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基本功练习

2024-10-10

太极拳基本功练习(共9篇)

1.太极拳基本功练习 篇一

八式太极拳练习口诀

两臂平举肩放松,双掌下按气下行。抱球迈步要协调,弓步左棚劲饱满。捋挤动作要舒展,双掌前按臂撑园。双掌前探不耸肩,搂膝推掌腰身转。迈步猫行稳重求,园活连贯意气连。

——(海飙太极)动作要求

(1)动作阴阳,交合运变,体现势正、招圆、松静、柔绵之功;(2)手眼身法步高度配合一致,做到手到、眼到、身到、步到;(3)动静相间,刚柔并济,蓄气轻缓,发劲快打;(4)稳定时无物无我,运动时得意忘形,轻松自在。

行拳走架歌

八式简化武当拳,无极起势鼓荡丹,两仪开合掳带连,鹤飞展翅气沉田。旋转乾坤开胯髋,野鸡蹿林走连环,五龙暗渡偷掌腿,侧人打钟架压点。阴阳别翅藏奇巧,合抱太极身安健,式法虽少万遍练,通幽入奥功德满。

无贪无妄:习练太极拳最忌贪多,尤戒妄动,凡运用与姿势均求其正确,庶练成后不致犯病,而精进自易,若贪若妄者,成就终鲜,此弊初学十九难免,切宜注意。

十三:打好太极拳,先从简单易记的口诀说起

无形无象(忘其有己),全体透空(内外如一)。

应物自然(随心所欲),西山悬磬(海阔天空)。

虎吼猿鸣(锻炼阴精),水清河净(心死神活)。

翻江播海(气血流动),尽性立命(神充气足)。

十四:

◆太极拳口诀

直线为攻,曲线为守;近身短打,慢练体会。

以意领炁,以炁领形;虚灵顶劲,无中生有。

◆“太极拳”心法

太极阴阳玄理明,万变千化不离宗。

不偏不倚守中和,悟透松紧功始成。

松紧本是一根绳,松紧紧松刚柔用。

骨撑筋伸肉要松,松撑圆沈臂如弓。

头领足蹬中间空,坠肘松肩两手挣。

吸胯开裆膝自挺,虚腋坐胯必起胸。

呼吸以喉入心腹,直落丹田涌泉通。

捧劲不离贯始终,周身似簧遇力应。

意不紧来又不松,不即不离不离中。

道法自然自然法,勿求勿追悟中行。

心松形松神亦松,似松非松松松松。

臂撑膝撑意亦撑,不撑自撑撑撑撑。

十五: jgrjgr123:

松紧本是一根绳,松紧紧松刚柔用。找到这根绳子,功夫也就快练成了 不错,很贴切,松紧本是一根绳,还是个有弹性的绳,这个绳要有意念虚领两个绳头,不然就丢了,找不到绳了

(这个是我的亲身体会,网友正好留言讲了,所以我认为很重要希望朋友留意)

十六:董英杰

提起精神、虚灵顶劲、涵胸拔背、松肩坠肘、气沉丹田、手与肩平、胯松膝平、尻道上提、尾闾中正、内外相合。不强用力、以心行气、步如猫行、上下相随、呼吸自然、一线串成、变换在腰、气行四肢、分清虚实、圆转如意。

2.太极拳基本功练习 篇二

关键词:太极拳,练习,阶段

太极拳的练习和其它体育项目一样, 要经过一个由生到熟, 由熟到巧的过程。但太极拳又有自身的运动风格和特点, 根据其风格特点我们可以将太极拳练习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 在姿势和动作上打好基础, 注意对太极拳基本功的掌握。第二阶段, 注意掌握动作的变化规律及其特点, 尽量做到动作连贯、协调、圆活自然, 完成由生到熟的阶段过渡;第三阶段, 要着重对太极拳劲力、意念、呼吸和动作自然结合进行练习, 做到动作轻灵沉着, 周身完整统一, 实现由熟到巧的阶段过渡。

1 基础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是进行基础性的练习, 包括基本动作的掌握和理解, 形成正确的动作姿势。

1.1 姿势端正

太极拳练习首先要注意姿势正确, 特别要保持上体自然正直, 腰脊中正, 两肩、两胯自然放松, 不可俯仰歪斜, 要做到不偏不倚, 立身中正。身体各部位的姿势都要做到正确、规范, 不可忽视任何一个部位的动作要领, 一个错误动作往往会造成其他错误动作的产生。因此, 初学阶段一定要按照太极拳的动作要领和动作要求来做, 踏踏实实地掌握好每一个基本动作。

1.2 下肢稳定

要想使上体端正舒适, 就必须保证下肢的稳定。步型、步法是太极拳姿势当中的一部分, 又是整个太极拳姿势的基础。在太极拳练习中, 很多人难以做到下肢稳健, 这不光是下肢力量的不足, 还有步型、步法错误的原因。如果步子过小或过窄, 或者脚的位置和角度不对, 以及变换动作时虚实不清, 势必会造成身体重心不稳。这就要求练习者必须理解步型、步法的动作要领和技术要求。可以通过单练各种桩步和步法, 先把身体重心的变换搞清楚, 这样既有利于培养下肢的支撑力量, 又能把主要步型和步法的动作要领掌握好。

1.3 动作舒松

初学太极拳要在练习姿势动作时注意舒松自然。舒松不是软弱无力, 而是按照规矩, 尽量把动作做得舒展端正。太极拳讲究动静结合, 舒松和紧张也是相互交替进行的。动作发劲前是松弛的, 但在到达力点之时又必须完全紧张, 然后马上松弛, 这是陈派太极拳运动的一个重要特点。但是太极拳的主要特点是轻缓柔和, 沉着自然, 所以初学者往往很难适应这种要求, 容易使用拙力, 造成不必要的紧张, 甚至僵硬, 容易破坏了姿势动作的稳定、端正。所以, 初学者打基础时一定要注意, 应首先从舒松柔和入手, 避免不必要的紧张和生硬, 姿势动作力求舒展大方, 自然柔和。

1.4 动作均匀

初学太极拳时, 应注意动作要慢, 要柔, 用力要轻, 要均匀。快慢相间, 不是越慢越好。一般来说, 初学者动作要慢一些, 用力轻一些, 易于使动作准确, 速度均匀, 消除拙力。初学时因为动作不熟练, 中间可以有停顿, 以便体会下一个动作的要领, 边想边做。一旦动作达到了熟练的程度, 就要努力保持动作的连贯性和匀速运动, 重心不可以忽起忽落, 动作不可忽轻忽重、忽快忽慢。

2 掌握规范动作阶段

这一阶段的任务是着重掌握动作的运动规律, 体现太极拳的运动特点

2.1 连贯

在基础阶段的基础之上, 要努力做到节节贯串, 动作连绵不断。每个动作的连接要前后衔接得当, 一气呵成, 犹如行云流水, 一个动作的完成就是下一个动作的开始, 完全在意识的支配下完成动作, 不可以中途有中断现象。例如, 揽雀尾动作, 初学时可以把、捋、挤、按分成四个局部动作独立开来进行完成, 待四个动作衔接完成后, 动作中间虽然仍要保持定的节奏感, 但是一个动作完成后, 要稍微一沉, 似停非停, 形断而意不断, 要立刻接下一个动作。整个过程要精神集中, 意念贯注, 不可松懈间断。

2.2 圆活

太极拳的动作以弧形、曲线为主要运动形式, 灵活自然, 衔接和顺。理解和掌握了太极拳的这一重要特点, 就能自觉地避免动作直来直去和转死弯、拐直角等现象, 使动作圆活不滞。在动作要领上要特别注意运用腰部带动四肢运行活动, 体会转腕旋臂、沉肩坠肘、屈膝松胯等动作要领。虽然太极拳动作要求走弧线, 但不可故意做作, 要保持动作自然。

2.3 协调

太极拳运动是全身性的活动, 这就要求做到上下相随, 四肢动作协调, 整体一气, 全身各部位动作保持协调一致。例如, 云手动作, 腰部的转动带动两手臂做圆形运动, 两手臂随着躯干自然内外翻转, 两腿支撑整个身体左右移动重心, 颈项也随着躯干自然扭转, 同时两眼不断注视交换的双手,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全身密切配合的运动。太极拳对人的协调性要求很高。而动作的协调又是太极拳运动中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 做不到动作协调, 身体就很难放松下来, 就不可能做到柔和自然、顺遂畅达。所以, 要想达到动作的完全协调就要反复规范地练习, 这是实现太极拳动作协调的唯一途径。

2.4 懂劲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是弄明白太极拳的劲力, 所谓懂劲, 就是了解太极拳的用力特点, 掌握用力的要领。这一阶段主要是练习劲力完整, 内外统一。

2.5 呼吸和动作相协调

太极拳呼吸深长细匀, 顺通自然。初学时要求自然呼吸, 动作熟练后, 可根据个人锻炼的体会和需要, 在合乎自然的原则下, 有意识地引导呼吸, 使其更好地适应劲力与动作的要求, 这种呼吸叫做“拳势呼吸”。“拳势呼吸”就是在呼吸上使自发的配合变为自觉的引导调节。

练太极拳时, 呼吸不能机械地受动作的拘束。“拳势呼吸”既是积极的又是自然的, 运用恰当可以使动作更加协调、圆活、轻灵、沉稳。由于人们的体质不同、练习速度不同, 呼吸也不可能强求一律。所以, 在太极拳运动过程中, 不论在什么情况下、技术如何, 都要保证呼吸和动作的结合顺畅, 符合太极拳“气以直养而无害”的原则要求。

2.6 虚实分明

虚与实是一对哲学上的矛盾概念。太极拳把虚实的概念引用过来解释动作的虚实, 认为主要支撑体重的腿为实, 辅助支撑或移动换步的腿为虚;体现主要动作的手臂为实, 辅助配合运动的手臂为虚。明白了虚和实的对立后, 还要掌握二者的统一。太极拳所有动作都是矛盾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意思是动作到达终点时, 也要求各部位关节、肌肉保持少许伸缩转化的余地, 所谓“虚中有实, 实中有虚”。这就要求在用力上不能绝对化, 既要明确矛盾的主要方面, 也要注意矛盾的次要方面, 做到柔中有刚, 刚中有柔。

2.7 意识引导动作

练习太极拳要求自始至终保持精神集中。初学者往往把思想集中在动作的记忆上, 总是想着一个动作过后的下一个动作是什么。技术熟练后, 就要把思想转换到运用劲力方面来, 意念活动从机械地做动作转为用意念引导动作, 这就使力量、速度、节奏与动作的运动变化协调起来。

首先, 打拳时要注意情绪饱满, 全神贯注, 这是意念活动的重要体现。要做到“外示安逸, 内固精神”。

其次, 意念集中不是情绪紧张呆板。意念活动要与劲力的刚柔张弛相一致, 形成阴节奏变化的运动。要体现“沉而不疆, 轻而不浮”的特点。

最后, 意念、劲力、动作三者是统一的, 但它们的关系有主有从。意念引导劲力, 劲力产生运动。所以太极拳要求“先在心, 后在身”, 形断意不断, 势换劲连, 劲换意连。

2.8 连绵不断, 劲力完整

太极拳劲力要求刚柔相济, 还要求均匀完整, 不能有断劲的现象。所谓断劲, 是指力量的中断、停顿、脱节。要想劲力不断, 不仅要保证动作连贯、协调、圆活, 还要掌握动作的运动规律。太极拳用力要求发于腿, 主宰于腰, 形成于四肢, 以腰为轴, 周身完整一气。初学者往往把注意力放在上肢的变化上, 这就违背了太极拳的练习原则。在实践中, 为了防止断劲, 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要求走曲线, 转圆弧, 上肢屈伸尽量与臂部的旋转相结合, 以利于劲力的连贯。

3.心意太极拳练习指要 篇三

第一趟是炼气的套路,也是固本筑基的拳法。人体只有骨节开放,气路才能通畅;气路通畅以后,真气才能在体内畅行无阻。第一趟心意太极拳要求自然、柔和、优美、放松,每个姿势都要舒适,体现出松、稳、慢、匀等特点。此时练习拳术时不要有打人之心,要想有实战功夫必须到第三步功夫时才能一举手、一投足自然将敌人弹出。通过第一趟心意太极拳的锻炼,初步达到内外气血通畅,可以使身强体壮、精力充沛、发黑眼明、脸色红润、心情开朗。

