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

2024-06-29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精选12篇)

1.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 篇一

禄丰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

《大数的认识 》教学反思

本单元是本册教材的起始单元,是在学生认识和掌握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的。生活中大数广泛存在,对大数的认识既是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巩固和扩展,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之一。

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对大数的感受,发展学生的数感。小学生往往以感性认识为主,而从万以内数的认识到亿以内数、亿以上数的认识,是学生数概念的又一次扩充。同时数位、计数单位则以抽象著称,如何突破难点,使学生对数的概念清楚、数的感受丰富呢?

首先,要重视数感的培养。新课标对数感要求如下,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创设具体教学情境,使学生获得有关大数的丰富的感受。

其次,是注意知识迁移的同时为学生留有自主探索的空间。学生在前面所学的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等知识和经验,都可以在这节的学习中发挥积极的迁移作用。在教学中,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使学生在学会的同时,学习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亿以内数的读法》教学反思

读数相对于写数来说,学生更容易掌握。上课之前,我们组内认真的备课,钻研教材,对于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都一一提前做好了解决的准备。可在课堂教学中,仍然出现了很多问题,虽然自己也提前意识到了,可这些问题却仍然存在着。今天检查作业,错误的案例有:

1、不分级。因为这单元学习的是认识大数,都是万以上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分级的方法来进行教学,这样学生能够更清晰的读数。虽然学生知道分级的好处,在教学中,我也时刻提醒学生要先分级,课堂上做作业的时候也是先分级,再读数。可是在做家庭作业时,仍然有学生不分级就读数,尤其是学习较差的学生,这个现象尤为突出。

2、读数时夹杂阿拉伯数字。这个问题在学习这类知识时一直存在着,每次都会重点强调,可现在还是有学生在书写时出状况。究其原因,有的是学生习惯性地写成了阿拉伯数字,有的是学生做题时的心不在焉,没有良好的做作业习惯。

3、有0的读数。对于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学生的掌握还不是很好。特别是万级末尾有0或个级高位有0的数,学生出错最多。他们容易犯迷糊,这个0要读还是不要读。

4、读数时丢掉计数单位。学生在口头读数时都会读,但在书写时往往容易丢掉计数单位,虽然教学时一再强调了,但在检查作业时还是此类现象的发生。针对这些情况,我的解决办法是:

1、首先严格要求学生的听课习惯。不光是听,更要记,不光是记,更重要的是数学的解题方法。

2、其次严格要求学生的做作业习惯。今天是开学的第一次作业,虽然我在布置作业时已经强调了作业格式和要求,但还是有学生没有按要求来写。在以后的作业中一定要进一步严格规范。

3、多练习,及时反馈。在后面的教学中,在课堂上要精讲,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多练习。当然是在掌握方法的基础上去练习,并非是盲目的多做作业。

4、在练习时,为了让学生明白分级的好处,采取分级和不分级的方法进行对比,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分级的好处,让他们养成分级的好习惯。

《省略和改写》教学反思

讲例6时,我让学生重点体验用“四舍五入”法将非整万数数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比较得到的近似数比较接近准确数后,做练习巩固新知,让学生把非整万的数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用万作单位求近似数。

当练习第18页第8题时,题目要求:先写出横线上的数,再求近似数(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并没有要求用万作单位。

北京大钏寺的一口古钟上有二十万零一百八十四个汉字。写作:200184 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是:A、200000 B、20万

当时,我在备课时就只想到答案B。这时我问学生A,你为什么不把级上的数换成万呢?学生作到:题目中并没有要求用万作单位。其它同学也点头称是。我就又启发说:“你比较一下A和B两个答案那个表达更简洁呢?试图把答案统一成B,学生A说:“答案B是比A简单一些,但是从题目要求来看并没有要求必须用“万”作单位。我无言以对。只好强行命令到:题目没有要求也要选择简单的方法写,以后再遇到这种情况就要用“万”作单位来写。学生看了看我,无奈的坐到位上。从孩子的表情来看,学生并没有得到满意的说法。

《角的分类和度量》教学反思

这节课开课以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点出发,紧扣角是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为学习新知,认识平角和周角奠定基础,开课简单利落。我在引导学生认识平角前,在黑板上画上一条直线,让学生清楚地感受到平角与所学的直线之间的关系,而且让学生感受到平角为什么叫做平角。然后再引导学生猜一猜平角的度数,并用自己的方法去验证,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用科学、严谨的方法去验证,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成功。学完平角后马上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平角,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角的度量”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在这个单元中,主要有四部分内容:(1)直线、射线和角(2)角的度量(3)角的分类(4)画角。

在教学角的度量中,觉得学生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中下的学生,掌握的较难,在课前,我也预设到了这节课学生的难度,但是课上了以后还是不尽人意,如量角器的度数分内圈和外圈,学生看量角器时,不论角的一边对的是哪一圈的“0刻度”线,他们习惯看的是外圈的度数;有的即使外圈内圈看对了,但是在读刻度的时候,有时把四十几读成五十几,从哪边读过来在他们的头脑中比较模糊。

因此这节课分成了两教时进行,在第二教时中让学生着重训练角的一边对的是哪一圈的“0刻度”线,就看的是哪一圈的刻度;利用直角=90度,看角的度数是钝角还是锐角,和直角比比看,检验是否正确。《直线、射线和角》教学反思

今天上了一堂四年级《直线、射线和角》的数学课,课后听课老师给我提了很多建议,引出了我的思考,并再次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问题进行了深深地反思,对本课的学习基础和发展目标进行重新分析。

本课是在学习线段、初步认识角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直线和射线虽然曾经前一学段中在某一些练习中出现过,但是没有明确的定义。学生对直线和射线的的感受或体会很少,特别是直线,在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模型很难找到,基本没有,它是从具体的长度(线段)到抽象的无限长,是孩子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可能对有一些孩子来说,这种飞跃,它已经具备这种潜意识的感受,而对大多数孩子来说,它需要通过画一画、动手做做手势,从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两方面加深对直线和射线的体会,为以后学习抽象的空间图形的作一些浅显的准备。但是我从学生交上来的作业本和听课老师给我的建议中,我分析主要原因有三点:

其一,我的教学目标主要定位在中等或稍偏下的学生身上,为了让他们能理解抽象的直线和射线,我想了很多办法。从作业来看,学生对直线和射线的理解已经达到我预想的程度。

其二,教师的语言不够精练、明确,显得拖泥带水。因此,对一些关键性的问题,课前应该做更深的设计,让学生能很快按教师的要求去完成下一个学习任务,千万不要让学生花时间来理解你教师所提的问题上。这样肯定会浪费课堂宝贵的时间,时间应该花在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环节上。

其三,我让学自已尝试填表格,再总结表格时应该给予指导,让学生加以改正.其四,课堂的节奏一定要把握好,松松紧紧,适当有度,不要一味太紧或太松。时间久了,学生或许会出现弊端。如:上课开小差,或干脆就不去思考问题。

其五,在教学学生画角时应该指导到位,教师放手的太多,有些学生没领会老师的意图,把图都画错了,这样即浪费了时间,也让学生的思路混淆。

以上是上了《直线、射线和角》这一课的一些感受,非常感谢一些听课老师的建议,希望以此警醒自己,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

第四单元《垂直与平行》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与角的知识的基础上教学的,也是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基础。由于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特殊的位置关系,而且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无论是走在宽广的大街上,还是坐在明亮宽敞的教室里,环顾左右应该都不缺少垂直与平行的现象。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应该都有这样的经验:哪些线是交*的,哪些线是不交*的。因此我们在课中要做的就是让学生体验在同一平面内,不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交*里有一种特殊的叫做互相垂直,让学生的认识上升到思维的层面来。鉴于此,针对本课知识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我精心设计教案,把学生的自主探索与教师的适时引导有机结合,把知识点清晰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得教学过程零而不散,教学活动絮而不乱,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提高了学习能力,增强了学习信心。针对本节课,我主要把握以下几点:

1、准确把握教学起点,努力还学生一个“真实”的数学课堂。

2、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教学手段朴实无华。

3、新知的训练点和拓展点扎实有效。除了从主题图中找垂直与平行现象,从生活中找,从身边找,还让学生动手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通过这些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平行和垂直概念的理解,进一步拓展知识面,使学生克服学习数学的枯燥感。让学生真正参与学习过程中来,在学习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能力。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也有不少不足之处,如

