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地理综合题(精选13篇)
1.七年级上册地理综合题 篇一
期末综合检测题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8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B)(2分)A.酝酿(liànɡ)憔悴(qiáo)威慑(shé)咄咄逼人(duō)....B.凯歌(kǎi)清冽(liè)静谧(mì)拈轻怕重(niān)....C.霎时(chà)愕然(è)喧嚣(xiāo)参差不齐(cēn)....D.嗔怪(zhēn)蜷曲(juǎn)绽开(zhàn)恍然大悟(huǎnɡ)....【解析】A项,酝酿(niànɡ),威慑(shè);C项,霎(shà)时;D项,嗔(chēn)怪,蜷(quán)曲。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D)(2分)A.搓捻
缭亮
霹雳
翻来复去 B.烘托
葱茏
询职
人迹罕至 C.优雅
伶仃
劫掠
沉墨寡言 D.宽敞
点缀
倜傥
妄下断语 【解析】A项,“缭亮”应写作“嘹亮”,“翻来复去”应写作“翻来覆去”;B项,“询职”应写作“殉职”;C项,“沉墨寡言”应写作“沉默寡言”。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C)(2分)A.照片中的小松鼠虽屡次失败但都没有放弃,最终成功跳上秋千后悠然啃着坚果,憨萌动作令人忍俊不禁。....B.伊朗核问题协议的达成使美国和伊朗各得其所,机遇与挑战并存,有助于维护国际....核不扩散体系,有利于中东地区的和平与安全。C.这次考试他竟然得了满分,简直是骇人听闻啊!....D.如果再不有效进行治沙护理工作,这里的一些绿洲也将会变成不毛之地。....4.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D)(2分)A.继承和发扬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B.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我们考试能取得好成绩的条件之一。
C.读书不但可以增长知识,开阔眼界,而且能够陶冶性情,提升自我。D.通过认真学习这篇课文,使我们懂得了劳动的艰辛和父母的不易。【解析】缺少主语,应删掉“通过”或“使”。5.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D)(2分)A.《春》以诗的笔调,描绘了花卉争荣、生机勃勃的春天的图画,作者赞美了春的创造力和带给人们以无限希望,从而激励人们在大好春光里辛勤劳作、奋然向前。
B.《皇帝的新装》的作者是丹麦作家安徒生,他的代表作有《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等。C.《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此文集的十篇文章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
D.《狼》出自《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世称聊斋先生,明代文学家。【解析】蒲松龄为清代文学家。6.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C)(2分)①我抽着烟,想帮他挑。
②看他挑得那么认真,那么仔细,我也就不再坚持了。③接着,一颗一颗仔细地挑选起来。④这就是我们所有的交流。
⑤牧羊人拿出一个袋子,从里面倒出一堆橡子,散在桌上。⑥他要把好的橡子和坏的橡子分开。⑦但他说不用我帮忙。
A.①⑦②④⑤③⑥
B.④⑤③⑥①⑦② C.⑤③⑥①⑦②④
D.⑤⑥③①⑦②④ 7.默写。(6分)(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2)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3)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4)请写出与战争相关的两句古诗: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8.(2017,山西)青春正是读书时,经典名著尤其值得一读再读。下面有关《西游记》的情节表述有误的一项是(D)(2分)A.在斜月三星洞,菩提祖师给美猴王起名“孙悟空”。
B.唐僧西天取经,出发时唐太宗送给他一个紫金钵盂,作途中化斋之用。C.沙悟净在流沙河拜唐僧为师,成为唐僧的三徒弟。
D.过火焰山时,猪八戒大战红孩儿,为最后降服红孩儿做出很大贡献。
9.“让爱天天住你家,让爱天天住我家”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8分)(1)温馨回忆:你有忆起妈妈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吗?写出来,并谈谈你对这句话的感受。(2分)宝贝儿,你是最棒的!妈妈的话给我很大的鼓励,让我更加自信!
(2)深情诵读:在活动中同学们纷纷登台朗诵自己收集到的表达亲情的诗句,你也不甘示弱,深情诵读了两句(写下来)。(2分)示例: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3)精心设计:在这次活动中老师要求大家办一期手抄报,现在请你把所要设计的报纸栏目补充完整。(2分)主题:让爱驻我家
栏目一:我说我家
栏目二:我看我家 栏目三:我赞我家
栏目四:我绘我家
(4)情感升华:在《乡愁》的作者余光中先生的心中,祖国是家,大陆是家;那么在你心中,还有哪些可以是家?为什么?(2分)示例:班集体是家,因为老师和同学们给我关爱,让我感觉到家一样的温暖和幸福!
二、阅读理解(42分)
(一)(4分)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0.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分)思乡
1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现了怎样的自然理趣?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3分)时序交替(时间变化、季节交替、新旧更迭)__示例一:通过描写景物,在残夜未退红日已出、旧年未尽新春已到的画面中表现了自然理趣。示例二:运用拟人的修辞,“生”“入”赋予“日”“春”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自然理趣。
(二)(10分)
范式守信
范式,字巨卿。少游学于太学,与汝南张劭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告归乡里。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尊亲。”乃共克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敢信之诚也?”对曰:“巨卿信士,必不违约。”母曰:“若然,当为尔酿酒。”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
(选自《后汉书》,有删改)
【注释】①太学:京城最高学府。②汝南:古地名,今河南境内。③告:告假。④过:拜访。⑤克:约定。⑥白:告诉。⑦馔(zhuàn):饭食。⑧升堂:登上大厅。
12.解释下列语句中的加点词。(2分)(1)式谓元伯曰(对„„说;告诉).(2)至其日(到).
⑧⑥⑦
④
⑤
①
②
③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
元伯把这件事详细地告诉母亲,请母亲安排饭食来等候他。14.在张劭眼中,范式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用原文语句回答)(3分)巨卿信士,必不违约。
15.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本文给你怎样的做人启示。(3分)示例:重诺言,守信用,是做人的美德。学习中,答应帮组内同学讲解难题,无论自己的时间多么紧张,一定要说到做到,守信用,才能赢得同学的信任。
(三)(13分)藏起来的右手 祝师基
①站在城北边的山上,不仅能感受满山苍翠,还能鸟瞰全城,这里自然成了摄影发烧友们经常光顾的地方。
②好几次,我在这里练习摄影的时候,都发现一个姓杨的老头特别显眼:他不仅摄影时只用左手,干其他事时也是只用左手,右手老是揣在衣服口袋里。我有点纳闷,就好奇地问他:“摄影是个技术活,你为何只用左手?”
③对我的好奇,老杨只是笑笑。后来,问的人多了,他才回答说:“我要试着用一只手来生活。”我越发感到纳闷:两只手好好的,干嘛只用一只手?
