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开发区发展现状

2024-08-07

湖北省开发区发展现状(精选9篇)

1.湖北省开发区发展现状 篇一

湖北省关于矿产资源开发整合的实施意见

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通知》(国发〔2005〕28号)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等部门对矿产资源开发进行整合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108号)等文件精神,现就全省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工作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做大做强我省资源型产业和建设新型原材料基地的目标, 依法实施矿产资源开发整合,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维护矿产资源国家所有权益和采矿权人的合法利益,为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资源保障。

(二)基本原则。坚持“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分类处置,淘汰落后、扶优扶强,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统筹兼顾、公开公正”的原则,以规划为依据,严格矿产开发准入条件,科学设置和调整矿业权,优化资源配置和矿山布局结构,兼顾各方利益,维护社会稳定。

(三)目标任务。通过收购、参股、兼并等方式,对矿业企业合法开采的矿产资源及其生产要素进行重组,实现矿产资源和矿山企业同步整合,使矿山企业“多、小、散”的局面得到明显改变,矿山开发布局趋于合理,矿山企业结构不断优化,资源配置状况得以改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明显提高,矿山安全生产条件和矿区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冶金、化工、建材等省内支柱产业和能源等关键产业步入健康发展轨道,矿产资源及其相关产业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与支撑能力明显增强。到2008年底,全省矿山总数在现有基础上减少20%左右。

二、切实抓好矿产资源开发整顿整合工作

(四)加大治理整顿力度,以整顿促整合。各地要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要求,深入开展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治理整顿工作,继续进行重要矿种和重点矿区专项整治,彻底解决遗留问题,消除整顿工作“死角”,形成有利于实施资源开发整合的社会环境。凡是属于非法的采矿点,必须坚决予以取缔,并追究违法者责任;凡是位于规划禁采区的矿山,破坏环境、污染严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矿山,以及其他被列入关闭范围的矿山,必须坚决予以关闭,做到不留房屋、不留设施、不留人员、闭毁井筒;凡是尚未完全符合准入条件的保留矿山,必须责令矿山限期停产整改,并严格检查验收。

(五)进一步明确整合工作重点。重点整合矿种是磷、煤、地热、铁、铜、金、锰、钒、盐、石膏、优质水泥灰岩、建筑石料类等我省重要矿种和其他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具有较大影响的矿种。重点整合矿区包括:矿山布局不合理、大矿小开、一矿多开的矿区;开发秩序混乱、矛盾突出、纠纷不断的矿区;国有大矿周边矿区;小矿密集区;开采主体众多、存在安全隐患的矿区;位于地质环境脆弱区范围内的矿区。整合重点对象包括:开采方法和技术装备落后,资源利用水平低的矿山;生产规模长期达不到设计要求,管理水平低、存在安全隐患,社会效益、环境效益较差的矿山。

(六)依法推进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对影响大矿统一规划开采的小矿,凡能够与大矿进行整合的,由大矿采取合理补偿、整体收购或联合经营等方式进行整合。在小矿密集区,按照平等协商、互惠互利、自愿合作的原则,通过产权入股的方式进行整合。国有矿山企业之间可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监管下,采用资产整体划拨的方式进行整合。鼓励矿山企业与后续加工企业采取控股、参股或收购、兼并等方式进行产业整合,形成采选加工联合体。支持有实力的投资者,通过收购、合资合作经营等方式,整合现有矿业企业及其合法开采的矿产资源,筹组大型企业集团。

三、采取得力措施,确保整合工作顺利进行

(七)加强组织领导。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工作,以县为基本单元,在省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市、州、县人民政府负总责,各级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各成员单位分工负责。各市、州、县人民政府要将资源开发整合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系统工程来抓。国土资源、发展改革、经委、国有资产管理、公安、监察、财政、劳动保障、环保、工商、安监、煤矿监察、电监等部门要各司其职、通力协作、严格执法。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建立工作目标责任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把目标任务落实到部门,落实到矿,落实到人。

(八)认真制定实施方案。省国土资源厅负责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全省矿产资源开发整合总体方案和重要矿种整合实施方案。各市、州、县要依据全省矿产资源开发整合方案,编制矿产资源开发整合总体方案和重要矿种、重点矿区整合实施方案,市(州)应着重编制重要矿种以及跨县重点矿区整合实施方案,县(市、区)应着重编制重点矿区整合实施方案。矿山关闭和矿山总数控制指标,要通过整合方案逐级分解落实到县级行政区、矿种和矿区。市、州、县编制的各类整合实施方案,以市(州)为单位审核汇总报省政府审批后,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组织实施。市、州、县要按照批准的矿区整合实施方案,确定整合后的主体,明确拟设置采矿权的矿区范围,按照基本建设程序编制矿山整合技术改造设计方案,重新编制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等资料,换发采矿许可证等相关证照(煤矿企业还应重新取得煤炭生产许可证),实施矿山生产系统停产改造,经验收合格后,按整合后矿山生产技术方案组织生产。

(九)严格执行政策。各地要注重运用经济手段推进整合工作,切实保护参与整合的矿业权人的合法权益。整合矿山原则上不得扩大矿区范围,确需扩大的,必须列入整合方案,并逐级上报备案。整合前矿业权未进行有偿处置的矿山,整合时要按规定进行处置。整合后,矿山的设计生产能力不得低于规定的开采规模要求。整合期间,整合区域及其毗邻地区暂停新设置探矿权、采矿权。按整合实施方案设置的采矿权审批登记工作要严格按规定的权限进行。按照实施方案被列为整合对象但不愿参加整合的矿山,其有关证照到期后,相关部门不再为其办理证照延续、变更手续,由当地政府依法收回并纳入整合范围。资源开发整合涉及的采矿许可证等证照的换发与审批登记手续,以县(市、区)为单位集中申报办理。

(十)保证工作进度和质量。各地要立即全面启动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工作。2007年底前,全省要完成磷、煤、地热等3个以上矿种及其相关矿区的整合任务,各市(州)和各县(市、区)分别完成3个以上矿种和50%以上待整合矿区的整合任务。2008年,基本完成全省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工作。要严格按照本意见规定的原则和要求进行,不得擅自降低标准,防止“假整合”现象发生。整合工作结束后,各市、州、县人民政府要先行组织自查,自查验收合格的由省政府统一组织验收,验收不合格的必须重新“补课”。

(十一)加强督促指导。各地要建立监督管理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强督促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推动整合工作扎实开展。对整合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各地、各部门要及时向省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领导小组报告。省政府将组织督导组不定期深入重点整合矿区进行督导检查。对工作不力、不能按期完成整合工作任务的地区,要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并暂停探矿权、采矿权等相关证照的审批。

(十二)规范资源管理。各地要加强政策研究,总结和推广典型经验,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矿产资源规划、矿业市场准入、矿业权市场配置、矿产资源收益分配、矿产资源开发管理和矿山安全生产、生态环境恢复补偿等配套制度,切实加强对整合后矿山企业的监管,巩固整合成果,提高矿产资源管理水平,促进矿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湖北省开发区发展现状 篇二

关键词:湿地景观,开发现状,调查报告

1 河北省湿地景观及作用

1.1 湿地景观

从构词法看, 是由湿地和景观两个概念组成的, 湿地景观既有自然湿地的生物、土壤和水文等生态特征, 又有轮廓、造景、美学等设计特征, 还具有管理、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特征, 是通过一定的人工干预发挥湿地生态、景观设计、社会功能以满足城市居民的观赏、休闲、游憩、教育、可持续生态发展等需求的城市湿地空间。

1.2 河北省湿地景观的功能

1.2.1 生态功能。

湿地是自然界富有生物多样性和较高生产力的生态系统。湿地景观的连续性及形态延长或收缩, 改善着湿地景观小环境的光照、风和降雨量, 能起到蓄水防洪的作用, 在尽量减少人为干预的基础上, 恢复湿地景观的生态功能。

1.2.2 社会功能。

(1) 湿地景观特有的资源优势和环境优势都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理想条件, 更促进了人类文明的演进。 (2) 河北省域内有如衡水湖、白洋淀等许多重要的旅游风景区, 在带来审美休闲体验的同时, 也提升着河北的知名度。 (3) 河北省湿地景观因其发展历史久远, 变迁大, 有些湿地还保留了具有宝贵历史价值的文化遗址、野生动植物和遗传基因等, 为教育和科学研究提供对象和实验基地。

1.2.3 景观作用。

湿地景观设计作为环境景观设计的有效补充, 是众多设计要素依据的载体。因此, 湿地景观设计不是孤立的单体设计, 它与水体、植被、建筑、构筑物等有密切联系, 塑造河北特色的湿地景观。

1.2.4 经济作用。

湿地景观造景主要以给游人带来舒适空间为主, 其自身的经济价值也得以体现。例如:每2hm2湿地景观可净化200 hm2农田径流中过剩的氮和磷;湿地中蕴藏着各种矿砂和盐类, 可以为人类社会的工业发展提供多种原料, 以及多种稀有的金属矿藏。河北省一些重要的矿源, 大都分布在高原、海河流域湿地区域。

