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生独立创业精神的培养

2024-10-07

论大学生独立创业精神的培养(精选14篇)

1.论大学生独立创业精神的培养 篇一

当代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培养势在必行

万慧琴

(抚州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高品质人才应具备独立生存的自信心、不断创新的进取心、广泛关怀的责任心;具有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对文化的整合能力、为理想而奋斗的实践能力。高校应该通过坚持知识、能力、素质的辩证统一;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锻炼等措施来促进大学生独立创新精神的培养。

关健词:大学生创业精神培养

随着国内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许多大学生将眼光瞄向了创业。但目前到工商部门咨询,真正注册创业的却少之又少。究其原因,大学生创业确实坚难,有利有弊。大学生创业主要有哪些优势和弊端呢?

其优势体现在:

1.大学生往往对未来充满希望,他们有着年青的血液,蓬勃的朝气,以及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而这些都时一个创业者应该具备的素质。

2.大学生在学校里学到了很多理论性的东西,有着较高层次的技术优势,而目前最有前途的事业就是开办高科技企业。“用智力换资本”是大学生创业的特色和必然之路,一些风险投资者往往就是因为看中了大学生所掌握的先进技术,而愿意对其创业计划进行资助。

3.现代大学生有创新精神,有对传统观念和传统行业挑战的信心和欲望,而这种创业精神也往往造就了大学生创业的动力之源,成为成功创业的精神基础。

4.大学生创业的最大好处在于能提高自己的能力,增长经念以及学以致用。

大学生创业的弊端体现在:

1.由于大学生社会经念不足,常常盲目乐观、没有充足的心理准备,对于创业中的挫折和失败,许多创业者感到十分痛苦茫然,甚至沮丧消沉。大家以前创业看到的都是成功的例子,心态自然都是理想主义。其实成功的背后还有更多的失败。看到成功也看到失败,这才是真正的市场,也只有

这样,才能使年青的创业者们变得更加理智。

2.急于求成,缺乏市场意识和商业管理经验,是影响大学生成功创业的重要因素。学生们虽然掌握了一定的书本知识,但终究缺乏必要的实践能力和经营管理经验。

3.大学生对创业的理解还停留在仅有一个美妙想法和概念上。在大学生提交的许多创业计划书中,许多人试图用自认为很新奇的创意在吸引投资,这样的事在以前或许确实有过,但在今天似乎已经是不可能了。现在的投资人看重的是你的创业计划、真正的技术含量有多高、在多大程度上是不可复制的,以及市场盈利的潜力有多大。而对于这些,你必须有一套细致周密的可行性论证与实施计划,决不是仅凭三言二语的一个主意就能够让人家掏钱的。

4.大学生的市场观念较为淡薄,不少大学生很乐于向投资人大谈自己的技术如何领先和独特,却很少涉及这些技术,或产品究竟有多大的市场空间,就算谈到市场的话题,他们也多半只会计划花钱做广告而已。而对于目前市场定位与营销手段组合这些重要方面,则全然没有概念。其实能引起投资人兴趣的并不是那些先进得不得了的东西。相反,那些技术含量一般但却能切中实场需求的产品或服务,常常会得到投资人的青睐。

从择业到创业,这就是就业观念上的一个重大转变。走自我创业之路,从长远看这也是将来大学生的一种重要选择。在一些经济发达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很多大学生从学校毕业后就直接走上独立创业之路。例如美国有“硅谷之父”之称的威廉、休莱特,在他母校斯坦福大学工学院的恩师特曼教授的鼓励下,一毕业就向银行贷款1000美元成立了惠普公司。世界首富的“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大学没读完就出来自己创业。“雅虎”的杨致远与费罗,读博士期间就在一辆学校的拖车里成立了自己的一个工作室,毕业后租了一套写字楼正式成立了自己的公司。诸如次类的例子还有很多,这说明并非每个人都非得先在别人的公司里打上十年八年的工,然后才能出来创业,尤其是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和市场经济时代,直接将“智本”转化为“资本”的可能性更是大大增加。

但是,对于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创业之路是很艰辛的,诸多难题挡住创业路。

1.切入口难找。据了解,目前很多应届大学生都有自主创业的想法,但苦于找不到适合自己的项目。很多毕业生不

知如何将自己的所学和经济效益联系在一起,如何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一块新的“自留地”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并创造出经济价值。

2.资金不足。大学生自主创业,资金也是困扰他们的一大难题,多数大学生上学时的经济来源是父母,可大多数家庭的经济条件也只是能供孩子上学,真正能给孩子提供创业资金的却少之又少。虽然政府有政策,大学生自筹资金不足部分,可以按规定申请小额担保贷款,但一些大学生认为优惠政策中的贷款金额太少,办理手续较繁琐。

3.社会经念少。目前大学生社会经念贫乏已经成了通病。如果毕业后选择自主创业,必须要求大学生有丰富的社会经验。对自己的创业条件进行分析,制定自己的创业计划,看自己是否具备未来老板气质和心理素质。比如承担风险能力、创新能力、决策能力和领导能力;还需做好市场调查和分析,准确掌掌握市场信息,做好市场预测,建立经营思路,设立市场进入策略;要学会理财、要撰写创业计划书等。这对于一个刚刚走出校们的大学生来说,也是一个考验。

据了解,为了鼓励大学生创业,国家出台的许多优惠政策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对于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来说创业毕竟不是说干就能干的事,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一方面,敢于独立创业的人,应该说综合素质都较高,这就要求他们在校期间学会过硬的本领。另一方面,高校应该增加创业教育的科程,把创业教育当作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来对待。作为一门特殊的课程,让创业不是理论课上那种“纸上谈兵”,而需要高校真正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真刀实枪”地去干,使学生未来要到社会上去磨炼积累经验的过程浓缩到校园内来完成,让更多的学生毕业后走上创业的道路。可以在校园内搞一些创业大赛等,使大学生在校能体验到那种竟争的激烈和残酷,对他们今后走向社会是极为有用的。

针对大学生创业难的境况,目前大学生的创业途径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1.大学课堂、大学图书馆与大学社团。2.媒体咨讯。3.与商界人士广泛交流。4曲线创业。5.创业实践。

以上几种途径可供大学生创业参考,究竟采用哪种途径可根据本人本地的实际情况选择。

大学毕业生刚刚走出校门如果要自己创业,在创业过程中必需注意几大风险:

1、项目选择太盲目:大学生创业时如果缺乏前期市场调研和论证,只是凭自己的兴趣和想象来决定投资方向,甚

至仅凭一时心血来潮做决定,一定会碰得头破血流。

2、缺乏创业技能:很多大学生创业者眼高手低,当创业计划转变为实际操作时,才发现自己根本不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创业无异于纸上谈兵。一方面大学生应去企业打工或实习,积累相关的管理和营销经验;另一方面,积极参加创业培训,积累创业知识,接受专业指导,提高创业成功率。

3、融资渠道单一:如果没有广阔的融资渠道,创业所需资金就无法解决,对企业来说就寸步难行。所有的计划就无法实施。

4、社会资源贫乏:企业创建、市场开拓、产品推介等工作都需要调动社会资源,大学生在这方面会感到非常吃力,平时应多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扩大自己人际交往的范围。创业前可以先到相关行业领域工作一段时间,通过这个平台,为自己日后的创业积累人脉。

5、管理过于随意:一些大学生创业者虽然技术出类拔萃,但理财、营销、沟通、管理方面的能力普遍不足,要想创业成功,大学生创业者必须技术、经营两手抓。

大学生创业之路的艰辛是可想而知的,但作为一所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在校期间一定要督促学生在学校学到过硬的专业知识。多开展一些校园技能竟赛。多跟企业联合办学。鼓励毕业生积极创业,以减轻学校和社会的就业压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在学校开展就业和创业教育,使学生提高就业和创业意识,不能盲目乐观,也不能一味悲观,指导学生和帮助学生自主创业,为他们提供一定的方便,甚至有的创业贷款可以通过学校与金融机构接洽,对学生打开方便之门。以便更快、更广地拓宽大学生就业、创业之路。也一并呼吁全社会对大学生创业给与支持和帮助。

创业教育使面临就业压力的大学生多了一种选择的机会,但有志于创业的大学生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创业是有风险的。成功创业必须要有一定的财力和创业能力做保障。大学生创业是创办能盈利的企业或开发出能带来财富的新产品,不是过“老板瘾”。创业以前,必须计划好,并在计划的过程中全程控制,及时纠正偏差。大学生应将在校期间的创业作为一项社会实践活动,来体验创业的艰辛和不容易,积累经验和教训,为今后走上社会后择机创业做准备。

创业精神是一种理念,这种理念贯穿于学校的课堂教学和课

外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毕业后大胆走向社会,自主创业,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包括课程设置、实践活动、教学体制改革、教学评价模式的改革。但不外乎一方面是创业思想教育,另一方面是创业技能教育。创业思想教育是创业技能教育的基础。创业思想教育包括创业意识的教育、创业动机的确立和创业心理品质的养成,目的是为了让受教育者形成正确的创业思想。开展创业思想教育,关键一点就是创业意识的培养,使学生变被动接受就业指导为教会学生主动或自主创业,既要鼓励学生敢于在新兴的领域和行业去艰苦创业,也要支持学生敢于自主创业,学会自我发展,培养学生具有创业胆量、勇气和开拓创新精神。

2.论大学生独立创业精神的培养 篇二

关键词:创业精神,内涵,意义,原因分析,培养途径

当前, 社会进入转型关键期, 大学生自主创业逐渐演变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当代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普遍缺少越挫越勇、屡败屡战的创业精神, 而这种创业精神是可以通过培养提升的, 它是促进大学生向创新型高素质人才转变的重要前提。

一、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内涵

何为大学生创业精神?大学生创业精神是一种开拓精神、一种敬业精神, 更是一种合作精神, 是当代大学生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 变被动为主动, 选择自主创业, 勇于突破现有资源的局限, 不断创造新机遇的勇气和意志;是当代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对成功的执著追求及对工作的孜孜不倦;是当代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组建创业团队, 精诚合作, 实现优势互补, 争取团队利益最大化的做法。

创业精神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自身具有创新性、科学性和坚韧性等特点。 (1) 创新性:创业精神的核心特征就是创新性, 创业者通过在不断地创新变化中寻找新机会, 对资源进行创造性的重组, 通过新的组合方式实现更高价值; (2) 科学性: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不能违背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 通过更加科学化的方法和设备, 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价值, 实现科学发展; (3) 坚韧性: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 只有具备了勇于战胜挫折的信心及坚定的信念才能取得成功。

二、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的意义

(一) 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有利于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办学的生命线, 而创业精神的培养是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动力源。我国从小学到大学, 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落实素质教育的方针, 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随着社会的发展,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而大学生创业是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 这也要求我们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培养, 是大学生创业者不断实现自我突破、提升的过程, 通过创业实践和训练, 将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等素质, 进而实现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二) 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

