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

2024-10-13

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精选14篇)

1.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 篇一

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

1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集中到城镇,但城镇相应的教育设施并没有增加,城镇学校普遍存在超级大班,班额普遍在八九十人

2农村年轻人大部分外出务工,导致留守儿童逐渐增多,缺少家庭的配合,不利于学校对这部分学生教育管理

3十多年学校未进新新人,而教师每年因到龄退休死亡生病等原因逐年减少,农村学校教师缺编严重

4从计生部门的数据来看,又一个生育高峰已到来,新增人口逐年增加,学生增多

5农村学校体育、音乐、美术、外语教师缺乏,导致学校普遍存在课程开设不全

6乡镇教师争相调入城市或临近城市的乡镇,偏远乡镇教师严重不足,而城市教师人满为患

7由于教师待遇低,加上偏远地区生活成本高,条件艰苦,导致新招聘的大中专毕业生不愿到偏远地区任教

8前几年教育布局调整后,保留的一些偏远学校普遍存在学生少,甚至一个班只有几个学生或十几个学生,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

2.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 篇二

但是, 在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观念左右下, 学校免不了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 有必要重新认识游戏教育存在的问题, 思考如何在学校教育中去真正地贯彻和实施。

一、学校游戏教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1. 游戏条件创设不利

游戏条件包括时间、空间和材料三个方面。在学校中主要存在玩具种类单一、数量较少和利用率低等问题。比如, 在一些学校中, 用于游戏的材料多是与年龄有关的一些具有一定结构的玩具。玩具的种类单一而目数量上也不太充足。智力、体育等自制玩具数量少, 玩具的更换率较低。有的玩具已经破损, 不能开展游戏。而且有些学校在游戏时间的利用上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2. 游戏未能成为教学的重要活动

学校中, 儿童主导活动是教学活动, 次之是过渡活动, 儿童游戏活动时间严重不足。上课中的知识讲解占据了大部分时间, 教师没有充分利用时间让儿童游戏。教师组织儿童排队或是说教就占用了较多的时间, 尽管有的班级设有“游戏区”、“活动区”, 儿童仍是“无暇光顾”。而由教师主导的、以上课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活动太多, 可能使儿童丧失自主性而影响其良好个性的发展。

3. 儿童自主性游戏未受到足够重视

长期以来, 我国教育界占统治地位的课程观是把课程看作我们要交给儿童的东西, 在学校和学校的游戏活动中严重忽视了儿童的主动性和差异性。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 (IEA) 对我国四百余所学校教育活动的组织方式研究所得出来的结论是:“操作材料少, 自主选择少, 自由交往少, 纪律约束多”。教师往往对儿童的游戏活动进行统一的安排, 硬性地规定教育的内容, 常听到学校的孩子说“今天又玩角色游戏”之类的话。或者学校中规定一、三、五玩结构游戏, 二、四玩角色游戏等。还在角色游戏中, 教师经常采用“包干”的做法, 给儿童准备好各种游戏材料, 却往往忽视了儿童的主动参与和自主选择。而且在角色的分配上教师也硬性地规定, 他们往往习惯以一定模式导演游戏, 如规定出几种主题和角色, 帮助儿童分配角色或指定角色, 角色需按固定方式行为, 情节也要按一定套路发展。注重热闹场面和结果的圆满, 却忽视了儿童的兴趣和其主动性的发展, 没有使儿童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其实, 游戏是儿童自主资源的活动, 自主性是游戏本质的最基本属性的表现。游戏是适应儿童内部的需要而产生的。儿童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 随着年龄的增长, 体力日趋健壮, 思维和想象有一定发展, 并能运用语言进行交往, 独立活动能力增强, 对活动有兴趣, 他们有活动的需要、认识周围世界的需要、操作物体的需要及反复联系的需要。游戏从心理方面而言, 是一种较松散的活动, 能适应儿童多方面的需要, 因此, 儿童在游戏中能够全身心地投入。

4. 重教学, 轻游戏

学校教学活动中, 以分科或综合活动为特征的教学活动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 更多的教师把学校一天中的黄金时间留作集体教学, 而游戏只是作为过渡环节和教学以外的补充及学校教育教学的辅助手段。由此看来, 更多的学校还未突破传统的以知识传递为价值取向的学科中心主义的教学模式, 学校的课程从形式上存在着严重的教学与游戏分离状况, “重教学, 轻游戏”成为学校中贯彻“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精神的拦路虎。教学与游戏的整合成了一大难题, 即使有游戏, 也是教师间接使用传递知识, 巩固强化知识技能的媒介或载体。当前有许多学校的教师也意识到了游戏的重要性, 然而却缺乏整合游戏与教学的能力, 教师只是在形式上把教学与游戏结合在一起, 而在本质上却忽略了其中的联系。

二、游戏教育活动的实现策略

学校所开展的活动本质上应该是具有游戏性质的, 也就是说要为儿童创造一个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学校生活环境, 把游戏渗透到教学各个环节当中, 让儿童通过游戏学习, 在游戏中健康成长。其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内涵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把握。

1. 创设良好的游戏条件

教师首先要给儿童创设一个真实的、自然的游戏环境, 以便于儿童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游戏当中。包括要保证儿童有充足的游戏活动时间;学校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与常规要求应有利于引发和支持儿童游戏活动的开展, 有利于儿童在游戏中与游戏环境的积极互动。教师要为儿童提供游戏活动的充足的空间和良好的设备, 提供各种各样的符合儿童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游戏活动材料;教师还应当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家庭和社区的资源, 为儿童创造最好的游戏活动环境和游戏条件。总之, 满足儿童一切游戏的需要。

2. 营造良好的游戏情境

儿童多元智能的开发和发展必须根植于特定的教育土壤, 必须有丰富多样的学习机会和环境。在多元智能的教育游戏中, 每个儿童都有公平表现自我与发展自我的机会, 而且这种发展的可能性相当大, 个别化程度很高。儿童沉浸在多元化的氛围之中, 感受到多元教育游戏课堂带给他们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他们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帮助教师共同营造多元智能的教育游戏环境。

3. 开发各种特色教育游戏

目前, 了解学生优势智能的方法有两种:一是“自陈测验法”, 就是让学生回答和多种智能有关的一系列问题来确立其优势智能类型;二是“观察法”, 即教师给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机会和环境, 从中观察和了解每个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状况和特点。反映在教育游戏课堂中, 就是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在儿童进行教育游戏活动时观察了解他们的智能类型, 如观察儿童游戏时是否喜欢背景音乐, 从而发现他们的“音乐智力”;在儿童进行集体游戏活动中及时观察他们的言语, 语言智力、人际交往智力等。根据儿童游戏活动中的表现, 大致判断学生属于哪一种类型。教师通过观察了解儿童不同的智能长项, 开发出各种适合儿童发展的教育游戏, 从而更好地教学。

4. 重视儿童的自主性游戏

儿童自主性游戏是指儿童是游戏的主体和主人, 其对于游戏活动可以自主地选择、支配, 在游戏中充分享受游戏的趣味性、娱乐性、自主性。教师要激发儿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为儿童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 为儿童自发自愿的活动提供条件, 并且把教育目标渗透在其中, 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我们不能把游戏仅仅当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手段, 而是要尊重儿童的兴趣, 考虑其需要, 让儿童在游戏的情境中, 主动地、积极地、自愿地去探索和发现, 以自己的方式去获得各种经验, 让其自主地进行游戏活动。如何使儿童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 自主性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 有一个明确而又简便的评价标准, 即儿童在游戏中是否有胜任感、愉悦感、成就感和自在感。如果儿童在教师所组织的游戏活动中没有这样的感觉, 那么, 这就不是儿童真正的游戏。反之, 教师不能自以为是地确定功利性的游戏目标, 为追求所谓游戏目标的实现而指挥或指导儿童游戏, 使游戏成为儿童必须完成的任务, 或者使游戏变成教师实施教学的手段, 而丧失了游戏的特点和特有的价值。

5. 寓教学于游戏之中

在儿童的教学活动中, 要将教学活动游戏化, 将教学和游戏这两种互为补充的形式整合起来, 寓教学于游戏之中。寓教学于游戏之中包括让游戏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内容, 让游戏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手段, 以及把游戏视为一种精神或灵魂, 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中。

三、结束语

教育游戏集教育性与游戏性于一体, 恰当、正确、适时地使用教育游戏来培养儿童的认知能力, 有利于巩固儿童的认知机能、构建儿童的认知结构、发展儿童的认知策略。由于学校的游戏活动存在这样一些问题, 对儿童身心和谐发展最具影响力和促进作用的游戏就丧失其特有的价值。以游戏精神观照儿童教育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不仅有助于儿童教育目的取向的合理化, 而且有助于儿童教育方式的人性化, 能够使儿童教育更好地实现促进儿童发展的目的。因此, 以成人为使命的教育事业应当把游戏精神落实到行动中去, 充分发挥其在儿童成长中的应有功能。具体而言, 儿童教育应当从尊重儿童自由、唤醒儿童体验、鼓励儿童探索等方面入手, 努力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因此, 需要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游戏观, 让游戏成为真正的游戏, 让儿童成为真正快乐的儿童。

参考文献

[1]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

[2]高洁.以游戏精神观照儿童教育:从意蕴到行动.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10 (3) .

