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册第七课《乐山大佛》教学设计(精选10篇)
1.第五册第七课《乐山大佛》教学设计 篇一
25矛和盾的集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6个生字和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继续学习默读课文。了解发明家是怎样把别人的长处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过程,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4、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过程。教学难点:理解体会由发明坦克引发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文挂图、坦克图片及字词句(或制作课件)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摘读片段,感受坦克威力
1、出示坦克图片
大家看,这是什么?谁来介绍一下你对它的了解?
2、摘读课文片段:
坦克在战场上大显神威。1916年,英军的坦克首次冲上战场。德国兵头一回见到这庞然大物,吓得哇哇直叫,乱成一团,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1)、世界上首次冲上战场的坦克威力如何呢?请你先读读这段文字,再找出其中一个词语加以概括。(大显神威)
(2)、具体从哪感受到坦克一冲上战场就大显神威?(结合理解庞然大物、哇哇直叫、乱成一团)
(3)、你能通过朗读让人感受到它的威猛吗?
3、小结:英国坦克,这个庞然大物的出现,不仅把德国兵吓得魂飞魄散、四处逃窜,更给世人带来震撼,给世界战场带来历史性的改变。那么,如此威猛的武器是怎么发明的?让我们一起来学习25课:(出示课题,齐读。)
二、初读全文,感知课文大意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出示字词:(1)检查认读
(2)出示矛、盾图片:谁知道哪个是矛,哪个是盾?他们分别有什么作用?﹤板书:矛(进攻)、盾(自卫)﹥
(3)再示坦克图片:谁能介绍一下各部位的名称?(枪口或炮弹、轮子、履带)
3、用以进攻的矛和能够自卫的盾,与坦克之间有什么联系?请再默读课文几遍,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师:是呀,一次普普通通的比赛,却使发明家想到把矛的进攻和盾的自卫合二为一,发明了坦克,在战场上大显神威。拿起书本,让我们齐读课文第5段,再次感受发明家的伟大创举,感受坦克的大显神威!
4、延伸:每一种发明创造都来之不易,用于战争的坦克当然也不例外,那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集合起来,发明坦克的?我们下节课再作研究。
三、巩固练习,学会生字书写
1、认读课后田字格里的生字
2、分类指导书写:左右结构、上下结构
3、重点指导:矛、盾 板书设计:
25矛和盾的集合
盾(自卫)
矛(进攻)
?
坦克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引出新的学习
上节课,我们不仅领略了坦克的威力,也知道了坦克的问世是发明家集合了矛的进攻和盾的自卫,他是怎样集合的,这节课我们将重点研究。(师边复述边恢复板书)
二、品味词句,探究设想思路
1、出示挂图,再现情景
你们看,这是当年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进行比赛时的一个画面,此时情况如何,请大家读读课文1至4段,并展开想象,让画面动起来。
2、当时情况如何,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解说一下?课文中哪句话写出了情况的紧张危急? 出示句子:
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1)齐读,说说你从句中哪些词感受到又紧张又危急?
(2)“如雨点般”去掉行吗,为什么?你能给“如„„般”换个比喻词吗?
(3)是呀,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刺来,发明家左右难以抵挡,这比赛是多么激烈,多么令人紧张呀!谁来读读这一句?
3、可是,就在这紧张危急的关头,我们的发明家为了取胜,又是怎样设想发明坦克的呢?(1)、画一画:请再默读2、3、4段,随着发明家的设想,在脑海里一步步勾画坦克发明的过程。
(2)、说一说:发明家分几步设想出坦克的?(随机板书:铁房子、枪口炮口、轮子履带)(3)、议一议:每一步的设想有什么优点和不足?
(4)、理一理(看板书小结):你们看,盾能自卫,改变成铁房子,防卫的本领更大;矛能进攻,改成枪炮,攻击的能力更强;再装上轮子,按上履带,会动了,坦克的作战就更灵活了。坦克的发明就是把矛和盾的优点?(5)读一读:指导感情朗读
三、联系生活,理解文中道理
1、用集合的方法发明了坦克,使它在战场上大显神威,正如课文所说:(出示句子齐读)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其实课文向我们讲述发明坦克的故事,也就是为了说明这样一个道理:(再读句子)
2、留心生活,不难发现,我们身边许多东西就是采用集合的方法发明的,如:铅笔+橡皮=橡皮头铅笔,为我们的学习带来不少的方便 ;鞋子+轮子=溜冰鞋,既加快了行走的速度,又丰富了我们课余的生活……你也能举例说明这个道理吗?
3、这个道理除了体现在发明创造上,还可包括哪些方面呢?
4、总结:是呀,这个道理不仅体现在发明创造上,还可包括学习、做人做事等方面。让我们再次铭记:只要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5、除了这个道理,文中还有哪些好词佳句你想积累?(读读背背)
四、做做练习,加强积累、迁移
1、必做题:摘录文中的好词佳句。
2、选做题:(1)选用“如……般”、“像……似的”或“像……一样”写一句话。
(2)学当发明家:你也能集合生活中两样或几样事物的优点进行发明创造吗?如果还能写下设想思路那就更棒了!板书设计:
25矛和盾的集合
盾(自卫)
矛(进攻)
会动
+
+
坦克
铁屋子
枪口、炮口
轮子、履带
科利亚的木匣 学习目标
①认识“匣、锯、阶”3个生字。会写“挖、鞋”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等15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懂得一切事物在变化的道理。课前准备
①学生自读课文,对照课后生字表在课文中画出生字,标好每个自然段的序号,记下自己的疑问。
②生字词卡片,课文朗读录音带一曲节奏舒缓的乐曲。
③用纸分别画一个5岁左右和9岁左右的“科利亚”的模样,剪下来准备板贴用。第一课时
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①出示5岁时的“科利亚”人物像。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苏联小朋友,他的名字叫科利亚。课文讲了科利亚的什么事情呢?他是个怎样的孩子呢?
②板书课题,指导学习生字“匣”:读准音:联系木盒子识记形,了解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②出示生字词卡片,开火车请学生读。
③朗读展示: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评议: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④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带,学生边听边思考揭题时的两个问题。
⑤学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尝试帮助老师完成板书:()木匣→()木匣()
⑥学生简单谈谈自己觉得科利亚是个怎样的孩子。⑦引导学生质疑。精读感悟,明白道理
①学生轻声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思考问题:科利亚的木匣里有什么?他是怎样埋木匣的?为什么要埋木匣呢?
a.教师指导学生用朗读的方式告诉大家:科利亚的木匣里有什么。
学生找出句子读:木匣里盛着各种各样好玩的东西,有冰鞋、小斧头、小手锯和其他小玩意儿。
教师结合生字的学习,启发学生读的时候注意突出“各种各样、冰鞋、小斧头、小手锯、其他小玩意儿”这些词语。
b.教师引导学生画出描写科利亚埋木匣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c.教师引读:科利亚干吗要把这些东西埋起来呢?学生接读第三自然段。②学生默读课文第四至十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科利亚后来是怎么找到木匣的? a.引导学生找出科利亚开始挖木匣时的言行的句子读一读,体会科利亚是个勤于思考、善于动脑的孩子。
b.重点指导学习第十一自然段。
用人像图和简笔画帮助学生理解:四年前,科利亚是5岁(教师在黑板上贴出5岁的“科利亚”形象,让学生自己从前后课文的有关语句中找到推算的依据),走了10步埋下木匣(用线段图表示);现在的科利亚是9岁(教师在黑板上贴出9岁的“科利亚”形象),启发学生自己上黑板画线段图表示科利亚现在每一步的大小,应该画几步。c.联系上文,让学生说说第十二自然段中“果然”的意思。d.分角色朗读第四至十二自然段。
③学生齐读最后一段课文,边读边思考:从这件事中,科利亚懂得了什么道理? a.指名读这一段;分男生、女生读这一段。b.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
c.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生活上的事、社会上的事,也可以联系学过的课文或课外读到的文章来说说“我们周围有什么在起变化”。作业
抄写课文最后一段。第二课时 熟读课文
①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②自由朗读全文,挑选自己喜爱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巩固生字
①用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②分类记忆要求会写的字。
a.找出左右结构的9个生字:挖、鞋、锯、抢、难、初、敌、阶、懂。有的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形声字特点来记忆字形。
b.学生利用笔画、偏旁或熟字记忆其他4个生字:斧、免、屋、管。③给生字组词。指导写字
①出示9个左右结构的字。引导学生观察这9个左右结构的字各部分所占的大小有什么不同。②学生写字。
a.教师播放节奏舒缓的音乐,学生闭目静坐,正确执笔,摆好坐姿。b.学生对照范字临写。每个字写两遍。
c.教师巡视,及时评议。遇到共性问题可以范写指导。将学生写得好的作业即时展示。抄写词语
①自己读、记词语。②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复述课文
个人练习。指名复述,全班评议。实践活动
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7陶罐和铁罐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2、联系已学课文和生活经验加深对寓言的理解。
3、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课时划分:一课时
教具准备:陶罐和铁罐各一个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大家看一看,老师讲台上摆的是什么?板书(陶罐和铁罐)
2、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一学在这两个罐子之间发生的故事。
3、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边听录音,边在每个自然段的前面标上序号。并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生自由发言。
3、师归纳。
国王的御厨里有一只陶罐和铁罐,铁罐仗着自己坚硬。常常傲慢地奚落陶罐。若干年后,陶罐从废墟里挖出来依旧精美,而铁罐却被氧化得无影无踪了。
三、学习1——9自然段了解陶罐与铁罐的性格特点。
1、听1——9自然段的录音思考:这几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铁罐自命清高,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陶罐。)
板书:奚落
2、哪一位同学来说一说“奚落”的意思。
奚落:用尖刻的话数说别人的短处,使人难堪。
3、这几个自然段也就是常讲铁罐常常用尖刻的话数说陶罐的短处。
4、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思考: ① 陶罐的短处是什么?铁罐又是凭什么来奚落陶罐的?