大学生创业者由于经验、资源等欠缺, 在创业过程中面临更多困难和风险。创业精神的培养可以提升大学生创业者对困难和风险的处理能力, 通过科学的方法规避风险, 解决困难, 是成功创业的重要保证。创业精神的培养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系统创新能力, 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高素质群体, 在创业过程中更需要良好的创新能力。大学生创业者通过对现有资源的创新重组及不断挖掘新资源, 从而创造出新事物、新产品, 实现财富的有效创造。此外, 良好的创新能力还有助于大学生创业者在旧的创业环境中寻找新的创业机遇, 保证创业的成功。

(三) 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有利于促进国家社会经济有序发展。

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 大学生创业成为高校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渠道。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 是大学生成功创业的重要保证, 进而促进高校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 是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 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同时, 大学生创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形式, 大学生创业成功率的提升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增强了经济活力, 有利于促进经济健康发展。此外, 具有创业精神特征的社会文化, 可以使社会的创业热情得以激发, 增强社会发展的活力, 使创业精神成为助推经济快速增长和社会繁荣昌盛的重要动力。

三、大学生创业精神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 高校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认识不够准确。

当前, 许多高校对创业教育的重要性还没有一个明确认识, 创业教育只是整个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的一小部分, 对大学生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创业方法、创业精神的指导等还非常欠缺。高校对创业教育认识的不够导致了大学生对创业认识的模糊。一些大学生有创业的想法, 但由于对创业风险的恐惧、创业资源的欠缺及创业前途的不明等原因而放弃创业, 没有把创业与自己的前途命运和未来发展联系起来。这些都影响了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培养与提升。

(二) 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够完善。

当前, 我国高校的大学生创业教育还不够成熟, 完善的课程体系还没有形成。在课程的设置上往往以选修课为主, 未将创业教育课程纳入必修课中, 学生通过选修课获取的只是零散的创业知识, 而只有通过必修课程才可以获得系统的创业知识。在课程的内容上也以经济管理类的基础课程为主, 涉及面较窄。如此一来, 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只注重了学生创业技能的培养, 而忽视了创业精神的培养。比如, 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所必需的良好的心理素质、坚定的成功信念、敏锐的市场洞察力等都难以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 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不够合理。

当前, 高校部分教师的教育理念还比较保守, 课堂教学的方式仍然以传统的灌输式为主, 教师自身创业精神、创业知识的欠缺导致所教授学生也缺乏创业精神和创业知识。此外, 高校创业教育的教师大部分仅有创业教育的相关理论知识, 而对于创业的方法等具体实践知识非常缺乏, 教师自身创业经验的不足导致他们不能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 影响了对学生创业精神的培养。

(四) 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校园文化氛围不够浓厚。

一所学校的校园文化氛围可以对学生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是大学生创业精神培养的可靠载体。大学精神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大学校园的文化氛围, 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培养离不开浓厚的创业教育校园文化氛围。但是, 当前我国大部分高校都还未形成系统的创业教育体系, 创业教育的校园文化也不够繁荣, 对创业教育的宣传也相当欠缺, 影响了大学生创业精神培养的效果。

(五) 部分大学生创业时存在眼高手低、好高骛远的现象。

面对日渐严峻的就业形势, 一些大学生在就业中并没有认清现实, 合理定位, 眼高手低、好高骛远, 没有把创业作为一种就业的选择, 一味想寻找待遇优厚、工作轻松的岗位。另外, 有些大学生一开始创业就想赚大钱, 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能力素质和资源条件还十分欠缺。高校通过对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培养, 可以引导大学生在就业大潮中把自主创业看做是一种良好的就业形式, 对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提供创业技能、资源、心理辅导等服务, 为他们成功创业打好基础。

四、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的途径

(一) 提高高校对创业教育的认识。

我国高校对人才的培养目标正逐步向创新型高素质人才转变, 要求大学生具备良好的创新创造能力和创业精神。高校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前提就是提高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认识, 明确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是引导大学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重要渠道。高校要进一步加强对创业教育的宣传力度, 让学生认识到自主创业是就业的一种重要形式。

(二) 完善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构建科学合理的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是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关键。为了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 提高创业教育实效, 高校应该在教学环节中融入创业教育, 把创业教育作为必修课程开设, 建立起一整套科学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此外, 高校在课程的内容上可以增加实践性更强的创业知识传授, 比如“创业案例分析”、“市场资源分析”等, 让教学更有生动性和实用性。

(三) 建立专业化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教师具有良好的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思维是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基础。建立科学专业化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是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关键。高校可以通过为学生聘请企业创业导师等形式, 把更多创业实践经验丰富的人员吸收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中, 完善创业教育教师队伍结构。此外, 高校应加强对创业教育教师的实践经验培训, 使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结合, 强化大学生创业精神培养效果。

(四) 培育浓厚的创业教育校园文化氛围。

文化传承是高校的一项重要功能, 培育良好的校园文化是高校强化文化育人效果的关键, 而创业教育文化是校园优良文化的重要部分。高校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创业教育宣传活动, 比如邀请知名企业家来校作报告, 开展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等创建创业教育文化品牌, 营造校园创业教育文化氛围, 这是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的有效途径。

(五) 创建有效的大学生创业实践平台。

创业实践训练是高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环节, 也是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的重要渠道。大学生在创业实践中可以积累丰富的创业经验、磨炼坚强的意识品质、掌握有效的创业方法, 感悟深层的创业精神。高校可以通过创建校内外创业实践基地, 建设高校大学生创业孵化园等形式, 为大学生开展创业实践提供有效载体和平台。

(六) 开展丰富的创业价值观教育。

创业价值观是大学生创业精神的重要内容, 开展创业价值观教育, 引导学生端正创业思想, 树立创业理想, 是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的有效途径。高校可以通过讲座、课堂传授等形式, 使大学生明确创业的目的不仅是积累个人财富, 更是树立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思想。此外, 高校在开展大学生创业价值观教育中, 还要引导学生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培养坚韧不拔的品质, 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 用智慧与劳动创造财富, 助推社会进步。

参考文献

[1]郝晓锋.当代大学生创业精神培养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 2013.3.

[2]杨旭辉.高校大学生创业精神培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 2009.7.

3.论大学生独立创业精神的培养 篇三

关键词:独立学院 创业意识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4)08--02

在当前形势下,大学生通过自主创业的方式改变被动就业的形式,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个人的毕业去向问题。各高校也积极响应此政策,开展创业类课程,邀请创业成功人士做报告,设立创业实验基地,但是选择自主创业的学生比例仍然很小,而影响大学生创业行为的直接因素就是创业意识,创业意识指的是在创业实践活动中对人起动力作用的个性意识倾向,包括创业的需要、动机、兴趣、思想、信念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大学生只有拥有一定的创业意识,才有可能产生创业动机,才能进行创业行为,达到创业的最终目的。因此,对于学生创业意识的调查以及培养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在此前提背景下我们以天津大学仁爱学院为例进行调查,我校2010年6月份有第一批学生毕业,截止到2014年3月份,共有6723名毕业生,成功进行创业的学生10人,这10名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带动30个社会就业岗位。学生创业的人数比例比较低,前面我们也提到过,影响大学生创业行为的直接因素是创业意识,因此要想提高本校学生创业比例,增加创业所带动的就业岗位,必须培养并增加学生的创业意识,本课题针对此情况,对本校学生的创业意识进行调查并分析,借此提出培养学生创业意识的方案,具有实践意义。

创业意识指的是在创业实践活动中对人起动力作用的个性意识倾向,包括创业的需要、动机、兴趣、思想、信念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学生创业意识是影响学生自主创业的直接因素,而在平时工作中了解到不少大学生的创业意识还比较模糊:有的认为创业太辛苦,不如找份稳定工作;有的认为创业是就业中的最后一个砝码,轻易不采取;也有的认为创业太难,自己不具备这方面的能力。归根结底还是对于创业没有清晰的认识,本课题针对本校学生创业意识进行调查,设计调查问卷,分年级分专业进行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进而提出关于本校学生创业意识培养的建议方案。

截止至目前我校创业培训共培训学生人数为2000余人。打印创业证书人数为3人,学校设有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并成立了创新创业指导委员会,领导、统筹和协调全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实践平台,鼓励和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引导大学生在艰苦创业的实践中学习创业知识、激发创业精神、磨练创业意志、培养创业品质、提高创业能力、拓展就业渠道。

本调查于2013年3月进行,调查对象为天津大学仁爱学院2009和2010级的在校大学生,涉及的专业有财务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法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艺术设计等20个专业。本调查全部以问卷方式进行,参与调查有效人数为200人。本研究为探索性调查研究,所得数据按其百分数排序,以获取大学生对创业的态度、兴趣、认识和评价。

虽然中国大学生创业还处于初级阶段,尤其是独立学院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案例不多。但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对创业持积极态度,创业意识强,对创业感兴趣,但对创业方面的知识了解较少,希望学校开设创业指导课,渴望创业教育。在问答“你是否想过自己要创业”的选项中,选择“想过”的学生占70.1%,选择“没有想过”的学生占14.4%,选择“无所谓”的学生占15.5%。在被问及“你对创业感兴趣吗”这个选项时,回答“很感兴趣”的学生占23.5%,回答“感兴趣”的学生50.1%,“不感兴趣”得学生占26.4%。期中二者加起来的比例高达73.6%。大多数当代大学生都有创业的冲动和梦想,对创业情有独钟。同时大学生对创业抱有兴趣和热情,但另一方面,他们对创业知识的了解十分有限,迫切希望学校开设创业选修课程,加强创业教育。

大学生创业问题的提出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在这种形势下,我国政府提出鼓励大学生创业,以创业来带动就业的大学生就业方针。政府各部门和各地都出台了一系列的支持和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对大学生创业给予全方位的支持。在大学生创业政策的引导下,各地大学生创业活动风生水起,但是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的比例还不到大学生总人数的2%,相比发达国家大学生20%-30%的创业比例还有很大差距。究其原因,我国目前还没有在全社会形成鼓励创业的氛围,大学生创业政策本身亟待完善,政策执行力不强。这些问题都极大的阻碍了大学生创业活动的开展。

独立学院学生对创业充满激情和理想,对创业所必备的知识、能力、素质有一定的认识,对创业能力的培养表现出迫切的愿望和期待。但独立学院学生普遍存在创业经济不足,创业知识、能力、素质欠缺,创业信息不足,创业风险意识不强,创业能力缺乏有效的、系统的培养和训练等问题。在独立学院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迫切需要国家、社会和学校高度重视,营造独立学院学生创业的氛围,在政策、资金和场地等方面予以扶助和支持,搞好系统的培养和训练,提供配套完善的服务,建立独立学院学生创业工作的长效机制,实现国家、社会、学校联动,实现学业、就业、创业的联动。

参考文献:

[1]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思考[J].网络财富.2008.