1、重难点处理速度较快,后进生没有理解到位,以后的教学中应因材施教,照顾后进生。

2、有一名学生的发言不够准确,我没有及时指正出来。

3、时间把握不够好,后面还有一个小环节没有完成,学生们也失去了一个自我小结、交流的机会,这也算是一个遗憾吧。

总之,面对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失败,我将真实地对待,坦然地看待,将在不断地自我反思中加强“新理念”的再学习、再实践,相信自己能在不断的自我反思中成长,在不断的自我实践中发展,在不断的自我成长中创新。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

在教学本节课时,我改变了以往的按教材编排顺序进行教学,打破了教材束缚,不再做教材的复制者,力求做到教学设计的开放和教学过程的开放,让学生在“体悟”中学习“有余数的除法”。

1、数学知识总是渗透着实际问题,只有联系生活实际,才易激起学生的兴趣,促进其整体素质的提高。上课时我打破了以往的思维方式,没有安排任何的复习铺垫,而是创设情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通过谈话的方式与他们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一开始就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之中,并且通过活动使学生自然而然感受到了余数是怎样产生的,而且对余数产生的感受特别深。

2、实践操作,引导学生自主归纳。注意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促使学生主动探究数学规律,本节课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使学生们认识到,在现实生活中不是所有东西都是正好平均分,出现剩余的情况是很多的,并明白平均分时,剩下的不够再分的数就是余数,从而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余数”这个概念,又通过观察、讨论、分析、对比,使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的结构特征有所了解和认识。

3、虽然我们从学生实际出发进行了开放性的设计,并尽可能对学生可能有的答案作了充分的预设,但是在课堂上面对一群“活生生”的学生,依旧有很多的不确定性,有很多地方会出乎意料,这时教师要有开放的心态,要特别关注学生,更要有目标的调控,和组织开放教学的能力,万万不能用预设的答案去套学生。总之,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完全可以自主发现并掌握余数的概念以及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当然和谐的课堂气氛需要老师去创建,我和学生是师生,是研究的伙伴,更是朋友。在课堂上我对学生很民主,师生之间的交流,生生之间的交流,都体现了这一点。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

一位数除多位数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位数除整百、整十数除法口算方法和一般的一位数除多位数除法法则,学会了有余数除法验算方法,也学会了一位数除多位数商中间有0的除法,懂得了在求商过程中,如果哪一位不够商1要用0占位的处理方法和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道理。这些都为本课的学习作了知识上的铺垫。本节课内容又是学习两位数除多位数、三位数除多位数商末尾有0的除法基础。

教材为了便于学生掌握,有层次地呈现“商末尾有0的除法”知识结构,为学生的学习新知作了精心的设计。

一、探底铺垫这一环节通过准备题让学生口述80除以4的思考过程,观察几道口算除法商的共同特点:商末尾都有0引入新课。从学生知识角度和思维趋势进行探底,了解学生的起点,把握教学起点,找准新旧知识迁移点与生长点,便于学生知识迁移。此处我在学生回答完了结果后,没有及时让学生找出商的共同点:商末尾都有0,这里应该就复习旧知点明新课课题。

二、自主探究商末尾有0的除法,在计算方法上没有新内容,只是末尾0的处理,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中心环节,为了突出重点,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我安排独立探究、交流验证、归纳概括三个层次进行:教学例11时,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探究。在试算中学生有可能会出现几种情况。组织学生进行验证。得到正确商后,针对难点展开讨论:(1)哪一步可以省略?(2)个位上的0可以不写吗?使学生明确个位上的0是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得0,添0起到补位的作用。试一试让学生试算后讨论“除到百位上的数正好除尽后面0怎么办”引导学生将例11与试一试比较讨论概括得出:一个数除多位数,当被除数前面的数除尽,末尾有0时,有几个0商末尾就补上几个0。此处在具体实施时,我没有问学生商末尾的0可以不写吗?从正反两个方面来对比验证得出商的末尾写0起到占位的作用。

三、巩固内化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为了让不同层次学生学有所得,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安排三个层次的练习

四、拓展延伸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梳理,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对在获取新知中体现出来的数学思想方法策略进行反思,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整节课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以下特点: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思维为主线的思想;充分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练习体现了层次性,知识技能得以落实与发展。在整个课堂预设时,想的比较完美,事实上在真正上这堂课的时候有很多的缺憾、很多教学环节还有待完善。我想只有一次次积累、一次次思考,才能上出真正平实而有效的数学课。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教学反思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是小学生学习整数除法的最后阶段,教学重点是确定商的书写位置,除的顺序及试商的方法,帮助学生解决笔算的算理;难点是试商的方法。

通过学生的作业,出现了很多与之相关联的问题。

(1)个别学生商与除数相乘时出错,这反映了学生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没过关。

(2)有些学生乘对了,在被除数减除数乘商的积时又出错,看来减法计算掌握的也不太好。

(3)还有个别学生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试商时,没有用商乘原来的除数,而是乘了整十数。

(4)还有学生抄错题,横式上漏写商或余数。(5)还有的学生竖式写到一半就不写了。(6)极个别学生除法不会试商计算。

针对这部分教材出现的问题,我和代老师进行几次教研,分析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练习。首先强化口算训练,口算是笔算的基础,特别是像整十数的乘法除法练习。每天花上几分钟进行口算练习,为笔算打好基础。其次,适当增加计算的训练量。每天课前或课后2-3道笔算题,要求学生力争做对。在前面乘法的教学时,曾经采用此法,感觉收效很好。

期中考试后的教学反思

数学期中考试结束了,总的来说,其考核内容是比较全面、综合的。

通过这次考试,我体会到,在教学中,哪怕是教师对内容讲很多遍,也仍会有部分学生掌握得不好。学生的认知能力有强弱之分,我们不能认为自己讲了很多遍之后,学生就记住了、掌握了。学生的基础层次不一,我们不能用一个尺度去要求所有学生,那么有部分学生对某些内容没有掌握好也就不足为奇了,所以在我们以后的教学中要经常去查漏补缺。

其次,我感到课堂上学生听课的有效性较差。有时候我发现班上有一部分学生上课听得不认真。虽然,这些学生中并不全是思想开小差的,很多都是不积极参与的,感觉课堂与他无关。实践证明,只有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他才能有效地掌握所学的知识。从这次考试上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有些题目已经反复强调过,但仍有部分学生出错。

从教学常规方面来说:首先我们应该熟悉自己任教的学科,并积累大量的经验。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你把许多自认为很好的经验、方法传授给学生,学生仍掌握不好。这里有一个问题值得我们注意,我们把经验、方法讲给学生听了,不等于学生就获得了这个经验、方法,我们必须要有及时的、有针对性的练习去进行巩固,才能转化为学生自己的东西,要把作业、知识点落到实处。另外,人都有懒惰的天性,要想大部分学生都掌握较好,还得在课堂上、作业上严格要求他们。

为了把这些落实到实处,我也相应采取了一些措施,每次测验、和练习都要做自我反思(要求:每个新学的内容都必须人人过关,从不放过任何一个学困生,每天的作业不需要多,但需要精选,同时还要做到亲自批改,最后利用下节课前几分钟处理疑难问题。)

存在的问题:

(1)、概念不清晰、不扎实。

如:判断题中 “每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学生都判对是,其实这道题是错的。应该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加强概念教学,使学生能灵活运用,该记准的一定记准,不能似是而非。

(2)、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3)、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改写以万为单位的数丢失“万”字;题目要求估算的却计算。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4)、计算能力有待提高。学生计算错的较多,以后应继续加强计算训练。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做到:

(一)、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要认真分析、研究和探讨教材,准确把握好教材。

2、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根据学生的年龄和思维特点,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3、重视知识的获得过程。任何一类新知的学习都要力争在第一遍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探索等活动充分地感知,使他们在经历和体验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真正获得属于自己的“活用”知识,达到举一反

三、灵活应用的水平。

4、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素质。

5、坚持认真写好教学反思。

(二)加强学习习惯和策略的培养。

(三)关注学生中的弱势群体。

《笔算乘法》教学反思

《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教学反思,上课后,对上课全过程进行了认真的总结。

我在课前进行了认真备课,并向代老教师虚心请教,精心编写了教案,认真进行二次备课。在教学过程中,有许多值得自己反思的方面,现总结如下:

一、收获:在上课过程中更加认识到小组学习在当前教学中的作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每个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交流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在使用学习的过程中,既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又能迅速学习同伴的长处,取长补短。

同时更深刻地认识到对知识传授过程中细节的处理,有可能成为一节课成败的关键。

二、不足:

尽管在收获中我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迅速进行了教案的调整,但因此而延长了情境探索的时间,而在后面的自主探索、解决问题中,没有及时调整所用的时间,因此到巩固应用时,时间略仓促,对练习题的处理没留出够的时间,使学生在通过练习题提高中,没有达到课前预没的目标,成为一个无法弥补的遗憾。

《乘法估算》教学反思

《乘法估算》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60页的一节内容,我在按计划上完这一节后,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成功的关健在于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完全采用了学生身边的生活素材,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和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交流,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后每一个环节,大胆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从而体验到教学学习的快乐,认真反思,这节课有以下特点。

1、素材源于生活,让学生产生估算的需求。

计算天天要用,估算日日存在。可当我们教学估算时却发现,有时学生根本不去估算,或者是先算一个准确数再写出近似数。出现这样问题的原因之一是教师交给学生的素材没有结合实际生活,学生面对这样的信息,情感上没有引起共鸣,没有估算的需求,干脆算个准确结果完事。而这节课的主要三组素材都来自于身边或社会生活实际。

2、同题源自学生,让学生掌握数学思想方法。

我们要看到,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虽然不是这节课的惟一目标,但仍然是一个重要目标,传统教学中常见有些教师给出封闭的,只有惟一答案的问题,让学生去解答,然后进行机械的记忆与重复地训练。而本节课,我给出了一些来自于生活实际的信息,主要由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共同质疑、互相交流。在各自观点的交汇处,让我们看到了柳暗花明的成功喜悦,乘法估算的基本方法自然是水到渠成。尽管有的学生在交流中想法还不够成熟,但这一过程已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方法的总结也有自己的功劳,满足了学生自尊、交流、成功等方法的心理需求,从而使它们始终都积级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

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基本方法,是在学生掌握了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基础上安排的。这样安排进一步完善和提升整数乘法的笔算能力,为以后进步学习乘法计算打好基础。

教学时先复习已有知识,帮助学生知识复苏,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尝试练习,初步感知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然后通过交流,帮助学生明确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基本方法。

但是,在学生的作业中,反映出许多的问题。主要是计算能力不过关,原因是多方面的。教材分得过散也是一方面原因,一学期四五节课,学生还没掌握内化为自己的技能,一单元结束了。所以在新授之前,一定要对已有知识复习,掌握要领,其次加强训练强度,使之形成技能,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

第六单元《统计》教学反思

我讲授的《统计》一节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例1的内容,本节教学我精心设计,并认真备课,虽数我讲授的《统计》一节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例1的内容,本节教学我精心设计,并认真备课,虽然如此,但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很多不足,现总结一下,为以后积累经验。

一、关注统计的现实意义。

本节我精心选取了大量的生活素材,使统计知识与生活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如:24届─28届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获得的金牌数,我校近年来学生总人数的变化,沙尘暴天数的变化,两厂的产品销售情况等,提供这样富有现实意义的素材,让学生在分析数据、解读数据的过程中,探究、发现数学知识,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增强学习的动力,产生积极的情感。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重视学生己有的知识与生活经验。

学生己掌握了初步的统计知识,会对数据进行简单的描述、分析,教学时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以知识迁移的方式建立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互相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思维能力。

三、练习设计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根据本节知识结构的特征和学生的认识规律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精心设计了三道练习题,分别为:一是基本题,通过看我校近几年来学生人数变化统计图,发现数学信息。二是变式题,对比出示两个统计表,提问应选择条形统计图还是选择折线统计图。三是拔高题,通过观察两厂的生产情况统计图,提问应选择哪厂投资。练习有层次有坡度,环环相扣,教学节奏明快。通过多层次的练习,使学生在简单运用、综合运用、问题解决、扩展创新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使能力得到发展。此外也照顾了全班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使他们都获得了成功的喜悦,使情感得到了满足。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很多不足,如:

一、前面导入的时间过长,导致练习时间有些仓促,造成了前松后紧的局面。

二、对于有争执的问题,如第2、3题,应让学生争辩起来,这样才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来,而不应该是仅有的几名学生回答,教师小结收场。

以上说是教学反思,倒不如说是在学习过程中的几点拙见,它将指引我以后的教学„„学信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教学反思

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和规律,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遵照《课标》的要求和四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实际,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通过课件演示、动手操作、小组活动等方式组织教学,做到: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们是天真无邪、爱憎分明的,充满着好奇心理。他们感兴趣的就会很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反之他们则会不予理睬。本节课中,我以明明和同学们一起参观为线索,设计了“密码门”、“密码锁”、“握手游戏”、“穿衣搭配”等一系列活动,各教学环节紧密联系了生活实际,体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数学,并在数学学习中享受着快乐。

2、关注合作,尝试解决。

在本节内容的教学中教师不是学生学习的指挥者,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伙伴,为了充分发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与学生共同探索、共同研究,与学生一起构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学”、在解决问题中“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表现意识,使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思维也更加活跃。

3、联系生活,引发思考。

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儿童的智力活动是与他对周围事物的作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说儿童的理解来自他们作用于物体的活动。排列与组合具有抽象性,小学生往往缺乏感性经验,只有通过实际操作获得直接经验,才便于理解排列与组合的方法,从而发现排列数与组合数的规律。所以在设计过程中,我让学生们从生活经验中发现数学,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了解生活。让学生深切的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学习的是有用的数学。

2.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 篇二

出示幻灯片1:本校概况。

师:请一位同学读题, 我请第一组同学拨第一个数, 第二组同学拨第二个数, 第三组同学拨第三个数。

老师检查并巡视一周。

师:同学们拨的都很正确, 说明同学们对万以内的数学得比较扎实, 我这里还有另外一组数, 也想请同学们用计数器拨出来。

出示幻灯片2:我国2003年茶叶、甘蔗和油菜籽的总产量。

师:用你手中计数器能拨出来吗?不能了吧, 因为这三个数都太大, 后面都带有万字,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认识整万数。

师:那我们怎样才能用计数器把这些数字表达出来呢?

学生讨论, 老师引导。

师:有同学想到了, 把两个计数器合并起来。

出示幻灯片3:两个合并在一起的计数器。

师:很显然, 合并起来的计数器, 计数单位肯定要发生变化了, 怎样变了?请同学们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板书:1.认识万、十万、百万、千万计数单位。

师:为什么要这样改变?因为我们国家计数单位采用“满十进一”的方法, 从右向左, 个、十、百、千, 第五个应该是万, 因为10个一千是一万, 那10个一万就应该是十万, 10个十万是一百万, 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动画分步显示计数变化过程。

师:在原来的计数单位上又新增了计数单位, 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学生对照计数器并一起朗读。

师:新增了计数单位到底有多大?我们用人民币来感受一下。

出示幻灯片4:人民币的数量逐步增大, 从100到1000万。

师:计数单位增加了, 新增的计数单位也占有一定的数位, 那么以前的数位顺序表是不是也应该作相应的调整呢?

出示幻灯片5:数位顺序表。 (幻灯片略)

教师板书:2.认识数位顺序表。

师:哪位同学能告诉大家这个表有哪些特征?

学生回答, 老师补充。

师:按照我国的计数规则, 从右边起每4位为一级, 个、十、百、千为个级, 万、十万、百万、千万为万级, 这就是数级。

板书:3.学习读写整万数。

师:有了更大的计数单位和数位顺序表, 我们就可以去认识更大的数了, 现在可以用你手中的计数器把刚才例题中大数拨出来吗?

用计数器拨出我国2003年茶叶、甘蔗和油菜籽的总产量。

师:请同学们对着计数器把拨出来的数写出来, 并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老师引导, 并进行评价。

师:如果不用计数器, 你会很快的读出整万数吗?

