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竞争度分析指标

2024-07-25

关键词竞争度分析指标(7篇)

1.关键词竞争度分析指标 篇一

关键词分析在SEO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其中关键词的竞争强度分析也尤为重要.关键词竞争强度,通俗来讲,也就是这个词竞争大不大,好不好做上...

关键词分析在SEO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其中关键词的竞争强度分析也尤为重要.关键词竞争强度,通俗来讲,也就是这个词竞争大不大,好不好做上去?可能这些大家都知道,之所以列出来,只是为了让不知道的朋友了解,让知道的朋友更加认识到关键词竞争度分析的重要性.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通过对关键词竞争强度的分析,通过对该关键词的竞争对手的分析,再来调整SEO思路,从而按照制定的详细的SEO实施计划,势必也会事半功倍;同时,SEO外包服务商在给客 户提供SEO服务前,也会根据关键词竞争强大来计算大概的投入精力和时间,从而对客户进行关键词SEO的报价.下面我们从以下10个方面谈谈如何来分析某关键词的竞争强度.

第一:看关键词搜索结果(SERP)数量

在谷歌,百度输入框中输入目标关键词,搜索引擎返回的结果数量,返回数量越多,则表示竞争度相对越大;反之返回数量越少,则表示竞争度相对越小.

一般情况下,搜索引擎返回结果数量和关键词竞争度对照如下:

(1)搜索结果少于50万:属于竟争较小的;轻易可做到首页

(2)搜索结果50-100万:属于中等偏小的;

(3)搜索结果100-300万:属于中等的;

(4)搜索结果300-500万:属于中等偏上的;需投入不少时间精力可以排上去

(5)搜索结果500万以上:属于高难度词.

比如:”优友网“这个关键词谷歌返回结果为1220W,”优友“这个关键词返回结果为1300W,初步 认为”优友“关键词竞争强度要大于”优友网“.

这里有个其中一个技巧推荐大家:就是根据网页标题含目标关键字的网页数量来判定关键词竞争强度,返回结果 越多则强度越大.查询语法:【intitle:目标关键字】.比如,【intitle:北京搬家】的百度返回 结果数量是87W,谷歌返回146W,而直接使用关键字搜索得出的数量相差就远了,谷歌返回453万, 百度290万.当然,实际应用中,我们可能会发现也存在大量的搜索结果与竞争度不一致的情形.例如”北京搬家“百度返回结果290W,”北京搬家公司“百度返回结果为551W.这种情况下,从SERP数量上来看就不太靠谱了,返回结果数量有很大的水分存在.这时候需要借助其他的分析条件来进行综合评定.

第二:看关键词结果页面是否有大站,名站,百度产品站

举个例子,如果某个关键词排在搜索引擎首页的前几个站全是新浪,百度,QQ,TOM等大站,或者是行业名站,或者是百度知道,百度图片站,百度新闻等站,说明这个词竞争也是不小的,需要花很大精力来维护.如门户站的一些独立频道,alibaba,hc360,58,中国化工网等等,如果前面有很多大站, 权重高的站在前面,即时他是个二级域名,三级域名,目录页,你去推广的话,阻力也非常大.因为这些站权重高,在搜索引擎中的人品值非常好,初期小站实在难以超越.

第三:看关键词搜索次数

比较经典的工具就是百度指数,这个数值反应了这个关键词的用户搜索频繁度,日搜索量越大,说 明该词商业度越高,给客户带来的效果越好,自然该词也会是众多商家争夺的目标,因此竞争难度 也会越大.

我们可以分成以下几个数值范围(以百度指数为参考依据):

(1)搜索次数少于100:属于竞争较小的;

(2)搜索次数100-300:属于中等偏小的;

(3)搜索次数300-500:属于中等的;

(4)搜索次数500-1000:属于中等偏上的;

(5)搜索次数1000以上:属于高难度词.

同时,建议大家多关注百度和gg的相关搜索,这个相关搜索的排名是根据搜索次数和相关度来排序的.也就是说,排在前面的关键词,是与该词相对来说最相关的词,这个词的搜索次数也是居于首位 的.这个顺序在以前的更多搜索可以看到,现在百度早已取消此功能.如果需要查询相关搜索的词,推荐追词网相关工具.

再次插一个相关搜索的话题,很久以前我写过相关搜索的优化技巧,其实到现在来看相关搜索出现的2个必要条件:1是相关,2是搜索.这点是不变的.

比如我们在百度搜索:优友网seo大赛,我们会看到出现在前面2位的搜索词分别为:”优友网首届seo大赛“,”优友网“ ,排在最后一个词是 ”优友seo“.前面的当然是与搜索词最相关的词,而最后一个词,是百度根据关键词语义来匹配的一个词.这2个词是我这2天刷出来的,怎么刷?方法就是制造与搜索词相关的文章和关键词,制造该关键词的搜索次数.搜索的人多,这个相关搜索也就会出现.这也就是很多刷相关搜索软件的原理之一.

第四:看竞争对手的网站结构与内部优化

主要观察的地方为以下几点:

1:该关键词着陆页面是独立域名,还是二级域名?是频道和栏目,还是单独的内容页?如果该关键词排在第一页均为内容页,那么我们利用

2.关键词竞争度分析指标 篇二

关键词:电压控制,稳定性,局部电压稳定指标,电压稳定裕度,灵敏度分析

0 引言

电压稳定性是指电力系统在给定初始条件下,受扰动后维持电压的能力;当系统某个节点电压出现持续、不可逆转的下降(或上升),系统将发生电压失稳[1,2,3,4]。随着区域间电网互联规模扩大和电力需求快速增长,电压稳定问题日益突出,由电压失稳引发的大停电事故时有发生,电压稳定问题已受到学者广泛关注[5,6,7,8]。

目前,电压稳定问题的研究在理论上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9,10,11,12]。现有的电压稳定性指标主要有[4]:雅可比矩阵最小奇异值指标[13]、崩溃点指标[14]、电压灵敏度指标(VSF)[9,10]、基于灵敏度分析的VCPI[15]、负荷裕度[16,17]、局部电压稳定指标[18]等。利用这些指标,可确定电压控制区VCA(Voltage Control Area),对VCA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可有效改善系统的电压稳定性。但这些指标只给出了节点电压稳定与否的一元信息,却不能给出与VCA强相关的VCA邻域节点信息,无法满足运行人员全面掌握系统电压稳定程度的需求。