④时间久了,我知道了更多关于老杨的事。他原在一家公司工作,从某天开始,老杨在公司干啥事都只用左手,领导觉得他有损公司形象,一气之下便解雇了他。
⑤后来,老杨开了一家杂货店,仍然只用一只手干活。时间久了,大家都以为他是残疾人。有一次,县残联的人来到店里要给他办残疾证,说有残疾证可以享受到国家的优惠政策。可老杨硬是不让办理,搞得人家莫名其妙,结果悻悻而去。
⑥在打听到老杨的杂货店的位置后,我悄悄过去看了他。果然,他都是用一只手在做所有事,而且做得流利极了,丝毫看不出不方便的意思。
⑦望着老杨那用一只手挥洒自如不停忙碌的身影,我更加纳闷了:到底是什么原因使他只用一只手?
⑧一天,我与老杨在山上摄影拍照。即将结束之际,我提议:“老杨,咱们找个地方去喝几杯,咋样?”老杨一听,显得很是高兴,笑着说:“那还不如去我家,我那老婆子的厨艺不是我吹,绝对让你大饱口福。”
⑨当我们来到老杨家时,一桌丰盛的酒菜已摆了上来,果然,色香味俱佳。不过,很快我发现了异样:老杨儿子的右臂竟是空的!
⑩几杯酒下肚后,老杨给我讲了真相:两年前,儿子因一场事故意外致残,失去了右手。那时,儿子痛苦得要自杀,老杨每次抱着儿子都泪如泉涌。后来,为了唤起儿子生活的勇气,老杨决定与儿子共勉,从此开始了藏起右手,只用左手生活的日子。
⑪说话间,只见老杨的儿子用左手端上一道菜,放在桌子上,对老杨说:“爸,这是我自己炒的菜,你尝尝。”
⑫望着儿子炒的菜,老杨很吃惊,渐渐地眼里有了泪水。尽管菜切得有些粗糙,可老杨拿起筷子毫不犹豫地大口大口吃起来,仿佛那是天底下最美味的佳肴。
⑬这时,儿子用左手又给父亲倒了一杯酒,并拭去父亲眼角的泪水,说:“爸,我也能用一只手生活了。你能,我也能。”
⑭老杨再也忍不住了,他缓缓伸出藏了两年多的右手,与儿子紧紧相拥,哽咽着说:“孩子,一只手也能好好生活。”
⑮望着抱在一起的父子俩,我的眼窝也湿润了。原来,老杨藏起右手,是为了给儿子活下去的希望啊!
16.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2分)老杨藏起右手,用左手做事激励失去右手的儿子勇敢面对生活的困境。17.选文的线索是老杨的右手,从记叙顺序来看,第④⑤段属于插叙。(2分)18.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为什么用得好?(3分)可老杨硬是不让办理,搞得人家莫名其妙,结果悻悻而去。..“硬是”在句中是执着地坚持的意思。老杨宁愿用单手操劳,也不接受别人的帮助,目的只是为儿子做榜样,表现了他对儿子深深的爱。
19.本文情节安排上最大的特点是设置悬念,试举一例并说说其作用。(3分)示例:我有点纳闷,就好奇地问他:“摄影是个技术活,你为何只用左手?”作用:设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20.文中的老杨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结合相关语句作答。(3分)老杨是一个热爱生活、言传身教、深切爱子的父亲形象。从干活只用左手,并不惜被公司炒鱿鱼,拒绝县残联的帮助等,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从老杨藏起右手实则是激励儿子重燃生活的希望来看,他是一个言传身教、爱子深切的人。
(四)(15分)勇敢的心
一辆出租车撞在路边护栏上,变形着火了。
兄弟俩出门办事时正好目睹了这一幕,俩人飞跑过去时,火势正从副驾驶座位烧向后排座位,司机被撞得不省人事。
兄弟俩没有片刻犹豫,齐声喊着号子:“
一、二„„”想使劲儿拉开车门,但车门纹丝未动。两个人又想从车窗里把司机拉出来,被卡住的司机却怎么也拉不出来。
正当他们无计可施以为司机已经没救准备离开时,司机却突然开了腔:“哥们儿,谢谢你们„„车子可能马上就会爆炸,你们就别管我了,快走吧!边。司机还能说话,兄弟俩怎么可能丢下他不管?
俩人一齐安慰道:“大哥,你忍着点,我们一定把你救出来。”火势越来越大,车身发烫,车里烟雾弥漫,随时都有爆炸的可能,也许2分钟、1分钟,甚至20秒、10秒„„
哥哥感觉情况不妙,要弟弟先走。但弟弟没搭理哥哥,他知道哥哥的脾性:如果司机没救出来,他绝不会半途而废。
弟弟本想叫哥哥离开,但时间又不允许他推让。
于是,弟弟抢先一步爬到了驾驶室。弟弟爬进去的那一刻,哥哥非常自责自己没有抢在弟弟之前钻进车里。
但现在,他只能在车下一边喊住路人不要靠近,一边配合弟弟。
火苗就要接近油箱了„„这时,哥俩感觉身边突然又多了一双手。一个年轻人没有听从哥哥的警告,也加入进来了。绝望的哥俩,心里重又泛起了希望,手上也就更有劲儿
”话刚说完,头就歪向了一了。
1分钟,2分钟„„三个年轻人终于将司机拖出了车厢。
他们把司机架到人行道上,三个人还没来得及喘口气,身后就响起了爆炸声。等三人回头看时,身后已是碎屑四起、浓烟滚滚„„ 这时,他们在人行道上还没站够10秒钟!而意味深长的是事后人们对他们的追问。
有人问后面加入的年轻人:“哥俩叫路人不要靠近,你为什么这么勇敢?” 年轻人答:“________”
有人问哥哥:“火快烧到油箱了,没想过要跑吗?” 哥哥答:“司机和我弟弟都在车里头,我能跑吗?” 有人问弟弟:“你哥让你走,你为什么不走呢?”
弟弟答:“车上一个大活人,我哥也没走,我能迈得动脚吗?”
有人问的士司机:“你苏醒过来后,说的不是救救我。你知道自己说了什么吗?” 司机说:“知道。感觉到有人在救我时,我很感动,心想着死前一定要向救我的人表达谢意,一定要提醒他们汽车会爆炸,让他们早点远离危险„„”
现在,你应该听懂了这些勇敢的心跳吧?——在他们每一个人的胸膛里,跳动着的都是一颗为他人着想的心。
原来,所谓勇敢,就是在危难时刻满满地全想着他人。
21.根据提示填空,把救火的情节补充完整。(3分)出租车撞护栏着火→兄弟俩齐心救司机→司机叫兄弟俩快走→兄弟俩争抢救司机→年轻人加入救助中→司机被救出车爆炸
22.文中运用了一些表时间的词语,说说这些词语有什么作用。(3分)这些表时间的词语如“2分钟”“1分钟”“20秒”“10秒”等等,表示时间短促,突出当时的情况紧急,刻不容缓。
23.你能根据上下文补充年轻人要说的话吗?(3分)示例:哥俩身处危险中,却叫我们不要靠近,你说我能听他们的,眼瞅着不帮上一把吗?
