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写景

2025-01-11

诗歌写景(共14篇)(共14篇)

1.诗歌写景 篇一

1.描写春夏秋冬四季的诗。

描写春天的诗歌

咏 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 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绝句 杜 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夜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绝 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江南春 杜 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惠崇春江晚景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春 日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游园不值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描写夏天的诗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其一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四时田园杂兴(昼出夜耕夜绩麻)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描写秋天的诗

山 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秋 夕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描写冬天的诗

江 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2.山水田园诗 望庐山瀑布 李 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诗歌写景 篇二

一、关于“写景抒情”新探究

“写景抒情”主要是描述大自然的景观意象,抒发诗人的喜怒哀乐,悲欢离愁。我们首先要弄清“景”所指的形象,“景”所包含的内容,体会诗人在景中所抒发的情感,景所蕴含的情趣。这里的“景”是指大自然中的一切景象和人文景观,诗人所描写的也许不是指一个“点”一个“物”,所描写的是一种“组合”,一种画面,一种境界,一种意境。其次我们要弄清“写景抒情”中的“情”和“景”的关系。这种关系在诗的内容表现上,可以先写景后抒情,也可以先抒情再写景,以景衬情;更可以寓情于景,情景一致,即“一切景语皆情语”。在诗的表达技巧中又可以分成借景抒情,设景抒情,触景生情。

借景抒情是指诗人心中首先有了某中情感,然后借助对景物的描写,将这种情感抒发出来。

设景抒情同样是先有情,后有景。它是指诗人心中有了某种情感后,借助想象和联想,设计景物,来抒发心中的感情,而不是借助眼前的、身边的景物抒情。

触景生情是指诗人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引发联想,产生某种感情,这是先有景,后生情。

寓情于景是指诗人把自己的感情和景物结合在一起,在对景物的描写过程中寄寓自己的感情,全诗中没有直接抒情的诗句,但每一句诗都包含着诗人独特的情感。试题举例:

(2013年上海卷)阅读下面的作品,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前两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情感的。

春江晚景

张九龄

江林皆秀发,云日复相鲜。

征路那逢此,春心益渺然。

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

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

分析:本诗首联描绘了树木繁茂、落霞与夕阳交相辉映的春江晚景,色彩艳丽,含蓄地传达出作者喜悦的心情。颔联则直接抒发作者在征路上见到美景时喜出望外的心情。两联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景色2分,情感1分,两者关系1分)

一句话,写景抒情是诗歌写作中最基本的表达技巧,写景抒情的最高境界是情景交融,构成画面,形成意境。这种手法往往使情感含而不露,深动感人。

二、关于“托物言志”新探究

托物言志是指诗人采用象征、寄兴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人格、观点,寄托在描摹的事物上。

我们首先要弄清“志”的意思。这里的“志”应解释为“心意”、“心志”。它更多的是指诗人的人生态度和对人生的感悟。《尚书·舜典》:“诗言志。”指诗歌是表达诗人的内心思想的。

其次要弄清“物”的意思。托物言志中所托之“物”常常是一些具有象征意义的客观之物,诗人借助这些“物”的特性来表明“心志”。如具有传统象征意义的松、竹、梅、菊,常是诗人“托物言志”的喜爱之物。而更广泛的大自然中的花、鸟、鱼、虫等,无不是诗人能够言志的寄托对象。如唐诗

在狱咏蝉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诗人便是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对蝉的描摹,以蝉的高洁来象征自己的品行高洁,表现了诗人希望得到援救,昭雪冤案的愿望。而南宋诗人陆游《卜算子·咏梅》所写“梅”,明代诗人于谦《石灰吟》所写“石灰”,都是着重于写某一物,来表现自己思想情操,他们都是运用了托物言志表达的手法。

三、关于“写景抒情”和“托物言志”区别的新探究

写景抒情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情感,表现诗人的喜、怒、哀、乐,悲、欢、离、愁。托物言志是诗人借助所描摹的物来寄托心志,表现自己的人生态度和人格品质等。

写景抒情和托物言志两者的区别集中表现在表达对象不同,表达方法不同,表达目的不同。

首先是表达对象不同:“写景抒情”写的是“景”,主要是写自然风景。“托物言志”写的是某一具有象征意义的“物”,写的是具体物件。

其次是表达方法不同:写景抒情是描写景象,通过对景象的描绘来抒发感情;而托物言志是对某一物件的描摹,显示该物的特性,揭示该物所蕴含的象征意义,寄托人物的心志。

第三是表达目的不同:写景抒情是通过描写某一景象表现景象特征,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这种情感可以是热爱、赞美、愉悦、悲伤等。而托物言志的目的是通过对所托之物的描摹,表达人的理想、志向、情操、品格、愿望等。试题举例

例1:(2013年江苏卷)古诗词鉴赏,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宋诗钞》中说唐庚的诗“芒焰在简淡之中”,即平淡的背后往往蕴藏着激烈情感,试结合本诗作简要分析。(4分)

醉眠

唐庚

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

馀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

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

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

注:唐庚,北宋文学家,此诗为其谪居惠州时所作。

【答案】“门掩世味”“拈笔忘筌”暗含诗人难忘世事,透露幽愤不平之气;全诗却以“山”“馀花”“好鸟”等闲适悠远的意象,形成一种简朴的风格,意味平淡深长。

例2:(2013年全国卷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朱熹

饲怅江头几树梅,

杖藜行绕去还来。

前时雪压无寻处,

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

相思应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鸦起,

却望柴荆独自回。

8.这首咏梅诗中,作者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5分)

答:运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全诗几乎未涉及梅花的色香,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情感的渲染,从而表现美化的精神和品格。(烘托、渲染,2分,简要分析3分。)

9.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6分)

答:表现了作者落寞惆怅、若有所失的心情,作者将自己复杂的情感投射到梅花上,思绪万端却又无从说起,以至在梅树下沉吟许久,直到日暮才独自离开。(答出心情3分,简要分析3分。)