2 河北省湿地景观现状

2.1 河北省湿地景观分类格局

(1) 根据《湿地公约》, 湿地共有5大类28中类35小类, 按照《全国湿地资源调查与监测技术规程》中的湿地分类标准, 河北省湿地景观共涉及海岸湿地、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和沼泽化草甸湿地、库塘湿地5大类共19中类, 占湿地28中类的68%, 较为丰富。 (2) 河北省内湿地呈现面小点多的特点, 虽从沿海到内陆、从平原到高原都有多种类型的湿地景观分布, 沿海、坝上地区相对集中, 平原地区与广大山区只有零星散布。 (3) 河北省库塘湿地数量众多且分布广泛, 但因库塘对水资源的二次控制与利用, 导致对湿地景观影响较大。

2.2 河北省湿地景观的开发现状

2.2.1 天然湿地景观与人工湿地景观呈逆向发展。

在现阶段河北省湿地景观从布局和类型来看, 呈现出天然湿地景观或因工业、农业及生活对于水资源的大量汲取导致自然水资源补给不足, 或因人工开发过度导致水资源相对紧张, 或因污染使得水资源相对减少等问题导致的萎缩加剧与人工湿地景观大规模开辟与营建的逆向发展特色, 并逐渐成为河北省域湿地景观的主流。

2.2.2 湿地景观的经济开发与生态发展不同步。

河北省湿地经过经济开发与利用虽呈现经济增长, 但对湿地景观的生态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 并形成湿地景观的经济开发与生态发展不同步的湿地景观发展格局。主要表现为:对各类型水库、水塘的快速建设促使原稳定的河流湿地景观因水系分布不平衡;因工业、农业、生活用水的浪费, 导致地下水资源的过度开采;湿地景观旅游项目的过度开发导致旅游者对原湿地生态景观的入侵和干扰等。

2.2.3 河北省湿地的视觉化景观特征不鲜明。

河北省湿地景观的开发, 已经初步实现了景观地面的硬化与铺装、湿地植物的配置和景观与建筑的营建。但是, 在这个同质化设计较多的时代, 湿地景观若想生态发展就必须找到河北省域的特色, 找到湿地景观的根基, 开发出识别性、审美性俱佳的湿地景观, 这是环境设计领域中挑战性较大的一项工作。

参考文献

[1] 湿地办河北省动植物与湿地资源简介.国家林业局网

3.河北省国控矿业开发投资有限公司 篇三

【背景资料】河北省国控矿业开发投资有限公司(简称国控矿业),是经省政府批准,在省国资委的统一组织下,于2008年由河北省国有资产控股运营有限公司联合邯郸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共同组建成立的。公司注册资本2.565亿元。省政府赋予公司的战略定位是——“整合全省分散矿产资源,提高国有资本的资源掌控力,服务我省大型钢铁企业”。在2010年的全省“两会”上,《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培育壮大国控矿业公司,推进全省资源整合工作”。

公司成立四年来,在上级及各方的大力支持下,经过艰苦努力,成功整合了多个矿产资源项目,实现了快速发展---公司现有金石矿业、金源矿业、金山矿业、润丰铜业、铜兴矿业、金博矿业、汇正工程技术、供销公司、金地矿业咨询有限公司等九家全资及控股子公司,另有承德铜兴矿山工程有限公司一家参股公司。公司资产规模从2009年的1600万元增长到2012年的28亿元,拥有矿权44个,其中采矿权32个,探矿权12个,实际掌控资源储量4亿吨,潜在经济价值约886亿元。另外,云南普洱有色金属勘查区协议预获资源储量(金属量)约45万吨,潜在经济价值约210亿元。以上资源潜在经济价值共计近1100亿元。公司2012年实现营业收入1.35亿元。

在“十二五”开局之年,面对资产基础薄弱的现状,公司着眼于通过探矿和争取协议配置来实现低成本扩张,在资源布局中实施以有色产业为龙头,同时掌控铁矿资源、整合煤炭资源的“三位一体”发展战略。时至今日,资源收储战略已初见成效,为保存发展成果,释放潜在的盈利能力,公司确立了“巩固提升增效”发展方针,力争从2013年开始利用两年时间,逐渐将工作重心完成“由以量为主的速度型,向以内涵为主的质量型”过渡,以最终确保企业良性运转、健康发展。

公司计划到“十二五”末,控制各类矿产资源7.7亿吨,铁矿矿产产能达到180万吨/年,有色矿产产能355万吨/年,煤炭产能285万吨/年,资产总额达到110亿元,实现年营业收入80亿元,利润总额10亿元。秉承“安全、效益、全面、可持续”的企业发展理念和“安全、绿色、科技、效益”的特色办矿模式,着力打造“河北大有色产业”。

4.湖北省开发区发展现状 篇四

【摘要】在当下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发展过程当中,通过加快发展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实现“文化强国”是当下我们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范畴。湖北省作为一个多民族聚集的省份,在地理位置上处于一个过渡地带,作为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它拥有多种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而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当中,体育项目的发展演变以及体育文化的传承也发展的更加多样化,如何结合当下市场经济下更好的推动“文化强省”工作,更好的弘扬和传承湖北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就成为当下所面临的重要挑战。

【关键词】湖北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

一、“文化强省”的必要性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当下国际社会的竞争当中,传统的民族文化是衡量一个国家软实力强弱的重要指标。近年来,国际交流日益密切,软实力的文化输出和输入比重不断增长,而如何借助本土的特色文化,来保持其国家发展的鲜明特色,夯实综合国力,是在当下发展过程中,需要重点把控的方向。中国作为四大古国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近年来,国家将更多的目光转向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之上。体育作为文化传承的直观体现,形式多样,而且独具民族特色,受到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不同,从而衍生出多种形式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拥有五十六个民族,在上千年的发展过程当中,各个民族在包容的大环境之下,保持各自的民族特色。

细分来看,各个省份的由于民族的不同,也形成了一些较为鲜明的特色。湖北省当中的武陵山区、巴山一代都属于少数民族聚居地,它们拥有十分鲜明的民族色彩,而且传统的体育文化内涵也十分丰富。民族传统的体育文化作为一个民族的记忆,在实践的传承当中,不断的进行改进和发展,实质上是民族文化源远流长的一种最直接的体现。商品的流通可以限制,但是文化的传播没有明确的直接限制,只要拥有明确的信仰,拥有文化的解读者,那么文化在长时间的发展之后一样可以遍地开花。从马克思哲学辩证的角度来看,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在经历了反复的实践之后发现,没有一个国家和时期或者民族可以丢掉传统的文化。

因此,在当下传承我国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过程当中,借助发挥文化特色,来使得其自身拥有更强的支撑力,打造良好的形象,保持原有的特色,将其弘扬发展,才是当下所谓的创新社会当中,最好的创新,也是湖北省在对外发展和宣传当中,最好的“名片”。而且从湖北省长远发展来看,物质的硬实力还需要借助文化的软实力将其更好的深化,通过提升内涵,从而确保其在发展当中,拥有坚强的精神后盾,拥有良好的舆论环境,强大的精神动力,才是文化价值发挥的重要方向。

二、湖北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湖北省处于我国的第二阶梯之上,在第二阶梯省份当中,湖北省的民族数量较多,而且少数民族主要聚集在长阳、武陵一代。它们的地理位置相较而言比较特殊,因为我国的少数民族在地理上的分布大多数是以西南、西北为主,作为一个中部发展省份而言,在地理位置上极具代表性。湖北省是东部发达地区与西南落后地区、集约农业区与粗放林牧业区的过渡地带,处于承东启西、东靠西移的战略地位,经济地理位置非常具有代表性。

在湖北生的少数民族当中,长阳、武陵一代是多民族融合的聚居地,全边区46个县市有32个少数民族自治县,聚居着土家族、苗族、侗族、白族、布依族等30多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800余万,占地区总人口的56.2%,是典型的少数民族地区。由于他们的地域具有一定的闭塞性,湖北省虽然处于中部省份,但是,这些少数民族地区却因为褶皱山地,远离湘、鄂、川、黔四省中心城市,地域封闭,交通不便,经济文化极度落后。但是也正是因为地域封闭、交通不变,他们本土的民族文化更具特色,没有受到外界文化的冲击,保留和传承的是原汁原味的民族特色文化。

传统体育文化来源于中国传统的劳动文化,是少数民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集健身性、大众性、竞技性、娱乐性和观赏性于一体,由于生活习性的共性,体育文化会得到发展,但又因为民族习惯、信仰的不同,从而使得湖北省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文化独具特色。这些特点决定了新时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式。因此,在当今复杂的经济社会环境中,应顺应文化发展形势的需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不能采取历史虚无主义态度任其随波逐流。

三、湖北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开发的瓶颈

(一)外部环境阻隔因素过多

湖北省内部的少数民族地区,大多数都属于喀斯特地貌,山势崎岖,而且土地贫瘠,地貌复杂多样,交通不便,虽然过于闭塞的地理环境使得独特的传统文化得以形成,但是在当下的发展过程当中,外部因素也会带来诸多的阻隔和不便利。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独特的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作为赖以生存的环境,长期闭塞,经济发展速度缓慢,从而使得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国家的平均水平,在这样的环境因素影响之下,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体育文化也会因此发展缓慢,甚至长期处于一个停止发展的状态。所谓“物极必反”,从而导致过分的闭塞,影响到民族传统文化更好的发展和传承。

