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名师课堂听课汇报

2024-08-05

全国名师课堂听课汇报(10篇)

1.全国名师课堂听课汇报 篇一

11月26 四季的色彩

马上 一 导题 二 课堂发展

1.欣赏图片《树林》

除了蓝色你还发现了什么颜色?

这些颜色组合在一起给你什么感觉?清新、舒适。。2.走进春天

说说你闻到了什么味道?

你看到了这个画面,想到了什么? 3.走进同一片树林—夏天

夏天的树林有哪些变化呢? 发现有哪些颜色?深绿 浅绿 4.教师示范(用手点彩树林)

1.绿 2.蓝绿 3.黄绿

5.学生小组合作,进行尝试,教师辅导。6.一起组成大幅作品

7.老师还想在上面画几笔,一片树林呈现。8.看视频:画家刘维坦如何画树?《桦树林》

他走到哪里画的?树林里

走到室外、大自然、你眼睛捕捉、真实描绘 9.欣赏作品,这里的绿有什么变化吗?

那到了秋天,又有怎样的感受和变化呢? 学生用便利贴贴出秋天的颜色 红橙黄给你什么感觉?

金灿灿带给我们怎样的感觉?

10.画家又是怎样表现的?(出示卷轴画卷)《金秋》林风眠

打开袋子,袋内有任务卡,金秋图

小组谈论:给你什么感受?有哪些颜色,怎样表现出来的呢? 11.画家画了什么?

这里的树看起来怎么样? 是什么衬托了树的变大?屋子 主要有什么颜色

短文赞美(师读短文)介绍林风眠,彩墨画

展示冬天颜色:用这些颜色表现冬天,你觉得这会是一个怎样的冬天?寂静 消沉 12.欣赏《冬猎》油画,勃鲁盖尔 1965 有位画家直接用这些色彩表现那个季节

近处人们在干什么?画面中间这些人又在干什么?

分小组欣赏画纸图,找出中间人在干什么?放大图,打冰球 滑冰(PPT画面处理,近中模糊,看远处有什么)由近往远看你发现了什么?站山顶俯视全景,描绘冬日气息,你觉得画家画的怎样?真实、细致,欣赏四位画家,四幅不同作品 布置任务:问答式,写小短文,写小诗

学生拿出蓝色袋子,内有四季卡片和纸,学生写出自己的感受体会,用各色贴纸写出感受或小诗,并以作品形式展示,贴纸分出四季色彩。

师小结:去发现自然中更多的色彩,用色彩把我们的生活装扮得更美丽。

11月26日

蛙声十里出山泉

王茜

一、图片导入:齐白石

老舍

1.文学巨匠和画坛巨匠碰到一起,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呢?

老舍出诗:蛙声十里出山泉,让齐白石画一幅画。

师:你觉得什么比较难画?如果你是齐白石,你会怎样表现?

2.学生初探:用画笔在小宣纸上画出简单的小构图,表达你的设想。

学生展示作品,说想法。

3.想不想看看齐白石的独特创意,出示齐白石作品,这幅作品妙在哪?没画青蛙,画蝌蚪,远山显得远十里隐隐青蛙妈妈蛙声呼喊小蝌蚪。

二、桌上有任务卡和齐白石作品:

分三组,一组研究山石,二组研究流水,三组研究蝌蚪 请各组派代表说各自的方法

1.一组分析石类画法,老师示范山石画法 2.三组说蝌蚪

(1)观察小蝌蚪真是照片,头是大,尾波浪形,粗到细,尾尖淡

老师示范:两笔画出蝌蚪,一笔短,一笔长

(2)出示成群蝌蚪,有什么规律?朝一个方向,有疏密关系 3.但说泉水,齐白石用了怎样的墨色表现泉水?为什么?

用淡墨(水清),有岩石遮挡

教师示范,一边示范一边说注意事项

11月26 我的色彩

孙飒

一、你今天的心情是什么颜色?

色彩,线条表达心情

请你用作品库的绘画功能快速画一画(平板)

二、欣赏作品

1.毕加索

蓝色时期

《拿烟斗的男孩》和刚才画面中的蓝色一样吗? 2.梵高:《自画像》梵高的性格会是怎样的?平静 深沉

蓝黄为主 《向日葵》,《夜间咖啡馆》给你什么感觉?颜色对比强烈,表现人类可怕的激情,《》阿尔的黄房子,《有乌鸦的麦田》 3.学生使用平板电脑:

知画家:阅读《画家与色彩》电子书,欣赏相关作品以及背景资料,也可以通过在线自学了解相关信息。思考,开小组讨论。

4.有人说:梵高的画都是他的自画像,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你对于色彩有什么新的认识? 答:随心所欲 借绘画表达艺术家的主观见解和情感,便作品具有个性和独特情感。

三、画自己

1.用彩色纸做一做,可以撕 揉 搓 卷。。2.把它用平板电脑拍摄下来,注意光线与布局 3.保存命名,并上传到 我的色彩 文件夹。

可以从 课堂资源 中选择喜欢的音乐边听边创作

四、请学生上台展示自己作品,并说出自己的想法:(用平板拍下展示)

五、生活中,你会用色彩表达自我吗?

How do you feel today?

六、总结: 爱自己

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让我们多多关注自己,知自己,爱自己,希望大家在生活中能用色彩表现自我,表达自我,并帮助自我更好成长。。

11月26日

陶艺-感受泥性

郑舒文

一、感受泥 揉 搓

展示泥胚

师:做陶艺一定要在软湿的情况下做 1.将泥压扁

从平面转变成立体 2.卷空心圆柱

二、课堂发展

1.还可以成为什么立体构造?

陶泥不能太厚,不能超出1cm,5mm即可 胚体+耳朵(另外加上)2.陶装饰 点 加法 减法 有光泽、清洗方便 无光泽

怎么做,将作品展示于桌上

出示不同范作:构图形状可以不一 学生创作,教师巡堂辅导。

11月27日

初试剪纸

王晓华

一、悬念导入

出示图片,出土剪纸 欣赏广东剪纸

看小学生剪纸,猜有没有画过草稿?没有,盲剪:不画底稿

二、组织教学:

初试剪纸:工具材料-基本技法-知晓步骤-心中有像 心中有像:

1.心像走兽,身体结构 牛:头

躯干

四肢 外轮廓:手跟着圆点画外轮廓

剪:眼看点,手随蓝点走,心里装一把剪刀 2.心像走兽外轮廓

变色龙

用眼睛在红纸上把变色龙外轮廓走一圈 3.奇怪走兽之奇怪

尾巴

多手

出示恐龙 鸟 鱼 甲虫 在头脑中组合出一个奇怪的走兽

看王老师的步骤:

王老师分别剪走兽的哪个部分?

教师示范:腿-脖子-屁股-尾巴-脖子-头-背-锯齿-肌肉

构思安排-剪制外轮廓-修饰五官和纹样-署名和张贴(名称

姓名)学生尝试剪奇怪走兽或撕

11月27日

百变剪纸

吴望如

一、前言:

1.母亲的艺术-剪纸 2.。。剪纸的老大娘们 3.广东佛山的剪纸 4.台湾的剪纸

二、纸的继承:

1.老大娘们会剪纸不代表他们会教剪纸

折基本形

让小朋友觉得剪纸有趣而不是繁复 2.剪纸在台湾。。的原因,为何能在台湾受重视。

有一群热爱传统剪纸的人 办理教师研习增能 办理传统剪纸比赛

三、如何教传统剪纸

剪纸的扩散:布袋戏 皮影 剪吸管

四年级以下用钝头剪刀,五年级以上用尖头剪刀,疼痛学习教老师做会动的动物

剪脸谱

缺什么剪什么

套色

教学不是教别人学,而是又教又学,通过学生回馈,老师会得出很多东西来 荣格 祝博-----大师

具备说故事的能力,会折螃蟹(课程由浅到深)收集各类剪纸资料(书店)

熟悉个中国剪纸技巧:各类纹饰、圆圈、月芽(要会20几种花纹)先让孩子有兴趣,再教基本技巧 上下交错使用(剪)皮影:(纸)果雕

纸雕

立体结构

创意剪折纸(傅壁正)编入课程,用社团很快不见,文化传承

11月27日

挑战自己---写生书包

魏瑞江

一、齐读课题

请两位同学上台写课题 提问:什么是挑战? 什么又是挑战自己?

