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美术活动中个性化创意思维的教学引导

2024-07-03

幼儿美术活动中个性化创意思维的教学引导(7篇)

1.幼儿美术活动中个性化创意思维的教学引导 篇一

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研究

摘 要:幼儿园美术活动对幼儿的发展起着独特的作用,是幼儿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可以让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去表现出不一样的美术作品,既能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也有助于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幼儿;美术活动;创造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G613.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06-0064-02

幼儿园美术活动是幼儿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的发展起着独特的作用。为此,我们学科组围绕“艺术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实践研究” 这一课题进行了研究。

时间:2012年10月28日。

地点:金坛市实验幼儿园二楼会议室。

专题:美术活动中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主持人:曹俊芳。

参加人员:艺术学科组全体教师。

旁听人员:业务园长及其他学科组的部分教师。

过程实录:

【主持人开场白】:主持人:各位老师:大家好!陶行知先生在《创造宣言》中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关于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这方面一直备受教育界的关注,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下称“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下称“指南”)中都能看出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我们学科组围绕 “艺术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实践研究” 这一课题进行研究已将近一年,相信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有什么意义?你觉得哪些做法可以培养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创造性思维?你在美术活动的实践中是怎样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今天我们就畅所欲言,谈谈自己的观点、经验、方法等,希望我们能在思维的碰撞中分享大家的智慧,从而获得更多的专业成长经验,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探讨问题1: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有什么意义?

主持人:幼儿园美术活动对幼儿的发展起着独特的作用,是幼儿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我们来谈谈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有什么意义?

教师1:我认为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很重要。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了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所以,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可以让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去表现出不一样的美术作品。

教师2:“指南”中说得好,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我们要引导幼儿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在引导教程中,教师注重创建出的宽松氛围可以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可以让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心情愉快、思维活跃,创作灵感不断涌现,敢于并乐于表达表现。

教师3:幼儿在美术活动中,选择各种材料进行绘画、手工制作等,他们独特的笔触、动作和语言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我们成人如果有“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认识,就会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这样既可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也可以保护幼儿想象和创造的萌芽。

主持人:老师们讲得很好,我们在美术活动中,要创造条件和机会,支持幼儿进行艺术表现和创造。基于以上种种原因,可见在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是很有必要的。

探讨问题2:你觉得哪些做法可以培养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创造性思维?

主持人:接下来我们来谈谈哪些做法可以培养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创造性思维?美术活动中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是指通过幼儿自我的感知,运用自己的记忆,加之思考与联想,将这些作为创作的基础,然后以探索性、求知性的方式进行创作的心理活动过程。那么,你觉得哪些做法可以培养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创造性思维呢?

教师4:我认为老师或家长经常带幼儿去美术馆、博物馆等欣赏一些艺术作品,积累一定的经验基础,这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教师5:我也这么认为,除了美术馆、博物馆这些地方,还可以带幼儿参观或者共同参与一些民间的艺术活动,如剪纸、糖画、捏面人等,让幼儿接触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和作品,多观察、多用语言、动作等进行描述,可以培养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创造性思维。

教师6:我觉得在美术活动的过程中,老师创设一种宽松的环境对幼儿的创作很有效。如用肯定的眼神、赞许的表情、温暖的微笑等支持幼儿的美术创作,他们会很乐意表现。

探讨问题3:你在美术活动的实践中是怎样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

主持人:老师们说的这些做法都很好。那在你的美术教学实践中,你是怎样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请大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例来谈一谈你的策略。

教师7:我很认同前面一位老师的想法。我在实践中也是这么做的,只有在宽松的环境中,幼儿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创造性。幼儿好奇心强、想象大胆,在他们充满童真与稚气的想法中,创造性思维随时出现,老师要及时捕捉,精心培育。例如在开展小班美术活动“欢乐的曲线”时,我精心创设了轻松愉快、利于探索的幼儿喜欢的游戏环境,以“彩带跳舞”为线索,给每一位幼儿提供了一条彩带,让他们自由地挥舞,并在游戏的环境中融入不同方向的曲线的练习,组成了由“感受→体验→参与表现”的一系列艺术活动。这样,幼儿在这种宽松、自由的创作环境中,能使各种感官得到刺激,充分体验了自主探索的快乐,他们的思维更活跃,创作意识更强烈。

主持人:刚才这位老师用自己的教学实例剖析了“创设宽松环境”这一策略的有效性,非常好。其他老师还有别的策略吗?

教师8:我想从美术活动中的绘画这一形式来谈谈。我从平时的实践中验证出:要在绘画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多‘范例’、少‘范画’”这一策略很有效。传统的绘画教学中,我们老师都习惯“范画”,习惯在集体中边讲解边示范该如何画,幼儿的学习被控制在“你说我听,你示范,我模仿”的被动接受过程中,这样导致的结果往往是他们的作品千篇一律,都是老师“范画”的翻版,毫无创造可言。我觉得,在活动中可以多提供“范例”,也就是提供一些优秀的作品或相关的图片让幼儿欣赏,为他们积累一定的经验,却又不局限他们的思维。比如我在开展绘画活动“漂亮的房子”时,特意没有准备范画,而是贴了很多各种各样房子的图片,引导他们从造型、色彩等方面欣赏,然后让他们说说自己想设计一套什么样的房子。幼儿们都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老师,我想画的房子是有轮子的,可以像汽车一样开着走,这样可以开着房子出去旅游。”“我想画的房子是有滑滑梯的,这样下楼就不用走楼梯了,可以直接从滑梯上滑下来,又快又好玩。”“我画的房子房顶是透明的,在家里就能看到天上的云朵,还有小鸟。”“我的房子是会变颜色的,想变什么颜色就可以变什么颜色。”……幼儿们想象的大门被启开了,想法都很奇特,很有意思。这样一来,幼儿们的作品就各有特色,极具创造性,都蕴含着他们各自非同一般的想法。

