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6篇)
1.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一
同志们: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是天下第一难事,也是天下第一要事。去年底,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国务院常务会议、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会议等一系列会议专题研究部署人口计生工作,并且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湖南是全国第七人口大省,统筹解决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和分布的任务还十分艰巨。就去年工作来讲,全省人口计生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有了新的进步。多年来,我省人口计生工作在全国是有地位的,各级计生机构和计生协会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明显成绩,少生了3000万人,人口素质得到了提高,这些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同时应该看到,我省人口计生工作任务还很艰巨,必须坚持不懈地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先讲讲省人口计生委汇报提出解决的四个问题。这四个文件和法规规章刚才大家都赞成,《条例》修改我们要加快,我赞成刚才几位领导讲的,条件成熟的及时修改,不要等,要在上半年提交人大审议,以法制办为主。《湖南省出生缺陷干预办法》以政府规章发布,省人口计生委牵头,吸收各单位和各位领导同志提出的修改意见抓紧修改,按程序上报。其他文件请有关单位认真抓紧修改,尤其是省委、省政府《决定》争取在全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会议前出来。同意以省委、省政府的名义召开全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会议,时间放在3月底4月初,开到县一级,计生协会会长参加。关于财政投入问题,同意省财政厅、省人口计生委商定的意见,要积极争取中央财政支持。我就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再讲两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重要性
人口问题始终是制约我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自全面实行计划生育30多年以来,我省共少生了3000多万人。推行计划生育,提升了全省综合实力,增加了资金积累,加快了城市化进程,减少了贫困人口,创造了更多教育机会,缓解了就业压力,解放了妇女,保护了生态环境。抓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带来的效益是显而易见的。
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人口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21世纪上半叶,我省面临总人口、劳动年龄人口和老年人口高峰。今后十几年,我省将面临第四次生育高峰,人口惯性增长势头依然强劲,全省每年的出生人口将由现在的75万左右增加到115万左右;出生缺陷发生率呈现增高趋势,人口素质总体水平不高;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庞大,就业形势更加严峻;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社会保障面临空前压力;出生人口性别比居高不下,给社会稳定带来隐患;流动迁移人口持续增加,对公共资源配置构成巨大挑战;贫困人口结构趋于多元,促进社会均衡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 实现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所面临的重大问题,无不与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密切相关,在人口问题上的任何失误、任何放松,都将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难以逆转的长期影响。我们务必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富民强省、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高度,坚持不懈地做好新时期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我赞成刚才董老讲的,要进一步重视这项工作,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对我们在座的同志来讲,尤其要巩固来之不易的我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良好局面,我们要有决心、有信心在现有好的基础之上,开创新的局面,实现新的发展,创造新的业绩。
二、加强综合治理,统筹解决人口问题
一要建立和完善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综合决策机制。努力解决部分政治、经济、社会政策与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兼容的问题,全省各级各部门出台政策、措施时,要统筹考虑人口问题,充分征求人口计生部门的意见。成立经济社会发展领导机构时,要把人口计生委纳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严肃查处党员、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名人富人等部分特殊人群违反计划生育的事件,有违法生育行为的,不得作为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候选人,不得担任村(居)干部。在征地补偿、教育助学、民政救济时对计生户与超生户应区别对待,计生户应优先或多得。在婚姻登记、工商营业执照办理、新生儿上户、房屋出租、户口迁移、孕产妇接诊时,应严格进行计划生育方面的把关审查,并及时将有关信息通报当地人口计生部门。20xx年,各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带头清理过去出台的规章和文件,凡是有影响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条款的文件要迅速修改或废止,这项清理工作请省人口计生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督促落实到位。
二要建立和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治理机制。各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严格履行人口计生工作职责,切实落实年度人口计生工作述职制度。
三要完善和落实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继续推行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部分独生子女死亡伤残家庭扶助制度,造福于民;着力落实独生子女保健费、放弃再生育家庭奖励、独生子女父母增发5%退休金等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奖励政策;鼓励各级制定并落实对独生子女户、二女结扎户的父母及其子女的各项奖励、优惠、优先、优待、救助、保障政策。坚持人口计生工作与扶贫工作相结合,继续实施以帮助贫困母亲为主题的“幸福工程”和“少生快富”扶贫工程。
四要完善和落实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制度。必须始终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把人口计生工作列入党委、政府重大督查事项,不定期进行专题调查、重点检查。切实保障人口计生经费和队伍,在机构改革时,人口计生机构不撤、性质不变。继续执行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把工作目标逐级分解,落实到基层和各单位,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对那些重视不够、办事不力导致工作滑坡的单位,要坚决实行“一票否决”。同时,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关心人口计生干部,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要大力支持各级计划生育协会开展工作,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2.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二
一、总结经验, 充分发挥“国培计划”的示范引领作用
当前我国教育发展和改革进入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促进教育公平,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历史新时期。教师是教育改革发展的第一资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 (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 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发展改革的重要保障措施, 提出了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战略任务。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就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培训做了重要讲话。今年2月21日,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26次集体学习时再次强调, 要着力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 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 在全社会倡导和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国培计划”是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规划纲要》启动的第一个教育发展重大项目, 是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一项重大举措。2010年, 中央财政投入5.5亿元, 支持实施“国培计划”。7月, 教育部、财政部在北京召开全国中小学教师培训暨“国培计划”启动实施工作会议, 袁贵仁部长指出, 加强教师培训, 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教育公平的一项重要举措, 是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 也是广大中小学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内在需求和愿望。要统筹规划, 创新模式, 完善机制, 确保质量, 精心实施, 充分发挥“国培计划”的示范作用。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 2010年“国培计划”开局良好。中央财政支持力度之强, 培训覆盖范围之广, 培训模式机制之新, 培训效果影响之好, 可谓前所未有。“国培计划”自启动实施以来, 各地、各校高度重视, 精心组织, 精心实施, 培训成效显著, 达到了预期目的。主要体现在:
一是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首先, 培训了一大批“种子”教师。2010年, “国培计划”共计培训115万名骨干教师。通过网络匿名评价统计, 参训学员对“国培计划——示范性项目”的总体满意率达90%以上, 对“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的总体满意率达到85%以上。一大批“种子”教师必将在今后推进素质教育和教师培训方面发挥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其次, 形成了一大批国家级优质培训资源。“计划”的实施, 锻炼了一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水平专家队伍, 开发、生成了一批优质培训课程资源。经过严格的遴选评审, 教育部已公布500人的首批“国培计划”专家库, 一批“国培计划”生成加工的优秀课程资源将纳入“国培计划”资源库。第三, 探索和创新了有效教师培训的模式和机制, 推动了全员培训的开展。“国培计划”在培训理念、内容、模式、方法、管理和考评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有效的创新探索。国培的“种子”播撒大江南北, 国培的模式机制融入各地教师培训工作, 国培的资源成果得到广泛应用。在“国培计划”的示范引领和推动下, 各地进一步加大教师培训支持力度, 启动本省培训计划, 推动了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工作。据初步统计, 2011年省级财政性中小学教师培训经费达到近10亿元, 比2010年增加3.3个亿。其中, 北京、山东、浙江、重庆、天津、广东、河南、江苏、新疆、广西、湖北、贵州、陕西等省省级财政性中小学教师培训经费增加超过1 000万元。其中, 北京、山东、浙江、重庆、天津、广东、河南、江苏八省市经费增加超过2 000万元。
二是做到了雪中送炭。首先, 突出农村教师。2010年, “国培计划”重心下移, 以农村教师特别是中西部农村教师为重点, 共计培训县及县以下农村教师100万名, 占参训教师总数的95%以上。其中, “中西部项目”覆盖23个省份的82万名农村义务教育骨干教师, 县以下农村教师超过70%。其次, 关注紧缺薄弱学科教师。重点加强了对农村体育、音乐、美术、英语、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科学、心理健康教育等学科教师的培训。“国培计划”的实施为广大农村教师和紧缺薄弱学科教师接受更多高水平培训提供了机会, 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作出了贡献。
三是促进了教师教育改革。“国培计划”注重调动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积极性, 有效整合了全国高等院校和中小学的优质资源, 建立教育行政部门、高水平大学与中小学的紧密联系, 形成了一批教师培训重点基地, 加强了培训机构的能力建设, 推动了开放灵活的教师培训体系的建设。据统计, 2010年, 全国共计有165所高等院校和培训机构承担了培训任务, 数百所优质中小学参与了培训。参与专家数千人, 一大批高水平、有影响的专家如韦钰院士、史宁中教授、温儒敏教授等纷纷担任“国培计划”项目首席专家。通过置换脱产研修、短期集中培训、远程培训等多种形式, 促进高校特别是高师院校面向基础教育, 服务基础教育, 研究基础教育, 有力地促进了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2010年, 各地各院校采取有力措施, 改革创新, 狠抓质量, 圆满完成了“国培计划”培训任务, 创造了许多新鲜经验。概括起来,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统筹规划, 科学设计是做好“国培计划”的基础。各地各校普遍重视了调查研究, 在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 根据地方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实际和参训教师的需求, 认真做好项目规划, 科学研制培训实施方案。如, 重庆市建立健全了“国培作示范、市培抓重点、区县保全员、片区重教研”的四级教师培训体系, 以成长规律为着眼点, 规划“三类”培训项目, 探寻“苗子—弟子—影子—种子—路子”的培训路径。安徽省遵循“面向农村、倾斜皖北、突出骨干、促进均衡”原则, 整体规划项目, 分类分层分项设计实施方案。
第二, 公开遴选, 竞争择优是做好“国培计划”的关键。“国培计划”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采用招标或者邀标机制, 严格项目申报和审批程序, 面向全国, 遴选符合条件的高校、具有资质的教师培训机构及中小学承担培训任务, 组建高水平专家团队, 确保培训质量。示范性项目从申报的68所院校和机构中遴选出38所院校和机构承担培训任务, 中标率为56%。中西部项目各省按照两部招标指南和有关标准, 规范招标、邀标程序, 遴选培训院校和机构, 制定实施方案, 由两部组织专家对各省上报实施方案进行严格答辩评审, 最终确定158所院校和机构承担培训任务。河南、新疆等省 (区) 承担培训的省域外院校和机构超过50%, 充分体现了国培“国”字号的要求。
第三, 创新模式, 改进方法是做好“国培计划”的核心。各地各校按照“国培计划”总体要求, 结合实际探索了不少好的培训模式和方法。置换脱产研修是国培计划的一项重大模式创新, 将农村教师与师范生实习支教和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紧密结合, 是一举多得的创新举措。各地结合自身实际, 边探索边总结边完善, 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和成果。如, 河南、山西、青海、宁夏、内蒙古、黑龙江、贵州、云南、陕西等省 (自治区) 认真落实集中研修和“影子教师”相结合的模式, 安排被置换出来的教师在院校进行集中研修, 同时扎扎实实地做好农村教师到优质中小学跟岗研修工作。安徽、重庆等省 (直辖市) 细化“影子教师”跟班研修要求, 提出了“带课、带研、带学、带资”研修模式, 取得了很好的研修效果。广西采取“先扶后放, 从模仿到创新”的四段式置换培训模式, 建立被置换教师和实习支教师范生的紧密联系, 相互促进提高。湖南采取“两次置换”模式, 在农村骨干教师和师范生之间进行第一次置换, 在城乡教师之间进行第二次置换, 结合本地实际进行了有效的探索。远程培训是实现大规模、低成本、高效益培训教师的重要手段创新, 是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重要举措。各承担机构普遍注重采取混合学习的方式, 将培训者集中培训与大规模远程培训相结合, 将教师线上学习、线下集中研讨和在职学习相结合, 并充分发挥远程培训资源的辐射作用, 让更多一线教师受益。短期集中培训承办院校进一步突出需求调研、互动参与、问题解决、案例分析、观摩研讨等方式, 并通过建立网络学习平台、专家下校指导等多种形式进行后续跟踪支持, 强化研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四, 加强管理, 强化考评是实施“国培计划”的保障。各省各校按照国培计划总体要求, 采取多种方式, 加强管理和考核。中西部项目省份均成立由省教育厅、财政厅联合组成的领导小组, 指定专门机构负责本地区项目具体组织协调工作, 并针对项目特点制定出台一系列的管理办法和配套措施。项目承办院校主管领导亲自负责, 充分调配和整合最优质的教育资源为“国培计划”服务。四川、河南、吉林、山西、陕西、重庆、湖南、贵州等省 (直辖市) 建立了本省 (直辖市) 国培计划网页, 加强项目管理, 交流培训经验。宁夏建立了“三挂钩”考核机制, 即培训考核与年终考核挂钩, 学员参训与绩效工资挂钩, 学员引领示范作用的发挥与各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推荐培养挂钩。安徽将项目绩效评估和专项督导相结合, 开展对项目院校和机构考评的同时将项目的组织管理情况, 纳入对市县教育局年度教育督导的重要内容。新疆、山西、重庆、海南、河南等省 (自治区、直辖市) 建立“中央、地方”合理分担的经费保障机制, 通过省级财政解决了实习支教、参训教师交通、表彰奖励、课题研究等必要的费用, 为“国培计划”有效运转提供了坚实保障。
