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区人才工作情况汇报(精选10篇)
1.县区人才工作情况汇报 篇一
关于落实县(区)政府法制办主任
座谈会议精神情况的汇报
市政府法制办:
8月31日全市各县(区)政府法制办主任座谈会结束后,我办根据上级要求,认真贯彻落实,现将有关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贯彻迅速
会议结束后,区法制办***主任迅速向政府分管领导、协管领导汇报了相关会议精神,领导指示要将会议精神及时传达给相关单位及人员。我办随即组织召开了全区行政执法机关工作会议。传达学习了市政府*市长的重要讲话及**同志在县(区)政府法制办主任座谈会上的讲话。***主任强调了会议贯彻落实的重要性,并对今后依法行政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会议要求:一是要及时将会议精神传达贯彻到每位行政执法人员,深刻领会精神实质。二是要积极自查反省,查找不足。三是通过本次学习,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振奋精神,变被动为主动,努力率先完成法治政府建设阶段性目标任务。
二、措施有力、成效显著
(一)规范性文件的制定与管理
为了进一步规范我区规范性文件的制定与管理,区政府法制办陆续出台了《关于开展规范性文件清理和申报规范性文件制定主体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并加强了对现有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对不适应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文件予以废止;认真贯彻实施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明确规范性文件的制定、报备程序,切实维护全区法制统一和政令畅通。坚持走群众路线,在起草、审核文件过程中注重听取群众的意见,积极采取召开听证会、公布征求意见稿等多种沟通方式,了解社会各界的要求与期待,便于制定切实符合我区实际的规范性文件。例如,在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办法制定的过程中,通过向社会公众公开征集修改意见,召开调研、座谈,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建议等方式,收到各方面的修改意见21条,区政府采纳了其中的合理部分,本着群众利益最大化原则,提高保障标准,扩大参保范围,加强了与旧农保的衔接,受到了群众的欢迎,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在新修订的《*******人民政府工作规则》中对于规范性文件的制定、修改、废止进行了明确。
(二)行政执法监督制度
1.行政执法人员的管理与培训。全区现有行政执法人员820余名,今年,结合3年一次执法证件换发工作,区政府法制办组织开展了行政执法人员法律知识培训与考核工作,将全区行政执法人员个人信息及历次学习、考试、考核情况
纳入区行政执法人员信息库。各行政执法单位还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开展了集中培训、现场模拟等多种形式的不少于15日的专业执法技能培训。
2、建立健全依法行政大目标考核体系。一直以来区委区政府坚持把加强依法行政工作摆在全区工作的重要位置,由区长作为全区依法行政第一责任人,直接负责依法行政和政府法制工作。《*******人民政府工作规则》中明确了法制办主要负责同志需列席区政府常务会议。区政府还召开专题会议,进一步明确将依法行政工作纳入政府目标考核体系,给予了一定比例的分值,区政府出台了全区依法行政工作考核细则。
3.严格履行行政复议职责。截至2011年6月,区政府共收到11件行政复议咨询和申请,其中6件确实存在行政机关执法不当、不作为行为的,通过协调沟通,相关行政机关加以改正,行政相对人表示满意不再提起行政复议;其中3件属于申请人掌握情况不充分,法律理解有误,通过讲解,使行政相对人消除误区,不再坚持行政复议。对于已立案的,坚持现场调查、调解,公开审理,邀请行政机关负责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基层组织代表现场旁听,力求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化解矛盾。
根据省政府法制办《关于举办行政复议应诉人员资格考试的预备通知》的要求,我区已上报行政复议应诉人员资格
考试的人员有102人,这必将在很大程度上充实我区行政复议应诉人员队伍。
4.严把信访复查审核关。按照国务院颁布的《信访条例》的要求,我办认真履行信访复查工作职责,严格复查审核关,今年以来,已办理信访复查申请事项4件。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大力强化机关工作人员尤其是领导干部的依法行政意识。重点落实领导干部学法制度,政府常务会每季度安排一次书面材料学法,将干部任前法律知识测试范围扩大到全区所有副科以上干部,测试考察结果作为任职的依据,树立对法律的信仰和遵从,提高依法处理问题的能力。
(二)切实提高规范性文件质量。从合法合规、科学合理、公开透明、备案审查四个方面狠抓规范性文件质量,坚决杜绝行政越权、重复制定、暗箱操作、未经审备现象。对违法制定下发规范性文件的,坚决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对全区所有发布满2年的规范性文件进行全面评估清理,并将结果向社会公布。
(三)严格规范行政执法文明理性。计划以城管、工商、物价、烟草等部门为示范点,推行人性化执法,将和谐理念贯穿于执法工作始终,注重在法律政策允许条件下,充分运用行政指导等非强制手段,探索柔性执法新方式,实现管理
和服务相结合、执法和疏导相结合、教育和处罚相结合,引导行政相对人知法守法。
(四)自觉推行政务公开、透明。要进一步加快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和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完善系统功能,严格运行管理,确保所有行政事项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实现行政事项网上查询、申报、办理。各相关部门要依托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系统,不断规范行政程序和标准,明确执法人员的具体责任,对执法人员的执法质量和执法效果进行量化考评。严格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的范围、方式、时间要求,做好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工作,及时准确地向社会公开政府信息,并为公众查阅政府信息提供便利条件,保障公众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权。
(五)建立健全行政调解机制。按照国、省《意见》要求,建立行政调解工作体制,制定完善调解制度,明确调解原则、范围、程序和相关规定,加强调解机构和调解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行政调解在化解矛盾纠纷中的作用。建立健全行政调解与人民调解、司法调解相衔接的大调解联动机制,形成调解工作合力。
2.县区人才工作情况汇报 篇二
按照总结会要求,现将xx市纪委监委近期重点工作推进情况和下步工作打算汇报如下。
一、重点工作推进情况
xx市纪委监委立足职责定位,强化监督责任、突出监督重点、创新监督载体,推动“关键少数”监督工作常态化长效化。今年以来,查办问题线索*件,立案*件,结案*件,党纪政务处分*人,四种形态处理*人。其中,受理涉及“一把手”和领导班子问题线索*件,立案1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人,第一种形态处理*人。
(1)深入开展专题调研。用好知行合一“4+2”工作法,将“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列为重点工作调研课题。深入走访乡镇、市直部门55个,与党委(党组)班子成员及基层干部谈心谈话202人,收集调查问卷256份,归纳总结出调研中发现的6方面16个问题,提出解决措施20个,形成调研报告1份,制定述责述廉、谈心谈话等工作制度2份。
(2)探索创新监督路径。坚持从系统思维、总体谋划、科学管用上发力,创新构建“四三”监督机制。经验做法信息先后在省、市纪委内网专刊发表。一是抓好“三类教育”。抓好政策理论学习教育,监督“第一议题”制度执行情况42次,督促开展政策理论学习450余次;抓好党纪法规学习教育,针对“讲规学法”制度落实情况开展监督检查12次,调阅相关材料230余份;抓好反面警示教育,做实“以案三促”,开展“每季一案、每季一看、每年一行”,组织观看庭审现场2次、警示教育片6次,编写《警惕乱用公章的危害》《折翅的“领头雁”》等警示教育学习资料5期。二是做好“三个廉政+”。“廉政+承诺”筑牢“防火墙”。组织各单位“一把手”57人签订《廉政承诺书》,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廉政+谈话”打好“预防针”。结合日常监督、巡察反馈等问题,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进行廉政谈话40余人(次);“廉政+家风”共建“连心桥”。发挥家庭助廉作用,通过“送一封廉政家访倡议书、签一份家属助廉承诺书、作一席廉政谈话、填一份清廉家访记录单、赠一本警示读本”为主要内容的“五个一”活动,将监督延伸到“八小时之外”,开展廉政家访13次,发放《严以治家》《清风传家》等廉洁文化教育读本24册,收集采纳干部家属提出的意见22条。三是开好“三个会议”。开好民主生活会,选派15名纪检监察干部列席民主生活会开展监督28次,重点监督受到“两函一书”等处理的18个单位相关问题整改情况;开好述责述廉会,采取“一听二评三谋划”的方式,召开8个乡镇党委书记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专题述责会议;开好群众评议会,邀请部分规上企业和中小企业负责人、个体工商户、“两代表一委员”以及基层群众等27名评议代表参加“转作风