以上两首诗一首是写景热情诗,一首是托物言志诗。归纳起来看,写景抒情和托物言志这两种常见的诗歌表现手法,其区别最主要体现在三个点面上:一是“景”和“物”;一是“写”和“托”;一是“情”和“志”。只要同学们认真体会,反复琢磨,在鉴赏中就会轻车熟路,驾驭自如了。

3.诗歌鉴赏写景角度 篇三

在中国古代诗歌里,诗人们为了创设意境,特别注意动态描写,动静结合是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在这种手法的运用中,诗人往往独出心裁,“每着一字”,而使“境界全出”。比如像贾岛《题李凝幽居》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推”“敲”选用,王安石《泊船瓜洲》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的形容词用作使动动词,都是动态描写的一些典范,在动词的使用上作了不少文章。但作为动静结合的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因此,动静结合的写景手法,往往与衬托又不可截然分开。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诗人王维不愧描写山水的高手,动静结合是其主要写景手法之一。诗人在描绘的景物中,静中有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构成动人的意境。第二联写物,“明月松间照,”是静景,是所见,写的是月光透过松枝洒遍大地;而“清泉石上流”,是动景,是所闻,动静融为一体,构成一副清幽可爱的风景画。第三联是诗人用“竹喧”烘托山静,是所闻,用“莲动”衬托水幽,是所见,见闻交错,“喧”“幽”互衬,颇具艺术感染力。

4.古典诗歌写景的作用 篇四

(八)古典诗歌写景的作用

景,是诗歌表达感情的重要凭依,理解诗歌中的景对我们把握一首诗的思想感情非常重要。如何理解诗歌中的景?首先看诗歌是如何描写景的,然后分析其具有怎样的特点,最后把握其作用。下面,我们将从写景的作用、写景的方法、景与情的关系等三个方面帮助大家理解诗歌中的景。

诗歌中写景的作用,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虑:对表现人物的作用、对表达感情的作用、结构上的作用。具体的说,其作用主要有渲染烘托、对比反衬、借景抒情、起兴、过渡、以景结情、点明时令和地点等。

所谓渲染烘托,就是通过景物描写渲染一种环境氛围,用这种环境氛围来烘托人物的心情。所谓对比衬托,就是通过描写情感基调与诗歌中人物情感不同甚至是相反的景物,让两者形成对比,从反面衬托突出作者的感情。这两个作用在前面已有谈及,这里不再赘述。我们着重介绍其它的几个作用。

(一)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是诗歌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即借助景物描写来表达感情。它和烘托的不同在于:烘托是通过环境的描写使人物形象更突出更具有感染力,它是表现人物的方法;借物抒情则是一种抒情方式,指的是诗人在创作时不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而借助景这个媒介来表达感情。请看下面两首诗: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维的《山居秋暝》是一首以写景为主的山水诗,诗歌借助视觉、听觉从动和静两个方面表现了清新、恬静、自然的秋晚山中之景,从而表现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喜爱和其内心的宁静恬淡,是典型的借景抒情的诗歌。

王建的诗从题目“十五夜望月”看,我们即可知道它是一首以表现人为主的诗,因为题目中“望月”一词告诉我们的就是人物的行为。读完全诗,我们可以发现这是一首以表达

思乡之情为内容的诗歌。这首诗的前两句也是写景,通过被月光照得雪白的庭院地面、书上栖息的乌鸦、冷露和被露水打湿的桂花,描写了一幅中秋月夜图,其目的则在于渲染一种寂静清冷的氛围,烘托作者思乡的孤寂。

一般来说,借景抒情的诗是以写景为主的,也就说景是诗人要着重表现的对象,诗人的思想感情往往隐藏于景物描写之中;而如果诗歌是以表现人物为主,不管这个人物是作者自己还是其塑造的对象,那么诗中的景则往往是诗人为烘托人物所进行的环境描写。

(二)起兴。

起兴,又叫“兴”。朱熹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简单的说,“兴”的作用就是“引”,用其它的事物来引出所要表现的事物。因为它起的是“引”的作用,所以它往往在诗歌或各节(如果是比较长分节的诗的话)开头。诗歌中的景物描写也有“兴”的作用。如苏轼的《东坡》一诗: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第一句“雨洗东坡月色清”描写了一幅清净、幽寂的雨后月下东坡图,正是这样的美景让自称“野人”的诗人在“市人行尽”之后出了门。也就说,描写“雨洗东坡月色清”的景色引出了“市人行尽野人行”一句对诗人行为的叙述,这样,第一句的写景就有了起兴的作用。

再如柳永的《减字木兰花》:

花心柳眼。郎似游丝常惹绊。慵困谁怜。绣线金针不喜穿。

深房密宴。争向好天多聚散。绿锁窗前。几日春愁废管弦。

第一句“花心柳眼”是写景:“花心”是说花开放了,花蕊露出来了;“柳眼”是说柳枝刚刚吐芽,像睁开睡眼一样。作者描写这样一幅初春美景有何用意?我们看第二句“郎似游丝常惹绊”,这是抒情主人公发出的感慨,她为何突然会发出如此的感慨?因为第一句所写之景。看到眼前的“柳”,不仅让抒情主人公产生了对“郎”的思念,尤其是如丝的柳枝更让其联想到在外游荡的“郎”就像“游丝”常常被其他人事羁绊而不能与自己团聚,于是她不由得发出“郎似游丝常惹绊”的感慨。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这首词的上片是抒情主人公触景生情,其“情”是由眼前之景引发的,于是这个景就有了“兴”的作用。

其实,不只是这首诗,在触景生情的诗中,景的描写往往会有起兴的作用。因为既然是触景生情,那么景就是情生发的由头,也就是说是眼前之景引出了作者(或抒情主人公)之情,这样,景就有了起兴的作用。晏几道《思远人》一词也是触景生情。词中的第一句“红叶黄花秋意晚”也有起兴的作用,为什么?因为正是看到“红叶黄花”让抒情主人公意识到时已深秋,她才自然产生了对千里之外的“行客”冷暖的担心与挂念,所谓“千里念行客”是也。像这样的诗词还有很多,大家不妨自己找找。

