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夏天作文初一优秀作文

2024-09-12

描写夏天作文初一优秀作文(共18篇)

1.描写夏天作文初一优秀作文 篇一

下午,天阴沉沉的,乌云密布,还十分闷热。

突然,“咔嚓嚓”,闪电劈了下来,把乌云撕破了,分成了好几块。街上的人急了,有的加快脚步,有的急着买伞。“轰隆隆”,一声响雷过后,豆大的雨滴“哗——”地掉了下来,发出“巴嗒巴嗒”的声音。风“呼呼”地吹着,把树叶也都吹得弯腰了。突然“咔嚓”一声,一棵树的树枝断了,飞了出去。

电闪雷鸣,狂风暴雨,就在连河里的小鱼都吓得魂飞魄散,躲到了河里。小河也随着风,流向遥远的东方。

再看一下大街,真是不得了了!大街尽然满成了一条小河,车子都变成了“小船”,开的时候,总会溅出一片片的水花,滴到地上,发出“哗哗”地声音。

“哗啦哗啦”,雨点都滴到我家屋檐上了,又顺着屋檐滑落到地上,和他的伙伴们“重聚”。

雨下了半个多小时,终于停了,老爷爷老奶奶们都出来散步,还不断议论着:“这真是场好雨呀!”

向东方看去,会看到彩虹,他就像一座七彩桥,为碧蓝的天空增添缤纷的色彩。

这时,农民伯伯也出来看庄稼了。看看庄稼有没有弯腰,有没有损失,有没有积水,再把这些搞好,就行了。

大自然的歌唱家蝈蝈又开始唱起了动听的歌曲,这还引来了青蛙,小麻雀,喜鹊的注意。青蛙“咕呱”地叫着,好像在说:“唱得好!”;小麻雀“叽楸”地叫着,好像在说:“一定要常唱给我们听!”。喜鹊也喊了起来:“喳喳喳喳,喜事唱到家!”

看看夏天的景象,听着夏天的声音,正让我们开心啊!

2.描写夏天作文初一优秀作文 篇二

一、提高学生说话的能力, 授之以渔

说是写的基础, 所谓“口随心走, 笔随口走”。因此, 可以采用每周一话题的口头作文形式。先给学生一个热门话题, 讲解一下围绕话题作文的具体要求, 让学生列出提纲, 给一周的时间准备, 每周定一节课的时间请同学做记录补充, 修改后做口头评讲。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 学生的说写能力都会有较大程度的提高。

二、教学生仿照、临写作文

初一学生练写作文可以像练习书法那样从仿照、临写入手, 可以选择教科书中的范文做样本, 先给学生讲解、分析范文在选材、层次、结构等方面的特点, 让学生按照样本的篇章结构仿写。然后进行细致的分析讲解, 出一个与范文类似的题目, 让学生自己写, 与范文比较, 帮助学生总结得失。在此基础上, 再给学生命题作文, 提出具体要求, 教给学生设计篇章、选材要领, 要求其独立完成。

三、结合实际命题或半命题作文

对初一的学生来说, 拟定合适的作文题目很重要。应尽力选择学生熟悉的人或事命题, 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 扩大选材的角度, 能够让学生从“我”入手, 抒发内心的渴望,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作文中, 教师的批改直接影响学生的作文水平的提高。

初一的学生能写成一篇作文也是不容易的事, 在他们看来, 努力写出了, 已经达到了自己的较好水平, 送给老师批改, 指望有所肯定和指导, 以便从中吸取力量和启示。因此, 教师在批改中重要的是给予学生信心, 从尊重学生的个性出发, 实事求是地采取积极赞赏的态度, 不能消极地压抑, 虚假地“拔高”, 把学生“看扁”的僵化态度更不可取。

3.初一作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篇三

新的学期开始了,对新初一的学生来说,学习环境、同学、老师都是陌生的;对担任初一语文课的老师来说,学生是陌生的,学生的语文知识是陌生的,学生的写作现状也是陌生的。如何尽快的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及写作现状,并有计划有目的指导写作,提高作文水平呢?我在作文教学中采用了以下做法:

一.依托课本,在语文活动中彰显特点

新学期开始,我没有按常规先学课文,而是从语文活动开始了初一的语文课。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题目是“这就是我”,共有三项活动可选择,第一项是“自我介绍”,要求“用你的笑语,你的歌声,你的幽默,你的智慧,真诚的把自己介绍给大家。参加班里的自我介绍活动,让大家了解你。”同学们经过简单的准备,我们开始了活动。通过活动我发现,这个年龄这个年级的学生热情开朗,诚实可爱,思维活跃,参与意识强,可塑性大,有利于培养他(她)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作文习惯。

活动后,我又让学生以“这就是我”为题,写了一篇文体、字数都不限制的作文,并及时的阅读。我发现,绝大多数的学生语言比较流畅,作文结构比较完整,掌握了基本的写作方法。但在观察事物时不够细心,观察角度单一,写出来自然干干巴巴;不知道或不会在文中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所写作文给人一种“模子”的感觉,没有个人特色。

二.激发兴趣,作文评改多加旁批

以前在写作文评语时,一是因为习惯,二是为了应付学校检查,我常在学生作文的末尾写评语,内容多是从结构到语言,千篇一律,且费时颇多。真发到学生手中,学生除了对分数或等级很关注外,对你花费心思写的评语仅用眼睛瞟瞟而已,能费他(她)几秒钟,实在不敢计算。其实那样大而空的评语到底指文中的哪一段或哪一句,学生确实摸不着头脑,经常的摸不着头脑,自然产生莫可名状的轻视了。而写旁批,或为一字一词或为一个修辞一个写法,清楚明了;优劣得失,一目了然,当然能使学生尤其是初一的学生尽快的明白得失并在下次写作中扬长避短了。且旁批写多了,表明文中的优点(多评优点)多,你很欣赏他(她)的劳动。一种被重视被尊重的情感会激励学生继续努力,激发出写作的极大兴趣,而兴趣可是学生写作最好的老师啊!

三.激励个性,作文评讲课学生唱主角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是新课标的精神,在课堂教学中要贯彻,在作文评讲中同样要遵循。老师批改出的作文,不一定由老师一人唱主角一评到底。我通常在作文课开始的课前30分钟(作文课往往安排在30分钟的大休息后),在各组的小黑板(每四人小组有一块属于他们的小黑板)上,写出作文课上要讲评的作文题目、作者姓名,目的是激励作者、激励更多的学生喜欢写作文、写好作文,写特色作文。其实当看到自己的名字写在了黑板上,学生内心的喜悦是掩饰不住的,因为有很多同学在羡慕他(她)。初一的学生就是这样纯真可爱。课上,被选的作者要朗读自己的作文,其他同学从字、词、句,从标题到结构,从修辞到手法进行评点。老师根据点评情况和学生性格做或直率或含蓄的总评。

这样,一篇文章的众多优点被大家一一指出,作者心里美,评的同学也得到了锻炼。重要的是同学们齐心协力探究了一篇好作文好在哪里,,各抒己见,百家争鸣,为个性培养提供了平台,为个性作文提供了平台。

总之,一个学年以来,了解了学生性格特点、写作现状,在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和写作方法指导,在作文评改中多写旁批和评讲中多让学生参与,慢慢地激发写作兴趣,稳稳地培养、激励个性,一点点,一步步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感觉顺畅,充实,提高。

一学年的作文教学实践,给我留下深刻的思考:在作文教学之前,首先要准确理解新课标对写作的要求,只有在新课标正确精神的指引下,才能保证作文教学的方向不偏移。课程标准说:写作要感情真挚,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这就告诉我们,作文要“感情真挚”,做人就要真诚坦率。作文的“真”与作人的“真”是一致的,只有“真”才能使作文更有个性特色。作文要真实,做人要真诚,说自己想说的真话,写实实在在的真事,表达自己独有的真真切切的感受。在此基础上多掌握一些写作技巧,如多角度的观察,抓住事物特征,有创意的表达——这些技巧将使真话说得更准确,真事写得更生动,真情抒得更感人,作文也更有个性特色,作文与做人也达到了完美的统一。其次,面对初一的学生,你得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及写作现状。只有在了解学生性格特点及写作现状的基础上,才能实事求是地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作文教学,作文教学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作文教学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要我们正确把握作文教学的精神,了解学生的心理、知识特点,经过长期努力,我们一定能让作文反映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让学生的生活因作文而变的丰富多彩!