提效能
优环境
促发展”群众评议会,对与群众息息相关的教体局、市场监管局、城管局3家单位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等作风建设及营商环境建设情况进行“综合体检”,推动涉及民生问题整改13个。四是用好“三个手段”。用好“两函一书”,开展业务培训会,制定工作流程图。制发《廉洁提醒函》51份《履责提醒函》4份,《纪检监察建议》8份,督促问题整改8个,实现监督闭环;用好巡察监督,将“一把手”和领导班子履职尽责和廉洁自律情况作为重点,受理市委巡察办移交问题线索4件;用好考核结果,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意见》情况纳入政治生态考核内容,完成全市91个单位2021考核评估工作,约谈考核结果靠后“一把手”3人。
(3)重视年轻干部监管。组织市级党政领导班子年轻干部、“85后”科级和后备干部162人召开警示教育大会。制发《关于加强年轻干部教育管理监督的若干措施》,明确8方面25项具体工作措施,做好为年轻干部“扶上马、送一程”的后半篇文章。制发《警惕腐败年轻化》《警惕吸毒的危害》等学习资料和《漫画说纪》图书200册,拍摄《扣好廉洁从政“第一粒扣子”》警示教育片,供广大年轻干部学习鉴戒。相关工作信息在中纪委、省纪委、市纪委网站刊发。
二、存在的问题
(一)监督工作的精准度有待提高。
对“监督的再监督”定位把握不够精准,个别存在把执纪监督等同于主责部门行业监督的现象,发现问题有时还停留在主责部门业务监督视角。(二)派驻监督优势未完全显现。
“全天候、常态化、近距离”派驻监督还不到位,重办案、轻监督,认为办案是“显绩”,监督是“潜绩”的思维惯性还尚未转变;个别派驻纪检监察组还存在会商走过场、走形式,提出问题不具体的现象。(三)干部业务能力还需提升。
干部整体业务能力不足,具备法律、财务、审计等专业水准和能力的干部数量较少,大部分具备相关业务能力的干部被长期抽调,导致委内涉法类案件查办进度缓慢。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持续强化政治监督。
持续开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我省重要讲话精神专项监督,确保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到位。做好政治生态基础性、经常性工作,聚焦省、市委通报反馈问题,加强对账盘点,推动跟踪整改。全面推动巡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加强巡察与其他监督贯通融合,压实整改日常监督责任。落实“四三”监督机制,持续加强“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二)深入开展专项整治。
聚焦全市机关“能力作风建设年”监督问责工作,实施不良作风专项整治,着力纠治不作为乱作为假作为问题和破坏营商环境问题。持续开展群众身边“微腐败”、黑土地保护、疫情防控、安全生产等专项监督,维护群众切身利益。(三)强化审查调查安全。
坚持办案规范化,依规依纪依法、文明规范办案,提升案件查办质效。严格执行领导首谈和安全首课制度、谈话对象突发重大疾(伤)病应急处置等要求,抓好“走读式”谈话安全管理、谈话场所安全管控工作。全面建立风险隐患排查调度制度,及时排查掌握纪检监察工作中存在的各类风险隐患,推动风险防范化解工作有序开展。(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以乡镇纪委规范化建设为统领,加强对乡镇纪委的指导,提升系统效能,推进廉洁文化“进乡村”,打造乡镇示范点。完善派驻监督体制机制,以“派驻工作突破年”活动成果为派驻机构履行监督职能提质增效,完善“室组地”联合监督办案协作机制。3.人才工作汇报材料 篇三
(2011年9月23日)
近年来,我县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围绕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紧紧抓住培养、吸引和使用人才三个环节,不断解放思想、创新机制、完善服务,着力培养造就高素质人才队伍,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一、着眼全局,健全人才工作体系。一是加强政策支持。为健全人才工作体系,服务人才队伍的长远发展,先后出台了《企业经管人才队伍建设意见》、《突出贡献专业技术人员选拔管理办法》、《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意见》等一系列配套政策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对相关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管理、考核、选拔等提出了具体可行的实施措施,并将有关工作任务细化分解到责任部门。二是加强统筹规划。修订出台了《**县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对未来10年内我县人才发展的指导方针、战略目标和保证措施进行了规划和部署。同时建立人才工作情况通报、督查调度制度,成立人才工作协调督导小组,定期召开人才工作调度会议,以《**县人才工作简报》为载体,建立信息反馈和联络沟通制度,增强人才工作合力。三是强化经费保障。从2009年开始,县里每年 1 拿出100万元,建立了“经济建设人才基金”,专项用于企业柔性人才队伍建设。同时,采取政府、企业、社会多元投入的方法,筹建人才创业基金,从今年起,县财政每年拿出1000万元,建立“**县人才创业基金”,用于支持全县各类人才创业,按照《人才创业基金筹集与管理办法》的要求,专款专用。
二、围绕中心,科学打造人才梯次队伍。坚持把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强县之基、竞争之本、转型之要,科学打造人才梯次队伍,着力集聚培养急需紧缺的专业人才,努力把人才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和社会优势。一是围绕发展定思路。始终着眼全局、服务中心、贴紧需求,研究确定人才工作思路,确保了人才工作与经济社会的良性联动、一体发展。启动了“353企业人才培训工程”,即用3到5年的时间,加强人才培训,着力培育企业家、企业管理人才、企业营销人才3支人才队伍;实施“多形式聚才、多渠道揽才”计划,开展了“进企业、引人才、促发展”活动,今年全县已引进各类人才1200余名。出台了《鼓励“二线人才”“二次创业”的实施意见》吸引了64名“二线”干部到镇、村、企业帮助工作,收到群众的欢迎和支持。二是紧扣产业抓培训。在农村,以组建协会、加大培育为载体,开展新型农民培训项目10项,组建西红柿大棚种植协会、钢铁商会、厨具协会等各类协会60余个。在企业,开展“解放思想、加速 2 崛起”系列培训,从全国聘请高层次专家,来**县分别举办了“上市融资、企业管理、城市经营、财税政策”等不同专题的讲座,培训1700人次;投资100余万元连续4年与清华大学联合举办“企业经营管理高级研修班”,培训人才6000余人次。三是搭建平台广引智。坚持以项目聚才、凭载体用才,通过柔性引进、项目合作等方式,发挥各类人才效能。在京博建立了“博士后流动工作站”,与4位博士合作“农药开发”等项目。以园区发展和项目引进为依托,近三年先后引进硕士以上人才50人次,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教授柔性合作13人次。在全县技能人才中开展了“我行我秀”技能大赛活动中,涌现出一大批技术过硬、素质优良的高技能人才。
三、创新载体,引领各类人才干事创业。紧紧抓住管理服务这个环节,以组织开展适宜干事创业的活动为重点,不断增强人才工作活力。一是开展“创新创业人才”培育活动。投资15万元,以招投标的方式,确定上海交通大学承担了“成长型企业家梯度培养项目”,对17家成长型企业的负责人、副总经理、部门经理进行强化培训,涉及“战略管理、纳税筹划、绩效管理、品牌营销”等内容。近两年,先后组织开展了山东**•海内外博士科技行,参加了“中国山东第六届海洽会”等活动,11名博士与5家企业签约合作项目14项,涉及化工、板材、机械制造、3 厨具等支柱产业。二是开展人才初始创业活动。制定并出台了《**县支持人才初始创业实施办法》,鼓励支持各类人才创业兴业。成立**县人才创业服务中心,设立“**县人才创业专项扶持资金”,专项用于扶持人才创业。努力优化人才初始创业环境,设立人才创业服务窗口,为大中专毕业生、复退军人、下岗待业人员等各类有创业愿望的人才提供创业优惠政策解读,创业扶持申请等服务。5月,成功举办了“**县首届创业大赛暨创业新锐评选”活动,通过实地考察,项目分析,专家评估,评选出了10名优秀创业人才,与创业者签订创业扶持协议,配备专家进行创业指导,营造出了“尊重人才创业,支持人才创业”的良好社会氛围。三是开展社会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去年,我县被确定为全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县。为推动工作进展,我县成立了专门办公室,制定了《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等7个配套文件,将目标任务和完成时限分解到相关镇办和县直部门,重点设立了“居家养老服务岗”、“矛盾调处岗”、“青少年心理咨询岗”等10大类、64个工作岗位。同时,将岗位开发纳入人事劳动用工制度;建立了社会工作大学生实习基地;投资10万元,以“政府购买”的方式,从济南山泉社工服务社引进3名社工专业人才,指导全县社工活动开展、帮带培训社工从业人员。四是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和创业引领工作。目前,我县 4 已建立**集团等市级就业见习基地10家,国丰农场等县级就业见习基地11家。这些见习基地共提供了涉及机电、化工等54个专业的1344个见习岗位,现已初步确定100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根据“企业主导、政府扶持、鼓励发展”的创建模式,我县初步选定了**、**等几家大的企业,通过建立大学生就业创业孵化基地,把我县现有的大学生资源加以有机整合,形成团队,更好地激励大学生在企业创业创新中发挥作用。