4.论大学生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研究 篇四

(湖南理工学院新闻传播学院15级广告二班唐诗漾)

 摘要:本文针对当代大学生存在团队意识薄弱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并结合长征精神要大力培养学生的的团队协作精神,让大学生顺利成材。 关键词: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团队意识薄弱;大学生  引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团队协作的巨大作用和效果也发挥出来,团队协作精神更是被企业所重视,当前用长征精神教育从当代大学生,培养其团队意识的,提高团队协作能力,使其在思想上重视团队精神,促使顺利成材。

一、大学生团队意识薄弱

第一、在家里,由于大部分学生为独生子女,在家中受到重视,家务也是父母一手操办,不大会想到帮助父母减轻负担,自我为中心意识极易膨胀,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与他人团结协作的主动性的缺乏。

第二、在学校学习上,独自一人不接受他人的帮助,不参与小组讨论和合作,缺乏集体荣誉感,我行我素,对于学校社团,竞赛,大会等更是不参与,集体意识淡薄;寝室生活方面搞卫生不自觉不彻底,只顾自己感受,即使寝室长提醒也不为所动,脏乱差更是不在乎,由于其一人使整个寝室与优秀寝室擦肩而过;人际交往方面,社交范围小,不顾他人利益和感受,缺乏与他人的合作意识。

第三、在打工或实习上自己不主动去寻找或联系同事,认为自己个人能力强不愿更不屑与他人合作。否定他人合理的观点,固执己见。对团队内队友的猜忌,否定,使团队如一盘散沙。

二、大学生团队意识薄弱原因的分析

第一、心理方面:自尊心强,纪律观念不强,个人主义至上,看问题和处理事情,不顾大局,利则行,弊则止,不能从大局出发,自我为中心意识膨胀。

第二.思想方面,从小被教育“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独立思想对当代大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思想上较为独立。

第三、家庭方面,大部分孩子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其溺爱,包办一切,自我意识膨胀,且缺少与同龄人合作的机会。父母对其孩子的期望值十分大,希望孩子十分优秀,因此,孩子从小的竞争意识的培养大于团队意识的培养。第四、学校教育方面,中国的应试教育是靠分数优先录取人才,所以学生潜意识里埋头学习,鲜少参与集体活动,团队意识分培养也是十分薄弱。

第五、社会方面,初出校门的大学生对社会的体验和心理准备不充分,理想和现实的偏差往往使他们失落、焦虑。人们之间的各种利害关系、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与大学的不同更是让他们手足无措,因此安全感也会有所缺乏,大学生将同伴单纯视为潜在的或者现实的竞争对手,这也就影响了团队协作。

三、加强大学生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

马克思指出:“单个劳动者的力量的机械总和,与许多人手同时共同完成同一不能分割的操作所发挥的社会力量有本质的差别。”由此可见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团队协作是长征精神的内涵之一,我们要弘扬长征精神,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有利于提高社交能力以及集体主义的培养;有利于发挥团队协调能力解决错综复杂的问题;有利于为民族团结意识培养打下良好基础。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正处于形成时期,要充分把握长征精神的实质,外化为实际行动。

第一、在心理上,学会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以集体优先,多为他人着想,对于与同学间发生的冲突心理上不适,也应及时找校园心理咨询师咨询。正确认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可以举办一些团队竞赛,使其意识到竞争和合作是相互伴随相互统一的。

第二、在思想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因此,在课改的进程中,必须本着与时俱进的精神,加强教育理念的转变,课改内容及时反映大学生的现实生活,增添新的章节,如可把现有的“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章节加以扩展成为“大学生人际交往与团队精神的培育”,以生动活泼、内容丰富的课堂教育培育大学生团队精神。另外,还可以邀请校内外成功人士为学生开设讲座,如知名教授、企业家、等等,以他们成功的事例以及真人真事启迪大学生的思维,为大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增强大学生培育团队精神的自觉性。

第三、家庭教育上,可参与一些亲子节目,在几人的小集体中感受集体合作所带来的乐趣。多关注一些励志的团队类的节目,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渐渐重视团队协作

第四、在学校教育上,要加强对大学生人际关系教育的培养,以班级这个小集体为单位开展校内集体活动,最大限度的为集体的共同目标奋斗,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总要性,增强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完善“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第五、社会要多给予90后大学生一些信任,90后颖的想法,独特的创造力,虽然初出社会但也是肯努力奋斗的,信任是相互的,你信任我,我就愿意和你合作,交流想法。一起让越走越好。

”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力量…。”这首歌不无道理,一个人再伟大,也离不开团体;一个人的智慧再卓越,也不能成为神而脱离众人。尽管时代在变,但团结协作精神永恒。现在的环境虽然与过去有着很大的不同,但团结协作的精神并没有过时,仍应该大力继承和发扬。在新的长征路上,当代大学生要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克服自我中心主义,我行我素。

 参考文献

【1】《最卓越的团队》[美]拉夫斯托(LaFasro,F.),[美]拉森(Latson,C.)著,邹琪译

5.论大学生独立创业精神的培养 篇五

【摘要】创新能力是二十一世纪对人才的本质要求,本文从就音乐专业专业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就行了有关论文。音乐活动是一个创作的过程,对于创新能力的要求更是不言而喻。

【关键词】音乐专业 创新能力 实践培养 课程改革

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当前高校人才培养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高校教育工作者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当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点。这个“重点”是由“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两个方面构成,且二者相间并重,在高等教育的实践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既为素质教育的实践指明了发展方向,又对素质教育的实践实质进行了科学定位。把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21世纪人才的战略性决策,是素质教育在理论与实践上的新发展。为此,本文就信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对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

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时代的需要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是高等院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高等院校的工作重点。据有关资料显示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就曾经提出了“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跨世纪人才”的目标,日本把发展创造力视为国策,把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作为日本通向21世纪的教育目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主张一个人的开拓创新能力,是面向未来的“三张教育通行证”之一(三张“通行证”是20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提出的观点:一张是学术的,一张是职业的、一张则证明一个人的事业心和创造力);江泽民总书记也曾强调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其次,这是全面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需要。新教育方针要求:“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以,高等教育在实施教育时必须树立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教育理念,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当作深化教学改革和教育教学的中心任务。正如德国教育家斯普朗格说的:“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播已有的东西,而是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

二、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1,创新精神的培养教师是先导

作为教师要教育学生懂得实践出真知的道理,教师首先不要迷信传统,书本和权威。传统虽众皆行之,书本虽众皆学之,但要知道并没有穷尽真理,仍有许多领域有待探索,也没有尽善尽美,仍需进一步深化完善,即使那些被证明是真理的知识也有相对性,不能将其绝对化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不必因是学生就人微言轻,要突破心理障碍,塑造出求实精神,自信心和好奇心。只要有勤奋刻苦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品格,也会有新的发现,也会取得独特的成就。作为教师,既要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锻炼胆量的机会,又要将最新学术观点,择要介绍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把握学术前沿动态,在对不同观点的比较,鉴别中开启心智,激发创造力。同时,教师还应有自己的学术见解。教师还应让学生参与相关科研课题的研究,从而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的能力,独立动手能力及刻苦钻研精神。

2,对学生进行学习理念的教育

我把人类的学习分为三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是认知学习阶段,即从人的出生到高中结束,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对自然现象,社会想象的“认识,知道”,这个阶段的学习是以教师为主体的,学生学习所谓前人总结的经验、理论等,我把这个阶段的学习比作“放牛式学习”。第二阶段是基础学习阶段,即大学学习的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要针对所选择学科的基础知识进行学习,要求对某一个学科领域进行尽可能全面的了解,为今后能在该学科进行更深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个阶段的学习应该是以教师为主导的,我把这个阶段的学习比作。放羊式学习”,也是探究性学习的准备阶段,要求学生树立创新精神。第三阶段是研究性学习阶段,即研究生学习阶段,这个阶段的学习要求在已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发明创造,我把这个阶段的学习比作。寻矿式学习,即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对社会现象,自然现象进行假设,然后通过实践进行验证,得到结果。那么,针对这样一个学习阶段的划分,所以我们对每一届新生入学后进行一次学习理念的教育,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理念,由“放牛式学习“的学习转变成。放羊式学习”,即由教师引领着学习到充分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自主性的学习,培养主动学习,努力探究的能力,以激发学生在学科中某一方面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想象,使学生能够学会自己查漏补缺缺,打好学科基础。

3,制定切实可行的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的定位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实质性问题,培养方案是进行人才培养的法律性依据。我们根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有关专业培养目标和要求,在认真学习和领会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及《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精神基础上,对音乐学专业和音乐表演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查研究和深入探讨,制定了以“多能一专”和“一专多能”的两个不同的专业特点的人才培养方案,对课程的开设进行了合理的调整,突出了的基础性,《专业选修课》的宽泛性,(专业拓展平台课程>的专业性。同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专业素质和学习能力在《专业拓展平台课程》上选择课程进行学习。规范了对学年论文的要求,增加了艺术实践和采风。既突出了专业特点,又体现出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重视课程建设,教材建设与教学改革

在课程建设上,我们注重应用理论的教学,在《形体舞蹈》课程里加入舞蹈编导的内容,成为《形体训练与舞蹈编导基础》课程:在《声乐》课中加入声乐理论与发声原理的内容,成为《声乐基础》课和,在《钢琴》课中,增加钢琴伴奏的教学,成为《钢琴基础》课程、在《合唱与指挥》课中加大指挥的课时比例和增加合唱排练的内容,成为《合唱,指挥与训练》课程。

在教材建设上,我们把豫南民间音乐文化的内容增加到教材中,在《形体训练与舞蹈编导基础》课中加入豫南花鼓灯的内容;在《视唱练耳》课中加入豫南民间调式的练习:在《民族民间音乐》课中加入豫南民歌的内容。

在教学改革上,我们拟对《视唱练耳》课程实行分级教学;拟对《基本乐理》课程实行入学会考免修制;对《钢琴基础》、《声乐基础》实行集体课、小组课,个别课相结合;实行教师,学生双选制。大大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了可自由发展的平台。

5,营造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文化氛围

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不仅需要一个切实可行的培养方案,还要有一定的培养环境。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开放,进取,学术的文化环境,不仅是合格大学生人格完善的需要,更是提高创新能力,培养创新精神的需要。为此,我们推出了专家讲坛,使学生在参加讲座的过程中,开阔了视野,增强了创新的欲望;实行班级小舞台制度,要求每学期每班至少要组织一场专业音乐会,使学生在举办音乐会中得到锻炼和提高:每学年还将举办大学生教师基本功大赛,多媒体课件制作大赛、声乐大赛,钢琴大赛,器乐大赛等,这些都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供了平台。