[3]于晓燕, 李兴保.在教育游戏中开发儿童的多元智能.信息技术, 2009 (7) .

3.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 篇三

關键词:农村;义务教育;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522.3

农村义务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关系着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农村地区的教育的质量对提高整个农村人口的素质,推动全民素质的整体提升以及我国教育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随着财政体制与农村经济状况的变化,农村义务教育正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一、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经费投入不足,资金筹措渠道不畅

由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各地的农村教育普遍存在资金投入不足的特点。不少地方政府为减少教育投入还把自己应尽的部分转嫁给县级及以下政府。我国的农村经济一直发展缓慢,全国各地的县级及以下政府很少有政府财力雄厚的,而且县级及以下政府无论在管理能力上还是指导教育上也实力不济,特别是贫困地区就更举步维艰了。近几年农村义务教育中,教师工资待遇问题、学校危房改造问题、教学设备不断更新的问题被引起高度重视,这使得农村教育支出不断上升,然而资金却越发显得“捉襟见肘”。

(二)师资力量薄弱,整体素质不高

现在的青年教师在城市读书时已经融入到有网络、商场、娱乐等内容包围着的生活,但他们有着善良和热情,本着奉献的精神到偏远农村教书,然而因农村的生活条件实在不能适应,特别是休闲娱乐方面,而工资待遇又不高,使得大家工作逐步没有积极性。

农村教师很多存在身心健康问题。新课改的提出使不少农村教师的压力更大,身心更加的疲惫,甚至一些教师出现了放弃,得过且过,没有成就感的状态。这样的心态不仅直接影响着每位教师自身健康和家庭,也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

(三)农村学校生源少,留守儿童教育堪忧

随着计划生育的不断深入,农村的学龄儿童逐年减少,从而学校也很难配备合理的师资队伍,一些教学活动也无法开展。同时,城乡教育差距不断的增大,一些有条件的农村父母把子女送到城里上学,造成了农村学校生源不断减少,使得农村教育质量下降、教育资源的浪费。还有在城镇化的进程中,留守儿童所占比例逐年加大,长期的父母亲情缺失,使他们的成长健康问题也日益突出。部分留守儿童在教育过程中无人或少有监管,产生了厌学甚至辍学的情况。

二、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一)建立健全政策机制,加大教育资金投入

1.加大政府的统筹力度,制定专门的法规政策。为了加快农村教育的发展,提升政府对农村教育的扶持力度,政府部门应安排全职人员参与管理农村教育管理,从根源上杜绝出现问题相互扯皮,权力分割的现象。政府要有可以管理服务的部门,帮助农村各类学校开展多种服务。目前我国已出台《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用以支持农村教育,但这些法律较为笼统,片面。我国应着手设立有关法律保证政府发展农村教育,保障有利于农村教育的制度实施的基本前提。

2.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完善教育设施建设。多方力量共同分担农村教育资金。国家对农村教育投入的资金逐年增加,这是农村教育改革的基础。在偏远的农村地区,当地政府筹措的教育资金连农村最基本的义务教育经费都解决不了。因此,需要建立合理的农村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中央政府要担责,省级政府要配合,各市县政府要切实操作。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拨发的教育款项必须专款专用。同时,还要利用社会力量和资金,各地筹来的钱款有目的性科学合理地投入到农村义务教育事业中,这对农村教育的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此外,钱款的拨付和使用上要严格执行规定操作,经费使用要公开,接受社会监督,确保经费使用规范合理,使其能够健康发展。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1.加强农村教师师德建设。作为农村学校的教师,不少人面临着教学技能提升难、收入低、教学环境差的客观实际,但就是因此,农村教师的师德就显得尤为的重要,既要符合本校实际,又要符合农村的实际。

2.重视教师队伍专业化成长。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这种职业特性决定着每一名教师要具备很强的专业性,责任心。对新入职的教师在入职考核时就要多多考虑教学知识、专业水平、职业道德等方面的素质要求,但无论是老教师还是新教师,加强教师的职业技术学习都是主要内容,这其中包括教学技能、实际操作能力。不仅要培养教师们教学授课能力,还需要在生活管理,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方面上增强能力。

3.加强教师队伍持续性的建设。首先是加强老、中、青三代农村教师的配套建设,配套建设不仅是人数多少,年龄大小,所占比例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作用的问题。各学校还要考虑怎样的教师配比才能让老教师发挥余热,起带头、引领作用,让中年教师起桥梁作用,让青年教师起骨干作用,这是各学校要思考的问题。

(三)调整农村学校布局,关注留守儿童教育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必须充分考虑山区农村教育的特点,实行县域范围内统一筹划,科学布局,依法办事。在布局调整中,必须充分考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在教育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动员家庭、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构建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发展的教育和监护体系;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扩大寄宿制学校规模,切实有效地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和管理;政府要在打破城乡“二元经济体制”上做工作,使农民在教育、医疗等方面能够享有与城市人平等的权利,为务工人员子女随父母就近入学创造条件。

总结

农村义务教育问题是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明确了农村义务教育作为教育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对深化农村教育改革,加快农村教育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和城乡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是对农村地区义务教育存在问题进行探究,剖析其内在的问题和不足,探讨适合现阶段我国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的具体方略,寻求科学的解决方法,以求能对我国的农村义务教育提供有价值的启示。

参考文献:

[1]李淑贞.城镇化与农村教育问题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0(5).

4.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 篇四

题整改方案

按《贵州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建档目录》文件精神,省教育厅领导许亮等一行人对我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资料进行了认真查阅,专家对我校资料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来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针对我校均衡验收检查存在的问题,我校特制定了以下整改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贯彻落实县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加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整改力度,扎实做好迎检工作,力争在验收过程中出成绩,出亮点,确保高质量通过国家评估验收。

二、我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档案资料整理不齐全,资料装当不规范,部分资料数据与上级验收数据不相符,生均运动场不达标,无硬化防滑防雨设施,食堂工人证照不全,无电子图书和电子备课系统。

(二)、环境卫生打扫不到位,迎检氛围不浓厚。

三、成立整改工作小组

根据检查反馈的情况,我校高度重视,成立了整改工作小组 组长:周仕博

成员:王开阳 付恩福 毛仕轩 羊厚荣 王伟 刘继坤

黄玉贵 王贵金及各室管理员。

四、制定整改目标

1、档案资料整理,要求在2015年9月前完成。

2、相关设施建设2015年9月前完工。

3、档案规范整理要求在2015年9月前完成。

4、环境卫生的整治及迎检氛围的营造要求在2015年9月前完工。

五、整改措施

针对查出来的主要问题,结合我们制定的整改目标,我校召开了领导班子会议,商议并制定了如下措施:

(一)、对于硬件建设尚未完工,各种设施设备未安装到位,不能得到有效使用的问题。负责人:刘继坤

(二)、对于“档案资料整理不齐全,不规范”问题,学校资料组所有成员,根据督导评估组在我校评估发现的问题逐项进行整改,2015年9月前把档案资料整理齐全、规范。

负责人:王开阳、黄玉贵、王贵金

(三)、环境卫生的整治及迎检氛围的营造方面

负责人:刘继坤 王伟

1、加强对学生进行文明卫生习惯教育。深入开展卫生健康教育,经常教育学生爱护公共卫生,做到不乱扔纸屑、果皮、杂物,不随地吐痰。个人卫生做到勤洗澡、勤剪指甲、勤换衣裳、勤理发、饭前便后要洗手。

2、加强学校环境卫生整治力度。做到教室墙面洁净,桌凳、物品摆放整齐,学校公共场所做到“六无”,即“无纸屑、无果皮、无痰迹、无杂物、无污水、无蛛网”。清扫的垃圾及时运走,坚决杜绝卫生死角。

我校将努力完善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及时整改,不断规范办学行为,保证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确保我校在迎接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评估工作能顺利过关。

5.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五

摘要:促进农村教育是推动我国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农村教育的落后不仅关系着我国教育的水平,还关系到农村今后的发展。我们要以新农村建设为主要契机,加强我国农村教育建设,促进农村教育又好又快发展。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关键词:农村

教育

6.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 篇六

摘要:本文对中美教育在教育观念、培养方式、教育改革实施的力度、教育平等、教育技术应用五个方面的差异进行了分析,以此发现我国当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并一定程度上分析了问题存在的原因。笔者认为,唯有慎重并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在真正意义上促进我国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中国教育;美国教育;差异;问题

教育是国家的百年大计。中国现在虽然是教育大国,但远远不是教育强国。美国作为教育强国,其教育模式、教育技术以及教育改革的实践等方面都较中国更先进。为了从整体上促进我国教学的发展,我们有必要探讨美国教育领先的原因并吸取其优势,以促进我国成为教育强国。

一、中美教育存在的差异比较

1.培养观念与方式上的差异。中国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掌握以及对考试的应付。教师的任务自然是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掌握,忽视了对学生创造能力、动手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美国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而非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课程、学制设置都较为灵活,校外活动、社会活动较多,使得学生具有很强的自主性,不但可以培养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而且可以培养出与人合作的精神。

2.教育改革的实现程度。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教育改革也具有同样的功能。本文拿中国21世纪课改同美国20世纪50年代的《国防教育法》的改革力度以及实现程度进行比较。美国的《国防教育法》是在1957年苏联卫星上天之后美国为了将教育提高到保卫国家的国防高度所进行的改革。美国在该法案中所提出的一些改革措施为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起了奠定和保障的作用,引起了人们对课程设置等重大问题的关注和探讨,对全世界的高等教育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3.教育机会与资源获取上平等性问题。中国教育中在城乡差异、东西差异、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之间都存在着差异,他们在教育资源的获取和利用上都存在很大的不平衡性。在美国,由于其强大经济实力的影响,其公共教育事业建设远远在中国之上。近些年来,美国又将社会教育机会平等提上日程,不仅从教育的投入来考察其效果还从教育的结果来考察。学生们自然都获得较为公平的受教育的机会

4.将教育技术应用到教学方面差异巨大。在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的建设正在对教育的跨越产生重大影响,但是计算机普及率和网络带宽都偏低,阻碍了远程教育发展的进程。美国对教育技术的应用主要采取了卫星电视双向传递和英特耐特网服务于远程教育两种方式。教育技术的发展为大众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提供了保障,终身学习也得以实现。

二、关于中美教育比较的思考

从以上比较中我们可以发现我国教育存在的种种问题,笔者认为,我们必须对我国教育做以下几点思考。

1.古往今来的考试制度对教育产生着负面的影响。以考试的方式选拔人才,导致了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掌以应付考试,忽视了对学生创造能力、动手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的是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而不仅仅是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

2.在当前的教育活动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大多被忽略,他们只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教师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学生掌握当前知识,教学方式也只是简单的填鸭式灌输,这样的教学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不用说形成学习的动机与促进学习迁移了。

3.我国教育中所采用的统一的编班、统一的课程、统一的教学进度不能够重视个体与个

性的发展,这种普及教育一方面不利于因材施教,另一方面对于学生兴趣的培养存在着很大的欠缺。所以在教育思想和实践上,这种传统的“整齐划一”教育观念必须要改变。

4.在教育改革的实施过程中,走过场、形式主义层出不穷,改革并没有改变中国的应试教育的本质。此外,我国教育改革的力度和实现程度远远不及美国。这是影响教育发展的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5.我国综合国力较弱,计算机、网络等硬件设施还较落后,教育技术的应用多集中在多媒体教学,然而教育技术作为一种信息技术可以成为普及公众教育与终身教育的手段。所以,必须要在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的同时,加大教育投资于信息高速公路建设,改革教育体制,使教育技术作为一种学习的手段,更好的为学生服务。

结论

本文较全面的对中美教育现状进行了比较。我们不难发现中国的教育落后与美国不但有其教育观念上、形式上、实践上的原因,也同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与教育的投资有很大的关系。教育乃是立国之本、强国之策。笔者认为我们必须慎重我国教育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在提高综合国力的同时加大对教育的投资,方可成为一个教育强国。

参考文献:

7.越南大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篇七

自从实行革新政策以来, 越南大学教育体系的规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987 年, 越南全国大学学校数量只有101所, 截至2014 年底该数量已增加到471 所, 其中军事与安全类大学已有28 所, 学生人数约有200 多万人。由于越南各所大学扩大规模, 一些大专学校升为大学, 特别是对非公立大学建校的相关政策较为宽松等原因, 导致了大学教育的“过剩”现象严重, 给全社会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越南劳动、伤兵和社会部部长2014 年11 月19 日在回答国会代表提出问题时所谈到的17. 4 万失业大学毕业生这组数字就是过剩培训、泛滥培训的充分证据。尽管越南教育与培训部领导宣布, 对大学招生人数和大学新增学校数量进行严格管控, 但新增大学还是像“雨后春笋”般地大量涌现, 有的大学千方百计地“钻法律的空子”不断增加招生人数。因此, 不少大学生在经过四到五年的学习毕业后仍然找不到工作。这样, 一个现实的问题就摆在了我们面前, 为什么失业的大学生有那么多? 问题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人力资源的规划与预测工作没有做好。

二、大学教育质量不高, 且呈下降趋势

越南在大学体系建立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但在教育质量方面还存在着太多需要思考的问题。2014 年7 月31 日在胡志明市举办的有关大学教育改革问题的《越南教育对话》会议上, 吴宝朱教授指出, “各所大学的总体教育质量或许是越南教育业最黑暗的地方。”

( 一) 很多大学毕业生不具备招聘单位所要求的能力。很多信息技术专业的毕业生编写不了程序; 新闻专业的毕业生写不了新闻稿; 外语专业的毕业生不能用外语进行交流;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几乎没有掌握财政业务相关知识, 也不会进行数据分析等等。大学生“学而不会”的现状, 让招聘单位对大学教育质量不停地抱怨, 这就是各所大学教育、培养的结果。关于这种情况, 越南纺织服装集团人力资源管理处副处长梅文善说, “很多年来, 一直采用理论与实践不挂钩的教育模式, 毕业生上岗后无法掌握工作要求的相关技能, 原因主要是他们只学习理论, 没有参加实践工作。如果各大学能够做到按照理论与实践知识分别占到60% 与40% 的模式制定培养计划, 主动与相关企业建立联系, 派遣任课教师前往企业了解情况, 毕业生在上岗不久后就可以立即进入工作状态, 绝不会像现在的情况这样。”由此可见, 在人力资源市场上被录用的毕业生一般缺乏“软”技能、外语与实践经验等能力。

( 二) 学生在课程结束后或毕业后所具备的知识水平、技能与态度等不符合岗位要求。实践证明了一个悖论, 大学教育因缺乏对学生评价的准确性而出现大批的“优”与“良”学生。很多大学的统计数据显示, “优”与“良”的毕业生占到全校毕业生人数的90% , 有的甚至高达98. 6% , 而这些毕业生的实际能力只达到“好”或“中”水平。重修或辍学的学生人数成了目前越南大学教育一个不可忽略的热点话题。