四、强化服务,全面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坚持组织、政策、资金多措并举,健全保障机制,全面优化人才工作环境。一是组织领导。坚持“一把手”抓第一资源,成立了领导小组,设立人才办公室,形成县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能部门各司其责的工作新格局。严格实行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定期调度,年底考核,并把考核结果作为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二是政策保障。出台了人才队伍建设机制文件和配套制度,进一步明确了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的中长期目标和任务,提出人才培养、引进、管理、奖惩等具体措施,建立了县级领导联系高层人才制度,定期组织高层人才进行健康查体活动,落实人才优惠政策。三是宣传表彰。每两年对各类人才进行评选表彰,除正常工资待遇外,每人每月享受100-200元的县政府津贴。同时,在各媒体广泛宣 5 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在全县营造出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
五、存在的问题。一是人才总量偏少,整体素质还不够高。虽然近年来返乡和引进的本科以上人才有所增加,但与邻近的邹平、桓台等分县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人才总量过少的问题较为突出,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人才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均衡。比如,专业技术人才70%多分布在教育、卫生系统,而农林、畜牧、工程类以及现代管理、新技术与现代化知识应用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比较匮乏,而且大部分专业技术人员集中在城区和县直机关,在基层乡镇的专业技术人员相对较少。三是存在人才断档现象,高层次人才比较紧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高层次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各大企业,面对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高层次人才,如高水平研发人才、企业管理人才等方面,现有人员与需求现状存在较大差异。另外,在专业技术领域中,领军型高层次人才明显不足,尤其是在教育、卫生、科技等领域,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年龄普遍偏高,科技项目带头人和学术界知名人士比较稀缺。
4.2018 人才工作汇报 篇四
中共XXX县委组织部(2018年8月)
去年以来,我县紧紧围绕“三县建设”和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转型跨越的需要,在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精心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重要论述和省、市关于深化人才机制体制改革实施意见,树立科学人才观,坚持以用为本、高端引领原则,大力实施“优化发展环境年”活动,充分激活内力、借助外力,用足用好两种人才资源,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一、坚持普及学习,认真领会精神实质,提升人才工作的理论指导水平
按照中央和省市安排部署,我县把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人才工作重要论述摘编》作为抓好人才工作的重要任务,认真安排部署,及时将《摘编》发放到县级领导和人才工作责任单位,要求各单位将《摘编》作为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重要内容。县委中心组率先对《摘编》内容进行了专题学习,以上率下,示范带动全县党员领导干部和人才工作者认真学习,切实把人才工作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县委组织部认真落实部机关学习制度,在每周一学习例会上组织开展集中学习,把
展,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和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培训45场次,1100多人次,将成熟的生产技术转化为产业结构调整和现代农业发展的强大推手。二是坚持刚性考录,为县域经济发展聚才。认真落实市上选拨人才、企业精英人才及农村实用人才评定等办法,统筹推进公务员、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企业人才等各类人才发展。目前已组织完成全县10个乡镇4个部门22名公务员的招录考试工作,组织新招录的31名公务员参加了全市公务员培训。结合教育、卫生等事业单位人员编制实际情况,组织人员赴各高校和人才市场,为教育、卫生等相关部门引进各类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29名,进一步充实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力量。组织县内外49家企事业用人单位召开“新春送岗”人才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1283个,进场求职1500多人次,其中高校毕业生728人,达成就业意向452人,发放就业政策和创业创新优惠政策宣传资料1300份,为企业输入了一批新生力量。三是兑现人才待遇,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严把审核拨付关口,扎实做好省、市各类人才项目推荐申报和各类人才政策奖励资金兑现工作,兑现人才奖励资金30多万元,拨付各类项目资金68万元。认真落实市委人才办《关于落实引进高层次人才2016年度补贴的通知》文件精神,为引进的博士生和研究生分别发放10000元和6000元生活补贴。
三、坚持以用为本,调整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将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转型发展动力
结合“三县”建设实际,搭建高级人才培养平台,开展岗位练
等县域外XXX籍人才集群,为县域经济发展争引项目、引进人才、招商引资。运用“互联网+”模式,创办了县域外XXX籍人才微信公共平台,定期发布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等政策,搭建沟通交流合作平台。引导县域外XXX籍人才筹建了县域外人才联合促进会,使联合促进会成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库、技术库、创新库、智囊团,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贡献力量。组织开展“游子情.家乡行”“情系XXX.陇商回乡”系列活动,大力宣传推介XXX,带动更多人才、技术和资本聚流XXX,促进县域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三是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持续打造现代农业产业集成区。紧盯特色农业大县建设目标,把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作为打造现代农业产业集成区的核心任务,着力开发使用农村实用人才,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循环农业,构建起粮经饲统筹、种养加一体、农林牧结合、一二三产融合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按照稳粮、优经、扩饲的要求,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县乡专业技术人员、外聘专家和农民技术员“三支”队伍管理,积极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建立农业科技试验示范点39 个,引进新品种62个,新技术11项,开展各类技术培训班156期,培训专业技术人员90多人次,培训农民2.02万人次。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开展农业技术培训31期,培育新型职业农民80人、农民科技培训1350人次。