② 铁罐用了哪些尖刻的话数说陶罐的短处(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
③ 面对铁罐的奚落,陶罐又是怎样回答的呢?请同学们边读就边把有关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5、生回答老师的问题
6、小黑板出示对话,体会各自态度。①“你敢碰我吗?陶罐子!”
陶罐一开口就是“你敢碰我吗?”它的意思就是陶罐敢不敢碰它,<不敢>。它根本就没有把陶罐放在眼里,它称呼陶罐“陶罐子”直呼其名,说明它有没有礼貌?<没有>。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一个能够体现铁罐态度的词来。<傲慢>。面对铁罐的傲慢无理,陶罐又是怎样回答的呢?“不敢,铁罐兄弟”。陶罐有没有生气?<没有>。它不但没有生气,还很礼貌地称呼它为兄弟,并承认自己不敢碰它,说明陶罐怎么样?<很谦虚>。
②请同学们自学后面的句子,看看这些句子体现了陶罐和铁罐怎样的态度?铁罐:傲慢、狂妄 陶罐:谦虚、忍让、不骄傲不自卑
③请同学们看到书101页的插图,看一看,哪个罐子是陶罐,哪个是铁罐,为什么呢?
7、指导朗读1——9自然段。
①通过1——9片段段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陶罐和铁罐不同的性格特点,铁罐的傲慢、狂妄,陶罐的谦虚、忍让、不骄傲不自卑。我们就来分角色把1——9自然段读一读。②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出铁罐的傲慢、狂妄,读出陶罐的谦虚。
③分角色朗读:男生读铁罐说的话,女生读陶罐说的话。叙述的语句就由老师朗读。④请两位同学把刚才读的内容演一演。
四、总结1——9段、学习10——17自然段。
铁罐自以为坚硬,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陶罐二者就发生了争吵,最后以不欢告终,随着时间的变化,故事又有什么变化,请大家快速的默读10——17自然段,并思考:
1、许多年过去了,陶罐是什么样子?铁罐呢?(陶罐依旧和以前一样,光亮朴素、美观。)(铁罐被氧化消失的无影无踪。)
2、当人们发现陶罐时,人们的态度怎样?为什么呢?(高兴、惊讶)(它是古代的东西、很有价值)
当年被铁罐奚落的陶罐,如今却成了很有价值的文物被人们永久的保存下来,(板书:永久)。而当年狂妄自大的铁罐却被氧化消失得无影无踪(板书:氧化)。当初铁罐有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结果呢?
(没有,因为它只看到自己坚硬的一面,而没有看到易氧化的短处;同样陶罐也只看到自己易碎的一面,而没有正视自己易保存的一面。)
3、从这则寓言中我们明白了什么道理?联系学生的课文和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
五、总结课文
完成小黑板上的练习
这则寓言采用了手法将陶罐和铁罐人格化,通过人格化的描写,告诉人们看待问题要,任何事物都有和。不能用自己的和别人的比,更不能因此而。
六、作业:
把故事讲给弟弟妹妹听,告诉他们看问题要全面,不能用自己的和别人的短处比,更不能因此而骄傲。
板书设计:
陶罐
易碎 ——→ 永久
忍让 ↑↓ 奚落
铁罐
坚硬 ——→ 氧化
28狮子和鹿 教材分析:
这篇略读课文讲的是在丛林中,一只鹿遇到狮子奋力脱险的故事。鹿非常欣赏自己美丽的角,而抱怨四条难看的细长的腿。当遇险时,鹿的四条有力的腿救了它,而美丽的双角被树枝挂住,差点让它丢了命。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物各有所长,所短。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也不要因为它的短处而否定了它的长处。不要光图美丽,更要讲实用和它的存在价值。
教学目标:
1.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通过朗读,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态度,这是课文学习的重点。
3. 教学难点是使学生体会故事中所讲述的道理。教学准备:小黑板,头饰,课件等。
教学时间:40分钟。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课件展示:欢快的音乐声起,一只漂亮的鹿从丛林里出来,蹦到池塘边。
1、同学们,今天老师把谁请来了?(小鹿姐姐)
你喜欢它吗?你觉得它什么地方最美?学生交流。
2、鹿姐姐也认为自己的角很美,可是它经历了一件事,使它改变了一些看法,咱们先来听听它自己是怎么说的?(放音,出示句子)“唉,两只美丽的鹿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出。”
3、学生朗读句子,师引: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那还得从《狮子和鹿》的故事说起,板书课题,读题。
二、初读全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由朗读全文。要求读通,读顺。
2、划出不懂的词句,通过互帮互助方式,师生共同解决,把词的理解放到句子中去。
3、学生合作朗读,检查彼此的正误。
4、你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深读课文,体会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不同态度改变的原因。
1、再读“两只美丽的鹿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出。” 请学生从中找出两对反义词。(美丽—难看、送命—逃生)
2、小鹿是怎样赞美自己的角的?请你找找。
①、学生朗读,师在屏幕上出示句子,齐读。
②、它把自己的角比作什么?你还能用哪些词来赞美它?
③、当它发现自己的角如此美丽,会有什么样的心情?(兴奋、惊讶)
④、谁能把这样的心情读出来,我就把这美丽的鹿角戴在他的头上。(用头饰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⑤、用“多么┅┅多么┅┅”来说一句话。
我们的教室多么明亮,多么!
我们的祖国多么,多么!多么,多么!
3、小鹿为什么会认为腿是难看的?找找相关内容。
1、学生朗读句子,齐读。
2、谁能读好这一句,带着怎样的表情?(皱眉)
3、练习:选句
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能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①.唉,这四条腿太细了,配不上这两只美丽的角。()
②.唉,这四条腿太细了,配不上这两只美丽的角。()
4、过渡:难看的腿让它狮口逃生,美丽的角差点儿送它的命,这是怎么回事?自由读第六自然段。
①难看的腿有什么优点?美丽的角又有什么缺点?
②通过这件事中,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③你碰到过类似的事吗?能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吗?