( 三) 学生的竞争优势不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就业学生在专业、外语、计算机等水平上相比, 越南学生显得十分滞后。据越南青年报2014 年10 月2 日的报道, 如果采用十分制对毕业生的智力、外语水平、接受工艺技术时所适应能力等指标进行评分, 越南毕业生获得的分数分别是2. 3、2. 5与2. 0。这么可悲的数字应当引起我们教育和相关部门管理者的认真思考和高度重视。根据世界银行报告, 越南人力资源指数很低 ( 3. 79 /10) , 在亚洲地区排行榜上位居第11 /12名。正是因为包括大学教育在内的越南教育体系的不足与缺陷, 导致教育质量低下、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益与竞争能力不高。

教育质量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包括培养内容与计划、教师教学的方式与方法、学生高考分数线的门槛不高、教与学的工具与条件、管理方式等等, 但学生目前的学习态度与学习动力也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学生在课堂生活中流传的一首诗足够反映出学生现在的学习现状: “如今不同与以往; 十人到校, 七人玩; 三人上课, 两人睡; 剩下一人, 打瞌睡。”

三、大学入学门槛偏低, 招生质量不高

越南2013 年大学入学考试分数线最低13 分、最高14分, 到了2014 年该分数线分别为13 分和18 分。根据教育与培训部公布的录取分数线, 各所大学可以不用担心招不了新生。但实际上不少大学的录取率与最低分数线相比前年却呈现下降之势。如一直以来被喻为“贵族”与“最具价值”的医学专业也避免不了这种情况: 顺化医药大学的最低与最高分数线分别为18. 5 分与24. 5 分, 河内医学大学的分别为20分与26. 5 分; 全国师范类数一数二的河内师范大学情况也如此, 分数线分别为15 分与25 分。军事大学的分数线幅度较大, 但最低分数线也只有16 分。入学质量低, 经过几年培养后的教育质量没有得到太大的改善。对此, 越南高考制度需要进行一次“大手术”, 也需要出台各种强硬的办法, 包括严厉的制裁措施, 确保提升大学教育的质量。

四、培养专业的设置不合理, 严重失衡

为了满足国家工业化、现代化事业的需要, 目前各所大学都面临着改革的需要, 但不同专业的就读学生比例严重失衡, 比如自然科学专业只有2% , 农林业专业只有8% , 人文与社会科学专业占38% , 剩下的就读经济专业。总体来说, 就读工艺技术与农林渔业两个专业的学生所占比例很低, 而就读法律、经济与外语等专业的学生比例却很高。

根据教育与培训部的统计数据, 近几年来在471 所招生大学中, 有248 所 ( 约占60% ) 招生经济、经营管理、银行财务与会计等四个专业之一。这四个专业的招生比例占到招生总人数的38% , 其余的62% 分给其他专业。这充分反映出各专业之间人力培养失衡的实际状况。

五、大学教师队伍质量还存在不足之处

教师队伍质量目前是越南大学体系中最为薄弱的一个环节。持有学士学位任课教师的情况还较为普遍。根据教育与培训部的统计, 截至2014 年底, 越南共有6. 119 万任课大学教师, 其中持有学士学位的任课教师人数为3. 1 万人 ( 比例超过50% ) , 而持有博士与硕士学位的任课教师比例分别占到10. 16% 与37. 31% 。在全国的大学教师中, 获得教授与副教授职称的只有2, 286 名教师 ( 占3. 74% ) , 而且他们大多数都是高龄或者快要退休的教师, 有的大学甚至没有教授和副教授职称的教师, 这是让人难以接受的现实。教师队伍质量不高还表现在大学教师的教研与科研方面。当前情况是, 因大学教育机构暴增、教育规模迅速扩大, 而大学教师人数的增长速度远远比不上教育规模扩大的速度, 导致多数大学的教师在课时数量上呈“超负荷”现象。这种现象往往发生在任教哲学、政治经济学、外语等公共课和工艺技术、银行、财务会计等热门专业的教师身上。有的教师在学年内的课时已经达到了1, 000 节课, 而规定的课时仅为每学年260节课。普遍的“超负荷”现象使得不少大学教师没有时间与精力进行教研、科研或参加各类培训班, 从而无法提高专业水平, 无法更新最新的知识、技能, 必然的后果是他们的讲授内容缺乏及时性与实践性, 满足不了课程的要求。

总体来讲, 大多数教师对教研与科研工作尚未给予足够的重视。根据青年报2014 年12 月24 日关于《大学科研现状》的报道, 对胡志明市技术师范大学考察的结果显示, 该校共有512 名教师, 但只有173 名教师达到科研工作量定额。值得一提的是, 在没有达到科研工作量定额的339 名教师中, 有306 名没有科研工作量, 这意味着他们没有参加任何科研活动。这组数据虽然不能完全反映出全国大学教师的总体水平, 但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越南大学教师队伍质量存在不足的一面。可以说, 大学的教学质量取决于在教育质量上起着举足轻重作用的教师队伍。因为教师直接将知识、技能、经验等传授给学生, 所以建设强大的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将成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动因。即便拥有好的培养计划、好的教材、现代而齐全的基础设施, 但如果教师的专业水平不高, 教育又何来发展?

六、大学基础设施普遍落后

( 一) 缺少办学场地。2014 年8 月召开的全国大学校长会议的报告显示, 经对25 所公立与非公立大学考察后发现, 有的大学没有属于本校的土地, 有的大学没有在现有的土地上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不少大学需要租借场地来当办学之处; 大多数大学没有校园和运动场等。

( 二) 大学的研究室及其设备数量极少, 且质量欠佳。拥有先进的工艺设备的实验室只占19. 7% , 能够满足科研工作需要的实验室占15. 5% , 但这些实验室都集中在国家重点大学。其他大学的情况十分悲观, 平均每3. 6 位教师拥有一台电脑, 每27. 3 名学生才拥有一台学习电脑。

( 三) 大学的图书馆面积小, 收藏图书种类不丰富。图书馆平均每21. 2 名学生才有一个座位, 阅览室的平均面积为每位学生0. 05 平方米, 其中经济与法律类大学的图书馆面积最小 ( 为0. 02 平方米) 。除了面积小, 座位无法满足学生需求外, 图书馆供学生查阅的图书种类不丰富, 图书更新不及时; 纸质资料少, 电子版的资料更少。

通过初探, 希望越南教育管理者对越南大学教育体系加大研究力度, 找出其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 进而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 从根本上进行全面的科学改革。

参考文献

[1]黎红杏.越南大学教育正处于什么位置[EB/OL].www.dantri.com.vn, 2014-10-3

[2]国会办公室.越南大学教育面对的一些问题研讨会[EB/OL].www.tuoitre.vn, 2012-12-23

[3]刘晓凤.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绩效评价研究[J].西部财会, 2011, 10

[4]黄日强.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的经费[J].外国教育研究, 2004, 9

[5]毕结礼.国外职业教育培训经费筹措与管理制度[J].中国培训, 2005, 10

[6]杨景平.国外职业教育经费模式举要及启示[J].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 4

[7]郭扬, 胡秀锦.职业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构建与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 2009, 1

[8]李璇, 王志勇, 王建霞.国外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经费问题及其启示[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 1

8.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 篇八

【关键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公平

一、问题的提出及文献综述

早在2001年,我国已向世界宣布基本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但由于我国各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存在差异,义务教育的发展水平在各地、甚至区域内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现阶段义务教育发展中,更应该强调“均衡”,义务教育“均衡”问题的提出,实际上是公平原则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及拓展。这不仅是现实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短缺的反映,也是人们对未来教育发展的美好理想,更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新境界。

综观近年我国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研究的概况可以看出,教育均衡发展问题已引起广大学者的关注,当然,不可否认,目前的研究尚存进一步突破的空间:一是研究成果的应用性不够,需要突破。对国内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的研究至今仍是以理论研究为主,许多文章只在理论上分析了教育非均衡发展问题存在的现象和原因,并提出了一些促使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理论较为深入但实践应用研究较少,具体措施上的可操作性建议缺乏,并且这些研究成果缺少实践的验证,实际操作的难度较大;二是微观层面研究欠缺,需要突破。一些学者主要从宏观、中观的层面来分析教育均衡发展问题,主要涉及政府责任的承担、相关政策的保障、教育资源的配置等总体性和区域性研究,但对微观层面,如不同经济社会发展基础的县域如何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教育均衡对个人的影响、课堂教学与教育机会均等、学校内部的资源配置等微观层面的研究还较少。因此本文旨在对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进行探讨。