遵循目标任务同向、培训资金集中、培训资源整合的原则,按照项目用工需求、贫困家庭劳动力培训需求和就业意愿,加强培训就业与全县重大项目、重点工程对接,积极推行“培训—鉴定—就业”一体化模式,争创国家3A级旅游景区。抓好导游队伍管理工作,采取“以师带徒”“集中办班”等形式,组织50名旅行社、服务网点工作人员,开展导游业务、服务礼仪等知识专题培训,组织做好导游资格考试报名工作,提升导游队伍素质。组织以xxxxxx为代表的文化产业带头人,通过传、帮、带等形式,带动了一大批民俗艺术爱好者从事民俗艺术制作。五是深入实施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工程,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力度。以破解社会工作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为突破口,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全县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为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建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注册登记制度,完成了2016年度取得职业水平证书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登记工作,并定期组织参加继续教育。按照分类指导、分级管理、科学合理、精简效能的原则,突出城乡社区、公益性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吸纳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主体作用,以基层和服务一线为重点设置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引导鼓励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到农村社区开展服务,至目前,已有3家公益类社会组织、2个城市社区、3个乡镇配备1名以上登记在册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坚持分类指导、有序发展的原则,把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发展纳入社会组织培育发展的重点项目,充分利用“三社联动”和“三区”人才支持计划项目实施契机,通过优优孵化培育、政府购买服务等措施,与甘肃兴邦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签订“三区”人才支持计划专业人才服务协议,鼓励创建民办社会工作机构,为社会工作人才发挥作用提供平台,引导鼓励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扎根一线,服务基层。
员,组建3个科技服务员服务团,创办了4个科技示范点,以示范点建设培育产业发展带头人,促进产业新发展。对服务基层优秀人才实行“三定三挂”管理,即定服务岗位、定服务项目、定工作目标,与津补贴挂钩、与考核评定挂钩、与经济效益挂钩,加强优秀人才服务基层能力提升。采取短期服务、巡回服务、长期服务相结合,现场服务与电话咨询、网络服务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到各乡镇(中心)站所、村队、社区、学校、医院等基层一线开展多种形式的服务活动,发挥人才引领示范作用。四是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关于深化人才机制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围绕优化人才培养、引进、流动、激励、评价、管理6个方面,提出贯彻意见,推进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创新。按照县委统一安排部署,对领军人才、拔尖人才等各类高层次人才进行慰问和发放津补贴,对做出重大突出贡献的在职称评聘方面给予优先照顾。组织优秀人才开展健康体检活动,并督促成员单位及时为各类人才建立健康档案。制定下发《XXX县人才工作考核办法(试行)》,细化成员单位重点人才工作,发挥用人单位主体作用,扩大人才择业的自主权;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关心、支持、配合做好人才工作,逐步形成县、乡、村“三级联动”人才工作格局。
5.国企人才流失情况汇报 篇五
。这种情况的出现,严重削弱了企业竞争力。如何扭转人才流失的不利局面,是事关国有企业生死存亡的一个重大问题。
一、国有企业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
1、分配机制不合理、待遇低。受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国企内部分配机制不合理,“大锅饭”现象普遍存在,缺乏人才价值观,官本位倾向严重,这种缺乏公平赋值的分配,使得大多数人才难以体现劳动价值,待遇较低。当人才感到自身价值难以体现时,就会寻求其他可能满足的机会。
2、用人机制不合理、不健全。不少国有企业的用人机制存在严重的论资排辈现象,人才“出头”机会较少,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同时,国企没有把人才资源开发作为企业长期的重要发展战略,不重视人才的继续教育,只讲人才对企业的贡献而忽视了人才的自身需求,使人才感到在企业发展受到阻碍,跳槽谋求新的发展。
3、缺乏亲和力,人才的精神生活不满足。不少国有企业忽视企业文化建设,对员工的精神文化需求不够重视,没有形成员工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难以对人才产生凝聚力。
4、个人的发展设计和企业的发展规划存在差距。许多流失的人才都是近些年毕业的大学生,当他们风华正茂、踌躇满志走出大学校门的时候,对自己的将来都有一番憧憬,经过几年的工作后,他们发现理想和现实相距太远,所在企业的前景也不被人们看好,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在企业难以实现而萌生了去意。
二、加强国有企业人才管理制度
“以人为本”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理念,人才工作是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坚持的长期战略。对国有企业而言,当前最重要的人才工作就是要吸引和留住人才。这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留人的关键是要留心,要留住人的心则必须通过努力使人才对企业产生认同感、成就感、知遇感和归宿感,要将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的措施落到实处。
一是要建立体现人才劳动价值的酬薪制度。国有企业必须改革原有的“大锅饭”酬薪制度,建立以业绩和效益为基础的分配机制,向关键岗位和特殊人才倾斜,真实、客观地反映人才的价值,保证各类人才得到与他们的劳动和贡献相适应的报酬,体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原则,在酬薪制度的内容上,可以结合企业实际,多样化操作。比如实行多元报酬结构的年薪制、风险抵押、人才持股、期股激励等多种分配形式,做到人才报酬与企业的资产增值相联系,与企业的发展和企业的利益相联系,使人才体会到企业对其工作业绩的认可,并在待遇上得到有效地体现。
二是要建立适应市场规律的用人机制。国企必须改革原有的“论资排辈”用人机制,建立起为人尽其才创造条件、为个人发展提供可能、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新型用人机制。同时,应根据企业发展规划,明确与之相符的人力资源开发战略,一方面要广开用人之路,采取多种形式,主动招贤纳士,改变过去在招聘、应用人员上守株待兔的单一和被动做法;另一方面要善于从企业内部发现人才、重用人才,实行竞聘上岗,改“相马”为“赛马”,给人才以脱颖而出的机会。
三是要提供能够实现人才价值的工作岗位。人才在注重工作环境、待遇的同时,还非常看重工作的本身是否具有挑战性、是否能够施展才华带来成就感,能否发挥个人的创造性,实现自身价值。如果企业所提供的工作与其专业、特长并不相符,或者枯燥乏味,缺乏挑战性和创造性,优秀人才当然不会热爱岗位和企业。因此,企业应该不断的给人才以工作压力和挑战,提供各种工作岗位和实际锻炼的机会,不断激发其工作热情,以充满希望和挑战的事业发展来留住人才。
6.人才办1、2月份工作情况汇报 篇六
主要工作情况:
1、积极做好“万名人才引进计划”启动前的准备工作。进一步修改完善《关于大力实施人才引进工作的意见》,拟定《2012年人才引进工作实施方案》和《开展人才需求申报工作的公告》;筹划成立市人才引进工作领导小组,初步明确人社、工信、教育、卫生等14家成员单位的主要职责和任务分工。
2、抓好拔尖人才管理。为在任的68名拔尖人才发放津贴8万余元,为新一届的20名拔尖人才颁发荣誉证书,整理新一届拔尖人才宣传材料,重新设计、下发《拔尖人才年度目标管理考核表》。
3、按照省委组织部要求,在排查摸底、掌握情况的基础上,推荐1人参加河南省2012年春季专家政治理论培训班。
4、会同科协、人社局等单位组织开展三门峡市第三届十大杰出青年科技专家的评选工作。
5、建立人才档案。建立完善市级拔尖人才、引进博士等重点领域人才档案,搜集、整理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省优秀专家、省市学术技术带头人等高层次人才信息,着手建立高层次人才档案。
