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做人底线(17篇)
1.坚守做人底线 篇一
“坚持严以律己,坚守做人底线”专题研讨发言提纲
按照县委要求和安排,结合自身的学习和工作实际,围绕“坚持严以律己,坚守做人底线”这一研讨主题,谈一下个人的学习体会,与大家交流共勉。
总书记指出:“严以律己,就是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遵守党纪国法,做到为政清廉。”作为领导干部,必须严格遵守《中国共产党章程》,认真贯彻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提出的“五个必须”要求,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严格要求自己,保持党的优良传统做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严以律己,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一、对坚持严以律己,坚守做人底线的认识。
严以律己。总书记对严以律己做过系统全面深刻的论述,严以律己要做到“五个必须,五个决不允许”:一是必须维护党中央权威,决不允许背离党中央要求,必须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听从党中央指挥。二是必须维护团结,不得以人划线,决不允许建立任何形式的小圈子活动。三是必须遵循组织程序,决不允许擅作主张、我行我素,超越权限办事。四是必须服从组织决定,决不允许搞非组织活动,不违背组织决定,遇到问题要找组织、依靠组织。五是必须管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决不允许他们利用特殊身份谋取非法利益。
坚守做人底线。作为社会的一分子,现实中的每一个人都应当坚守做人底线,这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最起码要求。守得住底线,则能顺利工作和生活;守不住底线,迟早会在工作和生活上出问题。对领导干部来说底线就是克己守法、履职尽责。要守住这个底线,就必须切实加强对主观世界的改造,不断提高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在这个问题上,古人强调的“三慎”即慎始、慎微、慎独,很有借鉴意义。慎始,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如果从一开始就能坚持原则,以后就比较容易把握好自己;反之,就有可能突破底线、失去自我。当然,在慎始之外,还须做到善终。在坚持原则的问题上如果有始无终、虎头蛇尾,就不可能守住底线。慎微,就是注重小节、不贪小利,高度警惕小毛病、小问题,做到防微杜渐。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对小节和小利不太在意,认为只要不犯原则性错误,在言行上有点小毛病、小问题,占点便宜、谋点私利,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但正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在小节、小利问题上的不检点,一旦成为习惯,小问题就会演变成大问题,事情的性质就会发生根本变化。因此,守住做人的底线,就须高度警惕小毛病、小问题的腐蚀作用,避免由不拘小节、贪图小利演化成失节。慎独,就是在单独工作与生活、无人监督的情况下能够坚持原则、严格要求自己。一般来说,在工作时间与公众场合,由于存在公众的监督,往往能够检点自己的言行,不太容易出格、失态;而在“八小时”之外,处于私人空间、言行没人监督的情况下,就比较容易放纵自己,突破做人的底线。要守住底线,就要把严格自律贯穿到工作和生活的每一个环节,不仅在工作时间与公众场合能够坚持原 2 则、谨言慎行,在业余时间与独处时也决不苟且、放纵自我,真正能够“慎独”,不做任何坏事。
二、存在的不足。
通过认真学习领会关于 “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精神,对照总书记提出的“五个必须,五个决不允许”的要求,逐一检查,自己在纪律上也存在对自己要求不严等问题。
一是思想意识僵化。随着年龄的增长,加强理论学习改造主观世界的主动性、自觉性、积极性逐渐退化,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拧得还不够紧。“严以律己”的意识淡薄,工作激情减退,对待工作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淡薄。
二是原则性不强。有时认为自己在副职岗位,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无关紧要,和自己关系不大。在重要会议上只要不涉及农业和农村工作,对一些都是原则赞成,不愿发表意见。
三是进取意识减弱。有时觉得自己已接近退休年龄,对自己各方面要求不如之前严格,开展工作创新意识不强。有时认为凭自己的知识、经验和能力,应对本职工作绰绰有余,在学习新理论、掌握新知识、运用新技术上缺乏动力,没有在“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上下功夫。
四是学习积极性不足。有时认为学理论是务虚,学业务才是务实,甚至错误地认为投入过多的时间参加学习是在浪费时间,所以有时内心抵触过多的学习活动。由于思想上认为做好本职工作是重点,平时自学的积极性并不高,时间安排也极少。
三、今后的努力方向。
针对自身的缺点和问题,通过认真剖析原因,查找不足,确定今后努力的方向。
一是强化政治意识,坚定理想信念,在政治上严以律己。遵守党章规定,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始终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同党组织保持高度一致;加强党性锻炼,努力做到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在关键时刻和风险挑战中经得起考验;强化组织观念,遵守组织纪律,服从组织决定,自觉维护组织的纯净性。
二是强化宗旨意识,坚持群众路线,在作风上严以律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人民群众是我们党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要深化对党的群众路线的认识,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拥护不拥护”作为检验工作的标准,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坚持“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清醒认识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要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不用手中的权力来谋取个人私利,并努力克服惰性思维,做好本职工作。
三是强化党性意识,履行岗位职责,在工作上严以律己。作为一名县级领导,要充分发挥岗位的主体作用,牢固树立执政为民、为民执政的思想,把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履行职责。工作中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农业和农村的工作场地应在田间地头,不在办公室,将深入一线农村,走到农民中去,听取农民呼声,反映农民诉求,落实农业问题,把服务农民的“最后一公里”走实。
四是强化道德意识,严格要求自己,在生活上严以律己。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常修为 4 政之德,树立良好的形象,在权利、金钱面前,稳住心神,把住操守,耐住寂寞,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和人民的人;常思贪欲之害,坚守做人的底线,决不越“雷池”半步,努力做到慎始、慎微、慎独;常怀律己之心,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保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五是强化自律意识,坚决杜绝四风,在廉洁上严以律己。崇尚廉洁、克己奉公是对党员干部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党员干部遵章守纪、维护党的形象的自觉行动,更是做人的准则,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一定要深化对反腐倡廉在新形势下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自觉抵制和防止各种不良影响和诱惑,守住纪律和法律的底线;一定要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防止在政治信仰、思想认识、遵章守纪上滑坡、懈怠和疏忽;一定要坚决贯彻落实党和政府为遏止腐败、反对“四风”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严明各项纪律,不滥用权力,不以权谋私,努力做到廉洁从政、秉公建言,为建设“五个富裕”做出应有的贡献。
2.坚守做人底线 篇二
中华乃文明古国, 礼仪之邦。仁义礼智信, 源远流长;温良恭俭让, 代代相传。魏晋风骨, 汉唐仕风, 是时代特征的标签;夜不闭户, 路不拾遗, 是盛世民风的写照。孔融让梨, 程门立雪, 孔孟谦让之风, 儿时教育浸入血脉骨髓;岳母刺字, 卧冰求鲤, 自古忠孝之道教化着我们行为举止。
如今部分劣行恶俗泛起, 成因复杂。一是国际化背景下纷芜多元的外来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博奕冲击而出现的文化认知模糊;二是工业文明对农耕文化改造过程中生产方式和生活理念的不断转变;三是时代不断改革创新过程中对传统文化摒弃与坚守的择抉偏差。多种原因, 导致部分人员以自我为中心, 置道德于脚底, 假公济私, 损人利己, 急功近利, 杀鸡取卵, 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