挑战具备什么条件?

突破自我 挑战的结果是什么

挑战内容:在25分钟时间内以线描的形式画5个书包。提出老师也需要挑战,挑出学生一个书包进行示范写生。3分钟教教师示范

画法传授:作业要求 a纸张叠成6格或者8格(也可随意安排)b选准一个书包进行写生,不能随意改变 c规则:说画必画,说停必停 d每5分钟写生一个书包,只能选准一个书包来画。

第一关:勇敢面对,正视自己

第二关:狭路相逢,勇者无惧(书包侧面)

第三关:眼到手到,心手相应(书包背面贴背面)第四关:发现感悟,坚持到底(底部)第五关:超越自己,实现梦想(书包顶部)第六关:成败分晓,快乐分享

2.全国名师课堂听课汇报 篇二

构建魅力课堂

——第二届全国小学数学“魅力课堂”教学大赛

暨“名师大课堂”观摩体会

金秋十月,我县小学数学骨干教师一行10人走进中原腹地——河南,参加“第二届全国小学数学魅力课堂教学大赛暨第四届名师大课堂观摩会”。此次观摩活动名师荟萃,专家云集,精彩纷呈,有来自四川、广东、湖南、浙江等11个省的优秀教师赛课,有潘小明、朱国荣、贲友林等名师献课,更有刘加霞、任景业、张良朋、刘富森、殷现宾等专家讲座。通过此次观摩学习,我们感受到了数学课堂的精彩,领悟到了数学课堂的魅力。

“魅力课堂”倡导者们认为:理想的课堂教学分三重境界:一是有效的课堂教学,这是课堂教学的底线,因为“无效教学”或者“低效教学”是对学生生命的一种浪费;二是高效的课堂教学,即在有限的单位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完成教学目标;三是有魅力的课堂教学,它是通过教师的人格魅力、艺术魅力、思维魅力去影响和感染学生,使课堂充满着活力、内聚力和爆发力。通过学习、研讨和反思我们认为魅力课题应具备四个方面的特征。

一、回归自然——化繁琐为简易

让课堂回归自然是教育的本质体现。一人、一黑板、一 粉笔、一群学生、仅此而已,别无他物。

江苏名师贲友林有三个问题问得很深入:一是,教这么多年的书,你是越教越聪明还是越教越愚蠢?二是,你对于你所教的这门学科,是越来越有兴趣还是越来越乏味?三是,做了这么多年的老师,你是越来越幸福还是越来越痛苦?他教书的第一个十年专注于挖空心思的教学设计和美轮美奂的课件制作,虽然在各级各类大赛中屡屡获奖,但是每天伴随自己的除了荣誉就是繁杂、忙碌、辛苦、疲惫。第二个十年中,有一天突然意识到如果每一天都像去过那样教学,那将是越教越痛苦,越教越自闭。于是,他开始思考,如何将复杂喧嚣的课堂变得简洁、清晰、流畅,最大限度地释放教师和学生的身心。

在《年月日》这节课中,他走出了一条不寻常的路。课前学生通过自己看书、上网查阅资料,梳理自己对于年月日认识和问题。课中从教者从学生“知道的”入手,引导孩子们在汇报、交流、反思中开展学习,学生被推到了学习的前台,教师变成了学生背后的组织者、追问者和点赞者。这种“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少了教师的指令,多了学生积极参与;少了丝丝入扣的教学环节,多了师生间的精彩生成;少了以模仿为主的练习题,多了学生真实的错误和疑问。一节课下来,学生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学得快乐,教师教得简单、教得精当、教得轻松。

二、着眼思维——变传授知识为发展思维

北京教育学院刘加霞教授说: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在进入社会后,几乎没有什么机会应用……然而不管他们从事什么工作,唯有深深刻于头脑中的数学精神、思维方法、研究方法、推理方法和着眼点等,会随时随地发挥作用,使他们终身受益。

山东的李彬然执教六年级数学广角《数与形》,这节课以两个问题为切入点推进。第一个问题:从1开始的n个连续奇数相加的和是多少?第二个问题:100张桌子拼在一起一共可以坐多少人?第一个问题的解题方法是将加法问题转化为正方形点阵图再观察,第二个问题的解题方法是将拼图问题转化为乘加算式再计算。教者没有局限于只解决这两个问题,而是引导学生感悟解题方法后的数学思想:以形助数、以数解形,数形结合。这一思想既帮助学生沟通了数与形的联系,又发展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实数学思维的就隐藏在一个个数学例题、数学活动、数学练习和综合应用之中,需要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细心发现,耐心引导。

三、挑战自我——让创新的火花迸发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发展的不歇动力。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都明确指出:“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指人们潜在的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需要设计有挑战的学习任务。

浙江名师朱国荣老师在执教的《对策问题》时,由“9、7、5”和“3、8、6”两组扑克牌比大小开始,巧妙地创设了一组又一组挑战性学习任务,随着挑战难度的增加,学生学习热情不断高涨,创新火花不断迸发。朱老师的智慧点燃了全班孩子的智慧。

在随后的讲座中,朱老师结合课例重点向我们阐述了设计挑战性学习任务,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六种策略:撤梯子,从层层铺垫到直面问题;破唯一,从单一封闭到多元开放;做深刻,从指令操作到自主探索;究原理,从知其然到知其所有然;重综合,从单一训练到综合应用;求变式,从机械训练到灵活应用。

四、突出人文——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由北师大心理学院著名教授林崇德老先生领衔的学生素养课题组近期发布了研究成果——《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张良朋教授提出数学教师需要打破“学科本位”和“知识本位”的思想,让数学课堂充满“人文情怀”。

眉山章慧老师在执教《厘米的认识时》始终做到“微笑、轻声、躬身、多听”(任景业的评价);在课堂学生“想说就说,自由发挥”(张良朋教授的评价)。学生表达能力,实践能力得到充分培养。

湖南的周凯老师执教《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时,彻底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构想。周老师一开课就直接给出结论,引导学生验证结论的合理性。教者不断地追问学生 “你相信吗?”“你有什么办法证明这是正确的?”这节课,学生不仅理解了“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句话的真正内涵,更重要是质疑精神、科学态度这两颗种子深深地植入了孩子的心灵。

刘加霞教授说:魅力,就是对人的吸引力。课堂的魅力关键是教师的魅力。因为教学活动中,“我”是决定的因素,“我”个人采用的行为和表现的情绪是影响学生情绪和学习效果的主因。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讲“要用一生的时间准备一节课 ”。“争做魅力教师,构建魅力课堂”需要我县所有教师,不懈努力,不断追求。

3.外出听课汇报材料 篇三

为更好的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努力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在学校的组织和安排下,自己分别于2009年12月23日和25日,有幸参加了县在XXX举办的语文教学公开课及在XX举办的师生集体备课教学观摩和研讨活动。

在此期间,自己深刻的了解到XX中学对“学案导学”教学法的贯彻和落实情况,感触较为深刻。他们对于“学案导学”教学法实行在校内部进行深入的研究和一系列的创新实验,对外则与一些先进学校进行广泛的合作和交流,沟通教研思路,并多次邀请县内外有关专家进行观摩和指导,从而摸索出一条“一二三” “学案导学”教改的教学模式,成效显著,通过对两堂课的观摩和学习,自己受益匪浅。