学生小组交流, 得出读写数的方法:分级, 每4位为一级, 画虚线, 左边万级右边个级, 先读万级, 万级是多少, 就读多少万。写数:先写万级上的数后面加4个0。

师:现在我们做一些练习来巩固一下。

出示幻灯片6:巩固练习。 (幻灯片略)

师:同学们对本节课的知识学得很好。其实整万数在现实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我请同学们来阅读并悬赏几组图片。

出示幻灯片7~9:盐城本地的地方资料:面积、人口、资源、工农业生产。 (幻灯片略)

师:很好, 透过这些数据, 同学们不仅巩固我们所学的知识, 而且了解到了我们盐城物产丰富、人杰地灵, 同学们有没有作为盐城人的自豪感?

学生回答。

师:美丽的盐城期待着同学们去建设、去奋斗, 同学们一定要认真学习, 多读书, 为把盐城建设的更加美好做出我们的努力。本节课到此结束, 谢谢大家。

3.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 篇三

一、知识海洋细填空(每空1分,共16分)

1.一个数由3个百万、3个万、3个百组成,这个数是 ( ),读作( )。

2.天王星与太阳的距离为二十八亿九千二百万,写作(),四舍五入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约()。

3.□45×8>2000(在□里填较小的一位数)

□05÷49<6(在□里填较大的一位数)

4.小红爸爸每次给小红100元生活费,小红每天用13元,可以用()天,余()元。

5.1个周角=()个平角=()个直角=()°

6.张先生自驾车出差,车速90千米/时,从甲地到乙地行驶了4小时15分,两地相距大约()千米。

7.条形统计图分()式条形统计图和()式条形统计图。

二、是非曲直明判断(对的打“√”,错的“×”)(4分)

1.最小的自然数是1。()

2.100个100是1万。()

3.角的两条边叉开的越大,角越大。()

4.江伟骑自行车的速度达60千米/时。()

三、众说纷纭慎选择(选择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8分)

1.在除法算式中,如果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10倍,那么商()。(被除数、除数都不为0)

六、生活数学活应用(共24分,1~4小题每题3分,第5小题8分,第6小题4分)

1.一台电话机76元,张主任带了600元,可以买几台电话机?还剩多少元?

2.王大爷养了48只狐狸,比养的兔子少240只,养兔子的只数是狐狸的几倍?

3.时令水果店共有3人,昨天共售出苹果36箱,每箱15千克,得货款3240元。平均每千克苹果多少元?

4.小轿车从广州到北京,如果车速120千米/时,需要行驶20小时,如果车速为100千米/时,需要行驶多少小时?

5.某县城乡小学生人数增减变化情况如下表,完成下面的统计图,并回答问题。

6.李大妈做早餐,洗碗要1分钟,洗米要2分钟,洗菜要3分钟,炒菜要5分钟,下楼买包子、馒头要10分钟,烧稀饭要20分钟(用全自动电饭煲)。李大妈怎样安排才能使全家人尽快吃上早饭?(写出过程)至少需要多少分钟?

(祝贺你全部做完了,认真检查一遍,成功是属于你的!)

4.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篇四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们是天真无邪、爱憎分明的,充满着好奇心理。他们感兴趣的就会很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反之他们则会不予理睬。本节课中,我以明明和同学们一起参观为线索,设计了“密码门”、“密码锁”、“握手游戏”、“穿衣搭配”等一系列活动,各教学环节紧密联系了生活实际,体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数学,并在数学学习中享受着快乐。

2、关注合作,尝试解决。

5.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总结 篇五

时光如梭,匆匆忙忙一学期结束了。回顾一学期来的教学工作,可谓有条不紊,脚踏实地,在平凡中有创新,在忙碌中有收获。现将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在教学工作中

1.能认真备课。学生进入四年级后学生的的空间概念加强了,动手实践的内容增多了,教师如何将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挪入课堂,这是当今教师能力的体现。和三年级相比每一节课的课后练习量有所增加。数学活动课后也有一定量的练习,同时学生还要面对课外活动学习的压力。所以备课时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充分了解学生现状的基础上,不能存在任何死角。特别是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在备课时先想到他们。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

2、注意提高课堂效率。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精讲要针对每一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精练指的是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选用的习题必须是符合学生的特点的。学生容易接受的、有趣的。用少题精题使全班学生 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达到举一反

三、甚至达到举一反十的作用。这些精选题也可以在课后练习、也可以进行提高练习。此时的练习使学生的家庭作业量有所减少。即达到了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目的。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达到对知识能准确的掌握和灵活的运用。

二、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三、取得的成绩

本班共有学生41人。上学期数学期考平均分88.23分,及格率95.61%,优秀率80.51%。大多数学生对学习数学有一定的兴趣,并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少数学生学习习惯不好,上课发言不积极。我本学期需要较多地关注同学们学习技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四、今后努力方向

6.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案例 篇六

肥西县桃花工业园中心校 段红霞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并会用一副三角尺画一些特殊度数的角。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初步培养学生的画图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而且通过画角的自我检查培养了学生利用所学相关知识进行及时检验的学习习惯。

下面是这节课的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创设情境

1.抢答形式:说一说一副三角板各是多少度? 2.在练习本上任意画一个角,说说是什么角,几度? 复述量角的方法和注意点:简单概括——找点,找边,找度数。3.引入新课:给出一个角的度数,你会画出这个角吗?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本环节从复习铺垫开始,以抢答形式让学生进行复习角的度量。

二、尝试体验,探究新知

1.小组合作,用三角板拼角,你拼的角多少度?用这些所拼的角画一些特殊度数的角。说说所拼的角的度数。你是怎么拼的? 2.师生共同归纳,用一副三角板可以画的特殊角。30度、45度、60度、90度、75度、105度、150度等等。

3.引出:不是特殊角,用量角器来画角。自主探究,画出25度的角。小组内交流画法。

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交流合作形式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归纳小结,质疑问难 1.引导学生小结“角的画法”:

一画射线二重合,三找点,四连线,五标度数六检查。

以顺口溜的形式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角的画法。边画角演示边说顺口溜,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归纳能力。在演示过程中与量角的度数知识和角的分类结合在一起,巩固了前面学习的知识,“五标度数六检查”可以培养学生自我检查的学习习惯,避免了学生的“丢三落四”和“看错了”的现象。同时要求学生画出的角两边长度要匀称,美观。

2.着重让学生讨论:看刻度时应注意什么? 注意内外刻度。跟量角方法相似,也是从0度数起。3.注意画锐角和钝角的区别。看准刻度找好点。

4.如何判断所画的角是否正确。检查自己画的角是否正确,用角的分类方法来判断。

三、巩固新知,鼓励创新

1、用一副三角板画出75度和30度的角。

2、用量角器画出15度,70度和155度的角。

3、画150度的角,看谁的画法多。鼓励学生的方法多样化。反思我的课堂:1。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做事要认真,要学会自我检查。尽量地改掉所谓“粗心”的毛病。我一直在努力。

2.培养孩子学会听课,学会倾听别人意见的好习惯。3.培养孩子做事的条理性。

7.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 篇七

一、设计一:观察图片1, 用自己的话描述长城,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设计意图:学习一开始就让学生观察长城挂图, 并让学生看图说话, 既训练观察能力, 又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 还让学生形象地感知到长城的整体形象。

1.教师出示挂图一, 让学生观察, 说说从图上看到了什么?2.同桌相互讲讲。3.点名交流, 适时评价。4.图上的内容, 在课文的何处呢?自由读课文找一找。

二、设计二:反复朗读第一段, 体会长城的雄伟壮观

设计意图:本段学习, 可以再次结合挂图一学习, 更加形象直观。教师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句, 分析写作技巧, 反复朗读, 感受其气势。

1.请大家自由朗读第一段, 用横线画出你心中的关键词句。2.从本段朗读中, 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先自己说, 再同桌相互补充, 最后全班交流。3.找一找, 本段运用了哪些写作方法?举例说说。4.自己有感情地朗读, 用心体会长城的气势。5.全班齐读本段, 读出气势。

三、设计三:图文结合, 变抽象的语言为形象直观的画面

意图:利用挂图二, 先让学生观察, 再结合第二段, 图文相称, 引导学生理解第二段的内容, 变抽象为形象直观, 让枯燥无味的语言文字变得生动活泼, 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远看长城, 像一条长龙, 其雄伟的气势图中清晰可见, 那么近看长城又是什么样儿的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挂图二, 说说你又看到了什么?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2.再读读课文, 图上的内容在文中的哪儿呢? (第二段) 3.指名读第二段, 请同学们想想本段写了长城的什么特点?哪些语句能体现出来呢?4.同桌再次分读第二段, 感受到长城的高大坚固。

