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硕士论文

2024-07-31

风险管理硕士论文(精选12篇)

1.风险管理硕士论文 篇一

**医院管理硕士论文:探讨医院激励理论的应用与激励机制的形成

[摘要] 文章从组织行为学的角度探讨一个医院管理者普遍关注的问题—如何让人努力工作,主要从阐述组织行为学的激励理论入手,探讨激励理论的应用与激励机制形成。

[关键词] 组织行为学 医院管理 激励机制

在医院管理过程中,如何让人努力工作,是管理工作永恒的主题,特别是人事管理工作,也是所有医院管理者普遍关注的话题。让医院职工努力工作,可以从人际沟通、群体结构、工作设计、医院文化等方面去研究,本文将从组织行为学的角度探讨医院管理中激励机制的形成。组织行为学与激励理论

1.1 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是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并应用这些研究结果与知识去改善组织的有效性,这一研究领域称为组织行为学。它研究组织中行为的决定因素,即个体、群体和结构。它把研究个体、群体和结构对行为的影响所获得的知识用到管理的实际工作中,使组织的运作更有效。

1.2 组织行为学与激励理论 要使整个组织运作有效就要使个体、群体及其结构运作有效,于是在组织行为学研究过程中,直接作用于个体、群体及其结构的诸如激励等题目作为研究的核心内容。企图通过研究这些问题解决个体问题、群体问题以及结构问题,从而解决组织运行的有效性问题。特别是近几年,组织行为学调查研究中最热门的主题莫过于激励,“激励”的概念成为组织科学中研究和讨论最多的话题,因此,对激励理论的探索在组织行为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激励理论的演绎

2.1 激励理论的关键因素 人们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常常会谈到、用到“激、期望理论等等,在这些理论中,大部分是以早期的激励理论为参照而进一步研究发展的,其中许多理论是互为基础、互相补充的,将在激励理论的应用中涉及到,这里不一一详述。激励理论的应用与激励机制的形成理论的研究是为了指导实践,激励理论的研究成果在包括医院在内的各类组织中广泛应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激励理论影响着管理者如医院院长们的管理行为。

3.1 目标设置理论 爱德温·洛克提出,指向一个目标的工作意向是工作激励的主要源泉,亦即目标告诉员工需要做什么以及需要做出多大努力。还认为:困难的目标比容易的目标能带来更高的个体绩效;具体的目标比没有目标或系统的目标“尽你最大努力”能带来更高的绩效;绩效反馈会带来更高的绩效。在应用实践中,彼特·德鲁克于40年前开始运用,以目标管理的方式践行着目标设置理论,使目标管理成为管理者推行目标理论的工具。不过,目标管理与目标设置理论有所区别:目标管理极力主张职工参与;而目标设置理论认为给下属指定目标效果一样好。事实上,目标管理作为实践这一理论的工具已被许多医疗卫生保健机构等组织广泛应用。目前绝大多数非营利性医院推行的目标管理责任制这一激励机制就来源于目标管理和目标设置理论。

3.2 员工参与方案 员工参与是激励员工的一大方法,它是X理论、Y理论、激励—保健理论的综合运用。什么是员工参与?是指发挥员工所有的能力,并为鼓励员工对组织成功作更多的努力而设计的一种参与过程。其隐含的逻辑是:通过员工参与影响他们的决策,增加他们的自主性和对工作生活控制,员工的积极性会更高,对组织更忠诚,生产力水平更高,对他们的工作更满意。在实践中,出现过参与式管理、代表参与员工股份所有制方案等方式。参与式管理被推崇为治疗士气低落和生产力低下的万灵药;以工作委员会和董事会代表为最常用形式的代表参与的最大价值是象征性作用;员工股份制方案具有提高员工满意度和工作激励水平的潜力。这些方式已被德国、法国、荷兰、日本、以色列、北美等一些国家所运用。我国公立医院的职代会、股份制改造的医院董事会等激励机制即来源于员工参与理论。实践检验,这常常也是能使即将倒闭的医院起死回生的行之有效的方案。

3.3 浮动工资方案 最近,维克多·弗隆姆提出了期望理论:一种行为可能带来的结果的期望强度以及这种结果对行为者的吸引力。这个理论着眼于努力—绩效关系、绩效—奖励关系、奖励—个人目标关系。这一理论的运用使激励水平达到最高限度,是组织和管理者常用的一种方案。因为群体和组织范围内的奖励能够强化和鼓励员工为部门或组织的最大利益升华个人目标。以群体绩效为基础的奖励也是那些努力形成较强团队意识的组织的一种自然延伸。通过把团队绩效和报酬相联系,员工就会被激励为所在团队的成功作出额外的努力,表现为提高工作积极性。所以,这一方案已被贝尔和豪威尔、伊顿、火石轮胎等大公司所应用。近年来,我国不少地区特别沿海地区的医院也推行了劳动分配制度改革,实行绩效工资制,事实证明,这一激励机制对提高工作效率具有积极作用。

3.4 技能工资方案 技能工资方案与ERG理论和强化理论相吻合。ERG理论重组了马斯洛需要层次,认为人有3种核心需要:生存(E)、相互关系(R)、成长(G),故称为ERG理论。技能工资方案是根据员工掌握了多少种技能和能做多少工作来确定工资级别 无忧论文网 http://。由于这个方案隐含鼓励员工学习,扩展其技能和成长,与ERG理论一致。在那些较低层次需要基本得到满足的员工中,经历成长机会可能是一个激励因子。技能工资方案与强化理论也有联系。强化理论是一种行为主义观点,认为强化塑造行为。把行为看成是由环境引起的,控制行为的因素是外部强化物,如果在行为结果之后马上跟随一个反应,则会提高行为被重复的可能性。技能工资方案鼓励员工增强灵活性,继续学习,接受多方面培训,成为全才而不是专才,以便和组织中其他人合作,就管理者希望员工表现出这些行为而言,技能工资就是一个强化因子。所以,在目前的应用中,技能工资日益推广,一般能带来更高的员工绩效和满意度。专家指出:社)会正在变成一个以技能为基础的社会,技能工资的时代看来到来了。医院管理也面临着这方面的挑战,对于一专多能的医疗技术人员的管理,看来也不能墨守陈规了,技能工资管理也许会是一项很好的激励机制。结

以上是目前医院管理层较常使用的激励理论,并在这些理论指导较常使用的激励机制。这些理论与机制的应用实践证明,没有一种理论与机制是经久不衰、完美无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所以作为医院管理者在应用激励理论和激励机制时,一定要因时、因地、因人而异,绝不可千篇一律,生搬硬套,否则,不但不能提高医院职工的工作能力,提高医院工作的有效性,反而会使医院陷于形而上学所导致的困境。因此,如何让人努力工作,形成激励机制,既是一个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管理实践的一大难题。我们只有在管理活动中灵活掌握、科学运用,不断发展,有所突破,才能真正做到使职工忠诚、持之以恒地努力工作,从而发挥医院各项工作特别是人文管理的最大有效性。

2.风险管理硕士论文 篇二

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工程领域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迫切需要, 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通知有关精神, 开设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 培养应用型、复合式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为了进一步加强工程硕士的应用实践能力, 工程硕士鼓励实行双导师制, 其中一位导师来自培养单位, 为校内导师;另一位导师来自企业的与本领域相关的专家, 为校外导师。

工程硕士就读期间, 学生可以同时受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的联合指导, 两位导师将负责指导学生的选课、开题、论文写作以及实习和实践。无论全日制还是在职工程硕士, 在培养过程中, 都将贯彻理论+实践、课堂讲授+自学的模式。课程上将采用案例分析、团队合作等教学手段以增进授课效果;利用多元化考核方式培养学生系统性的工程能力。基于项目或课题完成对学生系统工程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的培养。同时, 学习期间还将引导学员适当参加国内外学者讲座、企业高管和资深工程师讲座、社交沙龙、实地考察等活动。

“双导师”制作为一种新的指导模式, 如何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聘任合适的校外导师, 工程硕士如何有针对性地选择校外导师, 并有效加强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之间的沟通和联系, 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将就校外导师的聘任、校外导师的选择和“双导师”合作等方面进行探讨, 以期加强“双导师”制的运行和管理, 为提高工程硕士培养质量探索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

二、校外导师的聘任

校外导师的聘任需先由学院专家组审议批准, 由院长聘任, 聘期为四年。确立双方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关系, 明确规定高校与企业双方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责任、权利和义务。校外导师按照规定负责管理研究生的论文选题、专业实习、论文答辩等事宜, 是连接高校、企业、学生之间的桥梁, 秉着共同协作、直接参与、高度负责的原则, 保证工程硕士的培养质量。

