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德育规章制度

2024-09-09

学校德育规章制度(精选10篇)

1.学校德育规章制度 篇一

加美学校小学部德育工作制度

一、学部成立以学部校长为组长的德育领导的小组,制定学校德育工作计划,组织开展学校德育工作。

二、组建以班主任、团队、少先队、思品课教师为骨干力量的德育工作队伍,在学部校长负责的管理体制下开展工作。学校的全体教师职工都是德育工作者。

三、德育工作小组确定学校德育工作目标和任务,制定德育工作计划,并负责检查落实、督导和评估,组织好升国旗、时事教育等德育工作日常性工作,抓好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组建德育档案。

四、每周一举行升国旗仪式,重大节日、纪念日举行升旗仪式,升旗仪式按国家教委规定的程序进行。

五、加强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好学生校内外德育活动,包括社会调查、生产实习、公益劳动、社区服务、科技文化活动等多种形式,努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六、加强德育科学研究,经常召开德育工作研讨会,组织必要的参观学习,积极创造条件,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开展生动活泼的教育活动。申报德育科研课题,积极参与德育教研活动,以科研为先导,提高德育的实效性、针对性、主动性。

七、积极组织校园文化建设,注重环境育人和服务育人,建设动态的“德育园地”。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八、指导学科教学渗透德育内容,参与听课评课,督促学科教学德育目标的落实。把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心理教育,有计划、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落实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校园气氛。

九、积极建立社区德育网络,加强对学生的校外教育工作,动员社会力量积极支持参与青少年的德育工作,特别要加强学生家长、村委会、派出所、媒体等方面的联系,形成学校为中心,周边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社区教育网络。

十、认真贯彻奖惩规定,负责评选“三好学生” “优秀学生” “优秀干部” “星级班级”。

十一、班级制订德育工作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班主任要认真贯彻执行《小

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制定符合班级实际的规章制度。班级教室内悬挂或张贴《小

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风、以及名人名言条幅。并加强学习和训练,做到期初有计划,工作有纪律,期中期末有检查和评比。使学生养成文明礼貌、尊敬师长、团结同学、遵守纪律、爱护公物、艰苦朴素,认真学习,奋发向上的风尚和良好的习惯。

十二、班主任要认真培养班干部,形成强有力的班级领导核心,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风貌。

十三、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寓德育于活动之中。

十四、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骨干力量,要高度重视德育科研,积极开展“个案研究”等课题的实验研究活动。

十五、学校建立家长委员会,开办家长接待日。班主任老师要经常和家长联系,适时召开家长会,认真接待家长来访,加强育人的针对性。加强家校联系,每期召开学生家长会一次以上。

十六、班主任要组织指导学生德育考核;组织评选“三好学生” “优秀少先队员” “优秀学生干部”,积极争创“星级班级”。

十七、教师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直接实施者,要做到尊重学生,热爱学生,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要根据学科特点,积极开展德育渗透教育。以课堂实施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各科教学要根据德育要求,根据学科特点,渗透思想教育因素。各教师的教案上要有新体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以教育为主。坚持做到“因材施教,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持之以恒”的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防止简单粗暴行为,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十八、思想品德课教师,担任着教学德育工作主渠道的重任,要深入研究当前学生思想品德的特点,积极改进教学方式,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开放式研究性地教学,切实提高教育教学的信度和效度。

十九、职工要本着服务育人的原则,严格要求自己,爱护公务,坚守岗位,要时刻牢记学校无小事,事事都育人。

二十、以上内容纳入教师的年终考核。德育工作实绩将作为专业技术职务晋升、聘任及评先选优的重要依据。

肇庆加美学校小学部

2013年8月29日

加美学校小学部德育工作校内网络图

加美学校小学部德育工作校内网络图

小学部德

加美学校小学部德育工作领导小组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德育工作,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按照集体领导、个人分工的原则,经德育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研究决定,德育领导小组成员分工如下:组长杨建军:全面负责学校德育工作,指导一、二年级工作

副组长孙倩:主管教职工的政治思想工作,分管关工委、工会等工作,组 员

指导六年级工作。龙敏旋:主管教师教学工作,落实思品课及学科渗透工作,指导三年级工作。向海青:主持德育领导小组日常工作,指导四年级工作。袁云涛:负责校园安全工作。邹成方:协助落实思品课、学科渗透工作及社团的组织工作。张艺芬:协助教导处工作,协助做好教职工的政治思想工作。潘缘:主持少先队工作,负责校园网络安全及学生文明上网工作。麦建宁:负责学生两操、体育工作及学生集会的组织、安全工作。郑静:负责一年级组工作 王宏志:负责二年级组工作 胡琴光:负责三年级组工作 王妍:负责四年级组工作;刘志军:负责五年级组工作; 曾立文:负责六年级组工作; 加美学校小学部

加美学校小学部德育工作机构及分工

※校长:

一、全面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教育法规,认真执行上级党委、教育行政部门的决议,努力做好全体教职工和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

二、认真组织干部、教师和职工学习研究教育理论,掌握教育规律。按“三个面向”的要求,积极推进学校德育工作。

※德育主任:

一、全面管理学校德育工作,认真抓好管理过程和基本环节。从学校实际出发,制订有明确目的、切实可行的学校长期德育规划和学期、学年工作计划,并采取得力措施组织落实,加强执行计划的督促和检查工作,定期向上级汇报工作。

二、加强学校的科学管理,根据学校特点和改革需要,组建灵敏高效的德育工作队伍。按照知人善任的要求,安排好班主任聘任工作。

三、加强班主任培训和德育队伍建设,切实抓好班主任和年轻教师的政治、文化、业务的学习和进修。引导班主任发扬团结、协作、互尊、互学的精神,培养忠诚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勇于创新、积极进取的工作群体。

四、负责考核评定班主任工作。

五、依法治校,调动全体政教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教育教学创造民主、和谐、积极向上的氛围。

※少先队辅导员

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执行校长的决策和行政会的决议,在主管校长的领导下制定少先队工作计划,负责少先队的全面工作,创建良好的育人环境。

二、指导班主任教师制定并实施班级工作计划,主持召开班主任工作会议,布置总结周常规检查评比工作,组织班主任教师交流经验,并进行业务学习。

三、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教育活动和公益劳动,搞好学校室内外卫生,营造良好和校园环境。

四、贯彻《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抓好常规管理。深入班级了解情况,做好后进生帮教工作。实施对学生的奖惩制度,做好班主任和班级的量化考评工作,负责对学生的操行评定工作。

五、抓好控制班级的工作,对学校德育工作中出现的各种情况提出处理意见并及时向主管校长请示汇报。协调政教处内、外关系。完成校长分给的其他工作。

※班主任

一、热情关怀和爱护学生,负责做好本班德育工作,组织班会和主题班会活动等。教育学生遵守《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学校有关规章制度,努力使本班形成一个具有尊师守纪、勤奋好学、团结互助、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文明集体。

二、经常与科任老师联系,了解和研究学生的思想情况和学习情况,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学好各门功课,提高学习质量。

三、关心学生的生活和身体健康,加强生活管理,组织和指导本班学生参加文体活动,搞好清洁卫生,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卫生习惯。

四、培养学生干部,组织领导班委会的工作,指导本班团支部开展活动。

五、组织和领导本班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公益劳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活动。

六、联系学生家长和社区有关方面,互通情况,协调步骤,共同搞好对学生的教育工作。

七、负责学生的日常思想工作,处理偶发事件。

八、要全面地、经常地考查学生的德智情况,搞好操行评定,对学生的奖惩等事宜提出意见。

九、学期初订出班主任工作计划,学期末做好班主任工作总结或专题经验总结。

2.学校德育规章制度 篇二

筹备:未雨绸缪占先机

全国中职学校德育论坛暨全国中职学校德育基地学校协作会年会是教育部高度重视的一次会议,浙江省中职德育工作会议是浙江省新世纪以来第一次由6个部门联合召开的一次会议。同时承办这样两个会议,意义重大。衢州中专积极主动,占得先机,把承办这次会议当做在新的起点上推动学校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重要抓手,使之成为充分展示学校近几年办学成果和德育特色亮点的重要窗口,成为进一步争取教育部、省教育厅等部门更多支持的重要载体,成为进一步凝聚全校师生创业创新积极性和创造性、营造更加浓厚发展氛围的重要平台。为此,学校高度重视,成立筹备领导小组,根据工作要求设立了秘书资料组、联络接待组、德育活动展示组、教学及氛围营造组、后勤保障组、安全保卫组等6个工作机构。并召开动员大会,要求广大师生当好东道主,以主人翁的积极姿态、饱满的热情、务实的作风投入到会议的筹备和日常工作中去,以一流的质量、一流的服务、一流的精神面貌保证会议的顺利召开。