总之, 各地在实施“国培计划”中创造了不少好的做法和经验, 明天研讨时还可以继续交流。我们要边实践边总结, 充分发挥“国培计划”的示范引领作用, 不断完善教师培训模式, 创新培训机制, 提高培训质量, 努力为广大教师提供优质的培训服务。
二、明确任务, 大力推进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开展
《教育规划纲要》指出, 完善培训体系, 做好培训规划, 完善教师培训制度, 对教师实行每五年一个周期的全员培训。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 加强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 2011年1月, 教育部印发《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 在培训模式、培训制度、培训体系、组织保障等方面都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各地要立即行动起来, 以实施“国培计划”为契机, 认真总结“国培计划”的典型经验和好的做法, 研究制定并组织实施新一轮教师培训工作, 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
一要统筹规划, 做好全员培训。要以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目标, 以提高教师师德素养和业务水平为核心, 以提升培训质量为主线, 以农村教师为重点, 以实施“国培计划”为抓手, 对中小学教师进行分类、分层、分岗培训, 保证教师每五年接受不少于360学时的培训。同时, 要以中青年教师为重点, 鼓励和支持在职教师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历水平。认真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 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将师德教育作为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各地要根据上述总体目标认真研究制定教师培训规划, 做到全员培训与骨干研修相结合, 远程培训与集中培训相结合, 脱产进修与校本研修相结合, 境内培训和境外研修相结合, 非学历培训与学历提升相结合, 建立健全层次清晰、定位明确的培训体系, 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二要创新模式, 提高培训质量。质量是培训的生命, 培训质量和效果关键要看是否紧密结合教师的需求, 是否将培训落到实处。要积极大胆创新, 采取集中培训、置换脱产研修、远程培训、送教上门、校本研修、组织名师讲学团和海外研修等多种有效途径进行教师培训。要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在教师培训中的作用, 将集中培训与远程培训相结合, 远程培训与校本研修相结合, 采取混合学习模式, 力求“大规模、广覆盖、高效益”地开展教师培训。要注重培训需求调研, 丰富优化培训内容, 改进培训方式方法, 注重教师参与, 要在培训课程、时间、途径、机构等方面为广大教师提供更多选择性, 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满足广大教师对更多培训需求、更多培训选择、更高培训质量的需求和愿望。
三要健全培训体系, 加强培训能力建设。教师支持服务体系是开展培训工作的重要支撑和载体, 直接关系着我们向教师提供培训服务的水平。要按照分工明确、优势互补、布局合理、竞争有序的原则, 构建“天网”“地网”“人网”相结合的开放灵活的教师终身学习支持服务体系。要充分发挥高等师范院校在教师培训方面的主体作用, 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综合大学特别是高水平大学培训中小学教师。要积极推进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改革建设, 促进县级教师进修学校与教研、电教等相关机构的整合和联合, 加强县级教师培训基础能力建设, 形成上联高等院校、下联中小学的区域性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 发挥在集中培训、远程培训、校本研修和教师队伍管理等方面的组织协调、服务支持和管理等方面的重要支撑作用。下一步, 教育部将继续开展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评估认定工作, 并组织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培训者的专项研修。要大力加强培训师资队伍和培训课程资源建设, 建设教师培训项目专家库和优质教师培训课程资源库。
四要完善制度, 促进持续发展。要完善五年一个周期的教师培训制度, 建立严格的教师培训学时学分管理制度和教师培训机构资质认证制度。完善教师培训项目招投标机制, 强化质量监管, 加强教师培训评估与考核, 将教师培训纳入教育督导, 促进教师培训持续发展, 确保培训质量。要将教师培训情况与教师资格再注册、教师考核和职务晋升等相挂钩, 形成中小学教师培训的保障体系和激励机制, 促进教师终身学习。
五要落实经费, 提供有力保障。要建立教师培训经费保障的长效机制, 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将教师培训经费列入政府预算”的要求, 不断加大教师培训经费支持力度。要落实财政部、教育部《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支出管理暂行办法》, 根据“教师培训经费按照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的规定, 确保教师培训计划的实施。要建立健全教师培训专项经费管理制度, 提高教师培训经费使用效益。
三、务求实效, 进一步做好2011年“国培计划”实施工作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 是《教育规划纲要》全面落实之年, 是“国培计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根据教育部、财政部整体部署, 2011年, 在中央财政的支持下继续组织实施“国培计划”, 包括“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项目”和“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两项内容。各地要高度重视, 精心筹划, 为做好2011年“国培计划”提早做全面充分的准备和安排。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要将“国培计划”纳入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培训总体规划。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会同财政部门切实加强对项目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组织管理, 并指定专门机构负责本地区培训项目实施具体协调管理工作。要进一步明确“国培计划”示范引领、雪中送炭和促进改革的宗旨, 结合本地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实际, 认真做好项目规划, 统筹安排各级各类培训子项目, 科学研制项目方案, 充分整合和调动省域内外资源, 相互协作, 密切配合, 形成一盘棋, 拧成一股绳, 齐心协力做好“国培计划”。
二要坚持改革创新。要将改革创新作为促进教师培训发展, 满足教师对大规模高质量多样化培训需求的不竭动力。要坚持开放性, 充分调动和整合一切优质教育资源用于教师培训。要完善竞争择优机制, 以竞争择优盘活教师培训资源, 以竞争择优促培训质量的提升。要进一步建立健全项目招投标机制, 规范流程, 采取公开招标或邀标方式, 面向全国择优遴选具备条件的高等院校和培训机构承担培训任务。要充分发挥高水平师范大学和有条件的综合大学在教师培训中的重要性和主体作用。
要积极探索创新培训模式方法。衡量和检验有效教师培训的唯一标准, 就是参训教师的满意度。好的培训要能够切实帮助教师解决实际问题和提高教育教学能力。要总结有益经验, 结合本地本校实际, 不断创新和完善置换脱产研修、短期集中培训、远程培训等培训模式。要加强前期调研, 针对不同类别、层次、岗位教师的需求, 以问题为中心, 以案例为载体, 精心设计, 不断丰富和优化培训课程, 增加课程的多样性和选择性。要努力改进培训教学组织方式, 通过案例式、探究式、参与式、情景式、讨论式等方式开展培训。要不断增强培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让教师带着问题而来, 带着满意而归。
三要确保取得实效。要树立质量第一的意识, 加强培训资源建设和政策保障, 确保培训项目顺利实施, 培训效果落到实处。要针对参训教师的实际需求设计培训方案, 优化培训内容。要注重遴选熟悉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的专家和中小学一线优秀骨干教师参加“国培计划”培训教学, 注重教师参与, 互动交流, 注重优质培训课程资源的开发整合和加工利用。要充分利用并继续建设好“国培计划”专家库和资源库, 促进优质培训资源的共建共享。
要完善项目管理措施。管理出效益, 要根据有关规定, 针对不同项目特点出台有效的管理措施, 明确不同单位的职责, 细化机构遴选、培训实施、考评考核、经费管理等各个环节的要求, 做到有章可循, 实现精细化管理。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 加强信息沟通, 规范优化项目管理, 提高项目管理效率和专业化水平。
3.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三
同志们:
县委、县政府召开这次全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会议,对过去一年的工作进行总结表彰,对下一年的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县委、县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人口计生工作,无论是组织保障、经费投入,还是机制建设、机构人员的配备上都是优先安排的。刚才,小莉县长代表县政府作了工作报告,讲了很好的意见,有总结,有安排,我完全赞同。部分乡镇和部门作了经验介绍,他们都讲得很好,值得学习借鉴。任务目标完成得好的乡镇和部分科局也获了奖,说明大家都为人口计生工作做出了贡献。成绩固然重要,值得总结,但已成为过去,为了进一步抓好2014年的人口计生工作,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努力推进全县人口计生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2013年,我县人口计生工作紧紧依靠全县各族群众,通过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密切协作,尤其是全县各级人口计生干部付出了极大的艰苦努力,较好的实现了年初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任务目标。
人口问题始终是制约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所面临的重大问题,无不与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密切相关,在人口问题上的任何失误,都将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难以逆转的长期影响。我们要清醒的看到我县人口计生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我县属经济欠发达地区,一是我县自然条件差,经济总量小,人均收入水平低,生态环境脆弱,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尖锐;二是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庞大,就业形势严峻,大量青壮年人口外出务工,给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带来了管理难度,出生人口性别比居高不下,给社会稳定带来隐患,老年人口开始增加,人口结构性矛盾开始凸显;三是我县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社会保障水平还较低,养老保障体系尚不健全,要从根本上扭转“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还须一个长期的过程。同时在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也出现了不少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我们认真研究、从容应对。比如,现在的违法生育形式也日趋多样化,一是流动人口中的早婚早育和非婚生育较为普遍;二是城镇居民强生二孩;三是出现富人和穷人超生,富人认为有钱养得起,孩子还是多一个“闹热”。穷人认为孩子多养一个,就多了一分出“人头地”的机会,加之现在的一些民生优惠政策还是以人头来兑现的,由此也助长了超生念头;四是现代社会的离婚率较高,再婚夫妇超生现象时有发生。这些现象的出现就对稳定低生育水平构成了潜在威胁。另外,一部分领导和一些基层干部在认识上仍然存在模糊性,要么认为计划生育工作经过多年的发展,人们的生育意识转变了,自觉性提高了,工作没有什么可抓的了,要么认为现在的计划生育工作在依法行政的前提下受制约的因素太多,太难抓,畏难情绪大,这两种认识都会带来工作的滑波。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中央提出的“四个不动摇”,一是必须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和稳定低生育水平不动摇;二是坚持党政第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不动摇;三是稳定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机构、队伍不动摇;四是不断创新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体制、机制、手段和方法不动摇。
希望各乡镇、各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既要看到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和有利局面,进一步增强做好工作的信心和决心,也要看到我们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不断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坚决克服盲目乐观和麻痹松劲情绪,确保我县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政策不松动,工作不松劲,措施不松懈,不断取得新的发展和进步。
二、把握重点,突出成效,为全县人口计生工作深入发展打牢坚实基础
2014年全县人口计生工作的主要目标任务是坚定实施“保类进位”目标,巩固提升“国优”水平,不断推进全县人口计生工作深入发展。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得选好路径,找准突破口和着力点,因此全县各级要在做好常规工作的同时,创新思路和理念,善于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卓有成效推进人口计生各项工作。
(一)切实抓好长效避孕措施的落实,从根本上消除超生超怀隐患
落实好避孕节育措施是群众实行计划生育,预防超生超怀的根本保证。根据目前大多数群众的生育表现,在不超怀的情况下还是比较遵守计划生育政策的,只要超怀了就想把孩子生下来,并且怀孕的月份越大,生育的决心也越大(总认为怀孕了就是一条命,就有了大人孩子的缘分)。因此及时抓好避孕节育措施的落实自然成为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重头戏。在实际工作中,要求各乡镇、各村务必要围绕生育对象及时动员,采取行之有效的工作措施将节育手术落实到位,尤其是生育二孩及以上的对象,必须严格实行《贵州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的节育政策,落实好绝育手术。同时应着力提高县内节育手术的比重,防止县外假节育证明“满天飞”的现象,对县外落实的手术要尽力通过本县技术服务机构鉴定的程序来核准手术的真实有效性。今年将把节育手术的落实作为县对乡镇考核和调度的重点。
(二)适**镇化发展形势,下大力气解决好县城区人口计生工作“灯下黑”的问题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外来人口和本县农村人口大量流入居住到县城地区,且这部分人口变动性极强,为此给人口计生工作带来了较大的管理难度。根据县人口计生局掌握的情况,县城地区每年的出生人口(含县**镇流入出生)至少在800人以上,占了全县常住人口出生数的三分之一,本县常住人口政策外出生数的80%以上发生在县城。当前,县城地区的人口计生工作存在的问题是人口底数不清,新生人口上报不及时,节育手术存量大,各种形式的政策外生育较为突出,管理服务工作不到位等。这些问题都是十分严重的,如果再不引起重视,切实加以解决,全县良好的人口计生工作发展态势将因此而滑坡甚至发生大的逆转,去年市人口计生委组织的一次暗查,暴露出来的问题就是明显的例证。因此,今年务必从干部配备、经费投入、责任落实、规范管理、强化考核等方面切实加以解决,务求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强调两点;一是要按照常住人口规模每5000人至少配备一名计生干部的要求足额配齐配强社区计生干部队伍,真正把能干计生干得好计生的人选配到计生工作岗位上,并且在待遇上适度从优;二是在经费投入上按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人均计划生育事业费投入30元的标准用于县城区的人口计生工作。
(三)加快软、硬件建设,大力提升优质服务水平
“国优”县的牌子接过来后,必须要在提升优质服务质量和水平上,在群众满意度上下真功夫,这样的“国优”县老百姓才拥护,只有老百姓拥护,我们“国优”的路才走得更远。为此首要的是按照“国优”县的标准和要求,在县财政自身加大投入的同时积极向上争取和对接,力争在经费支持和项目建设上给予我县更大的倾斜,为县、乡两级计划生育技术机构添置必要的医疗设施、设备,改善服务环境,进一步推进服务阵地建设。在加强技术服务队伍建设上,要通过技术培训、等级考试、技术比武和“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措施,努力提升技术服务从业人员的技能和水平,为提供优质打下坚实的能力基础。县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和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创新理念,寻求新的载体,突出特色,坚持以为育龄群众提供优质的技术服务和增强群众满意度为标准,狠抓相关工作的落实到位,尤其是要做到努力提高手术质量,最大限度的减少节育手术后遗症和并发症,以赢得群众的支持和信赖。坚持以一流的设施和优质的服务为导向,加强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建设,拓展计生技术服务人员实践锻炼的平台,推动全县计划生育优质服务迈向更高水平。
