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德育教学论文(共15篇)
1.小学体育德育教学论文 篇一
浅谈体育教学对小学德育功能的影响
摘要:本文阐述了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点,从小学体育教学的几个方面,论述了体育教学对学生德育教育也具有特殊的教育功能和作用。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学生;德育
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心。在学校的教学中,重视品德教育是时代的需求,也是适合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培养新世纪人才的要求。而体育教学是以发展身体素质为核心的教育,又是德、智、体、劳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进行品德教育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之一。具有丰富知识和积极的教育功能,为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提供了有利的保障条件。因此小学体育教学对学生德育教育具有特殊的教育功能。小学体育教学的集体性,可以培养学生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增进良好的道德情感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结合实际,可以介绍我国体育发展史、体育成就和振兴中国体育事业而奋斗的运动员、教练员和广大工作在基层的体育工作者的先进事迹,对学生进行热爱党、热爱祖国和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些内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体育教学中有很多集体项目,如要获得成功必须要队员之间的整体协调配合、统一行动(如篮球、足球、接力赛等集体项目)。一场比赛或以班为单位团体赛如果队员没有集体主义观念,就很难贯彻执行教练员的战术意图,就很难战胜对手,取得胜利。不管个人技术再高,若不讲究集体配合,也难以战胜对手。而那种集体的协调配合和统一行动,又必须以积极健康向上的道德品质作为基础,而这种情感基础是共同的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的精神升华,是集体主义的情感基础。如果我们在体育教学中注意这方面集体主义荣誉品德教育培养,那么就能积极促进、正确引导学生道德意识的形成。
严格有序的体育教学,可以加强小学生的组织自觉纪律性,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意识
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都是严密的组织形式,严谨的竞赛规则和严格的技术规范要求,而个人的意志要求应服从集体的需要,只有在服从集体遵守制定的相关体育规章制度的前提下,个人的行为才能得到认可和发展。组织上体育课时,开始和结束部分都要集合、整队和报告人数,训练时要按一定顺序程序进行。在组织教学比赛时,学生严格遵守规则、规程,教师认真严格执行规则,严格执罚,就能让学生认识到犯规将会被受到一定处罚,会失去一次得分机会或被罚出场,从而失去取胜的机会。正是被这些要求和规则的约束下,才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必须符合规则和规范,进而升华被认识到遵守纪律是每个人在社会上生存的职责,一个没有组织纪律性的人将会受到社会的排斥和谴责。学生通过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自由与纪律、个性与共性的关系,从而加强了学生组织自觉纪律性。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竞技的对抗性,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促进小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体育教学中竞技比赛具有紧张、激烈的对抗性,它要求运动员要以坚定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去战胜各种困难,为达到自己的目标,表现出坚韧不拨的意志品质。体育竞赛中的中长跑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强的精神;定向越野可以增强学生克服困难排除危险的勇气;武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机智、沉着、自控能力;双杠、跳马等项目可以培养学生勇敢、果断的意志品质。在教学比赛、技评达标测验和单元技术考评时,学生的失败是难免的,教师可以从中教育学生如何对待失败,承受失败压力超越自已,又能培养学生自我调节心态的能力,重新认识自我价值,养成良好的豁达、开朗、永不服输个性心理素质。在体育教学比赛中,有助于养成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行为
在体育竞赛中,运动员表现出遵守纪律、遵守规则、服从裁判、尊重观众、尊重教练、团结同伴等良好行为,都会受到观众、对手、教练员的赞赏和尊重。反之,动作粗野、故意违犯规则、不尊重裁判员、对手和观众,表现出个人主义精神,则会由于违犯体育道德精神而受到应有的制裁和处罚,引起公众舆论的谴责。如在健康良好的环境下成长学生,碰到困难时都会努力控制和约束自己的不良行为,尽力表现良好的道德风尚和精神面貌,因此就为形成良好的道德意志品质打下良好基础和条件。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在体育运动中,有些项目,如艺术体操、健美操、体育舞蹈等把健美的体态、动作和悦耳的音乐、优美的造型结合在一起,能使体育项目富有美的魅力,也使体育运动既有健身的价值,又有审美价值,这对在学校体育中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陶冶学生的情操有着良好的教学效果。小学体育教师是中学体育教学的设计者和执行者,体育教学的德育功能的发挥程度与教师有密切关系,体育教学中的品德教育只有通过一定的途径才能发挥出来。
5.1要深入发掘教材的思想性。教材本身虽然蕴藏着很强的思想性,但怎样才能发挥出巨大的教育作用呢?这只有在教师深刻理解并熟悉掌握了教材的基础上,才能发挥出来。如在中长跑的教学中,富有使学生受到坚忍不拔,一往直前的教育因素,但并不是学习了中长跑就等于进行了顽强刻苦的意志教育,而是在教师有意识的提示、诱导、教育要求下,学生的思想才能受到 感染,从而才能达到教育目的。5.2要不断创新,注重形式灵活、手段多样、讲究实效的教学方法。体育教学的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育基础知识、技术、技能,培养学生具有优良的思想品质意志,并发展其个性。体育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途径和手段,选择什么样的方法,必然反映着教学的出发点和要达到的目的要求。因此,教学方法的选择也应从多方面考虑。体育教师要不断地提高学生接受任务能力,执行教学计划的自觉性,激发学生完成教学任务的热情和激情,提高学生完成教学计划的效果,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和要求。
5.3要熟悉了解学生,正面引导,因材施教。体育教学中,学生之间存在着不同体质,思想认识也不同,接受教育程度也不一样,因而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根据每个学生自身素质条件得到他可能得到的最佳发挥,在基本素质全面发展的同时发展自己的个性。因此,教师只有了解和熟悉学生的特点,与学生建立起深厚的感情时,才能调动学生自觉性和积极性。在体育活动中,学生的心态最容易暴露,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抓住热点的话题,掌握他们的心理特点,剖析心理,正确引导帮助。对体育基础素质较差的学生出现的错误和失误应给予帮助并正确分析,找出原因,帮助解决总结经验,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使他们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增强自信心,从而树立起努力学习的信心和决心。
5.4教师要以身立教,身体力行。教师既要有扎实深厚的体育理论基础知识、专业技能和强烈的敬业精神,又要有高尚的思想道德修养。教师只有对党的教育事业无限忠诚,端正教风,品德高尚,谈吐礼貌,爱护关心学生,严于律已,处处事事都成为学生的楷模,才能称得上是真正做到教书育人。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随时随地为学生展示的体育道德作风,如公平竞争、合作精神、顽强斗志、战胜自我等,为学生的体育学习树立直接的榜样,从而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体育教师应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习钻研业务,具有创新思维,学习新的教育观念、体育思想、体育技能知识、教学方法,进行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思想、专业业务水平,通过体育的特殊教育功能把学生培养成为身体健康,德、识、体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6结论
小学体育教学既可增强小学生身体素质,也可以培养学生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加强学生的组织自觉纪律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促进小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有助于养成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行为;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观和价值观等德育功能。
参考文献: [1] 祝蓓里.运动心理学原理与应用[M].上海:华东化工学院出版社,1992:43.[2] 钱耀庭.学校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1.[3] 刘先敏.教育心理学[M],武汉:武汉体育学院教务处,1985:433.[4] 王勤,李春兰.论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4(4):66-67.[5]王桂忠,周健勤.体育教学现象的哲学思考[J].教育研究,1999(2)41.