报告:德育之花香满园

在这次德育会议上,专家的报告视角不一,精彩纷呈。教育部职成教司副司长王继平传达了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会议精神,解读了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意见》,对贯彻会议精神,开创德育工作新局面提出了要求。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鲍学军就加强和改进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德育工作提出意见。要求全省德育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努力开创富有浙江特色的中职学生德育工作新局面。把中职学生培养成“就业有优势、升学有希望、创业有本领、终身发展有基础”的“四有人才”。为和谐社会建设,为浙江经济转型升级作出更大的贡献。

会议邀请了孔子第75世嫡长孙孔祥楷先生作专题报告。作为三地(曲阜、衢州、台湾)孔庙最后的奉祀官之一,孔子思想和儒家文化的传播者,孔祥楷先生从儒家文化入手,畅谈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把儒家思想和学校德育工作相结合,为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寻求新的视角。浙江红五环集团董事长苏勇强,浙江亚龙科技集团董事长陈继权分别从校企合作共育人才及企业眼中的中职学生德育工作的角度作了精彩发言。对学校如何与用人单位对接,切实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来自全国各地10多所中职学校交流了德育工作经验,相互借鉴,共同提升。努力拓展中职德育工作的新途径,不断提高德育工作成效,把每一位中职学生培养成德技双馨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让德育之花香满园是会议形成的共识。

大赛:创意之花别样红

浙江省第二届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在会议期间闪亮登场,为大会增添新的绚丽的色彩。大赛设小发明小创造、平面广告、动漫短片、创业计划等4个竞赛项目,汇聚了全省108所学校的367件作品。在学校的忠信广场正前方,参赛作品一字排开,吸引了参加德育会议的代表以及媒体记者的目光。参赛作品中的“内臂钻孔专用机床”、“自动滚丝机送料机”、“盲人导航服”、“多功能护理床”、“生态老年休养院创业计划书”、“定时控制节水装置”、“蚊香分离器”等,得到了专家的充分肯定。大赛充分展示了浙江省中职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造活力。“在这次比赛作品中,学生们理论联系实际,专业联系职场,创意新颖独特,作品颇具水准。他们还专门设计了许多作品为社会困难群体服务,彰显了‘90后’的人文情怀。通过创造才能的施展,许多中职学生真切地明白了自己将来的职业发展方向,找到了专业学习的兴趣和自我发展的信心。”浙江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方展画在点评大赛时说。

活动:精彩纷呈竞风流

会议期间,参加会议的代表从不同侧面感受了衢州中专校园文化建设的新面貌。走在衢州中专的校园,路灯下一帧帧以学生为主题的大幅照片夺目灿烂,照片里的学生们青春飞扬的笑容中充满了阳光、自信和快乐。

这是学校创设阳光校园文化的一个缩影。

学生公寓,干净整洁的床铺,摆放整齐的生活用品,斜挂在天花板上的清新绿竹,平铺在柜门上闪耀的星星,阳台上同学们亲手绘画的海豚……打造温馨的生活家园,无不显示出同学们灵动的巧手和独特的创意,这是学校寝室文化建设的成果展示。

艺术楼报告厅,不时传来热烈的掌声,“儒家校园剧”展演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弟子规在我身边》以快板的形式阐述“做人”恪守的规范;话剧《过年》讲述了一家人在过年时忘记仇怨,体现了孔子文化的“仁义”;《校园礼仪风》演绎了儒家文化的“礼”;“诵读儒家经典节选”,感受到儒家经典的魅力,体味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妈妈我错了》、《诚信摆渡人》、《我的青春我做主》反映当代中专生积极、阳光的生活状态。会议代表对发挥儒学文化传统在教育上的价值与功能,来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和学校特色创建,开辟德育新途径,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反馈:齐抓共管谱新篇

全国德育盛会在衢州中专召开,这既是对学校德育工作的一次大检查,也是对学校办学成果的一次大检阅,更是对学校跻身全国名校行列的一次大促进。衢州中专全校师生高度重视,全员参与,积极行动,以一流的业绩,一流的精神,一流的风貌展示衢州中专的良好形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在代表中引起了很好的反响。

浙江省职成教处处长徐伟标评价说:“思想上高度重视,领导班子团结协作,中层干部积极肯干,全校师生精神振作,组织活动内容丰富,衢州中专成功承办了德育两会,很好地展示了学校的风采,提高了学校和衢州的知名度。”

衢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高启华来电,对我校成功承办德育两会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勉励衢州中专再接再厉,开拓创新,促进学校发展再上新台阶。

湖北宜都市职教中心等参会教师给校长发来短信:“参观了衢州中专校园,观看了学校的德育展示,聆听了您的精彩演讲,领略了您的超人智慧,感悟了你的亲和魅力,见证了你的果敢和决断力,衢州中专因此而精彩。”

3.构建德育制度 提高德育实效 篇三

【关键词】构建,德育制度,提高,德育实效

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取向已发生变化,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也在呈下降趋势,如何构建学校德育制度,提高德育实效已成为学校教育工作的重点。本文拟从构建学校德育制度角度出发,探讨如何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

一 、学校德育制度的分析

德育制度是有关学校德育的规范体系。刘天娥在《制度: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的有力杠杆》一文中提出:“德育制度规范着师生的价值取向,蕴含着一定的伦理精神。作为一种学校制度,它除了以其所蕴含的价值意义来影响人的行为外,主要的是以规定、规则、条例等形式来规范和指引学生的行为。”德育制度既是对学校德育工作作出的具体规定,又是对学生道德发展和道德面貌做出的规定,包括正式的、理性的、系统化的、形诸于文字的行为规范,如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升降国旗制度等学生的礼貌常规和品德评价制度。

如何构建德育制度,使其所蕴含的伦理精神和价值意義影响到学生的行为,进而促进学生德育的发展,这是学校德育工作者必须深入思考的课题,它直接影响到德育的实效性。

二、学校德育制度实践误区

近年来,随着德育教育的重视及人们对德育问题研究的不断深入,如何去构建有成效的德育制度已为当前重要的课题。但是学校德育制度建设仍处于摸索之中,在实践中还存在许多认识上的误区,主要表现如下:

第一,德育制度缺少远瞻性,“培养有道德的高素质的人才”的德育目标虽有提及,但在实践过程中还没有成为学校德育制度建设的真正目标,更多的学校德育制度建立的出发点往为了规范、约束、激励和指导师生的教学、生活行为。

第二,德育制度内容苍白,缺少激情式的教育力。道德教育基本上以教条说教模式出现,对教育的主体的个性认识不足,把教育的主体学生看成是相同道德认知水平的被接受对象。把道德规范与学科知识等同,如学习学科知识一样去教学,其结果是抑制了学生的道德价值判断能力和创造性、人格的发展,禁锢了学生的自由,压抑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第三,德育制度呈现模式僵化

为片面追求德育的制度化和科学化,在实践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两种倾向。一种是唯制度至上,具体表现在:重管理轻教育,重处罚轻引导,重结果轻过程。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机械化,教育者把对学生的教育用制度套上条条框框,其范围如蛛丝网,囊括各个方面,教育者以制造产品的方式去教育学生,用“产品质量条例”要求学生,学生的道德素质如同工厂出产的产品,质量合格了却缺少了应有的个性。教育者以“制造产品”的心态让学生学发展成为特定类型的人,僵化教育手段,将德育从教育简化为管理,以管理代替教育。

第四、德育制度评价功利化

强大完善的德育制度既给教育者带来了方便,也会限制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这是一对矛盾统一体。教育者为自己的教育能顺利实施自己的目标,用观察和量化数据的方法来评价、测定德育的实施,将德育的结果外显化,不顾学生的个性化差异,以学生表现的优劣,甚至以学生犯错的次数来德育工作的效果。并将这些评比结果德育工作者的绩效考核挂钩,使学校德育工作蒙上功利主义的色彩。

以上分析表明: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了德育制度的重要性,但有时过分夸大了德育制度的作用,错把手段当作了目的。笔者认为:既要重视德育制度对人行为的直接影响,也要关注它的间接影响。