惊心动魄的救人过程只有不到10分钟。24.品味一下文章最后一句话“勇敢,就是在危难时刻满满地全想着他人”的作用。(3分)概括出文中几个人的共同点,点出了他们身上的可贵品质;诠释了文中勇敢的含义;点题,也画龙点睛,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25.你能根据例句和自己的体会解释一下“勇敢”的其他含义吗?(3分)例句:勇敢,就是在危难时刻满满地全想着他人
示例一:勇敢,就是在国家存亡的关头奋不顾身地献出自己的一切。示例二:勇敢,就是在机遇出现的时候站出来展现自己的才能迎接挑战。
三、作文(50分)26.从下面两个作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题目一:走过年少轻狂的日子,母爱依然;走过风风雨雨的岁月,故乡依然;多少次跌落与登顶,奋斗依然„„蓦然回首,山水依然,初心依然。
请将下面的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文章。
题目:《________依然》
题目二:日出日落花开花谢是风景,云起云涌山长水阔是风景„„风景是大自然的恩赐;静阅万卷诗书是风景,洞察世间百态是风景„„风景是生活的馈赠。慢慢走,用心赏,最美的风景在路上。
请以《风景在路上》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2.七年级上册地理综合题 篇二
(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多方面培养学生读图和运用地图的能力, 使学生领会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掌握地图知识和技能, 也是今后建设祖国所应具备的文化素质之一。
(二) 知识和技能
1.初步了解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等基础知识。
2.学会运用比例尺在图上量算两地间的距离, 以及在地图上辨认方向的方法。
3.用比例尺量算距离, 在地图上识别方向、填绘常用图例和注记。
4.能够使用目的 (如旅游) 确定所选择的地图类型及其比例尺。举例说明1~2种现代高科技地图 (例如, 遥感图像和电子地图等) 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设计问题小组讨论, 把答案记录下来, 第二课时为小组汇报展示过程。
第一课时:整合这部分教材内容, 打乱前后顺序, 提出问题:
1.教材22页图1.31和图1.32有什么不同?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2.量算北京到天津的实际距离, 你能说出你的办法吗?
3.请完成22页活动1题。
4.利用17页图1.24说出温哥华在渥太华的什么方向?16页图1.22说出台东在高雄的什么方向?你能总结在地图上怎样辨别方向吗?
5.18 页图 1.25 说的是一些常用图例, 你能记住它们并解释什么是图例吗?
6.除了刚刚我们利用的这些地图, 你还知道有哪些类型的地图?你知道它们的不同用途吗?你会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地图吗?你的选择原则是什么?
7.现代高科技地图你了解吗?有哪些?知道它们可以用在什么地方吗?结合实例说出一两种它的应用。
8.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请完成 18 页的活动题。
9.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给其他组的学生出几道题。满分20 分。
这里的第1~5题解决的是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要在地图上辨别方向, 判读经纬度, 量算距离;第6题解决的是课程标准中提出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 查找所需要地理信息, 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第7题则解决的是课程标准中关于学生会列举电子地图, 遥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实例。第8题是利用教材中的活动对整课内容加以总结和复习;第9题则是让学生在出题的过程中完成复习考查的目的。这部分内容在小学时有接触, 学生完全可以依靠自己把这部分内容学会。
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 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帮忙的人, 学生在研究、合作交流中体会着成功的快乐。把问题放手给学生, 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的, 让我们共同做一个快乐的“牧者”。
参考文献
3.七年级上册综合测试题 篇三
A.2 B.-2 C.4 D.-4
2.已知31=3,32=9,33=27,34=81,35=243,36=729,37=2187,…,由此推测32015的个位数字是( ).
A.3 B.9 C.7 D.1
3.图1是一个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则原正方体中与“中”字所在的面相对的面上标的字是( ).
A.我 B.的
C.梦 D.国 图1
4.一种上衣每件成本为60元,按高出成本价的25%标价出售,后因库存积压,又按标价的80%出售,每件上衣还能盈利( ).
A.0元 B.1.5元
C.4.8元 D.5元
5.如图2,AB∥CD,直线EF分别交AB、CD于点E、F,EG平分∠BEF.若∠1=72°,则∠2的度数为( ). 图2
A.36° B.54° C.45° D.68°
6.已知线段AB的长为12cm,先取它的中点C,再画BC的中点D,最后画AD的中点E,那么AE等于 cm.
7.若单项式ax2yn+1与-axmy4的差仍是单项式,则m-2n= .
8.如图3,将长方形纸片的一角折叠,使顶点A落在A′处,EF为折痕,再将另一角折叠,使顶点B落在EA′上的B′点处,折痕为EG,则∠FEG等于 . 图3
9.如果|a+2|+(b-1)2=0,那么代数式(a+ b)2015= .
10.元代朱世杰所著的《算学启蒙》里有这样一道题:“良马日行二百四十里,驽马日行一百五十里,驽马先行一十二日,问良马几何追及之?”请回答:良马 天可以追上驽马.
11.(1)计算:
-1100-(1-0.5)××[3-(-3)2];
(2)先化简,再求值:
x-2(x-y2)+(-x+y2),其中x=-2,y=.
12.如图4,∠AOB=α,∠COD=β,OM、ON分别是∠AOC、∠BOD的角平分线.
(1)若∠AOB=50°、∠COD=30°,当∠COD绕着点O逆时针旋转至射线OB与OC重合时,如图5所示,则∠MON的大小 为__________;
(2)在(1)的条件下,继续绕着点O逆时针旋转∠COD,当∠BOC=10°时(如图6),求∠MON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3)在∠COD绕点O逆时针旋转的过程中,∠MON=__________.(用含α,β的式子表示).
图4 图5 图6
13.解方程:(1)3(x+4)=x
(2)-1=
(3)已知关于x的方程=x+与=6x-2的解互为倒数,求m的值.
(4)某商品的进价为100元,标价为140元,商家要求该商品以利润率为5%的售价打折出售,问可以打几折出售此商品?
4.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篇四
1、准确说出地球的形状,学会运用有关地球的基本数据来描述地球的大小。
2、认识地球仪,能在地球仪上准确找出地轴、南北两极、经线、纬线、赤道和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3、了解赤道、纬线、纬度的定义。
4、分析掌握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明确南北纬度、南北半球、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5、根据所给出的纬线图准确说出某一点的纬度位置、南北半球位置及所在的纬度区位置。
学习重点:
1、了解赤道、纬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准确地找出.
