查在推进政府依法行政、依法理财中的重要作用。

15.聚焦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需求讨论决定重大事项。着眼加快新时代人才强省建设,为科技自立自强提供人才支撑,作出促进科技人才发展的决定,优化科技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推动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聚焦“高精尖缺”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各级各类人才,合力打造人才发展现代化先行区。深入实施藏粮于地战略,作出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决定,督促有关方面严守耕地红线,严防耕地非农化、非粮化,高标准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吨粮田”,确保“米袋子”“菜篮子”价格稳定、供给安全。作出授予部分有突出贡献的国际友好人士“XX省荣誉居民”称号的决定,激励更多国际友好人士为XX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对外交流合作作出贡献。

16.把握加强社会治理增进民生福祉重点工作讨论决定重大事项。着眼构筑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作出强化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的决定,推动完善应急管理机制,加强应急救援能力建设,提高全社会安全意识,进一步提升风险防控、应急救援、综合保障等方面能力。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作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决定,推动深化教育改革,认真做好“双减”工作,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17.紧扣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重要领域讨论决定重大事项。着眼推动依法科学精准治理生态环境,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结合听取审议全省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情况报告作出决定,推动能源结构、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更好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结合听取审议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草案编制情况报告作出严格实施国土空间规划为XX高质量发展提供空间保障的决议,推动建立我省国土空间规划实施和监督体系,强化规划权威,提升国土空间治理能力。

18.完善落实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制度。紧扣中央重大决策和省委部署要求,聚焦人民群众所思所盼所愿,找准切入点、着力点、结合点,将决定权与立法权、监督权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工作合力。建立省政府重大决策出台前向省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的工作制度,健全多层面的重大事项沟通协调机制,推进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工作常态化规范化。加强对重大事项决议决定贯彻实施情况的跟踪检查,落实“一府一委两院”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工作的书面报告制度,推动决议决定落地见效。

四、提升代表工作绩效,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

19.推进常委会联系代表常态化、机制化。落实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制度,完善各专工委对口联系代表工作机制,深入开展“常委会主任接待代表日”活动,建立向主任会议报告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基层省人大代表工作情况制度,推动代表深度参与人大常委会立法、监督、决定等各项工作,增强联系实效。改进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组织服务工作,健全常委会领导与列席代表座谈制度,实现基层一线代表在任期内列席常委会会议全覆盖。

20.深化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落实全省各级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制度的实施意见,丰富代表联系群众的内容和形式,支持代表加强与原选举单位的联系,积极参加市县人大组织的主题实践活动,就近联系、接待人民群众。加强民意表达平台和载体建设,指导基层建好代表活动“家、站、点”,引导用好代表联系群众线上平台,广泛听取人民呼声。完善代表意见处理和反馈机制,发挥《代表之声》“民意直通车”作用,及时反映代表意见建议,推动实际问题有效解决。

21.增进闭会期间代表活动效果。围绕全省重点工作和常委会重点任务,谋划确定代表调研视察活动主题,提高代表小组、专业代表小组活动的组织化程度,扩大代表参与度,推动调研视察成果转化,提升代表活动实际成效。拓展代表活动形式,开展上下联动调研。根据长三角区域人大工作协作机制,组织代表联合开展调研视察、提出议案建议,协同督办共性议题,推动解决共性问题。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要求,认真组织XX全国人大代表参加履职学习、调研视察、执法检查等活动。

22.提高代表议案建议办理质量。建立代表提出议案建议前与有关机关、组织沟通制度,引导和协助代表着眼事关大局、攸关群众利益的问题优化选题,提出针对性、操作性比较强的议案建议。完善代表议案处理工作机制,将议案办理同立法、监督、决定工作有机结合,积极研究采纳代表意见。及时精准交办代表建议,既重视办理结果,也重视办理过程,不断提高建议办成率、代表满意率。健全常委会领导同志牵头重点督办、各专工委专项督办、代表工作机构协调督办的多层次建议督办机制。对本届以来代表建议办理情况开展“回头看”,力求每件代表建议都得到满意答复。

23.加强代表履职能力建设。全面加强代表的政治、思想、作风、纪律建设,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专家授课与代表交流、集中学习与观摩考察、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等方式开展代表履职培训,引导代表站稳政治立场,履行政治责任,模范遵守宪法法律,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建立健全代表履职管理制度,引导代表自觉接受人民群众和原选举单位监督。推进代表履职档案规范化建设,实现本届任期内省人大代表向原选举单位报告履职情况全覆盖。