四、师小节:(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完美无缺。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也不要因为它的短处而否定它的长处。)
鹿角——美丽(挂住树枝)险些送命
狮子和鹿
鹿腿——难看(有力)逃生
《语文园地七》 学习目标
①引导学生学会关注自己的生活,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设想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②通过练习编童话故事来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③引导学生在读读、认认、背背中发现反义词现象,积累语言。④通过连连认认的方法,认识“谎、笛”等8个生字。
⑤读成语故事,联系本组教材的专题,使学生懂得用发展、变化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处理问题。课前准备 ①学生搜集有关日常生活中的小发明、小窍门的资料。
②学生每人准备一个自己喜爱的童话故事。搜集自己喜爱的动物图片与资料。③写有“日积月累”里内容的小黑板。
④教师准备有关日常生活中的小发明的资料制成课件。⑤教师准备“最佳提问奖”、“最佳办法奖”、“最佳表达奖”的奖状。⑥教师准备一本孙幼军写的《小猪唏哩呼噜》的书。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①事例导入,引出话题。a.课件展示事例。
◆要剪一圆纸板,通常先在纸板上画出一个相应直径的圆,再用剪刀仔细剪下,花费时间较长。有同学想到用圆规画圆,把贺规的笔尖改装为小刀片,则成为一个很好的切圆片专用工具。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用具的“缺点”往往是大家主攻的目标,但在不同使用场合,有些缺点有可能成为“优点”。德国一工厂生产的一种纸因严重化水无法使用,按常规只能打浆返工。有个工程师考虑到化水原因是吸水性太强,能否专门用这种纸来吸水呢?经过进一步“扩大缺点”制成了专用吸水纸,并申请了国家专利,增加了工厂收益。像这种“缺点逆用法”就是逆向思维的成果。
◆一般的门锁锁舌有斜口,这样关门比较方便,但如果朝门缝中塞入硬片等却容易把门撬开,防盗功能差,有个同学发明了“简易防盗锁”把门框上锁孔内侧焊个斜片,而锁舌却改成方形,这样从结构上与原锁反转,关门照样方便,但由外往里撬门,由于锁舌是方形的就不易被撬开了,从而使防盗性能大大增加。
b.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有关日常生活中的小发明、小窍门的资料。
c.教师小结,引出话题。在日常生活中,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人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不断想出办法解决问题。我们同学在生活中可能也会遇到一些不方便的地方。比如,夜里要开灯,摸来摸去找不到开关;擦高楼上的玻璃,又麻烦又不安全……。大家仔细想一想,你曾遇到过哪些不便之处?在小组里把问题提出来,请组长做好记录。选一个大家感兴趣的,讨论可以怎样改进,然后推举代表准备在全班交流。大家在讨论时要畅所欲言,尽量从不同角度想办法。最后我们要评选出“最佳提问奖”、“最佳办法奖”和“最佳表达奖”获得者,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小组。②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参与,了解每组学生的合作情况,随机给予点拨指导。③全班交流,师生互动。
在学生表达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说话通顺、连贯。说的同学要大方自然,口齿清楚。听的同学要专心致志,能提出自己没听清楚的地方。
④评选出“最佳提问奖”、“最佳办法奖”和“最佳表达奖”获得者,颁发奖状。第二、三课时
习作 ①交流故事,激发兴趣。
a.同学们已经读过不少童话故事,课前我们请每位同学准备了一个童话故事。请你们先在小组内交流交流,简要地说说大概,然后选出最有趣的故事在全班讲。b.小组交流。c.全班交流。
d.教师挑选《小猪唏哩呼噜》书里的一段故事读给大家听。②点拨角度,开阔思路。
a.教师结合同学交流的故事及《小猪唏哩呼噜》的故事加以点拨。看作者抓住了这种动物的什么特点展开想象的,拓展学生思路。
b.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动物图片和资料。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展开联想。③选择动物,编写故事。
a.学生选择几种动物做主人公,想象一下它们之间可能会发生什么事。b.学生把自己想象的故事写下来。④交流展示,互相学习。
学生把自己写好的故事读给大家听,教师引导学生要善于发现、吸取别人的长处,并能根据别人提出的意见进行修改。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
①教师和学生玩“对相反词”游戏。教师说:“我说黑。”学生回答:“我说白。”…… ②教师出示小黑板:傲慢—谦虚 懦弱—勇敢 丑陋—美丽 愚蠢—聪明 ③学生小声读一读,不认识的字读读拼音。
④同座讨论从这两行词语中发现了什么。(发现上下两个词意思是相反的。)⑤延伸拓展。请学生再说一些意思相反的词。读读背背
①教师出示写有“读读背背”的小黑板,明确题目要求,看谁能很快地背下这些句子。②学生自由地小声读读、背背这些句子。同座可以互相读读背背,也可以“对口令”似的读读背背,如,一个人背“千里之行”,另一个背“始于足下”。
③全班交流学习成果,学习可以自由选择汇报形式,可以独自背,可以与人合作背。④集体读、背。连连认认
①教师板书学生已经认识的字:竹、说、海、木、书、怒、女、子。请学生读一读,组组词。②教师板书拼音,请学生读读词。
③教师板书生字,让学生边看边猜一猜这些字可以和生字中的哪个字连成词呢? ④学生自由地小声读读这些词语,再找一找合适的字,连一连线。同座可以互相帮助。⑤全班交流。请学生上黑板连一连线,再请学生做小老师带大家读读词语。⑥教师出示生字,用多种形式请学生认读。
第五课时 成语故事
①教师有声有色地讲成语故事《刻舟求剑》。②学生自由地小声读读这个故事。
③请学生自己画画简笔画来想一想:那个人最后能不能捞到宝剑?为什么? ④全班交流。先读一读这个故事,再说一说从这个故事中想到了什么。⑤学生练习讲个成语故事。
⑥教师鼓励学生讲讲自己知道的别的成语故事,课后还可以去搜集更多的成语故事。
2.第五册第七课《乐山大佛》教学设计 篇二
广州市海珠区东风小学
王争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民族音乐在世界上的地位,从而产生学习民歌的兴趣和继续了解的愿望。
2、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欣赏音乐,由此初步探索中国南北民歌的风格差异,同时在感受和体会歌曲情感的基础上尝试创作,体会创作带来的喜悦。
3、感受和发现江苏民歌的特点并尝试用柔美的音色、悠长的气息(扬州方言)演唱江苏民歌《茉莉花》。
二、教学策略:
1、通过闻“花”、看“花”、听“花”、唱“花”、表演“花”循序渐进地了解茉莉花、感受茉莉花、表现茉莉花,由此培养了学生细致的洞察力与大胆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2、通过旋律线入手学习歌曲,在学生树立音高概念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感受与发现江苏民歌的风格。
3、通过比较东北民歌《茉莉花》与江苏民歌《茉莉花》,感受与发现南北民歌的风格差异。
4、在听赏不同版本的《茉莉花》中,使学生了解我国民族音乐在世界上的地位,激发其对民族音乐的兴趣与向往。
三、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与发现江苏民歌的风格,激发对民族音乐的兴趣与向往。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边观赏江苏风情(多媒体)边欣赏《茉莉花》旋律,谈感受。师:请描绘出画面中的景象。与我们这里有何不同?(这就是江苏的风光:小桥、流水、人家)
2、继续欣赏《茉莉花》,介绍茉莉花,出示茉莉花的图片。★师:这首乐曲是江苏民歌名叫《茉莉花》,你见过茉莉花吗?有什么特点?
★★师介绍:茉莉花原产于印尼等国,在宋朝时期传入我国。它洁白无瑕,美丽动人。老师把它的香气带来了,同学们闭着眼睛闻一闻感觉怎样?茉莉花香气芬芳,经常用来熏茶。(出示图片)
(二)新授:
1、师边舞蹈边范唱:想听老师用当地方言唱一唱吗?
这首歌曲说了什么?表达了怎样的心情?(爱花惜花)
2、学用方言来读歌词。
3、学唱歌曲旋律:
(1)边划旋律线边哼 lu。★要求:看到小园点唱lu,气息 要连贯。★★观察旋律特点:象小桥流水般委婉。(2)唱词:
★ 老师演唱加花与不加花的旋律,比较差别。(加了花会更优美)
★ ★发现江苏民歌的特点:一字多音显得曲调优美秀丽婉转。
★ ★★用柔美的音色、流畅的气息有感情地演唱。(3)试跟老师做着动作来唱。
(4)分小组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来演绎歌曲,交流和评价。
(三)、拓展:
1、导入:
你们知道吗?据史料记载,《茉莉花》最早起源于明朝的江苏扬州,原来歌名叫《鲜花调》,后来经人们的传唱,各地都有了《茉莉花》。
2、欣赏东北民歌《茉莉花》,要求边听边手划旋律线。
★这首《茉莉花》与我们唱的感觉一样吗?
★ ★找出特点:旋律起伏大,高亢明亮。(原因:那里山较多,人们的性格很率直)
3、了解世界眼中的《茉莉花》。
(1)《茉莉花》在我国各地都有自己具有地方特色的版本,正因为这样,《茉莉花》代表了我国的民族文化。在雅典奥运会的闭幕式上,它的旋律响彻了整个世界,打开了世界了解中国文化的大门。(出示图片)
(2)欣赏宋祖英在悉尼的演唱。
★《茉莉花》让国际友人真正感受到了中华民族音乐的美,歌唱家宋祖英美妙的歌声象茉莉花的花香一样芬芳迷人,让我们来欣赏这位第一个在悉尼开演唱会的歌唱家的演唱。★★谈谈你现在的感想。
(四)、师小结:
老师愿茉莉花的清香永远留在每个同学的心里,让我们在茉莉花动听的旋律中结束这节课。
(五)、在音乐声中,学生走出课室。
3.第五册第七课《乐山大佛》教学设计 篇三
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设计了8个专题。它们依次是:多彩的生活、名人故事、心中的秋天、细心观察、灿烂的中华文化、壮丽的祖国山河、科学的思想方法、献出我们的爱。每个专题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教育价值。
要求认识200个字,会写300个字。要求认识的字排在横条了,要求会写的字排在方格里,这些字一般安排在精读课文后。此外,教材在语文园地一、四、五、七还归类安排了要求认识的字。
每个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其中有4个固定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第五个栏目是机动栏目,为“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或“成语故事”,这四项内容分别在8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
全册教材的注音有以下几种情况:导语、课后练习、资料袋和语文园地里的不认识的字,只在全册书第一次出现时注音,后面出现均不注音;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了不认识的字,出现一次注一次音,直到这个字要求学生认识为止。课文中的多音字随文注音,用方括号标出。嘘唏伙伴的话和文章作者的姓名一律不注音。课文的生字标的是本音,有些字在具体的语境中读音要发生变化,标住的是变调音或轻声。
二、教学目标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了解祖国壮丽的山河、富饶的物产,培养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学习革命领袖、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受到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思想品德教育;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启迪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善于思考的能力。
2、认识200个字,会写300个字。累计认识个字,会写1300个字。
3、会使用字典,学习使用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开始学习用钢笔书写正楷字,用毛笔描红。
4、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继续学习默读,学习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6、学习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7、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8、开始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9、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义、精彩句段。背诵优秀诗文10篇(段)。联系复述课文。
10、初步培养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万字。
11、开始练习写作。不拘形式地写出见闻、感受和想象。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12、讲述故事努力做到具体生动,用语言打动他人;讲述见闻努力做到清楚明白,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13、结合语文学习,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三、教学应采取的措施
(一)识字、写字教学
识字、写字是贯穿整个小学阶段的重要任务。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已经掌握的识字方法迁移到新的识字、写字的学习中,尊重不同学生不同的学习方式和方法,准许学生在一定的时间以内在识字数量、识字能力上有差异。
随着学生识字、写字量的增加,识字的巩固是识字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经常要做的一项工作。最主要的方法是所学的生字让学生多接触、多见面,特别是在阅读中多见面,特别是在阅读中多见面。
要继续加强写字的指导。在指导写字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板书示范,指导不容易写好的笔画、结构以及容易写错的笔顺,要求学生把字写端正,写美观。为避免学生的疲劳,每次写的字不要太多,适当分散写。在写字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把握,不是字写得越多越好,而是要讲求写字的质量。
(二)阅读教学
1、精读课文的教学。
精读课文是教材的主体,是进行语文训练的主要凭借。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加强词、句训练。积极引导,及时检查,适当表扬和激励。
(2)要重视朗读的指导和训练。
(3)逐步培养学生默读的能力。
(4)精读课文的教学,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阅读、感悟的过程。
(5)给每个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质疑问难。
2、略读课文的教学。
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从内容上说,理解课文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的教学,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重点。二是从方法上说,教师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渐渐习得基本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3、选读课文的教学。教材后附有8篇选读课文,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决定是否选用。在教学方法上,应以学生自己课外阅读、自我监测为主,教师的任务是提出要求和酌情检查,通过交流,起到激励和引导的作用。
(三)口语交际的教学
1、明确教学要求,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2、口语交际是听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景中进行。
3、全员参与。
4、引导学生自主进行评价。
(四)习作教学
1、重视培养习作兴趣,使学生乐于表达。
4.爱鸟 第五册第八课 教案 篇四
(2008-11-06 13:57:19)转载 标签: 教育 分类:常规教案
总第课时
本轮第课时
第周 星期
上
课题:
8、爱鸟(第1课时)
课型:综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唱好《一只鸟仔》,能唱出台湾民歌的风格
情感、态度、价值观:鸟,是人类的朋友,鸟类美妙的鸣啼声给音乐创作提供了无限的源泉。让我们唱鸟、爱鸟、护鸟,增强环保意识,增进自然常识,提高审美趣味,发展联想想像。 教学重点:能唱出台湾民歌的风格
教学难点:增强环保意识,增进自然常识,提高审美趣味,发展联想想像。教学方法:综合法
听唱法
教学用具:钢琴、录音机 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教学
1、学习歌曲(1)导入:
学
生
活
动
复习本学期学过的不同地区的民歌或童谣《摇啊摇》、《我是草原小牧
民》、《放牛山歌》等等,引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唱一首台湾民歌
《一只鸟仔》。
(2)
初听歌曲,听后说说,这首歌曲给你怎样的感
听后学生自由说 受?