2、掌握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南北半球的划分。
学习难点:
掌握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并能准确说出某一点的纬度位置、所在的南北半球位置及纬度区。
学生自学
学习任务(一)自学课本14―16页地球的形状部分思考回答以下问题 1、说出地球的形状。
2、利用图中有关地球的基本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
组内:相互交流自己的认识,比较出不同之处,提出疑问并记录。
组间:以各组代表为代表交换各组记录,作出汇总。并互相解答。
学习任务(二) 自学课文第16―17页地球仪部分思考回答:
1、什么是地球仪?
2、在地球仪上准确指出地轴、南北两极、赤道、南回归线、北回归线、南极圈、北极圈、经线及纬线。
3、说出赤道、纬线、纬度的概念,南北纬度的是如何划分的,南北纬度各用那个字母表示。
4、观察“纬线与纬度”图分析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填下表。
纬线(圈)
形状特征
指示的方向
长度的特点
纬度的范围
度数的变化规律
相同度数的区分
零度线的确定
5.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总结 篇五
初中地理新课标强调:“改变地理学习方式。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初中生由于年龄小自制力较差,地理学习的能力较低,缺乏良好的地理 学习习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应首先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地理学习习惯,因为没有良好的地理学习习惯就不可能学好地理知识,掌握地理思维和地理基本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习惯呢?在教学中我做了如下尝试:
一一一一、、、、培养学生地理课前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地理课前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地理课前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地理课前学习习惯
1、感知新课,做好预习的习惯实践证明预习新课文,感知新课文的知识,对于学生接受新知效果良好。在教学中我们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课文,或者是去搜集与课文相关的知识与素材,以达到感知新课的目的。如学习“第三节地图”可让学生带着问题,这样预习课文: 1)、地图的基本要素是什么?2)、你知道的地图有那几种?3)、如何应用各种地图?学生通过预习课文或通过书籍、询问他人或上网搜寻,从而对新课文的知识有所感知,为学习新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使抽象的新知变得易于接受。可见:坚持课前预习,可有效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地理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材情况,适当、适量地安排好课前预习,使其成为学生良好的课前学习习惯。
2、作好课前准备的习惯完美的一节课,应当有始有终。要使一节课有一个好得开始,就要作好课前准备。课前准备应当包括:上课前准备好课本、笔记本、笔、纸以及地图册、练习册、课后作业等,每节课前都应该把这些准备好。只有这样,上课铃响过之后,才能使学生马上进入学习状态,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二二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
1、引导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认真听课的习惯七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较小,注意力较差,有不少学生不会听课,上课经常走神,如果放任学生自己学习,而不采取有效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的注意力,势必造成听课效率较差,教学效果不理想的后果。为此,地理教师应当下功夫备好课,设计好各个教学环节,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认真听课,积极参与学习。同时教师应采用鼓励与督促,表扬与批评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养成注意力集中,听课认真的良好学习习惯。
2、勾画要点,善于质疑的习惯要提高课堂学习效率,除了要求学生学会认真听课以外,还应勤动手,勤思考,要求学生既要记好老师讲解的知识点,又要勾画出课文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并鼓励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善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3、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用图以及填图、描图、画图以及制作地理图表的习惯地理学科地图、景观图、示意图、图表、图象等资料众多,信息量丰富。要学好地理,关键要让学生学会读图用图。通过读图用图来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信息,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会填图、描图、画图等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并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
4、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内化知识的习惯初中地理新课标强调:“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教学中把日常生活中学生比较熟悉的问题引入课堂,如在学习《多变的天气》一节时,记住各个天气符号是非常困难的,新授课时,教师要求学生有意识去看电视天气预报,由此说明天气符号的含义。学生体验到地理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再让学生运用形象记忆法结合实际情况去记忆,同学们谁也不甘落后,学习气氛非常浓厚。这样不仅顺利地解决了教学难点,同时使学生学会了自己获取知识的途径,使所学地理知识得到了内化。三三三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后地理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后地理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后地理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后地理学习习惯
1、课后及时复习巩固,养成自我检测的习惯实践证明
每节课所学知识,往往当堂课得不到完全消化巩固。因此,课后对课堂所学知识必须加以练习巩固。要求学生学会对所学知识梳理整理,并通过自我检测,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
2、搜集地理信息,勇于探究现实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关心时时,关心生活中、社会中的热点问题,如搜集“神七”的发射与回归,北京澳运会,以色列与巴勒斯坦的战争等热点问题社会热点中的地理知识,鼓励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勇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仅对学生现在的生活和学习有用,而且对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用。
3、课后合作学习,乐于参与地理实践活动的习惯
6.七年级上册古诗句默写题 篇六
3.《次北固山下》一诗中道出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的名句是(或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 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或即景抒情又蕴含自然理趣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次北固山下》一诗最能体现作者的思乡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船帆顺风而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钱塘湖春行》
6.《钱塘湖春行》描绘了西湖早春的美好风光,请找出诗中描写莺歌燕舞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钱塘湖春行》一诗最能体现西湖花草早春特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8.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以一句“_________________”写尽了秋天的肃杀之气。9.《天净沙·秋思》中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一句是: ________________。
10.《龟虽寿》中抒写作者雄心壮志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王教授已退休多年,仍在勤奋著书。如果要送他一副书法作品,用曹操的诗句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内容就很合适。
12.《过故人庄》中描绘山村景色和表现田园生活的名句分别是:农村优美景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农家劳动生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最能表现此处特点的景物描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大自然美丽的湖光山色涤荡了我们的心胸,让我们心清如水;愉悦了百鸟的性情,使它 们在山林间尽情歌唱。这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能体现以动衬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有两句诗各含有一个成语,这两句诗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 16.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人们常以月寄情。如唐代诗人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把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托付给明月。17.《夜雨寄北》中用假设未来相逢来表现离情之深的语句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18.《过松源晨炊漆公店》阐明了一个人生的普遍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杜牧在《泊秦淮》中用“________ _ __,________ __。”两句讽刺不顾国家艰难、只顾自己享乐的上层人物。“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秦淮河凄清朦胧的的月夜景色。20.《泊秦淮》一诗借古讽今,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愤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晏殊在《浣溪沙》一词中这样表达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感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浣溪沙》中被誉为“情致缠绵,音调谐婉,对仗工整,宛如天成”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李清照在《如梦令》中写词人回忆出游、沉醉的情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水鸟惊飞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观书有感》一诗富有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十则
25.子曰:学而时习之,_______________?有朋自远方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亦君子乎?