此外,上述指标中除局部电压稳定指标和VCPI外,其他电压指标均需跟踪和判断潮流或平衡点方程雅可比矩阵的奇异性,涉及高维矩阵求逆,计算量大,难以在线实际应用;VCPI计算速度快,但将该指标应用于不同的系统时,指标值在电压崩溃点处均趋于∞,无法给出各系统失稳程度,缺乏普遍适用性;局部电压稳定指标物理概念清晰、计算速度快,具有确定的上、下界,并且能对不同的系统给出归一化的指标值[19]。

基于上述考虑,本文在局部电压稳定指标的基础上,推导出表征系统电压稳定程度的负荷节点电压稳定裕度;利用负荷节点电压稳定裕度识别系统电压弱节点和弱节点集合;定义静态电压稳定指标裕度灵敏度,分析影响弱节点集合电压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最后将静态电压稳定指标裕度灵敏度应用于系统无功补偿装置配置的研究中,并进行相关仿真验证。

1 局部电压稳定指标

在电力系统中,以基于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的节点电压法建立的电力网络节点方程为:

其中,UG和IG为发电机节点的电压和电流向量;UL和IL为负荷节点的电压和电流向量;UK为系统联络节点的电压向量;Y′GG、Y′GL、Y′GK、Y′L G、Y′L L、Y′L K、Y′KG、Y′KL、Y′KK为节点导纳矩阵的子矩阵。

消去网络中联络节点后,系统节点类型可分为2组:一组为所有的发电机节点集合(αG),另一组为全部负荷节点集合(αL)。式(1)可变换为:

其中,YGG=Y′G G-Y′G KYK′K-1Y′KG;YGL=Y′GL-Y′G KYK′K-1Y′KL;YLG=Y′LG-Y′LKY′-1KKY′KG;YLL=Y′LL-Y′LKY′-1KKY′KL。

再由ZL L=Y-1L L,可将式(2)化为:

定义负荷参与因子矩阵FLG,令FL G=-ZL LYL G,对于网络中每一个负荷节点,由式(3)得相量关系:

其中,Uj为第j个负荷节点的电压相量,;UG k为第k个发电机节点的电压相量,;Fjk为负荷参与因子矩阵FLG的第j行、第k列元素。

为表述方便,引入U0 j、Yjj+和Sj+,表示为:

其中,Sj+为系统对节点j的等值负荷;上角标*表示该变量的共轭。

由式(4)—(7)进一步推导可得:

则负荷节点j的电压稳定指标Lj可定义为:

将式(7)代入式(9)可得:

网络中所有负荷节点局部电压稳定指标构成Lsys=[L1,L2,…,Ln],其中。定义整个网络的电压稳定指标为:

局部电压稳定指标与系统电压稳定性的关系为[18]:

a.L<1.0,系统电压稳定;

b.L=1.0,系统电压临界稳定;

c.L>1.0,系统电压失稳。

2 负荷节点电压稳定裕度

现有的电压稳定指标及负荷裕度大多是在连续潮流(CPF)法的基础上,按照某种确定的负荷增长方向追踪系统P-U曲线来求解电压崩溃点。将系统当前运行点到电压崩溃点的距离作为衡量电压稳定性程度的指标,表征系统电压稳定水平,或利用系统可承担的最大负荷量来衡量电压稳定裕度,即为静态电压稳定的负荷裕度[12,20]。但实际系统的负荷增长方向具有随机性,应用该方法求得的结果将过于保守或乐观。局部电压稳定指标不受负荷增长方向的限制,对于任意负荷节点,其局部电压稳定指标随负荷单调递增,应用该方法按确定负荷增长方向求得的局部电压稳定指标变化趋势如图1所示(U为标幺值)。

利用各负荷节点局部电压稳定指标在空载时Lj=0、节点电压失稳时Lj=1的特点,计算各负荷节点静态电压稳定指标与1.0的距离,可简便、直观地确定各节点电压稳定的裕度。

根据上述分析,定义Mj为负荷节点电压稳定裕度,则Mj可表示为:

由式(12)可得到系统负荷电压稳定裕度为:M=[M1,M2,…,Mn],其中。系统出现电压崩溃点时,负荷电压稳定裕度M中必有0元素,即系统电压处于电压失稳临界点领域内。

3 电压弱节点及弱节点集合

电力系统的电压失稳是一个典型的局部问题,系统电压崩溃通常从系统局部1个或几个负荷节点的电压失稳开始,逐渐扩大到整个系统。其中,首先出现的失稳节点是系统电压最薄弱环节,即系统电压弱节点,弱节点对应潮流方程在鞍节点邻域内电压最低节点,若在系统电压失稳过程中系统存在多个低电压节点,系统就存在电压弱节点集合。

由负荷节点电压稳定裕度可知,负荷节点j的Mj值可直接反映节点的电压稳定程度,即Mj越小,系统出现电压失稳的风险越大,因此利用负荷节点电压稳定裕度Mj可确定系统电压稳定弱节点及电压弱节点集合。

定义1电压弱节点VWN(Voltage Weak Node):对于给定的系统运行状态,系统电压弱节点对应系统中具有最小电压稳定裕度Mj值的负荷节点。即:

定义2电压弱节点集合VWNS(Voltage Weak Node Set):对于给定的系统运行状态和电压稳定裕度门槛值Mmax,系统VWNS满足式(14)。

利用负荷节点电压稳定裕度Mj计算简便、快速的特点,当系统运行方式变化,可快速计算负荷节点电压稳定裕度,并得到系统的VWNS,根据各节点电压稳定裕度进行排序,然后采取一定措施可改善系统电压稳定性。

4 静态电压稳定指标裕度灵敏度

由式(12)可知,负荷节点的静态电压稳定指标受各节点有功功率注入、无功功率注入、节点电压和自阻抗、互阻抗的影响,即各节点的电压稳定裕度也受上述因素的影响。系统稳态运行过程中,网络阻抗不变,根据无功功率与电压之间强相关的关系,着重研究节点无功功率注入变化对负荷节点电压稳定裕度的影响。

定义3静态电压稳定指标的裕度灵敏度:给定的系统运行状态下,静态电压稳定指标的裕度灵敏度为负荷节点电压稳定裕度Mi对负荷节点无功功率的偏导。即:

其中,Mi为负荷节点i的电压稳定裕度;Ui为节点i的电压幅值;Li为节点i的静态电压稳定指标;Pj、Qj分别为节点j注入的有功和无功功率;Uj、θj为节点j的电压幅值、电压相位;rij、xij为消去联络节点后的负荷节点i、j之间的电阻和电抗。

根据静态电压稳定指标的裕度灵敏度定义,对于m个负荷节点的系统,各负荷节点无功功率的波动对负荷节点电压稳定裕度的影响可表示如下:

其中,雅可比矩阵即为对应的负荷节点的静态电压稳定指标的裕度灵敏度矩阵,由式(15)可知,该灵敏度矩阵中各元素必小于0。

静态电压稳定指标的裕度灵敏度物理意义:根据静态电压稳定指标裕度灵敏度小于0的特点可知,负荷节点电压稳定裕度与负荷节点的无功注入成单调递减关系,即负荷节点注入的无功功率越多,节点电压稳定裕度越小,节点电压越易失稳;节点电压不仅受本节点无功功率影响,也受其他负荷节点无功功率影响,这是因为当局部负荷节点无功功率不足时,会造成与之相关联支路穿越大量无功功率而导致系统其他节点电压降低,若不采取紧急措施,系统电压将进一步恶化,可能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造成系统电压崩溃。从物理意义上看出,所提的静态电压稳定指标裕度灵敏度具有可行性。

5 灵敏度用于并联补偿装置配置

根据上述静态电压稳定指标的裕度灵敏度物理意义可知,负荷节点大量无功功率注入会造成负荷节点电压下降,降低系统电压稳定性。因此在无功电源不充足的区域采用并联无功补偿装置就地补偿负荷节点所需无功,可有效减少负荷节点无功功率注入,提高负荷节点的电压稳定裕度,改善系统的电压稳定性。理论上,对所有负荷节点进行无功补偿是最有效的,但也是最不经济的。从安全性和经济性两方面综合考虑,只需找到系统中电压弱节点集合,再利用静态电压稳定指标裕度灵敏度确定与弱节点集合中各节点强相关的无功功率注入节点,即可作为并联补偿装置的安装地点,其基本流程如下:

a.根据系统运行状态,计算各负荷节点电压稳定裕度;

b.依据各负荷节点电压稳定裕度对负荷节点进行排序,设定系统电压稳定裕度门槛值确定VWNS;

c.计算系统VWNS中各节点的静态电压稳定指标裕度灵敏度,根据静态电压稳定指标裕度灵敏度选择与该负荷节点强相关的节点作为无功补偿装置的安装地点。

6 算例分析

基于局部电压稳定指标的裕度灵敏度分析及应用思想,采用Visual C++2010编程实现。为验证所提方法的合理性和正确性,以IEEE 14节点系统为例,以连续潮流法从基态出发增加负荷直到系统电压崩溃点。对每一次负荷增长因子λ所确定的系统负荷进行负荷节点电压裕度计算,各节点电压裕度和负荷节点的P-U曲线变化趋势的如图2、3所示,关键负荷节点(易电压失稳的负荷节点)电压幅值与电压裕度见表1、2(电压幅值皆为标幺值)。

图2和图3表明:电压稳定裕度法所反映的系统电压与CPF法计算得到的电压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即电压稳定裕度也可有效反映系统的电压稳定程度;电压稳定裕度具有确定的上、下界,系统电压崩溃时,崩溃点电压裕度为0(见节点14),通过计算电压稳定裕度可直观确定节点电压距失稳点距离,而使用CPF法确定节点电压到失稳点的距离,需通过求解潮流雅可比矩阵,寻找雅可比矩阵绝对值最小的特征值,计算量大,不如采用局部电压稳定裕度法快速、简单且直接。

采用CPF法和电压裕度法得到的系统负荷节点电压稳定程度排序如表3所示。表3表明本文电压稳定裕度法与CPF法排序结果基本一致。

考虑实际系统无功并联装置在电压低于0.85p.u.投入运行。针对本文测试系统运行电压在0.85 p.u.附近时,关键节点电压裕度如表2所示,分别为0.730 8、0.788 7、0.480 6、0.499 7、0.427 1 p.u.,取系统电压稳定裕度门槛值Mmax=0.7,对应的系统电压弱节点集合VWNS=[14,9,10],针对系统VWNS,按式(16)计算的静态电压稳定指标的裕度灵敏度如表4所示。

根据表4可得影响弱节点集合电压稳定性的负荷节点相关度排序如表5所示,由排序结果可知并联补偿装置的安装地点分别为母线9、10和14。表5结果进一步表明:电力系统中的电压失稳是局部性问题,受本节点负荷影响最大,对其他节点电压的影响程度与两节点之间的电气距离有关,即电气距离越近,影响程度越大。

利用表5所确定的补偿地点,按文献[21]的补偿方法计算补偿容量。补偿后的系统负荷节点在系统电压崩溃点处的电压稳定裕度如表6所示。通过对比可知,采用本文方法可有效提高系统负荷节点电压稳定裕度,改善系统电压稳定性。

利用所编程序,进一步研究了IEEE 30、New England 39、IEEE 57、IEEE 118、IEEE 300等系统负荷节点电压稳定性及影响VWNS的关联节点。采用的方法是同比例增加负荷,使系统电压降到0.85 p.u.时,计算结果见表7、8,其中负荷节点电压稳定性与CPF法结果基本相同。

7 结论

a.本文所提出的负荷节点电压稳定裕度法与各负荷节点的P-U曲线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其裕度可有效反映系统各负荷节点电压稳定程度;

b.电压弱节点及弱节点集合能够准确地确定系统中电压最易失稳节点和电压稳定性薄弱的节点;

3.关键词竞争度分析指标 篇三

【关键词】学术期刊;评价体系;文献计量学;影响因子

【作者单位】李航,《哈尔滨金融学院学报》编辑部;张宏,《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编辑部;张彦坤,哈尔滨理工大学科技处。

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学理论,对2012年(第六版)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目录中的综合性经济科学的25本期刊进行研究,对其基本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影响其学术水平的各关键要素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

一、栏目设计与品牌塑造

在被调查研究的25本刊物中,10本期刊没有设置栏目,而在有栏目设置的15本期刊中,栏目的设置主要是按照研究领域进行划分,重复性高,缺乏个性和特色,没有设计感。其中重复的常设栏目主要有“经济理论” “宏观经济” “国际经济” “产业经济”、“区域经济”“企业管理”“财政金融”“贸易经济”“‘三农’问题”等。在这25本期刊中,栏目设计感最突出的是《经济纵横》。《经济纵横》除从微、宏观经济研究角度进行分栏外,还开设了许多专栏,如“新型城镇化建设专题”“文化产业发展专题”“节能减排与能源可持续发展专题”“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专题”“新经济现象专题”“混合所有制经济理论与实践专题”“房地产经济专题”“改革开放论坛”等。这些专栏的设置不仅能有效凸显刊物特色,使刊物具有明确的选题意向,而且专栏的设置紧跟经济发展的脉搏,保持了经济研究的新鲜感和与时俱进的热度。