一、什么是学案导学。

所谓“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一改过去老师单纯的讲,学生被动的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发挥最大效益。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学案,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然后,根据学案要求完成相关内容,学生可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师生共同研究学习。这种教学模式一方面满足了高中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能满足高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需要,对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体现有十分积极的作用。而教师则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习惯,教会他们怎样学习、怎样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案导学的一般过程

1、教师提出自学的要求 教师对学案的设计,应从教材的编排原则和知识系统出发,对大纲、教材和教参资料以及自己所教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识水平等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合理处理教材,尽量做到学案的设计重点突出,难点分散,达到启发和开拓学生思维,增强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学案的设计应具备以下特点:①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从整体上体现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能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尽量一课时一个学案,以便控制学习总量,使学生明确目标,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②有启发性,对教材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有的应作适当的提示,配以一定数量思考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③问题设计应有层次性、梯度性,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这样学生就能真正从教师的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④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要使优秀生从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2.学生自学教材 完成学案中的有关问题是学案导学的核心部分。它要求教师将预先编写好的学案,在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预习。同时,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应进行适当辅导,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如告诉学生学案中哪些内容只要略读教材就能掌握,那些内容应注意知识前后联系才能解决等等。让学生逐步理解掌握教材。第二,教师应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作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这样做,一方面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而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一旦形成,往往能使学生受益终身。总之,课前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其实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能否实现。因此,教师必须高度重视。

3.讨论交流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应组织学生讨论学案中的有关问题,对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教师只须一带而过,而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则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形成共识。而学生在讨论中不能解决或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应及时汇总,以便在精讲释疑时帮助学生解决。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紧扣教材、学案,针对学案

中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避免草草了事或形式主义,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精讲释疑 精讲释疑就是在学生自学、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教师在精讲过程中,力争做到以下几点:首先,精讲的语言、内容要精。其次,精讲应具有针对性,切忌面面俱到,应根据学生自学、讨论交流过程中反馈的信息展开。再次,精讲应具有启发性。学生经过老师的适当点拨能解决的问题应尽量让学生自主解决,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教师还应对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提出的具有独创性的问题给予表扬,而比较幼稚的问题不应讥笑、挖苦,以保护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5.练习巩固 这是学案导学的最后一个环节。练习的设计应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能力培养目标及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在练习问题设计时,应注意多设疑,在无疑——有疑——无疑的过程中,使学生由未知到有知、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此入彼地掌握知识,增强学习能力。对高中不同年级的学生练习的测重点应有所不同。低年级的学生应侧重基础知识的掌握,而高年级学生应把测重点放在能力的培养上。练习题要求学生当堂完成,让学生通过练习既能消化、巩固知识,又能为教师提供直接的反馈,以便对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应及时发现,给予指正,做出正确的评价。讲评时应把重点放在学生学习的难点上,根据练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目标、教学进度、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三、几点思考

1.在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应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主要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支持者和评价者,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对所有的学生应一视同仁,切忌讽刺、挖苦差生,为所有的学生创设一个表现自己才能的舞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3.要做到教与学的和谐发展,把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切忌顾此失彼,把整个课堂变成教师的一言堂。或教师放任自流变成“放羊式”的教学。

4.听课汇报材料 篇四

时间:2014年11月22日——11月23日 地点:河南省郑州财经政法学院 主题:教育教学科研 主要内容:

11月22日上午高纪良的《高氏评课法的教学智慧》。下午刘飞耀的《有效的校本研修的组织》。11月23日上午朱庆东的《问题,专题到课题---三层次科研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朱煜的《关于课堂教学改进的思考》。下午陈金龙的《静下心,做些事---谈如何当好学校教科研主管领导》 主要收获:

一、高纪良的《高氏评课法的教学智慧》

1、静下心,沉下心,铁下心做好教育。

2、评课不要拘泥于某一节课,跳出课堂看课堂,跳出校园看校园,跳出学校看学校。

3、备课要做到以下几点:(1)使自己明白(专业素养)明白教学目标;深入分析教学内容;确定重难点;明确知识的逻辑关系。(2)使学生明白(教学的科学性)。研究学生的认识能力;了解知识水平、理解能力;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3)使学生容易明白(教学的艺术性)。学会系统思考;学会设计技巧;学会深入浅出。让学生喜欢你这个人,让学生喜欢你的课堂,让学生喜欢你的这节课。

4、上课的智慧。(1)导致学习活动的产生。(2)师生互动。(3)以思维为核心。

5、作业的操作智慧。(1)作业要有目的。作业要与所学的内容保持一致,借助遗忘规律合理布置作业。(2)有效作业的控制论。定向、定度、定量、定势。

6.课下辅导。(1)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2)学习和生活方面的帮助。(3)课外辅导是份内事。每一节课都不是完美无缺的,都有遗憾点。

7、评价的操作智慧。评价一节课的达成度,少不了课内检测题,课后检测题。一个单元结束,更少不了一个必要的单元检测题。这是对学生,也是对自己的目标达成度的检测。磨课磨人使人通透,坚持规范超越示范我是典范。

8、高氏评价的四个指标:透、瘦、漏、秀、修、皱。家常课可以拒绝精彩,家常课必须追求实在。

二、刘飞耀的《有效的校本研修的组织》

1、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2、教师就是担任教学工作的工作人员。

3、教师要成为一个思想者。

4、传统的课堂教学存在以下几多几少:悖论与教学设计;课堂要有外在的刺激;沉默和争论并存。

三、朱庆东的《问题,专题到课题---三层次科研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1、教师的困惑

2、我们的思考。教育研究完全包含了教学研究,教学研究是属于教育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

3、科研活动的层次。问题反思;专题探索;课题研究。

4、互换作业本。作业布置与批改36计

5、传统教研活动与科研活动的差异。教研是以课例为载体,做好了再想;科研是以课题为载体,想好了再做。

6、科研活动的设计。研究问题的梳理;研究主题的确立;研究方案的设计。

7、科研活动的实施。学习、思考、实践融合。基本思路:主题选择——资料综述——案例博证——理论提升。教研、科研、师训融合。

8、科研结果的总结。做好的说出来,说好的写出来。

四、朱煜的《关于课堂教学改进的思考》

1、课堂教学改进是基于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观照,对教材的钻研,对自身教学行为的反思,对同伴经验的分享,通过有效的校本研修来实现的,一种持续性的专业能力提升行为。

2、课堂教学改进的深层原因① 原先只是强调教学目的要求“不脱离主题”、“恰如其分”;如今提倡技能、认

知、情感全面“适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突出了“学生发展为本”的目标。② 原先课堂安排以全班学生“可接受程度”为依据,取统一的最低线;如今强调尊重每位学生的个性差异,在此基础上面向全体学生。③ 原先只是按大纲教材预设教学内容和问题;如今要利用课堂“生成资源”,鼓励学生责疑问难、独立思考。④ 原先教师通过教学“指引和示范”,影响和促进学生发展;如今进一步注重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主动养成。⑤ 原先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让他们都能积极思维;如今已深入到设置典型情境,提倡小组合作,让学生尝试、探索、创造性解决问题。

3、实现课堂教学改进的基本保障。课程的主体意识(课程理念);课程的目标意识(课程目标);课程的生成意识(课程实施);课程的开发意识(教材建设);课程的评价意识(课程评价)。

4、积极开展校本研修活动。“ 校本”是现代教育发展中的重要理念;校本研修的原则是:在学校、基于学校、为了学校;校本研修的关键是教学行动及其改进;校本研修的最终目标是师生发展,提高质量。