26.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为师矣。
27.子曰:三人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8.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十而不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9.子曰:“____________,回 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子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乐之者。
31.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于我如浮云。” 32.阐述“吾日三省吾身”内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3.阐述“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4.子在川上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子曰: 三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张红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经常觉得其他同学的许多想法对自己很有启发,这使他对孔 子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会更深刻了。
37.加入世贸组织后,我们要虚心向发达国家学习,但发达国家有长处,也有短处,那么,我们所持的态度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小明学习成绩好,组织能力强,但他刚转到我们班来,不为同学所了解,因此在班干 部竞选中落榜了。李老师引述了《〈论语〉十则》中的两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帮他解开了心中的疙瘩。
39.子夏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4.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5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6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7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8枯藤老树昏鸦
9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0.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1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1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13.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14.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15.曲径通幽处(曲径通幽)万籁此都寂(万籁俱寂)16.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17.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18.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19.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烟笼寒水月笼沙
20.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21.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2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23.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24.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3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7.高考地理综合题解答初探 篇七
关键词:高考地理 解答方法
高考地理分值为选择题44分,综合题为56分,从比重来看综合题越来越成为师生关注的主要方向,那如何答好高考综合题也是近些年来我们这些地理老师关心的问题。地理高考试卷的综合题答题的切入相对简单,能全面、准确、深刻地完成答题却十分不易,如何提高地理试卷中综合题的得分率就成为即将步入高考考场的广大文科类考生的一道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结合部分高考试题就如何答好地理综合试题谈谈答题技巧,希望能给广大考生一点帮助和启迪!
1.深刻理解和把握试卷命题者的命题意图,避免“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答题事故出现。
有些考生一到考场就发懵,会出现知识点想不到,想不全的毛病,考试时在试卷上胡乱答一气,因为很多人都误以为把卷子写满,怎么着都能得点分,可是结果有的考生甚至一分得不到。这种情况在高考试卷中屡见不鲜。之所以得分不高,就是因为尽管考生写了一大堆,但是都是头脑里模糊的影像。正确的解答技巧应是针对题目要求,调动所学知识,有层次,有逻辑地组织语言。这就警示考生在复习备考时要避免记而不牢,背而不准,前背后忘,印象不深的尴尬情况。
平时地理综合问答题的复习还要注意总结命题者的答题思路。答题时注意研究命题者的心理,跟命题者斗智斗勇,我们也可以理解成为做题就是在和命题者玩一种智力游戏。通过分析命题者的意图,然后来找出这个游戏的规则,发现我们能够获胜的方法,从而赢得这个游戏。
2.答题之前慎重审题,找到题中的关键词,一定要“三思而后行”。
挖掘题目中显性和隐性条件,善于收集、整理、分析有效的地理信息。2003年全国卷的第36题为例,考生在读这个图像系统回答问题的时候,首先要认真地把握文字信息,如三个方向性的动词——南望、北顾、俯视;季节的时间信息——同一季节,一面是晴岚可爱,一面是寒沙衰草。由此判断黄土高原就是秋末,这是因为华北的秋末是非常漂亮的,而长城以北的内蒙古高原出现了初冬的寒沙衰草的景色。这就是对地理上时间和空间文字信息的准确把握。第二步就是把握图上的信息。图上它给了10℃等温线,等温线在不考虑海陆分布及其地形的影响时,应该与纬线平行。但是在这幅图上,受太行山的影响,10℃等温线发生了弯曲。图中的长城是划分华北平原、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的界限。另外还给了一条200米的等高线。这条信息非常重要,200米的等高线以东是华北平原,以西是黄土高原。所以,有效地获取、整理、分析文图地理信息才能准确地结合地理基础知识解决地理实际情境问题。
3.注重由“地”联想到“理”,善于将地理试题情境回归到基本的地理概念、原理和规律上。
地理试题情境的设置千变万化,素材的来源十分广泛,试卷的切入点,很可能都不是老师讲的,也不是教材上有的,但问题的落脚点始终不会脱离地理本身。考生要深信地理试题的答案要领定能在课本中找到联系。我们的思维要迅速地与相应的地理概念、原理和规律接轨。现在的高考命题思想以能力立意,层次上要求比较高,但是对知识的运用,基本上都是基础知识。近几年来的文综地理试题,考查的都是基础知识,即基本的概念、原理、规律和观点。如2004年对“拉闸限电” 热点问题的考查,从地理角度要分析西部两个电力输出省缺电的自然原因。解题的基本思路应该是:两省的水电比重大——缺电(水电)——缺水——河流的径流量小——降水的年际变化大——季风气候区的季风不稳定。
4.答题要点尽可能全面,提倡“广挖坑”,切忌“深凿井”,运用发散性思维在自己大脑中收集答点,选取最佳答案要点。
问答题的设置强调是某一个中心问题,围绕中心问题,涉及几个层次和方面。可惜有些考生,即使是比较好的考生,也会出现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的毛病。往往在某一点上,答的是非常完整的,分析得很透彻的,但是他只能得到这一点的成绩,而其它方面呢,他得不到,这样的考生是很可惜的。针对地理情境的设问,我们应从不同的层次、不同视角去分析,在草稿纸上尽可能地列出自己的思维要点,然后合理地进行重组、取舍。如高考中曾对青藏高原的生态失调的原因进行考查,绝大多数考生都没有回答到鼠类活动猖獗这一原因。
5.运用心理地图,快速进行图文、文图和图图转化,准确空间定位。
地图是地理的工具,也是学科的特点,我们常要用地图来获取地理信息、解决问题。例如2003年试卷的第36题的题干给的是一段文字,题目很新颖。它说一位古代的旅游者,他在旅游之后写了一段游记,他这样写的:登高南望,俯视太行诸山,晴岚可爱。北顾但寒沙衰草。然后让考生读这段文字,并结合图来回答问题,从图中可以看到自西向东115°、116°、117°三条东经度经线,纬线有两条:40°N、41°N,据图和文所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出乎我们所有老师和考生的意料之外的,问该作者登高之处,距这六个经纬线的交叉点哪个最近?当年选错的同学大多数都是选了北纬40°和东经115°,他们认为身在黄土高原、太行之中,就可以南望、北顾、俯视了,但是这里面忽视了一个重要的信息,就是长城。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基本都是1000米海拔,那中间有山脊,再有长城,在黄土高原上北顾是不行的,同样道理在内蒙古高原也不能南望。最终的答案应该是作者在长城之上。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高考要增加选拔性,很重要的一个命题手段、手法就是跳跃性。
6.简答型综合题的答题策略
准确审题、充分获取有用信息。正确解题的第一步就是要准确地审题,包括给出的文字材料、各种类型的地理图表等。要尽可能挖掘一切对解题有用的信息,然后利用这些信息创设解题情境。
①对于文字材料要留意每一句话、每个数字、符号,因为这些都会是解答问题所必备的条件,忽略了某点就可能答非所问或答不全。尤其要注意那些关键性和限制性的文字。
②对于各种地理数据统计图表,要首先熟悉图表的结构特征,了解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还要研究该地理要素变化的趋势。比如地理坐标图,要弄清楚横坐标表示的是什么;到底有一个或两个纵坐标,各表示什么。有时还必须注意坐标的刻度是否一致,2004年江苏高考试卷第2题的正确率很低,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许多同学没有注意到两幅图纵坐标的刻度并不同。
③在地图上,给出的经度、纬度、山脉走向、山脉的高度、河流、行政区界线、铁路线等等,都是非常重要的信息。通过这些信息,能够建立起相应的空间概念,进而与区域地理知识联系起来,也就找到了解题的突破口。既有文字材料又有地理图表的试题,要结合文字叙述分析阅读地理图表,准确获取有效解题信息。另外还要注意挖出隐含信息。有些试题的条件是地理原理中必须看准的,而试题往往并不明确,而有意识以间接方式或在细微处表示。
7.打破平时在复习备考中解题的思维定势,灵活自主地分析和解决问题。
有些题目按平时训练的解题习惯去做可能事倍功半,如果我们能大胆地跳出传统思维的禁锢,用灵活经济有效的思维方式去应对,可能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2002年高考中金融中心营业时间的推算,考生不必一一地去计算3个城市的具体时间,只需判断相邻两个城市的时差为8小时即可。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Z]2000年1月
[2]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3年2月
[3]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2001年5月29日