(四)继续加大社会抚养费的征收力度,保持适度的高压态势,促进生育秩序的进一步好转
征收社会抚养费是国家向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的公民征收的行政性收费。公民违法生育子女,应当履行缴纳社会抚养费的义务。公民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多生育子女,客观上对经济和社会发展、资源利用、环境保护造成了影响,加重了社会公共投入的负担,对其征收社会抚养费,是对社会公共投入的一种补偿,是承担经济后果的一种法律责任,是国家推行计划生育的一项必要的经济限制措施。通过征收社会抚养费,在很大程度上能抑制人口的过快增长,也能较好的震慑哪些有超生念头的群众。各乡镇和县人口计生局要将依法强制征收社会抚养费摆在应有的位置,要通过征收社会抚养的手段来促进计划生育工作的落实,来确保“双降”的实现。在依法征收社会抚养费工作中,县法院要继续配合好人口计生部门的征收工作,对申请强制执行的案子要做到优先安排、及时落实,从而营造良好的人口计生工作氛围。
(五)完善利益导向机制,吸引群众更加自觉主动实行计划生育
抓好利益导向工作,是新时期推进人口计生工作的重要性手段。由于我县生产力水平低下,社会保障体制不健全,加上传宗接代思想根深蒂固,不少群众从思想上、家庭利益上都难以接受,我们靠什么来让他们自觉执行计划生育,除了行政手段、法律手段和思想教育工作外,重要的就是建立完善利益导向机制,让他们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让他们解除后顾之忧,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各级各部门要制定对实行计划生育家庭的各项优先优惠政策,县政府尽力筹措各项利益导向匹配资金,确保各项优先优惠政策兑现落实到位,真正使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的独生子女户和两女绝育户以及其它特殊户得到关怀,真正实现“少生快富”。
三、加强领导,严格责任追究,为全县人口计生工作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我县经济社会欠发达的现状、人口流动性增大的趋势和育龄夫妇的生育意愿决定了我县低生育水平极不稳定,任何政策上的偏差、思想上的懈怠和工作上的放松,都有可能导致生育水平的反弹。为此,必须加强领导,强化措施:
一要严格落实“第一把手”责任。计划生育工作是“一把手”工程,由党政“第一把手”负总责,从中央到地方都实行“一票否决”制。既然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是“一把手工程”,就希望全县各级各部门的“第一把手”要把人口计生工作真正放在心上,抓在手上。“第一把手”就要既挂帅、又要出征,不能光挂名不办事、光出思路不抓落实。今天我特别要求在座的党政“一把手”,你们一定要定期听取本乡镇的计生工作汇报,要经常关心过问,定期不定期的进行重点检查和专题调研,真正做到情况明、思路清、措施实。对工作中的实际困难、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尤其是对一些影响计划生育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要主动出击。在实行“一票否决”上,对抓不好计生工作、出现严重问题的乡镇和科局,要实行问责,工作上不去,“第一把手”就一定要下来,同时人口计生局主要负责人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二要严格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目标管理责任制是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重要保证,也是推进人口计生工作深入发展的有效措施。要继续坚持“党政线、部门线、业务线”三线考核制度,将考核结果作为衡量政绩、奖惩任用的重要内容,对业绩突出的给予表彰奖励,对失职渎职的依法依规予以查处。要严肃认真做好干部提拔任用中执行计划生育情况的审核工作,建立完善党员干部违法违纪生育的长效监督机制。对有问题的干部一律不得提拔,并要坚决予以查处;对审核工作中徇私舞弊、弄虚作假的单位和个人要严肃追究责任。人口计生局要敢于坚持原则,要不怕得罪人,在计划生育上出了问题,不管涉及谁都要坚决查处、一查到底。各乡镇、各部门要认真按照2014年考核目标要求,不折不扣地分阶段抓好任务的落实,县委、县政府督查室要分阶段不定期进行督查,对工作进度达不到要求,措施不力,未完成任务的乡镇和部门进行责任追究。
三要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人口计生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的综合治理,才能从根本上实现目标。县人口计生领导小组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的职能作用,按照计划生育综合治理中各职能部门应承担的责任,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认真落实定期协调、调度人口计生工作的例会制度,加大对重点、难点问题的分析和督办。对综合治理职责履行不好的单位,要采取通报批评、谈话诫免直至“一票否决”的组织处理。从而形成党委、政府牵头,计生部门主抓,社会各方配合的工作局面。
4.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四
同志们:
今天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会议,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围绕会议主题,下面我讲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认清形势,及早适应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新要求 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是我们的基本国策,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事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事关科学发展观的全面落实和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我们一定要牢固树立抓计划生育,就是抓经济、就是抓发展、就是抓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意识,切实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摆上重要的位置,坚持不懈地抓紧、抓实、抓好。
今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相继召开了一系列专题会议,对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作出重要部署,充分表明了在新的历史时期人口和计生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目前我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总体情况是好的,保持了全省一类县市的水平,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一个相当好的基础。但是我们所面临的形势仍然比较严峻。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形势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一是计生工作类型的转变:由过去的降低生育水平,过渡到现在的稳定低生育水平;二是计生工作思路的转变:由仅就计划生育抓计划生育向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结合,采取综合措施解决人口问题转变;三是计生工作方式的转变:由以社会制约为主向逐步建立利益导向和社会制约相结合,宣传教育、综合服务、科学管理相统一的机制转变。
我们要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必须紧密结合自身实际,积极主动地适应这些新的变化和新的要求:一是要加强学习。在座的各位同志,尤其是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好党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具体要求。重点学好《人口和计划生育法》、《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和《河南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条例》。这是当前抓紧抓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一个首要问题,通过学习和对照落实,我们就能明白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就能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就能不断提高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本领,就能不断提高计生工作的效率和水平。二是要把握主线。这个主线,就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当前各项中心工作的主线,当然也是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主线。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处在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最前沿,广大计生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面对面、心贴心,最能直接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贯彻成效。当前,最重要的就是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观念,使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相协调,促进社会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三是要转变观念。要彻底转变过去那种单纯的依靠行政强制手段和强迫命令的过激行为,做到依法管理,依法行政,维护好群众的根本利益。要彻底转变过去那种重管理、轻服务,只要求群众做到什么,而不去为群众做点什么的做法。
二、突出重点,全力解决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新矛盾 从我市计生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当前要重点解决好以下三个方面的矛盾:
一是解决好基层基础工作与形势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目前,我市计生基层基础具备了一定规模,在推动计生工作开展中发挥了有效的作用。但随着形势的发展,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表现的相当突出:①基层宣传工作薄弱,新的政策和要求有棚架现象;②乡、村技术服务网络不健全、服务功能不强;③生育秩序管理不规范,押金、乱收费、乱批生育指标现象还时有发生;④村组计生管理队伍不固定、待遇落实不到位;⑤计生台帐建立不规范、变更不及时、反映情况不真实等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全市计生工作上水平、上档次。为此,今年我们要把进一步抓好基层基础工作作为重点,研究制定更加有效的措施,对存在的各类问题,认真加以整改和解决。
二是解决好计划生育的日常管理与流动人口管理难的矛盾。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流动人口作为新的矛盾给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由于管理措施和管理方式的滞后,流动人口管理成为计生工作中的一大漏洞。今年春季,##市委、市政府要求各县市区在春节期间,抓住外流人口返乡之机,开展针对流动人口的专项治理工作。通过努力,我市排查外流人员达到了十万人以上,通过组织康检、落实节育措施、规范证件管理,收到了较好成效。但工作远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而且在未来计生工作中,流动人口仍然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因此,各乡镇要严格对照《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切实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并将其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抓实抓好。
三是解决好计生部门和成员单位之间不够协调的矛盾。计划生育工作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和支持。以前,我们有一些好的做法,如计生部门与宣传部门合作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关爱女孩活动”;与政法部门合作解决户籍整顿,对违法生育者强制执行、司法公证;与卫生部门合作进行了个体诊所整治,有效制止非法鉴定胎儿性别、偷取环现象等等,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这种合作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开拓创新,努力形成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 就尽快建立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市委、市政府专门研究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意见。这里我重点强调四点:
第一,必须进一步加大依法管理的力度。要在掌握人口理论和计划生育的政策法规的同时,把计生工作纳入依法管理的轨道。要教育干部职工学法用法执好法;教育群众知法懂法守好法。计划生育部门和计划生育工作人员要做到依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不越权、不侵权,切实维护好群众的利益。
第二,必须快速实现计生工作重心的下移。计生工作的重点、难点在农村,做好农村的计生工作必须尽快推行村民自治,做到在党委、政府的指导下,群众的事情让群众自己去管理。要制定出适应各地工作实际的自治章程。自治章程要突出合法性、民主性、相互约束性、对等性和可操作性,由村支部、村委会和村计生协会组织群众协商制订。
第三,必须全面推行计生工作的优质服务。要坚持以人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改善计生工作环境,提高技术服务质量,拓宽计生服务职能。以乡所、村室为支撑,以有效的组织形式为载体,广泛开展宣传教育、业务培训、政策咨询等活动。加强服务网络建设,达到“技术优良、服务优质、环境优美、管理规范、群众满意”的要求。要重点关心已婚育龄妇女的身心健康,广泛深入地开展送温暖活动。
第四,必须积极发挥政策推动的作用。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建立健全更广泛的社会保障制度,对计划生育户实行奖、优、免、扶、保、助等措施,全面促进计生工作的发展。
四、强化领导,落实责任,不断开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局面 一是要继续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计划生育是全市四大工作格局中的重要一项,能否做好计划生育工作关系到我市全局工作的推进,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承担起计划生育工作职责,帮助解决影响发展的重大问题。市四个班子领导都要抓计划生育工作,对所分管联系的乡镇、委口的计划生育工作情况要亲自抓,抓具体、抓到位,要定期听取工作情况汇报,尤其是对存在问题,要认真帮助解决,特别是对落后的单位要下功夫抓一下,力度要大,尽快出成效。各级各部门每季度至少要召开一次计划生育工作专题会议,一把手和分管领导都要有自己的计划生育联系点,定期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乡镇和市直单位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每月至少要召开一次工作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市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要对各乡镇和市直单位进行检查,确保真正实现责任、措施、投入“三到位”。这些做法要形成制度,长期坚持。
二是要继续坚持齐抓共管,综合治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是党委、政府的事,也是全社会的事,决不仅仅是计生部门的事。要发挥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形成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局面。计生工作领导组各成员单位,都要明确各自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中的职责和任务,把计划生育工作纳入本部门工作规划,切实履行计划生育职责。要加强计划生育工作目标落实情况的督查,市委、市政府每半年组织一次、乡镇和市直单位每季度组织一次,督查情况及时进行通报,对责任不落实的单位要追究单位主要领导的责任。
三是要继续坚持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落实“一票否决”制度。要严格考核,兑现奖惩,坚决落实“一票否决”追究制。组织、人事、纪检监察部门要把领导干部落实计划生育工作职责情况作为衡量干部政绩和奖惩、任用的重要依据,严格把关,跟踪奖惩。
四是要加强基层计生队伍建设。要进一步提高计生人员的素质,使其具备科学决策能力、综合协调能力、依法行政能力和优质服务能力。对成绩突出的计生工作人员要予以提拔重用。村级计生管理员可以进入村“两委班子”,使其成为稳定的基层计生骨干力量。
5.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五
在全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2年X月X5日)
同志们:
刚才,XX同志对2011年全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进行了总结,对今年工作作了具体部署,我完全赞同,请认真抓好落实。
2011年,我县人口计生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荣获全市“人口计生基层组织建设成效突出奖”,XXX乡荣获“全市人口计生工作先进乡镇”。成绩的取得,是全县上下各级各部门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获得荣誉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多年来一直关心和支持人口计生工作的各级各部门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奋斗在计生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诚挚的问候!