教师9:我很同意前面这位老师的观点,我也认为循规蹈矩的范画会局限幼儿们的思维。我曾经组织过一个小班绘画活动“太阳宝贝”,因为有了单一的范画,几乎所有幼儿的作品都和老师的太阳宝贝如出一辙。幼儿的作品都很不错,非常漂亮,但幼儿的创作能力没有得到展现。我想我可以试试黄老师的这一策略,引导幼儿们欣赏用各种方式表现的不同的太阳,而后再以鼓励的态度去支持幼儿们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太阳。没有了范画、没有了局限,有了欣赏、有了经验、有了创作的泉眼,幼儿们的创造性一定能激发出来。

主持人:这两位老师的案例很生动,尤其是第8位老师,她的“多‘范例’、少‘范画’”的策略让我们看到了一幅幅富于想象、富于创造的画面,说明我们老师在活动中所采用的策略起到了关键作用。有效的方法和策略会引导、支持着幼儿们去想象、去创造。老师们还有别的策略吗?

教师10:我在实际教学中发现,选择新颖合适的内容也能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在选择活动内容时,必须考虑如何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调动他们主动学习的欲望与积极性。我们应从幼儿已有的实际经验出发,使幼儿有足够的兴趣在已有经验的支持下去进行创造,建构新的知识经验。记得有一次,我带幼儿们在园内散步,当时正是秋天,我发现他们对落叶和菊花很感兴趣,于是,自然而然地引导他们观察起来。我惊讶地发现幼儿们的想象竟是如此丰富。一个幼儿指着一片挂在树枝上快要掉落的叶子说:“那是一只蝴蝶在荡秋千。”另一个幼儿说:“树叶宝宝在翻跟头。”在观赏菊花时,幼儿们又会说:“菊花的花瓣像妈妈烫的头发,像好看的烟花,像白白的萝卜丝……”回到班上后,我让幼儿们把自己眼中的落叶和菊花画下来,他们的美术作品是那么的生动有趣:小树叶长出了手和脚,真的像个树叶宝宝;菊花也一朵朵变成了有着不同发型的菊花姑娘。美妙的想象充分展示了幼儿们的纯真和智慧。

教师7:“新颖的选材能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这个观点我也认同。我曾经组织过一个比较成功的美术活动“奇妙的拉绳画”,引导孩子们用棉绳蘸上颜料在纸上摆出不同的样子,将纸对折后拉动绳子,就会在纸上留下对称的图案。可以说,每一个孩子呈现的作品都是一幅艺术品,并且没有一幅作品是相同的。这个活动的选材能激起孩子们的兴趣,孩子们很乐意去进行作品创作。

教师11:前面老师说的策略对我很有启发,我想我可以在以后的教学中去尝试实践一下。在这儿,我也有一条策略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认为,要在美术活动中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我们必须做一个有智慧的老师。有的时候将错就错,能触发幼儿进行创造。幼儿在绘画过程中,经常会有“画坏”的现象,而且一旦“画坏”,他们就会换一个地方画,或者干脆把纸翻过来画,这大大影响了作品的美观、创作的热情和思维的发展。因此,老师在幼儿“画坏”时要及时捕捉,并用自己的智慧启迪其再思维,进行再创造。我想到的最好方法是添加法。比如当画正面人脸部“画坏”了,可以启发幼儿添加上头巾或帽子,或添加上头发变成背面人;当衣服的线条“画坏”了,可以启发幼儿添加成条状或格子状;当画得太小时,可以引导幼儿想想能否将其作为饰品装饰在主体上;当画得位置不好时,可以引导幼儿动动脑,能否把它当成背景的一部分等。这些小小的创作灵感,会让幼儿们对绘画更感兴趣,更有成就感。

主持人:何老师的这种教学智慧不仅能促动幼儿进行创造,还能帮助他们建立自信,乐意去创作。有智慧的老师能更好地激发出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主持人作结束语】:各位老师,今天我们对“美术活动中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这个话题进行了相关讨论,刚才大家都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重点谈论了自己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一些策略,比如“创设宽松环境”“多‘范例’少‘范画’”“新颖的选材”“将错就错”等,大家讲得非常真实也很精彩,这是我们思维碰撞中的一些美丽的智慧。在这次思维碰撞的过程中,我们每一位老师都能积极地参与,相信我们在这样的合作、互动中一定能获得专业成长。通过今天的思维碰撞,也使我们更有底气:今后我们的科研之路会走得更踏实、更自信。

参考文献:

[1]赵汇鑫.美术课程互动式教学与素质教育[J].艺术探索,2010(04).[2]张?B.如何上好幼儿美术课[J].考试周刊,2012(38).

2.幼儿美术活动中个性化创意思维的教学引导 篇二

一、材料创新在创意美术活动中的应用

(一) 根据材料的特性运用材料

为了让孩子们产生作画的好奇心, 在创意美术活动开展之初, 笔者选取了图案漂亮且印画时容易成型的常见物品让孩子们在创作中使用, 以提高孩子们的创作积极性。 例如在让孩子绘制花朵时, 笔者准备了部分蔬菜, 如胡萝卜、黄瓜、菜花等。 笔者先将这些蔬菜切开展示给孩子, 让孩子观察蔬菜的切面, 再让孩子们拿着蔬菜蘸颜料完成画作。 当切面出现在绘画本上时, 孩子们非常惊讶, 在绘画过程中, 既感受到了快乐又看到了画面的美。

(二) 根据活动的目标多方位考虑材料用途

很多生活中的材料都可以应用于作画, 选取材料时可以从多角度考虑材料的使用方式。 例如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废旧报刊、废旧练习本, 我们可以根据其容易改变形状的特点进行生活化场景的创设。 例如可以将旧作业纸、废报纸等撕碎使其变成雪花, 让孩子们在抛撒雪花时感受到快乐;再让孩子们用落下的雪花堆成雪人或用撕碎的报纸贴画。 还有常见的胡萝卜, 除了像上文中提到的那样用来印画外, 还可以切成小块拼接成各式各样的组合体图案, 如简单的小房子等。