24.优化代表履职服务保障。健全完善代表工作机制,提高代表履职服务保障水平,使人大代表成为党和国家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桥梁,使发挥人大代表作用成为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体现。落实向代表通报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常委会工作情况制度,定期向代表发送相关资料,畅通代表知情知政渠道。加强与代表所在单位的沟通,落实代表履职经费保障、时间保障、待遇保障,积极协调解决代表履职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升级优化代表履职服务平台和代表建议处理系统,以现代技术手段提升服务代表履职效能。认真总结推广基层人大代表工作经验做法,多角度、深层次宣传代表工作,展现新时代人大代表风采。

25.认真做好换届选举有关工作。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关于做好省人民代表大会换届选举工作、关于做好我省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工作的意见。对省人大换届选举有关问题作出决定,协助做好新一届省人大代表和全国人大代表候选人提名推荐工作。根据修改后的地方组织法有关规定,依法增加省和设区的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名额。

26.依法行使人事任免权。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和人大依法行使选举任免权有机统一,依法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规范和完善各项程序,认真组织好拟任职人员任前法律知识考试、拟任职发言、颁发任命书和宪法宣誓等各项工作,增强任命人员的宪法意识、宪法理念。

五、努力取得自身建设新成效,打造党和人民满意的“四个机关”

27.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定正确政治方向,坚决贯彻、全面落实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这一最高政治原则,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充分发挥常委会党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重要作用,使人大及其常委会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严格执行向省委请示报告制度,确保中央重大决策、省委部署要求不折不扣贯彻落实。

28.持续强化理论武装。更加自觉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履职的实际成效。坚持常委会党组集体学习制度,及时跟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和党中央以及全国人大重要会议、重要文件精神,学习贯彻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和省委贯彻落实中央大政方针的决策部署,切实增强学深悟透、贯彻执行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按照中央部署和省委要求,组织好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活动。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进一步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制度化举办常委会专题讲座和形势报告会,不断提升常委会组成人员的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

29.深入贯彻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抓好抓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意见贯彻落实工作,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更好发挥人大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重要作用。协助省委召开人大工作会议并出台相关文件,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地方人大工作,推动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对学习贯彻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开展专题调研,把贯彻落实不断引向深入。

30.全面加强党的建设。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切实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步推进、相互融合。推进常委会党组、机关党组、委员会分党组建设,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支持派驻纪检监察组发挥监督作用,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巩固发展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严格党员干部监督管理,努力打造政治坚定、服务人民、尊崇法治、发扬民主、勤勉尽责的人大工作队伍。

31.深入推进作风效能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之以恒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将调查研究作为履行各项职权的必经程序和重要基础,常委会主任会议成员围绕牵头课题和分管工作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并做好调研成果转化工作,使人大各项工作更好围绕中心、贴近基层、服务群众。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完善人大的民主民意表达平台和载体,多措并举推动社会矛盾化解。编制智慧人大规划,扎实推进“数字人大”建设。着力加强专门委员会和工作机构效能建设,严标准、重质量、求效率,营造埋头苦干、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

32.做好理论研究和宣传舆论工作。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加强工作研究和理论阐释,开展交流研讨和成果评比,发挥理论研究对实际工作的引领作用。加强理论研究会建设,密切与高校、研究机构的合作,为人大工作理论和实践创新提供智力支持。认真总结回顾本届人大依法履职的实践经验和创新做法,加大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力度,讲好全过程人民民主故事、XX人大故事、人大代表故事。强化统筹谋划和组织协调,办好《人民与权力》杂志、XX人大网和人大微信公众号,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9.2022年全区卫生健康工作要点 篇九

2022年,xx区卫生健康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全国、全省、全市卫生健康工作会议精神,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伟大抗疫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以共同富裕建设为主线,以国家、省、市试点和数字化改革为牵引,以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为重点,超常规推进医学攀高建设,全面构建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坚决守牢疫情常态化防控底线,推动形成“全域全程、共建共享、高质高效、便民惠民”的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

一、慎终如始疫情防控底线

1、完善疫情预防和早发现机制。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贯彻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控总策略,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坚决落实精密智控决策指挥、“三责”联动快响激活、“三区”最小单元管控、“五快”循环落实、分阶段清零、“三情”联动、预防和早发现“七大机制”。重点强化“吹哨”责任和监测预警能力,推动核酸检测关口前移,指导做好重点人群、重点企业、重点物品核酸采检与预防消毒工作,积极构建“15分钟采样服务圈”开展常态化核酸检测服务,引导群众自觉进行核酸检测,压实发热门诊(诊室)“哨点”职责,缩短疫情发现时间,实现被动防控向主动防御转变。继续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重点做好加强针、序贯接种和60岁以上老年人接种工作。强化基层治理和“三情”联动,进一步做好信息发布和政策解读,牢牢把握舆论引导主动权,注意防范偶发事件炒作影响防疫大局。全力做好亚运会(xx赛区)、中东欧博览会等重大活动的疫情防控保障工作。

