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城市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毕业生就业调查报告

2024-07-14

湖南城市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毕业生就业调查报告(精选15篇)

1.湖南城市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毕业生就业调查报告 篇一

湖南城市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简爱义工团乒乓球赛

主办方:简爱义工团

日期:2013/12/7

一、活动目的:

以体育活动形式增强土木院三号义工团之间联系,充分展现13届大一新生风采,增进团内同学们的友谊与交流,增强相互认识的程度,营造出欢乐轻松的体育氛围,展现我们简爱义工团的体育风采,突出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精神。

二、比赛时间与地点

比赛时间:2013年12月10日晚八点半开始。如遇特殊情况另行通知。比赛地点:湖南城市学院真到位食堂三楼。

三、参加办法

1.本次比赛以个人为单位报名。

2.报名时间: 2013年12月9日24:00之前

3.报名方式:联系本团办公室干事谭雷***或唐军山***登记即可。

四、比赛方式:

1.形式为均为单打。

2.比赛采取三局两胜制,决赛采取五局三胜制。每局都采取11球制,即先赢11球者胜(必须领先对方2球以上)。

3.比赛采用积分制,由球员胜负情况进行积分。

五、竞赛办法

1.比赛采用国家体育总局审定的最新《乒乓球竞赛规则》。

2.除非另行通知,所有比赛均按赛程指定进行按时参加比赛,参赛双方必须于比赛开始前15分钟报到,比赛开始后5分钟未到的参赛人员弃

权处理。即比分为11:0。

3.每场比赛前,比赛的双方必须在记录员处登记,便于数据整理。

4.不得临时变动比赛时间,如有特殊情况,不能如期参赛的选手,提前一天提出申请,并与该场比赛对手协商比赛时间。

5.比赛中所有参赛队员必须绝对服从裁判的判定,赛后有权向裁判提出异议。

6.参赛者有啦啦队的应自行组织,啦啦队应做到文明观看,不准起哄、喝倒彩。以维护场下的秩序,使比赛正常顺利的进行。

7.应本着“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原则,不允许有任何形式的暴力现象发生,若有违反,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六、决定名次方法

1.胜一场得2分,负一场得1分,弃权0分。按积分的多少排名次,胜者列前。

2.若两人积分相等,按两人相互间的胜负排列名次。

七、纪律和诉讼

1.比赛的违纪现象与事件,以裁判的最终裁决为准。

2.比赛进行中如有争议,诉讼等事件一律以书面形式提出,并说明具体情况,时间等,经过调查并作出处理意见。

3.凡参赛者中出现违纪现象及事件(如球场暴力,攻击裁判等),须作出2000字的书面检讨。

4.在比赛过程中,有意将他人造成身体伤害的,责任人承担一切后果。

八、奖励办法

将有三个名额获得团长和副团长爱心早餐作为奖励,具体详情想法可与团长副团提议商讨。第一名可获奖,其他两个奖项获奖条件暂不公布。

简爱义工团

2013年12月7日

2.湖南城市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毕业生就业调查报告 篇二

1 学校物流专业毕业生就业基本状况

虽然物流产业被许多专家誉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但根据问卷调查数据显示:物流专业毕业生中只有44%的毕业生选择了进入物流行业,46%的毕业生进入了其他行业,10%的毕业生选择考研或者出国深造。在毕业生就业方式方面,有20%的毕业生通过校园招聘会找到工作,10%的人是通过家里人和亲戚的介绍,绝大数人通过招聘网站自己找到工作。从就业地域来看,超过一半的毕业生选择在江苏省的苏南地区(苏州、无锡、常州和南京)和全国一线城市工作,生源地来自省外的毕业生表示一般会选择回家乡工作。

2 毕业生就业现状调查

2.1 物流专业毕业生职业满意度

在项目调查中,62.5%的毕业生在职业选择时更关注的是个人发展机会和前景、是否有一定的晋升和发展的空间,对薪酬、工作环境、工作地点等方面的要求有所降低。综合来看,物流专业毕业生在职位选择时呈现多样化趋势,许多人从事财务、销售、行政、文员等方面的工作,专业对口率较低[1]。由此可见,毕业生对物流职业的认可度并不高。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1)大多数物流企业的基础设施落后、服务功能单一,信息化水平落后,导致物流行业环境较差;(2)用人单位所提供的岗位技能要求低,不能满足毕业生的职业发展需求。所以在物流行业工作的选择时,毕业生愿意从事与物流运营管理相关的工作。

2.2 影响物流行业就业的因素

在学习成绩与个人能力对就业影响程度的比较中,大多数毕业生认为个人能力与学习成绩同等重要。目前影响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是实践操作能力、专业技术和就业观念等。毕业生在工作初期需要深入一线阵地,亲临岗位,了解工作流程,具有专业技术和操作能力。从调查结果来看,被调查者普遍认为就业时企业比较注重员工的英语和计算机水平,超过一半的毕业生认为物流类的专业技能证书不重要。

2.3 校园就业指导情况调查

在对学校开设课程的调查中,90%以上的毕业生对开设的课程是满意的,说明学校开设的课程比较合理,符合学生就业需求。但在教学过程中,被调查者表示学校还是偏向于理论化教学,教师讲授的传统课堂模式是学校教育的主流,实践教学建设反面相对落后。而且在实践教学方面主要是通过模拟软件进行操作,与实际工作状态还是有一定差距。此外,校外实习机会较少,基本是企业介绍和参观为主。这就导致学生不能深入进行实践活动,学校在针对性指导、跟进式人才培养方面有许多缺失。

3 物流专业就业问题分析及对策

3.1 就业问题

(1)工作岗位与专业相关性低。

从专业知识与工作岗位的衔接性的角度来看,在我们进行调查后发现:6.25%的毕业生表示在工作中完全能用到专业知识;35.42%的毕业生基本能用到专业知识;基本不能和完全不能的比例分别是50%和8.33%。由此看出,一半以上的已经就业的优秀毕业生认为,在工作过程中用不到专业知识。

我们不难看出由于物流行业的社会实践性比较强,所以需要从业人员具备一定的与物流相关的从业经验,而当今高校教育中,一个方面,学生的专业知识并不是很牢固,并且在学习过程中没有注重理论与实践相联系。另一个方面,学生往往忽视实践经验和实习经历的积累;导致工作岗位与专业相关性低,从而导致物流专业毕业生在从业的过程中,常常碰壁。

(2)行业劳动强度工作压力大。

从这个劳动强度的角度看,现阶段的物流行业是一个劳动强度较高的行业,特别是进入该行业的最初阶段,毕业生一般需要负责一些搬运等体力工作[2]。而且物流基层人员的工作相对单调、枯燥、技术含量低,每天的工作基本为点数量、记数字、拣货、接送货等,部分学生由于择业观的不坚定等因素,导致定位过高、不愿意从事基层工作,对此不能适应,于是产生转行的念头,选择相对轻松的职业。经过调查,我们发现52.08%的毕业生都选择了管理类的相关工作。

在我们的调查对象中,有44%的毕业生从事了物流相关的工作,在这些毕业生中,关于“进入企业后,您觉得自己哪些方面还不够适应您所从事的工作?”这一问题的调查数据表明,身体素质这一项占据较大的比例。不难看出因行业劳动强度工作压力大而导致的学生就业观念的有所偏差这一问题较为严重。

(3)行业收入较其他行业占劣势,存在人才流失。

从行业与人才之间的关系的角度来看,物流行业仍处于发展阶段,并未形成高度信息化的物流网络[3]。目前多数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只是简单地提供运输、送货和仓储服务,而在流通加工、库存管理、物流成本控制等其他物流增值服务方面,尤其是在物流方案设计等更高层次的物流服务方面还没有全面展开。并且,多数行业并未意识到这一点,不注重对物流人才的选拔、培养等,对物流人才需求不高。多数物流企业停留于简单的物流操作水平,整个行业的平均收入水平较其他行业存在劣势,导致人才流失。

(4)学校对于物流专业学生的就业教育不够到位。

从高校的角度来看,对于毕业生希望高校就业指导增强的方面这一问题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选择“为录用生和企业之间的双向选择搭桥”的占据70.83%,选择“收集社会人才需求信息”的选项的比例超过了一半。

由此不难看出,如今高校忽视大学生和企业的衔接,没有真正的去培养适合企业单位的毕业生,毕业生所学知识并不适合企业,而且所学知识更是停留在最简单的层面,缺乏实践能力。而且高校就业指导给予学生实时的人才需求信息也过少,导致学生不了解当下的就业形势、就业结构以及就业政策等,不能正确定位自己。很大程度上,学校对于物流专业学生的就业教育不够到位导致了物流专业毕业生会面临就业难,尤其是本专业就业难的问题。

3.2 改进对策

(1)大学生应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多下基层,提高岗位适应能力。

目前物流行业正处于发展阶段,相关的物流技术尚未全面投入使用,导致物流作业仍依赖人工,因此基层岗位的工作至关重要。对于刚进入物流行业的应届毕业生来说,不可能刚开始就接触管理层的工作,工作经验的欠缺是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基层岗位的工作恰巧提供了积累经验的机会,只有亲身去实践基础的工作流程才能更好地适应更高的岗位需求。作为在校生可以通过为校园快递站服务或者外出实习来体验最基本的物流活动,坚持从基层做起,在高强度的作业中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强化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应用,以提高岗位适应能力。

(2)大学生应树立长远的职业发展目标,切忌只顾眼前利益。

通常情况下,收入和职位是成正比的,而职位的上升也需要一定的时间过渡,入职伊始薪酬可能并不可观,但是只要毕业生具备超群的专业能力并踏实肯干,就会有发展的空间[4]。因此我们要树立长远的职业发展目标,不能因当下低水平的收入现状而气馁。想要跻身公司的管理层,拥有高薪酬的待遇,就要求大学生在校期间刻苦钻研物流专业知识,尤其要熟练掌握物流信息系统的各项操作,当然仅仅满足于专业课程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要学会自主学习与物流行业相关的前沿的知识和技能,例如学习Excel表格的应用、学习用VB语言开发进销存信息系统等。

(3)学校应合理设置专业课程,迎合行业需求。

学校在加强专业教育的过程中,要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出发,改善课程知识结构,教授与工作息息相关的专业知识,必要的时候可以聘请职场人员或者邀请毕业生结合他们日常的工作来和在校生交流互动,帮助学生们提炼出职场必需的理论知识储备。同时在校生要充分抓住学校创造的社会实践机会,积极参加学校安排的实训,还可以利用寒暑假进入相关的物流企业实习,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进而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力争成为一名具备专业素养的优秀物流毕业生。

(4)学校应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加强就业指导。

学校要大力开展物流专业就业指导课程,重视在校生的职业学习和体验,实时关注物流行业的发展,定期收集并发布相关的就业信息,并跟踪物流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系统全面地为在校生分析就业形势,为在校生日后就业提供合理化的就业指导意见与建议,从而引导在校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根据自身的能力慎重选择公司和岗位,作出科学的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

4 总结

现代物流业已经成为衡量城市现代化程度和经济发展效率的重要标志。随着物流业的迅猛发展,现代物流人才的匮乏已成为制约物流业发展的瓶颈。物流的快速发展必将需要一大批专业的中高低各个层次的优秀物流人才。

综合此次调查,结合当前物流业的要求来看,高校物流专业毕业生必须调整就业观,从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做起,夯实专业基础知识,提升自身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积累自身社会实习经验,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当前市场对物流人才的需求,这也是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真正亟待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

参考文献

[1]黎业芬.论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难及解决对策[J].中国西部科技,2009(09):79-81.

[2]张彤,赵静.高职院校物流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分析——基于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2008-2012届物流专业毕业生的调查[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10):154-157.

[3]冯涛.高校物流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与思考[J].物流科技,2012(12):52-53.