6,加强实践训练,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对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只有落实到教育的各个方面,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才能取得成效。其一,在学年论文上我们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制定不同的要求,一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学科知识,加上由于近些年艺术扩招的实际,学生对本学科知识了解有限,适时对大学生进行创造性品格的培养,努力开发他们的创造潜力,逐步将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同时要注意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如激发兴趣,调动情感,培养好奇心、磨炼意志和坚定信念等。其二,针对当前学生专业素质偏低的现象,要求学生做到“三个一”,即每天一十分钟的跟琴视唱,每一周背会一首民歌,每一个月听懂一部大型音乐作品,使学生在这些音乐实践中得到体验,增强对音乐的真实感受。其三,鼓励学生举办个人毕业音乐会,我们把每年的四,五月定为艺术实践月,把音乐表演专业学生举办的音乐会纳入必修学分,音乐学专业学生记入创新学分。其四,《实行大学生本科阶段导师制>,要求学生入校一年后,经过教师学生双选,确定学生的指导老师,之后的三年,包括学士论文都有该教师进行指导,这种做法可以使学生在大学期间得到研究性学习的锻炼,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思。

6.论民国企业家创业精神 篇六

摘要:在那段能过一天就一天的乱世变局里,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在晚清政府腐败的环境下,或军阀**的状况下,或列强横行国土的时势下,依然抱着一种“实业救国”的理想而耗尽一生的精力。这群人是中国历史上值得受人尊敬的阶层。傅国涌认为他们是“商之大者,为国为民。一群以实业报国为终生理想的大商人,铸就了现代工商业的传统和灵魂。” 关键字:民国;民营企业家;社会责任

以前在思考“一个国家崛起”的问题时,很少会想到商业史。所以对商人阶层缺乏了解。自从这学期选修了“民国企业家创业史”这门课后,开阔了眼界,对这个动荡的年代也有利新的认识。民国乱世,企业家们空有济世理想,却很难着手实现,于是他们就放下抱负,专注于眼皮底下的那片土地。于是,就出现了像张謇、荣氏兄弟、穆藕初等一批“实业救国”的企业家。

一、“状元企业家”——张謇

张謇(1853-1926):我国民族企业家的精神领袖,民营企业家的一代教父。读过历史教科书的人肯定都会懂得张謇的“状元办厂”事迹。但是未必有很多人知道这个“状元办厂”在当时的意义和其对我国民营企业家所产生的巨大启蒙精神。饱读诗书的张謇在1894年(光绪20年)慈禧太后六十大寿辰设恩科会试,考中状元。但不久的中日甲午战却改变了这个刚刚高中,满怀治国之道的年轻人的命运。1896年(光绪22年)张謇南通创办了“大生纱厂”。从此走上了 “实业救国”的道路。他创办的大生纱厂也对当时的民营企业起着带头作用。大生通过股东大会,分析其在制度建设方面的努力和演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早期中国股份制企业成长发展的状况;对实行的“官利”分配制度进行了探讨,认为“官利”制度的实行,受当时整个社会高利贷环境的影响和制约,有一定的合理性和积极意义。

张謇还有一个创世之举,那就是他致力于家乡南通的城市建设,大生纱厂的很多利润都被他投入到了公共事业上。将近20年下来,南通已成当时中国最出名的县城。1920年,一位访问者描写他看到的南通: “在登岸以前,我们就已感受到她的现代气息了。大道旁柳树成行,满载面粉、棉花以及旅客的卡车、汽车在奔驰,工厂的机器轰鸣声在回响—一个欢快劳动的日子又宣布开始了。在江岸边建有现代化的码头和仓储设施,运输线四通八达。”而张謇另一个值得记住的地方还有一个,就是南通的建设。张謇的实业精神,体现在南通的建设上。通过对南通的建设投入,“父教育”与“母实业”的建设思想。开启了南通的民智和端正了南通人的风气。当时梁启超对南通的评价是:中国最先进的城市。张謇由此有一个绰号叫“张南通”。南通模式是如此的迷人和让人感奋,在很长时间里它成为企业家的梦想。也是在1920年代,老买办朱葆三在上海郊区购置1000亩地,设想建立一个类似南通的实验城。而荣家兄弟则尝试着在自己的工厂里搞了一个“劳工自治区”。

发展民族工业需要科学技术,这又促使张謇去努力兴办学堂,并首先致力于师范教育。1902年7月9日通州师范择定南通城东南千佛寺为校址开工建设,第二年正式开学,这是我国第一所师范学校,它的建设标志着中国师范教育专设机关的开端。此后陆续兴办一批学校,有的甚至成为现在中国的一流大学。张謇又开辟了一条“教育救国的道路”。

二、“棉花大王”——穆藕初

穆藕初(1876-1943):吴晓波在《跌荡一百年》中专门论述过他的事迹。吴晓波认为他是当时全中国最懂棉花的人,是“棉花天王”。穆藕初33岁的时候,深感中国棉纺业的落后,下决心到当时棉业最发达的美国德克萨斯州读书,这一读就是整整8年。穆藕初学成归国后,筹办了上海德大纱厂。一年后,德大生产的棉纱在北京商品陈列质量比赛中获得第一名,一夜成名。棉纺织业在当时是中国第一大产业,聚集了张謇、荣家兄弟和周学熙等众多顶级企业家,穆藕初后来居上,居然能迅速崛起,与他在美国学到的棉花专业知识和科学管理方法是分不开的。

穆藕初另外值得记住的有两个地方:一是他翻译了弗雷德里克.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而且翻译的中文版竟然比欧洲版出得还要早。穆藕初或许是历史第一批在中国实践科学管理原理的企业家。而另一个值得记住的是,他是昆曲得以留存的恩人。穆藕初长得风流倜傥,一表人才,平生喜欢昆曲、书法、学佛、养鱼和斗鸟,是一个少见的才子型企业家。1921年,他感于古老昆曲的日衰,便赞助成立了昆剧保存社和昆剧传习所,这些机构在昆剧的流传上居功至伟。昆曲大师俞振飞在怀念他时说:“我国戏剧自清末皮黄崛兴,昆曲日益式衰,经先生竭力提倡,始获苟延一脉,至于今日。”

三、“家族企业”——荣氏兄弟

荣氏兄弟:荣家在我国是一个传奇的家族。一直到现在仍然是我国商业上举足轻重的家族。哥哥荣宗敬(1873-1938)和弟弟荣德生(1875-1952)是商业界上的一对最佳组合。他们单独一个创业的话,凭才能或许都已经能做到像张謇那样的成绩。但上天偏偏让他们成为兄弟而一起创业,这或许注定了荣氏家族在我国商业史上的一个不灭的传奇。荣宗敬的“雄才创业”和荣德生的“老成持守”代表了创业和守业的两种方向,兄弟两人一攻一守,进退自如。这种搭配能让荣氏在时势机遇到来的时候,能应势而上,创造辉煌。而在险像横生的形势下,仍能保命自守。这种生存智慧以家族传统的形式流传下去。经历几次危机,在晚清、民国和共和国时代变迁中,在革命和动荡的时势下,荣氏家族仍能得以保存。因此,荣氏家族可以算是我国商业史上最长命的家族。企业是社会的一分子,永远不可能离开社会环境而单独生存发展。对于个人来说,做个有钱的老板不是目的,只有心忧天下、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才能为社会所接受和认同。对于企业来说,追求经济效益是企业发展的第一目的,但不是唯一目的。企业只要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平衡点,并适当地回馈社会,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同甚至支持。而这些支持,将进一步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就像中国人说到海尔,在自豪中,也有着特别的尊敬。因为,我们看得到,海尔集团一直秉承“真诚到永远”的理念,在不断追求技术进步的同时,也一直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反哺社会。多年来,海尔集团在扶贫、救灾、助残、教育、体育等方面做出积极的投入,为社会公益事业做出了卓著的贡献。而谈到海尔这样的贡献,我们又不得不提起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张瑞敏说的好:“企业最重要的是为社会做出最大的贡献。尽到社会责任后,利润将是一个很自然的事情。不能把利润作为最重要,甚至唯一的目标,否则,可能就得不到利润。”事实上,他就是带着这样的思想发展海尔,最终也使得海尔成为民族工业的骄傲。与此相对的,近来发生过的“毒奶粉”事件可说是一个震撼力极强的反例了。产生的原因自是不用说了。在“发展观”的驱动下,传统信仰大厦坍塌,社会道德滑坡,然而健康的商业道德却始终没有建立起来。如果有什么损害消费者利益却可以更多赚钱的法子,少有企业家去制止、举报,反而趋之若鹜,视社会责任与职业道德为无物。因此,说到底,企业的社会责任承担得如何,企业家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① ② ③ ④

吴晓波《民国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厦门航空杂志2011年06期 吴晓波《跌荡一百年》中信出版社2008年

傅国涌《大商人》中信出版社2008年10月第一版

《张謇:一名伟大的失败英雄》南方网2009年04月16日

7.晋商精神与大学生创业教育培养 篇七

一、大学生创业及其优势与弊端

创业即创造新事业的过程, 大学生创业这一热点词汇可以追溯到1999年, 这一年被媒体誉为大学生创业年, 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创业致富, 大学生创业从业星星之火变成燎原之势走入大学生的思想。“三无”的大学生创业者, 凭借其饱满的激情和丰富的学识创业成为中国新时代创业的又一板块。然而在当代大学生在创业时则显得困难重重。大学生创业者不仅仅是完成个人财富的积累, 同时也肩负着增加工作岗位, 提高就业率, 维持社会稳定等使命。在新一轮高考扩招后, 随着青年素质的全面提高, 越来越多的高等人才走出校门步入社会, 创业这个词得到了无数富有激情年轻人的宠爱。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独有的优势和弊端。

优势: (1) 对于刚刚踏出校园的大学生来说, 激情和热血是他们最不缺少的东西, 这能让他们随时都富有无限的精力。 (2) 对于接受了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来说, 他们通过高等的理论知识学习从而获得了常人不具备的技术优势。而就当代创业形势而言, 高新科技产业是最有前途可言的。如软件行业和能源行业, 技术的重要性往往决定了一家企业的生存空间。因此许多大学生认清了自己的技术优势, 朝着高新产业迈进, 用智力换取成本, 从而获得风投公司的融资。 (3) 一个企业的成功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 要经历时间和社会的考验, 这就注定了创业要有一段艰辛的过程。一些大学生往往就是在这段过程中飞速成长, 将自身的才识与社会实践紧密融合, 从而获得成功, 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弊端: (1) 因为大学生刚刚步入社会, 社会经验严重匮乏, 盲目的乐观自信会导致他们不断地受到挫折和失败, 这往往会让一些心智不坚定的人感觉到沮丧和挫败, 从此一蹶不振。因为媒体和社会往往只会将焦点放在那些成功的案例上, 然而在成功的路上, 失败者往往比成功者更多, 市场的残酷性才能让心高气傲的大学生创业者们变得理智。 (2) 是否毛躁, 永远是老一辈人评价一个年轻人的几个核心之一, 富有激情不意味着毛躁, 而当代大学生创业者则太急于求成, 缺乏对市场的把握和管理经验, 这同样成为了影响大学生创业的重要因素。