三、校外导师的选择

在实施互利共赢的“双导师”分工合作的新型培养机制时, 选择合格的校外导师是关键。一般情况下, 要求工程硕士先选择校内导师, 然后再选择校外导师。一名合格的校外导师应具备四项基本素质, 即:有专业技术职务、有稳定的研究方向、有切实的指导能力和熟悉研究生培养规律。根据研究生培养的实际需要配备校外导师, 还需要尽可能符合学生的意愿与校内导师的需求。校外导师的选择可以来自三种途径, 包括“校外导师库”推荐、联合培养基地和校内导师兼任。

(一) 通过“校外导师库”选择校外导师。

收集整理相关企业或管理部门的信息, 由学术导师根据各自的研究领域, 推荐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学术背景, 实践创新能力强的企业家、一技之长的专门人才或者有责任感的高素质人员, 经过学院学术委员会审批通过, 建立校外导师库。通过建立“校外导师库”, 既可以控制导师的质量, 又能更好地稳定导师队伍。这样, 学生可以登录到“校外导师库”中, 充分了解各个校外导师的实习要求, 并根据个人意愿, 选择适合自己的校外导师。此外, 学院可以安排校外导师与研究生的见面交流会, 实现相互了解并完成双选。

(二) 通过联合培养基地选择校外导师。

目前, 信息学院与多家IT企业有着长久的合作关系, 比如人大金仓、京东、南天软件等。这些公司愿意接纳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的研究生前去实习。因此将这样的公司作为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研究生的联合培养基地, 校内导师与企业专家一一对应, 结合自身的优势和特长, 寻求共识, 并且把自己的长处发挥出来, 共同完成对研究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另外, 有些学术导师本身有一些工程技术实践类的课题项目, 针对这些项目, 学术导师可以兼任企业导师指导工程硕士, 但是学术导师兼任企业导师的比例不宜过大。

四、双导师的合作

“双导师”制的沟通合作, 有利于全面了解学生, 帮助他们寻找创新的突破口, 做出切合实际、引领学科前沿的选题。高校与企业双方通过合作, 开设研究生课程、开展课题研究等形式, 一方面丰富教学研究内容, 使教学科研更具有针对性, 更注重实际问题的解决和研究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另一方面也促进了高等教育优势资源与高等院校教学科研成果的直接转化。经过多年的管理实践, “双导师”制合作模式如图1所示。

如图1所示, 通过“双导师”的联合培养, 不断加强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的交流和合作, 使工程硕士在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上都有较好的提高。双导师在工程硕士实习方向选定、毕业设计选题等方面进行指导, 并定期召开交流研讨会, 对研究生的学业情况和研究进展了如指掌, 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当然, 导师也可以从研究生的研究中得到启发, 同时促进双导师间的取长补短, 真正体现了教学相长。

五、结语

3.专业学位硕士实习期管理模式探讨 篇三

【关键词】实习 管理 实习生 企业

所谓学生实习,就是把学到的理论知识拿到实际工作中去应用和检验,以锻炼和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在学校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学生了解了自己的所学到的知识,但是对于如何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现实中,需要很长时间摸索,但是如果去相关领域的企业进行一段时间的实习,耳濡目染之下,能快速提高自己实践能力。因为任何知识源于实践,归于实践,实习是学生在即将工作前的一段培训阶段。如果学校在这方面能有好的引导,可以使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取得很大的优势。

目前在招聘企业的职位要求中都会出现需要相关工作经验,或者有相关工作经验者优先,在这个时候,应聘者才发现实习的重要性,但是这时已经迟了。对于高校负责就业的老师来说,需要审时度势,了解行业发展方向,替学生考虑他们考虑不到的事情,为学生的就业、社会的和谐发挥自己的力量。

有句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所以通过实习,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不足,并且改正,然后确定以后的学习目标,让自己能够走得更远。

专业学位硕士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应用,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应用型人才。这类学生的理论能力强,面向企业,知识更新快,更贴合技术前沿发展,对于他们的实习期管理要做到因人而异。

在实习之前,每位学生都应该对自己的职业规划要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对行业的发展也要有相对的了解,对自己的实习有一个大致的定位,在寻找实习单位的过程中,应该以学为主,在学习中体会知识的衔接与应用。学校应大力加强与企业的联系,提供合适的实习岗位给学生参考,安排有实力的实习单位来校与学生面对面交流,通过双向选择,达成实习意向。在实习开始之前,学校必须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思政教育,让学生放下包袱,提升信心,对自己的实习目标有个合理的规划,实习应该时间不会太长,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企业的环境。

实习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去企业实习之前必须和企业签订实习协议,确保自身的利益。学校作为学生和企业的纽带,务必处理协调好企业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做到公正、公平。要求企业确保每位去实习的学生都有一名企业指导教师提供相关的指导,企业指导教师不仅对学生在业务上有指导,还要在生活上对学生有相应的帮助,企业指导教师是实习成功与否的关键。实习生去了企业实习务必遵守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对于企业的各项考核指标也要同正式员工一样,把自身作为企业的正式员工来对待才能更好地融入企业,融入社会。

学校对于实习生的管理需要从学生、辅导员、企业三方着手。为每一位学生建立实习档案,包括住宿地、联系电话、家庭联系电话、紧急联系人、企业导师联系方式等。学生去企业实习,已经跨入了社会,但是他们依然还是学生,社会阅历不足,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是基础,首先要考虑他们的衣食住行,每位学生的住宿地点必须上报学校,如果有同学能结伴一起生活的,相互有个照顾,能更大程度上消除安全隐患,对于在同一个城市实习的学生,建议组建一个同城小组,由党员学生带头,相互之间经常沟通,将不安全的因素消除在萌芽阶段,此类座谈会不仅能增加同学们相互之间的感情,还能增长所有同学的见识,了解其他同学所在企业的情况。

学生在刚开始实习阶段会有一定的失落感,需要辅导员及时通过各种联络方式向所有学生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如果有可能,相关老师可以去企业走访一下学生及他们的企业导师,学校对学生的关怀会让学生在内心感到归属感,能更好地完成实习任务。每个班也要让有亲和力的同学担任实习委员,经常和其他同学保持联系,及时向辅导员上报实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

对于学生的实习成果,也是实习的目的,需要从学生和企业方面了解,及时跟进实习进度,要求学生每隔一定时间写一篇实习心得,了解学生的实习进展,同时也要从企业方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学校希望出现学生和企业双赢的局面,但是仍然有一定比例的学生在实习中间出现各种状况,学校要根据具体情况协调学生和企业之间的矛盾。对于在实习中出现的各种状况,要及时提出合理的整改意见。

实习是为了能更好的就业,当校园招聘高峰时,要让学生协调好实习与找工作的冲突,不能因为找工作而严重影响实习。近几年,不少公司都会挑选实习中的优秀学生留下来成为企业的正式员工,这样的招募方式正被越来越多的公司使用,并成为其挖掘“早期人才”的战略之一。IBM、惠普等跨国公司每年都会从实习生中招募大部分的学生成为正式员工。实习生不能有丝毫懈怠的想法,因为企业对于实习生的录用与正式员工几乎没有区别,虽然仅仅是几个月时间,却可以决定一个人未来的就业“命运”,毕竟这是一条与就业相连的“绿色通道”。实习生工作中的表现成为OFFER能否顺利到手的一个决定性因素。

实习生的日常管理,对于学校来说是一个繁重、复杂的任务,必须由专人负责,学生的事情没有小事,尤其是学生在外实习期间,思想波动起伏比较大,受到社会的影响,需要校方及时了解学生实习状况,如果有一个实习管理系统来统筹管理学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的所有资料都能在系统中第一时间找到,对于学校负责学生实习的老师来说,学生的有效信息是处理方方面面事情的重要前提。

实习生的管理模式还在进一步的摸索改进中,学校方要改变工作方式,把为学生服务体现到日常管理中,更好地构建实习平台,为就业铺平道路。

【参考文献】

[1]浙江大学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 浙江大学2012届毕业生 升学就业情况白皮书.2012-12.