8.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 篇八
——(茶林中学)黄雅民
一、本教材的主要特点是:
1、教材在结构设计中加大了探究活动的力度,教材中“活动”和“综合探究”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已经从复习巩固课堂知识,继而承担一部分新知识的教学。通过“活动”和“综合探究”这两种形式,切实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增强了教材的探究性和实践性;
2、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多种多样。教材中尝试不同的呈现方式,例如一些地理概念的图释、说明地理问题的对话、展示地理过程的组照或组画等,不断给学生以新鲜感,激发他们对地理课的兴趣。
3、密切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尤其是注意挖掘学生的生活经历和体验。教材十分重视对每一个教学内容的引入,尽可能多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地理就在身旁,是鲜活的。
4、平实、生动的语言风格。教材中尽可能避开生涩的地理专业术语,鄙弃板着面孔说教的语言风格。例如,尝试在表现学生对话的对话框中,使用学生的语言。此外,一些小标题也比较活泼,富有启发性。
5、版式设计生动活泼。
本教材的主要内容:
本教材共分为五章: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第三章 天气和气候
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
第五章 发展与合作
教学重点:第一、二、三章
教学难点:第一、二、三章
二、教学目标和要求
1、了解地球和地球仪的有关基础知识,认识地球的运动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和运用地图的基本技能;
2、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面貌,运用地图说明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分布特点,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变迁,了解大陆漂移,板块运动的基本观点,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探究精神,及辨证唯物主义思想观;
3、认识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初步学会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认识气候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相互关系,形成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4、理解世界人口问题及其影响,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口观,了解世界文化的差异,理解各国的新文化传统,形成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三、学生分析:
初一学生刚升入初中,虽然小学学过《社会》,有一定的地理初步知识,但大多数学生空间概念缺乏,不善于综合分析问题,抽象思维能力差,缺乏科学的探究精神,一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学习积级性高,学习地理的兴趣浓厚,求知欲强,但一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学习积级性不高,厌学情绪较重。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通过“活动”和“综合探究”两种形式,切实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2、注意挖掘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体验,尽可能多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地理就在身旁,是鲜活的;
3、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示意图、景观图、投影仪、多媒体等,加强地理教学的实践性;
4、根据地理科的特点,注意在教学中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充分调动学生 2
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积级性。
五、教学进度和课时分配:
1、教学进度:
本学期教学时间为21周,去掉一周的节假日,二个周的复习时间,教学时间为18周,每周2课时,共36课时;
2、课时安排:
周次 教学内容
第一周 第一章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第二周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第三周 第三节 地图
第四周 综合探究一 地图的应用
第五周 第二章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
第六周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第七周 综合探究二 家乡的“沧海桑田”
第八周 第三章 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
9.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计划 篇九
一、学生状况:
本学期,我承担七年级(8)--(14)班共7个班级的地理教学任务,每周每班二个课时,学生进入初中后,其认知水平由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发展,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系统思维能力。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可以看出,学生通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并结合日常生活,已经掌握了一些比较简单的地理学知识。同时,对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性和学习方法也有所了解,学习兴趣和未知欲望显得非常浓厚。教学重点:
怎样看地图 地球的形状 经纬线与经纬度 地球的运动 七大洲与四大洋 五种陆地地形与海底地形 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 两大火山地震带 世界人口的特征及人口问题 世界三大人种及分布 世界的语言与宗教 聚落的形态 天气与气候的特点天气符号的识别 气温和降水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 国际经济合作。教学难点:
比例尺大小的比较 经纬线与经纬度的识别 地球的公转与自传 山体不同部位的等高新识别方法 三大宗教的代表性建筑物特征 聚落的演化过程 三种降水类型 气候资料的分析方法 如何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 分析气候类型的特征 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理清教材知识结构和教学思路,把握教材重点、难点。运用现代化教学设施,制作教学道具等,创设教学情境,设置多种课堂教学模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
2、强化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巩固学生读图、填图和绘图的能力。利用地图、地理填充图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强化理性认识。同时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地理常识和地理现象,帮助学生理解地理概念。
3、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好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注意收集学生反馈的信息,并及时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激发学生情感,创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和融洽的师生情感,从而更好的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4、开展多种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充分利用电视、网络等设施,多方位不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课堂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
5、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备好每一节课,认真参与集体备课,积极向同仁请教。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做到全批全改。
6、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7、每次单元考试后,全面做好每个学生,每个班级的质量分析。注意发现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拟好复习计划,制定复习提纲,认真组织复习。
10.七年级上册地理测试题 篇十
A.日出的时刻相同 B.地方时相同
C.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D.季节变化相同
12.下列地理现象的发生与地球自转无关的是
A.昼夜现象 B.长江三角洲的发育
C.太阳的东升西落 D.北京的地方时比乌鲁木齐早
13.在西行的轮船上,人们看到的昼夜更替的周期
A.24小时 B.长于24小时 C.短于24小时 D.无昼夜更替
14.关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叙述正确的是
A.从冬至到夏至,太阳直射点从23026/S向北移至23026/N
B.从秋分到第二年春分,太阳直射点总是在北半球移动
C.从夏至到秋分,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一直向北移动
D.北半球的夏半年,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一直向北移动
15.太阳直射的地方一定是:
A.昼夜等长 B.昼长夜短 C.气温最高 D.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16.北京天安门广场每天升国旗的时间是根据日出的时刻而定的,下列日期中,升旗仪式最早的是
A.5月1日 B.7月1日 C.8月1日 D.10月1日
17.极昼现象从南极点扩大到南极圈的时期是
A.春分到夏至 B.秋分到冬至 C.夏至到秋分 D.冬至到秋分
18.当东半球全部为黑夜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北半球昼短夜长 B.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C.适值我国的夏季 D.适逢我国的秋(春)分
19.我国北方住宅区的楼房间距理论上应该比南方宽,理由是
A.北方地形平坦开阔 B.北方冬季白昼时间更长
C.北方正午太阳高度角小 D.南方气候更温暖湿润
20.在地球上,一年中正午物体的影子始终朝南的是
A.北回归线与北回归圈之间 B.北回归线以北
C.南北回归线之间 D.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
