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性格的形成及影响因素

2024-07-10

幼儿性格的形成及影响因素(共14篇)

1.幼儿性格的形成及影响因素 篇一

不同性格的父母对待幼儿的情感态度不同,对幼儿的控制程度也不同,现根据父母对待幼儿的情感态度和控制程度将他们分为以下几种:威望型,独断型,放纵型,忽视型。

1、父母威望型教养方式对幼儿性格的影响

对幼儿高度接受又严格要求的父母属“威望型”:他们有威望,但不独断,也不过分放纵幼儿,其行为有利于幼儿积极的情绪,社会认知的发展。

邓容,一个4岁的小女孩,聪明机灵,她父亲是一位机关干部,母亲是一名中学教师,我是从中班开始带这个孩子的,她在幼儿园几乎从来不让老师操心,讲起故事来绘声绘色,跳起舞来有板有眼,她性格开朗,活泼勇敢,有同情心。小姑娘自小由父母自己教养,而且由于父母相对较年长(父亲36岁,母亲34岁)的缘故,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格外认真,对孩子有一定的纪律要求,这种纪律要求使幼儿有机会探索周围的世界并获得人际交往技能,同时又不使这一纪律要求显得充满敌意、苛刻、和强迫。让幼儿在高度的热情和中度的限制中,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性格。

可以这样认为,与威望型父母对应的是性格积极、友好的幼儿。2、父母独断型教养方式对幼儿性格的影响

许多父母因为工作繁忙或其他的缘故,对孩子的生活和学习采取了独断的方式,忽视了孩子也是一个有思想的个体的因素,对孩子要求严厉又在情感上排斥,他们是武断、粗暴的,并且对孩子的需要缺乏反应性.

有个孩子叫何欢,来上幼儿园的第一天,不象别的孩子那样哭闹,象个小大人似的,忙上忙下,开心极了,对待小朋友也是热情无比。妈妈也是非常积极,什么舞蹈,网球,绘画,也不管孩子喜欢不喜欢,一起上!可没过多久,孩子不再活泼可爱,叽叽喳喳了,干起事情来总象是不知所措,甚至于问她话时,她也只用点头和摇头代替了,孩子不开心了。

原来,妈妈在未给她商量就报那么多兴趣班的同时,还给她定下两条不成文的规矩:一是不准和男孩子玩!所以孩子在玩时总想着这条规定,所以不敢开开心心,自由自在,二是每天放学回家必须向妈妈汇报当天所学的英语知识(孩子所在英语班),妈妈是不问出来决不罢休,因为是初接触英语,而且说英语也需要一定的氛围,所以孩子总是不能令妈妈满意,于是孩子形成一种上学时的无形压力----怕错,所以不说,继而发展成为你问我,我干脆不理的局面,性格趋向自闭。

独断型父母教养下的孩子,他们对他们的环境毫无控制,也从来得不到什么满足,他们通常感到拘束和愤怒,但慑于敌对的环境而不敢表露,这些孩子常常表现出不愉快,对压力很敏感,缺乏目标。

在独断方式教养下的幼儿,通常自卑,易激动,缺乏目标.

3、父母放纵型教养方式对幼儿性格形成的影响

现实中常有这样的情形:当孩子因某种愿望得不到满足而以各种方式胡闹,甚至躺倒在地撒野时,父母没有加以制止,反而无条件地满足他。

我带过这样一个3岁的孩子叫周宝,孩子很机灵的样子,特别是脑后留了一撮胎毛,缠上五颜六色的橡皮筋,十分惹人喜爱。然而他在班上的表现实在让人头痛:自由,任性,他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从不受任何约束:上课时,睡在地上打滚;吃饭时,站在桌子上踢碗;睡觉时,钻到床底下拆床板;游戏时,捣乱打人那是时时刻刻发生。刚开始来到幼儿园时,还有一些收敛,可是,没过多久就原形毕露。我简直是拿他没了办法,因为他不知从哪儿学来的,只要一犯错误被老师发现,他承认起错误来比谁都快,而且态度诚恳得令人感动,当然,再次犯错误的速度更是使人吃惊。

我和他妈妈谈了几次才发现,原来所有这一切全是家里惯坏的,他家里有个上中学的哥哥,在目前这个独生子女的社会里,能有一个哥哥应该对孩子的性格发展有很大的帮助,然而他父母认为家里除了他,其他都是大人了,所以只要他说什么,大家全都顺从他,加上母亲没上班,专门照顾他,自然又多了许多的宠爱。

然而我们的家长没有意识到这种顺从、宠爱会一次次地滋长孩子的坏习惯,也许他们认为,孩子的要求他们是能满足的,因为他们是孩子,孩子的错误也是可以原谅的,同样因为他们是孩子,然而,有朝一日,他的要求不能满足,那将会是怎样?尽管他们与孩子有着挚爱的关系,但他们极端的放纵和无约束的纪律要求,以及对孩子自由地表达冲动的鼓励,都与孩子的缺乏控制和冲动行为的发展相关联,他们认为这些冲动的自由表达是健康的,合理的,而正是这种观念纵容了他们的孩子。

所以,在宽容、放纵型父母教养下的幼儿性格一般表现为冲动、攻击型儿童:对成人反抗,不顺从,缺乏自控,专横,冲动。

4、父母忽视型教养方式对幼儿性格形成的影响

现在的家庭都是一个独生子女,所以一般都会在家庭当中具有相当重的地位,被父母忽视的情况好象不会发生。

然而,我却接触过这样一个小孩子叫王鹏,妈妈早年下海自己开了一个小商店,爸爸是一名工程师,家里经济条件相当优越,爸爸因为工作的关系经常在外,妈妈又特别爱打麻将。有一次,孩子饿了,要吃饭,妈妈又正在麻将桌上不想下来,拿出十元钱,对他说,自已买去,我看到孩子哭丧着脸,拿着那十元钱,悻悻地走了。而且,因为麻将,妈妈经常将他一个人关在家里自已玩。

等到妈妈忽然意识到孩子怎么变得不爱讲话了,不爱理人了,那时候孩子的性格已经形成了,到读初二时,孩子已无心读书,觉得做什么事都没有意思,于是每天泡吧打游戏,他没有朋友,只有游戏,所以当爸爸因为读书的问题发生争执时,他居然选择自杀。幸亏抢救及时,没有生命危险。

独生子女最大的问题就是一个“独”字--孤独,他是一个独立的、有思想的个体,需要尊重和理解,需要关心和爱护,而王鹏则是因长期有不受父母重视,被父母忽视情感的需要,形成一种内向自闭的性格。

被父母情感忽视的孩子一般性格内向,自卑,无爱心,自我封闭。二>残缺型家庭的教养方式对幼儿性格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父母离异的越来越多,于是也给我们的孩子带来的许多的不同的教养方式,离异无可厚非,而它只能给孩子一个单亲的家庭教养,对孩子性格形成有一定的影响。

首先单亲家庭在家庭结构上的不同,对幼儿心理在同伴中会产生一种无形的精神压力,单亲家庭的孩子有更多的异常行为,所以当爹又当妈的家长,必然会比健全家庭付出更多的努力.

石清,4岁,爸妈很早就离异,从小随妈妈生活,妈妈很爱她,把她当成一个精神的寄托,只要一有空就尽量的陪他,给他全身心的爱,给他买漂亮的衣服,给他买高档的玩具,但妈妈是某一公司的高级职员,工作压力非常大,并无多少时间来照顾她,小姑娘很懂事,她聪明,乖巧,然而性格过于内向,不爱讲话,不太愿意表达自己的意志和情感。

虽然这只是一个例子,但我所接触的单亲家庭的孩子,大多都较健全型家庭的孩子在更多的异常行为,孩子的性格里或多或少的都有存在有自卑,内向的成分,目前离婚对儿童的性格影响也受到了广泛的社会关注。

单亲教养的幼儿性格一般表现为内向,不合群。

二、非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性格的影响:

一>、由爷爷奶奶教养的幼儿的性格形成情况

一般来讲,此类幼儿的性格都相对而言比较内向,娇弱。

“隔代养”是目前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因为父母工作等各方面的原因,无暇顾及孩子,所以将全部的教养责任转移给爷爷奶奶,而爷爷奶奶想着就这么一个宝贝,这责任也真是大呀,所以怕孩子挨饿了,受冻了,受伤了,被人欺负了,于是呵护有加,关爱倍至。加之久别的父母因觉得不曾带孩子,心里多少总觉得该弥补点什么,所以每次见面都会疼爱一番,给孩子增加许多特殊感。

所以这类孩子一般胆小,娇气,较自私,动作发展较同龄孩子差,群体生活中自我保护能力较差,而且没有协作精神。

二>、由保姆单独教养的幼儿的性格形成情况:

李若,5岁,爸爸妈妈因为这样或那样的理由,一直由保姆单独教养。她平时不多话,也很少笑,遇到需要自已决择的事情经常呆呆地看着你,不知所措的样子。因为大多数这类孩子经常不在父母身边,大事小事都是由保姆说了算,而保姆一般为了省事,都会对孩子的行动进行主观性的安排,孩子一般也是绝对服从,所以孩子没有自主权,也不会得到一些应有的情感上的尊重,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形成一种自卑的`性格。

此类幼儿一般独立性较强,善于察言观色,但都比较自卑,不太敢表达自已的意愿。

综上论述,我们可以看到,家庭的教养环境对幼儿性格成长的重大影响。尽管还不能确定家庭抚养方式与儿童性格之间的因果联系,但不同的教养方式对幼儿性格健康状况的影响不同,我不敢独断哪一种教养方式为最佳方式,但它们对幼儿性格形成的影响却真实存在,美国心理学家诺尔希曾说过:如果儿童生活在鼓励的环境中,他就学会自信;如果儿童生活在公平的环境中,他就学会正义;如果儿童生活在安全的环境中,他就学会信任他人;如果儿童生活在赞许的环境中,他就学会自爱。

然而怎样为幼儿创造良好的健全的家庭环境,提供最佳的教养方式呢?笔者认为,虽然家庭的教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幼儿的性格,但不管是哪一种教养方式,只要我们作为孩子的抚育者和教养者,我们都能在以下方面作出努力,我想也一定能更好地促进儿童的性格发展:

1、关心孩子并对孩子的需要作出良好的反应;

2、对孩子的社会性行为提出适合年龄的要求,一贯地、坚决地坚持这些要求,不对儿童的吵闹让步;

3、使孩子的生活井然有序,让日常事件和周围环境都可以预测;

4、让儿童在家庭决策中起一定作用;

5、倾听孩子的观点,将父母的要求以孩子能理解的方式加以解释,尽量避免强迫和模糊不清的要求,避免只靠权力作决定,让儿童注意他的行动对他人造成的后果,以及对他与别人关系的影响。

6、尽量让孩子解决他们自己的问题,设计一些能促使孩子成功的情境。

7、对孩子好的行为表示热情,注意和赞扬。

只有作为幼儿的抚育者和教养者多给幼儿创造鼓励的、公平的、安全的、赞许的环境,注意在倾听、理解的基础上,在留意孩子的情感与真实的需求的前提下,尊重孩子维护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在最恰当的时机对孩子予以正确的引导,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孩子完整人格,幼儿的性格才能健康发展,成为一个完整人格儿童!

