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园区双拥工作再上新台阶

2024-08-02

产业园区双拥工作再上新台阶(精选14篇)

1.产业园区双拥工作再上新台阶 篇一

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随州市2013年按照“强化质量管理、夯实鉴定基础”的工作计划,建立技能鉴定与技能培训联动机制,夯实培训鉴定基础,将职业技能鉴定与稳定扩大就业、推进素质就业的要求有机结合,使更多的劳动者通过职业资格鉴定达到初级工、中级工资格水平,有效提升了全市劳动者队伍的整体素质。

2013年职业技能鉴定批次,组织鉴定人,发证人员人(其中初级工人,中级工人),完成省下达任务人的%,完成年发证人的%,涉及7大领域近20个职业工种。

举措一,做好宣传发动工作。通过网络、电视台、报社等媒体,多渠道抓好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立体宣传,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紧密结合企业经营生产、学校教学招生实际,深入宣传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积极营造职业技能鉴定良好环境。自2013年2月19日招聘会,把这次活动的开展作为2013年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启动的契机,通过在各召开企业座谈会、深入企业开展宣传,与就业局相关职能科室联合行动等多种方法开展工作,同时利用局网站宣传国家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意义及作用和市区开展鉴定的各项工作动态和文件。举措二,实施目标管理,提高工作绩效。为保证鉴定工作的有序、有效开展,市鉴定中心年初及时召开会议,将目标任务层层分解,逐项落实工作任务和相关责任人,切实把鉴定工作任务与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结合起来,推动鉴定工作的稳定开展。

举措三,落实相关优惠政策,服务农村劳动者和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农村劳动力和城镇登记失业人员的鉴定工作在当前显得尤为重要,树立服务意识,落实相关政策为广大农民工、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打开方便之门。一是通过落实农村劳动力、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培训与鉴定补贴政策,对初次参加初、中级技能鉴定的农村劳动力、城镇失业人员,凡符合减免条件的,一律按规定实行鉴定费用的减免。二是将初级技能培训结业考试视同职业技能鉴定的理论知识考试,操作技能考核按照国家标准结合市场需求实施,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鉴定程序,方便农村劳动力、城镇失业人员参加职业技能鉴定。

2.产业园区双拥工作再上新台阶 篇二

1 用心稳定检疫队伍

1.1 整合队伍

在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中, 区编办、畜牧局将原有的21个乡镇畜牧兽医站整合为13个畜牧兽医站, 从原来分散的检疫员中通过“优化组合, 双向选择、竞争上岗”的方式精选出55名具有中专以上文化, 较强责任心的检疫员, 成立了一支专职检疫队伍, 分成4个检疫小组 (每组设检疫人员12~14人) , 实行24小时驻厂值班跟踪检疫制度。

1.2 保障经费

区委区政府按照国务院、省市政府出台的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文件要求, 将13个乡镇畜牧兽医站纳入地方财政全额预算管理范畴, 由公共财政足额保障其人员工资和日常运转费用, 其依法收取的检疫等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一律上缴财政, 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使其工作实现从收费保工资和运转为第一目的转到确保畜牧业发展和人们身体健康为全部目的的根本性改变, 解除了检疫人员的后顾之忧。

1.3 强化培训

动物检疫监督管理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执法工作, 每年均定期开展对动物检疫人员的培训, 通过举办动物防疫执法培训班、典型案例研讨、岗位练兵和请进来、送出去等方式开展培训, 使检疫人员在执法程序、调查取证、行政处罚、执法文书的规范使用、执法手段运用、处罚力度的掌握以及政治思想、职业道德等方面得到提高, 打造了一支“政治合格、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的检疫队伍。

2 用心建设基础设施

2.1 新增检疫执法交通工具

为保障检疫工作需要, 今年区局挤出22万元资金, 新购了执法监督车1辆、流动检疫车1辆、检疫执法车4辆。

2.2 新建检疫检验工作用房

在每个定点屠宰厂按统一标准修建了500平米以上检疫工作用房 (含检疫办公室、宰前检疫工作室、屠宰检疫工作室、检疫检验实验室、隔离观察圈、无害化处理场、检疫员休息室等) 。

2.3 新购了检疫设备

在屠宰厂、乡镇站和区动物卫生监督所统一配备了办公桌椅, 档案资料柜、电脑、电话传真、检疫溯源用计算机系统, 检疫票据打印系统, 红外线检测仪等检疫执法及办公设备, 进一步改善了基层的办公条件, 强化了检疫硬件设施配备。

2.4 新建了检疫实验室

在每个屠宰厂新建了检疫实验室20㎡, 配备了XTL-165XI系列连续变倍体视显微镜、ST-360酶标仪、电热恒温干燥箱、电热蒸汽灭毒器、检疫采样操作台、采样箱等设备, 确保了检测的科学性。

3 用心规范检疫工作

3.1 巩固产地检疫

动物产地检疫是从源头有效控制疫病的重要手段之一。为方便群众报检, 我们全区建立了13个规范性的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报检点, 公布了报检电话, 确定专人负责, 实行24小时值班, 做到临栏检疫、合格出证、一畜一证, 随报随检。同时印制了产地检疫登记薄下发到各站点, 完善相关记录记载, 严格实施业主报检制度, 确保了出栏畜禽的产地检疫率、出证率达100%。并在多个乡镇推广产地检疫证明机打试点。今年1~10月份对13.79万头生猪实施产地检疫, 比去年同期的6.16万头增长了7.63万头, 增长了123.86%。

3.2 完善屠宰检疫

屠宰检疫是定点屠宰的核心工作, 也是保证市民食肉安全的关键环节。今年, 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 区商业局、畜牧局对全区的原无序散在的25个生猪屠宰点进行整顿压缩到4个, 对新建的4个生猪定点屠宰厂进行统一规划和建设, 统一检疫标牌、标识、标语的设置, 并从人员、制度、工作规程、设施设备等方面予以完善, 进一步强化凭免疫耳标、产地检疫证明、运载工具消毒证明等入场待宰的索证登记制度, 确保入场生猪耳标佩戴率和持证率达100%。通过严格把好宰前检疫、宰后同步检疫、出厂监督和病死畜产品无害化处理四个环节, 保证了上市肉品质量安全。

3.3 规范运输检疫

在加强内部管理的同时, 积极做好区市县之间、乡镇之间的检疫程序、收费标准和出证关口的规范协调工作, 严肃查处违规收费、拉拢检疫员以及只收费不检疫等不法行为, 并及时通报驻场检疫员与各报检点检疫员, 做到检疫环环相扣, 无一遗漏。

3.4 加强动物检疫监督

上市销售的肉品卫生安全是“放心肉”工程得以顺利实施的重点。我们将各地的畜禽及肉品市场监管工作纳入了目标考核, 每个活畜禽及肉品经营市场均派驻有1名以上检疫员进行督查, 每天派专人做好市场消毒工作, 严格实行生猪、牛羊凭“两证一章” (《动物防疫合格证》、《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和验讫印章) 上市销售, 家禽类凭检疫合格证明和检疫脚环上市销售。并在全区13个镇各派驻一名动物监督员, 对检疫工作实施监督、检查、指导和应对检疫的突发事件, 常年与工商、商务等其他职能部门紧密配合, 共同协作, 开展联合整治行动, 重点打击私屠乱宰、销售未经检疫的“白条肉”和加工销售病死猪肉等违法行为, 今年1~10月共组织20余次联合行动, 查处了重大违法案件11起, 案值179.6万元, 通过严格监督, 不仅极大地打击了违法犯罪行为, 而且树立了动检执法人员的威信。

4 用心执行规章制度

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根据本区交通发达、畜禽及其产品流动频繁的实际, 切实制定了《动物产地检疫工作规范》、《动物屠宰检疫工作规范》、《产地检疫员岗位职责》、《驻场检疫员岗位职责》等各项规章制度, 完善了《检疫证章标志管理制度》, 建立了“以法律约束人、以制度管理人”的工作机制, 做到了“人人有责任, 个个有任务”, 增强了检疫执法人员责任心和使命感, 端正了工作态度, 严肃了工作纪律, 营造了“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干事”的氛围。

5 用心加大宣传力度

为确保检疫工作正常开展, 我们采取多种途径和方式, 坚持面向领导, 面向社会, 面向有关部门, 面向管理负责人大力宣传《动物防疫法》、《食品安全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 进一步增强了全民法律意识, 基本形成领导重视、部门支持、经营者理解、社会拥护的工作环境。

6 用心开拓创新

3.外事侨务工作要再上新台阶 篇三

全面履行职责,切实做好外事侨务工作

外事侨务工作要为大局服务,要为全省中心工作服务。这是全省外事侨务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外事侨务部门要树立大局意识,为国家总体外交大局服务。充分利用我省毗邻东北亚国家的地缘优势,努力增进与我省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进一步认清朝鲜半岛和我省中朝边境地区面临的形势,今年是两国确定中朝友好年,要以此为契机,认真搞好两国确定的中朝边界联检,特别要全力推进鸭绿江大桥的开工建设。加强对边境地区管理工作的领导,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严格按照党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进一步做好边境地区管理工作,维护边境地区的稳定,为地方经济发展创造有利的周边环境,为国家总体外交大局服务。

发挥优势,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我们外侨部门要发挥独特优势和作用,积极开展经济、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环保等领域的对外交流与合作,推进我省相关产业和事业的发展。要加倍努力,不断提升促进经济发展的能力,不断拓宽工作的领域、扩大交往规模、提升交流合作质量,多引进一些大项目、好项目、让人眼前一亮的项目,多开展一些有规模、有形象、有效益的招商引资引智活动,多培养一些综合能力强,“站起来能说、坐下来能写、下基层能指导、到国外能招商”的干部,为沿海经济带建设、沈阳经济区服务,为服务民生做贡献。

积极创新,不断取得外事侨务工作新成绩

4.产业园区双拥工作再上新台阶 篇四

第六中学 郭庆福 迟凤秀

一、认真学习,统一认识,制定方案。

1、在“蛟河市精细化管理启动大会”后,我校组织全校教职工认真学习了《蛟河市教育局中小学“精细化管理”工程实施方案》及《学校精细化管理“九项四十条”》的内容,使全校教职工进一步明确了精细化管理的内容、步骤。并利用暑假给全体教师布置作业,即写一篇有关教育教学精细化管理的学习心得,使全体教师对精细化管理理论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更深的认识。

2、学校领导班子在深入学习《蛟河市中小学“精细化管理”工程实施方案》和《学校精细化管理“九项四十条”》的基础上,将精细化管理理念与“教育质量提升年”的总体要求、教师专业技能训练“三课一研”、教育质量监测、督导评估指标及标准化学校建设标准等各方面工作相整合,重新从精细化管理的角度去安排布署各项工作,修订各项工作方案,落实各项管理责任,科学细化各项实施措施,形成了蛟河六中精细化管理实施方案。

