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心得体会(13篇)
1.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心得体会 篇一
近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印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的通知。
编写印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是加强新时代党的基本理论建设的一项基础工作,是推进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的内在要求。党建和思政工作者在先学、深学的同时要通过各种途径将《纲要》内容和精神有效进课堂进头脑进实践,促进党员和群众熟练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最新思想武器的性能,不断强化思想武装的功能,持续提高思想理论教育教学的效能,高质量推进新时代党的思想建设这一基础性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科学思想引领、增进最大思想共识。《纲要》是全体党员干部的必修课,党员干部当深入研学《纲要》,深学悟透笃行,坚持做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推动党和国家的事业不断前进。
“学而不思则殆,思而不学则罔。”学习《纲要》是对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进一步升华,是共产党人永葆先进的精神动力。将“学读本”与“学原文”结合起来,认认真真地学,完完全全地学,深刻理解其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实践要求,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不断提升政治素养,用党的理论去分析与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
学以致用、指导实践,是学习的目的。党员干部要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紧扣新时代新任务新要求,领悟习近平总书记的家国情怀,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目标任务、担当情怀,深入领会《纲要》中蕴含的政治和实践创新,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推动事业发展的生动实践。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党员干部要率先垂范、作出表率,做到自身的思想到位、行动对标,以共产党员的奋斗姿态和斗志昂扬的革命精神,坚定不移把学习《纲要》引向深入,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2.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心得体会 篇二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十八大报告,道路自信,基础
道路关乎党的命脉, 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一个政党带领人民走什么样的路, 绝不能随心所欲, 否则, 国家民族必定遭折腾, 人民必定受祸害。中国共产党人肩负着振兴国家民族的伟大历史使命, 践行着带领人民走向美好生活的庄严承诺, 历尽艰辛、吃尽了苦头, 才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这条道路是沉重的历史代价换来的、是人民对党的不离不弃换来的、是党对人民的高度负责换来的,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 就是坚定对中国共产党人自己的人民的自信、对自己的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自信、对自己的执政能力的自信。所以, 道路自信之所以能坚定, 基础是牢固的。
一、广泛的人民群众基础是道路自信的最深厚根基
党的十八大报告总结十年来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就的经验之一, 就是依靠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一个政党不管选择什么道路, 如果人民不支持、不跟着走, 就是没路可走, 这个政党也就该下台了。
广泛、深厚的人民群众基础对坚定道路自信有着两个显著的优势:一是我们有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把一切有志于振兴中华的社会力量, 包括有党派人士与无党派人士、有神论者与无神论者、先富者与后富者等, 都团结和凝聚在现阶段中国各族人民共同理想的伟大旗帜下, 进一步动员和组织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力量。二是民族团结、政治安定、国内大局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广大人民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并积极投身于这一伟大的事业中, 这是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的根本保证, 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奋斗中, 与人民结下了血肉联系、鱼水之情。中国共产党人选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通向繁荣富强、幸福安康的光明之路, 这条道路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历程中, 把国家一步步引向繁荣富强, 把人民一步步引向小康社会, 人民享受到了极大的实惠, 打下了广泛、深厚的人民群众基础。要开拓未来, 我们首先面对改革和发展必须攻坚克难的问题, 需要紧紧依靠人民, 尊重广大人民的意愿, 今后的改革, 到底要改什么、怎么改、改到什么程度, 都要听一听群众的呼声, 看一看群众的诉求, 有了人民的支持, 我们的改革和发展才会真正树立自信心。
二、对国情的正确判断是道路自信的基本依据
任何国家的发展都要以本国的基本国情为根据, 基本国情是国家发展的依据和出发点, 是否从基本国情出发, 决定着大政方针的正确与否。基本国情包括有利和不利因素, 对其需要加以辩证的分析和准确把握, 最大限度增大有利因素和减少不利因素, 扬长辟短, 道路自信才会坚定。
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 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已取得了巨大成就, 胜利地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的前两步战略目标, 生产力水平上了一个大台阶。但我国仍然处于“三个没有变”的阶段:即我国基本国情没有变;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在当今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大好机遇和严峻挑战的条件下, 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走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开辟出来的正确道路, 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牢牢把握我国发展前进的正确方向。
经过这些年的探索, 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已经比较清楚了, 目前, 我们党对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的认识找到了规律。从自己的实际出发,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 既吸收借鉴别国有益的做法为我所用, 又不照搬照抄别国的方法, 不盲从别国的路子, 始终坚持以我为主, 这就是我国目前和今后的道路。这是一条康庄大道, 只要坚定不移地按照科学发展的思路和方法走下去, 国家的繁荣富强、民族的伟大复兴、人民的幸福富裕生活等目标都一定会顺利达到, 道路自信的信念就会不断坚定。
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认识是道路自信的合理合法性基础
凡是合理的都应该是符合规律、符合必然性的;凡是合法的都应该是符合国情、符合广大人民利益的。这是我们科学评判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定位是否合理合法的重要标准, 如果证明认识定位是合理合法的, 那么, 这同时也就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合理合法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走共同富裕之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符合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的突出表现, 这是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 这就表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高度的合理性。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区别于以往其他一切社会的最具优越性的本质特征, 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最终目的, 是对广大人民追求社会和谐、公平公正的愿望和要求的反映, 这就表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高度的合法性。
十八大报告强调的两条道路不能走, 即“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原因就在于“封闭僵化的老路”没有开放眼光, 固步自封, 有悖于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其合理性依据不足;而“改旗易帜的邪路”所代表的是少数人的利益而不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是两极分化、少数人富裕而不是共同富裕的道路, 不符合中国国情民情, 其合法性依据也不足。邓小平认为:如果产生了什么新的资产阶级, 那我们就真是走了邪路了。如果搞资本主义, 可能有少数人富裕起来, 但大量的人会长期处于贫困状态, 中国就会发生闹革命的问题。如果搞两极分化, 情况就不同了, 民族矛盾、区域间矛盾、阶级矛盾都会发展, 相应地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也会发展, 就可能出乱子。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认识, 要求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 必须妥善解决好分配问题, 防止和避免两极分化, 真正让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就为我们树立道路自信打下了牢固的合理合法性基础。
四、系统、科学、与时俱进的理论是道路自信的精神支撑
道路无科学理论指引则盲。凡是实践的盲目性、方向性错误, 无一例外都是理论出了问题所导致。党的十八大报告总结十年来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就的经验之一, 就是依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正确指引。这里把基本理论摆在突出位置。从党的奋斗历程看, 事业成功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 而马克思主义经过中国的实践, 又不断得到创新发展、更加具有中国特色、更加适合中国国情、更加显示出勃勃生机。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再到科学发展观, 我们党的理论发展创新延续不断, 科学而成熟的理论, 为实践方向的正确和未来事业的成功提供了重要精神支撑。
这次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了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的重要地位, 对于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有着非凡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一个国家和民族要保持永续的发展, 就不能离开科学理论的指导。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任务, 都相应地需要适合这个时代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学发展观, 之所以能顺利承接并开启新征程, 是因为都适合自己的时代。科学发展观的新定位说明了党的创新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适应新的实践要求而得到深化和提高, 也体现了我们党对长远发展所作出的理论定位, 说明我们党对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具备了科学、成熟的理论准备。
五、历史铸就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地位是道路自信的根本保证
中国共产党坚强有力的统一领导,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不是自封的, 而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人民的必然选择。自1840年以来, 无数仁人志士救亡图存, 追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步伐就从未停止。自从1921年以后有了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又成功找到了马克思主义真理, 中国革命形势发生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在历史的进程中, 中国共产党肩负起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重任, 开创社会主义新中国, 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强国之路, 成为中华民族发展和自强的领导核心。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 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 国家综合国力日益强大, 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 民族复兴之路越走越宽广, 展示了中华民族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3.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心得体会 篇三
习近平就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提出了5点要求。