4.教育管理硕士开题报告 篇四

题目:小学班级自主管理模式的研究------以朝阳市双塔区文化路小学为例

一、选题依据

自从班级授课制出现以来,班级就成为学校的一种重要组织,是学校进行管理的基本单位,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班级管理是班级建设的重要组成。班级管理的效果决定这班级建设的质量乃至学校的办学质量,更进一步说决定着当今社会的整体教育质量。因此,加强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实践探索,对我国学校教育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在实践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的现状不容乐观,存在着诸如方法陈旧,而忽略了班级行政建设、学生思想及行为管理,且当前班级管理缺乏弹性,效力不足。尤其是当下进行的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强调“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性和自主性”,因此,班级管理也应当顺应新课改的理念及要求。

目前,有一些学校已经将班级自主管理的理念付诸实践,但班级自主管理尚未形成一套完整体系,又没有一个被广泛接收的模式。

基于笔者多年来小学一线教师的工作实践经验,针对目前班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以小学生班级管理为切入点,提出了一个切实可行的小学生班级自主管理模式。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对班级自主管理的研究

国外对班级自主管理的研究理念非常灵活,最早开始于文艺复兴时期。法国人文主义教育家蒙田曾提出教育过程中学生有权决定自己的事物,而不是在老师的权威迫使下去承认事物。意大利着名教育家维多利诺也倡导自由教育,主张学生的自主管理。班级自主管理的概念在17世纪到19世纪时候相对薄弱,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新教育运动”,开始批判束缚儿童个性发展的教育管理模式,呼吁为儿童的发展提供更多空间,提出了学生自主管理的重要性。新教育运动倡导民主管理、主动参与、尊重个性、培养能力,是学生自主管理的一种精短的表达。教育家杜威,作为新教育运动的代表人物,提出教育管理要把儿童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使他们在学习发展中更加积极主动。同时,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提到了“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在学生教育管理中的重要性。他提出: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这就意味着教育者对“困难学生”倾注更多的爱心、耐心和信心,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他进一步在《关于和谐教育的一些想法》中指出:自我教育需要一个重要、强大的促进因素,这就是个人要有尊严感,尊重自己,有上进心,只有受教育者尊重自己,才能有自我教育。在亚洲,日本着名教育社会学家片岗德雄也曾提到班级组织管理的最大目标就是学生的成长和学习,一个有效的做法就是将班级分成小组,让全体学生在集体中有一个合适的分工,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综上可见,国外对班级自主管理的研究有很高的起点。受西方国家文化的影响,他们在教育上更注重对学生成长,而非只是学习方面的关注。这对于现代学生自主管理概念的深刻认识有着很强的指导作用。

(二) 国内对班级自主管理的研究

“从七岁到十岁、十一岁时期起就开始教一个人学会自我管理,学会一定的本领,如果需要的话,学会‘强迫’自己”.针对小学生7-13岁的这个年龄段,小学开始的班级自主管理是养成孩子良好习惯、能力,帮助他们快速成长的必经之路。国内对于班级自主管理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时期。孔子在《论语》中的着名论述“不愤不启,不徘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就突出了培养弟子们的自主、独立思考的能力,反对机械被动地学习。这种思想体现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与自主发展的重要性。

教育家孟子《学记》也曾有过关于自主学习的论述,如“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强调知识的获取不一定要依靠老师的灌输,主张自求自得的学习方法,体现了发展学生主体性的思想。

宋明时期,朱熹提出的“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则是对学生自主管理的重要性的简要开阔。而已朱熹为代表的教育思想对学习的自主能力进行了更为全面的阐述。

班级自主管理的概念在近当代时期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原北大校长蔡元培认为“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着的人,给他能够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而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的器具,给抱有他种目的的人去应用的。”

自改革开放以后,班主任的工作和班集体建设进一步得到了中国教育工作者和广大一线教师的深入研究,他们强调了学生自主管理的重要性,呼吁恢复学生的本体地位。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推进,班级管理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则更为突出。有些教师如魏书生和李镇西等人已经在新型的班级管理中成为了实践的先行者。魏书生以民主和科学为指导思想,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民主化与科学化的管理途径和过程,促进学生的全面提高与发展。李镇西则在魏书生老师的实践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学生的自主管理要从三个方面努力:一是变事务应付为教育科研;二是变个人权威为集体意志;三变孤军奋战为师生合作。李镇西老师更强调了学生在班级自主管理中的主题地位,改变了传统理念下班主任是管理主体的认识。

在这些模范人物的带头下,许多学者和教师也重新审视班级管理,将重点转移到班级自主管理上。笔者以“班级自主管理”为主题,从中国知网共搜索到论文263篇,数量从开始呈现出上升趋势。在这些文献中,并含“小学”词频的文献共有13条,可以看出班级自主管理在初级教育上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通过对比分析,笔者将这13篇论文分为主要 分为以下几类。从小学班级自主管理的必要性出发的实践探索数量最多。如蔡颖的《“圈养”与“放养”的融合--小学班级自主管理方法探索》,她指出在小学生自主管理的实践中,要将“放养”与“圈养”结合起来,通过专岗负责、合作学习和多元评价最终实现自主管理。类似的研究还有李娟的《小学班级自主管理的研究》、、徐华萍的《“以人为本”的小学班级管理的实践研究》等等。在这些班级自主管理的实践探索中,有2篇主要以班级干部的选拔及班级组织形式为重点进行研究的,分别是王赫的《小学班级管理中班长组阁制的实施研究》和过跃娟的《基于合作学习理论的小学班级管理模式研究》。王赫针对以教师管理为主,学生协助为辅的管理体制的不足,分别列举阐释了当代民主社会对未来公民素养的要求、新课程改革对班级管理制度的客观要求、传统教师管理观对学生发展的制约以及“班委会”制度的更新换代,提出了顺应“以人为本”教学的班长组阁制,以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管理等能力。过跃娟则将合作小组的理念和做法运用于学生的班级管理,通过学生在合作小组中的学习、工作、生活等同伴间的互赖互动,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查到的相关文献中以新课改为研究起点的只有一篇,是田英的《初探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班级自主管理模式》。她认为将“人本管理”运用到小学生班级自主管理中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基于农村基础教育的小学班级自主管理探究也只有一篇,为郑世坚。的《在农村小学中推行班级自主管理的探索》。他提出在大部分农村小学传统的班级管理中,学生对于班规、校规概念较为模糊,因此常常导致学生自我约束能力较差。针对这个现状农村的小学生自主管理的实践中还是要体现班主任的引导作用,最终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将自主管理的模式扩展到农村小学教学,对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水平,促进教育公平有启示作用。

从以上文献来看,国外的班级自主管理的思路更为开阔,通过一种更加开放自由的教学管理模式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平等、尊重并培养学生在综合能力上的全面发展。国内的这方面研究虽然很多,但是一线教师们也提到这种自主管理的理念尚未被广泛应用到实践中,尤其是针对小学生自主管理模式的探究数量还很少,有待深层次的挖掘。

本论文选题的基本内容、结构、意义(可加页)

一、本论文选题的基本内容:

本论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导言。第二部分:班级自主管理模式研究。主要包括:班级自主管式相关概念、相关因素及其实践价值与意义。第三部分:小学生班级自主管理模式的构建。主要从小学生班级管理现状分析、小学生班级自主管理模式的构建目的与基础及模式的提出进行分析与阐述。 第四部分:小学班级自主管理模式的实践。第五部分:小学生班级自主管理模式的实践成果。

二、论文结构:

小学班级自主管理模式的研究

-----以朝阳市双塔区文化路小学为例

导言

(一) 选题依据

(二) 文献综述

(三) 研究方法

一、班级自主管理模式研究

(一) 班级自主管理模式相关概念

1. 自主管理的定义

2. 自主管理模式

(二)班级自主管理模式的相关因素

1. 人的因素

2. 组织制度因素

3. 环境因素

(三)班级自主管理模式的实践价值与意义

1. 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2.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 促进良好教学环境的形成