2.幼儿性格的形成及影响因素 篇二

布朗芬·布伦纳认为,人的发展就是在一个层层叠叠、相互联系的生态系统中发生、发展的,发展是个体与环境的函数。他将生态环境分为宏观系统、外展系统、中间系统、微观系统这四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互动营销的网络。每个系统及其与其他系统的相互关系都会通过一定的方式对个体的发展施以影响。幼儿教师形成的教学风格是在该系统环境中形成的,通过这个过程幼儿教师逐渐形成在不同程度上解释环境特性、参与环境的活动、维持或改变环境的动机与能力,从而在系统互动中实现教学的高度艺术化。下面笔者从宏观、外展、中间、微观系统对影响幼儿教师教学风格形成的因素进行分析。

一、宏观系统———社会现实

宏观系统是个体所处的整个社会的组织、机构、制度和文化背景。宏观系统中的社会组织、机构是有形的,属于“硬件”;文化则是无形的,属于“软件”。教学风格的形成既离不开社会时代背景的“硬件”设施,又离不开文化“软件”,这些“硬件”、“软件”提供了幼儿教师形成自身风格的最重要的外部生态。

任何时代中教师的教学行为都不是纯粹的个体行为,而是一种典型的社会行为,因此,必然要受到诸多社会因素的影响与制约。教学风格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个体心理因素与外部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矛盾运动过程。

1. 社会经济对教学风格的影响

社会经济对教学风格的影响首先是通过对教师观念的影响来实现的。随着社会经济生活中各种经济关系的改变,人们的行为就会随之发生深刻的变化。例如我国在将幼儿教育机构推向市场之后,为了生存和利益,幼儿园要讲质量、讲效益,教师相应地必须认真研究市场,不断更新知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满足现实的需要。随着对能力的要求逐步提高,幼儿教师在教学方式上也逐步地由灌输转向重视通过游戏、通过活动对儿童进行教育。

2. 社会文化对教学风格的影响

传统观念、伦理道德、思维模式等,都在潜意识中影响着教师风格的形成。我国一直强调尊师重道,强调因材施教,这对教师的影响不可谓不深远。无论是有价值的还是没有价值的传统文化思想被教师广泛接受,对他们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对他们的教学风格的形成起到深远的影响。有些优秀教师就是因为在教学中深刻领会、灵活运用了这些思想和主张,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我们现在提倡要尊重儿童,重视儿童的兴趣、能力、爱好。这些观念正在逐步地渗入幼儿教师的意识之中,逐渐被广大幼儿教师接受,促使幼儿教师从教师中心的教学风格中走出来,走向儿童中心的教学风格,注重“一切从儿童出发”。

二、外展系统———师生关系

外展系统是指个体并未直接参与其中的一个或更多的环境,但这些环境中所发生的事件与个体成长的那些环境中所发生的事件产生联系和相互作用,从而间接影响个体的发展。对于幼儿教师形成自身独特的风格来说,师生关系可以视为外展系统。

师生关系是构成教学风格的基本要素之一,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方式及其相互关系是构成教学风格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教学风格的考察,涉及幼儿在幼儿园与教师之间的互相配合的情况、教师在教学中调动幼儿学习积极性的情况、教师在活动中常用的管理模式、活动中的心理气氛等。而这些内容基本上都反映了师生关系的情况。

师生关系也是形成一定教学风格的条件和依据。从幼儿园到大学,师生关系由慈母型发展到教师型再到导师型。与此相应的教学风格也表现为教导型、指导型和引导型等。这就说明了优秀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一定都是在“吃透”了学生特点的基础上所做出的一种最佳选择。

三、中间系统———园所环境

中间系统是指两个或更多的个体直接参与其中的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中间系统是由直接环境构成的生态系统,除了现在的联系外,一些内隐的联系也会影响个体的发展。幼儿教师在形成教学风格时的中间系统主要是身处的园所环境。

1. 幼儿园的管理

有些幼儿园基于急功近利的目的,在对教师进行培训的时候,设立一个模板,要求所有教师都必须按照统一的标准去做,认为和优秀教师做得一模一样那就是成功的教学,就是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所有教师的教学风格趋同,或者说并没有形成特色。而目标设置合理,有着完备的考核评估奖惩制度,将会形成一种推动教师主动钻研业务,不断改进教学法,提高教学质量的良好氛围。这对教学风格的形成显然是一种强大的推动力量。

2. 园所的经济状况会影响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水平

随着教育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已经成为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条件的重要途径。对教师来说,能否充分利用各种先进的教学设备,熟练地使用各种电化教具,已成为教学行为中一个极富时代特征的崭新的组成部分,而这对教学风格的形成有不容忽视的意义。然而,在实践中,这些先进设备和教学手段的使用直接受到园所经济状况的制约。经济效益好的幼儿园也许会添置一些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来帮助教师组织活动,进行教学,但是条件不够好的幼儿园则有心无力。这将不利于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来实现教学目标。

3. 教师群体与人际关系

在幼儿园组织系统中,存在着许多不同类型的群体,如教师群体、家长群体和领导群体,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等。在群体条件下,个体的心理与行为会因为群体环境的影响而表现出一些不同于个体条件下的明显特点,形成群体心理效应。如果在幼儿园里,某些教师积极学习,不断提高教学技能技巧,不断补充新知识,则其他教师也会效仿,从而形成你追我赶的风气,力争教出自己的特色,这就是群体的促进效应。

人际关系的形成是人际交往的结果,而某种人际关系一旦形成,对人际交往就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在幼儿园中,对教师教学行为及教学风格的形成具有直接影响的人际关系主要有同事关系、上下级关系等,教师如果有机会与风格类型不同的优秀教师一起交流切磋,相互学习,必然会起到相互启发、取长补短的积极作用。这也是促使教学风格不断发展和更加完美的重要途径。而上下级关系则对教师的工作情绪和工作态度有影响,正常、和谐的上下级关系有助于形成一个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心理气氛,使教师能够安心工作,一心一意钻研业务,这就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学风格的形成,反之,就会给教师造成极大的精神负担,从而影响他们的工作情绪和工作态度,这对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学风格的形成显然是极为不利的。

四、微观系统———自身的特性

微观系统是发展中的个体直接接触的和产生体验的生态环境,是个体对自身从事的活动、承担的角色及人际关系的真切感受和经历。所以,教师的心理基础、教学经验、教育观念等都属于微观系统。

教师的心理基础包括教师的认知、意向特点和个性特征。教师的认知特点,如感知觉的能力与特点,思维形式的特点,思维的灵活性,是属于形象思维还是抽象思维,观察力的敏锐程度,记忆特点,言语的表达方式,等等,都与形成不同的教学风格有密切的关系,教师的意向特点、情感的丰富程度、情绪的控制能力、意志力的强弱、持久性等,也是构成教学风格的重要因素。

教学经验是教师在执教时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步积累起来的有关教与学的感性或理性认识和处理教学问题的行为方式。有些教师虽然有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但并不一定都能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而教学经验确实是形成风格的一个必要因素。一般来说,有着独特教学风格的教师从教的时间都比较长,实际上,考察一个教师是否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的参考标准就是执教的时间长短,一般认为从教10年以上的教师开始具有自己的风格。

观念是指导行动的向导,没有信念的教师无法坚持自身的行为,更无所谓形成自己的特点。刘晓东博士认为有着什么样的教育观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就会形成什么样的教学风格。一个坚信“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的教师不可能形成尊重儿童、相信儿童的教学风格,而一个认为儿童具有无限发展可能性的教师可能更易于采取探究式的教学方式来对儿童进行教育。

教学风格被看成一个系统的话,这个系统的特征就是开放性、动态性。教学风格系统由不断进行信息交流和能量转换的过程组成,也就是说教学风格的形成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才促成了风格的形成。忽视任何一个方面或者过于强调某一层面,都不利于有效的教学风格的形成。

参考文献

[1]李如密.教学风格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

[2]季燕.从人类发展生态学的观点幼儿教师专业成长.南通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5.6.

3.幼儿性格的形成及影响因素 篇三

【关键词】 幼儿 良好习惯 影响因素

调查结果说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有一定的规律:一为趋早性。人的良好行为习惯萌发于幼儿期,从小开始培养,易形成好习惯。二为渐进性。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有一个过程,是循序渐进的,内容由少到多,要求由低到高,逐步积累,逐渐定型。三为反复性。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在形成过程中常出反复,他们的行为起伏变化,表现不稳定。

影响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来自家庭的,也有来自幼儿园、社会的,他们通过不同的侧面、各种渠道综合影响着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1. 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现状

1.1幼儿自我为中心欲望过强

现在的幼儿在家庭中的地位发生了变化,往往是几个大人陪伴一个孩子,孩子成为家庭的中心,家庭教育方式也大多表现为宠爱多、教育少、顺从多、要求少,在这种特殊的环境中,幼儿自我为中心欲望过强,从而导致了一系列不良后果,一些幼儿为此养成了诸多不良习惯,这就滋长了幼儿的“自私心”也就为自我为中心创造了条件基础。

1.2幼儿霸道行为凸显

现代家庭生活的核心化、小型化的发展趋势,有利于儿童生活环境的优化,但没有与兄弟姐妹共同生活的经验及互爱互利让的经验和相应的训练。幼儿成了家庭的中心,父母的迁就及不良的教养态度,都会对分享行为产生一定影响。

2. 幼儿行为习惯形成的影响因素

2.1环境熏陶

每个人都处于一定的环境中,时时受到环境的熏陶感染。幼儿的习惯养成与成人、同伴、群体、家园教育状况有密切的关系,幼儿的行为方式都带有所处环境的烙印。调查中,1/3的人认为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产生受到成人、伙伴的不良行为的影响。2/3的人认为家园教育要求的一致是幼儿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主要因素。可见环境对幼儿行为的影响很深刻。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要有良好的环境和必要的条件,如整洁、干净的活动室和家庭,独立进餐的环境,使幼儿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幼儿善于模仿成人及同伴的良好行为习惯,这是他们学习的直接范例,有效影响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2.2观念导向

在调查问卷中,对于幼儿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主要原因,一半人认为是“家长在家重视训练”;一半人认为是“教师重视循序渐进的培养”。对幼儿不良行为习惯产生的原因,1/3的人认为是“家长无所谓,抱有树大自然直的态度”;2/3的人认为是“家长过分溺爱,事事纵容”。这集中反映出影响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观念导向”问题。