2、全力加强核心能力建设。持续提升流调溯源能力,开展全员培训,做到公卫人员“人人会流调”,全区流调溯源队伍达到100人以上;持续提升集中隔离能力,按照每万人60间隔离房间标准加强隔离房间和工作人员储备,规范落实隔离管理工作要求,严守隔离点交叉感染底线;持续提升核酸检测能力,加强应急演练,完善工作预案,加大硬件设施投入,实现卫技人员“人人会采样”。尤其要加强质量控制,坚决避免实验室、疫苗污染造成“假阳性”等事件发生;持续提升医疗救治能力,进一步增加负压救护车配备数量,建强呼吸、感染、重症等专科团队,积极做好分类收治的物资、药品、人员、隔离点、方舱医院等储备,确保一旦发生规模聚集性疫情迅速有序开展隔离救治。

3、不断提升公共卫生发展能级。进一步完善全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提升疾病预防控制能力水平。健全完善医共体“两员一中心一团队”公共卫生工作机制,强化落实公立医院公共卫生工作责任。重视抓好流感、诺如病毒、登革热等重点传染病及艾滋病、结核病、丙肝等重大传染病防控工作。扎实做好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上消化道癌症机会性筛查项目、学生健康影响因素干预及监测项目、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继续实施“重点人群结直肠癌筛查”工作,深化推进“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流感疫苗接种”项目和重点人群慢阻肺免费筛查项目。实施青少年“明眸皓齿”工程,适龄儿童窝沟封闭应封尽封率达80%以上,全区儿童青少年近视率下降1个百分点以上。深入开展企业、特别是职业病危害严重企业尘毒职业病防治工作。

二、全面夯实共同富裕健康基础

4、努力打造共同富裕民生品牌。积极落实《xx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首善之区2022指标目标》,力争人均期望寿命达到83.85岁,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4.74人,每千常住人口拥有托位数达到3.4个以上,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例逐步下降。努力擦亮“健康、善育、颐养”三张民生品牌成色,形成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具有引领性、凸显xx辨识度和卫健影响力的重大标志性成果。积极适应省爱卫办对国家卫生镇复审政策的调整,全面推进健康镇(村)建设,建成6个健康镇,40%以上的省卫村达到健康村标准。以推进健康xx23项行动为契机,全面开展xx省健康促进县区(健康县城)的创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35%以上。积极开展健康城市建设推动健康中国行动创新模式宫颈癌综合防治试点工作,确保完成适龄女孩免费HPV接种5000人、适龄女性宫颈癌筛查5万人次。巩固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推进“三免三惠”行动,全面落实城乡同质同标的免费健康体检制度。

5、努力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并根据即将出台的省市《实施方案》,制定我区《实施方案》。完善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开展普惠托育扩容提质行动,全区新增4个乡镇(街道)建有托育机构,新增婴幼儿托位1200个,普惠性托位780个。开展养育小组进社区、进农村活动100场。开展母婴设施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新建公共场所母婴室全部达到四星级以上标准,四星、五星级以上母婴室占比达到65%以上。加强人口监测和研判,确保全员人口数据库信息准确率、完整率达到95%以上。建立健全计生特殊家庭帮扶保障制度,持续落实计生特殊家庭联系人、家庭医生签约、就医绿色通道三项制度,计生奖特扶对象资格确认准确率、资金发放到位率达100%。继续实施母婴安全行动提升计划,健全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应急救治制度,继续加强出生缺陷综合防治,严重致残致畸出生缺陷发生率控制在8.5‰以下。

6、努力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增加老年医疗服务供给,4家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按照《老年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要求设置老年医学科门诊、病床和综合评估室,力争老年病床数不低于20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康复、护理床位占比达到30%以上,至少新增1家医疗机构开展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安宁疗护。聚焦老年口腔健康、老年营养改善、老年人跌倒预防、老年失智症防治和心理关爱等内容,组织实施老年健康促进系列行动。推进第四届“敬老文明号”创建和老年友好型社区、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实施“智慧助老”行动,全区新增老年友好型社区2个,80%的综合医院、康复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建设成为老年友善医疗机构。落实开展社区医养结合能力提升行动,推进国家老龄健康医养结合远程协同服务试点机构建设(xx医院)和省“2022年老年健康服务专项行动试点”工作。