7.X区人才工作汇报 篇七
今年以来,X区为贯彻落实全县人才工作决策部署及相关文件精神,在紧密依托X基地国家战略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绿色X下游配套产业和加快推进新材料产业园建设,利用链式效应集聚高端项目和优质人才,成功引进了X、X等优质项目,并聚集了X等涉及新材料专业领域的高素质、高学历、高智商的高端人才,人才队伍体系不断完善,园区投资价值和区域优势也日益显现。
一、工作完成情况 (一)建立人才工作体系,强化人才精准支撑 一是建立了以管委会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落实经济开发区的人才工作,为全面做好园区的人才工作奠定了基础。二是搭建了企业人才信息网络,努力形成资源共享、齐抓共管的人才工作局面,为抓好区域人才工作提供支持和保障。三是提高人才工作者业务能力,如参加人才工作者专题培训班、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全县组织人事干部专题培训班等X次;同时通过“三会一课”等途径提升人才干部的政治素养和党性觉悟,促进相关人员工作服务效率的提升。
(二)拓宽人才发现渠道,壮大人才队伍规模
一是强化人才工作宣传,积极营造人才强县、人才强区、人才强企的良好氛围,通过网络媒体、宣传资料等手段广泛推介我县和开发区良好的区位优势与发展环境,增强优秀人才的吸引力。二是加强人才资源信息库建设并实行动态管理,为引进、培养、使用人才提供参考依据,同时通过外出招商、高校招聘、企业推介等途径做好招才工作,对项目招引中发现的优秀人才进行跟踪联系,吸引其来开发区创业发展。近年来通过多种途径,委属事业单位已吸引X名X类专业人才,园区企业引进各类人才约X名,为园区经济建设打下人才资源基础。三是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原则开展柔性引才工作,以交流合作、技术攻关、培训咨询、评估诊断等多种形式,吸引县外的“高精尖”人才为园区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今年开发区联合县环保局以专家顾问团的形式聘用了X等X名教授级专家,为企业投资事宜提供专业咨询服务。
(三)完善园区基础建设,搭建人才创业平台 一是着力优化园区创业环境,不断完善各类要素保障。已建成占地X亩产业孵化基地一期项目,为人才和企业提供项目实践平台和载体资源,已有X等企业注册入驻;同时出台关于促进新材料产业园产业聚集招的优惠政策,吸引企业和人才不断来开发区投资创业。经开大厦为人才提供办公场所,并专设一层作为大学生创业基地,今年新增X家企业入驻办公,综合配套小
区建设宿舍楼X栋,为人才提供基础配套设施保障服务。二是全力提升人才服务“软环境”水平,认真落实县里关于引进人才在购房落户、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等方面的政策保障,提升人才的归属感。三是链式效应打造人才高地,根据X市“X”行动计划,引导企业积极申报,已有X教授“X项目”和X教授的“X项目”等X个项目入选。
二、存在主要问题 X年的人才工作总体来说成绩明显,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高端人才储备仍然不足,中高端岗位紧缺度高,企业的高端研发受人才瓶颈制约。二是人才配套性服务仍需加强,园区内的产业平台和生活娱乐配套基础较弱。三是存在人才供需错位现象,人才产业精准匹配度不够。
三、下阶段工作思路 (一)推进绿色X产业人才融合发展和互动升级 聚焦绿色X产业体系和产业空间,增强人才供需匹配性,通过举办座谈会、走访企业等方式,增强与企业和人才的互动交流,并根据产业定位和企业需求,构建有针对性的绿色X产业类人才供需目录,为用人单位提供专家咨询、项目对接等信息服务。同时坚持“专业培训”和“专项引进”双管齐下,根据市县下发的紧缺性人才目录,联合企业开展招聘,并拓宽渠道引进学历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
(二)深化人才聚集创业基地平台建设 以贴近项目、鼓励创业、加强研发为导向,打造综合实力更强、规模更大的人才基地和科研平台。下步开发区将开展产业X工程和产业创新基地建设,最终形成占地约X亩的人才创业创新基地,促进“产才融合”发展,推动X绿色产业集聚升级。
8.区人才工作办公室工作情况汇报 篇八
近年来,X区认真贯彻省市关于人才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党管人才工作的原则,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坚持把人才工作作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为X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证。先后荣获全国科普示范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区等国家、省级荣誉X余项。
一、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形成人才工作整体合力
1.强化工作领导。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成立了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办公室,配备了专职人员,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建立健全了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区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相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齐抓共管的人才工作新格局。
2.健全工作机制。健全协调机制。根据人员变动情况,及时调整了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了人才工作编制机构和工作人员,配强了工作力量。进一步规范了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和运作规则,完善和落实领导小组议事制度、例会制度、办事制度等,保证领导小组能够把握全局,议大事、管宏观、定政策。先后下发了《建立完善人才工作运行机制的有关工作制度的通知》和《X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职责任务。
3.完善工作制度。结合X实际,先后研究制定了《X区党政领导干部联系优秀人才工作制度》、《X区人才工作目标考核暂行办法》、《X区优秀人才选拔管理办法》、《X区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X市X区知识产权专项资金管理办法》、《X区加快科技创新推动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实施方案》、《X区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施意见》,《X区支持引进人才(团队)创新创业实施办法(试行)》等人才工作文件。其中,《X区支持引进人才(团队)创新创业实施办法(试行)》被编入《X市人才政策汇编》。初步构建了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激励等人才工作的政策框架体系,为全区人才工作有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和政策支持。
(二)营造良好环境,不断加大对人才的引进力度
1.完善政策保障体系吸引人才。人才是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最重要的资源。近年来,X区把高层次人才引进培育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大力营造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服务人才的良好环境,制定出台了《X区支持引进人才(团队)创新创业实施办法(试行)》,对来X创业的高层次人才、海外人才、优秀人才、雏鹰人才分别在购房、生活补贴、配偶子女安置、重大科研项目的研发上给予了资助和配套,并对四大类人才在创业扶持、风险投资、研发用房补贴等方面也给予支持。同时,区委始终坚持人才的引进和培育两手抓,对引进的人才和多年来为X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的各类人才,区政府设立科技突出贡献奖、优秀企业家、优秀青年创新创业人才等奖项,定期评选表彰奖励。
2.构筑专业孵化平台留住人才。把建设产业高地和打造人才高地通盘谋划、联动实施,规划了X多亩的孵化器、专业科技园区,为园区配套建设高层次人才居住区、商业配套区,作为X招才引智的载体,专门用于高
层次人才创新创业项目落户发展。目前,已经签约和在建的有X国家大学科技园、X产业园、X科技园,X国家大学科技园已建成X万余平米的孵化场地,并引进了X等国内一流的科研机构和企业;X成为X省首批认定的众创空间,并被科技部、火炬中心纳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服务体系;成功从美国硅谷引进高科技人才X名,其中X人为留美博士;X“百人计划”研究员X博导、X软件工程博士X先后入驻X科技企业孵化器创办企业。