3.湖南城市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毕业生就业调查报告 篇三

关键字:独立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就业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57.38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要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到2020年,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重视0-3岁婴幼儿教育 。随着国国家对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视及政策的傾斜,各高校对学前教育专业进行扩招。内蒙古师范大学鸿德学院作为内蒙古自治区办学质量较高的独立学院之一,从2008年建校以来,学前教育招生人数从53人扩招到每届300多人的数量,到目前为止在校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数达1264人。作为一所独立院校,学生的就业关系着学院的口碑,学前专业连续几年大数量学生的就业情况如何,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一、独立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就业情况分析

(一)学前教育专业就业情况说明

内蒙古师范大学鸿德学院自成立以来,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总计421人。其中2008级毕业生为53人,2009级毕业生为98人,2010级毕业生为129人,就这三届的毕业生就业情况做如下介绍。

1.2012届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2012届学前教育毕业生总人数为53人,公立幼儿园(已经考取事业编)就业37人,占69.8%;特岗教师满三年转入事业编单位(以学校为主)5人,占9.4%;银行1人,占1.9%;民办幼儿园就业10人,占18.9%。

2.2013届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2013届学前教育毕业生总人数为98人,至2014年9月份,已有73人在编,占74.5%(其中,幼儿园55人;社区民生6人;小学4人;职业高中4人;企事业单位4人。);民办幼儿园23人,占23.5%;考研1人,占1.0%;出国1人,占1.0%;

3.2014届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2014届学前教育毕业生总人数为129人,至2014年9月份,已有86人在编,占66.7%(公立幼儿园就业82人,占63.6%;党政及事业单位就业4人,占3.1%);民办幼儿园就业43人,占33.3%。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学前教育专业的考编率达80%以上,就业态势良好连续几年实现就业丰收。

(二)学前教育专业就业分析

学前教育专业之所以取得了优异的就业成效,与学前教育专业培养模式的改革有直接的关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颁布后,将学前教育纳入基础教育体系,普及学前教育是今后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主题。今后一个时期,学前教育发展的最大瓶颈是合格师资严重不足。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学前教育人才培养需求变化,培养符合社会所需的应用型学前教育人才,内蒙古师范大学鸿德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在认真调研,反复研究的基础上,对学前教育专业培养方案进行改革推进课程创新,引入“实训”理念,增设实训课程,重视学生实践技能训练。

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理念从2009年提出,教师进行了理论分析及大量资料收集后,选取了八门实践课程为学前教育专业实训核心课程,即《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幼儿故事教学实训》、《幼儿英文故事讲解》、《幼儿游戏指导》、《幼儿歌曲演唱》、《幼儿钢琴、手风琴演奏与伴奏》、《幼儿舞蹈表演》、《幼儿手工制作》,并将每门课程以三十个量化标准为考核要求,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简称为学前教育“八个三十”实训课程。此方案于2010年确定后,在2008级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开始初步的尝试。在实施过程中,为了配合实践的效果,教师们不断与多家幼儿园确立合作关系,建立实训基地。同时,学前教育专业建立幼儿游戏实验室,出资购买蒙台梭利课程模式教育供学生实践学习,建立幼儿教育活动实验室训练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运用这些方式巩固加强实训的效果。“八个三十”实训课程实施以来,教师边实践边改革,将几年的实训材料修改后编写了《学前教育实训教程》,并于2014年公开出版发行。学生优秀的就业率突显了课程改革的效果。据毕业学生反映,学生参加招聘考试时遇到了很多学校实训时的内容,为学生争取就业机会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这充分的说明了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及时有效。

二、对独立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的建议

学前教育专业良好的就业成绩和形势,既给学院带来了欣喜,同时也给本专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2015年教师资格证国考的开始,为学院的就业带来了压力,学前教育专业必须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与国考挂钩。学前教育专业在教师资格证考试过程中,无论是理论考试还是面试,都更加的强调对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理论课程和专业技能的考核。由过去单纯的考核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学,变为现在的综合素质考核和保教知识与能力,对进入学前教育行业的职业准入提高了门槛,更加强调个人的基本素养、综合能力。

为了在今后的就业中能够保持良好的就业态势,学前教育专业还需要做进一步的改革。

(一)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实践教学

过去的教师资格证考试主要是强调理论知识的考核,学生只要复习好书本上的知识点,强化记忆,就能顺利的通过考试。目前,从国考和招考的考试试题上可以看出,出题的形式多样灵活,考核的内容紧紧围绕幼儿园的实际案例,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此现象,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学前教育专业应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加强实际应用能力训练和实战演练。实训课程需要学院教学在课时上给予一定的支持,建立更多符合专业要求的实验室,真正落实实训理论,取得实效。

(二)加强团队合力、助推专业发展

学前教育专业在课程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面临未来的国考和就业的压力,急待组建一支有团队合力的教师队伍,助推专业的发展。精干高效的高质量师资队伍是专业发展的有力保障,希望经过几年的努力,能够打造一支稳定优秀的骨干教师,既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又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继续为培养一批合格的幼儿教师,促进本专业良好就业奠定基础。

(三)完善实习基地建设、支持实践教学

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已经有了许多的实习基地,但仅仅局限在实习环节,真正对教学的返哺作用不是很明显。为了应对今后的国考、招考,保持就业的持续优势,学院应当加强与实习基地的深入联系,遵循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希望幼儿园教师能够把一线的教学经验带到大学的课堂,支持实践教学。另外,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应该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逐步的走进幼儿园,接地气。幼儿园可以为学院的实践教学提供丰富的案例,学院教师的参与也会为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动力支持,达到双赢的效果。

总之,为了促进学前教育有更好的发展,独立学院还有很多急需努力的方面。在面对大好就业形势的背景下,学院不仅要有就业的数量,还应注意提高就业的品质,加强实践教学,拓宽就业渠道,真正实现就业的持续丰收。

参考文献:

[1] 曹绍平,苏艳娥,谢秀媚.学前教育专业就业现状社会调查研究-以广东、广西为例[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3(14)

[2] 赵南.学前教育专业未来发展路径探索[J].教育科学,2014,30(4)

[3] 刘文英,郁英,简云超,刘娟,朱玲.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调查及对策-以成都师范学院学前教育系为例[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3,29(6)

基金项目:内蒙古自治区高等教育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

学前教育专业实训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研究

4.体育学院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报告 篇四

为了加强我院学生教育教学质量,了解我院毕业生的工作和生活情况,了解社会对人才需求规格的要求,促进我院的教学改革、专业设置调整和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以促进学生就业,学院特组织本次毕业生跟踪调查。2011年7月初,我院毕业生跟踪调查组到合肥、常州等地对2011届毕业生就业情况做了一个跟踪调查。通过对用人单位的人事经理和有关部门负责人的洽谈以及与学生进行座谈,调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用人单位性质分析

今年的毕业生跟踪调查数据表明:由于是师范类专业,教师仍是我院毕业生就业首选。但随着国家经济结构和大学生求职预期的转变,私营企业也逐渐成为我院毕业生选择就业的主流职业。这与私营企业规模不断壮大,用人门槛低有很大关系。相反,毕业生进入国有、集体和机关事业单位则相对比较少。

(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相关评价

通过调查组对毕业生所在单位的调查表明,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政治思想表现和职业道德予以充分肯定,特别是对我院学生在基层工作岗位上至今未有违法行为而表现出的政治素养,以及一般工作技能和素质给予较高的评价。而对我院学生的综合评价不高,尤其是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与综合协调能力评价较低。

从座谈会和非正式交谈的情况看,毕业生用人单位普遍反映,我院培养的学生政治素质高,业务过硬,工作中吃苦耐劳,勤学好问,上进心强,一部分会成为企业的业务骨干。但学生的综合素质不高,突出表现在专业知识面窄,理论水平低,创新能力有限三个方面。用人单位强调,随着人才竞争的不断加强,如招聘职员、干部竞争上岗或轮岗,用人单位不仅仅注重学生的实际业务能力,也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理论水平;不仅仅重视学生的专业知识,更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希望学院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强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与训练,注重对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开拓精神的培养,提高他们的领导能力、应变能力、公关能力、交际能力、协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和服务意识与能力等等,使毕业生不仅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同时也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成为一个“多面手”,能不断适应新环境和新形势的挑战。

八、调查结果对我们的启迪

通过本次调查,调查组得出的结论是我院毕业生的总体水平已经得到社会的认可,学生素质比以前又有了很大的提高,就业质量较好。但是我院学生存在的问题也值得我们去注意,特别是外语水平、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我们要为学生提供各种方式来加强薄弱环节的提高,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对于人才的培养和教育有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学校教育的发展方向已由应试教育逐步转向综合素质教育,这是以提高人才素质为重要内容和目的的教育,是一种更加注重人才人文精神的综合素质的提高,重视人才人格的不断健全和完善,也就是说更加重视使大学生学会“做人”的教育理念。抓好综合素质教育,就是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促进国家的繁荣富强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2、进一步加大力度进行教学改革

首先,要继续进行课程设置的改革。课程设置既要有利于培养学生专业素质,也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要加强基础课的教育,为学生的今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要加强合格公民方面内容的课程教育,以适应工作单位的需求。

其次,在教学内容上,要摒弃陈旧的教学内容,注意知识的更新,要把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半能力放在首位。在教学方面和手段上,要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潜能,重点加强对于进行创造性活动有关的方法、能力、品格的教育。

第三,要加强实践教学。事实证明,实践教学对于学生检验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同时实践教学对于学生接触、了解社会实际,认识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从而调整心态,有针对性地进一步加强自身的学习和修养,以及缩短学生毕业后与社会的适应期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3、进一步加强师资力量培养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之一,高水平的教师才能培养高质量的学生。在毕业生调查过程中,我们常听到学生对某些上课上得好、对学生认真负责的老师的称赞和感激,也听到过学生对少数课上得不好甚至对学生也不负责的教师的责备;还有不少毕业生说,学生想不想

学,很大程度取决于老师教得好不好,这些都说明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的极其重要性。因此,学校必须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养。要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促使教师把不断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转变为自觉行为,不断钻研业务,提高自身素质,特别要强调教师追求真理、崇尚学问的品格和敬业精神。

4、进一步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就业指导作为就业工作中的重要一环,我们要在以往的工作上加大力度。此前我们在日常就业指导之外,我们经常邀请学院就业指导办公室的老师为我们的毕业生开设相关的就业讲座,因为此种模式受利范围比较小,所以我们在日后的工作中把就业讲座贯穿大学四年,除邀请学校的老师外,我们还将邀请邀请一些教育、人事部门分管人才资源的负责人,企业人力资源部的人事经理与在校大学生分享就业经验与成长的经历;组织大学生走进企业、走进学校、走进管理部门、走进行业、走进市场。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加强学院就业网的利用率,加大就业网的宣传,进而提高我系就业指导工作的效率。

5、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教育

5.湖南城市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毕业生就业调查报告 篇五

——土木工程学院2008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

土木工程学院2008年就业工作在校学生处及院领导重视下,通过全体师生不懈努力,取得可喜成绩。截止目前,我院的毕业生基本就业率已经超过98%,位居学校前列,具体工作汇报如下:

第一部分:2008届毕业与就业情况概述

在各部门关心重视下,在全体老师和2008届广大同学的辛勤努力下,我院2008届毕业生的一次性毕业率首次达到91.5%,就业率达到98%(6月30日学生处提供的数据),毕业率和就业率均双双刷新学院历届记录,创造学院历史新高,具体情况及分析如下:

交通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总体达到

91.5%,创造我院历届毕业生毕业率之最。当然,从中也 可以看出我院学生学习之难、毕业之难。

土木工程、给排水工程,总体达到98%,也创造我院历届毕业生就业率之最。当然,也可以看出 我院学生是很受市场欢迎的,土建行业还是社会的“朝阳”产业。

从表三可以看出,今年我院应届学生的考研上线率按低到高依次为:给排水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土木工程、交通工程,总体达到38.3%;研究生所总人数占比率按低到高

依次为:给排水工程、土木工程、水利水电工程、交通工程。

结合前三表,我们可以得出两个结论:

1.毕业率与就业率之间的关系:毕业率越低的专业往往就业率越高,这是由于目前

统计就业率的基础是毕业情况,如果毕业率不高,即可毕业的人数相对较少、“分母”不大,其计算出来的比率自然也会较高。

2.毕业率、就业率与考研率三者的关系:一般情况下,越难毕业的专业,越好就业,因

为可供投入就业市场的毕业生少了,按照市场供给关系,自然也会更受市场接收;而由于很好 就业,就也前景较好,很多学生急于马上出去工作,造成比较少学生去考研,可见,就业形势 好的专业,往往考研率会比较低。就这点,今后教育和引导我院学生考研的工作任重道远。

1.我院学生投身本专业的站主导,就业受市场经济影响较大。我院08届毕业生中,真正

“改行”去从事选调生等工作的只有9个人,而从事本专业或土建类相关专业的人数达到321人,占总就业人数的97.2%,这说明,今年我院毕业生总体就业形势好,就业十分对口,也反映出学生对学院各专业的兴趣和喜爱;另外,有268人选择了去各类企业工作,从事土建方向的现代企业工作,占总人数的81.2%,表明今年我院毕业生就业受市场影响大,也说明了大家屏弃了“官”本位思想,从事纯粹行政工作的很好,就业选择更加趋向理性和专业优先。

2.就业区域与地理分布依然不均:从整体层面看,在省内就业的达257人,占总就业人数的78%,说明大家就业的视野还不会很宽广,不愿意远走他乡,而今后引导大家提高就业眼光、放眼全国的工作压力也不小;从省内分布看,集中于福、厦泉三地的达到217人,占省内人数的84.4%,说明传统意义上的就业“黄金地区”观念还是根深蒂固,说明我们在调整学生就业期望和理性就业宣传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从经济条件看,在省内外经济条件好的大城市就业的有276人,占就业总人数的84%,说明经济条件好的地方还是更受学生亲睐,国家在制定鼓励到西部、到落后地区就业政策的力度还要加大,我们的就业宣传和引导还要加强。

第二部分:我的主要做法及经验介绍

一、强化领导、分工合作,是做好就业工作的组织保证

我院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对毕业生就业工作实行“一把手负责制”。早在2007年9月初,在学院党政联席会上,研究通过了《关于成立土木工程学院2008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组决定》的文件,决定由院党委张和秋书记、刘朝晖副书记分别担任组长和副组长,要负责研究就业工作战略决策和宣传,部署各项工作;并由各系负责人、院党委秘书、院办主任、院团委书记及2008届毕业班辅导员担任工作组成员,主要负责组织落实与用人单位进场联络事宜,做好对外宣传、信息采集及发布、用人单位接待和后勤服务等工作。

正是加强了领导,明确了责任,在组织机构上确实保障了我院就业工作能够顺利有效的实施。

二、与时俱进、更新观念,做好就业的思想准备

更新就业观念不仅需要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也需要参加就业工作的老师转变就业观念,这是我们做好就业工作的基础,非常重大。

1.认真作好思想工作,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工作。通过召开就业师生座谈会,组织毕业生积极有关就业指导讲座,在网络上开辟就业论坛,邀请往届毕业生畅谈就业感想等方式,引导广大毕业生到基层去到最急需人才的地方去实践锻炼成长。其中,涌现出了一大批赴西藏、贵州、广西等边疆地区工作的同学,以及2个志愿扎根基层的选调生。

2.切实转变就业指导老师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我们要求从事就业工作的老师们观念要有新变化,做到就业数量与质量并重;具备主动拓宽就业渠道的自主型就业观。另外,要求指导老师不断提高综合素质,以适应新形势需要。

3.积极做好对外宣传工作,摒去传统落后的思想观念。我们制作了2000份的《土木工程学院2008届毕业生就业宣传小册》、开辟了《就业光荣榜》、就业工作网站(挂在学院网站上)、及3个年段就业信息QQ群等(年段所有学生都加入,到目前仍在发挥积极作用),屏弃了“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落后观念和滞后思维,努力宣传自己,积极向市场推销自己,利用各种渠道在就业市场中树立起良好的学校形象和专业形象,以形成吸引用人单位的良好效应。

三、微观入手,切实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

毕业生就业率的高低是学校办学实力的体现,是学校的“产品”能否为社会认同的标志,对在校学生的影响极大。为此,在2008届毕业生中,我们做了如下努力:

1.帮助毕业生调整求职心态,树立新的就业观。我们通过每月1次的年段大会及个别交流等形式,调整学生的就业心态与期望值,引导学生克服依赖心理,树立自主择业与竞争观念。另外,我们高度重视毕业生的思想动态,加强心理辅导,指导学生正视现实、对待挫折,自立自强,如先后举行5次的毕业生心理指导专题讲座、采取个别辅导的方式、定期心理咨询等方式,把思想工作做到家。

2.指导毕业生做好求职前的准备工作。教育学生做好求职前的心理准备,正确面对现实,以健康的心态投身于即将来临的生活中;要实事求是的认识自己,以便扬长避短,尽可能的发挥自身优势。

3.指导毕业生初步掌握求职技巧。在开学初,我们还进行了简历制作大赛、模拟面试等活动,全面提高学生求职材料的制作能力与应聘技巧。

四、及时沟通汇报,争取校就业指导中心关心支持

做好就业工作,上级业务指导部门——校就业指导中心的指导至关重要。为此,我们密切保持与校就业指导中心联系。主要的做法有:

1.安排学生秘书协助就业指导中心工作。我们安排2位学生前去就业中心协助工作。一年来,学生秘书很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除了做好常规工作外,还出色地完成了就业信息发布及登录、就业方案核对、档案交寄等工作,受到领导老师的积极认可。

2.及时上报就业工作简报。按照上级要求,我们坚持每月向就业中心准时报送《土木工程学院就业工作简报》,保质保量完成,一方面能向上级汇报本月份工作心得,以便得到及时指导;另一方面也是对本阶段工作很好的总结,并对下阶段工作进行部署。

3.邀请就业指导中心老师给学生做辅导交流。我们很荣幸地邀请了就业中心曹乐平、鄢智强等老师来给学生做就业方面的交流,及时回答大家提出的问题,提高了就业技巧。

4.积极完成就业指导中心安排的各项工作。我们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就业中心安排的工作,如5月30日承办周末校园招聘会等,受到就业中心的认可。

5.加强毕业班辅导员与就业指导中心的联系。在平时工作中,我院毕业班辅导员许长宾老师积极与就业中心相关老师联系,咨询相关就业政策、汇报相关工作、办理就业手续,有利地推动了我院就业工作发展。

五、拓宽信息是毕业生就业的重要基础

我们努力拓展就业渠道,千方百计增加就业信息,采取了以下措施:

1.注重就业信息的及早发布与正确筛选。我院积极主动地把毕业生信息提前向社会公开发布,在学院网站专门开辟就业主页,把年段300多位学生信息加以上传,使用人单位了解学院的人才资源情况。另外我院十分注重信息的搜集准确度,对通过各种渠道收集的信息注意分析和预测,力争提供给学生的信息准确率高、有效率高。

2.我们努力拓宽就业信息渠道。我院积极利用学校就业中心、省内外人才市场、参加用人单位人才需求调配会、到具体用人单位等方式获取就业信息;积极利用我院丰富的校友、教师资源及有关社会资源获取就业信息。同时认真做好毕业生就业单位的信息反馈及回访工作,掌握用人单位需求人才的要求等,做到可持续发展。

3.集中举行专场招聘会与个别接待相结合,形成就业主渠道。我们先后在4月19日和5月18日在素质拓展中心召开2场土建类专场招牌会,吸引了近200家土建类用人单位前来招聘,打造出我院专场招聘会的强大品牌;一年来先后接待了80多家企事业单位前来招聘,收到良好效果。

4.切实促进就业信息在毕业生中的资源共享。针对毕业生享有就业信息不均的现象,我们着力做好就业信息的搜寻和资源共享工作。当掌握较多就业信息的毕业生签约时,尽量说服他们将其它信息奉献出来,这些信息经整理后通过公布出来,便可做到资源共享。

5.重视就业信息的再利用。对因为考研成功或者其他原因导致部分毕业生无法按协议到用人单位就业的,尽可能推荐别的优秀同学替代该岗位,让用人单位能够理解并再次聘用我院毕业生。同时,对往年就业信息进行整理归类,并主动联系已接收我院毕业用人单位,了解今年是否还存在需求情况。

六、多管齐下、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再创新佳绩

为了进一步建立健全毕业生服务体系,提高就业指导服务的水平。我院就业工作另一个特点是改进单一就业模式,多管齐下,群策群力,把就业工作看作一个权变的系统工作。主要表现在:

1.“以热带冷”,促进专业间就业机会的共享。我院的给排水、路桥方向毕业生今年就业形势较好,而交通工程等专业就业形势相对严峻。针对我院不同专业有部分专业课程相同的情况,一旦有用人单位需要其中一种专业毕业生,则询求是否需要同一大类但又是冷门的不同方向毕业生。

2.建立毕业生实习基地。目前,我们已经在12家用人单位建立了实习基地,与其他更多家单位也正在联系之中。良好的实习机会,让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彼此得到了解,给毕业生提供了很多的就业机会,达到了“双赢”的效果。

4.积极开拓就业市场。除了福、厦、泉地区,我们还加大对我省其它地区和省外用人单位的推介力度,以此挖掘市场潜力,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大的选择范围和更多的就业机会。

5.营造良好品牌效应。在推荐过程中,我们严格把关、实事求是,加强毕业生的诚信道德建设;另外,我们也慎重核实用人单位,以防毕业生受其误导。

6.有的放矢,做好考研落榜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我们与他们共同分析现状,帮助他们认清现阶段是否适合继续学习,若适合,则协助他们了解人才储备的手续;若不适合,则鼓励他们尽快摆正心态,把握住现有的就业机会。

七、规范就业指导工作,保证就业工作规范化操作

我们在毕业生就业过程中,注意为毕业生营造公平竞争、机会均等的舆论环境和就业氛围。辅导员及有关工作人员以身作则,真诚对待每一个学生;同时教育毕业生无论是对用人单位还是对竞争对手,都要正直、诚恳、讲究道德,公平竞争,逐步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另外,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注意工作的规范化、连续性和有效性;方法要灵活多样,应校系结合,因人而异,具体问题具体解决;多考虑毕业生的实际困难,细致耐心地解答疑虑,提供的就业咨询作到有的放矢,使毕业生的就业问题真正落到实处。

八、坚持“量”与“质”的统一,不断提高就业工作水平

我院已经明确地把就业质量摆在与就业率同样重要的高度来抓好就业质量的提高。高度重视,把好就业关:一方面狠抓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慎重考虑用人单位,切实提高需求单位的质量,做到暂时的令缺勿烂。科学的决策定位加上勤勉的工作,使得我院今年的就业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真正作到了就业的“量”与“质”的统一。

九、做好毕业生的离校后续工作,维护校园安定稳定

临近毕业,我们对少数学生不良的心理状态及消极因素也给予足够的重视,加大管理力度,对毕业生的行为从严要求,在特殊时期甚至“严防死守”,让毕业生有一个良好的秩序;对于容易引发事端的摩擦、矛盾能做到及时化解;对于突发事件,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能“冷”处理,不激化矛盾;对于违反校规校纪的学生,及时按规定处理。

另外,我们把严格管理同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结合起来,同关心爱护学生结合起来,开展了一系列的“爱校、爱院”及文明离校活动,发挥党员学生干部带头作用,有效地维护校园安定稳定。

第三部分:遇到的问题及工作展望

一、存在几个问题

1.毕业生就业服务队伍尚未实现专业化。目前,学院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主要由毕业班辅导员承担,但辅导员岗位人员流动性很大,担任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的辅导员多为“新手上路”,缺乏必要的培训,不利于我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的整体水平进一步提高。

2.土建行业“重男轻女”的现象比较严重。主要原因是土建类毕业生就业方向多为野外现场施工性质的单位,这对女生要求的条件更高,许多用人单位明确声称只需男生,而婉言拒绝女生;另外女生就业也较为挑剔,希望去一些安稳点的单位,因此女生就业就相对较难,目前尚未落实单位的也大多为女同学。