三、全力推进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

7、积极推进国家试点落地。出台《xx区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高位推动试点工作开展,确保各项试点内容按照工作方案推进到位。牢牢抓住改革窗口期,撬动医疗卫生人才保障、财政投入等机制的改革与创新,全面落实医保支付方式和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试点开展一体化门诊和一体化学科建设。完善医共体财资大管家功能,实施医共体总院专业技术人员职称高级职称前分院驻点、分院专业技术人员总院进修制度,完善医共体内部、医共体之间和县域向外转诊管理办法。按照《xx市加强高血压糖尿病全周期健康管理推进分级诊疗改革实施方案》要求,在6家试点医疗机构推进慢性病一体化门诊建设运行。大力推进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和省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建设,力争新增2家全国“优质服务基层行”推荐标准单位,新创建1家社区医院。进一步深入挖掘基层医疗机构专科建设能力,继续实施“一院一品”建设,力争新增2个市级基层特色专科。积极开展市级基层医疗机构急诊室星级化建设,提升基层院前急救能力。

8、全力推进十大医疗卫生设施项目建设。确保xx分院迁建工程竣工投用,力争xx人民医院、xx市第六医院、xx分院扩建和xx分院、xx分院、xx分院迁建6个项目顺利开工,同时,加快xx人民医院东院区、xx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下应分院新(迁)建项目进度,持续改善卫生硬件水平。

9、推进高水平县级强院建设。全力推进xx市第六医院、xx市眼科医院三甲专科医院创建工作,积极争取xx市肛肠医院、xx区中西医结合医院申报二级专科医院。持续深化与xx医科大学、xx大学等高校合作,进一步接轨xx大学附属第九医院集团、xx医院等沪杭高端医疗资源,全面深化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远程医疗和科研项目等方面合作。整合区内医疗资源和患者资源,加大对骨科、眼科、泌尿外科、肾内科、血液科、呼吸内科等现有省市重点学科(共建、重点扶植学科)的支持力度,推动学科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充分抓住xx市新一轮医学高峰建设和xx“首善之区”建设的机遇,争取人才建设专项资金,加大高端人才引进培养力度。2022年,力争引进高层次人才50名以上。大力推进各医疗机构间横向科研合作,积极推动与xx医科大学合作成立xx眼科研究所,并充分发挥xx区医疗大数据平台优势,提升科教研能力水平。

10、推进中医药传承发展。深化与xx医院、市中医药学会等单位合作,加快推动优质中医药资源下沉,做好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及“西学中”、“护学中”工作。落实“省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要求,成立区域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心,全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够规范开展的中医药适宜技术达到6类10项以上,社区卫生服务站要能够达到4类6项以上。

11、持续推进“三医联动”“六医统筹”。指导区级公立医院按照全国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进一步健全医疗质量持续改进体系,提高医疗质量和运营效率。依托区医疗质量控制组织体系,强化质控业务培训和飞行检查,完善质量管理区域规范,全面贯彻落实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加强合理用药、合理使用耗材管理,开展重点病种费用定期监测分析。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收入占比达到33.5%以上,公立医院人员支出占业务支出的比例达到45%以上,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例降至26%以下。探索医疗卫生机构院长年薪制改革,推行基层住院按床日付费制度。

四、不断巩固卫生信息化领跑优势

12、加快推进“健康大脑+”体系建设。落实《xx区卫生康数字化改革工作方案(试行)》,综合集成医疗服务、公共卫生、健康管理、行业治理,为群众提供智享服务,为医疗提供智诊服务,为公卫提供智控服务,为行政提供智治服务,着力推动卫生健康效率和质量变革,卫生健康信息化发展指数继续保持前列。推进“健康大脑+”数据仓和驾驶舱建设,升级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底层架构。健全网络安全风险预警体系,加强民营医院网络安全。

13、打造数字健康领域标志性应用成果。积极推进“健康大脑+”智慧医疗、“健康大脑+”数字健康管理、“健康大脑+智慧公卫”场景应用,打造“鄞领健康”、“鄞领家医”等“鄞领”系列标志性应用成果,争取申报省市最佳应用项目。做好“住院服务一体办”、“甬医陪护”、“麻精毒药品数字化管理”等场景应用,新开发“中药数字化管理”、“智慧平安医院”、“院内导航”等应用场景。

14、打造数字健康产业。打造健康医疗大数据“1+X”产业发展格局,推进健康医疗大数据在数据资产化、医学科研、高校合作、学科培养、社会治理等领域的应用。推动“智慧平安医院”区域化推进,提升医疗机构在安防、水电气等。