3.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环境服务人才。一是营造良好环境。积极鼓励X本地的优秀人才加入创新创业的队伍,X学院的多名老师已经在X科技园、X科技企业孵化器内注册公司,为优秀科研成果就地转化提供支持。同时,为帮助X以外的青年才俊更好的落户X开展创新创业活动,专门配备X套人才公寓优先给予其无偿使用。二是不断加大科技投入。2021年全区科技投入达到X万元,为X科技园、X科技企业孵化器分别成立了X万元和X万元的种子资金。目前,区政府正在筹备成立产业引导基金,用于引导、整合和放大社会资本参与初创期专业科技园区、科技企业股权投资。三是建立融资平台。鼓励专业科技园区引入国内外知名风险投资机构,为更多中小微企业提供资金保障。通过大学科技园引入X中美科技创业管理中心、X科技创新创业投资管理中心、上海浦发银行等近20家金融机构和银行,整合各类资源,组织企业召开企业融资需求座谈会和信息化平台座谈会,协助企业进行融资贷款。X科技企业孵化器成功与交通银行、X银行、招商银行等三家金融机构牵线搭桥达成合作意向,以联保贷款的形式帮助园区企业完善资金链。四是优化服务体系建设。以园区为载体,引进劳资、中介等服务机构,以齐备的服务设施,强大的服务功能,帮助企业科技成果迅速转换为现实生产力。
(三)强化业务培训,提升人才队伍服务发展能力
1.充实人才资源库,加强人才队伍培育。分类别建立了党政人才库、高技能人才库、企业管理人才库、社会工作人才库。坚持专家人才信息统计制度,及时了解辖区大中型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人才引进、服务情况。不断充实和完善“X区专家人才库”,从辖区高校、企业院所中选出X余名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机械制造、新材料、计算机技术等领域的优秀人才,充实到人才资源库,推进人才工作信息化建设,实行动态管理。
2.增加经费投入,加大人才培训力度。实施人才工作投入优先战略,初步建立了以区委政府主动投入为基础,整合用人单位、个人和社会资源的多元化投入机制。X区人才培训专项资金在原有的基础上逐年增长,并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党政人才、高层次和紧缺人才培养,以及专项人才培训工程和人才培训基地建设等项目的投入,极大地促进了各类人才的综合能力和水平。
3.注重人才培训,提升人才队伍综合素质。制定了《X区人才队伍培训计划》,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通过举办培训班和专题讲座等形式,分类别对各类人才进行培训。2021年以来,先后培训党政人才X余人次,选派了X余名优秀人才参加了X市第X期优秀人才培训班,选派X名企业管理人才参加清华大学企业管理培训班,XX医院X当选市优秀专家。
二、存在不足
近年来,X区在人才工作方面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和措施,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人才队伍结构需进一步调整。
目前,人才队伍专业结构还不能满足X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特别是高新领域所急需人才极为缺乏,人才的层次结构不尽合理,直接服务于经济建设的实用型人才比较缺乏。同时,受相关规定和政策的约束,人才流动受单位编制、性质、身份等诸多因素的限制,人才流通的渠道受阻,人才在机关和事业单位与企业之间流动受限,造成部分人才资源的流失与浪费。(二)人才创新意识需进一步提高。
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我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之发达地区相对薄弱,经济总量小,企业产品科技含量低,社会、企业容纳人才和储备人才的能力有限,人才的作用难以得到充分发挥;人才政策宣传不到位,配套的培养、使用、保障、评价、激励制度还需进一步完善,人才服务环境还需进一步提升,鼓励创新、尊重创新、敢于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尚未真正形成,导致部分人才虽有创新愿望,但缺乏必要的创新条件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和社会基础还未真正形成。(三)人才作用发挥需进一步增强。
人才激励体制还不够健全,存在重物质激励轻精神激励,重短期奖励轻长效激励、重高层次人才激励轻一般人才激励的现象,没有建立起以绩效为主体、以贡献为标准的长效机制,导致人才的价值还没有充分体现,不能充分激发人才干事创业的热情;人才观念滞后,一些部门和单位对人才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够,只重视人才的引进,却忽视对其进行培养使用,“重使用、轻培训”,“宁可高薪挖人,不愿主动培养”的观念依然存在,人员配置不合理,导致人才资源效能不能得到充分发挥。三、下步打算
人才是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第一要素、第一推动力,是转型之要、竞争之本、活力之源。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结合X实际,紧紧围绕区委“一创两高六提升”目标实现,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营造良好环境、提升服务水平、注重作用发挥,不断加大人才工作力度,努力把我区人才
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一)党管人才,坚持人才工作“指南针”
一是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
加强区委对各级各类人才的凝聚引领,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理顺政府、市场、社会、用人主体关系,明确各自功能定位,推动人才管理部门简政放权,消除对用人主体的过多干预,提升行政服务效能。二是树立人才优先发展理念。
引导全区上下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把人才优先发展体现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体现到工作部署和落实中,以更加科学的人才工作机制保证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投入优先保障、人才制度优先完善,以海纳百川的气魄吸引、集聚各类优秀人才,为X打造最具创新活动力、最具创业激情的首创之区提供智力支撑。三是加强人才发展政策研究。
把人才工作理论研究和当前各项重要工作的实际紧密联系起来,着重研究带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和广大居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分析新情况,把握新特点,理出新思路,不断提高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紧紧围绕X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研究制定下步人才规划计划,初步搭建起人才队伍建设总的政策体系框架,对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任务,提出具体政策和相关配套措施。(二)筑巢引凤,打造人才工作“吸铁石”
一是营造良好引才环境。
履行好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责,通过完善人才评价、培养、保障、激励机制,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强资金投入,优化人才服务,认真落实各项人才服务政策,及时协调解决优秀人才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创造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环境,为企业和人才的快速成长保驾护航。二是注重发展人才作用。
按照实施“河洛英才计划”要求,采取“人才+产业”、“人才+项目”、“人才+平台”等方式,重点引进符合X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主导产业、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及重点项目建设需要的“高精尖缺”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强化示范带动作用,达到“引进一个团队,带动一个产业”的效果。三是强化优秀人才宣传。
加大人才工作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X要闻》、电视栏目、党建网、X组工微信平台等主流媒体,开辟专栏,深入挖掘和广泛宣传各类优秀专家人才的先进事迹,扩大社会影响力,大力营造尊重科学、尊重人才、崇尚创业的良好氛围。(三)创新机制,激发人才潜能“催化剂”。
一是创新人才评价机制。
既注重人才的显性绩效,又注重人才的隐性绩效,采取全方位测评方式系统考核人才。通过岗位责任考核、业绩量化评估等举措,提高人才测评结果的准确性和全面性。建立与人才工作业绩紧密联系,能者上庸者下,末位淘汰有进有出的良性循环机制,挖掘、激发员工潜力,增强员工危机意识,营造良好的竞争氛围。二是创新人才培训机制。
加大对人才继续教育投入力度,丰富培训形式,通过课题研究、走访调研、讨论辨析、互动交流、专题培训等形式,搭建学习交流平台,不断拓宽视野、开阔思路,激发人才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其创造力。9.人才工作经验做法特色亮点汇报 篇九