这些不良社会现象危害极大。其虽不一定触犯法律法规, 但其侵蚀中华传统美德, 动摇青少年信仰根基, 模糊大众审美情操, 危及政府的公信力。
此风不可长, 我们必须坚守道德的底线。我们决不能坐视歪风恣肆纵横, 听任铜臭弥漫泛滥。坚守道德的底线必须有的放矢出重拳下猛药。
一是深入持久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华传统美德高度的浓缩和概括, 是引领我们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风向标和指南针, 是指导社会公民坚守道德底线的防火墙和照妖镜。只有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我们才能确保高尚的荣辱观、义利观。道德底线的坚守, 价值观念的重构, 我们在不义之财面前才能雷池止步, 在老人跌倒时才敢出手相助, 在歹徒为非时才敢当头棒喝。
二是争夺抢占舆论新高地。紧抓新型主流媒体, 守住精神家园, 抵制渐变的不良习俗, 打击所谓网络大V精神领袖, 让造谣传谣者失去话语权。主流媒体要利用传统报刊、影视广播、网络电台、微信、QQ等各种渠道树正压邪, 激浊场清, 一方面积极传播正能量, 大力弘扬中华美德, 让信义兄弟孙水林孙东林家喻户晓, 让公众近距离感知最美女教师张丽莉人性的光辉, 道德的力量!让道德底线不断提高。另一方面对挑战道德底线丑恶现象发动大家穷追猛打, 使恶俗不文明举止退避三舍, 见不得阳光。
3.坚守道德的底线 篇三
中华乃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仁义礼智信,源远流长;温良恭俭让,代代相传。魏晋风骨,汉唐仕风,是时代特征的标签;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是盛世民风的写照。孔融让梨,程门立雪,孔孟谦让之风,儿时教育浸入血脉骨髓;岳母刺字,卧冰求鲤,自古忠孝之道教化着我们行为举止。
如今部分劣行恶俗泛起,成因复杂。一是国际化背景下纷芜多元的外来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博奕冲击而出现的文化认知模糊;二是工业文明对农耕文化改造过程中生产方式和生活理念的不断转变;三是时代不断改革创新过程中对传统文化摒弃与坚守的择抉偏差。多种原因,导致部分人员以自我为中心,置道德于脚底,假公济私,损人利己,急功近利,杀鸡取卵,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
这些不良社会现象危害极大。其虽不一定触犯法律法规,但其侵蚀中华传统美德,动摇青少年信仰根基,模糊大众审美情操,危及政府的公信力。
此风不可长,我们必须坚守道德的底线。我们决不能坐视歪风恣肆纵横,听任铜臭弥漫泛滥。坚守道德的底线必须有的放矢出重拳下猛药。
一是深入持久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华传统美德高度的浓缩和概括,是引领我们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风向标和指南针,是指导社会公民坚守道德底线的防火墙和照妖镜。只有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才能确保高尚的荣辱观、义利观。道德底线的坚守,价值观念的重构,我们在不义之财面前才能雷池止步,在老人跌倒时才敢出手相助,在歹徒为非时才敢当头棒喝。
二是争夺抢占舆论新高地。紧抓新型主流媒体,守住精神家园,抵制渐变的不良习俗,打击所谓网络大V精神领袖,让造谣传谣者失去话语权。主流媒体要利用传统报刊、影视广播、网络电台、微信、QQ等各种渠道树正压邪,激浊场清,一方面积极传播正能量,大力弘扬中华美德,让信义兄弟孙水林孙东林家喻户晓,让公众近距离感知最美女教师张丽莉人性的光辉,道德的力量!让道德底线不断提高。另一方面对挑战道德底线丑恶现象发动大家穷追猛打,使恶俗不文明举止退避三舍,见不得阳光。
三是强化监管措施,加大惩治力度。坚守道德底线,遵循公序良俗,依靠的不是法律法规有形的尺度,而是公众的基本素质的不断提升。道德底线的不断降低,法律法规高压线触碰已经不远。对于践踏道德底线者,我们要加大惩治力度,不能一味口诛笔伐强烈谴责,还可以让其上“黑名单”,居“隔离带”,及时铲除其滋生的土壤,让其对公德产生敬畏之心。
4.坚守人生的底线 篇四
作者:卢敏燕 日期:2012-08-28
夜读《百案说法》之际,正值欧洲杯激战正酣。在或妙趣横生或乏善可陈的解说中常常提到一个词:底线。底线,原指足球、篮球、羽毛球等运动场地两端的界限,球在运行中超出了这个界限,就被判为无效,需重新发球,引申为社会学意义上的底线,即指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廉洁无疑是人生最重要的底线之一。如果把人生比作一场球赛,《百案说法》中的主人公们恰恰是底线失守,从而身陷囹圄,而且永远失去了重新发球的机会。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条底线,那是为人处事的最低标准,是工作生活中最起码要遵循的规则,也是逾越之后需付出巨大代价的最后屏障。身为税务人员,手中或多或少都有些权力,不可避免地成为不法分子拉拢腐蚀的对象。在形形色色的诱惑面前,守节或失度,一念之间,人生却从此不同。
在《百案说法》中,我们看到了年近六十的原重庆市国家税务局副局长黄亦瑾,一向表现不错、对自己严格要求的她,在临近退休前底线失守,收下了某企业送的10万元,为其签发了免税批文。从此,本来含饴弄孙的幸福晚年只能在铁窗中以泪洗面。
我们看到了四十五岁的原国家税务总局稽查局稽查三处处长孙海渟,曾被业界誉为“著名征管及稽查专家”的他,主持查过刘晓庆案、毛阿敏案等多起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涉税案件,却在国美案中重重摔倒。面对100万的购物卡,他拒绝了两次,然而内心的底线却在第三次轰然溃退,最终失去了13年的自由。
我们看到了二十九岁的原北京市海淀区国家税务局干部吴芝刚,正当花样年华的他在纷繁的社会和所谓的个人理想中淡忘了曾经坚守的意志和准绳,利用工作之便,直接参与了虚开、倒卖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犯罪活动,最终因虚开税款共计人民币3.93亿元,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付出了生命的惨痛代价。
纵观他们放弃底线的理由,或为金钱美色,或为妻子儿女,或为朋友意气,零零种种,无非来自名、利,情的诱惑。是的,金钱是好东西。有了它,面朝黄土背朝天辛苦了一辈子的父母可以享享清福;有了它,在广厦千万间中可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安乐窝;有了它,在同学朋友面前可以昂首挺胸潇洒地说“我来买单”。亲情、爱情、同学同乡战友情,我非神仙,不食人间烟火,生活在这个大千世界,不可得罪,不可挣脱。然而诱惑啊诱惑,承诺的是快乐,最终给你的是痛苦;诱惑啊诱惑,承诺的是你得到,最终使你失去;诱惑啊诱惑,承诺的是耀眼的光环,最终给你的是沉重的锁链;诱惑啊诱惑,承诺的是大路,最终却让你坠入歧途。耐不住寂寞,禁不起诱惑,就会放弃底线,欲望是无止境的,底线一开,则全线溃退。
因此,不管法纪如何严厉,制度怎样完善,抗拒腐败、抵御诱惑的最后防线,始终是个人的道德操守和价值观念,是我们内心深处那条看不见摸不着却至关重要的底线。坚守底线,才有遏制欲望的力量。心理学上认为,只有个体能够正确认识客观事物,才能对心理进行成功的自我调控,及时消解由于主观与客观不一致而引起的心理不平衡,才能够保持心态的平和。内心有坚定的底线,就不会在盲目攀比中迷失自己,就不会在诱惑面前放纵自己。坚守底线,才有遵守廉政制度的自觉。廉政制度的本质,就是把我们所倡导的廉洁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变成带有一定强制性的行为规范,使这种价值观念能够巩固起来,长期贯彻下去。制度毕竟是外部约束,必须内化为自律,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内心有坚定的底线,深刻理解廉政制度、体制、机制和法律、法规、纪律的精神实质,才会自觉地遵守制度、执行制度。坚守底线,才有坦然面对监督的勇气。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内心有坚定的底线,勇于接受监督,主动配合监督,以“他律”推动“自律”,把改正缺点和错误变为增强自身免疫力的过程。
坚守底线,对法纪要有一颗敬畏之心。敬畏法纪,使之真正内化为自身信仰,头脑清醒、富有理智,按律而行、遵章办事,始终做到在法律和制度的框架范围内履行职责、开展工作。敬畏权力,权力意味着责任,意味着风险,用权失误就要受到追究,滥用权力更要受到处罚。敬畏良心,明白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什么东西属于自己,什么东西不属于自己;不作非分之想,不做非分之事。心有畏,行有所止。内修则外化,才能造就无悔的人生。
坚守底线,对生活要有一颗知足之心。作为税务系统的公务人员,工作稳定,待遇尚可,生活质量有不错的保障。薪水似泉水,涓涓细流,虽然不多,但可终生受用;“肥水”如洪水,来势汹涌,滚滚而来之时,往往也是连自己一同毁灭之日。也许我们无法纯粹,会有私念,会为衣食,为家庭,为子女,为房子等等违心地折腰。但无论如何,底线不能逾越。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有所为,有所不为,知足者常乐,放弃底线也许一时得到一些利益,后果却是万劫不复。
坚守底线,对欲望要有一颗约束之心。诱惑无处不在。面对诱惑,我们总是说自己能够自制,但诱惑越大,理智越脆弱;诱惑越多,理智越麻痹。而让人真正丧失理智的,正是蛰伏在我们思想深处的贪欲。有了“下不为例”的第一次,就会出现第二次的接受、第三次的默认、第四次的麻木,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君子慎始而无后忧”,每当自己刚刚萌发非分之想的念头时,一定要理智地思考,及时约束,自觉守住底线,“画地为牢”、“不越雷池一步”。
也许我们还做不成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也许今生我们只能是一颗小小的螺丝钉,无法成为英雄,成为完人。但我们可以坚守底线,做一个坦荡的,清白的,问心无愧的人。挣有数的钱,过有底线的生活,做有分寸的事,这是央视主持人张泉灵的感慨。能做到这一点,自是平凡中的伟大,你我凡人亦英雄!