五、持续加强卫生健康治理体系

15、持续加强系统党的建设。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实,抓好省市党代会、两会和党的二十大等重要会议精神的学习贯彻,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迭代升级抓党建新路径,以落实“七张清单”为指引,构建全方面全链条党建责任体系,全面建成党建统领卫生健康整体智治体系。对标高水平党的建设首善之区要求,以守护红色根脉为主线,加快推动鄞卫“全域党建”全面建强、整体跃升。迭代升级“鄞卫有你”党建品牌,做靓“一单位一品牌一阵地”风景线,绘制鄞卫“红色图谱”。提升机关党建引领作用,深入开展“双建争先”,深入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确保年末机关党支部达标率100%,系统基层党组织达标率达90%,高质量打造一批“争先案例”和“示范样本”。推动公立医院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成熟定型,推动支部在重大事项决策中发挥作用。促进医共体党的建设标准化、同质化管理,建立医共体党委领导负责联系分院党支部工作机制。积极争创“院科两优、德医双强”示范医院,力争高知党员在高知群体中的占比达45%以上,党员中层干部比例不低于70%,医院党员科主任担任支部书记比例达80%以上。提升民营医疗党建“xx模式”效应,充分发挥“一体两翼”常态化运行模式,落实公立医院与民营医院党建结对制度,积极培育“三色堇”示范点,争创民营医院“双强六好”党建示范点。

16、扎实推进系统清廉建设。始终坚持严的主基调,围绕《xx省推进清廉医院建设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年)》要求,学习贯彻《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廉洁从业九项准则》。深入开展“无红包医院”创建提质行动,推进清廉机关、清廉医院等清廉单元建设,力争“清廉建设指数评价”继续全市领先。以区委巡察“回访”反馈问题整改为契机,加强重点环节的监督管理,加大专项整治力度,组织开展“医疗服务行业腐败问题深化整治工作”,进行“再动员、再谈话、再排查”,加大相关线索细查深挖力度。深化开展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专项治理,深入推进全区医疗服务领域依法执业专项整治行动。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从严从实执纪问责,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不断推动清廉建设取得新成效。

17、切实强化卫生健康法治保障。加强《宪法》《民法典》《医师法》的学习,提升行政机关人员依法治理能力和水平。强化医疗机构法治建设,开展对医疗机构负责人、法人法律法规的培训,进一步落实医疗机构依法执业主体责任。加强医务人员的依法执业教育,重点开展《医师法》的学习。按要求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深化综合监管高效协同,加强医疗卫生、传染病防治、职业卫生、公共卫生等卫生健康领域专项整治和联合监管,健全现代化执法体系,提升执法质效,严厉打击医疗卫生行业领域违法违规行为。

10.2022年陈家河小学教育工作要点 篇十

1.深入落实《齐齐哈尔市普通中小学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教育质量行动计划》,落实9个文件、6大行动、24项重点任务,开展10类100所样板校创建和“百名专家型校长、师德先进个人、优秀班主任标兵、学科教学名师、科研骨干”评选活动。召开全市中小学教学工作会议,出台教学方面相关文件,推进教学改革和质量提高。

2.出台《齐齐哈尔市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基本要求》,以校园文化建设、班级文化建设为突破口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开展中华经典诵读、中小学生科技年、暑期航天体验营、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展示“走比看”活动和“绿色学校”创建工作,推广民族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经验,探索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共享方式,适时组织心理健康教育观摩交流。

3.加强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监测,加强具有民族特色、地方特色、学校特色的校本教材开发,健全完善三级课程体系,创建义务教育课改示范区。理清思路抓高考,齐心协力保质量,加强高考教研及视导,开展原生态课堂教学“观课议课”活动,开设“新高考网络博客”。

4.深入实施“科研强校”战略,加强教学模式创新研究,制订普通中小学新课程教学常规及课堂教学评价方案,构建不同学科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广泛开展观摩课、研讨课、示范课,普及推广启发式、探究式学习和杜郎口教学模式,加强“校本教研直通车”工作,通过“专题讲座、案例剖析、网上教研”等方式增强教研实效。加强写字教学检查指导,做好写字教学国家课题中期总结。

5.创建艺体特色学校,推进实施素质教育。巩固提高体育人才“一条龙”培养模式,普及“阳光体育”运动、百万青少年上冰雪、体育大课间等活动,确保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举办“三独”比赛、书画作品展等艺体赛事活动和“阳光体育运动成果展示会”、“国防教育成果展示会”。加强学校卫生工作监督管理,开展标准化卫生室创建工作,做好学生体质监测和近视眼等常见病、传染病防控工作,加强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传染病防控,防止聚集性传播,加强学校食堂、小卖部管理。