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思想认识要到位
人口计生工作虽然不是中心,但事关中心;虽然不是第一要务,却是硬性任务。在抓人口计生工作上,要深化四个认识:第一,抓好人口计生就是抓发展。发展是当前第一要务。人口问题始终是制约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我们只有抓好计生工作,才能提高人均水平,才能腾出更多的精力抓项目、促提高、快发展;第二,抓好人口计生就是惠民生。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把人口计生工作有机地纳入到民生建设之中,不仅凸显了人口计生的民生性质和战略意义,更指明了抓人口计生就是抓民生。民生建设和计划生育的根本目标都是以人为本,只有抓好计生,才能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第三,抓好人口计生就是促和谐。和谐稳定压倒一切。人口计生工作要解决人口安全、性别失衡、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等诸多问题,促进人与社会、经济、自然、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另外,生育政策能否执行到位,计生奖励奖扶优惠政策能否落实到位,直接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影响着社会的和谐稳定;第四,抓好人口计生是上级要求,县情所迫。从去年胡锦涛总书记中央政治局第28次集体学习时重申计划生育的国策地位,到今年XXX书记、XXX省长出席全省计生工作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会议规格之高近十年尚为首次,再到焦彦龙市长在全市计生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人口计生作为事关全局、影响深远的战略任务,足以看出各级领导对人口计生工作的高度重视。再则,我县严峻的人口形势也容不得我们有丝毫松懈。虽然这几年我们自己跟自己比取得了较大成绩,但是正如刚才XXX同志所讲,我们还存在较大差距和不足,特别是我县已被省列为性别比偏高重点管理县,如果现在不加力加劲,就很有可能滑坡掉位,甚至被“一票否决”。现在计生工作已经到了不抓不行、狠抓不行、抓好不 行的关键时刻。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居安思危,切不可盲目乐观,坚持做到人口警钟长鸣、人口问题常议、人口控制常抓。任何领导干部,放松了计生工作就是失职;完不成计生任务,就是不称职。6月6日,市将对我县计生重点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查,督查结果记入年终考核成绩。希望各乡镇、各相关部门做好迎查准备,确保不出问题。
二、重点、难点问题要解决到位
当前,人口计生工作重点、难点有三项:一是保稳定,二是抓统筹,三是惠民生。
保稳定,就是要千方百计保持低生育水平稳定。这是首要任务。一是坚持人口计生目标管理责任制不动摇。将全县人口发展责任目标县、乡、村逐级分解,明确责任主体和完成时限,加强督导,跟踪要帐,对完不成任务目标的 “一票否决”。领导干部离任前,除经济审计外,还要进行人口计生情况审计,对发现符合“一票否决”情形的,要追踪否决。二是坚持现行生育政策不动摇。要针对当前社会上“计划生育放开”的谣言,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澄清干部群众的模糊意识。要严格控制政策外生育,进一步加大社会抚养费征收力度,特别是党员干部违纪超生的处理力度,要让广大干部群众明白:“计生政策没有变;只要超生,就要处罚;只要单位出现外生,就要严肃追究单位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的责任”。三是坚持夯实基层基础工作不动摇。要切实抓好 季普查、月访视、长效节育措施落实等经常性工作,强化孕前型管理;要结合“无外生乡镇、无外生村”创建活动,加强后进村转化和自治村建设;要进一步强化城区和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最大限度地降低外孕外生,提高符合政策生育率。
抓统筹,就是要强化综合治理,统筹解决出生人口性别失衡问题。出生人口性别比长期偏高,是我县人口计生工作中最突出的问题。今年,我县被列入全省性别比偏高重点管理县。省、市提出了每年性别比都要有明显下降,三年内必须达到正常范围的硬性目标,对年度内完不成下降指标的坚决实行“一票否决”,否则,县、乡主要领导不能提拔调动。5月30日,我县召开了性别比偏高治理专项会议,对该项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在今天的会议上,XXX同志又作了强调,这里我不多讲,只是希望各级各相关部门一定要本着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对党委、政府负责、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切实把治理性别比偏高问题作为计生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大综合治理力度,务求取得实效。计生、卫生、公安、食品药监、统计、教育等相关部门要履职尽职,密切配合,只要能够有效控制选择性生育,有效降低出生人口性别比,资源该共享的共享,数据该比对的比对,决不允许任何部门以任何理由推诿扯皮,对只局限于部门利益而弃大局不顾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严肃追究单位一把手的责任。
惠民生,就是要深入开展计生惠民行动,让计生家庭优 先分享改革发展成果。一是稳步提高计生家庭福利。今年以来,国家、省、市出台了一批计生惠民和推进人口计生服务均等化政策,提高了计生奖扶特扶标准,扩大了计生基本技术服务对象和项目,明确了独生子女父母退休一次性奖励具体解决办法。这些政策涉及千家万户,关系计生家庭的切身利益,一定要认真落实,让计生家庭社会上有地位、经济上得实惠、生活上有保障。对独生子女死亡、伤残的家庭,要落实最低生活保障,解除后顾之忧,以此带动和引导广大群众自觉执行计生国策。二是认真开展好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服务工作。这项工作自去年就已上升为国家级层面,并列入中央政府报告,今年我县又被纳入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国家试点县,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作为民生工程来抓,无论从资金投入、人员配备、硬件建设,还是技术服务上,都要高标准谋划,高标准实施,保质保量,务求实效。
三、人、财保障要到位
一是要加强计生队伍建设,解决有人干事的问题。近几年,我县在计生队伍建设上取得了较大成绩,成为全省、全市的亮点;今年又荣获全市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突出奖,得到上级的肯定。今后我们要继续把加强基层队伍建设作为提升全县计生工作水平的重要抓手,在提高队伍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上下功夫,在规范管理和创新机制上下功夫,始终保持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先进性。另外,计划生育被称为天下第 一难,计生干部天天和老百姓打交道,很辛苦,各级党委、政府从政治上、经济上、生活上都要高看一眼、厚爱一层,特别是对优秀的基层计生干部,要优先提拔,优先重用,充分体现出计划生育特殊行业的特殊性,体现出党和政府的关心、关爱。二是加大投入力度,解决有钱办事的问题。我县财政虽然很困难,但是这些年来县政府在计生投入上,始终坚持“国库保国策”原则,按照上级要求足额投入。今后,我们还要进一步加大计生投入力度,特别是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投入,确保人口计生事业投入增长幅度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增幅,确保省、市规定的各项服务经费落实到位。各乡镇场也要学会算“大帐”,确保计生事业费投入到位,坚决杜绝“放水养鱼”。
四、综合治理要到位
计划生育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各部门共同参与。纪检、组织、监察、人事等部门,要把执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和各项政策,与发展党员、选拔干部、评先评优结合起来,对违纪超生的党员干部,按规定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在农村换届选举中,要严把计生关,对违纪超生的取消候选人资格。计生、卫生、公安、统计、教育、民政等部门要按实名制落实好信息通报制度,确保数据的一致性。计生、卫生、公安、药监部门要密切配合,坚决打击非法胎儿性别鉴定、非法流引产、非法终止妊娠行为。对没有准生证和计生 部门有关证明的,卫生部门不予出具出生医学证明,各医疗机构不得接生和性别鉴定,县妇幼保健站不得出具医学出生证明,县防疫站不得上防疫卡,公安部门不得为外省、市、县的育龄妇女、儿童上户口和办理迁移手续。宣传、广播电视等部门要把宣传计划生育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对群众的引导,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公安、工商、人事等部门要加强流动人口计生管理,认真落实好“一证管多证”制度。县法院要加大对计生案件的执行力度,对计生案件要优先立案,优先执行。农工部、计生、人社、卫生、教育、民政、农林、畜牧、扶贫等九部门要切实落实好普惠政策中对计生家庭的优先优惠政策。计生“三结合”帮扶部门,要积极落实帮扶资金和优先优惠政策,尽早帮助计生户实现少生快富。工会、共青团、计生协会等群众团体,要采取多种形式,共同做好人口计生工作。其它各部门也要加强本系统、本部门干部职工的计划生育管理。凡出现政策外生育的,要取消单位评先评优资格,并严肃追究单位主要领导的责任。在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近几年教育系统教师违法生育问题较为突出,群众反映强烈,并已引起省、市的关注。希望教育部门及各学校要高度重视,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管理,坚决杜绝违法生育现象发生。
6.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六
一四年来的工作总结
在第七届科技委任期的四年间, 广播影视科技和事业发展取得了重要进展, 对我国广播影视改革发展发挥着重要的引领、推动、支撑和保障作用, 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 安全防范能力明显提高, 安全播出水平迈上新台阶
安全播出历来都是广电系统的一项重要工作。2002年以来, 我国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 境外敌对势力对我国广电传输覆盖系统进行了有组织、有预谋、全方位、大范围、持续疯狂的攻击破坏, 次数达400多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 全国广电系统紧急动员、紧急部署、全力以赴、及时应对、有效防范, 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开创了安全播出工作的新局面。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调整了工作思路, 健全了工作机制。针对新形势, 我们及时调整了安全播出的工作思路, 由过去的结果管理、局部管理转变为过程管理和全系统的综合管理。各级广电部门成立了安全播出调度指挥机构, 建立完善了监测手段, 建立健全了应急预案, 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初步形成了反应快捷、指挥有力、调度灵活、令行禁止的覆盖全国的调度指挥和管理机制, 成功抵御了境外敌对势力的攻击破坏, 圆满完成了安全播出各项任务。
二是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了卫星、有线、无线监测网和预警发布系统建设, 加强了卫星上行站的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了卫星上行实力和快速反应能力。去年国家加大投入, 发射了两颗广播电视专用卫星, 实施了安全播出工程, 完善了地面上行设施、调度指挥和监测系统, 实施了建国以来最大的全国转星调整工作, 完成了所有节目转星、地球站上行并发和2000多万个卫星接收设施的调整任务, 从技术上根本解决了卫星节目的安全传输问题。
三是强化了日常运行管理。全国广电系统把防范应对非法攻击破坏与保障日常的安全播出有机结合, 一手抓安全防范, 一手抓日常安全运行, 对电力等配套系统的安全隐患和传输系统的薄弱环节进行了排查, 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 加强了运行维护管理的制度建设, 加强了业务培训和队伍建设。
总之, 经过几年来的艰苦努力,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和队伍素质有了质的提高, 已从过去的各自为战、被动应对, 转变为协同作战、主动防范, 已从过去的主要靠人海战术, 转变为主要依靠高新技术, 确保了十七大等重大活动的安全播出。今年初, 湖南、贵州、江西等省区遭受百年不遇的冰雪灾害, 各级广电部门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 奋力抗灾, 全力抢修, 齐心协力, 为让更多的人民群众听上广播、看上电视, 为让人民群众过上一个安定祥和的春节做出了重要贡献。
2. 农村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广播影视覆盖状况明显改善, 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初见成效
多年来, 我们始终坚持广播影视事业建设的重点是覆盖, 覆盖的重点是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的方针。经过这几年国家实施西新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电影放映等重点工程, 我们对覆盖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功能定位有了新的认识, 把广播影视覆盖由一项技术工作上升到确保中央政令畅通、把党和政府的声音传入千家万户的战略高度, 上升到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维护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战略高度来推动。为此, 我们将广播影视覆盖服务分为义务性的公共服务、公益性的有偿服务以及个性化的市场服务三类, 分别制订不同政策:义务性的公共服务以无线覆盖为主, 主要由政府买单;公益性的有偿服务以有线电视为主, 主要由政府给予政策扶持;个性化的市场服务由市场定价、政府监管。按照这样的工作思路, 我们理顺了关系、调整了政策、明确了重点、完善了手段, 广播电视村村通、西新工程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取得了重要突破。