二、大学生创业教育培养及现状分析

2002年, 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等9所国内外著名的大学开展了高校创业教育试点工作, 也正是因为此活动的实施, 中国大学研究与实践创业教育正式打响。接着整个社会都掀起了一股大学生创业的热潮。对此国家也出台相应的鼓励政策。国有银行还有一些地方性的信用社为大学生提供了无息贷款, 在贷款过程中也做到了简化步骤等一系列举措。

2011年11月, 由国家教育部、人力资源部、社会保障部、全国妇女联合会共同发起的支持女大学生创业活动拉开了序幕, “花木兰”基金最早地响应了此次活动, 在一年的推广与实践中, 形成了该企业自己的可持续发展创业模式。而参与此过程的投资人及多方代表组成了“花木兰”联合会。

2013年1月6日, 全国妇联发展部和“花木兰”基金会正式举办的“第二届”女性经济峰会, 支持女大学生创业启动仪式在北京国际饭店开幕。大秦手机化妆总部被评为支持女大学生创业爱心企业, 大秦手机化妆以其个性化、创意经济、轻库存、易开店、潜力大、市场广等特点受到媒体关注。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竞赛由江泽民同志亲自题名写杯, 由国家多个部门联合主办, 分为课外技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计划竞赛两类。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更是一项全面提升大学生创业意识和提升大学生创业的综合性赛事, 通过多种评价方法来综合考评参赛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三、晋商精神

“穷则思变, 艰苦创业。逐利四海, 开拓进取。振兴民族, 忠义爱国。组帮结会, 同舟共济。信誉至上, 诚实守义。尊师重教, 以人为本。勤奋谨慎, 俭约自律。乐善好施, 热心公益。”这是晋商给人们留下最为深刻的印象, 然而在这四字诗中, 最为璀璨的则属以下两种精神。

1. 进取精神。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 尚犹患贫, 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希望获得生活条件改善的心理, 激发了清、明山西商人在商场中的进取精神。晋商之所以能够在商界称雄靠的就是这种顽强拼搏的进取精神。例如大盛魁商号的创始人。“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 山西商人的进取精神更表现在他们的敢为人先, 不怕失败, 更不怕艰难困苦。曾经的山西商人三五结伴地拉着骆驼, 不畏千里黄沙连成天的沙漠, 不畏万里飘雪的山峰, 更不怕那各种的艰难险阻。向北山西商人们在蒙藏边疆留下了他们的脚印。然而就在那浩瀚的万里波涛中也有他们的英姿, 东渡东瀛, 南达南洋。这些事情无不表现了他们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精神。在晋商百年的辉煌中, 一种璀璨的精神一直散发着它的光芒。从独资制到贷金制、朋合制、伙计制的创新, 到具有现代化意义的股份制。晋商一直凭借着其敏锐的商业嗅觉和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将晋商推向辉煌。无论是在晋商中体现的创新精神, 还是现代创新精神都是商业中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瑰宝。

2. 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是晋商留下的宝贵精神中的一部分。从朋友合营到合伙经营, 这算是最初的团队合作形式。也就是俗话所说的有钱的出钱, 有力的出力。而还有一部分则是按照地区、区域的划分形成的大大小小的商帮, 这是一种建立在合伙经营上的制度, 靠着老乡间的情谊为纽带组成的群体。这第三则是以联号制和股份制形成的群里组织, 而群里精神也就是团队精神, 在经商中更是有着扩大业务与商业竞争的关系。随着山西商业的发展, 山西商人活动区域和经商范围的逐步扩大, 存在于商业的中的合理竞争也就变得越来越激烈。而这个时候, 山西商人逐渐形成了, 从家族到乡人之间同舟共济的群里, 像明代的晋商王氏, “其闾里子弟, 受钱本持缗券, 以化居于郡国者, 肩相摩趾相接也”。从这句话可以知道, 从王氏那里得到扶持的家族子弟有很多。而明代万历年间, 山西的一王两张三大家族更是大商人家族。三家联姻互为姻亲, 无论是在商业上还是朝堂上均是相互扶持, 大大加强了这三家的商业竞争力。三家联手形成的盐商团伙控制了河东的盐, 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垄断性质。在靠着结亲和家族的基础上, 晋商又慢慢发展为地缘组织。这时典当行里才传出这么一句话, “江以南皆徽人, 江以北皆晋人”。直到这个时候才真正有了晋商的说法, 而晋商这个名词也再次印证了清代山西商人逐步形成的地域性商帮。清朝后期, 晋商创办的山西票号在国内足足八十多个城市成立了分号, 成为了一个巨大的汇通网络。

四、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

1. 大学生的精神培养。

结合晋商精神, 当代大学生在创业的时候, 应当尽力继承和发扬晋商精神, 只有这样才能在商场中立于不败之地。更应当继承晋商艰苦奋斗的精神, 而这些精神都恰恰是当代创业大学生应该具有的。创业是一件十分艰辛而又艰苦的过程, 而作为没有社会经验或者社会经验淡薄的大学生来说, 创业就显得更加艰难了。不过这也是创业对大学生的磨砺,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只有本着一颗赤子之心, 大学生创业那条充满着荆棘的道路, 才会因为不断的学习而显得丰富多彩, 最终必将披荆斩棘, 走向成功。

2. 培养大学生创业的基本能力。

作为团队的创业者要有常人所没有的胆识和魄力, 通过处理不同的信息, 总结和制定最适合自己发展的商业道路, 深化团队管理、信息管理、目标管理。创业者在人际交往, 商务洽谈的过程中, 与人的接触和谈判是必不可少的, 这也是一项必备的能力。然而一个会谈判的人他的素质往往是综合多面的, 这就要求创业者不但拥有坚强的品质, 更需要拥有语言能力、心理分析能力和其他素养。而要想在商务洽谈中占据主导地位, 就更需要有一定的谈判能力。一个拥有杰出谈判能力的创业者会为自己的创业团队赢得更多的利益。

大学生需要学会处理突发事件, 无论是在创业过程中还是在生活中, 突发事件已经成为一门必须考虑的因素, 学会如何正确地处理突发事件, 已经成为创业者必须学会的一门基本功课。相比于其他创业者必备的基本素养, 身体素质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只有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才能够有饱满的精神和奋斗的动力。为了事业, 为了生活打拼, 这样的人是值得我们赞赏的, 但是也不能为了事业而忽略身体。大概所有的创业者都会精力旺盛, 一旦投入工作中都很难自拔。创业过程中一定要牢记劳逸结合这四个字, 不要让拼搏和奋斗成为害你的“毒药”。

3. 大学生与企业家的文化交流。

除了精神培养, 学校也应当加强大学生与企业家之间的文化交流。通过邀请企业家进行在校讲座和学生与企业家之间的互动, 在校大学生能更加清晰地感受到创业中的艰辛和吸取更多的经验。与此同时, 学校也应该开放一些大学生能做的工作, 在校培养大学生, 或许会有更好的效果, 无论是在校创业还是离校创业, 创业的途径都是多种多样的。

综上分析, 在进行大学生创业教育及其培养时, 我们应该着重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 提供大学生创业机会, 普及国家相关政策。通过吸取晋商精神中的进取精神, 创新精神和团队精神来塑造大学生饱满的创业精神, 通过高校提供的大学生创业磨砺机会和普及的大学生创业国家扶持政策来塑造大学生刚毅的创业骨骼, 只有有了饱满的创业精神和刚毅的创业骨骼, 这样的大学生创业才是有血有肉的, 也才是不怕失败, 不畏艰难, 不惧艰辛必将会走向成功的创业之路。

摘要:随着大学生毕业人数的增加, 创业成为大学生毕业的又一选择。本文针对当代大学生创业中的不足, 提出将晋商精神与大学生创业相结合, 为各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培养提供又一理论。

8.新形势下大学生创业精神培养研究 篇八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精神;培养途径

创业教育首先是一种思想意识教育,只有通过创业教育唤醒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才能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激情。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中提出的:“创业教育首先必须培养创业意识和企业家精神。”

一、大学生自主创业精神的内涵与重要性

从狭义上来说,创业教育主要指大学生及大学毕业生的自主创业能力與创新创业教育。高校应把大学生自主创业教育作为促进就业的重要内容来抓,积极促进大学生以及社会成员的自主创业活动。在整个社会环境中,应营造一种由政府促进、市场驱动、学校助推、社会扶持的大学生以及社会成员自主创业氛围,积极推进以自主创业促经济增长,以经济增长扩大就业,以达到全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创新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进步的灵魂。加强和促进创新创业,人才是关键,教育是基础。在这个意义上,我国的高等教育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全新的视角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进而扩展他们的视野,坚定信念。为此,就必须把创新创业的理念融入到高等教育的全过程。高校在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首先就要牢固树立大学生的创新精神,直接要求就是大学生自主创业精神的培育。自主创业精神是指创业者自主从事创业实践活动、产生创业成果的主体性条件,也是创造性人格所必须具备的主体要素。自主创业精神是在实践活动中产生的,一经形成就会作为一种精神动力,激励着人们打破束缚,推陈出新,不断激发创新活力,推动和促进创造性活动。

二、大学生创业精神缺失探析

1.大学生思想意识与市场竞争规律脱节。许多大学生抱有“学而优则仕”的观念,在做职业规划时,往往缺乏选择职业的灵活性以及对职业道路的变通性,缺乏市场竞争意识;在就业和创业时,许多大学生仍重仕轻商,一味地追求稳定。

2.部分大学生创业时存在眼高手低、好高骛远的现象。在大学生求职过程中,大多数人都存在观望、等、靠的思想,没有意识到创业是就业的重要方式。在创业中,有些大学生不善于抓住机遇,不懂积少成多,而通常是大谈赚“第一桶金”,不谈赚“第一分钱”,容易造成“眼高手低”的被动局面。

3.部分大学生缺乏艰苦创业、承担风险的精神。一些大学生在求职中,试图既安稳又荣耀,把就业目标紧紧锁定在考公务员、进事业单位,不敢积极争取创业,惧怕困难,不能承受各种挫折和失败,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难以走向社会,面对创业挑战。

4.在校期间大学生创业精神得不到有效培养。高校在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方面缺乏系统性、针对性,课程设置零散,未形成体系;缺乏专业的师资队伍,教师掌握的创业政策、资讯不够前沿,课堂相对乏味。目前很多高校还缺乏科学的有针对性的考评机制,创业精神的培养与专业教育结合不够紧密,高校、政府、企业三者之间对于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的配合还比较欠缺。

三、如何实施大学生创业教育

1.调整高校的办学指导思想。要想做好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关键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指导思想,把握好教育的主要方法,重点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同时,学校应该坚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让人才培养目标成为开展一切工作的重要依据,成为相关部门考核教育工作的参考,最主要的是让其成为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理想和渴求。

2.努力创造良好的创业教育环境。首先要大力提倡创业精神,努力提高师生对创业者社会价值的认识;其次要推进校企结合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同时,要建立相应的大学生创业基金,创建大学生创业园区,创造宽松的就业环境,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帮助大学生提高创业能力。

3.加强创业品质的培养。作为成功的创业者,必须具有过硬的心理素质、敏捷的思维方式、独立的行为特征等。要想加强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就要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上进行相应的改革。各门课程,特别是专业课,应包括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内容,让大学生获得更加专业的知识。

4.让大学生体验创业实践。高校必须建立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基地,认真组织大学生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切实增强大学生的创业意识,磨砺大学生的创业意志,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让大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劳动的艰辛,学到在课本以外的知识。

5.构建就业指导工作服务体系。高校要更新观念,拓宽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功能,使之集管理、服务、教育、指导为一体。要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就业指导队伍。招生就业处、学工部和教学的工作人员以及班主任都要学习就业指导知识。此外,特别注意要引进和培养一支具备相应学科背景、掌握不同行业或职业特点、掌控不同行业的发展趋势并具有一定的咨询和指导能力的专职就业指导队伍。

参考文献:

[1]徐娟.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05.