二、以提高服务能力为重点,推进职成教育内涵发展

6.调整中职学校专业结构,开展重点专业建设与评估工作。继续举办教师职业技能竞赛,组织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参加国家和省培训,研究制订中职学校紧缺专业教师特岗制度。加强示范性中职学校建设,争取有1~2所学校进入国家级示范校建设行列,2~3所学校进入省级示范校建设行列。每个县(市)重点建设3~5所示范性综合中学。深入研究职教园区建设规划。落实职教专项经费、教育费附加等投入政策,设立职业技能大赛和专业教师培训专项经费。

7.实行“统筹管理”、“双线招生”、“一岗双责”的中职招生制度,健全完善奖惩机制,拓宽招生范围和对象,用好中职助学和免费政策,严格执行高中阶段招生政策,确保高中阶段招生增量用于职业教育和发展农村中职教育,确保普职招生比例大体相当。

8.推进教学模式改革,完善专业岗位能力标准和考核标准,突出实践教学和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举办第二届“职业技能节”和“第六届职业技能大赛”;推进学习管理制度改革,推行弹性学习制度,推动以学分制为核心的教学制度改革,建立“学分银行”,鼓励工学交替;推进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和实物教具进行直观教学,推行“教、学、做”一体化,探索“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模式;推进职教德育工作改革,落实全国中职学校德育工作会议精神,以职业生涯规划等德育课改为契机,以职业道德为核心,寓德育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召开全市中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现场会。

9.强化“职业教育服务年”要求,实施“农村党员干部素质提高工程”,对全市45周岁以下农村党员干部实施中等职业学历教育;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开展以制造业、建筑业、现代服务业、新技术产业为主要内容的各类职业技术培训;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以“燎原之冬”活动为载体,广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和技能人才;实施“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工程”,面向初高中毕业生、城镇失业人员、农村劳动力转移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实施“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围绕全市5大经济区对人才的需求,重点培养机械加工、电子信息、环保、绿色食品、旅游服务等技能型人才。探索构建社区教育网络的新模式,搭建全民学习的新平台。以“全民读书周”活动为载体,推动学习型城市建设。

三、坚持统筹兼顾原则,推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10.树立政府公办幼儿教育典型,召开全市幼儿教育现场会,出台全市幼儿教育发展意见,推进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抓好“儿童早期综合开发”和“以园为本的教研制度建设”两项实验,组织幼儿园自制教具展览,开展省级示范幼儿园创建工作。

11.承办全省特殊教育现场会,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开展第20个“全国助残日”宣传,加强“随班就读”工作,健全完善“盲、聋哑、智障”3类残疾儿童少年教育体系,发展残疾儿童少年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深入开展国家智障教育实验县工作。

12.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教育工作的意见》,在资源配置、编制配备、职称评定、资困助学、招生考试上实行民族教育“五优先”政策,鼓励“民汉合校”,加强民族学校教师培训,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挖掘民族教育资源,开发民族特色教材,举办民族团结教育专题报告会和民族团结体验活动。召开全市民族教育工作现场会。

13.规范发展民办教育,建立民办教育联席会议制度,成立“齐齐哈尔市民办教育协会”,编篡《齐齐哈尔市民办教育管理制度文件汇编》,制发《齐齐哈尔市民办教育考核暂行细则》,治理整顿非法办学行为,培养壮大民办教育精品学校、品牌学校。

四、以教师培训为重点,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

14.实施骨干校长培养计划,举办第二期校长高级研修班。实施省际合作培养计划,选送中小学校长参加省际交流学习,培养在省内外较有影响的专家型校长。成立中小学发展指导研究会,加强学校发展研究、指导。加强主管教学业务校长培训,开展以读一本教育名著等为主要内容的“五个一”活动。

15.深入开展“百名校长进课堂、千名骨干传帮带、万名教师大练兵”活动和城乡学校“校际结对携手共发展”活动。举办教学技能竞赛,推进岗位练兵。选拔基础好、有潜力的优秀教师进行高端培养,造就一大批能带动区域或学校学科教师水平整体提高的学科带头人。开展骨干教师携手助教活动,成立名师研究会,通过“百课送校、百师导学、百问研修”活动,发挥骨干教师作用。举办教师岗位练兵成果展。

16.深入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学习实践师德规范、争做德艺双馨教师”为主题,适时召开师德案例分析会,将师德建设融入教育教学实践中。举办全市第二届十大师德标兵评选和师德事迹报告会。推行师德考核结果通报制度。举办教师拒绝个人有偿补课倡议活动。