三、学校德育制度构建

鉴于当前学校德育制度中的不足,笔者认为:必须构建高效的学校德育制度,通过制度的建立“一个由交互主体的道德行为产生的情感互动和情感相关的人类道德情感之网”,以形成师生之间和谐的交往环境,增强学校德育的实效性。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首先,坚持德育制度建设的主体性原则。德育教育的主体对象是学生,缺少学生的参与是残缺的制度。必须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到学校德育制度的制定与实施中来。长期以来,学校在德育制度的制订与实施中没有把学生视作道德的主体。制度的构建以教育者的单方面的设想为基础,学生的参与度不足,甚至没有。德育制度能否对主体的选择产生影响与约束作用。关键在于主体是否自觉地接受了这一原则。要使学校德育制度真正对学生起到教育导向作用,就必须让学生参与到制度的制订中来,让学生对所建立的制度产生理解和共鸣。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主动遵守并执行制度。否则,制度就只能是对学生的一种外在束缚.一旦失去监管,制度就会失去其效用。

在德育教育的实施过程中,要打破当前学校教育工作者是德育制度唯一执行者的局面,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制度执行中来。最大限度地保证制度的公正性。制度执行公正。事实上。目前我国很多中小学校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并采取了一些措施以保证制度执行的公正性。比如组建由教师、校领导为指导师,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自我管理机构。当学生违反制度时,不再是教师单方面的强制处罚,而是通过学生自我管理机构,通过公告,学生自我申诉,再讨论,最后对照制度给予处罚。这样既保证了公正性,也体现了主体的参与性。

其次,德育制度建设要坚持发展性原则,德育教育的是为了养成学生积极健康的道德行为习惯。但有的学校在实践过程中把德育制度当作监控学生的依据。我们在学校中经常可以看到样的现象:学生只要违反了规章制度就给予惩罚。把学生限制在制度的条条框框之内,没有“法外情”,稍有逾越,不问情由,一律视为违规,目的是让学生不“出事”,影响班级或教师个人的利益。

德育制度和德育规范应以鼓励和发展学生为目的,而不是以限制和束缚学生为目的。德育制度的构建更应该是具有引导性。在实践中,德育制度更应该是引领学生怎么做是好的,而不是告诉学生这不能做,那不可以做,让学生透过德育制度,明白怎样做才符合道德规范。作为教育工作者,要用发展的眼光对待学生,更不能用审视的目光对照制度,拉学生对号入座。

第三,德育制度的构建要坚持灵活原则。学校德育制度代表的是人类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的意志,当它形成为制度时容易僵化,会造成教条主义与人的个人主观能动性的绝对分裂。德育制度应以学生为本,为学生的服务,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惟制度,不机械,在制度与学生间找准平衡点,灵活运用德育制度。

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构建德育制度要坚持制度的主体性、发展性、灵活性原则,让制度服务于人,在实践中要把学生看作是具有独立人格、自主意志和选择愿望的主体来实施德育教育,这样才能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唐丽芳·马云鹏.文化自觉:课程变革中的学校文化研究[J]. 中国教育学刊,2007,3

[2]刘天娥.制度: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的有力杠杆[J].中国教育学刊,2007,3

[3]郎朋.论学校德育制度建设.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3,1

4.学校德育工作制度 篇四

一、德育工作会议制度

1、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每学期至少召开两次会议,研究或总结德育工作,做出加强德育工作的决策。

2、每学期召开一次德育工作专题会议,总结德育工作经验、提出德育工作任务,表彰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

二、德育工作评先和奖励制度

1、每年评选一次优秀德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对优秀德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要授予荣誉称号,同时应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

2、每学期评选一次,对优秀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应发和荣誉证书和纪念奖。

3、对教职工和学生中涌现出的拾金不昧、见义勇为、保护国家财产和他人生命安全等优秀人物,随时给予表彰和奖励。

三、升降国旗制度

1、国微、国歌知识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结合升旗仪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教育学生尊重和保护国旗、国微、唱好国歌。

2、每周一早晨举行升旗仪式并坚持每天升降国旗(休息日、寒暑假除外;遇有恶劣天气可不举行)。

3、节日或纪念日学校应举行升旗仪式。

4、升旗仪式应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及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严格中小学升降国旗制度的通知》有关规定进行,其基本程序是;

①出旗;②介绍升旗手、护旗手事迹;③升国旗、奏国歌;④唱国歌;⑤国旗下讲话;⑥呼号;⑦升旗仪式结束。

5、国旗下讲话每学期初要做好计划,安排好讲话内容。围绕学校德育工作的中心内容,并根据形势需要,采取多种方式,生动、具体、形象,富有感染力,给学生的思想打下深刻的烙印。

6、举行升旗仪式时,在校的全体师生都要参加。

7、将每次升旗仪式的情况记录在案,并作为学校德育档案的一部分保存。

四、必读书籍、必看电影、必唱歌曲制度

1、阅读爱国主义图书,观看爱国主义影片,学唱爱国主义歌曲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按照国家、省、市有关文件的要求,制定计划,精心组织,加强指导,使学生能够基本了解国家有关部门推荐的优秀作品。

2、每学期要有计划的指导学生读2—3本书,并保证重点读好一本名著。

3、图书馆教师、语文任课教师要指导学生写好读书笔记,学校每学期至少举行一次读书报告会或读书比赛,积极鼓励学生参加读书征文、讲演活动

4、充分利用影视基地,每学期组织学生观看有教育意义的影视片,并指导学生开展影评活动。

5、开展每周一歌活动,要做到人人会唱《国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原国家教委推荐的百首爱国主义歌曲及一些有意义的新歌、好歌。

6、读书、影视活动要与学科教学、重大节日、纪念日教育活动、形势教育等结合,增强教育功能。

五、班团会制度

1、班委会、少队部是学生自我教育的主要组织,班会是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形式,学校对班会要在时间上给予保障,在组织上加强领导。

2、在学期初要研究确定全校各阶段班少队会的主题,做出学期计划,班级每周应召开一次班会,每月召开一次主题少队会,每学期举行一次全校性的观摩班会

3、德育处、少队部委要深入班级,与班主任教师密切配合,精心准备,认真组织实施,做到会前有计划,会中有记录,会后有总结。

4、对班、团干部定期进行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组织能力和工作水平。

5、对各班的班、少队会情况进行考核评比,并将考核结果与对班主任教师的工作成绩挂钩。

六、重大节日、纪念日教育制度

1、重大节日、纪念日是对学生进行主题教育的有利时机,利用重大节日、纪念日的特殊气氛及时对学生开展有意义的教育活动。

2、结合实际情况,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校报校刊、宣传栏等媒体,进行相关宣传,营造气氛,同时对学生进行形势教育。

3、学生在学校期间,遇有重大节日、纪念日,学校应举行升旗仪式。

4、重大节日、纪念日主要包括新年、“三八”际妇女节、清明节、“五·一”国际劳动节、“五·四”青年节、“六·一”国际儿童节、“七·一”中国共产党诞生纪念日、“八·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教师节、“十·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以及“九·一八”、“一二·九”等纪念日。

七、形势教育及信息报告制度

1、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经常向学生进行时事教育,让学生广泛了解国内外重大时事和其他社会信息。

2、学生每周要进行一次信息通报,每月进行一次形势教育讲座。

3、结合思想品德课,指定专门教师,落实责任,定期对学生进行时事政治育。

4、国内国际发生重大事件时,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及时对学生进行教育。

5、校领导例会、班主任例会要定期分析、研究学生思想状况。学校领导、老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认真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对学生的不良思想意识倾向,及时予以引导、纠正。

八、参观德育基地制度

1、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设立和命名的各种德育基地,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好形式,每学期初,在教育教学工作计划中对组织学生到基地开展教育活动做出安排。

2、至少要与4个德育基地建立固定联系,并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参观、实践。

3、市区级德育基地,每学期至少要组织学生参观1次。

4、不断优化校园德育环境。创设良好的育人气氛,办好德育展廊,并不断开发利用社会的德育资源,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参观政府机关等活动。

九、社会调查与社会实践制度

1、在平时结合学科教学特别是思想品德课和劳动课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深入工厂、农村和社会,参加生产实践和社会服务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社会和提高认识社会的能力。

2、根据学科教学情况,组建各种课外活动小组,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3、在寒暑假期间,积极陪上级部门组织冬(夏)令营,开展学农、学军、学科学等活动。学生在假期结束时要写出一分调查报告。