二、小学班级自主管理模式的构建

(一)小学生班级管理现状分析

1.教育管理方式陈旧

3.学习管理缺乏弹性

4.行为管理效力不足

(二)小学班级自主管理模式的构建目的与基础

1.学生基础

2.组织管理基础

3.环境基础

(三)小学班级自主管理模式的提出

1.“一点三面”的指导思想

2.“五位一体”的实践主体

3.“一主八助”的模式框架

(1)以文化路小学为例的班级自主管理模式平面图解

(2)公平合理的激励机制促进学生发展

三、小学班级自主管理模式的实践

(一)班级自主管理制度

1.班级规章制度建设

2.班干部选拔任用

3. 值日班长轮流负责制

(二)班级自主理形式

1. 主题班队会

2. 个别心理访谈

3. 互助式的小团体

4. 多样化的家校沟通方式

(三)班级自主管理流程

1. 学习班长的职责和管理流程

2. 文艺班长的职责和管理流程

3 . 体育班长的职责和管理流程

4. 活动班长的职责和管理流程

5. 纪律班长的职责和管理流程

6.安全班长的职责和管理流程

7. 生活班长的职责和管理流程

8. 劳动班长的职责和管理流程

四、小学生班级自主管理模式的实践成果

(一)学生综合素质发展

1. 学生思想素质提升

2. 学生能力素质提高

3、学生体能素质增强

4、学生心理素质加强

(二)整体教学环境改善

1.校园环境建设受到重视

2. 和谐师生关系逐渐形成

3.班集体建设得到加强

结束语

参考文献

5.公共管理硕士的论文 篇五

在新公共管理领域中美国和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都将政府服务于经济建设作为国家行政管理改革的基础所在,同时他们都在自己的国家现行的行政管理改革当中将行政管理改革作为了自身进行政府改革的重要内容,掀起了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热潮。在西方国家用心公共管理的措施,改善国家行政管理体制的过程中,可以将这种新公共管理的基本内容简单的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具体内容,首先就是在国家现行的社会制度和行政管理的基础上,不断地优化社会、市场管理与政府职能之间的关系,建立一种更加和谐、更加完善的现代国家行政管理的体制,促进社会、国家、经济的协调发展。其次就是将社会的资源和国家公共服务体制有效地建立起来,促进社会资源与国家的公共服务之间建立起更加完善的制度。再次就是要从政府自身的行政管理体制内进行改革,不断地将政府的职能简化或者是弱化,将更多的权力下放到社会,让这个社会真正成为一个市场作为主导的社会,让资源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充分的发挥市场的积极作用。改革传统的管理管理体制,取而代之的是建立起一种有效的市场竞争的模式。综上所述,可以看到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过程中,将心公共管理措施充分的应用到我国的行政管理的改革当中还是有一定的效率在其中。

二、当前我国行政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弊端分析

受我国固有的传统思想的影响,特别是官本位思想的影响,我国的政府机构在日常的行政管理过程中往往所发挥的重要的作用就是指挥和抓权的过程。对于政府的一点点的行政管理权力都应用的过于死板,这样的话就难以促进市场的经济活力在其中发挥更好的优势。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受到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前实行计划经济的影响,往往对于国家政策内的制度管理的相对较死,不能够发挥其活力。当前我国正处于由改革开放的高速上升阶段到社会急剧转型的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市场经济的发展亟待需要政府转变职能,需要建立起一个更加灵活、更加高效、更加廉洁的政府,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形成新的管理模式,建立起一套能够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的行政管理体制。当代西方政府改革的新公共管理运动对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行政改革的深化,对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企业和社会的关系,完善宏观调控机制,形成新的管理模式,提高政府行政改革效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当前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中对于市场管理的过多、过严,市场经济的发展尽管在一定的程度上得到了有效的完善,但是大部分还是需要政府在其中发挥调控的作用,另外还需要指出的就是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还没没有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来实现对于我国新的市场经济发展的改变。所以说,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还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还需要不断地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的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以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国家的行政体制之间更加融洽关系的形成。

三、新公共管理在我国行政管理改革中的作用

(一)新公共管理强调管理的高效率,有利于行政机关的办事效率的提升西方国家形成的新公共管理体制往往将政府的行政能力进行企业化的管理,强调管理过程的效率意识,由于我国的政府机关受到多方面原因的影响,所表现出来的就是政府机关以及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的低下,同时受到我国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给政府的权力代啦的就是这种权力过分的集中起来,政府该管的事情也管、不该管的事情也管,所以说导致政策的制定和推进过程都出现了人浮于事的情况。对于我国的行政管体制来讲,由于机构的设置不合理,往往出现的就是机构的重复设置,这种行政管理机构当中人员庞大、工作人员较多,办事的人却相对较少。新公共管理强调政府在日常的公共管理过程中应该像企业进行管理那样树立起效率意识,不断地增强市场的活力,用相对较少的资源来建立起一套能够更加适合政府管理的有效体制,同时还能够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两者相互协调起来。为了提高效率,政府管理人员首先应树立效率意识,增强活力,用有限的资源创造更多的公共产品,提供更好的服务。

(二)引入竞争机制,不断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竞争意识的表现竞争意识和目标管理这样的内容都是新公共管理理念中重点表现出来的内容,在我国的行政管理的改革当中应该不断地提升政府机关的管理过程的竞争意识,在政府机构当中形成一种积极有效地竞争机制,让所有在政府机关部门进行工组的人员都有一种竞争意识和目标意识,将政府机关的工作人员的分工更加合理、更加有序的体现到他们的日常工作当中去,促进这种竞争意识的形成,使得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在一个高效的政府管理体制的作用下面形成起来,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加合理、有序的进行。新公共管理在不断地实践过程中往往将竞争的机制引入到了政府公共服务的领域,打破了政府这种独家经营公共服务的垄断地位,积极有效地鼓励其他的社会组织和企业组织来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的产品。这样的话就能够提升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政府的竞争意识,如果在提供公共服务的过程中,没有能够建立起一种有效的方式的话,就难以促进我国行政管理改革的优势所在,难以形成一种服务的意识,就不能够达到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有效作用。

(三)不断地提升法律在行政管理改革中的作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形成在西方建立起来的新公共管理是在严格的法律和规章制度的作用下建立起来的,这种管理体制更加注重公平正义的形成,同时还需要看到的就是所有的社会行为,包含着政府的各种行政手段,都必须在遵守宪法和法律的基础上进行,这样的话就需要建立起一套相对完善的法律制度。在我国由于法律制度还没有完全的建立起来,鉴于这样的一种现状就需要不断地进行各项法律的立法工作,做到各种社会行为都有法律的约束,才能够提升社会管理的有效性和社会管理的针对性。同时我们更应该清楚的看到,只有将社会行为规范到一个限定的圈子里面才能够有效地提升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行为的科学化水平,才能够将社会的公平和社会的正义更加完整的体现出来。通过对于新公共管理内容的分析可以看出,对于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最大的一个借鉴的作用,就是要政府在完成公共管理的目标和任务服务的时候,制定一系列成熟的法律制度来规范和约束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容,将所有的不合理的内容都能够关进制度的笼子里面。促进我国各项事业的开展都能够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一种社会风气,这样才能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完善。

(四)新公共管理突出了对于政府和公务员的约束,使其更好地为社会服务由于我国的行政管理制度的改革往往侧重的是对于制度的改革,对于政府和公务员的约束相对较少,这样的话就难以保证国家行政权力在实施过程中难免被扭曲,新公共管理将这种管理体制出现的弱点清晰地揭示出来,不断地改进我国行政管理改革中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地方。所以说,在我国行政管理改革中应该建立起一种能够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政府本身和公务员行驶权力的有效手段,不断地提升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政府行为和公务员的行为。尽管政府机构改革的直接目标可以是改善行政绩效,但也要与政治体制改革结合起来。要让行政人员认识到行政工作所负有的政治责任,增强对政治的敏感性,保持对政策的自觉响应性,从而达到忠实地履行行政职责的目的。另外在这个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启示就是必须坚持全方位的改革模式,以往的政府改革把重点放在机构和人员的裁减上,忽视了公共管理其他方面的配套改革,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政府改革的进程。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应高度重视政府改革的配套工程,将组织变革、职能转变和管理方式的更新有机结合起来,系统的、全方位的推进新一轮的改革,使政府通过改革真正做到“强身”,以实现改革的最终目标。努力改善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在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不仅体现在政府对市场的作用,而且要充分利用市场对政府的反作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发挥市场机制的功能,提高政府工作效率。

四、结语

6.工商管理硕士(MBA)介绍 篇六

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是我国最早成立的管理院校之一,以提供高水准的管理教育为己任。哈工大管理学院MBA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较强领导能力、决策能力和适应国际竞争的未来高级职业经理和经济管理高级决策者。

哈工大管理学院1991年开展工商管理硕士(MBA)教育,是国家首批试办MBA的九所院校之一。截至2008年9月1日,已累计招生2624人,授予工商管理硕士学位1800余人。2002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哈工大成为全国首批开展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MBA学位教育的院校。管理学院具有完备的办学设施。目前供MBA日常教学使用的配有空调设备的现代化多媒体专用教室15间,座位900个,案例讨论室9个,计算机200台。图书资料室拥有经济管理类中文专业图书11000册,外文图书1600册;每年订有专业报刊杂志320种。图书馆拥有经济管理类书籍15万册;各类期刊杂志2500种。此外,还有PQDD博硕论文数据库与OXFORD UNIVERSITY PRESS 电子期刊及万方数据库等INTERNET网上信息资料使用权。