4.初一美丽的夏天作文:美丽的夏天 篇四

夏天,烈日当空。农民伯伯在田地里辛苦耕耘,挥汗如雨,收割着小麦。他们干活累了,便坐在路边的大树底下乘凉,看着太阳折射下来的光芒,感受着夏天的热情。

朵朵白云在蓝蓝的天空中飘来飘去,有的像蹦蹦跳跳的小兔子,可爱活泼。有的像飞驰的骏马,奔腾极速。有的像凶猛的老虎,张牙舞爪。有的像水里的鱼儿,自由自在。有的像软软的棉花糖,香甜可口。风吹来,云散了。但又有更多的“白云小动物”出现了,真的是绵绵不绝啊。

夏天,大树青翠欲滴,绿得晃眼,充满着无限的生机。一片片树叶簇拥在一起,紧紧相依。它们排列整齐,站姿端正,像一排排士兵,好像时刻准备大步向前一样。

树下的花儿笑吟吟的,阳光被大树遮盖,但还是有余光落在花朵上,这让它们不寒不热,感到特别温馨。香气扑鼻,一簇簇花儿千姿百态,姹紫嫣红,在风中舞蹈,点点头,扭扭腰,非常得快乐。

夏天,蝉“吱了,吱了,吱了”地叫,声音那么有节奏感,总是叫一下停一下,好像是在歌唱,又好像在告诉孩子们:“你们要好好学习哟。”鸟儿“叽叽喳喳”挥着轻盈的翅膀飞过广阔的天空,它们一边赞颂着夏姑娘的美丽,一边感受着生命无尽的精彩。

夏天,正是孩子们放假的日子。海边是孩子们的钟爱。他们来到了海边,有的坐在沙滩上看海鸥,有的下海游泳,玩累了就买一些零食,坐在小亭子里面,边吃边记下游玩的感想,下次写日记还用得着呢。

有的孩子则拿着漂亮的风筝来到平顶山上,待风力大时,把风筝放上了天,孩子们奔跑着,风筝飞舞着,这幅画面形成了青春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夏天,蝌蚪在清澈的河里游来游去,它们的样子像极了书本上的逗号,身子黑黑的,脑袋圆圆的,它们摆动着自己的小尾巴,自由自在。而它们更像一个个小音符,弹奏出美妙的旋律。

5.夏天的初一作文 篇五

夏天来了,也就意味着暑假来了。暑假来了,意味着自由。许多精彩的游戏和美味的冰棍在向我招手。哈哈!吃好,玩得开心!我不禁期待暑假的美好生活。期待着我,怎么才能不激动?

带着恐惧,我走进了夏天。临近期末考试,老师布置的作业日益增多。这时候我爸妈也对我做了规定:期末考试考不好,不想买冰棍吃,不想玩游戏;而且糟糕的考试和课外练习……一个又一个“恐怖”的规定让我对期末考试充满恐惧。

带着悲伤,我走进了夏天。期末考试一到我就来。前两次考试自以为不错,第三次考试却输了;要么这个不行,要么那个不行。走出考场,回想起父母的规定,不禁担心起来。

带着绝望,我走进了夏天。期末考试就要结束了。但是到了生物最后一科,出现了问题,很多填空题做不出来。姚怎么办啊?算了,瞎猫遇到死老鼠,你能数多少数多少。生物考过之后,想到考试就忍不住悲观;唉,看来父母骂我是必然的。

带着悲伤,我走进了夏天。闭幕式上,当我拿到自己的“优秀”成绩时,我很难过:呜呜,再见,亲爱的电脑;再见,我亲爱的冰棍。

带着幸福,我走进了夏天。暑假快到了,我能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虽然只离开了几天,但是整个暑假都过得很美好,很开心。

6.初一那年夏天作文 篇六

那一年的夏天,仿佛是一张干净到不能再干净的纸了。

街道上只有几个稀稀疏疏的人在原本繁荣的街道上走着,太阳正当头,谁不想窝在家里吹着空调啊!

参天古树也成了人们乘凉避暑的地方,过上个几天,又是一个开学季,原本稀稀疏疏的街道上熙熙攘攘全是人。

窗边,一颗豆大的雨点滴在作业上,霎时间雨点弄坏了刚写好的字儿。雨是最寻常的,夏天经常下白雨,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窗子上笼着一层薄烟,用手擦出一小块地。看着外面风追着雨,雨赶着风,风和雨联合起来,追赶着天上的乌云,整个天地都处在雨水之中。

来的突然——跟着那一阵阵湿润的山风,跟着那一缕缕轻盈的雾,雨,轻轻悄悄地来了,先是听见它的声音,从很远的山林里传来,近处,凝聚在树上的雨珠继续往下滴着。

7.描写夏天作文初一优秀作文 篇七

这是江苏省一位参加高考作文阅卷的教授之语。这位教授提到的关于作文评价的观点很明确—作文需要有闪光点!实际上, 在具体的高考作文阅卷中也是如此。纵观高考中的优秀作文, 每一篇都具有各自的亮点, 或真情动人, 或见解深刻, 或文采斐然。这些亮点能让阅卷教师产生豁然开朗的感觉, 拿高分自然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一高中生作文现状分析

为什么有亮点的作文容易拿高分呢?道理很简单, 这些亮点是学生作文非常匮乏的。找到根源方能治病救“文”, 这就需要我们深入剖析现代高中生的作文现状。从总体上讲, 现在的高中生真正喜欢作文的并不多见, 文章写得好的自然就更少。有很大一部分学生虽进入高中学习, 但写作水平还停滞在初中:习惯于写记叙文, 对生活对社会缺少观察和体悟, 写人叙事, 绘景状物往往浮在表面, 文章自然缺乏深度和高度。这种状况与高考作文要求的深刻、丰富等相距甚远, “亮点”又从何谈起呢?

二细节描写的“用武之地”

要走出以上写作困境, 提升作文的品位, 笔者曾作了不少的尝试。笔者认为, 在文章中深入运用细节描写未必不是一条有效的途径。它或许能给文章增加一两个“萤火虫”式的亮点。我们不妨先来看两个例子:

女人们、小姐们的咬瓜子, 态度尤加来得美妙:她们用兰花似的手指摘住瓜子的圆端, 把瓜子垂直地塞在门牙中间, 而用门牙去咬它的尖端。“的, 的”两响, 两瓣壳的尖头便向左右绽裂。然后那手敏捷地转个方向, 同时头也帮着微微地一侧, 使瓜子水平地放在门牙口, 用上下两门牙把两瓣壳分别拨开, 咬住了瓜子肉的尖端而抽它出来吃。这吃法不但“的, 的”的声音清脆可听, 那手和头的转侧的姿势窈窕得很, 有些儿妩媚动人, 连丢去的瓜子壳也模样姣好, 有如朵朵兰花。 (丰子恺《嗑瓜子》)

这个描写嗑瓜子的语段笔触细腻, 形神并茂, 让读者看了必然记忆深刻, 不愧为大家手笔。

相隔不过几米, 奶奶过几分钟, 便会放下活儿, “老头子!”奶奶这么叫。

爷爷不应, 奶奶便急, 迈着碎碎的步子到跟前。爷爷好好的呢, 在藤椅上睡熟了。于是孩子般地笑道:“这个死老头子, 人家喊了也不睬。” (2008年江苏卷满分作文《好奇心》)

奶奶的言行, 确实让孙女好奇, 于是, 调皮的“丫头”对奶奶进行了一番“侦察”, 结果“侦察”到了“人间最美丽的风景”——濡湿了人们的心, 美得如“花蕊中的一滴露”!它选取了日常生活中的一个情景, 能在“尺水”中“兴波”, 能用鲜活的细节描写展示澎湃的内心波澜, 读来意味无穷。

三细节描写的教学尝试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 成功的细节描写, 可以使文章从枯燥走向生动, 使形象从模糊走向真实, 使主题从平淡走向深刻。能使读者如临其境, 感同身受。令人过目不忘, 回味无穷。那么怎样才能把细节描写内化到学生的写作中, 成为一个不可缺少的亮点呢?