4、每学年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与实践的时间是5天。

5、结合沈阳市“18岁成人节”活动的有关要求,宣传、鼓励学生接受成人预备期教育。

十、举办家长学校制度

1、主动与家长及社会联系,通过举办家长学校,宣传《家长教育行为规范》,普及家庭教育知识,促使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2、通过建立家长委员会、举办家长学校、设立家长接待日、进行家庭访问等方式,建立学校与家长的联系制度。

3、家长学校要有健全的组织机构、专门的负责人员,系统的授课计划。

4、家长学校的任课教师要聘请专家或有经验的教师担任,教师上课要有教案,并存档。

5、家长学校每学期至少要举办三次,每位学生家长至少要参加两次。

6、每学期召开一次家庭教育研讨会。

7、与社区配合,对家长时行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大力提倡家庭和社会参与学校工作,使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密切配合,形成合力。

十一、各学科渗透德育考核检查制度

1、依据各学科教学大纲要求,指导教师挖掘教材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自然渗透在学科教学中。

2、教学评估标准要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注重学科德育渗透工作,在举办各种教学比赛时,要把学科德育渗透情况作为重要的评比条件之一。

3、在对教师进行日常工作考核及评先评优中,要把教师是否坚持在教学中自觉挖掘德育资源,利用主渠道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核内容。

4、每学期应举行一次学科渗透德育示范课或经验交流活动。

十二、德育工作考核评估制度

1、建立健全德育考核评估制度是落实德育工作的重要措施。区每两年对学校德育工作考核一次。

2、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和德育处负责对本校教职员工的德育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评价、指导。

3、应定期通过问卷、访谈、跟踪调查等形式,收集和听取学生、家长及社会对教师的评价,了解学生在校外及毕业后的品德表现,不断改进德育工作。

4、每学期应进行一次德育工作自检评估,并形成书面报告。

5、各部门、教师在年终总结时,应把本岗位上实施德育的情况作为一个重要方面加以总结、分析。

6、应制定班级德育管理考核细则,按月对班级组织、实施德育情况进行评比、考核。

7、对德育工作的各项考核评估结果均应作为对教师工作考核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应存入德育档案。

十三、德育档案管理制度

1、建立德育档案管理制度,积累完善的、准确的、系统的档案材料。

2、德育档案资料应包括:法规文件类、计划总结类、经验材料类、工作记实类、课题研究及论文类、队伍管理与培训类、领导讲话材料、奖惩名单及音像类等资料。

3、德育档案资料的来源要客观、真实、准确,要及时收集、及时整理、及时归档,逐步实现学校德育档案资料的规范化、系统化、标准化。

5.小学学校德育管理制度(七页) 篇五

班主任(辅导员)岗位职责

第一条

根据《小学德育纲要》、《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有关法律法规及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运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和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第二条

做好班队工作计划和总结,负责本班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学习、体卫劳、生活、安全、普法和其他常规的教育与管理,对本班学生的教育和管理负全责。

第三条

努力学习教育理论与方法,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探索与研究新时期学生思想教育和管理的有效途径,不断提高班主任(辅导员)工作水平。

第四条

高质、高效、全面配合学校的各项工作,圆满完成学校交办的其它各项工作。按要求做好班级卫生、出勤、纪律、安全工作,每学期至少家访一次。

第五条

建立健全班级常规管理机制,争创“流动红旗”、“星级班级”和“先进班集体”。

第六条

坚持做好升旗仪式、两操及各项活动的跟班管理。关心学生的课外活动,鼓励学生发展正当的兴趣和特长。特别要支持组织好学生参加学校、年级的各种竞赛活动。

德育工作制度

根据《小学管理规程》和《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要求,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

全体教职工要努力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落实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精神。利用一切工作渠道,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达到使学生“学做人、会求知、能创新、健身心、有特长、出人才”的育人目标。{小学德育工作制度}.第二条

建立校长负责德育工作的体制,加强德育工作队伍的建设,成立校德育领导小组,每学期至少三次召开有关学校德育工作的会议,针对德育现状,提出教育措施。

第三条

德育主任要协助校长制定每学期德育工作计划,全面负责学生的德育常规工作。每周一升旗仪式后对上周工作进行评述。抓好班主任队伍建设,组织各种针对性活动,加强对学生的管理。

第四条

少先队要根据各自的特点和任务变化、配合学校落实大纲要求,进行学生干部培训,参加学校管理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活动,充分发挥组织作用。

第五条

班主任要全面关心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和身体健康状况。建立起良好的班集体(每周开好一次主题班会),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行为和学习习惯、劳动习惯和文明习惯。全体教师应把德育渗透于学科教学之中,面向全体学生,坚持正面教育原则,严格禁止体罚和变相体罚,反对任何挖苦和歧视学生的现象。

第六条

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功能。定时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和社会实践,包括家务劳动、公益劳动、社会调查、益民服务、军训、军民共建等活动,充分发挥校外辅导员、德育基地的作用。

德育工作十点要求

一、加强思想教育

强化行为规范

二、加强班队建设

抓好常规教育

三、美化绿化校园

实现“五无”班级

四、重视安全教育

实施防范措施

五、争取社会力量

密切家校联系

六、面向全体学生

注重个性发展

七、开展集体活动

培养高尚品德

八、制定德育计划

总结德育经验

九、部门齐抓共管

教师尽职尽责

十、认真教书育人

做到为人师表

教师行为规范细则

根据《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公民道德建设纲要》的精神,结合当前教育热点问题和学校实际,制定本规范。

1、为人师表,把健全的人格、优秀的品质、高尚的情操展现给学生;以热爱生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敢于创新、永不满足的求知精神感染学生。{小学德育工作制度}.2、言行一致,以身作则,起好表率作用,积极主动地参与学生的活动;真诚地关爱每一位学生,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朋友式师生关系。

3、着装整洁大方,符合时代潮流与职业特点;用普通话与学生交谈,尽量多用礼貌语言,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4、了解学生,主动与学生交流谈心,走进学生心田;理解学生,对有过失的学生要宽容,要学会“搭梯子”;尊重学生,不挖苦、讽刺、训斥、体罚、变相体罚学生,敢于向学生承认错误。

5、对学生的评价要客观公正,能够倾心听取学生提出的建议或意见。

6、向学生学习,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以表扬的形式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努力创设民主氛围,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发展。

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规定

依据《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规定。

一、教师是教育者,应当关心、爱护学生,特别要厚爱后进生。

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坚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并以自身的模范表率行为去教育、影响学生。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严

禁教师采用打、骂学生,或采用罚站、罚跑、罚抄书、罚劳动、停课等变相体罚以及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二、凡教师有体罚、变相体罚或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除批评教育外,并视情节以及造成的后果和影响,给予以下处理:

1、对学生体罚、变相体罚或采用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虽情节较重,但没有造成后果者,除必须向学生本人和家长道歉外,取消学期或本参加各项先进的评选资格,必要时须令其在全校教职工大会上做公开检讨。

2、对学生体罚、变相体罚或采用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情节较重,造成一定伤害由此引发一定后果,除必须向学生本人和家长道歉外,取消本学期或本参加各项先进的评选资格,必要时须令其在全校教职工大会上做公开检讨外。并给予行政纪律处分。

3、对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所造成的伤害,或学生家长提出要进行检查、治疗、所需的各项检查、治疗和其他有关费用一律由教师本人承担。

4、对个别屡教屡犯者,除批评教育外,必须从严处罚,并视情节给予行政纪律处罚直至停聘。

升挂国旗制度

一、尊重和爱护国旗是热爱祖国的具体表现。

升国旗仪式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形式。

二、每周星期一上午7:45时,由学生主持,全校师生参加举行升国旗仪式。

三、举行升国旗仪式时,选六名优秀少先队员,两人持旗,四人护旗,在出旗乐曲中,庄重地步向旗杆,在国歌声中缓缓升起国旗。

四、在国旗升起过程中,参加者列队整齐(学生穿校服、少先队员佩戴红领巾)面向国旗肃立致敬,行注目礼,少先队员行队礼。

五、国旗升挂毕,全体师生齐唱国歌。

六、下午4:00降旗。

仍由两名优秀队员负责执行,在升降国旗中停止校内的一切活动,全体师生就地肃立致敬,行注目或队礼,值日老师要坚守岗位指导,确保升降国旗顺利进行。

七、学校要保持国旗完好、鲜红。

家长会议制度

一、各班每学期应召开1-2次全体或者部分家长会。

二、家长会旨在加强学校、家长、学生三者间的相互了解。

让家长了解学校,让家长了解子女在校情况,使学校掌握家庭现状和学生在家的活动情况。

三、由班主任拟好家长会提纲并主持会议。

四、在家长会上,班主任、教师应热情接待,不诉苦、告状,不歧视后进生家长,要多提建设性意见,共同教育好学生。

五、全体科任教师都有责任认真准备和积极参加家长会,向家长汇报学生本学科学习情况,并虚心听取家长意见。

六、由班主任负责做好家长会会议记载,并将有关内容报学校备案。

七、家长学校授课时间与家长会同步,班主任、科任老师为家长学校常任授课教师。

家校联系制度

1、学校要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关心下一代的健康成长,进一步推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要积极创造条件举办家长学校或成立家长委员会。