(二)民族体育文化形式单调缺乏相应的传承保护

通过对于湖北省内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调查发现,体育文化的传承方式形式近年来在逐步减少,非物质形式的传播虽然是主流。但是由于在湖北省内的少数民族当中,许多民族都没有自己统一的文字,因此没有翔实的文献记录和保护,单凭依靠传统的民间故事、祖祖辈辈相传,也很难保证不出现以讹传讹的事情。从而使得民族体育传统文化在传播流传过程当中,因为没有缺乏相对科学的形式,而使得其传承下来的东西越来越少。这样,不仅仅是传统民族体育文化的损失,更是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缺失。长此以往的恶性循环发展,必然会导致民族体育文化濒危。

(三)传统体育文化挖掘传承有待不足

经济的发展使得少数民族当中的青壮年也开始走出大山,对于传统的民风民俗虽然也有认识,但是在传承上,已经有明显的不足。而且对于湖北省传统体育文化挖掘研究整理的人员十分少,加上民风民俗领域针对性的确实,民族体育文化的记忆碎片较多,而且没有整理出一个科学合理的民族特色文化体系,从而进一步的挖掘完善起来十分困难。

四、湖北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开发

(一)取其精华,明确保护和发展方向 在对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当中能够,取其精华,是确保其可以更好的传承发展的关键。发展文化具有传承性、包容性等特点,与当今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文化反映了时代精神,是推动时代进步和社会前进的精神动力。在湖北省的传统体育文化当中,保护是基础,在保护的基础之上,通过同传统的文化相结合,来更加全面的认识,这样才可以保证其可以深入挖掘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中蕴含的其它丰富的文化成分。同时,在进行传统的体育文化传承过程,不但要注重与本民族其它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还要吸收外来的和其它民族的先进体育文化成果,进一步丰富其内涵,构建具有时代特征与民族特色的体育文化。但是,要注重取其精华的核心,而且不能够照抄照搬,这样不仅会舍本逐末,长此以往,也会失去自身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魅力。

(二)建立体系,深化挖掘和整理传统文化

对于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当下最紧急的就是建立一个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研究体系。加大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挖掘整理力度一方面,要丰富挖掘整理的方法,将参与观察、野外考察和现代科技手段等纳入到湖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理论研究中。通过多方面的整合、收集各类的相关信息,进行统一的收录和研究,来进行对于已知传统体育文化的收录和保护。改变过去研究零碎、不系统的状况,对部分原始文化风貌保存完好的少数民族聚居区进行实地调查,以最大程度地抢救搜集整理各少数民族频临消亡的传统体育文化。这样,才能够确保湖北省少数民族的文化能够更好的传承,而且从长远发展来看,也是民族文化不断完善的一种有效尝试。另一方面,要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纳入科学的规划之中,加强科研立项,从而确保投入研究和保护更加区域专业化、地域化、科学化。

(三)因地制宜,借助旅游传播和发展文化

湖北省内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文化是旅游的内涵和灵魂,是旅游的焦点和轴心。近年来,第三产业当中,旅游业能够快速有效的带动经济发展,解决就业问题,各个省市已经将其纳入当地发展战略当中的重头戏。实质上,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虽然文化自身有其独特的发展方式,通过与旅游的联袂,不但可以增强人们对相关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促进文化的发掘和传承,而且可以实现文化资源的保值增值甚至是创新,旅游业不仅借助传统的民族体育文化参与其中,使得旅游内涵更加深化,传统的民族体育文化也可以得到弘扬,为文化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后劲。与旅游联袂,一些地区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显示出了勃勃生机。旅游是传承和弘扬文化的最好载体,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特殊的功能。另外,借助旅游也可以改善当地的综合环境,两者相互结合,相得益彰,对于促进湖北省的更好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四)支持政策与资金投入

在对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当中,政府职能建设作用不容忽视。因此,需要借助政策的支持,来更加有效的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从而确保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当中,拥有科学明确的外部环境,而且对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从长远来看,也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另外,明确相应的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的法律法规,对于更好的促进其发展,建设一个科学合理的外部条件。在健康有序的环境下促进其发展有更好的推动作用。加大对于资金的投入,不仅是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收集整理当中,进行相应的科研资金的支持,更重要的是为更好的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统一协调发展。这样,才可以确保资金投入的价值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地区也能够享受到国家政策红利,从而充分发挥它的智力支撑作用。

五、结语

对于当下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发展而言,它是中国传统文明中的璀璨一员。在湖北省的文化产业发展当中,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意义十分深远,增强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开发,它不仅能够有效的促进民族团结,而且对于实现社会主义建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对于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开发当中,加快步伐,优化方式,不断的进行探索和创新,在不断优化的道路上真正实现对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开发和传承。通过对于文化产业的有效实践,加上国家政策的支持和推广,在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发展的今天,在传统体育文化的建设当中,体系更加科学化,经验办法也在不断的总结和改进,相信在湖北省未来的发展当中,进一步促进湖北省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一定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对于更好的促进湖北省综合的发展也会充分发挥软实力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徐咏.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1(06)

[2] 郝国栋,石文.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J].贵州民族研究.2011(02)

[3] 范维.刘思阳.探析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06)

5.湖北天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简介 篇五

湖北天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于2000年初由王学东先生为主要发起人创建。是一家具有二级资质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主要涉及城中村改造和惠民安居工程项目的投资建设。是一家以房地产开发为核心,集一级土地整改、房地产开发、物业管理、高科技产业投资为一体的现代化企业。总注册资本伍仟万元人民币。公司现有员工58人,其中具有中高级职称管理人员21人,员工均为大专以上学历,平均年龄35岁。

公司成立十四年来,相继独立和合作开发了:“惠安小区”、“惠安新苑”、“柳林雅居”、“金地-中心城”和“明泽-丰华苑”等项目,总建筑面积已超过82万平方米,开发建成小区生活配套齐全,具有领衔当地房产潮流,标示着新现代建筑、新国际景观、新山水生活和惠民安居的高尚品牌综合住宅小区。其中公司投资建成的“金地-中心城”占地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由14栋33层的高层建筑群组成,成为东湖高新区内颇具影响力标志性大型商住社区。马湖城中村安居还建工程“明泽-丰华苑”项目用地11.36公顷,总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位于洪山区马湖村,毗邻野芷湖、二环线和三环线。不仅为政府解决了拆迁还建难等问题,还形成了一个环境优雅,交通便利的成熟社区。

目前,公司正在开发建设的项目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关山村“城中村”综合改造项目、汉阳区前进村“城中村”综合改造项目、武昌区向阳村“城中村”综合改造项目、洪山区双建村“城中村”结合改造项目、大洲村“城中村”综合改造项目等,总建筑面积300万平方米。

回顾历史,我们倍感欣慰。展望未来,我们豪情满怀。致力于推动城市发展过程中成片区域的改造和重点项目建设,提升人居品质。在董事长王学东先生一贯倡导的“城信为根,人性为本”的理念指导下,在湖北天地房地产二次腾飞之时,为争在短时间内形成天地品牌系列,紧紧围绕“为民生建筑和谐空间”的宗旨,持续不断地奉献天地温馨情怀。

企业大事记

2000年 湖北天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成立

2000年 湖北天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人名币 2000年 湖北天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惠安小区】项目 2002年 湖北天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获得国家三级房地产开发资质 2005年 湖北天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惠安新苑】项目 2006年 湖北天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柳林雅居】项目 2007年 湖北天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开发【金地-中心城】项目 2008年 湖北天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合资成立武汉润诚天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明泽-丰华苑】项目

2009年 湖北天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注册资本增至5000万元人名币

2009年 湖北天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荣升国家二级房地产开发资质 2009年 湖北天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合资成立武汉福瑞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开发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关山村“城中村”综合改造项目

2010年 湖北天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合资成立武汉兆嘉乐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开发武汉市洪山区双建村“城中村”综合改造项目

2010年 湖北天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合资成立武汉福瑞盛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开发武汉市汉阳区前进村“城中村”综合改造项目 2011年 湖北天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合资成立武汉三石传媒有限公司

2012年 湖北天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合资成立武汉宽居房地产销售代理有限公司

2012年 湖北天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合资成立武汉汇韬商业营销策划运营有限公司..............项目大事记

2000年 湖北天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惠安小区】项目 2002年 【惠安小区】项目交房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 2005年 湖北天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惠安新苑】项目 2006年 【惠安新苑】项目交房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 2007年 湖北天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柳林雅居】项目 2008年 【柳林雅居】项目交房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

2008年 湖北天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金地-中心城】项目 2010年 【金地-中心城】项目交房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 2008年 湖北天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明泽-丰华苑】项目 2011年 【明泽-丰华苑】项目交房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

2011年 武汉福瑞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关山村“城中村”综合改造项目

2011年 武汉福瑞盛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武汉市汉阳区前进村“城中村”综合改造项目

6.湖北省开发区发展现状 篇六

——武穴办事处、武穴经济开发区招商引资专题片

社会经济的发展永远是一个由不平衡到平衡的循环往复的过程。创富论说,从不平衡到平衡的过程,就是快速创业、快速致富的过程,谁发现了不平衡,谁就把握了快速创富发展的机遇!

当中国用改革开放和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办法搞活了东部及沿海地区经济的时候,地处华中、坐落在长江中下游北岸的湖北省武穴市深深地感受到发展优势明显与发展程度不够之间强烈的不平衡。

这,即是一种压力,更是一次机遇!