哈工大管理学院在MBA教育中积极探索开放模式,与欧美二十多所著名大学和公司建立了稳定的合作交流关系,先后聘请50多位海内外学者和著名企业家担任哈工大MBA兼职教授,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具有良好声誉。哈尔滨工业大学在MBA教学环境与培养方式上已形成如下特色:

1.哈工大管理学院继承和发扬了哈工大“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光荣传统,坚持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战场服务,坚持质量第一,把全面提高MBA教育质量作为工作重点,本着科学、高效、服务的指导思想,为工商企业锻造“脊梁”。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各种层次、各种规格的高级管理人才,其中有在国家部委、省、市政府部门任职的领导、全国十大杰出青年、管理特大型国有企业和知名民营企业的企业家和高级经理人等。

2.全方位的、突出素质教育的综合培养体系。在培养中贯彻德育与智育并重,做好课内教学与鼓励学员课外提高发展并重,有形教育与无形的氛围熏陶并重方式,努力使学员在MBA学习期间在思想素质、业务能力、创新意识、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提高。

3.MBA培养上突出工商管理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与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并重的指导思想,教会学生勤“思考”,懂经营会管理。整个培养过程包括课程学习和论文撰写两个主要阶段,课程学习采取讲课与案例讨论相结合,院内专任教师主讲与聘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和具有实际工商管理经验的企业家相结合的方式.在MBA的培养上聘请了40多位专家做为校外MBA兼职教授,定期来校进行专题报告和讲座。

4.论文阶段学习,实行由指导教师负责的按培养方向管理的模式。学员在完成课程学习后,根据本人工作需要,可以选择在某个培养方向下,结合实际开展论文的研究与撰写工作。

目前,哈工大MBA的培养方向分为:管理信息系统方向(含信息资源管理、企业过程创新、决策支持系统);会计与财务管理方向;企业管理方向(含市场营销);技术经济及管理方向(含技术开发管理、项目评估投资分析等);金融方向(含证券、银行、保险、国际金融等);公共管理方向。

7.风险管理硕士论文 篇七

风险和其他科学概念一样, 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概念, 是科学研究的成果。研究生培养过程与风险管理走向融合, 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研究生培养体系有必要向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升级和完善, 逐步向树人为目标、风险为导向、控制为中心、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现代教育管理转型, 坚持优化结构、强化特色、注重创新, 使教学管理工作更加符合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和成本效益原则, 更能够满足学校治理和管理的需要, 更能体现教学管理的重要价值, 实现专业硕士培养价值的最大化。

1 风险管理研究方法与流程

文献法:系统地收集、整理和分析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有关文献, 尤其是美国、英国等国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有关文献。从文献来源上看, 包括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有关的法律、法规、文件, 包括相关学术论文, 还包括国内外大学网站以及政府或者社会机构所提供的案例及其统计数据等。

调查法:主要通过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 结合我国的现状和学院的自身发展需要, 构建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 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专业实践、论文管理和管理合规等多个方面进行探讨, 并结合了专业学科特点、社会需求、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利用充分的调研和学院雄厚的教学科研基础, 以及近三十年的研究生教育经验和邀请富有一线教学经验的老专家和骨干教师对项目的论证。

2 风险关系及工作流

全面风险管理:全面风险管理视为合理保证企业目标实现, 对企业风险进行全面管理的动态过程。虽然风险管理管理主体为企业, 但其特征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管理特征相近, 采用移植的方式, 从学生、学校、社会 (实践单位等) 、政府四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培养模式管理。工作流:利用工作流原理, 依托上述风险管理的运行模式, 综合考虑学生、学校、社会三者的目标, 设计工作流, 实现多方共赢的目的。

3 研究内容

(1) 培养目标

运用全面风险管理的原理和方法, 结合本院学科优势、特色和社会需求, 对全日制专业学位教育的具体目标 (应用型人才) 进行合理科学定位;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创业能力为目的, 构建科学的课程设置、教学理念、培养计划、质量标准和师资队伍建设等目标体系。

(2) 课程体系

充分从学生角度出发, 以实际应用为导向, 以职业需求为目标, 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注意将国际化、创新型、应用型、前瞻性、先进性、典型性、综合性和学科交叉性的科研成果高质量地转化到研究生教学上;利用学校的科研优势和实验室平台, 在教务处题库系统基础上, 运用团队研究、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各种创新型、开放的教学方法, 采取应用性考核、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结合的方法,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 提高学生的创业、创新、实践能力。

(3) 专业实践

专业实践问题是全日制专业学位的核心问题, 探索人才培养的协同体制机制, 提出创新培养基金的设置, 保证学生就业和培养经费来源;同时建立“教学计划经费指标管理”核算方式, 避免寅支卯粮的情况发生, 保证经费支出的明晰性原则、配比原则和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

(4) 论文管理与管理合规

运用全面风险管理的原理和方法, 结合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特点、目标以及风险, 分析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社会需求特征以及与区域经济间的关系, 以论文管理与管理合规为切入点, 构建3C框架, 并采用全面风险管理相关知识控制风险、纠正偏差, 为下一步确定培养模式运行流程做好准备。

(5) 目标、元素和主体的关系与对策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学制为2年, 课程学习一般为0.75年;专业实践形式可采用分段实践和集中实践相结合的形式, 要求全日制专业学位的专业实践原则上不少于一年;如何识别、协调目标、元素和主体的关系, 在学制内顺利培养学生, 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

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系统结构以及风险管理过程, 构建工作流流程图和关键控制点, 并结合相关管理策略进行分析, 建设基于工作流的培养信息系统。

4 应用前景

目前大多数国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于研究生教育模式的探讨, 对于专业学位培养模式的专业研究并不多, 并且内容也主要集中在某一校或者某一学科, 讨论的也是作者所在国家的教育情况, 和我国的研究并不具有太大的可比性。而从我国的研究中发现, 现有的文献或者是对国外专业学位培养经验的介绍, 或者是针对当前我国专业学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建议, 或者是对我国专业学位教育的性质、内涵、特点等等进行探讨。

本研究从全面风险管理角度探讨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管理问题, 并从学生、学校、社会分析培养模式的目标和风险, 及运用风险管理相关知识管理培养风险并建立规范手册, 建设基于工作流的培养信息系统, 通过实践检验其合理性, 拉动相关专业培养体系的健全, 办出专业学位教育的特色和水平, 更好地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 在我校乃至全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 (教研[2009]1号) .

[2]刘思鹏.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探索

[3]马永红, 赵世奎, 李晔.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跟踪研究思考, 研究生教育研究第1期[总第1期], 2011年2月

[4]熊玲, 李忠.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 8

8.风险管理硕士论文 篇八

关键词:安全管理;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公安高层次专门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4-0265-02

研究生课程设置在研究生培养中处于重要地位,直接决定着研究生培养规格和培养目标的实现程度。公安大学硕士研究生教育从起步之初,课程设置经过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已经逐渐形成了具有公安院校硕士研究生培养特色的课程体系。当然,安全管理方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还不能完全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和研究生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还存在诸多问题。例如:课程教学内容层次区分度不明显,课程学习存在一定的“本科化”现象,内容未能完全体现研究生教育特征;课程设置僵硬,对学生个体化学习关注不够,不利于研究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课程数量不少,但尚未形成有机的课程体系;缺乏核心课程设计,课程显得多而杂,缺乏个性与特色;所学课程理论多,实践少等。教育部在颁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几点意见》中明确指出,“推进素质教育,突出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创业精神的培养。增进研究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强化全面质量观,把保证和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国家和省级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培养单位应采取措施,建立健全研究生教育的质量保证体系,确保并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改革安全管理方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中的不合理因素,探索适合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提高安全管理方向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是一个迫切的问题。

一、安全管理方向硕士研究生课程改革的意义

(一)有助于安全管理方向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

随着研究生教育深入发展、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和国家创新体系的建立,新形势下公安大学承担着为社会(尤其是各级公安机关)输送“公安高层次专门人才”的责任。研究生课程必须体现高层次,注重前沿性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只有不断完善安全管理方向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才能培养出在本门学科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高质量的硕士研究生。