2.小学体育德育教学论文 篇二
一、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意义
传统的小学德育是通过德育课程主要是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 》及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的行为规范的灌输实现的。 在对国外学校的德育研究中, 我们发现国外学校的德育更多是通过实践活动这种隐性的方式实现的, 国外学校通过各种实践活动 (体育、文艺、社区服务等) 中所需要的团结互助、严于律己等道德品质间接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 旨在很好地提高德育的时效性。
为使学生更身心俱健, 社会各方面对学校德育提出更高的要求。 趋势之一:在学校设立心理健康辅导作为品德课之外的品德教育, 解决学生由于社会和学校各方面所带来的心理问题。 趋势之二:春雨“润物细无声”之势[2], 以隐性形式进一步扩大除品德课之外的德育模式, 将思想道德教育灌输到学生学习生活的各方面,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加强学生德行养成教育。 趋势之三:“放大”体育教育在德育中潜移默化的作用, 使学生身体得到锻炼的同时学到体育场上的体育道德和体育精神, 促进德育工作的开展。 后两种德育方式都能摆脱传统的课堂灌输式的方式, 隐性的德育方式, 让学生在参加各种活动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形成良好的品德。
二、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式
体育活动作为锻炼身心最基本的活动方式, 体育活动中体现出的团结精神、 严于律己等都可以很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及更好地步入社会。 体育活动中, 有的要求快速, 有的要求耐久, 有的动作复杂惊险, 有的练习变化无穷、需要集体配合, 这样就可以培养学生的勇敢、顽强、坚毅等思想品质及团结战斗的集体主义精神。 比赛竞争性强的特点, 又可以培养奋发图强、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和高度的责任感、荣誉感。 体育教学过程中全面实现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个性培养之德育作用, 内容是丰富的、形式是多样的。 而体育对道德的作用又摆脱了那种传统德育的方式, 以一种隐性的方式既使学生的道德水平得到提升, 又促进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 这种事半功倍的方式在学校教学中应该得到更多的推广, 因此我们需要探索一条更具实效性的体育工作的开展道路以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发展。
三、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
1.加强体育队伍建设
体育教师是体育工作的主体。 体育工作中德育渗透的成效, 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 “亲其师, 信其道”, “身教重于言教”。 教师要在课堂内外做好表率, 积极鼓励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团结互助, 不怕困难, 顽强拼搏的精神。 在教育部提出上述新的要求下, 体育老师应该以副班主任的身份, 在每节体育课上对学生的行为规范提出要求。
2.注重课外体育活动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生自己主动参与的方式,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自由选择。 积极的参与动机更有利于使学生达到娱乐身心的目的, 进一步使学生养成锻炼的好习惯, 有利于终身体育的发展。 小学鼓励学生积极参加“阳光体育运动”这类活动, “阳光体育运动” 作为一种文化将在学校体育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开展阳光体育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体育思想观、体育价值观、体育终身思想观等方面的认识, 对全面提高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 推动校园体育精神文化的建设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3]。 课外体育活动另一形式是校园体育文化节和运动会的举办。 学校应大力支持这类活动的举行[4], 在“体育文化节”里, 学生以各体育社团或俱乐部为组, 通过图片资料展示或者录像放映各自的体育社团的运动项目;组织体育知识竞赛, 如“奥运知识问答”, 通过这些体育知识竞赛使得学生对体育、奥运会了解更加全面, 提高学生对体育文化的兴趣和参与积极性。 学校对传统上的运动会可以进行创新, 多举办以清华的“马约翰”运动会为例的运动会, 这样不仅可以更好地举办运动会, 而且可以促进学校体育文化的发展。
3.发展学校特色项目
课外体育训练是以代表学校参加各种比赛为目的的, 大力发展学校特色体育项目, 一方面可以向全社会展示学校的精神面貌, 另一方面可以潜意识中让学生以之为荣, 发扬体育项目内在的优良传统, 如在学校里大力发展武术项目, 除了可以让学生强身健体外, 还可以让学生在练习武术项目的时候, 养成良好的“武德”, 抱拳行礼, 谦和礼貌, 让学生养成以礼待人、谦虚诚恳的品德;意志坚强, 百折不挠,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 要求学生有不怕困难, 百折不挠的精神;爱国爱民, 品德高尚, 武术为中华民族的传统项目, 伴随国家的兴衰, 学生的习武的时候自然而然发扬爱祖国爱人民的优良传统。
四、结语
学校德育工作应贯穿学校工作的始终, 也应贯穿学生生涯的始终, 是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 学生每天都会参与到体育活动中, 因此我们应对体育工作进一步发展与创新, 使学校德育工作更好地渗入学生的体育活动中, 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7月28号袁贵仁在全国学校体育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2]王宏伟.美国高校德育及其对我国的启示[D].东北师范大学, 2008, 5.
[3]苗秀丽.以阳光体育运动的推广为契机强化高校体育文化的构建[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1, 2.
3.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 篇三
一、严格课堂纪律,养成文明习惯
“没规矩不成方圆”,这是人人都知道的一句谚语。所以在一个学校里和在一个社会里都有自己的规矩。体育项目要求组织纪律更为严格,这种严格的精神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所以作为学校的体育老师更应该在潜移默化中给学生培养一个良好的、严谨的纪律作风。我任教一年级多年,一年级学生都是从幼儿园上来的,对上体育课各方面的意识都没有。每年刚开学上体育课时,学生一点体育纪律也没有,体育委员只是虚设,不会叫口令,不会管纪律、排队。学生站的队形弯弯曲曲的,站在队伍里有讲话的、追逐的、打闹的。衣服参差不齐,穿牛仔裤,穿裙子的,上衣有拉链的没拉起,把衣服绑在腰上的,穿凉鞋的等。根据小学生的体育课要求,我决定要改变这种现象,树立在学生心里一个体育老师的形象。首先要选一个得力的体育委员,不但自身的纪律好也要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在班级有一定的影响力,声音要响亮,领悟能力强。其次要定好课堂纪律,上课铃响就要马上到操场集合,不要迟到。特殊情况特殊处理。体育委员管理好同学的纪律,要求站在队里不能讲话、不能追逐、服从体育委员的命令。整理队形时要求立正:抬头提胸,眼看向前,双手放在大腿的两边;稍息:双脚自然开立,两手放在身体的后边;向右看齐,要求排头第一位同学头不要动,第一排的同学双手叉腰定好距离,其他几行的同学要求左手叉腰,右手向前一排同学的背部方向伸直,以不要沾到同学的背部为止,眼睛同时向右边的同学对齐。向前看齐,要求双手放在裤腿的两旁,不能随意摆动,眼睛向前面的同学对齐。报数,看似很简单的一个动作,刚开始学生可能没有练习过,报到他时要别人提醒报多少号,要求用普通话来报数,有的也用广东话来报数,报数时脸不会同时面向下一个同学,一片嬉笑声,一点上课的严肃感也没有。最后一个同学要向体育委员报告人数,要求跑步出来,跑步回去。体育委员向老师报告人数。为了让学生熟练这一系列的动作,用了几节课的时间来训练。再次在着装上要求学生,体育课要求穿运动服,运动鞋。这有利与学生的拉伸动作和跑跳活动。脱下来的衣服不能绑在身上,要放在操场边。女同学不能穿裙子上体育课。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上体育课纪律有了大大的改善,学生之间少了打闹的现象,学生课堂纪律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有时我还没有到操场,也能认真听从体育委员的口令做好,养成了文明的好习惯。
二、根据教材内容,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渗透德育
体育教学有着广泛的内容,不同的教材又有不同的特点,所以在体育课堂中选择合理科学的教学组织方法,不仅仅是发展学生体质与智力的要求,更是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教师要根据教材的不同形式,深入挖掘教材的内涵,制定创设出不同目标的德育教育计划和相应措施,结合学生具体特点,有侧重有选择性地培养学生品德。体育游戏普及包括两层意思,一是任何一种身体运动项目都可以以游戏的形式进行。如田径中的跑、跳、投;球类中的足、篮、排;体操中的技巧与器械等,都可以成为游戏内容,而且不受年龄、性别、身体条件因素的影响,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参加游戏活动。二是任何一种游戏活动,都能发掘思想教育的素材。如队列、队形方面的游戏,培养学生遵守纪律,雷厉风行的优良作风。障碍跑游戏培养学生勇于顽强,奋力拼搏的意志。球类游戏,能培养学生机智果断、团结协作,处理好个人表现和集体配合的关系。技巧体操类游戏,通过同学之间的保护与帮助,进行团结互助,互帮互学的教育,等等。只要我们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根据教育目的编排和设计各种各样的游戏活动,使学生在游戏活动中接受思想教育。在我校进行第六届趣味运动会选拔赛上,有些同学为了参加比赛,在活动中出现一些碰撞、拉扯等现象。如在游戏“二人三足”中学生要有合作的精神才能取得胜利,有些学生为了讲求速度,没有顾及同伴,在游戏中出现摔跤的现象。在30米往返接力中有些同学为了争第一,就去拉同学的衣服。体育的魅力在于她的竞争,但在竞争的过程中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要为了目的而不择手段,做一些使别人身体受伤的行为。我们更要学习体育的另一种魅力:赛出水平,赛出风格。在体育教学中,游戏活动一般都是以成败、输赢为结果的,是与同学更是与自我的一种竞争较量。
4.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篇四
体育教学不仅是传授专业知识技能的过程,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德育教学既是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又是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如何进行德育教育,将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是每位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教师言行
1、教师的仪表和教师的语言。学生能从教师形象中体察到教师的气质,对事业的热情和信心,从而决定向你学习的程度。做为一名体育教师既要有一般教师严肃的风度,又要充分体现其职业特点——健康而朝气。通过教师的仪表来感染学生,并增强学生对仪表美及其重要作用的正确认识。教师用语要文明、简练、逻辑性强,幽默是可取的,但切忌低级庸俗。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来影响和感染学生,使学生养成文明用语的良好习惯。“亲其师,信其道”、“身教重于言教”,这两句话证明了良好的师德形象在课堂教学中的深刻意义。教师的举止言行、仪表服饰、神态气质甚至习性,无不作为信息传导于学生的大脑,反馈于教学过程。
2、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共同进步。体育教学中教师之间的配合显得十分重要,不仅要共同研究教学工作,而且要经常在一个“大课堂”里一起上课,教师之间必须互相尊重、密切配合、互相帮助,使学生从体育教师这个团结战斗的集体中学到助人为乐、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二组织教学
1、建立切实可行的课堂常规。体育课堂常规是为了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对师生提出的一系列基本要求,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严格的课堂常规应体现在三个方面,即严格的课堂纪律、考勤制度和考核制度。通过认真实施使学生接受严格的要求与训练,不断规范自己的言行,以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培养学生听从指挥、遵守纪律、服从组织的良好习惯。