1. 课堂品味与课外鉴赏相结合

教材是课堂品味的最好范本。这些选文基本上是大家手笔, 师生共同品味经典细节, 一定会受益匪浅。如鲁迅《祝福》中对祥林嫂肖像的细节描写:

头上扎着白头绳, 乌裙, 蓝夹袄, 月白背心, 年纪大约二十六七, 脸色青黄, 但两颊还是红的。

此时的祥林嫂刚遭受了丧夫之痛, 从婆家逃出来做工, “乌裙, 蓝夹袄, 月白背心”点出了她的简朴勤劳;“头上扎着白头绳”、“脸色青黄”是她新寡之后残留的悲伤;“但两颊还是红的”表明她还有年轻人的生机和活力。简洁的几句话让祥林嫂的形象跃然纸上。

再如, 孙犁的《荷花淀》中一段描写水生嫂的语句:

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 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 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

这里一个细微的动作“手指震动”细腻地传达出了她的复杂心理——对丈夫的嗔怒、对家庭重担的忧虑以及对丈夫的依恋。在品读时, 可引导学生多加思考, 加深印象。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之所以使人刻骨铭心、回味无穷,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精彩的细节描写。

除了让学生品味教材之外, 还应该让他们摄取课外的养分。历届的高考优秀作文、平时的学生佳作都是学生增加文学素养、提高鉴赏能力的大餐。正所谓“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更何况是“他山之玉”呢?通过这些品味、鉴赏, 才能将知识逐步内化为写作技能。

2. 关注生活与实地训练相结合

一切佳作来源于生活。没有生活, 文章等同于无源之水。因此, 必须要引导学生细心观察生活, 留意身边的一花一草, 一人一事;从小处着眼, 挖掘深度;从生活中获取丰富感人的写作素材, 达到见微知著的效果。

在平时的作文随笔训练中, 笔者特意选取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题材, 如“运动会的感人动人场景”、“校园早晨一刻钟”、“周六回家时妈妈的心情”等, 尝试着让学生仔细去观察去体会, 并付诸笔端。这些训练均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细节决定成败。成功运用细节描写一定会使学生作文发出熠熠光彩。当然, 细节描写的运用最终还是要回归生活, 让学生多留意生活, 学会思考和感悟, 主动去捕捉写作素材, 学生作文才会有更大的进步。

8.描写夏天作文初一优秀作文 篇八

关键词:作文;观察;初一学生

“作文第一需观察。”许多小学生常常因为不会观察、观察不得法或者根本不用心观察,写起作文来苦思冥想、搜肠刮肚地琢磨半天,写出的文章却令人难以卒读,真是应了那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老话了。由此可见,对刚升入初一的孩子来说,引导他们深入细致地观察,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

什么是观察?所谓观察,就是用眼睛去看。要远“观”近“察”,事事留心、时时注意,并养成一种习惯。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的法国作家莫泊桑曾拜当时著名作家福楼拜为师。一天,他把自己坐在屋里将准备写成小说的故事讲给福楼拜听。福楼拜听后说:“我劝你不要忙于写这些虚拟的东西,你每天骑马到外面转一圈,把路上看到的一切准确、细致地记录下来。”于是莫泊桑意识到福楼拜是教他首先学会用眼睛去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练好观察这一基本功。从此他花了一年左右的时间,每天外出观察,终于写成了小说《点心》,并成为世界著名的小说家。后来莫泊桑在总结自己的创作经验时说:“对你所要表现的东西,要长时间很注意地观察它,以便发现别人没有发现过和没有写过的特点。任何事物里,都有未被发现的东西……”鲁迅也曾说过:“留心各样的事情,多看看,不要看到一点就写。”这是鲁迅长期创作的经验总结。由此可见,要想写好文章必须重视观察事物,提高观察能力。那么在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我谈一点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一处景物、一个人物、一次活动,放手让学生去观察,他们都很可能东一榔头,西一棒槌,乱说一通,结果不是头上一句,脚上一句,丢三落四,就是抓不住特点。因此教给方法,让学生学会观察,就显得异常重要。

1. 调动各种感官观察。观察除了观看,还有体察的意思。所谓体察,就是调动全身各种感官去感觉。即用眼看、用耳听、用鼻闻、用口尝、用手摸等。只有这样,才能更准确、更清晰、更完整地了解所观察的事物。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调动全身的感官观察,指导他们全身心地投入,积极参与全面的观察。

2. 观察要有序。教师应指导学生按照合理的顺序,如由整体到部分的顺序、时间顺序、事情的发展顺序,有步骤地观察事物。只有这样,才能全面细致地了解事物,才能写出有条理、内容具体的文章。例如,一个学生登上泰山顶,按照先东后南的顺序写出自己观察到的景色。

“登上泰山顶,放眼望去,我立刻被眼前的美景迷住了。东面,朦胧的雾中,几座山峰时隐时现,好像有巨龙在云雾中翻腾,那是青龙山。南方还有一座山叫方山。这座山很奇妙,无论从哪个方向看,它都是方形的,就像天然的大印章。”

3. 抓住特点观察。达芬奇说过,在一千个鸡蛋中,很难找到两只完全相同的。的确如此,没有特点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如:“秋天的果园,到处是果实累累,看那葡萄,一串一串的,就像珍珠似的。再看那苹果树,一个个的大苹果向下垂着,仿佛就要掉到地上了。那又大又黄的鸭梨,圆圆的脑袋,胖胖的身体好像一个小娃娃。还有山楂、李子等,都挂满了枝头。”作者抓住秋天果园的特点,写出了一派秋天的景象。因此,指导学生抓住特点,有序观察,写出的文章才会真实具体、重点突出、生动形象。

二、引导学生乐于观察

引导学生养成观察的习惯,就得从“兴趣”入手,从乐于观察开始。学生苦于没有材料写作,就要在作文课上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有趣的游戏,如“吹泡泡比赛”、“抢凳子”。我现场举行了一次“冰块宴”,学生情趣极高。一个平时写作能力较差的孩子写到:“……经过第二轮比赛后,只剩下我没有冰块了,我不大高兴。老师好像看出我的心思,便说:‘韩丽丽,权力下放给你,自己选拿冰块吧。‘高强。我脱口而出。‘你可只有一次机会啊。老师用提醒的语气说。我看看同学们手中的冰块,馋得只想流口水。我马上改变了主意:不,不,我选雷丹丹!雷丹丹拿着冰块走上讲台,高高举过头顶,好像怕我够着似的,但因为她个子太小,我轻轻一跳就挨着了冰块……”有趣的游戏既吸引了学生注意力,让他们高兴地参与游戏自觉观察,又解决了作文时“没米下锅”的问题。

三、培养学生勤于观察

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仅仅在作文课上为学生创造观察的契机,显然还是不够的。在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教会他们观察方法的基础上,还要帮助他们养成勤于观察的习惯。要让他们明白:丰富多彩的生活,是作文的源泉。生活越丰富,作文的内容就越充实,所以说,观察一定要走进学生的日常生活。

为了使学生养成勤于观察的习惯,我注意引导学生走出校园,走进公园、走向市场,开阔观察视野;指导他们运用所学的知识锻炼观察能力。然后逐步向学生提出学写“观察日记”的要求,促进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养成随时观察、随时积累写作素材的良好习惯。

9.初一夏天的风作文:夏天的风 篇九

夏天到了,是不是想到了最爱吃的西瓜?不,并不是,我想到的是杨梅,它比西瓜更早一些上市,不过下市也是很快的。那些紫红色的小圆球们,个个果粒饱满,汁水丰盈,酸甜解渴,刚入夏便是它们的成熟期。人们最喜欢结伴去山上亲自采摘杨梅,那乐趣比现成买来吃的可多得多呀!