四、设计四:反复朗读, 读中想象, 读中悟情

意图:本段的学习采用抓重点词、句子, 教师范读、引读、学生反复诵读、想象等手段, 引导学生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艰辛及其聪明才智, 顿生敬佩之情。

1.了解到长城的高大坚固, 气势雄伟, 下面我们忍不住要登上长城了, 站在长城上, 你会有什么感想呢?先自由说说, 再交流。2.自读课文第三段, 说说你读明白了什么?3.本段第一句是个什么句?起什么作用?该句中有哪几个动词, 并标出, 并说说这些动词用在这里起什么作用?4.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句, 重读动词, 读出语气。5.再读该段二三句, 说说自己的理解。6.你认为哪些词语用得好, 为什么?学生自由朗读、划线、交流。7.闭上眼睛, 听老师范读, 想象一下古代劳动人民干活的情景, 把你想象中的画面描述出来, 体会一下古代劳动人民的艰辛及智慧。8.带着无限的敬意齐读第三段, 读好关键词句, 读出感情。

五、设计五:以读代讲, 读出对长城的无限赞美之情

意图:本文最后一段是对全文的总结,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前文内容的回顾梳理, 反复引读, 帮助学生加深对该课的理解, 培养其民族自豪感。

1.请同学们仔细回忆一下, 近看长城, 它是什么样儿的?而后齐读最后一段。2.近看长城呢, 它又有什么特点?生回答后又齐读最后一段。3.想想古代劳动人民是如何修筑长城的, 多么的不容易啊!生回答后要求再齐读最后一段。4.通过三次朗读, 谁来说说长城为什么算得上是世界上一个伟大的奇迹呢?5.学到这里, 你心中感受如何?6.再次齐读最后一段, 感受长城的雄伟气魄。

六、设计六:创新作业, 写导游词

意图: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读书、思考、想象的平台, 引导学生对长城有了深刻地了解, 并能将长城介绍给更多的人, 同时也是考查学生对本课的理解程度。

师总结:“不到长城非好汉”, 好多人都想亲自登上长城, 一睹其雄姿, 有机会的话, 老师也想去, 你们呢?请你写一篇导游词, 带领更多的人去登一次长城, 感受长城的雄伟气魄。

七、教学反思

我就结合预先设定的这些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和课堂实际的效果, 学生的所得进行反思:

(一) 感受长城的气势雄伟

首先请学生自读第一自然段, 并结合挂图说说长城给自己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学生在读文后, 体会到长城很长。重点理解了“崇山峻岭”、“蜿蜒盘旋”的含义, 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长城的气势雄伟。

(二) 感受长城的高大坚固

对于近看长城这一段的处理, 我采取先让学生默读, 要求学生边默读课文, 边对照小图, 在图上把长城各个部位的名称和位置标出来, 这样一来, 学生在读课文时, 图文对照, 边读边看, 让学生理解课文有了一个依托, 在这个依托上又加深了学生对长城的理解。再引导学生从长城条石的大, 长城的宽, 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的雄伟壮观去感受长城雄伟气魄,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有些不理想, 自己的讲解太多, 学生比较被动。

(三) 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艰辛

8.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 篇八

在对修订后教材的学习以及新旧教材的对比中,笔者明显地感觉到教材修订者在修订过程中除了要体现修订后的课标的精神之外,还饱含着他们对当今数学教育的一些思想,于是据此提出几点教学的建议.

1. 去繁就简,化虚为实,强化学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

从“有理数”定义的回归,到“足球赛”系列题以及“量桌子”的题的删去,再认真研究这次增加的那些例题和练习题,我感觉到教材修订者内心在追寻着“去繁就简、化虚为实,强化学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

相对于有理数的词源性定义来说,其描述性定义更简单,学生更容易懂,进而,学生更容易对有理数进行分类.

关于“足球赛”的系列题,实践证明,学生确实难弄懂,甚至不少老师也难弄懂.笔者曾经仔细研究过旧教材中的4道题,感觉要给学生讲明白确实不容易,而这些题从本质上看,无非就是“正数和负数”的应用.此次删去,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量桌子”可以说是新课程改革的“产物”.其目的是让学生学习动手操作,是“生活数学论”的体现.然而,学生该选用多长的尺子?如何才能使测量尽量精确?精确到哪级单位更合理?等一系列问题都是学生练习时不愿意做的根源,所以这道题很少有教师布置给学生做,也很少有学生自主做,结果便成一道“虚”题.然而,这道题本质只是“正数和负数”的应用,这次教材修订者更换的另一道题,相对来说,更接近数学本质一些.

再比如这次修订教材《习题3.2》增加的第4题(附题目如下),就是为了引导学生根据等量关系建立方程并且解方程,为了强化学生对数学本质(方程思想)的理解.

4. 用方程解答下列问题:

(1)x的5倍与2的和等于x的3倍与4的差,求x;

(2)y与—5的积等于y与5的和,求y.

因此,在七年级上册的数学教学中,我们一方面要注意做好中小学教学衔接的工作,另一方面要充分理解教材的修订意图,教材已经删去的绝对不要再“捡”回来,教材中如果还有学生学起来感觉困难的,也可以化繁为简,化虚为实,只要保证让学生能够掌握相关数学内容的本质.所谓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指的就是这个意思.实践证明,对于数学教学,只要学生掌握了数学的本质内容,他们往往就能解决相关问题.

2. 重视经验,促进思考,落实“四基”教学

从贯彻了“基本活动经验”的新思想的分析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出,教材修订者已经将“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的新课标理念融入其中.那么,如何把握“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的教学?事实上,我们通过教材的修订来加深理解.以《2.1整式》这一节的修订为例,原教材编排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学习单项式,第二课时学习多项式;修订后的新教材重新编排为三个课时,第一课时通过2道例题和4道练习,让学生充分获得字母表示数的经验,第二课时学习单项式,第三课时学习多项式.由此看出,重视经验就是要充分设计恰当的数学活动,并且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探究,通过丰富的动手操作和动脑思考经历建立相关的经验.

就“四基”而言,名词是新的,但教学并不陌生,我国多年来的数学教学都在实践“四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被誉为我国数学教育的优秀传统,无需赘言.而对“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视一直是数学课堂教学的追求,以七年级数学上册为例,无论是旧教材还是新教材,都重视对“方程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等内容的教学.至于“基本活动经验”,因为10年前新课改之初“建构主义”理念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已经在教学中比较重视学生活动经验的积累,只是在“四基”提出之后,我们要把“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要更加有意识地创设丰富的、质优的数学活动,要保证学生自主地、高效地参与数学活动,在活动中积累经验、促进思考.

3. 对各章教学关键点、重点和难点的把握

基于对修订教材的学习与感悟,笔者结合自己的点滴经验对各章教学的关键点、重点和难点提一些具体的建议.

(1)教学《第一章 有理数》的关键点是“正数和负数”的充分理解,要让学生视“负数”与“正数”一样容易理解.因此,需要创设让学生获得“负数”经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重点是“有理数”的“计算能力”的培养,同样需要在适量的计算活动中去积累经验,要引导学生分析具体题目,选择合理的运算律并确定合理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尽量避免“蛮干”与“死算”.难点是关于分数的计算,分数的计算在小学阶段是学生的计算难点,学习有理数时,依然是难点.

(2)教学《第二章 整式的加减》的关键点是获得“用字母表示数”的经验,要让学生视“字母”与“数字”一样容易理解.因此,在本章第1课时的教学中,要充分让学生经历用字母表示数,并积累丰富的字母表示数的经验.重点是“单项式”与“多项式”概念的理解,以及单项式的系数与次数、多项式的项与次数的理解,需要教师在教学时明晰概念教学以便让学生充分地理解.难点是代数式运算时的去括号步骤,要让学生充分理解去括号法则并在适量去括号的练习中获取经验.