2、课前备课。认真备课是上好课的重要前提,课前不做好充分准备,课上必然杂乱无章,学生没有兴趣,教学效果必然差。其中,课前场地布置要井井有条,做到既美观又便于组织教学,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有条不紊的工作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3、布置场地、器材和使用、送还器材。这是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从新生人学,就应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做好这项工作,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从中受到良好的劳动教育。要向学生讲清楚学校各种场地、器材的使用方法、要求,进行课外体育活动时要求学生看明白有关场地、器材的标志牌上注明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通过校内、外具体事例重点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及爱护公共财物的教育。
4、分组及不分组轮换和分组教学。在分组及不分组轮换调队时,要提倡让兄弟班、组先行通过,切忌抢行或互相穿插,对本班调队中互相谦让的组及时给予表扬,培养学生互相尊重、讲礼貌的文明行为。在分组教学时,特别是分组轮换教学时,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要培养体育骨干的组织能力,提倡认真观摩、学习别人的长处,热情帮助、保护伺伴改进技术的好作风。这样既有利于提高练习质量,又有利于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纪律、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优良品德。
三、结合教材特点进行教育:通过教学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提高学生现代体育教育意识,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培养学生活泼愉快,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正确对待个人和集体、成功和失败的优良作风。
1、对体育教学的目的、饮食、营养与健康、全运会、亚运会、奥运会等知识的介绍,组织学生观看各种赛事。如观看今年上海世博会,观看反映我国体育事业巨大成就的录像,收听广播等,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勤奋学习、积极锻炼身体的自觉性,为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奠定基础。
2、耐久跑教学是培养学生顽强意志品质的良好时机。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多,生活条件比较优越,多数学生缺乏艰苦的锻炼,怕长跑、怕吃苦的较多。教师要认真进行思想教育,深入了解情况,从严要求,有意识培养他们吃苦的精神,不给怕苦者留有余地,让他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
3、在跳跃、障碍跑或支撑跳跃等项目的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勇敢果断、不怕困难、不怕失败的精神。在实践中实例很多,例如,在支撑跳跃教学中,从一些同学的身体素质、技术来看,完成动作是没有问题的,但他们就是不敢过器械。在跳高练习中,过较低杆时技术动作很好,但横杆一升高动作就变形了,这是因为精神因素起了作用,所以通过这些项目的教学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及勇敢果断的意志品质。
4、在球类项目的教学中,结合其集体性和竞争性的特点,培养学生群体意识、应变能力、团结合作,充分发挥集体力量。让学生感受到球类比赛的胜负是靠集体力量和互相之间的密切配合,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同伴的失误,正确对待对方的犯规,决不允许施以报复的手段;要正确对待裁判的漏判、误判,要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对待裁判对双方的判罚。
5.德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作用 篇五
德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意志,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高尚的思想道德素养、集体主义精神以及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与行为意志,掌握学生的整体动态,把德育工作渗透到体育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中。那如何将德育完美的渗透到小学体育教学中呢?这是小学课程改革的重点所在,也是社会对小学教育的关注重点所在。
一、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传
教师本身就是教育的表现者。作为教师,他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影响孩子。教师是学生心中的一面镜子,他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孩子产生极大的影响。比如,在课堂上教师迟到早退、教学态度不严谨等不良行为都会对学生产生消极的影响。体育教学中,本来就没有多少课本知识去学习,体育教师的言行举止占据了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例如,在课堂教育中教师也难免会犯错,当教师讲课错误被学生指出后,教师如果能够在一堆小朋友面前承认错误肯定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肯定会成为学生现在乃至将来学习的榜样。教师是学生的启蒙导师,他的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就是对学生最好的道德教育。为此,小学体育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德育修养,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启迪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在学生心中树立良好的形象,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与信赖,才能向学生去诠释德育的真正含义。
二、趣味教学,游戏中进行德育渗透
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如果体育教学中仅仅是体育基础知识的学习与锻炼,就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而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教师也就很难在体育教学中向学生灌输德育思想。因此,体育教师可以在体育教学中进行一些小游戏,让学生在欢乐中接受道德的教育。例如,在小游戏“抢救伤员”时,教师可以在游戏之前简单向学生介绍抗战时期白求恩大夫无私奉献的事迹。要求学生在游戏中向白求恩大夫学习,团结友爱,严谨认真,使学生在游戏中培养起团结友爱的道德素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趣味教学将德育渗透到小学体育教学中,不仅完成了体育教学任务,更培养了学生高尚的道德素养。
三、潜移默化,创造良好的德育环境
马卡连柯曾经有一句话说:制度越明确,就越能形成内部的动力定型,这是形成技巧与行为习惯的基础。同样,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想真正将道德教育渗透进去就必须根据学校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严格的措施与要求,为学生道德教育创造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还应将体育教学的常规内容与讲文明、讲礼貌、守纪律、讲道德有机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明确的道德准则。例如,在上课排队中,教师要做到严格规定,给学生规定明确的是非行为界限,学生始终生活于规范化制度化的环境中,逐步形成遵守纪律、团结友爱、热爱集体的良好思想。一个好的环境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一个人的行为习惯。小学生作为一个可塑性极强的个体,只有在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中才能更多的接受道德教育,真正发挥道德教育的价值。
四、借题发挥,合理运用突发事件
由于体育活动大多是在室外进行,在教学活动中难免发生一些不可预料的事情。教师可以合理利用这些突发事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不仅可以将一些不利事件转化为有意义的道德教育,更可以利用事件的突发性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在赛跑比赛当中,经常有学生摔倒。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爬起来继续参加比赛,并在比赛过后对此事进行讲解,通过对该学生的鼓励与表扬,激励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积极进取的精神。突发事件无论好坏,一般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通过合理运用突发事件,将德育渗透其中,对学生进行教育,不仅培养辨别是非的能力,更容易使学生接触并养成一些优良的品质。
德育是小学课程教育的重点所在,而体育教学却是一门很难与其他课程相结合的学科,因此,要想将德育渗透到小学体育课程中,就必须充分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建立一套完整的教学模式,从根本上推广德育教学。
6.小学体育德育教学论文 篇六
兴华教育中心通钢一小 张一博
[摘要]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必须同体育教学的特点、内容和形式紧密结合起来,学校的各项体育活动,特别是体育课同样存在着许多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良机,体育教师应当利用一切有利的时机,及时地、有目的地、恰当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关键词]体育教学 德育教育 小学体育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新型学科在各领域的广泛运用,要求现代社会培养大批新型优质人才。因此,现代社会新教育的发展,对学校体育赋予新的历史使命。遵照邓小平同志对教育战线提出的“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要求,我们要从学校教育塑造人的任务和适应未来的需要去考虑学校体育的任务,即体育教育除了向学生传授体育的知识、技术以及增强他们的体质外,还要把道德品质教育、终身体育思想教育、美育教育贯穿始终,把育人放在首位。
小学时代是学生发展身体,增长知识的黄金时代,也是培养良好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它突出的特点,就是其本身所具有的特殊的教育属性。就我国教育方针而言,在学校整个教育体系中,体育并不单独存在,而属于德、智、体、美、劳五育有机联系的整体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早就指出:“未来的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人的唯一方法。”(《资本论》)马克思认为体育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材所不可缺少的。这就是说,体育同学校的其他教育一样,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学校教育中把德育教育放在重要位置是非常必要的。学校的各项体育活动,特别是体育课同样存在着许多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良机,我们应当利用一切有利的时机,及时地、有目的地、恰当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一、教师的个人形象中的教育时机
1.教师的仪表。
教师上课就必然要在学生面前“亮相”。学生要从教师形象体察到教师的气质,对事业的热情和信心,从而决定向你学习的程度。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既要有一般教师在庄重严肃的风度,又要体现出职业的特点——健康而有朝气。通过教师的仪表来感染学生并增强学生对仪表美及其重要作用的正确认识。
2.教师的语言。教师用语要文明、简练,有较强的逻辑性。幽默是可取的,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奋性和学习兴趣,但切忌低级趣味。通过教师的语言来影响和感染学生,使他们养成文明用语的习惯。