3.来自经济条件好的地方的学生就业动力不足。这主要是因为学校的一些促进就业的政策对他们不起作用。这部分同学仍处于观望当中,希望能利用生源的优势多花些时间找一个更好的单位,实在找不到,关系回生源所在地也可以。

4.存在个别毕业生“毁约”现象。在毕业生就业推荐工程中,发现有不少毕业生“脚踩多只船”,在签订就业协议后不把协议书上交学院,“这山望着那山高”,在找到更理想的单位后,以原

协议书遗失为由申请补办并多头签约,造成毁约、违约问题,影响了学校、学院在社会上的信誉。

5.考研热情不高。受社会整体就业形势严峻但土建类专业就业前景相对看好等因素影响,今年我院毕业生总体考研热情不高,从长远角度考虑,会对我院毕业生今后长期发展带来一定的制约。

二、工作展望

1.尽早实施专业化、全过程的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建议学校能把就业指导作为学校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纳入人才培养的始终;并且成立专职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团队,为学生提供专业化的毕业生就业咨询、指导与服务。

2.关注弱势群体,提高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针对性。建议学校加大对家庭困难、残疾、及女学生的就业扶持力度,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服务,采取有效措施对这部分毕业生进行重点指导、重点推荐,促进他们充分就业。

3.积极开展土建职业经理人的职业规划教育。要结合我院特点,针对不同的年级开展就业指导,如大一时,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特点、专长和兴趣,进行专业启蒙,进而选好专业;大二时,帮助学生了解用人单位情况、市场需求,鼓励他们参加社会实践,多考取相关证件;大三时,帮助学生接触和了解就业市场的状况,参加相关就业准备活动,促进考研与就业理性决策;大四时,对毕业生进行就业专题训练,帮助毕业生了解需求信息,参与就业市场的竞争。总之,要从长远角度,对学生进行富有学院特色的土建职业经理人教育,不断增强学生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4.编写教材,开设选修课。为了更好地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我们将针对本院的特点,结合形势发展,编写《土建类学生毕业生择业方略》,作为就业指导的教学用书。同时,针对我院课程量较大,课时有限的特点,开设选修课,在每周固定时间举办就业指导讲座。

5.加强就业诚信教育,树立典型、形成示范。我们要对毕业生进行深入的诚信教育,注意发现和收集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成功,典型的案例,并通过介绍应聘成功与失败的生动案例,使学生从中取得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更能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6.加大考研宣传和引导。我们要多方努力,采取各种激励与宣传手段,进一步加大考研宣传和引导,改革学院研究生专业考试内容,吸引更多的学生报考,让更多的能继续在包括我院在内的各研究生学府深造,提高学生长远竞争力,推动学院毕业与就业工作良性发展。

以上就是我院在推进就业工作中的一些体会和设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继续发扬优势,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为开创我院就业工作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6.湖南城市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毕业生就业调查报告 篇六

为全面、准确地了解毕业生的工作现状和发展情况,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的精神,结合学校就业工作要求和学生培养目标,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 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坚持实事求是、服务学生的原则,客观、公正、有效的反馈学生就业信息。

第二条 调查目的。动态掌握毕业生就业状况,帮助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实现顺利就业;了解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对我院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改进我院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同时,为教学改革提供依据,促进我院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完善我院办学特色。

第三条 调查方法与内容

(一)毕业生跟踪调查主要通过网络问卷调查及实地访谈的方式进行,辅之以毕业生座谈会、优秀校友报告会等方式。

(二)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主要调查毕业生进入社会后的就业状况(包括就业创业情况、签约情况、升学情况、就业地点、待遇福利、就业单位性质、工作岗位等)、就业观念(就业意愿、择业因素、期望值等)、对学校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工作的满意度、对学校人才培养的满意度,以及对就业工作和对母校的总体评价和建议等。

(三)用人单位调查。主要调查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实际评价(包括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职业业务素质、知识结构、工作能力和技能、综合评价)、用人单位对我校人才培养的评价(包括对我院课程设置、教学改革以及就业创业工作的评价和建议)、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需求情况。

(四)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需求情况,积极推荐我院毕业生,不断拓展毕业生就业渠道。了解未就业应届毕业生状况,及时提供就业岗位信息,帮助每一位未就业毕业生顺利就业。

第四条 调查范围与要求

(一)毕业生跟踪调查是学校毕业生工作的延续和深入,每届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于每年6月启动,覆盖所有专业的毕业生。要求参与率不得低于80%,有效样本率不得低于参与人数的80%。

(二)学院与学校就业处对接确定每年的具体调查时间、内容、方式等事宜;并指派专人对毕业生跟踪调查情况进行汇总、分析,掌握毕业生就业情况;负责撰写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并当年12月中下旬形成初步调查报告。进而总结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为我院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反馈建议和意见,并负责逐步改进和完善此项制度。

(三)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实施。每届毕业班辅导员作为所带班级毕业生跟踪调查的直接责任人,负责动员当届毕业生参与跟踪、调查及信息反馈。在了解毕业生具体工作单位的基础上,建立跟踪联系网络,建立跟踪调查数据库,作为毕业生质量评价的基本信息来源。

第五条 调查结果汇总与利用

(一)根据跟踪调查的反馈信息,进行分析总结并撰写就业质量调查报告。

(二)根据毕业生及用人单位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召开专题会议,提出整改措施,提高学院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水平,促进我院就业创业工作走向科学化、制度化、系统化。

(三)通过毕业生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满意度评价,促进教学及学生管理工作改革,提高我院的社会声誉。

(四)建立未就业应届毕业生数据库和专用QQ群,在毕业生离校后的半年内,过电话、网站、QQ群、微信公众号等途径及时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推荐就业岗位。

7.湖南城市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毕业生就业调查报告 篇七

我国西部地区 (1) 资源丰富, 由于受自然、经济条件的限制, 人才队伍建设存在一些问题, 严重制约西部地区的经济、科技和社会的发展。人才总量不足, 分布失衡;人才队伍的知识、技能结构不尽合理, 科技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特别是高层次的人才严重缺乏[1]是西部地区亟待解决的难题。

经济学家徐逢贤历时七年, 实地考察东西部30个县后, 得出的数据值得关注:东部地区平均每100人拥有科技人员18名, 西部仅为2名;东部地区乡镇领导学历在大专以上的占64%, 西部则不足20%;东部居民平均受教育时间达10年零8个月, 西部居民则为3年零6个月。表1中数据也显示, 西部地区各种高学历的人才都比较匮乏。由此可见, 西部地区当前的经济发展需要大量各级各类人才, 采取切实措施推动大学生西部就业的工程建设非常紧迫。

资料来源:根据陕西教育事业统计年鉴 (2006) 和中国统计年鉴 (2007) 整理。

二、研究方法

1.调查对象: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2014届毕业生1100人。

2.调查时间:2014年3月1日-3月20日。

3.调查形式:自填式问卷调查。在南京邮电大学三牌楼校区, 从通达学院通信工程、信息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等18个专业随机抽取1100个样本。发出问卷1100份, 收回问卷1053份, 回收率95.7%。

4.问卷内容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基本资料, 主要包括性别、专业、年龄、家乡等基本信息;二是具体问题, 主要包括调查对象对西部地区的了解、就业选择意向、影响毕业生西部就业的因素等内容。

5.筛选有效问卷:建立数学模型, 提取关联选项进行问卷有效性分析。如果有以下情况则做剔除数据处理:

(1) 问卷漏答数过多, 当漏答题数为总题数的2/3时, 剔除该问卷。

(2) 整份问卷所勾选的选项为同一个或有明显规律性的, 剔除该问卷。

(3) 题目为非多选题, 但填2个以上的选项, 剔除该问卷。

以上工作做完之后, 我们建立了相关分析数学模型, 用来剔除那些在概率上很少发生的问卷。符号说明:

关联度最小的两个事件同时发生的可能性最小, 通过以上方法找到对应的ij和uv, 当某问卷中第i题的第j个选项和第u题的第v个选项同时被勾对时, 剔除该问卷。经过剔除无效问卷, 最终确定有效问卷为938份, 即本次调查问卷合格率为85.2%。

三、调查分析

1.调查对象的基本特征。

本次调查对象为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2014年应届毕业生。通达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 由南京邮电大学1999年创办的全日制民办本科独立学院。学院依托南京邮电大学雄厚的教学资源、显著的学科优势和严谨的教学管理, 保持与通信信息行业密切稳定的合作关系, 成功地培养了一批批信息产业建设的合格人才, 享有较高的社会声誉, 成为造就IT英才的摇篮、步入信息产业的阶梯。据统计938份有效问卷后发现, 参加本次调查的男生713人, 女生225人, 分别占调查人数的76.1%和23.9%。其中, 理工科学生806人, 占调查人数的85.9%, 文科学生占14.1%。江苏省内学生783人, 占调查人数的83.5%, 省外学生155人, 其中来自西部地区的学生17人, 仅占调查人数的1.8%。

2.到西部就业意向分析。

(1) 对西部地区发展现状的认识

据统计, 77.1%的应届毕业生对西部地区的发展状况不太了解, 5.9%的毕业生表示完全不了解。数据表明, 应届毕业生对西部地区的发展缺乏关注, 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现状不了解, 不清楚西部就业政策和人才引进措施, 这是制约独立学院毕业生到西部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2) 地域限制的影响

本次参与调研的毕业生基本是1990年以后出生的大学生, 占调查人数的97.8%, 其中独生子女661人, 占调查人数的70.5%, 有17.9%的毕业生来自农村。分析调查问卷可发现, 81.1%的调查对象认为区域因素是限制独立学院毕业生选择西部就业的客观原因, 其中独生子女居多, 占86.2%;仅有12.9%的调查对象明确表态选择就业岗位时不太考虑地域限制, 其中来自农村的毕业生占了77.7%。

以上调查统计表明, 我国西部地区地形复杂多样, 交通落后、生活条件较为艰苦, 而独立学院毕业生大多来自城市, 多为独生子女, 且家境较为富裕, 对父母依赖性很强, 独立性较弱, 对西部艰苦的的生活环境较难适应, 这也是影响独立学院毕业生选择到西部就业的重要因素之一。

(3) 家庭因素的影响

根据统计问卷可知, 70.5%的调查对象是独生子女, 明确表示父母比较倾向将自己留在身边 (周边) 发展的有589人, 占调查人数的62.8%, 26.5%的毕业生表示不太清楚父母的真实想法, 仅有10.7%的毕业生表示父母会愿意支持他们的选择, 哪怕是去相对条件艰苦的西部地区。

分析调查数据可以看出, 大多数的父母是不赞成自己的子女到西部地区就业, 父母的反对无疑是制约独立学院毕业生到西部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此外, 我们还应关注到, 26.5%参与调查的毕业生, 其家长对他们的就业出路问题还没有明确方向, 这些家庭有可能在了解国家西部大开发相关政策及西部省份人才引进配套措施之后, 选择让自己的子女去西部发展。

(4) 个人职业因素的影响

根据图1, 我们可知, 考虑到西部就业的不利因素时, 78.25%的调查对象认为是“地处偏远、条件艰苦”, 74.01%认为是“离家太远, 交通不便”, 56.57%认为是“气候, 饮食不习惯”, 27.13%认为是“工资不高, 待遇差”, 另有3.53%的调查对象表示去西部就业“不体面”。图2数据显示, 选择到西部就业时优先考虑的因素, 67.1%的毕业生选择了工资收入, 54.1%选择了就业前景, 67.1%选择了自己的兴趣, 46.5%选择了工作环境, 仅有15.9%的大学生表示要考虑父母的意见。

以上两组数据表明, 独立学院毕业生在选择就业岗位时能够综合考虑工资收入、个人兴趣、工作环境、就业前景等因素, 这说明大部分毕业生在个人职业发展问题上是经过一定理性思考的, 都希望拥有更大、更好、更适合自己的人生舞台, 或许能够成为大学生到西部就业的助推器。

四、调查结论

1.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 积极树立西部地区正面形象, 大力宣传国家的相关政策。