5、教什么是目标,是出发点。怎么教应该围绕教什么来思考;教什么从哪里来?(课程标准、教材、学生、教师);怎么教从哪里来?(学生、课程标准、教材、教师);教什么与怎么教背后的思维方式。

6、一堂课与一个小课题。备课——课题的设计;上课——课题的实施;测验——课题的验证;反思——课题的小结。

7、教学技术需要练习、体悟。教学过程应该是学生从不会到会的过程; 良好的师生关系应基于对严格要求与彼此尊重的适当把握;遵守教师的职业操守,具备职业敏感。

五、陈金龙的《静下心,做些事---谈如何当好学校教科研主管领导》

1、当好学校教科研主管领导三要素:正确进行角色定位;清晰明确工作内容;创意实施管理和引领。

2、中层该做的事:高层讲的话中层要把它放大,基层没有讲的话中层要把它想明白。因为高层和基层的人话都很少,所以身为中层,就要特别注意去听、去想、去问、去说、去做两边都没有讲清楚的事情。这才是优秀的中层干部。

3、中层该有的能力:从高层来看,叫做监督力——替高层监督基层;从基层来看,叫做指导力——可以指导基层。提高这两种能力的关键就是要善于发现 “关键点”——即问题的根本原因。

4、做中层干部要有三个条件:第一是凝聚力。(有团队精神);第二是亲和力。(有威严,不凶苛);第三是最为重要的,叫做“创意”。(看人家看不到的问题,发现人家发现不了的瓶颈。堪称基层的表率。)

5、“仆人式领导”的十大特征:一是倾听与反省。二是理解并感受他人。三是为自己和他人进行心灵保健。四是对自我和外界的清醒认识。五是依靠说服而不是职务上的权威在组织内推动决策。六是大局观,跳出琐碎的日常事务看问题。七是前瞻性,能从昨天看到今天,能在今天看到未来。八是同舟共济,指股东、管理层和员工的集体主义精神,以及组织对社会的奉献精神。九是致力于人的成长,不仅指员工的职业成长,还指其个人成长、精神成长。十是建设社区,通过仆人式领导者个人对具体社区的奉献,带动大家重建社区。

6、教(科)研主任的主抓工作:教育科研工作(校本教研、科研立项课题研究);教师研训工作。

7、课题研究历程:选题——撰写研究方案——申报立项——开题论证——中期检查——结题鉴定——成果推介(成果评审)。感悟:

1、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改进时,既要关注课堂四十分钟,更要系统的关注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评价五个环节,加强相互之间的呼应联系。

2、教育科研是教学的进一步提升与升华,课题研究是教师人生成果的再现与不断地攀登。把做好的说出来,把说好的写出来。

3、当一名教师真的不容易,当一名合格的教师更是不容易,当一名让学生开心,家长放心,自己又舒心的老师才是人人敬仰。教师---人类进步的阶梯。

2014.11.28

5.听课反思汇报材料 篇五

间活动的初探

摘要:本文以小学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研究法、文献研究法、行动展演研究法、个案研究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小学生参加体育大课间活动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做好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各项实验工作,力求让体育大课间活动在方法、内容、模式等方面有所创新,应用范围有所突破,使体育大课间活动的模式与学生身心发展产生结合点,学生的体育健身意识增强,自我锻炼能力提高,锻炼习惯养成,体质明显进步,身心得到和谐发展。关键词: 大课间活动;活动模式; 身心和谐发展; 校本课程

一、前言

随着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实践的发展,许多学校的课间体育活动还仅限于学生做操,并且多年来同做一套广播体操或健美操等,其内容单

一、乏味,形式机械、呆板,学生早已厌倦,不仅体育锻炼的效益低下,而且还禁锢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而大课间体育活动与课间操相比,活动时间长、内容多而丰富、组织形式多样化,练习强度适宜,能对学生紧张的学习起调剂作用,如:学生的大课间活动在轻松和谐的音乐中活动,可以有效地调整学生的身心疲劳,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陶冶学生的情操,振奋学生的精神,加深师生、同学之间的友谊,同时还可以增强学生的韵律感,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精神、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给学生创造多彩的锻炼天地。所以说“大课间体育活动”是课外体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的保证。也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必然产物,它将成为学校体育工作的发展趋势。

一、⑴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构建了体育与健康的大课程体系,丰富了体育课程理论,拓展了学习体育的空间,增加了学生体育活动总量,通过大课间的活动,促进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有效地提高了学生运动能力;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⑵相比于广播操,大课间活动更能提高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课间的活动内容丰富多彩,灵活的组织形态受到了

学生普遍的欢迎,也满足了学生活动的需要,重视学生个体的互动作用,把学生从被动状态下解放出来,使其以完全主动的状态投入到大课间中去。在乐中求学,学中健体,扭转了学生被动学,违心练的局面。

⑶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自我练习、自我锻炼的能力。体育大课间以其灵活性,自主性特点深受学生喜爱,满足了学生对运动的需求,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兴趣爱好等,选择运动项目。在教师的引导下,努力提高技术技能,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实现了活动课程化;锻炼形式群体化;组织管理网络化;使每个学生在体育方面都有全面自由的发展空间。

⑷大课间体育活动做到以人为本,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做到德育为先。增强了学生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的合作与竞争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和适应能力。在活动中学生还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符合自身条件,健康水平和运动能力的项目,作为稳定的锻炼内容,深化练习,日积月累,形成特长,逐步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为终身从事体育锻炼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了学生终身锻炼的观念和习惯。

⑸促进教师学科专业素养和教育专业素养。通过本课题研究,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很多教师教学论文在各级各类论文评比中获奖,4位体育教师参加市、区级体育优课比赛均获一等奖。学校参加市、区校园集体舞比赛分别获得市特等奖和区第一名的好成绩。

⑹大课间活动是开展素质教育贯彻新课标的重要体现,也是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有效途径,为学生每天一小时锻炼时间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大课间活动的开展,以学生兴趣爱好为出发点,以学生个性发展和人格完善为归宿,拓展了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和空间,活动时间一般都在30到40分钟,从而实现增强学生体质及身心和谐发展。

⑺阻碍学生参加大课间活动的主要因素是浪费在无用环节的时间太多,真正锻炼的时间太少。其次是受场地、设施等一些客观条件的制约,学生无法正常参与大课间活动。

⑻组织管理的不严密、活动的内容,练习的手段和组织形式单

一、领导、老师的不重视以及没有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等因素成为影响学生参与大课间活动主要原因。

参考文献

[1] 杨贵仁.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杨贵仁在全国落实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现场研讨会上的讲话.人民教育出版社

[2] 基础教育热点:政策与行动.教育管理干部研修资料.基教,2007.3

[3] 体育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一、摘要: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启动仪式于2006年12月23日在京举行。从2007年开始,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深入地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这次全国“阳光体育运动”明确提出三句话:“健康第一”,“达标争优、强健体魄”,“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还将体育课、体育活动课、课间操(包括大课间活动)和眼保健操列入课表,并且要求任何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和方式,削减、挤占体育课,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通过实施“大课间活动”,可以明显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使学生掌握更多的体育技能,心理健康,表现出乐于与人合作,关心他人与集体,并能将这种良好的思想转移到日常学习与生活中。

二、关键词:大课间小运动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

三、前言

健康不但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且是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发展方面都保持完美的状态。素质教育要求学校的体育工作必须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充分发挥学校体育的健身功能,开展切实有效的体育教学与课外活动,努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而大课间活动是基于广播操发展起来的,其丰富多彩的内容,活泼自由的形式,深受学生的喜爱。它不仅发展学生的体育,增强学生心理健康,还能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团结协作、关心集体等忧良品质。