沈德咏强调,要更加注重勤奋学习。学习是提升德才素质和推动工作进步的基本方法。要通过加强学习,深刻领会院党组提出的一系列指导思想、司法理念、工作思路和具体措施,开阔眼界思路、坚定理想信念。要坚持学用结合、学以致用,努力把学习所得转化为谋划部门工作的思路、领导部门工作的本领,尽快成为所在部门的中坚力量和行家里手。
沈德咏要求,要更加注重努力工作。要不断强化岗位建功意识,在执法办案标兵、党员示范岗等多种活动中起到表率作用,努力实现争创目标。要紧紧围绕执法办案这个人民法院的第一要务,提高化解矛盾纠纷能力,努力成为公正高效办案的主力军。要强化服务意识和协调意识,搞好团结,扎扎实实地把工作推向前进。
沈德咏强调,要更加注重清正廉洁。公正廉洁是司法工作的生命线,也是履行职责的前提条件。要始终保持道德品行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切实把廉政建设摆在工作和自律的重要位置,加强廉政风险防范,用党纪国法严格约束自己,坚决反对用公权谋取私利,守住信念防线、道德防线、法纪防线。
守住底线自尊自爱——学习《覆鉴》心得体会
由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纪委、监察局编印的《覆鉴——违纪违法典型案例剖析与警示》一书,我已通读完毕,掩卷细思,得出人生感悟:构筑预防腐败壁垒,守住底线自尊自爱,让自己的职业生涯精彩完美。《覆鉴——违纪违法典型案例剖析与警示》这本书,书名起得好。正如该书序言所说,“取„覆鉴‟之名,源自《晋书》中„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比喻以往的失败,后来可以当做教训。”纪委工作的宗旨就是保护党员领导干部,这本书的及时出版,正如书名一样,为有些被利益熏心,被权力膨胀的领导干部敲响了警钟,起到了保护的效果。这本书的编排很好。该书的十大章节按近年来腐败案件发生的规律,分职务,分轻重,在个案的编写上,更是以基本案情为基础,通过案例剖析、案例警示完完本本道来,深入浅出说法,语重心长教育,同时又以“章节按语”归纳出具有共性的症结和特点,读者阅读感好。总之,该书目的性强,有针对性,具体生动,是党员领导干部预防腐败不可多得的好教材。
认真学习此书后,有三点心得体会:
首先是要自己管住自己,时刻绷紧预防腐败这根政治生命“弦”。工作是人的基本权力,岗位是人工作的平台,不应该把工作岗位视为贪污腐败的舞台。人都有私欲,但私欲有强弱、有公私,人不应该在工作岗位上谋私欲。有些董事长、项目经理、项目书记、物资人员、财务人员等,把自己光荣的工作岗位不是看成为人民服务,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平台,而是被利益熏心,被私欲膨胀,把工作岗位当成了权权交易、权物交易的舞台,把自己丑陋的嘴脸、肮脏的灵魂淋漓尽致在自己的工作岗位表演,最终导致自己工作生涯失败,自己政治生命夭折。
其次是要管住自己的人,时刻教育身边的亲人、工作人员预防贪污腐败。腐败无处不在,无孔不入。自己要做一颗严丝无缝的“鸡蛋”,不被“大头苍蝇”叮上,不仅自己要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还要时刻教育身边的家人和工作人员,“枕边风”的迫害力最大,“耳旁风”的危害性也不小。稍不注意自己身边人的预防腐败免疫力提高,就会是一个损害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他人利益的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大坏蛋”。自己成了一只“硕鼠”,不要谈嫌人民把你当成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最后就是要做预防腐败的战士,与一切贪污腐败的人和事做斗争。贪污腐败之所以盛行,那是因为它有生存的空间,我们要把这个空间打扫得干干净净,净化社会风气;贪污腐败之所以屡见不鲜,那是因为你没机会受贿,不等于你就不行贿,我们要从自身做起,在重要岗位不受贿,做人民群众不行贿,堂堂正正做人,净化这个畸形社会生存链。
5.坚守底线读书笔记 篇五
如果想把公司做的出色,利他之心不可少。追求“员工物、心两方面的幸福”,“物“就是利益,“心”就是心灵,也就是说既要满足员工的物质需求,给予他们富足的生活,也要注重他们的精神追求,让他们感到幸福。
都说“商场无父子”,“职场无朋友”,这也就意味着做人的准则和做企业的准则是相违背的,稻盛和夫给我们做出了一个成功的表率,这两者是可以兼得的,一个企业也如同一个人,必须坚守应有的底线,不做违背社会道德的事情,追求个人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需求,唯有如此,人才可能会成功,企业才可能做大。纵观中外商界大事记,那些能够立于不败之地的500强企业无一不是坚守着某些准则,同样的,因为见不得人的黑幕而倒闭的企业也不计其数,所以说企业坚守道德底线不是一句空谈,不是乌托邦,而是少有人意识到,但是一旦执行将会受益无穷。
作为银行的一线员工,过分的去考虑这些似乎太遥远,其实不是,稻盛和夫倡导的阿米巴经营,实际也是一种责任到人的机制,为什么他总是苦口婆心的跟企业的员工去讲企业的愿景呢?讲为什么要这么去做,当他以78岁的高龄接管快要倒闭的日航的时候,他还是这样去做的,不辞劳苦,到处跟员工去讲现在日航是什么样的状态,如果不努力可能会面对的结果,以及怎样才能起死回生,正是这种以身作则,不厌其烦的宣讲使日航扭亏为盈,创造了商界的另一个奇迹。
当我们去营销客户的时候,我要知道这样做能否给客户带来利益,能否给银行带来利润,可以说这也是一个极其微型的“阿米巴”,当我们每一个人都将为客户服务、投入产出谨记在心,那么我们就会获得客户的好评、就会有利润,银行规模也会不断扩大,反过来就会使我们的收入提高、幸福指数增强。
6.坚守底线读后感 篇六
在公司读书活动的引导下,我在业余时间读了《坚守底线》、《请给我结果》、《方法总比问题多》三本书,读后受益匪浅,这三本书对我以后工作和生活有莫大的启示作用。
稻盛说降临到他身上的所有困难,只要缺了任何一项,都不会有后来的成功,幸运在逆境中才能抓到。我是不是也该为神赐予的礼物而感到欣喜,是不是也可以坚信克服了逆境中的苦难,面向未来,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就能开辟光明的未来?管有没有光明的未来,我愿意坚守做人的正确的原则,认认真真的努力,简简单单的生活。
我们所遭遇的各种各样的考验,都是对我们灵魂的磨练。我们会脱离正道,这是就要认真反省,继续努力向前。正式在这个不懈努力的过程中,才体现了我们人生的目的。有人或许认为,人生苦难多余欢乐。但是,细细品味,苦难是上苍赐予我们磨练灵魂的机会。
《请给我结果》 一书中没有枯燥的数据,没有似是而非的大道理,姜博士通过大量的案例、故事、寓言,围绕一个命题——“结果”,回答了一直困扰人们的问题——“为什么无数的人都拥有卓越的智慧,却只有少数人获得成功?为什么无数的公司都拥有伟大的构想,却只有少数的公司获得持续?” 由此《请给我结果》旗帜鲜明地提出一个口号:企业靠员工提供的结果生存,所以如果你要造就一个强大的公司,那么请你先学会打造强大的员工!他不但剖析了什么叫真正的结果,也打破了忠心和态度等造成的结果假象,同时详细讲述了从心态上、行动上、责任上、失败中如何获得这种“结果力”。
书中还颠覆了常人津津乐道的某些观念,诸如追求完美;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结果不重要,尽力就好;公司就是员工的家;等等。姜汝祥进而提出:
所有亏损的企业,一定存在着无数剥削企业的员工; 如果员工努力提供结果,而企业由于决策或管理导致亏损,这就意味着管理者在剥削员工;无论是老板不懂管理,还是同事不配合,无论是产品质量有问题,还是市场不景气,都不是你不提供结果、不创造价值的理由; 衡量我们执行结果的,是结果而不是理由,无论多么动听的理由,都不可能改变执行的结果!