21.按气候统计标准划分的四季,北半球的春季指
A.2、3、4三个月 B.3、4、5三个月
C.4、5、6三个月 D.5、6、7三个月三个月
22.下列日照图中,表示6月22日昼夜状况的是
23.关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不同 B.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为66034/
C.自转的同时又围绕太阳公转 D.太阳既是地球自转的中心又是地球公转的中心
24.若黄赤交角由现状变为23031/,则会引起的现象是
A北极圈的范围增大,南极圈的范围缩小
B.地球上太阳直射的范围增大
C.七月份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昼长与夜长的比值增加
D.北极出现极昼的天数增加
25.假如黄赤交角为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无昼夜变化 B.水平运动物体无偏向
C.无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D.无四季更替现象
26.当地球上极昼或极夜范围最大时,则晨昏圈平面与赤道面、地轴的关系是
A.与赤道面垂直 B.与地轴交角最大
C.与赤道面重合 D.与地轴交角最小
27.地球上昼夜长短变化最小的地方是
A.南极和北极 B.南北极圈 C.南、北回归线 D.赤道上
28.下列四个城市,6月22日当地正午人影朝南并且略长的是
A.上海 B.福州 C.海口 D.南昌
下表中所列的是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白昼时间,根据表中数据回答29~31题:
甲地乙地丙地丁地
白昼时间5小时30分9小时09分11小时25分13小时56分
29.四地中属于南半球的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30.四地所处纬度从高到低顺序排列的是:
11.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反思 篇十一
本节课的主体设计和主要步骤是以学生竞赛的形式,以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双边活动为主体,把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与价值目标切实的落实于每一步教学活动中,体现了思维课堂的新理念,同时也体现了地理新课标“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有用的地理”的理念。小组竞赛的课堂活动也培养了学生合作与探究的能力,且对以后教学中的小组教学方式起到示范作用。
这节课除了上课课件外,还自制了彩色图片与卡片、自己录制的音像,这些对于课堂教学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增强了直观性、形象性,有助于加深学生印象,突破教学难点。让我感受到教师要以一个启发者、引导者、帮助者、欣赏者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去。本节课中我觉得自己在语言这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在课堂上话语亲切,不生硬,易于接受。我经常用鼓励性话适时评价,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仔细思考发现自己在上课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如何真正有效的调动、激发学生积极性,师生互动不足
在本课中,原本有很多地方可以让学生主动发挥,开动脑筋的地方,却被老师一手包办,没有能够充分调动学生。例如:讲解天气与气候的区别时,老师完全可以先给学生一定的提示,然后让学生通过自己讨论、归纳原因,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产生师生之间的共鸣。但在实际教学中我没有给学生深入讨论的机会,都由自己讲解了,所以显得老师讲解的过多,学生表现的机会过少现象。另外被要求提问的同学大多集中在少部分学生,对于大多数的学生关注不够,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使得本节课中师生互动明显不充分。
二、教学语言不够规范
教学语言应该注重科学性、规范性,不能随心所欲讲解。在一些细微地方注意不够,导致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小问题。地理学科是一门科学性强的学科,所以要求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细微之处,把好语言规范这道关卡。
通过反思让我看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之处,也让我明确了今后将努力的方向:
一、要注重对学生的尊重和肯定
对于那些积极表现和出现错误的学生都给予肯定,多使用鼓励性语言让他们充满自信心,能够有更多、更好的表现,达到师生之间的的平等地位。给学生更多施展的机会,从而调动学生积极性,达到师生共鸣,避免“满堂灌”的现象。
二、加强自身能力、素质的培养
一个自身能力不足的老师是不可能教出优秀的学生。今后要多向身边的老师学习,充分运用团体合作学习的机会;与优秀教师交流、学习,尽快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三、细心发现身边的事例,并合理的运用到实际教学中
相信可以给学生更直观,贴切的认识,帮助他们理解,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和观察,思考能力。
12.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篇十二
一、情况分析
本学期,本人承担七年级地理和八年级的地理、生物教学任务,每周每门课是二个课时,课时相对教材内容有些不足。所使用的教材是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导下编写的人教版地理新教材。新课标,新环境,高要求给本人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初一学生从思维发展来看,已有较大飞跃,学习过程中多些稳定因素,个别学生由于学习习惯较差,课堂中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讲话等违反课堂纪律的现象,但总体来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是有的,作业也能及时准确的完成。
二、指导思想
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理环境以及地球表层自然要素、人文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地域性、开放性、实践性等特点。中学地理课程是使学生获得可发展的地理基础知识和能力、认识地理环境、学会地理思维、树立环球伦理观念、形成全球意识和爱国情感的一门基础课程。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三、具体工作
1、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做到每节一练,做到全批全改。
2、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3、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在教研处,教务处的指导下,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4、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5、认真参与集体备课,参加听课评课活动。虚心向老教师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7、拟好复习计划,制定复习提纲,认真组织复习。
8、每次单元简测后,全面做好每个学生,每个班级的质量分析。注意发现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9、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10、积极参加计算机自学,提高课件的制作水平。
四、教学课时安排
第一周:与同学们谈地理、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
(一)2课时
第二周: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二、三)2课时
第三周: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单元检测 2课时
第三周:地图(一、二)2课时
第五周:单元检测 2课时
第六周: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2课时
第七周:第二节海陆的变迁 2课时
第八周:单元检测 2课时
第九周:第三章 天气和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2课时
第十周: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2课时
第十一周:复习2课时
13.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设计 篇十三
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已进入到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阶段,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系统思维能力,同时初中已开始分科学习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他们的实践、体验活动开始涉及社会生活中一些较为复杂的社会现象或社会事物。因而可结合有关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引导学生从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学会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这一阶段的实践、体验是在小学基础上的递进。
初一学生从思维发展来看,已有较大飞跃,学习过程中多些稳定因素,个别学生由于学习习惯较差,课堂中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讲话等违反课堂纪律的现象,但总体来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是有的,作业也能及时准确的完成。
二、教材分析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
本章属于教材的绪论部分,第一节为“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第二节为“我们怎样学地理”。分别从情感和技能两个方面让学生感知地理,说明地理学科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意义、地理学习的方法与途径。本章的教学内容是为今后学习地理做情感上的铺垫与准备,引导学生热爱并亲近地理学科。
教材通过“地理之谜”、“地理与日常生活”、“地理与生产建设”、“地理与风土人情”让学生感受地理知识的奇妙与亲切,既能让学生感受地理知识的实际意义,又能激发学习地理的强烈兴趣,体现出“地理知识无处不在,地理知识处处有用”的特点。
而第二节中“我们怎样学地理”则通过引导学生画学校地图开始,从实际应用出发掌握地理学习的基本工具—地图的使用,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使学生不会感到地理仅仅是一门学科,同时是一项人生的技能。“学会收集地理信息”、“学会思考地理问题”、“在野外旅行中学习地理”则将兴趣与方法、情感与技能恰当的融合起来,使学生感受到地理是一门有趣、有用、值得学、能学好的课程。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