1、大课间体育活动要为终身体育服务

好的大课间活动可以影响到人的一生,其动听的音乐,优美大方的动作,吸引人的游戏,不但使人身体得到锻炼,还可以使人思想上健康向上。我们在编排大课间活动操时,不但要考虑动作的规律和锻炼价值,还要考虑整套操所表达的思想意义,爱生活、爱学习、爱运动、爱学校、爱祖国,要做到催人向上,积极进取。

2、大课间体育活动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体艺是不分家的,通过大课间活动配以节奏明快、富于律动的音乐,使此项活动更有艺术性,更吸引人去共同参与,学生边做操边欣赏音乐,心情轻松愉快,动作不拘一格,感觉是一种享受,既能强身健体,又能陶冶情操。

3、大课间体育活动使领导、教师观念发生转变

领导与教师转变了观念,认识到体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一环。极大地激发了体育教师工作积极性,增强了科研意识,提高了科研素质。从学生来看,参加课间体育锻炼的自觉性、积极性、锻炼质量与效果都大大提高了。如今大课间活动,老师参与进来了,改变了过去只是一遍一遍走过场,像领导视察似的情景,如今教师和学生一起做操、一起玩耍,成为了好朋友。大课间,让师生走得更近,老师和学生一起活动,多了平等交往,老师得到了锻炼,学生也得到了放松。

4、“大课间、小运动”的活动空间还需拓展

毕竟全校师生,在室外统一时间、有限空间内开展不同的体育活动项目,是一项严密而复杂的管理工作。除了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学生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外,提供相对开阔的活动空间显得尤为重要。拥挤的环境容易产生烦躁、焦虑、拥挤等不安全的因素,因此,根据现有的场地条件,我们还有拓展的空间,学校还要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更大的支持。

5、“大课间、小运动”的课程资源开发还需不断地与时俱进,在“老底子”游戏的基础上,要结合学生的兴趣,开发适合的游戏资源,并与校本培训相结合,通过专家的引领,以课题为载体,促进教师开发校本课程能力的提升

6、大课间活动能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在大课间活动的分小组练习,分小组比赛过程中,小组学生互相支持、合作愉快。在小组比赛时,学生表现相互关心互相提醒。在班级比赛,好多同学又表现关心班级、关心学校的一面,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尊重对手,关心他人,比赛第二,友谊第一。通过自编教学与练习,学生的合作能力、交往能力,对集体和社会和关心和度都得到提高,这种精神也往往迁移到日常生活与学习中,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协调配合意识与能力,增强了情感的体验与

七、参考文献主要参考文献

1、《体育教学》国内统一刊号:CN11—3145/GB2004年第6期第5题

2、《中国学校体育》国内统一刊号:CN11—2999/G83、《21世纪体育教学网》http:∥

4、曲宗湖、杨文轩、《课余体育新视野》[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

5、《中国学校体育》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社会实践2004年平3期、6期,2005年2期

6、杨贵仁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杨贵仁在全国落实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现场研讨会上的讲话》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2月15日

7、许舒翔《广东省教育厅在全国“落实中小学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现场研讨会上的发言》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2月15日

8、闫海涛《辽宁省鞍山市教育局在全国“落实中小学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 现场研讨会上的发言》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2月15日

实践证明,在广义的体育课程体系中,大课间体育活动不失为一种解决学生锻炼时间和空间、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好手段。因为,大课间体育活动正是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具体情况,鼓励各个学校挖掘区域资源,结合学校特色,遵循课程特点所进行的课程开发活动。它抓住了解决问题的关键,以学生兴趣爱好

为出发点,以学生个性发展和人格完善为归宿,拓展了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和空间,活动时间一般都在30~40分钟,为实现学生每天一小时锻炼时间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从而实现体能的增强及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社会发展的每一阶段都会出现与之相适应的课程理论,由于社会是不断前进的,所以课程理论的发展也应该有一定的前瞻性。从我国现阶段的历史现状和实际情况看,在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中兴起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应该说是历史的必然,它不仅是学校因陋就简、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双主育人的阵地,还是增强学生体质,对学生进行身、心、群教育的良好手段,同时,也丰富了学校体育课程理论。可以说,大课问体育活动是中国特色的学校体育的历史产物,作为学校体育课程的一部分,不论现在和将来,它都会永葆“青春”的活力,为学校体育的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2007—02中国学椒传育4

5《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学校要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课程资源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出来。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再美好的课程改革设想也很难变成中小学的实际教育成果,因为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和适切性程度决定着课程目标的实现范围和实现水平。

6.赴上海外出听课汇报 篇六

2010年12月9、10日,我几位老师赴上海参加首届华东六省一市小学语文教学交流观摩活动,和来自华东六省一市的1500多名教师、专家学者共同观摩小学语文教育新理念、新经验。两天来我们共观摩了11节课其中阅读教学10节,作文指导点评课1节,安徽省选送的两节均与古诗有关。两天来我们还聆听了精妙之处,有一种醍醐灌顶顿悟的感觉,虽然中午听课教师只能在会场吃点面包(一个小时吃饭休息的时间)但听课的兴趣丝毫没有受到影响,因为我们享受着课堂教学和理念学习的精神上饕餮盛宴。

经过一个星期的消化、梳理,将专家的观点和建议向各位老师做个传达,同时结合我校语文教学的现状,大家一起探讨下学期乃至今后一段时间我校语文教学的努力方向。

一、反思现状

崔先生认为,第8次课程改革已经九个年头了,尤其是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出台的情况下,我们要借助各种形式的教研进行反思——小学教学到底有哪些问题。崔先生从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阐述了目前小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课改以来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小学生的语文能力存在一些问题:

1、语文基础不牢,识字不多,识字不快,写字质量在下降,词汇量不足。识字拖阅读、写作的后腿。语文中的识字教学要引发我们的思考。

2、进入独立阅读的时间晚,阅读量小,阅读能力弱。崔先生在这里着重指出,学生的阅读能力就是提取信息的能力、解释、推断的能力,评价的能力。我们的小学生在后两个方面的能力表现出明显的不足,教学中要着重训练学生这部分能力。

3、习作,指导缺乏办法,习作能力弱,口头、书面表达能力不能适应需要,不会记笔记,不会写实用文章,描写、记叙、说明的能力还很不强。不会写生活中需要的应用文章,不能很好的与初中接轨。

4、口语交际,听的能力还不够强。听——未能抓住要点,说——未能简洁明了的说明问题。不敢当众交流。

审视我们的课堂,以上现象可能校或多或少的存在,甚至还有一些专家没有提到的现象,如:学生的书写、专心听课的习惯、表达的习惯等等。这些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面对这些小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怎样深化语文课程和教学改革,崔先生也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二、解决对策

1、大力改进识字教学,解决识字拖后腿的问题解决识字与阅读的矛盾。我国古代就有很多好的做法,古人让孩子小时候学《

三、百、千、千》,孩子在一年的时间,以此为凭借就可以学习两千左右的汉字。回顾新时期,也涌现出很多种具有实效性、创造性的识字教学的方法。例举三种:1958年,黑龙江以字形为依托集中识字的实验;1958年,南京斯霞老师以增加课文篇数进行的分散识字的实验;1982年,黑龙江省利用电脑技术进行的字音、字形进行的双行阅读。崔先生更希望广大的一线教师能创造出更多早起点、高起点的综合性的识字教学的办法。

2、改革阅读教学的结构。

一是以教材为基本,从课程层面,深化传统阅读的方法;

二是大力推进儿童阅读,不是一般的号召,如应景式的班级读书会,读书展示会。应该写进课程表里,让儿童阅读堂而皇之的走进课堂,实现儿童阅读的课程化,开设阅读课,实现课内得方法,课外得发展。对教师的考查不仅是课堂教学(传统意义上的)改革还要看教师是否培养了学生对广博读物的阅读兴趣,从而求得发展。语文教师应把这作为自己的职责,作为份内的责任。儿童阅读,这是阅读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这个过程中,要抓住四个重点工作:

一,明确年段目标,一课一得,训练点集中;

二,加强学习方法、策略和指导自主语文实践活动并贯穿于学生学习活动的全过程;

三,更好的体现阅读教学用课文教而不是教课文,以课文为例教学生学习语言学语文,包括内容和形式,更多的关注语言形式(歌德:歌德说过:“内容人人看得见,涵义只有有心人得之,而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是一个秘密。”这话,在一定程度上为我们廓清了语文的边界。即:“内容”是第一边界,“涵义”是第二边界,而“形式”则是第三边界。“内容”——“人人看得见”,不稀奇;“涵义”——“有心人得之”,范围在缩小;而“形式”呢?“形式”对大多数人来说是“秘密”,也就意味着大多数人是

看不见的。什么原因看不见?因为你缺乏一双“语文的眼睛”,“语文”在你面前就不成其为“语文”,它只是“内容”。);

四,要具备读书的方法、学习的方法,以课文为例培养听说读写书的能力。告别现有的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向它说再见,向方法策略指导式的转身。

阅读对于培育一个人的民族精神、学习能力幸福人生是非常重要的。崔先生指出,要想解决以上这些问题,必须要让使儿童阅读课程化、常态化”,也就是要实现四个保证——区域推动,机制上的保证(至少是一个学校、甚至是一个区、一个市相对广大的区域);纳入课程表,在时间上保证;推荐(或者提供)读物,在内容上有保证;加强儿童阅读质量上有保证,要同通过展示、激励、交流、推荐等方法促进阅读质量的提高。最好的学校是图书馆。最好的老师是让学生痴迷阅读。什么样的孩子最有前途?不是现在考试好,而是爱读书的孩子,他们一定会拥有幸福的人生。

3、改革习作教学。要体现儿童作文,素描作文,生活作文。习作指导要立足孩子克服厌倦、畏难情绪,力求真立诚,忌假、大、空。低年级,要激活孩子的想象和感受,多写想象,编故事。坚信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诗人。中年级,用心培养学生观察、叙述、描写的基本功。抓住特点现象描述。高年级,要关注常用应用文,关注学生的日常表达。学会记笔记。

有研究显示对于同一段学习材料,做笔记的学生比不做笔记的学生成绩提高二倍。这是为什么呢? 记笔记有助于指引并稳定注意,培养学生课堂认真听讲的习惯。记笔记的过程也是一个积极思考的过程,可调动眼、耳、脑、手一齐活动,促进了对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记笔记有助于对所学知识的复习和记忆。如果不记笔记,复习时只好从头到尾去读教材,这样既花时间,又难得要领,效果不佳。如果在听课的同时记下讲课的纲要、重点和疑难点,用自己的语言记下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体会,这样对照笔记进行复习时,既有系统、有条理,又觉得亲切熟悉,因而复习起来,事半功倍。记笔记有这么多好处,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记笔记的习惯,培养他们学习记笔记的能力呢?

一、培养学生记笔记得先从记笔记的意义开始,告诉学生记笔记的种种好处,学生才会有记的愿望。每次需要记录时教师要提醒学生及时记录,尤其是对一些课堂不肯听的同学做好督促,这样也更容易提高差生的学习成绩。

二、处理好听和记的关系,既要听好又要不遗漏重要的地方并进行记录。

三、课前做好做笔记准备。准备好两支色彩不同的笔,记录的知识一目了然,这样便于复习巩固知识。

四、针对不同的笔记内容,交给方法。

1、数学符号来帮忙。利用好课本资源和一些数学常用符号帮助快速记录。小学生做笔记和大学生做笔记有明显的不同。小学生课堂常常涉及字词句的知识巩固。同音字、形近字、多音字、反义词、词语积累归类等。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做好这类知识的记录呢?现行教材每课后都有生字表,对于同音字、形近字、多音字一般就随着教学进度根据需要适时提醒学生记录在相应的生字旁边;近义词、反义词则记录在课文的行间。这里可以适当教给学生一些符号,如辨别近义词范围大小,可以用上数学中的约等于、大于号、小于号来表示,学生对于词义的辨别是一目了然;反义词则用双箭头来连接。学生只要使用约定的符号就可以快速做好笔记。

2、重点词语加点记录,重点字加点注释。对于常见成语中的个别字义的解释如何记录呢?有许多以成语作课题的寓言故事,这类词语不单是要懂得意思,还要能解释清楚个别字的意思。如“叶公好龙”的“好”的解释,叫学生直接在“好”的下面记录“爱好”;“拔苗助长”中的“拔”“助”叫学生直接在这两字下面写上“拔高”“帮助”,这样学生既很清楚地记录了字的意思,又能依据字义读懂了词语的意思,有效地提高记笔记的速度。

3、开辟积累角落。积累性的词语如何记录呢?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遇到以前学过的词语要归类积累。如学完《我爱三峡》一文后,学到了许多写山水的词语,后来学习《桂林山水》一课时又学到了许多写山水的词语,这时引导学生积累归类显得很重要。于是带领学生先归类,教师板书在黑板一角,并用色笔框起来,要学生照样子在书上空白处记录下来。

4、随文记录,中高年级的学生开始学习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这是学生读懂课文,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过程,也是培养学生编写提纲的初步条件。如何指导学生记录呢?在师生共同讨论交流完毕后,教师先把板书内容写下来,如《让马》一文:

第一段:(1-2节)写贺龙带警卫前进过程中发现受伤小战士。

第二段:(3-6节)写贺龙亲自为小战士包扎。

第三段:(7-9节)写贺龙第一次为小战士让马。

第四段:(10-14节)写贺龙第二次为小战士让马。

要求学生根据划分段落的位置挤写在每段开头第一行下面的空档里。学生在每次读课文时自然就注意到了文章的段落层次及主要意思。

对于文中有不懂的句子,就在那里打个问号,如果老师及时讲解就作好记录,否则课后请教。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再聪明的人,不能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质量也要大打折扣的。作为教师,要想让自己的工作事半功倍,培养学生良好的记笔记的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4、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崔先生再次强调,口语交际能力就是人的生存能力。要敢于表达,善于表达。使孩子在语文课上、课下敢说、乐说、善说。口语强的孩子将来一定有发展潜力。

最后,崔先先用1、2、3、4、5总结小学语文教学全部内涵,一个中心——语言文字训练为中心;两个基本点——学习语文,学习做人;三项基本功——识字、阅读、作文;阅读的四个方面——朗读、诵读的技能,默读的技能(中高年级应加强训练,因为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默读比朗读还要重要,默读时学生可以边读边想边批注,有自己的感受,提出不懂得问题),略读的能力(提高阅读的速度,便于整体把握,抓住阅读要点),浏览的能力(是猜读、是一目十行,是一种根据自己需要搜集提取加工信息的能力);五个一——孩子通过六年的教学:能写一手好字,能有一副好口才,能读一篇好文章,能习得一种好习惯,能拥有一颗博大的心。爱自己、爱父母、爱老师同学、爱朋友、爱祖国、爱大自然、爱一切美好的东西。

回顾崔先生的报告,没有华丽的词藻,一如刘志春老师对两位教师上课老师的点评——“具有朴素、自然的品质”;而我以为,这是对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一次再清晰,是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一次再明确;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一次回顾,是对未来教学方法的一次展望。

三、下一阶段工作展望

崔峦老师的话也带给我们很多思考,审视我校语文教学和师资的现状,提出几点要求、我们共勉:

1、阅读立校、阅读立人

多读书、读好书、做一个有书卷气质的谦谦君子、做一个有书香气息的优雅女人。做一个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时代教师。读杂志、读专著、读传记、读经典、读儿童读物,读一切优秀的书。