[2]张龙.论高校创业教育目的的实质渊源及其实现[J].教育与职业,2010(9):92.

9.论大学生独立创业精神的培养 篇九

再过一个月,“创业周暨全球创业周中国站”活动将在上海举行,每个政府创业基金申请者必须在第一轮申请环节,回答“如果创业失败怎么办”。这个“煞风景”的问题,体现了上海的理性态度,力求避免“泡沫”产生。

先问“失败了怎么办”

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和零点咨询公司的调研显示,只有16%的大学生对创业完全没兴趣,其他的不同程度上梦想创业,或者已经在为创业做准备。然而这84%的大学生中,真正适合创业的毕竟是少数。

“创业界流传着这样一组数据:在美国,每16个人中可能有一人具有创业精神,在欧洲是每26人,在日本是每36人;而在中国,每200人中还找不到一个。我们既要唤醒这股创业精神,又要负责地告诉他们,创业并不那么简单。”基金会相关负责人直言。

为了处理好这对矛盾,上海近几年来已经摸索出一套做法。例如项目申请阶段,仔细考察每个项目的资金筹措、团队组建情况,将一些仅凭“拍脑袋”、不够严谨的“项目”拒之门外;评审阶段,每个评委都多问一句“一旦失败了怎么办”,使申请者对创业的高风险性有所认识。今年起,本市陆续组织1000名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进入创业企业见习,亲身体会创业的艰辛。

爱他,就要泼“冷水”

根据基金会规定,每成立一个大学生创业企业,出资资助的分基金会应作为公司主要股东,参与公司的财务管理、制订发展战略等重大事务,必要时可行使“一票否决”权。这种做法一方面确保政府资金合理使用,另一方面也是对创业企业必要的辅导。

不过,这番精心安排往往不容易得到创业者的理解。市科创中心分基金的龚新美老师介绍,有一家得到基金支持的大学生企业,刚接了几个项目就要求扩大营业面积,多招员工。龚老师和同事们跟创业者分析盲目扩张的风险有多大。公司果然碰到了资金周转瓶颈,差点交不起场地租金。此后,这家公司专注于提高技术实力,最近成功跻身为某著名社交网站的技术提供方之一,还引起了多家风险投资机构的关注。

不少一线工作人员和龚老师持有相同的观点。他们认为,创业者大多对风险估计不足,尤其在财务等问题上容易决策失误,因此及时适当的批评、甚至是“泼冷水”更加重要。

辅导:“人走茶不凉”

近几年来,本市各相关部门探索过多种创业导师方案,如邀请大型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等给大学生创业者上课,但导师大多工作繁忙,容易使辅导浮于表面。

10.积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篇十

荆溪中心小学

林宜瑜

我们应当从战略眼光来审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的问题。爱因斯坦给独立思考能力给予很高的评价,他说:‚要是没有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有创造能力的个人,社会的向上发展就不可能想象。‛我们不仅要把发展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作为学生神圣权益加以维护。

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要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发展和生效的。比如:应有明确的思考目标、相应的思考机遇、强烈的思考动机、愉快的思考情绪、必要的思考时间等等。教师应发扬‚人梯‛和‚蜡烛‛的精神,悉心为学生创设上述条件。也就是说,为了学生能够更好地独立思考,教师就要作更多地独立思考。苏霍姆斯基说过:‚真正地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显然,学校的主要活动形式——课堂教学乃是训练学生思考能力的基地。

下面我就谈一谈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克服随意性,力求面向全体,照顾个体,搞好独立思考的权益分配。思考往往是从遇到问题(或矛盾冲突)开始的。学生的思路一般是随着教师讲解和提问线索而转移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的‚问‛和‚答‛之间是大有文章可作的。

一、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备答‛,切忌‚一问即答‛。有的教师提出问题之后,看到学生纷纷举手要求回答的场面感到十分如意,而立即满怀希望地指名回答。然而,回答的结果往往不能令人满意。这是为什么呢?我认为:因为儿童的个性特点,他们的意向从思想准备到实际行动之间相隔的时间很短促,‚意‛和‚行‛几乎是同时出现,缺乏深思熟虑是儿童的特点。他的举手往往是一种条件反射现象。从他们举手这一举动,只能看出他们有争取回答的积极性,还看不出他们有正确回答的把握性。

我们主张,教师每提出一个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有一定的思考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使每个学生都沉浸在独立思考的情境中。从都经过思考体验之后,讨论起来才有好的结果,因为,各自在讨论之前,都怀有自己的见解,再听听别人的见解,很可能产生认识上的冲突。这个冲突又会激起他们作再度思考(也叫反思),以至最后,把认识都统一到真理上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集思‛确实是‚智慧的摇篮‛。

二、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回答‛,切忌‚一问抢答‛。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问答活动中,也仿效‚抢答‛的方式,一个问题发出,看谁先举手,就叫谁回答。学生争先恐后,按捺不住,未经教师许可,就脱口而出,把答案一下子就说出去了。长此以往,将产生回答问题的机会,几乎都被几个智力超常的儿童所‚垄断‛,形成一支抢答问题的‚专业队‛。而智力中低常的儿童,因为长期轮不到发言机会,而产生焦急、苦恼、失望等消极心理,学习积极性被挫伤,思维受压抑。天长地久,学生的学业成绩,两极分化的现象越来越明显,也就出现了智力水平上的‚偏态分布‛。

如何力求做到学生智力程度‚常态分布‛呢?这就取决于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要有意识地支配学生的发言,特别要给发言不主动的学生提供发言的机遇。苏霍姆斯基曾经建议:‚请您努力去唤醒那些无动于衷的、态度冷淡的学生们的意识吧。……开动这种无动于衷的头脑的最可靠的途径就是思考。只有靠思考来唤醒思考。‛

一个问题的发出,先让智力较低的学生回答,答对了给予肯定和表扬,答不完整或有错误,让中等学生补充或修正,最后还可以让程度较高的学生作更高水平的发言,把对问题的探讨不断引向深入。这样,不同程度学生的积极性都得到发挥。这样每个学生的头脑都不能平静,人人都可以品尝到思考的乐趣,分享到思考的效益。

三、让每个学生都注意‚听答‛,切忌‚一问齐答‛。在日常教学中,有的教师比较喜欢学生对自己提出的问题作‚异口同声‛的回答。把维持课堂纪律的希望寄托在‚异口同声‛的声浪上。不让爱讲话的学生有乱讲话的空间。那种频繁‚齐答‛给教学带来不放心,因为:

其一、‚一问齐答‛往往是答紧接着问而来,因此,‚齐答‛实际上是‚答而不齐‛(七嘴八舌),给人的感觉是模糊不清的。

其二、人人为了赶‚齐答‛的浪潮,有的为了突出自己的地位还有意的加大声量。那么这样的‚齐答‛对于每个学生有何实际意义呢?大 家答的对不对呢?教师只能作‚求大同存小异‛的判定。

其三、‚齐答‛容易被一些‚特殊‛儿童‚钻空子‛,一是不动脑筋的学生,二是个别调皮的学生‚混水摸鱼‛,趁机乱喊乱叫,好不痛快。

当然,我们主张的是不要滥用‚齐答‛,不是一概否定‚齐答‛。在特定场合,如:教师讲到关键性知识时,常这样说‚这个知识是……你们记住了吗?‛学生异口同声回答:‚记得‛!这是必要的,也是自然的。但是,以研讨问题、交流思想、领会知识为目的的问题活动,还是一个一个发言为好。因为个人发言的背景是安静的,发言的内容自然属于师生的注意中心,发言的效果必然是清晰的。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在夜深入静的时候(听觉背景),时钟发条转动的声音(听觉中心),多有节奏而动听呀(听觉效果)。

四、让每个学生都有‚再答‛的机会,切忌‚不了了之‛。杜威说过:‚真正思考的人,从自己的错误中吸取的知识比从自己成就中吸取的知识更多。从某种角度来说,学生在认识过程中的错误,是预防和治疗再认识错误的一剂良药。‛

苏霍姆斯基主张:‚不要急于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如果儿童有什么地方做不好,我就对他们说‘你试一试重做一遍,只要下点功夫,你就一定能做好,现在还没有给你打分数。要是你有哪一道题不懂,明天上课前到学校来,咱们一起想一想。’‛可见,教师对功课不怎么样的儿童不是信手打个不及格的分数,也不是消极的不给评分,而是亲切地、耐心地、细致地劝导和勉励学生,针对不懂的地方,再下一番苦功,力求靠自己的努力得以解决。从而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意识到自己的力量。经过努力,实在解答不来,再问老师,到那时,师生一起研究解答方案,使教与学达到恰到好处的结合。这样,学生才真正‚进入角色。‛

11.论大学生独立创业精神的培养 篇十一

关键词:创业精神;培养路径;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

一、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基本内涵

(一)概念界定。通过对中国知网(CNKI)以“创业精神和大学生”为主题进行搜索,检索到相关度较高的文章826篇(包含期刊、学位论文、会议论文及报刊),并且随着时间推进而逐年增多。研究的学科涉及较广的是哲学、心理学及行为学等。

对“创业精神”概念的研究,国内学者多从各自学科背景出发进行了归纳与总结,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本文在借鉴前人学者观点的基础上,结合大学生群体的特性,将其定义为:大学生创业精神(undergraduate entrepreneurship)指的是大学生个体寻找、利用机会,在自主创业的过程由认知、意识、个性、意志和行动力构成的一种精神力量。[1]