走专业化道路就要发展自己的品牌。栏目是期刊的窗口, 也是期刊宗旨和特色的具体体现,人们衡量期刊是否形成品牌, 经常是以是否有品牌栏目为依据。因此, 在创办精品期刊的过程中, 打造一两个品牌栏目是精品期刊建设的最有效方法之一。高校学报是学院派的学术期刊,学术性是学报的重要属性,这就决定了学术期刊的特色栏目应成为某一学术领域系统性、连续性、深入性研究的平台。笔者对调查的25本经济类核心期刊进行统计后发现,这些期刊普遍没有重视栏目的作用和价值。

二、载文量与影响因子

在25本期刊中,11本月刊、1本季刊、13本双月刊,25本期刊平均页数为148页。页数最多的是季刊《经济学》426页,最少的是双月刊《广东财经大学学报》96页。从调查结果来看,这25本经济类核心期刊基本呈现两种发展模式:一种是出版周期短,载文量大;另一种是出版周期长,载文量相对小。这两种发展模式是否会对期刊评价的主要指标影响因子产生影响呢?笔者对25本期刊的3项指标归一化之后进行数学分析,得到图1曲线关系。

从图1的分析结果来看,载文量对影响因子的作用是两极分化的。载文量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与影响因子呈现正相关关系,但在有的刊物上却呈现反相关关系。期刊载文量与影响因子的关系一直备受争议。有的学者认为载文量与影响因子并无关系,有的学者观点正好相反,认为两者有一定的关系。要明确两者到底有没有关系、是怎样的一种关系,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影响因子,制约影响因子的要素有哪些。

影响因子的计算公式是:

在这一公式中我们可以看出,决定影响因子的有分子和分母两个因素。分母指的是载文量,分子代表的是稿件影响力。笔者认为,作为分母的载文量对影响因子确实存在影响,但二者不是量化关系,起到决定作用的是稿件的影响力。如果编辑在组稿时严把质量关,确保稿件质量,在这个前提下,提高载文量是可以提高影响因子的;反之,用以次充好的文章来提高载文量就会让影响因子下降。所以,在不能保证稿件质量的情况下,期刊应该秉承宁缺毋滥的原则,不要为了其他因素而一味追求载文量,因为期刊的质量才是其生命力的源泉。

三、基金论文比与影响因子

基金论文比指来源期刊中,各类基金资助的论文占全部论文的比例。基金论文比作为评价指标的合理性一直备受争议,有的学者认为应该重视基金论文比,反对者认为基金论文比不适合作为国内期刊评价的重要指标。本文以25本期刊的基本评价指标进行数学统计,得出基金论文比与影响因子归一化后的曲线关系。

从图2的分析结果来看:首先,基金论文比作为学术期刊的一项重要评价指标,不能反映出论文学术影响力的高低和质量的优劣;其次,在调查的25本期刊中,基金论文比高度受重视。从以上两个相悖的结论来看,调查的25本期刊在组稿上有迎合评价指标的迹象。从如此高的基金论文比到不能反映论文水平的评价指标,我们既看到了目前学术期刊评价体系的弊端,又为这一现状担扰。期刊迎合指标,作者迎合期刊,基金项目造假、文章内容与基金内容不相符等现象就不会消失。因此,正确对待基金论文比指标的作用,才能引导学术期刊良性发展。

四、反应速度与期刊被引半衰期

反应速率可测度是期刊论文被利用的速度以及期刊对学科发展过程中新科学问题的快速反应程度。它的定义是期刊前1年发表论文在评价当年的被引次数占前1年论文总量的比例(相对数量指标)。

期刊被引半衰期可测度显示期刊文献老化的速度。它的定义是某期刊尚在被引用的全部论文中,较新的一半的年代跨度。

在学术期刊评价指标中,这两个概念是紧密联系的。通过反应速度可以辩证地来看期刊被引半衰期这个指标。文献的半衰期受学科的内容、性质等因素制约。一般来说,比较稳定的学科,其期刊半衰期较长;基础理论学科的期刊半衰期要比技术学科的期刊半衰期长;历史悠久的学科期刊半衰期要比新兴学科的期刊半衰期长。期刊被引半衰期的数值越大,证明期刊的老化速度越慢,但同时它的反应速度就会相对较小;反之,期刊反应速度越大,证明期刊近一年的论文被引率高,那么它的被引半衰期就会相对较小。所以,对学术问题的反应速度和期刊老化速度应同时作为期刊的评价指标,这样才能更加准确、客观地反映学术期刊的水平。

五、反应速度与影响因子

影响因子测定的是期刊前2年发表论文的被引率,反应速度测定的是期刊前1年发表论文的被引率。两者皆是对期刊引用率的反映,一般不同时采用。影响因子的弊端之一是不能反映期刊水平的峰值,而影响因子与反应速度结合来看,能够反映出期刊发展水平的变化趋势。这对期刊和学者而言,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所以,不应该因为二者的趋同性而忽视反应速度作为学术期刊评价指标存在的意义。

六、载文量与地区分布数和机构分布数

地区分布数指来源期刊登载论文所涉及的地区数,这是衡量期刊论文覆盖面和全国影响力大小的一个指标。机构分布数指来源期刊论文的作者所涉及的机构数,这是衡量期刊科学生产能力的另一个指标。一般学者认为,载文量决定了机构分布数和地区分布数,为了明确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笔者对25种被调查期刊的这3个指标归一化得出图3曲线关系。

分析结果显示,地区分布数与机构分布数呈线性关系,但是与载文量并非线性关系。这并不能说明它们不受载文量的影响,事实上是载文量的多少决定了地区分布数与机构分布数的最高变化范围。

[1] 赵新. 我国图书馆学核心期刊栏目设置分析[J]. 图书情报工作,2005 (7).

[2] 何荣利. 期刊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与载文量的相关趋势分析[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5(4).

[3] 李晓红,于善清,胡春霞等. 科技期刊评价中应重视“基金论文比”的作用[J]. 科技管理研究,2005 (10).