17.积极稳妥实施绩效工资制度。制发《齐齐哈尔市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考核实施办法》。规范电子系统编制管理,重新测算市区中小学教师编制,做好“支教”、“特岗计划”、教师资格认定和教师职称评定工作。出台教师职务评聘推荐指导意见并加大打击学术腐败力度。落实好教师福利待遇相关政策。按政府部署做好接收企办学校工作。

五、积极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发展保障能力

18.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确定好申报学校,争取完成城区内和部分条件较好的县城内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树立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典型,并举办展示活动。加大项目资金的争取力度。推广富裕、依安和克东、泰来资源整合的3种模式,推进教育资源整合,推行集中办学。按规划实施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

19.筹备实施第二轮“农远教”工程,按规划、有步骤地使农村学校实现“班班通”。抓好北三区学校城域网建设试点工作。全市初中学校建成校园网。举办全市首届初中实验优质课大赛、首届中小学生创新实践大赛、第二届中小学教师实验操作技能大赛、第三届“农远教”工程应用说课赛。组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优秀教师县区巡回示范。以通用技术教室建设为重点加强普通高中实验室建设,筹建高中实验教师培训基地。

20.健全完善“政府资助线”、“教育资助线”、“社会资助线”、“基金资助线”,落实好义务教育“两免一补”经费保障政策、中职学生助学和免费就学政策、普通高中学生助学政策,开展大学生生源地贷款工作,做好农民工子女、“棚改”拆迁家庭子女、留守儿童、经济困难家庭子女等弱势群体就学工作。做好教育统计、财务监督和直属单位内审工作,坚决禁止“小金库”。健全完善直属单位项目报批制度。

六、全面加强教育管理,创建安定和谐的教育发展局面

21.制订实施好全市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加强3条线管理,开展“四比四看创一流”活动,调整完善目标管理实施体系。坚持督政与督学相结合,实行动态性、过程性、激励性评估,实施学校评估档案制度、督评记实手册制度、抽检复查制度、评估报告制度,开展落实《行动计划》,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完善县(市)区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体系。

22.出台《齐齐哈尔市普通中小学管理规范》,认真落实规范办学行为的各项规定,实行3级收费报告备案制度,加强教育收费治理、县(市)区教师个人有偿补课治理等重点工作,多渠道、全方位查处各类违规违纪案件。使行风建设在全市“双评”中保持较好名次。

23.招生考试实行“阳光政策”,加强考前教育和监考队伍建设,综合治理考试环境,严密考试环节,严肃考试纪律,确保艺体特长生考试公平公正,确保各类招生考试万无一失。加大重点高中公费招生指标到校比例,史、地、生3科结业成绩纳入中考升学总成绩,探索实施中招考试阅卷办法改革及网上录取工作。

24.开展“安全隐患治理年”活动,适时召开学校安全工作会议,严格落实安全责任制,完善《安全管理规范》,抓好安全教育、应急逃生演练等工作,抓好消防安全、活动安全、乘车安全、宿舍安全,加强校园隐患排查整改、校园周边秩序等专项治理,加强安全培训和校园技防设施建设,创建安全和谐校园,杜绝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

25.深入开展教育系统“五五”普法活动,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干部师生学法培训,开展以“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为主要内容的“一学三讲”活动,加强“法制副校长”建设,推广“带法回家”、“小手拉大手”、“学法守法在我家”等普法经验,开展“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

26.落实信访责任制,健全完善信访工作机制,强化信访监督,用好“局长信箱”,使信访渠道畅通,严查违纪案件,妥善处理棘手事件,消除潜在不稳定因素,直查快办,确保稳定。

27.加强反腐倡廉工作,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化政务公开、校务公开工作,深入推进校园廉政建设。

28.做好新农村帮建、招商引资、小额贷款担保、为老工业基地振兴服务等工作,完成好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各项工作。

七、加强领导和督办,保障全市教育工作顺利开展

29.巩固提高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建设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坚强领导集体。加强党建、群团、工会、纪检监察、精神文明建设、统战、老干部等项工作,形成合力抓发展的局面。

30.创建“五型”机关,编撰《齐齐哈尔市教育局机关规章制度汇编》,强化学习意识、敬业意识、服务意识、进取意识,提高政务工作水平,做到“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人负责、凡事及时反馈、凡事提高效率”。

31.建立“行政主导、教研支撑、学校主体、社会支持、评价引领、督导保障”的工作机制。实施“调查研究、科学定位,项目带动、任务驱动,总结评价、阶段推进,特色活动、打造品牌”的工作推进模式。