6.黄冈学校德育工作管理制度 篇六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八育并举,德育为首。认真贯彻《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和《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若干意见》提高德育质量,建设良好校风,培养“四有”新人,特制订本制度。

一、认识意义,明确目标,把握基本要求。

1、全体教职工要充分的认识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小学德育工作,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因,是学校社会主义性质的标志。学校的德育工作,贯穿于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起互相促进、相互相成,保证培养人材的正确方向,有着主导的作用。

2、小学德育的培养目标是:提高中华民族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和良好品质,遵守社会公德和文明行为习惯,培养自己管理自己、帮助别人、热爱集体、明辨是非的能力,使其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小公民。

3、小学德育的基本要求是: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教育内容,深入持久地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的教育,着重抓好二个方面的教育,一是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的教育,倡导以集体主义核心的价值观教育和热爱祖国的教育。二是抓好和培养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教育,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健全机构,订好计划。

1、学校德育工作,校长全面负责,建立德育三位一体管理:

第一级为校长室,校长任组长、政教主任、教导主任、总务主任、少先队队部辅导员、社会教育与管理的德育领导小组,负责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落实德育工作计划的检查,实施和总结。(由政教处制订计划,负责德育工作的实施和管理。

第二级为各年级组长协助政教处,协同科任教师抓好各年级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第三级为班主任,由班主任、科任老师负责班级的德育工作,抓好每个班的德育管理。

以上校、组长、班三级管理,形成学校德育工作的管理体系,调动各部门、各学科德育工作的齐抓共管。

2、学校德育工作队伍,以班主任、科任教师、后勤人员组成,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观念,重点抓好班主任队伍的建设

(1)挑选优秀的教师任班主任。

(2)加强班主任的思想政治工作和业务学习,政教处组织班主任每周一次政治、业务学习。

(3)关心、支持班主任工作,及时为班主任排忧解难。

(4)每学期要评选优秀班主任经验论文,对好的经验论文,要给予奖励。

(5)班主任工作计划,要体现下列内容:班级情况、基本目标、管理与教育实施班队活动、家长工作、工作周历

3、发挥校外德育网络作用。

(1)正常家长学校工作

(2)健全警校共建制度

(3)完善“手拉手”学校的共建工作

(4)聘请司法局领导,派出所建立校外德育小组

三、严格加强学生的管理

1、优化育人环境。学校制订的《学校一日常规管理制度》,加强学生爱校、护校教育,保证校舍使用完好无损,保证校容净化、绿化、美化、教育化。

2、整肃仪容仪表。学生进校要穿齐校服,佩戴校章、红领巾,不准穿拖鞋。

3、严格执行管理。要加强《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教育和《黄冈学校行为规划80条》、《黄冈学校文明行为规范40条》的教育,保证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正常开展。

4、加强班级管理,创良好班风。

(1)各班要健全机构。各班设班委会,班委会设班长、副班长、学习、宣传、组织、文体委员、纪律委员、生活卫生委员各1人,班委会也是少先队中队委。

(2)各班要统一布置,做到美观、大方、整洁,做到墙壁洁白、天灰板无灰尘、地面无纸屑,讲台清洁、课桌整齐、卫生工具齐全。

(3)各班应相应地制订班的规章制度。要根据学校有关规章制度,结合班的实际情况,加强班级管理。

(4)培养良好的班风,良好班风的基本要求是:尊师守纪,勤学向上,热爱集体。学校每月对各班进行1次常规工作管理评比。并予表彰

5、要求校领导和值日教师,严格按照《值日领导及值日教师职责》履行工作。

四、加强思想政治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教育

1、教育内容:学校教育内容的依据是《小学德育纲要》、《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礼仪常规》开展十个方面教育活动:养成良好习惯、学习雷锋感恩、法制安全、卫生、热爱祖国、爱学习、文明礼仪、热爱劳动、遵守纪律和具有创新的素质。

2、教育途径:学校的德育工作,通过学科(包括思品课)教学、班级工作、各种教育活动、少先队中队、大队活动,家长学校等途径来实现,根据《小学德育纲要》提出的任务和要求,各自发挥独特作用。

(1)学科教学:各学科教学要把德育放在首位,根据各学科的特点,发掘德育因素,实行教学与德育教育的密切联系,渗透教学内容,进行教育。

(2)学校与班级工作:要开好四会:校会、晨会、夕会、主题班会。学校召开学生大会。

(3)各种教育活动:每学期举办各种教育活动,以学段教育为主体。升旗仪式;三月份进行“学雷锋”专项教育;清明节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五一”节劳动教育和热爱劳动人民教育;“六一”进行主人翁意识教育;“七一”节热爱共产党教育“教师节”进行尊师爱校教育;“国庆节”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教育;“元旦”进行国情教育;“春节”前热爱人民军队,开展拥军优属教育。结合活动课,开展一些教育活动和竞赛。

(4)少先队教育。少先队教育是学校实施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少先队大队部根据自身工作特点,应抓好:(1)组织机构的建设;(2)少先队知识教育,提高队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3)开展大、中队活动;(4)红领巾值日监督岗的建设;(5)雏鹰之声广播站的建设;(6)每年“六一”节、“十.一三”各组织一次大规模的大、中队活动。

3、认真学习、执行《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开展“礼仪教育”课题研究,培养学生文明行为习惯。

(1)一年级入学,要用2个周时间进行入学教育和校纪校风教育,十周后要学会《规范》条文落实行动。其他年级要组织《规范》示范表演,使之形成行为习惯的养成。

(2)学校根据学习、执行情况,每学年评选“校园十佳”队员,进行汇报会、报告会。

(3)规范教育要与家长密切配合,各班、级要发动家长,组织家长教子经验交流,规范教育子女的经验。

4、努力加强后进生的教育。

(1)学校应全面地重视对后进生的教育,明确二个认识:一是转化好一名后进生跟培养一名尖子生同样光荣;二是做好后进生教育工作,人人有责

(2)要特别重视一、二年的后进生教育。一方面要矫正不良的行为习惯,一方面对学习差的学生,要及时扶一把,防止学生产生厌学的思想。以防止上三年级后,后进生人数的增多。

(3)

五、六年级后进生的教育,不容忽视。要充分发挥“警校共建”和校外德育机构的作用,促进其转化。

5、完善和实施德育量化制度。

根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礼仪常规》和《黄冈学校学生一日常规管理要求》,结合个人表现和实际情况,实行德育量化考评。每学期对学生进行操行评语,各班要通过德育量化和争“雏鹰”评“优秀队员”活动,推动班风的建设,在争先创优活动中,力争评为先进班。期末评为优秀,不及格学生,班主任应把名单送交教导处领导审核。

五、学生的奖励和惩处。

1、关于学生的奖励。

(1)学校设固定学生集体奖:先进班集体、优秀中队、先进小组、优秀小队、文明宿舍、文明餐桌等。

(2)学校开展的班队活动,设临时集体奖。

(3)设常规个人学生奖:学习标兵、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优秀

队员、优秀中队干部、进步之星、文明之星和优秀大队干部八项。

2、关于对学生的惩处。

7.学校德育规章制度 篇七

一、加强德育民主建设, 是顺应时代进步的需要

学校德育的基本着眼点, 是要发展学生的悟性, 让学生觉悟、醒悟、领悟, 焕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使学生意识到自己该做什么, 怎样做才更有价值。要实现这一点, 就必须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性, 激发其觉悟积极性。这要求我们的学校德育必须贯彻民主的精神内涵, 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权利, 切合学生的身心实际, 才能被广大学生所接受, 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 达到育“德”的目的。可是当前学校德育管理中存在的两个普遍问题, 已经严重地阻碍了育“德”的顺利实现。一是德育目标和要求定得高、大、空、僵, 忽略了学生作为人的基本需求和时代变化, 针对性差、实效性差;二是方式方法简单甚至粗暴和专制, 灌输、强迫和压制是主要手段, 缺乏管理民主。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 人们“人性”“人权”意识的不断觉醒, 学生的主体意识、平等意识和民主意识也普遍增强, 他们喜欢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和独立思考得出结论, 喜欢自主选择与平等参与, 厌恶“填鸭式”和指令式的管教方式。那种仅靠强制性的“管”, 缺乏民主性的“理”的德育方式, 必然遭致学生的抵制和反对, 结果只能是学校德育部门和德育工作者“四处扑火”, 又气又急又累, 却总是按下葫芦又浮起了瓢。因此, 加强学校德育管理的民主化建设, 以“理”育人, 以“理”服人, 已成为改进和加强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迫切要求。