(3)教学《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的关键点是深刻理解“等式的性质”,它是正确解方程的基础,在解方程过程中,“去分母”、“去括号”和“移项”、“系数化为1”等步骤的理论依据都是“等式的性质”.因此,在本章《等式的性质》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要充分让学生经历等式的变形,并积累丰富的等式变形的经验.重点是“解一元一次方程”,这既是前面所学“有理数”和“整式的加减”的综合运用,也是后面学习“方程”、“不等式”和“函数”的基础,课本中的例题和练习题足够丰富,教学中要让学生适量训练,积累丰富的解方程的经验.难点是解应用题时寻找并建立“等量关系”.学生解应用题有几重困难,首先是“选择”用列方程解应用题,在他们心里,做应用题会选择小学所学的列算式法和初中所学的列方程法,而不太适应列方程解应用题;其次的困难是设未知数,在他们看来,题中的未知量不止一个,不知该设谁为未知数;而最为困难的就是寻找并建立“等量关系”,哪怕在教师看来存在很明显的等量关系,但因为学生缺乏方程思想,所以难以找出等量关系.本次教材修订,我注意到修订者有意识地重新编排了应用题的部分例题和练习题顺序,而且增加了一些难度更适宜的题.因此教学时,教师要不断地引导学生寻找并建立“等量关系”,让他们通过问题的解决不断地建立“方程思想”并获得丰富的经验.

(4)相对来说,《第四章 几何图形初步》修订的内容比较少,关键点是通过《几何图形》来认识图形并建立“空间观念”.因此,在本章的教学中,要始终坚持引导学生“看图”和“说图”,看图是为了建立空间观念,而说图更有利于建立空间观念.重点是“几何符号语言掌握和运用”,要始终如一地加强几何符号语言的学习和准确运用.难点是线段和角的知识中涉及“分类讨论”的问题的解决,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刚刚接触这种数学思想,比较难适应.

4. 在教学中严格落实“减负”

这次教材修订我个人觉得较满意的地方就是增加了部分例题和练习题,以及重新编排了部分例题和练习题的顺序.新教材中的现有例题和练习题都是经过“历史积淀”和“精心打磨”过的,对于数学课堂教学来说,只要能够引导学生保质保量地完成课本上的内容,完全能够保证“四基”的教学与落实,没有必要再给学生布置过多的作业.教师们不但要认真落实“减负”措施,还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9.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总结 篇九

本学期,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老教师请教,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

1、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新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只有将认识主体置于饱含吸引力和内驱力的问题情境中学习,才能促进认识主体的主动发展。

我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其学习的内部动机从好奇逐步升华为兴趣、志趣、理想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教师就教学内容设计出富有趣味性、探索性、适应性和开放性的情境性问题,并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指导,通过精心设置支架,巧妙地将学习目标任务置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产生认知困惑,引起反思,形成必要的认知冲突,从而促成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

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⑴课前准备:备好课。①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③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⑵课堂上的情况。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从计算入手,从根本上抓好学生的计算,使学生打好计算的基本功,做到计算细致,快速,正确。注意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注意学生在讲课中学习活动的参与。对于教材中的定义和概念要让学生弄明白,并且能够根据一些定理进行计算,且正确灵活。抓好各单元的测验,通过单元检测及时对学生进行查缺补漏。

3、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教育内容的革新,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助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充分地经历探索事物的数量关系,变化规律的过程。

根据计算结果,探索规律,教学中,首先应该学生思考,从上面这些式子中你能发现什么?让学生经经历观察(每个算式和结果的特点)、比较(不同算式之间的异同)、归纳(可能具有 1 的规律)、提出猜想的过程。教学中,不要仅注意学生是否找到规律,更应注意学生是否进行思考。如果学生一时未能独立发现其中的规律,教师就鼓励学生相互合作交流,通过交流的方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发展问题,不仅能将“游离”状态的数学知识点凝结成优化的数学知识结构,而且能将模糊、杂乱的数学思想清晰和条理化,有利于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在和谐的气氛中共同探索,相互学习,同时,通过交流去学习数学,还可以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

4、期末制定好复习计划,指导学生进行好期末复习,具体全面。通过单元检测及时对学生进行查缺补漏。重视概念教学,打好扎实基础; 加强计算训练,熟练技能技巧,抓好应用题教学,突出思维训练;开展活动课教学,发展学生智力。在平时的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一道应用题应该多读几遍之后再解答。

5、后进生的转化

10.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篇十

教学计划具体规定一定学校的学科设置、各门学科的教学顺序、教学时数以及各种活动等,而数学是学生比较抗拒的一科,分享了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一起来看看吧!

一、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从中年级迈向高年级,他们的思维已经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较以前上升了一个层次,已经会用归纳概括的方法认识事物及解决问题,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数学知识,为学好本册教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已经基本掌握了小学第一学段的学习方法。大部分学生喜欢学习数学,对所学知识掌握较好,并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但是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思维发展也就不一致,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更要注意因材施教。

二、教学内容及分析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包括:认识更大的数、乘法、除法、运算律、生活中的负数、线与角、方向与位置、可能性等教学内容。

1.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是在第一学段学生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亿以内的数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掌握大数读写的方法,认识近似数及其作用。

2.第三单元“乘法”,内容主要有:三位数乘两位数,对一些较大的数进行估计,认识计算器以及运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3.第六单元“除法”,内容主要有:三位数除以整十数,三位

数除以两位数,速度、时间与路程的数量关系,探索商的运算规律以及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4.第四单元“运算律”,内容有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等运算规律。从简便运算和运算多样化的角度考虑,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5.第七单元“生活中的负数”,主要是使学生认识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负数,对此学生已经积累了比较多的生活经验。

6.第二单元“线与角”,内容主要有:直线、线段、射线的认识,平行线与垂线的认识,平角、周角的认识,以及用量角器量角与画角。

7.第五单元“方向与位置”,内容有: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某一点的位置,根据方向(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在第一学段中,学生已经认识了8个方向和简单的路线等知识,而本单元的学习则又是第一学段学习的发展,它对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认识周围的环境,都有较大的作用。

8.第八单元“可能性”,内容有:投币正背面的不确定性、摸球游戏等。通过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活动理解一定、可能和不可能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三、教学目标

1.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感受学习更大数的必要性,并能体验大数的实际意义;认识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并会正确读、写;能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掌握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的方法;认识近似数,能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能对大数进行估计。

2.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能对生活中具体事物的数量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计;掌握计算器的运用方法,会利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3.理解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地计算;在实际情境中,理解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并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经历探索商的变化规律的过程,初步掌握探索的方法,并能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体会中括号运用在计算中的必要性,并能正确计算带有中括号的三步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4.认识负数在日常生活中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5.能识别直线、线段与射线,会用字母表示直线、线段与射线;认识平面上的`平行线和垂线,能用三角尺画平行线、垂线,知道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理解平角、周角;会用量角器量(画)指定度数的角。

6.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用数对来表示物体位置;在具体的情境中,用方向和距离表示物体的位置。

7.能通过实际操作和合作探究的形式理解一定、可能与不可能。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大数读写的方法,乘、除法口算、笔算能力的培养,

估算能力的培养,鼓励解决问题策略与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难点:笔算除法,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加强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成功的体验。

3.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5.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意识。

6.注重让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7.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数学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11.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方法之探究 篇十一

一、在数学教学中要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就需要老师注意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气氛

创设问题情境,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奇、好胜、好动的特征,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要多组织讨论,讨论能集思广益,既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使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充分表现的机会,又有利于学生间交流,学习别人的优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协作的意识。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时,教师可创设这样一个情境:先让学生准备好若干个三角形,事先量好每个角度,然后老师有意让学生任意报两个角的度数,老师快速“猜”出第三个角的度数,几次表演之后,学生就奇怪了。教师就抓住学生想知道个究竟的时机,展开教学,组织学生小组探究其中的规律,一下子把学生学习兴趣调动起来了,为顺序完成教学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实践活动是儿童发展成长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学生形成实践能力的载体。针对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认为应重视通过实践操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主动参与意识和勇于探索创新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摆、弄直观材料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自己去发现规律、概括特征、掌握方法,在体验中领悟数学、学会想象、学会创造,让学生摆脱数学的枯燥乏味,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一课中,学生们都准备了三根木棒,我先让他们自己摆一一个三角形,然后再让他们逐一说说自己摆的是三角形,为什么?从而引出三角形的概念,并让他们通过比较两根木棒一另一根木棒的长短,自己进行发现、总结。在“你说我来做”这个环节中,当一个学生说出一种三角形的时候,其他学生都争先恐后摆弄,根本没有空闲去做小动作。整节课,学生们注意力集中,兴趣昂然,表现活跃积极,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注重学生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是体现课堂教学自主化的核心和关键