二、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义务教育迅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在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上还存在诸多问题,其中,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部分表现为如下方面:

1.区域内城乡教育的不均衡

受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目前我国不少区域教育既包括城市学校,也包括城镇学校和农村学校,这三类学校之间的发展就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一是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师资配置结构失调,且难以及时合理调剂,导致城乡师资在数量、质量和稳定性上差距极大。农村教育缺资金、缺设备、缺教师的现象在一些地区仍比较严重。城镇超编和农村缺编并存,农村师资知识老化和数量短缺并存,农村教师缺编和有编空缺并存,大量低工资聘请临时代课教师和在编不在岗并存,农村学校教学设备陈旧和短缺并存。农村教师在数量和结构上的双重短缺,致使农村教师学历达标率远低于城市,且很多是在职进修学历;大量农村教师无法胜任素质教育,特别是新教改的要求。二是城乡教育管理和投入上的不均衡。长期以来,城乡教育在地位、目标和体制保障方面存在着事实上的双重标准。各类实验、示范、重点学校几乎全部集中在城市。小学和初中的两极分化日趋严重,加上择校热,往往置普通家庭的优秀儿童于门外。一些家境较好的子女优先占据政府多年投资形成的优质资源。这种马太效应像一块块巨型磁铁,吸附着大量的优质教育资源和大批尖子学生,同时也大口吸食着社会资金和公众积蓄。

2.区域内校际间的不均衡

由于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不同学校在自身的历史文化积淀、学校管理水平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这原本就决定了区域内校际间的教育发展不均衡。而教育发展和改革过程中实行的诸如等级学校创建等的做法,使资金、设备、师资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倾注于少数优质学校身上,同时,再加上部分现行政策的倾斜(如招生政策、对少数学校的支持政策、师资配备上的倾向性等),则更加剧了这种区域内校际间教育发展的不均衡。

三、促进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关系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也是关系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紧迫现实问题。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如下:

1.重构教育投入体制,重构师资管理体制,缩小城乡差距

义务教育城乡差距的源头在投人差距。目前我国义务教育实行“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这里的“以县为主”,既指管理的“以县为主”,也包括投入的“以县为主”。在这种体制下,各区县之间悬殊的经济发展水平必然导致它们之间悬殊的教育投入差距,为此,有必要将教育投入的“以县为主”上移到“以市为主”,即主要由市政府统一负责和调控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以减轻区县财政压力,确保贫困县域和欠发达县域义务教育经费得到充分保障并享受倾斜或补偿政策,同时也减轻农民负担。当然,对义务教育的管理仍可实行“以县为主”。此外,还应积极探索其他新的教育投入体制和投资渠道。

现在各校财政性工资之外的福利待遇差距较大,尤其是城乡之间差距悬殊,加上其他种种因素,导致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教师队伍极不稳定。这种情况非常不利于城乡师源的合理配置,优秀教师往往都流向了城镇学校,这也是导致义务教育城乡差距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革新师资管理体制,统筹城乡教师,编制标准、资格考试、招聘、调动等教育人事管理制度。可建立市级共享的、由市教委宏观调控、各区县教委具体调配的教师资源库,以确保区域、城乡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同时应根据补偿原则,在收人、住房等方面对欠发达或贫困区县、乡镇及薄弱学校的教师给予特别补贴,使这些教师的福利待遇与其他教师持平甚至高于其他教师。

2.加强薄弱学校建设,缩小校际差距

薄弱学校的存在严重背离了优质义务教育的全民性和公平性原则,使学校的适龄儿童无法拥有平等享受优质教育的条件,直接导致了中小学“择校热”现象的产生。因此,要结合学校标准化建设和中小学布局调整,切实加快薄弱学校的改造,办好区域内的每一所学校。主要做好:第一要强化政府行为,加大经费投入,改善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政府要切实担负起改造薄弱学校的责任,根据本区域的实际,因地、因校制宜,进行统筹规划和全面部署,尽快制定关于薄弱学校的改造计划和实施方案。在经费投入上应向薄弱学校倾斜,加大投资力度,努力改善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要在每年的财政预算内经费中或教育费附加中划出改造薄弱学校的专项资金,也可从区域内学校的“捐资助学款”统筹中划出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扶持薄弱学校的发展。第二进行办学体制改革,为薄弱学校注入活力。部分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办学体制的改革,在保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就近入学、国有资产不流失的前提下,进行“公办民助”“民办公助”“国有民办”等办学体制改革的实验。引进民营的办学与管理机制,调动社会力量的办学积极性,为薄弱学校注入活力,为改造薄弱学校找到新的突破口。

9.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篇九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兴办的幼儿园越来越多。这解决了农村大量务工家庭幼儿无人照看的问题,也为农村学前教育提供了便利条件。但是,一些幼儿园由于设施不配套、师资匮乏、教育不规范等因素,导致农村学前教育良莠不齐,质量普遍低下。少数幼儿园还存在着收费偏高、师资缺乏、质量欠佳和安全隐患多等问题,应当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一是办园条件差,设施不配套。农村幼儿园绝大部分规模小,不分年龄大小设置教学班,每园招收幼儿只有几十人或100人左右,教师也不超过一两人;幼儿园床铺数量极少,有的甚至没有。园内缺乏基本的安全卫生保健措施,没有医疗室,没有幼儿专用水杯;有的幼儿园连一个规范的厕所也没有,更谈不上音乐室、游戏室;教职员工没有经过体检,存在安全隐患。

二是师资力量薄弱。由于农村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较低,导致师资配备不足,教师队伍不稳定,流动性大,而且大部分没有经过专业培训,一些民办幼儿园根本就没有专业教师,文化水平较低,不懂得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或者说不懂得学前教育。

三是教材、教学不规范。有些农村幼儿园没有正规的教材,随意到新华书店或书摊挑选几本少儿读物作教材,不少读物超出了幼儿的接受能力。教学随意性大,没有课程表或是完整规范的教学计划。

四是幼儿园“小学化”倾向严重。在行为规范方面,过于限制自由;在学习方面,要求幼儿像小学生一样以学为主,写拼音生字,做算术题,上课时间长,户外游戏活动时间少,严重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不利于幼

儿全面健康发展。

这些问题应该引起政府尤其是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逐步解决。我们建议:

首先,进一步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加大财政对农村学前教育的投入力度。建议设立学前教育专项经费,支持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为幼儿园培养、配备合格师资,加强监管,努力实现城乡学前教育的公平,探索一条农村幼儿园办园化之路。

其次,进一步完善基层教育管理体制,采取得力措施规范农村幼儿园办园行为。建议政府出台针对学前教育的地方性法规,规范学前教育的政府定位、管理机制、经费投入、办园质量标准、考核机制等,有针对性地解决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可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兴办幼儿园,让农村幼儿有学上、上好学。充分利用闲置的村级小学或适宜场地,或是鼓励有实力、有条件的企业或个人兴办私立幼儿园。教育部门也要对农村幼儿园进行严格评估,提高办园质量,缩小城乡学前教育的差距。

再次,采取有效措施,建设一支稳定、高素质的农村幼儿教师队伍。政府应确立农村幼儿教师的身份地位,逐步提高工资待遇,稳定教师队伍;继续有计划地发展幼儿教师的培养;建立长期有效的农村幼儿教师培训进修机制,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

榆中县邴家湾学校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十四日

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解决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榆中县邴家湾学校