第二趟是炼精的功夫,因此在学练的过程中要逐步懂得什么是太极、太极功、太极道。

第三趟,通过对心意太极拳不同套路、不同层次的修炼,使练习者逐渐懂得和重视太极文化的修养,逐步懂得太极拳是阴阳拳,阳面的动作好学,阴面的神、意、气却是太极拳改变自身和提升功夫层次的关键所在。神,指精神,眼为神。意就是意念,是修炼者的正念。我们知道人在高兴的时候就会气血流通,会产生愉悦的感觉,同时减少忧愁烦恼。因此,在学习心意太极拳的初期就要学会随意、放松、愉悦。这是一种美的享受。不管是哪一趟太极拳,每天、每次要练三遍以上才有效果。第一遍,开展经脉,第二遍,校正姿势,第三遍,拳里加心意。有了这三遍,进步就迅速,由外而内逐渐产生内气的周流,感到丹田气沉、腹部充实,从手指麻胀、眼睛微光,到气传遍全身。

学习心意太极拳必须要懂得阴阳,只有这样才能懂得心意太极拳的内涵和精髓。人体的阴阳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对平衡的,阴进则阳退,阳进则阴退,一旦有一方偏盛就会引起身体不适。心意太极拳则是意催气动、气催形(肢体)动,因此在演练时要眼随手动、手随目移,只有这样左右旋转,才能使内气在身体内部有序流转、阴阳互动,身体自然就会健康、矫健。

一、形体配合

形,就是形体。锻炼形体的主要目的,一是使肢体得到锻炼以求坚固,即强身健体,二是使内气运行更加通畅,这样身体内需要的营养才能更加充足。所谓形正,就是身体各部分动作要高度协调,只有这样才能使身体的各种姿势和顺并合乎生理的自然要求。

练心意太极拳时,对形体上的要求是:头正而起,肩平而顺,胸含背圆,裆深而藏,足坚而稳,膝屈而伸。《心意拳谱》中说道:“紧撮谷道内中提,尾闾一起绉甲骨;玉枕难过目视顶,来到丹田存消息;往前又是雀桥路,十二时中降下地;锁住心猿合阳马,要立丹田海底基;一时快乐无穷尽,反本还原心自知;九炼自成金刚体,百病皆除如童子。”在练习心意太极拳中要明三节九窍,形体要头正顶起,大椎、廉泉穴微微内收,这样便于打通任督二脉,可以解决玉枕穴关难以打通的困难。脚掌踏地,两臂自然下垂,两肩微微内扣,胸部微含,背部自然就会拔而自圆。这时,真气不但很容易自夹脊向上过百会、下到明堂而与任脉相接,还可以通过两肩气通两膊,气到十指(筋梢)。松肩是腰以上能放松的关键,而肘部沉肩垂肘又是松肩的前提。肩头的三头肌下连两臂的双头肌,前接胸大肌,后连背阔肌,所以松肩可以实现从肩到胸、到背的全松,使气血通行无阻、三焦气顺,易于内气沉入丹田,可以使下肢得到稳固。一体之动主宰于腰,腰有车轴的作用,前有任脉,后有督脉。要想保证前任后督畅通、身体动转灵活,就要腰部直、松而不能曲,宜松不宜紧。两个轴转微微内合,臀向下逼,尾闾骨向前向上一翻,则腰自松而真气过会阴、命门,直上头顶百会。提肛可以引导三阴之气上升,松胯提膝可以迈步如猫行,从而达到全身轻灵的目的。

明了三节九窍,以意想窍,意领气行,这样气也会与形体配合起来,功夫上身就会快一些。

二、呼吸

心意太极拳的呼吸和别的门派不一样,它要求气从下向上升起,一吸气就会感到身体内部的气血流向心脏和命门穴,一呼气气就会走向四肢。

丹田充实,气可贯穿到背部三关,向上直达泥丸。人体背后的命门是全身重心所在,气通劲到,力由脊背而发。命门后撑,吸气时命门后拉,全身的爆发力可以激发起来。这里所说的气是指真气。如起势时双手掌心向上,上接天根,下接地气;然后双手下按,掌心向下,这样可以下接地气,外导内行。又如“野马分鬃”时,左手心向上接天气,右手心向下按接地气。

人体有四海,丹田为气海。丹田呼吸,吸气入海,可以充盈腹部。气宜鼓荡,这是心意太极拳呼吸的基本特征。鼓荡就是膨胀(展)与收缩(裹)对立统一的表现,符合辩证法的原则。吸气时新鲜氧气进入丹田,呼气时将胸腑之浊气排出体外。调息就是调整呼吸,这要根据个人的体质、练功时间的长短进行调整,不能影响呼吸的畅通,要循序渐进,从自然呼吸逐步调整到逆腹式呼吸。呼吸时舌顶上腭,鼻吸鼻呼,尽量做到起吸落呼、开吸合呼,动作和呼吸配合起来,虚心实腹,将气沉入丹田。吸气时会阴轻轻用意上提,将气升于顶;呼气时放松,将气降于丹田。沉气要自然,像物体在水中慢慢沉落一样,不能有一丝一毫血气相加。吸气时,肺部扩张,小腹收缩,氧气以及其他营养物质循动脉进入血液,循经络合为真气归入丹田。同时,肺胸的膨胀使横膈膜下沉,又推动丹田真气向下、向后沿督脉弧形上升。这就是气贴脊背、气渐入骨,这样腰部有了劲力。同时,真气沿手三阳、足三阴归丹田,再经会阴上升入肾,气聚命门。呼气时胸部收缩,横膈膜上升,迫使肺部吐出浊气,任脉之真气继续下沉丹田,督脉之真气一部分“力发脊背”、“气贯四梢”(牙、发、指甲、舌),另一部分上升百会,从大椎穴再向前弧形下沉丹田(也是小周天的上半圈)。同时,真气沿手三阴、足三阳贯入四梢,有利于微循还的通畅,从技击上来讲就是有利于发出劲力。老子讲:“呼接天根,胸通宇宙。”一阴一阳的膨胀收缩,协调一致,相互推动,相互鼓荡,反复修炼则使任督脉通,一呼一吸真气出入。

特别注意的是,如果只注意肺部深呼吸,追求肺活量加大,而不注意引气下行,往往引起胸闷、头胀、口干、心悸等症状。所以,练习心意太极拳的人要注意引气下行,气沉丹田。运用腹式呼吸则上述不良现象均可消失。

三、三步功夫

学练心意太极拳有三步功夫,一定要遵循循序渐进的要求,千万不可贪多求快,不然会拔苗助长。

第一步,固本的功夫。

固本就是打基础,也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炼精化气”。这步功夫主要表现在练拳时形体要正,内气要顺,做到意、形、气三者相合。意,就是精神意识。心意太极拳虽然从外表来看是动的,但是实际上要求动中求静,是动静兼修的套路和功法,因此整个套路要求意要安静、动中求静、虽动犹静。心意拳是以调节精神活动为主、增强自我形体控制能力的锻炼的方法,在锻炼中只有求静才能精神内守,只有求静才能使练功者的大脑皮层得到抑制和保护,“定在心中,耳目聪明”,就是这个道理。

形与气是息息相关的,人体的动作要按照规矩顺其自然,外不能乖于形式,内不可悖其神气。外面形式之顺,是内里神气之和;外面神气之正,是内中神气之中。故见外而知其内。内外合一,此就是外形正的真意。

第二步,致用的功夫。

练到此步功夫时,不但可以健身,还可以用来防身自卫。此步功夫特别表现在第二趟拳术中,也就是“炼气化神”功夫,求的是劲、势、神。劲要灵活,势要雄厚,神要威严。劲、势、神三者能结合,然后则可体用兼备、生化不已。

“劲”必须以气为基础,心意太极拳更是通过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用全体的活动来改变敌方的来劲,从而达到反击敌方的目的的。在练习中,全身的肌肉群该放松的就放松,该收缩的就收缩,该用力的就用力,不该用力的就随之协调放松。心意太极拳本身就是一趟放松、顺其自然的拳术,在放松的状况下肢体能很好地接受来自大脑的信息以调整用力方向、实现用力适当。

“势”指的是拳术动作的“气势”。身体是形之本,气是体之充,劲为动之基。在拳术中气势是必不可少的,动作的虚灵或者威严,都是通过气势表现出来的。拳术演练到雄威时其势可如排山倒海、风卷残云,又如金戈铁马,势不可挡,然到虚灵时拳又柔如水,无孔不入。心意太极拳就是这样虚虚实实,圆通活泼。

“神”是人体整个生命的外在表现。神与形、神与气、神与体,表现出不可分割的联系。古人云:“神者身之本,气者神之主,形者神之宅。”又云:“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心意拳谱》中说得非常明白:“心定神宁,神宁心安,心安清净,清净无物,无物气行,气行绝缘,绝缘觉明,觉明则神气相通,万象归一矣。”炼神是行气的前提,是炼气积功的首要条件。心意太极拳在演练中要做到“目视鼻,鼻视脐,处处行迟不可移,扯开二六连环锁,一点灵光吊在眉”。在练拳中一举一动、一行一止,都要集中精神凝聚神气在眉间的天心处,从意念到眼神(眼为神),再到身体躯干,全身要完整一气。动作时要动步不动心,动身不动气。只有心静然后才能步坚,只有气静才能身稳。

第三步,延年养生的功夫。

也是“炼神还虚、炼虚入道”的功夫。这部功夫特别着重精神意识的锻炼,就是对“性功”的锻炼。在练习第一趟心意太极拳时,有的人只练了3个月就有性功能恢复的感觉,对一般的学练者只要求有“伸经腾膜、气潜入骨、骨响齐鸣”的效果就行了。修炼心意太极拳不光是练拳,也是在修道,同样要求“致虚极,守静笃”,心中空空洞洞,至虚至无。能练到心如明镜,就是“性空”。等到虚极静笃之时,自觉海底有一点生机发动,这就是“一阳初发动,万物未生时”,精、气、神全寓于此。

心意太极拳要求不用力,心中要空虚,静无一物。其时腹中虽实而乃虚,呼吸虽有而若无,勿忘勿助,绵绵若存,便是神化之妙用。老子说:“虚其心而灵性不昧,振道心而正气常存。”如此一步步做下去,渐渐做到形正而松、势圆而展,形与势相和、松与展统一,则全身晶莹透彻、无所不含,益气相随、形气相宜,全体透空、神形俱妙,达到“体虚”的境界。从技击的角度来看,此时气与劲达到高度统一,行气与走劲运化平衡、恍惚渺冥、自然感应,得气灵之妙用,进入了自由王国。这也是“静为本体,动为作用;无为而用,寂然不动,感而后遂通”的上乘境界。练到这一步,人体内的环境得到了高度协调,内环境与外环境融为一体、高度统一,自然而然得到了延年益寿的妙用。

身正肌松,心静神凝,气沉丹田,步如猫行。身正就是身体要中正中和,不得有前俯后仰、左歪右斜的毛病。心静就是大脑要保持空空洞洞,练功时思想要集中,不能胡思乱想。神凝就是精神内守,将精神意识由外向内转入。心静神凝之后,便能使体内各个系统和器官技能活动按照需要统一起来,产生良好的保健作用。练功时每一动作都要集中精力,眼神贯注,心神不乱,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练功的效果。

4.练习太极拳时巧妙放松的方法 篇四

【温馨提示】:

阅读是一种成长,转载是一种智慧,分享是一种美德,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智慧的你懂得分享帮助更多朋友成长!