(二)特点。(1)自觉能动性。自觉能动性是大学生创业精神实施的首要因素。大学生在创业知识的储备、创业意识的觉醒、创业意志的坚定、创业行为的实施,以及对创业环境与趋势变化的发现与追求,特别是尚未被人们所关注的环境与趋势,都必须发挥自觉能动性。[2] (2)思维创新性。创新性是大学生创业精神实施的重要支撑。大学生进行创业往往受到资金、经验、人脉等因素的限制,因此,突破思维的局限,通过创新、变革、转换、引入新的产品、服务或新的方式,满足其潜在需求者的需要就成了创业成功与否的首要因素。(3)实践操作性。操作性是大学生创业精神实施的重要保障。大学生通过发挥自觉能动性,寻找到的创业机会是能够为创业者所用的,可以真正实施的机会。(4)业绩追逐性。对业绩的追逐是大学生创业精神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保障。大学生创业个体在创业过程中,不能仅仅满足于现状,而是对事业的发展、业绩的增长充满激情与渴望。也正是这种对事业增长的追逐,促使了大学生创业个体克服遇到的困难,保持创业热情,实现创业的目标。

二、影响大学生创业精神的要素分析

(一)个体自身要素。(1)创业知识。指的是大学生个体对所从事行业的知识的储备和对创业本身内涵及相关规范的理解和认知。大学生对创业知识的储备程度越高,对与创业相关规范的理解越全面与深入,其越有可能获得成功。(2)创业意识。指的是大学生个体对自主创业行为的自我觉醒程度。这也就要求大学生个体要有敏锐的对环境与趋势的观察力,能及时的发现机会;此外还要有创新的意识,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最终实现对创业意识的觉醒。(3)创业意志。指的是大学生在创业实践的过程中,为实现创业目标自觉地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毅力。(4)创业者个性。指的是大学生自身的气质、性格和能力等方面心理特征在创业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5)创业行动力。指的是大学生在认识、情感、意志等因素的支配下,实际进行的创业行为的执行力。它是创业精神的外在体现和综合反映。

(二)客观环境要素。(1)家庭方面。1)家庭对个人创业的支持。这主要体现在:一是家庭的情感支持,表现在家人对创业是否持积极的态度;二是家庭的经济支持,表现在家庭是否提供经济方面的资助。2)家庭对个人发展的期望。家庭对大学生创业的影响,更多的是家庭对其未来职业发展的期望,如果家庭对子女的个人发展有明确的目标,就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3)家庭的教育风格。如果大学生的家庭开放强、鼓励挑战自我,或者注重对子女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和自主决策能力的培养,也会产生积极影响。(2)学校方面。1)学校创业氛围的营造情况。学校创新创业文化的营造对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意志、创业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2)学校提供的创新创业的条件。具体包括: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的硬件和软件条件,以及在学生遇到问题和困境时,能否及时的提供相应的支持和解决方案等。(3)社会方面。1)国家在创业政策、环境方面的支持力度。这些包括:国家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的经济政策及其氛围等。2)相关企业的支持力度。这些包括:企业对大学生创业的态度,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的便利条件等。

三、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创业精神存在的问题

(一)个体自身方面存在的问题。(1)创业知识储备不足。现今的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但对旅游社、旅游饭店、旅游商品、旅游营销等相关专业知识了解的不够;还因为缺乏社交智能,不善于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2)创业意识觉醒较晚。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较深、人生阅历不足、旅游相关行业相对复杂等因素的影响,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对自主创业的自我觉醒较晚。(3)创业意志不够坚定。在实际的创业过程中,受课程较紧,学校、同学、家庭的不认同,创业初期资金、管理、经验等方面的不足,家庭溺爱和包办现象的突出,“眼高手低”现象的存在,吃苦精神、挫折教育的相对缺乏,还有旅游行业的特殊性与复杂性等原因的影响,导致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在遭受挫折后很难继续坚持下去。(4)个性与职业的不匹配。根据霍兰德的职业类型匹配理论,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可能存在自身的气质、性格和能力与所从事的工作不匹配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创业效果。(5)创业执行力不足。虽然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对创业意识、兴趣有所提升,但真正付诸行动的力度明显不足。

(二)客观因素方面存在的问题。(1)专业管理方面。1)创业教育认识的误区。虽然学校认识到了创业精神、创业教育对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发展的重要性,但多将之作为提高学生就业率的手段。表现形式也多以创业讲座、创业竞赛、大学生创业园区为主。这在本质上是创业实务教育,不是真正的创业教育。2)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缺失。我国多数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没有开设跟专业相关的创业课程,即使有也多是依托学校开设的选修课进行的,与专业衔接性不大。而且这些课程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课程之间不具有严谨的逻辑结构,没有形成完整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3)“双师型”师资队伍的缺乏。旅游管理专业的创业教育具有极强的专业实操性,这就要求授课老师是理论与实践兼备的双师型人才,但因我国旅游管理管理专业教师的经历多为“从学校到学校”,大多缺乏专业的实践经历,很难将理论知识与创业实践有效融合。4)创业实习基地建设落后。虽然多数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都已意识到实习基地的重要性,但要么因为学校资源紧缺导致校内实习基地缺失,或因资金紧缺、教学人员不够,校内实习基地沦为摆设;要么因为管理经验不足或与校外沟通不够,校外实习基地成为学生打工的场所,不能发挥其实习、培训、创业的功能。(2)社会方面。1)社会各界的支持力度不够。近年来,虽然各级政府已出台许多优惠政策,但由于政策的执行情况、审批制度等方面的落实情况依然不容乐观;企业因经营成本等因素,专门为大学生提供的创业指导、兼职实习机会较少。2)传统文化中消极方面的影响。受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安于现状、墨守成规、害怕竞争等思想的影响,极大地制约了学生创业精神的形成和创业行为的产生,稳定的工作岗位仍是首选就业方向。(3)家庭方面。1)受传统就业观的影响。受“学而优则仕”思想的影响,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家长多希望学生毕业后能找例如政府、国有企业等稳定的行业或部门。2)对行业认知存在偏颇。部分学生家长对旅游管理专业存在认识的偏颇,认为旅游管理专业就是服务人的行业,选择从事与专业相关的酒店、旅行社、旅游餐馆、旅游商品经营等工作,有失体面或特别辛苦,因此对学生的支持不大。

四、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创业精神培养路径

(一)加强创业精神教育,增强学生创业素质。高校应结合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的特点,在专业教学中有意识的加大创业精神方面的内容,具体包括:加大创业所需知识的积累,加强对旅游行业相关行业规则的了解;通过校园创业文化营造,加大课堂讲授创新创业内容的比例,增加实践操作的机会;通过挫折教育等方式提升学生的抗挫抗压能力;根据学生的气质、性格,对其进行指导,提升学生个性与职业的匹配度。

(二)依托良好的校园文化,营造创业氛围。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可将专业特性、创业教育与校园文化结合起来,依托校园文化强大的无形的引导培育功能,营造有利于创业精神的校园氛围。

(三)深化高校教学改革,完善创业课程体系建设。深化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将理论教学、课程实践与创业教育结合起来,根据专业发展需要大胆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提升学生适应性与竞争力。具体可通过借鉴国内外成熟的创业教材,编写适用的、体现本土特色的创新创业教材;改革教学考核机制,加大专业实操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在学生专业成绩的比重。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构建“专兼结合”的创新型师资队伍。在保证理论教学水平的同时,提升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在创业内容、创业精神方面的教学水平,组建“专兼结合”的创新型师资队伍。具体为:一是提高新进教师的准入门槛,优先选择具备专业创新精神、行业实操能力、专业创新能力的教师;二是定期选送教师到相关企业培训、学习,或是参加行业间会议,提高专业创新能力;三是聘请知名企业家、成功创业者作为兼职教师,给学生开设课程或讲座。

(五)加强创业基地建设,构建“校内校外”两个创业基地。要重视“校内校外”两个基地的建设。具体可通过:一是加强校内创业基地的建设,利用校内的教学资源,通过校内实践基地、校办企业、创业技能培训、创业大赛等方式,为学生的校外创业打下基础;二是重视校外创业基地的建设,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提升创业项目的开发与孵化的成功率,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实践和支撑平台。

(六)提高社会关注度,争取创业政策支持。积极引导社会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创业精神、创业能力的关注,争取更为宽松的社会氛围与政策支持力度。具体可通过两个方面:一是持续加大国家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力度,并将之不断落实与完善。例如完善财税和信贷政策、融资渠道、投资体制等;二是争取企业对大学生实习、创业的理解与支持。

参考文献:

[1] 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九版).2008,41-42.

12.论大学生独立创业精神的培养 篇十二

关键词:独立学院,大学英语,语用能力

一、语用能力与语言能力、交际能力的关系

Bachman认为, 语用能力是语言能力 (language competence) 的一部分。语用能力和组织语言的能力 (organizational competence) 构成交际能力中的语言能力 (Bachman, 1997:84-94) 。何自然教授指出:“语用能力 (pragmatic competence) 可以解释为运用语言进行得体交际的能力, 它可以简化为表达和理解两个方面 (何自然, 1997:201-202) ”。

1972年, Hymes提出了“交际能力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这一概念, 他认为, 交际能力可以理解为对潜在语言知识和能力的运用。吉哲民、李冬梅认为, “交际能力是指一个人运用语言手段 (口语、书面语) 和非语言手段 (体势语、面部表情) 来达到某一特定交际目的能力 (吉哲民、李冬梅, 2001:15-18) ”。现在, 关于交际能力的概念已基本达成一致意见:交际能力包括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两种能力。外语学习者的交际能力的体现离不开语用能力, 所以, 外语学习者的语用能力, 更要求有扎实的语用知识。

二、独立学院培养学生语用能力的重要性

1.独立学院的办学特点

所谓独立学院, 是指经过国家教育部批准, 由某个组织、企业或个人投资, 利用公办高校的管理和教学资源, 按照新机制运作, 即享有人、财、物独立管理和使用权而组建的高等院校。独立学校形成历史还很短暂, 为了快速发展起来, 真正形成自己的竞争力, 按照教育部的规定, 当前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于以本科教育为主, 以就业为导向, 按照市场和社会的需求, 培养具有合格的基础理论和较强的实际运用能力、技术技能, 培养特色明显的高级应用型创新人才。

2.独立学院大学英语的教学特色

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产生的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因此, 探寻有效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途经, 是外语界面临的时代课题之一。国家教育部高教司于2004年1月3日印发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通知指出:各高等学校应根据本校实际情况, 确定教学目标, 并创造条件,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 向较高要求或更高要求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根据这一要求, 独立学院的大学英语教学应当把握“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和“因人施教, 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以满足学生的就业需求和社会需求。

三、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语用能力

1.侧重听说能力的培养

在教育部高校司2004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提出:“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特别是听说能力, 使他们在今后工作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 (教育部高校教育司, 2007:1) ;还提出:各高校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 改进原来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据此, 该项目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 开展交互式英语视听说网络多媒体自主学习, 探讨交互式英语视听说自主学习对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理论意义, 并对教学实验的有效性进行验证。

以“应用为主”的独立学院, 大学英语教学中更应采用有多媒体课堂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中学生既能听到声音, 又能看到影像, 再通过人机对话用语言表达出来, 比起传统的外语教学更有利于知识的保持, 从而有利于语言信息的理解和记忆, 使学生语言学习的负担减轻。通过学习者的体验, 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促进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