(三) 多物一用

创意美术活动的开展往往围绕某个主题展开, 用不同的材料展现相同的主题能让作品有更加丰富多样的风格。 例如在贴画活动中, 可以让孩子们用碎布贴画, 也可以让孩子们用彩色纸进行撕纸、剪纸贴画, 对天赋较好的孩子, 还可以让他们用绒线贴画。 通过不同的材料让孩子们贴画, 可以让作品的个性更加鲜明, 同时让很多作品更有创意。

二、在自然材料的使用中寻找创意

(一) 将玩具当做创作的工具

可以直接运用水枪等玩具作为工具进行创作。 水枪是孩子们玩水常用的玩具, 孩子喜欢玩却又很少有玩的机会, 因此通过水枪作画的动机比较强烈。 可以在水枪内灌注一定量的颜料, 让孩子们在指定的墙面上涂鸦作画。 此外, 橡皮泥、泥巴等孩子们经常玩的玩具也可以用来贴画或做成各式各样的立体美术作品。 孩子们在工具的使用中既能运用曾经的游戏经验, 又能在画作中感受到美的体验。

造型能力较差的孩子更容易在这样的游戏中获得快乐, 也许孩子对美的表现能力不足, 但想象力和创作愿望是较为充足的。 教师提供各类玩具材料能让孩子们积极展现对生活的理解, 释放内心对美的感受。

(二) 将生活中常见的废旧材料用于创作

可以将生活中常见的旧物用于孩子们的创业美术活动中, 典型如纸袋、易拉罐、饮料瓶子等。 可以让孩子们巧用饮料瓶子作出简单的工艺品, 如用其做成笔筒、杂物盒等, 但在教学中要注意孩子们使用剪刀时的安全, 必要时可以让孩子们提出创意, 然后教师进行裁剪, 避免饮料瓶子划伤孩子们的手。 还可以引导孩子用废旧纸盒制作简单的纸风铃, 因为材料贴近生活, 孩子们对材料非常熟悉, 使用材料会很熟练。 孩子们看到自己的作品观赏性与实用性兼备会体验到更多的乐趣。

(三) 选择通用性较强的材料

可以选择从小班到大班通用的材料进行创作, 如简单的餐具、纽扣、核桃、贝壳、树叶等。 例如对小班孩子, 可以让他们用树叶进行贴画, 而对稍大一些的孩子, 可以让他们看着树叶的形状绘制树叶;对小班孩子, 可以用木屑进行染色游戏, 对稍大一点的孩子可以鼓励其绘制与纸浆画类似的木屑画。

(四) 选择自然中常见的材料

稻草、竹叶、玉米等自然材料可以广泛应用于美术活动。例如可以将稻草剪成长短不等的草秆, 并用草杆粘贴丰富多彩的图案;还可以将稻草搓成绳子, 让孩子们用草绳卷成画;玉米可以用来印画及滚画, 可以用其完成造型的制作, 还可以使用玉米粒进行拼画;常见的竹叶材料, 可以用来印画, 引导孩子们积极想象绘制自己喜爱的各种图案, 也可以根据竹枝的特点进行造型设计;各种花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 可以用其贴画, 也可以用其进行临摹操作。

美术在人类文化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与社会生活联系较为紧密, 生活中有着种类繁多的美术资源。 将这些资源充分运用, 可以让孩子们画出更有创意的作品, 也能让学生明白怎样在生活中发现并感受美。 笔者针对如何将材料应用于创意美术活动中展开了相关研究, 希望为相关教学人员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黄冠珠.谈小班幼儿在创意美术活动中材料创新的运用[J].中学课程辅导 (江苏教师) , 2012 (13) .

[2]欧阳慧霖.创意美术活动在幼儿园的主题教学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 2015.

[3]翟艳.创意美术活动与幼儿创新能力的培养[J].山西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4 (S4) .

3.浅谈创意美术对幼儿思维的培养 篇三

【关键词】创意美术;幼儿;思维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儿童美术教育着眼于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是以培养幼儿创造能力为主要任务的教育活动”。一个国家想进步就要创新,而创新就需要创造思维来引导,美术教育把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为主要任务。而创意美术正是幼儿美术教育的一个新的教育方式,它采用更先进开放的教育理念、更为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和方式,更好地对幼儿进行美术教育,启发幼儿的思维,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一、创意美术与传统美术的区别

1.传统美术教育的内涵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指教育者遵循学前教育的总体要求,根据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美术欣赏和美术创作活动,感染学前儿童,并培养其美术审美能力和美术创作能力,最终促进其人格和谐发展的一种审美教育。

2.创意美术的内涵

创意美术是指在幼儿美术活动中创立新意,注入新观念和新想法开展多元的幼儿美术活动。创意美术活动是指以创造幼儿思维与激发幼儿潜能为主要目的,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能动性,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通过对幼儿进行正面的引导,培养幼儿动手的能力,并在其中加入自己的想象力,从而展示自己独特的思维。

3.传统美术与创意美术的区别

传统美术更多的是重视特长的培养,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幼儿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一直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很少有自由发挥和创造的机会。现在家长越来越重视对孩子幼儿阶段的培养,幼儿都会去上一些美术班,这些美术班中很多都是采用传统的美术教学方式——照葫芦画瓢。有的家长甚至是老师认为让幼儿学习美术就是为了将来能有一个特长,他们很重视技能的培养,把孩子学会画画的技巧作为美术教育活动的主要目的,既忽略了孩子的天性又忽略了孩子本身的创造性。