3.教师的态度。
尊重学生本身就是对学生的一种教育,对那些能力较差,组织纪律性较差或不重视体育锻炼的学生要耐心帮助,绝不用讥讽的语言来刺激他们,更不侮辱谩骂学生。与此同时还要教育其他学生关心和尊重他们。对体育骨干、运动能力较强的学生则从严要求,对待学生培养学生的对人对事的正确观念。
二、教学组织中的教育时机
1.课前准备。
认真备课是上好课的重要前提,课前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上必然是杂乱无章,学生无兴趣,教学效果差。除认真备课外,场地器材的布置要井井有条,做到既美观又便于组织教学,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有条不紊的工作方法与学习习惯。
2.调动队伍。
在调动队伍时要提倡让兄弟班组先行通过,切忌抢行或互相穿插,对本班调队中互相谦让的组长及时给予表扬,利用这一时机对学生进行互相尊重,讲礼貌的教育。
3.分组教学。
在分组教学时要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纪律,互相帮助的良好作用和学生干部的组织能力。必须反对对别人的缺点评头论足,说长道短的不良习惯。
三、结合教材特点进行教育
1.短跑教学。
在起跑教学的前要重讲明起跑在品德上的要求,一实事求是,在规则上要求——必须听到枪声后才能起动而绝不能猜口令,存在侥幸心理而采取投机行动“抢跑”。有意识地培养精力集中的习惯和实事求是的品德。
2.耐久跑教学。
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多,多数学生缺乏艰苦的锻炼,怕吃苦。教师要认真进行思想教育,深入了解情况,从严要求,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吃苦精神,让他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
3.跳跃障碍或支撑跳跃等项目的教学。在纵箱分腿腾越教学中,从一些同学的素质、技术来看完成动作是没有问题的,可他们就是不敢过箱。在跳跃练习中过低杆时技术动作很好,还可以把横杆升起不少,但横杆一升高动作就变形了。这是因为精神因素起了很大作用。我们通过这些项目的教学,有意识培养他们的心理素质,培养勇敢果断的意志品质和不怕困难、不怕失败的精神。
4.球类项目的教学。
主要培养学生的全局观念和集体主义精神。在球场上一定要强调全局观点,强调集体力量,强调互相配合,对少数学生的个人英雄主义表现要及时给予纠正。要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同伴的失误,技术好的学生更要热情帮助技术较差的同伴。要教育他们正确对待对手的犯规动作,不应计较,更不能采取报复手段。要正确对待裁判的漏判与错判,要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对待裁判对双方的判罚。
7.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篇七
一、根据教材的特点注意引导教育
学校体育教材分理论和实践两大部分, 理论部分的教材内容都有鲜明的思想性。如体育的目的和任务, 可以提高学生对体育的正确认识, 树立为四化建设锻炼好身体的思想, 把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为实现新时期总任务做贡献结合起来; 科学锻炼身体的原则和方法可以启发学生敢于在各种不同条件下坚持锻炼, 提高身体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因此, 体育基本理论教材是教师有目的地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
体育教材的实践部分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 属于体育运动的技术。每个技术动作都有它自己的特点, 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寓于教材和教学中的各种教学因素, 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思想教育。如教授各种器械体操、跳跃项目便于培养学生勇敢精神; 篮球、排球项目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合作, 维护集体利益, 自觉遵纪守法和胜不骄、败不馁的优良品质; 练习中长跑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如本人在教授中长跑时, 把技术动作认真讲解示范并提出了练习的要求, 注重强调思想教育因素, 克服紧张、畏惧和怕苦心理, 运用心理暗示法, 暗示自己体力好, 感觉也不错, 以达到稳定情绪的目的, 用注意力转移法, 使其把注意力转移到调整呼吸的节奏上来, 这样既促进了他们充满信心地去完成任务, 也使他们在努力完成任务时进一步磨炼意志品质。
二、结合课堂常规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 利用各个教学主要环节, 进行课堂常规教育, 使课堂教学规范化、制度化, 通过课堂常规的建立和贯彻, 向学生进行文明礼貌、组织纪律、思想作风和安全教育, 逐步养成学生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和一些优良的思想品质。
课的开始要对学生进行动员, 提出本次课的目的、要求和注意事项, 结束时要进行讲评总结。通过动员, 对他们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 通过竞赛和游戏, 培养他们集体主义精神和果断、机智、勇敢、顽强的优良思想品质; 通过队列队形的练习, 可以培养他们组织纪律性和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 提高他们反映速度、动作准确和协调一致的能力。这样, 将思想教育同体育教学中的组织与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 既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又能增强思想教育的效果。
三、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体育教学具有内容多、范围广、思想性强等特点, 这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利因素。由于各个运动项目内容不同, 所达到的教育效果也不同, 教师要善于挖掘其深刻的内涵,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例如, 田径运动往往使人感到枯燥乏味, 但坚持练习却能培养顽强、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球类项目需要在同伴的配合下进行, 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又可以增进学生的勇敢顽强、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思想品德。优秀道德品质的主题很多, 有爱国、勇敢、团结等。我们可以围绕一个主题指定相关的内容以及游戏, 让学生在不经意之间学到这些优良的品质。
四、注重榜样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 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关键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运用体育先进事例进行榜样教育: 通过介绍我国体育健儿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所取得的新成绩, 优秀运动员刻苦训练, 为祖国争得荣誉, 使我国在国际体育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等, 使学生在平时锻炼及学习中, 能够以这些体育健儿为榜样, 不怕苦, 不怕累, 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为教师, 必须加强自身修养, 提高自身素质。教师应举止大方, 谈吐文明, 教学中, 讲解清楚、示范规范、言行一致, 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 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 达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还应注意寓情于教, 以身作则, 以情感人, 师生间情感交流。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勇于吃苦耐劳, 不怕苦累, 不怕太阳晒, 不怕风吹和寒冷, 工作认真负责, 准备活动和同学们一起做, 示范认真规范, 尽量满足同学们的要求, 练习时积极为同学们当陪练, 耐心帮助落后的同学等。要求学生做到的, 教师先做到, 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激励同学, 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8.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篇八
现阶段,我国学校体育存在很多问题,例如从学生安全的角度考虑,体育教学中一些有一定危险性的项目被砍掉,独生子女问题也比较突出,这些客观因素造成了学生意志品质的下降,缺乏体育锻炼的积极主动性,更没有了刻苦锻炼的精神,缺乏团结合作意识,集体荣誉感、组织纪律性欠缺,常规意识淡薄。这样形成了学生身体素质逐年降低,意志品质越来越薄弱的现象。既然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因此,在学校教育中进行德育渗透的课题研究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促进社会进步、促进我国和谐社会形成的需要。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承担了平和县《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践研究》课题,现就一年来的研究情况做以下总结与思考。
一、体育与健身学科渗透德育的独特作用
1.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心理
体育与健身学科是引导学生追求更高、更快、更远、更完美,教师不断地激励学生超越自我,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当遇到学生学习困难,教师也会不厌其烦地帮助其纠正错误、改进动作,最终走出失败并不断进步。久而久之,会使学生形成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以及遇到困难挫折不被吓倒的乐观必胜的健康心理。
2.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是看待、了解自然社会和社会现象的基本观点和态度,体育与健身学科中,通过教学实践与教学比赛,使学生形成公平、公正的的信念,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靠智慧、技巧、实力去战胜对手,从而形成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个有着良好行为习惯的人,是一个受别人欢迎的人。在体育与健身学科中,严肃课堂纪律,可以使学生控制自己的言行。加强队列练习,可以使学生获得良好的身体姿势;规范练习规则,则能够培养学生严于律已,对行为负责的精神。
4.培养学生形成优良的意志品质
体育教学要求学生身体力行,全身心投入。无论是练习,还是比赛,都要求学生不怕脏、不怕累,吃苦耐劳,做到疲劳时咬紧牙关,坚持到底,困难时坚韧不拔、持之以恒;失败时不气馁,及时总结,顽强拼搏,胜利时不自满,冷静对待。
5.培养学生的团结友爱,协作共处的能力,激发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体育与健身学科的集体游戏,集体比赛项目都需要学生团结友爱,开动脑筋,充分发挥出集体的力量,要求少数服从多数、个人要求服从集体要求,把团结在一起的个人合成一个整体,形成战斗堡垒,在游戏、比赛中极易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激发出集体荣誉感和集体主义精神。
二、体育教学进行德育渗透的基本要求
1.严格要求与尊重热爱、启发耐心相结合
在体育教学中的严格要求,主要体现在对学生完成教学任务、组织纪律和思想品质上,要坚持高标准、严格认真、精雕细刻,同时,严格要求总是与尊重热爱、启发耐心相辅相成的,尊重热爱学生包括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对学生的教育耐心、细心,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语言等。尊重、热爱学生是德育工作者职业道德的核心,本身就具有巨大的教育力量,从尊重热爱出发,经过严格要求、启发耐心教育,达到学生进步成长的结果。
2.坚持正面教育为主,启发疏导和制度管理相结合
德育的内容不可能是学生的头脑中自发形成的,必须通过多种途径正面灌输,传授给他们。正面灌输德育内容,应用启发式方法。体育教学中特有的规则、制度,是约束学生,促使学生养成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较好的手段。正面灌输、启发疏导、制度管理,几者结合,才能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
