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学生主动学习的必要性

2024-07-14

论文:学生主动学习的必要性(精选8篇)

1.论文:学生主动学习的必要性 篇一

1:课前预习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课前预习,一般是在上新课前进行,也就是说,学完了今天的新知识后就要预习明天所学内容。但是,有的学生提前一单元进行了预习,甚至少数学生已经把全册教材都阅读了,不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索”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预习使学生对于学习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记得有一次,上《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有一位学生生病请假了,病好后到学校上课,我让他放学后到办公室来,给他补课,他说:“老师,不用了,这部分知识我自己学会了。”我说:“你是怎样学会的,是谁帮助你?”他低着头回答说:“我在生病期间,自己看书学习的,谢谢老师……。”我检查了他课本上做的“练一练”,全部正确。我看着他,心里非常高兴,对他说:“如果有什么知识还不清楚的,就来问老师,好吗?”他点了点头。

另外,通过预习,能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了解重、难点在哪里,带着疑问上课。在不懂的地方画上记号;尝试地做习题,对那些存在疑惑的新知识进行探究、思考。

学生预习后带着问题投入新课的学习,课堂学习时就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

凡是学生在预习时已经把知识弄懂了,在课上议论、发言时就特别积极。凡是学生在预习时没弄懂的地方,在课上就非常专心地听别人讲解。确实,不依靠老师自己也能独立思考学会知识,而且自己学会的知识是不容易忘记的

在预习过程中,学生掌握了一些新知识,有了一些成功感,这种成功感促使他想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因此,学生就愿意上课。在课堂上,当老师提问问题,他回答对了,会很有成就感。在预习中尝到了成功的快乐,会促使他更愉快地学习。我体会到这样做,真的能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为学生体验成功创设条件。

首先,对学生要予以成功的期待,因为教师对学生期待具有很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能激起学生潜在力量,激发向上的学习主动性。其次,创设使他们都能获得成功的机会,进行分层教学,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精心设计练习,布置分层作业。再次,展示成功,让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成果得到展示的机会。营造享受成功的情景。

2.论文:学生主动学习的必要性 篇二

(一) 创设情境, 促进主动学习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 恰当地创造情境, 容易引起学生兴趣和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学生感悟到数学问题的存在, 引起一种学习的需要, 从而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

1. 营造宽松自由的氛围。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都有巨大的创造潜能, 均有被开发的可能性。因此, 在教学中要减少命令, 同意争论, 引导学生不唯书、不唯上、不唯一、不唯我。

2. 创造合作交流的情境。

全班性的集体教育有利于教师高效率地向全体学生传授知识, 但却不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发展学生独特的思维风格。如果在教学中根据具体情况穿插小组学习的方式, 这样学生心理感到比较安全, 彼此可以启发思维, 有利于创新思维的触发。

3. 创设问题探究的情境。

问题是创造力的前提和刺激的动力, 问题的解决既是创造力的发挥, 又是创造力的发展。所以, 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设置困难和障碍, 引起学生的诧异情绪, 从而激发学生的智力情感, 引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二) 提供契机, 促进主动学习

数学课堂教学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学习空间。教师要从根本上改变单一的、枯燥的、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在自主探索中、在合作交流中去思考、去质疑、去辨析、去释疑, 直到豁然开朗。使数学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长、发展、提升的过程。

1. 让学生动手操作。

在教学时组织学生动手操作, 可以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度, 更有利于激起创造区域的活跃, 从而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发展。例如, 教学“圆面积计算”, 鼓励学生把圆转化成以前学过的图形, 把圆剪开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 再引导学生找出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周长半径的关系, 让学生自己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体验到了发现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2. 让学生独立思考。

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 是一个“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 调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 尝试解决新问题, 同化新知识, 并积极构建他们自己的意义”的主动建构过程, 建构者只能是学生本人。因此, 在平时教学中要做到:凡是学生能发现的知识, 教师决不代替, 凡是学生能独立发现的知识, 教师决不暗示, 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中学会思考, 促其思维发展。例如, 教学“倒数”时, 在学生理解了倒数意义后, 改变以往由教师出题学生求倒数的方法, 放手让学生自己出题, 第一个学生出了2/3, 大家很快说出了它的倒数。第二个学生的1/7, 大家又很快说出它的倒数。这时笔者说:能否出有新意的题目?这一下学生积极动脑筋, 出的有假分数、带分数、小数, 甚至有特殊的数“1”和“0”等, 且求倒数的积极性特别高, 收到了极好的教学效果。

3. 让学生猜测与提问。

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比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个问题更有意义, 更有价值。因此, 在教学中除了教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外, 更应鼓励学生勇敢地提出问题。把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 把经过思考后遇到的困惑提出来。如在教学“三角形分类”后, 只出示三角形的一个角, 让学生判断是什么三角形。当露出的角是直角或钝角时, 学生判断是直角或钝角三角形。当露出的角是锐角时, 学生一致认为无法确定这个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 到底是什么三角形呢?让学生去猜测。这时有一位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如果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那它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理由是:“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因为任何一个三角形不能有两个直角或钝角, 因此底角只能是锐角。现在它的顶角是锐角, 所以能肯定它是锐角三角形。”讲得多好啊!笔者大大地表扬了这个学生。