成人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到幼儿是否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人重视与否,教育方法正确与否,首先是观念问题。幼儿的习惯养成需要成人重视,加以培养。有些家长对子女望子成龙,学习上不断加大压力,生活上关怀备至,却将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置之脑后,听之任之。成人的错误观念会折射到孩子的心灵中,变成孩子的观念。个别家长宣称孩子到幼儿园一要吃饱睡好,二要多学点东西,其他方面无所谓。这种将良好行为形成置若罔闻的做法,明显影响了老师在幼儿行为习惯形成方面的教育效果。

2.3实践锻炼

实践活动是幼儿习惯形成的关键。调查中,1/3的家长认为“家长、教师思想重视,但没耐心培养”是幼儿不良行为产生的重要原因。如果成人仅仅思想上重视,但不能耐心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那么要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是不现实的。

行为形成来自实践,习惯的养成更有赖于实践活动。幼儿在日常生活、交往、游戏、劳动等活动中,进行着与人交往方面的技能、习惯的训练,获得“该如何做”的认识,形成一系列的行为方式,并在实践生活中不断地联系、强化,使之成为一种自然的习惯。不少孩子正因为从小被成人剥夺了实践锻炼的机会而一直未能养成良好的习惯。

3. 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途径

3.1家长正确的观念导向

作为父母首先要更新观念,认识到健全的个性需要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支撑点,避免过于溺爱和包容,杜绝幼儿自我为中心、霸道的言语和行为的反复出现,注重和孩子的沟通和交流,更不能错误的认识:孩子太小,很多道理不懂。

3.2尊重幼儿的学习特点

幼儿的学习受兴趣和需求的直接驱动。幼儿的认识活动会受到兴趣和需求的直接影响,他们会以极大的热情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和认识他们感到好奇和有需求的事物。要使幼儿成为主动的学习者,那就必须尊重幼儿的兴趣和需求。要善于将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作为教育的生长点,支持和促进幼儿的学习活动。尽可能把期望幼儿学习的内容转化为幼儿的兴趣和需求,由此引起并引导幼儿的学习活动。幼儿在认识事物、获取经验的过程中具有整体性,所以要将幼儿学习习惯的培养渗透到幼儿的生活之中,通过相互渗透来促进幼儿学习习惯的发展。

3.3注重实践训练

毫无疑问,行为习惯的形成来于反复的实践。如果家长在思想上重视了,而在行动上却没有耐心,那么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也将成为一句空话人们知道:知识是基础,行为是关键,习惯是归宿。孩子由于年龄特点,往往会言行不一,许多孩子嘴上说得头头是道,行动上却难以做到,“知”、“行”严重脱节。为此,父母必须加强对孩子行为的训练,创设孩子反复实践的机会,使孩子在日常生活、交往、游乐、劳动等活动中,进行学习技能、习惯的训练,获得“为何做”的认识,形成一系列的行为方式,并在实践生活中不断练习,反复强化,直至最后形成自动化的行为,养成一种自然的习惯。

3.4榜样作用

家长的良好行为习惯是他们学习的直接范例。家庭、教养机构和社会环境是影响幼儿成长的三大环境因素,但其中家庭又是对他们发展影响最大的环境因素。首先,血缘关系、亲子之情对孩子发展提供了最强烈的感情氛围,因而父母的教育,影响最易感染幼儿。其次,父母与幼儿朝夕相处,关系密切,你们的言行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行为习惯的形成。所以,幼儿时期,家长在孩子的心目中是最具权威的人,是孩子最爱模仿的对象,父母的良好行为习惯将有效地影响着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张明星.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J].和谐校园-素质教育,2011,(9).

[2]王雯波.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8,(10).

[3]陆倩.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研究[J].幼教天地,2009,(20).

[4]张芳芳.浅谈幼儿问题行为与父母教养方式[J].教育时空,2009(10).

[5]马莉媛.浅谈家庭教育对儿童性格形成的影响[J].科学时代,2010,(3).

4.六种“非理性因素”影响性格 篇四

然后,一笑置之。

反之,忍住不发脾气永远是好的吗?比如,当你的孩子在念书时,隔壁的音响开得很大声,你只管忍耐,不去伸张权益,结果如何呢?这种情景下,我们忍住不发脾气,也等于在纵容别人做不该做的事情。

生活中非理性的因素有很多,我们常常会因为这些非理性的因素而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导致一些不应该的后果,为了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我们应该先分析一下生活中常见的非理性因素。

世界之大,我们每个人穷尽一生,能看到、听到、感觉到、体验到的事物极其有限。且不说浩瀚无限的洪荒宇宙,即使是我们立足的这个渺小的星球,已经使我们再三地承认生命的有限和短促。可即使是繁琐小事,投射到我们的心灵世界里时,就可能变得极其复杂和丰富。

在生活中,我们感觉周围的事物,形成我们的观念,做出我们的评价以及相应的判断、决策等,无一不是通过我们的心理世界来进行,只要是经由主观的心理世界来认识和观察事物,我们就不可避免会对事物的认识和判断产生偏差,受到非理性因素的干扰和影响,

影响我们认知的准确性的因素很多,如知识、经验的局限,认知观念的偏差,感官的限制等。其中,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情绪的介入和干扰。

生活中常见的非理性因素如下:

1.嫉 妒

嫉妒使人心中充满恶意、伤害。如果一个人在生活中产生了嫉妒情绪,那么他就从此生活在阴暗的角落里,不能再光明磊落地说和做,而是面对别人的成功或优势咬牙切齿,恨得心痛。嫉妒的人首先伤害的是自己,因为他把时间、精力和生命不是放在人生的积极进取上,而是放在日复一日的蹉跎之中。嫉妒同时也会使人变得消沉或是充满仇恨,如果一个人心中变得消沉或是充满仇恨,那么他距离成功也就越来越远。

2.愤 怒

愤怒使人失去理智思考的机会。许多场合,因为不可抑制的愤怒,使人失去了解决问题和冲突的良好机会。而且,一时冲动的愤怒,可能意味着事过之后付出高昂代价的弥补。在实际生活中,愤怒导致的损失往往可能是无法弥补的。你可能从此失去一个好朋友,失去一批客户;你的形象可能从此在领导眼里受到损害,别人也从此开始对你的合作产生疑虑。

5.幼儿性格的形成及影响因素 篇五

我们常常听到人们说:有的人勤奋、正直、慷慨、谦虚,而有的人懒惰、偏私、吝啬、骄傲;有的人赤胆忠心、见义勇为,而有的人见异思迁、见利忘义,如此等等,这里所说的一些特点就是人的性格特征。每个人的性格特征不是与生俱来的,《三字经》开篇的十八个字,“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概括得很精辟。

人出生就生活在一个家庭里,家庭是社会的天然细胞,是幼儿成长的摇篮,因此,幼儿首先是通过家庭进入社会的,因为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家庭都是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幼儿的启蒙教师,孩子的生理素质是在父母的培养下发育的,智慧的启迪是父母诱导的结果,最初的语言是父母教给的,最初的行为表现是从父母身上模仿而得到的,幼儿最初的生活常规是父母传授的,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和教育着幼儿,对他们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幼儿性格的形成与我们家长的教育、影响有着直接的关系。如:家长溺爱、娇惯孩子,则孩子的性格多表现为娇气、任性、固执、没有坚韧;倘若家长对孩子的事包办代替,则会使他们依赖性强、懒惰、缺乏主动性和独立能力,形成软弱无能,消极服从的性格特征;如果家长对孩子过分严厉,孩子就会表现出反叛或逃避,粗暴或胆怯、懦弱、冷淡和依赖的性格。也有些家长对孩子采取放任的做法,只顾自己工 作而忽略了对孩子的关心、照顾,这样的孩子会想方设法引起他人的注意,惹事生非、嫉妒、攻击别人;还有些家长是凭自己的情绪来对待孩子,高兴了就对孩子好,生气了就拿孩子撒气,忽冷忽热,反复无常,其结果也会使孩子情绪不稳定,没有判断是非的能力。

美国的心理学家通过观察研究说,孩子的性格可能在六岁以前便决定了,因此幼儿期的教育方式对孩子将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有一项研究显示。美国孩子和日本孩子之间之所以有不同的行为素质。乃是由于幼儿期的照顾方式不同的行为素质。一般而言,美国孩子比较多话,对生活充满好奇,因为他们的妈妈经常让孩子自我发表。相反的,日本的孩子比较被动,沉静。这是因为日本孩子在小时侯跟母亲有较多的身体接触,比较依附。研究发现假使从小就将日本孩子带到美国抚养,这孩子比较美国化。

在我们生活的周围,不难看到,一个孩子摔倒了,他的母亲会赶快把他扶起来.并说:坏地板,害宝宝摔倒。

而在美国,一个孩子摔倒了,他的母亲会跟着他一起摔倒,并且说:来,孩子,像妈妈这样,站起来。

同一个问题两位母亲采取的处理方式和方法是迥然不同的,孩子的性格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形成截然不同的。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孩子能否健康成长,人格能否完善发展。目前我国家庭 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青少年心智障碍、逃课厌学、考试压力、亲子冲突、离家出走、网络成瘾、毒品滥用、就业困惑、性问题、自虐杀人、单亲(或隔代)教育、团体斗殴、伤害事故、青少年犯罪等教育问题。而家长对于教育孩子的困惑和烦恼,更是普遍现象。调查显示,不少家庭不懂或不完全懂如何正确教育孩子,甚至有的父母用惩罚、体罚作为主要教育手段,亲子矛盾和冲突日益严重。中国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方式正受到严重挑战,成为影响创建和谐家庭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有识之士指出,二十一世纪的社会竞争,本质上就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实际上也是家长的竞争。无数事实证明,教育孩子首先不要输在家庭教育上,家长问题少了,孩子就变好了。要解决孩子的问题,必须先解决家长的问题。因此,如何科学有效地开展好家庭教育,如何使孩子成材,已经成为每一位家长必须学习的课程。

那么,家庭中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家庭这种社会最微小最基本的社会细胞,虽然比起幼儿园,学校或其他社会团体来,规模小的多,关系也简单的多,但是,家庭教育也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因为家庭生活的内容是复杂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也是多重的,在家庭的日常生活中对幼儿实施教育,能不能顺利进行,教育效果如何,幼儿的身心能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发展水平能有多高,朝 什么方向发展,最后能不能成才,这一切,绝不仅仅是由家庭的某一个有关因素(或条件)所决定的,而是各种有关因素都在发挥作用,是多种影响家庭教育的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我们要加强了解家庭教育,挖掘家庭教育,要想实现资源共享,做好家园共育,就必须了解在家庭教育中,究竟有哪些因素在起作用,起什么样的作用,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只有了解了这些情况,我们才能在家园互动中根据家庭状况去指导家长,使家庭教育更好的发展,使家园共育更加完善。首先,我们从家长自身的素质来看:

一、家长的世界观和思想品德是影响家庭教育的因素

从幼儿出生到高中毕业,至少要在家庭中生活19年,这段时间有2/3是在父母身边度过的,无时无刻不在受着家长的影响和教育,学龄前,父母主要对幼儿进行一些启蒙教育,为他们以后的成长打好基础,小学,中学阶段,则根据学生的需要,在学业上加以辅导和帮助,在生活上锻炼自理能力,在他们高中毕业升入大学或走向社会后,家长主要通过自己的社会经验来教育和影响孩子,帮助孩子形成正确地人生观,价值观,由此可以看出,父母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幼儿的成长过程,首先,从小的方面说,父母在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幼儿,如果家长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真正懂得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在具体遇到事情的时候,能 够做孩子的榜样,去影响幼儿,去塑造幼儿的灵魂,家长在与人相处,待人接物等言行举止中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受到周围人的爱戴和肯定,那么家长往往就会按照这种标准去教导孩子,使孩子成为一个思想品德高尚的人。其次,从大的方面来说,在一个家庭里,家长对人生有正确地认识,深知社会发展将来需要的人才是哪些类型的,家长就会一味的按照社会需要的人才来培养,教育孩子,使他们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像有些家长,他们对社会的认识很深刻,面对如此竞争的社会,使他们孩子不断学习,向更高层次的大学迈进,甚至出国留学深造,将来能够在多元化,一体化的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可见,家长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良好的思想品德,对于在他们身边生活的孩子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二、家长的文化素养

家长的文化素养是影响家庭教育实施和效果的又一个重要因素,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孩子的发展能力取决于父母的发展。”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一方面,家长的文化素质高,他们就会重视孩子的教育,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所拥有的文化对他们带来的好处,以及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就是有文化的人才,不仅要有文化,还要有继续学习的思想认识,有更高的文化素质,所以家长就会非常重视孩子的学习,也会运用正确的教育方式方法教育孩子。家长的文化素养高,一般还有广泛的学习兴趣,有追求新知识的精神,关心孩子的智力开发和文化学习,像现在很多家长,他们都在让自己的孩子学习书本以外的知识。比如学习钢琴,舞蹈,各种乐器,体育等多种艺术方面的发展方向,使孩子有多种技能,不但发展他们的智力,而且还培养他们的非智力因素,使孩子有良好的意志力,交往能力,创新精神,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所以家长也就能够指导,辅导孩子学习,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三、心理素质

使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健康的身体是儿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物质基础,有了强健的身体,才能使幼儿有充分的精力进行学习与活动,除了家长为幼儿提供他们生长发育所必需的结构合理的食品外,还要督促教育幼儿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然而,除了生理健康,与其同等重要的是心理健康,在很长时期内,许多家长只注意到了幼儿生理上的健康而忽视了心理健康,认为只要身体强健,就是健康的,才能真正称为健康,从我国目前幼儿的身心发展情况来看,令人担忧,从生理上看,我国幼儿身体发育的各项指标远远落后于欧美等国的儿童,由于我国传统饮食结构的影响及家长缺乏营养结构知识,使“豆芽型”和“胖墩型”孩子越来越多,与同为黄种人的日本人相比,男孩身高比日本低4.5,只是到成人才赶上来,并超过日本人。从心理上看,我国幼儿与其他 国家的幼儿一样,同样存在一些缺陷,如遇事漠不关心,胆怯,懦弱,依赖性强,意志薄弱,贪慕虚荣,自私,任性等等。儿童出现这样的种种心理缺陷,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家庭影响的。家长一味地追求孩子智力因素的开发,而忽视了非智力因素,造成孩子在与人交往遇事如何处理上退缩,胆怯,渐渐造成心理障碍,缺陷等问题,然而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教育,给予帮助和矫正,将会出现不良后果,所以,家长应该把孩子的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同等对待。

家长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性格的形成有以下的影响: 支配型的父母——孩子多为服从、无自发性、消极、依赖、温和的性格。

过分照顾型的父母——孩子多为幼稚、依赖、神经质、被动、懦弱的性格

保护型的父母——孩子多为缺乏社会性、思虑深沉、亲切、情绪稳定的性格

娇宠型的父母——孩子多为任性、反抗性、幼稚、神经质的性格

服从型的父母——孩子多为无责任心、不顺从、攻击性强、蛮横的性格

忽视型的父母——孩子多为冷酷、攻击性强、情绪不稳定、富有创造性的性格

拒绝型的父母——孩子多为神经质、蛮横、恶作剧、冷 淡的性格

残酷型的父母——孩子多为固执、冷酷、神经质、逃避、独立的性格

民主型的父母——孩子多为独立、直率、乐于助人、善于社交的性格

专制型的父母——孩子多为依赖性、反抗、以自我为中心、胆大性格

在当代,许多的父母已有专制型等转向民主型的父母,但仍存在着其他类型的父母,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家长的在生活中、工作中、社会中、感情中的负担和压力确实也很大,家长很难始终保持一种平和、稳定的情绪,有的家长则把这些情绪带给孩子,拿孩子出气,给孩子教育带来许多负面影响,直接影响了孩子良好的性格培养。

由此可见,好的家庭教育方式十分重要。在整个幼儿时期,家长的教育方式是不同的,但家长应关心重视孩子的每一个成长阶段。孩子在1-3岁前,父母关爱有加,这阶段可任其发展。宝宝如偏爱某些玩具,可让其在玩中学。对宝宝力所能及的劳动适时放手,鼓励宝宝的第一次“我自己来”;逐渐训练他从地上拣起小东西、取报纸、拿拖鞋,玩完后收拾玩具、帮助喂养小动物,把塑料杯子、碟子收好,折叠围巾,把定量东西放进不同碗里,用小扫把扫地,收拾扫帚和垃圾箱;慢慢学会拖小块地,整理杂志、沙发垫,刷 牙、洗脸、穿衣、脱衣,擦掉家具上的灰尘,倒空小垃圾箱,把衣服放进洗衣机,把衣服从甩干机中取出,把一堆堆衣服运到房间里,叠衣服,起床时叠好被子等行为。3-5岁时,语言和思维能力有一定发展。这阶段应引导、限制发展,从小严格要求,使孩子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生活习惯。早慧的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爱书。从小爱书的孩子会更专注,并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时教育孩子爱书,就等于交给了孩子一把打开智慧之门的金钥匙。因此在婴幼儿时期,多给孩子买一些内容多样化小人书,订阅一些涉及范围广的婴幼儿报刊,这样有利于孩子的智力发展。先让孩子自己看一看,能翻多少翻多少,能看多少看多少,不必强求。这阶段应引导孩子怎样看,看哪些。并且诱导孩子讲小故事、唱儿歌,动手填图、手工制作,小测验、背浅显的诗歌,不一定非要知道全部意义,重在培养他们求知的兴趣,养成良好习惯。在婴幼儿时期,父母要从小鼓励孩子发展多方面的兴趣。培养孩子思维能力:经常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孩子思考解答;开阔孩子视野:常常带孩子到外面去接受新事物,增长见识;锻炼孩子记忆力:给孩子讲完故事后,让孩子组织语言,进行复述,随时随地讲,而且要声音洪亮、口齿清楚、发音清晰。激发鼓励孩子的学习情绪:要求孩子答简单的问题,并且做到有问必答,决不敷衍。培养提高观察能力:有时父母可以故意做一些违反常理的小事,让孩子来纠正。不浪费幼儿智力:当幼儿咿呀学语时,就教他语言规范,比如不要把小猫说成“小猫猫”等等。

对孩子不能过于溺爱,不能事事都替孩子去做,是孩子养成依赖。溺爱播下的是甜蜜的种子,收获的却是苦涩的果实。身教重与言教,家长要为孩子做出表率。总之,好的家长教育方式浓缩为三句话就是:好父母都是学出来的;好孩子都是教出来的;好习惯都是养出来的。

参考文献: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心理学》

王占伟著《父母做对才不累》

卡尔·威特著《卡尔·威特的教育》

彭聃龄 主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普通心理学》

孙进进 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心理学概论 》

陈帼眉 主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幼儿心理学》

曹中平主编

辽宁师范大学出版

《幼儿教育心理学》

洋 主编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6.技能形成过程影响因素研究 篇六

技能形成过程影响因素研究

通过访谈法,对47名机械类技能型人才技能形成过程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发现技能型人才形成有两类重要因素:一般因素有实践练习、敬业精神、兴趣、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特殊因素有反思、智力与悟性、师徒学习和合作学习.

作 者:宋兴川 张琪 张志华 Song Xingchuan Zhang Qi Zhang Zhihua 作者单位: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天津,300222刊 名: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 PKU英文刊名: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EDUCATION SCIENCE)年,卷(期):26(22)分类号:B849关键词:访谈 技能人才 技能形成 实践练习兴趣 敬业精神

7.幼儿性格的形成及影响因素 篇七

1.“个性”主宰艺术体操艺术风格

1.1 艺术体操艺术风格的时代个性

事物发展与时代的变化相辅相成,艺术体操的风格亦是如此。技术难度是构建艺术体操成套动作的框架,技术风格是优秀运动员个人独创的风格[1],是运动员能力个性的综合体现。运动员技术风格受时代发展影响,20世纪80年代前,艺术体操受当时古典芭蕾影响较大,技术风格以动作高贵典雅,音乐节奏舒缓为主流;80年代中期,现代舞、Disco风靡全球,很多优秀选手在成套动作中都融入现代舞与Disco的内容,运动员技术风格开始向着轻快、活泼的方向发展;90年代,随着现代技术和文化的发展,运动员技术风格发展更加趋向于多样化,传统与时尚的撞击、古典与现代的融合,无一不驱使运动员的技术风格向着更大空间发展;2000年后,随着优秀运动员在身体素质上的趋同性,运动员技术风格的独特个性更成为艺术体操成套动作完美和谐发展的亮点。

1.2 艺术体操艺术风格的民族个性

艺术体操作为一项综合性竞技项目,为观赏者奉献的不仅仅是高难度技术动作在赛场上的竞技,更是世界各国民族个性积聚的舞台。不同民族个性促使运动员在技术动作、艺术编排、音乐格调等都体现出特有民族烙印。这种民族个性与运动员的文化生长背景相辅相成,促使运动员在成套动作表演中能更完美地诠释音乐与动作所要表达的意境,赋予艺术体操更丰富的内涵、更具特色的表现形式,形成艺术体操的民族风格[1]。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中国队在三圈两棒项目中,以京剧唱腔开场,中间配以《苏三起解》片断,最后以电影《七剑》中气势磅礴的音乐结尾,在东方二胡和西方弦乐的交融中,凸显十足中国特色。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正是这种民族个性促使艺术体操风格在多元化因素中彰显出独特美感。