吴甘霖的《方法总比问题多》,并不厚重,却是一本即便泛泛一读也会引发无尽思绪的书。方法总比问题多,是一道辩题。乐观的人因着阅历也会洞穿其真义,消沉的人再读也是层出不穷的问题。在庸常的人生中,我们都会面临学业、婚姻、子女、事业„„,其中毕竟苦痛留在记忆里更长久些,幸福与快乐往往稍纵即逝。人,也正是在解决无尽的问题中成熟并成长的。确切地说,“方法总比问题多”表述更多的是一种心态,是一个人内在精神的体现。事实上,社会中的每一行都有它的艰难困苦,其发展道路都是坎坷多桀,都会遇到烦琐复杂的问题。只不过面对问题,有人养成了夸大其辞的习惯,肆意放纵自己的牢骚和不满;有人养成了乐观向上的习惯,用积极的心态来应对所处的困境,使自己和其所在的组织得以健康成长。《方法总比问题多》作为推向企业的管理读本,更多的是告诉员工应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有时想来,无论对于工作,还是对于生活,更重要的,是要有一份爱。唯有热爱,才会用心,才会专心。
每位员工都以热爱企业之心身体力行,遵循“恩爱领导、友爱同事、忠爱组织、热爱事业”的理念,那么这个集体注定会充满生机与活力,企业必定会给员工带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样,一个企业若能为员工营造舒适温暖的生活家园、安全健康的生产环境和活跃向上的文化氛围,也注定会赢得员工热爱企业之心,而这样的企业无论面对怎样的困难和问题,一定是不可战胜的。
7.坚守做人底线 篇七
打着全球化的幌子,所有文化形态都开始转向“美国化”,但实质上,全球化并不能与“美国化”划上等号,而应该保持如同生物圈般的“多样性”。那么,在价值观念多元发展的今天,当代中国美术价值取向何去何从?这是每一个美术工作者不可不思考的问题。
改革开放初期,由于思想和文化上的逐渐“解禁”,越来越多的西方美术观念走进中国美术的视野。出于对西方社会文明的近乎狂热崇拜的向往和追捧,近百年以来的各种艺术流派集中出现在以“艺术青年”为主力军所创作的各类形式的“流行文化”作品中,一大批艺术家在“当代”的大背景下与传统渐行渐远,与美国化则越来越近,从而使得当代画坛尤其是“当代艺术”界出现了“百花齐放”式的“繁荣”。现在看来,当时“繁荣”背后出现的“消化不良”直到现在还在影响我们的美术创作风气乃至价值取向。当然,站在今天的市场角度,我们不能不承认,在目前大多数一味地以美国和西方的价值观念作为目标方向的状态、以及综合各种既得利益者和市场操盘手的运作下,某些国内艺术家或华人艺术家都取得了名望和市场“双赢”的巨大成功。然而,从此类艺术作品印刷生产式的“制作”模式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各种经济利益的诱导下,艺术家及其艺术作品赖以生存和继续传播的独立性和再创造性正在不断丧失殆尽。因此,此种模式下的美术创作风气实则是一种病态和扭曲的,如果放任其“发展”,终究只会走向日益衰败甚至“夭折”的死路。
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我们不宜对此类现象充耳不闻,也不能对这种现象引发的中国当代艺术的“繁荣”鼓而呼之,更不应该对这般断绝祖脉以献媚西方的价值取向作壁上观,而更应该在各种文化“热”面前保持“冷”思考。
综合现有文献和丰富的美术实物资料,回顾数千年中国古代美术的发展之路,一条“古代—近代”中国美术价值体系的核心标准清晰地呈现在我们眼前:以谢赫“六法论”的提出为开端,从“逸、神、妙、能”的文人画价值评判标准到20世纪初现实主义思潮影响下中国近代美术价值体系的建立,自始至终都将“人格”、“人本”置于价值标准的底线。在传统儒道释文化的深刻影响下,古代中国美术一方面把握其对人伦关系的教化作用,另一方面注重对人格精神的完善,更讲究追求建立一种理想的“天人合一”的社会秩序。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改革开放之前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各种因素影响造成了中华文化承继的中断,也使得传统中国文化精神和传统语言范式在整整一代人中面临“失却”的现实尴尬。这也正是中国“当代艺术”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的主要原因。另外,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期间艺术所强调追求的“红光亮”、“高大全”的价值取向和标准以及领袖崇拜情结下产生的数以亿计的“标准像”和其他物品,也成为中国“当代艺术”潮流中某些艺术家作品的标签和符号。
8.坚守底线,绘就成功教育 篇八
夏丏尊先生曾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此,若要问我班主任职业角色的底线是什么?我会不假思索地回答:“是教师对学生的爱。”教育的本质就是爱,教育的艺术是爱的艺术。关心、爱护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和精髓,“师爱”是班主任职业角色的底线。在教育实践中守住师爱这条底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关爱学生首先要尊重学生,“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
一个很普通的道理,就是你尊重别人,别人也尊重你。教师就应该率先作出尊重人的典范。对学生尊重不仅是教育教学的需要,而且也是教师自身形象和人格的需要。
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学生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师生间建立平等民主的关系。他们有自己的思考和意见,要让他们有发表个人见解的权利和机会,以增强师生间的团结、民主、尊重和友爱。
然而,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却没有做到“一碗水端平”,我们往往喜欢成绩好、品行好的学生,对于一些在学习上有困难的或是品行不好的同学,总会在不经意间地出口伤人“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真是笨死了!”“是不是脑子进水了?”诸如此类的言语伤害,不仅损害了师生之间的感情,降低了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更摧残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尊重源于我们的言行,体现于我们的言行。教育能成就一个人亦能毁灭一个人,因此,作为班主任的我们务必慎言慎行!
关爱学生,需要“因生施爱”,贵在“特别的爱奉献给特别的你”
教师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规范要求,是每一个教师的天职。但是,光有爱生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会爱”。真正的爱是“智慧的爱”,是恰到好处的爱,对于不同的学生应该采用不同的爱的方式。例如:
对品行欠佳的学生爱在唤醒。知心姐姐卢勤曾说过,每个孩子内心都有两个小人,一个是好孩子,一个是坏孩子。我们的教育就是寻找合适的途径,唤醒孩子内心的那个好孩子。
对学有困难的学生爱在等待。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这种学生虽然成熟较迟,但是他们也许更能耐久,如同成熟较晚的果实一样。”而这些“较晚成熟的果实”,恰恰需要我们耐心的等待。在等待中,我们用鼓励的目光、真诚的微笑、激励的话语消除问题学生心中的不安,用真诚的期待为他们创造宽松的成长环境。相信总有一天,我们就能看到他们的进步和成功。
对家境贫困的学生爱在得体。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带的发展,社会上出现了一些弱势群体,不少家庭的经济状况比糟。班主任的责任和使命促使特别关注家境贫困的学生。值得注意的是,这类学生心理不同于普通生,自卑感特别强,对待这类学生,太热情,他觉得你是同情;太冷淡,他觉得你是嫌弃。因此,对他们的关爱要得体,要讲究方法,杜绝施舍式的爱。
关爱学生,就要充分相信学生,信任往往能创造奇迹
要相信学生有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尽可能支持他们,尤其在他们遇到困难、失败的时候,老师应鼓励、安慰他们,帮助他们分析事理、明辨是非、正确处理。作为班主任,一方面我们要尽量多教学生一些生活和做人的基本技能和常识,同时,也应该大胆地信任学生,给他们为自己做事、做主的机会。班级里的很多事情,我都大胆地交给班干部和学生去做,结果他们都做得很好。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信任学生,让无私的师爱,伴随着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9.坚守道德底线的作文 篇九
现在的社会中,人们常常谈论道德话题,但一些有违道德的事情还是频频发生。“馒头老太”为我们出了一道选择题,让每一个人对“无人售馍”做出自己的选择。这五年道德检测的实际情况包含了她对路人和社会的无比信任,人们也无比信任“馒头老太”,这体现了一种良性循环,激发出的是强大的社会正能量。
近年来有关道德的争论很是火热。“倒地老人为何无人扶起?”为何“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会如此的盛行?是社会的沦落还是人们道德的败坏呢?
有人说:“或许是个碰瓷的,最好绕道而行吧。”也有人说:“这么多人都路过此处,别人都不管,我为什么要管。”是啊!这是人们常有的心理,人们有这种心理的原因是由于一种现象——“吃力不讨好。”是帮助别人后,反而被冤枉,时间长了,这种事就谁都不愿意干了,免得掉坑里。
但是,我觉得无论有没有被冤枉的可能性,这种事只要我们还有一点点道德心,都应该勇于参与的。因为或许只要我们伸一下援助之手,就会挽回一位老人的生命,生命是多么的可贵,人的一生只有那短短的几十年,所以我们不仅应该珍惜自己的生命,而且也应该珍惜别人的生命。如果因为有这种被冤枉的可能就不去做的话,当你若无其事的从旁边绕过去时,心里面就没有一点内疚吗?我想,如果我是那种人,半夜会被噩梦惊醒,况且就算有那种被冤枉的可能性又怎样呢!大家不要忘记了,我们现在生活在法制社会中,法律会明辨是非,只要真理站在我们这边,我们就是清白的,没有人能随意诬陷我们。
“倒地老人无人扶起”的事件验证了我们这个社会某种程度的沦落,而“馒头老太”却对我们这个社会还是充满了信心,对路人和买馍的人有着无比的信任,这种卖馒头的方式不仅仅赚的是人们的钱,而且是激发社会正能量的体现!