二、完善制度,精细管理,提升质量。

1、我校重新制订、完善各项制度,用来约束、规范教职工的工作行为,使教职工明确遵守或违反规定的奖惩措施,保障学校各项措施执行的政令畅通,对学校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学校健全了“校长—主管副校长—教务处—教研组——备课组”的教学管理网络,同时三位教务副主任分别主抓三个学年,使他们能够深入到自己所分管的年级,指导教研活动,并且根据自己年级的学生特点、班级状况、教师的业务水平等有针对性地开展学情分析,采取不同的提质措施。比如:初一年级学生刚步入初中,学生年龄相对较小,更需要激发其学习积极性,针对这种情况,开展了周有奖竟猜活动,不但奖励优胜的学生,而且设进步奖,一周一公布,学期末进行总结,颁发喜报及奖品,极大地调动了初一新生的学习热情。初二年级学生开始两极分化,部分学生出现偏科,根据这一情况开设了提优补弱二课班,学生踊跃参加学习和活动。分析历年中考成绩,我校数学科的成绩不够理想,因此在本届初三数学科实行周考制,一周一测,做到周知识周清,取得了较好效果。与此同时,我校与二中、三中进行月考联考制,每次考试后,三位教务副主任分别带领自己年级教师详细分析本年级的弱科、弱项,剖析原因,研讨提高的措施,及时加以补救,使我校的教学质量管理上了一个新台阶,2009年,我校被评为吉林市教育教学先进单位。

3、认真落实《中小学教学管理规范》,细化备课、上课、批改、辅导、测试、分析等教学流程管理。重新修订了《蛟河六中任课教师考评细则》,按细则要求,对任课教师的各项工作实行月检查与平时抽查相结合,并划分等第,按等第赋分上墙量化,使教师能够及时知其足与不足,对于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使我校教师备课、上课、批改等常规教学工作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4、集体备课工作常抓不懈,而且使其更具有实效性。每学期在期初组织第一次集体备课时,提出明确的要求:首先同备课组教师集中学习课程标准,掌握课标对本册教材的要求、重点、难点等;其次,结合课标要求制定出本册教材的课时安排以及集体备课安排,确定每单元集体备课的中心发言人;第三,结合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及平时教学中对学生的了解,制定本学期针对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的教学策略以及提优补弱计划。通过这次备课,使所有任课教师对自己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及对学生能够整体把握,为更有效的教学活动做好了准备。

5、在骨干教师外流严重情况下,从学校实际出发,加强培训,注重实践,提高教师队伍水平。

①挖掘校内资源,进行培训。利用业务学习时间安排我校优秀教师马先玲、崔洪艳、王玉梅等作教育教学经验介绍,使全体教师从身边的人和事学起,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②通过实践活动,促进教师素质的提升。以参与蛟河五中《双教一课》课题研究为依托,我校八年级的三位教师与五中教师进行“同备课—同讲课—同评课”系列活动,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同时我校请语文学科兼职教研员周小亚到我校与九年级的三位语文教师同讲一课,通过讲课、评课研讨,收到较好的效果。以上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开阔了我校教师的视野,使教师受益匪浅。

③有针对性的培训。本学期我校教师培训工作的重点之一就是对五位特岗教师的培训。首先,进行拜师结对活动,选同学科骨干教师与特岗教师拜师结对,听课、评课、学习、指导相结合。其次,主抓年级的教务副主任,每周听特岗教师课两节以上。第三,主抓教学的校长每周至少听特岗教师一节课。

④派骨干教师走出去、带回来。我校凡是有教师外出培训的机会从不错过,且给参培教师布置任务:回校进行二次培训,把自己的所得所感带回学校,带给其他老师。这样,虽然走出去参加培训的人员较少,但受益者却是全体教师。

6、以教育局“三课一研”及“每人一绝”大练教学基本功活动为载体,结合学校实际,开展了“双课”验收活动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大练兵,大比武”活动,通过活动,所有领导走进课堂听课、评课、验收、打分,掀起了我校教学研讨的高潮,而且将推门课与教案检查及作业批改检查相结合,有效地促进了各项常规工作的高质量落实。

三、挖掘潜力,注重效果,打造特色。

近几年我校加大了校园环境建设投资力度,目前学校具备了优美的育人环境,一池三园十景、文化长廊、走廊文化已初具规模,学生学习、生活在这样的氛围之中,有意无意地接受着环境熏陶。同时我们把校园文化建设与教育教学相整合。

1、以“十景之二”的“晨钟报时”为载体,开展以“惜时”为主题的系列综合实践活动;以“十景之四”的“观亭思源”为载体,开展以“感恩” 为主题的系列综合实践活动;以“十景之八”的“石廊悟道”为载体,开展了传统美德教育系列活动。语文、美术、微机等学科都以校园文化建设图片或实景为素材开展教学活动,同时,还开展《语文学科教学与校园文化建设相整合》的课题研究。

2、充分利用校园环境建设资源,将“十景之三”的“鱼戏荷塘”(荷花池)和“十景之九”的“植物园”开发为我校学生的劳动实践活动基地,学生们参与放鱼、养鱼、捞鱼以及栽树、除草、剪修等实践活动,同时与我校的校本课程《池塘养鱼技术》相结合,课堂上学习关于池塘养鱼的理论,到荷花池现场去实践,收到极好的效果。2009年我校被评为吉林市中初等学校劳动实践基地先进单位。

3、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下,学生的环保意识加强了。我校学生有较强的维护清洁、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素养,能自觉地把废弃物扔进垃圾箱,做到无乱丢、无乱吐、无乱画行为。校园环境整洁、优美,充分发挥了环境育人的功效。

实施精细化管理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新区九年制学校 杨艳杰 安连秀

我校地处蛟河新区,居民来自蛟河煤矿采煤沉陷区,部分优秀生源流失到市内,大量留守孩子、单亲孩子充斥校园。学生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能力都比较差,管理难度大,这里的老师年龄偏大,教学观念保守、方法陈旧,主要学科教师短缺,这给教育教学带来了不少负面作用。如何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校在社会的声誉,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尽管我们的学生是三、四流的学生,但每一个孩子的生命是宝贵的,如何让每一个生命绽放异彩呢?学校提出了“生命教育”的思想。找准突破点,就要关注细节,向管理要质量,是学校班子成员的共识,更可喜的是,教育局制定了学校教育教学实施精细化管理方案,给学校管理指明了方向,注入了生机,一学期的实践,我们有了很大的收获。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师生教学相长、心灵互动、实现生命对话的舞台,我们力图精细课堂教学管理,把课堂打扮得更精彩,下面仅从课堂教学管理方面谈谈我校的一点做法。

一、打造生命活力课堂,给生命以灵动。

1、分析现状,找准切入点。

面对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现状,我们多次在教师、学生中开展大讨论活动。如“如何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学生厌学问题的分析与对策”、“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你最满意的课堂是什么样的?”、“你最喜欢的教师是谁?为什么?”等等。通过讨论教师们认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学习,教师起到引领的作用。学校确定了“目标管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

2、理论指导,学习实践。

为了使这一课堂教学模式在学校得以推广,首先校长对教师进行了理论培训,把自己参观学习的所见所闻传达给教师。2009年人民教育21期以万余字的篇幅刊登了“蔡林森校长‘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背后”的文章,学校印发给每一位教师,组织教师学习,每人写出了千字以上的心得体会,由校长一一阅读,并进行总结。在教师中开展了“目标管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讨论,教师们对先学后教有了深刻的理解与认识。

3、潜心研究,引向深入。

有了对“目标管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解与认识,就要广泛开展研究与实践。要想使课堂教学走向深入必须重点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首先,抓好集体备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我们结合学校实际,做到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采取“问题式备课”。即以“提出问题,集体备课,研究对策,资源共享,突出个性,教学反思”为备课思路。学校通过开展集体备课观摩活动,使备课形成一种制度,形成一种习惯。

其次,抓好课堂教学。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个人要写出预设的课时计划,突出教学亮点。课堂教学过程,力图体现以下八个方面的教学环节:

(1)导入新课要注重考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2)“目标管理”要准确。每节课要把教学目标、学习目标明确地告诉学生,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学习任务。(3)采取“先学后教”的方法。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对生命的唤醒和激励,点播获取知识的方法,给学生自读教材、尝试解决问题的时间和机会,不让每个大脑偷懒,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

(4)采取“当堂训练”的方法。教师要预先在学案上设计好课堂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当堂巩固练习,练后及时评讲反馈,发现问题教师再予以纠正。

(5)充分发挥小老师的作用。用兵教兵的方式,教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自己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学生自己能做的事,学生能讲明白的知识尽可能让学生讲,给学生一个舞台,学生会还教师一个精彩。

(6)注重师生互动研讨。充分让学生开展课堂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让学生敢于探索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7)允许学生在课堂讨论问题时发生错误。教师应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生的错误帮助其进行分析,指出错误的原因,启发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获得正确的知识结论,共同探索、揭示一些知识的规律。

(8)在课末教师要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我总结。本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技能或方法,应特别注意哪些问题等;让学生反思质疑:我还有哪些问题还没弄懂等。

4、搭建平台,彰显个性。

把“三课一研”活动与课堂教学活动整合,学校在全体教师中开展“打造生命活力课堂”一课四研精品课活动。一研:课前说课。说清楚教材分析、教学亮点、教学程序;二研:上课,突出以学生学为主,体现“目标管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让课堂动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落实教学目标效果好;三研:课堂教学亮点课后反思。一节课上完了,教师要把教学预设与生成的亮点描述清楚,并对教学中的得与失,成功与缺憾进行理性分析,在反思中提升自己;四研:打造课堂的精彩课后评课。听课后以教研组为单位,对每位教师要进行认真评课,达到好思想共有、好资源共享、好方法共用的目的,从而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不断提高。

“目标管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改变了教师多年来对课堂的主宰,教师把更多的机会与时间给了学生,课堂上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小手举起来的多了,讲台上兵教兵的身影多了,学生的眼睛亮了,动笔写字的多了,趴桌子的不见了,不同学生的学习成绩都有不同的提高,给学生带来了自信,给教师带来了惊喜,给家长带来了希望。

二、提高质量,“四步一能”落实法是保证。

将所学的知识堂堂落实、天天落实、周周落实、月月落实,最终形成能力,是我校推出的“四步一能”目标落实法。精讲多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强化训练是落实目标的有利保证。第一步,教师通过课堂指导学生演练习题、背诵课文等,保证当堂的知识当堂过;第二步,每天利用练习册、算草、写字、小测验等形式,对当天的知识进行验收,保证当天的知识当天过;第三步,每周学年或教研组长出试卷对本周的知识进行验收,保证当周的知识当周过;第四步,教导处通过组织月考、期中、期末考试对学生进行知识测试,并进行深入细致的试卷分析。我们把前两步交给教师,将后两步交给学年和教导处,对卷面分析这一环节,我们打破以往的教导处一言堂的做法,实施班级、学科、学校三层面分析法,让每个教师、每个学科都能从命题分析、答题情况、出现问题中熟知本班级、本学科教学质量在学校横向、纵向所处的位置,查找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漏洞,并提出改进措施,建立学困生成长记录档案、阶梯目标评价等措施,提高学困生的成绩。经过实践,我们感到“四步一能”目标落实法可以及时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强化吸收,对知识体系进行梳理、归纳、总结,随时调整课堂教学,认真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办法。“四步一能”目标落实法促进了我校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5.慈利县运管所法制工作再上新台阶 篇五