1.3 艺术体操艺术风格的音乐个性

艺术体操音乐不同于一般性音乐,它有自己所特有的形式。在艺术体操中,音乐的主要作用是用来烘托艺术体操成套动作的效果与气氛的,因此音乐被迫服从于动作,相对处于一定的从属地位。音乐选择必须与动作编排相得益彰,用音乐烘托动作的流畅,用动作展现音乐的意境,音乐个性与运动员个性互相融合,才能更高限度地提升艺术体操成套动作的艺术价值。

1.4 艺术体操艺术风格的流派个性

“流派”是指学术、文化艺术等方面有独特风格的派别。艺术体操是不同文化艺术集合为一体的综合性项目,因而自身也受派别潮流的影响,形成艺术体操风格的流派个性。相同时期相同国家运动员有着相同的生活学习背景、训练环境和艺术熏陶,并受相同的流行趋势影响,因此他们对一些动作的艺术处理彼此接近,于是便有了流派之分。如俄罗斯、乌克兰运动员,由于受前苏联古典芭蕾舞长期、正统的训练的影响,其艺术动作往往以不断变化的形态美来体现运动员的柔韧、灵活,使人感觉高贵、优雅;而西班牙运动员则沿袭斗牛舞的刚劲、有力,使人感觉热情、奔放。

2.“特色”主导艺术体操技术风格

2.1 艺术体操技术风格的编排特色

在艺术价值分值中,技术风格直接决定基本编排分和编排加分,2009-2012版规则中艺术价值权重显著提高,成套动作编排特色对选手得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新规则中身体难度动作数量标准降低,成套动作容量却呈上升趋势,因此在成套动作技术风格编排中,身体动作选择要量少而精,器械动作选择要多样化,连接性动作选择要突出成套动作流畅感,教练员要在理解规则精神的基础上,结合运动员本身气质,体现独特的技术风格编排特色。

2.2 艺术体操技术风格的素质特色

素质特色是技术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运动员技术风格的素质特色是成套动作完成的首要保证。艺术体操运动员按素质特色可分为柔韧型、力量型和全面型。全面型是艺术体操选手在素质上追求的目标[2]。

3. 结论

3.1 艺术体操的艺术风格是艺术体操成套动作构建的重要支撑。艺术风格中包含的时代个性、民族个性、音乐个性和流派个性与艺术体操项目的发展相辅相成,成套动作艺术风格既要符合时代的发展需要,又要结合民族特色,以音乐为烘托,以流派为背景,各种因素在相互制约中协调发展,才构架出和而不同的艺术风格。

3.2 艺术体操的技术风格是艺术体操成套动作构成的基本。我国艺术体操风格在发展过程中,艺术风格与技术风格要协同发展。在成套动作形成过程中,不仅要突出艺术风格个性,而且要注重技术风格特色。我国艺术体操教练员应突出民族个性风格的运用,为艺术体操注入新的活力,增强动作技术的竞争力,重视运动员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培养,从而促使主客观因素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汪敏, 盛宁宁.艺术体操风格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05, (3) :29-30.

[2]同英.艺术体操风格构建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2, (2) :260-264.

[3]艺术体操国际评分规则 (2009版) [M].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 2009.

[4]张小龙, 王静.2009年版国际艺术体操评分规则变化特点[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9, 29, (1) :78-80.

[5]冯百跃.从古典芭蕾舞审美观中诠释艺术体操运动的发展[J].体育科学, 2007, 27, (6) :82-87.

[6]黄波, 刁在箴等.论中国艺术体操软化发展趋势与可持续发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7, 30, (2) :281-283.

[7]白晋湘.交缚、分化、吸纳、共生—论中国传统体育与民族舞蹈的历史渊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1, 24, (2) :145-147.

8.幼儿性格的形成及影响因素 篇八

关键词:背景;家庭;大学生性格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处在一个大发展时期,高等学校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比十年前提高了很多,高等教育已经从过去的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高考录取率连年提高。山东省2008-2012年的本专科录取率分别是72.5%、74.2%、79.72%、87%、88.7%(见图)1。高校在校生的数量也逐年攀升,高校学生之间的竞争压力也日趋激烈,这也催生出高校越来越多因为学生心理问题所引发的突发事件。笔者通过多年的学生工作经验发现,学生做出一些过激行为看似由于心理问题引发,其实背后折射出学生自身的性格缺陷。因此,大学生良好性格的养成对其顺利完成学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通过实际观察可以发现,不同背景家庭成长起来的大学生性格是迥然不同的。

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性格表现了人们对现实和周围世界的态度,并表现在他的行为举止中。性格主要体现在对自己、对别人、对事物的态度和所采取的言行上。

在我国,大学阶段是一个学生独立生活学习的开端,在此背景下,很多学生从小形成的性格就完全暴露了出来。进入大学后,具有良好性格的学生在这座“象牙塔”里游刃有余,很快就融入大学生活,开启完全不同于高中时代的轻松快乐学习生活;但性格比较孤僻的学生则很难适应大学生活,久而久之就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若不及时疏导会造成非常恶劣的后果,。

一、不同家庭环境对大学生性格形成的影响

(一)农村家庭和城市家庭。我国在校大学生绝大部分来自农村,其父母大部分以务农为主,也有少部分学生父母靠打工为生。这部分学生的家庭特点是经济上不宽裕,收入不稳定,有些学生家庭甚至很贫困;非独生子女家庭占比例较大。这些学生的性格特征表现为朴实忠厚,情感上比较热情、平易,愿意与人友好相处,因为成长环境比较艰苦,精神层面普遍比较坚韧,学习态度和目的比较明确,做事比较积极。但是部分贫困家庭的学生因为家庭经济状况不佳,会表现出不自信的心态,极少的同学会有自卑自闭的情绪产生,这些情绪长期累积得不到释放,就容易做出一些极端行为,“马加爵杀人案”就是典型的事例。另一种家庭环境背景是来自城市的学生,这部分学生父母一般都有固定工作,家庭收入较稳定,基本为独生子女家庭。在这种家庭背景下,大部分城市大学生自信、热情、阳光,有理想和抱负,但是从小生活在比较安逸的环境中,父母比较疼爱,这部分学生耐受力较弱,虽有理想但碰到挫折时心理脆弱甚至懦弱,少部分城市大学生还表现出自私、不合群、对集体活动不热心等不良倾向。

(二)贫困家庭和富裕家庭。在我国大学生中,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并不在少数,国家通过出台助学贷款和奖助学金制度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贫困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经济压力,但是我们依然可以看到来自贫困家庭的部分大学生仍然存在自卑、敏感的不良心理,这是家庭相对比较贫困的同学比较明显的性格特征。相比而言,家庭比较富裕的大学生普通表现为待人比较热情,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做事目的性比较强,敢于规划自己的未来并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

(三)离异家庭和完整家庭。来自离异家庭的大学生在我国大学生群体中人数并不多,这个群体中的大学生因为父母离异使他们的成长过程中缺失了某些关爱,他们与完整家庭成长起来的大学生相比,个性较强,性格上敏感坚韧,行为处事较消极,给人感觉比较冷漠,现实生活中缺少朋友,对人或事会有比较极端的看法。

二、不同家庭教养模式对大学生性格形成的影响

(一)专制型教养模式。专制型教养是一种约束惩罚式的教养模式。在这种教育模式下父母要求孩子要遵守他们的指令,严格按照他们的要求去行事,不允许有商量的余地,这与中国传统教育方式“棍棒底下出孝子”,如出一辙。这种教养方式出现在很多种家庭环境中,在这种教养模式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往往不善于与他人交流,人际交往和沟通的能力比较低,有些学生还会出现焦虑的情绪,处事方式比较消极。

(二)权威型教养模式。权威型教养的父母鼓励孩子独立,他们允许孩子与他们进行广泛而平等的交流,对待孩子的方式温和而又细心,但是他们不会不加节制地溺爱自己的孩子,也会在必要的时候对他们的不当行为进行限制。这种教养模式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个性独立、为人热情、有很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对自己的未来有清晰的规划,对自己的行为可以负责。在实际工作中,笔者确实发现一些做事非常有条理、待人温文尔雅的大学生,通常他们的父母都是一些受过高等教育的专业人士,如大学教师、医生等,这从侧面可以反映出这种教养类型是一种经过认真思考研究下施行的,是适合青年人身心发展的教养方式。但是可惜的是尽管这样的教养模式对子女的成长有诸多裨益,在我国仍有很多家长并没认识到可以这样去教育自己的子女,因此这种类似启发式的教养方式在实际生活中能实现并取得良好效果的并不多。

(三)冷漠型教养模式。冷漠型教养的父母因为各种主客观原因不介入也不关心青少年的生活和成长,通常在离异家庭和贫困家庭环境下会出现这样的教养模式。这两种家庭环境中父母会因为忙于生计忽略对孩子的教育或者将关爱放到其他孩子身上,尽管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非常渴望获得父母的关爱,但是却到不到相应的回应,因此在这样环境中长大的大学生往往对社会的责任感不强,不善与他人沟通,缺乏必要的自控能力,对自己的未来缺少规划,对人比较冷漠,缺乏对生活的热情,但是他们通常比较坚强,坚信个人奋斗的作用,在大学生活中表现为与其他同学格格不入,不参与班级活动,甚至有时会与同学们发生严重的争执。

(四)放纵型教养模式。放纵型教养也是教养型模式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形式,在这种教养模式下父母会过分关注孩子的成长,对他们不加必要的要求和管束,这种教养模式在多种家庭环境中都有出现。在这种模式下成长的大学生在学校中不服管教,与同学们不能友好相处,往往表现出骄傲自大的心态,做事不顾后果,出现严重错误时都认识不到自己的问题。

三、塑造大学生良好性格的对策

基于大学生性格养成显著受到家庭环境和教养方式的影响,为减少大学生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和突发事件,我们应该努力让全社会都关注孩子成长的的教养问题:一方面国家要重视家庭教养模式,推广权威型教养模式,让家长重视与子女的平等交流,培养子女健康的性格。另一方面,国家出台相应政策对居民婚姻进行指导,尽可能降低居民的离婚率,减少父母离异对子女性格的负面影响,提高社会的和谐程度。

参考文献:

9.幼儿性格的形成及影响因素 篇九

影响强迫症人格形成的环境因素

众所周之,个体的人格的形成发展主要是在早年生活经验中完成的,最早可以追溯到母体的胎内生长环境。母亲在怀孕期间,可能因各种原因影响到了情绪状态,常见的负面情绪有如极端忧伤、焦虑、恐惧等都有可能影响胎儿早期的情感发展和神经敏感程度,从未成为其早期人格发展的基础,特别是一些恐惧性情绪这往往是婴儿产生不安全感的重要来源,这也可能成为后来发生强迫症的重要基础,后天成长过程中某些焦虑情绪的发生也可能与之有很大关系,因此,早年的生活环境对强迫症的发生是有决定性作用的。