32.建模打样,典型引领,重点抓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中教育发展、特殊教育、民族教育、幼儿教育、教育信息化与实验室建设、实施农村党员干部素质提高工程等方面的县(市)区典型,注重发现、培养、树立师德先进、教师义务辅导、“我爱我家”优秀班集体、学生综合素质6个维度评价等典型。

33.加强教育宣传,办好《齐齐哈尔日报》教育专版、“齐齐哈尔市教育信息网”和各种简报,充分利用各级各类媒体多方位报道我市重点教育工作,宣传扩大各类典型影响。

11.乡镇2022年基层党建工作要点 篇十一

2022年,X镇将继续以XXX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聚力“五坚持一实现”,强化党建引领作用,建设一流边疆堡垒。

一、坚持增强主责主业意识

一是要牢牢牵住XX党支部书记这个“牛鼻子”,强化“抓好党建是天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渎职”的意识,坚决把抓党管党的责任扛起来,落实主体责任。

二是要充分发挥党建指导员和XX支委成员的积极性,坚持“一岗双责”,把抓工作和带队伍统一起来、结合起来,上下同心,齐抓共管。

三是要立足本职,把组织交给的任务当成事业,不计名利、脚踏实地地干好,确保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齐头并进,协同发展。

二、坚持抓好党员队伍建设

一是从抓严“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入手,将党支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抓在日常、严在经常,包队领导和党建指导员既要积极以普通党员的身份参与到XX党支部日常组织生活中,又要以上级党委的身份进行业务指导,做实基础工作,切实增强“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政治生活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

二是充分发挥党员星级化管理等各项考核机制的正向和反向激励作用,进一步细化评分标准,坚持“底线评价-触底处置”机制。

三是抓好XX后备力量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对后备力量的选拔和培养力度,建立起“包队领导、驻村干部、支部书记”与后备力量的结对帮带培养制度,选好培优一批在乡村振兴、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等工作中能够帮助XX“两委”的后备干部。

三、坚持推进党建工作项目

一是将基层党建工作引入项目化管理手段和方法,探索实施党建工作项目化管理,将一系列党建工作任务落实在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做得到的实事项目中,使党建工作“可定义、可量化、可操作、可考核、可追究”。

二是根据实际将党建工作项目设定为三大类:1.基础巩固型项目,通过健全各类制度机制、规范工作流程、落实工作责任,形成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基层党建工作格局;

2.典型示范型项目,总结提炼可以在本地、本单位进行典型示范的党建项目,变个性做法为共性方法,形成一批基层党建工作的特色品牌;3.创新探索型项目,积极探索建设服务型党组织方面的党建工作项目,重在为破解一批基层党建工作难题积累经验、寻求途径。

四、坚持突出党建引领作用

一是突出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充分调动党支部的凝聚力,利用德日素XX戈壁短尾羊智慧产业园的有利条件,以党建为引领,创建镇党委领导下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充分发挥XX集体经济合作组织作用,大力推进德日素XX智慧牧业产业园建设,通过示范带动,形成边境牧区经济发展长廊。

二是突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通过“最强党支部”创建工作,引导XX党支部和党员在乡村振兴中当好组织者和推动者,鼓励各XX推动产业革命,大力发展畜牧业、试点开展特色养殖,最终实现产品“优质优价”的发展目标。

三是突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进一步完善党群服务中心、网格化管理等载体服务群众的功能,促进2级服务中心联动、网格管理共治模式的发展,充分发挥基层党建在疫情防控、矛盾调节、政策宣传等方面的作用。

五、坚持促进党建品牌建设

一是充分发挥“牧企军”党建联建在协调解决企地矛盾、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牧民生产生活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按照镇党委“一车、二次、三人、四组”的工作方针将党员流动综合服务队和爱民固边直通车(强边固防直通车)有机融合,在“整乡推进和创建最强党支部”工作的基础上,提高联合党建、综合服务整体水平,实现边疆特色党建组织引领、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文化润边的目标。

二是做活口岸联合党建品牌,深入开展口岸党建联建活动,以“六联共建”为载体,围绕守边固边强边、流动人员及社区末端管控等重点工作,特别是“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常态化疫情防控策略,加大与驻镇各单位合作力度,以党建工作的新提升引领口岸各项事业发展的新跨越,保障口岸地区安全稳定。

六、实现党建工作质量提升

按照“五坚持”的党建工作思路,不断优化边疆党建工作理念、思路、机制、方法,大力落实各项党建重点工作任务,最终实现新时代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质量提升。

上一篇:六年级发现的作文600字下一篇:30多年同学聚会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