(三) 巧妙迁移, 促进主动学习

迁移规律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学习的目的不是把知识贮存于大脑之中, 而是最终要化为能力, 去解决不同情境的问题, 这要通过迁移来实现。数学知识中相似点越多, 越有利于知识的迁移。因此教学中教师出示新的学习内容时要尽量揭示它与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数学知识的相似相通之处, 这样学生就能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和经验主动学习新知识, 同时也有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构建。例如, 在教学第十一册《工程问题》应用题时, 把以前学过的工作问题的应用题知识迁移到工程问题中来。先出示了三道工作问题的应用题作为准备题, 让学生在解答准备题时先复习运用下面的三个数量关系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 (和) 。学生根据数量关系式解答好准备题后, 把题中的工作总量的具体数值去掉, 变成了三道工程问题的应用题。这时再引导学生用分数来表示工作总量, 把它看成一个整体, 用单位“1”来表示, 再根据第二个数量关系式得到工程问题的工作效率=1÷工作时间。学生理解了工程问题的特征就是把工作总量看成单位“1”, 工作效率=1/工作时间。接着就引导学生利用数量关系式对照准备题的解题思路把三道工程问题解答出来。运用迁移规律教学, 不仅使学生轻而易举地掌握了工程问题的特征和解题方法, 而且有利于把数学知识化深为浅、化难为易, 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利用迁移规律, 促进自我发展的能力。

(四) 运用评价, 促进主动学习

评价不仅在于评价对知识理解是否正确, 更在于评出自信, 产生激励效应, 促使学生更加主动的参与学习活动。教学中发现, 尝试成功者会产生自我激励, 然而不是人人都能获得成功。对于未成功者, 教师不能简单地给予批评责备, 应该尽量发现错误中的正确成份, 予以肯定, 并启发学生自己发现、纠正错误。如教学长方体体积时, 出示下面一道题目:有一根长方体钢材, 长20分米, 把它截成两段后, 表面积增加1.6平方米。这根钢材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让学生列式计算。一位同学是这样列式:1.6÷2×20=16 (立方米) 。班上有部分同学发出“哄”的嘲笑声。这时问:“看来大家挺有意见, 是吗?是彻底错了吗?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哪些地方是正确的?”同学们纷纷举手回答:“计算的方法是正确的, 思路是正确的, 计算前, 我们要先观察题目给的已知条件单位是否统一。”笔者说:“是呀!进行长方体体积计算时我们要先认真分析题目, 理清思路, 然后利用V=sh这个公式进行计算, 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新知, 已经被他领会, 还真行!不过, 这式子中得数的单位应该是统一的。同学们不但发现了他人的解题错误, 而且发现了其中正确的成份, 都很了不起, 你们说是吗?”这样处理, 即教育了其他同学, 又给了这位同学自信, 使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3.论文:学生主动学习的必要性 篇三

关键词:新课改 健康课堂模式 符合学生实际

所谓构建有效的课堂模式,即探求一种较为稳定的、有特色的、易操作的、高效的课堂模式。对于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言,一般没有异议;但对于构建课堂模式的必要性,却有着许多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模式也是一种特色,构建一种较稳定的有效教学模式,更便于操作,这本身就是有效教学的一种体现;但也有人担心这样是否与创新相悖,扼杀课堂的灵性和特色,还有人觉得这只是一种形式主义而已,甚至有人怀疑这是在作秀。根据教学体会,我想从以下几方面论述:

一、教师定位,要做什么样的人?

试想:一个很阳光、很有魅力的老师,一个很热爱自己工作的老师,一个很幸福的老师,一个很热爱生活的老师,学生会先入为主的喜欢你,进而喜欢你讲的课。也就是说,你的开头已经赢了。如果没有活力,也不修边幅,满脸愁容,学生怎么想去听你的课。

教师不能受情绪的影响,不能老一副严肃的神情,要大气、博爱、有朝气、要用实际行动来感染学生,老师要不断改变自己的教学状态,来激发学生不断消退的学习兴趣。比如:仪容仪表、语速、音量、音质、节奏、方法、内容等

二、教师心目中的学生定位,你的学生是否有能力提高

90后学生的特点与原先的学生有很大的区别。对于老师来说,学生会成就你的业绩,所以,成绩优秀的学生会博得老师的青睐,通过一次次成绩来衡量学生的优劣。这样,成绩不好的学生就会表现对自己的能力怀疑,进而放弃。对此,我觉得北京十一中的副校长曾军良讲的非常好,学生成绩好坏要决定老师对他的评价。成绩低的我们不能放弃,要鼓励、要相信他们有能力、有实力。我教的一位学生,也是我的科代表,就因为我发现他爱回答问题选他当了,其实,他的入学成绩很低。这样,他觉得自己被重视了,所以,他在化学课上有了兴趣,特别爱学,结果每次考得很好。但令老师们不解的是,别的科很抵触。原因就是他平时听课时的状态和别的同学不一样,坐老斜坐,并且老师话音刚落爱打岔,其他老师就训他上课故意捣乱,不认真听讲,结果干脆更不想听了。所以教学中的相互定位是非常关键的