2013年以来,慈利县运管所在该县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道路运输管理局、县交通运输局的具体指导下,认真落实各级法制文件精神,坚持提高行政执法能力工作重心,以交通运输部2013交通运输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工作为契机,全面提升行业单体执法素质和整体执法水平,以法制建设促进道路运输行业监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实现了法制工作“三强化”工作目标,确保了该所法制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是强化目标责任,健全组织机构。成立所长为组长,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各股室、驻乡稽查队负责人为成员的行政执法领导小组,逐级签订了行政执法责任状,紧密围绕“依法治运、依法促管、服务社会”理念开展工作。加大道路运输市场监管力度,严格执行行政处罚基准裁量权和行政执法重大案件会议审批制度,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各岗位职责,严格按照相关法规和程序实施行政许可,加大法制建设工作经费投入,给配备照相机8台,电脑6台,执法记录仪6台,强化了行政执法硬件设备,依法依规整治各类违规行为,全年共实施各类行政许可425起,办理各类道路运输行政处罚案卷1077起,其中通过会议审批的重大处罚案卷363起。

二是强化法制培训,提升综合水平。定期开展道路运输管理

执法人员和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的法制培训,积极组织“六五”普法学习,办理湖南省行政执法证件45份,集中开展法制培训2次,聘请法律专家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和开展法律讲座、现场咨询、案例点评,相互交流了行政执法工作经验,解决了执法工作中的难点和疑问,全面提升了执法队伍的执法水平。充分利用经营业户进行年审、二级维护签章等时期,对958名道路运输从业人员进行法律法规再教育,增强道路运输从业人员懂法、守法和依法经营理念,全面提升服务质量。

三是强化法规宣传,营造良好氛围。结合“春运”、“十一”、“打非治违”和“平安交通” 创建活动,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横幅标语、宣传册等传媒,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宣传道路运输法律法规,增强从业人员和人民群众的法律法规意识,从源头上提升道路运输行业的安全生产防范能力,减少各类违法违规案件的发生率,提高从业人员服务水平,增强人民群众理解和支持道路运输行业执法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道路运输市场环境。

慈利县道路运输管理所

6.产业园区双拥工作再上新台阶 篇六

XXXX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市局在市直学校互派纪检监察员制度已实施三年时间,这一制度对派驻单位的健康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地影响。在工作中,学校积极探索新思路,从教育预防,建立健全制度,贯彻执行制度入手,全校上下共同唱响了“三部曲”,即“前奏曲”、“协奏曲”、“进行曲”,有力地加强了学校工作作风建设,推进了学校纪检监察工作和规范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

一、唱响“前奏曲”:教育为先,预防为主

纪检监察工作的目的是保障学校健康发展,其首要任务是预防,主要措施是教育。受命纪检监察工作以来,一同唱好了“前奏曲”,构建了“立体式”宣传教育工作格局。一是积极与部门系部签订党风廉政责任制。二是积极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让廉政文化进会场、进处室、进组室,以活动为载体渗透廉政文化教育。三是采取综合手段,通过校报、内网、橱窗、展板、党校培训班等途径,形成教育的整体合力。四是以警示教育为抓手,强化自律意识,重点开展《廉政准则》专题学习活动,举行书面理论测试,开展“责任文化主题”征文,不断加强对党员、干部、职工的思想道德和党纪政纪教育,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教育活动,不断增强干部职工的廉洁从政意识,规范职工的从业行为。

二、唱响“协奏曲”:建章立制,立体构建

在立体构建中,其“主旋律”是做好建章立制工作,具体做好制度的“立、改”工作。这半学期以来,学校制订了《工作作风督查办法(试行)》、《关于毕业生就业工作实施制度(试行)》、《教师培训规定(试行)》、《关于进一步规范合作办学的通知》;修订完善了《卫生秩序督查办法》、《关于师资队伍建设的若干规定》、《财务报账流程及操作规程》、《信访工作制度及相关规定》等。

在制度“立、改”基础上,学校为进一步推进制度文化,把各项管理制度放在手边、落在事上,循规办事,照章行事,依制完事,遵度存事,形成学校战略决策科学化、制度办事常态化、日程管理规范化的管理格局,营造积极和谐向上的管理文化氛围,学校刊印了《制度汇编》

在做好建章立制工作的同时,学校跟进唱响校务公开、党务公开“协奏曲”。适时通过校务公开栏、教师大会、校报、内网途径公开学校大决策及重要工作、财务收支和建设项目、招标采购事项、涉及教师切身利益的事项、民主评议情况等等内容。畅通信息渠道,建立切实有效的信息员网络,增强纪检工作的主动性、预见性和针对性,提高纪检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三、唱响“进行曲”:有章必循,强化责任

唱响“进行曲”,关键在于做到有章必循,强化责任,改进作风。学校新一届领导班子深谙其中道理,在严格制订各项制度的基础上,积极推行制度落实,做到有章必循,让制度说话,用制度管人,精心打出了一套制度落实“组合拳”。一是把廉政责任目标和常规工作一同布置,一同检查,一同考核,始终坚持“谁主管、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杜绝出现工作责任的真空地带。二是重点工作具体抓,加强过程监管,成立民主理财小组和采购小组。严守财务制度坚决实行“公开招标,分层招标,引进竞争”,严格执行物资采购制度,做到大宗物资集体采购,小型物资采购货比三家;严格执行物资领用制度,认真发放,严格核对,做好物资入库账,及时落实物资赔偿责任。最终实现大宗物品采购、职称评定、评先评优等重要环节的全程监督。

三是划分“责任田”,积极打造最有秩序的XX校园。学校积极推行“工作项目制”,“楼宇承包制”,工作抓就要一抓到底。在卫生管理上,学校进一步明确系主任直接管理教学楼,学工主任直接管理宿舍,教学主任直接管理实训中心,形成干部人人与秩序有关的生动局面。四是把领导值周改为值日。这一调整,增加了值日工作的可行性和科学性,有效的克服了领导日常事务与值周之间的矛盾,消除了“值周”不值日的怪现象,打造了群策群力的管理局面,助推各项制度的实施。

7.产业园区双拥工作再上新台阶 篇七

8月7日,吉安召开市扶贫和移民办全体会议,学习贯彻落实全省扶贫和移民办主任会议精神。会上,全体人员一致认为全省扶贫和移民办主任会议是新时期扶贫和移民工作的一次重要会议,是推进新一轮扶贫攻坚战的一次重要会议,是对接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一次重要会议,对吉安市今后的扶贫和移民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吉安市今后将围绕新形势,结合工作重点,推进扶贫和移民工作再上新台阶。一是积极向国办、省办争取更大扶持。二是突出民生,全力以赴抓好各项重点工作。三是加强对接落实,突出拓展“大扶贫”格局。四是强化绩效导向,注重督促检查。五是抓好宣传调研,开创扶贫和移民工作新局面。

8.产业园区双拥工作再上新台阶 篇八

【关键词】政工工作;转变作风;狠抓落实

近年来,我们场党委始终把作风建设作为干部队伍的重要切入点,贯穿于政工工作的始终,体现在促进各项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之中。首先是组织上协调一致,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各科室一起抓,形成了抓作风、促落实的合力。全场上下注重以政治理论武装人,以先进典型激发人,以和谐氛围感染人,抓机关带基层,抓领导带干部,抓重点带一般,促进了队伍建设全面发展。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尽管从全场整体来看作风建设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是在思想观念上,由于学习不足,一些干部对政工工作规律的认识不到位,满足现有成绩,沾沾自喜、故步自封的思想还不同程度的存在,在实际工作上感觉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争先创优的意识不强,工作的主动性、创新力、责任感、紧迫感不够。二是在工作作风上,一些干部在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落实“两个务必”方面还有差距;工作不深入、不细致;工作标准不高、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干工作推一下、动一下,落实情况少等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工作考核的评价体系和目标管理责任制还需进一步健全。三是在服务基层上,换位思考少,服务意识不够强,服务水平不够高。四是在工作纪律执行上,考勤纪律松懈、缺乏艰苦奋斗精神、不注意勤俭节约等现象还不同程度的存在,有的干部作风散漫,不注重自身修养等。这些问题和不足虽然表现在个别干部身上,但影响了全场干部的形象。为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

一、认清形势,不断增强对转变作风狠抓落实重要性、紧迫性和必要性的认识

(一)转变作风是落实“十二五”规划,发展改革目标的客观要求。全场“十二五”规划政工工作思路,把加快小城镇建设、推进社会事业发展、企业文化事业发展、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确定为新时期政工工作的主题。加快小城镇建设要认真贯彻两级农垦局、农场小城镇建设和管理工作会议精神,努力将农场建设成为城市后花园。推进社会事业发展,认真按政策落实好离退休人员的社保医保和教育工作。企业文化事业发展,完善社区管理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推进幸福文化大广场和基层中心队建设。加强队伍建设,必须要提高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不能以点代面、以偏概全。落实好这些工作任务,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以崭新的精神面貌和优良的作风,努力实现新时期政工工作的各项目标和任务。

(二)转变作风是政工工作服从服务于企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全面提升干部队伍的素质,增强干部大局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切实加强干部作风建设,营造干部“想干事、会干事、敢干事、干成事”的良好氛围,确保企业政令畅通。

二、立足实际,突出重点,切实加强和改进机关作风。

机关作风建设关乎干部队伍的整体形象,关乎企业事业的发展,每个干部重任在肩,责无旁贷。要在认真对照检查自身在作风建设方面不足的基础上,在思想认识上转变观念,在工作作风上求真务实,在实际工作中真抓实干,狠抓落实,才能为服务企业经济社会发展奠定思想基础,为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推动和谐社会发展提供行动保证。

第一,要讲大局。大局意识是根本性和基础性的。我们的大局就是围绕企业各项目标任务,完成或超额完成任务指标。转变作风,必须树立大局观念,服从大局、维护大局。一是要增强公仆意识。企业干部以大局为重,就是要摆正自己的位置,牢记自己的职责,时刻想着自己的工作,不能以领导干部机关自居、以基层的管理者自居,高高在上、自大、自满。要克服浮躁情绪,努力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良好风貌。二是要增强责任意识。要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只有这样,才能在奉献社会中实现自我价值。三是要增强宗旨意识。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说到底,就是宗旨意识和理想信念。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削弱,责任感就建立不起来,也就不会有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把全部心思用在完成工作任务、促进企业发展上,努力营造和谐共事的良好氛围。以上思想的核心可以用“一心一意”来概括。“一心”就是强烈的事业心、进取心,“一意”就是坚定的宗旨意识、大局意识。有了这“一心一意”,我们就能够热爱本职工作,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措施方法,就能想方设法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第二,要讲原则。原则问题是一个大问题。在工作中能否坚持原则,关系到企业的兴衰成败。政工工作必须履行自己的职责。对工作中存在的一些模糊思想、错误认识要及时纠正,不能放任自流,更不能人云亦云,推波助澜。