创意美术是美术教育方式的升华与提升,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的创意性。创意美术较传统美术而言选材丰富,更贴近生活,以幼儿为主体,给幼儿足够的空间可以自由选材创作,尊重幼儿的个性,不同的活动材料与教育方法的结合,充分锻炼了幼儿的动手能力,活跃了幼儿的思维。

二、创意美术对幼儿思维的培养

1.创意美术活动对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1)创意美术活动对3~4岁幼儿创造思维的培养。3~4岁幼儿属于基本图形期。这时期的幼儿已经可以画出基本图形,涂鸦式的绘画变的有规矩,喜欢用自己独特的绘画方式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和感受,能大胆的按照自己的想法画画。在创意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需要用拟人的幻想性的表现方法,把绘画和手工作品为主要手段来开发幼儿创造力和审美能力。可以提供丰富的材料,如:书籍、图片、色彩画或音乐作品等,让幼儿自己进行选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想象创作自己的作品,能够让幼儿运用线条、简单图形等富有创造性的简单塑形,激发幼儿内心的创造潜能。

(2)创意美术活动对4~6岁幼儿创造思维的培养。由于4~6岁幼儿能够有意识的去绘画,可以用自己能理解的形象或图形创造情境,表达自己的情感。教师可以让幼儿综合运用各种绘画工具和操作材料进行大胆创作和表现。创意美术活动来源于生活并接近生活。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美术形式来鼓励引导幼儿进行美术创作,如:刮画、点画、沙画、拓印、用纸渲染等。也可以选用相对比较复杂的作画方式,吸引幼儿,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发挥幼儿的想象能力与创造思维能力。

2.创意美术活动对幼儿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1)创意美术活动对3~4岁幼儿发散思维的培养。3~4岁的幼儿由于手部小肌肉的发育不够成熟,认识能力也很有限。但是他们能从自己的涂鸦中联想到某种事物,他们在涂涂画画时会边画画边自顾自的说话。会解释他画的是什么。随着语言能力的逐渐发展,画面上的图形也会相应的增加变化,反映出越来越丰富的生活经验。这些“小东西”更像是他们的象征符号,这一时期的幼儿就显现出了发散性的思维。为了更好地激发幼儿的想象力,教师和家长也应为儿童创设良好的涂鸦条件。给他们提供健全又安全的涂鸦环境,提供工具和材料,如:水彩笔、油画棒、粉笔和可擦洗的笔等。还可以通过美术欣赏的形式开发幼儿的发散性思维。

(2)创意美术活动对4~6岁幼儿发散思维的培养。4~6岁幼儿抽象思维有所发展,幼儿已经有了自己的思想,能根据自己生活印象和故事、诗歌、音乐的内容画出简单的情节画,能综合运用多种绘画工具和材料进行绘画创作。在教学中调动幼儿多种感官,让幼儿综合运用绘画工具和材料进行创作,使幼儿得思维变得灵活,发散思维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创意美术活动中,教师通常根据具体的活动内容,灵活机动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注意引导幼儿认真观察,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感受事物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启迪幼儿的创作灵感。这样,幼儿对物象的概念和表现力、创造力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引导幼儿自由的想象。

三、创意美术活动中幼儿思维的培养策略

1.创意美术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创意美术教学活动主要是让幼儿在想象中创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感受艺术的美。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有一些教师还是无法摆脱传统美术的束缚,过于重视讲解绘画技巧,以及过分干预幼儿的创造。有时会产生思维定势以致与仍然按照传统美术教学方式去组织上课,使得幼儿在画画中运用老师教授的固定讨论,缺乏了创造力,从而很难达到让幼儿思维得到解放。同时大部分的幼儿园美术教师都不是专业从事美术教育的,这样就导致老师在教学方式、方法上与专业老师相差很远,会在启发幼儿美术思想、引导幼儿欣赏、感受美术作品上无着力点。

2.创意美术活动中幼儿思维培养的有效策略

(1)组织丰富的活动,游戏与音乐、故事相结合。在创意美术活动中可以让幼儿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去观察世界,把幼儿的主观思想放在绘画的首位,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来进行更深层次的创作。在游戏过程中尽可能的激发幼儿潜在的思维,给幼儿提供多种机会,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游戏与音乐,故事相结合,创设一种活跃的氛围,良好的情景创设后,让幼儿融入故事中,亲身的去感受美术活动带来的身心快乐,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进行引导,幼儿可以进一步进行联想和想象,从而达到艺术想象力和发散思维的培养。

(2)提供丰富材料,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多种方法进行创作。幼儿园创意美术活动中,教师要准备丰富的操作材料,可以充分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如:废旧报纸、贝壳、矿泉水瓶、碎布、线、绳子、树枝等,采用多种创作方法,让幼儿自己发挥想象。教师也应该科学合理地发现身边的这些废旧材料并及时的收集整理。教师要改变以往“范画-讲解-指导”的传统模式,运用欣赏、讨论、展示等多种方法,培养幼儿的创造思维。

综上所述,创意美术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相应的美术活动,可以更好的培养儿童创造性、发散性等思维方式;在开展创意美术活动时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更新绘画理念,给幼儿提供新鲜理念,确立教育对象的主体地位是很重要的。

参考文献:

[1]孔起英.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

作者简介:

4.浅谈小班幼儿美术活动的引导策略 篇四

美是一切的开始,绘画,是以感受美和表现美为基础的,同时又是幼儿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和维持心理平衡的有效途径,是幼儿用来传达情感的视觉语言。美术活动是一种手脑并用的实际操作活动,小班的幼儿还处在涂鸦阶段,在这一时期有计划的开展美术活动,不仅对幼儿的审美发展有重要影响,而且对其创造力和注意力,以及良好的情绪都有重要影响,因此在小班开展美术活动是完全有必要且有益于幼儿发展的活动。由于幼儿年龄小,各方面的能力都比较差,因此我本着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出发,积极准备教学资料。我通过绘画、折纸、粘贴、泥工等多种操作形式锻炼幼儿的动手操纵能力,幼儿收效较好。在本期教学活动中,我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成功感,培养孩子的兴趣为目标,让孩子对绘画产生兴趣,这样幼儿才能有绘画的愿望,才能提高绘画的技能。下面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粗浅认识和体会。