如果您正在用搜索的目光探寻创富发展的机遇,那么,不妨来静静的欣赏这部专题。相信它会点燃您的心中希望的火花!

早在明朝时期,武穴市就是临江重镇,清朝初期发展为湖北省商贾要埠,后来,《烟台条约》将其辟为外轮停泊港口,孙中山先生的也《建国方略》将其列入重点开发计划,民国中期又成为湖北省“七大商埠”之一。武穴因其工商业繁荣昌盛,历来都有“小汉口”的美名。

〔同期声〕采访老人描述商贾云集、工商业发达的景象。

将近五百年的历史证明,武穴,这个人杰地灵、物华天宝之地历来就是摘拾财富的乐土,淘金的乐园!

武穴市版图面积1200平方公里,总人口73万人,素有“吴楚要塞”,鄂、皖、赣“三省七县通衢”之称,交通区位优势明显。京九铁路穿境而过,设立站点2个;沪蓉高速公路横穿武穴,互通岔口2个;武穴港是长江十大深水良港之一,武穴段河道长达35公里,是武汉至安庆433公里的区间内,惟一可停靠5000吨级以上的客货轮船的港口;武穴市距离“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车程均不超过10小时。显然,武穴市是全国少有的水路、铁路、公路“三长交汇”之地。长江之畔风光旖旎的武穴办事处是武穴市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和商品集散地,面积43.18平方公里,总人口14万人,下辖8个行政村,12个社区居委会。区域内建有110KV、220KV变电站各1座,供电充足;日供水10万立方米的大型自来水厂2座,供水充沛;固定电话网、移动电话网和宽带网均实现无缝隙覆盖,且收费标准远低于发达城市;基础教育实力雄厚,有多所省级示范中小学,1所省级重点高级中学;职业技术教育发达,每年向全国知名企业输出劳力达5000余人;拥有3星级宾馆2家,广场、超市、文化、体育及休闲娱乐场所一应俱全;公共交通、住房条件优越;市民生活便利、丰富;消费实惠,民风纯朴。这一切都为谋求创业发展的人解除了后顾之忧,提供了强大的后盾。

武穴经济开发区位于武穴市城区东部,下辖武穴高新技术产业园和团山工业园,面积分别为4平方公里和0.58平方公里,是湖北省13个高新园区中仅有的2家县级高新园区之一。开发区与武穴办事处合署办公。

多年来,武穴市委、市政府以及武穴办事处党政班子牢牢把握中央及上级党政部门制定的发展战略方针,充分发挥本地历史延续性优势、区位优势和工业基础优势,以再现武穴往昔繁荣、富饶、昌盛的景象为使命,在奔向富裕小康的征途上迈着坚实的步伐。

〔同期声〕党委书记讲“建设民营工业小区、振兴城镇工业经济”工作思路。这是一支思想解放、务实能干、与时俱进的领导班子,在他们的带领下,武穴办事处连续8年获得“湖北省乡镇企业十强乡镇”的殊荣,社会综合实力跨入湖北省十强,是“全国东西部合作乡镇企业示范区”。全处共建成民营工业小区10个,面积453亩,工业型企业固定资产投入总额达到;现有企业160家,主要产业有生物医药、精细化工、纺织包装、轻工食品、服装加工、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加工、建筑材料等。武穴高新技术产业园现已逐步形成了生物医药和精细化工新材料两大主导产业。园区现有工业企业34家,其中5家医药企业中,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4家,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1家,上市公司1家,上市公司控股企业1家。园区基础设施完备,建设投入已累计达到6.8亿元,三纵六横的路网建设已全部竣工,自来水厂、变电站等一批基础设施配套项目全部建成,实现了“五通一平”,园区新建的热电厂项目已通过审批,投资到位即可动工,新建的大型污水处理厂项目正在建设,今年底即可投入使用。

〔同期声〕分管领导讲解最近发展成绩,以增长率为主。〔同期声〕投资企业主谈优势、生活、处干部作风。

几年来武穴办事处和武穴经济开发区快速发展的事实已经充分证明,武穴这块热土完全有优势、有条件、有能力成为投资兴业,创富发展的乐园。

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告诉我们,要想让不平衡走向平衡,就要充分利用不平衡两端的落差所形成强大的动力来推动。武穴办事处的党政领导在思考振兴地方经济的有效办法时,也得出了一脉相承的结论:招商引资。

[同期声]办事处主任、开发区主任谈“重商、亲商、稳商、安商” 2005年,龙潭实业总公司与泰盛公司携手引进总投资达6950万元的中百仓储项目。为了尽快促成项目的落实,武穴办事处一行人甘当铺路石,分头去做拆迁户的思想工作,在最短的时间内落实补助政策,搬迁40多户居民,拆除一万多平方米的旧建筑,使该项目按原定计划顺利推进;„„为商家排忧解难,一切为了企业服务的例子不胜枚举。开明的办事处领导班子始终认为,商家发展了、赚钱了,地方经济才能快速升温。

仅2005年,武穴办事处共引进项目20个,签订协议资金1.74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43亿元。截止目前,全处160家企业中,共有招商引资企业

家,且家家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同期声〕几年前,进驻武穴办事处的企业均为中小民营企业,创业之初只有几十万元资金和十多名工人,经过几年的发展,资产上升为500万以上的有30多家,最多的达到4000多万元,有12家进入了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行列。

〔同期声〕商家老总谈发展,并说明武穴就是是淘金的宝地。

武穴的确是淘金的宝地,然而,这金矿开掘的依然不够。武穴办事处党政领导明白,以前的成绩只能是倍增我们的信心。对于实现振兴地方经济的梦想,还只是向前迈出了一小步。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城市要快速发展,势必要用营销的办法不断深入,招商引资作为营销的一种手段,还需要向纵深推进。

令人欣慰的是,武穴经济发展除具备区位优势、现有经济基础优势和经济环境优势外,华中地区的经济正在快速升温,刚刚规划的武汉城市经济圈也将武穴纳入规划之列。可见,武穴的发展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乘风破浪正当时,何不挂帆济沧海!武穴办事处乘势推出了招商引资的政策法规:

所有新进入的,且每亩固定资产投资额达100万元的国内外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工业型企业均可享受下列优惠:

1、企业自投产之日起,所得税本级留成部分,分前3年全部返还,后2年返还50%;增值税本级留成部分,前2年返还30%;

2、为企业代办、申报工商、税务等手续。企业从合同签订之日起,3年内本级行政规费除国家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的以外,全部实行“零”收费,且从第4年起按最低标准,实行减半收取;

3、企业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投资方需支付村和农民个人部分的3种费用,即村集体土地补偿费、农民个人安置补助费、农民个人青苗费;向上报批的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和本级政府土地出让金,实行30年内先征后返的政策;

4、享受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的各项优惠政策。

5、固定资产投资1000万元以上,且每亩固定资产投入达100万元以上的,小区以外新办工业型企业可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给予优惠。

〔同期声〕办事处主任欢迎咨询、考察、投资、兴业。

7.河北省乡村旅游开发模式探究 篇七

关键词:河北,乡村,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是20世纪80年代出现在农村区域的一种新型的旅游和农业经营模式, 它是以类型丰富的乡村为背景, 以乡村风光、农民生活和乡土文化为旅游吸引物而进行的休闲观光形式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河北省以休闲农业为基础的乡村旅游资源丰富, 发展乡村旅游, 可以扩大旅游容量, 拓展旅游产业空间, 对促进河北旅游业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1 河北省乡村旅游资源综述

河北省作为全国农业大省之一, 作为全国区域旅游发展核心地区之一, 发展农业与旅游相结合的乡村旅游具有诸多优势, 尤其是资源优势。

1.1 休闲农业旅游资源中的自然存在

自然存在是指以自然为基础的休闲农业环境, 它是由水文、气候、地质、地貌、生物等要素有机结合而形成的自然综合体, 是区域旅游发展的基底, 更是休闲农业核心景观特征之一。河北省发展乡村旅游的地理位置优越, 具有许多得天独厚的自然休闲农业资源。这里有素有“坝上高原”之称的张北农牧业资源、素有“燕山根基”之称的冀北山地资源、素有“华北粮仓”之称的冀西北山盆和冀中平原资源, 成为我国唯一兼有高原、丘陵、平原、湖泊、海洋等多样地貌类型的区域, 为河北成为农业旅游大省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自然生态农业旅游资源。

1.2 休闲农业旅游资源中的人文存在

文化是休闲农业活动的特色, 缺少文化内涵, 农业旅游就如同失去灵魂, 没有生命力, 因此, 以人文为基础的休闲农业资源对发展区域农业旅游也具有重要意义。河北省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这里有众多可与农业相联系的文化发掘点。据不完全统计, 目前全省已认定无公害生产基地2 000多个、特产之乡115个, 魏县剪纸、武强年画、白洋淀苇编、迁西板栗、沧州小枣、坝上口蘑等具有特定人文历史的特色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特色产品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 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增强。这些以人文为基础的农业条件构成了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良好基础。