如前所述, 高达83%的大学生表示对西部地区的发展状况不了解或不太了解。改革开放以来, 由于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逐步拉大, 我国西部大部分地区始终被列为重点扶助对象, 大众媒体基本把西部地区描述为“基础设施落后、信息和供需渠道不畅、服务水平低等”, 甚至经常报道西部地区负面的新闻事件, 而对西部地区人才引进、经济转型等宣传报道较少或流于表面, 直接导致很多毕业生对西部地区缺乏理性认识。

2.突破地域限制, 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相关配套制度。

调查结果表明, 81.1%的毕业生认为区域因素是影响他们选择到西部就业的主要因素, 尤其是我国在户口、档案、工资、社保等方面的地域限制, 严重挫伤了毕业生去西部就业的热情。“户口政策严重地影响了大学生就业后再流动, 也就影响了大学毕业生的首次就业选择;档案的多功能, 如政审、提拔、保险等, 也对人才流动牵制很大;社会保障制度的地区统筹也严重地影响了毕业生的合理配置”[2]。因此, 需要各级政府突破地域限制, 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相关配套制度。

3.重视家庭因素, 建立完善的养老制度,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根据问卷调查反馈, 浓厚的家庭观念制约着独立学院毕业生到西部就业的意向选择。为了解决严峻的人口问题, 1980年9月25日《中共中央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发表, 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根据调查数据显示, 高达70.5%的调查对象是独生子女, 独生子女家庭目前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是少子化背景下的养老安全问题。家庭养老是最基本、最可靠的养老方式, 父母比较倾向, 也有能力将孩子留在身边发展, 方便互相照应。但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支持力天生较弱, 因为独生子女是唯一的养老责任主体。很多家庭的计划生育使命早已完成, 父母逐渐进入老年, 国家应该对这些人承担起养老保障的历史责任, 因为他们为国家作出了贡献[3]。

4.坚定理想信念, 构筑精神支柱, 积极投身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

西部地区自然资源丰富, 市场潜力大, 战略位置重要。但由于自然、历史、社会等原因, 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二, 不到东部地区平均水平的40%, 迫切需要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4]。根据以上调查结果分析, 西部地区交通闭塞、经济落后、生活条件较为艰苦, 成为影响毕业生选择到西部就业的不利因素, 但无数人生成功的事实表明, 青年时代, 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 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梦在前方, 路在脚下。自胜者强, 自强者胜。因此, 独立学院毕业生“要脚踏着祖国大地, 胸怀着人民期盼, 找准专业优势和社会发展的结合点, 找准先进知识和我国实际的结合点, 真正使创新、创造落地生根、开花结果”[5], 继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6]。

摘要:独立学院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办学的一种全新模式, 在20世纪末国家扩大高等教育规模的背景下应运而生。本文通过2014年3月进行的“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西部就业意向调研”问卷调查, 建立起数学模型, 提取出有效的调研信息, 根据社会学、教育学的一般原理, 深入分析影响独立学院毕业生到西部就业的重要因素, 即区域因素、独生子女因素、家庭因素、个人职业因素和大众传媒因素等。

关键词:就业意向,西部地区,独立学院,毕业生

参考文献

[1]刘文.高等教育投资与毕业生供求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6.

[2]谢桂华.转型期的城市劳动力市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

[3]李博文.独生子女家庭成高风险家庭[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 2009.

[4]百度百科.西部大开发[DB/OL].http://baike.baidu.com/subview/13834/4995513.htm?fr=aladdin.

[5]新华网.习近平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D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10/21/c_117808372.htm.

8.浅析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问题 篇八

所谓独立学院,在我国《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中给出定义是“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从1999年第一所独立学院(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成立到现在,我国的独立学院已经发展为300余所,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中增长最快的办学形式。然而,在这个迅速的发展过程中,毕业生的数量不断增加,同时带来了一系列的就业问题。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一直是我国所面临的严峻问题,而由于种种因素影响,独立学院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没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形成了一种“高不成低不就”的局面,所面临的压力更大。因此毕业生就业问题是独立学院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要考虑的。

二 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为了对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了解,文章参考了关于2011年毕业生就业情况的两个调查报告,一个是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中心的《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首选)调查报告》[3],另一个是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及教育经济研究所的《2011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调查报告》[4]。

《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首选)调查报告》对全国443所高校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这个调查报告得到不同性质学校毕业生的签约比率数据如下:高职高专院校50.1%,“985”和“211”工程高校49.3%,独立学院44.6%,普通本科院校44.1%。

《2011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调查报告》同样进行大规模的问卷调查,其中一项以“落实率”为指标,“落实率”在报告中给出的解释是指调查将已确定单位、国内升学、出国出境、自由职业、自主创业、其他灵活就业等6项情况视为“已确定去向”,即就业已得到落实。调查中得到不同性质学校毕业生“落实率”数据如下:“985”重点大学87.2%,民办高校79.9%,高职大专院校76.8%,“211”重点大学69.4%、普通本科院校65.6%,独立学院60.3%。另外,报告对毕业生的月起薪数据进行了统计:“985”重点高校3786元,“211”重点高校2955元,一般本科院校2698元,高职院校1813元,民办高校2024元,独立学院2268元。

以上两个调查报告表明独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率在整个高校就业情况中处于较低的位置,工资情况与其它性质高校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可以看出,目前我国独立学院在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并没能很好的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就业率低、竞争力不足是独立学院在毕业生就业问题上的真实写照。

三 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情况不理想的原因分析

造成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困难是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一)我国的经济结构与人才结构存在矛盾。不能够简单的将毕业生就业问题归咎于高校扩招,虽然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总量在世界上排在首位,但考虑到人口基数大的因素,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程度与世界发达国家水平相去甚远,中国就业网做了一个《高学历失业:国际比较与对策讨论》[5]的专题研究,认为“许多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并不是高等教育总量过剩的问题,而是结构的不合理”,指出“如果教育结构脱离了现实的经济发展结构和水平,那么它越是先进越是可能产生矛盾”。

(二)办学经验不足。作为新兴的办学体制,独立学院办学过程中缺乏可供借鉴的经验,办学方法和模式大多借鉴于母体院校,作为两种不同的办学体制,其性质和特点必然存在着差异,所以实际操作中效果并不理想,没能办出自己的特色和知名度,与其它类院校相比没有优势,也导致了毕业生就业难。

(三)专业设置不合理。独立学院专业设置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借鉴母体院校;从独立学院培养专业技术型人才的特点来说,与重点院校培养研究型人才的特点存在区别,借鉴母体院校专业设置与培养模式的效果不理想;从专业知识层面上,这样的专业设置也使得独立学院与公办院校相比没有优势可言。2节约成本;独立学院的资金来源于私人或者企业,考虑到成本因素,会选择投入较少能广泛开展的专业,不能切合社会的实际需要。

四 对改善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状况的一些建议

(一)从社会的角度;我国的教育规模扩张进行的非常迅猛,有教育专家分析我国仅用4年时间就走过了美国27年历程,不可不谓是一项壮举,但需要意识到高等教育发展要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否则就会出现前文所提到的“教育结构脱离经济发展的结构和水平,他越是先进越是可能产生矛盾”,所以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更多开放知识型服务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提高就业的质量。政府和教育部门也要对独立学院给予扶持、实施监管保障和提高其办学质量,同时也要加大对独立学院的宣传和介绍,转变传统的评价观念,使毕业生能够得到公平的竞争机会。

(二)从学院的角度; 独立学院要找准自己的定位,结合实际情况来确定自己的培养目标和规模,形成自己独特地办学思想和特色,让毕业生在质量和数量上与整个就业市场的需求相匹配,注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以及进行相关的就业指导,同时可以采用“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举办校园招聘会等多种形式来解决就业问题。

(三)从学生的角度,要有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不要自卑,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核心竞争力,使自身素质达到用人单位要求,同时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加强社会实践,独立学院毕业生的学历和专业知识与其它本科院校毕业生相比有差距,通过社会实践积累经验,在竞争中会有一定的优势。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独立学院毕业生更要摆脱陈旧的就业观念、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开拓选择的视野,降低就业期望值,结合实际情况理性选择职业。

参考文献:

[1] 张兴. 独立学院: 高等教育发展模式的重大创新 [J]. 中国高教研究, 2009(9):70-72.

[2] 潘恩安. 做好校友工作, 推进独立学院就业工作 [J].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 2008(11):17-18.

[3] 王洋. 2011年中國大学生就业状况(首选)调查报告 [J]. 中国大学生就业, 2011(23):6-8.

[4]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 教育经济研究所. 2011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调查报告 [R]. 2011.

[5] 高学历失业:国际比较与对策讨论 [Z].

9.湖南城市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毕业生就业调查报告 篇九

姓名:

学号:

学院与专业:

2012年4月8日,山东省2012年春季高校毕业生政法专场招聘会暨山东政法学院2012年毕业生就业双选会在山东政法学院体育场举行。来自省内外的380余家用人单位参加了招聘会,其中不乏中国石化集团、中国平安金融集团、浪潮集团、山东山水水泥集团有限公司、山东金日集团、山东三星集团、齐鲁制药、鲁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修正药业集团等省内外知名企业,提供就业岗位1.1万余个,吸引了校内外9000余名应往届毕业生参加了双选会,初步统计达成就业意向2000余人次,这天学校在桃李餐厅举办了一次校园招聘会,我去的时候正赶上招聘的高峰期,因此我看到了别人所说的人山人海是什么状况

在现场看着,发现应聘者的打扮各不相同。有的同学蓬头垢面,有的香气冲鼻,有的随随便便,有的花枝招展。我想,这多少会影响自己的第一印象。我们在应聘的时候,应衣着严谨,不要过于随便。尤其是女同学,打扮入时并不是一件好事,公司看重的是你的能力,而不是你的外貌

作为一名大一的学生,我参加招聘会的原因仅是因为去感受一下那是的气氛和现在工作岗位的需求程度,但是我发现,即使我没有抱着要应聘成功的心态,可是会展的那种紧张气氛仍然深刻的影响了我。同时,这次的招聘会也给了我许多复杂的感受。

第一,我还需要更加认真的去多学点知识。在每张招聘桌的上方都有一份招聘岗位及要求,通过这次参与我知道我所学的专业的热门性,但是当我看到要求时,感觉里自己好远。就英语而言,许多公司都要求有熟练的听说读写能力,可是我所掌握的是不够的,就这一点就需要更加努力的去练习。另外,虽然我们有学习一定的专业知识,但是我们还需要在市场中找到与我们所学专业有关知识点,因此我们还需要学习好多。

第二,虽然我们现在有学专业知识,可是他们都是理论上的,缺乏实践能力让大学生只能成为纸上谈兵的高手。而实践是只能靠自己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的,我们应该用更多的时间将自己投入实践的操作,这样才能在出校门之前有一个丰厚的底子。说到底,我们大学生应该多考虑一下自身原因,没有机会要学会创造机会,我们所缺乏的不仅是真正的时间,缺乏的更是一种主动能动性、自觉性。

第三,在没有足够资本之前要尽量的放低身价。在呈四方形的现场,我们不难看到“厚此薄彼”的现象。在许多知名企业前很多时候是有人在排队的,但是相比其他就明显多几分冷清。穿梭在应聘人群中,我体会到最主要的问题是当讨论到工资问题时,往往不能达到共识。大学生中有一部分过高的估量自己,低层实践在他们眼中好比

是“高射炮打蚊子——大材小用”。而对于企业而言,他们所需要的人才正是那些能够放下架子从基层干起,合理定位自己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如果大学生太过于看重自己所谓的高等学历,却不能理智的自我定位,在就业中必定要吃亏的,那么所谓的高学历就只是等于失业,这也许不是任何一个大学生希望看到的。

最后还有一点感受到的是,招聘单位的负责人会注意所修科目,特别是与应聘职位相关的科目。虽然我们已经学过很多专业课,但与专业课相关联的科目拓展的太少,甚至没有任何拓展。多修一门课,就意味着多一些知识,多一些见解,理解问题的层次也会加深。因此,我们在选修科目时,不妨修一些相关专业的专业课,让自己多一分胜出的把握。

对我来说,现在是奋斗的最好时期,因为我年轻!开头肯定会吃苦,会碰钉子。但每个人都需要经历过沉重的,或者沉痛的人生阶段。经历风雨,方见彩虹,只有经历了沉重,才会有轻松。幽默与轻松自如地应对一切,是需要资本的。而资本唯一的办法,就靠闯荡与积累。年轻正是支付一切代价的最好成本。

通过这次去人才市场了解到的情况看,我们以前的学习态度、学习积极性等,还存在很大差距。学习知识一定要扎实,这是工作之本,立足之本。有了很强的专业知识加上有一定的实践能力,我们就能应付激烈的竞争压力,如果我们的专业知识不够,连起码的知识都答不上,那就没办法去和其他高校的学生竞争了。所以我们现在能为将来

10.湖南城市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毕业生就业调查报告 篇十

给用人单位的一封信

尊敬的(单位):

在此向贵单位的领导和同事们表示问候!