坚持党管人才、科学设计,统筹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按照“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的工作思路,x区出台《关于进一步建立完善党管人才工作格局的意见》,成立了以区委书记任组长、各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合理确定成员部门的工作职责,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
在全覆盖开展人才资源统计、区域人才综合实力摸底调查的基础上,x区将未来x年人才工作确定为研究课题进行专题调研,从明确具体目标任务、主要措施和体制机制创新、实施重大人才工程等方面入手,分x、x、x年三个发展阶段预测人才需求,提出了x大任务和x个重点项目。
同时,x区把人才发展和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加快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实施《x区人才工作项目实施管理办法(试行)》,全面实施全区重点人才工程项目化管理、项目化分解和项目化推进,加大对全区人才发展中有推动力、有创新性、实践性强的课题项目的指导扶持力度;
研究并实施《x区人才工作项目实施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建立x区区级人才创新创业示范基地的实施办法》《x区有突出贡献人才评选管理办法》x个配套文件,建立起目标明确、责任清晰、奖罚分明的人才工作管理考核制度,牵引带动人才工作整体升级;出台《x区人才工作联络服务站管理办法》,在x家街道建立人才工作联络服务站,将人才工作延伸至基层一线,加强人才工作窗口化服务,提升服务质量。
坚持服务发展、整合资源,积极提供多元化的人才扶持保障。结合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x区以项目打包、基地创建等方式,优化整合省、市、区三级人才工作政策,联动区级职能部门合力推进重点项目,变“单打独斗”为“集中发力”,强力聚合人才工作叠加效应。
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工作和重大任务,x区对重点人才工程实行项目化管理,自x年以来,先后确立《X》等x个区级人才项目,并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对有创新性、实践性强的课题项目累计给予了x万元的配套资金扶持,实现了“资金配套促项目,项目推进促工作”的目标。同时,积极向市人才办推荐优质项目,“农业返乡创业青年人才培育”“基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环境下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广告文化创意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服务平台建设”等x个项目获得市级扶持资金x万元。
坚持丰富载体、加大力度,不断优化服务环境加速高端人才聚集。筑巢引得凤凰来。人才的聚集离不开优质的创业创新环境。x区依托x科技产业园、X理工大学等周边高新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加快产业园区和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建设,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引导各类创新创业人才向x集聚。
在“科技强区、人才强区”思想的指导下,x区建立了汇聚科技人才、汇聚先进技术、汇聚科技项目的x科技产业园,整合“金鼎x分园”“同景智库x分园”“秘境Mx创意园”,设立X国家广告产业园,形成“一核多分园”的空间发展布局。
围绕“X旅游文化传播窗口、民族文化创意孵化基地、南亚创意潮流聚集地、X微小品牌孵化推广平台”的发展定位,吸引了包括新浪乐居、重庆猪八戒网络有限公司、盛策同辉、文产数字、掌上春城、X电视台国际频道等x家特色鲜明的广告、创意类企业入驻,带动了大批文化创意人才、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复合型文化专业人才、外向型产业人才引进。
x区研究制定了《x科技产业园管理委员会扶持产业发展相关政策》《x科技产业园一站式公共服务平台管理办法》等优惠扶持政策,投入x亿元广告文化科技产业引导资金,在X国家广告产业园推出办公空间、工商税务、自担保、知识产权、市场宣传、创业导师、法律咨询、人员HR、人事招聘以及业务培训“创业免费十道菜”;以中介服务超市的形式,通过政府采购服务和发放中介服务券,为入园小微企业、创业团队提供专业服务。
目前,园区累计推荐x家“财园助企贷”拟贷款企业与银行合作,x家企业及x个项目累计获得扶持金额x.x万元。同时,鼓励支持园区利用特色资源优势,健全完善创业服务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电子商务产业园及各类公共服务平台等,培养、聚集高层次人才。
10.地区人才工作汇报材料 篇十
一、我区人才队伍的发展现状
1、人才队伍整体素质逐步提升。我区人才总量稳步增长,截止2008年底,按照新的人才统计口径测算,硚口地区人才总量约为5.5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7.75%。硚口地区拥有两院院士2名,省、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3名,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和省、市政府专项(特殊)津贴人员46名,区拔尖人才36名,国家、省、市级高层次人才工程入选(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10名。专业技术人才达到3.9万人,比“十五”期末提高18%,其中中级职务以上占52.67%。
2、人才分布格局不断调整。随着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党政人才总量保持稳定,事业单位人才总量呈持续负增长态势;随着国有企业改革及民营经济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人才总量相应得到较快增长。在层次结构上,一批高层次人才聚集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硚口地区拥有国家级期刊主办单位、博士生、硕士生培养学科专业,国家、省级实验室、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博士后工作流动站等。在产业分布上,随着产业结构调整,人才结构正在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人才新体系。
二、我区人才队伍的结构特点
从我区人才的分布和构成情况看,主要有以下特点:
l、人才分布结构转为合理。从产业分布来看,从事第一产业的约占1.38%;从事第二产业的约占40.79%,从事第三产业的约57.83%,从工作单位的分布情况来看,机关占3.24%,事业单位占32.71%,企业占64.05%。
2、人才队伍的专业技术结构较为科学。全区高、中、初级专业技术人才比为2:4:4,大部分接近国内外公认的1:3:6的合理比例。
3、人才队伍的年龄结构较为适中。党政机关人才队伍及各级领导班子逐渐年轻化,平均年龄明显下降;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成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主体。
4、人才队伍的专业结构较为健全。目前,我区拥有8大类30多个专业的人才,分布在各行各业。
5、人才队伍的层次结构不断提升。自2002年以来高级人才逐年增加,现有博士生3人,拔尖人才36人,享受市政府津贴以上的高级人才46人。
三、人才主要工作
1、出台系列优惠政策,打造吸引人才的宽松环境。区委、区政府相聚出台了《硚口区人才发展“十一五”规划》。几年来,我们加强调研,摸清全区人才需求的结构、层次、数量,为整合全区人力资源市场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畅通渠道,充分利用一系列的人才引进的优惠政策,实行“户口不迁、关系不转、智力流动、来去自由”的政策,建立健全借智工作体系,鼓励我区人才资源等生产要素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流动,为我区引进急需的各类人才877人;加强人才储备,落实省、市有关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的指令性要求,努力做好2年择业的大中专毕业生的人才储备工作,根据各高校收集储备情况,实行先落户、后就业的办法,吸纳、储备应届毕业生219人。落实人才强区目标。