(3)再听歌曲,引导学生发现,在这首台湾民歌中出现了许多衬词
和象声词,使得这首歌曲听起来更加与众不同。(4)读一读歌词 进行识字教学
重点读象声词,模仿出鸟的叫声(5)学唱歌曲
轻轻地跟着范唱录音唱(二遍)找出难唱的地方一起练唱 重点练唱: 3 │ 2 3 2 1 │2 0 5 5 │2 0 0│ 透 早
起来(伊嘟)拐
一 下 拐 2 5 6 │ 5 0 0 │ 哮啁
啁
唱好后八分休止节奏,八分休止前一个音要轻唱 注意唱出下滑音,且要唱得自然 跟琴连唱
注意唱好衬词和象声词,把歌曲生动有趣的爱鸟心情表演出来在四分休止符“0”用 ⅩⅩ 拍手(6)用打击乐器伴奏 分小组自己按照乐谱练习分小组、分角色演唱和伴奏 分组展示,评价 集体分角色演唱和伴奏(7)学唱歌谱
齐读
齐唱
齐唱
分小组练习
设问:这首歌曲的歌谱又哪几个音组成?“ 2、5、6、1、2、3” 教师慢速弹琴,学生轻声跟唱(二遍)找出难唱的地方重点练唱
唱谱是不加下滑音记号,注意八分休止符 慢速跟琴连唱。
2、认别儿童玩鸟行为图
齐唱
齐练
出示四幅儿童玩鸟行为图,请学生说说哪一些行为是对的?哪一些行
为是错的?为什么?
作为少先队员我们应该怎样做? 增强学生护鸟、爱鸟的环保意识。
三、组织下课
指名说
板书 设计
教后
反思
总第课时
本轮第课时
第周 星期
上
课题:
8、爱鸟(第2课时)
课型:综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进行曲调接龙,编创曲调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唱好《小乌鸦爱妈妈》,感受歌曲表达的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鸟,是人类的朋友,鸟类美妙的鸣啼声给音乐创作提供了无限的源泉。让我们唱鸟、爱鸟、护鸟,增强环保意识,增进自然常识,提高审美趣味,发展联想想像。 教学重点:感受歌曲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增强环保意识,增进自然常识,提高审美趣味,发展联想想像。教学方法:综合法
听唱法
教学用具:钢琴、录音机 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教学
1、新歌教学(1)导入新课:
放伴奏音乐,同学戴着小鸟头饰飞入教室
①
看到同学们都戴着美丽的小鸟头饰,老师仿佛来
学
生
活
动
到了美丽的大树林里,我想这么多鸟儿在一起,每天一定会发生许多
有趣的故事。(放录音范唱)
②
歌曲中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你准备给歌曲取个什 么歌?(2)朗读歌词
指导学生随着音乐有感情地朗读歌词(3)学唱歌词
听后学生自由说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细细体会小乌鸦是如何爱妈妈的。
①
师范唱。
②
找出难唱的地方共同练唱 注意区分
5—3与 5—2 音唱准 ③
老师讲解连音线的唱法: 5―∣3―∣
花 5―∣2―∣ 鸦
做到:音变字不变,口型不变。A、学生有感情地轻声唱歌。
B、通过观察、对比、模仿,掌握连音线的唱法。随着伴奏音乐完整地唱一边 短剧表演:
④
学生轻声跟着老师模唱。
齐唱
齐唱
齐唱
师:是妈妈给了我们生命,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我们要象小乌鸦一学生分组讨论该如何表演?可以加入打击样用实际行动去爱妈妈。各小组讨论一下,然后将歌曲的内容表演出乐器伴奏 来。
(4)
学唱歌谱
师:小朋友有没有发现,这首歌曲的节奏有什么特点? 这组节奏共出现了几次
都是ⅩⅩ
ⅩⅩ ∣Ⅹ Ⅹ ∣Ⅹ—∣Ⅹ—∣ 一起来读一读、拍一拍 填上乐谱跟着琴唱一唱
分组展示,评价
指名说
集体完成可以分组各学一句曲调相互交流,比一比哪一组学得更好?然后再一
起唱
2、听辨活动
师:小朋友们可学得真快,下面我们来比一比谁的耳朵最灵 听一听曲调的色块中,老师弹奏的是哪一组音? 教师弹奏两边 连起来唱一唱
听辨快的同学给予表扬
3、曲调接龙
(1)复习学过的1、2、3、5、6一起唱一唱(2)将范作唱一唱,让学生找出接龙的特点
学生听辨 齐唱
即第二个曲调的开始一个音与第一个曲调的最后一个因是同一个音,曲调与曲调的衔接要按节奏衔接,不能脱节(3)
学生分小组即兴接龙
也可以开火车接龙,比一比哪个小朋友接的最好、最快。
三、组织下课
板书 设计
教后
反思
齐唱 指名说
小组即兴接龙
总第课时
本轮第课时
第周 星期
上
课题:
8、爱鸟(第3课时)
课型:综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聆听《对鸟》、《空山鸟语》,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过程与方法:能收集各种鸟鸣的音响,并进行创作表演
情感、态度、价值观:鸟,是人类的朋友,鸟类美妙的鸣啼声给音乐创作提供了无限的源泉。让我们唱鸟、爱鸟、护鸟,增强环保意识,增进自然常识,提高审美趣味,发展联想想像。 教学重点:感受歌曲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增强环保意识,增进自然常识,提高审美趣味,发展联想想像。教学方法:综合法
听唱法
教学用具:钢琴、录音机 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教学
1、聆听《对鸟》
(1)导入:复习《一只鸟仔》
学
生
活
动
刚才我们一起唱了一首关于鸟的台湾民歌,下面我们一起听一听浙江
民歌《对鸟》又是怎样表现鸟的(2)初听《对鸟》
设问:歌曲讲述了什么内容?
听后学生自由说
(3)解题:“对歌”是我国民歌中重要的形式之一。如果对话名往往
称“对花”,本歌是对鸟名。所以称“对鸟”(4)复听《对鸟》
设问:问句与答句在曲调上是完全一样,还是有不同之处? 再次复听《对鸟》,感受甲、乙双方对鸟的乐趣,增加爱鸟的情趣。
2、聆听《空山鸟语》(1)初听全曲 设问:
学生讨论不同之处
A:这首曲子的曲名为《空山鸟语》,你能从音乐声中感受“空山”与“鸟
语”吗?