孩子们最喜欢夏天,因为都放了暑假,假期游玩的首选必然是海边。看大海拾起一阵又一阵的浪花,浪花们赛跑一般往岸边涌来。人们在沙滩上晒着太阳,孩子们在边上堆沙堡,也有一些身怀绝技的年轻人在海面上冲浪,吸引着大家的目光。海鸥也来凑热闹,时不时冲到海面上捕鱼。聆听着大海的欢笑声,在这骄阳底下,似乎都忘记了可怕的高温。

骄阳似火,天气也尤为古怪,出门时明明还是大太阳,没过几分钟突然就雷声隆隆,大雨倾盆,更神奇的是还会出现“东边日出西边雨”的情景……夏天其实很美,下过雨的天空格外湛蓝,云朵是那么可爱而又洁白,彩虹出现时,天空的美就到达了巅峰,金灿灿的阳光,蓝幽幽的天,雪白的云,七彩的虹,比世间任何一幅油彩画都美。此时,知了又开始歌唱了,那雄浑的歌声简直可以响彻云霄,似乎整个北半球都被这歌声包围着。

除了知了,夏天还有很多常见的小动物。蝴蝶和蜻蜓算是常客了,有院子的地方总有蝴蝶飞舞着,到处炫耀自己的五彩斑斓、优雅美丽;水池的附近也通常会有蜻蜓,傍晚时分,齐齐亮相,蜻蜓也有各种颜色的,大小也不一样;再晚一些,蝙蝠就出来觅食了,这些夜色下的小精灵们眼神不好,但是耳朵很好使。如果谁家有爬山虎的话,这个夏天可就比别家好过了。

10.夏天的校园初一作文 篇十

夏天是炎热的,但也是美丽的,特别是我们学校是最美丽的。

看,那娇嫩的`美人蕉,正在和我们一样接受太阳的洗礼;看,那长有小刺的月季花正在和我们一起面对着失败的事实;看,那一排排的银杏树正在和我们一起站立着痛苦的军姿;看,那大叶子的广玉兰正在为我们盛起一片片绿荫;看,那一棵棵白杨树正在用温柔的目光注视着我们,每到高兴时还沙沙的为我们拍手;看,那竹林也和我们一样,累的喘不过气,却还是坚强挺直;看,那一棵棵小草和我们一样乐观,和我们一样坚强,和我们一样勇敢。说过了这些观景类的植物,在说说收获类吧!

收获类有苹果·梨·木瓜·石榴·杏·山楂和桃。可是我不知道的是它们为什么都到不了收获得季节就没了,我觉得一定有人摘吧,不然不可能没有,在这里,我要向那个人说;‘这是学校的财产,我们没有分配权的。’

这些收获类植物都很美的,看那苹果树,树枝弯弯,像一个大珊瑚;山植树,梨树枝干和叶子都很小,不过很漂亮。

11.作文中的细节描写 篇十一

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运用细节描写写人,往往能增强描写的生动性和真实感,使人物更具个性特征,对人物塑造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在契诃夫的《变色龙》中,奥楚蔑洛夫四次穿脱作为沙皇“警犬”标志的军大衣的细节描写,把主人公在公众面前装腔作势、耀武扬威,在上司面前惶恐惧怕、身价如狗刻画得活灵活现,读罢令人拍案叫绝。《范进中举》中“不想胡屠户虽然大着胆子打了一下,心里到底还是怕的,那手早颤起来,不敢打到第二下……胡屠户站在一边,不觉那只手隐隐的疼将起来;自己看时,把个巴掌仰着,再也弯不过来。”这一段细节捕写,寓讽刺于夸张,传神地把胡屠户的市侩嘴脸和无知品性表露出来,增强了作品的讽刺效果。

细节描写还是表现主题的重要艺术手段。《阿Q正传》中,有一段阿Q临刑前画押的经典细节描写:“要画圆圈了,那手捏着笔只是抖,于是那人将纸铺在地上,阿Q伏下去,使尽平生的力画圆圈。他生怕被人笑话,立志要画得圆,但这可恶的笔不但很沉重,并且不听话,刚刚一抖一抖的几乎合缝,却又向外一耸,结果成了瓜子的模样了。”这个动作细节,具体,形象,生动地反映了阿Q的性格特点——直到死还恪守着白欺欺人的“精神胜利法”。当人们读到这一细节描写时,准又能不觉得阿Q的可笑、可悲、可怜?又怎么会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进而深思国民的劣根性呢?又如,在《孔乙己》中,掌柜四次反复强调“还欠十几个钱一,极其鲜明地刻画出掌柜自私冷酷的嘴脸,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含蓄地说明了孔乙己悲惨命运的必然性,留给读者无限的思考和想像空间。

许多文学作品中成功的细节描写,为增强语言的生动性,还恰当运用排比、比喻等修辞于法,变抽象为具体,使无形变有形,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如《藤野先生》中,“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这段文字中把“清国留学生”的辫子“高高耸起”,夸大比拟为“富士山”,形象突出,突现了他们的庸俗丑态、腐朽糜烂,同时也流露出作者的厌恶反感和鄙夷之情。

我们在具体作文中运用细节描写时,要注意:

①要注重细节的真实性,细节要准确可信,经得起推敲。细节不真实,编造的痕迹明显,便会严重削弱文章的表现力。要做到写作中细节真实,平时就要留心观察生活,注意生活积累。

⑦要注意精心选择。要明确细节捕写的H的,根据需要选择要刻画的细节进行精当的描写,如果所选细节平淡,缺乏典型意义,就不能表现甚至会有损人物形象,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③细节虽好,但描写不力,如同厨艺不精,糟蹋了美味的食物一样。在细节描写中,我们要锤炼字句,选择恰当的词语,以期以少胜多,乃至一字传神,切忌繁琐的描写。

阅读训练《钟点工》(P51)[参考答案]

1、①工作繁多;②要求苛刻;③工钱很低。(或:工作繁,要求高,工钱少)

2、①不能把对于做事方式的批评与个人恩怨混为一谈。②工作其实没有好坏之分,能否干好取决于你;你要决定工作的好坏,不要让工作决定你的一切。(意思相近即可)

3、因为在爸爸的教育下,“我”转变了对雇主、对工作的态度,女主人对“我”也越来越好。

4、回答能与不能都可以。这句话的作用是提醒了“我”并印证了“父亲非常敬业”,所以父亲的话在“我”心中特别有分量和有影响力。解释理由时要结合这点来谈。

5、不是:因为爸爸对“我”不仅有言传,还有身教,父亲的言行教诲是“我”转变态度干好钟点工的最直接的原因。

12.叙事类作文不能忽视的细节描写 篇十二

学生在写作叙事类作文时,主要运用叙述的表达方式,当然也会运用描写,但很少会进行必要的细节描写。其结果是:写出来的文章往往显得平淡,刻画的人物往往不够鲜活。有人针对叙事作品中的叙述、描写和细节描写作了形象的比喻:叙述是走马观花,看个大概;描写是下马观花,看个明白;细节描写则是贴近花看花,看个究竟。要想学生作文中的人物栩栩如生,要想学生作文的水平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就必须重视细节描写。因为重视细节描写,是正确反映生活的需要,是叙事类作文走向成熟的标志,也是作者走向成熟的表现。

明白了细节描写的意义,下面笔者就“如何获得细节”“如何积累细节”和“如何描写细节”这三个问题一一进行论述。

一、如何获得细节

1. 直接获得

“生活是一切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生活是无数细节的总和,细节构成生活的整体与全貌,因此,作者亲身体验,观察生活,熟悉生活是获得细节的重要途径。前苏联作家巴乌斯托夫斯基说过:“作家最宝贵的东西就是他对生活的见解和观察的积累。换言之,就是他的生活经历。”作者亲身体验过,经历过,有直接感受,有真切印象,才能获得真实的细节。