练习太极拳为什么要放松?太极拳放松的标准是什么?太极拳的放松有没有阶段性?如何在练拳时做到“体松心静”“如棉裹铁”“松静自然”?太极拳放松的最高境界是什么???长期以来,这些问题困扰着广大太极拳爱好者,有些爱好者感叹说:“练了一辈子拳,还不理解什么是太极拳要求的‘松’。”而很多太极拳爱好者也是不断地写文章,谈论太极拳的放松问题。可是一些文章要么晦涩难懂,要么说不到要害上。针对这一在太极拳爱好者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本刊“名家讲堂”栏目特别邀请国内各个太极拳流派的名家老师,对这一问题做由浅入深的讲解,希望广大太极拳爱好者能够从中受益。冯志强 从容不迫,静心慢练,自然放松

练习太极拳要放松,这里的放松,不仅是精神上要放松,周身肌肉也要放松。只有做到了放松,经络才能畅通无阻,气血才能够顺达充盈四肢百骸,这样才能够达到增长功力、健体强身的目的。所以,练习太极拳,能否放松,是至关重要的。

初学太极拳,先要熟练套路动作,做到立身中正,姿势正确。等到动作熟练后,再专注放松。这时打太极拳,要意想丹田,让丹田带动肢体进行运动。每到一个式子的定式时,要沉肩坠肘一次,调整气息,使内气归于丹田。这就是一次放松。然后,再接着做下一个式子。每一个式子都要这样开合起落,使气血从丹田出发,达于四梢,复归丹田,在动作的外形上都要有一次沉肩坠肘的松沉过程。这其实是把太极拳当作活步桩功进行练习,活桩慢练,才能出功夫。开的时候要尽力张开,让肢体放松,内气通达四梢;收的时候要全部收回,做到气沉丹田。这样,开合收放要清晰,不能含混不清。按照这样练习,即使是初学者,也不会出现紧张僵硬的状态。到了高级阶段,外形动作的松沉开合已经习惯成自然了,这时就要专注于意念的放松。

总之,太极拳的放松没有什么玄虚的,只要从容不迫,一个式子接着一个式子地慢慢练习,每一个式子都有一次沉肩坠肘的松沉过程,使内气达于四梢,归于丹田,久而久之,就做到了太极拳的放松要求。以上所述,是练习混元太极拳的要求,也是练习太极拳的基本要求。杨振铎 太极拳的放松是手段,不是目的谈到太极拳的放松问题,我们往往存在着一种错误认识,即认为练习太极拳的目的就是放松。其实,放松只是太极拳的一种训练方法,是一种手段。练太极拳时不能放松,一般有两方面的原因:一个是意念上没有放松,再一个是肢体上没能放松。意念的不能放松一般比较容易理解,就是紧张。初学太极拳时,人很容易紧张,思想上一紧张,动作就僵硬。所以,练习太极拳首先要做到思想上不紧张,要顺其自然,这样就能在意念上放松。对练习太极拳时要求的肢体上的放松,一般人不理解,以为不用力,软软的就是放松了;认为放松就是松软、松懈。这是不符合太极拳的要求的。其实,肢体的放松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太极拳在肢体上的放松要求是骨骼、肌肉、关节、韧带的拉长,所以,杨式太极拳要求动作舒展大方,充分拉伸各个部位的肌肉、韧带和关节。人体在动作舒展的时候,肢体才能放松,这样有利于血液循环,能做到气血顺畅。

要做到放松,不仅要有老师的指导,自己也要不断练习,细心揣摩。练习太极拳,既不能僵硬,也不能松软。人体的各个部位原来是分散的,通过放松,使肢体各部位成为一体,节节贯串,劲力由脚而腿而腰,达于手指。运动的保健功能就是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太极拳也是这样,在放松的状态下,气血就畅通无阻,充盈四梢,长期锻炼,就能增长肌肉力量,增长功力。另外,通过练拳,对自我也会有一个了解,能体会到气血的畅通,掌握身体的平衡。

最重要的一点是,初学太极拳要先按照规则要领去练习,不要想着放松。按照规则要领,把动作做得规矩标准了,以后再求意念上的放松。只有动作熟练了,自然就能达到放松的要求,做到《太极拳论》中要求的“虚灵顶劲,含胸拔背,气沉丹田,周身一动无有不动”。吴文翰 骨肉分离求放松什么是放松?太极拳的放松标准是什么?我以为,练习太极拳只要能在身法上做到肢体柔顺,不僵滞,周身非常协调;在呼吸上,能做到和畅,不短促,不气喘;在面相上,能不紧张;在动作上,是自然的,和谐的,不是参差不齐的——做到了这几个方面,就达到了太极拳的放松要求。僵滞、短促、紧张、参差不齐这些都是练习太极拳不能放松的表现。

如何做到放松呢?我认为,首先要心静。心理因素是最主要的,李亦的《五字诀》讲:心不静,意不专。练太极拳,心必须要安静,心里有拳,才能把拳练好;心里胡思乱想,拳就不能练好。其次,身法要正确。练太极拳要讲究身法。其实,人们在做其他活动时,也是要求身法的,中国的传统文化就要求人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武禹襄对太极拳身法的要求,基本是按中国传统道德的要求提出的。再比如写毛笔字,要求身要正、心要正、笔要正、纸要正,这样才能写好字。太极拳的身法要求是“中正安舒”,心法上的要求是“从容不迫”。所以,练习太极拳一定要身法中正。只要做到“中正安舒,上轻下沉”,在心理上能从容不迫,就能达到周身放松。第三,拳势要规范。不管是练习传统太极拳套路,还是练习竞赛套路,都要做到动作规范。所谓规范,就是指动作要符合拳理要求。如果周身不能相随,内外不能相合,那么拳势动作肯定是不规范的。动作不规范,也就不能做到放松。

在开始练习太极拳时,动作要慢一些;身法要正,不能歪斜;动作幅度要大一些。之所以动作要慢、要正、要大,这是为了把周身的肌肉松沉下去;同时,也能把关节韧带拉开,这样才能做到动作圆润自然,气势浑厚。只有把动作做慢了,身法加大了,才能做到深呼吸和气沉丹田。如果做到了这些,就能达到太极拳放松、松柔的要求。

根据我个人的体会,放松是有阶段性的。初学阶段,是很难放松的,动作僵硬、断续,这是很正常的。等到动作熟练了,自然能够放松。从内部来讲,只有做到心静,才能从容不迫,自然放松;从外部来说,对动作套路越是熟练,越能够达到放松的程度,所谓“熟能生巧”。

具体到练拳的身法来说,首先,练太极拳时一定要收腹,腹部一定要放松,所谓“腹内松静气腾然”。腹部不能放松,就会影响到全身的放松。其次,练拳要采用深呼吸,做到气沉丹田。如果在练习太极拳时出现了胸闷的现象,可以采用深呼吸的方法进行调节。如果深呼吸还不能解决,那么就要停止练拳,自然散步调节。胸闷现象的出现,都是由于拳势不规范、心不静、呼吸和拳势的配合不协调、周身紧张等原因造成的。如果身体局部出现紧张现象(比如腿部),那么可以停下来,用手拍打几下,以缓解局部紧张,然后再找出紧张的原因,进行调整。

在武式太极拳中还有一种骨肉分离法的放松方法,这是武派太极拳的传统方法。一般来讲,我们所说的松沉是指肌肉来说的,骨骼是不可能松沉的。放松对肌肉的要求是肌肉松沉,骨骼方面的要求是关节要拉开。骨肉分离法就是在立身中正的情况下,意想前胸后背的肌肉从上到下像流水一样流到脚下涌泉穴;同时,骨骼有向上升的意识。这样,骨骼向上升,肌肉向下松沉,好像骨肉分离一样。长期练习,就会产生骨肉分离的松沉感觉。肌肉松沉后,肢体非常柔顺而内部又非常坚刚,这就是积柔成刚的练习方法。所以,练太极拳时,要求意向上升,气向下沉。

另外,要想进一步放松,还要多学习体会老前辈们的练拳心得和拳论。

再有,推手的放松与练习拳架的放松既有相同之处,又有相异之处。练拳架时,是个人自己练习,放松容易做到。推手时,则是有对抗,放松就不容易了。这时,只要能做到不丢不顶,就算做到放松了。怎样做到不丢不顶呢?我认为,除了做到练习拳架的要求外,还要练习“来卸去补”的方法,即对方来力后,我怎样把力量卸掉;当我进攻时,怎样把力量补充上去。这个方法是需要在老师的具体指导下才能学会的。总体上说,推手时,只要双方不丢不顶,就是做到了放松。孙永田 初学者不要把放松放在第一位太极拳的放松,首先要做到心理放松,不能太紧张了;其次是身法上的放松。身法上的放松,并不是全部放松到松软程度,而是肢体要有一定的支撑力,在有支撑力的情况下做到心理放松。太极拳的放松,不仅能使身体的机能进行自我调节,达到气血畅通,有益于身体健康,而且在技击时,由于身体放松,减少了肌肉紧张造成的阻力,动作就协调快速。人体在紧张的情况下,动作不协调,反应慢,这些都是僵硬的表现。所以,太极拳要求放松。

对初学者来说,我认为放松的问题不是最重要的。初学太极拳,动作不熟练,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紧张、僵硬现象,这是很正常的。尤其是你要做一个新动作,要达到规范的要求,都会产生紧张现象,因为你还不习惯这个动作,中枢神经指挥这个动作时还不能做到随意自如。人在学习掌握一些新的动作时,神经对肢体的支配动作是需要整合调整的,都有一个从不熟练到熟练的过程,在达到熟练的程度下,自然而然不求放松即能做到放松,也就是等你习惯了这个动作,身体协调了,这时自然就能够放松。所以,在开始学习太极拳时,不能要求初学者放松,只要做到动作规范标准就行了。如果一开始就求放松,动作往往做不到位,而初学者最大的问题是动作不协调,不到位。把动作规范好了,动作熟练了,自然而然能达到周身放松、中正安舒的要求。太极拳要求的顶头竖项,各种步法、眼神、手法等的协调,等等,都需要一个不断熟练的过程。一开始讲究放松,而不强调动作的规范正确,那是练不好太极拳的。

太极拳放松的阶段有三个:初学阶段,去僵求柔,先求动作规范标准,在规范的要求下再求松柔;达到中级阶段,动作熟练,自如协调,这时专求放松,同时,还要注意规范动作;到了高级阶段,不求动作标准而自然标准,不求动作放松而自然放松,神经系统指挥自如,需要肢体有多大劲力,就会产生多大的劲力,不会有多余的劲儿;需要缓慢的时候,就能缓慢,需要快速的时候,就能急如闪电,达到了自然而然的地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明规矩,守规矩;脱规矩,合规矩。”

5.太极拳基本功练习 篇五

太极拳是中华武术,是我国传统武术的瑰宝,练习太极拳的时候要掌握的技巧很多,只有掌握了这些技巧才能快速的练出太极拳的真功夫,今天太极拳小编就是要给大家介绍太极拳真功夫三字秘诀(打、练、行),实战技巧及基本要领,主要认真的学习这些原始太极拳才能帮助你提供太极拳的境界。下面随着太极拳小编一起来见识一下什么是太极拳的真功夫吧!太极拳真功夫三字秘诀

练习太极拳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掌握太极拳的运动特点,你会发现太极拳是个灵活变化功夫。很多拳友在练了一段时间的太极拳后,进入了一个瓶颈期,开始感觉枯燥无味了。其实,这也是正常现象。凡是看不透的未来的东西,总会让人迷茫的。

每一个练拳者都会遇到这种情况。但是,如果你有一个好师傅或者有一个非常好的同学,那就不一样了。好的师傅会时刻告诉你现在所处的境界,并会因材施教,告诉你目前该努力的地方。

习练太极拳前要排空思想杂念,全神贯注,不能三心二意,身体保持立身中正,不偏不倚,拉伸全身筋骨肉。

一旦把师傅指出的问题攻克了,那就立马上升一个档次。好的同学也是一样,因为基础相同,但如果他在某个方面有所领悟,就会突飞猛进那么一下子,这就给一起学习的同学起到了榜样的作用,也是很好的激励和鞭策。

有了这样的师傅和同学,你的学拳生涯就不会那么枯燥,也就不会那么迷茫了。既然,大家都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来练习太极拳,其实也都希望能把太极功夫练到身上。

之所以会有迷茫,也不过是看眼前的情况,自己离太极真功夫相距甚远罢了。其实,就拿走路来说,再远的路,只要走的方向正确,总有到达的一天。而一个好的师傅,就是一个会给你指明方向的人,一个告诉你正确路径的人。

太极拳的实战功能主要体现在推手和技击中,想要学到太极拳的真功夫,就要掌握打、练、行三字秘诀。

一个初学者,经过什么样的路径才能练成太极功夫呢?这里我愿意把师傅的传授与大家共同分享。记得初学太极时,在这个问题上我得到师傅这样的指点打、练、行。就是这三个字。师傅说,这三个字就是练成太极功夫的路径。