(三)过渡。

在说景物描写在诗歌中的过渡作用之前,我们先得明白一点:就像我们的感情会因为环境的变换而变化一样,在诗中,诗人的感情也可能受眼前之景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也就说,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或喜或悲或忧或乐可能是单纯的,也可能是忽喜忽悲忽忧忽乐有所变化的。如果在一首诗中,诗人的感情有变化,那么眼前之景就可能是导致其情感变化的原因。这样,处于诗歌情感变化之间的景物描写就可能具有过渡的作用。比如下面这首诗。

题盘豆驿水馆后轩①

韦庄

极目晴川展画屏,地从桃塞接蒲城。滩头鹭占清波立,原上人侵落照耕。

去雁数行天际没,孤云一点净中生。冯轩尽日不回首,楚水吴山无限情。

【注】①韦庄,唐末诗人,曾因战乱避祸于江南。盘豆驿,古驿站名,在今河南灵宝。

这首诗的题目为“题盘豆驿水馆后轩”,前三联写景,尾联抒情。在写景的三联中,首联和颔联描写的是盘豆驿周围清丽恬静的如画美景:滩头清波中鹭鸟静立,农人披着夕照在原上耕田。尾联所抒之情很好把握:表达对江南的思念与依恋之情。那么,前两联的如画美景与尾联的哀情是如何被诗人巧妙的统一起来的呢?就是借助第三联。此联描写消失在天际的南飞去雁和净空中产生的一点孤云,引起了诗人的漂泊孤独之感和其对江南的思念,这就实现由景到情的过渡,从前两联对盘豆驿周围美景的描写转入到尾联对江南思念和依恋之情的抒写。

(四)以景结情。

以景结情,是诗歌结尾的一种方式,是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突然转为写景,以景代情结束全诗。使用此种技巧可以让读者在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的意境,使诗歌韵味无穷,产生“言有尽而意无穷”、“此时无情胜有情”的艺术效果。

如,王昌龄的《从军行》: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诗歌前三句均就乐声抒情,说到“边愁”用了“听不尽”三字,那么结句如何以有限的七字来表现“不尽”之愁呢?诗人于尾句却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在军中置酒饮乐的场面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对此,你会生出什么感想?是无限的乡愁?是立功边塞的雄心和对于现实的忧怨?给读者以丰富的想象的空间。

古典诗歌中,这种结尾方式是非常多的,我们再看一首。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这是许浑在宣城送别友人后写的一首诗。第一句写友人乘舟离去。古代有唱歌送行的习俗。“劳歌”,原本指在劳劳亭(旧址在今南京市南面,也是一个著名的送别之地)送客时唱的歌,后来遂成为送别歌的代称。劳歌一曲,缆解舟行,从送别者眼中写出一种匆遽而无奈的情景气氛。第二句写友人乘舟出发后所见江上景色。时值深秋,两岸青山,霜林尽染,满目红叶丹枫,映衬着一江碧绿的秋水,显得色彩格外鲜艳。这明丽之景乍看似与别离之情不大协调,实际上前者恰恰是对后者的有力反衬。景色越美,越显出欢聚的可恋,别离的难堪,大好秋光反倒成为添愁增恨的因素了。这一句并没有直接写到友人的行舟。但通过“水急流”的刻画,舟行的迅疾读者可以想见,诗人目送行舟穿行于夹岸青山红叶的江面上的情景也生动地表现了出来。朋友乘舟走远后,诗人并没有离开送别的谢亭,而是在原地小憩了一会。别前喝了点酒,微有醉意,朋友走后,心绪不佳,竟不胜酒力睡着了。一觉醒来,已是薄暮时分。天色变了,下起了雨,四望一片迷蒙。眼前的江面,两岸的青山红叶都已经笼罩在蒙蒙雨雾和沉沉暮色之中。而朋友的船,此刻更不知道随着急流驶到云山雾嶂之外的什么地方去了。暮色的苍茫黯淡,风雨的迷蒙凄清,酒醒后的朦胧,追忆别时情景所感到的怅惘空虚,使诗人此刻的情怀特别凄黯孤寂,感到无法承受这种环境气氛的包围,于是默默无言地独自从风雨笼罩的西楼上走了下来。第三句极写别后酒醒的怅惘空寂,第四句却并不接着直抒离愁,而是宕开写景。但由于这景物所特具的凄黯迷茫色彩与诗人当时的心境正相契合,因此读者完全可以从中感受到诗人的萧瑟凄清情怀。这样借景抒情,以景结情,比起直抒别情的难堪来,不但更蕴藉,更有感染力,而且使结尾别具一种不言而神伤的情韵。

这里需要强调两点:一,所谓的以景结情,必须是结句之前的一句是在议论或抒情,结句突然由议论或抒情宕开转而写景,若前面都是写景,则最后一句虽然写景也不能算作以景结情;二,凡以景结情的句子从抒情角度来说,一般都是借景抒情。

(五)借景物描写点名时令、地点或天气状况等。

诗歌讲求含蓄形象,不仅在表达思想感情上如此,就是在交代时令、地点和天气状况时也常常不直说而用景物描写来表明。如柳永《雨霖铃》的开头“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不仅描写送别时凄凉感伤的环境,还有交代时令(秋天的一个傍晚)、地点(长亭)、天气状况(骤雨初歇)的作用。再如杜甫《蜀相》一诗的第二句“锦官城外柏森森”,它是对第一句“丞相祠堂何处寻”的回答,因此首先是在交代武侯祠的位置,同时它也描写了祠堂环境的肃穆,表现了诗人参观祠堂时崇敬、庄重的态度。还如李白的《听蜀僧浚弹琴》的结句“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首先是对时间和天气情况的交代,诗人用“不觉”统领这两句交代时间和天气情况的诗句就表现出了自己听琴时陶醉的状态,从侧面烘托蜀僧琴艺之高超。景物描写的这个作用很好理解,不再多说。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写景的这几个作用是从不同角度总结的,渲染烘托与对比反衬是表现人物的方法,借景抒情是抒情方式,起兴、过渡、以景结情是结构方法,因此,同样的写景,从不同角度看,其作用可能不同,或者说,一首诗中的景物描写可能同时兼有几个作用。