一是要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长期实践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的旗帜、奋进的旗帜、胜利的旗帜。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是要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符合我国国情,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是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也需要不断完善,从而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提供更加有效的制度保障。
三是要深刻领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当代中国的最大国情、最大实际,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这个最大国情,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动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我们要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协调推进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设。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就是要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国家强盛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我们要紧紧扭住这个总任务,一代一代锲而不舍干下去。
四是要深刻领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这些基本要求进一步回答了在新的历史征程上怎样才能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问题。抓住了这些基本要求,就能更好凝聚力量、攻坚克难,继续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继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完成时代赋予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五是要深刻领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全党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牢牢把握党的建设总要求,坚定理想信念,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保持党的肌体健康,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使我们党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习近平强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全党同志一定要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顽强的努力,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目标任务。
4.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心得体会 篇四
为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引向深入,根据中央要求,中央宣传部组织编写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一书,已由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联合出版,即日起在全国发行。近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印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的通知,要求各级党委(党组)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中国共产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近代中国的历史舞台上,众多政派粉墨登场,却总是不得法、不长进。能够及时把握时代脉搏、且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是中国共产党。中国先进分子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创立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开始驾驭时代潮流的历史进程,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时代斗争。中国共产党人一路紧随时代步伐,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中华民族迎来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正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所强调,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
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是党的理论武装工作的优良传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做到深学深悟、常学常新,不断深化对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内容丰富、结构严整,忠实原文原著、文风生动朴实,全书紧紧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一主题,以“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为核心内容和主要依据,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有助于广大干部群众更好理解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精神、基本内容、基本要求,更加自觉地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是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重要学习材料,是广大党员群众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辅助读物。
新时代,需要新本领,呼唤新作为。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伟大历史时点,即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努力开创下一个70年的辉煌历程的重要节点,广大干部群众当深入研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髓要义,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努力拼搏奉献,勇于克难奋进,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篇二】
近日,为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引向深入,中共中央印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一书。《学习纲要》的发行有助于广大干部群众更好理解这一思想的基本精神、基本内容、基本要求,更加自觉地用以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决定着党的建设的根本和方向。只有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才能不被各种干扰所迷惑,才能让我们党始终保持战略定力、把握正确的前进方向,才能增强党员干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确保全党看齐中央,保持党团结一致,自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在学习教育方面,应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同时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认真组织学习,将《学习纲要》向每个党员发放到位,抓好《学习纲要》的宣传解读和学习培训,领会贯彻《学习纲要》精神和要求,不断增强“两个维护”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核心安排部署上来。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它继承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优秀理论品质,结合着时代问题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情况进行创造和革新,作出了具有时代特色的重大判断。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是我们当代共产党人的民族抱负,是中国共产党自诞生起就肩负的历史历史使命。全党上下从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
【篇三】
近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印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的通知。为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引向深入,根据党中央要求,中央宣传部组织编写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十分丰富,其中一点是“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同时,“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纲要的发布,是在不断提醒着我们应该牢牢把握这一重要思想与观点。所以应该深入贯彻学习新思想,这是对党和人民负责、对国家和民族负责、对时代与历史的负责。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应时刻规范和检验自己的言行,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初心。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理论凝结的精华。具有极其重大的时代价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的发布,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深入学习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含义。能够武装自我头脑,丰富精神力量。是展现了时代的新气象,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新要求。所以我们必须贯彻落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进行伟大民族复兴,进行党的建设,进行一系列伟大工程中,直面困难矛盾和风险挑战,不懈探索破解难题。
思想建设是有着基础性建设的作用,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实践是靠理论指导的,理论在实践中完善,不断推动着实践的发展,理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平时的工作中也应不断加强学习先进思想,牢牢学习与把握最先进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用思想武装头脑,坚定精神,增强为人民服务的信心。
【篇四】
近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印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的通知,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引向深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我们要把它作为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
要做到学深悟透。坚持原原本本、原汁原味地学,把学习与思考结合起来,做到及时跟进、常学常新,真正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在逻辑和基本精神,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水准,始终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要做到真信笃行。要坚持带着信仰学,带着感情学,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贯通起来,把理论武装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实际行动,用组织工作的实际成效检验学习成果。
“土能浊河,而不能浊海;
风能拔木,而不能拔山”。只要理论上坚定成熟,什么力量也动摇不了。所以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进一步推动组织工作。
【篇五】
根据党中央要求,中央宣传部组织编写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党中央认为,《纲要》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了全面系统阐述,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把握这一思想的基本精神、基本内容、基本要求。党中央同意印发《纲要》(由中央宣传部统一印发),作为广大干部群众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辅助读物。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于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深刻回答了事关民族复兴和实现伟大梦想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展现了时代的新气象,顺应了时代的新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实践进程中,直面困难矛盾和风险挑战,不懈探索破解难题、推进事业发展的新路径。