一是以村村通工程为基础, 初步构建了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框架体系。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 把村村通工程确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一号工程。针对我国广大农村群众主要接收无线信号的实际, 新一轮的村村通工程增加了无线覆盖的建设内容, 将村村通工程的范围从盲区扩展到了整个农村, 把无线覆盖作为公共服务的主要手段。国办79号文件调整了几十年来实行的由地方承担无线发射转播经费无偿转播的政策, 由中央、省、市地、县四级政府分别负责本级节目无线转播的设备更新和维护经费, 并纳入政府财政预算, 为无线覆盖提供可靠的资金保障;同时对农村无线覆盖的用电价格给予优惠政策;对于农村有线电视网络建设运营给予3年的免税政策扶持, 并且, 在国有资本控股51%以上的情况下, 允许非公有资本参与建设经营农村有线电视接入网。在新一轮村村通工程中, 国家对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覆盖工程投入30亿元, 对20户以上自然村“盲村”村村通工程投入34亿元, 大力提高广大农村的无线覆盖水平, 解决“盲村”群众听广播看电视难的问题, 为构建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是坚持“建养并重”的方针, 西新工程效果明显。西新工程是我们国家对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广播电视事业建设投入最多、规模最大的一项工程。国家总投入超过了百亿元, 新建扩建各类发射台近千座, 新增更新发射机2600多部, 增加了译制设备和译制经费等, 目前已全面完成第一、二、三期建设任务, 正在推进第四期的工程建设。通过西新工程的实施, 西藏、新疆、内蒙古、宁夏等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广播影视覆盖明显加强, 少数民族语言节目译制和制作水平显著提高, 并且国家确定了“建养并重”的方针, 给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广播影视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扶持。
三是创新体制机制, 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取得新进展。为了促进农村电影公共服务, 去年国办转发了广电总局等部门关于做好农村电影工作意见的通知 (国办发[2007]38号) , 确立了“企业经营、市场运作、政府购买、群众受惠”的农村电影发展改革新思路, 在农村题材和国产优秀故事片、科教片的生产、农村电影发行放映、少数民族地区电影译制等方面规定了扶持的政策措施。通过科技创新 (数字化) 、体制创新 (院线制股份制) 、机制创新 (政府补贴机制) , 建立多种所有制、多种发行放映主体和多种发行放映方式相结合的新模式, 从根本上解决广大农民群众看电影难的问题。到去年底, 全国已建立了22个股份制的农村数字院线公司, 5000多个数字放映点, 农村数字放映场次近70万场, 加上16毫米拷贝的放映场次, 去年总计放映场次达460多万场, 观众超过15亿人次。农村群众看电影难的问题正在缓解, 探索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电影发展之路。
3. 广播影视数字化全面推进, 新媒体不断发展
加快广播影视数字化进程、推动广播影视由模拟向数字转换是近年来全国广电系统的重要任务。通过这几年的探索实践, 我们对数字化的认识不断提高, 已从技术层面、业务层面上升到行业层面、社会层面和国家层面。推进广播影视数字化不仅是全国广电系统的重要工作, 也是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国家信息化“十一五”发展规划、国家文化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 是推进国家信息化建设和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 我们从思想观念、标准规划、技术体系、体制机制、发展模式、政策环境等多方面入手, 统筹多种传输手段、统筹城市与农村, 提出广播电视数字化从有线切入、卫星和地面逐步推进的“三步走”战略, 按照先易后难、先试点后推广的原则, 大力推进数字化工程, 广播影视数字化成效显著, 初步走出了一条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广播影视数字化发展道路。
一是有线电视数字化在全国大中城市展开。按照“以信息化推动数字化, 以数字化促进信息化”的总体思路, 各地把有线电视数字化与国家信息化、社会信息化和家庭信息化相结合, 通过有线电视数字化, 使家家户户的电视机变成了家庭的多媒体信息终端, 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提供了新的桥梁纽带, 为社会各界打造了新的信息服务平台, 走出了各具特色的有线电视数字化发展之路。去年底, 全国有53个城市和地区建立了有线数字电视技术新体系, 启动了数字化整体转换, 31个城市完成了整体转换, 全国有线数字电视用户数超过了2600万, 整体转换用户数量比前年翻了一番。共开办了155套付费广播电视节目, 付费节目用户数量不断增长。许多城市在推进数字化的同时, 加快了双向化改造, 推动有线电视网向宽带、双向、大容量、多功能、多业务方向发展。
二是完成了直播卫星技术和产业化准备。直播卫星是扩大广播电视覆盖、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村村通水平最经济有效的手段。根据国家对卫星直播的安全要求, 总局组织有关单位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新一代先进卫星传输技术 (ABS-S) , 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我国卫星直播技术标准。国内多家企业已成功研制开发了基于ABS-S技术的芯片和接收机, 具备了规模生产的能力。今年, 我国将发射直播卫星, 直播卫星村村通平台正抓紧建设, 已从技术和产业化方面为开展卫星直播村村通业务做好了准备。直播卫星的启用将从技术上根本解决听广播看电视难的问题。
三是启动了地面数字电视和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2006年国标委颁布地面数字电视传输国家标准后, 总局组织有关单位在技术试验、配套标准、频率规划等方面做了积极准备, 组织编制了十多项配套标准, 研究确定了国标应用的主要工作模式, 确定了实施国标的方案, 初步完成了重点城市的频率规划。今年1月1日, 北京地区开始播出了数字高清晰度和数字标准清晰度电视节目,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标志着我国地面电视数字化转换工作的正式启动。为填补广播电视对流动人群的服务空白, 满足手机、MP4、PDA、笔记本电脑等多种小尺寸便携终端用户随时随地接收广播电视节目和信息服务的需求, 按照中央领导的要求, 近年来总局将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作为重点工作加以推进, 坚持立足自主创新、立足民族工业的原则, 制定颁布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行业标准 (CMMB) , 组织150多家企事业单位进行了端到端的产品开发, 目前正在北京等8个城市进行技术试验, 确保为今年北京奥运会提供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服务。
四是加快了广播电视台内数字化网络化。为了推动电台电视台数字化网络化的进程, 总局从规范引导入手, 组织编制了台内数字化程度评价办法、广播电视节目资料编目规范、台内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白皮书等标准和规范性文件, 在全国12个电台和20个电视台建立了实验基地, 为进一步推动台内数字化网络化发挥示范作用。台内数字化网络化有效推动了台内节目制播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 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方式, 再造了台内的业务流程, 为我国广播电台、电视台从单一传统业务模式向为多种终端提供多种业务模式转变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近年来, 中央和地方电视台加大了高清节目制作力度, 目前全国已播出6套付费高清电视频道, 今年1月1日中央电视台开播了一套免费高清综合频道。另外, 北京、上海、广东等地正在进行数字音频广播试验, 积累经验, 探索模式, 为我国广播数字化发展奠定基础。
五是加快了电影数字化进程。近年来, 我国电影数字化进程效果明显, 初步建立了数字电影制作、发行、运营网络和技术服务体系, 初步建立了涵盖城市高档、中档数字影院和农村数字电影流动放映系统三个层次的数字电影标准体系, 初步形成了多层次的数字技术市场应用格局。国家电影数字制作基地建设扎实推进, 已具备规模化的生产能力。许多重点影片采用了数字中间片工艺, 制作能力显著提高, 数字电影的生产数量大大增加。同时, 数字电影流动放映应用系统在社区和农村地区得到较快发展, 为人民群众看电影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渠道。
六是网络新媒体的开发应用取得突破。推动广播电视数字化的目的在于创新传播手段, 提升传统媒体, 发展新兴媒体, 拓展服务领域, 占领宣传阵地, 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更丰富、更便捷的节目内容和信息服务。近年来, 网络广播、网络电视、IP电视、通信方式手机电视等新媒体业务发展迅速。特别是中央三台的网络新媒体发展很快。比如, “央视国际”已在线播出央视的12套电视节目, 央视400多个栏目中已有280个栏目在“央视国际”建立了专题, “央视国际”对十七大、嫦娥奔月、春节晚会等重大活动进行了网上直播, 并买断了北京奥运会的网络新媒体转播权, 在我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中处于领先地位。“国际在线”已在线播出国际台全部43种语言的广播节目, 并开办了9种语言的环球网络电台, 推出了网络电视和手机广播电视业务, 为网民提供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多媒体及多语种集成服务, 在全球国际广播业界处于领先地位。“中国广播网”已在线播出中央台全部10套广播节目, 自办了银河网络电台5套节目, 提供9种语言在线广播服务, 推出了网络视频和手机电视等业务, 在全国广播业界处于领先地位。目前, 总局批准了190家互联网站从事视听节目传播业务;批准了中央电视台、上海文广集团、南方传媒集团和杭州广电集团与电信部门合作, 开展IP电视业务;批准了中央三台、上海文广集团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通信方式的手机电视业务, 批准北京、广东等省级电视台在本地开展通信方式的手机电视业务。
4. 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科技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近年来, 科技进步对广播影视的保障、支撑、推动和引领作用越来越突出。按照中央关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 总局大力倡导科技创新和自主创新精神, 加大科研经费投入, 加快科技体制改革, 推进科研单位从过去单纯的跟踪研究向自主创新研究的方向转变, 着力提高运用科技进步解决广播影视发展重大问题的能力。经过几年的努力, 整个行业的科技创新意识明显增强, 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高:一是自主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技术、新一代直播卫星传输技术和数字电影流动放映技术, 填补了广播影视在自主创新方面的空白。二是组织制定了许多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技术标准。近年来制订实施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达60多项, 初步建立了有线数字电视、地面数字电视、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数字电影标准体系。三是科研项目取得重要成果。近年来开展的国家和总局科研项目超过100项, 并承担了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全国广播电视监测系统等5个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 获得总局科技创新奖的项目有500多个, 还有2位科技人员分别获得亚广联工程业界杰出奖和优秀论文奖, 这也是我国广电系统技术人员首次获得国际奖项。四是加强了技术改造和技术革新。各级广电部门加大投入, 从广播影视节目制作、播出、传输、发射、管理的实际出发, 加强技术改造和技术革新, 提高了工作效率, 保证了安全播出,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当前全国广电系统正处于新技术迅猛发展、新老技术交替的关键时期。面对广播电视制作、播出、传输、有线、无线、卫星这样一个庞大的技术系统, 既要保证已有技术系统的稳定运行, 又要保证新技术的开发应用, 必须依靠高新技术加强管理。这几年, 我们重点在技术手段、体制机制、服务质量方面提高管理水平。一方面加强了技术监管手段建设。建立了遍布全国的无线广播电视监测网、卫星广播电视监测网、有线电视监测网和遍布五大洲的海外广播监测网, 并结合行业管理建立了数字电视监管系统、节目收听收看监管系统、境外卫星电视节目监管系统和互联网视听节目监管系统, 努力做到事业建设和监管手段建设同步发展, 在提高覆盖质量和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加大了对运行秩序的管理力度。通过有效的监管手段实时监管节目、广告等播出内容, 及时查处纠正播出中的违法违规行为。通过加强对台站运行秩序管理、无线电频率管理、技术设备入网认定的质量管理, 保证了广播电视播出传输系统的安全运行。
5. 科技委的工作机制不断完善, 决策咨询和学术研究更加活跃有效
四年来, 第七届科技委从我国广播影视工作大局出发, 充分发挥各专业委和各专家学者的作用, 积极为我国广播影视工作建言献策, 推动发展。
一是充分发挥专家学者的作用, 提高决策咨询的权威性。科技委在发挥系统内专家作用的同时, 特别注重发挥两院院士等系统外专家的智囊作用, 在“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编制、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制订、“十一五”重要建设项目论证等重大科技问题上, 提出了许多具有重要价值的咨询意见。