三、课堂气氛来源于教师与学生的互相影响

我们每天都要面对课堂40分钟,怎样在这40分钟里,有效地组织好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其情绪高涨、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记忆深刻,真正使40分钟的能与量得以充分体现,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是我们每位教师始终在努力探索的问题。课堂气氛来源于教师与学生的互相影响。

四、模式课有策略的渗透

1、明确课堂所要实现的目标

对于课堂所需实现的目标,我们要心中要有数,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同时目标又不要太多或者难度太大,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要降低教学的重心。既要避免教师自己因未完成课堂教学目标而产生失落和烦躁的心理,又要避免丧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教学设计符合学生实际

教师在课前的教学设计非常重要,这直接影响教学的有效性,当然教师对教案的实施能力也非常重要,有一个好的设计,不一定就能教得好。很显然,如果你的设计中所创设的环境不能吸引学生,或学生不感兴趣,那一定会降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除此之外,设计的各个环节的流畅性也很重要,要符合学生的思考、探索、求知过程,逐层诱导深入,理解巩固,深入浅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出发点,实现教学目标是终点。这个实现的过程如何进行是由学生现有知识和兴趣以及教师的实施水平综合决定的,这便需要除了教师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之外对学生还应有比较充分和全面的了解,如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习惯、思维习惯等。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设计出吸引学生的课堂来。一旦课堂对学生产生了吸引力,有效性在某种程度上就有了保障。

3、“讲授”的有效性

符合学科特点、科学严谨的讲述能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在讲述过程中,做到思路清晰、语言简练、生动形象、充满激情。恰到好处、画龙点睛的 “讲授”总是能够吸引学生,能使学生借助生动形象的语言有效地记住、理解某些似乎难以理解的知识点。

4、注重提问、讨论及课堂活动有效性

有效地“提问”和“激发”学生讨论、思考,能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保持某种对话式的、互动式的、学生自主的學习状态。这种状态的维持取决于教师的“提问”是否有效。讨论及课堂活动的组织更要注意有效性,克服随意性。如果课堂提问、讨论及其他课堂活动,我们事先准备不充分、设计不精当,就很容易出现课堂秩序失控、出现随意性,导致无法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

5、重视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课堂练习一定要精,精的内涵就是:量少、典型、针对性要强。

4.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效途径 篇四

素质教育揭示了教育的起点,指出了教育的终点,规定了教育的内容,确认了教育的整体性,是当今深入开展教育整体改革的必然归属。1995年第2──3期《教育导刊》彭得昭“中小学素质培养目标的理论依据和基本要素”一文提出人的个体素质结构中的主要要素为7种素质。它们是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科学素质、道德素质、审美素质、劳动素质和交往素质。其中的科学素质包括旺盛的求知欲(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正确的学习方法,必要的知识,技能结构,一定的智能基础,积极的创造精神(能力)等。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古语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是为了不教,教会科学知识不如培养科学素质。地理科学由于它一定的难记性,为聪明学生所不以为然;又由于它的综合性,为中下学生所畏难。所以培养好学生主动学习地理的兴趣、习惯、方法、能力(即地理科学素质)显得尤为重要。

一、 产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人积极探究事物的认识倾向。稳定的兴趣能使认识过程的整个心理活动积极化,能使观察更加敏锐,记忆得到加强,想象力更加丰富,克服困难的意志得到加强,使智力活动的效能大大提高。有人说:“当学习充满乐趣时,才更为有效”, “兴趣是一种魔力,它可以创造出人间奇迹来”,“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会主动探寻,深入研究。例如:爱因斯坦从5岁时对罗盘发生兴趣,最后成为物理学界的泰斗;达尔文从小对动物的兴趣引导他跨入生物学界的殿堂,创立了不朽的进化论。

吸引学生产生兴趣的方法多样,一堂有趣的引言课、一堂难忘的野外实习课、生动的CAI课、录像课,甚至任课老师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一表人才,性格幽默风趣等等,老师尽可发挥个人特长,大胆创新,积极尝试。

例如:尝试经常把初中学生已经有兴趣的东西联系到课堂上,让学生尽情地发言表现,从而发觉原来地理就在身边,自己本来就象张衡一样很爱好地理,自己本来就知道了很多天文地理知识。再加上老师经常性的表扬,产生兴趣的效果很好。

例如:讲地图概念时(容易讲得枯燥无味),我首先问学生:“你在哪里见过地图吗?”马上就会有近半数学生争先恐后地相继举手回答:家里的书房、动物园、公园、车站、机场、电影、电视、书刊、报纸等等,表扬了他们记性好见识广之后,我再问:“你什么时候用过地图呢?”同学们答的更起劲了。再问:“那么什么是地图呢?”这时候学生全盯着我,此时无声胜有声,可以意味,难以言全,如何表达这个概念,等待我的点拨。于是我拿出一张准备好的照片,要学生比较:“地图与普通的照片有什么异同?”(都有方向、都缩小,但地图上有符号、有注记),这时地图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注记)水到渠成,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掀起了高潮。