深入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精神实质、实践要求,更加自觉地为实现党的历史使命而不懈奋斗。要通过认真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深入学习领会这一思想的时代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世界意义,更加自觉用这一思想指导解决实际问题,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推动事业发展的生动实践。
【篇六】
为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引向深入,近日,中央宣传部组织编写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纲要》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了全面系统阐述,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把握这一思想的基本精神、基本内容、基本要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广大干部群众应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辅助读物,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深入人心、落地生根,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新时代,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推动事业发展的生动实践,以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篇七】
近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印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的通知。全文如下: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宪法,实现了党和国家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要组织认真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并紧密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把《纲要》纳入学习计划,作出周密安排,开展多形式、分层次、全覆盖的学习培训。要在多思多想、学深悟透上下功夫,深入学习领会这一思想的时代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世界意义,深刻理解其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
在系统全面、融会贯通上下功夫,深刻把握这一思想贯穿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
在知行合一、学以致用上下功夫,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更加自觉用这一思想指导解决实际问题,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推动事业发展的生动实践。
全面系统学,就是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和党章,学习《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要论述摘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文章;
要加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论述,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对纪检监察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思考学,就是要多学多思、多想多悟,真正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深刻理解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真正理解这一重要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实践要求,真正领会这一重要思想的政治意义、政治信仰、政治智慧、政治品格,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联系实际学,就是要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联系新时代重大使命,深入学习研讨,真正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到工作全过程和各方面。强化理论武装,最终是为了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在强化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同时,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注重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坚定理想信念、砥砺党性心性、忠诚履职尽责的思想自觉和实际行动。
5.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心得体会 篇五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就应该认真学习《纲要》,切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切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自己的实际行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立志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有用之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的首要政治任务。我们要把《纲要》纳入学习计划,开展多形式、分层次、全覆盖的学习培训,推动进一步兴起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高潮。要做到学深悟透。坚持原原本本、原汁原味地学,把学习与思考结合起来,做到及时跟进、常学常新,真正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在逻辑和基本精神,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水准,始终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做到真信笃行。要坚持带着信仰学,带着感情学,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贯通起来,把理论武装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实际行动,用组织工作的实际成效检验学习成果。
6.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心得体会 篇六
作为一名基层党建工作者,《纲要》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精神、基本内容、基本要求,提升党建业务水平。为更好地深入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要思想,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深入学习《纲要》:
一是要多形式、多层次地学习。全体党员要认真读原著,并紧密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把《纲要》纳入学习计划,作出周密安排,开展多形式、分层次、全覆盖的学习培训。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二是要带疑问、针对性地学习。紧密结合自身实际,有针对性地学习,学习过程中还要奔着问题去,学以致用,增进自己对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等重大现实问题的理解。
三是要勤思考、悟透彻地学习。深入学习领会这一思想的意义,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
7.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思想 篇七
一、司法独立思想
司法独立, 是指法院 (法官) 只依据宪法、法律以及公平正义的理念, 裁判各种法律案件, 而不受其他机关和个人的干涉。司法独立是外生性事物, 它在近现代西方国家被广泛运用, 我们国家要运用司法独立原则, 必须将西方国家的司法独立本土化, 与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相互兼容。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司法独立思想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司法机关独立地行使审判权、监察权。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 检察院独立行使监察权, 任何行政机关、团体和个人都不得干涉, 任何机关和个人都不能有不尊重法律和司法机关的行为。对于这一点, 十四大报告明确指出:“要严格执行宪法和法律, 加强执法监督, 坚决纠正以言代法、以罚代刑等现象, 保障人民法院和检察依法独立进行审判和检察。”[2]从这些话语中, 我们可以看出, 司法独立是被作为了我国法治的基本准则之一。第二, 司法独立, 要正确处理好司法机关和人民代表大会之间的关系。司法机关不能独立于作为权力机关的人大, 换言之, 司法机关独立行使司法权, 但是要接受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以及人事管理权。采取事前防御、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的方式来督促和完善司法机关的正常工作。第三, 要理顺司法机关和中国共产党的关系。宪法规定了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 这种地位是不容动摇的, 因此, 司法机关接受党的领导和监督也就成为了必须。但是, 这并不意味着党能随时干预司法。怎样做到行之有效的监督呢?我们可以借鉴西方国家的法治思想, 在司法过程之外保持支配力, 在司法过程中保持影响力。首先, 通过立法程序把党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 把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变成具体的法律条文, 法院和法官通过执行法律而贯彻党的意志;其次, 是通过制定司法政策, 保证司法工作的正确方向, 我国的司法工作必须还要担负起适时调整社会关系, 控制社会和稳定社会的责任, 在党的司法政策的指导下, 集中审理某类性质的案件。最后, 通过设在法院和监察机关的党组织, 督促党员司法人员依法审判案件, 执行国家法律, 如果发现任何人有违纪违法行为, 要给予严肃的处理。
二、司法公正思想
司法公正思想主要是指司法机关在行驶司法权的过程中严格依法独立的和不偏不倚的进行司法活动。司法公正为社会成员享有充分的自由和权力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司法公正思想主要包括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两个方面。
一是实体公正。实体公正就是司法机关对于诉讼当事人的实体权利和义务关系所作出的裁决或者处理是公正的。即以事实为依据, 以法律为准绳。要保证实体公正, 第一要有“良法”, 所谓良法, 就是所立之法的内容是公正协调的。邓小平就曾经指出, “法律内容所包含的各种权利义务关系应是各种利益协调一致的表现。”[3]第二, 司法人员本身具有优秀的法律综合素质, 这就要求我们要建立一支数量充足而且质量高的法律工作者队伍, “一般资本主义国家考法官、考警察, 条件很严格, 我们更应该严格, 除了必须通晓各项法律、政策、条例、程序、案例和有关的社会知识外, 特别要求大公无私、作风正派”。[4]因此, 加强对司法人员的培养, 让司法人员在裁量时公平公正, 是司法公正的一个必要条件。
二是程序公正。程序公正包括以下内容:首先是法官独立和中立。胡锦涛指出:“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 保证审判机关、监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驶审判权、检察权。”[5]法官在司法活动中, 只对法律负责, 而不受任何领导的干涉, 也不受任何外来因素的影响。法官中立则是要求法官同争议的事实没有联系并且对一方当事人不能有任何的偏见。其次是法院要平等地保护当事人诉讼权利的行驶, 要让国家的公权力在“阳关下运行。”[6]让整个司法过程置于当事人和社会公众的监督之下, 从而督促法官增强责任感和公正心, 以确保审判程序的公开。
三、司法和谐思想
在当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下, “和谐”被运用于司法, 为司法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笔者认为, 司法和谐就是指司法公正和效率的有机统一、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权威与认可的有机统一。司法和谐思想主要是指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司法公信力, 即司法权威和司法认同。司法权威是指法律以及依据法律所从事的司法活动具有至高无上的效力, 是国家公权力的体现, 并且这种公权力是为公众所信赖的。司法认同是指人们发自内心的对于法律的信仰和司法活动的认同。因此, 司法公信是司法活动的根基, 是社会主义司法建设的根基, 如果根基不牢, 后果不堪设想。第二是公平正义。公平正义运用到司法活动中, 即是要求我们要做到以下几个要素:一是司法程序的公开性;二是裁判人员的中立性和独立性;三是当事人地位的平等性;四是司法过程的参与性;五是司法活动的合法性;六是案件处理的正确性。[7]公平正义在构建社会主义司法和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基础地位, 是人们评价社会司法文明的一个标尺。第三是社会秩序的和谐稳定。最大限度地使社会矛盾和争议得到解决、最低限度使用国家公权力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这就是司法和谐的终极目标, 也是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强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江泽民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 2006年版, 第31页.
[2]《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第34页.
[3]蒋传光.《邓小平法制思想概论》.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第60页.
[4]《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第286页.
[5]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第31页.
[6]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第33页.