我相信,我们社会中绝大多数人们还是有道德,有涵养的,不然社会中也不会有那么多慈善团体和机构,也不会有那么多的爱心人士。哲学中说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所以我们不能因为那点坏的可能性,就完全否决一件事,我们应具体事情具体分析。
10.良心是做人的底线 篇十
良知丧失、底线丧失的根源,远的不敢追推,上溯至“文革”已是如此。“文革”良知丧失,与今日的良知丧失,看似千差万别,实则本质一样,不同的表现罢了。
没有了良知底线,社会便会被另一种东西所替代。索尔仁尼琴说:“世界正在被厚颜无耻的信念淹没,那信念就是,权力无所不能,正义一无所成。然而,在这个世界上,最令人悲哀的莫过于一个民族的文学生命被暴力所摧残。它不单是禁止舆论自由,而是强制性地桎梏一个民族的心灵,并根除其记忆。在这种情况下,整个民族就如同行尸走肉一般。”他说的是文学,我们却不敢多跟周围参照。
11.课堂创新应坚守的“底线” 篇十一
关键词 课堂 创新 “底线”
随着新课改和高考改革进入“深水区”,在高考指挥棒下的课堂教学也日新月异,课题研究和实践成果层出不穷。传统教学中“一言堂”、“满堂灌”等落后的教学模式已经被大部分教师们舍弃,取而代之的是让课堂成为学生的“主场”,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一大批先进的课堂教学理念,如体验教学法、唤醒教学法等先进的教学经验成为争先效仿的对象。在高考命题特色有所改变的前提下,课堂教学的探究和分组讨论也搞得如火如荼,热火朝天。但课堂无论如何创新,永恒不变的就是教学质量要提升,学生的学习力要增强。不久前国人广泛关注的以杨培东等四位美籍华人获得提名竞争诺贝尔物理学奖,最后三位日本人(其中一位为美籍)笑到了最后。这不得不让我们再次将课堂教学创新与解答“钱学森之问”联系起来。创新课堂不是越新越好,也不是越另类越好,课堂教学创新也应该有节操,坚守自己的“底线”。
一、勿让学生沦为课堂“孤儿”
有人说没有不会教的教师,只有教不好的学生;也有人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我们知道这两个观点都是不科学的,虽然学生的学起根本决定作用,但教师教的作用也不可小觑,是不能忽视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凭借知识和权力的优势独霸讲台,垄断话语权,操纵学生的思想,成为课堂中名副其实的大独裁者。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弊端是显然易见的:教师目空一切,根本无法了解学生的需求,理论上的重难点、易错易混点可能与学生真正的需要有很大的差距,导致教学具有很大的盲目性。教师惟我独尊,完全沉浸在自己对课堂教学的构思和想象中,学生在教师的强势下听课,学习具有很大的被动性,缺乏能动性、建设性和创造性,无法从任务型学习解放出来。
1.警惕教师成为课堂的观众
新课改下,许多教师认识到教师独裁课堂教学的危害,开始探索在课堂教学中正确定位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先后提出双主体,即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在实际上因教师的主体过于霸道,不仅用教案控制教学节奏,还用学案控制学生的学习,双主体与传统教学模式并没有实质的区别。有人提出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有人改为引导作用)和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充分发挥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方面的积极作用。有些教师为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探索“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但在实际过程中完全依靠学生的自学,这种教师“缺位”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在学习上成为没有教师的“孤儿”。教师的引导和指点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非常重要,教师的缺位必然导致学生的学习失去正确的方向,在学习的道路上缺乏应有的领路人。
2.警惕教师遗忘课堂的角落
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为了一切孩子,这样才能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都具有创新的潜能,创新课堂就是要发现和开发蕴藏在每一个学生身上的创新潜能。由于先天遗传与后天环境、教育的差异性,学生存在着不同的特长和兴趣爱好。且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具有多样性、多层次、多模式,我们完全可以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学生们各自不同的兴趣、特长、能力倾向、思维方式、气质和性格进行订单式培养,努力拓展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让学生在被尊重和重视中茁壮成长。但在应试教育下,好多学校的分层教学并不是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划分的,而是简单粗暴地根据成绩分类。甚至几个学期下来,某些教师总是和几个踊跃发言的学生频繁互动,使其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其他学生成了观众。这样,因为教师对成绩后进同学的偏见可能导致对这批同学视而不见,导致这批学生成为脱离教师视野甚至完全被放弃的学习上的“孤儿”。这样,在创新课堂的幌子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也就成为一个彻头彻尾的谎言。
二、勿让学生变为课堂“雏鸟”
传统高考的答案要做到丰富多彩是特别艰难的一件事。既然高考的参考答案就是标准答案,就是宝贵的分数,就是学生升学的依据和台阶,那么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完全不理会高考命题中参考答案的设计是不现实的。当前高考命题的参考答案设计在精准方面有了一些松动,有了一些弹性,但前景仍然不容乐观。还有一些学校在创新课堂方面走在前面,可能导致我们去“复制”,学生由此被这些经验牵着鼻子走,成为人云亦云等待教师“喂食”的“雏鸟”。
1.警惕预设成为迷信的圣经
教师应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固然生成的价值高于预设,在关键时刻预设也要让位于生成。诚然,预设耗费了教师大量的心血,可能还牵扯到环环相扣的教学进度。但学生有需要,教学时机已经来临,我们为什么不能暂时舍弃预设,和学生一起兴致盎然地一起去拓展,一起去探究,一起去欣赏不一样的风景呢?由于书本知识往往是以集中思维的形式,总结前人探求出的唯一答案,而传统的教学又只重视证明这唯一答案的正确性,作为高考得分的唯一凭证,我们也就失去了质疑的勇气和反抗的动力,也就满足于教师的知识喂食了。或许我们对张着大口嗷嗷待哺的雏鸟们的印象还是比较深刻的,事实上这与我们日常的“喂食教育”颇为相似。创新课堂不应该是学生对教师思想观点的模仿秀,也不是对教材知识或者标准答案机械教条地照搬照抄,而是应该有学生自己的思想、观点和反思,应该有学生意志的参与和个性的张扬。
2.警惕名师成为创新的障碍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有许多名师的经验可以共享,可以借鉴,可供学习,但却不可复制和抄袭。教师在得分率的引诱下让学生迷信参考答案从而成为标准答案的学舌“鹦鹉”。名师的许多做法和创新可能对我们来说启发多多,但这不能成为我们照搬照抄的理由,在名师面前我们需要做“明师”。试想一下,如果我们不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盲目照搬一些“水土不服”的先进经验,致使我们放弃自己以往教学中的成功经验,不顾教情学情实际,盲目模仿甚至机械照搬时髦的教学结构和模式,只字不易地采用名师教案。由于脱离实际和对名师经验并未彻悟,不仅教者牵强别扭,难以得心应手,学生也无所适从。东施效颦,邯郸学步,教学效果反而降低。
三、勿让学生成为课堂的“过客”
新课改形势下,虽然教师开始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在高考分数、升学等功利性目标面前甘拜下风。再加上教师创新课堂展示及各种竞赛评比,实质上学生成为创新课堂的“过客”。
1.警惕多媒体一用就灵