3.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集体不仅是进行教学活动的组织,而且集体自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学生在怎样的集体中活动,直接影响他们的精神面貌。同时,又需加强个别教育,发挥各人的积极性和特长,发展良好的个性。当每个个体都得到良好的发展时,又能影响整个集体,集体和个体的积极的双向影响对提高德育效益有重大意义。
三、体育教学进行德育渗透的途径和效果
1.结合课堂常规进行教育
课堂教学的内容很多,在课前、课中、课后都有种种常规,把这些常规内容和讲礼貌、讲道德、守纪律的教育结合在一起,并使之经常化、制度化,日积月累,德育教育才能在学生头脑中真正渗透进去。
2.结合教材特点进行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应充分研究教材特点,挖掘教材内含的思想教育因素,向学生进行生动的思想品德教育。体育教材项目众多,各有各的特点,其蕴含的德育因素也不尽相同,体育教师要善于把握教材的特性和共性,及时生动地进行教育,往往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3.结合体育教学中的突发事件进行教育
体育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而突发事件的产生往往又伴随着一定的德育因素,教师如何把握这一特定时机,灵活的进行德育因素的灌输,往往比较有说服力,教育的效果也好。
4.结合体育教学中组织的游戏、比赛进行教育
游戏和比赛,容易使学生积极参与,情绪也会达到高涨,学生的思想品质会毫不掩饰地真实地表露出来,此时,教师应及时观察分析,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将是非常行之有效的。
9.小学体育的德育教育渗透 篇九
吉林省通化市兴华教育中心通钢二小 王金波
作为一名政教老师,我始终把学生的德育教育放在心间,而作为一名在小学工作几年的体育教师,我更深深的体会到,课堂教学不仅仅是知识传递的过程,更是德育培养的过程,课堂教学中的德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法,我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的。
一、教师引领,严格常规训练,养成文明习惯
1、在课堂认识上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开学的第一节课我都会对学生进行一些日常行为规范的讲解,让学生从思想上得到重视。如果学生在以后的课堂上违反纪律,那么就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谈话,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改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
2、从课堂纪律上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自我控制能力差,在体育课这种特定的开放环境中,他们体内积聚的能量很容易转化成一种“野性”爆发出来。所以我每节课都要求学生必须在预备铃响完之后排好队,一开始有部分学生做不到,因为他们还没养成上课前就排好队的习惯,那么这时我就通过教育来要求学生做到,于是我采取了通过严格的队形队列和快快集合的游戏来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通过一二节课的学习,以后的课学生在预备铃响完之后都能很好地排好队,而且做得非常好。
3、从热身跑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每次热身跑中,我都要求学生按照指定的队形和路线跑步,不插队,不推人,不串道,通过跑的练习,即培养了学生跑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遵守纪律的良好行为习惯。
二、在体育游戏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1、在竞争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小学生喜欢游戏,更多的喜欢竞争类的游戏,在比赛中要教育学生团结一致,要有胜不骄,败不馁的思想品质。如结合教材,学生在做《迎面接力》的游戏时,有些同学跑得快,有些同学跑得慢,或者棒没有交接好掉在地上,结果输掉了,这时埋怨声便来了:“你怎么跑得那么慢,都是你跑得那么慢才输了,都是你没把棒交好掉在地上,让我们输了”在这埋怨声中,那些跑得慢的学生,或者棒没交接好的学生便委屈的哭了,这时我会对那些提出批评的学生给予指正,对跑得慢,棒没交接好的学生给予鼓励和信心。让学生知道,通过努力,别人能做的自己也一定行。通过这类游戏培养了学生集体主义精神。
2、从偶发事件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学生喜欢体育,在体育游戏中难免会发生动作之类的错误,这时教师应抓住机会,及时指导和纠正。但在游戏中会出现个别学生动作问题,这时我会详细讲解,多做示范;而不能因此而停止练习,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知道学生在学习中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做游戏也一样,从不会到会,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预想不到的问题。有成功,有失败,在这种情况下,我会以平常心对待,当学生成功时及时给予赞赏,失败时及时找原因,并给予鼓励。使学生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提高学习的兴趣。
三、结合教学活动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1、体育教学是在教师组织和纪律的约束下进行的活动,各种体育项目活动中,有的要求快速,有的要求持久,需要集体配合。个人项目的成绩会影响集体的成绩,教师善于启发和引导,帮助和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坚忍不拔的思想品质以及团结奋斗的集体主义精神。体育有一个强竞争性的特点,只要是比赛都要争第一,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奋发图强,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和高度的责任感。因而在各种球类、拔河和接力等项目教学时,我在讲授技战术配合的同时,向学生强调集体配合的重要性,不失时机地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2、根据教材的性质和特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是广泛的,它可以通过典型人物或典型事例生动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在田径课的教学中我会向学生讲述中国运动员刘翔如何刻苦训练,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爱国意识。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在人生的旅途上必须具备这些优良的意志和品格,才能勇往直前,不断进步。
3、在课堂管理细节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上课前领取体育器材或课后回收体育器材,是引导学生热爱劳动、爱护公物的大好时机。例如,叫学生们拿体操垫、计分牌或其它器材时,要求学生不许拖、拉;领取球类项目不能用脚踢、不能扔等等,如果发现有不爱护公物的现象要及时制止并进行教育,对于那些热心协助老师和爱护公物的学生应给予当众表扬。这样,既保护学校体育器材,也促使学生们养成了热爱劳动和爱护公物的良好习惯。
10.小学体育德育教学论文 篇十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发展,道德素质培养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实行德育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更能锻炼学生的坚强意志,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一、小学体育教学的特征以及教师的影响作用
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是学生首次了解健康重要性的机会。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升,我国青少年的身体素质水平越来越差。这其中学校教育内容不够完善占据了大部分原因,尤其是教师个人的思想素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依据体育教学特点,注重教学实践性发展,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相应的教学内容,并选择适应学生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之后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相应的健康知识与德育知识,为学生今后的德育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小学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应该先审视自身行为,只有自己具备较高的道德素质才能够带给学生正面影响,并感染学生,促使学生能够学习、模仿教师的行为,积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游戏教学
小学阶段的学生因为其年龄特点,都喜欢一些带有趣味性的游戏活动。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如果只进行体育基础知识学习、基本体育技能的锻炼,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兴趣,教师就不能够对学生进行德育。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候应该适当设计一些小游戏,促使学生在欢快的环境中接受德育。例如,教师可以将教学环境设置成抗战场景,一部分学生扮演伤患,一部分学生负责营救他们。帮助学生在游戏环节中培养协作精神。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锻炼了学生的体魄,还培养了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
11.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融入 篇十一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德育教育;融入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体育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勇敢顽强和坚韧不拨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从而为提高国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发挥重要作用。可见,小学生体育教学对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而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融入,是现代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小学体育教学的创新发展。本文结合小学体育教学实践,就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教育进行了探究。
一、小学体育教师要根据小学体育教学课程特点,找准德育教育渗透的融入点
小学体育教师要根据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及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开展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活动,有效开展符合小学生个性特点的体育活动,例如体育运动项目中的跑、跳、投等田径运动,篮球运动、体操以及持器体操运动等项目,组织这些活动过程中,可以融入游戏内容,从而激发小学生的参与热情,小学体育教师再结合小学生的兴趣爱好等个性特点,具体安排相关体育活动内容。更重要的一点是在体育活动过程中,应找准德育教育渗透的融入点,适时加强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这也是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活动评价的重要内容。例如,雨天室外场地无法进行教学的情况下,体育课在室内进行教学活动,可以向小学生讲解体育与健康知识、活动技巧相关理论等,但学生大都对室内上体育课存在反感情绪,因为室内上体育课要求学生坐在自己位置上认真听老师讲课,学生兴趣不高,造成许多学生坐立不安或者上课讲话,而影响正常课堂秩序。此时,就要求小学体育教师要从集体观念角度出发,通过小学生守则、小学生行为习惯规范等加强教育,可以对小学生进行理想和信念教育,或者引用体育事业上颇有成就的体育健儿的事迹,让小学生感悟到体育事业的成功,光靠体育的操作技能,还要依靠理论的支撑,同时也离不开人的良好的思想境界。体育教师还应充分发挥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等,再现运动会颁奖仪式时我国体育健儿上台领奖的场面,让小学生看到我国体育健儿迈着雄赳赳气昂昂的步子,双手向全世界挥舞,展示中国的威风,随着雄壮的国歌声,祖国因体育健儿的成功而骄傲和自豪,让这样的场面熏陶和感染小学生,培养小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兴趣和热情。