二、 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要将兴趣持久,就要“习惯成自然”,既能在课堂上主动学习地理,也能在课外主动巩固知识,完成作业,还能在生活中收集,观察、体会中学习地理。

为了养成当天知识当天消化的好习惯,我给初一的新生做个实验:三个中等学生每节课时的作业量若当时完成只要5分钟,正确率为98%。第三天完成要12分钟(做不出的可查书完成),不看书的正确率约为68%。一周后完成要半个小时,不看书的正确率约为45%。实验结果一出,学生笑了,我趁机问学生:这三人谁在“事倍功半”呢?有没有同学不喜欢“事半功倍”呢?从此,学生养成了今日知识今日消化的良好学习习惯,甚至有些同学能当堂完成作业并记住主要知识。到课前提问或考前复习提问时,大部分同学能快速回答出来,有次公开课,听课老师叹道“学生对知识非常熟悉”,口气不无惊奇。

生活中学习的习惯尤其重要,这是终身受益的学习习惯,是“学过的知识全部遗忘之后还能剩下的东西”,要时刻不忘点拨提醒同学们去观察、体会、挖掘、收集,勿让“生活大舞台”上的知识白白流走。

在讲日本这个重要国家时,我首先问学生:“你了解日本哪些地理知识呢?”就会有不少学生竞相发言自己从书刊杂志、电影电视或其它学科中了解到的日本知识,讲不出的又想表现的同学就有点后悔自己平时没留意了。我趁机表扬回答了的同学记忆力强、见识广,也同时鼓励其他同学:只要你今后多留意,到了印度、埃及、美国、德国、巴西等国家时,你一定不亚于刚才的同学的。果然如此,以后地理课上更少了沉默者,真正的师生交流、教学相长,我都从同学们的见识中增广了不少知识。碰到同学们有错时,就及时由其他同学或老师加以纠正,碰到有疑问的,就留到课后师生都去查寻资料。如有一次讲到直布罗陀海峡的重要性时,有同学讲二次大战时英军舰队问题时,同学有争议,于是下一堂课上就有三位同学查到了真正史实,并分析了原因。不少同学在写周记时提到:“地理堂上见识广”,在这讨论与争议之中,主动学习的习惯成自然了。

三、 探寻主动学习的方法

方法是学习的金钥匙,是事半功倍的前提。

地理作为科学的一门,学法上有着与其他学科许多共同点。如:科学的学习态度;勤动脑、勤动手、勤动口;耳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等等。同时还有它独到的学法。最重要的是要充分利用好地图。有人说:“学地理就是学地图”是很有道理的。因此要通过多种学法来充分接触地图、学好用好地图。

以中国政区图的学习运用为例: A、引导看图:省界线和国界线有什么不同?首都图列和一般城市的图例有什么不一样? B、启发讲图:你能数全33个省级行政单位吗?沿海省级自北向南有哪些?从鸭绿江口逆时针方向讲出我国的15个陆上邻国?广东省的相邻省级单位有哪些? C、书中的图旁批注:“33=1+23+4+5”(指33个省级行政单位,其中包括1个特别行政区、23个省、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刚好是12345很好记),“三部填记法:一步1+4+5,二步东部11个边缘省,三步四个三(三步中的四个三指把剩下的12个省分为四个三:河南、湖北、湖南;云贵川;陕甘青;以及剩下的山西、江西、安徽)”; D、想突出的内容可以描图:用红笔描出首都北京和自己所在的`广东省,用绿笔把我国的国界线描出来,用蓝笔把长江描绘出来;在四至点上“插上”四面红旗;E、多次填图:在书中的空白政区图上按三步法依次填出33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在填图册中的政区图中按三步法依次把33个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填出来,在书后面的地理趣题第2题(有33个分开的各省级轮廓图)中填出各自的名称和省级行政中心的名称。F、课后画图或拼图:把趣题中的各省轮廓贴在一张硬纸上后剪开收集好,下一堂课拼图比赛并作为测验记成绩。G、以后各章中经常用图:长江与黄河分别流经哪些省级行政单位?第三级地势阶梯上主要包括哪些省级行政单位?位于湿润区的有哪些省?等等;H、学生问图:在总复习时,让学生看政区图先由一二大组提问三四大组回答,再由三四大组提问一二大组回答。通过这看图、讲图、用图、批图、描图、填图、问图、拼图甚至画图的多步曲之后,同学们对中国政区图了如指掌,并且也学会了运用多种多样的方法去学习地图了。

四、 提高主动学习的能力

素质教育要求提高学生的能力。物理学家LAUE有句名言:“重要的不是获得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能力。教育无非是一切已学过的东西都已忘掉的时候所剩下来的东西。”这里“所剩下来的东西”也就是我们所指的科学素质中的学习能力。“人们在细节被淡忘之后仍然应该记忆的知识洞察力和技巧”。这种主动学习的求知能力才是我们老师孜孜以求的让学生受用一辈子的东西。