2 河北乡村旅游开发模式

乡村旅游资源大部分是以分散的、专一化的形式存在的, 在当今潜在旅游者对旅游整体需求日益提升的背景下, 必然要对其进行必要的开发和整合, 满足旅游者对乡村旅游的要求。当前, 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开发模式众多, 根据河北乡村旅游资源特点, 本文认为以下开发模式可能更适合当前乡村旅游的发展状态。

2.1“以点带面”依托模式

“以点带面”在这里可以理解为以“中心城市为依托”或以“著名景区为依托”, 进行原点发散式乡村游开发, 开发模式要重点考虑乡村旅游产品的类型、特色、区位和功能等因素。河北省各地区拥有众多的乡土资源, 在开发过程中可以行政辖区划分的二级城市或重点地区为依托, 适时适度开发参与、观赏、品尝、购买等类型的乡村游产品, 借以提高乡村游的知名度。比如, 秦皇岛昌黎的葡萄沟地区, 紧邻河北省的二级城市, 依托所在地位于全球优质葡萄产地区域的优势和当地的葡萄文化, 大力开发葡萄产品及其二次产品, 每年夏秋季节, 吸引众多游客前往, 为当地农户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2.2“公司农户”共赢模式

此种经营模式更适用于具有旅游特色的村镇, 通过引进有市场经营能力且具备一定经济实力的企业, 改造村镇的硬件设施, 指导乡民开发餐饮住宿接待、组织特色民族风情活动, 形成具有特色吸引力的乡村旅游产品, 从而吸引更多旅游消费者。“公司农户”共赢模式充分考虑农户利益, 利用企业资金和经营优势, 充分发挥特色村镇乡村旅游资源的作用。河北廊坊市永清县在发展壮大乡村旅游过程中, 积极与企业合作, 引进休闲娱乐项目, 利用地方自然与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旅游产品, 在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中, 一系列大项目不断落户此地, 为永清旅游产业的大发展、快发展奠定了基础, 助推本地旅游向高层次迈进。

2.3“政府主导”带动模式

政府主导型开发模式即由地方政府负责乡村旅游的整体规划和相关基础设施建设, 组建政府管理下的乡村旅游公司负责日常经营管理和商业运作;建立民间团体组织协调村民参与导游、特色乡村演出、工艺品制作等活动;负责整体客源的招徕及市场开拓;协调公司或团体与民众利益分配等活动。政府要发挥主导带动作用, 积极协调各方利益, 促进本地整体旅游经济效益的提高。贵州平坝县天龙镇在发展乡村游时就借鉴了此种模式, 当地自2009年由政府主导开展乡村游之后, 农户整体收入提高近五成, 同时带动当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使整个乡村呈现出勃勃生机。

2.4“户户结合”自营模式

偏远地区的村民往往远离市场, 对外部公司介入投资共同开发乡村游有一定的顾虑, “户户结合”即为农户自行联合发展农村旅游的模式。这些地区在“示范户”的带动下, 以土地或资金的形式加入到乡村游的经营接待中, 向“开拓户”学习经验技术, 短暂磨合后形成“户户结合”乡村旅游开发模式。湖南汉寿县的“鹿溪农家”即由“示范户”带动, 全村大部分农户加入到乡村旅游接待中, 并逐渐形成了“绿色蔬菜户”“家禽养殖户”“民俗表演队”等专业旅游服务组织。河北省张北及承德坝上地区, 民风纯朴, 特色突出, 可借鉴此种经营模式, 实现偏远农村地区的整体致富。

总之, 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是整体旅游大产业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是对地方特色旅游的有益补充。河北省应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政策优势, 以特色休闲旅游资源为基础, 突出地区农业发展特色, 以各种农业休闲旅游模式为借鉴, 积极发展本地乡村旅游, 在提升农村整体经济效益的同时, 促进河北旅游经济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何景明.国外乡村旅游研究述评[J].旅游学刊, 2003 (1) :5.

[2]张建雄.关于乡村旅游若干问题的思考[J].大理学院学报, 2003 (2) :11-16.

[3]邱海蓉.关于乡村旅游发展的思考[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 2005 (5) :122-124.

[4]谭豹.乡村旅游发展的模式与途径[N].中国旅游报, 2006-05-19.

8.湖北省开发区发展现状 篇八

摘要:在“京张联合申奥”的大背景下,以服务京津冀三地群众健身休闲、打造特色体育文化强省为目的,通过文献资料、实地考察,对河北省环京津地区体育健身休闲资源现状进行考察,在全面分析其现状基础上,针对目前开发中缺少整体布局和区域特色品牌项目群的主要问题,结合时空、地理和政策、文化优势,提出以“环京”“环津”为主导,“环石”“环秦”为辅助的“四轮驱动”式特色项目发展布局,为推动京津冀三地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环京津;体育健身休闲圈;资源开发;项目布局;“四轮驱动”

中图分类号:G80-0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076(2014)04-0032-04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bid for Olympics in the joint efforts of Beijing and Zhangjiakou”, with the purpose of serving the mass fitness leisure and making the province of sports and culture, an investigation was made on the sports fitness leisure resources in the areas of Hebei around Beijing and Tianjin through literature and field survey. Based a thorough analysis of the status and in the light of the main problems of the overall layout and regional project characteristics, combined with the temporal, geographical and policy and cultural advantages, a special project planning was put forwar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Beijing, Tianjin and Hebei economic integration.

Key words:around Beijing and Tianjin; circle of sports-fitness-leisure; resource development; project construct;“four wheel drive”

“京津冀经济一体化”的纵深发展、“京张联合申奥”步伐的不断加快,使得河北这一“环京津”大省在2013年的岁末再一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北京是世界的北京,更是“环京津冀经济圈”的北京,以首都为核心的经济圈发展模式不仅带动了北京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同时还带动了以体育旅游、健身休闲为主的新产业的成长。伴随着快速发展的经济基础,京津冀地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明、业余生活文化需求也在不断提升;作为我国唯一一个包含平原、山地、草原和海滨的“环京津”大省,燕赵大地在传承五千年地域文化的同时,如何充分规划和宣传河北省体育健身休闲产业圈,以“传承和放大”为主题思想,全面推动“环京津健身休闲圈”的构建和实施,是拉动河北省体育健身、旅游休闲市场消费,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实现体育服务于民众、民生,建设体育强省的重要战略部分。

1“环京津体育健身休闲圈”概念的界定与功能定位

1.1概念界定

“环京津健身休闲圈”是河北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充分利用环绕京津的独特区位优势和丰富的体育、文化、自然资源优势提出的战略构想[1]。其主要目的是承接京津两地群众健身休闲、亲近自然的业余文化需求,同时带动河北省内群众体育健身业发展,为京津冀三地群众提供丰富的健身项目和休闲场所,形成具有特色文化的体育强省。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第30卷第4期2014年8月 王志辉,等申奥背景下河北省“环京津体育健身休闲圈”资源开发与项目布局No.4 20141.2功能定位

“京张联合申奥”不仅让张家口、崇礼、滑雪等成为热门搜索词,“94.8%的民众支持率”也反映了北京及河北人民群众对体育、体育健身和体育休闲娱乐的关注度和需求度;随着2008年奥运会后我国人民群众持续高涨的体育健身和休闲需求,以北京为核心经济发展区域的京津两地体育健身资源紧缺、体育消费价格过高等问题逐一显现;以北京为中心、天津为副中心、河北为腹地的“环京津体育健身休闲圈”是转移和承接京津两地群众体育健身休闲需求,营造浓厚全民健身氛围,发展特色河北体育文化,推动河北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布局。

2河北省“环京津”体育健身休闲资源开发与项目布局

2.1河北省“环京津”体育健身休闲资源整体规划

2.1.1开发体育健身休闲资源的优势分析

政策与交通优势:河北省自2008年正式实施“河北省环京津旅游休闲产业带规划”以来[2],京津冀区域旅游经济一体化步入了一个全新的快速发展阶段;同时,环京津区域内形成了以京津塘、京沈、京张、京石等高速公路为主的交通网络,便利的交通条件为“环京津体育健身休闲圈”的实践实施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条件。

区位与自然文化优势:“环京津体育健身休闲圈”构建中的8个辖区市中有4个辖区市(保定、张家口、承德、廊坊)22个县与北京接壤,4个辖区市(石家庄、唐山、秦皇岛、沧州)与北京相距不足300公里;3个辖区市(廊坊、沧州、唐山)与天津接壤,交通便捷,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京津冀区域构成全国最大的城市群,约有2亿人口,河北省成为北京向外转移第二产业的首选区域,河北和京津两地在物流、人才、信息方面交流的越来越密集;同时,河北省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独有的地貌特征,成为京津地区群众进出游玩、休闲健身最适宜的选择。

人才与消费资源优势:体育健身休闲项目的开展需要较多的基础场地设施和专业指导人才,河北省凭借天然的资源设施和相对低密度的人口平均居住面积,可供修建和改造的体育基础设施比较齐全,收费也比较低廉,是满足京津冀全民健身需求的重要保障;同时,凭借毗邻京津高校尤其是河北省高校的人才资源优势,可以打造一支专业的休闲健身指导、旅游管理队伍,也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创业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岗位。