(二)有助于安全管理方向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的更好实现

公安大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为:符合“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要求,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公安高层次专门人才,在本门学科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当前,我国正处于转型期。转型期的社会既是一个充满生机的社会,也是一个矛盾错综复杂、问题层出不穷的社会。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关系的重组和生活方式的变迁必然打破原来相对静止、相对封闭、相对有序的社会生活状态,转向变动、开放和相对无序,这样无疑会产生许多新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社会安全形势异常严峻。安全管理方向硕士研究生现有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制约着“公安高层次专门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为此,改革现有课程体系势在必行。

(三)有助于安全管理方向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研究生教育必须承担起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责任。“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报告(2002-2010)”指出:要建立一个充满活力的有利于提高研究生全面素质和培养质量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体系及相应的运行机制;要使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整体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培养出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水平人才。加强课程学习、合理设置课程体系,是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现实不足的弥补,是公安高层次专门人才培养的基础,也是国外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为此,改革现有的安全管理方向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尤其关键。

二、以先进科学的理念为指导改革课程体系

研究生教育是建立在本科教育之上的专业教育,担负着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重任。安全管理方向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建构应当突出公安工作特色,以公安高层次专门人才培养为目标,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

(一)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1.系统性原则。研究生课程之间应该是密切联系、互相衔接的,它们统一于研究生能力和专业素质的培养,是完整、统一、协调的系统体系。课程体系构建包括课程在系统中的定位、课程知识结构、课时分配结构、课程目标评价、课程内容动态调整等多方面的工作。构建安全管理方向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必须摒弃以往课程设置中的“学科本位”和“导师本位”思想,树立“能力本位”和“专业本位”的观念。

2.开放性原则。任何课程体系都是一个动态、开放的结构,安全管理方向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的设置也必须坚持开放性原则。通过开放性的课程设置,及时传授给学生学科发展的最新成果,让学生关注、了解当前安全管理工作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和研究的兴趣,拓展思维空间。

3.创新性原则。创新性是研究生教育的内在要求。加强课程开发,创新课程内容,有助于安全管理方向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应对现有安全管理方向硕士研究生课程内容和体系进行融合和改造,大胆创新,形成更适应时代发展和公安工作要求的课程知识体系,力求能够促进学生基础知识和理论、综合运用能力、学以致用能力、实践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二)途径

1.更新课程内容,设置灵活的课程体系。安全管理方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应着重体现以下思路:第一,重视基础理论课程,着力提高研究生的认知能力。安全管理方向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设置应强调课程内容的理论性,关注学科的前沿问题和发展动态,及时纳入一些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的内容以及相关领域的前沿理论研究成果,突出课程体系的科学性、先进性、时代性。第二,提高实践教学课程的比重。应将练习、见习、实习、参观、调查、实训等纳入到教学范畴,突出实践教学所占课时的比重,围绕安全管理工作重点开设更多实训科目,将实践教学贯穿学生学习全过程,并与理论教学体系良好衔接和配合,内容循序渐进、层次分明的教学体系。第三,实现课程设置的灵活性,尤其注重选修课程的多样化。鼓励研究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制定符合自己需要的个人课程学习计划,灵活选课。第四,增设跨学科课程,拓展研究生的理论知识,而且为研究生展开科研活动储备了丰富的知识,是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基础。此外,形成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必须遵循一定的课程编制方法,应注重“课程审议”思想的引入施行,真正确立“专业本位”的研究生课程开发机制[1]。

2.重视教学方法多样化,调动研究生学习的主动性。综合、灵活运用适合课程的多种教学方法,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学习。安全管理方向硕士研究生课程应克服满堂灌的讲授方式,科学运用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讲座式教学、案例教学、现场教学和实训教学等多种方法,并建设以学生参与课程管理的互动式教学模式,强调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和独立操作能力。同时,应定期组织学生参加研讨会、论坛等学术活动,带领学生到其他学校旁听课程,使研究生了解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研究最新进展及研究动态,培养研究生的交流、表达能力。

3.强化教材建设,提高研究生教材质量。安全管理方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与教材建设工作应充分结合,做好规划,增加投入,加强管理。在新形势下,为了能够在课程设置中充分体现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和变化,教材内容应作相应调整,突出时代特色,做到理论性和实用性、体系性和规范性、成熟性和新颖性相结合。在非传统安全因素的影响下,社会安全形势十分严峻,安全管理工作中出现了不少急需关注和解决的问题,如工作场所暴力问题、信息安全问题、重要基础设施安全问题等,教材必须关注新热点和新问题,以保证理论性和前瞻性。此外,应把研究生教材建设与师资队伍建设结合在一起。

当今世界,知识越来越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人力资源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的历史条件下,公安机关要完成日益繁重艰巨的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任务,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就必须大力加强教育训练工作,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高素质的公安队伍。这也决定了新时期公安院校人才培养的总要求和总目标培养政治素质高、思想品德好、知识面较宽、专业功底扎实、动手能力强的专门人才。具体到安全管理方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应更新教学理念,强调理论课程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并突出实践性教学的比重,将传授知识和学生业务能力的训练与基本素质的提高有机结合,努力实现由知识本位培养向能力本位培养的转变。

参考文献:

9.教育管理硕士论文提纲 篇九

Abstract 5-6

第1章 引言 9-17

1.1 选题背景 9-14

1.1.1 党和国家对家校合作的重视 9-11

1.1.2 家庭教育的特点决定家校合作 11-12

1.1.3 新课程改革呼唤和谐的家校合作 12-13

1.1.4 学生“终身发展”是家校合作的重心 13-14

1.2 研究方法 14-15

1.2.1 文献法 14

1.2.2 问卷调查法 14

1.2.3 访谈法 14-15

1.3 相关概念界定 15-17

1.3.1 农村初中 15

1.3.2 家校合作 15-17

第2章 研究综述 17-26

2.1 国内关于家校合作的研究 17-21

2.1.1 家校合作的涵义研究 18-19

2.1.2 家校合作的意义研究 19-20

2.1.3 家校合作的途径研究 20

2.1.4 家校合作的特点研究 20-21

2.2 国外关于家校合作的研究 21-26

2.2.1 家校合作的历史研究 21-22

2.2.2 家校合作的重要性研究 22

2.2.3 家校合作策略与建议的研究 22-24

2.2.4 家校合作方式的研究 24-26

第3章 农村初中家校合作现状调查 26-35

3.1 XX学校家校合作基本情况介绍 26-27

3.2 家庭背景情况 27-28

3.3 教师对家校合作的态度和具体做法 28

3.4 教师与家长关注的焦点和途径 28-29

3.5 家长与教师交流的途径 29-30

3.6 教师对家长的认可情况 30

3.7 合作双方的职责意识 30-31

3.8 农村初中家校合作中家长和教师的行为态度 31-35

第4章 农村初中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探究 35-42

4.1 农村初中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 35-39

4.1.1 家长、学校、教师对家校合作重视度不足 35-37

4.1.2 家校合作方式单一,配合不紧密 37-38

4.1.3 家校合作缺乏计划,随意性强 38

4.1.4 家校合作对学生的关注范围狭窄 38-39

4.2 农村家校合作问题产生的原因 39-42

4.2.1 从学校方面分析 39-40

4.2.2 从家庭方面分析 40-42

第5章 农村初中家校合作对策与建议 42-62

5.1 农村初中家校合作的原则 42-45

5.1.1平等合作、相互尊重、目标一致原则 42-43

5.1.2 信息共享原则 43

5.1.3 合作内容、合作形式多样化原则 43-44

5.1.4 高效性原则 44

5.1.5 优势互补、相互兼容原则 44-45

5.2 农村初中家校合作的对策与建议 45-62

5.2.1 从社会方面来看 45-47

5.2.2 从学校方面来看 47-53

5.2.3 从教师方面来看 53-60

5.2.4 从家长方面来看 60-62

结论 62-63

参考文献 63-66

附录一 66-70

附录二 70-73

致谢 73-75

10.工商管理硕士论文提纲 篇十

摘要I

Abstract II

目录IV

第一章绪论1

1.1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1

1.1.1研究背景1

1.1.2研究意义2

1.2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2

1.2.1研究目的2

1.2.2研究内容3

1.3研究创新3

1.4研究方法和框架3

第二章理论综述.5

2.1供应链和供应链文化的定义和特点5

‘2.1.1供应5

2.1.2供应链文化和结构5

2.2供应链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 8

2.3供应链竞争能力及其提高的途径8

2.3.1供应链竞争力8(工商管理论文范文)