一、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成功感。

绘画过程是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过程,无论是对绘画能力强还是弱的孩子,教师都应做到因势利导,充分尊重孩子独立思考、独立创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善意地接纳每个孩子的作品,对于孩子点滴的进步、闪光点加以表扬、鼓励。小班幼儿年龄较小,在绘画中很多幼儿都出现不敢画、一不会画就不画的

现象、会出现边画边说话的现象,我采用不制止的方法,给孩子在轻松愉快的绘画环境进行创作。在经过这样一学期的培养,大多数幼儿的自信心、成功感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二、选择丰富有趣的内容,引起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兴趣与好奇紧密联系,没有好奇产生不了兴趣。因此,我在选材上下了很大的功夫。我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征、兴趣、爱好及绘画的特点,来选择幼儿生活中熟悉的、感兴趣的、具有吸引力的题材。如小班幼儿比较喜欢的水果中的苹果、梨、菠萝等,我会设计成涂画;喜欢的交通工具,如:汽车、轮船、火车等,设计成图形的组合,还在美术活动中手指印画《好吃的樱桃》,让幼儿通过用自己的小手指来进行绘画,幼儿之前没有接触过这类的绘画形式,所以再绘画过程中比较认真,并且我把绘画的内容编成了小故事,并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来教幼儿绘画,这样既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提高幼儿作画的兴趣,而且幼儿乐于接受。

三、通过游戏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幼儿美术教学是一种非常有趣的游戏,如果是依照画葫芦的临摹教学方法,让幼儿简单地服从老师的命令,象木偶一样,幼儿就会觉得绘画肃然无味,要使幼儿对绘画有很高的积极性,教师的教育内容、方法应该多样化,应在看、说、玩的过程中,运用一些趣味性的游戏,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并用鼓励的口吻,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引起幼儿进行绘画的兴趣,让幼儿在玩耍中不

知不觉、很自然地接受绘画技能。因此,在进行美术活动的过程中,我根据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充分利用丰富多彩的游戏形式。如:在进行棉签画“滚动的轮子”活动时,通过游戏“轮子哪去了?”,让幼儿在活动室内寻找藏起来的轮子,让幼儿在边玩的过程中边观察轮子的特征,从而在进行绘画时幼儿会画的很好,通过让幼儿在玩中画,画中玩,在玩画中找到乐趣,大大提高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

四、绘画材料的提供刺激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小班幼儿思维的直觉行动性以及对自己活动的控制和小肌肉的发展还不够完善,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较差,重复单一的操作材料不易激发幼儿的操作兴趣,因此教师需要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有趣的操作材料供幼儿自由选择,这样不仅使幼儿对美术活动产生兴趣,而且让幼儿觉得绘画是游戏,并在游戏绘画中充分挖掘孩子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教师则用生活中幼儿比较熟悉、喜欢的材料作为绘画的工具。例如:为幼儿提供各色的剪成条状的皱纹纸,让幼儿揉成团进行粘贴、装饰绘画作品。为幼儿提供各种颜色的颜料、不同形状的绘画工具,让幼儿在纸上进行印画。在教学中,我给幼儿尝试新的绘画材料,激发他们探索欲望,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每一种的尝试都会带来不同画法的效果,使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教师以“生动、有趣”的语言指导幼儿美术活动。小班幼儿的思维属于直觉行动性思维,因此他们在美术活动

中,不可能象中、大班的幼儿一样会先想好了再画,而是画到哪里算哪里,甚至有时画上几笔就不愿意动手了。这时,教师可以用生动有趣的游戏化语言提示、指导或鼓励幼儿。比如练习画直线活动“我帮妈妈挂窗帘”中,哲哲小朋友画了几笔便拿着画纸跑上来说:“老师,我不画了!” 对此我没有用强硬的口气让她下去继续作画,而是对她说:“哲哲,你看你画的窗帘之间有这么大的缝隙,别人会从外面看进来的,那你的窗帘不是就白挂了吗,赶快去把窗帘挂好,把它们缝隙之间的距离画的小些。”哲哲听了赶紧下去又认真地画了起来。还有一次在涂色活动“给水果宝宝穿衣服”中,路帅拿到是的苹果宝宝,然后他随手拿起一支黑笔涂了起来,我走过去对她说:“你的苹果不是坏了呀?坏苹果吃了可会肚子痛的哦。”他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我连忙又发了一张纸给她:“画个健康的苹果宝宝好吗?”他又立即跑到座位上带劲地涂了起来。有趣的美术游戏,自主地按照自己的愿意进行着美术创作活动,幼儿对美术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游戏与美术教学的优化结合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教学要有法,教时无定法,贵在能得法。”让小朋友感受被肯定的快乐,并由此倍添信心,从而更加主动地参加美术活动。

五、表扬和鼓励也是激发幼儿绘画兴趣的有效手段。

幼儿“胡乱涂抹”一阵后,即使这张画在成人看来很难看,但在孩子的心中。这仍是世间最美妙的作品。幼儿每次完成的作品我都一一把它们布置在走廊里,只要是幼儿能够解释的作品,我们都应该给予肯定,评价的目的在于激发幼儿美术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幼儿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发现自己的能力,让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促进幼儿的发展,因而教师要用肯定的、鼓励的来方式评价幼儿的美术活动,多鼓励、多表扬而没有否定和批评。教师要发现幼儿的不同特点,给予每一位幼儿激励性评价,充分挖掘幼儿美术作品中成功的东西而给予积极肯定,如对小班小孩子说“你真棒”、“比以前有很大的进步”,或者说“如果怎么怎么样就更好了。”千万不能打击幼儿的积极性。