2.1.2河北省“环京津”体育健身休闲资源总体规划

2.2.2.1以保定、张家口、承德和廊坊市等近京郊区为“环京”首要主导圈

在保定地区重点构建“山”“水”“城”三篇大文章:1)“山”文化,野三坡、空中草原、白石山、狼牙山等太行山脉的登山、攀岩、蹦极、野外生存、漂流、拓展训练等特色项目。例如“狼牙山登山节”中以“寻找五壮士”为历史文化背景,打造群众品牌活动;“野三坡健身旅游节”中开展越野自行车、徒步穿越峡谷、险峰栈道登山等赛事。2)“水”文化,以白洋淀水上文化运动中心为主,围绕历史、生态和革命文化,开发传统的木船、捕鱼、游泳、赏花活动,引入放河灯、打水仗、编苇席、捕鱼、水上滑翔等民间特色游乐和健身项目。3)“城”,“冠军之都”和“健身古城”的文化优势,综合开发集教学、比赛、训练、会展、健身、娱乐、益智等为一体的特色文体活动,吸引京津两地群体参与。

在张家口地区重点构建“冰雪”与“草原民俗”特色文章:1)“冰雪”文化,以京张申奥为契机,重点建设张家口崇礼滑雪活动中心,凭借河北省高原训练基地长城滑雪场、万龙滑雪场、中意塞北滑雪场和翠云山滑雪场等中心打造丰富多彩的冰雪文化。2)“草原民俗”特色文化,在坝上草原、大境门、古州衙、鸡鸣驿、元中都一条线上开发以全国第一个蒙元历史博物馆为专线的“寻找成吉思汗”大型休闲健身文化节,突出元文化和张北地域文化的观光表演与健身参与等项目。

在承德地区重点构建“离宫”与“皇家”文化游:1)“离宫”特色,利用交通便利和皇家圣地名气,从北京出发驱车2小时左右,既可在欣赏皇家文化中体验山庄民俗体育活动,又可观赏高水平的现代体育比赛,充分利用承德南营子体育场、承德市体育馆和市体校的设施资源,承办和承接高水平体育赛事,提升城市影响力。2)重点谋划“皇家猎场”文化游,以木兰围场为主,骑马、射箭、滑草、漂流等项目逐渐规模化、规范化,加大宣传力度,打造皇家狩猎节等系列相关文化品牌活动项目。

2.2.2.2以廊坊、沧州和唐山市为“环津”主导圈

利用廊坊地区的区位和土地资源优势,直接面向京津两地的白领阶层,开发和培育高尔夫、马术、网球等项目,举办和承接各类相关大众健身赛事和业余培训项目。

在中国武术和杂技之乡的沧州,进一步开发“沧州武术节”,建设集武术赛事表演、业余培训(如现有的沧州武术院、八极拳国际培训中心等项目)和武术设施装备为核心产品的特色产业群和旅游健身项目群;以中国吴桥杂技大世界为龙头开展各种杂技培训、观赏、游乐、表演和参与等活动,打造世界“杂技摇篮”。利用黄骅等沿海港口优势,开发海上游艇、帆船帆板、沙滩排球、足球等海滩、海上项目。

“唐山”文化,积极融入唐山港、南堡大油田和曹妃甸工程建设中,建设现代化体育场馆设施,开发综合型体育运动项目,与秦皇岛和沧州的海上和海边项目连成一线,在京津两侧相互呼应。

2.2.2.3以石家庄为“环石”辅助圈

利用省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优势,打造石家庄特色文化项目:1)“乒乓”情缘,以正定新区建设为契机,利用正定古文化和国家乒乓队训练基地的名气,围绕“乒乓”主题着力开发组织各类赛事、培训、群众健身活动,打造乒乓球名城。2)“红色圣地”情,利用革命圣地西柏坡的国内外知名度,开发各种“忆前辈”系列活动,如徒步行、野外生存、体能挑战等活动。3)“智山乐水”山水缘,以石家庄周边丰富的山水资源、文化开展登名山、攀名岩、游乐水等拓展项目。

2.2.2.4以秦皇岛市“环秦”辅助圈

利用海滨城市的地理优势,重点打造休闲观光与健身休闲项目群:1)以“奥体中心”和“国家足校”为招牌,继续大力承办各类体育赛事、扩大国内外知名度和影响力。2)大力发展海岸沿线各项体育活动,以国家体育训练基地、省自行车、水上项目训练基地为依托,开展各类水上项目和沙滩项目,组织大众健身休闲活动。

3结束语

河北省“环京津健身休闲圈”的项目构建与谋划实施,对京津冀三地的群众而言,北上有骑马、狩猎、滑草、滑雪等皇家项目,南下有龙舟、涉水、杂技、武术等民俗项目,东行有沙滩运动、海滨运动等时尚项目,西行有登山、峡谷探险等拓展项目,居中有网球、高尔夫、马术及其他综合体育项目,在短短3小时的车程中体验历史与现代文明的更替,既有高雅的时尚休闲项目又有群众喜闻乐见的民俗活动和健身赛事。“健身休闲圈”项目构建与设计开发不仅可以为京津地区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的体育和旅游服务,更重要的是为促进河北省环京津周边地区的经济、文化和体育、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更多机遇和途径;以京张联合申奥为契机,打造“世界的北京”“世界的河北”是促进河北省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一次大好时机。

参考文献:

[1]陶澜.扩大内需背景下河北省体育产业发展的思考[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3,27(2):16-20.

[2]王亭亭.河北省环京津旅游休闲产业带发展宏观战略思路与对策研究[J].河北学刊,2009,29(6):231-235.

[3]孙班军,黄志强,郑浩.构建“环京津体育旅游圈”的战略构想[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41(11):32-35.

[4]王志辉,袁庚申,赵智岗.河北省“环京津体育健身休闲圈”战略布局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3,32(5):63-66.

人才与消费资源优势:体育健身休闲项目的开展需要较多的基础场地设施和专业指导人才,河北省凭借天然的资源设施和相对低密度的人口平均居住面积,可供修建和改造的体育基础设施比较齐全,收费也比较低廉,是满足京津冀全民健身需求的重要保障;同时,凭借毗邻京津高校尤其是河北省高校的人才资源优势,可以打造一支专业的休闲健身指导、旅游管理队伍,也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创业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岗位。

2.1.2河北省“环京津”体育健身休闲资源总体规划

2.2.2.1以保定、张家口、承德和廊坊市等近京郊区为“环京”首要主导圈

在保定地区重点构建“山”“水”“城”三篇大文章:1)“山”文化,野三坡、空中草原、白石山、狼牙山等太行山脉的登山、攀岩、蹦极、野外生存、漂流、拓展训练等特色项目。例如“狼牙山登山节”中以“寻找五壮士”为历史文化背景,打造群众品牌活动;“野三坡健身旅游节”中开展越野自行车、徒步穿越峡谷、险峰栈道登山等赛事。2)“水”文化,以白洋淀水上文化运动中心为主,围绕历史、生态和革命文化,开发传统的木船、捕鱼、游泳、赏花活动,引入放河灯、打水仗、编苇席、捕鱼、水上滑翔等民间特色游乐和健身项目。3)“城”,“冠军之都”和“健身古城”的文化优势,综合开发集教学、比赛、训练、会展、健身、娱乐、益智等为一体的特色文体活动,吸引京津两地群体参与。

在张家口地区重点构建“冰雪”与“草原民俗”特色文章:1)“冰雪”文化,以京张申奥为契机,重点建设张家口崇礼滑雪活动中心,凭借河北省高原训练基地长城滑雪场、万龙滑雪场、中意塞北滑雪场和翠云山滑雪场等中心打造丰富多彩的冰雪文化。2)“草原民俗”特色文化,在坝上草原、大境门、古州衙、鸡鸣驿、元中都一条线上开发以全国第一个蒙元历史博物馆为专线的“寻找成吉思汗”大型休闲健身文化节,突出元文化和张北地域文化的观光表演与健身参与等项目。

在承德地区重点构建“离宫”与“皇家”文化游:1)“离宫”特色,利用交通便利和皇家圣地名气,从北京出发驱车2小时左右,既可在欣赏皇家文化中体验山庄民俗体育活动,又可观赏高水平的现代体育比赛,充分利用承德南营子体育场、承德市体育馆和市体校的设施资源,承办和承接高水平体育赛事,提升城市影响力。2)重点谋划“皇家猎场”文化游,以木兰围场为主,骑马、射箭、滑草、漂流等项目逐渐规模化、规范化,加大宣传力度,打造皇家狩猎节等系列相关文化品牌活动项目。

2.2.2.2以廊坊、沧州和唐山市为“环津”主导圈

利用廊坊地区的区位和土地资源优势,直接面向京津两地的白领阶层,开发和培育高尔夫、马术、网球等项目,举办和承接各类相关大众健身赛事和业余培训项目。

在中国武术和杂技之乡的沧州,进一步开发“沧州武术节”,建设集武术赛事表演、业余培训(如现有的沧州武术院、八极拳国际培训中心等项目)和武术设施装备为核心产品的特色产业群和旅游健身项目群;以中国吴桥杂技大世界为龙头开展各种杂技培训、观赏、游乐、表演和参与等活动,打造世界“杂技摇篮”。利用黄骅等沿海港口优势,开发海上游艇、帆船帆板、沙滩排球、足球等海滩、海上项目。