2.3.2提高供应链竞争力的途径8

第三章MD制冷集团及洗衣机供应链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1

3.1 MD制冷集团供应链发展背景1

3.2 MD制冷集团及洗衣机供应链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1

3.2.1 MD制冷集团供应链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1

3.2.2 MD洗衣机供应链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I 1

3.3新形势下MD洗衣机供应链经营转型及竞争能力提升必要性1 5

第四章主要标杆单位供应链管理研究17

4.1海尔供应链管理研究17

4.2其他标杆单位供应链管理亮点介绍24

4.2.1 MD日电集团生活电器事业部供应链管理亮点介绍24

4.2.2三星洗衣机供应链管理亮点介绍24

4.2.3西门子供应链管理亮点介绍25

4.2.4 LG洗衣机供应链管理亮点介绍26

第五章MD洗衣机供应链体系建设和机制建设的思路27

5.1 MD洗衣机供应链体系建设和机制建设总体思路27

5.2 MD洗衣机供应链体系建设和机制建设具体推进策略27

5.2.1转变思想观念,推进供应链管理转型27

5.2.2大力推进战略供应商体系建设和供应商布局持续优化27

5.2.3加强价值链协同和内外部产销衔接28

5.2.4转变成本管理理念,推进系统成本最优28

5.2.5提升供应链配套管理水平,增强供货保证能力29

5.2.6供应链管理提前介入研发,与供应商开展同步工程29

5.2.7加强模具精细化管理水平,提升模具实物质量3

5.2.8打造透明、规范的供应链,提升IT化管理水平3

第六章供应链管理战略实现的保障措施研究33

6.1以管理转型为契机,全面梳理规范各管理流程33

6.2通过目标绩效管理驱动,促进供应链管理转型的落地执行34

6.3打造学习型组织,挖掘供应链管理文化内涵,提升组织能力3 7

结论39

11.风险管理硕士论文 篇十一

【关键词】教育实习:质量管理;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

On the Quality Control in Teaching Practice by Master Degree Candidates Majoring in Sports Training Study

FENG Xia

(Henan Normal University, Xinxiang, Henan 453007)

【Abstract】This article makes an intensive study in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quality control in teaching practice by master degree candidates majoring in sports training study. We hop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perfect their existing management of teaching practice to better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graduate students’ teaching practice, so as to fulfill the object of promoting the overall quality of graduate education.

【Keywords】Teaching Practice, quality control, physical education training study, Master degree candidate

1前言

21世纪是知识资本化、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的时代,世界范围内经济、科技竞争的日趋激烈,对高等教育提出了严峻的考验。由于体育学科自身的特殊性,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运动基础能力,而对于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除理论方向)的硕士研究生来说,技术、技能的掌握就更为严格一些。因此,教育实习质量管理对于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来说尤为重要。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以河南省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实习质量管理活动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进行研究。

3研究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河南省部分高校体育教育专家、06级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硕士实习生与体育类研究生教育实习工作的负责人进行访问、访谈和问卷调查,得出目前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实习质量管理的现状结论。其中,研究生调查问卷共发放30份,回收30份,回收率为 100% ,其中有效问卷28份,有效率为 93.3%。专家与指导教师问卷共10分,回收9份,回收率90%,有效问卷9份,有效率100%。

在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实习质量管理急需解决问题的调查中,(调查结果见表1)“实习指导思想的更新”居首位。任何活动都需要指导思想,指导思想的正确与否决定了活动是否能够顺利进行以及是否能够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教育实习对于研究生而言,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要求都是相当严格的,较本科阶段的教学实习指导思想也应有一些差异。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对人才规格、质量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专业能力的高低,还需要具有创新、学习、继续教育等多方面的能力。教育实习指导思想与培养目标应根据时代变化而改变,不存在一成不变的培养标准和规格,因此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实习指导思想更应该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目前素质教育、终身教育、学会学习已经成为教育的基本精神,但在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体育教育实习中却体现得不够,因此,需要加强对实习研究生实习思想的教育与更新。

“实习质量标准与社会人才需求接轨” 居问题第二位。研究生作为高端人才在经济发展迅猛的今天,仍需面对就业压力、社会需求等问题。教育实习的目的通俗一些讲就是要把“半成品”培养成“合格品”或“优质品”,随着研究生数量的不断增多,质量问题凸显,如何达到“优质品”的标准,已成为众多在读研究生的追求。研究生教育除了满足学术价值需要,还要满足个人、社会价值需要,尤其应该充分考虑到社会价值的需要。当代社会与人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个体离开社会群体是得不到良好发展的。人必须首先适应社会,才能生存下去,才能发挥个人专长,满足自我价值的实现。而社会对人才质量要求的标准自然离不开需求,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质量标准就是目前高校对体育人才的需求标准,即一专多能,且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与创新能力。

“实习资源管理” 位于问题第三位。实习资源管理工作是一个多阶段、多层次的系统工程,必须制定出详尽、合理、有效的具体管理标准或细则,这是科学管理实习资源的重要前提,也是实习质量管理工作规范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但是调查显示,原有的实习资源管理中的实习经费、时间与形式已远远不能满足实习的需求,而实习基地建设的滞后更是影响实习生实习积极性的重要原因之一。部分实习研究生建议,学校应加大实习经费的投入,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对实习时间和实习形式的安排应该更蛤科学性与合理性。此外,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多在本校实习或自己联系实习单位,教学问题与效果,很难及时与指导教师交流,容易造成管理遗漏。可见,加强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实习资源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

“实习评价方式不能反映实习生水平”位于问题第四位。根据调查显示,大学78%的实习研究生表示学校的实习评定不能反映其真实水平。究其原因,大多数高校的评价方式比较单一,实习指导教师决定成绩的评价方式存在,而依据学校制定教育实习成绩评估综合量表进行评价的方式很少。经查阅大量文献、网上资源信息与走访专家、高校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研究生实习指导教师发现,目前我国体育学科硕士研究生教育实习质量管理评价量表较少,且对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实习质量管理缺乏必要的监控和评价,这是造成教育实习质量管理问题的重要原因。因此,构建科学、全面、合理的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实习质量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应该成为当务之急。

4建议

4.1更新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实习质量管理理念

教育价值取向是人们依据某种价值观,根据自身需要,对教育活动作出选择和判断时所持的一种倾向性,因而,确定正确的教育价值取向可以为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发展指明方向,能够使研究生的教育价值得到最大体现。由于现代教育价值取向的多元化,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实习的价值取向也呈现多元化趋势。因此,确定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实习质量管理理念,必须以我国现阶段社会发展条件为依据,以科学社会主义实践观为指导,以教育理论界关于教育价值问题研究的成果为基础,充分考虑教育对社会和对人的双重价值。对于研究生教育实习质量管理评价所要遵循的价值取向和教育理念可以具体理解为以下几点:本土化的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理念、多元化的研究生教育创新理念、多样化的研究生教育精英理念与个性化的研究生教育人才理念〔1〕。

4.2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实习质量管理标准的创新

任何教育实践活动,都需要相关的理论作为基础。由于质量管理理论在教育领域的理论研究与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的教育质量管理工作也开始逐渐采用一些新的教育管理理念和模式。因此,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实习质量管理应该借鉴新的先进的质量管理经验与模式,并在管理实践活动中不断地调整、改善,使其能够更好地促进实习质量管理效率的提高。建议采用现代科学管理评价的理念与模式,引进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和ISO9000族标准,促使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实习质量管理评价与管理实际活动紧密联系。运用到教育领域,全面质量管理是一个学校能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但成功地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必须达到一定的条件,对大多数高校来说,直接引入全面质量管理有一定的难度。

4.3构建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实习质量管理评价体系

目前国内对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的研究很多,主要集中于:(1)针对当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现状分析、因素分析及对策进行研究,结论认为,社会需求、导师、研究生、培养过程和管理工作是影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主要因素〔2〕。(2)对研究生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研究者从世界科技发展趋势、国家“科教兴国”需要和研究生教育规律出发,提出了KAQ质量模式——核心是知识(Knowledge)、能力(Ability)和素质(Quality),这符合现代质量管理的质量观〔3〕。(3)对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的研究,这是一种新的质量管理的方法。研究主要借鉴IS09000族标准,并将其管理模式引入高校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之中,用于大力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高层次创新人才,不断提高高校教学质量;(4)部分学者认为:我国正在逐步建立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并开始侧重于对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标准和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4〕。

国内教育领域对教育评价理论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的研究已经比较全面,已经形成了系统的、科学的理论基础,但是对于研究生教育实习质量管理评价方面的研究较少。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期刊数据仅仅只有十几篇,针对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实习质量管理评价的研究几乎是空白,建议加强其管理评价方面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郭艳利.新时期研究生教育理念发展趋势及构建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7.