8.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心得体会 篇八
一、“两个确保”和建立“三条社会保障线”思想的提出
在计划经济时代,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规模有限。概括地说,城市公费医疗制度与农村合作医疗(“赤脚医生”)制度、企事业单位中的福利分房制度以及国民义务教育制度是计划经济时代中国社保体系的典型代表,具有浓厚的国家统管特色。
进入改革开放时代以后,中国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革,原分配收入情况大致划一的城市居民,出现了不同地区和部门、不同群体和个人在分配收入上的差异,贫富差距扩大,在医疗、住房、教育、就业等社会保障方面,享受着不等的待遇。这一现象又派生出了更多的社会问题,如困难群众的温饱问题、养老保障问题、老百姓看病难和看病贵问题、就业问题、贫困地区儿童上学难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社会治安问题、安全生产问题等等,这些事关民众切身利益的大事如果得不到妥善解决,就会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家政治的安定。因此,时代发展所提出的新课题是:必须配套建立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
中共中央最初提出配套建立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在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上。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把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具体确定为五大有机组成部分,其中,配套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在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处于基础地位。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社保体系构建所做的重要工作是在国有企业改制与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实施了“两个确保”和建立了“三条社会保障线”,并实行了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两个确保”指:“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它在国务院1997年下发的《关于在全国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中,被初步提出。《通知》当时确定的“保障对象的范围”为:“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持有非农业户口的城市居民,主要是以下三类人员:l.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或抚养人的居民;2.领取失业救济金期间或失业救济期满仍未能重新就业,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3.在职人员和下岗人员在领取工资或最低工资、基本生活费后以及退休人员领取退休金后,其家庭人均收入仍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1998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两个确保”思想,并强调:在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方面,应按照“三三制”(财政承担、企业自筹、社会筹集)筹资原则,千方百计筹集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资金,同时通过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完善和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加强就业服务和职业培训,积极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1999年4月29日,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民政部、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做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失业保险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衔接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和财政部门要协调有关部门,认真落实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有关政策,指导国有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按照‘三三制原则,足额筹措基本生活保障资金,对进中心并按规定签订协议的下岗职工按时足额发放基本生活费,按规定缴纳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费。要按照《失业保险条例》规定,将城镇所有企事业单位及其职工纳入失业保险覆盖范围,对符合领取条件的失业人员,按时足额发放失业保险金……未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地方,须在1999年10月底之前建立这项制度。”
“三条社会保障线”具体指:“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失业保险和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三条社会保障线。”这一思想提出的背景,是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战略”的配套改革措施。在国企改革的大方针下,配套改革措施包括三点:一是“建立有效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和营运机制,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二是“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医疗保险制度,完善失业保险和社会救济制度,提供最基本的社会保障”。三是“建立城镇住房公积金,加快改革住房制度”。①《关于做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失业保险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衔接工作的通知》强调:“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失业保险、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三条保障线,是目前条件下有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职工和城市居民基本生活,促进深化改革,保持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样,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障体系(制度)特点的“三条社会保障线”的思想便被明确提出。
此后,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进一步发展了“两个确保”和“三条社会保障线”的思想。2000年5月26日,朱镕基在中南海主持召开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座谈会。会上朱镕基强调:社保工作应“首先完善现行的三条社会保障线,即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失业保险制度、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②而完善“三条社会保障线”工作的重点,就是要做到两个“确保”,即“确保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保险金和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按时足额发放”。③对于如何进一步完善“三条社会保障线”和做到“两个确保”,朱镕基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制度措施,包括:(1)进一步规范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2)逐步使下岗职工由现在先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领取基本生活费,转为领取经济补偿金并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享受失业保险,失业保险期满后未实现再就业的,均可进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3)实现社会保障管理和服务的社会化,社会保障对象要与企业事业单位脱钩,由社区组织统一管理,社会保险金实行社会化发放,强化社区服务的功能;(4)健全社会保险基金的监管和保值增值机制,社会保险基金的收缴、支付及营运要规范化、制度化,做到公开、透明、安全,并能够通过有效营运,实现保值增值;(5)逐步建立功能齐全、覆盖面广、规范透明的社会保障体系信息网络,实行现代化管理;(6)加快社会保障法制建设,依法规范和管理社会保障工作;(7)实现基本养老保险费由差额缴拨改为全额缴拨,并基本实现养老金的社会化发放,各地区要千方百计增加社会保险基金,今年预算超收的财力应主要用于补充社会保障基金,对于各项工作到位,资金仍有缺口的困难地区,中央将给予适当补助等等。④朱镕基就如何完善国家社会保障体系所做的一系列指示,可以说是从立制、立法、节流、开源四个方面深入阐述了自党的十五大以来,中共中央有关与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战略”相结合、配套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战略思想。
二、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思想
党的十六大召开后,中共中央开始以“科学发展观”来统领十六大提出的“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的任务,并将其纳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框架之中,这样,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保障思想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政策理论。
2003年10月,胡锦涛在主持通过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议中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应“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健全国家宏观调控,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主要任务是: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形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完善宏观调控体系、行政管理体制和经济法律制度;健全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⑤这样,“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作为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的具体任务,被纳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大工作框架之中。
2005年2月19日,胡锦涛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讲话时指出:“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切实保障各方面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让他们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要从法律上、制度上、政策上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从收入分配、利益调节、社会保障、公民权利保障、政府施政、执法司法等方面采取切实措施,逐步做到保证社会成员都能够接受教育,都能够进行劳动创造,都能够平等地参与市场竞争、参与社会生活,都能够依靠法律和制度来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在阐述“加快推进社会建设”问题时,胡锦涛指出:“社会建设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紧密相连,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社会建设,要以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使经济发展成果更多体现到改善民生上,尤其要注重优先发展教育,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⑥至此,“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任务,被纳入“社会建设”的理论之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工作之一。
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该决议从社会理想出发,将“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做了制度性的刻画。《决定》提出了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九大目标和主要任务,其中居于第三位的是:“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这一体系可被表述为“4+2”模式,即主要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四大组成部分,另加住房保障、优抚安置。⑦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将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4+2”模式)进一步细化,提出了“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与“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两大工作目标,强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报告为此提出了2020年将“全面建成”的“小康社会”的五大要求,其中之一是:“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社会就业更加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健全。”⑧
三、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保障思想提出的历史意义
(一)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保障系统的基本制度框架。两个“确保”和“三条社会保障线”的思想,构筑了计划经济体制解体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最早社会保障体系──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下岗职工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后所享受的失业保险金;社会保障管理和服务的社会化与社区负责制度(与企业事业单位脱钩);社会保险基金的监管和保值增值机制;社会保障体系信息网络的建立与现代化管理;社会保障立法制度的建设;基本养老保险费由差额缴拨改为全额缴拨制度等等。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将覆盖中国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规范化为“4+2”模式,即主要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四个有机组成部分,另加住房保障与优抚安置制度。党的十七大召开之后,又将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定性为“三基、三重、二补”,即整个社会保障体系“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这些制度与思想的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保障系统奠定了基本制度框架。
(二)维护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社会秩序的基本稳定。中国特色社会保障思想的最初提出(“两个确保”与“三条社会保障线”),是为了顺应当时国有企业进行的调整产业结构的改革;此外,相对于中国社会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的趋势,它有利于改善居民的心理预期,扩大社会消费量,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有数据表明:至2001年底,全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职工为10802万人,比1997年底的8600多万人增加2200多万人;参加失业保险的职工为10355万人,比1997年底的7900多万人增加2400多万人;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从1999年初启动,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达到7630万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为1100多万人。⑨到2007年6月底,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已经达到1.93亿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1.7亿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为1.13亿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为1.1亿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为6900万人。⑩因此,在中国特色社会保障思想指导下确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及各项具体制度的实施,维护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中国社会秩序的基本稳定,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保障广大劳动者基本权益和基本生活的宗旨。