“唐山”文化,积极融入唐山港、南堡大油田和曹妃甸工程建设中,建设现代化体育场馆设施,开发综合型体育运动项目,与秦皇岛和沧州的海上和海边项目连成一线,在京津两侧相互呼应。

2.2.2.3以石家庄为“环石”辅助圈

利用省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优势,打造石家庄特色文化项目:1)“乒乓”情缘,以正定新区建设为契机,利用正定古文化和国家乒乓队训练基地的名气,围绕“乒乓”主题着力开发组织各类赛事、培训、群众健身活动,打造乒乓球名城。2)“红色圣地”情,利用革命圣地西柏坡的国内外知名度,开发各种“忆前辈”系列活动,如徒步行、野外生存、体能挑战等活动。3)“智山乐水”山水缘,以石家庄周边丰富的山水资源、文化开展登名山、攀名岩、游乐水等拓展项目。

2.2.2.4以秦皇岛市“环秦”辅助圈

利用海滨城市的地理优势,重点打造休闲观光与健身休闲项目群:1)以“奥体中心”和“国家足校”为招牌,继续大力承办各类体育赛事、扩大国内外知名度和影响力。2)大力发展海岸沿线各项体育活动,以国家体育训练基地、省自行车、水上项目训练基地为依托,开展各类水上项目和沙滩项目,组织大众健身休闲活动。

3结束语

河北省“环京津健身休闲圈”的项目构建与谋划实施,对京津冀三地的群众而言,北上有骑马、狩猎、滑草、滑雪等皇家项目,南下有龙舟、涉水、杂技、武术等民俗项目,东行有沙滩运动、海滨运动等时尚项目,西行有登山、峡谷探险等拓展项目,居中有网球、高尔夫、马术及其他综合体育项目,在短短3小时的车程中体验历史与现代文明的更替,既有高雅的时尚休闲项目又有群众喜闻乐见的民俗活动和健身赛事。“健身休闲圈”项目构建与设计开发不仅可以为京津地区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的体育和旅游服务,更重要的是为促进河北省环京津周边地区的经济、文化和体育、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更多机遇和途径;以京张联合申奥为契机,打造“世界的北京”“世界的河北”是促进河北省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一次大好时机。

参考文献:

[1]陶澜.扩大内需背景下河北省体育产业发展的思考[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3,27(2):16-20.

[2]王亭亭.河北省环京津旅游休闲产业带发展宏观战略思路与对策研究[J].河北学刊,2009,29(6):231-235.

[3]孙班军,黄志强,郑浩.构建“环京津体育旅游圈”的战略构想[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41(11):32-35.

[4]王志辉,袁庚申,赵智岗.河北省“环京津体育健身休闲圈”战略布局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3,32(5):63-66.

人才与消费资源优势:体育健身休闲项目的开展需要较多的基础场地设施和专业指导人才,河北省凭借天然的资源设施和相对低密度的人口平均居住面积,可供修建和改造的体育基础设施比较齐全,收费也比较低廉,是满足京津冀全民健身需求的重要保障;同时,凭借毗邻京津高校尤其是河北省高校的人才资源优势,可以打造一支专业的休闲健身指导、旅游管理队伍,也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创业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岗位。

2.1.2河北省“环京津”体育健身休闲资源总体规划

2.2.2.1以保定、张家口、承德和廊坊市等近京郊区为“环京”首要主导圈

在保定地区重点构建“山”“水”“城”三篇大文章:1)“山”文化,野三坡、空中草原、白石山、狼牙山等太行山脉的登山、攀岩、蹦极、野外生存、漂流、拓展训练等特色项目。例如“狼牙山登山节”中以“寻找五壮士”为历史文化背景,打造群众品牌活动;“野三坡健身旅游节”中开展越野自行车、徒步穿越峡谷、险峰栈道登山等赛事。2)“水”文化,以白洋淀水上文化运动中心为主,围绕历史、生态和革命文化,开发传统的木船、捕鱼、游泳、赏花活动,引入放河灯、打水仗、编苇席、捕鱼、水上滑翔等民间特色游乐和健身项目。3)“城”,“冠军之都”和“健身古城”的文化优势,综合开发集教学、比赛、训练、会展、健身、娱乐、益智等为一体的特色文体活动,吸引京津两地群体参与。

在张家口地区重点构建“冰雪”与“草原民俗”特色文章:1)“冰雪”文化,以京张申奥为契机,重点建设张家口崇礼滑雪活动中心,凭借河北省高原训练基地长城滑雪场、万龙滑雪场、中意塞北滑雪场和翠云山滑雪场等中心打造丰富多彩的冰雪文化。2)“草原民俗”特色文化,在坝上草原、大境门、古州衙、鸡鸣驿、元中都一条线上开发以全国第一个蒙元历史博物馆为专线的“寻找成吉思汗”大型休闲健身文化节,突出元文化和张北地域文化的观光表演与健身参与等项目。

在承德地区重点构建“离宫”与“皇家”文化游:1)“离宫”特色,利用交通便利和皇家圣地名气,从北京出发驱车2小时左右,既可在欣赏皇家文化中体验山庄民俗体育活动,又可观赏高水平的现代体育比赛,充分利用承德南营子体育场、承德市体育馆和市体校的设施资源,承办和承接高水平体育赛事,提升城市影响力。2)重点谋划“皇家猎场”文化游,以木兰围场为主,骑马、射箭、滑草、漂流等项目逐渐规模化、规范化,加大宣传力度,打造皇家狩猎节等系列相关文化品牌活动项目。

2.2.2.2以廊坊、沧州和唐山市为“环津”主导圈

利用廊坊地区的区位和土地资源优势,直接面向京津两地的白领阶层,开发和培育高尔夫、马术、网球等项目,举办和承接各类相关大众健身赛事和业余培训项目。

在中国武术和杂技之乡的沧州,进一步开发“沧州武术节”,建设集武术赛事表演、业余培训(如现有的沧州武术院、八极拳国际培训中心等项目)和武术设施装备为核心产品的特色产业群和旅游健身项目群;以中国吴桥杂技大世界为龙头开展各种杂技培训、观赏、游乐、表演和参与等活动,打造世界“杂技摇篮”。利用黄骅等沿海港口优势,开发海上游艇、帆船帆板、沙滩排球、足球等海滩、海上项目。

“唐山”文化,积极融入唐山港、南堡大油田和曹妃甸工程建设中,建设现代化体育场馆设施,开发综合型体育运动项目,与秦皇岛和沧州的海上和海边项目连成一线,在京津两侧相互呼应。

2.2.2.3以石家庄为“环石”辅助圈

利用省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优势,打造石家庄特色文化项目:1)“乒乓”情缘,以正定新区建设为契机,利用正定古文化和国家乒乓队训练基地的名气,围绕“乒乓”主题着力开发组织各类赛事、培训、群众健身活动,打造乒乓球名城。2)“红色圣地”情,利用革命圣地西柏坡的国内外知名度,开发各种“忆前辈”系列活动,如徒步行、野外生存、体能挑战等活动。3)“智山乐水”山水缘,以石家庄周边丰富的山水资源、文化开展登名山、攀名岩、游乐水等拓展项目。

2.2.2.4以秦皇岛市“环秦”辅助圈

利用海滨城市的地理优势,重点打造休闲观光与健身休闲项目群:1)以“奥体中心”和“国家足校”为招牌,继续大力承办各类体育赛事、扩大国内外知名度和影响力。2)大力发展海岸沿线各项体育活动,以国家体育训练基地、省自行车、水上项目训练基地为依托,开展各类水上项目和沙滩项目,组织大众健身休闲活动。

3结束语

河北省“环京津健身休闲圈”的项目构建与谋划实施,对京津冀三地的群众而言,北上有骑马、狩猎、滑草、滑雪等皇家项目,南下有龙舟、涉水、杂技、武术等民俗项目,东行有沙滩运动、海滨运动等时尚项目,西行有登山、峡谷探险等拓展项目,居中有网球、高尔夫、马术及其他综合体育项目,在短短3小时的车程中体验历史与现代文明的更替,既有高雅的时尚休闲项目又有群众喜闻乐见的民俗活动和健身赛事。“健身休闲圈”项目构建与设计开发不仅可以为京津地区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的体育和旅游服务,更重要的是为促进河北省环京津周边地区的经济、文化和体育、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更多机遇和途径;以京张联合申奥为契机,打造“世界的北京”“世界的河北”是促进河北省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一次大好时机。

参考文献:

[1]陶澜.扩大内需背景下河北省体育产业发展的思考[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3,27(2):16-20.

[2]王亭亭.河北省环京津旅游休闲产业带发展宏观战略思路与对策研究[J].河北学刊,2009,29(6):231-235.

[3]孙班军,黄志强,郑浩.构建“环京津体育旅游圈”的战略构想[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41(11):32-35.