练习:

1.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元曲前三句的景物描写对表达感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这首元曲的第一句和第三句用“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等六种景物描写了冬天傍晚萧疏、冷寂的旅途景象,渲染一种凄清衰颓的氛围,烘托作者因长时旅行而产生的孤独、凄凉、愁苦感情;第二句则用“小桥”、“流水”、“人家”描写了清丽、安适、温馨的画面,通过反衬使作者的孤独、凄凉、愁苦更为突出。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江晚景

张九龄

江林皆秀发,云日复相鲜。征路那①逢此,春心益渺然②。

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

【注】①那:同“哪”。②渺然:广阔辽远的样子。

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前两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情感的。

本诗首联描绘了树木繁茂、落霞与夕阳交相辉映的春江晚景,色彩艳丽,含蓄地传达出作者喜悦的心情;颔联则直接抒发作者在征路上见到美景时喜出望外的心情。两联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

晁补之

晓路雨潇潇,江乡叶正飘。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诗歌首联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诗歌首联描写了诗人秋日早上乘舟在雨中赶路的情形:天刚破晓,船又启航,秋雨霏霏,风声萧萧,江南水乡便满天飘舞树叶。首联通过景物描写营造了冷清萧条的氛围,为后文抒发羁旅思乡之情做了铺垫。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5——765),字季鹰,华阴(今陕西华阴县)人。曾任成都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这首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

5.写景生动亮人眼 篇五

一.具体的形象

美文以形象取胜。拥有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能够化抽象为形象,是美文动人的一个重要因素。即使是抽象的哲理也离不开形象的思维。例如朱熹的《观书有感》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里有池塘,有镜子(鉴),有天光,有云影,有源头活水。而他要表达的意思是,每天看书都能领会到许多新的道理,好像有源头活水的清池,照得心里亮堂。这样说才生动,才有意趣;如果用抽象的话说出,就没啥意趣了。

二.恰当的修辞

善用修辞,是描写生动的又一要素。这通常要用的是描绘类修辞,包括比喻、比拟、通感、夸张、摹绘等。如朱自清《荷塘月色》:“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里运用比喻和比拟,将荷叶荷花的形状和神态,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来;最后又运用通感,将嗅觉上的“清香”比作听觉上的“歌声”,读者通过“渺茫的歌声”的时断时续、幽远绵长就不难联想到荷香的若有若无、清淡幽远了。

三.浓浓的情思

融情于景,情景交融,以情动人,也是描写生动的一大要素。古人云:“情溢乎辞”“一切景语皆情语”,就是这个道理。如牛希济的“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和欧阳修的“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这些诗句,何以具有不朽的艺术魅力?原因之一,就是它们融进了浓浓的“甜美的忧郁”之情。再如崔护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东风”,无一字写情,却又字字是情,其怅然之情,充溢于字里行间。

常言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若把天地常揣摩,妙理终有一日开”。大家倘能处处留心,细细揣摩,并由此举一反三,当能提高作文水平。

康吉松,教师,现居河南固始。

6.散文类写景作文-写景作文 篇六

早上的窗外,格外阴沉。地面水汪汪的,树上湿漉漉的。仿佛昨天的那场疾风骤雨没有走远,还在半空中待命。我以为,只有夏天的雨才算及时雨。这不,经它一夜的功夫,那炎热难耐的酷暑,转眼就消失殆尽了。凉风吹来,好不宜人。我想到了一个地方,到那儿去赏雨定会别有意境。

过了铁路,便是临江大道。翻过大堤就是绿化带江滩公园了。公园内,修建着两条笔直平坦的与江平行的大道。好似这景区的动脉。将大量的风景定格在两条动脉之间。

第一条是紧挨堤脚的黑色沥青道路,几净宽敞,沿江而行。再往开去约一百五十米远处,挨近长江的另一条道路,明亮而悠长,路面铺着菱形的麻面大理石。路旁(靠江),间或生长着柳树、樟树。此时,树木各自耷垂着,没有动静。左旁,那低矮硬轧植物,被修理的平平整整,杵在那里。仿佛刚刚经受了狂风暴雨的洗礼,已经精疲力尽、动弹不得了。那一地的黄叶来自柳树。樟树正值青春期,少有红叶落地。却也泼洒了一地的“豌豆米”。不时会被踩在脚下,发出啪嚓声,让人有“糟蹋食物”感觉,不忍下脚。引桥底下没有留下暴雨的痕迹,几位爹爹婆婆正在探讨舞步。引桥边下,一颗樟树的旁枝向右翻转,露出树叶灰白色的背面,仿佛诉说着昨天的遭遇。再右边下去是江滩,成片的柳树被江水淹没至腰身。浪花拍打着路基,枯枝败叶忽上忽下,漂浮其间。

抬头望去,乌云滚滚。有三只大雁一字型前飞,眨眼它们就消失在云层。树下的`杂草丛中,有几只灰褐色的小鸟在啄食。它们每向前啄一嘴,赶紧往后跳一步,处处谨慎提防。偶尔底空飞跃,显出几分笨拙。稍不留意,它们就钻进草丛、消失在视线里。片刻,我听到了几声“雨咕咕”的叫声,莫非是它们——刚才的笨鸟?