师傅说:所谓打、练、行,就是打拳、练拳、行拳。简称打、练、行。走过打拳、练拳、行拳这个过程,一个人的太极功夫就基本练成。所谓打拳,就是太极的初级阶段。第一步是打拳

主要是记住动作,用的是胳膊和腿。表现也是从比较生硬、僵直,慢慢转向柔化。

虚领顶劲、沉肩坠肘、含胸拔背、气沉丹田、松腰松跨、劲断意不断、不丢不项、舍己从人”的这些“规矩”虽然也要求体验,但往往是顾此失彼。这一阶段。打个不恰切的比喻,就像练书法的楷书一样,横平竖直,练的是大的框架。第二步是练拳

练拳阶段主要在“轻灵”、“松沉”和“虚实变化”、“阴阳转换”上下功夫。但是对于太极拳“虚领顶劲、沉肩坠肘、含胸拔背、气沉丹田、松腰松跨、劲断意不断、不丢不项、舍己从人”的这些“规矩”,却有更高、更严的要求,此时,就不要拘泥于框架的大小。

而是要根据你的情况,拳架可高可低、可大可小、可慢可快、可动可静,拳架的练习要从守规矩到破规矩再到合规矩并慢慢地要对意念和气有所体会,这个阶段好比书法的行书,练的是由外入内的功力。

从打拳到练拳,也是“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的过程。也就是说,打拳,打出的是框架,练拳练就的是招熟,并由招熟而渐悟懂劲。第三步是行拳阶段

行拳是懂劲之后的练法。所谓行拳,其实是意行和气行。

也就是“用意念在里面练”,抛开外形的意行和气行,则能练就随心所欲不逾矩之境界。到这种境界无论走、坐、躺,都在太极之状态了。

师傅说的一个人“坐”在那里也在练拳,“躺”在那里也能“走”一趟拳,就是这种状态,达到这种状态,难道不是“神明”的境界吗。这就像大书法家醉后的草书了,无拘无束挥洒自如。太极拳实战技巧

传授真功夫 太极拳真功夫的练习技巧及要领

一、知形

即对人体形体变化要有充分的认识。这里主要是指导对对方形体变化的把握。如果对方力大速度快,我方自然不能以慢动作式的太极套路应对,只能随人之进退快慢而相随。

在这一过程中,最佳时机在于把握对方最初的动作雏形,即“一动”。因为这时对方的速度、力量都未形成,最易处理。

在实战中要善于观察周边,学会将对方的力量化解掉,太极拳讲求的是后发制人,不是双方力量的大小的较量。而是技击的较量。

如果一动之机失了,可以继续破坏对方的发力距离,使之不能将力量作用到自己身上,这样自然无损亦。

如果这一机又失去,则要用自己的身体承力、化力,使之在自己身上形成不能力点,没了力点,对方的进攻同样无效。

这个过程,实质上就是从对方发力距离之外到对方发力距离之内的过程,是一个知拍功夫。这个过程,是大多数练太极者长期难以做到的难解之谜。

太极拳的实质的武术,在双方交战中,要善于观察对方的动态,经常练习太极拳可提高大脑思维能力。

二、懂劲

这里谈的懂劲,其实在上面用身体处理对方的力点时已经开始发生作用了。在此基础上,要做的是,在与对方相接触的一瞬间,必须通过听劲功夫,知道并把握住对方的身体重心及其移动趋势。只有这样,才能为发人于丈外。太极拳集合了多种功能,无论男女老沙,通过练习太极拳都能从中获取到各自的需求,坚持练习能延年益寿。

三、要做到化发结合,同化同发

许多人在实战中常常感到我破对方的招后再去打对方时,对方却又变了,所以只能化了再化,永无发人之机。其实,这中间的秘诀在于没有把握住化发结合。

太极从来都是阴阳共存,而没有先阴后阳或先阳后阴之说。要做到化发结合,其诀在于“遇力成桩”。而桩必须是活桩,一虚一实,实腿承力,虚腿调整重心并及时根据对方重心之运动而进桩摧力。也就是说,在承、化对方发来之力的同时,桩就要动起来,或进桩掤挤采肘、或退步施以捋、按之劲,或绕步而走,施之以摆、扫、挒、扭等劲。总之,必须化发同时,以桩摧力。学习太极拳的基本要领

一、练拳需要拳论的正确引导

1、拳论要深入理解和研究

“练拳须从无极时,阴阳开合认真求。”要练好太极拳,就要重视太极拳论的研究和学习。这就要求多看多读名家、宗师的拳论、拳谱,要反复的阅读,细心的揣摩。

即使是同一个拳理,在不同的阶段都会有新的体会与认识,特别是对于易学、中医学、经胳学等难以理解的内容更要深入研究,从中汲取精髓,分析辨别,去伪存真。

2、习拳需要正确的拳论指导

初学太极拳的人们往往过多强调练,而忽视了拳理的学习,甚至有的习拳者练拳多年连拳谱名称还叫不上来,只是依样画葫芦盲目机械练习;更有甚者每日下苦功练数十遍,岂不知已变运动为劳动,变养中长为疲中伤,久之五劳七伤,得不长久矣。

所以说,进行实践练习的前提,就需要我们掌握正确的行拳理论。

二、行拳走架要规范

正确掌握太极拳姿势与运动方向,是习拳者进入初步阶段,也是研形阶段的根本要求。形是指行拳走架时身体各部位的体形特征,包括手、足、身、腰、头各部分。

习拳者在演练过程中要记住中正、放长、饱满始终是打好太极拳的根本原理。不但要弄清一招一式应该怎样才算符合要求,还要进一步弄清为什么要这样要求,动作姿势及具体要求又如何?

1、拳架定势要“三合”

要严格按照太极拳中正放松的要领去训练,让习练者的太极拳姿势具有正确性。习拳者动作处处走弧型,用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的外三合要领来检查姿势的规范性;运动时要求做到步法正确,手法清楚,身法中正和顺,眼法顾盼有度。

2、行拳过程要规范

动作的规范,将基本功中的腿法、身法、步型、手法的规格要求,转换到拳势中去,使拳法符合规传授真功夫 太极拳真功夫的练习技巧及要领 格要求。

通过逐渐达到周身协调性,保证行拳者在太极拳运动中按规定的路线和姿势,以轻灵柔和的运动形式,巩固太极拳姿势和方向的整体协调性、运动连贯性、动作一致性。动作规范,是练习任何武术的基本要领,太极拳也是一样。

3、拳架练习要先套路,后姿势

所谓“套路”,是指太极拳的整套架式。所谓“姿势”,是指每个架式的动作结构。初学时主要重于套路熟练,方位正确。同时适当注意姿势的规范。

经过一段时间练习后,套路已熟练,这时就必须侧重于姿势的正确,这样才能产生内气,发挥健身及技击上的效果。

三、学会“懂劲”才能提高

劲为何物?劲是内气充足在外的表现,这种劲不是拙劲,而是外表看似非常缓和、柔绵的拳势引得内气散布于身体四肢的鼓荡。

习拳者在学会了套路,依样画葫芦地打拳是太极拳的初级阶段,只有内外合一(即产生内劲),呼吸和形体动作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进入太极拳中级阶段,“懂劲”阶段。

这个阶段对初学者是最难理解,最难掌握的,习练者对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八种单劲以及缠丝劲、开合劲等复合劲要从原理上弄清各种劲别产生的原理、特征,相互之间关系、引化之方法。要把动作的开合、伸缩、起落和呼吸结合起来,让丹田、腰脊发出的力达到四梢,使练拳者逐步达到“懂劲”阶段。

6.练习太极内功的方法 篇六

李和生大师通过近六十年的修炼太极拳内功,总结出了一套练习太极拳内功的方法。“练习太极拳内功没有传说中的那么神秘。有的老师是保守,不肯传授。有的人则是没有内功,自己没有体会,却编出许多练法,有的多达数十种,真是误己误人。我总结出来的太极拳内功修炼方法只有三个步骤。按照这个方法训练,三年一小成,五年一大成。” 这三个步骤是:

第一步是“以身变手”,要求练习太极拳时“忘掉手,意想腰上手”; 第二步是“以气变手”,要求练太极拳时“忘掉手,丹田气运手”; 第三步是“以意变手”,要求练习太极拳时“忘掉手,意念指胯肘,劲源自上手”。

“这三步功法,每个步骤练习一年,三年就能达到初步的内外相合、意气相合。长期修炼,不仅锻炼了腰肾,本固气足,精神饱满,获得健体强身的功效,而且还能在体内产生一种能量。这种物质我现在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暂时称它为能量流。在推手时,意念一动,这种能量流就自然而然地灌注到手上,产生巨大的力量。”

说到这里,老人不由得站起来,向我们展示了太极拳内功的奥妙。近些年来,年近八旬的李和生正着力于太极真谛的研究。他认为:太极拳是运动的哲学,是人身心运动对伟大【请不要乱说话,词语被禁止】的体现。宇宙之中,小到原子粒子,大到银河系,乃至整个宇宙,其运动形式无不呈现太极之模式。每每立于天地间,如行云流水运起太极拳时,恍兮惚兮,引宇宙混沌真气于胸中,运阴阳造化之机于丹田,感天地之悠悠,悟人生之融融,实在是一大快事呀!

他将太极拳的功力进程,分为三个境界:以身变手,以气变手,以意变手。以身变手,就是把腰劲(丹田功)练到手上,浑身是手。手上绝不能用力,稍一用力,即落旁门,因为太极拳是心意所至,气血灌输,久练不辍,内劲蓬生。

7.太极拳基本功练习 篇七

1. 第一段

1.1 起势。易犯错误:左脚向外开步的时候, 脚尖向外撇, 直接全脚掌落地;两臂向前平举时候过高或者过低;两掌向下按的时候, 肘部向外张开或者向内收缩;屈膝下按时候, 凸臀塌腰。纠正方法:左脚开不时候, 脚掌先着地, 使脚尖朝前, 慢慢过渡到全脚掌着地;两臂向前平举时候注意两手高于肩平, 并且与肩同宽;两掌下按时候注意肘部自然下垂, 指掌朝前, 与肩同宽;屈膝下按时候, 注意松腰敛臀。1.2左右野马分鬃。易犯错误:“抱球”两手运行速度不均匀, 不能够同时达到定势;“抱球”太小或者太大, “分鬃”时候不动腰部, 仅仅两手斜分, 斜分后两手定势的位置不对, 过高或者过低;下按时候手指僵硬, 不浑圆。纠正方法:“抱球”时候一般上手运行距离比较短, 下手运行距离稍长, 这就要求上手和下手协调一下, 注意运行速度;“分鬃”时候, 脚跟落稳后以腰胯为轴带动两手上下分和按, 上手高与眼平, 下手落于跨旁边, 肘部微曲, 手指放松。1.3白鹤亮翅。易犯错误:腰部不动, 仅仅两手抱球;分手时候左臂上举的时候太直, 位置太高或者太低, 右手软弱无力, 缺乏按劲。纠正方法:白鹤亮翅“抱球”动作时候身体先像左转, 跟步时候身体右转, 分手时候身体左转, 强化以腰部带动手臂;分手时候右手停于头部右上侧, 左手落于左胯部, 体验挑和按的力量。1.4左右搂膝拗步。易犯错误:前手从大腿搂过, 后手没有从耳侧向前推;推掌时候上体前倾, 臀部凸出;先完成弓腿, 再做推掌动作;弓步时候, 两脚在同一直线上或者横向距离太大, 完成工部时候, 吼叫没有辗转横置后方。纠正方法:强调搂和推的攻防意义, 右臂弧形移动回去, 可以使右臂能够从耳侧推出;推掌时候注意尾闾中正, 松腰敛臀;减慢小腿前进速度, 使得弓腿和推掌一起;弓步时候, 前后脚应该位于中轴线的两侧, 横向距离在20-30cm之间。1.5手挥琵琶。易犯错误:定势时候, 手正身正, 左膝挺直, 两肩耸起。纠正方法:注意让旁边的人辅助身体微微右转, 自己注意左膝弯曲, 肩部松沉, 抬头平时前方。1.6左右倒卷肱。易犯错误:退步时候, 两脚间距小, 两腿交叉。纠正方法:前后脚应该位于中轴线的两侧, 横向距离在20-30cm之间。