举世闻名的英国作家阿加莎·克里斯蒂在她的小说中成功地塑造了私家侦探波罗的形象。这位翘着两撇小胡子的小个子比利时人并非作家凭空杜撰出来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时,二十四岁的阿加莎与英国皇家空军上校结婚,参加了红十字志愿队,在一家医院工作。当时不少比利时难民逃往英国,阿加莎常与他们接触,细致观察他们,熟悉了他们的生活,终于创造出了这个比利时大侦探的形象。为了把这个故事写得真实可信,她曾同第二个丈夫考古学家马洛温到中东一带挖掘古代遗址。东方考古生活的神秘色彩,在她的不少作品中显露出来。长期的医务工作,使她对人体结构、生理知识、药物尤其是毒药的性能十分熟悉,这决定了她在作品中对作案细节的挑选。她说:“我对于手枪、左轮枪一窍不通,所以我往往用钝器击毙我的人物——或者更好的是,用毒药毒死我的人物。”她非常重视细节的真实性,在每一个日常生活细节里都花了很多考证的工夫,以至洗澡、啃苹果、烹调、洗碗碟时都在严密地思索寻觅。有位读者为了核实《东方快车谋杀案》里火车转轨是否有据,特地坐了一次横越欧洲的东方快车,结果证明书里的描述完全准确无误。

创作,依靠的是生活的富裕,依靠的是生活蕴贮的丰厚。其实,学生的写作同样如此。只有不断深入生活,不断观察生活,不断熟悉生活,才能获得精彩的细节。在观察生活时要摆脱表面现象的迷惑,要通过人物外部特征窥见其性格、灵魂,要从平凡中看出不平凡。

2. 间接获得

学生的生活经历是有限的,要想获得丰富的细节,仅靠亲身体验、观察生活显然是难以做到的,所以还得通过“间接”的渠道来获得。这种获取,必须以直接感受为基础,凭借个人经验的镜鉴、认识,依靠体味、想象,产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飞跃,从生活的“隔壁”或“对门”获得未曾亲历的体验。

“间接”的渠道很多,既可从别人的著述中受到启发,获得细节,也可从与他人的闲谈中获得。契诃夫的小说《在峡谷里》有这么一处细节描写:

有一回,在厂主柯斯丘科夫家里的丧宴上,一个年老的教堂执事在各种凉菜中间一眼看见上等的鲟鱼子,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人家用胳膊肘碰他,拉他的衣袖,可是他好像因为吃开了胃而变得麻木了,一点感觉也没有,只顾吃。他把鱼子都吃光,而那一罐子有四磅光景呢。从那以后好多年过去了,那教堂执事早已去世,可是鱼子的事大家却还记得。不知因为这儿的生活十分贫乏呢,还是因为人们除了这件十年前发生的小事以外不知道注意别的事,总之,人们一提起乌克列耶沃村就没有别的事可讲了。

这个生动的细节描写就来源于契诃夫与另一作家布宁的谈话:一次,作家布宁告诉契诃夫,家乡有一个神巫,在布宁父亲命名日的宴会上,狼吞虎咽,把两斤鱼子吃得一颗不剩。别人用胳膊肘碰他,拉他的衣袖,他毫不理睬,只顾吃。契诃夫听了哈哈大笑,把这个细节写进了他的小说。

真实生动的细节,是突出人物性格的有力手段,为了栩栩如生地刻画人物,通过各种途径获得充足的细节,是至关重要的写作准备。

获得细节后,还得注意把它们积累起来。

二、如何积累细节

积累细节的好方法就是做观察笔记。

法国画家安格尔说:“素描者,艺之操也。”我们也可以说:观察笔记是写作的体操。我们把获得的细节及时记录下来,一方面巩固了印象,深化了知识,磨砺了思想,另一方面也能使文思更为敏捷,使捕捉细节的能力更强。

我国作家从维熙说过:“要写出小说中好的细节,除了要对人洞察细微之外,还要进行艰苦的积累工作。我个人的办法是,身上带着一个小本子,随时随刻把自己看到听到的动人的细节,马上记下来。这些零碎的、杂乱的记载,对于一个搞创作的人来说,虽然不一定立刻有用,但总有一天,这一颗颗闪光的珍珠会串到你情节的链带中去的。”

凡是大作家,都写过很多这样的笔记,用这样的办法积累细节。有一次,契诃夫对别人说:“您知道我在做什么?十多年来我一直在这笔记本上记我自己的一切见解和印象。……还没用的材料,足够写大约五百个印张,足足可以写五年呢。”事实上,契诃夫收集的素材,经过提炼、加工,很多都写进他的小说里去了。例如:

一个老富翁,感到自己快死了,拿了一盘蜜来,和着蜜把自己的钱都吞下肚去了。

被车轮轧断一条腿的人,老是放心不下那条断腿的靴子,后来设法找来断腿,原来靴子里有二十一个卢布。

这两个细节,后来都写进他的小说《醋栗》里了。

列夫·托尔斯泰总是把笔记本放在手边,白天随身带着,晚上就搁在床头柜上。有时一晚上起来四五次,点上蜡烛,把涌上心头的思想记录下来。安娜·卡列尼娜的外貌,托尔斯泰是以普希金的女儿玛利亚·普希金娜为模特刻画的。他仅在土拉和她见过一面,而过了十三至十五年,他描绘的安娜的姿容,竟酷肖普希金娜,这与他及时做观察笔记不无关系。

观察笔记篇幅短,取事小,是积累细节的轻捷灵便的方法。为了积累丰富的细节,写作者必须勤勉地、坚持不懈地写观察笔记,养成写观察笔记的习惯。

三、如何描写细节

在谈如何描写细节前,首先得谈谈提炼细节。我们平时积累的生活中的细微末节是否就能直接写入文章中呢?不,它们只是素材。“只有那些能于细微处点化出人物性格和情节的,具有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的行为动作,才会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这样,就必须对积累的生活细节进行提炼,使之成为“艺术细节”。

提炼生活细节的方法,就是使细节典型化,也就是从生活里许多同样的事实中抽取或杂糅出一个具有特色的现象,当“这一个”现象概括了同类事物的特征,代表了它们的“精神”和“灵魂”时,它便成为典型化的艺术细节了。

描写细节的手法很多,主要有白描、烘托、对比、重复、道具、象征、暗示、夸张、荒诞等等。这些手法,可以单用,也可以并用。下面就着重介绍一下前五种手法的运用。

1. 白描

用白描的手法描摹细节,是最基本最常见的细节描写方法。其关键在于抓住事物的特征,以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事物的动态和风貌,不仅逼真,而且传神,有意蕴。

例如,冯骥才的《俗世奇人》中《酒婆》篇有这样一段细节描写,就成功地运用了白描手法:

她(酒婆)一进门,照例打怀里掏出个四四方方小布包,打开布包,里头是个报纸包,报纸有时新有时旧;打开报纸包,又是个绵纸包,好赛里头包着一个翡翠别针;再打开这绵纸包,原来只是两角钱。她拿钱撂在柜台上,老板照例把多半碗“炮打灯”递过去,她接过酒碗,举手扬脖,碗底一翻,酒便直落肚中,好赛倒进酒桶。

寥寥几笔,作者就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酒婆掏钱喝酒的情态。白描细节就应该具有这样轻轻一拨,心弦即颤的艺术效果。

2. 烘托

烘托,即烘云托月,是一种侧面描写的方法。烘云是为了托月,用笔着力于烘,浓墨重彩地渲染,让云把月衬托得更为明亮,从而收到更佳的艺术效果。作品中常常采用这种手法,用烘托性细节去凸现人物形象。

同样以冯骥才的《俗世奇人》为例,其中的《苏七块》篇这样写道:

张四抽肩缩颈闭眼龇牙,预备重重挨几下,苏大夫却说:“接上了。”

作者抓住张四准备吃苦忍痛的神情侧面烘托了苏大夫的医术高超,在病人不知不觉间,苏七块已治好了病人摔坏的胳膊。用这种细节描写手法刻画人物,往往能给读者强烈的感受。

3. 对比

……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以上文字选自鲁迅的小说《故乡》,描写了中年闰土的外貌特点。大家应该注意到作者在描写中年闰土的脸色和手这两个细节时,是与少年闰土的脸色、手对比着来描写的。正是这种对比,形象地表现出了闰土的境遇变化,突出了闰土饱受“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煎熬的情形。