除此之外,早期的亲子关系也是强迫症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发展心理学认为在个体的每个发展阶段过程中都有其阶段性任务,如果这些阶段性任务能顺利完成,那么个体发展就比较顺利,心理冲突也会比较少,反之则会累积很多的心理冲突并成为青春期前后发生强迫症的重要基础,特别是当出现某些不当的家庭教养方式时,还可能加剧这些冲突,所以对于年幼的儿童来讲,父母需要尽可能为其提供保护性环境,安全感、一致性需要得到及时满足,还要与孩子之间保持良性的互动如肌肤上的接触、游戏上的互动以及必要的情感交流,使孩子能感受来自父母的关爱并与父母建立健康的依恋关系,这些都儿童心理健康发展重要前提条件,否则就会成为演变为各种心理疾病发生的心理基础,强迫症也便是其中之一。总之,强迫症的发生与早年的生活环境有很大关系,特别是早期的亲子关系,上海神光心理咨询中心专家小组一致认为强迫症的预防需要从早期的家庭环境做起,作为家长要根据儿童身心发展规律采取科学的教养方式,一方面可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减少各种强迫症等心理疾病的发生。

10.幼儿性格的形成及影响因素 篇十

若尔盖盆地沙丘形成分布影响因素探讨

应用遥感数据、DEM数据、野外采样数据和气象数据探讨若尔盖盆地沙丘形成分布的影响因素.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导致的现代河相沉积物与活化出露的古河相湖相沉积物是重要沙源,风动力条件与沙源的.时空结合在堆积床面形成沙丘,沙丘主要分布在河谷与丘陵山坡.沙丘分布随海拔高度增加面积减少,随坡度增大面积下降.河谷沙丘坡度小,主导坡向也不突出.丘陵沙丘坡度相对较大,以分布在斜坡和缓坡为主;主导坡向相对突出,主要分布在背风坡的东坡、东南坡.在沙源地下风方向随距离增大沙丘沉积物平均粒径变小,分选性变好.沙丘形成是沙源、风动力、堆积床面三者耦合作用的结果,这种耦合既表现在时间上,也表现在空间上.

作 者:魏振海 董治宝 胡光印 逯军峰 WEI Zhen-hai DONG Zhi-bao HU Guang-yin LU Jun-feng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沙漠与沙漠化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00刊 名:中国沙漠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DESERT RESEARCH年,卷(期):29(6)分类号:P931关键词:沙丘 沙源 坡度 坡向 若尔盖盆地 sand dune sand source slope aspect Zoige Basin

11.幼儿性格的形成及影响因素 篇十一

关键词:南安市,地质灾害,形成条件,影响因素

南安市地处福建东南沿海,地理坐标:东经118°08′—118°36′,北纬24°34′—25°19′,总面积2036km2,人口148万人,人口密度726.9人/km2,区内发生的地质灾害以滑坡、崩塌为主,其中又多以小(三)型规模为主(土方量≤5000m3),其主要分布于房前屋后边坡,且绝大多数与人工开挖坡脚形成高陡边坡有关。高陡边坡在强降雨诱发下产生滑坡、崩塌往往具有规模小、危害性大的特点。为此,对房前屋后高陡边坡进行调查对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

一、地形地貌

地形地貌主要表现在斜坡坡度上,从区域地貌看,滑坡(崩塌)形成于丘陵、山地地区;从局部地形看,滑坡(崩塌)多发生在高陡斜坡处。其形成要有适宜的斜坡坡度、高度和形态,以及有利于岩土体滑(崩)落的临空面。

泥石流的发生、发展和分布无不受到山地地貌特征的影响,泥石流主要分布于山美水库周围,这些地区地形切割强烈,相对高差大,坡地陡峻,坡面土层稳定性差,地表水径流速度和侵蚀速度快,在暴雨的作用下,极易发生崩塌或滑坡,从而为泥石流提供了丰富的固体物质。

二、岩土体

调查结果表明,境内地质灾害绝大多数位于残坡积粘性土双层土体(Qe1-d1)中,共212处,占灾害总数的84.80%。从地形地貌,该土体位于残积丘边缘及红土台地,风化厚度较大(5—17m),呈松散—稍密状,干湿效应明显,干缩时多张裂,遇水作用后呈软塑或流动状态,抗剪强度急剧降低,当地表水沿收缩裂缝下灌,易形成一个饱水的软弱面,在上覆土体重力作用下,沿该软弱面产生滑动,所以粘性土滑坡多发生在久雨或受水作用后,多属中、浅层滑坡。

三、降雨与地下水

1. 降雨

降雨是诱发地质灾害产生的重要因素,本次调查98%的地质灾害与降雨直接诱发有关。

(1)降雨对地质灾害产生与分布的时空性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调查区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年降雨量较大的西北山区,从年际上看,灾害主要发生于年降雨量大、台风暴雨频繁侵袭的年份;年内则大都发生在雨季,特别是台风暴雨季。

(2)降雨造成地表水的侵蚀切割,也是引起坡体变形的主要诱发因素之一。发育于松散堆积坡体中的冲沟,雨季时夹杂大量的固体迳流物质的流水,对坡体的冲刷、切割作用恶化了坡体的稳定性。

(3)结合本次调查的实际情况,得出调查区过程降雨量致灾的临界值建议值:当过程降雨量大于50mm时,一些斜坡将出现变形;当过程降雨量达到100mm,中间有一次暴雨(降雨强度>50mm/d)时,滑坡开始产生;当过程降雨量大于200mm,中间有一次以上大暴雨(降雨强度≥100mm/d)时,滑坡普遍发生。

2. 地下水

地下水是影响滑坡稳定的敏感因素,水荷载作用在滑坡体内,直接降低了滑坡的稳定性,水的长期活动,导致滑坡体物质被水饱和、软化、降低了强度参数。地下水在滑坡的形成和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表现如下。

(1)地下水进入滑坡体增加了滑体的重量,滑带土在地下水的浸润下抗剪强度降低,主要表现c、φ值的降低。

(2)地下水位上升产生的静水压力对上覆透水岩层产生浮托力,降低了有效正应力和摩擦阻力。

(3)地下水与周围岩土体长期作用改变岩土的性质和强度,从而引发滑坡。

(4)地下水运动产生的动水压力对滑坡的形成和发展起促进作用。

四、人类工程活动

人类工程及经济活动是致灾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南安市是个人口大市,也是福建省经济发达地区之一,人类工程及经济活动频繁,而且日趋强烈。本次调查表明,直接与人类活动有关的地质灾害共242处,占灾害总数的96.80%,其中坡脚开挖是引发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占本次调查的86.5%。

1. 建房切坡引发的地质灾害

这类灾害主要分布于西北、西部等山区乡镇,主要灾害类型有崩塌、滑坡,是本次调查的最主要灾害类型,其特点是规模小(多以小(二)型以下为主)、分布广、密度大、活动频繁。

2. 修建公路引发的地质灾害

这类灾害主要发生在西北、中西部山区乡镇,具有明显的线性分布特点。由于边坡开挖时没有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施工,也未设置护坡工程加以防护,降低了坡体的稳定性,雨季或台风暴雨季路堑边坡易在公路动荷载和大气降雨入渗的综合作用下产生滑坡和坍塌,常造成掩埋道路或毁路事件,影响正常交通运行。此次调查统计影响交通公路安全的地质灾害点有以下9处(见表1)。

3. 水利建设引发的地质灾害

主要表现为兴修建水库引发的地质灾害。如水库引水水渠渗漏造成坡脚房后边坡滑塌,水渠基底未严格按要求地基捣实及石砌防护,应及时进行加固、防渗处理。此次调查统计因水渠渗漏引发地质灾害点主要有以下3处(见表2)。

4. 矿山开采引发的地质灾害

矿山剥离土和废石渣的大量堆放,在暴雨作用下易诱发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如康美镇某辉绿岩矿山,开采剥离面积33万m2,采矿深度10—20m,产生弃土和矿碴140万m3,堆积在山围水库边缘的山坡地上,长达1km以上,堆积物厚度10—20m,坡度40—65°,坡长达100m以上,整个矿区山谷、凹地堆满弃碴土,导致生态环境恶化。1994年夏13号台风暴雨期间,矿区曾发生滑坡和泥石流,20000m3的泥土矿渣进入水库,严重影响了水库蓄水。同年汛期,水库溢洪道平流段淤积1m多,导致闸门难以开启,影响排洪,危及水库安全,并使库区下游村民的生命财产受到威胁,67公顷农田得不到有效保护。

5. 其它人类活动

山坡地开荒造田、种植果园、茶园等,据相关资料统计表明,在20—40°的山坡上进行人工经济活动,尤其是种植水稻田,易诱发滑坡等地质灾害。

综上所述,人类工程与经济活动对地质灾害的影响是全面、深入的。同样,地质灾害也给当地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和威胁。随着当地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环境资源的攫取也在日益加快,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将引发更严重的地质灾害。

五、构造与地震

南安市从具体的灾点上看,地质灾害并没有受断层或断裂破碎带控制,但矿山引起的次生地质灾害却明显受到岩石节理裂隙性质、密度、产状等因素控制。通过对矿点开采边坡调查表明,岩石中存在的各种成因节理裂隙结构面是造成崩塌的首要条件,当结构面的位置处于最不利时,易发生崩塌、落石。

参考文献

[1]刘本培, 蔡运龙.地球科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2]永春地质矿产局.地质灾害防治培训班教材.内部, 2001.

[3]饶如龙等.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内部, 2001.