第三,要讲团结。家和万事兴。一个单位保持团结,就能齐心协力地去做好各项工作。要善于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正确对待问题,认真解决问题,不断增强队伍的向心力,不断提高工作的实效性。党委的决定是否得到贯彻落实,机关和基层是否保持团结一致,乃至我们的任何一項工作,干部的带头作用非常重要。干部要带头转变作风、狠抓落实。要虚怀若谷、虚心纳谏,自觉接受各种批评监督,听得进逆耳之言,做到闻过则喜、过而能改。干部要把自己的心往群众的心上贴,就要尊重群众,关心群众,切实解决群众困难和问题,要全心全意去帮助困难干部职工,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让大家能够轻装上阵,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当中去。讲团结,还要协调好各个方面的关系。要坚持定期向上级党组织取得联系,多沟通,多汇报工作,争取对政工工作的更多支持和帮助。要积极主动加强与有关部门的联系,定期交流信息,及时沟通情况,达成共识,促进工作顺利开展。

第四,要讲学习。每个干部都必须树立“不学习就不能适应工作需要、不能适应工作需要就会被淘汰”的观念,主动学习,积极学习,形成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浓厚氛围,把学习和工作发展需要统一起来,实现学习与管理、执行及服务的有机对接,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只有这样,个人在单位才能立下足,单位才能在社会上扎得下根基。要加强政治理论和其他业务学习。把学习党的理论与学习现代科技、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结合起来,既要夯实专业基础,又要拓宽知识范围,充分挖掘自身潜能,不断提升综合素质和各种岗位的适应能力,做到学历和能力相统一、能力和岗位相适应,争取成为适应时代要求的人才。

第五,要讲方法。正确的方法就是做好工作、狠抓落实和完成任务的重要武器。讲究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对于落实任务、推进工作尤为重要。工作中要学会善于抓重点,重点抓,力戒华而不实、主次不明,搞形式主义。要抓统筹。开展各项工作要在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各项工作中找到结合点,力抓突破口,协调开展好各项工作,使各项工作相得益彰,互为促进,齐头发展。

第六,要讲纪律。一是要讲组织纪律。每个人都要牢固树立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的观念,落实党的纪律和党委集体作出的决定,要自觉地服从大局,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二是要讲工作纪律。每一位干部要严格遵守日常工作纪律,严格考核,杜绝自由散漫的行为习惯。三是要讲廉政纪律。

第七,要讲效能。效能建设是机关建设的重要内容。转变作风、狠抓落实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促进机关效能建设。要通过勤政求效能。每一位干部都必须依法正确履行职责,改进方式方法,提高工作效率,以真抓实干的作风,努力把各项工作干好干实干到位。要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教条主义和好人主义,尤其要防止避重就轻、推诿扯皮、敷衍塞责。想问题、做决策、干工作,要立足实际,找准方向,明确目标,有始有终。对领导布置的工作,每一位干部都要按照分工,高标准要求、高效率工作、高质量完成,坚决克服能避就避、能推就推,实在避不了的、推不了的,采取应付的做法。要有脚踏实地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讲实话、做实事、求实效。

作风建设贵在坚持,落实工作任务更要一以贯之。因此,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在巩固中深化、在提高中推进、在创新中发展,确保干部作风建设扎实推进,确保政工工作任务落到实处。要时刻以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脚踏实地,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不断开创企业政工工作的新局面,为企业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和谐幸福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单位:广东省幸福农场)

9.产业园区双拥工作再上新台阶 篇九

一、工作有力度。

一是抓执行力建设,打造一支思想素质高业务技能强的员工队伍。细化岗位职责,明确考核办法,修订了网讯报道、科技创新、业务测试、版本升级、ATM和自助终端运行率、机房值班、病毒追踪等项目的奖惩办法,做到令行禁止,严字当头,奖罚分明,形成了机器设备有人维护,科技创新有人负责,重点产品有人推动,网络运行有人管理,ATM和自助终端运行情况有人监控,病毒源头有人追踪的良好局面。二是抓思想建设,提倡工作中吃亏吃苦的精神,工作多投入,办事讲力度,推进求效率,面对工作自我加压,限时完成,确保质量。

二、视野有宽度。

一是提倡多方位视角看问题,看问题要宽。视野越宽,道路越宽。技术支持中心及时安排员工适时追踪各专业业务发展动态,主动加强部门联动,搞好配合,重点进行科技攻关,切实有效提供技术保障。二是做事思路要广,看问题举一反三,做决策游刃有余。以服务创造价值,服务提升效益为理念,面对任务多,人员少的状况,加强科技管理,强化服务创新,加强技能培训,切实提高网点科技专管员运行维护水平,故障排除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办事有速度。

10.产业园区双拥工作再上新台阶 篇十

努力推进全市司法行政工作再上新台阶

——在全市司法行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陈 琳

(2006年1月19日)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司法行政工作会议,主要是学习贯彻市委四届十二次全委会议和全省政法及司法行政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过去一年全市司法行政工作的情况,研究部署今年的工作任务,动员全市司法行政人员进一步坚定信心,团结拼搏,开拓创新,推进全市司法行政工作再上新台阶。

2005年,全市司法行政工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全市发展大局,认真履行法定职能,为建设“法治镇江”、“平安镇江”,维护社会稳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下面,我根据局党组讨论的意见,讲以下四个方面问题。

一、突出重点,注重实效,过去一年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2005年,是我们司法行政工作任务繁重的一年,新的职能、新的任务、新的改革措施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挑战,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全市司法行政人员勇敢面对挑战,正视各种困难,克服不利因素,取得了可喜的业绩,可以说有特色,有亮点,有创新,尤其是通过不懈努力,“四五”普法工作在全省的检查验收中取得了好成绩,被省司法厅推荐全国表彰,这是司法行政工作立志率先,奋发作为的结果,对我们司法行政树立形象,提升信心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1、法制宣传工作有新深化。全市司法行政机关充分发挥法制宣传主管机关的职能作用,抓住“四五”普法检查验收年的机遇,推进法制宣传工作的不断深入。共举办各类法制宣传活动500余场次,接受法制教育人数达到290万人次,制作法制宣传电视片110期,发放法制宣传图片、资料和书籍50多万本(册)。领导干部等重点对象学法工作规范化和经常化,以“18”法制宣传广场、法治12分电视栏目、镇江法治网、法制文艺演出为主要内容的普法形式更加生动、活泼。扬中、丹阳等地通过建立“外来人员法制教育基地”、“外来人口协会”等形式,提高了外来人员的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丹阳、丹徒、京口等地编印《实用法律知识读本》送到每家每户,掀起村民、居民学法新热潮。句容、润州、新区等地大力开展送法进社区、进军营、进学校活动,拓展了法制宣传的新领域。积极推进依法治市进程,完善法治镇江建设的制度建设,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建立和实行普法依法治市工作责任制,加强法治镇江建设工作规范化管理办法》,法治镇江建设的各项工作得到落实和推进。加强基层、行业、地方依法治理工作,积极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全市有110个村和社区被命名,有力推进了基层民主法治建设。

2、社区矫正试点工作有新开端。社区矫正试点工作自2005年3月正式启动以来,全市司法行政部门大胆创新,狠抓落实。加强组织协调,建立健全了三级工作网络;多形式开展培训,提高了队伍素质;印发了17项规定性文件和30余种近17万份工作表式,并深入基层强化督查,推进规范运作;广泛宣传,营造了工作氛围。截止2005年12月31日,全市55个乡镇级社矫办共有53个举行了衔接集中宣告,完成96.4%,48人已经期满解矫,现有在册矫正对象856名,全市社区矫正对象无一人重新犯罪。

3、平安镇江建设中作出了新贡献。全市司法行政机关认真履行自身职能,推进平安镇江建设,积极发挥维护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作用。加强人民调解的组织建设、制度建设,积极参与“大调解”工作,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社会矛盾和纠纷的能力明显提高。人民调解组织共调处矛盾纠纷8866件,化解群体性事件445起。努力探索人民调解组织向非公有经济组织深化的新途径、新办法,全市非公有经济组织已建立人民调解组织30余家。大力开展刑释解教人员安臵帮教工作,共接受刑释解教人员1025人,安臵率91.5 %,帮教率99.4 %,重新犯罪率仅2.1 %。认真抓好安臵帮教基地建设,镇江维新汽车修理有限公司作为我市安臵帮教基地的典型得到省厅充分肯定,省人大内司委专门来进行立法调研。推进法律援助规范化建设,努力维护社会弱势群体合法权益,共办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470件,受援人数达530人,解答法律咨询5356人次。推进法律援助的社会化,职工法律援助律师团成立,监所法律援助、高校法律援助等社团法律援助机构建设有新的加强。全市法律援助机关全面加强沟通和合作,共同办理的涉及面广、社会影响大的“仙人掌”法律援助案件受到各方关注。通过法律援助形式帮助政府处理4起重点涉法群体性集访事件,及时平息事态,维护了社会稳定。

4、法律服务工作取得新成效。组织开展律师所规范建设年活动,促进律师所内部管理、服务质量的显著提高,增强了律师法律服务竞争力。全年律师办理各类法律事务8035件,担任法律顾问2410家,追回宕欠款2.6亿元。通过公证队伍教育规范树形象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公证队伍的质量意识、服务意识、风险意识、开拓意识,公证的服务行为、服务秩序更加规范,公证工作的社会公信力得到增强,在营造发展环境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全年办理公证事项32961件,通过公证避免经济损失5870余万元。基层法律工作者办理法律事务4151件,担任法律顾问1600家,挽回经济损失3318万元。

5、队伍建设水平有新提高。认真组织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集中教育活动取得实效。将队伍建设的措施融入具体工作的实践,在推进工作中锻炼队伍。注重队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教育,通过双先表彰、立功创模、先进事迹报告等形式,统一干部队伍思想,及时纠正和解决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廉政教育,认真组织实施《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实施意见》,积极推进全系统的廉政文化建设,形成了廉政建设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全系统涌现了一大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如句容华阳司法所被司法部评为全国先进司法所,丹阳市吕城镇司法所长武锁富同志被司法部评为“全国模范司法所长”。市公证处、市中坚汇律师事务所、市江成律师事务所、丹阳市公证处、扬中市公证处被授予省级文明单位称号。市司法局、市公证处、丹阳市公证处被省司法厅评为“公证教育规范树形象”活动先进集体,赵常青同志被司法部评为“公证教育规范树形象”活动先进个人。

与此同时,法学教育、国家司法考试、司法鉴定、信息调研、对外宣传、装备建设等都取得了新的成绩,在整体上推进了司法行政工作的发展。

二、高点定位,真抓实干,在克难奋进中进一步坚定信心

我们之所以能取得良好的成绩,是与我们有一支能吃苦、讲奉献的司法行政队伍分不开的,与我们上下齐心、抓住各种有利机遇分不开的,与我们对司法行政工作始终充满信心分不开的。实践充分证明,只要有信心、有决心,我们司法行政工作也能有作为、有业绩。