细节描写采用对比的手法,就要善于在相似的细节中发现对立,在对立的细节中发现联系。

茅盾在他的《关于艺术技巧》中说:“正面的渲染方法不如对比的手法能够产生更强烈的效果。烦恼的人恰恰落进作乐的场合,表面上不得不强颜欢笑,心里却加倍痛苦,这在作品中是常常看到的,在生活中也常常看到,不过,由于作家的加工,作品中所表现的,比在生活中发现的,就要强烈得多。”

对比是细节描写手法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运用这种手法来描写细节,来刻画人物,往往能使人物特点益发鲜明。

4. 重复

重复,也是细节描写的重要手法之一。好的细节来之不易,一旦从生活中提炼出来,就要充分利用,让它在情节发展的过程中,一而再,再而三地反复出现,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将其内涵逐层发挥出来,逐步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加深读者印象。

还是以冯骥才的《酒婆》为例,小说中两次写到了酒婆喝酒后的醉态。第一次:

(她)上摆下摇,左歪右斜,悠悠旋转乐陶陶,看似风摆荷叶一般;逢到雨天,雨点淋身,便赛一张慢慢旋动的大伞了。

第二次:

而且今儿她一路上摇晃得分外好看,上身左摇,下身右摇,愈转愈疾,初时赛风中的大鹏鸟,后来竞赛一个黑黑的大漩涡。

这两次描写,作者都是抓住了酒婆醉酒后走路“旋转”这一细节。同一细节重复描写,无疑使作者笔下的人物鲜活起来,跃然纸上。

当然,细节的重复并非一模一式的照样描写,重复中隐露着微妙的情态变化。第一次写酒婆转身是“一张慢慢旋动的大伞”,而第二次写就有了变化,写酒婆“愈转愈疾”,“竟赛一个黑黑的大漩涡”。这一细节在重复描写中的微妙变化不仅起到了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而且起到了推动小说情节发展的作用——酒婆之所以转得疾,是因为这次酒老板发善心没在酒中掺水,从而引出酒婆在往日平安无事的大马路上遭遇惨事的结局。

5. 道具

道具作为描写细节的一种方法,指的是使细节道具化,使道具与细节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的技巧。

道具细节不同于出现在作品中的一般生活物件,它有着特殊的艺术表现力,或刻画人物,与主人公命运纠合在一起;或引起冲突,成为解决矛盾的关键,贯穿故事始终;或寄情于物,借物抒情,渲染某种气氛;或画龙点睛,显示作品寓意……细节描写的道具手法,就是使被作为细节来描写的物件发挥出上述作用。

契诃夫的小说《变色龙》首句写道:

警官奥楚蔑洛夫穿着新的军大衣,提着小包,穿过市场的广场。

在小说的第10节写道:

“席加洛夫将军?哦!……叶尔德林,帮我把大衣脱下来……真要命,天这么热,看样子多半要下雨了……”

在小说的第20节又写道:

“哦!……叶尔德林老弟,给我穿上大衣吧……好像起风了,挺冷……”

在小说的末句这样写道:

“我早晚要收拾你!”奥楚蔑洛夫向他恐吓说,裹紧大衣,穿过市场的广场径自走了。

这件“军大衣”是小说中奥楚蔑洛夫的一件道具,一件用来掩饰自己见风使舵、内心恐慌的道具,这件“军大衣”也是作者用来表现小说主人公形象特点的细节。契诃夫把“军大衣”这一道具作为细节来反复描绘,一方面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另一方面在小说结构上也起到了前后呼应贯穿故事的作用。

以上笔者结合一些文学作品谈了在叙事类文章中细节描写的方法,这些方法本身无所谓高低优劣,全在于选择的准确恰当与否,全在于运用的娴熟精湛与否。选择恰到好处的方法,才会有恰到好处的艺术表现。因而,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不断尝试,不断总结,不断改进,让这些细节描写的方法成为学生作文的“虎之翼”“鱼之水”。

13.描写夏天作文初一优秀作文 篇十三

夏天暑假的时候,伙伴们全都呆在家里,每天伙伴们都会聚上一聚,在田野上一番追逐,再玩上几场捉迷藏。家乡的夏天在我们的闹腾之下,能不变得热闹起来吗?

伙伴们都是好玩的,在这漫长的暑假里,我们几乎不受拘束的在田野里疯跑。阳光下的我们笑得一如阳光般的灿烂。

不过虽然我们爱玩,但是夏天中午的时候,我们还是会躲避这灼热的阳光,回了各自的家里,关起门来呼呼大睡。相比我们这时候的安静,家乡那些樟树上的知了可就没完没了了。

知了的唧唧声此起彼伏,有一只叫起来,跟着就有无数只也跟着叫唤了起来。于是知了声越来越大,越来越浓,也越来越燥,等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知了声又忽的一下停止。有好几个夏日的午后,我睡不着觉,就专门躺在床上听着外面树上的知了叫声。

我听着听着,有时候觉得它们是在吵架,有时候又觉得它们是在合唱,指不定这些知了就想在这只有它们嘈杂声音的午后里,给大地上的其他生灵展示一番它们的魅力。

有人会觉得知了叫起来会很吵,但也有人觉得很神奇很美妙。家乡夏天里的知了几乎陪伴了我整个童年,在我的童年间,这些知了都成为了我的老伙伴了。

等到夏天的午后一过,立马的夏天里的家乡就重新被这群闹腾的孩子给占据了。于是,家乡里就只有我们四处奔跑的身影,也只有我们荡在空中的欢笑声。这时候的知了仿佛将这个夏天让给了我们,它们悄悄地在树梢上隐去身形,指不定在家乡的角落里正在看着闹腾的我们呢。

14.初一学生作文:那年夏天 篇十四

三月的校园又变得热闹起来,冬天干燥的气息早已荡然无存,空气里氤氲着一股春天的味道。一个个穿着校服的影子又开始蹦跳起来,在初阳里散发着光芒。苍老的校园沉默地看着孩子们,任他们撒欢儿嬉闹,在角角落落里唱歌、跳舞。可是这里对于某一群孩子来说,即将变得遥不可及。他们不想离开这里。这里的每一株花,每一棵草都是那么美丽;教室里的黑板报上永远都是某个同学的字迹,如此娟秀与认真,一笔一画整整齐齐;操场上依旧充盈着汗水的味道。这操场,似乎永远都不会有安静的时候;琴房里,依旧是整整齐齐排放的凳子,我还记得,我们曾在这里,在这里的这架钢琴上演奏出了关于我们的音符;这个蓝绿相间的实验室里承载过不知道多少孩子的梦想……是啊,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亲切……他们即将在在这里停泊三个月,然后扬帆远航,驶向大海的彼岸。三月的阳光,在这一瞬间变得极其耀眼。

六月

六月是个分别的日子,是时候说那声再也不能见的“再见”了。燥热的空气里蕴含着水汽,却是那么闷热,那么压抑。排队进考场的时候,大家谁都没有说话,但几乎所有人都选择了沉默。苍老的校园也沉默地看着眼前的一切,任由离别的滋味在空气里弥漫。所有的孩子哪里还记得试卷?他们只记得电风扇的声音很响,试卷的颜色很白,空气里全是沉默。最后一张试卷上交了,所有人以为这一刻会有人哭,但是空气似乎在这一刹那凝固起来了,连眼泪都凝固到掉不下来。我更希望这个时候眼泪能够肆意流淌下来,也许这样会让我好受一些——因为这样,可以让我忘记掉这里,让过去随着眼泪流走,被擦拭干净,从此开始新的旅程。

这个时候,教室里的同学们开始交换同学录。教室变得乱糟糟的,各种颜色的T恤混在一起,每个人身上不同的夏天的味道混合在教室里,轻微地发酵着。树上的知了好像从来都没有叫得那么响过,梧桐叶好像也变得特别绿似的,轻轻地在微风中摇晃,那绿色泛起一层层的涟漪,嫩得要滴出水来一样……我轻轻转过头,隐隐约约地记得当时,也是如此一个知了叫得极其欢快的夏天,我是怀着怎样的心情走进这座老校,而现在,我又是怀着怎样的心情走出了这里。不知道这些时间是短是长……如若短暂,我们如何收获这些记忆?如若漫长,为什么一转眼就走到尽头了呢?