12.幼儿性格的形成及影响因素 篇十二

我们养宠物猫,希望猫能带给自己快乐。但殊不知宠物猫却悄悄地改变了我们的性格,使我们变得神经质:男士会变得多疑和极具侵略性;女士会变得暴躁和爱发脾气。这样一来,养宠物猫不但不能带给自己快乐,反而使人性格大变给生活增添了许多困扰。

养宠物猫究竟是怎样改变了我们的性格呢?一些科学家研究发现,养宠物猫之所以会改变人们的性格,原来是寄生在猫身上的一种寄生虫在作怪。

这种寄生虫最早发现在某种老鼠的体内,人们把它叫做“刚地弓形虫”。刚地弓形虫在世界各地分布广泛,人和动物都极易感染,尤其猫科动物是其感染源,因而养宠物猫的人就极容易感染上这种寄生虫。

假如老鼠感染了这种寄生虫会表现得很轻率,甚至会去侵占猫的领地从而轻易地断送性命。如果这种寄生虫感染了人,就会侵袭到人的大脑,破坏大脑里保护神经元的星形胶质细胞。这会使人们容易患上精神分裂症,性格就会变得猜疑、暴躁、过度敏感等等。

据估计,目前全球已经有30亿人感染上了这种寄生虫,也就是说,全世界将近有一半人都或多或少受到了这种寄生虫的影响,改变了性格。

虽然对于个人来说,感染了刚地弓形虫的确不是一件好事,但是科学家们却说,这种寄生虫对全球的多元文化也作出了莫大的贡献。因为刚地弓形虫在改变人们性格的同时,还影响到了人们对自我、金钱、物质享受和工作态度的看法,从而很可能改变了自己的价值观,而不同的价值观则会产生不同的文化。因而这种寄生虫对于全球多元文化的产生和发展贡献了一臂之力。

刚地弓形虫让人们的性格变得暴躁和过度敏感,给生活带来困扰;但同时却有利于全球多元文化的发展。那么我们该如何抉择呢?这真是个两难困境。

不过,也有科学家认为,刚地弓形虫并不能够改变人们的性格。这些反对者认为,大脑的神经元主要功能是用于传递和处理信息,而非是人们性格形成的机制所在,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任何证据能够证实,大脑的神经元对人的性格形成有影响。因此刚地弓形虫根本不可能改变人的性格。真相究竟如何,恐怕还需要进一步的科学研究。

(选自《大科技·科学之谜》)

7.从原文看,下列关于猫影响人的性格的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

A.养宠物猫之所以会改变人们的性格,原来是寄生在猫身上的刚地弓形虫在作怪。

B.如果刚地弓形虫感染了人,就会侵袭到人的大脑,破坏大脑里保护神经元的星形胶质细胞。

C.大脑的神经元主要功能是用于传递和处理信息,而非是人们性格形成的机制所在。

D.宠物猫悄悄地改变了我们的性格,男士会变得多疑和极具侵略性,女士会变得暴躁和爱发脾气。

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猫科动物是刚地弓形虫感染源,因而养宠物猫的人就极容易感染上这种寄生虫。

B.据估计,全世界将近有一半人都或多或少受到了这种寄生虫的影响,改变了性格。

C.刚地弓形虫在改变人们性格的同时,对于全球多元文化的产生和发展也贡献了一臂之力。

D.刚地弓形虫在改变人们性格的同时,还会产生不同的文化,所以养宠物猫还是有利无害的。

9.依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男士变得多疑和极具侵略性,女士变得暴躁和爱发脾气,是由于他们养宠物猫而引起的。

B.感染了刚地弓形虫的确不是一件好事,但也给自己、给生活、给社会带来了许多乐趣。

C.有的科学家认为刚地弓形虫能够改变人们性格,也有科学家认为并不能改变人们性格,需要进一步研究才能确知。

D.刚地弓形虫能影响人们对自我、金钱、享受等的看法,从而使自己的价值观得以改变。

参考答案:

7.C(C项为科学家认为刚地弓形虫并不能够改变人们的性格的理由,不能说明猫影响人的性格的说明。)

8.D(D项中“养宠物猫还是有利无害的”错,从原文倒数第2自然段中“那么我们该如何抉择呢?这真是个两难困境”可以看出。)

13.幼儿性格的形成及影响因素 篇十三

教师职业技能是师范院校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将来作为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必备的专业技能, 它包括普通话及口语表达、“三笔字”技能及书面表达能力、教学工作技能、班主任工作技能、艺体技能等多方面。教师良好的职业技能, 有助于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随着社会发展对教师要求的专业化趋势, 对教师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

基础教育中的小学教育阶段, 是学生品德形成、个性发展、智力提升、奠定知识基础的重要阶段。小学教师作为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其思想修养、知识水平和职业技能对学生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小学教育专业学生作为未来的小学教师, 不仅要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也需要掌握教育理论和教师职业技能。

教师职业技能的形成是学生自身长期不断学习与建构的过程, 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有的技能形成与学生的天赋有关, 如舞蹈、音乐;有的与从小训练有关, 如普通话;有的与基础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和教育方法有关, 如书写、写作等。师范教育是其职业技能形成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更多职业技能是通过师范教育培养训练的。要充分发挥师范教育的作用, 必须要注意到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形成的各种影响因素, 并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与训练, 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

一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教师职业技能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

1家庭教育的影响

家庭的期望、父母的职业和文化修养、对孩子的教养态度和方式、家庭经济状况及其对子女职业技能训练的投入等, 都会影响到其技能的训练和形成。

父母期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 这对于其相应方面的基本技能训练影响很大, 如期望孩子成为音乐家, 从小要求孩子练习器乐或声乐, 这在客观上让学生就有了更多音乐方面的基本技能;父母的职业如果是教师, 其所具有的职业技能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更有利于学会一些教师职业技能;父母有一口流利的普通话, 则孩子的普通话基础更好;父母是否平等地对待孩子或是打骂孩子, 必然影响到其作为未来教师的观念与方法;家庭是否有经济能力为孩子买电脑、乐器或其它与技能训练有关的物品, 同样会影响其相应方面技能的顺利形成。

2社会因素的影响

(1) 职业价值取向。社会对哪种职业更多地认可, 更有可能影响到学生选择这种职业, 也会付出更多的努力。教师这一职业这些年在很大程度上得到国家和社会的认可, 也就有很多学生选择这一职业。然而当前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工资待遇和生活条件等还有一定的局限, 特别是偏远山区的教师, 这影响了学生对小学教师这一职业的选择, 也必然影响到其职业技能的形成水平。

(2) 就业形势。因就业的压力, 教师已成为师范院校毕业生更愿选择的热门行业, 现在各地教师招考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如果在招考内容中加进技能考核, 必然会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相应的专业技能。但有的学生顾虑到不一定能考上教师岗位, 会作其他的选择和准备, 把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其他专业的知识和技能, 甚至是在校内外经商, 这影响了学生对专业技能学习的投入。

(3) 社会文化氛围及影视媒体等。如地方戏曲、技艺等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 因其价值学生愿意学习与传承, 这对文化的延续和丰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也影响着职业技能的范畴。又如影视媒体的明星效应, 学生会“追星”, 会对其进行模仿, 特别是音乐、舞蹈、体育、表演、口才等方面, 这会促进学生相应的技能。

3学生个体因素的影响

(1) 学生的智慧潜能、个性特质。学生的智慧水平, 是否更具某方面的天赋, 必然影响学生职业技能的形成。有的学生学得快, 有的学生学得慢, 甚至有的学不好。学生的性格是否乐观、外向, 对其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教师技能也有影响。乐观、外向的学生会更善于表现自我, 更有利于培养相应技能, 有助于其成为合格教师。

(2) 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如果学生更愿将来作为教师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热爱教师职业, 就会积极的学习相应技能。如果学生不愿意或被动的选择教师职业, 则不会投入职业技能的学习, 会对职业技能的形成产生消极影响。

4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育的影响

(1) 基础教育阶段培养目标。中小学是否全面落实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 会对学生的长远发展起到促进或阻碍的作用。实现相应的基本技能目标, 更有利学生奠定成长为教师的基础。

(2) 应试教育与教育改革。在应试教育机制影响下, 评价上更看重学生学科知识的分数, 轻视学生各种技能的培养, 也缺乏相应的考核评价。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在提出明确的改革, 强调教育目标、内容、方法和观念的转变, 提出不仅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也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和个性发展, 然而这种转变仍有一个较长的过程。中、高考升学考核机制不变, 基础教育的应试体制就难以转变, 因而基础教育阶段的技能培养与考核还有待进一步落实。

(3) 中小学教师的素养。教师的教育理念、方法、职业技能水平和人格魅力等也会影响到学生技能的培养, 如教师片面的人才观, 只重分数不重技能的影响;方法上以教师讲为中心, 学生缺少表达交流机会而影响表达能力;教师本身的口才、普通话水平、板书水平、特长表现等方面对学生示范作用的影响。

(4) 中小学校园文化。学校是否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如书法、朗读、舞蹈、唱歌比赛等, 对学生技能形成有影响, 开展这些活动会激励学生去学、去练。同时学校重视技能的培养与考核, 也会产生直接的影响, 有利于学生相应技能的形成。

5师范教育阶段的教育影响

(1) 办学理念及培养目标。师范教育的目标首要是培养合格教师, 应结合社会的发展需要和小学教育的实际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应避免社会的负面影响, 不能完全顺应学生的就业需要转而培养学生其他方面的技能, 放弃学生应该达成的教师职业技能目标。

(2) 课程设置。师范教育的课程设置不仅要考虑专业知识, 还应强化的学生职业技能, 确保技能练习的时间, 并有相应考核, 这样才能培养全面的、合格的教师。

(3) 教师的职业技能水平和教学实施过程。师范教师的职业技能对学生起着示范作用, 教师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态等都会被学生模仿, 因而教师的每一行为都应是规范的, 每一节课都应成为示范课。

(4) 校园文化活动。师范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如各种文艺晚会、竞赛活动等, 不仅有利于学生健康生活, 还为学生的技能训练提供了平台。学生的参与将增强相应的技能。

(5) 学生管理评价体系。师范生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增多, 其考核评价与基础教育不同, 不仅知识要达标, 专业技能、教师职业技能也应达标, 这会促使学生学习技能。

(6) 学生实践活动。学生通过见习、试教、实习、家教辅导等实践活动, 有助于学生训练各种教师职业技能, 为将来从事教师工作奠定基础。

二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教师职业技能的培养策略

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 需发挥各方面因素的积极作用, 系统地、全面地、多渠道地培养。

第一, 应树立正确的、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培养目标观念, 建立更为科学的学生评价体系。依据我国当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结合师范教育的特点和要求, 细化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 不仅体现其职业道德素质、专业知识和广博的文化素质、健康的身心素质等方面的要求, 还应反映其普通话及口语表达、“三笔字”技能及书面表达能力、教学工作技能、班主任工作技能、艺体技能等的目标, 同时完善相应的考核机制, 建立健全科学的学生评价体系, 重视并强化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培训与考核。

第二, 客观分析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 既要全面发展, 也重特长培养, 真正体现因材施教, 人尽其才。学生因为各方面的原因, 存在个体差异是必然的, 因而既要考虑培养目标的共性, 也应充分挖掘学生潜能, 促进学生个性化地发展。

第三, 科学设置课程, 制定符合教育改革需要、面向未来的课程计划。依据我国的教育目的, 结合小学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和学校、学生的实际, 科学合理的设置课程, 使课程设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 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小学教师。

第四, 强化师范院校教师的职业技能, 加强教师自身的职业技能培训与考核。提高教师的职业技能水平, 发挥其示范性影响,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 为学生提供练习机会。

第五, 重视校园文化建设,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为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提供良好氛围和平台。

第六, 重视学生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 广泛开展学生见习、试教、实习、家教辅导及其他社会实践活动, 既提高学生技能, 也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第七, 充分利用影视、网络的教育资源, 对学生施加积极影响。引导学生正面学习与模仿, 善于共享网络教育资源。

第八, 发挥家庭的合力作用, 引导家庭形成正确的成才观念, 支持孩子职业技能的训练与发展, 为学生提供精神和物质的支持。

第九,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正确看待教师的社会价值、地位和作用, 形成学生正确的人才观、学习观, 发挥学生在职业技能训练上的主体作用, 促进其积极构建自身全面的教师素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 (试行) , 2012-5-3.