2. 第二段

2.1 左右揽雀尾。易犯错误:“捧”的时候, 发力不对;上手手臂“捋”的时候不动腰部, 只是手臂运动, 两手不是相对运行;上体前仰或者后倾;“挤”的时候上体前倾, 形成凸臀。纠正方法:“捧”的时候强调前臂外侧和手背方向向前推出, 高与肩平;教师可以在学生身后扶其胯部, 助其运动, 前倾或者后倾的时候注意扶正身体。2.2单鞭。易犯错误:身体右转时候, 右手向右平方向摆掌, 缺乏向外向右的捧、挒和推劲;右勾手手臂过弯或者过直;身体未向左转沉胯就急于出左腿, 形成扭胯。纠正方法:注意讲授单鞭动作的攻防意义, 强调先转腰, 再沉胯, 然后出腿推掌。2.3云手。易犯错误:腰部不动, 仅仅依靠手臂在体前打圈, 身体重心忽高忽低或者左右摇摆。纠正方法:练习者成开立步, 先用腰带动上体转动, 然后再加手上动作;教师在一侧衡量, 提醒学生重心平稳。2.4高探马。易犯错误:移动重心的时候, 身体上下欺负, 动作定势的时候俯身凸臀。纠正方法:跟步时候, 教师可以用标尺放在学生头顶, 提醒学生不要上下起伏;注意摆正学生动作定势时候的姿势。

3. 第三段

3.1 左右蹬脚。易犯错误:蹬腿高度低于腰部, 上体前倾或者后仰, 分手撑掌与提膝蹬腿不协调。纠正方法:循序渐进进行压腿和控腿的练习, 逐步提高腿部的柔韧性和控制能力;分解动作练习, 先做上肢的分手撑掌练习, 再做蹬脚练习, 强化分掌方向。3.2双峰贯耳。易犯错误:两肘外张, 肩部耸起;定势时候, 弓腰低头凸臀。纠正方法:注意沉肩坠肘, 定势时候提醒学生敛臀抬头。3.3左右下式独立。易犯错误:仆步时候, 两脚之间的横向距离太窄;仆步过渡到独立的时候, 脚步猛然蹬地弹起或者拖地不起, 站立不稳;独立定势的时候, 上体过正。纠正方法:仆步时候让两个脚分布在中线两侧;仆步过渡到弓步时候, 应该先内扣后脚再蹬地, 以大腿的力量来提膝;独立定势的时候应该先撇脚再转髋, 做到手正身斜。3.4左右玉女穿梭。易犯错误:收脚抱球的时候, 上手动作已经完成但是下手还在运行;上举架起的胳膊造成耸肩或者低于头部;弓步和架推的动作不同步。纠正方法:上手动作慢一些, 下手动作快一些;注意沉肩, 讲授攻防意义;弓步架推时候提醒学生加快手部动作, 使两者同时完成。

4. 第四段

4.1 海底针。易犯错误:定势时候上体过于前倾, 低头, 弓腰, 凸臀。纠正方法:教师在学生练习时候注意提醒学生, 上体微微前倾, 抬头敛臀。4.2闪通臂。易犯错误:左掌前推时候, 上体前倾。纠正方法:教师提醒学生保持身体中正。4.3转身搬拦锤。易犯错误:搬拳时候, 拳没有下压的劲道;拦掌时候, 直臂前推;冲拳的时候, 低头弓腰, 身体前倾。纠正方法:讲授攻防意义, 感受下压和拉掌的劲道, 提醒自己保持身体中正。4.4如封似闭。易犯错误:身体后坐时候上体后仰;推掌定势的时候两臂过于伸直;纠正方法:注意身体中正和沉肩坠肘。4.5十字手。易犯错误:定势时候两臂过分弯曲, 两掌几乎贴在胸部, 缺乏捧劲。纠正方法:摆正身体动作, 强调两臂饱满撑圆。4.6收势。易犯错误:两臂下落时候两肘外张或者内收。纠正方法:强调腕部带动沉劲下按, 体会腕部、肘部、肩部流动下沉。

参考文献

[1]何瑞虹.24式太极拳及其防身应用[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6.

[2]桑振英.健身养生太极拳[M].北京:金盾出版社, 2004.

8.杨澄甫谈太极拳之练习 篇八

太极拳乃柔中寓刚、绵里藏针之艺术,于技术上、生理上、力学上,有相当之哲理存焉。故研究此道者,需经过一定之程序与相当之时日,虽然良师之指导、好友之切磋,故不可少,而最紧要者,是在逐日自身之锻炼。否则,谈论终日,思慕经年,一朝交手,空洞无物,依然是门外汉者,未有逐日功夫也!古人所谓,终思无益,不如学也。若能晨昏无间,寒暑不易,一经动念,即举摹练,无论老友男女,及其成功则一也。

近来研究太极拳者,由北而南,同志日增,不禁为武术前途而喜。然同志中,专心苦练,诚心向学,将来不可限量者,故不乏人,但普通不免入于两途:一则天才既具,年力又强,举一反三,颖悟出群,惜乎稍有小成,便是满足,邃迩中辍,未能大受;其次急求速效,忽略而成,未经一载,拳、剑、刀、枪皆已学全,虽能依样葫芦,而实际未得此中三昧,一经考究其方向动作,上下内外,皆未合度,如欲改正,则式式皆须修改,且朝经改正,而夕已忘却。故常闻人曰:“习拳容易改拳难。”此语之来,皆由速成而至此。如此辈者,以误传误,必致自误误人,最为技术前途忧者也。

太极拳开始,先练拳架。所谓拳架者,即照拳谱上各式名称,一式一式由师指教,学者悉心静气,默记揣摩,而照行之,谓之练架子。此时学者应注意内外上下:属于内者,即所谓用意不用力,下则气沉丹田,上则虚灵顶劲;属于外者,周身轻灵,节节贯穿,由脚而腿而腰,沉肩曲肘等是也。初学之时,先此数句,朝夕揣摩,而体会之,一式一手,总须仔细推求,举动练习,务求正确。习练既纯,再求二式,于是逐渐而至于习完,如是则勿事改正,日久亦不致更变要领也。

习练运行时,周身骨节,均须松开自然。其一,口腹不可闭气;其二,四肢腰腿,不可起强劲。此二句,学内家拳者,类能道之,但一举动,一转身,或踢腿摆腰,其气喘矣,其身摇矣,其病皆由闭气与起强劲也。

1.摹练时,头部不可偏侧与俯仰,所谓要“顶头悬”,若有物顶于头上之意,切忌硬直,所谓悬字意义也。目光虽然向前平视,有时当随身法而转移,其视线虽属空虚,亦未变化中一紧要之动作,而补身法手法之不足也。其口似开非开,似闭非闭,口呼鼻吸,任其自然。如舌下生津,当随时咽入,勿吐弃之。

2.身躯宜中正而不倚,脊梁与尾闾,宜垂直而不偏;但遇开合变化时,有含胸拔背、沉肩转腰之活动,初学时节须注意,否则日久难改,必流于板滞,功夫虽深,难以得以致用矣。

3.两臂骨节均须松开,肩应下垂,肘应下曲,掌宜微伸,手尖微曲,以意运臂,以气贯指,日积月累,内劲通灵,其玄妙自生矣。

4.两腿宜分虚实,起落犹似猫行。体重移于左者,则左实,而右脚谓之虚;移于右者,则右实,而左脚谓之虚。所谓虚者,非空,其势仍未断,而留有伸缩变化之余意存焉。所谓实者,确实而已,非用劲过分,用力过猛之谓。故腿曲至垂直为准,逾此谓之过劲,身躯前扑,即失中正姿势。

5.脚掌应分踢腿(谱上左右分脚或写左右起脚)与蹬脚二式,踢腿时注意脚尖,蹬腿时则注意全掌,意到而气到,气到而劲自到,但腿节均须松开平稳出之。此时最易起强劲,身躯波折而不稳,发腿亦无力矣。

太极拳之程序,先练拳架(属于徒手),如太极拳、太极长拳;其次单手推挽、原地推手、活步推手、大捋、散手;再次则器械,如太极剑、太极刀、太极枪(十三枪)等是也。

练习时间,每日起床后两遍,若晨起无暇,则睡前两遍,一日之中,应练七八次,至少晨昏各一遍。但醉后、饱食后,皆宜避忌。

9.舞蹈基本功练习(范文模版) 篇九

第一节 中国古典舞基本的“形”与“位” 第二节 芭蕾舞基本手位和脚位 第三节 扶把基本训练 第四节 跳跃与技巧基本训练 第五节 中国古典舞身韵基本训练 第一节 中国古典舞基本的“形”与“位”

一、中国古典舞脚形 1.绷脚形

脚趾尽力下压,脚背尽量绷直与小腿成为平行线(如图2一1)。(图2一1)2.勾脚形

脚趾带动脚尽量向上勾,前脚掌尽力向上,脚趾与小腿的角度越小越好(如图2一2)3.勾绷脚

脚趾上勾,脚背绷直(如图2一3)。

二、中国古典舞手形 1.掌形

(1)兰花掌 食指、中指、无名指挺直,大拇指和中指相距约一个手指的距离,虎口收紧,中指、无名指、小指要有层次感(如图2-4)(2)虎口掌 虎口尽量张开,掌心要有自然沟痕,食指至小指微张开,掌的外沿保持圆弧形(如图2一5)(3)巴叶掌 五指尽量张开,指根用力,整个手要有扩张感(如图2一6)2.拳形

(1)空心拳(男拳)大拇指贴住食指第二关节处,其余四指弯曲靠紧,拳心保持空心(如图2一7)。

(女拳)大拇指贴住食指第二关节处与食指、中指捏在一起,无名指与小指有层次地上翘,拳心保持空心(如图2一8)(2)打虎拳 大拇指贴于中指第二关节处,其余四指紧贴弯曲与大拇指紧握。打虎拳一般用于男性(如图2一9)3.指形(1)单指 大拇指与中指相搭,食指挺直,无名指、小指有层次地与中指

弯曲相贴,一般用于女性(如图2一10)(2)剑指 大拇指与无名指相搭,食指、中指紧贴挺直(如图2一11)

三、中国古典舞脚位 1.正步

双脚靠紧正对1点,身体和头正对前方,重心在双脚上(如图2一12)2.小八字步

身向1点,双脚脚跟靠紧,脚尖分别对8点和2点,两脚之间的角度是90°(如图2一13)。

3.丁字步

身向1点,一只脚的脚跟与另一只脚的脚窝相贴,脚尖一个对8点,一个对2点,重心在两脚上(如图2一14)4.踏步

以左脚为例,在丁字步的基础上,左腿直立,重心在左脚,右脚向6点方向撤步,前脚掌着地,膝盖微屈,双膝内侧相靠(如图2一15)5.前虚步

在小八字步的基础上,以一只脚为重心,另一只脚向2点或8点方向绷脚点地(如图2一16)。

6.后虚步

在小八字步的基础上,以一只脚为重心,另一只脚向4点或6点方向绷脚点地(如图2一17)。

7.大掖步

在踏步的基础上,主力腿微屈,动力腿伸直点地,身体与动力腿形成一条倾斜的直线(如图2一18)8.弓箭步

以右脚为例,右脚向3点伸出屈膝,小腿垂直于地面,大腿与小腿的角度大于90°,左腿伸直脚尖对1点(如图2一19)

四、中国古典舞手位 1.单山膀

手臂于身旁抬起,与肩同高,手臂微屈,指尖向前略向上(如图2-20)2.双山膀

双手做单山膀,动作要领与单山膀相同(如图2一21)3.单按掌

手臂于身前微屈,掌心下按,指尖上翘,手与身体的距离一竖掌有余(如图2一22)。

4.托掌

手臂于头上方略向前,掌心上托,手臂微屈,指尖对眉梢(如图2一23)5.顺风旗

一只手做托掌,另一只手做山膀(如图2一24)6.山膀按掌

一只手做山膀,另一只手做按掌(如图2一25)7.托按掌

一只手做托掌,另一只手做按掌(如图2一26)8.扬掌

手臂于身体侧斜上方,掌心对斜前上方,手臂可伸直也可屈肘(如图2-27)9.双提襟

双手空心拳屈臂于身体两侧,虎口对身体(如图2一28)