15.作文中的有效描写 篇十五

【关键词】记叙文;描写;有效描写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在写作记叙文时,总是有些文章读起来平铺直叙,干瘪乏味,缺乏感染力。当然,写好记叙文涉及诸多方面因素,但仔细分析,我们会发现,其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学生没有应用好记叙文的描写方法,没有将记叙与描写有机结合起来。因此,学会描写并在写作中进行有效描写,对于写好记叙文非常重要。

什么叫描写?描写是指细致表现特定事件过程中人物、环境、场面的具体形态,给人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受。运用描写再现人和物,先要真实,符合生活的真实和事物的本质。更要生动、形象,抓住特征,由形似到神似。要做到这些的前提,需要有生活的储备,在生活中细心观察,精于捕捉,多角度立体的构建形象影像,才能在写作过程中,学会还原生活,让生活的观察和积累为我所用,信手拿来。

什么是有效描写?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布封《马》为例,作者以流畅优美的语言、细腻的笔法,栩栩如生的描写驯马时的传神和野马时的赋意:驯马是忠勇屈从的形象,野马是自由的象征。然而作者的细腻绝非繁琐,无论描写什么,于品质有益者予以精雕细琢,于品质无益者概不入文;于品质关系密切者放开细描,于品质小有关系者一笔带过。全文丰而不杂,实而不赘。这就是要求我们,选择进行描写时,要斟酌思虑,描写要为你所要表现的目的服务,切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从头写到尾,没有轻重取舍。

一、突出特点,展现品质

我们读《华南虎》时,你会发现,诗中虽只是写了老虎的背面,但那斑斓的面孔、火焰似的眼睛,“凝结着鲜血的趾爪”,墙上带血的抓痕,寥寥数语,写尽了华南虎骨子里涌动的威严,不屈不挠不悔的抗争,这也就是抓住了华南虎的特点和品质,也正是诗人想要表现的东西。

无论描写的是人、动物还是景物,先去感知或是赋给其特点品质,是提笔为文的第一步。朱自清《背影》中的父亲,黑布棉袍,青布马褂的背影,攀爬栏杆时“攀、缩、微倾”的动作,几乎让所有的人为父爱泪奔。描写《斑羚飞渡》中的镰刀头羊,作者只重点写了它的三次叫声,那富有决断力,富有智慧,遇事镇定,临难从容的形象已然跃然纸上。描写不是照相或是画家写生,不求面面俱到,要能突出特点,突出重点,才是精到的表现。这也正是大多数学生写作时的弊端。需要每一个写作者能从观察的事物中,慧眼独具,稳、准、精,选择描写的切入点,精雕细琢。

二、巧用修辞,妙笔生花

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巧妙运用各种修辞格,会使你的作文语言文采焕然,瑰丽多姿。描写事物时,恰如其分的修辞,能够更好地充实内容,体现事物的特点。以《紫藤萝瀑布》为例,作者宗璞在正文的描绘中通用比喻:“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像瀑布、像河流、像水花、像舱、像帆……给人以明朗流畅、整齐划一的美感;又运用拟人:“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和阳光互相挑逗”、“彼此推着挤着”“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嚷嚷”……以此突出花的情趣和盎然的生命力;另外还运用通感(如“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和对比(过去紫藤萝花的衰颓零落和现在的花繁枝茂),为凸显主题“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作了很好的铺垫。布封的《马》,描写手法高明,亲切感十足,就是缘于对马人格化的描写,使得马由性灵之物跃入“文明者”之列,并再次升华到“崇高者”的境界。这也启发我们,描写性的文字,各种修辞手法,往往能够起到化腐朽为神奇的作用。

三、融注情感,画龙点睛

鲁迅对我们说:“能爱能憎才能文。”写作时要把感情融注到描写的对象中去。“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描写事物,先要调动自己的情感体验参与其中,如果不是有感而发,文章就难免平淡、苍白,即使有华丽的形式,也难以感人。郑振铎正是带着对第三只猫的内疚与自责,才有了笔下生动传神的故事。布封正是缘于对野生马的由衷赞美和对家马供人驱使的悲哀之情,才有细腻精致的描写。从写作过程来说,情动则辞发,情感是写作的动力,是高效的催化剂,人们喜欢上一篇文章,首先是因为被文章所表达的美好情感所感动,新颖深刻的观点所吸引,而后在反复揣摩中,进一步体悟到语言的精妙。在描写中融注情感,也正是为文章画龙点睛突出主题。

福楼拜说:“不论一个作家所要描写的东西是什么,只有一个名词可供他使用,用一个动词要使对象生动,一个形容词要使对象的性质鲜明。因此就得用心去寻找,直至找到那一个名词,那一个动词和那一个形容词。”写作的过程就是一个寻找、沉淀并使之完美的过程。记叙文的写作最易犯的毛病就是浮光掠影,泛泛而谈,有效的描写,才能使枯燥的文字之树绽放新芽,才能化腐朽为神奇,锻造佳作美文。

作者简介:冯华,女,1973年4月出生。河北省黄骅市第三中学语文教师,中学一级教师,在教学一线工作,积累了大量教学经验,多年来致力于中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的研究。

16.夏天描写夏天的作文1400字 篇十六

十六岁辍学以后去了深圳打工,后来回当地的食品厂、陶瓷厂做事。一年多时间如白驹过隙,匆促而过。初二一直喜欢一个女孩,不敢告白,就一直放在心里。后来她经历了失恋,又高中毕业,我终于找到了告白的机会。

约会的第一晚,我们顺着街道一直走,橙色路灯向来时的路上投下两道并肩的影子。气氛安然,大片大片桃林散发淡淡的清甜味。我还记得她留着齐刘海,长发绾髻,用蓝色的发夹斜斜固定。时光淡然,我们聊天的话题不断在曾经的回忆和现在的生活之间跳荡。

当一条街走完,我们又折转往回走。天空突兀下起了毛毛小雨。她突然说该回家了,她是借看广场舞的机会出来陪我的,广场舞的人群开始散去,也是她离开的时间了。我不舍地望着她一步一步走进小巷,被夜色暗淡了身影。

那时我从食品厂辞了职,又变成整天没有事做的状况。我在究竟是找新工作还是回学校复读之间难以做出决定。过去的班主任跟我担保,只要我想读书随时都可以回去读。但我又厌了学校的环境,有点不情愿再回学校。

我们最经常去的地方是公园,河的一边人较多,修建了各种设施供人娱乐,而过桥之后另一边则是人群寥落。我们就手拉手去人少的那边散步,坐在椅子上,她头靠我肩上。夏天,柳树的枝条格外长,在夜色中如丝绦般,一缕缕随风舞动。但我们从来没有一起看过夜色下的柳条。每次约会我都必须在傍晚送她回家。她家教格外严,她妈妈甚至要求她大学毕业前都不能谈恋爱。

我们在一起就像杨坤的歌,穷浪漫。没去过馆子吃饭,逛街累了就去超市点一碗刀削面,或者是扬州炒饭,然后是一杯百事可乐,一人一口喝。在遇到她以前,我从来没吃过麻辣烫。第一次给她买麻辣烫,我还傻乎乎问老板什么是豆鼓。一群吃麻辣烫的女孩都望着我笑,好不尴尬。

按着她电话中交代我要买的配菜,我带着去找她。我们坐在马路边的台阶上,她喂我吃了生平第一次吃的麻辣烫。有点辣,还挺咸,我说是不是女孩子都喜欢吃麻辣烫啊。她说,你猜啊。然后就咯咯笑了。

我们从没去过电影院看电影,充其量在网吧,她坐我身上,我把耳机给她戴上然后看她喜欢的韩剧。我没给她买过包,买过衣服,她只是带着我在各个商店逛逛,试穿一下就很高兴。

我唯一做过一件尙算浪漫的事,就是七夕节清晨顺着街挨个商店进去,询问有没有阿尔卑斯糖,买各种不同的口味。有的店只卖两三种口味,有的店不卖这种糖。一个小时过去后,才终于是凑足了九种不同口味的阿尔卑斯糖,每样都是九种。我提着满满一包给她。她看着都笑了,这吃到什么时候才能吃完啊。