B:这首曲子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 师生讨论:(可以放音乐录音)
引子主要表现空山、空谷回声,鸟语(鸟的叫声)穿插与整首乐曲中
(2)复听全曲
设问:曲中除了“空山”、“鸟语”外,还有什么?是否有“人”在其中。听后学生自由回答 要求学生仔细听,仔细“品味”二胡的音色 设问:你喜欢选择哪一幅图来表达乐曲的内容? 在括号内打勾(3)介绍刘天华
作者刘天华(1895~1932),我国民族器乐作曲家,二胡、琵琶演奏
家,音乐教育家。中学时参加学校军乐队学吹军号,曾先后学过铜管乐、小提琴、钢琴等西洋乐器。1914年在失业、丧父、贫病交迫的听后学生说说
逆境中自学二胡。1927年创立了国乐改进社,在创作和演奏上均有成就。还先后在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北京女子高师和北京艺专教授
二胡、琵琶、小提琴。刘天华还刻苦学习西洋作曲理论和民间戏曲。
他谦虚好学,向各种人(包括演奏家、流浪艺人、和尚、道士、乞丐等)
求教,因而在二胡和琵琶上有较深的造诣。他在二胡演奏技巧上吸收
了小提琴的长处,把二胡从伴奏乐器提升为独奏乐器,并纳入高等院校的专业教学,为我国近现代二胡演奏学派奠定了基础。他的作品有
《病中吟》、《良宵》、《空山鸟语》、《光明行》等10首二胡曲和15首琵琶练习曲。
(4)出示二胡让学生观察实物,并且摸一摸,拉一拉,亲身感受的音色
(5)再听《空山鸟语》
3、综合活动 鸟鸣音乐会
讲清音乐会规则即按照回旋曲式进行
所有的鸟“齐唱”——鸟的独唱——齐唱——独唱——齐唱……让学生自己主持、编排
可以请个小组推荐一、二个鸟的独唱
进行评价,对于搜集的鸟叫声好的同学给予表扬。
三、组织下课
板书
设计
仔细聆听
教后
5.第五册第二单元检测题 篇五
一、语言的实际运用连贯的练习
l、下列文字括号内应填入哪一句话才一致、连贯、协调呢?
刚一步人游乐园的大门,就看见一只巨大的蓝蜘蛛趴在那里,呈“ A ”字形的前爪分立躯体两侧,(),锋利的长牙恫吓着人城的游客。
A、张开的血盆大口化作了城门
B .血贫大口张开着化作了城门
C .城门就是张开的血盆大口
D .城门就是血盆大口张开着答:、下列文字括号内应填入哪一句呢?
泰山的南天门又叫三天门,创建于元代,至今已有六百余年。()为“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阶崇万级俯临千蟑奇观”。
A、元代石刻“天门铭”的门外西侧。一幅石刻对联在门的两旁。
B、门外西侧有元代石刻“天门铭”。门两旁有石刻对联一幅。
C .元代石刻“天门铭”在门外西侧。门的两旁有石刻对联一幅。
D、门外西侧有元代石刻“天门铭”。一幅石刻对联在门的两旁。答:.“因此人们夸他胸有成竹”一句应该插入下面文段哪一个位置最恰当呢?
据说,古代有个画家,善于画竹子。(1)他随手挥几笔,就能画出一支形态逼真、栩栩如生的竹子来。(2)原来他在院子里种了许多竹子,经常观察竹子的形态。(3)日子久了,他闭上眼睛,竹子的各种形象就像电影画面一样,一幕一慕地浮现在他的脑子里,画起竹来自然就容易了。(4)答:、阅读下面一句不好的译文,然后回答问题。
地方法院今天推翻了那条严禁警方执行市长关于不允许在学校附近修建任何等级的剧院的指示的禁令。
(1)地方法院究竟允许不允许在学校附近修建剧场?
(2)把这段文字写成三个连贯的短句。要求:层次清楚、文意明白,内容不能删减,原意不能改动。
答:(l)_____ _____(2)① ____ ____ ② ____ ____ ③ _____
.“她是…教练”中的“教练”前有如下六个修饰成分,这六个修饰成分应如何排列才连贯呢?
①优秀的②有二十多年教学经验的③国家队里(的)④篮球(教练)⑤女(教练)⑥一位(教练)答:
二.阅读
(一)
①这本书的实用性很强。②当然不是不讲理论。③比如其中《应用文写作的基本要求》,提出“实”“准”“简”三原则,话不多,只三千字左右,可是写应用文的指导原则都在这里了。④然而,这本书之可贵还在于它议论少而实例多。⑤第一篇谈写信,出自王力教授的手笔,完全从实际出发,而且无微不至,读者要能照办,准错不了。⑥韩少华同志谈写日记,举了不同类型的例子七条。⑦宁致远同志谈写公文,举的几个例子都是实有其事,可供参考。⑧纪希晨同志谈怎样写新闻,虽然例子不多,可是从头到尾都是经验之谈,给未来的新闻记者上了一堂最好的入门课。⑨还有金铁觉同志谈怎样写间报,引了一篇写得也还可以的简报,指出其中的缺点,加以修改,把七百多字压缩成四百多字。⑩这种写法,对于读者最为实惠。、这段文字共10 句话可以分为几个层次?在下面的序号上用竖线画出来。
答: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最能概括这段文字内容的句子是:(只须写出其序号)答:、文中“这本书”是指哪本书?“这种写法”是指哪种写法?答:.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答:
(二)“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技”,在北美的沙漠中,我是一株水土不服的故园里的橘树,我的诗篇不过是些苦涩的果实。20 多年的怀乡梦,终于在 1975 年的夏天变成事实,无奈当时“四人帮”指鹿为马,焚书坑儒,九亿神州惨遭浩劫。但在那风雨如晦的时刻,各地的建设依旧屹立人间,光辉夺目。没有新中国,便没有长江大桥,黄浦江中便没有独立自尊的人格;没有新中国,便没有孩子弹,更没有今天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这段话共 4 句:第一层 ___ 句话,抒发作者 ____ 的感情;第二层 __ 句话,抒发作者 ___ 感情。、第 1 句引用古诗句和运用典故的目的是什么?答:.第 4 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呢?
答:
(三)①“信息高速公路”是一种电子信息网络,它能把某个地区乃至整个世界连成一体,使“公路”上的任何一个人都能享用信息资源。
②铺成信息高速公路的材料不是钢筋混凝土和沥青,而是光导纤维。一条典型的光导纤维,直径不足 13 毫米,其中却包容着 32 根用塑料皮包 guo()的玻璃纤维。
③信息高速公路以光导纤维为媒介、激光脉冲束为数据载体来传输信息。光导纤维柔软而坚韧,传导能力特别强。经过处理的文字、声音、图像等信息,变成强弱不同的光信号,通过光导纤维传输到远方。(信息高速公路每秒钟可以传输 30 亿比特的信息相当于在 1 秒钟内传输整套《大不列颠百科全书》,而且,在传递过程中,几乎不会出现信息的失真。)
④信息高速公路是以交互方式来传递信息的。用户既是信息的接收者,又是信息的提供者。信息高速公路的“入网”十分便捷。用户()把电脑的专用接口卡接到电话线上,()[ 可进入信息高速公路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出现,用户还可将电脑、电视、电话连成一体,以多种通信方式与外界取得联系。
⑤有了高速传输功能的光导纤维,又有了多媒体的先进技术,再加上卫星通信的配合,信息高速公路的优越性便能充分地显示出来。
(6)信息高速公路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不久前,美国明尼苏达州一家诊所的医生,根据电视屏幕上显示的病人肝脏图像,指导远在 2000 公里外的医生进行手术操作。肝脏的图像是从那里通过人造卫星传送过来的。这是使用信息高速公路进行的远距离医疗。除此之外,它还可以使远隔重洋的通信双方,彼此看得清清楚楚;可以让学生在电视屏幕上请最优秀的教师为自己上课,而且能够互相对答;可以使人们足不出户,随时翻阅世界各地的图书资料……
(7)信息高速公路。办公会议可在各自的家里进行;天南地北的贸易伙伴可以进行“面对面”的商谈;复杂的研究可在电脑屏幕上进行,最新研究成果能及时进行交流……
(8)信息高速公路将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其提高幅度预计可达 20 %- 40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据预测,美国 12 年内每投入 1 美元的资金将增加 6 美元的产值。
(9)信息高速公路这一 全球性的跨世纪宏伟工程,自 1993 年起步至今,只有短短的几年时间,但它的发展却是惊人的。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开始改变人们观察世界的方式。缩短地域之间的距离,形成频繁交往的新型社会。信息公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将远远超过以往任何一次科技革命。、根据第②段中的拼音写出汉字。
答:包 guo()。、第③段画线部分说明了信息高速公路传输信息具有()、()、()的特点。、第④段中与“进入信息高速公路”意思相同的词语是();说明“交互方式”的语句是(),根据上下文,第④段括号内应填入的关联词是()()……()。
16.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段意:
第②段介绍了信息高速公路的辅成材料;第③段介绍了 ____ ;第④段介绍了.第(6)段中加点的词“那里”指的是()的地方。从上文看,要进行“远距离医疗’,信息高速公路还必须具备两个条件。这两个条件:一是 _______ ;二是 ____。、第(6)(7)(8)段分别从三个方面具体说明了信息高速公路的优越性。概括第(7)段的内容在横线上填入信当的文字。
“信息高速公路 ________ ”.第(8)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等说明方法,具体说明了____、第(9)段中两个加点词语“全球性”“跨世纪”’,分别从 ___ 和 ___ 角度来强调信息高速公路的意义。
三、片断作文、我读书的方法
不必考虑成功与失败,只须写出自己读书的方法。介绍时要注意说明的顺序和说明的方法。
答案:五册二单元、A。这段文字按照蜘蛛的爪、口、牙的顺序叙述的,所以只能从 A . B 两项中选择,再从上下文句式结构来看,A 最一致,B 不够协调,故选 A、2、B。这句话的陈述对象是“南天门”,只有 B 项两句以“门”做主语,才能使上下文陈述的对象保持一致。3、放在(2)处最恰当。这段文字实际上讲了三层意思:善于画竹一受到夸奖一善画的原因。因此插入(2)处最恰当。、(1)不允许。(2)①某市市长发出了关于不许在学校附近修建任何等级剧场的指示。②但警方却接到了严禁执行市长这一指示的禁令。③今天,地方法院又推翻了这禁令。5、③(6)②①④(5)
二、(一〕 6 ①②③④ || ⑤-(10)。分二层。7、第①句。8 .这本书是指:《应用文写作知识》这种写法是指;理论少而实例多的写法。9、主要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二)10、第一层 1 句话,抒发作者思念相国盼望回归的强烈的思想感情;第二层包括 234 句话,抒发作者对祖国建设成就的由衷赞叹之情,抒发了作者喜悦自豪之情 11、引用古诗句抒发怀乡恋土的爱国之情;““胡马”依恋“北风”,‘“越马”喜欢把巢筑在“南技”上。表现游子身在异域但心系故土的故园情。
用水土不服的故园橘树的典故,深沉含蓄地表现作者远离故园、生活在异域的苦闷,和要回归祖国的原因,字里行间流露了诗人归根的追求。12、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抒发作者喜悦、自豪之情。