二、加强德育民主建设, 是促进内涵发展的需要

加强德育民主建设, 是指在德育过程中, 发扬民主,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以民主精神、民主作风和民主方法开展德育工作, 提高德育的实效。其主要抓手是与学生开展对话, 摒弃过去一味的强制灌输。用魏书生的话讲就是与学生“凡事多商量”, 在商量中体现对学生主体的尊重, 在商量中实现学生的主体价值。

学校德育管理为什么要与学生“凡事多商量”呢?首先作为我们教育者来说, 由于现代社会变化加速, 代沟扩大, 教育者的道德立场和道德观念受到我们自己生活时空的限制, 在许多方面确实不适合或不能很好地帮助今天的学生顺利地解决他们的道德难题。因此教育者在进行道德教育之前, 很有必要对自己的道德立场进行自我批判, 而不能把自己作为一个绝对正确的“公理代言人”灌输给学生, 强加给学生。另一方面, 从我们被教育对象, 特别是处于生理、心理发育发展关键时期的中学生来看, 自我意识特别强, 逆反心理严重, 他们自认为已长大了, 渴望得到成人的关注和尊重, 有主动尝试的欲望, 但往往又自我控制力差, 之所以我们要与之“凡事多商量”, 是要在合理控制下尽可能地多给孩子们充分发展的空间, 促其健康成长。而让学生民主地参与德育管理过程, 恰恰也是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和意识的最有效途径。如果我们忽略了这些, 德育效果只能是事倍功半, 大打折扣, 甚至酿成一些大家都不愿看到的教育悲剧。

2010年曾被大家吵得沸沸扬扬的山东一13岁女生因头发过长被学校赶出校门后自杀的事件就是一个反面的典型案例。该事件的发生除了孩子自身的人格缺陷和家庭教育疏漏的原因外, 也反映出了我们学校在德育管理中存在的“霸道”问题。实际上学校在制定学生发型规则的时候, 完全可以多给学生几种主导性的发型方案供学生自己选择, 完全可以和学生商量着去办。因为规则制定出来最终是要叫学生去实践和参与的, 而与学生商量讨论就是使规则从一开始实行就能够得到大部分学生认可的有效措施。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现在的时代不同了, 今天的孩子, 越来越讲究自我选择。老师过去那个时代接受的有些东西, 强行放在今天这些孩子的身上未必可行, 我们要尊重学生, 相信他们。实际上, 学校在与学生商量、在让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获得的提高, 才是学生可以真正深入心灵的最大收获。我们学校的任何德育行为, 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能够积极向上、健康发展, 如果起不到这一点, 就是失败的。事实也证明, 我们只把学生当作是被动的受育体, “我讲你听”“我挥手你前进”的作法是行不通的。德育民主首先是把学生当作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受育主体和自育主体。

然后通过适合学生身心成长特点的方法和手段, 让学生在他们喜闻乐见的实践中, 学会自尊、自强、自律, 从而达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目的。德育的本质内涵不是束缚人、压抑人、限制人, 而是从人的心灵和情感, 去解放人、提升人、完善人。因此学校的德育管理, 要严肃而又不失活泼, 要正规也要留下空间, 其中以人为本是个根本的基础。对学生的教育既要有实效性, 也不要失去灵活, 要划底线、多鼓励、勤诫勉、不偏向, 而不是死板教条、生搬硬套, 要真正给学生快乐学习、快乐成长的空间。这是学校教育应该具有的人文内涵, 是实现学校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源泉。

三、加强德育民主建设, 是加强社会实践的需要

实行学校德育民主, 具体来讲, 就是要求我们的办学者、学校德育部门、班主任等德育工作者必须树立学生是学校主人翁的意识, 在具体的德育工作中, 尊重学生, 善于听取学生意见, 甚至向学生咨询征求, 对所要进行的德育活动、要求、方法、意义采用事先预告、座谈、公告等办法, 让学生明白、理解, 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自主参与。一方面使学校的德育工作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而开展, 提升针对性;另一方面也让学生获得一个过程体验, 真正入耳、入脑、入心, 提升实效性。

更重要的是, 当我们在学校的德育管理中尊重了学生的人格和权利, 有利于促使学生树立学校主人翁意识, 孕育、激发学生强烈的责任心, 产生“今天我以校为荣, 明天校以我为荣”的“爱校、荣校”的使命感, 实现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 有助于形成学校、教师、学生三者之间互敬互爱的融洽、和谐氛围, 使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有良好的情感基础, 校生、师生“顶牛”的问题较好地得到解决。

目前, 有的学校已经在德育管理工作中尝试成立专门的学生议事会, 积极听取学生的意见, 让学生参与学校的德育管理工作, 如制定或修改学校德育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 对寝室管理、文明礼仪管理等方面工作进行讨论, 提出意见和建议, 还参与奖惩学生及评选优秀班主任等重大问题, 为学校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制定决策提供依据;有的通过学代会、团代会、少代会、座谈会、调查会、信访接待、校长信箱等多渠道建立对话机制, 保障学生行使知情权、建议权、申诉权, 卫生检查、两操检查、门卫检查、食堂检查、常规抽检等也由学生完成, 学生中的隐患、教师的失范等, 学生均可提出批评和建议。这些都是学校加强德育民主化建设的有力探索和践行, 是对德育社会实践和载体建设的有力丰富, 真正育德于无形之中。

8.学校德育规章制度 篇八

摘要:关心德育理论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在美国产生,对美国学校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在西方世界受到了普遍关注。内尔·诺丁斯(Nel·Noddings)是该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目前,关心德育理论已发展成为国际上有重要影响力的德育理论流派,其独树一帜的德育思想对提高我国德育的实效性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在对此此理论进行梳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其对中学进行德育工作的启示。

关键词:关心德育理论;学校道德教育;诺丁斯;关心型教师

中图分类号:G4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09)04-0018-03

20世纪60年代末期,西方经济日见繁荣与道德走向沦丧反差日趋增大,德育的重要性重新被提出来,并相继涌现出了一批道德教育模式:理论基础构建模式、体谅模式、价值澄清模式、价值分析模式、道德认知发展模式、社会行动模式等。20世纪80年中后期的美国,以内尔·诺丁斯为代表的伦理学家把关心伦理学应用到学校教育中,并在实践中逐步发展成为国际上有重要影响力的道德教育理论流派——“关心”德育理论。

一、关心德育理论缘起的社会背景

二战以后兴起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引起了人类社会的产业结构、劳动力素质结构、劳动性质及社会生活的巨大改变,世界逐步朝着经济全球化以及世界力量多极化的趋势发展,这些变化也相应地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1972年由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编写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与明天》的报告,该报告认为传统教育已不能适应二战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需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全球化问题逐渐出现,如生态恶化、核威胁、恐怖主义、毒品走私、资源短缺等渐渐成为全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这些问题在内容上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在规模上具有全球性并且超越了社会制度的差异和意识形态的分歧,关系到人类的核心利益。想要对这些问题予以解决,人类的首要任务就是需要倡导一种全球合作精神,这需要依靠全人类的共同关心和努力。