10.中国学校教育所存在的问题 篇十

目前中国的学校教育存在很多问题,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中国学校教育没有把学校与社会真正区分开来,很多时候,学校教育中的一些教育思想被认为是学校与社会是相同的,在学校里是成绩好的学生,将来走进社会也一定是人才,这一点虽然已经被很多教育学家所批驳,因为学校与社会是不容的,学校有自己的规矩而社会也有自己的规矩,学校里的那些评价一个人的观点是不能用在社会上的,学校不是社会,社会也会是学校,很多时候,学校教育只是含糊的把学校教育所传授给学生的思想说成是立足社会的思想,这一点是完全错误的,如果你用在学校里学到的思想观念来看待社会的话,你注定要失败的。

一:只有国民教育,没有公民教育。一个人的权利和义务应该是相统一的,但是我们的教育,只有对国家,或者是统治阶级的服从和义务,而一个公民所应该享受的权利,却是缺位的,缺失的,这是一种从老子以来所一脉相传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愚民教育。

二:只有奴才教育,没有人才教育。很简单,人才是有人格、思想和思维的,而奴才却简单的多,只教你如何来服从,却不准你自由的思想和独立的人格,这就是王小波所说的要成为一个特立独行的猪的理由。

三:只有应试教育,没有素质教育,只教知识不教方法,这对于整个中华民族的未来是戕害最大的一种教育,一种失败的教育,从德国、日本的再度崛起,要从根本上反思我们的教育。我们天天要求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可是,看看我们的高中教育,无不是只重视升学率,每年一个学校能考上多少个清华、北大,整天学生是埋首于故纸堆之间,作题、作题、还是作题。尤其是一些高考大省,像山东,以及一些县立高中,只要高考资源不能在全国各地相对平均的分配,这个问题就很难解决。最严重的问题是不能启发式教育,老师一味的面向考试而不是面向能力.四:只有专业教育,没有通才教育。学文科不知道理科,学理科不知道文科,现在学校里,只有学理科失败的才学文,导致了整个国家人文水准的不可逆转的滑坡,整个民族道德水准的堕落。一个本科大学生出来,连最起码的历史知识都不懂,这是很悲哀的事情。六:只有精英教育,没有平民教育。本科、硕士、博士连读,屡见不鲜,很怀疑他们的专业水准,在象牙塔中,闭门造车、学术剽窃、职称官本位的今天,这些精英能负担起民族复兴的大业吗,大学办得象衙门,经费年年倾斜,而乡村中的草根教育却无人问津,投资不足,最好反读一下马丁、路德、金的文章。

七:只有思想教育,没有伦理教育。教育不是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只是为了政治的需要,反而中国传统中的伦理道德,一个人如何来承担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历史使命,如何诚意、正心、格物、致知,却却成为文化断层,如何来处理与国家、民族、家庭、父子、夫妻、朋友却没有定位,造成人心的迷失,造成道德的沙漠。现在很多中国学校都在追求分数,因为一个学校的升学百分比影响着学校的形象,所以目前中国的学校教育缺乏改革的意识也是有很深的社会根源的,如果国家的升学政策不是以分数为唯一标准的话,我想素质教育是可以普及的。

八、只有短视教育,没有战略教育。表现为教育被异化,“教育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事实上只有教条的、模式的、僵化的、断章取义、不合实际与生活脱节的,一成不变的教育。

九:只有阶级教育,没有和谐教育。这和教育的主导思想有关系,五四以来形成的西化教育,孔子成为过街老鼠,直到现在,整个学术界对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近代史没有一个认真的、全盘的反思,对中国的沉沦、体制文化、国民性没有彻底的肃清遗毒。

十:小学生要教共产主义,大学生要教不要随地吐痰,不要乱扔废纸,把小学生当大人来教育,把大人当小学生来教育,这是教育的错位。

十一:关于教育产业化的问题,教育变成了一种产业,尽管国家一直都不承认这个问题,可是教育已经成了一门产业,教育的收费问题真是一大顽疾,西部的许多地区的孩子上不起学,农村的许多学生上不起大学,在一些大城市里面有高额的择校费,据说,教育曾被评为“十大暴利行业”之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从小学到初中的九年义务教育。从法律上来说,九年义务教育期间,学生的学杂费全免。实际上,在城市里,九年义务教育仍然收费,虽然一般普通小学和初中学费很低(约每年200~700人民币左右),但因为学校师资差异问题所产生的教育差别,仍然一些师资较好的学校仍以“赞助费”等为由收取费用。在农村,自2007年以后中小学九年教育为免费,而广大农村地区却很少设立初中,甚至出现一个县只有一所初中的情况。

十二:关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公的问题,教育资源是什么,如师资力量就是一类,但是我这里所说的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公指的的国家分配不公,国家的财政支持、政策支持。财政支持的不公,具体上是东西部的不公,农村与城市的不公,省立高中与县立高中的不公等,政策的不公,具体是高考是分省录取、高考有许多的加分政策等,这样,就产生了许多问题,高考大省里的学生们,拼命的学习作题,人数教少的省的学生过的是潇洒有滋味,还有什么高考移民等。

十三:学校和社会片面追求升学的价值偏向,偏重选拔性考试,忽视评价多样性;过分强调正规学习作用,忽视非正规学习价值等现象还比较严重,在社会、学校和家庭甚至地方政府形成了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问题。这既有教育思想、内容和方法方面存在的问题,也有教育结构,体系和制度方面存在的缺陷,还有就业竞争压力巨大的因素,以及社会用人制度过度学历化倾向等外部体制性障碍,多方面因素交织在一起。

十四:教育财政投入不足,教育系统内外之间资源缺乏共享,中国财政性教育投入具有很大弹性。其深层次的体制原因是,中国的财政预算内外两笔账、决算必高于预算,经常有超预算收入。由于缺乏财政超收收入等比例追加教育的机制,决算时差距很大。

重点小结:

1. 缺乏素质教育,没有将人力资源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统一。2. 教育目的并非是提高国民素质,而是以政治利益为目的的愚民教育。3. 教知识,不教做人;教知识,不教方法。

4. 一味的应试教育,缺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缺乏具有可操作性的具体的配套政治措施和有效的教学模式。

5. 教育不够多元化,缺少通才教育,学生知识片面。

6. 教育成为一种产业,九年义务教育没有具体全面落实。

7. 缺乏公平教育,学校以及老师的水平不一,师资力量分配极其不均。8. 腐败教育(如 私立贵族学校)。

11.礼仪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十一

一、当前礼仪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礼仪教育实效欠佳原因固然很多,但从学校开展礼仪教育的现状看,笔者认为,其中存在的严重的价值目标功利化、教育内容单一化和教育方法简单化,则是其主要症结所在。

1.价值目标功利化

这既表现在认识上,又体现在实践中。从认识上讲,“对道德教育价值认识上的狭隘功利,把道德片面地视为对人的意志与行为的限制与防范;对道德教育目标设定的虚空或低俗缺乏应有的感召力。”在实践中则搞短期行为,只求迎合,不顾真实的和长远的效果。这种浓重的功利化行为,忽视了或者说是无情剥去了礼仪教育对青年学生人生价值的赋予、人格的提升和心灵的升擢功能。礼仪教育在其本质上属于真正的人类灵魂工程,正是基于此,“道德”一词才释为“内得于己,外施于人”。如果说礼仪一词表征的是一个人外在行为方面的谈吐优雅、举止得体等合乎“礼”、循于“仪”的话,那么,这个外施的优雅和得体正是“植根于明敏的心灵、无畏的勇气、坚强的毅力和热忱的信念”。反思目前我们在礼仪教育价值目标上存在的偏颇,很大程度上正是漠视了学生在对文明礼仪规范认同过程中内在精神的需求和向更高善的归依的心灵感受。低俗的教育目标导致重在塑造学生心灵的礼仪教育缺乏应有的感召力,充斥于耳的“规范”、“要求”训戒,扼杀了学生内心的激情和诉诸心灵的自我精神体验,结果大大阻碍了学生向完美人格高峰的攀登。