二、小学体育教师要根据小学体育竞技活动特点,逐步培养小学生的自信心
小学体育教师组织体育活动时,应根据小学体育竞技活动特点,选择一些体育比赛项目,从而让小学生通过比赛感受成功的喜悦。小学生在比赛之前,要做好身体上、技能上、心理上的准备活动,再通过体育比赛活动,锻炼小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通过比赛的特殊环境,有效提升小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和锻炼小学生的意志品质向更高层次推进。例如:组织小学一年级学生进行“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活动,该活动宗旨是“通过教学活动,创设良好的学生环境,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根据低段学生特点,初步体验单双脚跳的动作,发展跳跃能力;提高灵敏、力量和协调能力;通过游戏发展学生的基本活动能力,提高身体机能,促进学生个性心理的发展”。体育教师可以先整合队伍,讲解游戏规则、方法、基本要求、评价标准,引导并督促学生仔细听教师讲解;积极为本队加油助威;贴纸准确、奔跑积极,从而达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组织性、合作性的预期目标。比赛过程中,体育教师要引导学生面对不同的环境认真思索、敏捷思维,尽量提高活动难度,如果失败了要找准失败的原因,让小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活动结束后让小学生自己评价自己,体验和感受成功的快乐,查找自身存在的不足,从而让小学生树立和增强自信心等。
三、小学体育教师要合理创设体育活动适宜情景,有效激发小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培养顽强的意志品质
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例如在组织小学生进行跑步训练时,教师可以使用学校的语音设备,先在操场上画出“棋盘式”的小学生跑步路线,教师带着学生伴随着音乐走到大棋盘的棋位上,以激昂的背景音乐下模仿棋子的动作,在大棋盘上分组模仿棋子的走法,选择楚河汉界的故事背景与学生一起玩游戏,培养学生快速反应及灵敏的素质,同时使学生了解中国象棋的故事,把棋盘做成拼图,通过玩拼图游戏,提高学生对跑的兴趣,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以摆棋子为手段,激发兴趣。以通过小组比赛看谁摆的快,提高快速奔跑、快速反应能力,培养学生间的合作能力。在这一教学过程中,通过下象棋进行身心调整,让学生在快乐的时光中完成本课的学习目标,最后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放松心情,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通过这样的体育活动,让小学生在活动中掌握快速跑技术和技能,发展位移速度,灵敏、反应、协调等身体素质,培养跑的正确姿势,发展快速跑的能力。
四、小学体育教师要注重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全面提升小学生的素质教育
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要求小学体育教师要挖掘体育教学特殊、鲜明、持久的教育功能,提高小学生的思想觉悟,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让小学生在思想上热爱体育课程,逐步养成终身体育意识,在行动上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关心集体,团结同学,遵守纪律,在精神上培养小学生自信、勇敢、顽强、不怕困难、努力拼搏的坚强毅力等。小学生的可塑性很强,正值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人生成长的关键阶段。因此,学校应尽力为小学生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学校体育教育工作中,要求小学体育教师既要完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工作,又要承担起小学生早操、课间操、课外体育竞赛、课余训练等工作任务,通过这些课外体育活动,增加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机会,实现体育教学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加强德育渗透。同时,要求体育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实际表现及时给予恰当表扬、鼓励以及批评,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规范,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辨别是非的能力,逐渐养成自我教育的良好习惯。
五、结语
总之,小学体育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对于小学生良好人格品质和高尚思想品德的形成都具有重要意义。实际教学过程中,小学体育教师应不断总结实践经验,积极创新教学模式方法,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勇敢顽强和坚韧不拨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在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利东.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落实素质教育[J].学生之友(小学版)(上半月),2009年09期
[2]刘健宁.浅谈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融入德育[J].中国教师,2013年24期
[3]顾俊丰.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美育[J].考试周刊,2011年42期
[4]白钢.小学体育教学中对学生EQ的激发与培养[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年09期
[5]黄少军.小学体育教学中团队精神的培养初探[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1年08期
作者简介:
12.小学体育德育教学论文 篇十二
1、概念
德育, 是教育工作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 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 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规范及价值观念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情操与价值观念的教育。德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和联系。
2、学校体育与德育的关系
学校体育与德育都有各自的特点, 另外, 他们之间还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我们只有弄清他们之间的关系, 才能将两者真正有机地结合起来, 从而对学生产生教育作用, 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发展。我国的教育方针是建立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础之上的。建国初期至今在学校的教育方面仍然把德育、智育、体育三者放在首位, 在这三者中德育一直被放首位, 由此可见德育的重要性。德育为教育的发展和学生的健康成长指明了方向, 而德育与智育的提高是以学生经常性的身体活动为基础的, 因此, 德、智、体是相互联系、相得益彰的。
3、德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 而实现德育的途径也是多样的。体育学科对德育的作用与其它学科相比是占有绝对优势的。因此, 体育与德育并重是学校体育育人和培养高尚的体育道德的有效途径。
3.1、在热身活动中的运用
热身活动的作用是使学生的身体得到全面运动、克服生理惰性、刺激大脑皮层, 激发他们的兴趣。通过热身活动让学生的身心进入良好的学习准备状态, 为基本技能的学习打好基础。比如, 在进行慢跑热身的过程中, 教师要强调好学生在跑的过程中不能插队, 不能乱窜, 这就养成了学生的遵守课堂纪律的好习惯以及增强了他们的耐心。
3.2、在技术学习中的运用
在小学体育技术的教学过程中, 体育教师要合理的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 并要有针对性的创造教学情境, 让学生能够积极投入到运动中去。利用集体体育项目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 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利用单项体育项目的特点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与成功的信念。例如, 在篮球、排球、足球等集体性项目的教学中, 结合其项目特点, 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比赛的胜负靠的不是单打独斗, 而是靠团队的力量与密切配合, 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力。又如, 在耐力跑项目中, 能够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等坚强的意志品质。再如, 在跳跃、阵碍跑或体操类等项目的学习中, 能培养学生的勇敢果断、不怕困难的精神。
3.3、在游戏过程中的应用
规则意识是指发自内心的、以规则为自己行动准绳的意识, 是现代社会每个公民都必备的一种意识品质。游戏是学生在体育课上最喜欢的一个环节, 在进行游戏前, 体育教师要强调好游戏规则, 确保游戏的公平性与公正性, 通过此法来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学生在游戏过程中要想顺利地完成任务, 就必须要自觉遵守相应的规则, 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展示自己, 同时老师要做好裁判工作, 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在公平的环境下进行比赛。比如, 在跑步接力的游戏中, 最容易犯规的地方是在接棒时容易出现抢跑的情况, 因此, 教师如果发现了这种情况, 一定要指出, 如果犯规的一组先完成游戏, 则取消比赛资格。让学生知道只有在规则允许的情况下努力创造的成绩才是有效成绩。在遵守规则的情况下, 团队的合作意识与队伍之间的竞争意识自然形成。这便是体育的魅力, 没有竞争就没有超越, 没有拼搏进取就缺少了成功的保障。
3.4、在放松活动中的运用
放松活动的作用是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与恢复, 让学生从紧张的运动氛围中解脱出来, 是身体逐渐恢复平静, 从而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 在进行整理放松时, 体育教师可以借助瑜伽或太极拳来让学生达到放松身心的效果。既能提高学生的品味和审美意识, 同时, 对自身所蕴含的形态美与精神美也会有所体会, 更能激发学生的体育热情。
4、结论
总之, 体育与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关注体育的同时, 必须要重视德育教育, 要充分挖掘德育教育的价值, 利用其价值来促进体育的发展。体育教师要始终坚持站在育人的角度进行备课, 将德育的内容寓于整个体育教学之中, 充分发挥体育的教育作用。同时, 要重视学校体育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积极探索德育与体育整合的规律, 切实提高体育的育人质量与效果。我们必须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探索、研究与创新, 为能够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型社会人才而努力奋斗。
摘要:众所周知,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渗入德育教育, 能够促进学生各种优良品质的养成, 从而为学生以后踏入社会能够茁壮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通过参阅大量文献资料, 根据目前的体育教学现状, 并结合自身的体育教学实践经验, 阐述了德育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德育,教育
参考文献
[1]360百科.http://baike.so.com/doc/5408561.html.