而当我们把目光聚焦到美国,即可看到,二战后,1957年当苏联卫星上天后,美国社会感受前所未有的巨大竞争压力。为了提高美国的竞争力美国的学校教育逐渐将精力转向了科技人才的培养上,这样的做法的确使得美国的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获得迅速发展,美国的霸主地位逐渐形成。然而,在高度发展的资本主义社会经济体制下,自由竞争的风险压力使人们把追求物质利益和利润的最大化作为唯一的奋斗目标,人们关心事物胜于关心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益冷漠化。渐渐地,经济的繁荣却难掩其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酗酒吸毒、精神空虚、道德堕落、家庭解体、少年犯罪率急剧上升。社会生活、家庭生活的巨变导致美国社会中关心的缺失,而儿童是首当其冲的受害者。同时,学校片面地注重学生的学术技能,成了为个人职业成功和国家经济繁荣服务的工具,而摒弃了学校教育最根本性的目的——对学生品德的培养。而正是处于这样的社会背景和现实下,针对出现的诸多问题,美国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的女教授——内尔·诺丁斯在吸收了关怀伦理学存在主义哲学、人本主义心理学及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著名的“关心道德教育理论”。

二、“关心德育理论”的释义及主要特点

(一)“关心德育理论”的释义

诺丁斯对“关心”有独到的诠释,所谓的关心“是指处于关系之中的一种生命状态,而不是一套具体的行为方式。”她理解的关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认为“关心是一种美德和个人品质”,而是一种关系。诺丁斯反复强调“关心基本上是一种接触、一种交流,在交流和杰出的过程中,双方交换位置角色。”换而言之,关心是指一种对生命状态的关心与关怀的互相关心。诺丁斯这些论述的理论依据正是以关怀伦理学为核心基础之上而提出的。在《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一书中,诺丁斯教授批判了人们长期以来所信奉的教育理念,她论述了一种新的道德教育理论或者说是一种新的德育模式——关心道德教育理论,并提出教育的首要目的应该是培养有能力、关心人、爱人也值得人爱的人。她认为要达到这一目的,应该重视一系列不同形式的关心:关心自我、关心最亲近的人,关心所有与自己有关的或没有关系的人,关心非人类的生命,关心人类创造的物质世界,关心环境,关心意识形态的知识。同时她大声疾呼自己的教育理论和发展学生智力不存在任何冲突,她还批评目前的教育目标并不是培养关心他人,而是近乎残忍的学术训练。很多的所谓课程标准教学方法在很多方面几乎都是排不上用场的。相反,她所构建的道德教育模式是向教育者们提出这样一个挑战:在引导学生探讨最重要问题——如何真正“爱”人的同时能促进他们的智力发展,使得他们成为“关心型”的人。

(二)“关心德育理论”的主要特点

通过搜集大量资料以及归纳、提炼后,笔者认为,与传统道德教育相比,诺丁斯的道德教育理论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1对学生的个体生命予以尊重

对学生生命的尊重,这与诺丁斯对人性的理解有直接联系。诺丁斯认为,教育者不应该从教育大纲或整齐划一的教育目标出发约束或拔高学生,相反,教育者应该走进千差万别的学生的生命世界,不仅要用自己的、而且要时刻用学生的眼睛去观察,用学生的心灵去感受。即使在知识教学中,教师最关心的也不应该只是冷冰冰的知识或真理,而应该允许学生基于多元智能、各异的兴趣和知识背景对学习材料有不同的感受和不同层次的理解,关心型的教师不会打着“为你好”的幌子压迫学生,榨取其最大的能量释放,他会耐心地以自己的关心行动给学生能量补给,允许学生以自己独特的生命节律实现带有个性烙印的发展。

2对学生的主体感受予以关注

诺丁斯认为,“关心他人是道德生活的起点和归宿”。对于教师来说,关心始于他(她)的关心行为,完成于学生的被关心感受。但我们进行关心时,应该考虑到他人的观点、他人的需要以及他人对我们的要求。我们的关心行为应该与他人的需要、愿望及其在特定情景中的客观因素相关联。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教师没有权利单方面对学生宣称:多补课、多留作业都是为你好,我在关心你。因为道德和关心问题贯穿于教育的每一个方面,在知识教学中教师不能只讲效率,只关注成绩,而要通过挖掘该学科与活生生的生活的衔接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打消学生对学科的隔膜感、无用感,促进学生的理解,增强知识的亲和力。关心理论体现了一种平等、尊重学生的教育理念。

3对道德教育的实践性予以凸显

诺丁斯努力使自己的理论和实践高度一体化,在她的理论中也打上了鲜明的生活史烙印。作为十一个孩子的母亲,其中有三个是领养的国际儿童,诺丁斯在其著作中多处提到这些孩子各具特点,学业上的兴趣各不相同,而且,有些兴趣与他们的学业并不直接相关,但她都爱护、鼓励他们充分地发展自我。她认为,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

在父母对孩子的关怀可能日益萎缩的今天,任何学科的教师都负有关怀学生的责任,只有在师生间建立起一种真正的关怀型的教育关系,才能使学生在被关怀的感受中学会关怀他人,因而关键在于,教师是通过“行”道德而不是“讲”道德模塑学生的道德品质。因而,在她的理论中可以出她非常强调道德的实践性特征。

4对师生关心型关系予以强调

诺丁斯非常重视教师对学生予以母爱式的无微不至的关心,“学生很少对我们要求他们所学到的东西表达自己的需要。但关心型教师就会倾听学生们表达的,无论这种需要是从口头或是以其他途径表达出来的。”但她强调这样只是做到了一部分,我们真正需要的是关心型的师生关系,即教师作为关心者来关心学生,使之学会关心,从而再去关心他人和周遭的事物。学生作为被关心者也不应消极被动,而应以积极的反应来促成师生间的关心关系,并在这一过程中学会关心,成为将来的关心者。关心始于关心者,终于被关心者。为了使关系被称为关心,双方都要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做出努力。任何一方失败,都将阻碍关心的完成。关心者是关心关系中的两大组成要素之一,关心关系能否维持,能否传达至被关心者,能否在这个世界中被看到,都取决于关心者对这种关系的维持。关心,实际上是关心者把握他人的现实性,尽可能满足他人需要,通过自己的行动来实现的,并得到被关心者响应的一种行为。被关心者的意识特点有三:接受、认知、反应。诺丁斯指出,只有当(1)w关心x;(2)x承认w关心x这两个条件成立时,w、x才是一种关心关系。关心需要关心者全身心地投入,同时也需要被关心者对关心者的承认。

三、关心道德理论对学校德育的启示

诺丁斯关心理论思想令人耳目一新,它“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们对道德发展和道德教育的认识,使道德和道德教育从概念化的、知识化的科学世界中重新返回到人的真实的生命世界”,开拓了学校道德教育的新思路。它虽然发轫于已进入后现代社会的美国,但由于过分经济化导致的人们精神世界日益萎缩的时代问题以及现代教育中呈现的“亚道德现象”有着普遍性,所以,这一理论及其模式对我国的学校道德教育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价值。

(一)切实提高德育地位

诺丁斯不但把德育置于学校教育的首要位置,而且还把德育贯彻于教育的整个过程之中。我们应该切实提高道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就像诺丁斯所主张的那样,把道德的目的视为首要的、指导性目的。同时,还应坚决抵制德育与其它各育相剥离的做法,使德育贯彻在教育实践的各个方面,使德育真正成为教育的灵魂。要想做到这些,应考虑以下几点:其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育是理想价值与工具价值的结合,不仅要注重其工具价值,更应着重其理想价值,培养具有良好品德之人。其二,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教学不仅应传授知识,还应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把道德教育与学术课程的教学整合起来,使教学不仅具有知识性,还具有教育性。其三,树立正确的人才观。真正的人才是德才兼备的,既有高度的智能又有高度的道德修养,两者缺一不可。

(二)以“关心”为核心概念组织学校课程

诺丁斯认为应让所有的孩子都学会关心。只有学会关心的学生才能理解别人、懂得社会整体利益和需要,才能获得别人的关心和帮助,才能有更多的机会和成功。学会关心是现代教育的一个基点,是现代教育的一个方向,也是学校道德教育的一条重要而有效的途径。诺丁斯建议应通过课程的设置将德育与其他各育融为一体。而反观我国学校课程设置把德育与其他各育分开的现状无疑会使道德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我们可以借鉴诺丁斯的课程思想,将学校的课程设计集中于学生的活动或行为,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让学生对于所学的内容感到亲切,这样才有真正的学习发生。同时,应视学生的背景和需求来安排一套由关心自己开始,并扩大到关怀周围的人、远离自己的人、动植物和地球、人造制品和理想观念等构成的基本联系,并将之加入课程框架中。另外,在课程的设计上,要注重其连贯性,即以关心为主题来贯穿教育计划,同时,传统学科课程改为多元智能学科课程模式,供学生选修。