2.教育内容单一化

表现为就事论事、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狭隘机械论观点。普遍的认识和作法是:既然是礼仪教育,就是给学生介绍、宣讲和阐释有关礼仪方面的规范和要求,帮助学生进行一些礼仪行为训练,因而,忽视了一个对提升学生礼仪至关重要的基础问题——知能结构。如果说礼仪内在的或者说主要的属于一个心灵问题,那么这个内在的心灵问题是不可离开外在的知能支持的。教育学已科学揭示了存在一个人自身的“知——能”结构关系,在这里依照我们的任务,还应该进一步把“知——能”结构关系完善为“德——知——能”结构关系。“德”虽然是我们教育追求的最高的价值目标,但缺乏“知”便不能启迪“德”,缺乏“能”便不能履行“德”。从这个意义上讲,知能结构恰是一个人心灵品性赖于存在的“物质”基础。目前在礼仪教育内容问题上存在的偏颇,恰恰忽视或者说认识不到这个基础的重要性,学生普遍缺乏礼仪赖以提高的宏基厚土,因而,礼仪提升缺乏后劲或自我成长性。

3.教育方法简单化

表现为无视学生主体性的存在,漠视学生对提升礼仪的内在精神需求和心灵感受,把学生单纯地视为礼仪规范的接纳器,普遍采用灌输的方法;教法简单还表现为严重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发展实际,闭门造车,坐而论道,不能为学生提供机会与创设情境,使学生在大量的实践和礼仪价值判断、选择和行动中去体认礼仪要求,很少的所谓实践也往往为琐屑的行为训练所取代。长此以往,对学生的消积后果只能是:①由于缺乏礼仪教育中有价值的启迪而影响其人格的提升;②由于缺乏实践中的价值判断和选择性训练而限制了其能力的发展。

二、提高礼仪教育效能的对策

存在于当前礼仪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上的偏颇,是造成礼仪教育实效欠佳的主要症结所在。对此,笔者认为在纠偏治颇、切实增强礼仪教育实效的问题上,应积极地采取如下对策。

1.提高对学生礼仪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加强学生礼仪教育,绝非只是为了完成德育目标所规定的形式任务和学校求太平、避忿争的权宜之举,而是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道德风貌和我国社会安定有序、文明进步和健康和谐的战略举措。礼仪提高对于个人、社会和民族都具有终极的价值意义。这种意义会随着社会的进步、市场经济的发展、交往程度的提高和社会更加开放时代的到来,愈加显得重要。因此,作为学校德育工作者,应站在战略的高度,带着一种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去对待礼仪教育,不仅对学生负责,还要对社会和民族负责;不仅对学生在校负责,还要对他们的终身负责。

2.确立科学的礼仪教育价值目标

礼仪教育价值目标应该以丰富学生的人生价值内涵和提高学生的人格品位为着眼点。因此,应该坚决摒弃礼仪教育价值目标功利化,搞短期行为的错误认识和作法,对学生真正地实施礼仪教育,使我们的每一种礼仪教育形式都被赋予精神的内涵,成为启迪学生人生、完美学生人格的有效途径。

3.在礼仪教育内容上实施厚土宏基工程

通过进行与提高学生礼仪相关的教育,使学生具备礼仪赖以生成的知能基础。为此,应树立大礼仪教育观,除继续加强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和文明礼仪知识的普及外,还应重视对学生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教育和培养。

(1)健康人格教育:通过这一教育,增强学生人格建构意识。优化学生人格结构,引导学生不断自我完善,使他们逐步具备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独立、自尊、理性、自由、自为和“有所执着、敢于担待、‘立于天地之间的道德人格。”

(2)心理健康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稳定的心理素质、坚强的意志、健康的情趣,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竞争意识和协作创新精神;培养学生承受挫折、适应环境、处变不惊、清醒从容、胸怀坦荡、视野开阔、热爱生活以及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同时,重视对人格缺陷者的心理辅导和心理训练。

(3)角色转换教育:使学生懂得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每个人的社会角色不仅是多重的,而且是流变的。适应交往的需要,因时因地、文明得体地转换自己的角色,是一个现代人文明素养的体现。因此,每个人都应具有敏锐的角色转换意识和能力,能够根据交往的需要,适时调整自己的心态、身份、地位、主次关系,等等,做到平等而真诚,豁达而乐观,从而创造融洽而和谐的人际交往氛围。

(4)健康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增强他们对各种美,特别是社会生活中不断翻新出现的“假美实丑”现象的鉴别能力,不为世俗的“美”所累,不为乔扮的“美”所惑,使自己在社会交往中内在和外在都符合礼仪之美。

(5)语言交际能力:美好的心灵、稳定的心理素质还需要一定的语言交际能力传情达意。生活中因讷于言或一句不得体的话令人尴尬的失礼现象屡见不鲜。因此,在礼仪教育中培养学生具有一定口语交际能力是不可或缺的。对此,既要从广义上重视对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增加他们对社会心理学、风土人情知识的积累,又要通过一定形式,训练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

4.摒弃陈旧的教育方法

传统的德育方法是求诸心,而目前在我们礼仪教育中的方法则多求诸书本。这两种方法都从根本上脱离学生发展实际和社会发展实际,其弊端和违反科学性如前所指。因此,在礼仪教育中摒弃陈旧教育方法,就应该使教育建立在符合学生发展和社会生活两个实际上。首先,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存在,特别是要重视学生在对礼仪规范认同过程中的心灵感受,注重帮助学生通过对礼仪规范的体认而合“礼”循“仪”,以此提升学生的人格,满足他们内在的精神需求。教师要切实树立学生的人格发展观。其次,打破过去那种单向传授和坐而论道的做法,给学生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主动进入教育活动过程之中,通过对符合礼仪的价值判断、行为选择去体认礼仪要求丰富的价值内涵。再次,积极组织学生进行不同形式、不同层次和不同范围的交往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社会生活,拓宽他们的心理空间,提高他们的礼仪交往能力,丰富他们的礼仪素养,还可以通过这一活动,使他们从中品味自己或他人的礼仪素养品位,以激励和鞭策自己更加奋发向上。

参考文献

[1]肖川.道德教育与主体性道德人格的生成.中国教育报,1999-12-4.

12.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 篇十二

关键词:中国教育,美国教育,差异,问题

教育是国家的百年大计。中国现在虽然是教育大国, 但远远不是教育强国。美国作为教育强国, 其教育模式、教育技术以及教育改革的实践等方面都较中国更先进。为了从整体上促进我国教学的发展, 我们有必要探讨美国教育领先的原因并吸取其优势, 以促进我国成为教育强国。

一、中美教育存在的差异比较

1. 培养观念与方式上的差异。

中国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掌握以及对考试的应付。教师的任务自然是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掌握, 忽视了对学生创造能力、动手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美国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而非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课程、学制设置都较为灵活, 校外活动、社会活动较多, 使得学生具有很强的自主性, 不但可以培养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而且可以培养出与人合作的精神。

2. 教育改革的实现程度。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教育改革也具有同样的功能。本文拿中国21世纪课改同美国20世纪50年代的《国防教育法》的改革力度以及实现程度进行比较。

美国的《国防教育法》是在1957年苏联卫星上天之后美国为了将教育提高到保卫国家的国防高度所进行的改革。美国在该法案中所提出的一些改革措施为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起了奠定和保障的作用, 引起了人们对课程设置等重大问题的关注和探讨, 对全世界的高等教育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3. 教育机会与资源获取上平等性问题。

中国教育中在城乡差异、东西差异、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之间都存在着差异, 他们在教育资源的获取和利用上都存在很大的不平衡性。

在美国, 由于其强大经济实力的影响, 其公共教育事业建设远远在中国之上。近些年来, 美国又将社会教育机会平等提上日程, 不仅从教育的投入来考察其效果还从教育的结果来考察。学生们自然都获得较为公平的受教育的机会

4. 将教育技术应用到教学方面差异巨大。

在中国, 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的建设正在对教育的跨越产生重大影响, 但是计算机普及率和网络带宽都偏低, 阻碍了远程教育发展的进程。

美国对教育技术的应用主要采取了卫星电视双向传递和英特耐特网服务于远程教育两种方式。教育技术的发展为大众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提供了保障, 终身学习也得以实现。

二、关于中美教育比较的思考

从以上比较中我们可以发现我国教育存在的种种问题, 笔者认为, 我们必须对我国教育做以下几点思考。

1. 古往今来的考试制度对教育产生着负面的影响。

以考试的方式选拔人才, 导致了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掌以应付考试, 忽视了对学生创造能力、动手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所以, 在教学中, 我们应该注重的是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而不仅仅是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