地理在大学里作为理科的专业是有它的道理的,好象是记忆为主的学科,其实更需要理解分析。所以要求学生避免死记硬背,要经常分析理解、积极联想。例如:在讲完三种旧能源(煤、石油、水电)和书上的风能、核能、太阳能、沼气能、潮汐能等新能源之后,我问学生:“新能源共有几种呢?”不少同学异口同声说5种,我含笑摇头示意错了,又有学生说6种、8种、10种等等,我要求大家再想想:“世界上哪里还储藏有能量呢?”这时候学生顿悟:生物能、矿物能、地震、火山、泥石流、雷鸣、闪电甚至其它星球上等等,到处都有能量储藏,原来新能源可以有无数种,等待同学们将来去发现、去开采。

又如:在学习完初一上册后,我用一节课对埃及这个国家(内容在下册,目的是保证同学都没有预习过)提出四个问题让学生讨论分析:1、尼罗河对埃及有哪些作用?2、苏伊士运河对埃及来讲早点开凿好还是等自己有钱有技术再慢慢开凿好?3、埃及适合种植哪些农作物?4、埃及应该着重发展哪些经济部门?讨论完后,要求每位同学做好自己的答案交到老师处保存,等下学期开学拿到新书后再对照,评价自己的分析能力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而在英国这节选修课里,我要求同学们自己分四大组分别提出四个问题,讨论后组与组之间进行互问互答。这样一来,由于学生经常主动地提问、答问,地理课上学生爱动脑筋、并且会动脑筋;爱提出问题,并且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主动学习的能力也得到了日益提高。

5.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策略的论文 篇五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之一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主动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主动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时表现出的自觉性、积极性、独立性特征的总和,是从事创造性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能动状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主体的能动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当今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的核心是“主动”。那么在素质教育的实施中学生应如何在学习上主动学习呢?

一、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

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积极认识事物、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一种心理倾向。兴趣推动学习的内在力量,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要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必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行兴趣教学;要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首先要使学生产生自我驱使力。当学生对学习内容发生兴趣,并产生兴奋和期待的心理状态,进而获得认识的满足和乐趣时,就会形成一种渴求知识的内在需要和产生一种强大的动力。

如果学生对学习英语感兴趣,那么他的英语水平一定会上一个大台阶。我们提倡稳定的兴趣,稳定的兴趣能使认识过程的整个心理活动积极化,能使观察更加敏锐,记忆得到加强,想象力更加丰富,克服困难的意志得到加强,使智力活动的效能大大提高。

二、学生主动学习的表现特点

1.学生强烈的学习英语的欲望,全体学生渴望英语学习,积极参与英语教学,盼望英语课的到来,下课时余兴未尽。

2.学生和老师在课堂上感受到应有的轻松和愉悦。

3.尽管在作业过程中会遇到不少困难,但他们都会在主动学习的内驱力的作用下去寻找各种克服困难的办法,变苦学为乐学,变学会为会学,使他们的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和意志力都能得到提高和升华。

三、影响学生主动学习的因素

在教师方面:

1.上课求稳怕乱图省事,不给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

2.观念不新,站位不高,教学结构陈旧,自己创造能力较弱,没有能力创造课堂学习的氛围,唤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师缺乏对不同年龄学生心理和生理特点的了解,作业要求不适当,没有给学生正确及时的评估,学生体验不到成功的愉悦,因而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

4.敬业精神不持久,凭感情行事,对学生不能一视同仁,缺少爱心,课堂教学民主气氛不浓。

5.掌握电化教学用具能力不强,制约着英语课堂教学的改革,制约着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在学生方面:

由于受年龄、社会、家庭等方面的影响,大部分学生惰性大,缺乏恒心,因而缺乏稳定的兴趣,这需要我们教师做适当的引导。

据调查,城市的学生而言,他们的主动性要强一些,由于城市家长比较重视对下一代的培养,他们对孩子的交流和投资比农村家长更多;而农村家长相比就容易忽略这一点,他们认为孩子的成长是学校的事,我管孩子吃穿就行了,于是就把孩子留给爷爷、奶奶看管,自己外出打工了,缺乏与孩子的交流。而孩子又由于自控力差,抵挡不住外界的诱惑,步入歧途,影响学业。

四、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英语的策略和方法

有一位教育学家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而方法是学习的金钥匙,是事半功倍的前提。那么怎样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呢?