又下起了小雨。天空明亮多了。

柳树巅上,那细条高枝弯成了弧形。一只麻雀迎风冒雨站在弧线上,不停的振动翅膀。它反复变换角度振动不止。好像说:“下吧下吧,谁怕谁呀”。俨然一副“试看天下谁能敌”的英雄气慨。想必它身上不会留下一丁点的雨水。人家多有能耐啊,能不骄傲吗?

远处,我看见了戴着神秘面纱的合欢花。毛茸茸的,有几分羞涩。我向来以为,合欢花如同蒲公英一样,最是弱不禁风的了。却不知它如何躲过了一劫,傲然挺立,分外妖娆。看来,万物自由它生存的秘诀,用不着凡人担心。

曲径幽幽。一边的大叶植被高过人头。湿漉漉、颤巍巍的,恍若列队欢迎的人群,站在规定的安全线内,挤挤挨挨,意欲观探。倒是另一边的灌木松松散散,高高大大,茂密的枝叶将上空覆盖。一层阴云飘过,小径更显阴森,令人胆寒。好在荷塘边传来了赏花人的欢声笑语,我立马胆回于身,来到小桥。小桥边的凉亭里传来了悠悠琴声,凄清委婉,袅袅绵长。

啊,夏天的雨,想说不爱你也不容易!你给大地带来了甘露,你给植物带来了生机,你给城市带来了清凉,你给人们带来了舒爽……

散文类写景作文:这个的秋天

没有过多的缠绵的烟雨,没有过多的情愁,就这样平静的结束了原来的生活,当站在操场上看着绿色军装,心里明白了即将开始了新的征途,也迎来了这个的秋天!

人来人往终究会成为过客,云卷云舒终究会成为风景,这个秋天依然看着叶落鸟南飞,只不过是伏在另一个窗前,但是却乏了一些情感,呆滞的目光诠释了所有的心情!

流水无语,岁月无情,这个秋天依旧穿梭在灯红酒绿的城市,只不过是踱步在另个地方,无奈的是少了一些曾经熟悉的身影,失了一些温暖的话语,是亲人,是兄弟姐妹,是蓝颜!此时此刻你们都还好吗。笑容掩饰不了落寞,失落的表情又诉说了什么!

这个秋天,丢掉了天真,因为相信了这个世界没有童话,在这个赤裸裸的社会里,在一点点的失去,也在一点点的得到,得到是什么有什么价值,也无从得知!只是感觉美丽的夜很黑,黑的看不见心里的那份火热!更加不可能释放那份激情。

这个秋天,车站里离别的场面已经成为常事,看着兄弟朋友远去的身影,不知道他们的终点在哪里,不知道距离会不会变长?把回忆溶进血液,留在身边。把回忆放在某个地方存起来,在未来的一天在启封!

这个秋天,我们在天个一方或许奋斗着或许颓废着,这个秋天,我们在一天天空下望着,或许看着你的未来,或许想念着他们......只是到最后人去楼空的时候别在这里哭泣,在曲终人散的时候别在这里落寞,这个秋天希望你们安好。

这个秋天,天冷了。

散文类写景作文:漫步鹅卵石小径

雨后清晨,空气清爽, 柳枝柔美,临水照影,不染俗尘,清风徐徐,我又漫步在这片小树林。

日日走过这片树林,我的心底便有一份温情柔意油然而生。停下匆匆的脚步,驻足痴望,凝想清净本真。绿树风韵各异,但却有共同的模样,那就是苍翠逼人眼,一尘不染。凡间俗世,一路踏尘。这儿却是宁静清欢。

悠扬的乐曲响起,晨练的人们活动起来,领舞的女子,轻盈的舞姿柔美,充满着青春的活力,大爷大妈的模仿动作,虽有些滑稽可笑,却也叫人停下匆忙的脚步,将尘嚣抛却,享受片刻的淡然清欢。

漫步鹅卵石小径,曲径通幽,安静的心态,淡看枝叶静美,流云朝霞,清闲简约,善良温婉,小河边的空地上四位大妈手拿红折扇,在翩翩起舞,录音机里传来“叶底藏花”,“鹍鹏展翅”,“蛟龙戏水”,红折扇在乐曲声中,或展开,或折叠,舞姿,折扇,乐曲和谐的美妙无比。诗情画意的美丽,我动了情,醉了心。

这一刻,我懂得了生命的意义,领悟了人生的真谛。难怪有人说,人生是一朵花开的际遇,若是懂得,一生芳华。只要心里有阳光,人生的哪一程都是美丽的风景,美丽不仅仅属于青春。老年一样花开绽放!

我工作忙时,母亲便来帮我接送孩子,每个下午,便坐在这片小树林,静等孩子放学,三五同伴相约话家常,聊儿女,说她们的故事,谈她们历经的岁月。回家来总是一脸欣喜的模样,我知道,这片树林也给母亲带来许多的欢乐。(出国留学网为您精选)

树林里听一首悠扬乐曲,静幽我心,将浮华世界里的烦忧都化作凫凫尘烟,淡淡飘远。一片睡莲淀放在浅池中央,出淤泥而不染,濯青涟而不妖。不喧哗,不争艳,独处一隅,静享素静光阴。

7.诗歌写景 篇七

现在正是深秋,从山脚往上看,几株着了火似的枫树是那样的醒目,不停的吸引着你情不自禁的想要靠近它,踏着人工建成的石板路,弯曲之间时不时总有休息的凉亭出现,不禁想起了杜牧的那首《山行》。

我和爸爸谈笑着往山的深处走去,看着路旁那杂乱的厚厚的不知名的落叶,想去看枫树的心变的更加的急切了,我不由自主的加快了脚步,“等一下,看那边有棵柿子树!”我顺着爸爸指的方向看去,果然在离路不远的地方有二棵不怎么大的柿子树,看着那一个个火红的小灯笼,仿佛比那美丽的红色枫叶更加来的诱惑。“走了,那是人家种的,想吃回家买去。”“说那么难听干吗,我也就看看,根本没那想法。”我不情愿的回应着爸爸。