—— 提升信心就必须勇于创新,真抓实干。改革是发展的必然,创新是发展的动力。我们要从改革创新中看到司法行政工作光明的前景,看到加强司法行政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而倍加推进改革步伐,倍加珍惜创新成果。只要我们从提升做好司法行政工作的信心入手,从强化司法行政职能抓起,突出重点,细化目标,创新思维,不断增强责任意识,提高落实本领,司法行政就能不断实现新的跨越。

—— 提升信心就必须高点定位,提升标杆。司法行政工作要有率先当强的目标追求,立意就要高远,标杆必须提升。只要我们始终坚持要做就做最好,要创就创一流的思想,消除“无所作为,无力作为”的惰性思维,自加压力,奋勇争先,司法行政工作就能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 提升信心就必须团结一致,凝心聚力。凝心聚力就能形成强大合力,就能为推进司法行政工作再上新水平提供不竭动力。只要我们在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形成上下一致的争先氛围,团结拼搏的精神品格,不甘落后的顽强作风,司法行政就能不断做出新的作为。

—— 提升信心就必须创造特色,打造亮点。特色是一个地方、一个部门工作是否上水平、上台阶的重要标志。只要我们始终坚持“规定动作全面完成,自选动作争创特色”的指导思想,把创特色、争特色、求特色作为我们各项工作的着力点,通过争创特色来创造优势,司法行政就能不断创造新的辉煌。

在肯定成绩,总结经验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们工作中还依然存在着不足和差距,主要是:司法行政业务发展上还不够平衡,在有些工作的认识上还不够统一;司法所、法律援助中心等软硬件建设有待加强;随着经济社会的变革,司法行政系统依法服务大局和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等等。这些问题和不足需要我们在新的一年里,依靠我们司法行政系统上下齐心协力,采取切实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三、开拓创新,奋发作为,努力为和谐镇江建设作出新贡献

今年是我市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第五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规划实施的第一年,全市司法行政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进一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断创新工作理念,创新工作方法,创新管理模式,扎实工作,锐意进取,全面提升司法行政工作水平,为建设法治镇江、平安镇江,构建和谐镇江作出新贡献。

根据这样的指导思想,今年全市司法行政工作的目标是“两加强、三突破、四提高”。“两加强”就是:法制宣传工作进一步加强、基层基础建设进一步加强。“三突破”就是:社区矫正工作有突破、法律援助基础建设有突破、法学教育和研究有突破。“四提高”就是:“大调解”机制作用有新提高、法律服务水平有新提高、安臵帮教社会影响有新提高、队伍整体素质有新提高。

要顺利完成上述工作目标,今年要着重抓好四方面工作:

(一)深入推进法制宣传教育,确保“五五”普法高点起步。

一是抓好“五五”普法启动工作。今年是“五五”普法的启动之年,要在深入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科学制定好《关于在全市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五个五年规划》。在制定“五五”普法规划时,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注重效果的原则。适时组织召开全市“四五”普法表彰暨“五五”普法动员大会,深化“五五”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二是积极开展好普法主题活动。要围绕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大力加强农村法制宣传教育,深入开展“法治进村入户”、“民主法治示范村”等活动,努力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法制观念和素质;在城市全面推进“法律进社区”活动,进一步提高广大城市居民的法律意识和素质;广泛深入地开展法律进学校、进军营、进企业等活动,努力提高青少年、外来务工等各类人员的法律素质;以学习贯彻《公务员法》为契机,健全和创新领导干部等公职人员学法制度,使全体公职人员的执法水平、依法管理和服务社会的水平有新的提高。

三是巩固和创新普法宣传阵地。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队伍建设和阵地建设,调动和整合各种社会资源,打牢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基础,建立普法联络员队伍,扩大法制宣传教育的影响和效果。抓好现有平台,创建新的载体,推广好的经验,探索新的思路。通过建立法制文艺宣传、办好《法治12分》电视栏目、《镇江法治网》网站、开展 “18”法制宣传广场活动和编印法制书刊等宣传阵地,增强法制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确保“五五”普法规划全面落实。四是坚持法制宣传教育与法制实践相结合。妥善处理学法与用法的关系,以法制宣传教育为基础,以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为重点,以开展建设“法治江苏合格县(市、区)”、“法治镇江合格乡镇(街道)”活动为重要抓手,积极推进法治镇江建设工作。

(二)以司法所规范化建设为主线,着力加强基层基础工作。

基层司法所是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的第一道防线,是整个司法行政工作的根基所在、关键所在。尤其是在当前情况下,许多工作都要司法所来承担和落实,没有一个人员精干、设施齐备、作用突出的基层司法所,我们司法行政工作就没有落脚点。因此,我们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从保障和促进司法行政事业持续协调发展,增强服务构建和谐镇江的能力出发,把司法所建设摆上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司法行政基层基础建设的重中之重,大力加强司法所的各项业务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把司法所建设提高到新水平。

进一步落实好司法所专项编制。当前要紧紧抓住乡镇合并的有利时机,全面落实省编办、人事厅、司法厅《关于落实司法所编制,充实司法所人员的通知》精神,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充实和调配好司法所工作人员,落实好专项编制,年内乡镇(街道)司法所工作人员必须达3人以上,县城所在镇及人口在5万以上的乡镇达到4人以上。

着力加强司法所的业务建设。要结合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发挥基层司法所贴近群众、熟悉民情的优势,紧紧抓住事关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增强工作质量和效果,为党委、政府分忧,为人民群众解难,在服务中心工作中体现司法所的业务特长。

推进司法所的基础设施上水平。要按照“有适用的办公用房,有一定的办公经费,有较齐全的办公设施,有必要的交通工具”的要求,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和有关方面的重视、关心和支持,改善司法所的基础装备和办公条件,努力使司法所基础设施建设与所承担的职能、任务和要求相适应。要瞄准全省、全国的先进水平,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在全市建成一批一流水平的样板司法所,引领全市司法所向更高层次迈进。

积极探索乡镇司法所管理体制改革的试点。要按照上级要求,积极有序地开展司法所管理体制改革的试点工作,切实强化辖市(区)司法局对司法所的领导责职,努力通过体制改革强化和巩固司法所的职能,为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和保障。

(三)认真履行司法行政职能作用,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司法行政工作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社会稳定中有着特别的作用,尤其是人民调解、社区矫正、安臵帮教、法律援助等职能更是与社会稳定关系密切。全市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增强维护社会稳定的责任感,进一步加大力度,在维护稳定中发挥更大作用,推进“平安镇江”的巩固和深化。

充分发挥在“大调解”中的主导作用。要加强以司法所为依托的乡镇(街道)调处服务中心建设,更好地发挥人民调解在乡镇(街道)“大调解”服务中心的主导作用,以人民调解的显著成效,推进“大调解”工作的新发展。要在政法综治部门的牵头协调下,强化有关部门的协作配合,畅通沟通渠道,发挥整体优势,增强“大调解”工作的合力和效果。要努力探索调解前臵、协助调解、委托调解的具体做法,规范调处中心人民调解协议书的制作,做好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衔接,保证民事纠纷调处率达98%,调处成功率达95%以上,充分彰显人民调解在化解纠纷,维护稳定中的重要作用。要进一步完善人民调解组织网络,延伸人民调解工作的范围和触角,将人民调解工作深入到各类经济组织,发挥企业调委会的作用,努力实现人民调解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要着力提高调解人员的整体素质,加强对调解人员的业务和技能培训,使调处中心工作人员全部实现持证上岗,不断提高新形势下调处各类纠纷和矛盾的能力,做到把握规律,超前防范,及时调处,努力将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扎实推进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是加快刑罚制度改革的重大举措,更是强化司法行政职能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新时期司法行政事业的一项关键工作,各级司法行政部门必须切实增强做好社区矫正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

对于尚未完成衔接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乡镇(街道),要进一步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和协调,积极创造条件,抓紧完成矫正对象的衔接接受。对于已经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乡镇(街道),必须加强对矫正对象的监管,特别是随着试点工作的进一步深化,法院在审判环节上的严把“入口”和监所在适用监外执行措施上的畅通“出口”,我市的矫正对象人数将大幅增加,各地必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确保“周闻其声”、“月见其人”、每月不少于12小时公益劳动等监管措施落到实处,严格执行请销假等制度,努力预防和减少矫正对象脱、漏管和重新犯罪的发生;同时要指导司法所建立和完善社区矫正对象“一人一档”和基础台帐。要把确保矫正安全放在社区矫正工作的首位,在开展社区矫正工作过程中,各地必须严格执行各项监管规定,不得擅自变更或设定监管措施,对于矫正对象的帮扶教育措施,各地可以结合实际,大胆探索,努力提高矫正质量,创出特色。要主动向党委、政府汇报,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争取社会各界对社区矫正工作的重视和支持,特别是要解决好试点工作相关人员、经费、装备等问题。要继续通过集中培训、以会代训、现场观摩等方式,有针对性地提高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技能,从实践中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工作指导水平,同时还要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扩大志愿者队伍,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共同推进社区矫正教育和帮扶工作。

认真做好刑释解教人员安臵帮教工作。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按照“帮教社会化、就业市场化、管理信息化、职责规范化”的要求,健全工作网络,强化衔接管控,落实安臵帮教的各项措施,增强安臵帮教工作的制度化水平,确保帮教率达到95%以上,重新犯罪率控制在5%以下。要进一步总结和推广建立安臵基地的经验,落实八部委制定的相关优惠政策,把安臵基地做大做强。要积极努力增加安臵基地的数量,拓宽刑释解教人员的安臵途径,提高安臵率,各辖市(区)要争取在年内都能建立1—2家有一定规模的安臵基地,通过加大对释解人员的安臵力度,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要加快建立以各级政府投入为主的安臵帮扶基金步伐,为无家可归、无亲可投、无生活来源的特别困难的刑释解教人员提供必要的帮扶,并争取纳入各级政府低保救助范围。要积极研究安臵帮教工作与社区矫正对象解矫后的工作衔接,根据矫正表现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帮教措施,确保不失管、不失控。

进一步加大法律援助工作力度。法律援助是政府为民办实事的一项公益事业,是社会救助的重点工作之一,也是司法行政机关服务群众,维护社会弱势群体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保障司法公正的重要内容。全市司法行政机关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法律援助条例》和《江苏省法律援助条例》的各项要求,加强法律援助案件的受理审查,提高法律援助案件的办案数量和质量,切实帮助困难群众解决请不起律师的问题,不断提高法律援助覆盖面。要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加强对法律援助机构人员、经费的投入,加大硬件建设的力度,强化法律援助机构的规范化建设,力争在年底前各级法律援助中心都能在人员、经费、办公用房等方面达到规范化要求。要拓展法律援助范围,充分调动社团法律援助机构的积极性,切实增强法律援助工作的社会效果。要加强对法律援助工作监督检查,提高办案质量,达到与困难群众需求相适应、与维护社会稳定的要求相适应,努力在维护社会弱势群体合法权益,实现社会稳定和谐等方面有新的作为。