9.湖北省开发区发展现状 篇九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增值税清算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及有关文件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我省行政区域内从事房地产开发的纳税人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土地增值税清算单位为纳税人填报的《土地增值税项目登记表》中房地产开发项目,对于分期开发的项目,以分期项目为清算单位。对一个清算项目中既有普通标准住房又有其他商品房的,应分别清算。

第二章 清算条件

第四条 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纳税人应到主管地方税务机关办理土地增值税清算手续:

(一)房地产开发项目全部竣工、完成销售并能够准确核算的;

(二)整体转让未竣工决算房地产开发项目的; 

(三)直接转让土地使用权的。

第五条 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主管地方税务机关可要求纳税人进行土地增值税清算:

(一)已竣工验收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其转让的房地产建筑面积占整个项目可售建筑面积的比例在85%以上,或该比例虽未超过85%,但剩余的可售建筑面积已经出租或自用的;

(二)取得销售(预售)许可证满三年仍未销售完毕的;

(三)纳税人申请注销税务登记但未办理土地增值税清算手续的;

(四)经主管地方税务机关纳税评估发现利润异常或存在问题的房地产开发项目;

(五)税务机关规定的其他情况。

第三章 申请与受理

第六条 符合第四条规定的清算条件的纳税人,应在90日内向主管地方税务机关提出清算申请,并据实填写《土地增值税清算申请审批表》,同时报送有关资料(见第八条)。主管税务机关接到纳税人申请后10日内做出是否清算的决定。

对符合清算条件的,按规定办理税款清算手续。

对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将不予清算的理由在《土地增值税清算申请审批表》中注明,连同有关资料一并退回纳税人。第七条 符合第五条规定的清算条件的纳税人,主管地方税务机关应出具《土地增值税清算通知书》并送达纳税人。纳税人应在接到《土地增值税清算通知书》之日起30日内,填写《土地增值税清算申请表》同时报送有关资料。

第八条 纳税人在办理土地增值税清算时,应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下列资料:

(一)清算项目财务报表;

(二)土地使用权受让合同及支付地价款(出让金)凭证;

(三)清算项目贷款合同和银行贷款利息结算通知书;

(四)开发项目的预算、概算书;

(五)房地产开发项目工程验收证明;

(六)清算项目销售许可证;

(七)公共配套设施有关资料;

(八)预征土地增值税完税凭证复印件;

(九)房地产开发成本、费用的凭证(包括地价款、出让金、房产开发成本、费用等);

(十)与转让房地产有关的完税凭证和费用凭证;

(十一)房地产买卖合同复印件;

(十二)《普通标准住房审核表》;

(十三)房地产买卖合同复印件;

(十四)主管税务机关要求报送的其他资料。

第四章 清算审核

第九条 审核内容。审核内容包括:

(一)清算项目收入、扣除项目、应纳税额;

(二)证明、凭证、资料;

(三)鉴证报告;

(四)其他相关资料.第十条 收入的审核。审核内容包括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地上的建筑物及其附着物(以下简称房地产)并取得的全部价款及有关的经济收益,包括货币收入、实物收入和其他收入。重点审核企业预售款和相关的经济收益是否全部结转为销售收入,同时应审核向购买方收取的房价款中是否包含代收费用。第十一条 对于纳税人将开发的房地产用于职工福利、奖励、对外投资、分配给股东或投资人、抵偿债务、换取其他单位和个人的非货币性资产等,发生所有权转移时应视同销售房地产,其视同销售收入按下列方法和顺序审核确认:

(一)按本企业当月销售的同类房地产的平均价格核定;

(二)按本企业在同一地区、同一年度销售的同类房地产的平均价格确认;

(三)参照当地当年、同类房地产的市场价格或评估价值确认。

对于纳税人隐瞒房地产成交价格,或其转让房地产成交价格低于房地产评估价格且无正当理由的,税务机关可按照上述方法中的市场价格或评估价值确定房地产转让收入。

第十二条 对纳税人按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规定在售房时代收的各项费用,应按下列规定分别处理:

(一)代收费用计入房价向购买方一并收取的,应将代收费用计入房地产转让收入。在计算扣除项目金额时,对实际支付的代收费用,可予以扣除,但不允许作为加计扣除的基数。

(二)代收费用在房价之外单独收取且未计入房地产价格的,不作为房地产转让收入,在计算扣除项目金额时,不允许扣除代收费用。

第十三条 主管地方税务机关应认真审核纳税人提供的证明凭证、资料是否真实有效;审核《鉴证报告》的真实性;格式的规范性;内容的齐全性,内容应包含开发项目总建筑面积、批准总销售面积、企业总自用面积、总配套设施面积、项目分类用途情况、允许分摊的配套设施面积、本次土地增值税清算面积,审核各表格扣除项目内容与相关资料的关系等。

第十四条 房地产开发项目发生的各项成本和费用应按实际发生额确认扣除;对纳税人无法提供合法有效凭证的,不予扣除;各项预提(或应付)费用不得包括在扣除项目金额中。扣除项目审核顺序为:

(一)扣除项目能够直接认定的,审核凭证是否合法有效;

(二)扣除项目不能直接认定的,审核分摊标准是否合理;

(三)审核开发土地面积、建筑面积和可售面积,是否与权属证、房产证、预售证、房屋测绘所测量数据、销售记录、销售合同、有关主管部门的文件等载明的面积数据相一致。

(四)审核并确认扣除项目的具体金额时,应当考虑总成本、单位成本、可售面积、累计已售面积、累计已售分摊成本、未售分摊成本(存货)等因素。

第十五条 公共配套设施费的扣除范围确认,以房地产开发中必须建造、但不能有偿转让的社会公共事业设施所发生的支出确定。如:物业办公场所、变电站、热力站、水厂、居委会、派出所、托儿所、幼儿园、学校、医院、邮电通讯、自行车棚、公共厕所、停车场(库)、会所、文体场馆等公共设施,具体审核原则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增值税清算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6]187号)相关规定执行。

第十六条 在审核公共配套设施费的扣除时,应先确定允许扣除的配套设施面积后再计算分摊。对于成片开发分期清算项目的公共配套设施费用,在清算时应按实际发生的费用进行分摊。在后期清算时,对实际支付的公共配套设施费用分摊比例大于前期的金额时,允许在整体项目全部清算时,按照整体项目重新进行调整分摊。

第十七条 对开发土地和新建房及配套设施的成本(简称开发成本)按实际发生额据实扣除,对纳税人进行土地增值税清算时,开发成本中的前期工程费、建筑安装工程费、基础设施费、开发间接费用,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税务机关应按第二十条的核定方法进行确认扣除:

(一)费用凭证或资料不符合清算要求或不实的;

(二)发现《鉴证报告》内容有问题的;

(三)单位面积工程成本扣除额,明显高于按照房地产所在地建设部门公布的工程造指数,计算的单位面积工程造价金额,又无正当理由的。

第十八条 税务机关根据建设部门定期公布的工程造价指数,结合商品房用途、结构以及清算项目建设周期等因素,确认单位面积工程造价,并据此核定扣除额。

第十九条 单位面积工程造价可由主管税务机关根据实际情况,按下列方法确认:

单位面积工程造价=综合基价直接费/建筑面积×项目建设周期内各月份工程造价指数的算术平均数

第二十条 应纳税额的审核。税务机关应按照税法规定审核清算项目的收入总额、扣除项目的金额,并确认其增值额及适用税率,正确计算应缴税款。对于有多个开发项目的房地产企业,要审核收入与扣除项目金额是否属于同一项目;对于同一个项目既有普通住宅,又有非普通住宅的,其收入额与扣除项目金额要分开核算,分别清算。审核结束后,根据审核结果填写《土地增值税清算申报表》。

第二十一条 经清算应缴(退)土地增值税的,由纳税人凭《土地增值税清算审核意见书》到相应税务机关办理缴(退)税手续。

第二十二条 在土地增值税清算时未转让的房地产,清算后销售或有偿转让的,纳税人应按规定进行土地增值税的纳税申报,扣除项目金额按清算时的单位建筑面积成本费用乘以销售或转让面积计算。

单位建筑面积成本费用=清算时的扣除项目总金额÷清算的总建筑面积

第二十三条 在清算审核过程中,发现纳税人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按本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的税率核定征收土地增值税,纳税人填报《土地增值税核定纳税情况表》

(一)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应当设置但未设置账簿的;

(二)擅自销毁账簿或者拒不提供纳税资料的;

(三)虽设置账簿,但账目混乱或者成本资料、收入凭证、费用凭证残缺不全,难以确定转让收入或扣除项目金额的;

(四)符合土地增值税清算条件,未按照规定的期限办理清算手续,经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清算,逾期仍不清算的;

(五)申报的计税依据明显偏低,又无正当理由的。

第二十四条 销售普通标准住宅的核定征收率为1.5%;销售非普通住宅的核定征收率为3%;别墅、写字楼、商用房的核定征收率为5%。

第五章 清算鉴证管理

第二十五条 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增值税清算专项鉴证业务,可由纳税人委托具有主管部门批准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

第二十六条 中介机构应对不同用途的房地产开发清算项目所涉及的收入、成本、费用等情况加以区分并说明情况。

第二十七条 中介机构对清算项目的总体基本情况、不同用途的面积划分情况、销售收入、成本及费用等情况进行鉴证。中介机构应按税务机关规定的《鉴证报告》范本和内容对鉴证情况出具《鉴证报告》,供税务部门参考,并接受税务机关要求提供清算项目鉴证工作底稿的查验核实工作。

第二十八条 对中介机构出具的《鉴证报告》,经税务机关审核退回后,仍未达到清算要求的,将不允许再从事土地增值税清算鉴证业务工作。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未尽土地增值税其他事项,按照《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执行。

上一篇:党小组活动心得下一篇:《英语教学课例评析》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