在忍住了想一尝柿子的冲动之后,去看看那久违的枫树变成了我唯一的目标,说好的散步也变成了急行军,不一会我就大汗淋淋了,不知转了多少个弯,中间又换了多少小道,那一抹红总于出现在眼前。“霜叶红于二月花”古人真的没骗我。那一片片火红的叶子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真的美丽极了,一阵阵风吹来,就像一条火红的裙子在山间舞蹈,风停了,地上却早已铺上了红色的地毯。

8.写景作文 教学点滴 篇八

一篇作文,是学生语文知识的综合体现,它囊括了遣词组句、标点符号、修辞手法、形象思维、谋篇布局等许多知识。大多数学生,一提到写作文,就“头痛”、困难重重,往往是一篇作文拖很久才勉强写起,不管质量如何,应付了事。特别是写景作文,学生更为艰难。我在引导学生写景作文过程中,往往是先观察,再思考,后写作,收到了较好效果。

一、观察景物,获得感性材料

作文离不开生活、离不开观察,如果没有生活的经历,没有观察思考,学生写作就只能瞎编乱造,写出来的东西不是矛盾重重,就是花样百出。写景作文,观察景物尤为重要。一次,带我班五年级学生在春暖花开、蜂飞蝶舞的时节去野外春游,在春游的過程中,我有意识地给学生介绍景物,在介绍学生观察景色时,有意识地给一些好词佳句。山上绿树成林,树木苍翠挺拔,郁郁葱葱,遮天蔽日;山坡绿草茵茵,百花争妍,姹紫嫣红;山下菜花金黄,麦苗嫩绿,溪水潺潺,杨柳依依;天空一碧如洗,风和日丽,春光明媚,喜燕成群。好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令同学们陶醉其间。又一次,早上大雾漫天,我认为是观察雾景的机会来了,就带我班学生来到校外一个小山包上观察雾景。我指导学生观察近处的雾,远处的雾,雾中景色的变化,流动的雾。开展想象的翅膀,看看雾中的山、河、树、房、人等,有什么细微变化,像什么,又似乎不像什么。再有一次早上,我看见漫山遍野白雪皑皑,这是让学生观察雪景的难得机会。于是,我组织全班学生来到野外观察雪景。我让学生先观察静态雪景:山川、河流、田野、绿树、房宇披上了银装,整个大地如粉妆玉砌的世界,树上堆满了银球,柳树挂满了银条儿;再观察雪中动景:树枝、树叶上雪压过重,不时掉下一些白雪,犹如抛洒玉粉,天降银锭似的;然后感受雪景:抓一把雪在手中,找一下感觉,吃一点在口中,感觉又如何,同学之间打一下雪仗,嬉戏一盘,又是什么滋味;再看看同学们表情怎么样。总之,凡是能让学生观察体验的景色,我都指导学生实地观察、感受、体验,这样在每个孩子心目中形成丰富的素材。

二、展开想象,恰当取舍,形成文章

在观察景物的基础上,我指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描摹,可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足迹移动顺序等进行描写。还要恰当地取舍、突出重点。对某些景物还要产生联想,由此及彼,间接描写,使景色生动形象,还要动静结合、点面结合。在写作过程中,还要融入自己的思想感情,做到描写恰当,栩栩如生,引人入胜。

三、点评表彰,激发写作兴趣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形成的写景文章,必须通过形式多样的修改,然后在班上点评,好的文章或其中一句、一段的闪光点,都应鼓励表彰,达到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目的。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强调了兴趣比知识更重要,它能变成学生写作的内趋力。学生写的文章,如果老师在班上一读,或选入班级优秀文章集,学生将兴奋不已,对写作就倍感兴趣。我班学生写出了许多优秀的写景文章。小东在写《家乡的春天》时,描写到:春天,家乡山坡上各种果树开出了鲜艳的花朵,真是万紫千红,百花争艳。各种小草和青杠树发出了青翠的嫩芽。野花盛开,颜色各异,微风轻拂,点头微笑。松柏不畏严寒,挺过来了,显得更加苍劲有力。田野里一望无际的油菜,开着黄灿灿的花朵,像是给碧绿的菜苗镀上了一层闪光的金子。地里的麦苗绿油油的,在习习的微风中,泛起层层绿得发亮的涟漪。来到四龙山顶,俯瞰春景,犹如一幅美丽的壮锦。宽阔的公路从村边穿过,如玉带环绕,小车随着公路眨眼间钻进了巍巍群山之中。啊,我爱家乡这无与伦比的春天。这段描写,出自我班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手,应该说是很不错的。没有详细的观察与老师的引导,是不能达到这个境界的。当然,还有很多优秀的写景文章,这里就不涉及了。现在,我班学生写作水平大大提高,写作兴趣越来越浓,优秀作文集出了五本,学生尝到了甜头。

新课程理念要求生活进入课堂,或走进生活,积累感性材料,使学生在学中乐,在乐中学。我遵照新的素质教育观念,在写景作文教学中进行了初步尝试,感到得心应手,轻松愉快。

阅读批注就可以掌握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结语

批注式阅读教学是通过不断的阅读实践,慢慢积累和掌握阅读的方法,小学生一般对阅读缺乏耐心,在阅读的过程中懒得动笔,并且需要教师的监督和督促,缺乏自觉性,因此,针对小学生的阅读状况,语文教师应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语文教师应该多采用引导和鼓励的方式,对小学生课内外批注阅读进行有效的指导,推动课内外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可持续发展,从而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评价能力与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 赵素敏.让阅读从“心”开始——谈批注式阅读在教学中的运用[J]. 小学语文教学. 2010(14)

[2] 肖晓燕.喻德琴.“紧箍咒”与“火焰山”: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的两次转化与四大问题[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13(06)

[3] 覃海燕.阅读教学的“导”“学”“练”兼谈《美丽的小兴安岭》的教学设计[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0年10期