(四)加强法律服务工作,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法律保障。

法律服务工作是司法行政的职能和优势,是为和谐社会建设服务的重要内容。全市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进一步加强对法律服务业的管理和引导,不断拓宽法律服务领域,扩大法律服务范围,提升法律服务层次,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要在完善国有企业改革、重点项目建设、金融体制改革、征地拆迁、农村各项改革等方面加强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服务方案,实施有效的法律保障。要进一步放大政府法律顾问团的工作优势,加强和规范政府法律顾问工作,努力为政府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决策提供法律支持,当好法律参谋,帮助政府运用法律手段处理重大问题。要积极探索法律服务参与涉法信访问题处理的新机制和新措施,广泛参与各级“大调解”服务中心工作,充分运用法律手段妥善化解涉法问题,防止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要加大法律服务业的改革力度,深化律师“两结合”的管理体制,不断提高行政管理和行业管理水平。要认真学习贯彻《公证法》,研究公证改革的新思路,规范公证服务活动,保证服务质量,提高社会公信力。要积极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找准切入点,把握结合点,创新服务方式,增强服务效果,使公证工作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预防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中发挥作用,实现我市公证事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为打造“诚信镇江”提供良好服务。要强化对基层法律服务业的扶持力度,切实帮助基层法律服务业改善工作环境,增强他们参与市场竞争的本领和生存、发展的能力。要积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尽最大可能帮助解决少数基层法律服务所体制改革后的遗留问题。要加强对法律服务行业的管理,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坚决依法处理各种非法法律服务活动,维护正常的法律服务市场秩序,为法律服务创造良好的执业环境。

要认真学习全国人大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深化对司法鉴定体制改革后管理司法鉴定方法的研究,加大对鉴定机构的监督管理力度,建立对鉴定质量的定期通报制度,认真组织开展对司法鉴定专业人员的培训,努力提高鉴定人员的政治和业务素质,保证司法鉴定的质量。要做好司法鉴定机构的发展工作,鼓励符合条件的单位设立专业司法鉴定机构,推进在辖市建立司法鉴定机构的试点。

要认真做好国家司法考试的各项工作,确保考试工作最权威、最规范、最严密、最廉洁的“四最”要求。要进一步研究在当前形势下培养法律高层次人才的新途径、新方法,努力在增强法律人才层次和人才的后续力上下功夫,为全市的法治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在做好以上工作的同时,充分发挥法学会等各行业协会的作用,认真做好法学会换届工作,同时信息调研、对外宣传、装备保障、法制建设等各项工作都要确立新的标准,制定更高目标,采取扎实措施,推进司法行政工作的全面、协调发展。

四、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为司法行政的改革发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

要按照建设政治坚定、纪律严明、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司法行政队伍的要求,努力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专门人才,为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一是要统一思想,增强做好司法行政工作的责任感。我市司法行政工作在“十五”期间取得了新的发展,职能得到了强化、作用得到了发挥,同时经过不断的努力,我们的硬件建设也有了新的加强,基本适应司法行政工作发展的需要。但是,也应看到在新的形势下我们面临的任务更加繁重、责任更加重大,尤其是社区矫正等新职能的赋予,使我们司法行政更多地担负起社会管理的责任,在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更为突出和重要。构建和谐社会是涉及全局性的工作,与司法行政工作每一项职能都密切相关,也为我们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和更加广阔的舞台。我们各级司法行政机关都要紧紧围绕服务发展、服务社会的目标,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增强责任意识,认真履行好法律赋予我们的职能。

二是要完善机制,巩固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果。要在去年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并取得积极成效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和探讨保持党员先进性的方法和方式,坚持和发扬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创造和积累的好经验、好做法,通过政治学习、党课讲评、典型弘扬等具体措施,将先进性教育活动制度化、经常化,健全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褒先进性”的长效机制。要根据新的形势和发展的要求,进一步统一全体司法行政人员的思想,利用先进性教育活动的良好成效,保护好、发挥好、引导好全体司法行政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开创司法行政工作的新局面。

三是要强化措施,切实加强队伍的教育和管理。要按照《公务员法》的要求,进一步规范机关公务员的岗位责任和行政行为,提高公务员依法行政的意识,增强履行职责和创新改革能力,努力提高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要推进和深化律师事务所规范化建设和公证队伍教育规范树形象活动,巩固“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教育成果,加强督促检查,及时发现并纠正存在的突出问题。要积极研究和探索法律服务工作规范化建设的长效机制,建立法律服务人员执业诚信档案和违法、违规不良记录,强化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加强行业自律。要加强干部的培养,关心干部的成长,按照扩大民主、完善考核、加强监督的原则,做好干部的选拔和任用,努力把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好共事的干部使用起来。要建立健全机关干部和法律服务专业人员的教育培训机制,不断提高队伍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

四是要注重实效,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要始终把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作为党建工作的一项重大任务抓紧抓好。认真贯彻中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和省、市委关于反腐败的一系列文件精神,加强对干部的经常性廉洁自律教育,增强教育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对易发腐败的部门和个人以及重点单位重点加强监管。要创新教育载体,强化教育效果,努力构建起反腐败工作的有效机制,促进司法行政系统党风廉政良好形象的保持和发扬,为司法行政事业再上新台阶增添新动力。要进一步健全机关规范化建设的措施,落实服务承诺,加强行风建设,树立文明形象,争创学习型、高效型、节约型机关。

11.产业园区双拥工作再上新台阶 篇十一

4月8~9日,全国农业科技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在会上强调,各级农业部门和农业科研教学单位要深入贯彻落实“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明确农业科技发展方向和根本目标,强化体制机制创新,强化工作措施,加大工作力度,不断推进农业科技教育工作迈上新台阶。

会议指出,全国农业科教系统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完善体制机制、提高创新能力、增强服务效率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6%,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61%,粮食亩产提高到359公斤,品种对提高单产的贡献率达到43%,有力支撑了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张桃林提出,要准确把握加快农业科技进步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一是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农业科技提出新要求;二是推进农业“转方式、调结构”,对农业科技提出新需求;三是提高农业科技创新效率,对农业科技管理改革提出新期盼。

会议强调,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科技改革部署,转变政府科技管理职能,推动农业科技管理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当前要重点编制好“十三五”农业科技规划、做好农业科技重大需求研究、建设好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全力攻关、加快农业科技自主创新,重点在生物育种、智能农业、机械装备、生态环保等领域取得一批突破性科技成果。创新机制、加快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重点要强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加快全国农业科技成果转移服务中心、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建设和国家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建设。完善制度、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队伍,重点实施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和现代青年农场主计划,探索完善“三位一体、三类协同、三级贯通”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体系。标本兼治、深入推进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重点要围绕“一控两减三基本”的目标任务,抓好土壤重金属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推动农村沼气工程转型升级和秸秆综合利用,着力打造一批“美丽乡村”。endprint

12.产业园区双拥工作再上新台阶 篇十二

保障标准和保障对象是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两大核心要素,而保障标准的制定和保障对象的确定缺乏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宝鸡市陈仓区城乡低保制度运行中的主要问题表现有。

(一)保障标准的制定不够科学,缺乏动态的调整机制

城乡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制定不够科学且缺乏动态的调整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低保制度在保障城乡居民基本生活需要和解决低保家庭经济贫困方面的功效。一是保障标准偏低。目前,全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普遍为180元左右,农村则为25-70元不等,分别与全省城市、农村低收入家庭的月人均食品消费支出相当,也就是说只能维持低保对象的基本生活需要,还未考虑居民在医疗、教育等方面的必要支出。而现实当中,医疗、教育等支出给贫困家庭造成的压力越来越大,因病致贫、供子女读书致贫的问题日益突出,相对于微薄的低保补助金,低保对象的现实困难较大;二是动态的调整机制尚未建立。在保障标准没有有效提高的情况下,随着人们在生活消费支出、医疗支出、教育支出的增加,低保对象所面临的困难也越来越大,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低保资金缓解低保家庭经济压力和解决生活困难的作用。

(二)保障对象的确定不够规范,存在一定随意性

传统的社会救济定位在“三无”、孤、老人员,这类人员容易甄别的。而现行低保制度是广泛的社会救济,针对所有家庭平均收入低于保障线的贫困人群。随着人口流动性的增加,以及家庭收入来源的日益多元化,在收入核算制度尚未健全,监督缺乏力度的情况下,以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最低保障线来确定救助对象,实际操作困难较大,对低保对象的界定难以明确。由于缺乏政策执行的客观尺度和有效的操作方法,低保工作人员在入户核算收入时,比较普遍地采用了变通的核算标准,凭主观印象粗略地进行评估,存在着重大人为因素的影响,往往会出现该保未保、该退未退的现象,政策实施随意性较大。一是未严格按规定进行低保扩面。在收入核算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为完成低保“扩面”指标,部分镇、社区采取平均分配的做法,存在着“厚饼摊薄”的现象。在没有进行严格资格审查的情况下,将那些家庭平均收入高于或接近最低保障线的国有困难企业下岗职工、失地农民纳入低保对象,允许部分身患残疾或重病但家庭人均收入远高于最低保障线的居民以个人为单位享受低保,甚至将低保作为计划生育一项奖励性政策,违背了低保制度建设的初衷;二是对低保对象设置一定的限制条件。低保人数的猛增给财政造成的压力很大,为缓解低保“扩面”所造成的财政压力,而对低保对象设置一定的限制条件,特别是农村低保给各镇设定低保指标,指标内的才予以办理,使得部分生活特别困难的群众被排斥于低保之外。

二、城乡低保工作中的主要举措及成效

(一)进一步明确了城乡低保对象

低保对象既包括传统的“三无”、孤、老家庭,也包括收入无保障且家庭有子女上学或身患重病,重残人员的贫困家庭,以及因下岗失业,农业生产经营不善等原因造成暂时贫困的家庭。同时,低保对象应以家庭平均收入为衡量,以家庭为单位进入。在对低保申请人的家庭情况审核时,应视其法定抚养人的收入情况,在主张法定义务及赡养义务的前提下,才根据申请人的家庭情况核定是否纳入低保。在低保扩面工作中,严格按照相关程序规范低保工作,严格按照相关政策、文件界定低保对象,既废除了那些不合理的限制性规定,也摒弃了“随意性扩面”的错误做法。

(二)强化了低保对象的动态管理机制

通过建立低保对象信息档案,对低保对象进行有效分类,加强了低保对象尤其是临时性低保对象和低保边缘户的动态管理工作。通过建立健全家庭收入核算体系,科学制定家庭收入核算标准,细化收入核算方法和程序,严格低保对象的资格审核,合理确定并定期调整补助标准,并及时清退脱贫后,家庭收入超过保障线的低保对象。逐步实行低保对象的信息化管理、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完成低保信息数据分类、查询、统计等工作,为低保对象的动态管理和低保政策的科学调整提供依据。