〔2〕肖念.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主要因素分析〔J〕.江苏高教,1999,(4):94~96.

〔3〕龙朝茹,刘笃喜,王争鸣.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1(1):69~72.

〔4〕赵卿敏.我国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0,(5):26~30.

12.风险管理硕士论文 篇十二

近几年来,随着硕士培养方案的改革,传统的教务工作模式,比如人工选课、提交论文、申报答辩等,既耗费了极大的人力和物力,又过程拖沓繁杂。在此情形下,开发一个工程硕士日常教务事务管理系统就成了一个迫在眉睫的任务。本系统的开发任务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

1 系统分析

工程硕士管理系统是软件学院网站建设的一个子模块。本系统主要用于实现对软件工程硕士的无纸化管理工作。按照研究生培养的大致流程环节,主要拟以下几大模块进行信息化管理:用户信息管理、课程管理、成绩管理、导师选择管理和论文阶段的管理等工作。

1.1 需求分析

该系统的用户分为学院教师、学生和教务管理员三部分。而我们分析的教务管理系统的主要操作者就是教务管理员,其中教师和学生是以参与者的角色出现的。所以限于本文篇幅,以下基于教务管理员的角度对系统作一个详细分析与介绍。

本系统主要由以下几大模块组成:

1)用户信息管理

该部分主要完成的工作有:教务员录入用户信息(单个录入和批量导入),查询用户信息,受理和查询学生学籍变更申请和信息,查询和维护学生学费信息等。

2)课程管理

该部分主要完成的工作是:教务员对课程的安排,管理学生的选课情况,维护课程大纲,管理教师的文档提交,录入考试安排信息等。

3)成绩管理

该部分要做的工作就是:教务员复核任课老师上传的成绩,查询和维护某课程所有选修同学的成绩,查询某个同学选修的课程成绩等。

4)导师选择管理

该部分主要完成的工作是:教务员维护可带工程硕士的导师信息,设置选择导师的期限,查询导师和学生的双向选择结果,调剂导师选择结果并发布。

5)论文阶段管理

该部分主要完成的工作是:教务员设置论文材料的提交期限,查询和维护论文材料的提交情况,分配匿名待审论文和查询评审结果及意见。

以上就是从教务管理员的角度划分了该工程硕士管理系统的功能模块,也即是本系统的全部功能模块。

1.2 UML建模

在分析本系统时采用的是用例驱动的方法来获取需求。本用例是从教务管理员的角度,通过描述教务管理员与系统的交互来理解系统的功能。要建立需求分析的用例模型,首先是获取业务角色,然后从参与者中找出用例,确定了系统参与者和用例之后,即可得到系统的用例图(如图1)。这儿以学生信息管理功能为例来介绍用例图在需求分析阶段的作用:可以很清晰地一目了然地反映出该模块所要完成的功能。为接下来的系统设计,活动图和时序图,以及归约类的分析奠定基础。

2 系统设计

2.1 平台的选择

本系统采用的是ASP.NET技术体系,其具有开发性好、运行速度快等优点。ASP.NET是Microsoft发展的新型体系结构.NET框架中的核心要素,建立在CLR(Common Language Runtime,通用语言运行库)基础之上,完全基于模块和组件,具有很好的可扩展性和可定制性。总之,ASP.NET是服务器端技术,它允许用户使用功能完善的编程语言创建自己的动态Web网页,有效地提高了Web应用程序的开发效率。

2.2 架构描述

整个工程硕士管理系统构架采用Web流行的B/S架构,ASP.NET技术作为中间件,以SQL Server 2000作为后台数据库,实现了该系统的一般功能。从结构和功能上,系统可以分为表示层、业务逻辑层、数据层3层体系结构(如图2):表示层位于客户端,相当于用户界面,即Internet Explore等Web浏览器;业务逻辑层是系统核心部分,担当主要的应用处理任务,包括处理HTTP请求以及一些实体类、对应的事务类与数据库服务器的连接和交互;数据层位于低层,以ADO.NET为接口,Microsoft SQL Server为架构,主要处理逻辑业务层对数据的请求。

表示层:负责页面逻辑,专门对数据进行显示。只是对数据进行显示,不处理。

业务逻辑层:负责协调数据访问层和表示层。数据在其中进行处理(比如验证,统筹等操作),大量的计算都在这一层,可以算是整个系统的大脑层。

数据访问层:主要是数据库访问的接口协调。它专门用来传输数据。可以认为是仓库。

三层架构的最大优点主要是修改方面,各层修改对其他层基本透明,所以在系统迁移或者升级的时候不会有太多伤筋动骨的地方,而且对系统的伸缩性也有很好的支持。

B/S结构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在任何地方进行操作而不用安装任何专门的软件。只要有一台能联网的电脑就能使用,客户端零维护。这样使得整个系统在维护和升级方面变得简单,从而使成本降低,而且系统的扩展非常容易。

2.3 逻辑业务层的设计

在业务逻辑层,一些事务类处理来自客户端的数据,该层的动态行为模型可以由泳道图(分层的活动图),时序图来描述,这两个图也是设计和迭代类图的基础。本文就以查询学生信息用例的活动图和时序图,来说明业务逻辑层的设计过程。图3反映了相关事务类和实体类之间的活动关系,这种仿照三层架构结构画出的泳道图清晰地描了各事务类在其对应层的活动,这也是本文的创新点之一。图4体现了这几个类之间的交互和时序关系。

3 关键技术

3.1 UML建模技术的应用

UML是一种标准的图形化建模语言,它是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的一种标准标识,是一种建模语言的规格说明,是一种表示的标准。

UML与其它建模方法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易于使用、表达能力强,可用于可视化建模;

2)与具体的实现无关,可应用于任何语言和平台工具,可应用于任何软件开发过程;

3)简单并且可扩展,无须对核心概念进行修改;

4)为面向对象的设计与开发中涌现的高级概念提供支持,强调在软件开发中,对架构、框架、模式和组件的重用;

5)与软件工程实际经验集成;可升级,具有广阔的适用性和可用性。

3.2 AJAX技术

Ajax(Asynchronous JavaScript Technology and XML)是基于JavaScript脚本和XML封装数据的服务器和客户端的异步交互技术。一方面可以利用客户端闲置的处理能力承担一部分服务器的工作,减轻带宽和服务器的负担;另一方面降低了页面重载的频率,给予用户更好的使用体验。利用Ajax技术设计的B/S模式的OA系统,不仅减少了页面重载次数,而且充分利用了客户端的计算机资源,减轻了服务器端的负担。对用户而言,无刷新的更新页面减少了等待时间,操作更加快捷、方便,更加符合人性化设计要求。

3.3 系统安全性

ASP.NET Web应用程序的安全性是建立在Windows安全性和IIS安全性基础之上的。在实现时,系统主要采取了以下的安全策略:

1)身份验证方式:采用ASP.NET提供的表单身份验证。

2)授权策略:基于角色的授权策略,对操作的访问根据调用方的角色成员身份加以保护,使用角色将用户区分为在应用程序内共享相同安全权限的用户组。将用户映射到角色,当用户有权执行所请求的操作时,程序使用固定身份访问资源。

3)数据验证:验证数据类型、过滤任何非法性输入,尤其是防止SQL注入攻击。由于本系统基于内部局域网架构,故只采用了客户端JavaScript脚本进行数据验证,既能达到安全性的要求又大大减轻了服务器的负担,节省了宝贵的网络资源。

4 结论

办公自动化建设是高等学校建设的重要部分,是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和经常性的工作,其建设和应用不仅是提高学校管理效率的重要途径,而且是章显学校现代化水平的标志之一。

本系统现已开发完成并即将投入使用,把学院中日常办公事务进行了统一管理,实现了与各部门间的协同办公,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美)MiehaelOtey,Denieileotey.ADO.NET技术参考大全[M].史创明,崔金铃,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意)Dino Esposito.ASP.NET2.0技术内幕[M].施平安,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萨师煊,王珊.数据库系统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邱郁惠.系统分析师UML实务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5]邹晨,鲍利剑.Web2.0动态网站开发:Ajax技术与应用[M].北京: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6]郑刚.基于B/S模式的网上教学系统研究与设计[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1,37(6):119-120.

[7]陈旭,张学杰.基于ASP.NET技术的Web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4(11).

[8]王丽敏,基于B/S三层模式的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山东科学,2005,7.

上一篇:总分总结构作文指导下一篇:2022秋学校综治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