(三)培养关心型教师

“学会关心”这一教育理念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要求。诺丁斯认为,要想使教师能够胜任培养会关心的学生这一任务,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以关心者的身份出现,而不是一名训导员。她曾明确的指出,“作为一名关心型教师应仔细审视已有的(作为教师的)价值观和传统。”也就是说,教师应树立科学的学生观,与学生平等相处,认可学生,相信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关心者与被关心者之间的关系,教师给学生示范关心,同时,让学生体验关心,并学会关心;教师不仅把关心引入正规的课程,既教书又育人,而且深入学生的生活世界,在各种活动和交往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

(四)加强道德情感教育

知、情、行三方面是完美的道德品行不可缺少的基本构成要素,我们不能重视其一而忽视其它。但是,关心理论对道德情感的高度重视,对我们今天的道德教育却有重要的借鉴价值。诺丁斯关心理论主张把道德情感作为道德教育的核心目标。该理论所主张建立的关心者与被关心者的关系是一种情感交融、以情促德的关系,“以情感人”、“以情育人”是其理论的主要特色。诺丁斯认为缺乏情感融入,教育或许能在大脑中留下痕迹,但无法在心灵中、在人性中留下震撼,推动我们前进的力量不是理智而是情感,是我们对任何人和事所持的情感。道德情感高于道德认知,认知是为情感服务的,二者是目的与手段的关系。长期以来,我国的学校道德教育一直存在着偏重知识灌输,忽视道德情感培养的弊端,导致知、行脱节,从而使得道德行为难以转化为道德实践。要提高我国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必须加强道德情感教育。道德情感教育强调以感受体验为主,以情感态度的养成为表征,以情感和认知相互影响、彼此促进为发展过程,以培养情感性道德人格为目标。

四、结语

在我国新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今天,在我国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下,想要开拓学校德育改革的新思路,想要切实提高学校德育的有效性,想要建构适合的学校德育发展模式,内尔-诺丁斯的“关心德育理论”所含的理论意蕴和现实价值恰恰对于这些问题提供了一种全新教育思维和策略。我们通过切实提高德育地位,以“关心”为核心概念组织学校课程,培养关心型教师,加强道德情感教育等途径可以真正提高我国学校德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张晓瑜,体谅模式研究,江西社会科学,2006,(2):166-168

[2][3][4]美内尔·诺丁斯,于天龙译,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M7,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9.学校德育规章制度 篇九

一、工作制度

根据《大通县中小学德育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我校德育工作的实际,为更好地、创新性地开展学校德育工作,使德育工作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更好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使德育工作真正落实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加强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道德理想情操等思想政治教育,充分挖掘各科教学内容的德育因素,使之渗透在各科教学的过程之中,并收到良好的德育效果,特制定以下制度:

1、端正德育思想。以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育人模式丰富德育内涵,不断增强德育工作的主动性、实效性,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参与的德育模式,提高德育质量。

2、制定德育计划。对全体任课教师经常进行有关德育工作的思想教育和工作指导,使每位任课教师真正认识到自己应负的“教书育人”的德育责任;要求教师在教学计划中必须列入结合教学进行德育的具体计划;教务处、教研组在审核教师的教学计划、教案时,必须检查其中的德育具体计划(写入教案)。

3、教研组在制订教研计划、教学计划时,一要突出教材中显性德育因素,二要挖掘教材中的隐性德育因素,三要补充教材外的相关德育内容,四是结合社会热点进行渗透。各科教师要努力提高教学艺术,不断探讨渗透艺术,提高渗透德育效果,使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与教学内容之间产生有机的、必然的、和谐的联系,努力在潜移默化中给学生以春风化雨式的教育。

4、探讨交流德育经验。学校领导、教研组在日常听课、教学检查、教学观摩等活动中,必须检查、观摩任课教师结合教学有机地进行德育的情况,并给予单独评价;组织研讨各科中进行德育的内容和方法,并形成系统和规范;组织交流和推广各科中进行德育的好经验;表彰、奖励在德育方面做出优秀成绩的任课教师,进行正确导向。

5、合理安排德育。把各科课堂教学中的德育与有关课外活动中的德育结合起来。

6、加强师德教育。加强对教师的师德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教师的政治、思想、道德水平,使每位教师的教学工作以至日常非教学的言行都能成为学生的表率,能为人师表,形成良好校风。

二、各学科渗透德育教育的内容

各学科应根据本学科和学生的特点,找准德育渗透点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学科德育渗透。

思品课:进行社会公德教育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内容包括热爱祖国、尊敬师长、热爱集体、团结友爱、遵纪守法、努力学习、礼貌待人、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爱护公物、诚实正直、同情宽容、认真负责、坚毅勇敢、惜时守信、知耻自爱、热爱科学等内容,使学生具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和健康心理并形成基本的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社会主义理想和社会责任,培养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集体的思想,养成良好道德品质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健康向上的良好心理品质。

语文课:根据语言思维密切联系、文道统一的原则,选择文质兼美的文章,使学生在学习语言和文章过程中增强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结合文章主题思想和形象感染,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良好道德、心理教育;在指导课外阅读和作文中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审美情操。

英语课:通过反复进行学习英语的目的性教育,进行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在英语教材的内容和语言训练中,渗透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国际主义以及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规范教育。要结合课文内容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思想品德教育及法制、纪律、安全、心理品质和理想、情操内容的教育。

数学课:从实际问题引出数学知识,进行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的认识论教育;用有力的数据、百分比说明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用我国数学发展史料介绍祖国数学科学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成就,弘扬历代著名数学家的优秀品格,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道德品质教育、科学精神教育。

科学课:在介绍我国生物资源、我国古今在生物栽培和生物科学方面的成就中,增强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和献身社会主义建设的志向;在实验与观察中进行品德纪律和科学态度教育。

音乐课:强调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音乐教学与思想情感教育的紧密联系,从认知、操作、情意等三个方面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家乡、爱祖国音乐文化、爱社会主义、爱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教育。通过音乐作品,进行高尚情操、活泼开朗、爱美弃恶的品德情操教育,把思想政治教育贯彻于歌曲的演唱、评述、音乐家的介绍等数学活动之中。

体育课:结合体育运动和训练进行道德品质教育和行为训练:如遵守纪律和社会公德,尊重爱护他人、集体主义精神,爱护体育器材和场地等公共财物的教育。体育在培养良好心理素质方面,如诚实正直、积极向上、坚毅勇敢、不怕困难、敢于创新、竞争进取、严格要求、不骄不馁、自我锻炼和自我管理等方面,有独特的作用。

美术课:通过绘画、欣赏、创作等培养学生爱美、追求美的思想感情,逐步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从爱自然美到爱家乡美、祖国美,为祖国悠久灿烂的绘画文化而自豪;通过古今中外优秀美术家生平作品的介绍,用他们的创作态度、追求真理、向往光明、严谨认真、辛勤劳动的精神,启发、教育学生,并在实际的绘画练习中引导学生向他们学习。

10.德育是学校的生命-德育 篇十

学校德育教育应从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入手,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让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知是非,明耻辱,美化人格。要成才,必先成人,要成人,先必须有德。学校是育人的主阵地,教育人,培养人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学校应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德行放在工作的首位,我认为学校德教育先应从如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对学生的“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主要是规范学生的生活行为,学习行为,道德行为,使学生从小养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一是,学校要健全各种管理制度,使学生做到有章可依;二是,要组织学生积极开展社区活动和团队活动,锻炼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三是,开展适合校情的紧急演练活动,规范学生行为。

二、加强对学生的“美好”教育。

“美好教育”主要是让学生感受生活的乐趣,感知人生的价值,得到人对生活,对学习,对事业,对前途与命运的最大价值的取向。学校通过对学生进行美好世界、美好未来、美好人生、美好生活、美好环境等的认识教育来创建人的美好心境,提升他们对美好愿望的憧憬,使学生在心理上形成对实现美好愿望的期盼。学校要通过社区活动,团队活动,校园广播电视,校园网络等来扩大教育渠道。

三、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主要是要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一是,教师对学生情感的倾注:极力捕足学生亮点,关照学生点滴,关注个体差异,搭建互信平台,提供沟通机会。使学生潜移默化的受到情感的熏陶;二是,教师对学生情感的培植: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爱校之情,爱师之情,爱亲之情。

上一篇:维修部未来工作计划下一篇:应届生面试自我介绍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