1.保持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新颖性。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方法和技巧来丰富课堂教学。通过“活”化教学内容,来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

2.巧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欲望。采用故事谜语导入法、抢答式的提问法、小组讨论教学法、知识展示法等,充分利用电教手段,开展立体式的教学法,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

3.为学生体验成功创设条件,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成功的体验。有位心理学家说过“人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在英语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热情,给他们更多的信心,重视学生成就感的培养。

在具体的教学中,遇到基础差的学生举手发言,这时我会立即喊他,即使回答错了,我也会找出他的闪光点给予表扬,在课后主动与他交谈,说他的一些优点,还说曾经有一位和他基础一样的孩子由于肯发言、肯问问题,最后考取了某某名校。之后,这名学生的学习状态明显高涨了许多。所以,我们老师不要吝惜自己口中的“好”话,给孩子更多的表扬,我们的课堂定会收获甜美的果实。

成功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催化剂。首先,对学生要予以成功的期待,因为教师对学生期待具有很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能激起学生潜在力量,激发向上的学习主动性。其次,创设使他们都能获得成功的机会,进行合作、培养能力的`分层教学,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精心设计练习,布置分层作业。再次,展示成功,让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成果得到展示的机会。

因此我们要格外注意知识教学的趣味性和可接受性,加强辅导,加大表扬力度。生活中不乏这样的学生,老师一句表扬的话语成为学生一生的生活转折点。教师在英语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为每个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使他们获得成功的愉悦,创造的个性得到发挥,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高。

4.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a.教师与学生平等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只是角色上的分工,在人格上师生是平等的。教师应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深入学生中间,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感到老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拉近与学生间的心理距离,多接触学生,主动找学生谈心,询问其学习、生活情况,从而乐于和教师交往,主动地参与学习。

b.尊重、理解、宽容每一个学生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的选择、学生的个性。在学生有错时,不过分批评指责而是给他们改过的时间和机会,使学生感到“老师在期待着我”,从而自觉地投入到积极学习之中。

c.请学生参与教学评价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习,在评价中提高。

5.英语教师要不断提高专业能力、教育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广阅博学,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增强敬业精神。在英语教学中充分发挥内在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五、提高主动学习能力的意义

中国有句古话:“受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里“捕鱼的方法”就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求知能力,也是我们老师孜孜以求的让学生受用一辈子的东西。

1.使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要将兴趣持久,就要“习惯成自然”。如:课前预习的习惯,当堂完成作业的习惯,注重生活、学习的规律性等。

2.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有求知欲望,但学习不刻苦,听课时间不能持久、爱动、精力不够集中,为了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教师在讲课时,要彻底摒弃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和“一言堂”的教学方式,要善于用生动的语言、恰当的比喻、直观的演示、形象的画图、启发性的提问、变化多样的教学方法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为学生创设一个个生动的语言环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创造性,使学生在各种有趣的、有意义的任务中不知不觉地习得英语,使老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得更加完美。

3.创设交流、竞争的环境,培养学生合作、竞争意识。青少年具有好与人交往、好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在教学中老师要创设多种形式、多种目标的交流情景,使他们可以在课堂上大胆地交换意见,积极获取信息,从而在听、说、读、写方面提高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同时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

6.学生如何主动学习 篇六

学生总是对枯燥的课本内容感到抵触,如果在讲课的过程中,老师能够以一道趣味题、趣味故事等形式,将课本内容融合进去,不仅能激起学生的兴趣,还能活跃课堂,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

2每日一道征解题,提高学生参与性

每天出一道征解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征解题可以是教材问题的拔高,可以是身边的精彩问题,可以是切合时宜的趣题。征解题也可以由学生先提供,老师简单评判或修改后署上学生名字公布。

3让学生参与试卷命题,效果明显

传统的考试方法,都是教师出卷考学生。像课堂模拟这种小测验可以让学生参与考试题的制定,将班级学生进行分组,每组提交一份试卷,然后再由老师从中选取一部分,加上老师自己出的题目,组成一份新试卷。这种方式效果不错,建议试试。

4作业再生,加深学习记忆

教师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发现错误并不直接修改,而是通过提示、强化、引导等方式,让学生动脑思考,直到找到正确的答案为止。在这过程中,能够有利于学生总结解题规律和解决新的问题,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

5让学生上课,增强理解力

可以适当的让学生上台分享,老师适当点评。通常的情况是,讲解问题时,如果学生有好的解法和好的想法,就可以顺势让学生上台讲解。这样即可以激发学生的分享欲望,又有助于其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6深化提升,有效提高学习水平

7.论文:学生主动学习的必要性 篇七

一、在预习导学中,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预习导学是指以“预习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在“预习活动”中自主、合作学习, 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预习导学”有三个核心, 一是“活动”, 活动是指“学生主动作用于教学内容的方式及其过程”, 包括内在的思维活动、物质操作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活动”是“预习导学”的主题, 通过“活动”促进学生发展是“预习导学”的根本目标.二是“预习”, “预习”是呈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活动方案等教学元素的平台, 是导学的主要手段.“预习”一般包括课题名称、活动名称、活动方案等内容.三是“导学”, “导学”就是教师通过创设情境、点拨启迪、评价提升等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主要包括导趣、导思和导行等.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性是“预习导学”的基本策略.传统的数学教学是老师先讲解要学习的内容, 再由学生进行练习巩固, 即“先教后学”, 这种教学的优点是知识系统, 节省时间, 课堂容量大, 缺点是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 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预习导学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使学生学会学习.因此, 采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方式, 在预习导学中, 学生在老师指导下, 根据学生本人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 把学习的内容、目标、要求和学习方法等有机地融入到学习过程中, 也就是创设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从而, 老师为学生将所学知识与自己的知识经验相联系, 为学生学习知识搭建一个适合的平台, 并结合学习内容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方式、方法和策略.