[2]蔡树林.体育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J].体育高教研究, 1994, (1) , 78.
13.浅谈体育教学德育论文 篇十三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美的追求越来越迫切,体育教学与美学越来越密切地融合在一起。健美是体育审美的主要特点,也是体育审美的出发点。健美主要是通过人体美来表现的,而人体美包括自然美和社会美两个方面。人体的自然美就是人的生理、解剖特点形成的躯体美,包括姿态美、动作美;而社会美指的是人的生理、道德、情感、意志等形成的精神美,其中包括品德、谈吐、举止、风度等。美学家称人体美是最深刻最动人一种美,是万物中最协调,最均衡的一种美。因此,在学校体育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其自身的特点,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育,提高学生认识美与鉴赏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是现代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
一、充分认识体育教学中的美育
体育课中的一个跨栏动作或排球的扣球等动作,它往往需要全面的身体素质,不仅需要有灵敏、速度、力量、协调与柔韧等素质来完成,还要使学生感知到这些身体素质是躯体美的体现。体育教师要及时抓住学生对人体美的向往,激发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体育课中各项技能运动所表现的美。在体育教学中有些学生只把一些突出的篮球运球过人、扣篮或艺术体操、街舞等动作认为是美的;而快速跑、投掷类等动作就认为是不美的,甚至对它们产生了厌恶感。其实,前者是展现一种娴熟、协调、轻盈的美,后者是展现一种速度、力量的美。虽然表现形式不一样,但同属美的范畴。此外,另一种美是人内在的理想、道德、情感、意志等形成的精神美,它渗透在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中。众所周知,崇高的理想是人们对美的追求的强大动力。体育教学的显著特点就是要追求更快、更高、更强,这种追求更富有激励性,表现出积极上进的向往美。
二、体育教师应重视美的创造
首先,体育教师应注重自身形象的美。体育教师通过经常的锻炼,保持身体的健与美,给学生一个美的`标准;其次,体育老师应具有扎实的专业素质基础。在教学中,体育教师示范每一个动作,应留给学生美的感受。另外,体育教师应重视情感的投入。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理解学生存在的难处,多给以学生激励,乐于为学生排忧解难,让学生树立起对学习的自信心。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体育教师也应时常询问学生的学习情况,关心他们的生活状况,与学生建立深厚的师生情感。
三、美育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实施
1、从教育学生形态美入手。形体美的教育,应从低年级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站、立、做、行等良好的身体姿态和动作意识,逐步做到完成动作的姿态准确、节奏鲜明、轻松自如、刚劲有力。中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向青春期过渡,此时男同学喜欢竞争性较强的运动,依此特点,教学中多采用富有对抗性、挑战性的练习方法,如篮球赛、足球赛、接力赛、追逐跑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女生则不同,她们爱好富有节奏感、韵律感的舞蹈、健身操和艺术体操等教学内容。此外,男女生之间生理差异较大,比如:女生肌肉不如男生发达,力量偏小,所以速度和耐力较差,但女生的灵活性和柔韧性较男生好,根据以上男女生的心理、生理特征,男生可安排一些力量型和技巧型的练习,如快速跑、引体向上、俯卧撑等练习,这不仅可以促进男生的机体发育而且还可以增强男生的形体锻炼,有助与塑造健美的体型。女生可以安排一些健身操、瑜珈操、跳绳等练习,在身体功能得到提高的同时,培养了良好的身体形态。
2、从培养学生动作美入手。体育中的动作美主要表现在千姿百态的人体运动中。田径运动中的走、跑、跳、投给人以奋进、力度之美;各种体操运动给人的惊险、刚健、节奏之美;各种球类运动则给人协调、机敏、轻盈美。同时,人在体育锻炼时,能获得一种自我满足的运动美感。体育教师要有意识地挖掘体育中所蕴涵的美的因素,使学生不仅会欣赏美的旋律和动作,而更主要的是学会正确的动作技能,让自身在运动中去感受动作正确、协调所富有的美。学习任何一个动作都必须经过泛化、分化、巩固和自动化过程。教师在教授运动技能时要注意示范动作的准确与美感,给学生直观而完美的动作概念,在示范动作到位的前提下,力求把动作做得轻松优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跃跃欲试的激情,为学生掌握动作创造良好的条件。
3、从培养学生行为美入手。体育锻炼都在紧张、激烈的活动中进行,人的行为就具有更本质表现,内心深处对运动所产生的反应会更直接而不自觉地表现出来。如果教师能在体育教学这个特定的条件下,加强学生鉴别美与丑的能力,对培养学生的行为美会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在上课时教师应按课堂常规要求学生,按指定地点准时集合队伍,并要求做到快、静、齐,这也是行为美的一种真实体现。体育教学中的群体活动较多,同学之间的接触和交往都多与其它学科,体育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个时机,组织学生进行分组练习或教学比赛,让学生感受到相互间的配合、协作是取胜的关键所在,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与团结协作精神。同时体育教师还应关注动作失误、比赛失利的学生,鼓励他们勇于面队挫折,要善于总结经验,以待东山再起。
14.浅谈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 篇十四
【摘要】德育是学校工作的首位,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是人最重要的素质。学校各学科必须将德育渗透到各自的教学活动中去,体育教学的特点是以活动为主,更有利于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
【关键词】体育教学德育教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4-009-01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现在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的取向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也给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新的课题,无论是内涵,还是实施的手段上都受到了极大的挑战。
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移的今天,人的思想品德素质是人最重要的素质。并且现在学校的德育工作中,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奉行“教条主义”,整天捧着书本念语录,谁背得最熟谁的觉悟就最高,而是要紧跟时代的发展,把握青少年的心理特征,以各种活动为载体,针对性、实效性、自主性地实施德育教育,一改以往生搬硬套的“条条”教育方法。十分强调学校要把学生的德育教育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中去,恰恰体育教学就是一个基本上以活动为主的学科,最有利于在教学活动中有机地渗透德育。
一、利用体育教材内容渗透德育
现在学校施行新课程标准,体育课的教材有了较大的改变,内容十分丰富、广泛。只要我们体育教师能刻苦钻研教材,充分利用教材,根据教材的不同特点,制定渗透德育的目标和任务,必将会收到良好的效果。譬如:课本内的武术内容,可以让学生了解,这是我国传统的体育项目,在世界上享有极高的声誉,我们通过练习可以强身健体,抵御外敌的侵略,而不是用来打架,打自己的同学,从而培养学生团结、爱国的高尚情操。
又譬如我们在练习1000米、800米耐力跑时,要向学生讲清楚跑步过程中出现的正常生理反应――“极点”,大约什么时候会出现“极点”,要如何克服和利用“极点”这一正常生理特点,从而培养学生的勇敢、顽强、刻苦、持久等良好品质。
二、利用体育课常规渗透德育
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开展,现在的体育课堂教学有了很大的改革,上课的形式各种各样,但无论怎样变化,我们的上体育课的常规是不会变,不能丢掉的。
因此,我们每学期的第一节体育课必须在教室里面上课,对学生提出上体育课的一系列要求,让学生了解上体育课要准备什么。如:体育委员的工作职责;班长的工作职责;小组长的工作职责。这样能保证我们的教学工作顺利进行,使学生更有效地掌握所学的体育知识、技能、技巧,掌握体育锻炼的方法,培养学生热爱体育,养成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并且有效地防止各种运动事故的发生,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作风。
譬如:上体育课中集队的要求,要求学生1分钟要把队伍集好,而且在做到“快、静、齐”,分组轮换要30秒完成;上体育课一定要穿着运动服、运动鞋,指甲不能留得过长等。通过这些常规的教育,严明纪律,严格要求,达到爱生有度。培养学生遵纪守法,服从指挥的高尚情操,养成严谨治学的风气。
三、利用体育课活动渗透德育