[4] 学术期刊评价指标说明[EB/OL]. http://www.ifc﹒dicp.ac.cn/library/Qikan/jour/qikan/zhibiao. htm﹒

4.何提升关键词质量度 篇四

关键词广告位收费=点击价格x点击量=点击价格x(点击量/展现量)x展现量=点击价格x点击率x展现量≈综合排名指数x展现量

质量度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点击率的代名词。所以我们优化质量度最重要的就是提升点击率,可以尝试下列方法:

针对单个关键词:

1、优化创意,撰写出网民更为认可的创意;

2、提高出价,占据点击率更高的展现位置;

针对整个账户:

1、优化账户结构,合理细分;

2、创意中插入通配符,确保创意飘红;

3、优化着陆页面,提升关键词与着陆页面的相关性;

5.关键词竞争度分析指标 篇五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 财务报表分析已经得到了财务报表外部使用者的重视, 并在会计实务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但是其分析理论和方法体系仍然尚未完善, 我国现行的传统财务报表分析体系仍然存在各种问题和缺陷。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立足于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必不可少的因素, 但是现行的财务报表指标分析体系主要包括偿债能力分析、营运能力分析、盈利能力分析、发展能力分析, 缺少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分析, 即使有些文章提到企业核心竞争力应包含在财务报表分析方法体系中, 也仅仅停留在理论探讨层面上, 并未对其核算方法或分析指标做出具体解释, 也未说明操作方法。

为使财务报表分析目标更加长远、分析指标更加科学、分析内涵更加丰富、分析方法更加系统可行, 应立足于财务报表分析, 对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行量化研究, 将财务报表分析与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相结合, 把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纳入财务报表分析体系, 构建基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财务报表分析指标。从而进一步扩充和完善现行的财务报表分析体系。把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纳入财务报表分析体系, 也是对财务报表分析内容的一个创新, 为今后的财务报表分析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二、评价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财务报表分析指标

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增值性、核心性、协调性、动态性和领先性几个重要特征, 根据这几个特征分别设置了经济增加值、人力资本投资净收益率、现金支付能力、持续盈利能力和研发创新能力等几个财务分析指标。

(一) 反映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值性的指标———经济增加值

经济增加值 (Economic Value Added, 简称EVA) 是指企业一定时期从税后净营业利润中扣除所有成本 (包括股权和债务的全部投入资本) 后的剩余收入。它是平衡企业业绩增长与风险控制的重要考核指标, 比传统会计指标更加真实地反映了企业资本的使用效率和价值创造能力, 更加客观地反映了企业的经营业绩。计算过程如下:经济增加值=税后净营业利润-资本成本, 其中, 资本成本=资本总额×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资本总额=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少数股东权益+递延税款 (包括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 贷方余额 (借方余额则为负值) +各种准备金 (包括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等) +开发支出+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债券+长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 税后净营业利润=税后净利润+少数股东损益+利息费用+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减少额+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增加额+其他准备金余额的增加额,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债务资本成本+股权资本成本=债务资本比例×债务资本成本× (1-所得税税率) +股权资本比例×股权资本成本=债权资本比例× (财务费用/负债总额) × (1-所得税税率) +股权资本比例×净资产收益率。式中用净资产收益率代替股本股权资本成本, 是由于股权资本成本是投资者对企业进行股权投资时所要求的必要投资收益率, 利息费用的详细信息不易取得, 且在“财务费用”科目中列示, 所以用财务费用代替利息费用。

(二) 反映企业核心竞争力核心性的指标———人力资本投资净收益率

人力资本是人力资源的基本属性之一, 具有增加企业价值、在竞争对手中稀缺、不易被完全模仿、不易被竞争对手的其他资源替代等特征, 因而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的重要源泉。尽管各种生产设备和无形资产的投入是企业盈利不可或缺的条件, 但各项资产的价值都是由人力资本的载体人创造出来的, 人力资本是知识、创新等智力资源的载体, 是活的无形资产, 因此是评价企业核心竞争力核心性最重要的标准。但是, 人力资源会计仍然处在理论探讨阶段, 对其计量属性和评价指标, 理论界和实务界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

参考杜邦分析法的核心指标股东权益净收益率, 将投资净收益率指标引入人力资源研究领域。用人力资本投资净收益率反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核心性特征, 计算公式为:人力资本投资净收益率=人力资本净收益/人力资本成本=净利润/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看, 劳动者的劳动创造出剩余价值, 并进一步转化成了企业利润, 是对人力资本投资后形成的企业收益, 因而用净利润表示人力资本投资净收益。薪酬既是员工在企业投入劳动后的报酬, 也是企业必须付出的成本支出, 从这个意义上讲, 人力资源的成本可以用薪酬这个货币形态来度量。

(三) 反映企业核心竞争力协调性的指标———现金支付能力

财务上可以用现金支付能力衡量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协调性。现金支付能力是营运资本与营运资本需求之差。其中, 营运资本=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即营运资本是流动资产总额减去企业各类流动负债总额后的余额, 可以用来投资于非流动资产和清偿非流动负债。因此, 如果企业的营运资本为正, 则说明企业投融资活动协调, 融资活动能够保证企业投资活动的资金需求;如果营运资本为负, 则说明企业投融资活动协调性不佳, 流动资金不足以支持资产投资, 或者企业需要通过举借新债来偿还旧债, 资金运转上出现困难局面。营运资本需求= (交易性金融资产+存货+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 - (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其他应付款) , 它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自身创造或派生出来的资金与开展经营活动所需要的资金之间的差额。如果现金支付能力为正, 则说明企业所提供的营运资本能够满足顺利开展经营活动所需要的资金, 剩余的资金则表现为企业的现金支付能力。

(四) 反映企业核心竞争力动态性的指标———持续盈利能力

持续盈利能力作为一个动态指标可以反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动态性特征, 这是由于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变化成长并持续增强, 体现为企业的持续发展能力, 其财务表现就是可以持续地为企业带来利润。选取三年利润平均增长率作为持续盈利能力评价指标, 公式如下:

利润是企业最终的经营成果, 不断增长的利润, 是企业增加资本积累、扩大再生产的资金来源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该指标越高, 表明公司积累越多, 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越强, 发展潜力越大。将指标计算周期扩大为三年, 是为了更好地反映企业利润增长趋势和效益稳定程度, 避免因少数年份利润非正常增长对企业发展潜力的错误判断, 从而更准确地反映企业核心竞争力。

(五) 反映企业核心竞争力异质性和难以模仿性的指标———研发创新能力

研发创新能力指标即研发支出与无形资产的合计数与企业营业收入的比值, 即研发创新能力= (研发支出+无形资产) /营业收入, 反映企业在资金和财务上对技术创新的倾斜, 对研发核心产品、核心技术的重视程度, 用于分析企业的正处于研发过程中的新产品、已拥有的无形资产和创新的能力, 进而反映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异质性和难以模仿性的特征。该指标越高, 说明企业对研发的重视程度越高。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异质性和难以模仿性是企业巩固其核心竞争优势的前提, 也是企业可以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其核心竞争优势的基础。这种特征是由企业所具有的核心技术、研发能力以及无形资产等的隐含型、稀缺性和特殊性所决定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异质性和难以替代性主要是由企业所拥有的核心技术和研发创新能力的难度、独特性以及领先度所决定的, 其难度、独特性以及领先度越大, 反映企业核心技术、研发能力和无形资产的领先度越大, 竞争对手越难以模仿。

参考文献

[1]张金昌.企业经营协调性分析[J].会计之友, 2004 (5) .