6.小学语文第五册第八单元教案 篇六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10个字,认识10个字。查字典,联系上下问理解相关词语。2.分角色朗读课文,默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雷鸟太太在冬天和春天各穿上了怎样的衣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读科学童话故事及探索自然界奥秘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
在整体把握全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阅读9、24自然段。教学重点:了解雷鸟太太在冬季和春季服装的特点。
教学难点:体会雷鸟太太服装变化与季节的关系,透过课文生动的语句感受自然界的奥秘。教学准备:电子备课。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板书(时装),这个词语如何理解?(学生发言)。
出示雷鸟的图片,雷鸟和咱们平时看到的鸟不大一样,这位雷鸟太太可了不得,她是森林里聪明的时装专家,随着季节的变化,她的时装换了一套又一套,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就跟我们去认识认识雷鸟太太吧!
板书课题,指名读,齐读。质疑:看了课题,你最关心的是什么? 梳理问题,教师小结:雷鸟怎么会有时装呢?它的时装是什么样的?
二、初读课文,扫清学习障碍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正确课文。2、检查生字学习情况。3、师生共同正音、纠错。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三、交流学习体会,初步感知课文 1、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1)指名朗读。(2)师生共同评议。2、默读课文。
思考:通过读课文你都知道了什么?并把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3、小组交流学习体会: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并把不理解的问题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做好记号。4、全班交流。
5、教师整理学生提出的问题。(较简单的问题当场解决)
四、写字指导
1、独立观察生字表中的字,想一想应该如果记忆。2、小组内交流。
3、将比较难记和易错的字在全班交流。
五、课堂练习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词,指名认读。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这个故事的大致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同学 们也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学习课文第1段。
创设情景,课件演示第一段有关冬景的描写,师配乐朗读第一段。师:你们喜欢这雪白的世界吗?你最喜欢什么? 师:冬天的雪景很美,这段话写得更美!谁来读?
(二)学习第2段
过度:大雪整整下了一天一夜,第二天早晨,雪停了!一只名叫跳跳的小松鼠从树洞里爬了出来,它在干什么呢?赶快读第2自然段,把你感兴趣的句子多读几遍。生自读,重点体会第4句。
(三)学习3-7段。
1.过度:就在小松鼠津津有味地品尝着美味的松果时,却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3-7自然段,看看你知道了什么? 2.分角色朗读
3.同桌联系表演-----指名表演------师指导:出示“他那蓬松的大尾巴(就像降落伞)。帮助他(稳稳地)落在雪地上,(一点也不摔不疼)。的填空联系,重点引导学生抓住文中重点词语体会小松鼠从树上跳下来的动作
(四)学习课文8-9自然段。
1.过度:看到小松鼠这么可爱,雷鸟大婶不再生气了!接下来他们又会说什么呢?(教师读)
2.生谈知道了什么。
3.课件演示雷鸟在雪地里通过自己的白大衣躲过猛兽的镜头!4.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夸一夸雷鸟的白大衣!5.书上是怎么说的呢?请大家读课文的10-14段。
6.生反馈,师相机出示:“白色的羽绒密密的,又柔软,又暖和。”“。。。和周围的雪地融成一色。不仔细看,还真的分辨不出来呢!”
24、雷鸟太太的时装
(二)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8个字,认识8个字。
2、能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生词与关键词语。3、默读课文,能完整地讲这个故事。
4、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雷鸟太太在夏天和秋天各穿怎样的服装。过程与方法:
组织学生在课前收集相关资料,课堂上采取小组合作、探究地方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教师适时加以指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继续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界奥秘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了解雷鸟太太在夏天和秋天各穿上了怎样的服装,引导学生探究其奥秘,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准备;电子备课。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通过前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雷鸟太太在冬天和春天会穿上不一样的服装。那么,她在夏天和秋天会穿怎样的服装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继续学习24课《雷鸟太太的时装》 板书课题:雷鸟太太的时装
(二)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学习障碍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正确课文。2、检查生字学习情况。3、师生共同正音、纠错。
三、交流学习体会,初步感知课文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3)指名朗读课文。(4)师生共同评议。2、默读课文。
思考:通过读课文你都知道了什么?并把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3、小组交流学习体会: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并把不理解的问题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做好记号。4、全班交流。
5、教师整理学生提出的问题。(较简单的问题当场解决)
四、写字指导
3、独立观察生字表中的字,想一想应该如果记忆。4、小组内交流。
3、将比较难记和易错的字在全班交流。
五、课堂练习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雷鸟太太在夏天和秋天各穿怎样的服装? 指名回答。
2、它为什么要穿这样的服装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自由读课文。
要求:找出雷鸟太太换装的原因,把找到的句子划下来。2、小组交流。
把自己找到的句子和原因在小组内进行交流。3、交流学习收获,探究原因。
(1)雷鸟太太夏天穿什么服装?为什么? 指名回答。师生共同评议。
(2)如果你是雷鸟太太,你会怎样介绍自己的服装。(3)秋季来临,雷鸟太太的时装又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 雷鸟太太的新衣服究竟是什么颜色呢?指名描述。4、雷鸟太太为什么一年四季总要换衣服呢?(1)小组交流、讨论。(2)教师随机采访,学生汇报。
三、拓展练习;
1、同学们,你们想对雷鸟太太说点什么呢?
2、谁能用自己的话讲讲《雷鸟太太的时装》这个故事。
3、还有哪些动物也会变换“衣服”的颜色?
板书设计:
雷鸟太太的时装
(二)夏天————像浓浓的树影
避开敌害 适应生存
秋天————像秋天的落叶
古诗诵读
赠刘景文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会认“擎”、“犹”。
3、能结合图画和注释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过程与方法:
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诗意和诗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了解诗文大意,体会诗中的意境。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简介作者,导入新课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二、初读诗文,扫清学习障碍
1、自由读诗文。要求:读准字音,不错字。2、指名朗读。3、师生共同评议。
4、自由读诗文,把不懂的地方划下来。
5、学生质疑。
(刘景文:名季孙,字景文,苏轼的好朋友。擎雨盖:指荷叶。)
1、对学生不理解的字词及时解决,不理解的诗句板书在黑板上。
三、自主探究,深入体会
1、小组交流。
借助注释,学生小组讨论,尝试弄懂诗句的意思。
2、指名回答。
3、教师小结。
4、自由朗读诗文
要求:把自己的体会和感受读出来。
5、指名朗读
教师及时指导朗读。
四、背诵诗文。
语文乐园
(八)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读含多音字的词语;了解汉字一词多意的现象。描学四季的词语;背名言;读一读描写雪景的美文。过程与方法:
在读一读的过程中,积累词语,培养语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含多音字的词语。1.自由读词语,读准字音。注意读好带点字的音。2.同位交流读。
3.说说,你还能用这些字组成别的词吗? 4.复习一些以前学过的多音字,拓展延伸。
二、认一认描写四季的词。1.自由读词语,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读词语。调动学生已有的对四季风的感受,理解词语。3.多种形式读词语,注意读出四季“风”的不同特点。4.比一比,谁先记住这些词语?
三、积累名言。1.自由读,把句子读通读顺。2.小组交流,对这两句话的体会。3.比一比,看谁背得快?