数学的本质是思维,学生素质提高的重要指标是思维水平的提高。因此落实素质教学,培养学生思维力是核心,也成了课堂教学自主化的核心内容。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首先需要教师挖掘教材中的智力因素,设计合理的过程和选择适合学生认知发展的思维训练材料,在教学中要加强直观教学和动手操作,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多方感知获得较为丰富的感性认识;其次要教给学生基本的思维方法与策略;第三要提供创设些数学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方法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发展思维,并逐步培养学生具有问题的意识;第四要不断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发表独立见解,给学生提供发挥创造力的情境,发展培养他们的思维品质与方法,特别是创造思维的培养。比如在教学“分数除以整数”时,教师可这样安排:出示例题3/5÷3,让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作适当的提示。经过小组讨论、探究,学生想出好多方法:

1/5÷3=3/15÷3=1/15

1/5÷3=(1/5×5)÷(3×5)=1÷15=1/15

1/5÷3=(1/5×1/3)÷(3×1/3)=1/15÷1=1/5

1/5÷3=0. 2÷3=2÷30=1/15

然后老师再让学生观察并研究每种方法有着哪些局限性?哪种方法最方便?通过这样教学,学生弄清了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得到很好的思维训练。

在四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根据题目中的具体条件,自觉灵活地运用数学方法,通过变换角度思考问题。就可以发现新方法,制定新策略,长期坚持这样的方祛训练,学生一定能声生浓厚的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兴趣。让我们给学生一片广阔的天地,给他们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让他们乐学、好学,让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在课堂学习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总之,以上几种教学方法能很好的促进了小学四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挥其主体地位,使学生从“乐学”到“要学”,从“要学”到“会学”,最终达到会创新。同时也有利于教师的教学,能让教师以最好的教学效果完成教学任务。

(作者单位: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高台镇金盆完小564100)

四、紧扣课标与教材,深入浅出

教师的讲授必须依标扣本,讲解的目的就是要扫除学生学习中的障碍,把课本上的知识转化为学生头脑里的知识,并转化为智力和能力。转化的关键点就是要求教师做到深入浅出,化难为易。这一点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较难。但也不是高不可攀,只要教师能够吃透课标与教材,驾驭教材,就一定能在讲授时做到灵活运用、深入浅出。例如,讲中国近代史时,“半殖民地”、“半封建”这两个概念非常抽象,对于学生来讲不容易理解,教师可以通过比较的方法,结合鸦片战争前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史实的变化自然地引出。鸦片战争前,中国在政治上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清政府行使全部主权;鸦片战争后,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领土主权、司法主权、关税主权等开始遭到严重破坏,一个国家的主权部分不能自主了,这就是“半殖民地”。“半封建”要从经济上看。鸦片战争前,中国是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使中国的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同时资本主义因素发展起来,既存在封建经济成份,又有资本主义经济成份,这就是“半封建”。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把教材内容形象化、具体化也是浅化教材内容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初中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故事情节或历史人物的活动学起来很感兴趣,而对历史事件的性质、意义以及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评价等理性内容比较乏味,不愿听,不愿思考。从具体内容分析入手,逐渐上升到理论,学生就容易接受了。

五、环环相扣,系统严密

每一个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都有其自身发生、发展直到结束的历史过程,都按一定的时间顺序运动着、发展着,各个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教师在讲解历史事件时,不仅要生动形象、具体,而且要系统、准确地提示出各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切忌把本来有内在联系的历史现象割裂开来,变成了一个个孤立的历史事件。例如,“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这一课,表面上看,各子目之间似乎无多大联系,其实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非常密切。1935年,日本向华北发动了新的进攻,华北危机,中华民族危机;“一二九”运动掀起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为了迎接新的革命高潮的到来,中共召开瓦窑堡会议决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在中共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推动下,在全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高潮的影响下,西安事变发生了;在中共的努力下,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教师在讲授时,就是要引导学生找出这种内在联系,并上升到辩证唯物主義的理论高度,用发展的观点,联系的观点分析各历史现象间的联系,准确地把握教材的知识结构,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规律。

总之,要上好历史课,提高历史课的有效性,就必须讲究授课艺术,方法可以灵活多样,但必须抓住以上几个环节。

12.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 篇十二

1.自读两则童话, 读懂故事内容, 体会童话的特点。

2.比读故事, 找出异同, 作出情感选择, 进行人文启蒙。

流程设计:

一、聊故事1《小木偶的故事》——课文

你们喜欢读童话故事吗?都知道哪些童话故事?知道哪些童话作家?

(一)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一则童话故事——《小木偶的故事》。

1. 自己很快地读读这个故事, (有些故事是适合看的) 看自己能不能看懂。

合上书, 回忆一下, 这个故事中出现了哪些角色? (出示图片)

老木匠小红狐熊警察小兔子老奶奶小女巫小木偶

2.你们看过连环画吗?如果把这个故事也画成连环画, 可以画成好多幅呢!我把它理了一下, 这个故事可以画成五幅画面。 (逐幅出现)

第一幅画上应该有———

你能在课文中把这几幅画面分开来吗?画符号。 (开头和最后一幅分别是故事的起因和结果, 中间三幅是故事的经过。)

(二) 童话故事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神奇”。

请大家第二次看这个故事, 觉得哪一幅画面最神奇?用自己的话简单说说, 要说出它的神奇。

1. 大家都觉得第一、五幅画面最让我们感到神奇, 那就让我们先锁定第一、五幅画面, 看看课文中这两幅文字画, 然后用最简洁的语言说一说, 让别人听后要有种感觉:呀, 真是太神奇了!

预设:

(1) 老木匠的雕刻刀太神奇了, 刻的小木偶会说话、活动;刻了笑的表情就会笑了。 (雕刻刀神)

(2) 小女巫会做我们做不到的事。第一次用魔杖一点, 小木偶会哭了;第二次又点了几下, 小木偶就拥有了人类所有的表情。 (魔杖神)

这雕刻刀、魔杖让你想起了别的童话故事中的—— (神灯)

看来, 童话故事中的道具都很神奇。 (板书“魔杖、刻刀”改“道具”) 因为拥有了这些神奇的道具, 所以这些角色就变得神通广大, 成了“超人”。

2. 童话故事的神奇还表现在——花草树木、动物、植物都会说人话, 让我们看起来既像物又像人。这个故事中哪些动物都会说人话? (板书:角色神)

顺势指导重点句朗读:

一只小红狐跑过来, 很亲热地说:“嗨!小木偶!你的红背包真漂亮, 让我背一下好吗?就背一下。我想看看这种红和我的毛色是不是相配。”

(1) 谁先来说说小红狐的台词。纠正多音字“背”读音, 台词首先要说正确。大家能达到这个要求吗?一起说一遍。

(2) 采访小红狐演员:请问此时此刻你心里在想什么? (教师可引导:原来你心里在打歪主意, 嘴上却故作亲热, 真是阴险狡猾。) 说这台词的时候, 心里就要这么想。再让学生说一次, 集体说一次。

(3) (再采访集体中一员) 你这些想法能让小木偶看出来吗?所以你脸上还得——笑, 做出一副请求的样子。闭眼想象一下小红狐的神情, 再说一次, 集体说一次。

看来演员说好台词真不容易啊!说好台词, 先要说正确, 还要注意体会角色的内心世界, 并在大脑中回顾。

3. 看来当演员不容易。你们对练说台词感兴趣吗?选一个感兴趣的角色, 试试吧!

4. 静静地思考。读了这个故事, 你有什么想法?

“笑是很重要的。不过, 要是只会笑, 那可是远远不够的。”或板书:笑远远不够。

真的是这样吗?再读一个故事。

二、读故事2《小木偶的故事》——自创故事

1.比读。和第一个故事有什么相同之处?

(1) 也很神奇。 ( (1) 结尾; (2) 动物会说人话, 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做的事我们做不了。)

引导说说角色的台词。 (小狗、小黄莺、小男孩) (采访:为什么不快乐?) (板着脸、拉长着脸、哭丧着脸)

(2) 都围绕笑嘻嘻的表情写。

2.有什么不同之处?

主题不同。 (书上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笑是远远不够的”, 而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笑是很重要的”。)

出示老木匠的话, 读。板书:笑是很重要的。

3.两个故事, 使我们懂得了两个完全不同的道理。

三、你更喜欢哪个故事?为什么?