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这对课堂创新增加了很大的科技含量。未来教室不仅是多媒体、白板教学,而是向更高科学技术延伸。许多学科竞赛都对使用多媒体提出特别要求,即不使用多媒体一票否决。要想课堂出彩,也需要集图片、动画、音响、音乐为一体的多媒体发挥作用。学科竞赛似乎不是教学实力的展示,而是PPT的大比拼,多媒体一用就灵的观点在某些教师的思想里已经根深蒂固。多媒体等现代教学工具的过度使用促使教师与学生的注意力从教材转向屏幕,师生之间的关注和互动减少,课堂教学活动异化为键盘的操作和鼠标的点击。多媒体等高新技术的使用导致师生对多媒体产生了严重的依赖,似乎离开多媒体就不会上课。学生的主要活动变成了频频变换的屏幕。有的课上三言两语能讲清的问题,也用课件模拟或作成三维动画,随时随地可取的实物也要用课件模拟。有时甚至连一句教学概念也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出来。这种“创新型”的教学法不过是传统“注入”教学模式的变种。课堂教学改革只不过是由过去的人工“满堂灌”变为由电子机器代劳。
2.警惕学生沦为陪练道具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仅是教学对象,这是学校教育与企业生产最大的区别。传统观点将青年学生的可塑性理解为橡皮泥,可以任意被捏成任何形状,忽视了学生也有自己的精神世界,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喜怒哀乐。在某些创新课堂中,有些教师不仅将学生视为与多媒体、黑板、粉笔一样的教具,甚至成为教师表演借位展现个人高超教学技艺的道具。如为了表现出在创新课堂中师生“双边”或者师生、生生的“多边”活动,不时提出一些无须动脑的问题让学生整齐划一地回答;为装门面经过多次劳民伤财地排练、上演意义不大的模拟、表演活动。还有分组讨论,貌似热闹非凡,学生热情高涨,“议论纷纷”,似乎学生沉浸于教师提出的课题中,但这种分组讨论的表演作秀成分大于实质意义,学生不过又一次被赶鸭子上架充当一次道具而已,讨论流于形式。各种摆架子、耍花枪式的点缀,使得学生疲于应对,牺牲了思考反思的时间,成就教师创新课堂“高超”的教学艺术。
四、勿让学生成为课堂的“小丑”
课堂创新建立的基础是尊重学生,相信并尊重学生的智慧,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享受到经过艰苦探究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有一位教师为了激励数学学习落后的学生,几乎每一节课都要提问这位学生一个比较简答的问题,每一次回答后都会毫不吝惜自己热烈的表扬,这在初期对该学生产生了极大的激励作用。随着该生数学能力突飞猛进,教师仍然继续提问简单的问题,并在每次成功回答后给予热烈的表扬,这样学生感觉到很受伤,感觉这位教师瞧不起人,学习的积极性也严重受挫,成绩也开始一落千丈。
1.警惕向学生提出白痴问题
创新课堂教学应该是一个质疑、答疑、释疑、生疑的过程,让学生在质疑中迸发出“创新”的火花。但有些教师将课堂创新理解为质疑提问,于是传统的令人痛苦的“满堂灌”变成了现在令人恐怖的“满堂问”,有质疑也问,无质疑也问,问题提出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学贵有疑”,任何创新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都须以设问的方式进行。但课堂质疑应当正确处理“疑”和“思”,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该是有“疑”有“思”,由“思”生“疑”。通过教师的质疑引爆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这要求教师对问题要精心准备,精心备课,善于围绕重难点引疑、导疑、设疑,创设“疑”的环境,激发学生勇于质疑问难,学会思考、分析、解决疑难。师生、生生在这样质疑、释疑的过程中才能真正有所收获。
2.警惕对学生提出虚假表扬
创新课堂须正确处理批评与赏识的关系,创新课堂需要赏识,也需要巧妙地惩罚。当前课堂赏识过于泛滥,一味地对学生表扬,无论学生作出如何回答,教师总是千篇一律简单贫乏地“你真棒”、“好极了”,学生在如此言不由衷的为赏识而赏识的廉价表扬面前变得麻木,失去了兴趣,这样赏识也就失去了原有的价值。其结果不是导致部分学生满足于一得之功和一孔之见,沾沾自喜,骄傲自满,丧失进取、探索之心;就是导致学生感觉自己像小丑一样被教师戏弄,导致师生关系紧张。
创新课堂要落到实处,就应该坚守创新教育的底线,勿让创新课堂成为对中国教育和中国学生的伤害。“钱学森之问”要求我们重新审视我们的课堂教学,加强对课堂教学的创新,但这个创新有自己的底线和节操。我们既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落后的做法,与时俱进地创新课堂教学的新模式,但我们也需要适时适度,让学生在不断质疑、释疑、生疑的道路上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12.党课讲稿:坚守底线 廉洁过节 篇十二
廉洁过节
同志们:
下面我就“坚守底线
廉洁过节”再强调几点意见。中秋国庆“双节”将至,为弘扬优良传统,摒弃陈规陋习,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防止“四风”问题反弹回潮,使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度过一个欢乐祥和、廉洁文明、风清气正的节日,借此机会进行廉洁过节提醒,强调三点:
一是要落实责任,营造廉洁氛围。
各支部要深入开展排查整治,开展教育提醒,着力营造崇廉尚廉良好氛围。机关纪委要切实履行监督责任,紧盯重点岗位、重点对象、重点时段,强化明查暗访和监督执纪力度。党员领导干部,要认真履行“一岗双责”,要切实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自觉带好队伍、管住家人、做好表率,认真抓好节日期间党风廉政建设,共守廉洁之责、共倡廉洁之风、共建廉洁之家。二是要率先垂范,严守纪律规矩。
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严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严禁接受下属单位、管理服务对象组织安排的旅游、宴请、馈赠等活动;严禁在节庆活动中讲排场、比阔气、铺张浪费;严禁本人及家属参与“一桌餐”“老板家宴”、利用名贵特产类资源谋取私利等违纪违规活动。三是要厉行节约,反对奢侈浪费。
要增强节约意识,保持和发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大力弘扬“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良好道德风尚,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倡导以俭养德、以俭养廉,反对奢侈、反对浪费,教育引导家人和身边人共渡廉洁、简朴、文明的节日。同志们,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只有良好的作风和严格的要求,才能把脱贫攻坚各项工作落实好,也只有扎扎实实的工作成效,才能让贫困地区群众满意,才能创建让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才能为2020年全省顺利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圆满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作风保障。距还有三个月时间,我们要把工作进一步落实落细,持续营造“三个氛围”创建模范机关,扎实推进机关精神文明创建、机关党建、党风廉政建设和意识形态等工作,确保高质量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最后,再强调一下节日值班纪律,我们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强化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奉献意识,切实履行好“双节”期间值班岗位职责,确保节假日期间安全稳定。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坚持以上率下,严格执行领导值班带班、24小时在岗带班值班工作制度,做好值班记录,有关情况及时向值班领导汇报,节日期间要关好门窗、检查并关闭电源。严格执行外出报备制度,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坚决杜绝擅离职守,私自换岗,顶岗值班等情况的发生,确保节日安全稳定。
在这里,我也提前祝同志们节日快乐,阖家幸福!