5.幼儿美术创意教学课件 篇五

1.喜欢艺术活动,乐于尝试用不同的材料通过剪、贴、涂色等方式制作不同的花朵。

2.知道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制作工艺装饰品。

3.感受创意美工作品的美,体验创造的乐趣。

活动重点:

学习用鸡蛋盘、纸杯、吸管、毛根等材料创造出自己喜爱的花朵。

活动难点:

能将不同的材料良好搭配。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简单接触过纸杯花、毛根,有过涂色经验。

2.物质准备:立体花瓶图、水粉颜料,鸡蛋盘、纸杯等材料做成的花朵半成品、各色纽扣、吸管、双面胶,棒棒胶,花朵图片、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教师出示立体花瓶图,请求幼儿帮助。

师:老师今天收到了一个寄给中二班小朋友的神秘包裹,你们想不想知道里面装了什么?(从包裹拿出一封信)

读完信之后出示没有插入花朵的立体花瓶图。

小结:小松鼠要给好朋友小熊送一瓶花,但是,由于现在是冬天,花儿都谢了,小松鼠采不到漂亮的花朵,所以想请我们中二班小朋友帮它把花瓶插上满满的花朵。它还告诉了我们它想要的花朵,连做花朵的材料都为小朋友准备好了。

二、基本部分

1.欣赏花朵图片,说说这些花朵的特点。

师:哇,好想知道小松鼠想要的花朵是什么样子的?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花朵图片请幼儿观察)

师:这是什么花?是什么样子的?你觉得它像什么?(幼儿回答)

2.引导幼儿认识操作材料。

师:小松鼠想要的花朵我们都了解了,想不想知道小松鼠为我们准备了什么做花的材料呀?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教师带幼儿认识材料,强调小松鼠说的废旧材料,请幼儿说说你想用这些材料做什么花?)

教师小结:小松鼠真是个爱护环境的小卫士,想要我们班小朋友用废旧材料来做花。接下来就交给小朋友们了,请大家用这些废旧材料,来帮助小松鼠为它的花瓶插上满满的花朵吧!但在制作花朵之前,老师有几个小要求:①仔细观察材料,想好自己想做的花朵再动手;②颜料不能涂到其他人或者自己的身上,也不能涂到桌子上;③一种颜色用完了要把笔洗干净,在抹布上擦一擦,再蘸下一种颜色;④小心使用剪刀,注意安全。

3.幼儿开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师:老师已经迫不及待了,大家一起开动吧!

幼儿听音乐有序上桌,开始制作,教师巡回指导,将幼儿完成的`作品以小组为单位展示。

三、结束部分。

1.展示幼儿小组合作作品,幼儿互相欣赏。

请幼儿说说自己都用什么材料做了什么?怎么做的?你觉得哪一幅更好看?为什么?

2.教师评价幼儿作品并做出小结。

教师总结:我们班的小朋友真能干,你们利用这些废旧材料做的花朵都漂亮极了,老师要全都寄给小松鼠。

3.观看图片,欣赏废物利用再创造的作品图片。教师小结,活动自然结束。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些用废旧材料做的漂亮手工作品,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小结: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多废旧材料可以用来制作各种各样的手工作品,既环保,又漂亮,可以用来做装饰品,希望我们班小朋友也可以做一个“环保小卫士”,学会利用生活中的废旧材料制作美丽的手工作品。

活动反思:

概述:

此次活动基本能按照教案流程进行,教师教态较好,有激情。但活动时间把握不够准确。本节课选取了“纸杯、纽扣、吸管、毛根、鸡蛋盘”作为操作材料,旨在让幼儿通过多种材料和形式制作花朵,通过观察各种花朵的图片,激发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操作材料有生活中的废旧物品,让幼儿亲身体验废旧物品也可以

制作出好看的装饰品,懂得废物利用的道理。

优点:

1.活动目标制定符合本班幼儿实际情况。

2.在材料准备上,能做到丰富性、层次性,充足的数量使每位幼儿都能动手操作。

3.在活动过程中,我先引导幼儿观察各种花朵的图片,用启发性提问,调动幼儿观察、探索的积极性,激发幼儿想象力;再通过观察材料使幼儿有创作的欲望,从而发展了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

4.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观察法、操作法、情境导入法、讲解法等。

不足:

1.语言不够精炼;

2.幼儿的互动交流还不够;

3.对个别能力很弱的幼儿关注不够;

4.没有突破重难点。

5.各环节时间没有合理分配,导致活动结束部分没有开展,评价交流一带而过,既没有幼儿自评与交流,也没有教师点评。

6.幼儿美术活动中个性化创意思维的教学引导 篇六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幼儿创造能力为核心的教育, 但由于传统教学模式单一死板、教师评价主观片面、家长对幼儿美术活动存在误区等多方面的原因, 导致幼儿美术作品存在个性缺乏的问题。针对以上三个原因, 笔者将从注重“观察”在幼儿绘画中的作用、注重“评价”在幼儿绘画中的作 用和让家长参与到幼儿美术活动中三个方面, 谈谈自己对“幼儿美术活动中创造力的培养”的认识。

一、在教学活动中, 注重“观察”在幼儿绘画中的作用

美术活动的主要任务在于培养幼儿对美的感受, 提高审美能力, 培养幼儿对艺术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促进幼儿认知与个性的发展, 而不是培养绘画技能。为了真正做到幼儿作品是幼儿的心灵体现,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我们要以“观察”为切入口, 进行教学改革的探索。