五、组合训练

学生通过中国古典舞手位、脚位的组合训练,掌握中国古典舞手位、脚位的正确姿态以及手臂运动规律和身体的直立感。

1.手臂运动规律

(1)撩 手腕带动手臂从身旁向上运动,掌心向下称为撩。(2)盖 手腕带手从上位向下运动,掌心向下为盖。

(3)推 手腕带手,手臂从前平位向旁平位运动,掌心对外为推。(4)晃 手腕带手,以肘关节为轴心,掌心向外的一个圆的运动称为晃。2.手位组合

准备拍:兰花手、双背手、丁字位准备。

第一个八拍:1一4拍右手撩至单山膀位,5一7拍不动,8拍亮相 第二个八拍:1一4拍右手至单按掌位,5一7拍不动,8拍亮相 第三个八拍:1一4拍右手撩至单托掌位,5一7拍不动,8拍亮相。第四个八拍: 1一2拍盖手至胸前,3-4拍推手至山膀,5-7拍不动,8拍亮相。

第五个八拍:1一2拍左手撩至头上方,3一4拍盖至胸前,5一6拍推至双山膀,7一8拍亮相。

第六个八拍:1一4拍右手经撩手、盖手再撩手到托掌位,5一8拍与左手成顺风旗亮相。

第七个八拍:1-4拍左手下晃到按掌位与右手成托按掌亮相,5一8拍右手下至山膀位与左手成山膀按掌亮相。

第八个八拍:1-4拍双手双晃手至双扬掌亮相,5一8拍双手头上方交叉后盖手、撩手至双托掌亮相。

结束拍:1-4拍双手在身前交叉至双提襟位,5一8拍双手内转腕成空心拳双提襟亮相。

3.脚位组合

准备拍:双背手、正步位准备。

第一个八拍:双脚尖打开成小八字步。

第二个八拍:左脚跟移到右脚窝处,成丁字步。

第三个八拍:右脚6点方向撤步,前脚掌着地,重心在左脚成踏步。第四个八拍:1-4拍双脚跟同时向上提起,5一8拍右脚跟落地,左脚绷脚点地,重心在右脚成前虚步。

第五个八拍:右脚向上推起,左脚向脚尖方向跨一步,左腿微屈,右腿绷直点地,重心在左脚,成大掖步。

第六个八拍:左脚弯曲的腿伸直,右脚绷脚虚点地,重心在左脚成后虚步。第七个八拍:右脚勾脚形向3点方向跨一大步,右腿弯曲,左腿伸直脚尖对1点,重心在两脚之间成弓箭步。

第八个八拍:右脚跟收到左脚窝处,成右脚在前的丁字步。

第二节 芭蕾舞基本手位和脚位

芭蕾舞训练的基本要素是外开与延伸,外开的基础训练是通过脚位开始的,而手位的练习对于表现芭蕾高雅的体态、身体的平衡、线条的优美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脚位、手位练习是芭蕾训练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一、脚位 1.一位

双脚跟靠拢,两脚脚尖外开,两只脚呈一字形(如图2一29)2.二位

双脚在一位的基础上直线向两旁分开,两脚跟的距离为20一30cm(如图2一30)。

3.三位

两脚尖外开,一只脚的脚跟紧贴另一只脚的脚心(如图2一31)4.四位

两脚尖外开,两脚前后相距20一30cm,一只脚的脚尖与另一只脚的脚跟相对(如图2一32)。

5.五位

两脚尖外开,一脚脚跟与另一脚脚尖贴紧(如图2一33,图2一34)

二、手位 1.手的形状

五指放松,大拇指向中指靠拢,食指微张开,从肩到手要延长成一个没有棱角的弧线。

2.一位

双手垂于髋前,稍离开身体,手心向内,两手之间的距离约为10cm(如图2一35)。

3.二位

保持一位手的形状,抬至与胃同高(如图2一36)4.三位

保持二位手的形状,抬至额头前上方(如图2一37)5.四位

一只手二位,一只手三位(如图2一38)6.五位

一只手三位,一只手平抬于肩旁(如图2一39)-7.六位

一只手二位,一只手平抬于肩旁(如图2一40)-8.七位

双手平抬于两肩旁,肩、大臂、小臂、手依次略下降,手心向斜前方,保持双臂的弧形(如图2一41)

三、组合训练 学生通过芭蕾脚位、手位的组合训练,掌握正确的芭蕾姿态,体会芭蕾舞舞姿的特点,学会芭蕾舞的5个脚位及7个手位。

1.脚位组合

准备拍:身向把杆,正步,双手扶把。第一个八拍:双脚站一位,臀夹紧,双腿挺直。第二个八拍:双脚站二位,臀夹紧,双腿挺直。第三个八拍:双脚站三位,臀夹紧,双腿挺直。第四个八拍:双脚站四位,臀夹紧,双腿挺直。第五个八拍:双脚站五位,臀夹紧,双腿挺直。结束拍:脚回到正步,双手离开把杆放回体侧。2.手位组合

准备拍:身向2点,左脚前五位,双手自然下垂(3 /4拍)。第一个三拍:双手做一位,眼看1点。

第二个三拍:双手向上抬至二位,眼看左手方向,头略向右偏。第三个三拍:双手向上抬到三位,眼看2点,头略上抬。

第四个三拍:右手保持三位,左手向下落到二位,成四位,眼看1点,头略向右偏。

第五个三拍:右手保持三位,左手向旁打开至七位,成五位,眼看1点,头略上抬。

第六个三拍:左手保持七位,右手向下落到二位,成六位,眼看2点。第七个三拍:左手保持七位,右手向旁打开至七位,眼看1点。

第八个三拍:双手指尖略微张开,手臂随之向旁延伸,呼吸,然后从旁缓缓落下至一位。

第三节 扶把基本训练

扶把基本训练是借助把杆使学生克服自然形态,初步体验并掌握身体各部位舞蹈基本动作的要领,培养其肌肉能力与身体各部分的柔韧性,为今后的舞蹈学习以及拥有丰富的舞蹈表现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把杆扶把的准备姿态 1.双手扶把

面向把杆,双手轻放于把上,两手距离与肩同宽,手腕放松下垂,双肩放松,脚可站正步位、小八字位、大八字位、一字位、大一字位以及芭蕾的各种脚位。

2.单手扶把

身体侧对把杆,靠近把杆的手放于把上,手腕和肘关节放松下垂,肩放松,另一只手可做单背手、单叉腰和各种手位,脚可站正步位、小八字位、大八字位、一字位、大一字位以及芭蕾的各种脚位。

二、擦地

擦地锻炼脚背与脚腕的力量,可向前、旁、后3个方向做。准备动作:脚站一字位,双手扶把。1.向前擦地

重心在主力腿上,动力腿由脚跟带动直膝向1点方向擦出,经由脚跟、脚掌到脚尖点地,动力腿脚尖与主力腿脚跟成一条直线,然后擦地收回经由脚尖、脚掌、脚跟收回一字位(如图2一42)2.向旁擦地

脚尖与主力腿脚跟成一条直线,然后擦地收回一字位(如图2一43)3.向后擦地

重心在主力腿上,动力腿由脚跟带动直膝向5点方向擦出,经由脚跟、脚掌到脚尖点地,动力腿脚尖与主力腿脚跟成一条直线,然后擦地收回经由脚尖、脚掌、脚跟收回一字位(如图2一44)-训练步骤:先双手扶把,再做单手扶把,先做一位擦地,再做五位擦地。4.组合训练 第一遍音乐: 第一个八拍:1一4拍动力腿向前擦出,5一8拍收回。

第二个八拍:1一2拍动力腿向前擦出,3一4拍收回,5一8拍重复1次。第三个八拍:1一4拍动力腿向旁擦出,5一8拍收回。

第四个八拍:1一2拍动力腿向旁擦出,3-4拍收回,5一8拍重复1次。第五个八拍:1一4拍动力腿向后擦出,5一8拍收回。

第六个八拍:1一2拍动力腿向后擦出,3一4拍收回,5一8拍重复1次。第七个八拍:1一8拍,双脚半脚尖向上慢慢推起。第八个八拍:1一8拍压脚跟慢慢还原到一字位。第二遍音乐: 第九个八拍至第十六个八拍:动作同前八个八拍,换一只腿做1次。

三、蹲

蹲是腿的屈伸练习,主要训练脚跟腱、膝关节及大腿肌肉的控制力,为舞蹈技巧中的跳跃打下坚实的基础。1.半蹲

在一位、二位、三位、四位、五位上,膝关节对着脚尖的方向,在全脚掌着地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下蹲即为半蹲(如图2一45)-2.全蹲

在半蹲的基础上,脚跟微微抬起,膝关节加大弯曲角度继续下蹲到最大限度(如图2一46)。3.组合训练

准备拍:单手扶把,脚站一位,单背手。1一4拍手至单山膀,5一8拍亮相。第一遍音乐: 第一个八拍:1一4拍一位半蹲,5一8拍还原。第二个八拍:1一4拍一位半蹲,5一8拍全蹲。

第三个八拍:1一4拍从全蹲到半蹲,5一8拍还原到准备姿态。第四个八拍:1-4拍动力腿擦地到二位,5一8拍手至单按掌位。第五个八拍:1一4拍二位半蹲,5一8拍还原。第六个八拍:1一4拍二位半蹲,5一8拍全蹲。

第七个八拍:1一4拍从全蹲到半蹲,5一8拍还原到二位姿态。第八个八拍:1-4拍动力腿擦地到四位,5一8拍手至单山膀。第二遍音乐: 第九个八拍:1-4拍四位半蹲,5一8拍还原。第十个八拍:1-4拍四位半蹲,5一8拍全蹲。

第十一个八拍:1-4拍从全蹲到半蹲,5一8拍还原到四位姿态。第十二个八拍:1一4拍动力腿擦地到五位,5一8拍手不动。第十三个八拍:1一4拍五位半蹲,5一8拍还原。第十四个八拍:1一4拍五位半蹲,5一8拍全蹲。

第十五个八拍:1一4拍从全蹲到半蹲,5一8拍还原到准备姿态。第十六个八拍:1一4拍动力腿向旁擦地到一位,5一8拍手回到单背手。

四、小踢腿

小踢腿训练有利于提高小腿的速度和灵活性,能锻炼小腿肌肉的控制力,为弹腿、大踢腿等动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小踢腿和擦地一样分为前、旁、后三个方向。向前、旁、后小踢腿

动力腿擦地快速有力踢起,停在离地25°位臵上。收回时脚尖点地,擦地收回(如图2一

47、图2一

48、图2一49)2.组合训练

准备拍:单手扶把,五位,单背手准备,1一4拍单手至单山膀,5一8拍亮相。

第一个八拍:1-4拍动力腿向前擦地,5一8拍向上踢起。第二个八拍:1一4拍动力腿脚尖点地,5一8拍擦地收回。第三个八拍:1-4拍动力腿向旁擦地,5一8拍向上踢起。第四个八拍:1-4拍动力腿脚尖点地,5一8拍擦地收回。第五个八拍:1-4拍动力腿向后擦地,5一8拍向上踢起。第六个八拍:1一4拍动力腿脚尖点地,5一8拍擦地收回。

第七个八拍:1一2拍动力腿前小踢腿,3一4拍收回,5一6拍旁小踢腿,7一8拍收回。

第八个八拍:1一2拍动力腿后小踢腿,3一4拍收A,5一6拍旁小踢腿,7一8拍收回。

结束拍:单山膀回到单背手。

五、腰

腰的练习有助于腰的软度、控制能力、灵活性,有助于增强舞蹈的表现力。1.胸腰

小八字步,一手扶把,一手托掌。动作时肩向后下腰,胸上挑,胸以下的部分直立(如图2一50)-2.前腰

正步位,一手扶把,一手托掌位,上身直立正前方向下弯腰,双腿直立,尽量做上下身重叠,手环抱双腿(如图2一51)3.后腰

向后弯腰时头、颈、肩、胸、腰依次往下弯(如图2一52)4.旁腰

正步位,一手扶把,一手托掌位,身体直立,吸气上涨,以腰椎为折点向旁做侧屈动作(如图2一53)5.测腰

以胯部为轴,上身先前俯90°,再侧屈90°,再向后90°,再到旁90°还原。6.拧腰

在旁腰的姿态上,以腰为轴向一个方向拧身,收臀(如图2一54)-7.组合训练

准备拍:左手扶把,正步位站立,右手单背手准备,1一4拍单手至单山膀,5一8拍亮相。

第一个八拍:1一4拍单手至单山膀,5一8拍亮相,右手至托掌位。第二个八拍:1一4拍呼吸向前下腰,手抱脚跟;5一8拍停住。第三个八拍:1一4拍停住,5一8拍收回原位。