9.诗歌写景 篇九

秋,一个丰收而又美丽的季节。走进果园,五彩的颜色仿佛在你眼前跳动:红的、白的、黄的、紫的……五颜六色,应有尽有。你看,那一个个害羞的苹果,红着脸,都不敢直视你了;柿子像灯笼一样挂在枝头,好像在庆祝果园大丰收;紫色的小葡萄如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紫钻石,闪闪发亮,又像一个个装满水的小小的气球,吹弹可破……

徐徐的秋风阵阵吹来,把我吹到了公园。啊,一段时间没来,这是以前那个公园吗?这简直是个金色的“世界”。大树原已被春风与阳光滋养得碧绿碧绿,可被秋风姐姐这么一抚摸,立刻就变得金黄金黄的,散发着秋天独有的气息。黄金般的树叶完美的装饰了整个公园。为公园铺起一条条金光闪闪的“星光大道”。又是一阵秋风吹过,我的眼前立刻出现了一幅和谐而又栩栩如生的画面:风带着树,让树在风中尽情舞蹈;一些身体轻盈的金黄色的叶子,在风的帮助下,脱离了大树母亲的怀抱,跟着蝴蝶一起在空中翩翩起舞……

这时,一阵花香扑鼻而来,将我引领到了花的“海洋”。放眼望去,无一不是美丽的鲜花。草地上菊花竞相开放,好像一个个小姑娘在比美,一朵比一朵漂亮:黄色的菊花绽开笑脸;白色的菊花虽不起眼,但也美丽动人;红色的菊花犹如一团小火苗,静静地燃烧自己最美丽的生命;紫色的菊花像一位高雅的公主,仔细观看着“赛况”;粉色的菊花更是小巧玲珑,一副胜券在握的样子……

10.诗歌写景 篇十

走进学校大门,就会看到一棵近百年的老树。老树周围的小草把老树围得严严实实的。

再向前方走去,我们就会看到我们生活必不可少的大操场。操场的跑道是由红色塑胶组成的,场地由蓝色和绿色的塑胶组成。操场上有排球场和篮球场,常常体育老师会带我们去那边跳长绳、跑步。

操场边有一栋房子,名叫“惠德堂”。惠德堂后面有一个美丽的大花园。一走进那里,我们就会看到一口由石头砌成的石井。石井上有一个葡萄架。夏天,架上长满了像似绿宝石的大葡萄。石井的正前方有一个大大的金鱼池,里面不但有五颜六色的小色,还有身体较硬的小乌龟。池里还开着美丽的荷花,它让我想起了:“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古诗。池子旁有各种各样、形态各异的树,它们分别是:樱花、枇杷、红梅等树。

11.写景状物 妙笔生花 篇十一

写景状物的文章往往不是以情感的起伏、深刻而取胜,而是以描摹事物 的细致入微、精彩纷呈而吸引人的眼球。它描绘了一幅幅妙趣横生的画面,形成了一种高雅娴致的情趣,从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让人回味悠长。而纵观我们学生写作的此类文章,往往显得生硬、干瘪、单调无味。他们笔下的景物与我们平时看到的景物相去甚远,更不用说传神地、令人身临其境地去感受景物了。所以如何去写这类文章,如何写出花样、写出文采也就成了老师指导学生写作此类文章的主攻方向了,下面我就来谈谈关于这方面的几点感受。

一.惯用修辞,形神兼备

修辞是运用语言的艺术,它可以使语言简明、准确、生动、形象、具体、鲜明。特别是在描摹事物的时侯多用修辞,往往可以化平淡为生动,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化腐朽为神奇,同时赋予事物生命、情感、神韵和激情,制造一种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特别是比喻、拟人、对偶、排比、夸张等修辞格可大量运用,通感、反复、引用、顶真也可常常穿插其中,锦上添花。比喻可显得事物生动、形象,动感十足;拟人则把事物人格化,显得很有神韵;夸张可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创造意境;对偶表意凝练,抒情酣畅;排比增强气势,节奏鲜明……它们的一一亮相能使我们笔下的事物异彩纷呈,多姿多彩。我们的文学大师朱自清对这点是颇有体会,《荷塘月色》中精彩的修辞为文章增色不少。

二.调动感观,多方感受

要将事物描摹得形象、可感,就要充分调动起自己的感官,利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描绘出事物的形体、状态、色彩、光亮、声音、味道、质感等。这样写出来的事物才会给读者全方位的感受,从而调动读者的感官进行体验,激发再现与想象,达到心领神会的效果。要表现一枝花,可在笔墨里观其色,闻其香,听其声,尝其味,触其枝叶,感其神韵。这样的一枝花,不是平面的,而是立体的;不是干瘪的,而是生动的:让人在想象中可以拥抱的、真真实实存在的事物。

三.注重描写,强调细节

《清明上河图》是我国古代画作的精典,它为我们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热闹、繁华的景象,其成功得益于细腻地笔法、画工,画中对一景一物一人的刻画无不细致入微,强调的是对细节处的塑造。文学也是这样的,用文字描摹景物,更需要对细节处进行细腻的描绘,达到形真神切的效果。《我的空中楼阁》中的描写小屋光线变化的那一处细节描绘得细腻、到位,可以说是文中的景物的亮点。所以,细节描写是很有必要的,它可以是笔下景物的眼睛,为文章增添神采,作者通过它与读者在这儿聚焦,从而形成共鸣。

四.正侧面结合,多角度描绘

描摹事物时,可直接从正面入手,单刀直入地描摹事物本体,也可利用与之相联系的事物从侧面间接地描绘。观察角度也可以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可远观,可近看;可俯视,可仰视;可定点换景,可定景换点。这样写出来的景物不是单一的、片面的,而是厚重的、立体的、多方面的,呈现出不同的特色、感觉,在不同、变化中体现出景物的美感。“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就是这个道理。《我的空中楼阁》中对山中小屋描摹过程中,有直接描绘小屋外形、位置、光线、花园等的文字,也有通过山、树等与小屋联系较紧密的事物来侧面烘托小屋的。有从山顶看的,也有从山脚看的;有从山外看的,也有站在山里看的。多方面、多变化的观察,从而让我们不断地丰富对小屋的认识,增加美感,对之钟爱有加。