[2]孙惠玲, 孙璐.基于核心能力的财务评价新思维[J].财会月刊 (综合) , 2007 (1) .

[3]孙玉甫, 程琳.人力资产价值决定因素探析[J].会计之友, 2008 (1) .

6.关键词竞争度分析指标 篇六

人才资源综合竞争力指标分为两个层次、三个类别, 共13个基础指标。其中5个反映总量的指标, 8个反映密度的指标。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总体上, 我们将人才资源综合竞争力分为基础能力和创新能力两大类。

基础能力层次重点在于观测劳动者的生产能力、受教育状况以及与劳动者基本素质密切相关的人力资本投资状况。我们选择了就业人数、劳动生产率、25岁-64岁人口高学历比例、人均教育投资和人均卫生投资5项指标。基础能力实质上反映的是一个国家的人力资源状况, 是产生人才和更高层次创造力的基础。

创新能力层次重点观测劳动者较高层次的创造、创新能力, 体现了人力资源中, 能力素质较高的劳动者的创造能力。我们将创新能力层次分为研发和科技产出两个部分, 研发部分选择了研发人员总数和研发人员人均R&D经费支出2项指标;科技产出部分选择了三方专利申请量、SCI论文引证次数、高技术产业增加值、人均三方专利申请量、人均SCI论文引证次数和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制造业的比重6项指标。

在选择指标过程中还考虑了两个因素:一是数据的可获得性、国际可比性和权威性, 上述指标数据都可从国际组织 (主要是OECD和世界银行) 或我国政府的官方出版物和数据库中获得。二是指标能突出反映人力或人才资源主要方面的发展状况, 但数量不宜多, 目前共选择了13项指标。

就概念而言, 创新能力层次似乎能更直接地反映或比较人才实力, 但由于缺乏国际可比的人才数量指标, 单独使用这个层次的指标, 无法合理解释人才数量、产出以及投入等方面指标的相互关系。例如, 三方专利申请量和SCI论文引证次数都可视为人才的产出, 但与之匹配的人才数量却不得而知。所以, 我们设想以人力资源为基础, 将基础能力和创新能力结合起来反映人才资源综合竞争力。

二、数据来源及数据处理

本文引用了2005年数据, 人口数 (千人) 、就业人数 (千人) 、研发人员数 (人年) 、25岁-64岁人口高学历比例 (%) 、三方专利申请量 (项) 、制造业增加值 (百万美元) 、高技术产业增加值 (百万美元) 来源于OECD出版物或数据库;GDP (百万美元) 、教育支出 (百万美元) 、卫生支出 (百万美元) 、R&D经费支出 (百万美元) 来源于世界银行数据库;1996-2005年SCI论文被引证次数 (次) 来自ESI (基本科学指数数据库) 。我国的部分数据来自《中国科学技术指标 (2006) 》和《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2006》;

将所有13项基础指标分别进行无量纲处理, 转化为标准值。方法如下:

标准值=指标值/比较国中该指标值的最大值

某国一项指标的标准值所反映的是与比较国中该指标最大值之间的相对差距, 功能是用于国家或地区排序, 并进行差距比较。将基础指标转化为标准值后, 消除了量纲, 使原本不同量纲的指标具有了可加性, 同时减小了不同指标间的方差差异。

三、人才资源综合竞争力指标层次分析法的计算过程

层次分析法 (AHP) , 是一种将决策者对复杂问题的决策思维过程模型化、数量化的过程。通过这种方法, 可以将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层次和若干因素, 在各因素之间进行简单的比较和计算, 就可以得出不同方案重要性程度的权重, 从而为决策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以第一层指标体系为例, 运用AHP方法进行问题分析时的步骤如下:

(一) 构造判断矩阵C, 如表2所示

(二) 层次排序

层次排序是根据判断矩阵, 计算对于上一层中某元素和本层次与之有联系的元素的重要性权重。层次排序主要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和与之相对应的特征向量, 即根据线性代数中的知识 (Perron定理) , 对于判断矩阵C, 必有符合:

|λI-C|=0 (I为单位矩阵) (1)

的最大特征值λmax≥n存在, 且为单根。

根据 (1) 式, 求出最大特征值λmax, 并计算出相应的特征向量 (根据Perron定理, 这个特征向量为正) , 也即, 根据CW=λmaxW求出W, W就是最大特征值λmax对应的特征向量, 该特征向量的分量Wi就是对应元素排序的权重。

根据 (1) 式, 求出:λmax=3.006824;W=[0.1203 0.7314 0.1483]′

(三) 一致性检验

为检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 引入一致性指标CI和同阶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 其值按下式计算; (RI可通过查表求得) , 当CR<0.1时, 那么判断矩阵具有满意一致性, 该判断矩阵可以用来作为层次分析;若CR≥0.1, 则判断矩阵不具有满一致性, 需要对判断矩阵进行调整和修改, 直到矩阵满足CR<0.1为止。

经计算:

故该判断矩阵满足一致性, 所以W=[0.1203 0.7314 0.1483]′可以作为人才资源综合竞争力指数的权重。

注:由于国际各国数据的滞后性, 本所使用的最新数据为2005年数据, 因此严格意义上说, 该指数计算结果意为2005年各国排名

四、计算结果及分析

OECD成员国和金砖四国人才资源综合竞争力指数的计算结果及其排名情况, 同时列出了人力资源、研发和科技产出3个分类指数及其排名, 如表3所示。

从表3可以看出, 虽然我国人才资源综合竞争力世界排名第八, 但明显与国家的总体经济实力和就业人口规模不符, 甚至落后于加拿大和意大利。从整体上看, 我国的人才资源综合竞争力指数为0.1351, 远远低于美国的0.8603, 说明我国人才资源综合竞争力与世界强国美国相差甚远。从分指标上看, 我国的人力资源指数世界排名第九, 然而我国是人口大国, 人口绝对数量远远多于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 更远远多于意大利和加拿大, 但人力资源指数却明显低于这些国家, 这说明我国人口绝对数量虽然占绝大优势, 但是在教育投入、医疗投入、劳动生产率、中学入学率等方面还较弱, 因此我国的人口质量不高。从科技产出指数来看, 我国的科技产出指数世界排名第十三, 不仅低于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以及加拿大和意大利, 也明显低于我国相应的研发投入指数排名, 这一方面说明了我国的科技产出绝对水平相对较低, 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的科技投入产出比, 或者科技产出效率明显低于世界发达国家水平, 这一点要引起重视。

参考文献

[1]、潘晨光.《2009中国人才报告》蓝皮书[M].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

[2]、娄峰, 潘晨光.人才与人力资本理论及其实证方法的系统梳理及评述[A].中国人才报告2010[C].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0.