第四个八拍:1-4拍转向另一面,呼吸,向左侧下腰;5一8拍收回原位。第五个八拍:1一8拍左手托掌位由左至右呼吸涮腰,再回到原位。第六个八拍:1一4拍身体正对把杆,双手扶把向右到旁腰,5一8拍到后腰。

第七个八拍:1一4拍转动身体到旁腰;5一8拍转动身体面向把杆,双手扶把。

第八个八拍:1一4拍转动身体,左手扶把,右手托掌位,呼吸,身体带动手下胸腰;5一8拍收回原位。

第九个八拍:1-4拍右脚向前滑动带动左脚跪地,5一8拍呼吸下前腰,抱住脚。

第十个八拍:1一4拍停住,5一8拍右手推起来到原位。

第十一个八拍:1一4拍向后下腰,5一8拍收回原位。

第十二个八拍:1-4拍左腿向后伸直呈竖叉状,5一8拍向后下腰抱后腿。

第十三个八拍:1一4拍停住,5一8拍收回原位。

第十四个八拍:1一4拍从地面站起,左手扶把;5一8拍右手托掌位。

第十五个八拍:1-4拍停住,5一8拍托掌到山膀。

结束拍:左手扶把回到单背手位。

六、单腿蹲

单腿蹲主要训练腿部的屈伸能力,加强肌肉力量的延伸感并训练提高腿部的艺术表现力。

准备动作:单手扶把,单背手。1.向前、旁、后单腿蹲

动作同样分为前、旁、后3个方向。做动作时动力腿屈膝离地至主力腿的脚踝,绷脚,主力腿半蹲和蹲的要领一样,膝关节的方向与脚尖方向一致,身体躯干竖直正对脚跟,然后双腿同时伸直,动力腿伸直向前保持离地,高度不超过25°、2.组合训练

准备拍:单手扶把,五位,一位手准备,1一4拍单手至七位手。第一个八拍:1一4拍单腿蹲,5一8拍蹲起前伸腿。第二个八拍:与第一个八拍相同。

第三个八拍:1一4拍单腿蹲,5一8拍蹲起旁伸腿。第四个八拍:与第三个八拍相同。

第五个八拍:1一4拍单腿蹲,5一8拍蹲起后伸腿。第六个八拍:与第五个八拍相同。

第七个八拍:1-4拍动力腿收回,同时五位半脚尖,5一8拍半脚尖小碎步内转换方向。

第八个八拍:1一4拍脚从半脚尖回落到五位,5一8拍单手至七位手。第九个八拍:1-4拍单腿蹲,5一8拍蹲起前伸腿。第十个八拍:与第一个八拍相同。

第十一个八拍:1一4拍单腿蹲,5一8拍蹲起旁伸腿。第十二个八拍:与第三个八拍相同。

第十三个八拍:1一4拍单腿蹲,5一8拍蹲起后伸腿。第十四个八拍:与第五个八拍相同。

第十五个八拍:1一4拍动力腿收回,同时五位半脚尖,5一8拍半脚尖小碎步内转换方向。

第十六个八拍:1一4拍脚从半脚尖回落到五位,5一8拍经七位手回到准备拍。

七、压腿

压腿是加强腿部柔韧性的训练,使腿部线条更加明显漂亮。1.前压腿

将动力腿放在把杆上(可绷脚也可勾脚),一手扶把,一手叉腰,上身由腹部开始往腿的方向压,身体尽量与腿重叠(如图2一55)-2.旁压腿

将动力腿放在把杆上(可绷脚也可勾脚),一手扶把,一手托掌位,上身直立,呼吸,用后背去贴近腿,尽量让整个后背贴在腿上(如图2一56)-3.压后腿

以左腿为动力腿,将腿放在把杆上,右手扶把,左手托掌位,呼吸,下腰向动力腿的方向压,尽量用手去抓住动力腿(如图2一57)4.组合训练

准备拍:左手扶把,身体斜对把杆,右手后背手,1一4拍单手至单山膀;5一8拍亮相。

第一个八拍:1-4拍右手到托掌位,右腿吸至膝盖后放上把杆;5一8拍呼吸,右手随着身体向动力腿压下。第二个八拍:停一个八拍。

第三个八拍:1-4拍收回,5一8拍身体转动正对把杆,左手到托掌位,右手扶把。

第四个八拍:停一个八拍。

第五个八拍:1一4拍收回,5一8拍左手与右脚放下把杆,身体直立。第六个八拍:1一4拍右手扶把,左腿向后放在把杆上,5一8拍右手跟着身体向动力腿压下。

第七个八拍:1一4拍停住,5一8拍收回。

第八个八拍:1一4拍动力腿从把杆放下,5一8拍回到准备位。

八、大踢腿

大踢腿动作激烈,力量性强。大踢腿主要是训练腿的爆发力与柔韧性,增强肌肉和后背的力量。大踢腿可分为正腿、旁腿、后腿、踢紫金冠等。1.正腿

山膀手位,脚站一位,动力腿经擦地快速向前踢起90°以上,可直接收回也可先点地收回(如图2一58)-2.旁腿

身体正对把杆双手扶把,脚位可站成横丁字步或芭蕾五位。踢旁腿时经擦地,腿向耳朵上方踢,落地时动力腿收回在主力腿前或后都可。3.后腿

山膀手位(也可双手扶把保持身体的正直平稳),踢后腿时脚在地面擦地向后脑勺方向踢(如图2一59)-4.踢紫金冠

一手扶把,左脚向前擦地,左手由下至上的同时,左脚擦地向后脑勺踢腿挑胸腰用手摸腿。5.组合训练

准备拍:左手扶把,小八字位,右手背手位准备;1一4拍单手至单山膀,右脚向后擦地准备。

第一个八拍:1-4拍右脚向前擦地踢腿,落地时脚尖点地;5一8拍收回小八字位。

第二个八拍:与前一八拍相同。

第三个八拍:1-4拍向旁擦地踢腿,落地时脚尖点地;5一8拍收回五位脚尖点地。

第四个八拍:1-4拍向旁擦地踢腿,落地时脚尖点地;5一6拍擦地收回五位;7一8拍向前擦地。

第五个八拍:1一4拍踢后腿1次,落地时脚尖点地;5一8拍擦地收回小八字位;7一8拍向前擦地。

第六个八拍:与第五个八拍相同。

第七个八拍:1一4拍踢紫金冠1次,落地时脚尖点地;5一6拍擦地收回小八字位;7一8拍向前擦地。

第八个八拍:1一4拍擦地收回小八字位;5一8拍呼吸收到背手位。

九、控制

舞姿和控制是腿的训练的中心部分,腿和上身有好的控制能力才会让身体有好的挺拔感,在举手投足间才能表现出舞姿的美感。这种控制能力是舞蹈最基木和最主要的能力之

一、1.前腿控制

站小八字位或五位,一手扶把,另一手做山膀或七位。动力腿向前擦地绷脚,直抬起,或经前吸腿伸出,停在90°或更高的位臵,然后落下点地收回或经前吸腿收回(如图2一60)。2.旁腿控制

站丁字步或五位,一手扶把,另一手做山膀或七位。动力腿脚尖向旁擦地绷脚直抬起,或经旁吸腿伸出,停在90°或更高的位臵,然后落下点地收回或经旁吸腿收回(如图2一61)。3.后腿控制

站小八字位或五位,一手扶把,另一手做山膀或七位。动力腿向正后方擦地绷脚直抬起,或经后吸腿伸出,然后落下收回或经后吸腿收回(如图2一62)4.抖探海

站右踏步左手扶把,右腿直膝盖后抬腿,上身转向把杆,并左侧下旁腰,右手托掌。5.射燕

左手扶把站丁字步,右脚后吸腿,大腿往上抬,左腿直立,双腿相靠,上身转向把杆,向右侧倾斜45°,右手托掌(如图2一63)。6.组合训练

准备拍:左手扶把,右手后背手,小八字位站立。1一4拍单手至单山膀。

第一个八拍:1一4拍右脚向前擦地,5一8拍右腿直抬起至90°或更高。第二个八拍:1一4拍腿控制在原高度不变,5一8拍将腿慢慢向下落擦地收回小八字位。

第三个八拍:1一4拍右脚向旁擦地,5一8拍将右腿向旁直抬起90° 第四个八拍:1-4拍右腿控制在原高度不变,5一8拍将腿慢下落点地,擦地收回小八字。

第五个八拍:1一4拍右脚向后擦地,5一8拍将右腿向后直抬起90°-第六个八拍:1一4拍右腿控制在原高度不变,5一8拍将腿慢下浇点地,擦地收回小八字位。

第四节 跳跃与技巧基本训练

一、跳跃

跳跃训练是中国舞训练的重要内容,它是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段。跳跃训练的种类繁多,有很高的技术性和欣赏性。1.小跳

(1)

一、二位小跳 身体收紧,身向1点,脚站一位,双手在一位或叉腰,半蹲,快速直起的同时蹦脚,脚跟推地跳起,空中保持小八字位蹦脚,落地时先落脚尖,再落脚掌,最后至全脚,成小八字位半蹲,跳和落身体始终保持垂直(如图2一64)-(2)五位变位跳 身体收紧,右脚在前的五位,一位手,双腿经半蹲推地蹦脚跳起,落地成左脚在五位半蹲。

(3)组合训练 准备拍:双手芭蕾手位一位,双脚一位。

第一个八拍:1一7拍一位小跳7个,1拍1个;第8拍落地时到二位。第二个八拍:1一7拍二位小跳7个,1拍1个;第8拍落地时到五位。第三个八拍:1一7拍五位交替变位小跳7个,1拍1个;第8拍落地时到二位。第四个八拍:1-7拍二位小跳7个,1拍1个;第8拍落地时到一位 2.中跳

中跳是小跳发展到大跳的过渡训练,通过各种原地垂直或舞姿跳跃训练,训练腿部较强的肌肉能力和耐力,为大跳打好基础。

(1)原地中跳(一位、二位)身体收紧,脚站一位(或二位),手双山膀,半蹲,从脚尖到大腿推地起跳,落回一位,半蹲,空中停留时间长。(2)组合训练 准备拍:双手芭蕾手位一位,双脚一位。第一个八拍:一位中跳2次,4拍1次。

第二个八拍:1一6拍右脚2点方向,左脚6点方向,分腿中跳3次,2拍1次;7一8拍停止。

第三个八拍:1一6拍左脚8点方向,右脚4点方向,分腿中跳3次,2拍1次;7一8拍停止。

第四个八拍:一位中跳2次,4拍1次。3.大跳

大跳是跳跃训练中幅度较大的动作,主要训练腿部肌肉能力和腰腿的柔韧性,特别是腾空单跳的能力。

(1)凌空越 身体收紧,身向2点,左脚前点地,双手小七位,右腿经一位向2点错步,身体重心前移至右脚上,左脚推地起跳,右脚经擦地向2点踢前腿45°,同时左腿向6点踢后腿,双手经胸前交叉打开至侧平举,手心向上,眼平视2点。落地时右腿屈膝半蹲,保持后腿姿态。

(2)撩腿凌空越 身体收紧,同凌空越。起跳后,前腿经过正吸腿,向2点撩前腿90°,左手平举,右手上举(如图2-65)

二、技巧

在舞蹈技巧中,旋转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既能作为独立的表现手段,也能在其他动作中起巧妙的衔接作用,变化多样又极富表现力。旋转运动形式主要分为原地转、行进转和空中转3大类。翻身动作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此动作有利于加强舞蹈的协调性。1.旋转