1.让学生自己作出情感选择。根据多次试教, 发现大多数学生都喜欢老师自编的童话。现摘录部分学生发言如下:

生1:我本来有很多烦恼, 读了第二个故事, 我的烦恼都没有了, 觉得很开心, 很幸福。

生2:第一个故事让我心里很不好受。

生3:第二个故事让我感到很温暖、很开心。

2.喜欢读童话吗?喜欢编童话吗?相信你们自己编的童话更精彩的。回去后, 围绕“笑”这个话题, 再去编一个童话。

设计意图:

欲向教材觅童心

2008年奥运会上引领国际奥委会成员出场的那批儿童看了令人别扭:一本正经的表情与几乎僵硬的动作让人看了很不舒服。当时就在想, 他们出来时为什么就不做一个调皮的鬼脸?哪怕摔一跤打个绊, 笑得再真实些、自然些, 那会多好啊!可是没有, 这批孩子的表现和大人一样, 几乎“完美”——毫无差错, 可见事前大人们的功课做得有多深。

这批小大人的表现其实也不足为怪, 因为从他们一进校门时, 受到的就是这样的教育和熏陶。

我们的语文教材, 不乏经典、不乏美文。学生的小学语文学习, 不缺知识, 不缺道理, 也不缺收获。但是, 我们的孩子, 在成人的调教和熏陶下, 使一批批的“小大人”缺失了童心, 缺失了真实的童年应该有的样子。我们的教材, 板着脸告诉他们:幸福要靠劳动, 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有了成绩要藏起来, 不能骄傲, 要掩饰自己的快乐。《小木偶的故事》这篇文章, 要告诉孩子们的深刻道理是:只有笑是远远不够的, 在适当的时候要用适当的表情。且不说这个道理的价值虚无 (世上哪个孩子生下来只会笑而没有其他表情, 除非是面瘫) , 我们现在的孩子, 最缺失最渴望的就是笑。他们希望身边的亲人用笑给予他们温暖、鼓励、支持, 更希望自己的生活处处充满幸福、满足的微笑, 孩子童年的主旋律应该是笑。童年浸润在微笑中的孩子, 他的心灵是阳光的、充满底气的。我们为什么非要在他们不堪承受的年龄告诉他们很多不懂也不该懂的东西?很多东西, 应该告诉成人, 不能让儿童负担。我们的童话, 要把孩子渡向幸福的精神彼岸!文学, 要渡人渡己, 文学对人, 有超度的意义。伪童话, 戕害儿童, 戕害童心。

自己创作这篇拙劣的《小木偶的故事》, 不是有意跟教材文本比美, 只是想听听孩子真实的心灵抉择, 提醒所有从事儿童创作的人, 孩子的心灵需要怎样的故事去慰藉。在几次试教中, 在最后一个环节让孩子们对两个故事作出情感选择时, 孩子们几乎异口同声地表态喜欢我的故事!一次又一次的鼓舞, 一次又一次地促我深思:我的故事在表达上并不高明, 为什么孩子们喜欢?孩子到底喜欢怎样的童话?我们该用怎样的东西去滋养他们的童年?听听孩子的真实声音, 让我们有勇气跟孩子走, 不要总用我们的大手强势地去牵扯孩子往前走。明代的文学家李贽在《童心说》一文中提出:“夫童心者, 真心也……童子者, 人之初也;童心者, 心之初也……天下之至文, 未有不出于童心焉也。”他认为凡是天下最好的文章, 莫不是童心的表现。童心在哪里, 我们的教学就该在哪里驻足。落脚在童心里的教学, 是最有魅力的教学!

附:教师自编童话《小木偶的故事》

小木偶的故事

老木匠做了个小木偶。

小木偶有鼻子有眼, 会走路, 会说话。

老木匠左瞧右瞧, 总觉得小木偶脸上还少了点什么。少了点什么呢?老木匠怎么也想不起来。

“你知道吗?”老木匠问小木偶。

“不知道。”小木偶板着脸回答。

老木匠一下子想起来了, 小木偶脸上少的东西是笑!

“笑是很重要的。”老木匠对自己说, “谁要是没有笑, 谁就没办法过快乐的日子!”

老木匠拿起他的神奇雕刻刀, 在小木偶的脸上添了一个笑嘻嘻的表情。

“现在好了。”老木匠把小木偶送出了家门。

小木偶兴冲冲地往前走, 一路走一路唱着歌, 他要去找一些快乐伙伴跟他一起玩。

走着走着, 和一只低着头走着的小狗撞了个满怀。

“怎么啦?小狗, 碰到什么不开心的事了?”小木偶关心地问。

“别提了。今天数学课上, 我只是转过去对同学做了个鬼脸, 老师就板着脸狠狠地训了我一顿!”呜呜……小狗越想越伤心, 忍不住哭了起来。

“别哭了, 别哭了!笑一个吧, 像我这样!笑一笑, 心里就舒服了。”小木偶凑到小狗跟前, 呀, 小木偶笑得多美啊!小狗太羡慕了!

小狗学着小木偶的样, 使劲把嘴角往两边拉, 把眼梢往上提, 可脸上的肌肉像冻住了似的, 怎么都笑不出来。他垂头丧气地走开了。

小木偶着小狗的背影, 真有点为他担心呢!

“小木头人, 瞧你笑得那么灿烂, 有啥喜事吧?”

“咦, 谁在叫我呀?”小木偶左瞧右瞧, 就是不见人影。

“在这儿呢!”

小木偶一抬头, 小黄莺正站在大树的枝干上, 跟他打招呼呢!

“快乐的小黄莺, 你能下来陪我玩会儿吗?”小木偶笑嘻嘻地邀请黄莺。

“唉, 没玩的命哪!”小黄莺叹了口气, 愁眉苦脸地说, “妈妈让我下星期天参加音乐考级, 我得练唱啊!妈妈成天拉长着脸逼我练唱, 我现在一点都不开心!”

“你不是很喜欢唱歌吗?”小木偶不解地问。谁都知道, 小黄莺是爱唱歌出了名的呀!

“可现在, 我最讨厌的事就是唱歌!”小黄莺恨恨地说。“我喜欢自由自在地唱, 想唱什么就唱什么, 想什么时候唱就什么时候唱, 可现在……”小黄莺越说越伤心, 小木偶都不忍心再听下去了。

这年头, 找个笑脸也不容易呀!他摇摇头, 走开了。

小木偶不知不觉来到学校门口。到校园里去看看吧, 那里应该有快乐的伙伴。校园里好热闹, 一个男孩在一个角落里默默地坐着。

“咱们一起玩吧?”小木偶笑吟吟地迎上去。

小男孩摇摇头, 一脸的苦瓜相。

原来, 他昨天晚上看《笑猫日记》入了迷, 半夜才上床。一早起来睡过了头, 他匆匆忙忙往学校赶, 把语文作业落在家里了。大家说他没做作业, 向老师去告状, 就连最好的朋友琪琪都绷着脸不理他, 还骂他“撒谎大王”, 他都委屈死了!

小木偶找不到开心伙伴, 觉得很孤独, 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

红鼻子小女巫就在这时赶来了。

“女巫姐姐, 我找不到跟我一样的开心伙伴, 好没意思啊!”小木偶向小女巫诉苦。

“你希望大家都有像你那样的笑脸是吗?”小女巫笑眯眯地问小木偶。

“嗯!”小木偶肯定地点点头。

“你等着。”小女巫用魔杖在小木偶的笑脸上敲了几下, 哈, 小木偶的笑脸一变二, 二变四, 以最快的速度复制着……

哈, 小木偶惊喜地看到, 这些笑飞到了小黄莺的妈妈、小狗的老师、小男孩的朋友琪琪的脸上, 呀, 他们笑起来都很美。

“小木偶, 我看到琪琪和同学们都对我笑了, 还向我道歉了呢!”小男孩兴奋地说。

“小木偶, 我看到妈妈的笑脸了!森林里的音乐考级从此取消啦!”小黄莺也赶来报喜。

“小木偶, 我们老师也会笑啦!现在, 她还经常表扬我呢!”小狗的笑容比小木偶还美!

上一篇:2017内科护士长年终工作总结及2018工作计划下一篇:信息技术教师计算机教学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