2、树立课程观,教语言,教语文。在课堂上教方法、教规律、培养能力。尤其是中高年级,不要把重点仅放在内容的教学上。这个标准将作为学校衡量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本要求。

3、下学期乃至更长的一段时间,我校语文教学将在保证日常教学和经典诵读的基础上,大力开展儿童阅读,好在我校李玉云和祝俊老师已经走在我们前面,细心的老师都会发现,这两个班孩子普遍的阅读兴趣非常浓厚,阅读面也较同年级的孩子更为广泛。(部分学生成绩差。崔栾老师:将来最优秀的孩子不是现在考试成绩好的孩子,而是那些爱读书的孩子,他们的将来一定是最有前途的)请这两位老师认真总结这几年的实践经验,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要思考,如何结合本班学生现有的水平,开展儿童阅读的研究,下学期,我们将儿童阅读活动的实践和研究以教研、科研的形式在全校展开,成立研究小组,专家组,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为孩子的一生奠基。

7.《摆一摆 想一想》听课汇报 篇七

4月24日下午,我校5位教师参加了一年级的教材培训,听了一节一年级的研究课《摆一摆 想一想》,现将听课体会汇报如下:

首先,我喜欢姚老师的教学风格,是那么亲切、自然,一下子就拉近了和学生的距离,让学生和所有的听课老师带着轻松、愉悦的心情一起走进这节课;另外,从这节课的效果看,姚老师在准备这节课的过程中一定煞费苦心,经过精心的设计和充分的准备后给我们带来了这样一节值得回味、值得研究的课。

《摆一摆 想一想》是一节活动课,姚老师能给学生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动手摆一摆试一试,3个、4个、5个小圆片能摆出哪些不同的数,并且在活动之前老师给学生作了充分的铺垫和引导,这为后面学生的有效活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经过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思考后,老师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感悟体会小圆片的个数与摆出的数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有序地去思考问题。

下面,我想谈一谈我听了这节课后,由这节课引发的三点思考:

1、精心设计问题,是学生有效思考、有效活动的关键。

要想使学生的思维动起来,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老师的问题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要让学生能够进行有效的思考,教师的问题的设计一定要有指向性、针对性和启发性。教师只有让学生清楚要做什么、想什么,学生才能朝着正确的方向去思考。本节课,当学生找到了用2个圆片能摆出的三个数2、11、20后,姚老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老师要把它们记录下来,怎么记录呢?应该怎么写呢?”这个问题问得不够明确,学生不明白问题的意思,当老师提出问题后,学生可能都在猜想:老师想要什么答案呢?所以,与其这样倒不如直接提问:“我们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把这三个数排列起来,谁来试一试?”学生边说,老师边记录下来。

2、把握数学的本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数学。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用不同个数的小圆片能摆出不同的数以及边操作边体会用怎样的方法找到这些数并且做到不遗漏不重复的方法。所以,老师可以给学生提供10个圆片,让学生自己分别用2个、3个、4个……圆片去摆一摆、试一试,边操作边填表边思考,每次怎样移动圆片怎样才能使找到了数不遗漏、不重复?给学生自己发现、总结方法和规律的机会,如果有学生找到了好的方法可以让这个学生介绍,其他学生学习;如果学生找不到好的方法或叙述不清楚,老师再给予帮助和点拨。我想,这要比直接给学生方法效果更好,学生的收获也更大。

3、抓住有利时机,顺势加以引导。

8.英语优质课听课汇报材料大全 篇八

会川中学刘永玲景小兰

5月9至11日,我和景晓兰在清源中学参加了全县第三届英语优质课竞赛听课活动,首先感谢学校给我们这次出去学习的机会,让我们又一次有了提高自己的机会。

这次学习总共听了19节优质课,收获很多,下面我就谈一下听了这些优质课的一些感受。

首先大部分老师有一口漂亮的英语口语,能够充分使用英语口语组织教学,甚至会唱英文歌曲,能与学生亲切的交流,学生被她们的优美语音语调所吸引,所感染,课堂氛围轻松活跃,改变了公开课上的那种拘谨。来自峡城的一位常老师,上课一开始就教学生唱了一首短小的英语歌曲,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英语的兴趣。还有一个女老师唱的很美妙的英语歌曲,还有就是老师灵活把握课堂的能力,遇事不乱的应变能力也是值得我学习,比如上课过程中,会出现幻灯片点不动,或者电脑不能正常工作的时候,老师就会采取另外的方式来操作课件,避免了尴尬。其中,还有一位大安的秦青老师,在上课时候,由于对教室环境的不熟悉,不小心踏空了讲台,跌倒在地,她很快爬起来,若无其事地说“Don’tworry!It doesn’t matter ”应变能力还表现在一个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发现学生与教学设计目标有距离时,不是按部就班的进行下去,而是即使调整了自己的思路,降低了难度,让学生尽可能的多收获,避免了课堂环节的走过场!

其次是老师们都做了充分准备,本次竞赛是采用提前一天抽签的形式。虽然老师准备的时间很短,却做了充分的课前准备。如卡纸、1

实验、照片等许多上课可能要用的物品。本次参加讲课的教师所制作的课件都是用幻灯片制作的,无论从课题材料的搜集上还是从视听效果上,都非常富有创意,如花似锦,引人入胜,而且很多都引用了视频型的文件,既形象又生动。

再次,我想说说这些英语课的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比如对于英语听力的处理方法,好多的老师不仅仅是完成了书中所要求的任务,还设计了另外的听力测试,增加了学生的听力训练。还有就是英语课堂中的语篇教学,不是整篇的翻译课文,而是给出几个主要问题,来检查学生的预习效果。然后,让学生来找出知识点,写在黑板上,这样可以把任务教给学生,让学生完全自主的去学习,老师只是指引者,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更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阅读的讲授要重视篇章的群体理解,把握全文的首要内容,学会整篇的框架结构及写作的方法技巧,比如,清源中学的张源老师让学生根据所学的重点知识当堂写一篇相关的小作文,然后让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朗读,让大家来点评。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也锻炼了全班同学的听力和诊断句子的判断能力。还有的老师在课文讲解完后,对课文或对话进行整合后挖掉一些重点词语,让学生填空。这个方法便于学生掌握课文和课文中的重点知识。

最后,让我们感受最深的是清源中学的教学模式,首先,他们的教案全部采取了导学案,学生和老师共同使用同一个学案。导学案分为预习案、教案和检测案。每课中的重点全部呈现在学案里,一目了然,让学生达到及时训练的效果,另外,在课堂环节上,清源中学在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教学模式上有所改变。课堂展示六环节:呈现目标、合作预习、生问师答、定向释疑、达标检测、小组评价。“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参与为特色,课堂的绝大部

2分时间留给学生,老师仅用极少的时间独具特色的“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即课堂自主学习三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自主学习三模块:预习、展示、反馈;最后还有一点感受,在英语课堂中,老师要求学生活动时候,指令一定要清晰,必要时老师亲自示范,也许就花几秒钟的时间让学生都理解 ,然后课堂环节才会进行的更加流畅!

听完这些优质课,我们最大的感触就是,我们在教学方法上的陈旧和落后,时代在改变,我们也要与时俱进,学习新的理念和方法,这次听课,切实让我们感觉到了自身的不足,意识到提高自身素质的紧迫感。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会把其中的精华加以吸取和尝试,运用到以后的课堂教学过程去,来逐步的提高和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通过本次学习,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利用新课改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它成为学生学习知识和展示自我的平台。最后我想说:给学生一些问题,让他们去找答案;给学生一些权力,让他们去作选择;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自主思维;给学生一些空间,让他们自主学习。

以上这些就是我们此次听课的大致情况向各位专家老师们汇报,并分享一下我个人的感受,其中不当之处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汇报完毕,谢谢大家!