预习导学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简要预习: (1)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 了解将要学习的知识内容; (2) 及时补习已学知识或薄弱知识环节.2.重点预习: (1) 找出并理解新课的重点与难点; (2) 初步理解新课的基本思路、知识脉络.3.问题预习: (1) 提出问题, 并把问题系统化; (2) 对重要疑点有初步探索, 简要写出自己的见解或批注与提纲.4.解析预习: (1) 对新课主要知识内容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 培养分析能力; (2) 做习题或解决练习相关问题, 检验自我预习效果; (3) 要有自己的理解与思路, 并用简练的文字做一些记录.

对数学学习感到比较困难的学生, 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听课很盲目, 不能把握课文的重点和难点, 对于学什么和怎样学心里没有底, 学习中陷入困境.一些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没有掌握好, 也会对学习新知识形成障碍.这就要在预习导学中改变学生以后听课的被动性, 提高学生听课的效率, 起到积极的作用.通过预习, 学生初步了解新课的基本内容, 找到重点、难点, 也可以扫清旧知识的障碍, 为学习新知识铺平道路, 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二、在知识讲解与练习中,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当前的课堂教学改革, 有弱化甚至无视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倾向.事实上, 课堂无论怎么改, 教师的作用是无法取代的, 学生学习的每一步都离不开老师的引导与点拨法国启蒙运动思想家、教育家卢梭说:教师的责任不是“教给孩子们行为准绳”, 而是帮助他们去“发现这些准绳”.知识讲解是指教师与学生在交流中用口头语言讲述的方式向他人表达自己对所学知识意义的理解.课堂教学中, 教师根据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情况, 针对教学重点与难点进行精要的补充性讲解或解释性讲解, 这是很必要的.一般来说, 课堂教学中的讲解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以往的课堂教学都是教师一人讲解, 学生只是作为听众, 被要求认真听讲, 这样, 大多数学生就认为课堂上的讲解是教师理所当然的事, 与学生本人无关, 从而导致听课的积极性不高, 学习没有主动性, 学习兴趣提不起来.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 预习后的课堂面临的学习差异会更大, 因此, 教师要通过师生交流了解学生的预习效果, 然后“以学定教”, 把握好教学的起点、内容、要求和节奏, 在知识讲解中, 教师要换位思考, 教学中强调学生的讲解, 学生在预习之后, 会产生一些自己的见解和想法, 或产生一些疑点和问题, 这时, 提供给学生发表意见或建议的机会和平台, 让学生讲解自己对所学知识、内容的理解, 并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 以求得他人的帮助.由于学生要进行讲解, 学生本人需要有足够多的理论依据作支撑, 这就促使学生认真去阅读、钻研教材或教学参考书, 并对所学知识内容进行组织、整理和内化.教师作为参与者, 会认真倾听来自不同学生的意见, 然后根据教学中的重点, 学生学习中的疑点、难点以及学生容易忽略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 从而真正做到“精讲”.这样, 把教师的“一言堂”转化为师生的“多言堂”, 把课堂交给了学生,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教师只是一个参与者、合作者、组织者与引导者.数学充满了“神秘”, 充满了“趣味”, 让学生在“神秘”中探索, 在“趣味”中学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应尽量将数学的趣味性以及数学自身的魅力展现给学生, 使他们能投入到数学问题的研究中去.教师运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手段, 将科学发现过程简洁地重演于课堂, 让学生参与发现、探索、研究的过程, 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激发他们对发现和创新的兴趣, 指导学生动手动脑, 让学生体验作为学习的主体进行探索、发现和创新的乐趣, 从而使学生获取和运用数学知识, 享受创造成功的快乐.这样的课堂, 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练习或习题课上, 老师能对课本习题或编选一些与所教知识紧密相关的习题进行一题多解或一题多证训练, 或出一些对比鲜明的题目, 这样不但能开拓学生的解题思路, 而且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为有些问题是“形导质问”的, 有些问题是“形异质异”的, 有些问题是把学生熟悉的题目, 经过引申、变换、转化、扩充等手段得到的, 学生对这些问题有浓厚的兴趣, 他们已不满足于细微差别的比较, 而是追求于探索、证明, 从而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在课堂教学评价中,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评价, 要体现促进学生发展这一基本理念.这一理念, 首先体现在教学目标上, 即要按照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的科学体系进行有序教学, 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 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发展性目标的形成.其次, 体现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认真研究课堂教学策略, 激发学生熊熊热情, 体现学生主体, 鼓励学生探究, 高效实现目标.因此, 课堂教学中评价的方式应有:自评、互评和点评.

自评, 课堂中学生在倾听他人的讲解时, 头脑中会不断地比较自己与他人理解上的差异, 并不断纠正自己的错误认识, 建构对知识意义的正确认识, 这就是学生内在的自我评价.同时学生经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后, 会自觉地进行自我反思、评价, 从而丰富和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改进调节自己的学习行为,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互评, 在师生相互评价的过程中, 正确见解或学习成果得到肯定时, 他们会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从而完善和巩固已形成的正确认识, 削除错误认识, 而且通过互评还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 诱发创新学生的意识, 培养了学习兴趣.