2.语境教学, 充分互动

语言交际离不开语境。以为学生英语语言的学习提供最直接的感受空间, 创制一种真实的氛围, 让学生受到语境的感染和语境的暗示, 从而自觉地使用适当的语言形式, 培养其英语思维的形成。为促进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 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应落在学生身上而不是语言本身上, 因多关注学生个人潜能的发挥, 注重培养课堂中的师生互动。笔者也就这一教学方法谈谈自己的课堂实践。

例如, 《新视野大学英语 (第二版) 》第一册第三单元Section A: How to Make A Good Impression一文和大家探讨的是如何给他人留下一个好印象的问题。话题本身就是和学生们平时生活息息相关的, 大家都有很多的体会和感受, 因此在课前的Warming Up中, 笔者先让几位同学表演了一个十分钟的工作面试 (Job Interview) , 让两位同学扮演应聘者 (interviewee) , 分别作为正反面的例子, 模拟面试过程。表演结束后, 让大家分组进行讨论:In this job interview, which one performed better? Why could he leave you a good impression?大家都踊跃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并能用英语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最后, 全班以分组的形式讨论, 每组派代表做两分钟左右的口头报告 (oral report) :How to Make a Good Impression in the Job Interview?大家从衣着, 体态, 言行举止各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并且给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议。通过这次讨论, 大家不仅学会了运用所学词汇表达自己的观点, 而且掌握了许多工作或生活中如何给人留下好印象的方法, 使大家收获颇丰。

3.开辟第二课堂

由于课堂教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如时间有限, 听说读写的能力难以得到均衡发展;教学内容有限, 学习者语言输入量不足;班级过大, 难以实施个性化教学。基于这些原因, 在传统课堂教学之外可以开辟第二课堂, 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有效结合, 发挥第二课堂开放、灵活和广泛的特点, 调动学习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以拓宽学生的视野, 从而提高学习者的综合素质和英语语用能力。独立学院的学生多数兴趣广泛, 可以以外语为纽带开展各种兴趣小组、第二课堂指导小组, 组织筹划具体的英语课外活动, 强化实践环节, 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例如:组织“英语角”;成立英语协会, 定期开展活动;利用调频广播, 为学生们播放英语录音;举办全校性的英语文化节等等。

四、结束语

为顺应独立学院发展的趋势和特点, 把握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 大学英语教学也应有明确的定位, 那就是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目的。在明确了这一目的之后, 接下来要做的, 是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师资培训、制定专门的教学大纲、选用适合学生水平的教材, 不断探索适合学生实际需要的教学方法, 强化培养学生们的听、说、读、写等能力, 尽快找出具有独立学院特色的教学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Bachman, L.F.FundamentalConsiderations in Language Testing[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84-94.

[2]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201-202.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7.1.

[4]吉哲民, 李冬梅.浅谈中国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J].外语界, 2001.

13.论大学生独立创业精神的培养 篇十三

郝笑男

在第五单元的学习中,涉及到了解决问题的内容。即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简单的问题。这一部分是教学中的重点亦是难点。尤其是减法题,很多孩子不能理解问什么算什么,得数往往不能与“问号“相符。并且在考试时,学生在“解决问题”上很容易丢分。这说明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比较薄弱。在做题的过程中,很多孩子会将图中食物的数量数错,或者由于图中画的有些模糊加上不仔细看也会出错,家长会归结于为孩子的“粗心大意”。前段时间我看的一篇文章中提到,一直以来,我们都忽略了“粗心大意”,认为孩子知识是学会了,只是粗心了。实际上我们恰恰应该提起对这个问题的重视。“粗心大意”其实从侧面反映了孩子对知识的掌握还不是很扎实,对于方法掌握的还不是很好。我认为一年级所学的“解决问题”是基础,面对简单的解决问题的题目同样要落到实处。根据学生的情况,再结合这类型题的特点,我认为在平时的做题当中就应当渗透这样的做题方法:

1、认真看。即仔细的看图中有什么。在上课做题时就给孩子们时间先看清图的意思再举手回答。尽量不要养成孩子看到问题就举手的习惯,不论这一题是简单还是难,是不是需要思考一下再做解答。

2、分析。即说一说图中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要做到而应更多的注重学生理解:一共,就是把两部分合起来,需要用加法。

3、列式。分析之后就是学生列式了,自己在练习本上写出算式,写出得数。

4、检验。因为有的孩子还不能很好的理解“问什么算什么”的含义,所以在检验这一部分,我要求孩子们看看得数和问号是否相符,比如问号是2,那你的得数也应该是2。这样有利于帮助孩子们列出正确的算式。

另外,一年级数学问题都是用情境图或实物、图形等呈现,加以少量的文字叙述。学生在看题目时常常会看错题意或丢掉信息,有时我们担心怕一年级学生太小,看不懂题目,会自己说出题目意思再让学生解决问题,提高解题的正确率。这样的问题同样存在于家庭作业中。这样做无形中剥夺了学生自己读题理解题意的机会,也容易使学生养成学习惰性,不利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在数学学习中,应该尽量创造机会让学生说,学生越不懂,越要让学生说。如情境图,本来就是一个有情节的生活故事,小孩子的读图能力更甚于读文字能力,他会很乐于讲述图上的故事,我们所要做的只是提醒他注意到数学的信息,学会细心观察。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加上生活情境,编数学故事。学生能用自己的故事讲出图上的数学信息和问题,就说明了学生对题目的理解,易于学生把问题进一步抽象成数学算式,也能为以后更多稍复杂的数学问题阅读理解打好基础。

算式是对生活中数学的抽象和概括,一年级学生理解难是很正常的现象,而对加法和减法的含义的理解更是关系到学生后面的数学学习。学生学习了加法和减法后,就要解决加法和减法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教师要特别注意加强学生对算式意义的理解。让学生把数学算式编成数学故事,能使学生再一次理解算式的含义和应用。学生把抽象的数学符号还原成有趣的生活故事,不但深刻感受生活和数学的密切联系,激发强烈的学习兴趣,更能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生动的数学形象,理解数学知识的内涵,丰富数学知识的外延。在编故事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说出数学的信息,与数学无关的简洁点到为止。例如3+5这个算式,不同的学生就可以编出各种不同情境的数学故事,像“妈妈给我3颗糖,奶奶给我5颗糖,现在我一共有几颗糖”等,但是要尽量避免详细具体描述糖有多甜多好吃之类的与数学无关的信息。

14.论大学生独立创业精神的培养 篇十四

【摘要】独立学院应注重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英语专业教育的价值不仅是掌握一种工具,更重要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提升学生的包容性和国际视野。思辨能力有助于独立学院学生的自我增值,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

【关键词】独立学院 英语专业 思辨能力 自我增值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培养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的课程体系研究”,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教研项目,项目编号:2014Y08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2-0126-01

一、前言

并非出身于名校且相貌普通的英语专业毕业生马云成为了首富。除了他那有其不可复制的时代因素所产生的巨大财富外,马云在回答美国记者提问时流利的口语,上市庆祝晚宴的会场上激情且蕴含逻辑性的演讲都给国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而由多位专家学者收集的调查问卷得来的调查结果表明,文科类包括外语专业的大学生们,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常常出现口语交流时无话可说,或言语没有逻辑性,写个稿子如演讲稿之类无从着手不知如何下笔,写作时观点不明确,没有养成从多角度思维的习惯,缺乏分析、推理、综合、概括、辨析的能力。[1]而以上问题,即是思辨能力的问题。

《礼记》中“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是对思辨能力的经典诠释。[2]简要地说,层次分明、条理清楚的分析,清楚准确、明白有力的说理,就是思辨能力的主要特征。[3]

二、独立学院应注重英语专业大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2013年11月,在中央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李莉文教授作了“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与思辨能力培养”的主题演讲。2014年5月,在清华大学举办了主题为“人文教育、思辨能力与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研讨会,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孙有中教授以“以思辨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英语专业技能课程改革”为题,提出了英语技能课程应重点培养学生的五大能力:交流能力、人文素养、思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学习能力。

作为承担了我们国家高等教育大众化历史使命的独立学院,擅长综合吸收各方优势资源,在人才培养方面更注重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相结合,坚持正确办学方向,突出教育特色和优势,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4]

我校作为独立学院中的排头兵,应吸取外语院校专家学者在相关学术研究上已有的经验,结合我们的特色,探讨独立学院框架下的英语专业大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新型的高等教育应该着力于培养有创新能力,思辨能力和交流能力的人才,我们的英语教学很多内容困囿于“识记”的最低层次,需要融入和加强思辨能力的培养。[5]

三、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大学生的发展趋向与思辨能力

从以往的众多数据可以知道,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在发展趋向上更多的选择考研或出国深造,在研究生考试以及出国所涉的雅思托福考试中,具备较强的逻辑能力有助于快速发现考题重心。而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与生活中,思辨能力也有利于独立学院学生的自我增值,改变人的行为习惯、提升人的包容性和国际视野。

1.思辨能力在资格考试中的重要性

考题中的阅读理解不是单纯的词汇和语法的问题,更多的是对篇章的解读,解题过程是一个科学、严谨的思维过程,要想做好阅读理解,就要特别注意思辨能力的训练和提高。[6]

现在的学生在校期间注重自我增值,很实际的方法就是多参加诸如“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等比赛,可以培养同学们的人文素养、锻炼同学们的思辨能力、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开拓视野、提升自我和展现风采。

2.思辨能力在出国留学中的体现

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终身教授通过对留学生尤其是中国留学生的调查,提出成功留学必须具备的三大能力:良好的写作能力,提出问题并批判性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表达、沟通能力。[7]

3.思辨能力在今后工作中的运用

今后在实际工作中如要做一名具有专业水准的翻译,仅仅有双语能力是不够的,语言应用能力、思辨能力、广博兴趣、沟通协作能力才是翻译最需要的潜质。

未来人才市场将更注重思辨能力的考查。无论职场还是创业,对事物的系统认知、思考方法和判断能力是一个人长久的核心竟争力,尤其在信息爆炸和信息碎片化的时代,它是技巧技能无法代替的,思辨与整合很重要。

4.思辨能力在生活中的反映

生活中,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高情商和好口才,思维的灵活性有助于生活中的情绪管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这需要提高自身修养学识,应多读书多看报,提高自己适应能力。不要总是埋怨学的东西没有用,每一点滴的知识,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2014年2月,习近平主席在俄罗斯索契接受电视台专访时提到如今作为国家领导人“现在,我经常能做到的是读书,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

四、展望

本文是笔者所承担课题的开篇。在接下来的安排中,将联同阅读、写作、口语、翻译等相关课程的专业老师,在独立学院学生中开展更详尽的问卷调查,了解第一手资料,共同探讨,区分不同学生的情况有针对性的改进对学生思辨能力的训练培养。通过讨论和互相辩论等设计展开教学,引导思辨而不单是传授知识提高成绩。[8]

参考文献:

上一篇:小学英语教师培训学习心得体会下一篇:幼儿园档案整理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