2. 在当前的教育活动中, 学生的主体作用大多被忽略, 他们只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

教师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学生掌握当前知识, 教学方式也只是简单的填鸭式灌输, 这样的教学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更不用说形成学习的动机与促进学习迁移了。

3. 我国教育中所采用的统一的编班、统一的课程、统

一的教学进度不能够重视个体与个性的发展, 这种普及教育一方面不利于因材施教, 另一方面对于学生兴趣的培养存在着很大的欠缺。所以在教育思想和实践上, 这种传统的“整齐划一”教育观念必须要改变。

4. 在教育改革的实施过程中, 走过场、形式主义层出不穷, 改革并没有改变中国的应试教育的本质。

此外, 我国教育改革的力度和实现程度远远不及美国。这是影响教育发展的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5. 我国综合国力较弱, 计算机、网络等硬件设施还较

落后, 教育技术的应用多集中在多媒体教学, 然而教育技术作为一种信息技术可以成为普及公众教育与终身教育的手段。所以, 必须要在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的同时, 加大教育投资于信息高速公路建设, 改革教育体制, 使教育技术作为一种学习的手段, 更好的为学生服务。

结论

本文较全面的对中美教育现状进行了比较。我们不难发现中国的教育落后与美国不但有其教育观念上、形式上、实践上的原因, 也同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与教育的投资有很大的关系。教育乃是立国之本、强国之策。笔者认为我们必须慎重我国教育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在提高综合国力的同时加大对教育的投资, 方可成为一个教育强国。

参考文献

[1]薛燕华.中美教育比较及我国教育发展之思考[J].教育与职业, 2008, (6) .

[2]王禄荣.从中美教育比较看新课程[J].天津教育, 2007, (8) .

[3]杨柳.由中美教育之比较看国内大学英语教学[J].高等教育研究, 2005.

13.我国农村幼儿教育存在的问题 篇十三

当前,我国农村幼儿幼教事业严重滞后。我国是历史性的农业大国,大部分民众在农村,大力发展农村幼儿教育无疑是提高我国幼儿教育整体质量的重要一环。然而,我国的农村幼儿教育现状,仍然存在着不容回避且又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农村幼儿教育缺乏监管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视野的扩大,普及农村幼儿教育已成为广大农民的迫切而强烈的愿望。但是,由于我国目前还缺少幼儿教育相关的健全的法律法规,主管部门对幼儿园还没有设置统一的严格的规范标准,管理上各自为政;形式上听其自然;学术上放任自流。致使部分农村的幼儿园以家庭形式出现,办园质量难以保证,存在着“只重经济效益,不重社会效益”的情况。缺少应有的政府监管机制,完全以错误的市场机制运营,办园者以营利为目的,大大降低了农村幼儿教育的保教质量。

二、脱离实际的幼教政策

政府对农村幼师缺少政策关怀,虽然《教师法》明确规定了幼儿园教师享受与中小学教师同样的政治和经济待遇,但对我国农村幼儿教师来说,至今连教师身份都未能得到确认,其相应的经济待遇与社会保障也无法实现。这极大地打击了长期从事农村幼教工作的教师的积极性,也使一些优秀毕业生不愿意从事农村幼教工作。直接造成了农村幼儿教育师资力量的严重匮乏。乡村幼儿教师不仅数量不足,而且流动流失率高,教师队伍极不稳定。他们很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外出进修学习的机会几乎为零。职前教育薄弱,职后培训缺失,使得教师们的自主发展意识淡薄。从工资待遇上看,收入微薄,待遇极低,社会地位失落。在加上资金的短缺和教学设施的严重落后,这样的师资条件不可能为农村幼儿提供相应的学习和生活条件。

三、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严重失调

由于以上诸问题,直接导致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在衔接问题上的严重失调,反映在幼儿教育生活中即是教学质量的严重低下。教学中的“保姆式”和“小学化”的两极分化的教育倾向十分明显。都从根本上违背了幼儿教育宗旨也影响了幼儿身心健康和良性发展,并错过了发展幼儿综合素质的大好时机。有的农村幼儿园主要办园方式是由镇(乡)、村小学举办,但大部分是个体甚至家庭式举办。作为乡村小学举办的幼儿园,从法律意义上讲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但实质上是小学的附属机构,小学领导对幼教业务往往是不闻不问或无暇过问。从小学抽调到幼儿园的一些教师由于缺乏相应的幼儿教育理论和方法,直接导致幼儿园教育的幼小衔接失调问题。

14.中国义务教育存在六大问题 篇十四

2月25日,义务教育法修订草案提请当日举行的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这是义务教育法施行近20年来的首次修订。《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称,中国最高立法机关今年的首次例会就审议该法修订草案,表明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义务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力图通过立法加以解决。

中国现行义务教育法施行于1986年7月1日,仅有18条。而此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义务教育法修订草案分为9章,共90条。

义务教育存在六大问题

现行义务教育法自施行以来,对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提高全民族素质,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中国目前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是低水平、不全面和不巩固的。

教育部部长周济在对常委会组成人员作义务教育法修订草案说明时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义务教育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主要体现在6个方面:

义务教育财政经费投入总量不足,不少学校公用经费存在缺口,有的学校还存在危房和欠债,一些地方教师工资还不能按时、足额发放;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负担较重,应试教育没有得到根本改观;

义务教育资源分配不尽合理,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学校之间的差距依然存在,一些地方和有的方面还有扩大趋势;

有些义务教育学校乱收费现象严重,学生家长经济负担沉重;

义务教育学校时有事故发生;

一些人利用义务教育教科书的编写、出版和发行谋求不正当利益。

他表示,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对这些问题反映比较强烈。因此,有必要完善有关义务教育的制度,对现行义务教育法进行修订。

修订草案凸显五大亮点

此次提请审议的修订草案对现行义务教育法作了较大幅度的修订,主要包括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合理配置义务教育资源、保障学校安全和规范学校收费、加强教师培养管理,以及规范义务教育教科书的编写、出版发行等内容:

政府预算保障义务教育经费公办学校逐步免收杂费

为解决义务教育经费保障问题,草案在明确义务教育经费总体需求的基础上,要求制定适应义务教育基本需求的有关标准。同时规定,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实行国务院和地方各级政府根据职责共同负担,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负责统筹落实的体制。在对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提出明确目标的基础上,规定对在公办学校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得收取学费,并逐步免收杂费。

草案还明确规范义务教育经费的使用和管理,规定在财政预算中将义务教育经费单列;义务教育经费严格按照预算规定用于义务教育,政府预决算以及学校收支情况应当向社会公布。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得以升学率考核学校和教师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草案严格规范教学内容,严格课程管理,防止教学过于偏重智育的倾向。草案规定,对学校和教师的考核,应当综合考察其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和培养学生的情况,不得仅以升学率作为考核标准;对学生的考察,应当综合考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情况,不得以考试成绩替代全面考察;义务教育督导不得对学校进行评比,不得以升学率作为督导标准。

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和非重点

为解决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不尽合理问题,草案规定:县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编制本部门预算向农村学校和城市薄弱学校倾斜。县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公办学校骨干教师巡回授课、紧缺专业教师流动教学,以及公办学校校长和教师流动。城市公办学校教师晋升高级职务,应当具有在农村等经济欠发达地区任教一定年限的经历;新聘任的教师应当到农村等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学校任教一定年限。

草案还规定,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促进学校均衡发展,不得以任何名义将学校分为重点和非重点。

学校安全首次写入法律开展教学活动不得收费

草案对义务教育学校的设置按照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的原则作了明确规定,并规定多项措施加强对学校的安全管理。规定设置学校时应当确保选址安全,并定期对学校校舍安全进行检查。不得聘用曾经因故意犯罪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或者判处徒刑的人,或者有精神病史的人担任工作人员。草案还严格规范学校收费,规定在课程标准范围内开展教学活动,不得收费。向学生发放教科书以外的其他书籍、资料,不得收费等。

教师待遇受法律保障不得歧视体罚学生

上一篇:五一车队作文500字下一篇:初三生家长中考前必须做的八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