点评, 课堂中通过教师的点评, 可以促进学生交流、比较、讨论、欣赏, 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所学知识的价值, 认识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 从而促进学生数学鉴赏力的发展, 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兴趣对人们的活动起着积极的作用, 特别是对学生的学习起着推动作用.叶圣陶先生曾指出:“什么是教育, 简单一句话, 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随着数学学习良好习惯的形成而产生的, 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也就等同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

总之, 数学学习兴趣不是天生就有的, 而是在数学实践活动中逐渐培养形成的.学习兴趣的培养之重要, 不言而喻.作为教师, 应认真备每一节好课, 讲究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 努力把每堂课上得生动、活泼、有趣, 提高每一节课的教学质量.

摘要:本文通过对学生缺乏数学学习兴趣现实存在的问题, 提出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应从新课的预习导学、知识讲解与训练、课堂教学评价等几个方面入手,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培养数学学习兴趣, 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8.学生主动学习意识的培养 篇八

一、创设情境,营造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

有实验研究表明,如果学生能够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学习,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他的积极性,比那些处于一般环境中的学生要学得更加轻松、更加有效率。由此看出环境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很重要。我们在教学中就应该努力让他们去感受、思考、领悟。

比如,我在教授《桃花源记》一课时,文中有一句话“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有的同学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遂与外人间隔,不复出焉。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他们从来到这里就没有出去过,这么多年,外面的世界变化这么大,他们什么都不知道,又怎么知道外面的衣服什么样?另外,陶渊明的《桃花源诗》中的描述与此处也有出入。我当时一听也懵了,就和学生一起查找资料,看看谁的理解更恰当。这时候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高,收获也很大,这就在无形当中达到了自主学习的目的。之后,在这件事上我表扬了那位大胆提问的学生,别的学生也对他投以赞许的目光。这样子的做法不仅让他们更有动力去自主学习,还会让他们长期处于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中。

二、小处着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我们不要想通过几次班会活动,就能让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这是很不实际的。要想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就要从小处入手,慢慢点燃他们对学习的热情。

比如说,教授古代散文《赤壁赋》后,结合文中出现一句“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我用讨论交流的自主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们整合从初中到高中文人感慨“个人生命短暂,宇宙无穷”的句子。没想到这样一个开放性的问题一出,学生们竟纷纷举手回答,有的学生感悟到:许多文人的感慨都是一样的情结,只不过他们表达的方式不一样。有的学生说,他们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感慨是因为他们的境遇。还有的学生说,他们的感慨大都与他们的心态有关。在他们发言的过程中,我一般都不发言,因为我要把舞台留给这帮“演员”,没过多久,教室里就陆陆续续地有掌声,这是他们对同学由衷的认可。我想他们在赞美声中,自我学习的意识一定增长不少。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自己用实践证明了他们有学得好的能力,这就是“我要学”的表现。

三、贴近生活,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们应该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把学生的兴趣引向语文教学的领域。教学内容充满生活气息,变得有趣的时候,学生才愿意去学。

比如说,我在教学《岳阳楼记》的时候,我让学生观看了游客参观岳阳楼的场景,再现岳阳楼胜景。这个时候,去过岳阳楼的学生马上就变得兴奋起来,没有去过的学生就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不会有太大的陌生感。当学生陶醉在美景之时,我就布置作业,让学生来充当导游,来为我们介绍岳阳楼的美景,看看谁做导游最合格。学生们马上就活跃起来,学生争相查阅资料,实地观察,积极写解说词。通过这次活动,有的同学觉得导游这个工作很适合自己,让他们看到了自己未来的方向。

四、构建参与式课堂,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什么是参与式课堂呢?就是师生以平等的身份一起参与教学活动,学生不仅仅是课堂的倾听者,还是学习计划的制定者、课堂讨论题目的设计者。我们要引导学生用已知的基础知识,撰写小论文,编演课本剧,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比如在讲《范进中举》这篇课文时,我先让他们小组分工,分配角色,设计台词来演范进中举后的故事,好让他们自己亲身感受这篇课文的情节,我就在一旁充当读旁白的幕后人员。他们热闹地演完之后,我就提出一个讨论问题:范进是不是一个老实人?如何评价这个人物?学生们在讨论之后,就开始了争论,有一位学生说:“我觉得范进算是老实人,在那样一个重视科举的年代里,范进热衷科举是无奈的选择,这不是他的错,是时代的错。”他马上说完,就有另外一位学生站起来反对:“我不同意他的看法,范进家境贫寒,老母亲三日未进食,他却瞒着家里人去参加乡试,实在是残忍。还有就他这三十五年来无休止地参加科考,就可以看出他这个人利欲熏心。中举后,整个人就判若两人,失去读书人的气节,马上圆滑世故。”听到他们不同的看法,我觉得他们站在人性和理智的角度,说得都很不错。令我高兴的是,他们在语文的学习中学会了不再一味跟随我的脚步,懂得自主学习,成为自己语文学习中的主人。

上一篇:田径训练作文下一篇:迟到35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