为了解我院毕业生在贵单位的工作情况,促进我院今后在专业设置、课程开设等方面的科学完善,我们特进行此次《用人单位反馈意见调查》,希望您们收到信函后在繁忙中抽空填写(并加单位盖章),于2009年10月15日前邮寄或传真给我们。我们衷心地祝贺贵单位事业更上一层楼!再次感谢您们对我院工作的支持和合作!

来函请寄:吉首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邮编:416000

电话:0743—2143968

传真:0743—8564218

吉首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2009年9月28日

用人单位反馈意见调查内容

1、您认为我们的学生所学的专业对贵单位的发展有用吗?

2、您对我院专业的专业设置及课程开设有何建议?

3、贵单位对我院所培养的学生的专业知识运用能力有何评价?

用人单位盖章

11.湖南城市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毕业生就业调查报告 篇十一

关键词:完善 毕业生 就业机制 研究

宁夏职业技术学院目前开设37个专业,专业紧贴宁夏经济发展的前沿需求,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急需的应用型人才。在目前,学院的就业工作主要来自与宁夏知名企业开展合作,为企业订单式培养人才为主,就业指导为辅的手段,来完成毕业生就业。为更好的完善宁夏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的就业机制,我们对2013级毕业生共计发放1580份就业调查问卷,其中回收有效问卷1200份,同时向60家企业发放企业回访问卷,收回有效问卷60份。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一)从就业性别比例分析企业需求

通过1200份问卷调查,从学院毕业生就业性别比来看,企业需求走向都和学院专业性质有关。例如,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男女所占比例62%和38%;畜牧兽医专业中,男女所占比例是58%和42%;广告艺术设计专业中,男女所占比例是48%和52%;物流管理专业中,男女所占比例是37%和63%,说明大多数宁夏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从事的工作类型对男女性别需求相对饱和。除此之外,对一些特殊的工作岗位比如机械电气类,能源化工类,热动、焊接类专业对男生的需求量要大一些。

所以,企业对于毕业生的需求,除了特殊的工作岗位对男生的需求量要大一些,大多数工作类型对男女性别要求相差不大,反而对专业知识掌握的程度要求较高。

(二)从就业率与专业对口看社会需求量

从就业率和对口率来看,企业对各学院各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相对来说还是较大,就业前景相对还好。但是,从这两年的顶岗实习工作来看,每年的学生数量都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60家企业都是“有多少要多少”,每个学生都会有三到四家企业来进行选择,最终选择自己满意的单位就业。在岗位分配的时候,专业要求不是很强,还有部分学生更关注工资,选择跳槽,就业也可以是和专业不对口的岗位、单位。这样以来 ,离职率还是较高的[1]。

(三)从就业单位性质看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用人单位的性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可以反映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通过调查反馈情况来看,各系学生所在用人单位基本从国企、民营、其他等三类来划分。国企也录用了学生,其工作能力得到了企业的认可,但是属于临时工,在企业的待遇远远不如正式职工,学生感到工作没有太大的积极性。而在民营和其他类型企业的毕业生,对自身的要求越来越高,觉得个人的素质、工作技能需要进一步的提升。

(四)从薪酬待遇看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从对各系毕业生就业薪酬的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学生薪酬在3000—4000元,这与从事行业支付薪酬的逐步性有关。实习期基本在2000元左右,转正后升至2500-3500元不等,但经过半年至一年工作后,如果各方面业务较为熟练,薪酬待遇提升空间较为明显。另外有学生薪酬待遇最高可达到5000元以上。从上表可以看出,工科类专业学生,薪酬待遇较为理想。从个人发展而言,在今后工作中薪酬待遇还有望得到进一步提升。

(五)从企业评价看学校毕业生综合质量

在对毕业生所在单位的调查中发出问卷60份 ,目前回收的有效问卷:48份,重点围绕人力资源部门对我校毕业生专业基础知识、外语、计算机水平、实践操作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等几大素质要求进行评价,具体统计结果如下:

对用人单位对宁夏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在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和能力训练方面的评价的调查中,通过上图可以发现用人单位对宁夏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的评价比较好,其中好的分别达90%和76%,较好的达到6%和12%,一般的达到3%和9%,差的只有1%和3%。而外语、计算机水平和组织管理能力由于学生本身入校时程度低的限制,评价结果不是太好[2]。

而在对毕业生所在单位对毕业生思想和身心素质的评价中,重点就综合素质、团队精神、创新和改革精神和工作业绩与发展潜力等几大素质要求进行评价。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各个专业毕业生在综合素质、团队精神、创新和改革精神和工作业绩与发展潜力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得到认可的。所学的知识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得到充分的利用,同时以较强的社会交际能力和良好的工作作风得到所在单位的认可。

一、 宁夏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就业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就业工作管理缺乏制度创新

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就业工作管理制度,通常是指其组织机构、行政管理、岗位职责等因素。目前宁夏职业技术学院任然是将招生和就业工作放在一起,同时缺少工作人员。招生期间,全部人员去进行招生宣传;学生毕业期间,全部人员又来参与毕业生就业工作,类似于定期的去完成任务,没有服务意识,只为工作而工作。

(二)就业专项资金相对投入不足

尽管宁夏教育厅都明确规定就业经费应当占全校学生学费的适当的比例,但各高职院校都不能用教育主管部门所规定的资金为学生做好就业工作。原因在于宁夏高职院校的经费不足,就业工作是否完成的好,有大量的工作来自于企业调研和下企业去慰问毕业生。但是就业经费不足,导致此项工作无法开展。

(三)就业指导服务体系不够完善

就业指导工作属于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高职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应该贯穿于整个学习阶段,也应该包括高职毕业生实习阶段的指导和跟踪调查等服务。就业指导不能盲目地贯穿于整个高职学生的学习阶段,要系统化、条理性;就业指导更不“就业快餐”,赶在高年级学生即将要离校的阶段,把就业相关知识匆匆灌输于毕业生。

(四)缺乏毕业生顶岗实习阶段的跟踪服务

毕业生顶岗实习阶段的跟踪服务是及时了解学生在企业的实习情况,看学生是否能够适应企业,同时了解企业的发展情况,以便今后是否需要建立长期校企合作为目的的一项工作。毕业生顶岗实习阶段的跟踪服务一直是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就业机制中的薄弱环节。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对毕业生实习期间的服务准备工作不足、服务意识不够。往往是毕业生进入实习单位,与用人单位签订完《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后,学校就不再过问今后的事情了。往往是毕业学生在实习阶段换了工作单位,学院都不清楚。

(五)就业基地建设有待加强

尽管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开始加强本校的就业基地建设。加大就业基地建设的目的不是为了招生工作的宣传,而是为了学校自身的就业工作。虽然宁夏职业技术学院目前有就业基地,但真正意义上做到“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共同承担责任义务,并没有做到。为宁夏职业技术学院近三年的初次就业率及专业对口率统计。因为一些专业中并没有就业基地,导致学生就业专业不对口[3]。

二、 完善宁夏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就业机制的相关措施

(一)进一步健全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

优化工作程序,提高服务质量,加大就业指导的工作力度,力求消除部分毕业生中所存在的对就业形势缺乏正确的认识。加强毕业生跟踪调查服务,及时了解学生在企业中的动态和企业发展情况。完善就业工作人员体系,将招生与就业工作分开,加大就业资金投入,为就业工作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更好的为学生服务。

(二)加强校企交流沟通,搭建校企联系的桥梁

建立友好合作关系,适时根据社会需求调整招生计划,与学校合作企业开设定向班;与用人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向签订协议的企业定期输送毕业生,促进学生就业。同时,可根据专业特色和毕业生就业去向,开展小团体的、有目的地走访用人单位、建立合作关系等工作。

(三)加强学生就业指导

针对毕业生普遍存在的急功近利思想,应注意从就业观念上引导学生调整心态,合理确定就业期望值,摆放好个人位置。对学生分阶段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大一第一学期主要开展大学适应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大一第二学期主要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大二第一学期除专业教师授课外,也可邀请校内专家教授、企业、科研院所等专家等开展多元化讲座。同时开展大学生创业指导课程。让学生尽早给自己定位,然后有意识的向目标方向进行自我培养。

参考文献:

[1]黄勇荣. 区域性就业: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机制的新发展[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04).

[2]曹智,李洪亮,商闖. 驻保高校大学生就业状况和就业机制建设研究[J]. China’s Foreign Trade. 2010(22).

[3]陈艳. 面向中小企业产学合作的就业机制创新[J]. 中国电力教育,2011(16).

12.湖南城市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毕业生就业调查报告 篇十二

连年的扩招,待就业的往届毕业生,进一步加剧了就业的矛盾,引发了大学生就业难的恶性循环。本文针对宁夏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和就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找出影响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为宁夏大学体育学院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以及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择业提供一定的参考。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宁夏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2005届、2006届和2007届共305人作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了大量有关高校毕业生就业方面的文献资料,对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为本文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2)访谈法:专访宁夏大学体育学院负责招生就业工作的老师、与招聘单位进行交流以及和同学交谈时了解的情况,从而了解到用人单位对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要求。(3)数理统计法:根据研究目的与要求,将学生就业档案中所获得的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的现状

2.1.1 三届毕业生就业率情况

统计数据显示:2005届、2006届、2007届总人数分别为96人、101人、108人,毕业生就业率分别为66.67%、47.52%、67.59%。2006届就业率明显低于2005届和2007届毕业生。

2.1.2 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渠道

统计数据显示: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主要的就业领域是教育系统。在三届毕业生就业统计中,从事体育教育的比例分别为45.31%、52.08%和58.90%,且主要从事中等和初等体育教育;从事于体育相关行业的比例分别为15.63%、8.34%和9.59%;而其他行业部门就业比例分别为39.06%、39.58%和31.51%。以上数据说明三届毕业生多从事体育教学或与体育相关的行业。毕业生就业去向过于集中,就业渠道过于单一,势必会造成就业竞争的加剧,增大了就业压力。因此,必须逐步拓宽体育教育专业的就业渠道。

2.1.3 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单位所处的地理位置

调查结果显示:2005、2006和2007三届毕业生就业的地域相对集中,主要在城市。其中省会城市、其他大城市、地市级城市、县城人数分别为122人、13人、19人、28人,所占比例分别为65.94%、7.03%、10.27%、15.14%。而到农村乡镇就业的人数3人,只占1.62%。毕业生就业地域去向主要集中在城市,这也是加剧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因素。

2.1.4 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专选项目就业情况

调查了解,2005、2006和2007三届毕业生中,球类项目就业率相对较高。2005届、2006届、2007届开设专选课程分别为4门、3门、5门。2005届、2006届、2007届就业率分别为66.67%、47.52%、67.59%。可以看出学校体育专业专项的设置,对就业率也有一定影响。

2.2 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择业情况

部分学生与社会的接触较少,认识相对较肤浅,常常是过高地估计自己,造成了他们择业期望值偏高。同时,目前社会的偏见,他们往往不被重视,工作量大,待遇低,特别是在工作环境和条件相对差的农村中小学。通过上述调查结果可以反映出毕业生就业期望值呈现偏高的倾向。