[3]、桂昭明.人才国际竞争力评价[J].中国人才, 2002 (10) .

[4]、陆晓芳, 王川, 赵树宽.人才要素区域竞争力评价模型[J].吉林大学学报 (工学版) , 2003 (3) .

7.关键词竞争度分析指标 篇七

1 中国银行业竞争度的测度

1.1 测度方法的选择

银行业的市场结构 (竞争和垄断程度) 的度量方法可以分为传统产业组织理论方法 (结构法) 和新产业组织理论方法 (非结构法) 两种类型。传统产业组织理论着重银行业集中度和市场份额等市场结构变量来测度银行业的竞争程度, 传统产业组织的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种:集中率 (CRn) 、赫芬达尔指数 (HHI) 、洛伦兹曲线 (Lo renz Curve) 和基尼系数 (Gini Coeficient) 等。其中集中率和赫芬达尔指数在前人的研究中使用较为广泛。而新产业组织理论则把银行的竞争行为作为研究的切入点, 它利用非结构性因素对银行的绩效进行度量, 主要有Iwata模型、Bresnahan模型和Panzar-Rosse模型。其中Panzar-Rosse模型应用较多。Panzar-Rosse模型的核心思想是通过收益弹性、非结构性因素的方法, 确定银行所处的竞争环境, 分析银行绩效确定的非结构因素。

因此, 基于Panzar-Rosse模型的在测量银行竞争度方面的广泛应用, 本文决定采用Panzar-Rosse模型检验我国银行业的竞争度, Bikker和Haaf在2000年提出了Panzar-Rosse的基本理论思路[1]:

该模型主要是通过研究企业总收入对要素投入价格之间变动弹性, 来判断企业在市场中处在什么样的竞争状态, 其中为i银行的产出, n为银行的数量, 为i银行生产要素投入价格, 为银行收益函数是一个外生变量, 为银行成本函数也是外生变量, 该模型存在的前提假设包括: (1) 银行的运作是处于长期均衡的环境中的; (2) 除非在完全垄断的情况下, 其他银行的经营行为会对本银行的经营行为造成影响; (3) 银行的成本结构是一样的, 并且符合柯布—道格拉斯 (Cobb-douglas) 生产函数。Panzar-Rosse模型通常利用H统计量来衡量竞争度:

不同的H值反映了不同的竞争程度。Panzar与Rosse证明了在垄断竞争的条件下, H值是1或是小于1的, 银行竞争程度越大, H值就会越接近于1。[2]下表列出了H指数的含义。

1.2 变量的设定及模型设计

本文采用中国13家主要的商业银行2001~2010年有关的数据, 构建银行市场结构竞争条件检验和均衡条件检验的PanzarRosse模型, 对银行竞争度进行测度。数据来源于Bankscope数据库、2001~2005年的《中国金融统计年鉴》、13家银行各年的年报等。变量主要包括:总资产收入率 (TAR) , 即银行总收入与总资产的比值;总资产收益率 (ROA) , 即银行净利润与总资产的比值;人均费用率 (PL) , 即营业费用与职工人数的比值, 因为难以得到员工数量的相关数据, 采用人事费用与总资产的比值来代替;资金成本 (PF) , 即银行利息支出与总存款的比值;资本成本 (PK) , 即银行当年的固定资产折旧额与固定资产净值的比值;银行规模 (GE) , 即银行净贷款与总资产的比值;银行风险倾向 (RE) , 即银行所有者权益与总资产的比值。[3]本文构造的模型如下:

其中, i=1, 2, 3, 4, ....., n表示第n家银行, t=1, 2, 3, 4, ……T表示第t年。为随机误差项。其中, 表示银行的总资产收入率与要素价格之间的变动弹性, H统计量为这三项的加总和, 如下式:

由于该模型的假设前提是市场处于长期均衡, 需要进行均衡性检验, 检验模型为:

1.3 回归结果及分析

本文运用Eviews5.0对模型进行广义最小二乘估计 (GLS) , 银行业竞争度检验方程和均衡检验方程的结构如下表所示。

注:***表示在1%水平显著, **表示在5%水平显著, *表示在10%水平显著。

由表2的检验结果可知, 竞争度检验方程的R2=0.994831, 调整后的R2=0.993732, 对模型的解释力度达到99%以上, 模型建立良好。在1%水平上显著, 在5%水平上显著, 在10%水平上显著。由检验结果知H=0.832755, 0

注:***表示在1%水平上显著, **表示在5%水平上显著, *表示在10%水平上显著。

由表3可知, 均衡检验方程R2=0.9 8 8 6 3 5, 调整后的R2=0.986220, 对模型的解释程度达到98%以上, 拟合程度良好, 模型的建立也比较成功。在1%的水平上显著, 在5%的水平上显著, 在10%的水平上显著。Wald检验值为1.164310, 其伴随概率为0.2806, 不显著, 不能拒绝原假设“方程均衡”所以接受原假设, 即13家银行组成的银行业满足均衡检验。

综上所述, 基于Panzar-Rosse模型对我国银行业竞争度的测度, 我国银行业总体处于垄断竞争的状态, 但竞争程度比较强。

2 银行竞争对银行稳定的负面效应

银行业的竞争不同于其他行业的竞争, 这种竞争与风险和扭曲相联, 增强竞争的福利效应具有不确定性 (Colin and Vives) 。[4]根据新古典经济理论的完全竞争模型, 当银行业处于完全竞争状态时, 银行的经济利润为0, 任何不利的外生冲击都会引起银行破产, 这暗含着随着银行竞争程度的加强, 银行不稳定的几率将会上升。[5]上世纪90年代, Keeley把20世纪80年代美国银行危机归因于银行业竞争程度的加强。[6]可见, 随着银行竞争程度的加强, 将会对银行业的稳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其负面效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银行竞争影响存贷款行为进而影响银行稳定

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于存贷业务, 从而保持银行的稳定。然而, 银行的竞争行为会使银行的存贷利差缩小, 进而减少了银行的利润, 削弱了银行的稳定性。[7]