(1)原地点步转 身体收紧,身向3点,左脚为主力腿,右脚后点地,双手侧平举,手心向上,上步及甩头的方向准确,主力腿保持原地不动。头随身体转动,眼看5点、1点两个方向,速度由慢至快。

(2)原地五位并立转 身体收紧,右脚前五位,手下七位准备。双腿直立,双脚掌向左旋转一圈,双手回二位,整个身体随之向左转1圈成左脚前五位并立。

(3)平转 身体收紧,身向3点,小八字位,双山膀位,眼看1点。双脚掌立半脚尖,左脚掌辗转,右腿直膝迈向1点,同时身体向左转1 /2圈,身向7点,眼看1点。然后,以右脚掌为重心辗转,左腿迈向1点,同时身体向左转1 /2圈,手的姿态不变,眼睛随甩头迅速看1点。2.翻身—踏步翻身

以两腿为重心、上腰为轴心,作360°翻身,此动作为其他各种翻身打下基础。

准备:向1点,左踏步,双手叉腰。

屈膝半蹲,同时左手按掌,右手山膀位,上身前倾45°,头顶对1点,当上身向左翻1 /4圈下右旁腰时,右手打开呈直线状。身体继续翻1 /4圈下后腰,同时双手保持双山膀,与地面平行,重心在两脚上。然后身体继续右翻1 /4圈,下左旁腰时,手臂动作保持双山膀与地面平行。

第五节 中国古典舞身韵基本训练

中国古典舞身韵训练是中国舞训练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身韵练习即身法与韵律的练习,形、神、劲、律是身韵的灵魂。古典舞身韵训练的基本要求是培养学生掌握形的特征和神的体现,达到“形神兼备,内外统一”的境界。身韵在古典舞的所有舞姿中都表现的淋漓尽致。

一、提沉组合

提沉是指提和沉两个内容,其训练目的是使学生初步感受和体验舞蹈呼吸与动作、呼吸与神韵的内在联系,增强舞蹈自然呼吸的能力,不断提高自身舞蹈动作的表现力。1.提 在沉的基础上吸气,用腰椎带动身体一节节向上立起,并至头顶,身体内充满气息,并显得很庞大(如图2一66)2.沉

交叉盘坐,双背手,上身直立,前吸气带动身体略微膨胀,然后慢慢呼气,身体缩小并下沉,由颈、肩、胸、腰一节节下压,胸微含,体态放松(如图2-67)。3.组合训练

准备拍:1一4拍双腿盘坐面向一位,双手后背,全身放松,背部直立;5-8拍吸气上提。

第一个八拍:吐气下沉。第二个八拍:吸气上提。

第三个八拍:1-4拍吐气下沉;5一8拍吸气上提。

第四个八拍:1-2拍吐气下沉;3-4拍吸气上提;5一8拍吐气下沉。第五个八拍:1-4拍吸气上提,同时单撩手至单山手;5一8拍提沉1次,同时单山手亮相。

第六个八拍:1-4拍吸气上提,同时单撩手至单托手;5一8拍吐气下沉,同时单盖手至膝盖。

第七个八拍:1一4拍吸气上提,同时双撩手至双托手;5一8拍提沉1次,同时双托手亮相。

第八个八拍:1一2拍在双托手的基础上身体提沉1次;3一4拍吐气下沉,双手经双分手至双膝外;5一8拍提沉1次回到准备位。

二、冲靠组合 1.冲

以腰为轴,肋骨上提,肩外侧与胸肌向8点或2点方向冲出,冲出后双肩与地面平行,身体中段拉长,眼看冲出的方向(如图2-68)2.靠

以腰为轴,肋骨上提,一侧后肋带动身体向4点或6点方向靠,靠后双肩与地面平行,身体中段拉长,眼看1点方向(如图2一69)-3.组合训练

准备拍:身向1点,双腿交叉盘坐,1一8拍吐气沉1次

第一个八拍:1-2拍吸气直身体;3-4拍吐气,身体向2点方向冲出,5一6拍吸气,身体收回坐直;7一8拍吐气沉1次

第二个八拍:1一2拍吸气提直身体;3一4拍吐气,身体向6点方向靠;5-6拍吸气,身体收回坐直;7一8拍吐气沉1次。

第三个八拍:1-2拍吸气提直身体;3-4拍吐气,身体向8点方向冲出5一6拍吸气,身体收回坐直;7一8拍吐气沉1次。

第四个八拍:1一2拍吸气提直身体;3-4拍吐气,身体向4点方向靠;5-6拍吸气,身体收回坐直;7一8拍吐气沉1次。

第五个八拍:1-4拍左手挑指绕腕至单按手,同时身体向2点方向冲出5一8拍身体向6点方向靠,同时左手向外摊手。

第六个八拍:1-4拍右手挑指绕腕至单按手,同时身体向8点方向冲出5一8拍身体向4点方向靠,同时左手向外摊手。

第七个八拍:1-4拍左手挑指绕腕至单按手,同时身体向2点方向冲出5一8拍身体向6点方向靠,同时左手向外摊手。

第八个八拍:1-4拍右手挑指绕腕至单按手,同时身体向8点方向冲出5一8拍身体向4点方向靠,同时左手向外摊手。

三、头眼组合

头颈的运动和眼睛的运用,在古典舞的表演与运用中极为重要,它们的综合运用充分体现了舞蹈特有的气质和神韵,是身韵练习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1.头的动作

①晃头。②点头。③摆头。④转头。⑤低头。⑥涮头。2.眼的位臵与练习方法

①中上位:眼上看。②正中位:眼平视。③下位:眼下看。④左侧位:眼左看。⑤右侧位:眼右看。

练习方法: 快收快放:在快而跳跃的点中,随眼睑的张弛收光放光,一般是快速地聚神。慢收慢放:在慢而延续的线中,随眼睑的张弛而收放眼神。快收慢放或慢收快放:这是一种点与线相结合的练习。3.头、眼的运动线

这里所说的头、眼的运动线,主要是指眼睛的视点经过的线路,即眼的视线、头的动作的统一。以下的运动线的起和止,便是头、眼的复合位臵。头、眼的运动线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1)上下直线 上下仰、低头。(2)左右横线 左右转头。

(3)斜直线 转头加抬头或转头加低头。(4)弧线 左右侧倒头。

(5)上下弧线 头做仰头加转头。

(6)“s线” “s线”做转头、仰头加偏头和低头。将“s”线连续起来做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横“8”或“8”字线。(7)立圆线 头做转头、低头加转头和仰头。(8)平圆线 头做低头、转头加偏头和仰头。4.组合训练

准备拍:交叉盘坐,双背手面向1点。

第一个八拍:1一2拍右手单指2点上位,眼随手动;3一4拍经下弧线指到8点下位;5一8拍经下弧线指2点上位

第二个八拍:1一2拍经下弧线至8点下位;3一6拍提腕至8点上位,压腕点指眼随手动;7一8拍静止。

第三个八拍:1-4拍经上弧线至2点上位,提腕点指1次,眼随手动;5-6拍经下弧线至8点下位;7一8拍静止。

第四个八拍:1-4拍经下弧线至2点上位,眼随手动;5一6拍至8点上位7一8拍至2点下位

结束拍:右手回到背手,眼视1点。

四、步伐组合 1.基本步伐

(1)圆场步 正步位,双膝相靠,两脚交替前行,前行中,脚跟出步由后跟向前压到前脚掌,出步时脚尖尽量上翘,前进中沿地摩擦,上体保持平稳,步距要小,舞步可快可慢(如图2一74)(2)慢步 慢而大的圆场步(如图2一75)(3)花邦步 正步位半脚尖,前脚掌上翘下压,交替快速运行,花邦步方向很自由(如图2一76)。

(4)掰扣步 主力腿膝关节微屈,动力腿以摆和扣的脚步做弧形交替步(如图2一77)。2.圆场组合

准备拍:在舞台左后正步位,双背手,面向3点方向。

第一个八拍:1一2拍起泛儿;3一6拍圆场步向3点方向行至台右后,转身向8点方向踏步停止;7一8拍静止不动。

第二个八拍:1-2拍起泛儿;3一6拍圆场步向7点方向行至台左中踏步停止;7一8拍静止不动。

第三个八拍:1-2拍起泛儿;3一6拍圆场步转身向2点方向行至台左前踏步停止;7一8拍静止不动。

第四个八拍:1-2拍起泛儿;3一6拍圆场步转身向8点方向行至台左前踏步停止;7一8拍静止不动。

第五个八拍:1-2拍起泛儿;3一6拍圆场步向5点方向走1 /2圆行至台中后踏步停止,同时双撩手至双山膀位,再环抱至右手按掌位左手单背手;7一8拍静止不动。

第六个八拍:1一2拍慢步向3点方向旁行2步1拍1步;3一8拍走小环形台中后踏步停止,同时双手经身前环绕成左手按掌位,右手单背手。第七个八拍:1一2拍慢步向7点方向旁行2步1拍1步;3一8拍走小环形台中后踏步停止,同时双手经身前环绕成右手按掌位,左手单背手。第八个八拍:1-2拍半转身起泛儿;3一8拍从台中后经台左后下场,同时右手上弧线下撩到下位。3.碎步组合

准备拍:正步位,双背手,身向3点,转头对1点方向。

第一个八拍:1-6拍圆场步向2点方向至舞台或教室的台左中,7一8拍踏步亮相。

第二个八拍:1-6拍圆场步向8点方向至舞台或教室的台右前,7一8拍踏步亮相。

第三个八拍:1-6拍圆场步向4点方向至舞台或教室的台左后,7一8拍踏步亮相。

第四个八拍:1-6拍面向1点碎步左移到舞台或教室的台右后,双手同时经下弧线至双按掌;7一8拍前虚步亮相。

第五个八拍:1-6拍面向1点碎步右移到舞台或教室的台中后,双手同时经下弧线至双扬掌;7一8拍左吸腿亮相。第六个八拍:右手至按掌位,左手背手,碎步原地快速转动一个八拍。第七个八拍:双晃手经下弧线至山膀按掌,圆场步至台左前,前虚步亮相。第八个八拍:双手上位交叉经下弧线至顺风旗起泛儿,圆场步向7点方向下场。

五、身韵与短句训练

身韵与短句训练是指在一定的音乐长度的配合经过科学的选择与衔接下将若干动作组织起来的一种短小精练的组合训练形式。这种训练是动作“元素”向动作“组合”过渡的桥梁,在整体训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组合训练

准备拍:双背手,丁字步,身向2点,头对1点。

第一个八拍:1一4拍右手经下弧线晃手至单按掌,同时左脚勾脚对8点方向斜跨一步,右脚跟上形成丁字步;5一8拍按掌位亮相。

第二个八拍:1一4拍右手经下弧线外撩至单托掌位,同时左腿屈膝右腿后侧步,左脚跟进至左脚在后的踏步位;5一8拍托掌亮相。

第三个八拍:1一4拍左手背手位经单撩手至山膀位,右手经下弧线接左手,同时左脚勾脚侧上步,右腿屈膝跟进,双脚半脚尖;5一8拍右脚后侧步,左脚跟进至踏步位,双手双分手经下弧线至顺风旗亮相。

第四个八拍:1-4拍双脚经半脚尖重心后移下压到前虚步半蹲,左手经托掌位盖至按掌位与右手成山膀按掌;5一8拍左手转腕外摊至双山膀,同时右脚旁侧步,左脚跟进至左脚大掖步亮相。

第五个八拍:1-4拍左手至单背手,右手经内转腕至单提襟,同时左脚探海起泛儿,圆场至左脚在后的踏步;5一8拍左手内转腕至双提襟,同时脚下探海起泛儿,圆场至右脚在后的踏步,身向5点方向亮相。

第六个八拍:1一4拍右脚横侧步,左脚跟进至踏步,同时双手经旁撩手至左手在上的托按掌亮相;5一6拍身体后转面向2点,左脚对2点方向成前虚步下蹲,同时双手经双盖手、双分手至右手在上的扬掌,头对1点;7一8拍右脚至后成踏步,同时双手经双盖手至双按掌。

第七个八拍:1一4拍2点方向右脚在前的错步至左脚在后的踏步,同时双手经双撩手、双盖手、双撩手;5一8拍双托手亮相。

上一篇:3分钟演讲稿最初的梦想下一篇:小学本科毕业论文样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