2、完善机制,拓宽人才服务功能。积极推进人事代理服务。目前,我区人事代理已由单一的公有制拓展到民营、外资、私营等非公企业,代理的项目由单纯的档案托管发展到委托招聘、职称评审、人才派遣、合同鉴证等内容,代理单位达54家,代理人数1003人,管理流动人员档案2214份;积极开展了职称社会化评审工作。引导企业主关心、支持员工的职称评审工作,使区辖企业职称评审工作由原来单一的事业单位职称评审拓宽到企业,截止2008年,累计为232名企业人才和社会人才提供职称评定服务,其中,中高级职称23人;在汉正街开展特殊高级经济师的评审,**工贸的董事长李丰、汉正街总商会副会长刘艳获得通过;为**力诺化学集团成功申报重大创新项目经费,为我辖区中百仓储的董事长汪爱群成功申报“**杰出人才”提名奖;同时加大人才培训的力度,2006-2008年共培训企业人才493人次;加强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的设置和聘用管理工作;着眼于更新知识体系,充分依靠教育、卫生等继续教育基地对区属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开展了《走进WYTO》和《信息化教程》的继续教育培训,2年来对专业技术人员共培训15774人次,共有783人取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3、强化意识,提升人才服务水平。探索和推广了“人才租赁”业务。把市场配置和组织调配有机结合起来,采取人才柔性流动的方式,努力实现人才的集约化使用,构建了企业人事服务网络。为都市工业园区124家企业引进制造业人才877人,其中中高级人才达到472人;积极开展人才派遣业务。成立**硚欣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现人才派遣单位达30家,派遣员工247人。根据企业发展需求,提供了个性化人事人才服务,为力诺双虎涂料公司筹建申报了博士后基地公作站。2年来共申报市津贴以上人员7人、十白千人选2人。
三、我区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
当前,我区人才队伍本身及其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l、人才短缺现象仍然存在。人才队伍整体规模稳步增长,但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所急需的各类人才仍然短缺,主要是缺乏一批高层次的高新技术人才,一批跨领域、跨行业、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和一批具有专业背景、有战略眼光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一批实用型、操作型、技能型高级蓝领人才和技术能手。
2、人才开发工作缺乏系统性。一是人才开发投入不足。企事业单位人才开发投入不足,继续教育经费比例偏低,缺少正常的增长机制。政府、用人单位、个人和社会等多元化的投入机制亟待建立。二是人才培养、吸纳、使用、评价、激励、保障等制度建设缺乏系统性、持续性和稳定性。三是人才开发工作存在畸轻畸重现象,表现在重技术人才、轻管理人才;重使用人才,轻培养人才;重高层次、高学历人才,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重奖励科研人才,轻激励工作一线人才等。
3、人才工作的重视程度仍需加强。当前仍有少数部门和单位对人才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造成人才工作改革创新的思路不够宽,优化人才创业环境的措施不够硬,用好用活各级各类人才的办法不够多,使我区的人才工作在贴近经济工作服务,实施项目引才、行业产业聚才方面尚有一定差距。
我区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问题,既有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较低的原因,又有城市综合环境建设水平不高的问题;既有观念。意识上重视程度不够的原因,又有体制、机制上的活力、引力不强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1、综合环境的建设水平较低,对人才吸引力不强。我区的综合环境比不上**高新开发区、**经济开发区等先进区,甚至同**、**、**等区相比我们也有差距,因而对高级人才的吸引力相对不足。从微观角度来看,我区的高等院校较少,人才入区后的再教育条件较缺;图书馆、体育场等较少且档次不高,休闲、娱乐场所品位较低,无法满足高层次人才的精神需要;其它如人文环境、消费质量等问题,也成为一些制约因素。
2、人才管理体制待改进,人才的使用与培养工作存在不足。在用人问题上,机关事业单位“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观,由于机构、编制的限制,致使一部分人才难于进入,也为此造成了激励约束机制的失灵,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挥不足等问题。人才再培养、再教育工作覆盖面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才总量的扩大和整体素质的提高。同时,由于在人才引进环节缺乏综合素质测评和专业能力测评,也出现了引进人才有文凭没有水平,有职称不能发挥职能的现象。
3、人才市场体系建设的发展不平衡。现代人才市场体系由社会化的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市场化的人才中介经营体系和法制化的人才市场管理体制构成,然而,目前我们的人才市场中介经营体系非常弱,以我区人才市场年交流量为例,今年招聘单位126家,提供岗位800多个,成功推荐人才200多人次,吞吐量明显太低;其次,法制化的人才市场体系还不成熟,我区人才争议仲裁委员会自成立以来,还处于初期阶段,还不够健全,因此,人才的利益和权力就得不到有力的保障,造成对人才的引力降低。
4、吸引高级专业人才的载体还不够。人才的进人需要载体,尤其是高层次的专业人才需要有适合其工作和科研的单位,岗位和工作条件。总的来讲,我区吸引高级专业人才的载体不足,在吸引人才的主体--企业方面,尽管我区加大了招商引资的力度,成立了项目区孵化器,汉正工业园等,吸引和培养了一大批三资企业,但总的来看,我区劳动密集型企业居多,资金技术密集型企业较少,对高级专业人才需求不大,由此导致对高层次人才的吸附,承载作用偏低。
5、对人才市场建设的投入和关注不够。截止目前,人才市场的总营业面积不过108平方米,而真正用来人才交流的面积只有25平方米,其次,人才市场办公条件较差,有些地方还处于作坊式操作,缺少现代化的设备及办公软件,没有良好的人才交流环境,从而导致人才智力引进和主渠道的不够畅道,通过市场吸引人才的作用没能很好地体现出来。另一方面,我们还没有在思想。观念特别是人力资源开发、运用、配置工作上,真正重视起来,还没有将其放到与招商引资同等重要的地位上来对待,还没有充分认识招商引资的背后即是人才竞争。
二下一步的建议
1、支持和鼓励大中专毕业生来硚口就业创业。对来我区就业创业的毕业生,普通高校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毕业生不受限制,大专以上学历的毕业生在2年内,办理毕业生就业落户手续。加强大中专毕业生创业期间的人事代理服务,包括档案管理、党组织关系的接转,专业技术职务评定、出国证明、转**级、工资调整等。进一步落实大中专毕业生未就业的登记制度,有针对性的开展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为未就业的毕业生2年免费保管档案、免费职业介绍、就业培训,积极支持未就业毕业生自主创业、自谋职业。
2、开辟创新创业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围绕我区人才“强区战略”,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集群发展,对我区紧缺的创新创业人才实行“一站式”人才引进服务。鼓励和支持用人单位以兼职、顾问、合作等方式柔性引进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同时,为创业创新人才引进活动申请提供专项资金资助,以增强和激发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大力加强高技能人才的技术创新和功关能力,引进一批支柱企业、大型企业所需的高技能“蓝领”能才(品菜师、高技能的操作能手、技改革新手等)。
3、启动特殊人才特殊评审工作。根据国家、省、市和武职改办11号文精神,为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在“汉正街”开展高级经济师特殊评审,现场评审,并根据各企业的需要逐步延伸到各类特殊人才、急需人才、实用人才的特殊评审。放宽评审条件、构建评价机制突出企业类技术人员创新能力的评价机制,注重向我区的新兴产业、支柱产业、和现代制造业倾斜,采取“先评后考”的办法,适当放宽条件,选拔评价经营管理人才。
4、为我区的毕业生提供资金支持。加大宣传力度,在“硚口信息网上”发布大中专毕业生提供小额担保贷款信息,公布小额担保贷款的范围、条件、程序等,并深入走访街道、社区、企业进行现场政策宣传。同时,在我区人才服务中心设立大中专毕业生提供小额担保贷款受理点,凡符合我区小额担保贷款条件的创业大中专毕业生,可到我区人才服务中心设立的受理点申请小额担保贷款,相关手续由人才服务中心代为办理。
5、发挥创业创新人才的平台作用。进一步发挥我区都市工业园和孵化器在创业中的载体功能,积极宣传在我区就业创业的大中专毕业生的优惠政策,采取“一对一”帮扶模式为大中专毕业生提供政策法规、投资信息、创业项目、创业培训等综合服务,并以单位为主题、项目为依托,为大中专毕业生申请提供专项资助。加快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建设,鼓励和支持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大力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为博士后工作站积极申请以添置科研仪器、设施、以及研究项目为渠道的经费资助。
【县区人才工作情况汇报】推荐阅读:
县区07-30
临沂县区调研报告09-08
县区城建局主要职责08-19
创建平安畅通县区实施方案08-12
2011年人才工作汇报材料09-12
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工作汇报06-30
关于乡土人才开发建设工作汇报07-22
开发区党委人才工作成绩汇报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