当银行的利率可以自由决定时, 银行为了扩大存款, 会提高存款利率, 这会减少银行的利润。而银行的收入主要来自放贷业务, 当银行竞争加强时, 银行对贷款需求方的识别动力会减弱, 从而会增加贷款的风险, 导致银行稳定性减弱。这方面的风险在我国也开始显现, 前不久的齐鲁票据案, 以及最近的渤海银行亿元贷款被卷走等, 这不得不引起监管部门的思考。并且, 目前我国正在实施利率市场化改革, 随着我国利率的放开, 银行间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 其对银行业的稳定性将会产生更大的影响。

2.2 银行竞争影响银行风险行为进而影响银行稳定

1990年Keeley提出了银行的特许权价值, 并且在学术界得到了广泛关注。特许权价值是指将银行未来的预期收益进行贴现所获得价值, 但当银行经营不善导致破产时, 银行就会失去特许权价值。当银行自身所具有的特许权价值越高, 银行就会越珍惜自身价值, 就越不会从事一些高风险经营行为;反之, 则可能从事高风险行为。Keeley (1990) 通过对美国银行业的研究发现美国银行业由于竞争加强, 收益下降, 从而导致特许权价值下降, 这就会促使银行倾向于从事高风险的业务, 是单个银行破产的可能性增加, 从而对整个银行业的稳定性造成不利影响。[8]

2.3 金融业开放对银行稳定的影响

随着金融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我国在加入WTO后, 逐渐的进入到金融业全面开放的阶段。然而, 金融业的全面开放势必会加强我国银行业的竞争, 从而会对我国银行业的稳定造成一定的影响。Stiglitz (1993) 指出, 外资银行进入后, 与国内的银行进行竞争, 这会提高银行的成本和压力。[9]一方面, 外资银行进入后, 行业内的竞争者的数量会增加, 供给过剩, 规模经济日渐消失, 这会使整个行业承担着很大的潜在风险;另一方面外资银行的进入会占有相当一部分的市场份额, 由于外国银行优质的服务和管理, 将会导致一部分优质客户流向外资银行, 从而使中资银行面临更多的高风险客户, 进而对银行的稳定性带来不利影响。

3 关于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及建议

基于我国目前银行业的竞争状况, 以及金融业全面开放后对我国银行业造成的不利影响, 为避免银行过度竞争导致个别银行出现危机, 对银行业稳定造成不良影响, 我国应该尽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央行在2012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择机出台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并且周小川行长认为: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是可以有效保护银行存款的安全的。对于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 苏宁 (2005) 认为, 中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势在必行, 而且已经具备了基本条件。所以, 针对我国银行业目前的现状, 在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时, 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 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道德风险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所引起的, 而风险预警机制可以有效地解决信息不对称引起的问题。所谓的风险预警机制是指, 金融当局建立一个独立的机构, 根据银行的资产和所从事的经营业务设定风险指标, 来对银行进行风险评价和预测, 并根据预测结果制定相应的对策, 从而达到防范和化解系统风险的目的。对于预警结果, 金融当局应及时的公布于众, 使公众及时的获取信息, 并根据银行的风险状况选择存款银行, 从而对银行的风险吸收行为起到了一定的约束作用。除此之外, 风险预警机制还具有以下功能: (1) 良好的风险预警可以为存款保险保费的确定提供依据。 (2) 预警机制能降低银行破产的概率, 能为银行获得高风险收益创造条件。[10]

3.2 存款保险费率的确定

目前, 实行存款保险制度的国家对于存款保险费率的采用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采取统一的保险费率, 另外一种是采取差别保险费率, 即对不同风险程度的银行收取不同的保费率。实行差别保险费率, 可以对银行的冒险行为起到一定约束作用, 因为银行若从事高风险的业务, 则存款保险机构会收取较高的费率, 从而对银行冒险行为起到约束作用。而这个费率要适当, 不应该过分地增加银行的负担。所以我国在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时应该采取风险调整的保险费率, 根据银行的风险等级收取不同的费率。同时, 费率制定也要结合银行自身的经营状况, 在约束银行冒险行为的同时, 也要考虑银行的保费承受能力。

3.3 有效地监管协调

单纯的依靠存款保险制度, 并不能维护银行体系的稳定。要想充分发挥存款保险的功能, 还需要其他措施的配合。如, 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 央行最后贷款政策支持等。要通过有效地监管检查, 完善银行的治理结构, 从而为风险预警机制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从而发挥其功能, 减少银行道德风险和代理问题。作为一个独立的机构, 存款保险机构加强与其他金融安全机构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监管合作与政策的协调, 从而充分发挥其功能。

3.4 建立完善的信用评级体系

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需要一系列相关的政策措施, 完善的信用评级体系可以为存款保险制度充分发挥作用提供有力的帮助。利用信用评级的数据, 有利于银行对借款人甄别, 提高业务经营的安全性。信用评级可以对银行的各种经营行为进行评定, 从而为风险预警机制设定风险指标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进而更有效地判断银行的行为, 制定相应的对策。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大公、中诚信、联合等信用评级机构, 但相对于世界三大评级机构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我国应尽快完善信用评级体系, 使信用评级机构能够对银行的冒险行为做出准确的评判, 从而为存款保险制度能发挥作用提供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殷孟波, 石琴.金融业的全面开放对我国银行业竞争度的影响—基于Panzar-Rosse模型的实证分析[J].财贸经济, 2009 (11) .

[2]Panzar, J.C and J.N.Rosse.Testing for monopolyequilibrium[J].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nomics, 1847 (25) .

[3]黄隽, 白冰心.银行业市场竞争度:基于韩国、中国内地和中国台湾的比较分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7 (4) .

[4]邹薇.基于BSSII指数的中国银行体系稳定性研究[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7 (2) .

[5]欧朝敏.银行业竞争对单个银行和银行体系稳定的影响—基于中国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浙江:浙江大学经济学院, 2007.

[6]Keely, M.Deposite Insurance, Risk and Market Powerin Banking[J].American Review, 1990 (80) .

[7]赵旭.从信贷市场结构看金融脆弱性与银行竞争的关系[J].经济科学, 2002 (3) .

[8]吴秋实, 江春.银行竞争与银行业稳定研究综述[J].国际金融研究, 2006 (7) .

[9]Stiglitz, J.E.The Role of the State in FinancialMarket[C].Proceedings of the World Bank AnnualConference on Development Economics, 1993:19~52.

上一篇:火电厂燃料车间岗位规范下一篇:美容院的卫生要求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