13.坚守纪律底线、培养高尚情操 篇十三
“坚守纪律底线、培养高尚情操”是“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第二个学习讨论专题。通过这一专题的学习与交流,本人进一步提高了认识,要自觉做到在党规党纪面前知敬畏、守底线,不断增强道德素养。
底线是做人的基石,是处世的最起码准则。人人心中都有无形的底线,时时制约着人们的行为。党员干部做人做事,务必坚守法律底线、纪律底线、政策底线、道德底线。
要坚守政治底线,做到对党忠诚,追求以身许党许国、报党报国的高尚境界。讲政治,是对党员干部最基本的要求,是党员干部必须坚守、不可逾越的底线,逾越了这条底线,就会走向反面,终将被历史所淘汰。***、***、徐才厚、郭伯雄、令计划、苏荣等人严重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逾越了政治底线,丧失了共产党人的政治立场、政治灵魂、政治操守,给党和国家造成了极大损害。坚守政治底线,就要对党绝对忠诚,对党中央忠诚,对党章党规党纪、对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忠诚,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持“五个必须”,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自觉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要坚守法律底线,做到依法用权,追求权为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高尚境界。法律体现国家意志,是全体公民的底线,更是党员干部的底线。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没有法律之外的绝对权力,绝不能把权力当成“单位财产”甚至个人的“私有财产”,用来为个人或小集团谋取私利。要始终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做到权为民所用,依法办事、依法用权,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防止权力滥用。
要坚守纪律底线,做到干净干事,追求尽责担当、勇于作为的高尚境界。党规党纪体现着党的理想信念宗旨,是管党治党的尺子,是党员不可逾越的底线。党规党纪严于国家法律,这是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开列了负面清单,划出了党组织和党员不可触碰的底线。突破纪律这个底线,就要受到纪律处分。总书记反复告诫全党同志,廉洁自律是共产党人为官从政的底线;要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坦坦荡荡为官;当官发财两条道,当官就不要发财,发财就不要当官。我们要牢记总书记教诲,严守纪律底线,以事业为重,做到净字打底、干字当头,守住六大纪律,将干净与干事有机统一起来,想作为、能作为、善作为,不断取得新的工作业绩。
要坚守道德底线,做到一身正气,追求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高尚境界。道德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是判断行为正确与否的基本准则。为人处世,先有立德,方能成器。人一旦缺德,不仅贻害他人,也终将自食其果。总书记指出:“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讲修养、讲道德、讲廉耻,追求积极 向上的生活情趣,养成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我们要时时处处以德为先,恪守为官的操守、人性的道德,对社会负责,做一个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他人的人。
14.坚守底线思维 加强作风建设 篇十四
关键词:作风建设;底线思维;政治底线;法律底线;道德底线
党的作风体现出党的形象和行为特征,在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下,党的作风建设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到党事业发展的兴衰。古语云,“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有备才能无患。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面对作风建设的新常态、新要求,我们一定要牢牢守住政治、法律和道德底线,从细处入手,认真完成高校作风建设的各项要求。
底线思维是一种客观地设定最低目标,立足最低点,争取最小风险、最少损失和最大认同的一种积极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技巧,拥有这种技巧的思想者会认真计算风险,估算可能出现的最坏情况,并以此为决策的基线。“底线思维”体现了以底线为导向的一种积极心态,能够提供继续前进时所必须的那份坦然。它要求做最坏的打算,追求最好的结果。为什么要强调底线思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和重视底线思维,是基于忧患意识分析客观实际的结果。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陶文昭说,“从主观上看,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的至深传统,也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当今中国增强忧患意识显得极为紧要,将忧患意识加以具体化就形成底线,忧患意识的逻辑延展就是底线思维。从形势分析来看,提出底线思维不是无的放矢,而是基于对已存在和潜在的各种不利因素的分析。”的确,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各种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如何管控风险、守住底线,在国际领域如何充分估计国际格局发展演变的复杂性、世界经济调整的曲折性、国际矛盾和斗争的尖锐性、国际秩序之争的长期性以及中国周边环境中的不确定性,看准、看清、看透国内外不可测因素,是决定各项工作成败的前提。面对内外诸多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面对诸多利益冲突,树立底线思维的重要性凸显。将维护核心利益和推进改革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划出红线、亮明底线,才能准确判断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及时采取应对之策。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底线思维,实际上是一种注重效果的思维,即积极争取好的效果,避免坏的效果,为避免坏的结果而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同时还意味着,不能因为可能会有坏的结果,我们就不积极作为。 “纷繁世事多元应,击鼓催征稳驭舟”。只有善于运用底线思维、居安思危,才能在治国理政实践中、在各项具体工作中,下好先手棋、把握主动权,有效化解风险挑战、确保完成目标任务,从而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坚持底线思维,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战略定力、应对错综复杂形势的科学方法,更是推动新一轮改革发展的治理智慧。
党的作风建设是指端正党组织和党员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树立与党的性质和宗旨相适应的良好风尚的工作。党的作风关系到党的性质,关系到人心的向背,影响着社会风气,决定着党的命运,是党的建设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党风建设,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等一整套优良传统和作风。这些作风鲜明地体现和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无产阶级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建国以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黨,党风不仅关系着党的生死存亡,也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因此,党风成为党的建设更加重要的问题。早在建国前夕,毛泽东就提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由于经济利益、就业形式和生活方式的多样化,价值观念的多元化,特别是市场经济负面效应和各种剥削阶级腐朽思想的影响,党风问题成为更加突出的问题,正如陈云指出的那样:“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因此,党风问题必须抓紧搞,永远搞。”党的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报告都强调要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党的十七大报告再一次指出,“优良的党风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巨大力量。”要“切实改进党的作风”,“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作风建设特别是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持不懈纠正“四风”的重要论述,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作风建设的规律性认识,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为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守住政治底线,提高加强作风建设的认识。作为一名党员首先应该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决抵制损害党的利益的行为,始终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政治底线是根本。中国人讲究思行合一,增强理论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不断激发广大师生投身改革开放事业的巨大热情,凝心聚力共筑中国梦,这不仅是一份社会责任,更应该是高校教师的根本价值取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教师是第一责任人。守住政治底线,首先思想上要加强对政治时局变化的把握与认知能力,加强对政治问题与重大社会事件的分析与判断能力,增强政治意识,要敢于应对变化与挑战,同时也要努力提升自身理论素养,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为加强作风建设做好坚实的思想后盾;其次工作上要始终坚持先进性和人民性,全心全意为师生谋利益,保持党的先进性,就是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将共产党人的远大理想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紧密结合,密切联系群众,一刻也不脱离群众,切实履行人民赋予的职责,担当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还要努力提高对国情、校情、舆情深刻把握的能力,提高工作效率,为加强作风建设落下实践的步伐;再次生活上自觉构筑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弘扬党的优良作风,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一切从自身做起,在生活中时时刻刻加强作风建设。
守住法律底线,自觉加强作风养成。法律底线是基本。四中全会指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在法治中国的语境下,高校教师承担着守法、普法、弘法的责任。自觉遵纪守法,在法治维度内自由言行,是高校教师履责尽职的基本要求。为师生服务,就要断掉发财的念想,无论是党纪还是国法,都不容许以公权谋私利的行径。党员干部必须清楚,什么是不该做也不能做的,即使不为理想和信仰,为了个人的尊严和家庭的和睦,也应当在工作岗位上自觉坚守心中的“法律底线”。然而,党员干部仅仅做到守法,是远远不够的。共产党员在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中,时刻都应以高尚的出发点和方式进行工作和生活。在工作中依法办事,对破坏法治和社会公平的权力滥用永不妥协;在生活上远离“黄赌毒”,纠正错误的“面子观”、“人脉观”,把党章中的规定和党组织的要求作为自己的作风标准,时常对比反省,让“正气”充满党员干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守住法律底线,守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最终目的就是让作风建设灌注到日常的工作生活中去。
守住道德底线,增强作风建设能力素质。道德底线是标本,对于人才的评价,中国人历来讲究“德才兼备”,且“德”为“才”之首。对于高校教师来说,道德星空澄明与否,直接关系到“行为教育”的达成度。正因为“言传不如身教”,2014年10月9日,教育部公布《關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划出对高校教师师德禁行行为“红七条”,并建立问责机制。“红七条”包含三大层面:国家利益、学生权益等法律政治问题,学术不端和科研腐败问题,性骚扰学生等作风问题。作风体现素质,反映能力,反映效率,关系形象。坚守一名共产党员的道德底线,需要做到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补足精神上的“钙”,增强自身涵养和抵制各种歪风邪气的能力,深入群众添底气,远离喧嚣戒俗气,不为物役、不被利诱,不为私心杂念所困,不被个人名利所扰,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用对党绝对忠诚的决心增强党的作风建设能力素质。
党的作风正,人民的心气顺,党和人民就能同甘共苦。实践证明,只要真管真严、敢管敢严,牢牢守住政治、法律和道德底线,党风建设就没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新常态孕育新希望,新挑战激发新动力。新常态下作风建设要求更加严格,从严从实抓作风,锲而不舍抓落实,坚守底线思维,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参考文献:
[1]杨东广:浅谈习近平的作风建设思想.新视野.2015年05期.
[2]蒋成会:论党的作风建设“新常态”.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15年01期.
15.坚守道德的底线演讲稿 篇十五
看完图片有什么感想
2社会主义道德观的内涵
汉语词典,道德指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通过社会的和一定阶级的舆论约束对社会生活起作用
3社会主义道德观的思想基础
传统文化中包含着丰富的道德观念
4道德观下的荣誉感和羞耻感
荣誉感是个体对自己履行社会义务的行为所表达的欣慰感、尊严感和满足的心理状态,它建立在对理想、完满和善的目标的基础上。
羞耻感既是指社会或他人对背离社会义务的行为的贬斥、谴责等否定性评价,又是指对自己违背社会道义遭到社会否定性评价时产生的自责、悔恨、恐惧或“内向的愤怒” 等心理体验。5在人们的道德观念中,或荣或辱的感觉实际上是个体心理反映,是个体荣誉感和羞耻感的体现。
荣辱的社会评价和自我评价具有两重性,也有相互协调问题,当两者不一致时,可能会出现道德判断的非常态。
荣耻的评价影响个体或群体行为
6道德观受一定社会风尚、习俗和传统的影响。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道德观,评价道德的标准也各不相同。但
同一时代、同一民族对荣辱的判断标准理当一致。否则,是非颠倒,黑白混淆,荣辱不分,人们的道德底线难以坚守,正常的社会秩序难以维持,社会生活就会出现混乱。
7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对大学生来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首先就是要践行社会主义道德观
道德就在我们的生活中间
明荣知辱是做人的基本道德要求
正确对待荣誉和耻辱
在为荣拒耻中不断提高道德修养!!!
16.高中作文:坚守道德底线 篇十六
第一篇:坚守道德底线
春夏秋冬不断地往复着,时间也在一日三餐中不紧不慢地走着.幸福的人们从不感觉时光的存在;而遭受不幸的人们却感到时光太难熬;对于作出死亡选择的欧阳志成,更是集痛苦,担心,想家,欣慰于一身……
,本应在讲台上带同学们纵观历史,畅游数字的时候,欧阳志成却不得不撇下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目光,独自呆在四周都是白色的病房里.