二是各专业委组织加强调查研究, 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各专业委按照总局提出的“抓大事, 抓关键的事, 抓推动全局的事”的指示要求, 围绕本专业的实际需要, 加强了调查研究, 加强了专业的学术活动, 提交了15项建议书、1项报告书, 提出了许多有见地的建议和调研报告。
三是加强了高新技术培训。科技委以“数字化与产业化”、“有线数字电视”、“台内数字化与网络化”、“高新技术发展与规划”、“地面数字电视与移动多媒体广播”等为主题, 组织了10期培训班, 培训科技委委员、专业委委员和其他技术领导1000多人次。
四是加强了学术交流。科技委举办了7场院士报告会, 组织院士们实地考察调研广播电视数字化情况, 编印了9期《广播影视科技参考》, 组织了3次全国广播影视系统优秀科技论文评选, 专业委主办的数字电影、互联网与音视频广播两个研讨会, 已有相当规模, 在业内具有重要影响。
总之, 四年来广播影视科技和事业发展取得了突出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 是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宣部关心重视、正确领导的结果, 是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大力支持、密切配合的结果, 是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理解帮助、积极参与的结果, 是全国广电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奋发图强、艰苦奋斗的结果, 也是我们第七届科技委委员们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 我代表总局和王太华同志向第七届科技委委员以及工作在一线的广大干部职工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 我们十分清醒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广播影视公共服务还存在薄弱环节。一些边远农村地区还存在听不到听不好广播、看不到看不好电视电影的问题, 广播影视基本公共服务还没有实现均等化。二是广播影视产业开发不足。市场服务体系还不完善, 服务观念、服务意识、服务手段有待加强, 一些地方存在着重数字化转换、轻业务开发服务的问题, 数字化功能和产业开发潜力没有充分发挥, 还不能完全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精神文化需求。三是广播影视各种传播手段发展还不平衡, 东中西地域发展差距较大。一些地方存在着重有线轻无线、重城市轻农村的现象, 同时广播电视对流动人群的覆盖服务还存在空白点。四是广播影视技术监管与中央的要求、科技进步的态势和改革发展的实际存在差距。技术监管的政策措施、方式方法和手段还不能完全适应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发展的需要。五是我们的队伍素质、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与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还不适应。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各级广电部门的高度重视, 必须在今后的工作中时刻警醒, 切实加以解决。
二当前面临的形势
经过建国以来几代人的艰苦创业, 我国已建成了中央与地方、城市与农村、国内与国外相结合, 无线、有线、卫星、互联网等多种技术手段并用的规模庞大的广播影视网络, 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广播影视大国。到去年底, 全国有广播电视播出机构2587座 (其中, 广播电台263座、电视台287座、教育电视台44座、广播电视台1993座) , 共开办了4760套节目 (其中, 广播节目2477套、电视节目1283套) , 此外还开办了155套付费节目 (其中, 付费电视138套、付费广播17套) 。全国有广播电视发射台、转播台6万多座, 卫星上行站30多座, 卫星接收设施2000多万个, 微波线路8万多公里, 有线电视网络300多万公里, 有线电视用户超过1.5亿户, 有线数字电视用户超过2600万户, 全国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5.4%和96.6%。去年, 我国电影产量达到402部, 电视剧产量超过1.4万部集, 影视动画产量突破10万分钟。我国广播影视无论是规模总量, 还是覆盖人口, 都居世界前列, 与我国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基本相适应, 我国广播影视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面临着新形势, 肩负着新任务, 承担着新使命。
一是党中央、国务院对广播影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党的十七大深刻阐释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高度出发, 全面论述了加强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要求我们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 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 更加自觉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求我们运用高新技术创新文化生产方式, 培育新的文化业态, 加快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体系。党的十七大为广播影视工作明确了指导方针, 指明了前进方向, 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在前不久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上, 胡锦涛总书记、李长春同志和刘云山同志对新的历史起点上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进行了全面动员部署, 明确了目标任务和措施, 对我们广播影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各级广电部门要按照中央的战略部署, 加快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安全可靠、优质高效的广播影视传播体系, 加快建立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促进广播影视内容形式、体制机制和传播手段的创新, 更加自觉主动地推动广播影视大发展大繁荣。
二是人民群众对广播影视提出了新的更强烈的需求。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大, 要求越来越高。据国家统计局统计, 去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786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4140元, 都比上年增加了10%以上。人们对衣食住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外, 对求知、求美、求乐的愿望更加强烈, 对文化消费的需求更加迫切。越来越多的人不仅需要一般的听广播、看电视、看电影, 还希望能够收到更加丰富多彩的高品质、高品位、多样化、个性化的广播影视节目。人民群众对广播影视的内容形式、数量质量、传播方式和服务手段, 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转变思想观念, 依靠科技进步, 创新传播手段, 拓宽服务领域, 完善服务方式, 提高服务质量,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和信息需求, 已经历史地落在了我们这一代广电人肩上, 任务艰巨而光荣。
三是科技的迅猛发展给广播影视带来了新的更大的动力。广播影视的技术水平与实力是国与国之间综合国力、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近年来, 国际广播影视数字化进程明显加快。美国、日本、韩国、欧盟、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地面数字电视已经普及, 并分别计划在2010年前后停播模拟电视。荷兰、芬兰已停播了模拟电视, 实现了全数字化。北美、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有线电视不仅基本完成了数字化转换, 而且实现了双向、交互、多功能应用, 美国有一半以上的宽带用户是通过有线电视网实现互联网接入。全球直播卫星电视用户数已超过一亿户, 成为数字电视传播的重要手段。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数字高清电视已相当普及, 数字高清电视产业发展很快。声音广播数字化进程也明显加快, 欧洲DRM、DAB已进入商用阶段, 美国数字声音广播 (HD Radio) 等新形态不断兴起, 卫星数字声音广播、无线数字声音广播已在全美普及。我国作为拥有4亿台电视机、5亿部收音机的广播影视大国, 广播影视数字化的任务相当艰巨, 我们只有紧紧依靠科技进步, 加快发展, 迎头赶上, 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四是互联网等新媒体的迅速崛起给广播影视带来了新的更大的压力。数字、网络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着广播电视、通信、互联网都向下一代转换, 向综合提供话音、音视频、网络接入等多业务和全业务方向发展, 三网融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同时也催生了网上广播影视、IP电视、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手机电视等多种新的媒体形式, 由于互联网传播无国界, 具有天然落地的特点, 已经成为各国各媒体竞相争夺的新阵地和新市场。据统计, 2007年全球网络视频分享用户规模达到1.05亿, 未来三年用户规模将保持年均35%的增长速度。去年底, 我国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达6646万户, 网民数达1.82亿;移动电话用户数达5.47亿户, 通过通信网的手机电视用户达数百万户。另外, 我国IP电视发展取得了进展, IP电视在上海、黑龙江、山西、河南、广东等地发展较快, IP电视用户超过百万。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 催生了新的文化生产方式和传播方式, 孕育出新的文化样式和业态, 深刻影响了社会舆论的形成机制和传播方式。面对互联网等新媒体的迅速崛起, 我们广电系统要转变观念、深入研究、积极应对, 抓住信息化的历史机遇, 大力采用新技术推动广电大发展, 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五是国际斗争的新态势给广播影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安全要求。当今世界, 经济全球化趋势更加明显,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思想潮流相互激荡, 境外敌对势力与我们争夺群众、争夺阵地的斗争更加激烈。广播影视处于西化与反西化、分化与反分化、渗透与反渗透斗争的前沿阵地和主战场。近年来, 境外电台、电视台加大了对我国的覆盖力度。2003年底, 有50家境外电台使用340多个频率、1200多个频时对我国进行广播;到2007年底, 境外电台增加到了70多家, 共使用610多个频率、1900多个频时对我国进行广播, 对我国的发射功率和播音时间大大增加。同时, 我国上空的境外卫星电视节目数增长很快。2004年底, 我国上空有34颗境外卫星, 有1300多套 (其中开路500多套, 加密800多套) 境外卫星电视节目覆盖我国;到2007年底, 境外卫星增加到了42颗, 境外卫星电视节目增加到了2500多套 (其中开路900多套、加密1600多套) , 并通过各种途径和渠道在我国落地。特别是近年来, 境外敌对势力通过攻击卫星、插播有线、无线发射等多种方式, 对我国广播电视安全传输进行干扰破坏。我国广播电视面临的反西化、反分化、反渗透、防破坏、保安全的任务非常艰巨。
三下一阶段的工作任务和具体要求
面对新形势, 按照党的十七大和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 王太华同志在全国广播影视局长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要切实做到六个“始终坚持”, 努力推动广播影视大发展大繁荣:一是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大发展大繁荣, 二是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发展大繁荣, 三是始终坚持以科技进步推动大发展大繁荣, 四是始终坚持以改革创新促进大发展大繁荣, 五是始终坚持以科学依法、综合有效的管理保障大发展大繁荣, 六是始终坚持以队伍建设支撑大发展大繁荣。这六个“始终坚持”是我们做好广播影视工作必须遵循的指导原则。同时, 王太华同志在讲话中提出要构建安全运行保障体系、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广播影视传播体系和技术监管体系。结合王太华同志的讲话精神和工作实际, 今后一段时期广播影视科技和事业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有五项:一是努力构建完善安全运行保障体系, 切实提高安全播出水平;二是努力构建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三是努力构建完善现代传播体系, 切实提高广播影视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四是努力构建完善市场服务体系, 切实增强广播影视产业开发能力;五是努力构建完善技术监管体系, 切实提高广播影视管理服务水平。
1. 努力构建完善安全运行保障体系, 切实提高安全播出水平
安全播出是广播电视的生命, 确保安全播出是广播电视技术部门的根本任务。各级广电部门要高度重视, 加大投入, 完善规则, 健全机制, 始终把安全播出作为头号政治任务常抓不懈, 努力构建能够应对非法攻击破坏、重大技术事故和重大自然灾害的安全运行保障体系, 确保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安全播出和安全传输不出问题。
(1) 明确职责、理顺关系, 保证组织落实、工作落实
安全播出管理是国家赋予广播电视管理部门的神圣职责。要继续推动各级广电部门建立健全安全播出的监测调度指挥机构, 建立一支安全播出管理的专业队伍, 扎实推进安全播出运行管理和考核工作, 不断提高安全播出运行水平和管理水平。
(2) 健全机制、完善手段, 保证反应快捷、指挥有力
要从健全机制和完善手段入手, 继续完善监测系统和应急调度指挥系统, 加快建立和完善反应快捷、及时准确、安全可靠的预警应急机制, 从机制和手段上保证安全播出反应快捷、指挥有力。
(3) 完善规则、提高能力, 保证防范到位、运行安全