(三)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社会建设方面的具体体现,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指导性的政策理论。回顾中国特色社会保障思想提出的历史过程,我们发现,最初中央提出的“两个确保”与建立“三条社会保障线”尚属于狭义的社会保险范围。党的十六大召开后,“社会保障”概念开始向“社会建设”方面拓展,不仅涵盖着社会保险问题,同时也涵盖了社会教育与住房改革等问题。2008年1月,胡锦涛视察安徽时发表讲话指出:“要坚持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切实落实保障教育优先发展的政策措施,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加强社会管理,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下转第19页)
(上接第14页)努力使全省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这是对“大社保”概念所做的最新诠释,包含了社会生活资源共享(社保)、社会物质资源共享(住房)、社会教育资源共享(文化)、社会政治资源共享(民主)四层涵义。其实质便是社会资源的共享,体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质。因此,从狭义社会保险观念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社会资源共享的“大社保”思想的发展过程,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社会建设”方面的具体体现,也是指导中国民众“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的政策理论。
注释:
①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1997年9月12日),载人民网。
②③④《朱镕基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座谈会上强调:在今年实现“两个确保”的基础上,加快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新华社北京2000年5月29日电。
⑤《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2003年10月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载新华网。
⑥《胡锦涛总书记2007年6月25日在中央党校讲话》,载新华网。
⑦⑩华建敏:《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制度》2008年第3期。
⑧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07年10月第1版,第20页。
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全面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人民日报》2002年7月22日。
⑩《牢牢把握宝贵机遇开创奋力崛起新局面——三论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安徽考察工作时的重要讲话》,《安徽日报》2008年1月25日。
作者单位:上海建设党校
9.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心得体会 篇九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党和国家事业提供了基本遵循,为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一是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领域,既坚持了老祖宗,又谱写了新篇章,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飞跃,是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中国的原创性贡献,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二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机贯通起来,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了新的科学内涵,进一步彰显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活力。
三是开辟了治国理政新境界。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全方位、开创性、深层次、根本性的历史性变革,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和人民获得感显著提升,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四是开辟了管党治党新境界。遵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我们党以坚强的决心、空前的力度,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思想从严、管党从严、执纪从严、治吏从严、作风从严、反腐从严,管党治党实现从宽松软到严紧硬的深刻转变,消除了党和国家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得到弘扬,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和领导力、号召力显著增强,党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党群关系明显改善,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焕发出新的强大生机活力。
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不是说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达到了一个终点,而是说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达到了一个新的起点。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其中蕴含着理论创新的巨大动力、潜力和活力。我们要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品格,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不断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使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心得体会(二)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紧紧围绕中国发展的新时代新课题,抓住新实践新特点,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方方面面作出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形成紧密联系的完整体系。
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也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作出重大论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面对经济领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定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培育新的增长点,提高创新要素对实体经济贡献率。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求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比如社区留守老人和孩子照料,文明和谐社区建设,都是我们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的重要内容。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强大自信。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拥有了高度自信,才能带领人民走出一条康庄大道。只有对自己的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有坚如磐石的自信,才能获得坚守的从容、鼓起奋发的勇气、焕发创造的活力。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开放合作互利共赢。
观国情、察世情、看党情,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应对之策,不仅关系自身发展,也影响世界格局。
从“一带一路”的中国倡议,到金砖国家成为“知行合一的行动队”,再到全力援助非洲埃博拉疫区国家......中国为迎接全球挑战提供东方智慧和中国方案,彰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心得体会(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当前,岳阳发展已进入爬坡过坎、跨越赶超的关键时期,广大党员干部要切实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按照“天天见、天天新、天天深”的要求,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进一步增强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努力把学习成效转化为践行“一三五”发展思路的实际成果。
一、化解“新矛盾”,坚持以改善民生检验宗旨意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大判断抓住了新时代基本国情的主要特征。我们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民情民意作为政府工作的“风向标”,以“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的民本情怀,突出抓好乡村振兴、住房保障、社保托底等一批群众期盼已久的实事,努力解决求业之艰、求学之难、求医之急等一批群众牵肠挂肚的难题,开好民生“新处方”,做好民生“大文章”,让老百姓更多地共享岳阳发展“红利”与“蛋糕”。
二 打好“攻坚战”,坚持以恪守底线检验执行能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我们要切实强化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按照“停、缓、调、撤”的要求,踩住无序举债上项目的“刹车”,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要按照“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的要求,坚持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加快攻克深度贫困堡垒,确保脱真贫、真脱贫、不返贫;要按照“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要求,全面整改中央环保督察突出问题,统筹推进大江大湖和内湖内河治理,致力走出一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互促共赢的“好路子”,为岳阳持稳健康发展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三、拧紧“总开关”,坚持以绝对忠诚检验政治定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党绝对忠诚要害在‘绝对’两个字。”作为党员干部,必须牢记自己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进一步树牢“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把握“四个全面”,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照办、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始终保持政治定力,坚定不移推动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在岳阳落地生根,推动岳阳发展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稳步前行。
10.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心得体会 篇十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解读
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大会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习近平同志代表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指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某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就是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习近平同志在向党的十九大作报告时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同时,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 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
“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进入新时代,最鲜明的历史坐标,就是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未、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2017年10月25 日,在中共十九届一中全会上,习近平同志再次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体现了全党的意愿。新时代标示新方位,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 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大势,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举旗定向、运筹帷幄,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深刻的历史性变革。
5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代,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强军兴军开创新局面,港澳台工作取得新进展,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
5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5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新时代聚焦新目标,党的十九大上承“三步走”战略目标,下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部署,又提出了从2020 年到本世纪中叶分两步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目标,明确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十九大到二十大的5年,正处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第一个百年奋斗日标要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要开篇。
新时代催生新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发展,围绕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的主要创立者是习近平同志。在领导全党全国推进党和国家事业的实践中,习近平同志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作出了决定性贡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其内涵十分本富。党的十九大报告用“8个明确”概括了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为贯彻落实这一思想,报告提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针,并概括为“14 个坚持”。
“8 个明确”的基本内容、“14 个坚持”的基本方略,构成了系统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新修订的党章,上升为全党统一意志,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是党的指导思想又一次与时俱进,是党的十九大的一个历史性贡献。
国家民族强盛,人民的幸福才会有坚实的依托;中国精神越茁壮,人们的梦想才会拥有更广阔的空间。翻阅世界史,没有哪一个民族像中华民族一样,历经苦难与辉煌,始终坚持着同一个梦想。
这个梦想,就是总书记向世界宣示的“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梦想背后的支撑,正是源远流长的中国精神。中国精神,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紧紧凝聚在一起。
——百年回眸,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薪火相传。长征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推动中华民族向着中国梦不断前行。
——30多年回首,改革创新精神激荡神州。农村改革的兴起、特区的创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逐梦征程中,改革创新始终是激励我们与时俱进的精神动力。
今日中国,社会转型的阵痛与改革开放的成就相伴而至。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如何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如何以更大智慧与勇气啃硬骨头、涉险滩?