(三)建立健全内外监督机制

加强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理处罚力度,有效杜绝关系保、权力保以及该退不退现象的发生,确保低保资金的安全运行。在区、镇(街)、村(居)三级设立低保监督员,明确各自监督职责,只有三级同时审核通过,才能纳入低保,严防权力滥用。通过行政、审计、纪检等多种监督手段,对低保工作机构的政策执行情况、工作操作规程、资金发放情况进行监督,促进低保工作的规范。不断提高低保办理过程中的透明度,完善“三榜公布”制度,实行阳光低保。

三、对今后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变低保动态管理为两年申报制

采取村、社区审查,镇、街办审核,区局审批的管理模式,其弊端日显,部分街办低保工作效能并不突出,未享受低保的边缘人员对政策的不公平性反响很大。能否在保证社区低保工作人员专业化程度、提升县(区)低保管理机构格次及增加人员编制的基础上,变低保动态管理为两年期申报制,而不是低保终身制,以杜绝长期享受的漏洞,缓解日益突出的财政收支矛盾,以节省更多的财政资金用于经济建设,提升低保工作的时效性、针对性和影响力。

(二)实行激励奖惩和专职检查制

为低保办理机构提供充足的经费保障,强化培训手段,提升低保工作者的政策素质、业务素质、能力素质,配足配好低保工作的必要设施。专门设立低保检查办事机构,公布举报电话,对举报检证属实者实行奖励和保密制,其资金来源可考虑从节约资金中列支。

(三)健全完善动态衔接机制

13.产业园区双拥工作再上新台阶 篇十三

努力推动街道社区工作再上新台阶

xx市xxx区xx街道办事处 xxx

关键词:社会工作,社区建设,社区管理

二十一世纪社区已经被推到了社会发展的前沿,它如今角色色彩更加浓厚。新的形势、新的任务需要社区干部不断地充实知识水平、完善服务体系、发挥好政治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全面提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而我国因为社会贫富悬殊、城市居民对自身生活状况大多不满、下岗失业、腐败、道德滑坡、社会治安恶化、农民负担过重等因素,迫切需要将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引入到社区管理中。

xx市以创新基层社会管理体制为突破口,重构基层社区组织,创新社区管理体制,加大街道社区体制配套改革,从而激活了社区细胞,凝聚了社区力量,调动了社区成员主动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为新区探索如何做好社区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一、xx社区发展的优点

从4月10日开始,我有幸参加了本次赴xx社区的参观学习。在有限的时间里,不仅感受到了他们的热情,更重要的是汲取了很多有价值的经验,所参观学习的社区管理的观念之新、思路之清、发展之 1

快等方面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冲击,让我开阔了眼界,解放了思想,拓宽了视野,更新了观念,真是受益良多。

1、社区建设中社会工作文化氛围浓厚

数十年的社会工作实践和广泛的宣传推广,在xx社区营造了浓厚的社会工作文化氛围。由于宣传广泛到位民众或其他机构对社会工作有比较清晰的认识,而且普遍认可和支持社会工作。

2、社区工作者素质高

xx社区工作者普遍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而且知识面广,注重吸收学习相关业务知识、跨学科知识、时政要闻、生活常识等,因此善于在谈话中把握受助者问题焦点并恰当疏导。他们对所有进入视野的人员热情、真诚的态度令我感受到很强烈的亲和力,相信这也是社区民众认可社区工作的重要原因之一。

3、创新工作模式

xx市社区积极探索的“五化”工作模式,形成了区域化党建新格局。一是构建网格化组织设臵机制。在党员超过100人以上的社区成立党委,在社区内以楼院、楼宇、物业小区、路段为单位划分网格,党员30-50名党建的建网格党支部,党员10名左右的建网格党小组。同时,及时在非公有制经济和新社会组织密集的区域建立商圈网格党支部,在社区文艺、体育等群众组织队伍中设立特色党支部。二是推行民主化工作运行机制。积极探索 “三推直选”,采取党员推荐、群众推荐、上级党组织推荐,党员大会直接选举方式,选拔社区党组织班子成员。三是建立一体化党员管理机制。将街道社区中的流动党

员、在职党员、离退休党员纳入统一的管理服务体系,努力构建无论党员到哪,都有归属的动态管理机制。在建立健全多层次的党内关怀机制的同时,建立健全广覆盖的流动党员服务机制。四是创建社会化服务群众机制。开展社区党建品牌创建活动,目前全市90%以上的街道、社区推出了各具特色的社区党建品牌,初步形成了“一条主线穿,各自放异彩”的良好局面。五是完善标准化保障机制。加大投入作为开展区域化党建工作的基础,努力实现优秀人才办事、优厚财力保障、优美环境议事。

4、以社区协调理事会破解社区建设难题

在我国社区建设不断遇到新矛盾的历史背景下,xx市社区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在全区建立社区协调理事会,并发展出各具特色的四种类型,极大地提升了社区建设与管理水平。一是在社区治理方面真正做到了齐抓共管;二是在社区服务方面真正做到了资源共享;三是在社区文化方面真正做到了凝心聚力;四是在社区建设方面真正做到了各负其责。xxxx区的实践告诉我们:社区必须去行政化,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治;社区资源必须高效整合,才能建设具有真正意义上的共同体;社区减负、社区服务必须实行项目化管理,才能提升社区整体服务水平;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与繁荣,是增强社区建设活力之所在[1]。

二、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

此次参观学习采取听取汇报、实地参观、互动交流等形式,我们了解了所到社区的经济发展、社区建设、党组织建设等各方面的情况,也深深地感受到了他们思想观念跨越式发展的成果。xx社区的许多发展理念和工作措施值得我们去认真学习和借鉴。

1、创新社区运行机制

2000年11月xx市确定社区建设由民政局分管,其职能放在基层政权处,并改名为基层政权与社区建设处,并逐步形成了“政府领导、民政主管、社会参与”的社区运行机制,此举给xx市的社区建设带来了新的活力,社区建设开始走向深入和全面发展阶段。xx社区的成功经验,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因地制宜、大胆尝试,把社会工作项目中的一系列先进理念贯穿于社区建设的各个方面,努力探索出符合xxxx本地区特点的社会工作之路。

2、实施一把手工程

自xx市开展社区建设之初, 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社区建设, 在最先开展社区建设的市南区,区委书记亲任区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主任。1998年全市的社区建设工作座谈会上, 正式确定社区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并将社区建设的成就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2003年6月, 时任省委常委、xx市市委书记杜世成看到社区及民间组织在抗击非典工作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及时提出把社区建设作为后非典时期市委、市政府重点抓的工作之一。应该说, xx市的社区建设之所以取得如此成就, 在全国产生积极的反响, 与xx市的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精心组织分不开的[2]。

三、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应用于xxxx新区社区发展的若干意见及建议

xxxx新区是xxxx市的经济、科技、文化、交通和信息中心,近年来,新区紧紧围绕打造百年xxxx核心区的目标要求,依靠资源优势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超常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由于该区是一座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兴城市,社区建设起步较晚,发展相对滞后,不能适应城市的快速发展和居民不断增长的需求,因此探索一条新形势下的和谐社区建设之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我从事社区工作十余年,对社区建设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也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本章将试图通过对xxxx社区建设实践与存在问题的总结分析,借鉴国内外发达地区社区建设的理论、先进经验,探索适合经济快速发展地区的和谐社区建设途径,以求提供一些可供参考并具有可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

1、xxxx大学、xxxx职业学院大学生党员挂职街道社区 大学生党员有着良好的文化素养,此举可以提高他们的党性修养。大学生党员挂职街道是让学生党员全面接触社会的过程。学生党员在街道办事处、社区工作站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走家串户,通过观察、访谈、调查等方式了解社会、了解国情、了解民情,实现了学生党员与社区零距离接触,让大学生党员充分体会到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巨大作用,亲身感受社会主义事业的大发展,深化对党的政策的认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发挥专长,大学生党员可以充分展示他们的专业技能,实现其个人价值。进街道社区挂职的大学生党员能结合社区实际需要,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参与和谐社区建设,实现个人价值。增长才干,大学生

党员全面提升了个人能力,得到了综合锻炼。基层社区工作内容繁多,大到党的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环境卫生、社会治安,小到邻里纠纷、垃圾清理、入户统计、档案整理,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参加挂职的大学生党员能够得到多方面的锻炼[3]。

同时大学生党员挂职街道为和谐社区建设提供了新思路、新理念。参加社区挂职锻炼的大学生党员都是学校的骨干和精英,不仅品行端正、专业知识扎实,而且善于创新,勇于开拓,特别是能更好地理解党的政策,在社区工作时能将新的 理念带进社区,为社区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大学生党员在街道办事处、社区工作站的全力支持下,结合社区居民实际需要开展的政策咨询、普法宣传、理财讲 座、环境保护、公共卫生、社会救助、医疗服务、技能培训、文娱活动等等主题活动,消除了社区服务中的一些空缺,多渠道、全方位地满足了社区居民的需求。

2、去行政化,改革社区管理体制

社区行政化倾向严重,自治功能缺乏保障,行政性工作任务繁多。社区居委会的工作,可分为自治事务和委办事务两个方面。自治事务,主要有财产、财务、人事、管理、教育、服务等;委办事务,分治安、卫生、民政、计生等政府职能部门进社区的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中规定了居委会有协助政府有关部门作好管理工作的职责[4]。再加上,基层政府各部门临时性的统计、调查、检查等任务都通过街道办事处落实到社区居委会来执行,导致社区居委会工作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所谓的“协助”政府部门工作的委办事务

上去。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社区承担政府部门委办了160多项事务性工作,繁多的行政工作使社区居委会无暇深入开展自治事务,行政化程度加深。

在社区去行政化方面有几条途径可供选择:

1、社区非营利组织是社区自治组织的手和脚,应该大力发展。社区自治组织只是居民的代表机构,具体的社区服务和管理依赖各种提供专业服务的非营利机构执行。另外,企业的社区发展项目也需要借助非营利机构进入社区。

2、塑造合格的公民,推动居民的社区参与。居民才是社区的真正主体。政府和公民是平等对话关系,所以,居民要像政府一样承担起社区建设的责任。

3、社区建设要有系统的立法保障。国外一切社区行为都依据法律、法规开展,所以社区建设井然有序。没有法律保障,社区的利益很容易受到侵害。我国近来社区矛盾多发,居民利益屡受剥夺,与各种社区投资和利益分享机制、社区成员之间的谈判、协商、公示、责任追究和利益补偿机制缺乏或没有权威直接关联。

3、鼓励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社区活动

社区居民参与,主要表现在社区生活参与、社区环境参与、社区政治参与、社区管理参与和社区文化参与、以及社区体育参与等各个方面。城市社区建设是广大居民群众的共同事业,居民群众的参与是社区建设的基础,社区居民参与程度和状况是影响城市社区建设的成败的重要因素。因此,城市文明社区建设离不开社区居民的广泛参与。