2.3 用人单位对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要求

在与用人单位的访谈中发现,用人单位都希望招聘到“德才兼备”的毕业生。用人单位看重的素质为毕业生的敬业精神、业务能力、团队精神。这些也是影响就业的一个因素。

3 结论与建议

3.1 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

3.1.1 毕业生就业面狭窄,就业地域集中,就业渠道单一

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较单一,随着城市体育师资的饱和,势必会造成竞争的加剧,增大了就业的压力。

3.1.2 毕业生技能单一

体育专业专选项目的设置过于传统化,对目前较为流行的时尚运动项目缺乏认识和学习,并且文字、语言能力以及大型活动的组织能力上都与社会需要有着较大的差距。

3.2 建议

3.2.1 建立健全的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

学院应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到用人单位进行教育实习,提高毕业生的综合能力。在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同时,加强与各地市相关单位的联系,主动征求用人单位以的意见和建议,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课程设置,努力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

3.2.2 加强就业指导,使毕业生正确认识择业情况

学校、院系应有效地组织和开展学生心理和就业形势的辅导和培训,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就业指导,缩小毕业生择业期望与结果的差距。

3.2.3 提高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综合素质,适应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

强化一专多能:在学习传统体育项目技能的同时,可以借鉴发达国家和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结合学校的校情和特色,对诸如有氧操、啦啦操、街舞、旱冰、轮滑、毽球、瑜伽健身、拓展训练等时尚运动项目进行必要的简化、改造,使之有效地融合到体育课堂教学中来,为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打开就业通道创造坚实的基础。

加强对学生的个性化指导:对大学生就业指导,要坚持点与面相结合的原则,要充分考虑学生不同的性格特征、不同的兴趣爱好,并针对不同时期和不同心理状态进行指导。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就必须对学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我,合理地确定人生定位,帮助学生规划职业生涯,为步入社会打下基础。

3.3 小结

综上所述,目前的就业形势是严峻的,但就业前景是美好的。体育院校要锐意进取,更要积极创新出可持续发展的体育人才培养模式,以特色求生存,以创新谋发展,努力拓宽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的路径。

摘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宁夏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进行调查,旨在了解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调查结果显示:毕业生就业去向过于集中,就业的地域大多数集中在城市,学生就业期望值偏高。学校体育的处境、就业面狭窄和毕业生技能单一是影响毕业生就业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

参考文献

[1]周济.贯彻中央精神,扎实做好就业工作[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2).

13.湖南城市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毕业生就业调查报告 篇十三

亲爱的校友:

您好!我们是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市场调查0903班的小组成员,为了解高职院校各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分析社会对各专业毕业生的需求趋势,给以后各届毕业生提供就业参考指导,我们利用课余时间组织了这次调查。本调查纯属学术研究,无任何商业企图,调查资料仅供我们自己了解研究所用,不会透露任何组织结构,请放心回答。对于您的支持与合作,我们在此不胜感激!

注:填写时,请在您认为合适的选项前划勾。

1、性别:□ 男□ 女

3、系别专业:________________。

4、您来自________省_________市。

5、您期望中的就业地点:

□ 回乡就业□ 留在长沙□ 前往其他省会城市

□ 前往东南沿海□ 前往县乡镇企业□ 前往西部或农村

6、您选择的工作是否要求与专业对口:

□ 一定要对口□ 就业相关专业□ 无所谓是否对口

7、您预期第一份工资是多少:

□ 1000元以下□ 1000-1500元□ 1500-2000元□ 2000元以上

8、择业过程中您最看重的是:

□ 单位性质□ 单位行业□ 单位所在地□ 薪金待遇□ 发展空间

9、您是否曾经做过职业规划:

□ 是□ 否

10、您是否满意学校的就业指导:

□ 是□ 否,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您的最高学历是:

□ 专科□ 本科□ 硕士

12、您认为现在的就业形势如何:

□ 就业很好,容易找到满意的单位□ 就业单位与期望会有差距,先就业后择业□ 就业很困难,很难找到满意的单位 □ 不太了解

13、您毕业后期望的工作方向是:

□ 参军入伍□ 升学□ 考公务员□ 自主创业

□ 考村官□ 服务西部□ 与企业签订合同□ 先回家乡

14、您的第一份工作是如何找到的:

□ 招聘市场□ 学校推荐□ 家庭和个人关系□ 还未找到

15、在未来的两年内,您是否会因为某些因素而转换工作:

□ 会□ 不会□ 视情况而定

16、您是否会选择自主创业:

□ 是□ 否

17、您是否有社会实践的经历(可选1-2项):

□ 学生工作□ 学院勤工俭学□ 兼职工作□ 自主创业□ 没有过

18、您如何看待大学生自主创业:

□ 从来没考虑过

□ 有这个打算,但是没项目

□ 很向往,已着手考察项目等前期工作

19、您家人对您就业的打算是:

□ 已经安排好工作□ 回乡就业□ 到学校推荐的就业地点

□ 自己另找工作□ 自主创业

20、您认为在找工作时会遇到的最大的阻力是什么(可选1-2项):

□ 所学专业没有市场□ 户口、人事管理制度限制□ 性别歧视□ 自身实力达不到单位要求□ 就业岗位或者薪酬不理想□ 学历太低

21、对以后学生的就业有什么建议(20-20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湖南城市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毕业生就业调查报告 篇十四

一、毕业生就业协议书遗失和违约补发程序

毕业生因就业协议书遗失申请补发的,按以下程序办理:(1)毕业生须到就业网下载并填写《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毕业生就业协议书遗失补办申请表》,陈述遗失经过,提供相关证明材料;(2)辅导员签字,所在系总支副书记签署意见、签章;(3)学校招生就业处负责人签署审核意见;(4)学校招生就业处受理毕业生补发申请,凭用人单位接收函予以补发,并在补发的就业协议书备注栏注明“遗失补发”。

就业协议书遗失补办申请表

毕业生因解除就业协议申请补发新的就业协议书的,按以下程序办理:(1)毕业生本人提出书面申请,须到就业网下载并填写《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毕业生就业协议书违约换发申请表》;(2)原签约单位出具同意解除就业协议的书面公函;(3)拟签约单位出具接收函;(4)毕业生所在系签署审查意见;(5)学院招生就业处审批,收回原就业协议书,补发新的就业协议书,并在新就业协议书备注栏注明“第×次解除协议补发”。并补发就业推荐表。

就业协议书违约换发申请表

单位违约,征求用人单位和学生本人同意,单位承担违约责任,补偿学生损

失。经学校审批同意,发放新就业协议、就业推荐表。

二、毕业生就业推荐表遗失补发程序

毕业生因就业推荐表遗失申请补发的,按以下程序办理:(1)毕业生须到就业网下载并填写《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毕业生就业推荐表遗失补办申请表》,陈述遗失经过,提供相关证明材料;(2)本人在诚信承诺栏签字,辅导员签字,所在系总支副书记签署意见、签章;(3)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审核登记,凭用人单位录用证明和就业协议书原件予以补发。

就业推荐表遗失补办申请表

15.湖南城市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毕业生就业调查报告 篇十五

关键词:就业反馈,就业能力,高职学生

就业率是高职教育办学的重要指标, 而就业能力是影响就业率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围绕就业能力对毕业生进行就业反馈实证调查, 研究高职生就业能力结构及就业能力现状, 无疑能对高职院校改革教学及教学管理内容、提高办学质量、增强竞争力提供重要参考。

就业能力, 是指劳动者获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 一般包含以下四个方面:获得工作的能力、保持工作并在工作中获得晋升的能力、职业转换的能力、长期的职业规划和发展的能力。这其中牵涉的能力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即基本就业能力、专业就业能力和核心就业能力。基本就业能力是任何工作所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专业就业能力是从事某一具体工作岗位所要掌握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以及将专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的能力;核心就业能力则是指在求职和工作中能够使人脱颖而出的能力, 其中的一项或几项表现突出, 其职业生涯会有更好的发展。

参考师寸丽关于高职生就业能力的研究, 结合高职生就业特点, 将高职生所应具备的就业能力结构初步解析如下 (见表1) 。

对高职学生就业能力按上述三个维度进行分析, 清晰地描述了高职生就业能力构成要素, 无论对于高职院校还是高职生个体, 在就业能力培养的具体实践中方向性更加明确, 也更具可操作性。基于上面的思路, 围绕就业能力我们设计了“高职毕业生就业反馈调查问卷”, 以了解新时期高职生就业能力结构的变化和现状, 探索提高其就业能力的途径。

“高职毕业生就业反馈调查问卷”涵盖四个方面的内容:人口统计学数据、就业现状、毕业生对就业能力的自我评价、毕业生对就业能力培养的诉求和建议。本调查采用问卷法和个体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问卷调查主要通过打电话或电子邮件寄送调查表形式进行, 个体访谈则以面谈、打电话、QQ聊天或微信方式进行。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一、研究样本的基本信息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为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近年毕业生。共随机发放问卷330份, 回收问卷312份, 剔除无效问卷后, 所余合格问卷为298份, 问卷的回收率为94.5%, 有效率为95.5%, 符合调查问卷标准要求。样本构成的主要特征见表2。

问卷在设计之初, 考虑到高职院校毕业生流动性较大, 越早毕业的学生联系越困难, 问卷回收率可能也越低, 且由于研究时间和经费的限制, 主要选择向近三年毕业的学生发放问卷, 各届毕业生返回的有效问卷数分别为:2011 届54 份、2012 届107 份、2013 届137份, 分别占样本总数的18.1%、35.9%、46.0%, 数据与研究开始时的预测相一致。样本中理科生195 人, 文科生103 人, 分别占样本总数的65.4%和34.7%。男生166 人, 占样本总数55.7%, 女生132 人, 占样本总数44.3%。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 工作满意度

问卷首先调查了毕业生当前的工作状态 (见表3) 。

统计结果显示, 对目前的工作状态, 61.7%的毕业生表示“不太满意, 但可以接受”, 28.2%认为“不满意, 想跳槽”, 仅有9.4%表示对现职工作“很满意”。可见, 高职毕业生的工作满意度是相对偏低的, 部分同学在毕业1-3 年内仍处于职业探索期, 大部分学生对于现职工作的感觉是处于“食之无味, 弃之可惜”的尴尬状态。

(二) 求职过程及经历

本次调查我们设置了一些毕业生求职经历的问题 (见表4) 。

调查结果显示, 82.2%的毕业生在毕业后3个月内找到了自己职业生涯的第一份工作, 14.8%的毕业生用了4-6 个月, 而毕业后半年还未找到工作的仅有约3%。在找第一份工作时, 大部分学生们平均投送的简历数为11-30 份, 16.8%的学生在31-50 份之间, 也有13.7%的毕业生仅投送了不到10 份简历就找到了工作。在投送简历的渠道方面, 网络和媒体占52.3%、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和招聘会现场占41.3%, 另外6.4%的毕业生则是通过私人社会关系或其他途径投送简历。

上述数据显示, 高职毕业生毕业后短期内找到一份工作以维持生活不是一件困难的事, 但是要寻找到较高满意度的工作, 还需要较长时间的摸索和磨练。在当前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形势下, 通过网络投送简历, 寻求工作机会已经是大多数毕业生的首要选择, 政府及各高校举办的供需见面会和招聘会, 在学生求职中的作用已稍有下降。但是, 应该注意到, 网络求职虽然方便快捷, 但鱼龙混杂、缺乏有效管理的现状使其中不乏大量虚假招聘广告, 既浪费了毕业生的时间也会让学生们蒙受一定的经济损失, 甚至出现上当受骗现象。政府及各高校举办的供需见面会和招聘会虽然机会相对偏少, 但都是带着真诚的招聘意向有备而来, 因此也就有着较高的可靠性。通过私人关系找工作不啻为一种较为保险的求职方式, 但仅有5.8%的学生有此类的社会资源和渠道, 且此种求职方式似有违社会公平原则, 显然不能成为高职生毕业求职方式的主流。因此, 高职院校应一方面加强毕业生网络求职的教育和指导, 同时尽可能与企业多方联系, 大力推进用人单位进校招聘工作或毕业生专场招聘会, 以降低学生求职成本, 提高求职成功率。