总书记指出,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有这样一群大学生,他们放弃繁华的大都市,在深山密林里追逐梦想。他们用双脚丈量青山,用执着对待科研,用真诚感动群众,成为海南自然保护区的一面旗帜。
共和国逐梦的征程中,中华民族不断从中国精神中汲取力量,又不断赋予中国精神新的内涵。
广袤的大地上,亿万人民也在历史的进程中用行动书写中国精神,丰富中国精神。
人们看到了这些令人难忘的场面:母亲用双手护住儿子、姐姐用身躯挡住墙壁„„芦山大地震瞬间,人们读懂了“人间大爱”;人们看到了无私奉献:中华大地,无数志愿者在行动„„
蓬勃发展的中国,人们有更多的梦想,也有更多实现梦想的机会。逐梦中,我们看到了中国精神的传承与升华——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中国传统文化迸发出强大凝聚力;“团结、奉献、互助、友爱”,现代志愿精神拓展新内涵;“众志成城、和衷共济”,因千万个平民英雄的真情故事而鲜活;“坚守岗位、干好本职”,为爱国主义增添理性的厚度„„
逐梦时代,有一种力量悄然生长,有一种精神薪火相传。人们频频看到这样一些人,这样一些场景:航天英雄杨利伟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生一起,畅谈各自的梦想。杨利伟说,“我深刻地感受到,个人的梦想和国家的航天事业、民族的腾飞结合在一起。”;“最美乡村医生”“最美乡村教师”“最美消防队员”等一个个“最美”中国人,闪烁着中国精神的光彩,聚合着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总书记的一系列讲话精神在逐梦的征程中交融激荡,梦想在精神的激励下走向未来。
11.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心得体会 篇十一
认真总结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导思想的特点,对于坚持、发展、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一、指导思想更具开放性、创新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进入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社会变化的步伐不断加快,社会、经济、政治各个领域的变迁更为深刻。我们已经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前两步目标,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的发展阶段。同时,国内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深刻影响。所有这一切使我们党面对着一系列20世纪90年代以前所没有出现,或还不甚明显的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指导思想,明确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相互联系,互相促进。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一于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统一于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在当今世界,要改善人民生活就必须创新。为此,党将“与时俱进”写进了思想路线,突出了创新这个关键问题。“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能否做到这一点,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2]这样深刻的认识是以前没有的。这也是这些年我们取得伟大成绩的主要思想原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得到丰富、完善和发展的重要原因。
党的十七大强调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十七大不但强调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条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以党的代表大会的形式第一次突出了“和谐”的社会建设,而且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括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尤其重要的是,十七大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3]十七大得出这个结论是在全面深刻总结各方面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大会认识到:“《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近一百六十年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4]没有开放的胸襟,就不可能有这个深刻认识。
党的十八大深入总结了十六大以来的实践,进一步认识到:“总结十年奋斗历程,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一系列紧密相连、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5]十八大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6]十八大不但明确将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尤其重要的是对这个指导思想的精神实质有深刻的洞见,大会认识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7]有了这个清醒而坚定的认识,全党才能勇于实践、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把握时代发展要求,顺应人民共同愿望,不懈探索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永葆党的生机活力,永葆国家发展动力,在党和人民创造性实践中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指导思想内涵不断丰富、逻辑更加严密
党的十六大认识到,我们党经历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正是基于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党的十六大强调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鲜明的理论前提,这就是对当代中国共产党历史方位的准确判断;“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鲜明的理论主题,这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了一系列相互联系的新思想新观点:例如,关于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思想,关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思想,关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思想,关于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思想,关于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思想,等等。党的十六大是在新世纪发展党的指导思想的开端。
基于对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深刻认识,基于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的科学分析,基于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的全面总结,基于深刻分析国际形势、世界发展趋势、借鉴国外发展经验,党的十七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从新的高度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全面深刻地阐明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时代背景、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强调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对以下思想的重大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理论、“两个文明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思想、发展要讲平衡按比例、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等等。科学发展观在战略上进一步解决了以下问题:第一,科学回答了“为什么要发展”的问题,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意义。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和鲜明主题,贯穿于党执政兴国的全部过程。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对“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思想的新发展。贯彻科学发展观,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具有决定性的意义。第二,科学回答了“为谁发展”的问题,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宗旨。首先,科学发展观明确提出以人为本,使社会主义建设的价值追求更加明确。坚持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其次,科学发展观使实现社会主义发展目的的思路更加清晰。发展是硬道理,科学发展更是硬道理。为实现以人为本的目的而科学发展,靠科学发展实现以人为本的目的,二者互为因果、相互促进。再次,科学发展观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更加凸显。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为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必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第三,科学回答了“什么是发展”的问题,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强调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任务等,说明我们的总体目标进一步明确。
党的十八大在总结十六大以来实践的基础上,指导思想更加丰富,逻辑更加严密。第一,明确认识到科学发展观“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8]从而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第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更完善。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9]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起作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这是对十七大将生态文明作为战略任务的进一步发展。第三,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新思想。十八大指出,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积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10]强调法治、制度、民主、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等,不但丰富了政治文明的内容,而且逻辑上更加清晰。第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更丰富、逻辑更明确。十八大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公民个人层面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报告强调,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11]这种区分,在我们党的报告中还是第一次。这不仅仅是个语词的变化,而是战略思想上的新观点。这三个层面实际上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说明十八大在文化建设的内容上更加完善,逻辑上更加严密。