提高城市社区建设中居民参与积极性的具体路径的选择。我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1.提高城市社区居民对社区的认识,目前社区居民居住于社区,但对社区这一概念理解不全面,甚至是不了解,所以更谈不上社区归属感、积极参与社区建设。2.宣传民主精神社区建设的主体应该是社区居民,社区各项事业的展开、社区政策的制定与执行都不应离开社区居民的参与。3.建立城市社区居民参与的组织体系城市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等都应有相应的组织支持。所以在社区建设中,要逐渐完善社区党组织建设,以使其发挥社区建设的领导核心作用,把握社区建设的大方向、宣传社区基层民主思想;摆正社区居委会的位臵,减轻它的行政化色彩、增加其自治功能;组建社区业主委员会,商讨、解决关系社区公共利益的重大问题;培植社区的草根组织,例如:社区志愿者服务组织、社区老年活动组织等等,使社区中的居民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条件自愿的参加各种组织,积极参与社区建设[5]。4.建立通畅高效的沟通机制。社区居民能够参与城市社区建设的前提之一是充分地了解社区建设的相关信息,这要求沟通机制的通畅和高效,即要求信息传递的高效性、及时性、完整性,保证信息的对称性,从而保证沟通机制的通畅和高效。在条件充足的情况下,可利用互联网络技术来完善社区沟通机制,如:建立社区网上论坛、社区群聊等等;另外,居民委员会应定期向业主委员会汇报过去的工作情况和未来的工作计划,以接受社区业主委员会的质询与监督及听取业主委员会的业主代表对社区建设的建议及业主的需求。再有,建立社区听证会制度,使社区管理者的决策更符合居民的要求、更科学,减小政策执行的阻力。5.健全与社区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健全与社区相关的法律法规有利于

明确社区居民的责任与义务,有利于保护其合法权益、规范其参与行为,从而提高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但是我国在这方面的法律法规不足,甚至出现法律空白。如《居委会组织法》作为单行法律,并没有明确社区党组织与居委会的关系,对目前社区中逐渐产生的新居民组织,如业主委员会,《居委会组织法》也没有将规范这类组织和居委会的关系纳入自己的范围。这都导致社区个人、组织在参与社区规划时缺乏法律上和制度上的依据。

4、开展文化建设,增强社区的凝聚为和影响力

和谐文化是构建和谐社区的灵魂和动力,大力开展社区文化建设能够为构建社区提供强大的支撑力和引领力,增强居民的归属感和社区的凝聚力。繁荣社区文化,有效整合社区人文资源是关键。在目前社区资源普遍不足的情况下,就要走“共建共驻、资源共享”的路子。

繁荣社区文化要以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为载体。一是要以社区居民的爱好、兴趣为出发点,寓教于文、寓教于乐。一方面增进居民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架起居民间沟通的桥梁,促进社区大邻里的和谐相处。二是要充分发挥表彰激励的作用。定期举办“平安家庭”、“模范党员”、“优秀社区志愿者”等各种评先树优活动,激励参与社区建设的居民,增强他们的荣誉感和归属感。此外,对于社区孤寡老人、“低保户”、困难学生等弱势群体要及时地给予温馨关爱,让每个社区成员都能感受到社区大家庭的人文关怀。

要根据社区的构成特点和居民生活需求,因地制宜,推出具有自身特色的社区品牌,增强社区的影响力和感召力。一是深入挖掘社区

历史、民俗、人文等方面的特色,把知识性、教育性、娱乐性等诸多文化因素融为一体,拓展社区文化的内涵,培育共同的价值观和社区精神,以此引领居民群众关心关注社区。二是充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最大限度地激发居民群众的创造力,及时总结群众实践创新中鲜活经验,并打造成特色鲜明、带动力强、影响力大的社区建设特色品牌,增强居民对社区品牌的认同感和参与度。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经过这次向先进典型社区的实地参观学习,我个人的思想认识经历了一次全面洗礼,对工作中存在的许多问题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困绕心中许久的一些疑惑也都有了一个明确的答案。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决心在上级部门的坚强领导下,以强烈的责任感和饱满的工作热情,恪尽职守、勇于创新,认真履行好工作职责,创造出色的工作业绩!

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实践,每一次的学习就是一次实践的机会,每一次的实践就是一次挑战。

参考文献:

14.产业园区双拥工作再上新台阶 篇十四

根据区委《关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实施方案》的精神,**局机关支部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扎实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紧紧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经贸工作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这个总体要求,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与经贸工作相结合,高标准、严要求抓好每个阶段工作的落实,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工作目标,进一步发挥机关职能,强化服务意识,以解决实际问题为重点,促进机关工作的有效推进。通过深入调研,认真查找、分析影响制约经贸工作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提出破解难题的对策,理清了发展思路,明确了努力方向,制定和落实整改措施,真正做到了思想上有收获,认识上有提高,思路上有拓展,工作上有突破。学习实践活动取得明显成效。

一、加强领导深入发动,全面部署,大力营造学习实践活动浓厚氛围 一是成立了工作机构,制定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为切实加强机关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组织领导,成立**局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指定具体科室负责跟进活动的组织实施工作,做到明确任务分工,落实相应责任。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我局学习实践活动实施方案,针对每个阶段的不同情况,制定具体的计划安排,对每个工作环节进行了安排和细化。强化监督检查,按计划,分步骤推进每一阶段的工作,使整个学习实践活动有序开展。二是广泛发动,深入部署,为活动营造浓厚氛围。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职工召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传达上级精神,就我局如何更好地搞好学习实践活动从内容到形式、从方法到要求、从理论学习到具体实践方面作了全面深入的动员部署,对我局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提出具体措施和工作要求。另外,每个阶段做好总结评价和转段动员,大力宣传学习实践活动情况,及时上报情况信息,努力营造浓厚的学习实践活动氛围。

二、规定动作狠抓落实,环环相扣,积极推进学习实践活动有序开展

一是强化学习调研,为推动经贸工作科学发展理清思路。我局在学习调研阶段,按照‚重在深化思想认识、重在转化调研成果‛的要求,正确处理学习与实践的关系,把学习贯穿活动过程的始终,努力把学习调研引向深入,引向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经贸工作实际,深入基层企业调研,围绕科学发展‚是什么、为什么、能不能、怎么样‛四个方面问题展开学习讨论,通过组织机关党员干部上专题辅导课和召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大讨论,使全体党员干部进一步加深了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和理解,增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提出了努力实现转变发展观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阻碍发展的体制机制、转变机关职能、转变干部工作作风五大转变的思想共识,为推动经贸工作科学发展理清思路。

二是认真分析检查,为推动经贸工作科学发展找准问题。我局在学习调研的基础上,按照‚重在总结经验教训、重在完善发展思路‛的要求,把科学发展观理论和经贸工作实践结合起来,通过多途径广泛征求党内外干部群众、社会各界、相关协调服务单位对我局在推动经贸工作科学发展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机关作风、服务态度、服务效果、服务质量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深入分析问题存在的主客观原因,召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进一步找准党员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深挖根源,触及思想,触动灵魂,联系实际提出对策措施,经反复修改形成高质量的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提出了既科学合理又切实可行的思路举措,努力破解在思想观念、工作作风、体制机制等方面不符合、不适应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为推动经贸工作科学发展找准问题。

三是加强整改落实,为推动经贸工作科学发展指明方向。在分析检查的基础上,按照‚重在创新体制机制、重在人民群众满意‛的要求,正确处理好解决突出问题与形成长效机制的关系,认真贯彻落实区委经济工作、党建工作会议精神,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工作重点,以解决突出问题作为整改落实的关键环节,大力转变机关作风,结合我局职能加强政策研究与运用,积极应对金融海啸,提高为基层企业排忧解难的服务能力,根据分析检查出的主要问题和提出的整改思路,制定整改落实方案并加强整改,明确整改内容、整改目标、整改责任,确保责任落实到部门、落实到人,并加强整改工作的跟踪督查,促进问题解决,以推动经贸工作科学发展的实效检验学习实践活动成果,使学习实践活动真正成为群众满意工程,通过制定和落实整改措施,机关效能进一步提高,工作作风进一步好转,为推动经贸工作科学发展指明方向。

三、自选动作切合实际,形式多样,努力扩大学习实践活动实效

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我局机关支部结合自身实际,精心组织、创新思路、坚持做到‚五个贯穿‛,即坚持把理论学习贯穿始终;坚持把深入调研贯穿始终;坚持把群众路线贯穿始终;坚决把解决问题贯穿始终;坚持把改革创新贯穿始终。在学习调研阶段,开展了‚理论武装大学习‛、‚问计于民大调研‛、‚观念更新大讨论‛和‚党员干部‘一对一’扶贫帮困大行动‛四个环节的活动,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达到了预期的阶段性目标。

一是理论武装大学习。采取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会,党员干部集中学习培训,个人自学等形式。在认真自学的基础上,共组织党委中心组学习两次,机关干部集中学习五次,每人自学七次以上。开展一次讨论交流,人人有学习笔记,共撰写心得体会30余篇。同时还组织一次科学发展观和党的知识竞赛活动。

二是问计于民大调研。结合**局工作实际,深入到所属企业和包扶企业调研,写出调研报告十余篇,同时对区内153户规模以上企业基本情况调查摸底,并对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进行了分析,为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三是观念更新大讨论。围绕‚转变经贸发展方式,创新经贸发展思路‛这一主题广泛开展了解放思想大讨论。通过发放《学习实践活动征求意见表》向所属企业和机关干部征集对经贸工作发展思路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开展‚我为**发展献计献策‛活动。在此基础上于5月11日召开了一次人人参与的解放思想大讨论。全体党员和非党积极分子在讨论中联系实际、开阔思路,每位同志都积极涌跃发言,为连山区经济发展献计献策。收回征求意见表35份,机关干部撰写调研报告和讨论文章34篇。

四、注重活动成果,在为民服务上求实效,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得实惠

第一,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又有新进展,深入到未改制的15家企业进行调研,在广泛征求企业职工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的改制方案。第二,企业服务工作进一步落实,会同有关部门做好‚万村千乡‛和‚家电下乡‛工作,通过验收生资农家店97家,现在又有40家申报。家电下乡销售家电4206件,微型车59辆,摩托车104辆,金额达1046万元,财政补贴96万元。第三,深入企业调研,对区内153户规模以上企业进行了全面调查摸底,加强了对工业企业生产的宏观调控和管理,同时搞好经济运行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了第一手资料。第四,规范市场管理,抓好食品安全工作,对定点屠宰场企业突击检查9次,严格定点屠宰企业生产条件,加强对定点屠宰场的监管,确保出场肉品质量合格率达100%。第五,认真抓好稳定工作,解决好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进一步落实了信访工作责任制,成立了重点信访案件调处,化解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建立了日常和应急处理机制预案。我们还多次与有关部门协调,积极为特困企业职工办理医疗保险,为1800多名职工办理医疗保险进行了填表申报工作,同时认真解决已改制企业遗留问题,做好家属住宅楼的经济和其他服务工作。

总之,**局机关支部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着眼于强化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提高机关效能,改进工作作风,落实‚民生为重‛政策,使经贸工作取得了新进展新突破。

上一篇:育才幼儿园毕业典礼主持稿下一篇:防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