安全防范和日常运行要两手抓。既要推进安全播出工作由重点防范非法攻击破坏向日常安全运行转变, 又要关注攻击破坏的新特点和新方式, 及时采取新措施。要根据播出方式、传播手段的变化, 修改完善安全播出的操作规范和规章制度, 制定统一的考核指标体系。要继续加强供电等配套设施的安全保障, 完善技术基础设施, 提高应对非法攻击破坏、重大技术事故和重大自然灾害的能力。要严肃纪律, 严格管理, 努力做到严而又严、细而又细、实而又实, 确保应急预案可行、各项防范措施有效, 安全运行有保证。
(4) 培养人才、强化意识, 保证政治可靠、技术过硬
要重视安全播出队伍的建设, 特别是基层队伍的建设, 科室、班组是安全播出的直接责任单位, 必须强化对一线干部职工的安全意识、政治素质和操作技能, 不断提高业务技能和应急处理能力。要精心培养、严格训练、精细管理, 努力带出一支政治可靠、技术过硬的安全播出队伍。
(5) 确保两会、确保奥运, 保证重大活动的安全播出
今年的重大宣传任务较多, 确保奥运会安全播出是今年安全播出的头等大事, 奥运会现场直播场次多、涉及面广、情况复杂、社会影响大, 要重点防范非法攻击破坏。各播出单位一定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 确保反应快捷、处置及时、万无一失。
2. 努力构建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要, 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 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是实现这一目的的主要途径。广播影视是我们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 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阵地, 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播的主要力量。确保政令畅通、确保公共服务、确保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是我们广电部门的首要职责和基本任务。当前, 基础设施薄弱是广播影视无法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的根本原因, 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是大力建设基础设施、加快建立长效机制, 主要有以下任务:
(1) 加快推进村村通工程
村村通工程有两项建设任务:一是要继续大力实施无线覆盖工程。国家从2006年开始投入30亿元, 对全国转播中一广播和中一、中七电视节目的3032座台站的4758部发射机进行更新改造。2006年完成了454部发射机的更新改造, 2007年完成了875部发射机的更新改造。到今年6月底, 还要完成剩下的3429部发射机的更新改造。这项工作涉及面广、时间紧、任务重, 各地建设进度很不平衡, 内蒙、广西等省区进展较快, 希望各级广电部门要高度重视, 采取有力措施, 确保如期高质量完成, 确保广大农村群众能够通过无线方式收听收看到奥运节目。同时, 各省、市地、县要抓好本级广播电视节目的无线覆盖工程建设, 大力提高农村地区广播电视无线覆盖水平。二是要扎实推进20户以上“盲村”村村通建设。今年直播卫星成功发射后, 各地要按照国家发改委和总局的统一部署, 加大力度, 加快进度, 力争提前实现“十一五”末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通广播电视的目标。
(2) 继续实施西新工程
西新工程是一项长期的政治任务和民心工程。按照中央的要求, 要对西新工程的效果进行评估, 查找薄弱环节, 整合各方资源, 研究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节目的制作能力、扩大有效覆盖以及完善调度指挥的措施和方案。在推进西新工程第四期建设过程中, 我们正积极争取进一步扩大西新工程的实施范围, 争取将广西、云南全省区, 青海西宁市和海东地区, 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 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等纳入西新工程范围。同时, 要进一步办好少数民族语言广播电视节目, 提高节目的时效性、针对性和亲和力, 增强译制制作能力, 增加播出时间, 扩大覆盖范围, 提高覆盖质量, 让少数民族同胞能够听懂看懂广播电视节目, 真正让党和政府的声音传入少数民族地区千家万户。同时, 进一步加强覆盖和实验工作。
(3) 大力推进农村电影放映工程
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是电影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措施。要加快制定今年的工程实施方案,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完善体制机制, 运用多种方式, 推进数字化放映覆盖范围, 不断提高电影放映服务质量, 加快建立农村电影数字化服务体系, 努力实现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的目标。
(4) 理顺体制机制, 建立广播影视公共服务的长效机制
各地要按照中央文件精神, 加强县、乡镇广播电视机构的公共服务职能, 推进县对乡镇广播电视的垂直管理运营体制建设, 建立健全以县为中心、乡镇为基础、面向农户的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 保证农村地区广播电视的健康持续发展。要建立完善“村村通”设备的运行维护机制, 已有的县、乡镇两级维护中心或维护站要加强管理, 配备专门的广播电视维护管理力量, 保证“村村通”设备的正常运行。要以农村电影放映工程为契机, 建立以数字放映为龙头, 以院线为纽带、乡为重点、村为基点, 政府扶持和市场服务相协调的农村电影发行放映新体系。
3. 努力构建完善现代传播体系, 切实提高广播影视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今年1月, 国办转发了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鼓励数字电视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 (国办发[2008]1号) , 明确要求通过数字高清晰度电视向世界播出北京奥运会节目;明确要求加快有线电视网络由模拟向数字化整体转换, 2015年基本停止播出模拟电视信号;明确要求加快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推进“三网融合”, 形成较为完整的数字电视产业链, 实现数字电视技术研发、产品制造、传输与接入、用户服务相关产业的协调发展。该文件的出台, 对于推进构建现代广电传播体系具有重要意义。需要着重指出的是, 由于技术和市场的推动, 三网融合成为必然趋势, 融合将是IT行业的发展趋势。三网融合不是物理网合一, 广电、电信两个物理网缺一不可, 并在各自基础上长期并存, 各自提供全业务服务。融合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不可能一蹴而就, 我们要积极应对。发展下一代数字广播电视网是我们的目标和使命, 也是促进三网融合的基础和途径。广播电视是内容和载体统一的整体, 内容和传播手段的发展要并重并举, 传播力决定影响力, 我们要从占领文化传播制高点的高度出发, 坚持融合、开放、合作、共赢的原则, 以数字化为龙头, 运用高新技术提升传统媒体, 运用高新技术发展新兴媒体, 统筹无线、有线、卫星、互联网络等各种传播手段, 加快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安全可靠的广播影视传播体系。
(1) 大力推进台内数字化
广播电台、电视台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的目标是构建以数字节目内容资源为核心的台内制播网络体系。一是要以数字节目生产为核心, 加快改造工艺流程, 改进运行和管理方式, 提高节目制作播出的质量和效率。二是要适应数字化、网络化和融合发展的新趋势, 生产多种格式、多种形态的节目内容, 满足多种播出平台和传播手段对节目内容的需求。三是要加强内容资源管理系统建设, 建立内容分发交换平台, 统一接口、统一格式、统一标准, 实现互联互通, 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的内容优势, 最终让用户能够采用多种终端方便接收。四是要加强数字高清节目制播能力建设, 加快现有演播室和制播系统的高清化改造, 推动现有频道的播出逐步向高清电视播出转化。
(2) 加快推进有线电视数字化
一是要按照24字方针和过渡时间表的要求, 推进大中城市有线电视数字化, 加快整体转换的步伐。二是要加快网络双向化改造, 推动有线电视向双向、交互、多功能发展, 提升网络业务承载能力和竞争能力。三是要坚持以人为本, 强化服务意识, 创新服务方式, 规范服务流程, 完善客户服务体系。广播电视的特征是内容、载体、服务三位一体, 今年, 总局将制定有线电视服务质量监督管理办法, 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基本收视权益。四是要坚持网络建设和业务开发并重, 积极发展付费电视、视频点播等新业务, 拓展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信息服务等增值业务, 使有线数字电视真正成为城市现代服务业和三网融合的重要支撑平台。五是要坚持互惠互利、存量保值、增量分成的原则, 从实际出发推动有线网络整合和联合发展, 推动有线网络走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之路。
(3) 积极推进地面无线广播电视数字化
一是要建立无线数字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无线电视数字化后, 公共服务的属性没有改变。为此, 各国在推进地面电视数字化的进程中, 都采用数字与模拟电视同步播出的方式, 保证公民能够普遍接收到广播电视节目。我国在推进地面电视数字化的过程中, 同样要保证现有模拟电视的有效覆盖, 要采用同播方式, 实现现有无线节目的数字播出, 保证公共服务, 兼顾公交移动电视, 并在大中城市无线播出高清晰度电视节目, 提高公共服务的数量、质量和水平。二是要创新管理体制机制。由于数字化后, 一部发射机可以播出不同电台电视台的多套数字广播电视节目, 要探索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播出发射运行管理体制和机制, 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行、统一管理的原则, 建立无线数字广播电视运营体系。三是要整体推进, 分步实施。在奥运会前, 6个奥运城市播出地面数字电视, 今年底全国37个城市开始同播地面数字电视, 力争在3至5年时间内完成地面数字电视在全国的大面积覆盖任务。同时, 各地要采取有效措施, 尽快完成现有非国标系统的转换任务。四是要积极跟踪国际数字声音广播技术发展, 加大试验和推广力度, 加快我国数字声音广播发展。
(4) 加快发展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
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是广播电视的重要延伸和补充, 是构建现代广电传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是要建立“天地一体、星网结合、统一标准、全国漫游”的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传输覆盖体系, 通过卫星实现全国覆盖, 通过无线发射实现城市地区覆盖, 通过增补转发实现卫星盲区覆盖, 通过有线电视网络传输实现室内盲区覆盖, 最终达到全方位的覆盖效果。要抓紧在6个奥运城市建立地面覆盖网络, 确保奥运会期间提供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服务。二是要建立覆盖全国的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服务体系, 通过统一集成、统一运营、统一管理, 向用户提供包括中央台和地方台在内的20多套广播电视节目、紧急广播和多种信息服务, 满足移动人群随时随地看电视的需求。三是要建立全国统一的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运营体系, 通过全国广电系统上下联合, 系统内外合作, 利用市场机制, 实行产业运作, 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服务产品和产业品牌。
(5) 大力促进电影数字化
要积极跟踪国际数字电影发展趋势, 从我国国情出发, 大力推进数字技术在电影制作、发行、放映、存储等各环节的应用。一是要增强数字电影制作能力, 加强制作基地建设。二是要加快构建多层次的数字电影放映体系, 大力发展城市数字院线, 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高档数字影院, 积极扩大农村数字电影流动放映的应用范围, 加强中档数字影院系统设备的研究开发和应用。三是要加快数字电影发行管理体系的建设, 完善数字电影分发管理平台和电影数字节目库, 加强数字电影设备的检测认证。四是要抓紧实施资料影片数字化修护工程。
(6) 大力发展新兴媒体
要按照“加快发展、主动占领、兴利除弊、加强管理”的要求, 加快广播影视传播手段的创新, 大力发展网络广播、网络电视、手机电视, 积极稳妥发展IP电视。要处理好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关系, 传统媒体必须抓住新技术发展带来的有利时机, 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积极主动地发展新媒体、抢占新阵地, 用新媒体拓展传统媒体的发展空间, 占领发展的制高点。电台、电视台要把新媒体建设纳入发展规划, 提上议事日程, 大力发展网络视听节目, 努力成为发展新媒体的主力军。要高度重视传播渠道建设, 充分发挥有线、无线、卫星、互联网的各自优势, 统筹规划, 分类指导, 稳步推进, 适度竞争, 大力发展网络广播、网络电视和通信方式的手机电视等新媒体, 积极稳妥地发展IP电视, 使广播影视节目通过多种网络传入千家万户。
4. 努力构建完善市场服务体系, 切实增强广播影视产业开发能力
广播影视作为文化产品, 既有意识形态的特殊属性, 也有文化产业的一般属性。按照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要求, 电台、电视台是承担政治性、公益性服务的宣传单位, 实行事业体制, 其影视剧等节目制作、广告、传输网络部分, 可从事业体制中剥离出来, 转制为企业, 进行市场运作, 为主业服务。