三、指导思想更加坚定、更加自信、更加现实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六大的改革开放,我们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当时我们党对未来是充满信心的。新世纪一开始,党的十六大的主题就确定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大会对取得成绩的原因有清醒的认识,十六大指出:“我们能取得这样的胜利,靠的是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正确指引,靠的是党的高度团结统一,靠的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顽强奋斗。”[12]
党的十七大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坚定,大会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13]十七大更明确地、突出地指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14]、“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15]十七大还首次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容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内涵。尤其重要的是,十七大已经深刻认识到:“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16]可以看到,十七大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上更加自信,更加坚定,认识更加深刻。
党的十八大全面深入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的成绩及原因,对这种自信有了新的认识、新的总结、新的升华。十八大总结道:“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17]十八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坚定和自信建立在以下坚实的基础上:第一,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与“封闭僵化的老路”、“改旗易帜的邪路”明确区别开来,使全党和全国人民对旗帜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便于准确把握。第二,进一步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内涵及其内在关系。十八大不但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包括“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大方面,发展了十七大对旗帜的概括,增加了“制度”这个方面,而且极为深刻地阐述了这三方面的内在关系。大会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18]如果不将“制度”写入旗帜,“道路”就没有保障,“理论体系”就得不到贯彻落实。可见,十八大对旗帜的认识已经成熟。第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动态性和丰富性有了更加自觉的认识。十八大指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我们一定要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19]应该说,十六大以来,党较为清醒地看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动态性。党的十八大不但强调了动态性,而且强调了“特色”的丰富性,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更具活力、更加坚实地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第四,将自信与目标的实现统一了起来。十八大把“建成”小康社会和“建成”现代化国家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20]科学统一起来,使我们的自信有了坚实的现实性。
四、指导思想从总结历史和现实经验中得到发展的源泉
新世纪一开始,党中央就正确判断了党的历史方位。强调必须从中国和世界的历史、现状和未来着眼,准确把握时代特点和党的任务,科学制定并正确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研究和解决推动中国社会进步和加强党的建设的问题,做到既不割断历史、又不迷失方向,既不落后于时代、又不超越阶段,使我们的事业不断向前迈进。“世界在变化,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在前进,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在发展,迫切要求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总结实践的新经验,借鉴当代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在理论上不断扩展新视野,做出新概括。只有这样,党的思想理论才能引导和鼓舞全党和全国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21]在这种强烈历史感的推动下,党的十六大总结了我们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个坚持”的基本经验,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总结了我们党50多年来执政的六条主要经验,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六条原则。党的十七大总结了改革开放30年来“十个结合”的宝贵经验,十七届四中全会将执政党建设基本经验概括为六条。党的十八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提出了八条基本要求: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八条既是要求,也是我们党总结历史经验和现实实践的结果。新世纪以来,每次党的重要会议都有经验总结。我们党能成功总结这些经验,主要依据于:第一,新世纪以来,党高度重视战略思维、创新思维和辩证思维。党中央要求“中央委员和省部级领导干部要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著作,切实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能力,带头回答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22]第二,深刻认识到认识的相对性和认识运动的总规律。“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要突破我们。这是社会前进的必然规律。”[23]
第三,彻底贯彻实践检验真理的标准。“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24]第四,提出并贯彻“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25]的科学命题。这是个新的历史感很强的命题。本来,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具体结论,都会依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其个别结论区别开来,不利于我们前进。为此,党中央明确要求:“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26]新世纪以来,与时俱进时刻伴随着思想解放,历史的前进时刻伴随着新的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是这种科学态度发展的重大成果。
[1][2][12][21][23][24][25][26]十六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1.11.6.11.12.12.12.12.
[3][4][13][14][15][16]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1.11-12.1.8.9.10-11.
[5][6][7][8][9][10][11][17][18][19][20]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8.8.10.8.39.29.3 2.12.13.14.17.
12.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心得体会 篇十二
按照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及其实施方案的规定, 从2007年春季开始, 全国高校普遍开设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 (以下简称《纲要》) 。
现阶段《纲要》教学存在着种种问题:教学内容缺乏时代感和针对性;教学途径、方法单一;课程考核方式单一;教师队伍业务素质不高等。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时期, 《纲要》教学面临着改革。但作为一门新的课程, 其教学研究和改革都还处于探索阶段, 可资借鉴的经验较少。如何克服其教学过程中的弊端, 增强其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 将其打造成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一门优秀课程, 是当前《纲要》教育改革中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充分发挥网络优势, 依托优质网络资源, 建设相应的网络学习平台, 无疑是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网络学习平台是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学习和教师授课的支撑平台, 是网络教育得以实现的主要手段, 其服务对象主要是参加远程教与学的教师和学生。本文设计并实现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网络学习平台, 将针对当前教学面临的困境, 辅助传统课堂教学, 以用户需求分析为依据, 提供适宜的功能, 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服务, 促进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提高。在平台的设计与实现过程中, 技术路线如图1所示:
1 平台需求分析
在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中, 广大高校建设了多个公共政治理论课学习网站和网络课程等, 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如:基于学校内部资源的清华大学的“红色网站”和北京大学的“红旗在线”等;地区性的有江西省教育厅推出的“高校思政课”网站和广东省教育厅推出的“两课在线”网站;全国性的高等教育出版社筹建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资源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线”网站等;单学科性质的网络课程等。通过网络调查, 我们发现:高校公共政治理论课网络学习依然停留在网络课程阶段。
另外, 我们对部分高校的教师和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显示:多数的教师和学生有条件并且愿意借助于丰富的网络资源进行教学和学习, 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操作上的困难, 希望能够提供资源集中的学习环境并提供相应的指导;在网络学习平台的功能需求上, 教师倾向于教学指导、备课素材、科研资料、师生交流空间以及在线考试等方面, 而学生则倾向于素材资源库、在线答疑、网络课程和师生交流空间等方面。
2 平台模块划分和功能定位
根据需求分析, 以服务教师和学生为主旨, 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 遵循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结合现有技术条件, 我们系统设计了本平台的功能模块, 主要有教师工作室、课程学习、资源服务、在线考试、交流空间等模块。
2.1 教师工作室
由于高校公共政治理论课的师资力量薄弱, 大多数学校采用上大课的方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种种困难, 难以顾及每个学生, 负担较重。为减轻教师的压力, 本模块提供在线备课、学习测评、课外作业、辅导答疑等模块为教师教学服务。教师可以根据授课的实际需要, 利用教学资源库的素材和自己的教学资源, 在线编写教案并发布给学生。教师通过查看学生的在线学习记录, 能够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 从而准确的评估自己的教学效果, 并引导学生正确合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
2.2 课程学习模块