4.写一写,鼓励同学们选一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第二课时
一、阅读短文。
1.自由朗读,读通短文,勾画写的美的词句。2.同桌合作读,结合生活体验交流自己读短文后的感受。3.指名读课文,指导读出感情。4.鼓励学生把喜欢的句子背下来。
5.拓展延伸,再去找一找描写雪景的文章,进一步体验雪景。
二、探究与发现。
1.自由读,看你发现了什么?
2.联系小伙伴的提示语,和同桌交流自己的发现。3.全班交流自己的发现。
4.师:你还能说出哪些与季节有关的词语。看谁说的多?说的好。
5.出示四幅“春、夏、秋、冬”的画,把刚才的这些词语写到恰当的话下面。6.选择一个季节,向大家介绍以下,用上同学们刚才说的词语或词组。
口语交际
一、创设交际情景,师:我们在前面学习的许多关于“风”的词语,看谁说得多。
二、今天,我们就来给风图上颜色好么?
指导学生读一读,题目中人物的对话,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重点。
三、请学生说一说,你希望风是什么颜色的?
四、小组交流:假如风有颜色,世界会是怎样的呢? 看谁的想法最奇妙。最能体现出自己的个性。
五、小组推荐或自荐2名学生上台说给全班同学听一听,教师引导评议。(重点评议:话语是否清楚、具体。想象是否奇妙,是否表现了美好的愿望。)
7.新标准英语第五册第四模块教案 篇七
新标准英语第五册第四模块教案
学 科 __英语_____(第五__册) 主备教师 杜海梅 授 课 时 间 第___周___月__日 使用教师 裴培 杜海梅 课 题 Module4 Possession Unit2 This bag is hers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能听说、认读单词及句子whose,Whose T-shirt is this? Is this Lingling’s T-shirt? 2、通过活动体验,在交流中学会谈论物品的所属关系,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3、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团结友善的品质。 教学重点 难点 Whose bag is this? Is this Jimmy’s sweater? 教学方法及手段 游戏教学法,直观教学法 教学准备 教学卡片 录音机 教学 过程 设计 StepⅠ.Lead in 1、Greeting. 2、Free talk 谈谈自己今天的衣着,并与同学的进行比较,说出不同之处:Look at our T-shirts! Mine is red, Yours is white. Hers is blue. His is black. Miss Lu’s is pink. StepⅡ.Presentation 1、教师搜集一些学生的文具和书,请学生找出物品的主人。 师:They’re from the lost and Found Room. There are many things here. Can you find Whose they are? 看谁找得最多,并在小组开展此活动。 如:The blue pen is Tom’s. 2、任务呈现 师:“Can you write a lost and Found notice for them?”Let’s go to the lost and Found Room. 3..①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从中找到的物品找主人,教授名词所有格sb’s ,并完成课堂活动用书练习1。 Q1: Whose bag is it? A: It’s lingling’s. Q2: Whose T-shirt is it? A: It’s sam’s. Q3: Is this Jimmy’s sweater? A: No, it isn’t. It’s Amy’s. Q4: Is the cap Jimmy’s? A: Yes, it is. ②播放录音,让学生跟读。 ③学生两人一组,为物品找主人,完成课文活动2。 A: Whose bag is this? B: It’s Lingling’s bag. ④为课文活动3的`单词找到家。 板书 cake, bike, boy, house, rope, plane, rice, point. fower, boat, 将他们分类,分别找到划线部分字母的读音, ⑤学唱歌曲Children of the world, 并进行表演。 StepⅢ Drill Ask and answer T―Ss StepⅣ Practice Pair work :同桌之间用自己的物品对话:A:Whose …is this? B:It’s mine/his/hers… StepⅤ Extension 1、描述所要写失物招领的物品。 如:What color is it? Long or short? New or old?等 2、在失物招领上选择一件或两件以上物品,为其写一份失物招领。 如:Found: Pen. It’s black, It’s long and new. The rabbits are on it. Is this yours? Please call Mary at 1234567. 3、四人小组交流“失物招领”,选出最佳的向全班汇报。 StepⅥ Summary Teacher makes a summary 二次备课 课堂练习设计 单项选择 ( )1.Is this_____football. A.your B.you C.me ( ).Look at the picture.It’s_____ A.I B.we C.me ( )3.____has a pen. A.He B.She C.It ( )4. CWhose pen is this? It’s_____ A. me B. my C. mine ( )5.That bike is_____ A. her B. she C.hers 课外作业设计 1. Review the words 2.Review the sentences 板书 设计 Unit2 This bag is hers A: Whose…is this? A: Is this Jimmy’s sweater? B: It’s… B:Yes,it’s his. 每日词句 Whose pen is this? 教 学 反 思 参考资料
8.第五册第七课《乐山大佛》教学设计 篇八
王慧
一、教材分析
《指挥海龟起步走》是电子工业版小学《信息技术》第五册第三单元第7课的内容,从本课开始,学生第一次接触PC Logo软件。本课既是一个单元的开始,又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根据认知规律,本课知识内容如下:“PC Logo”软件的运行方法、界面组成;然后让小海龟出场,通过运用“fd(前进)”、“bk(后退)”、“rt(右转)”、“lt(左转)”等命令,指挥海龟画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学习对象是小学五年级学生,认知特点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对新奇事物感兴趣,Logo语言的基本作图功能很有魅力,在学生第一次接触计算机程序设计时,要充分利用活泼可爱的“小海龟”,通过运用“fd”、“bk”、“rt”、“lt”等命令,指挥小海龟画图,当屏幕上出现自己设计的图画时,能让他们初步尝试用程序设计的方式去思考,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另一种途径,会激发学生的愉悦心情,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熟悉PC Logo软件环境,认识PC Logo软件的窗口。(2)、掌握PC Logo软件的启动和退出。(3)、掌握fd、bk、lt、rt、cs、bye命令的用法。
2、能力目标:
(1)能够用fd、bk、lt、rt命令指挥小海龟画图。(2)初步尝试使用程序设计命令。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以及Pc logo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以及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
(1)认识Logo语言并提高兴趣。
(2)小海龟的前进、转向等基本命令的使用。
五、教学难点
(1)学习各种基本绘画命令,并灵活运用。
(2)熟记小海龟的前进、转向等基本命令的计算机语言
六、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交流,合作完成任务等形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知识迁移的能力。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介绍老师的朋友小海龟给大家认识,与小海龟一起完成表演。
2、想认识这位海龟朋友吗?课件展示小海龟的交友要求。
3、参考课本P53—P54第1至2步,启动PC LOGO中文版软件,请出小海龟,认识小海龟和它表演的舞台。(1)绘图窗口:是小海龟画图和表演的区域。
(2)原点:绘图的起点,是小海龟的家,注意小海龟的方向是朝上的。(师贴画海龟和家)
(3)命令窗口:在提示符“?”后面输入命令(小海龟能听得懂的话),指挥小海龟作画。
(二)助海龟找朋友,授新课
1、展示课件,小海龟想去海滩找小螃蟹和小海螺玩耍,让我们帮助小海龟实现愿望吧。
2、师课件演示海龟行动路线,请同学们用我们的语言指挥小海龟找朋友。引导学生用手掌代表小海龟,模拟小海龟的运动路径。师板书命令:
右转 90度 前进 100步 左转 90度 前进 100步
左转 90度 前进 100步 左转 90度 前进 100步
但小海龟可听不懂我们之间的语言,我们和小海龟交流,必须用海龟能听得懂的语言,就是logo语言。我们一步一步的来学习吧!