一是要积极推进电台、电视台“制播分离”改革, 深化劳动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等内部管理制度改革, 建立激励机制, 增强内部活力, 加强成本核算, 完善运行机制, 不断提高面向群众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二是要加快推进广播影视节目制作、网络传输等领域企业化转制, 培育和重塑市场主体。要充分利用股份制、公司制等现代企业制度, 按照现代产权制度要求吸纳社会各方力量, 完善内部经营管理机制, 建立富有活力的生产经营体制, 推动内容产业和网络产业发展。三是要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 依法吸纳国有资本和非公有资本, 充分利用上市、债券等资本市场的杠杆作用, 努力在影视制作、有线电视网络、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等领域塑造龙头企业, 形成一批大型的有竞争力的广电企业集团, 增强我国广电产业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四是要完善产业政策, 健全市场体系, 规范市场秩序, 依法加强监管, 推动我国广电事业与产业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5. 努力构建完善技术监管体系, 切实提高广播影视管理和服务水平
发展与管理是相互依存的统一的整体, 发展有多快, 管理的力度就应该有多大, 管理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又好又快的发展。要维持我国庞大的广播影视系统的安全运行和公共服务, 促进产业发展, 迫切需要现代化的技术监管体系作为保障。同时,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 新的媒体业态不断出现, 对广播电视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也迫切要求我们加快建立健全与广播电视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技术监管体系, 不断提高广播电视管理服务水平。我们要按照中央的要求, 从保证党和政府政令畅通、保证国家信息和文化安全、保证公共服务的战略高度出发, 坚定不移地加快技术监管体系建设, 将各种新的媒体业态纳入监管范畴。
一是要按照“贴近管理, 服务大局, 优化资源, 上下贯通”的原则, 充分发掘和整合利用已有资源, 科学规划, 合理布局, 建立一个开放的、统一的广播电视监测信息综合服务技术支撑平台。二是要积极利用高新技术, 在进一步完善无线、有线、卫星等传统广播电视监测手段的同时, 积极建立健全新的监测手段, 将地面无线数字广播电视、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直播卫星广播电视、IP电视、通信方式的手机电视、互联网音视频广播等新业务、新形态纳入监测范围, 实现对不同播出形态的广播电视业务进行“全方位、全业务、全频段、全天候”的监测。三是要在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能力上下功夫, 增强服务意识, 改进服务方式, 充分发挥监测为广播电视宣传、管理和发展服务的作用, 不断提高广播电视监测水平。四是要加强科技创新, 加大对新媒体、新业务纳入监管的科技攻关力度, 切实为行业监管、行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五是要制定完善技术监管的标准规范, 推进技术监管体系的标准化建设。
为做好今年的广播影视科技和事业发展工作, 我再强调以下五点具体要求:
一是要围绕大局, 服务人民, 切实把我们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要求上来。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要求宣传思想工作要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高举旗帜就是要始终不渝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围绕大局就是要始终不渝地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和改革发展稳定这个大局不动摇;服务人民就是要始终不渝地坚持以人为本, 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改革创新就是要始终不渝地走改革创新之路, 大力推动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我们各级广电部门要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要求上来, 围绕大局, 服务人民, 在五个体系的构建完善进程中再立新功。
二是要加强领导, 统筹兼顾, 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贯穿到广播影视科技和事业发展进程中。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 广播影视的传播手段越来越多, 人们获取广播影视节目服务的渠道也越来越多, 广播影视的生产方式、工作流程和管理机制正发生着改变。我们各级广电部门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加强领导, 加强兼顾, 统筹广播影视采编、制作、播出、传输、发射、接收等生产环节的协调发展, 统筹广播影视有线、无线、卫星、互联网等传播手段的协调发展, 统筹广播影视东中西部以及城乡的协调发展, 统筹广播影视国内外两个市场的协调发展, 统筹广播影视传统媒体改造与新兴媒体开发的协调发展, 推动我国广播影视全面持续健康发展。
三是要精心组织, 突出重点, 按时高质量完成今年广播影视科技和事业发展各项任务。今年广播影视科技和事业发展任务很多, 时间紧迫, 我们各级广电部门要精心组织, 周密部署, 形成合力, 突出重点, 抓好以下工作任务:一要确保奥运会各项赛事的安全播出;二要确保奥运会期间提供地面数字电视服务、高清电视服务和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服务;三要确保奥运会前完成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覆盖工程建设;四要在直播卫星发射后, 加快推进20户以上自然村“盲村”村村通建设;五要规范有线电视数字化服务, 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推动有线数字电视又好又快发展。六要切实加强技术监管体系建设, 为行业监管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四是要加强科技创新, 加强调查研究, 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推动广播影视科技和事业大发展。科技创新是保证广播影视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高度重视, 加大投入, 使科技创新成为广播影视发展的不竭动力。要密切关注国际广播影视科技的发展动态, 加强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问题研究, 特别是要围绕促进广播影视大发展大繁荣、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广播影视传播体系、推动我国广播影视走出去、提高广播影视软实力等重大课题进行系统研究, 为我国广播影视改革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当前尤其要对广播影视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和难点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比如如何处理好广播影视的政治属性和经济属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问题, 如何对广播影视进行科学分类、分别制定不同政策的问题等, 需要逐步理清思路, 完善政策措施, 推动大发展大繁荣。
五是要加强队伍建设, 加强学习培训, 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环境氛围。人才是21世纪人类社会最宝贵的资源, 市场竞争、科技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 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目前, 我国广播影视的技术干部队伍与科技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 与事业产业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要建设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人才队伍, 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一要抓紧制定高级人才培养计划, 特别要注意培养懂技术、懂管理、懂经营的复合型人才, 要重点培养业务骨干和专业带头人, 带动本单位本部门学习钻研业务。二要加强教育培训, 要通过各种形式, 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 使各级领导干部和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掌握广播影视的基本知识、基本情况、基本规律和基本技能。三要建立开放的技术研究平台, 通过引进来、走出去, 加强系统内外科研力量的沟通交流,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科研队伍。四要充分发挥老科技人员的帮带作用, 充分发挥年轻科技人员的钻研劲头, 形成求真务实、钻研业务、艰苦创业的良好氛围, 推动年轻科技人员的成长。五要按照建立学习型社会的要求, 自觉加强业务学习, 向书本学习, 向实践学习, 向基层学习, 优化知识结构, 提高驾驭工作的能力。
四努力做好新一届科技委工作
为了适应广播影视发展的新形势, 在科技委换届工作中, 我们提出了“开放、贴近、年轻化、专业化”的换届原则, 更多地吸纳了系统外的专家学者, 更多地吸纳了基层广电部门和一线岗位的工作人员。新一届的科技委委员平均年龄为48.8岁, 45岁以下的中青年委员占委员总数的27.4%, 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委员占委员总数的22.1%, 具有正高职称的委员占委员总数的44.2%, 新委员为37名, 占委员总数的38.9%。新一届科技委更加年轻、结构更加优化、梯队更加合理。党的十七大提出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通过内容形式创新、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面对技术新发展、时代新要求、社会新需求, 广播影视如何依靠科技创新, 充分发挥科技进步的引领、支撑、保障和推动作用, 是摆在我们新一届科技委面前的任务。新一届科技委将着力抓好以下几点工作:
1. 充分认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技委肩负的责任, 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
新一届科技委要在新起点上, 有新作为、推动新发展。要进一步增强荣誉感、责任感、使命感, 认清肩负的历史责任, 紧密跟踪广播影视技术发展趋势,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结合广播影视发展实际开展工作。要树立主人翁的责任感, 不仅要善于提出问题, 更要善于拿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建议, 在决策咨询方面每一位委员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2. 以求真务实的精神, 进一步做好决策调研和决策咨询
科技委是技术学术机构, 要大力弘扬科学精神。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 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科技工作者要有为追求真理而埋头苦干、甘于寂寞、无私奉献的科学精神。要克服心浮气躁, 树立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优良学风。要紧密结合我国广播影视发展的实际, 尽快确定科技委的工作纲目, 并以工作组的形式, 将工作纲目落实到个人, 各专业委和科技委秘书处要采取有效措施, 加强对工作纲目的实施进行监督检查。要切实加强调研工作, 不断提高建议书 (草案) 、报告书 (草案) 的质量, 努力推出更多的优秀成果, 为广播影视科技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3. 进一步加强科技委的制度建设和组织建设
要不断完善科技委主任会、常委会和专业委主任会议制度, 不断改进工作方法, 提高工作效率。要建立激励机制, 引导和鼓励各专业委员会围绕广播影视科技发展中的基础性、全局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进行调研咨询。要围绕热点问题、难点问题进行研究, 引导和鼓励科技委委员、专业委委员积极参与科技委和专业委的各项任务。要改进科技委会议制度, 年初出题目、提要求, 由委员们和各专业组织重点研究, 十一月份开会提出研究成果、讨论决策咨询意见, 为广电总局制定政策、决策工作提出思路建议。同时, 要从组织建设上保证科技委的生机与活力, 对于不履行义务的委员, 要酌情予以批评、警告和劝退。
4. 进一步提高科技委委员的科技素养和决策咨询水平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 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我们每一位科技委委员都要更加自觉主动地加强学习, 不断提高自身的科技素养和业务水平。要继续组织好院士报告会、学术研讨会、专题讨论会, 充分发挥专家智囊作用, 不断提高的决策、参谋和咨询的能力和水平。要继续加强高新技术培训, 发扬学术民主, 倡导百家争鸣, 活跃学术气氛, 营造学习新知识、钻研新业务的良好氛围, 为科技进步和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的环境。科技委秘书处要加强与有关部门和地方科技委的沟通联系, 加强信息交流共享, 努力为科技委委员做好服务。
【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推荐阅读:
市委书记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会议讲话11-19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汇报参考08-13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报告11-04
天成镇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汇报06-20
09年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汇报08-11
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工作意见10-16
乡镇2009年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要点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