课程学习模块分为理论学习、实践活动、问题解答、自我测评4个部分, 实现学习→测试→问题解答→学习或者学习→问题解答→测试→学习的循环学习过程, 并与实践相结合。同时, 以知识点为核心组织网络教学突破了传统教学以章节为主线的教学方式, 有利于教师准确评估自己的教学效果, 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准确把握, 为建立智能化的学习跟踪、智能答疑提供了基础。学习者可以通过问题查询、智能答疑系统、答疑讨论室和BBS讨论区等答疑讨论方式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 在自主学习活动中, 学生学习完单元知识后, 可通过自我测评的反馈及时修改学习进度和学习策略, 以便更好学习。
2.3 资源服务模块
资料丰富、检索快捷的资源库是网络学习的重要之重。在网络学习平台资源库的设计中, 资源包括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有关的文字、图形、动画、视频、音频等, 并且各种资源都按制定的描述标准进行描述定义, 以方便信息的存放与共享。在资源库内容的组织结构上, 采用超媒体、多层次的立体化连接方式, 以适应不同用户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此外, 资源库有强大的检索功能, 能方便、快捷的检索信息, 满足不同用户的需要。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下, 开放的资源库是指改变过去教师或工作人员独自维护资料、信息单项流动的局面, 而实行师生共建资源库。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信息的双向流动, 才能不断吸收新的知识、不断丰富网上学习资源, 从而保持资源库的生机与活力, 达到资源的真正开放与共享。
2.4 在线考试模块
在线考试模块最基本的功能便是将传统的纸质考试搬上网络, 实现考生随时随地的网上考试, 从而降低考试成本, 减少人为干扰, 减轻教师的负担, 节约人力、物力和财力。教师可以选择人工或智能组卷方式, 在线编辑各种形式的试题, 包括单选、多选、判断、问答等题型, 生成试卷可以自己使用, 也可以共享给指定范围的人员或全部人员使用, 或对学生进行在线考试或测验。系统可以自动对考试结果进行批改、统计和分析。学生可以在线查看测试、完成并提交测试, 系统提供测试分析报告, 使学生能够看到哪些知识点存在不足, 以便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作相应的调整。
2.5 交流空间模块
网络学习平台, 实际上为远程学习提供了一个环境, 它最大的特点是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在时空上是分离的, 学生往往处于个体的、独立的学习环境中。若不能实现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及时交互, 一定会影响学习效果。网络学习平台较其它形式教育媒体环境最突出的优势就是拥有远程协作学习平台模块, 能以实时或非实时的交互方式方便地实现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对话与协作。交流空间为学生的协作交流以及师生的跨时空的交流提供极大的方便, 还可以消除网络学习的孤独感。通过广泛的、多层面的师生交流、师师交流、生生交流, 实现平等的师生关系, 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体验学习的趣味性, 使学生在应用中去发现、创新。
3 平台功能模块的实现
3.1 平台开发环境
本平台采用基于B/S模式的三层架构体系, 开发工具选择的是 Microsoft 公司的Visual Studio.NET, 使用的是新的面向对象语言C#, 数据库采用SQL Server 2000。这些先进技术的采用, 保证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实用性。
3.2 系统操作流程
用户的工作流程是从用户登录模块开始的, 也即身份验证。用户身份认证过程包括:确定用户是否是有效的系统用户;确定用户类型。此系统用户分为三类:学生、教师和管理员, 根据类型不同进入不同的界面, 学生主要进入课程学习界面, 教师进入工作室界面, 二者通过交流空间进行交互, 而管理员则进入管理系统界面。系统的操作流程如图2所示:
4 结束语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 网络学习平台的技术和手段将会不断地发展。基于网络学习平台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网络学习模式必将逐渐形成, 从而促进高校公共政治理论课的信息化进程并改善其教学效果。
摘要:在分析现有网络学习平台的基础上, 以高校广大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需求为依据, 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 设计并实现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网络学习平台, 以期逐步形成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网络学习模式, 促进该课程教学效果的提高。
关键词:网络学习平台,网络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参考文献
[1]黄修荣.《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意义与特点[J].高校理论战线, 2007 (4) .
[2]程建钢, 韩锡斌, 等.清华教育在线网络教育支撑平台的研究与设计[J].中国远程教育, 2002 (5) .
13.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心得体会 篇十三
作为一名思政专职教师,同时又担任思政教学中心主任一职,我深刻地认识到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头脑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本人积极主动地带头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接受学院团委的邀请担任了学生社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小组”指导老师,指导学生如何全面准确地学习掌握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我结合学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围绕“立德树人”这一中心任务,要求全体思政教师从思想到行动自觉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党中央“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的要求,深入学习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所授课程边学边思,边学边做,积极推动教学改革创新。
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了提高我院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我们必须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在思政课教学实践中按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开展教学,做到知行合一,真信、真学、真懂、真用。为此,我带领全体思政教师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与思政课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学以致用。
一、以思政课堂为主阵地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高校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着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思政课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解读中央大政方针、研究宣传党的最新理论成果、为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服务,使命重大而又光荣。
为了让我院青年学生了解和掌握党的最新理论成果,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入学生头脑,我安排了两项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活动:一是安排所有的思政课任课教师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本学期开设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两门课程结合起来进行备课,要求教师在备课的时候选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中的一个点深入细致地备课,力争把问题讲深、讲透,让学生听懂、听清,真正有获得感;二是安排思政教师组织18级学生开展“诵读红色家书”活动,按照总书记提出的“要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要求,引导学生学习红色文化,弘扬革命先辈的优良革命传统,继承革命精神。学生们选取一段感兴趣、有意义的红色家书内容进行朗诵,有的还配乐录制成音频,配上朗诵的文字内容及出处,大家的积极性非常高,分工协作认真选内容、录音、配乐及后期制作,同学们反映虽然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做这些事情,但是收获很多,最主要的是对朗诵的内容铭记于心,连睡觉都会在脑海里浮现出来。
二、通过“学习强国APP”平台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每天清晨醒来第一件事,打开“学习强国APP”;每天晚上睡前必做的事,打开“学习强国APP”,对于很多人而言,“学习强国APP”感觉比老婆还亲,一刻也不能分离。对于我而言,“学习强国APP”真的是一个丰富的宝藏,思政课教学所需要的素材里面无所不有,极大地方便了我备课学习。
学习强国APP的上线,是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型社会建设、满足互联网时代学习需求多样化个性化智能化便捷化的创新举措。“学习强国”不仅开设了“新思想”“十九大时间”这样的重磅栏目,也有中央主要新闻单位等“强国号”提供的原创优质内容。学习内容丰富多彩,平台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表现形式有图片、文字、视频、考试、答题、互动等,海量、免费的图文和音视频学习资源,让“学习强国”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权威、最全面的信息平台,打造出一个干事创业的理论宝库、强魄铸魂的精神家园。总书记曾经指出,党员干部要有知识不足、本领不足、能力不足的紧迫感,自觉加强学习、加强实践,永不自满,永不懈怠。不注意学习,忙于事务,思想就容易僵化、庸俗化,就可能陷入盲目状态甚至误入歧途,就容易在错综复杂的形势中无所适从。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拓宽眼界和视野,是避免“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必然选择。善于挤出时间学习,持之以恒学习,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方能克服本领不足、本领恐慌、本领落后,抵达人生与事业的“诗和远方”。
我们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老师,政治理论教学要想征服学生,首先自身必须要吃透弄懂理论,必须强化学习、打磨理论思维,主动变革、创新学习,才能让思政课有说服力、感染力和亲和力。因此,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能仅仅停留于书面和文字,而是应该理论联系实际地学习,通过理论学习提升工作能力。为了提高课堂的抬头率,我们每天在学习强国APP里面“淘宝”,看到好的可用的图片马上保存收藏,然后做进讲课的PPT里面;看到好的可用的视频马上下载,反复观看学习;看到好的生动的新闻时事案例,马上拿笔记在备课笔记本上,然后融入教材知识点的教学中,日复一日的积累,我已经收集了非常丰富庞大的教学资料,课件做的也越来越生动漂亮,课讲的也更加有趣受欢迎。学习是一个很辛苦的过程,尤其是学习的时候还总想着和教学内容相结合,学习就更加不容易。因此学习就如同信仰,能够始终坚定的坚持下去的十分难能可贵。
【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学习心得06-30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论述学习心得12-18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学习心得07-31
建党90周年学习体会思想汇报:关于中国共产党的基本历史经验(2011年6月)10-02
学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章的感悟09-0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09-20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