学校里体育活动非常多,级组之间,班级之间,小组之间,都经常进行一些体育竞赛活动。而这些活动正好渗透德育教育的最好载体。体育比赛要求参与者要按要求穿着服装,要尊重对手,尊重裁判,公平,公正,“友谊第一,比赛第二”,这些正是我们德育教育所倡导的内容。
如通过观看我国的运动员在奥运会上和世界各国的运动员同场角逐,经过激烈的竞争,最后勇夺金牌,升国旗,奏国歌。通过这些感人的情境,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教育。另外,结合素质教育的开展,通过各种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好,充分展示他们的特长,尤其是那些被我们认为是“双差生”,在班上“无用”,批评多于表扬的学生,他们的精力过剩,好动,往往体育成绩较好,这样通过各种体育比赛,让他们参与集体的活动获取成绩,为班集体争光,充分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因势利导,让这些“差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体会到班集体的温暖,减少这些学生的自卑,自暴自弃的心理。从而重拾学习的信心,让他们跟上班集体的队伍。显而易见,以体育活动为载体,有机地渗透德育,对后进生的转化是一个比较有效的途径。并且,这些体育活动,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共同奋斗的团队精神,对加强班级建设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总之,在学校素质教育中,体育教学要发挥它的最大优势,有机地渗透德育,进一步促进学校德育建设。作为体育教师,要不断学习,充实知识,提高自身的思想品德修养,铸造人格魅力。跟上时代的发展,把握当代中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时刻将学校德育贯穿于体育教学活动之中,做到锻炼与育人相结合。
[ 参考文献 ]
15.小学体育德育教学论文 篇十五
德育在体育教学的渗透, 最根本的就是在于“以学生为本”, 充分的尊重学生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将德育目标与体育教学目标中的“德育”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使“德育”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潜移默化的内化为学生们个体的良好的思想品德。
一、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基本方法
1. 教师必须要注重仪表和教学语言
在小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 必须要注重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基本关键在于教师的言传与身教。所以, 教师首先必须要加强自身的修养, 注重提高自身的素质, 做到举止大方、谈吐文明;特别在教学过程中, 必须要讲解清楚、示范规范、言行一致, 才能够为学生树立起良好的师范形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教学过程中逐步党的受到感染和熏陶, 达到德育的目的。为此, 体育教师不仅要有严肃的教风, 还要有充分体现体育教师特有的健康和朝气。教学过程中, 语言必须要文明、简练、具有逻辑性。言传身教、以身示范, 是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最有效的一种方法。
2. 教师之间、师生之间要默契配合
体育教学中, 教师与教师之间的配合也是极其的重要。关爱学生与尊重学生不仅仅是师德的基本真实表现, 更是一种特别好的教育手段, 它可以在塑造学生灵魂的过程中产生一种极其巨大的正能量。特别是对于一些家庭条件相对较差、个人能力相对较差、自信心相对不足的的学生, 教师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帮助他们, 绝不能用一些讥讽的语言来刺激他们。应该在教学中应适当创造一些机会给那些技能水平相对落后、自信心不足的学生。
3. 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特点有效结合
选择合理、科学的课堂教学方法, 将学生自身特点与教材内容灵活、有效的结合起来是一名教师教学能力的最直接的体现, 更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非常有效的途径。教师要特别善于把学生的心理活动与身体活动相结合起来, 尊重学生的人格与自主性, 充分的利用教育教学中的各个环节来对学生们进行德育的渗透, 进而促使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比如:在沙包投掷的教学过程中, 有些学生的动作并不正确, 用直臂投掷, 而且认为运用这样的方法可以投掷到最远。就此, 本人通过个人将错误和正确的方法进行了示范, 用实际实例讲解了发力原理, 使用错误方法的学生改变了动作, 成绩则有了明显的提高。
4. 在针对性评价中进行德育渗透
心理学家有句名言:“赞美犹如孩子的营养剂”。一句真诚的赞美, 不仅可以让受到挫折的孩子重拾信心, 还可以让表现不错的孩子更加上进。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善于发现学生们的优点, 并适时提出表扬与鼓励。特备是在运动准备过程中通过鼓励和表扬学生, 不仅可以让学生放下心理包袱参与运动, 而且还可以充分调动起同学们的积极性。批评时, 则应该根据学生们的心理, 将批评式的教育放在赞扬之后, 则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只顾一味的表扬与赞美并不可取, 而且还有可能会让学生产生“无聊”的感受。但是, 过于严厉的批评, 则会毁灭学生学习的兴趣, 使学生变得自暴自弃, 陷入自卑和孤独, 特别是小学生特有的心理不成熟, 可能会因此而产生更严重的伤害。因此, 对于学生的批评必须要遵循三个基本原则: (1) 不能伤害学生的心理与身体; (2) 必须就事论事, 既往不咎; (3) 不能以学生为发泄的对象, 避免言行粗暴。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深入思考
对与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问题的研究, 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挖掘其小学体育教学的特殊性, 有效的将德育与体育教学紧密结合, 以此提高学生的思想意识, 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 鼓励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活动, 促进学生热爱体育、热爱生活, 逐步形成终身运动的良好意识;从行动上积极主动的参加体育锻炼活动, 团结互助, 关心集体, 遵守纪律;从精神上培养学生不怕苦累、不畏艰难、敢于拼搏的优秀品质。
小学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蕴涵着极其丰富、积极的教育教学功能。小学体育教育是培养学生优秀品格的良好场所, 体育课程不仅可以批评错误、鼓励高尚, 还可以锻炼身体、激励品质。实践过程中, 在教师的引导作用下, 通过有计划、有目的教学设计对小学生进行身心方面的引导和影响, 不仅可以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能力, 更可以磨练学生意志、增进学生团结。“第斯多惠”曾经说过:“为了对学生给予道德上的影响, 教师本人必须是有高尚道德的人。”所以, 体育教师必须要具备良好的品德, 严格要求自己, 规范教育言语, 通过认真、严谨的态度来感染、影响身边的学生, 通过言传身教成的行为来形成一种巨大的正能量, 积极影响小学生的成长, 从而达到将德育教学渗透到体育教育中的目的。此外, 由于职业的特殊性, 体育教师还需要不断加强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提升, 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和掌握, 将新技术、新观念应用于教学之中, 使自己的教育方式、教育能力适应新时期体育教学的新要求。
德育渗透的目的是培养学生高尚品德的形成。实践已经证明, 通过体育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正确的思想观点,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团结协作的集体精神和尊重他人、礼貌谦让的优秀品质;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与独立性,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拼搏进取的意志品质, 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豁达、乐观、开朗的性格和心理素质。
结语
【小学体育德育教学论文】推荐阅读: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10-18
小学体育教学改革07-05
教学反思小学体育教案07-23
小学体育投掷教学思路09-07
小学体育人体结构教学12-07
体育教学环境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地位12-01
小学体育篮球教学设计07-06
小学生体育论文07-20
小学体育教学反思一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