9.全国名师课堂听课汇报 篇九

1、教态亲切,表情丰富,在课堂上能轻松,活泼,潇洒地进行授课,富有艺术性。教师的亲和力来自教师的个性特点、对学生发自内心的挚爱以及适宜的表达方法;亲和力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教师智慧的一种综合体现。在借班上课的公开课中,亲和力能有效地促进了师生的互动,从而顺利地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参赛教师运用多种手段与学生在短时间内拉近距离。比如有的老师课前播放来自远方的祝福视频与学生拉近距离;也有的老师课前准备了简单、易操作且学生较为喜欢的小游戏;还有的老师在课前和学生自由交流,谈论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并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等等。但是参赛老师准备的这些互动活动并不是随便的,而是与本课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场景、技巧等。大部分老师的互动做得有声有色,学生参与积极,有效的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为 正式上课时师生之间的有效配合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俗语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好的导入有不可忽视的教学功能。在优质课展示过程中,老师们各尽其能,有用故事导入的,也有用经验导入的,都非常巧妙并贯穿课程当中,让学生如身临其境,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所学的知识。

2、节奏紧凑,语言贴切。在上课时大部分教师整堂课都非常流畅,节奏不快不慢,教师的语言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亲和力,整堂课调控的也很好,学生在课上兴趣一直很高涨,学的也特别快。从开始上课到下课,整堂课都感觉很愉悦,学生也都没有被束缚的感觉。而有的老师在讲课时平铺直叙,语言很平,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因此,要精心设计环节,只有将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才能使师生都有所斩获。)还有些教师在讲课时,对突发出现的硬件或软件问题处理不当,而影响了教学的继续进行,这就需要平时不断提高自己应用硬件和软件的能力。(积极提升专业素质,信息技术更新换代很快,因此要积极学习、不断实践。)总之,教师要有很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这就要在平时多想多做。

3、体现学科优势,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信息技术这门课本来就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多媒体的使用必不可少。在每一堂课上,每位教师都运用了多媒体来进行教学。在课件的制作上,有的教师用网页制作,有的用ppt制作,还有的用flash等。制作所用的软件不同,但各有特色。利用网页制作的学习网站以及在线提交当堂评价的效果特别好,能及时的反馈课堂信息,效果非常好,让学生通过网站来自主学习,里面信息丰富,学生看得懂、做得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合理分组,倡导小组协作。

提倡小组合作,对于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力的培养起到很大的作用。在优质 课的展评中,几乎所有教师都对学生进行了分组,然后评选出一名小组长。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学科,虽然学生的积极性都很高,但是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动手操作能力有很大差异,所以采用小组协作学习,运用“一帮一”或“一帮多”的学习方式很有必要。小组长就是一名“小老师”,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让其帮助及督促组内同学完成学习任务或者上台给大家演示操作,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从而学习气氛十分高涨。

5、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体现了教学中探究性学习。

教学过程中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新颖,多样化,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较好地发挥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环境所提供的教学资源优势,鼓励学生利用各种介质的教学资源进行学习。如老师在《初始Scratch》这节课上,并不是把所有教学内容直接呈现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发现和总结,带着任务以及操作的基础知识逐步向目标进发,这样学生很快就记住了操作要领,并且很快就掌握了学习方法,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特别高。

精彩的课不是“讲”(相互研讨)出来的,不是“写”(勤写教案)出来的,也不是“听”(大量听课)出来的,精彩的课是“练”出来的。上课就像学开车,不能光讲理论,而应进行大量的实际操作,拥有失败的教训,获得感性的经验,才能不断改进与进步。

通过本次学习,根据自己的实际教学情况,把自己的疑惑和问题列出来,希望能得到大家的解答:

1、兴趣。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四年级学生刚上机时,学生积极性都很高,每周都盼着这节信息课,可是到了六年级时,每 个班总有3到5个学生不去机房,情愿在教室里写作业也不去上机,问其原因:不想去;学不会;没有机器等等。应该怎么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呢?

2、教学。当前我们开设的信息技术课,我基本上都注重了学生学习软件技术的教学,这存在一个最大的问题:当堂课学生学会了操作,时间一长,过一两个学期后,学生就不记得了。这个问题应如何解决?

3、目标。每节课都有它的教学目标。我们怎么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性,如何完成达成度,怎样制作合适的量规。对于扩展任务的实施又要注意哪些?

4、合作。现在都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可实际上合作学习基本上流于形式,怎样真正实施合作学习?

通过这次学习,我觉得在教学上要有疑必问,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并在实践中去探索适合我们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并进行有效及时的反思活动,同时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自觉性,不断进步,不断发现困惑,“教然后而知困”不断发现我们在教学中存在的新问题,从而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信息技术的教学水平及教学质量。

10.听课汇报材料 篇十

13—14日两天,我有幸到福州钱塘小学参加了“智慧、互动、成长”第四届全国青年教师风采展示活动。在这两天的学习中,既目睹了名师精彩的课堂展示,又聆听了专家的学术报告,受益匪浅现将这两天的学习情况及感受向大家做一个汇报:

现在,我将听的吴正宪老师的讲座和8节观摩课分为三点向大家介绍。首先介绍的是吴老师的讲座《我的儿童教学教育主张——真心与儿童做朋友》。

1、儿童观即学生观。学生不仅是活生生的人,而且是在发展中的人,每个学生都要求关爱,都有自我发展的需要。在吴老师的课上,可以看到,她十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从不轻易的否定学生的判断,也不强迫学生去接受某种结论,她善于等待,重于疏导。

2、儿童的数学教育观。吴老师提出了 “传授知识、启迪智慧、完善人格”的三位一体的儿童数学教育观。她说:“数学教育教人做真人——去伪存真;数学教育教人守法则——懂自律;数学教育教人懂承担——有责任感;数学教育教人不怕困难——有毅力;数学教育教人会自省——学会反思”。总之,她是要在学生的人格成长中烙下数学的印。

3、数学课堂教学实践。吴正宪老师执教的三年级上册《重叠问题》,这节课我被她和学生“思维共振、情感共鸣”的精彩互动场景所感动,被她:“课伊始,趣已生;课继续,情更深;课已完,意未尽”的孩子们乐学的氛围所吸引。用吴老师的话说,这就是“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课堂。我想她就是在这样用生命与学生对话的课堂中,让学生在人格成长中烙下数学的印吧!

接着,我将要介绍的是晋江的伍斐婉和北京的陈千举老师执教的《认识方程》(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同题异构。其实,两位老师的教学设计差不多,都是以天平作为学习伙伴导入新课,建立方程概念,然后再深化概念,巩固概念,可是却演绎着不同的精彩。晋江的伍老师以清新自然的教学风格,赢得了不少掌声。北京的陈老师幽默、风趣,惹得孩子们都不愿离下课了。本人也比较青睐于陈老师的课,他以一个活动的天平教具登场,从开始的用活动的天平找等量关系,到最后用心里的天平找等量关系,他把天平用足。而伍老师使用的课件中天平,虽然也形象美观,但却很难让学生记住。再想想我自己以前上这一课用的实物的天平,放在讲台桌上,后面的学生看不见,干着急,老师也跟着急,越讲越累。后来,干脆什么都不用,直接写几个式子让学生分类判断,再给出概念,最后让学生做一些练习,学生也能考试。现在终于明白了:听过了,忘记了,看过了,记住了,做过了,理解了。另外,陈老师在练习时,只让一孩子与他站在一起,让学生找方程。这又一次培养了学生的直观意识。

上一篇:小学二年级班会教案下一篇:徐州市医疗美容项目分级管理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