七夕的晚上,她给我煲了一碗粥,里面嵌着红豆绿豆红枣。我拿回去,粥变得有点干了,也凉了。虽然吃过晚饭,但还是一勺一勺把粥吃完了。

七夕,别的情人都在你侬我侬做着各种浪漫事,我们却还是沿着街散步。我只是一个穷小子,没有能力为她营造浪漫。也许她心里也憧憬各种浪漫场景,但她从没有说。我们偶然说到七夕这个节日。她说,你知道古代七夕,男人会送女人什么吗?我说,什么?她说,梳子,古代七夕那天男人会送女人梳头,相爱的夫妻,男子还会给妻子梳头呢。我说,那明年的七夕,我也给你买一把梳子。

八月二十号,我终于拿起一年多都没有拿起过的笔走进了陌生的校园。当然她的鼓励也是我做出这个决定的原因。她去了外地读书,我们成了异地恋。繁重的学习让我很不适应,我一有时间就给她打电话,一有时间就发短信。甚至同桌给我的苹果上也被我刻上了“IMISSYOU”的字样。

十一前十天,我们分手了。她说她不想让我分心,她还说喜欢上了别人。我们说着所有分手情侣说过的话,祝彼此幸福。互删电话。我拿笔在纸上涂一些句子,眼泪不自禁地流:

苹果躺在抽屉二十天

苹果上原子笔涂满思念

书的边缘划过苹果皮

黑褐色伤口醒目刺眼

苹果扔向纸篓划一道抛物线

嘭咚落地如破碎的誓言

雨断断续续那么多天

记忆是断了不能重续的线

17.描写夏天作文初一优秀作文 篇十七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刚刚过完春天,烈日炎炎的夏天又连蹦带跳地赶来了,知了的叫声此起彼伏,好像在说:“夏天到了,炎热而又美丽的夏天到了!”又好似在大合唱一声高过一声,就像一群群孩子们在树丛中嬉戏玩耍,载歌载舞,格外开心。

瞧,池塘里的荷花已穿上粉红色的裙子,一阵微风吹来荷花就好像一位公主在水上翩翩起舞。这时,青蛙跳上了自己那绿色的“大舞台”,唱起了优雅的乐曲来伴奏。这下子可引来了许多蜻蜓,它们扇动着那双晶莹剔透的翅膀,盘旋在池塘上空,为荷花伴舞。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不时地停下来观看表演,好像一个个文明的小观众。远远望去,一朵朵荷花千姿百态,可爱的小鱼成群结队,一片片荷叶绿得发亮,再加上“小飞机”蜻蜓和“歌唱家”青蛙,就犹如一幅“山水画”,那景色真让人陶醉。

傍晚,池塘恢复了平静,蜻蜓大池塘上空悠闲自在地飞着,它那小小的身影在暮色中若隐若现,真叫人怜爱。在宁静的夏夜中,知了不知疲倦地说着悄悄话,它让萤火虫为它献点那一丝丝温馨的光芒,我想那时知了一定很开心,很享受。睡莲闭上了她那迷人而又炯炯有神的大眼睛进入了甜甜的梦乡。远看荷花就像一位婀娜多姿的仙女,亭亭玉立,她的美貌是多么的恬静淡雅、卓尔不群,让人赏心悦目。

18.浅谈作文细节描写的指导 篇十八

那么,怎样才能把作文写具体呢?我认为,作文的细节描写指导很重要。下面就谈谈我在细节描写指导中的一些做法。

一、以课文中的细节描写为蓝本,学习细节描写

初中语文课本中有很多细节描写,要引导学生学习,加以体会,从而弄清“细节”的含义。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文中就有很多细节描写,父亲亲自送行,照顾的无微不至,不光顾及眼前,还为儿子一路着想,临别时还给儿子买了橘子。买橘子要过铁道,那时的月台很高,爬起来非常费劲,但是为了儿子,再难的事他也心甘情愿。这里用了特写镜头描写父亲爬月台,写了手的动作,脚的动作和整个形体的动作,刻画得十分精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个细节描写使“我”的心受到触动,顿悟父亲的爱心,于是“我”哭了,“我”发现了父爱,引起了读者的共鸣。

再如《蜡烛》一文中写掩埋烈士,老妇人的每一步都非常吃力,假如笼统地说:“她非常吃力地把死者拖到了弹坑里。”那就不够感人。作者是这样写的:“路并不远,一共不到十步,可是她太衰老了,不得不坐下来休息了三次。最后,她总算是把死者拖到了弹坑里。她已经精疲力竭了,又坐在那里休息了好久,也许有一小时。”这样描述,使情景历历在目,仿佛老妇人的喘息声都听得见,真是感人肺腑。

要放手让学生自己从课文中寻找各类细节描写。如人物外貌的细节描写,心理活动的细节描写,语言对话的细节描写,动作神态的细节描写等等。通过诸多细节描写的学习体会,引导学生总结出所谓的“细节”,就是人和物特征中的细微之处。细节描写就是要抓住人和物特征中的细微之处进行细致的刻画、描写,这样写就能更好地揭示人物的心理,刻画人物的性格,突出文章的中心,增强文章的形象性、生动性和真实性。

二、以生活中的细枝末节为素材,运用细节描写

首先,引导学生学会对生活中的各种人物、景物和现象进行细致、敏锐的观察,并将观察到的情况以日记、小作文的形式写下来,并持之以恒。金圣叹说过:“一花、一瓣、一毛、一鳞、一焰,其间皆有极微。”有人为了画老虎,深入险地在树上搭棚,日夜观察;有人为了画牛,把自己打扮成牛,深入牛群,以便做到“以牛观牛”。只有多观察、多积累,才能把作文写得具体,使人感到合情合理,生动有趣,否则就会犯闭门造车的错误。

我在指导学生写《童年趣事》这篇作文时,一名学生写道:我小时候太贪吃桑枣,爬上桑树骑在树杈上吃,到晚上要回家了,就将桑枣装满了口袋,结果把一件好端端的白衬褂染成了花褂子,弄得妈妈哭笑不得。我让他仔细回忆当时的细节,把上面那段话写具体一点。通过指导,他在作文中对摘桑枣、吃桑枣以及自己的狼狈相和妈妈哭笑不得的神态进行了细致的描写。通过这些细节描写,一幅天真的童趣图跃然纸上。这篇作文被当作范文在全班宣读,得到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可见,有了观察积累的基础,写起来才会得心应手。

其次,要引导学生选择有典型意义的细节来写。细节描写是为突出主题服务的,所以必须围绕作文的中心思想来进行细节描写。学生写《我的妈妈》这篇作文时,确定了“妈妈疼爱我、关心我”这个中心后,我启发学生回忆:你的妈妈疼爱你、关心你有哪些具体的事例?学生有的说我的妈妈每天冲蛋花给我喝,自己却舍不得吃一个鸡蛋;有的说我妈妈下雨天背我上学;有的说天热时妈妈给我扇扇子……我让学生选择两件典型的事例,把妈妈关心、疼爱自己的动作、神态、语言具体地写下来,特别要注意细节描写。一个学生写到由于天热又停电,晚上做作业时,妈妈守在他身边,给他扇风赶蚊子。其中有一段是这样写的:妈妈右手不停地给我扇着风,赶着蚊子,左手却不断地“啪啪”地打着自己身上的蚊子。那“啪啪”声就像打在我的心上,我的眼睛模糊了……“于细微处见真情”,这一系列的细节描写,就非常生动地表现了妈妈的慈爱之心。

作家李准曾经说过:“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引导学生在课本里学习细节,在生活中观察细节,在作文中运用细节,让学生明白细节虽小,但作用不小,写好了就能使文章生动形象,具有吸引力。

上一篇:中医怎么治疗眼袋下一篇:超市防损每周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