(三) 就业能力

在求职过程中, 学生认为招聘单位最看重的个人能力主要包括:口头表达能力 (82.1%) 、沟通协调能力 (80.3%) 、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 (78.9%) 、专业实操能力 (75.6%) 、学习能力 (62.2%) 、职业道德 (70.4%) 、积极的态度与行为能力 (84.6%) 。这些能力也是促使学生求职成功的主要原因。

在工作过程中, 学生们认为要想有更好的职业发展和晋升, 以下能力不可或缺:学习能力 (92.5%) 、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 (81.4%) 、专业实操能力 (86.2%) 、人际交往能力 (88.3%) 、公文写作能力 (76.3%) 、沟通协调能力 (88.3%) 、积极的态度与行为能力 (90.6%) 、职业道德 (67.4%) 以及对单位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87.6%) 、口头表达能力 (63.5%) 。

显然, 良好的沟通交流和人际交往能力、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较强的学习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积极的态度与行为, 对于高职生来说, 无论是在求职过程中还是在具体的工作中都是必须具备的能力。而一直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的公文写作能力, 有76.3%的毕业生认为它在个人职业发展和晋升中必不可少。学生也普遍认为, 正是上述能力的不足或缺失, 影响了自己的职业发展。

本次调查中, 毕业生在“对求职或工作的影响”选项中, 勾选比例较低的就业能力选项包括:办公设备操作能力、计算机运用能力、突发事件处理能力、抗挫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环境适应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创新能力、领导和组织能力。通过对部分毕业生的个体访谈, 我们了解到, 此结果并非说明上述能力对高职毕业生而言不重要, 其原因在于, 一方面, 部分能力如办公设备操作能力、计算机运用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等, 已经是具有高职学历毕业生必备的内在能力素质;另一方面, 诸如抗挫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环境适应能力等, 是各高职院校在学生培养过程中一直非常强调和重视的能力, 因此大部分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并不明显缺乏;第三方面, 类似创新能力、领导和组织能力、突发事件处理能力等, 属于较高的职业要求, 对于求职期间或刚入职的高职生, 尚未真实感受到这些能力要求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根据上述数据及分析, 我们发现, 新时期高职生就业能力结构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 因此对表1的“高职生就业能力结构”作如下调整和修正 (见表5) 。

(四) 就业能力培养

在问卷中, 我们列出了20种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就业能力的方式, 毕业生们认为作用较大的依次为:专业课 (95.5%) 、专业实操技能训练 (94.7%) 、实习 (91.4%) 、公共基础课程 (87.2%) 、参加各种专业技能竞赛 (87.0%) 、图书馆 (85.1%) 、参加社团活动或担任学生干部工作 (73.4%) 、心理健康教育 (70.6%) 、寒暑假打工或兼职 (68.3%) 、求职技能技巧培训 (51.6%) 等。其他方式的勾选比例分别为:两课 (10.4%) 、专业教育 (23.3%) 、体育课及各种体育竞赛 (20.5%) 、网络学习 (41.7%) 、自我创业经历 (5.0%) 。而学校开设的诸如就业指导课、就业专题讲座以及与此相关的职业生涯规划训练等, 平均约35%的学生认为对其提高就业能力有实质性的帮助。

从上述毕业生反馈的信息可以看出, 高职院校的日常教学工作, 包括专业课、公共基础课、实操训练和实习, 是培养学生专业就业能力的最主要方式。加强教学管理, 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促进教学改革,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这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就业能力、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之根本。

调查结果显示, 73.4%的毕业生认为参加社团活动或担任学生干部工作有助于提高就业能力。这主要在于社团活动和学生干部工作都有较多的人际沟通和交往的机会, 需要一定的协调能力、组织能力和执行力等, 学生在具体活动中因为个人能力的展示和成功的经历使其不断产生的自我实现的高峰体验, 更有助于其各方面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和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在培养学生就业能力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70.6%的毕业生认为参加心理健康教育的各项活动, 学习有关心理学知识、情绪管理方法、挫折应对方式以及人际沟通和交往的技巧等, 对于同学们多项就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有较大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图书馆。85.1%的学生认为在培养学生就业能力方面, 图书馆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图书馆的利用方式上, 阅览室阅读报刊杂志和借阅人文社科类书籍的选择较多, 分别为78.4%和93.6%, 也有近50%的学生经常借阅专业书籍。无疑, 无论何种形式的阅读, 都会对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产生巨大的影响。

三、讨论与建议

(一) 重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 提高学生的专业就业能力

本次调查对象中, 专业对口与专业不对口学生比例接近1︰1, 但绝大多数都对专业能力非常重视, 认为当前特别需要努力提高的是自己的专业能力, 大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觉。这一现象对于专业对口的学生而言是很自然的, 对于专业不对口的毕业生也有同样的诉求, 我们认为这是毕业生中普遍存在的“学以致用”的观念使然。这部分学生希望通过加强和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 最终回到自己熟悉的专业领域, 以期获得更大的职业空间和更好的发展机会。

由此看来, “专业对口、学以致用”, 不仅仅对于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是重要的, 同样也是高职专科类学生的职业理想之一。这就要求各高职院校高度重视学生在校期间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 这其中教师的教学工作是重中之重。当前高职教育快速发展, 为适应社会需要, 许多新的专业或专业方向应运而生, 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新专业的教学要求与原来在职教师知识结构不匹配的问题。引进新教师, 调整师资队伍结构不失为一种解决办法, 但是由于学校编制和学校总体发展规模的限制, 新专业仍需由原来的教师承担部分教学任务。虽然这些专业不甚对口的教师经过专门的进修和培训, 基本能胜任新专业的教学要求, 但其在高职教育所强调的实践要求方面可能仍略逊一筹。因此, 学校应重视此类问题, 将教师进修和培训制度化, 制定政策性文件, 督促和鼓励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保证学校的长远发展。

(二) 加强综合素质培养, 打造毕业生核心就业能力

高职生就业能力涵盖的能力指标非常多, 本研究选择其中20 个较有代表性的进行毕业生反馈调查。结果显示, 无论在求职过程中还是在具体的工作岗位上, 办公设备操作能力、计算机运用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环境适应能力、抗挫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都是高职毕业生必须具备的就业能力, 也是前文所说的基本就业能力。而较好的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公文写作能力、职业道德 (责任与忠诚) 、积极的态度与行为、对单位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口头表达能力等则更有助于毕业生获得更好的工作机会和更好的职业发展, 属于核心就业能力。然而, 这其中的部分能力并没有得到学校和学生足够的重视。

高职生在求职期间或参加工作初始, 对公文写作能力要求的认识并不高, 随着工作的深入开展, 各种汇报、总结、报告、请示、公务往来函件接踵而至, 良好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公文写作能力, 能清晰地表达公文意图, 展示工作业绩。相较于更高学历的毕业生, 大多数高职学生在这方面是“先天不足”的。而高职院校对公文写作课程的教学和学生公文写作能力的培养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有的学校仅将公文写作课程作为选修课供有兴趣的学生选择, 有的学校的教学计划上甚至没有这类课程, 导致毕业生们在工作中遇到“写文章”的事, 往往抓耳挠腮, 不知如何下手, 即使勉为其难, 写出来的东西也常常文不对题、词不达意, 有的甚至连最基本的公文格式和公文词汇都不能正确使用。针对此类情况, 建议学校开设一些有关语言和文学修养方面的课程, 将公文写作列为学生的必修课。通过这类课程的学习和训练, 不但提高其写作能力, 培养人文精神, 也使其思考能力、学习能力得到提升, 同时也丰富其情感精神世界。

积极的态度与行为、对单位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职业道德 (责任与忠诚) 同属精神范畴, 是人的一种心理状态和心理感受。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 归属感和认同感属于中间层次的需要, 它是在生存的需要和安全的需要得到满足的前提下产生的需要, 当归属和认同的需要得到满足, 人们才会产生更高层次的需要, 有更高层次的追求, 即个人的自我实现。个体对企业有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会使其在企业中有更好的职业发展, 这正是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体现。归属感和认同感促使个人存在感和价值感的产生, 这会唤醒个体的主人翁意识, 自觉地把个人命运与企业前途联系在一起, 两者休戚与共, 促使其在工作中积极进取、勇于创新。这正是企业需要的人才、领导喜爱的员工, 其在职业生涯上的不断发展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因此, 加强学生在校期间职业态度和职业精神的培养, 帮助其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这是摆在教育者面前的新课题。

(三) 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 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就业能力

图书馆在高等教育中历来扮演着重要角色, 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 是学生丰富自己知识结构的重要阵地。近年来, 随着网络科技的快速发展, 资讯日益丰富, “快餐文化”现象也日益普遍, 人们已没有时间和耐心细细品读一本书甚至是一篇文章, 传统的阅读方式和习惯离人们越来越远。然而, 阅读之于人的成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位学者说过:“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 特别是处于人生发展重要阶段的大学生, 阅读不但可以提高其文学修养、丰富其精神世界, 也可以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自我学习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无一不与学生毕业时所需的就业能力相联系, 本次调查也已经充分证实了这一点。

因此, 高职院校的图书馆应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上多做文章, 秉持“开卷有益”的思想, 吸引广大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在这个没有老师上课的无声课堂上让学生的就业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四) 深入而广泛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培养学生的自觉意识, 营造提升就业能力的心理内环境

无论是求职还是工作, 学生们进入社会都会遭遇各种各样的问题, 他们必须直面现实的困境和职场的残酷, 了解、认识和逐渐适应所谓的“职场丛林法则”。毫无疑问, 良好的心理素质、强大的内心世界、豁达的人生态度以及积极进取的乐观主义精神, 将是学生们在严酷现实中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有力武器。

此次调查的一个现象让我们对于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重新思考。一般认为, 高职生在抗挫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环境适应能力等方面会有所欠缺, 需要加强培养。但调查显示, 上述能力对毕业生求职或工作并未构成阻碍, 仅有约5%的学生认为这些能力的不足影响了自己的就业。通过个别访谈了解到, 作为当代高职毕业生, 对于抗挫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环境适应能力等, 因为一直以来各方面的宣传和强调, 学生在其在校期间会有意识地进行自我学习和锻炼, 这些能力已经逐渐成为毕业生对自己的内在要求和必备素质。这是本次调查令人意外和惊喜的发现——在就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上, 学生们已经开始自觉意识和自觉行动了!

当然, 我们还是应该清醒地认识到, 高职生在职场竞争中相对较为弱势的现实, 高职院校要通过深入而广泛的心理健康教育, 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 改变以往心理健康教育的“心理病理性”取向, 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 使心理健康教育走出咨询室、走出课堂, 面向更广大的学生群体, 大力传播有关的心理健康理念, 充分宣扬心理健康的积极意义和重要作用, 让“健康心理”的观念深植于每一个学生的内心, 成为其学习和生活中的自觉意识, 积极主动地去营造提升就业能力的心理内环境。

(五) 引导学生加强课余时间管理, 多途径、多方式培养就业能力

本次调查显示, 参加社团活动或担任学生干部、寒暑假打工或兼职等活动, 在培养学生就业能力方面确实有着较为重要的作用。但其前提是合理的时间安排和明确的活动目的。大学生活的一个显著特点是, 学生能够自主安排的课余时间较多, 无论是通过参加社团活动或学生干部工作, 锻炼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 还是通过寒暑假打工或兼职提前接触社会、了解和适应工作环境、培养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 都需要学生在搞好课业学习的基础上, 带着明确的学习知识和提升能力的目的进行, 如此才不致于因忙乱而迷失、为赚钱而赚钱。

因此, 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社团、学生寒暑假打工以及兼职等课余活动的管理, 配备指导老师, 引导学生合理、有效利用课余时间, 使学生在享受丰富课余生活的同时, 锻炼和提高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刘燕, 李晓波.构建高职学生就业压力应对的积极模式[J].教育与职业, 2011 (2) .

[2]黄艳苹, 李玲, 仝会芳.心理弹性理论对高职学生就业挫折教育的启示[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1 (8) .

[3]师寸丽, 池卫东.高职学生就业力培养现状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 2010 (21) .

上一篇:三项建设的主要内容及相互关系下一篇:乡镇干部作风整顿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