五.情景交融,托物言志

景物如果贯以人的情感、志向、品格、情趣,则会显得更加深刻隽永、让人回味。天若有情天亦老,景因有情而生辉。作者往往把他的主观意愿、情感、志向、品格贯注到对景物的描绘之中,使景观富于人情,既描绘了事物,也巧妙地表达了情感、心态,一箭双雕,相得益彰。

六.化用诗词,诗情画意;词藻华丽,文采非凡

写景状物的文章的语言往往很美,是如何达到的呢?许多作家常常引经据典,引用、化用古典诗词名句,充满诗情画意。另外,作家也喜欢运用华丽丰富的词藻,使整个语言风格一致,妙语联珠,文气十足。这样就提升了语言的文采度,给人高品味的享受。

所以,写景状物的文章其实不是很难写好。好的作品往往让人记忆犹新,有口皆碑,经久不衰。因为它是有内涵、有神采、有气质的,这都与作者的观察、技法分不开。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来尝试一番,认真细致地观察自然,用最好的形式来呈现我们的观察收获,也会别有一种情趣在其中的。

12.诗歌写景 篇十二

一路上,我们看见广场上站着一排大榕树,它们的腰挺得笔直,像一个个正在站岗的卫兵。一会儿,我们来到广场边的小径,弯弯曲曲的小径两旁种满了树:有柳树、有榕树。我想:“篱落疏疏一径深”就是这样的吧!

走到小径的尽头,就到了读书长廊,读书长廊弯弯曲曲的,两旁种着金银花和牵牛花,许许多多的牵牛花爬到了架子上,就像天然的绿色天蓬。长廊里面有几根粗大的柱子,就像粗粗的大象腿。柱子下面连着用石头做成的椅子。地板上铺着一些鹅卵石,组成了精美的图案。

同学们有的坐在椅子上看书,有的挨着石柱看书,还有的同学干脆坐在鹅卵石上。我光着脚丫踩着鹅卵石。这时候,我看见了一些散发着阵阵清香的小花,“那是什么花呢?”同学好奇地问,“这叫金银花,不仅可以观赏,还是一种中药呢!”老师说。同学们都走过去看一看,闻一闻。只见一朵朵金银花在绿叶中是那么小巧玲珑,它居然有治病的功效,真厉害啊!那些牵牛花呢,它们一个个都“力求上进”地爬上了架子,真是一朵朵“好花”啊!有的还没有全开,只是一个个花苞;有的已经盛开了,像一个个小喇叭在奏乐呢;有的还是没“睡醒”,正含苞待放呢!已经盛开的牵牛花和金银花发出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肺。好像在比谁的气味更香呢!这时,一片树叶落了下来,正好落在我的手里,那么绿的一片叶子,我要把它拿回去当做书签。

13.诗歌写景 篇十三

曾因过往已久的时间被冷清

可隐藏灵魂的土地

仍眷恋着久远的图腾

辽塔飞檐下脆响的风铃

呼唤着远去的金戈铁马

呻吟着惨烈的血雨腥风

一座埋着鎏棱瓦砾的上京荒冢

裸露着一个草原帝国

不可一世的强盛

石房子装满的困惑

成为后人探索迷津的引擎

祖陵下的几朝耶律大帝

散发着撼动心宇的魂灵

丢失头颅的观音

抱着王朝坠落的夕阳祭奠苍生

真寂之寺的木鱼敲打出

净化红尘的千年佛经

厉害了!我的林东

今天你用远古的名声

吸引了世界的眼睛

成为中国的宝藏

民族的激动

厉害了!我的林东

而今你被历史涂上古铜色的小城

已用新思维刷屏

越发强劲的建设阵容

展现出突飞猛进的宏伟征程

厉害了!我的林东

废都上嫁接出的耀眼繁荣

讴歌着新世纪巴林大地上的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潢水河畔澎湃出的激情

演绎着古道边一幕幕灿烂恢宏

厉害了!我的林东

用不了多久

我就会在你热烈的歌声中

领略一番上京路感人至深的面容

厉害了!我的林东

用不了多久

我就会在契丹大街的繁华似锦中

绽放一个最美的家园梦

作者|黄金鑫

14.以花写景 借景寄情 篇十四

题 榴 花

【宋】朱 熹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可怜①此地无车马,颠倒②苍苔落绛③英④。

【注释】

① 可怜:可惜、遗憾。

② 颠倒:错乱。

③ 绛:紫色,这里指石榴花

凋落的样子。

④ 英:花瓣。

【诗人简介】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诗人。

【今译】

农历五月里石榴花开了,红艳似火,耀眼夺目,隐约可见小小的榴子结于枝间。可惜的是,这么好的花却无人来观赏,花下没有赏花人车马的痕迹。红色的榴花在人们漠视的冷遇中,百般无奈地飘落在长着青苔的地上。

【赏析】

这首诗开头两句点明时令,寥寥数语就勾画出了五月里石榴花开时的繁茂烂漫景象,“照眼明”三字尤其生动传神。后两句点明地点——这是生长在偏僻地方的石榴,没人去攀折损伤它的花枝,殷红的石榴花落在青苔上,青红相衬,画面十分优美,但这么美的景色却无人欣赏,更使人觉得惋惜。

在这首诗中,作者写石榴花无人欣赏,其实是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生活坎坷。尽管如此,这些美丽的石榴花还是给人们带来许多美好的感受,这也是诗人热爱生活的写照。

【知识链接】

石榴原产于波斯(今伊朗),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引进我国。波斯古称“安息”,故石榴又称安石榴。石榴可分果石榴、花石榴两大类,前者果实可食,后者不结果可供观赏。

上一篇:2022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主题宣传标语下一篇:415-任职期班主任工作年限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