1.引导幼儿把握事物的主要特征。

心理学常识告诉我们: 观看意味着捕捉眼前事物的某几个最突出的特征, 仅仅是少数几个突出的特征, 就能决定对一个知觉对象的认识, 并创造一个完整的式样。这就是说绘画创作在观察时无须面面俱到, 而应该把握事物的少数几个主要特征。如:在教幼儿画各种树时, 教师应利用散步、外出机会, 有意识地让幼儿认识、了解各种树, 引导他们从树干的形态、树枝的姿势及树叶的形状三方面观察认识各种树, 从而知道不同的树有不同的造型。那么在幼儿的绘画中, 便会出现各种不同的树, 树干有长有短, 有弯弯的, 也有笔直的;不同的树上长着不同形状的叶子, 有扇形、羽形、掌形、针形等。由于幼儿抓住了各种树的主要特征, 所画出的树不仅基本上没有重复的, 而且会淋漓尽致地表现树的各种不同姿态。

2.允许幼儿通过观察得出不同的结论。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由于每个人在观察事物时的立场和方法不同, 兴趣和能力各异, 对同一事物的观察可能会有许多不同的结论。如:在教幼儿画母鸡时, 先让他们观察母鸡的特征, 然后再叫他们作画, 有的画了一只低头找食的母鸡, 有的画了一只与小鸡做游戏的母鸡, 有的干脆画了一只母鸡在喂小鸡虫子, 这样的作品难道不精彩吗? 教师何必强求幼儿按老师的范画, 画出同一只母鸡的同一种神态呢?

二、在教学活动中, 注重“评价”在幼儿绘画中的作用

评价是一个提高幼儿审美能力、集思广益的过程, 是进一步发现幼儿创新火花的过程。对幼儿来说, 画得好看与否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幼儿可以借助美术活动, 表达他们眼里的世界。因此, 在幼儿美术教育中, 教师一定要学会如何领会幼儿的作品, 通过对作品的评价, 尊重孩子的个性, 理解、保护孩子们创新的火花。

1.将“重视活动结果”转变为“重视活动过程”。

评价一次美术活动成功与否, 不能仅仅从几幅作品的技能技巧水平高低判断, 还应注重考察和评价在活动过程中, 教师的引导、活动的设计是否激起幼儿美术创作的兴趣、欲望和冲动;教师的指导是否有利于幼儿主动、有效地学习。只要幼儿在绘画的过程中是愉悦的、投入的, 教师就不应挑剔。

2.避免用划一的评价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

对于作品的评价, 传统的写实画扭曲了幼儿画的本质特征和教育功能。由于幼儿在观察事物的同时就已经融入自己的思想与情绪, 有了自己的感受, 再加上性格、趣味不同, 即使画的是同一物体, 也能找到自己头脑中“加工”过的形象, 要“避免用划一的评价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 在幼儿面前慎用横向比较”。

三、家园紧密联系, 让家长参与到幼儿美术活动中

心理学研究表明, 幼儿往往为得到父母和教师的认可而学习, 家庭是影响幼儿绘画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家长是与幼儿相处时间最多的人, 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做好以下几点, 我相信幼儿的绘画兴趣及能力都会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1.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充实画面内容。

幼儿由于年龄小, 生活经验较欠缺, 画面内容往往很局限。家长可经常带幼儿走出家门, 一同观察美丽的花朵、粗壮的大树、可爱的小动物;带幼儿走向社会, 参观商店、市场、邮局、公园、车站;观察景物四季变化, 让幼儿身临其境, 对周围的事物有切身的感受和体验。回家后, 让幼儿把所见所闻用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 积累幼儿的生活经验。

2.亲子协作画画, 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快乐。

幼儿生活上需要大人照顾, 很少有机会获得成功感, 那么就和他一起协作画画。在共同完成一幅作品前, 给幼儿一个权利, 让他分配你该做什么。不用说, 幼儿一定会把他认为有困难的部分分给你, 父母在做的过程中, 完全可把幼儿当成一个小老师, 不断地问他:“我这样画对吗? ”“我这样涂颜色可以吗? ”……在这样的对话中, 其实你是在潜意识地教幼儿正确的方法。作品完成后, 告诉幼儿因为有了他的帮助, 这幅作品才那么漂亮, 让幼儿在体验成功感的同时, 增强自信心。

3.正确评价幼儿的作品, 让幼儿产生喜欢绘画的情感。

对于幼儿的作品, 家长不应按照有关美术绘画的要求, 生硬地让幼儿学习“兔子怎样画, 小草怎样画”, 而该重视幼儿的心理感受及绘画兴趣的培养, 即让幼儿愉快地作画并产生喜欢绘画的情感。家长看完幼儿的绘画作品时, 往往第一句话是:“你画了什么? ”当幼儿回答不出时, 便加以责备, 殊不知这样对幼儿的伤害很大。如果父母换一个角度, 一边欣赏幼儿的画, 一边用语言描述幼儿的画, 并不时地问幼儿:“我说得对吗?”“你是这样想的吗?”这些具有启发性的话, 使幼儿的想象力更丰富。他会回应你、告诉你他画的是什么, 每一个线条所表达的意义。这样做的好处不言而喻, 语言能力、逻辑能力、想象力都得到发展, 幼儿也会因为你喜欢他的画、懂他的画而更爱你, 亲子关系也会更融洽。

7.幼儿美术活动中个性化创意思维的教学引导 篇七

关键词:创造思维 幼儿园绘画 元素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c)-0238-01

学前教育强调“开发潜能,发展个性”,潜能中的重点开发对象之一就是创造力。创造力根据创造成果的新颖、独特和价值大小的不同,可将其分为5个等级,即:表达式、生产式、发明式、革新式、高深理论式。幼儿期的孩子受到知识、经验、能力、條件的制约,创造力只能是初级的表达式。因此,在幼儿园教育中,绘画活动是帮助幼儿表现创造力培养创造习惯的具体实施途径之一。

在幼儿园绘画教学活动中制约幼儿创造表现有以下三方面:

(1)教师自身的美术素养和习惯性的教法的制约。

幼儿园教育的特殊性要求教师自身素养“浅而博”,会唱、会跳、会讲、会演、还要会画。绘画教学是技能和理念的集合,导致许多教师在技能上不能建立自信。在美术活动中,常以临摹为主的教学活动模式,孩子临摹教师,长期的临摹,孩子已经不习惯自己思考了,更谈不上自主创作。

(2)幼儿绘画创造力未能有效地表现和开发。

首先是幼儿的从众心理。如果有幼儿的绘画作品受到教师的表扬,他画面内容就会出现在其他的几个幼儿的作品中。孩子为获得教师认同失去了自己的创造力。其次是认知水平制约着创造思维,幼儿对事物的判断与认知水平的发展程度分不开。幼儿虽然能粗浅的分析、比较来判断事物,但带来很大的不自觉性。

(3)教育理念的改变是长期的拉锯战,从而影响到教师的评价标准。

教师的教育目标、评价体系的改变,是一系列的自我否定和从新建立的过程。教师要否定绘画教学活动的“认真”;否定曾经引以为豪的“成绩”。这都需要具体策略。

元素是组成世界万物的一种很小的单位,元素的组合,就是创造。通过元素组合不但是灵动性的引导幼儿的学习兴趣而且教师在方法上容易激发幼儿创作灵感和胆量。

1 元素参与引导幼儿绘画创造思维在于教师“教”的方法,并不在于教师自身美术技能和技巧

1.1 根据幼儿的绘画认知规律,建立元素阶梯,给教师更大的自主空间

以幼儿美术认知发展的普遍规律为依据建立元素阶梯:线-圆-单结构-双结构-多结构组合-简单跳线遮挡-多空间遮挡-香肠动态-自主创作。教师结合元素阶梯发挥自身兴趣点和思路构建活动内容。就如同教师在活动中用元素竖起了一棵大树,至于这棵树长出什么叶子,结出什么样的果实就在与幼儿的创作。如,双结构为元素内容,可以是小鸡、雪人、大象等,目的是能发挥幼儿对双结构的创作想象。

在活动中教师的自身的创作思维也得到了尊重,调动了教师的教学兴趣和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教师被动的依样画葫芦的状况。

1.2 教师在美术活动中给幼儿足够的创作空间,将重点放在幼儿创造习惯的引导上

陈鹤琴先生的“解放”理论倡导在活动中的空间享有。儿童需要自己的空间,来展现自身的创造表达。教师要在每次活动中充分引导幼儿展现不同的想法,幼儿表现创造的思维就会形成习惯。如:在大班幼儿学习动态绘画中,给予幼儿的元素就是“一条香肠”,旨在幼儿了解四肢变化动态,“一条香肠”上下的弯曲、摆动,就是四肢的动作组合,同时鼓励幼在情节、事件、形象属性、构图等空间自主创作,久而久之幼儿便会形成创作习惯。

2 元素参与引导幼儿绘画创造思维可以转变教师对幼儿美术评价侧重点,探索幼儿积极参与幼儿园美术活动的有效途径和策略

引导幼儿绘画创造思维的活动中,教师要做好活动的观察者和帮助者,所以对幼儿的评价将以往的幼儿作品的欣赏评析改变为在活动的各个环节的创造思维引导上。如,在大班《麋鹿的杂货店》活动中,目的是要求幼儿能发挥想象,画出生活中熟悉的物品挂在鹿角上。活动开始幼儿的参与画面内容设计就伴随教师的评价引导。幼儿提出:麋鹿的杂货店到底都有哪些“杂货”?还有什么样的杂货店?在幼儿完成作品的过程中,教师对幼儿有不同构图和不同内容的丰富上加以评价赞扬,更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

3 元素参与引导幼儿绘画创造思维培养可以在活动中使幼儿迁移其他领域的知识从而建立幼儿学习自信心

3.1 积累知识是产生创造力的基础之一

幼儿的绘画创作是以观察并将大脑中的表象展现在画纸上。如,中班双结构为元素内容的《小刺猬》,以豪猪和刺猬图片让孩子们知道有刺动物有很多,在活动中教师还可以告诉孩子,刺猬吃的太咸,就会咳嗽等有趣的动物知识,不但可以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同时孩子的相关知识在长期的活动中得到积累。

3.2 从绘画出发建立幼儿自信心

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创造性,并不是某些个别幼儿特殊的才能。只有在绘画中幼儿体会到成功的时候才会激发欣赏与表现的热情并引起想象,同时,引起幼儿本身以及同伴的创造表现欲望,自信心会由此慢慢建立。如,在中班《食蚁兽》绘画活动中,一幼儿的作品夸张变形,线条大胆,构图拙趣。可是孩子却不认同,对自己的绘画作品失去了信心,执教教师在欣赏材料中找出一张毕加索的绘画图片《哭泣的贵妇》,人物夸张变形。教师问孩子:这张画好看吗?孩子回答:不好看?教师回答:这是一张世界名画。孩子的双眼瞪得老大。教师问:你画的好看还是这张画好看?孩子回答:我画的好看。教师笑了:你的画,世界上只有这一张,只有你能画出这样的图画,我看真的比名画好看。孩子眼里闪着快乐的光。

有一个故事:一个老猎人有教两个徒弟,他让两个徒弟自己生活,他给了心爱的徒弟许多的猎得的兔子,给另一个徒弟一支旧猎枪。过了几个月他上山看徒弟,心爱的徒弟已经饿死了,另一个徒弟却十分的健壮。

元素参与引导幼儿绘画创造力的目的本身就是要交给孩子“一支猎枪”,而不是“兔子”。当孩子拥有并会用这支“猎枪”,就会自己动手获得更多的“兔子”,这对教师又何尝不是一支“猎枪”。

参考文献

[1]林琳,朱家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J].幼儿教育,2000(2):11-12.

上一篇:最新唯美新年祝福朋友圈(通用90句)下一篇:彩虹瀑布一日游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