3、教师示范操作前进和右转命令,并给出格式。(强调,命令与参数之间一定要有空格,确认按回车)
4、生能否动手操作借助刚运用的知识,将整个图形画完呢?生自主尝试,完成小海龟找朋友的任务。师巡视指导,先完成的可以做小老师指导。
5、师课件演示,讲解各命令的由来以及格式。
6、请生演示操作,其他同学仔细观察并评价。
(三)送小海龟回家
1、看着被小海龟走过的沙滩,到处是痕迹,妈妈决定教小海龟把沙滩整理一下。
2、师演示“清屏并回家”命令,让生明白,若执行命令有误或重新画图时,用清屏命令后即可重新开始。
(四)、记口诀,和小海龟说再见。
1、课件出示口诀,巩固所学命令。
2、和小海龟说bye,退出logo语言。
总结语:真正的天才画家不是小海龟,是你们这些幕后的指挥者。相信自己,你们就能创造奇迹。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点滴
王慧
二十一世纪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特征的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了使我们的接班人适应信息社会,中小学正逐步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学生逐步具有获取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和传递信息的能力,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了必要的基础。
但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这门课,给广大信息技术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和考验,下面笔者就谈谈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活用教学形式,激发学习兴趣
若询问100名学生:“你喜欢上信息技术课吗?”会有99人说“喜欢!”学生这种高涨的学习热情,教师无论如何也不能让他们把期望变失望,不管学生的“底子”是多么的参差不起,教师都要积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因此,选取最佳的教学形式,才能真正让学生对每节课都有新鲜感。在教学中,我化静态为动态、变抽象为形象、变虚为实,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给低年级上计算机课是件非常困难的事,学生键盘上的字母不认识,更谈不上让他们去记住字母和其它字符的位置,给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讲解带来很大困难。通过实践,我把有趣味性的内容、图形编制成动画、配上音乐、设计新颖的导课,让学生欣赏,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或找一些较贴切且又能让学生感兴趣,能轻易理解的事物作比喻,效果显著。
比如教学《电脑的组成》一课时,计算机是由:键盘、鼠标器、主机、显示器和打印机五个部分组成的,接着讲:主机内部除了有运算器外,还有一个“仓库”又叫存储器,一个“心脏”叫中央处理器,英文CPU。形象的比喻,把复杂、抽象的机械原理说得通俗易懂,简单明了,学生一听就懂,很快便学会了。
二、创设和谐氛围,保持学习情趣
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让我懂得,坚持鼓励和诱导相结合,排除学生学习中各种心理障碍,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是保持他们学习情趣的有效手段。信息技术教学中,由于学生知识能力水平的差异,加上有的学生因为顾及到自己的语文、数学等成绩的不理想,总会存在着担心、畏惧等心理倾向,部分胆小的学生因此产生压力,要使全体学生均能保持良好的学习热情,就必须鼓励诱导学生,创设一种和谐的课堂氛围。
例如在教学《指法》一课时,我利用学生的好胜心、自尊感,组织学生操作比赛,课堂学习气氛既活跃又充满竞争性。我让学生通过指法软件进行练习,使学生产生新鲜感和好奇心。还进行了指法和指法游戏的比赛等形式多样的练习,紧扣学生心弦,使他们玩中练,练中学。下课后,有的学生还说:“下节课我一定要超过他„„”更有学生说:“老师,我要和你比„„”对操作不理想的人,我解决的办法因人而异,有时我个别指导,有时让“小老师”指导,还有时让他观看其他同学的精彩表演,耳染目濡,当听到老师鼓励赞扬的话语,他们的脸上也终于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三、注重自主实践,品尝学习的乐趣
实践操作是巩固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一个重要环节,俗话说熟能生巧、勤能补拙,多练习,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从中品尝到收获的乐趣,逐渐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和荣誉感。
9.第五册第七课《乐山大佛》教学设计 篇九
在有关鲁迅思想的研究中,大量的成果集中在“改造国民性”问题上。冯骥才在《收获》上发表的《鲁迅的“功”与“过”》中认为,鲁迅作品的成功之处即在于独特的“国民性批判”,“在鲁迅之前的文学史上,我们还找不到这种先例”,但这不过是“源自1840年以来西方传教士”的舶来品,鲁迅从中受到了启发和点拨,却没有看到里面所埋伏着的西方霸权话语。冯骥才进而认为鲁迅没能走出“西方中心主义”和被西方人认作经典的以审丑为主要特征的“东方主义”的磁场。这一度引起了学者们的激烈争鸣。陈漱渝在《由〈收获〉**引发的思考》和《挑战经典——新时期关于鲁迅的几次论争》中认为,鲁迅改造国民性思想形成过程中,的确受到美国传教士亚瑟·亨·史密斯《中国人气质》一书的影响。然而,“鲁迅展示中国人的丑陋面,并非印证西方侵略者征服东方的合理性和合法性,而是在展示种种丑陋的过程中渗透了作家的忧患意识和否定性评价,使读者在否定性的体验中获得审美愉悦。”黄川在《亚瑟·亨·史密斯与东方主义》中重点分析了“东方主义”一词的含义和史密斯《中国人气质》一书的详细情况,指出冯骥才把“东方主义”加之于鲁迅的头上是“轻率的、不科学的”。
由论争引发,对国民性问题的研究被导入了十分广泛、深刻的领域。对于鲁迅国民性批判思想形成的渊源,日本学者北冈正子的《鲁迅改造国民性思想的由来》以翔实的史料证实:鲁迅留日时期与许寿裳关于国民性的探讨,是受到当时弘文学院院长加纳治五郎与中国学者杨度关于国民性讨论的直接触动。潘世圣的《关于鲁迅的`早期论文及改造国民性思想》认为,“青年鲁迅的改造国民性思想问题,其实与近代西方,明治日本,他的先辈思想家如梁启超以及与他同时代的留日学生有着多样的联系,鲁迅的思想很大程度上反映着他的时代,他的周边世界的精神倾向。”王学谦在《精神创伤的升华——“鲁迅改造国民性”思想形成的心理因素》中指出,幼时的家庭变故使鲁迅的心灵受到严重创伤,直接影响了鲁迅人生道路的选择,并促成了其改造国民性的思想。程致中在《鲁迅国民性批判探源》中认为,鲁迅改造国民性思想的形成不是偶然的,也不是某一单方面的影响,而是多种因素的综合,包括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的影响,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有关国民性的讨论的影响,外国人研究中国国民性的着作的影响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痛切反省和刻骨铭心的生命体验的影响等等。袁盛勇的《国民性批判的困惑》则认为,鲁迅的改造国民性思想主要源于一种强烈的自省意识,他看到了我们国人的“古老鬼魂中”还有一个“我”,因而,“鲁迅的国民性话语是一种自我在场的启蒙话语……他把自己拽进话语语场的同时,也一并让读者沉入其间,在自我反省中杀出一条生路”。尹康庄的《鲁迅的民众观》指出,鲁迅“致力终身的改造国民性思想与实践的逻辑起点”,是鲁迅对民众的“否定与肯定之间所形成的悖论”。方长安的《鲁迅立人思想与日本文化》认为,鲁迅的改造国民性是和立人思想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这深受日本显性文化与隐性文化亦即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影响。
10.第五册第八单元检测题 篇十
一、填写题、城闹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_________,_______。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_________,____________.明月见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官阔,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_____。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______,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___。.给下面的文言文加标点符号。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用/线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的节拍画出来。
(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二、阅读
(-)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日;“吾与法毕力平陈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 ”杂日:“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这段文言文共三个层次.其大意是
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用原文回答下边的问题。
(l)愚公移山的原因是:
(2)愚公移山的目标是:
(3)反映移山艰苦情形的句子是:.“愚公”的“愚”具体含义是
A 愚昧无知 B、愚笨迟钝
C .大智若愚 D、愚而不学.将这段文字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l)且焉置土石
(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二)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文段选自《》,该文出自《》作者是____.注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故(2)是人(3)恒(4)虑(5)作(6)喻、翻译文中加线的句子
(1)苦其心志(2)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段文言文,讲了什么道理呢?
答:
(三)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弃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答:(1)瞑:(2)于:(3)渔:(4)奔:.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画线的部分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译文:.写出第一自然段中描写春夏秋冬景色的原句。
答:春:夏:秋:冬:.第二自然段共写了四层意思,试从文中找出最能概括这四层意思的四个句子。
答: __ ; __ ; __ ; ___
(四)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喧!微斯人,吾谁与归?.文段选自《》,作者___,是___朝人。课文选自《》、注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求___或__为__
先__微__归__、从文中找出四对反义词答:、翻译“微斯人,吾谁与归”为现代汉语译文:、“古仁人之心’是怎样的?
答:、“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指的是___和___、“进亦忧,退亦忧”中的“进”“退”分别指什么?
答:“进” ___ ___“退” ___
前一个“忧”指____
后一个“忧”指 _______、抒发作者宽大情怀和政治抱负的语句是 ____
三、作文、题目:我设计的 ______
要求:、首先要明确你设计的是什么东西:可以是书包,可以是房间,可以是一种工具,可以是一帽画,可以是一座图书馆,可以是…….要交代清楚你要设计的原因。.要具体介绍你设计的内容。.介绍时要讲究说明的顺序、方法、用语的准确。
答案:
五册八单元
一、l、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2、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过来。3、高处不胜寒;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4、枯藤老树昏鸦;断肠人在天涯。5 .略。6.(1)先/天下之忧/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2)峰峦/如聚,波涛 / 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二、(一)7 第一层写愚公移山的主张;第二层写研究解决难题的办法;第三层写率众移山的艰难的情景。8、(l)“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2)“指通豫南,过于汉阴”。(3)“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9、C C、(1)而且把挖下来的土和石头放在哪儿?(2)冬夏换季,才返回一次。
(二)1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孟子(孟轲)12、(1)所以。(2)这样(能担负重任,有所作为)的人。(3)常常。(4)思虑。(5)有所作为。(6)了解。13、(l)使他的内心痛苦。(2)(通过这些,)让他的内心惊动或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起来,以不断增长才干。
“所以”,用来的意思;“曾益”,增加的意思。(3)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14、文段论证了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
(三)15、(l)昏暗。(2)在。(3)捕鱼。(4)下棋。16、脸色苍白,满头白发的人,醉困覆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喝醉了)。17 .依次为:野芳发而幽香,佳秀木而繁明,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18、依次为:滁人游也;太守宾也;众宾欢也;太守醉也。
【第五册第七课《乐山大佛》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小学语文上册第七课《乐山大佛》教学方案 教案教学设计12-18
导游词乐山大佛08-12
乐山大佛作文800字10-08
学生作文:乐山大佛游记06-12
乐山大佛导游词集合08-24
有关乐山大佛的导游词10-24
南山大佛导游词08-17
乐山支教活动策划书11-10
乐山市数字校园云平台08-14
2024年乐山市中考政治试题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