白血病,可怕的字眼,人人都望而却步,但它却自己找到欧阳志成,然后折磨他.原本健壮的小青年,现在毫无血色,头发因化疗而掉光了……
然而,一切的一切,也摧毁不了好人的那颗善良,质朴,仁爱的心.
就在欧阳志成感到寂寞的时候,病房里来了一位白血病患者,名叫彭敦辉.他跟欧阳志成长得酷似,连医院里的人们都说他俩是亲兄弟.唯一不同的是,彭敦辉有一个刚生下来不久的小孩子.
这时,医院为他俩都找到了配型的骨髓.但是,困难又来了:钱.做这项手术得十五万元,对于穷教师欧阳志成跟同样贫穷的彭敦辉两人而言,无异于天文数字.
这一天,欧阳志成想来想去,觉得两人中有一个人可以手术,但另一个人必须“牺牲”.他悄悄地退了病房,到医院旁边租了一个小屋子,一夜没睡,写了一封让彭敦辉跟欧阳志成至今难忘的信.他把这些放回到彭敦辉的抽屉了,立刻转身坐车回家去了.
当彭敦辉看到那封信时,他哭了.信封里面有一封二百字左右的信跟三万五千员钱.信里说:“敦辉老弟,当你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我已经走了.这是我仅有的三万五千元,无偿地送给你,帮你做手术.我知道你还有一个几个月大的孩子,孩子不能没有父亲啊……”看完信,敦辉立刻拨通了欧阳志成的`电话,电话那头的欧阳志成刚刚上车,他只说了几个字:“保重,老弟.”欧阳志成坐着车走了.他是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好友,为自己选择了一条死之路.
欧阳志成坐在车上,想来想去,最后在离家二十华里的地方下了车.因为,他的父母,妻子肯定不会原谅他中途回来的,更何况他还把他救命的钱赠了人.就这样,他在这个小镇上租了一个小屋子,准备在这里度过生命的最后时光.
但是,欧阳志成太想家了.最后,他鼓起勇气,拨通了妻子的电话.电话那头,妻子哭着说:“你不想要命了吗?……” 然而,妻子最后还是原谅了他,原谅了这个好心人.
这时,整个城市的媒体都在宣传这件事.一位潘先生了解到情况后,就为欧阳志成捐助十五万元替他治病.好心人详细地了解了情况后,把钱放到欧阳志成的帐上,突然间就消失了.
本以为可以做手术了,但又横生枝节.欧阳志成接到了两次来自同一个人的陌生电话,那陌生人在电话上哭着说自己的了白血病,现在要做手术了,但一下子拿不出十几万元,希望欧阳志成能把那十五万元先借给他,做完手术后,他回很快还给欧阳志成的.欧阳志成动了恻隐之心,准备拿出那十五万元先给那位陌生病人救急,但这十五万元只能用于手术,不能提取现金,没办法,欧阳志成跟妻子商量了一下,把仅有的五千元全部送给了那陌生人了.
过了一个星期,欧阳志成拿着陌生人留给他的地址去看望那陌生人,但地址是假的,再拨电话,电话号码是空的.
就这样,一位生命垂危的好心人,却有人要骗取他的救命钱,世上真的有披着人皮的狼吗?
社会媒体迅速披露了这件事,看那“狼”却昧着良心,背着社会舆论的骂声,消失了……
这时,医院再次传来消息,欧阳志成的姐姐的骨髓带有丙肝病毒,暂时还不能移植.一丝生的希望又在风里摇曳不定了.
不过,这时的欧阳志成却很高兴,因为彭敦辉老弟的手术做得很成功.
还好,他姐姐骨髓里的丙肝病毒不影响移植,所以欧阳志成终于能上手术台了.就像大多数人说的那样,好人有好报.月,欧阳志成手术成功,恢复得还不错.
欧阳志成做完手术后,第一个想到的是那群由于他不在早已失学的孩子们,但是,他的妻子早已想到了这一点,自己接起了丈夫的班,继续浇灌这群祖国的花朵……
17.人情社会也要坚守法律底线 篇十七
如果一定要给那段过往安一个题目,我想应该叫做《1983》。我在那年所经历过的兴奋、尝试、大起大落,以后再也没有遇到过。回过头去看,对我而言,真正的挑战在于处理人情关系。
在深圳的头几年,我几乎每年都有一次胃部大出血,而起因都是在人际关系上。不是和上面人的交情,就是和下面人的交道。最常见的是骨干不合——这边有他无我,那边有我无他。而我必须做出选择,处理不好两个人全走。
每每遇到这样的情况,我就夜不能寐。“窝里斗”导致团队一盘散沙,必须要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今天看来,一个人活生生被气得胃出血,或许更像是一个玩笑,但当时的情况确实如此。
当然,导致胃出血,不仅仅是遇到不如意的事情而动气,还有做生意躲不开的坎——应酬。很多人习惯性地将其隐晦地表达成为“一起吃个饭”,可真的只是安静地坐在一起吃个饭?没那么简单,做地产的每天面对各种各样的应酬。而我最怕政府环境的应酬——一定要让你喝倒,否则事情多半谈不成。
今天,我想起最初创业的那段日子,仍然心有余悸。这也直接导致我之后在打造万科企业文化时,将简单、透明、规范确定为核心的文化理念。最近,我正在计划向这样的现象宣战:万科内部禁止酗酒。我不愿意看到万科做出了优秀的产品,但中层干部、一线老总,却因为应酬而个个都患上肝硬化、肝囊肿。如果因为应酬,万科和当地的官员、客户伙伴之间没有处理好关系,那我宁可做不成生意,这是对生命最基本的尊重。
烟酒不分家,饭桌上喝酒,茶桌下吸烟。经常会有人送我一些烟酒作为礼物,旁边的人告诉我,这烟两千块钱一条。送烟这种事情,我也曾尝试过。刚来深圳创业时,我是要计划买车皮,考虑到批车皮的货运主任我不认识,就想着送两条烟,减少点麻烦。当时“555”烟是十块钱一条,两条二十块。我让一个小伙计送到他家去。一个小时过后,小伙计把两条烟原封不动地拿了回来,说人家不要。我对他劈头盖脸就是一顿批评。“让你挣两条烟你没这个能力,现在让你花两条烟都花不出去。”说完,我又自己骑自行车拿着烟,找到了那个货运主任。
我把烟放在他家桌上。他看了一眼说:“你先回去,这事你明天让你伙计来也行,你自己来也行。”在我临走的时候,他还笑着朝我伸出了两个手指:“你知不知道,现在计划外车皮的行情?一个车皮两百块钱。”那天,我一夜没睡着,一个计划外车皮需要两百块钱的好处费,而我买的两条烟才二十块钱。
没想到,第二天他二话没说就把事办了,一个“钱”字都没提。之后我才知道,我那时带着民工买外贸玉米,卸货时都帮忙扛。当时,他在外贸车站当货运主任,第一次看到一个城里人一点架子也没有,就想着有机会要帮帮我。那次的经历还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所谓的钱权交易,并非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
每家企业,乃至每个人,都是在不断的灰色摸索中,寻找到一条正确道路。万科最初进行文化改造时,曾经参照香港的上市公司,做了招股通函和公司章程。当时,国内连《公司法》都还没有,一切的办法和规定,都是我们从香港照搬过来的。后来改造完成,管理层内部就讨论,按照章程做会不会把手脚都捆死了?当周围的所有人都还是按照以前的方式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不去遵守这个规则,会不会被淘汰掉?
我当时的态度就是:如果未来国内商业环境依旧如此,没有行贿企业就玩不下去,那我宁可放弃,移民到国外做二等公民,起码不用遇事就低三下四去行贿。现在,我还会经常遇到一些官员或者手上有权力的人,办事得通过他们。如果他们点名让我去,我去不去?肯定得去!去了要不要说好话?当然得说好话!说好话的时候,是不是违心?当然违心!在当下,要想做到不求人是绝对不可能的。唯一能做到的就是,坚决不要去触碰法律的底线。
(根据王石讲话整理,有删节)
王 石
【坚守做人底线】推荐阅读:
坚守纪律底线发言11-25
坚守纪律底线人民网10-03
关于坚守道德底线的作文12-09
树立底线思维坚守安全生产红线11-16
坚守纪律底线 培养高尚情操--党课讲稿11-29
诚信是做人的道德底线作文12-14
坚守作文新07-08
坚守信仰信念09-19
中秋坚守岗位10-31
坚守自己的梦想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