本章教材主要包括认识地球、世界的海陆分布、世界的地形、海陆变迁四部分。这些内容都是学习地理的基础知识,同时又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的基础知识,蕴含着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既是地理知识的基础课,又是人生发展的奠基课。
“认识地球”一节,教材通过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蕴含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教材从地球形状和大小,地球的模型—地球仪,能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位置,较全面地介绍了地球。同时让学生体验到了人们可以利用不同方法制作不同用途的地图,并能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地图。
“世界的海陆分布”一节,教材首先通过“世界海陆面积比较”饼状图、南北半球图等向学生展示地球的海陆分布,通过直观形象的图形和具体的数据,向学生传递了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及其面积比较,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体会了一种说明问题的方法。通过一系列直观与抽象图片的结合展示,以及大洲轮廓图的绘制等手段,让学生对大洲大洋的面积、名称及其排序有了非常感性的认识。
“世界的地形”一节,教材首先简要介绍了什么叫地形、什么是地形图以及海拔和相对高度等概念,然后从运用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等概念入手,对陆地上的五种基本地形类型作了比较。在此基础上重点训练学生的识图能力。而等高线知识的学习,则为地形图的学习以及后续等温线、等降水量线等知识的学习做了较好的铺垫。等高线的判读则对训练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提升做了很好的热身。
“海陆变迁”一节,教材分别从地表形态变化、大陆漂移与板块构造运动两部分来说明,通过大量实例说明地表形态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大陆漂移假说到板块构造理论的形成,是极好的科学方法论教育素材,从假设到推理,再到实践验证,最终形成完整的理论这一过程是暗含在教材中的科学方法。而魏格纳的事迹,则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难得案例。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
本章属于人文地理内容,从宏观的角度阐述世界的人口、人种、语言、宗教、聚落以及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其中最基本的内容是世界人口,包括人口的数量、分布和人口问题。在此基础上再讲述人种、语言、宗教、聚落等内容,让学生了解世界人口的基本状况,说明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正确看待世界的人种、语言和宗教,了解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懂得尊重历史和珍惜祖先留给我文化遗产。
本章内容将在后续学习中自然渗透,是零星分散在各章节中人文地理内容的高度概括,对后续的学习具有总领效果。而且这些内容与我们身边所知、所闻的许多事情关系密切,建议教师授课过程中,注重联系实际、联系时事,通过追本溯源的学习方法,挖掘这些地理知识的历史和现实体现,引导学生认识一个多样的世界,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历史观、宗教观、人口观、环境与发展观。
气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自然条件之一。它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尤其对农业来说,他更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资源。
第四章世界的气候
本章教材主要包括天气和气候、气温和降水、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世界气候类型四部分内容,既自成整体,又是学习后续分区 地理知识的重要基础内容。本章在介绍气候过程中,大量采用了景观图、示意图、图表、地图等资料,并注意密切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引出基本的科学道理,学生感悟了现象到本质的科学研究过程。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天气和气候的概念,看懂天气图、知道气温和降水的测定方法,会阅读气温和降水曲线图,了解主要降水类型,了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及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并能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基本的气候特点分析。
第五章世界的民展差异
在前面各章了解了世界自然、人文状况的基础,本章引入世界的发展差异、国际合作、国际组织等政治经济概念,为以后学习各大洲、认识国家和地区的人文地理概况起到基础性作用。第一节“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初步引入国家的概念,主要讲述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地区分布特点和经济发展差异,并简略分析了导致发展差异的原因;第二节“国际合作”,介绍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讲述国际合作的基础和重要性;第三节“重要的国际组织”主要介绍国际组织的产生及主要国际组织的宗旨和职能。通过本章的教学学生可以对国家、对世界有一个更深入、更完整地认识,从而通过现象了解世界发展变化的本质,理解合作与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为做一个“世界中的中国人”奠定基础。
三、教学策略与方法
本学期地理教学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大胆尝试,运在学习中挖掘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教学中注重引发学生发现问题,启发思维,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原则,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在地理教学中注重与其它学科的整合,并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根据新理念的要求,本学期的地理教学紧紧围绕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使学生喜欢学、爱学,变被动的学为主动的学,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构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地理课堂这一教学思路,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做以下几点设想。
(一)增强教师的亲合力
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让学生喜欢地理课,就首先要让学生喜欢地理教师,而教师的魅力有内在的外在的美并存。内在的美应该是教师的教学水平;外在的美应有以下几点:教师的言谈举止、主动与学生沟通、鼓励赏识的态度、耐心细致的帮助等等,总的说来教师应具备教学、师德的高素质,使学生感受到我的地理教师各方面素质都很棒,提高我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增强教师的亲合力。
(二)地理课堂模式的探索
自从新课改实施以来,我一直采用清徐二中四环节教学模式,结合地理教学做过大胆的尝试,本学期仍从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目标出发,对地理课堂做如下尝试。
1、教学目标的确定
在认真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的整合教学资源,选择对学生有用的地理知识,注重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学会学习地理知识的基本方法,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
2、重点、难点的处理
为克服旧教材知识多、课时紧的现状,对于重点知识的掌握和难点的突破我多用多媒体教学,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有效的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课堂的容量。现代教学手段广泛应用于地理课堂是本学期地理教学改革大胆尝试的重点内容之一。
●图领全文培养能力
地图是地理学习最主要的工具,在地理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识图、析图能力的培养非常必要,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过程,所以本课我以图为导线,通过学生识图、析图、动手填图、讨论、交流和师生间填图,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构建合作式课堂。
●知识拓展共同探究
加强地理学科与历史、艺术、军事等学科的整合,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性,能够做到学以致用,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亲身体验参与实践
地理事物的位置记忆历来是地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我采用学生亲自布阵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理事物的分布位置,加强了对知识的记忆,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学期我将制作了大量的多媒体课件,充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促进了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本学期总的教学设计思路是把新课改的理念最大限度的应用于地理教学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构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模式。
四、教学进度安排:略
【七年级上册地理综合题】推荐阅读:
地理七年级上册期末06-23
初中七年级地理上册01-21
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11-09
七年级地理上册的教案12-22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形图09-24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11-17
七年级地理上册期末试题(附答案)10-22
七年级上册地理课本知识点11-30
七年级上册生物检测题08-26
七年级地理上册1.1我们身边的地理教案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