[2]蒋海春.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教程[M].河海大学出版社, 2005.

[3]魏饴, 张天晓.教师职业技能训练[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

14.幼儿性格的形成及影响因素 篇十四

1 资料与方法

1. 1 本研究采用前瞻性的研究方法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所有下肢闭合骨折的患者,包括髋部骨折,股骨干骨折,膝关节骨折,胫腓骨骨折及足踝骨折,多发骨折。排除标准: 陈旧性骨折的患者,入院时已有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住院后拒绝手术自动出院的患者。

1. 2 确定血栓诊断标准的确定下肢静脉血管造影是DVT诊断的金标准[6],但该方法属于有创性检查,费用较高,且有发生造影剂过敏及栓塞的风险。随着超声检查的普及及诊断准确性的提高,彩色多普勒检查成为诊断DVT的首选方法[7]。下肢DVT的彩色多普勒检查诊断标准见相关文献[8]。故本研究中使用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检查作为诊断标准。

每一位患者术前一天下午或者手术当天上午常规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超声检查仪器为日立EUB-8500 全身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时选用L54M变频探头,频谱为13-6MHZ,应用血管检查条件,使患者完全暴露下肢,平卧于诊断床,检查人员为从事超声诊断5 年以上的诊断医师两人,涂适量耦合剂用探头适当加压,对患者下肢深静脉进行连续扫查,范围包括髂外静脉、股静脉、腘静脉、胫前静脉、胫后静脉及小腿肌间静脉,确诊的依据为静脉管腔内可见条索状低回声,管腔适度加压后不能压闭。

1. 3 确定纳入研究的因素通过查阅文献,下肢骨折术前患者形成下肢静脉血栓的主要危险因素为骨折部位、是否合并脑梗塞、糖尿病、冠心病、是否为多发骨折及年龄,故本次研究的危险因为确定为性别、年龄、骨折部位、合并疾病、是否应用活血药物、是否应用消肿药物、是否应用抗凝药物。由于D-二聚体作为DVT排除指标具有意义,但是其高于正常值并不能作为DVT的诊断依据[9],因此未对D-二聚体进行数据采集。

1. 4 确定样本量按照二项式Logisti回归分析的样本量要求,样本量应为研究变量的5 ~ 20 倍,本组研究变量为7 个,需要最少35 个血栓形成的病例及相应数量的对照病例,故在研究中从2012 年12 月开始,一直到满足35 个血栓形成的病例为止,研究到2014 年7 月结束,共256 名患者纳入研究,发生下肢静脉47 例。

1. 5 统计学分析以是否形成下肢静脉血栓为应变量,以性别、年龄、骨折部位、合并症、是否使用抗凝药物、是否使用活血药物、是否使用消肿药物为自变量,使用SPSS 21. 0 软件,采用二项式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纳入标准标0. 05,剔除标准0. 1 水平,采用向前( 条件) 的方法进行回归分析,探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赋值情况见表1。

1. 6 质量控制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主要的偏倚为失访偏倚,故在入院时即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是否能够配合研究,以减少纳入病例的失访。数据结果录入过程中需要两人,避免数据录入过程中的错误。

2 结果

2. 1 DVT的流行病学结果共有256 例患者纳入研究患者中,其中男性189 例,女性67 例,年龄7 ~ 88 岁,平均( 50. 6± 18. 3) 岁,共发生DVT 47 例,DVT总发生率18. 4% ,其中肌间静脉血栓21 例( 44. 7% ) ,腘静脉15 例( 31. 9% ) ,股静脉4 例( 8. 5% ) ,股- 腘静脉血栓7 例( 14. 9% ) 。不同性别、年龄、骨折部位的DVT发病率见表2。

2. 2 危险因素结果二项式Logistic回归分析中经过两步迭代后结果见表3。

3 讨论

3. 1 DVT致病因素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腔内不正常地凝结,阻塞静脉管腔,导致静脉网流障碍,造成不同程度的慢性深静脉功能不全,主流观点认为其形成的三大致病因素为血流缓慢、静脉壁损伤及血液高凝状态[10]。

3. 2 创伤骨折和DVT发生的关系DVT形成三方面危险因素常与下肢骨折患者同时存在。下肢骨折可造成血管内皮的损伤,骨折后活动受限,可导致静脉血流速度减缓,引起的组织水肿进一步影响静脉回流,导致静脉回流障碍,有利于血栓的形成。创伤骨折本身可形成血栓,可视为静脉血栓发生的始动因素,它可引起机体一系列的临床病理变化而促使血栓的形成[11]。

3. 3 骨折部位与DVT发生的关系不同骨折部位DVT的发生率有明显差异,其中股骨干骨折DVT的发生率最高,为DVT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4-5]。陆芸等[4]的研究中股骨干骨折患者较髋部及膝部骨折患者DVT高发,这两个文献的结果与本次研究结果一致,虽然本次研究中膝部骨折的DVT发病率较髋部骨折更高,但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股骨干骨折DVT的发生率是足踝骨折的33. 7 倍,膝部骨折DVT的发生率是足踝骨折23. 7 倍( 见表3) ,髋部骨折DVT的发生率是足踝骨折8. 7 倍。

3. 4 合并病与DVT发生的关系陆芸等[4]认为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是DVT的高发因素,但唐颖等人的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并非DVT独立危险因素[5],且国外一项大样本对照研究认为,糖尿病并非是DVT的独立危险因素[12]。在本次研究中,经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合并病并不是下肢骨折术前DVT发生的影响因素。

3. 5 年龄与DVT发生的关系陆芸等[4]一项研究中得出随着年龄增加骨科创伤患者DVT发生的风险也随之增加,超过60 岁患者DVT发生风险为18. 4% 。唐颖等[5]的研究也表明年龄大于60 岁是创伤骨科患者DVT发生的危险因素。Hansson等[13]的一项研究表明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的累积概率对于50 岁来说为0. 5% ,对于80 岁来说是10. 7% 。有文献认为对于亚洲和非亚洲的患者,年龄是发生VTE的一个危险因素[14-15]。在本次研究中也得出年龄是下肢闭合骨折术前发生DVT的危险因素之一。

3. 6 术前应用活血化瘀药物、消肿药物及抗凝药物与DVT发生的关系有文献报道中药类药物对DVT的预防有作用。易亮等[16]在一项研究中得出舒血宁注射液和低分子肝素钙均能有效预防长期卧床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相对低分子肝素钙,舒血宁注射液出血风险更小,安全可靠。魏远明等[17]的研究认为疏血通可以改善髋关节周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高凝状态,降低术后DVT的发生率。赵信用等[18]的研究认为丹红注射液可以显著降低THR后DVT的发生率,但在本次研究中,经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前应用活血化瘀药物并不是下肢闭合骨折术前DVT发生的影响因素。

术前消肿药物甘露醇、甘油果糖的应用,是否会对下肢闭合骨折术前DVT发生影响,目前尚无定论。仅刘翠霞等[19]的一项实验结果表明,大剂量高浓度甘露醇对大白鼠和家兔体外血栓形成有促进作用,不同剂量的甘露醇对小白鼠凝血时间有缩短作用,这个结论与李瑞等编写的《药理学》中报道的甘露醇有降低血液粘滞度的作用有矛盾[20]。甘油果糖是否对DVT的发生产生影响没有检索到相关文献。在本次研究中,术前消肿药物的应用不是下肢闭合骨折术前DVT发生的影响因素。

应用抗凝药物预防DVT发生已成为常规。低分子肝素做为预防骨科创伤患者DVT发生的药物已达成专家共识[21]。低分子右旋糖酐能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吸收血管外水分而补充血容量,维持血压; 并能降低血液黏滞性,改善微循环,防止血管内凝血; 抑制凝血因子Ⅱ的激活,防止血栓形成[22]。陈宇等[23]一项研究认为早期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对预防股骨干骨折后DVT有积极的意义。郑晓霞等[24]认为低分子右旋糖酐结合早期功能锻炼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行之有效的。但本次研究中,经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前应用抗凝药物不是下肢闭合骨折术前DVT发生的影响因素。这个结果比较意外,但经参考很多文献进行分析,笔者发现应用抗凝药物防止DVT的发生,经大多数文献的研究对像是行髋或膝关节置换的患者,对于下肢骨折患者入院后即应用抗凝药物来防止术前DVT的发生是否有效,目前未找到有关这方面的文献资料。

3. 7 性别与DVT发生的相关性已有很多文献报道性别与DVT的发生无相关[4-5,25-28],但也有文献报告认为性别与DVT的发生相关。钟环等[29]在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栓塞发生的相关因素研究中表明女性是导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DV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刘军等[30]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研究中也认为女性患者是发生DVT的危险因素,但查振刚等[31]在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的危险因素研究中却表明性别并非是DVT的发生的危险因素。通过阅读多份文献并对比,发现研究骨折患者DVT发生危险因素的文献往往得出DVT发生与性别不相关,而认为DVT发生与性别相关的文献多是研究关节置换手术DVT发生的危险因素。在本次研究中,男女的DVT发病率明显不同,男性DVT发生率达13. 2% ,女性DVT发生率达32. 8% ,女性DVT发病率要高于男性,男性组年龄( 45. 8 ± 17. 0) 岁,女性组年龄( 60. 1 ± 17. 0) 岁,经t检验,t = - 6. 396,p = 0. 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女性DVT发病率高于男性的原因可能与本组病例中女性年龄大有关系。且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中性别并未列入影响因素中。所以笔者认为对于下肢闭合骨折患者来说,性别不是DVT发生的影响因素。

3. 8 本研究的不足BMI指数、术前卧床时间等也可能是下肢闭合骨折DVT发生的影响因素,但BMI指数需要患者的比较精确的体重和身高,但在下肢骨折患者中是不可能精确测量体重的,如果使用患者近期的体重测量值,可能因为回忆偏倚导致更大的误差,故本次研究在设计初期只能将BMI指数剔除。同时,在本研究中,术前卧床时间仅1 ~ 5 d,已有研究表明受伤距离手术时间超过5 d[4]、卧床时间超过一周[11]才能导致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故在本研究中将其剔除。另外,阳性病例较少,仅有47 例,可能成为影响结果的因素。

综上所述,下肢闭合骨折术前DVT的发生率为18. 4% ,和其相关的危险因素为年龄和骨折部位,性别、合并病、术前是否应用活血化瘀药物、术前是否应用消肿药物、术前是否应用抗凝药物并不是下肢骨折术前发生DVT的相关因素。对于下肢闭合骨折患者入院即应用抗凝药物是否真的不能降低术前DVT的发生率需要多中心、更多样本量进一步验证。对于DVT发生率较高的股骨干骨折、膝部骨折及髋部骨折,笔者建议术前一天下午常规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明确是否有DVT形成,一旦有DVT形成,及时停止手术并给予相应的治疗方案,以免在手术过程中肢体被动活动使血栓脱落致肺梗塞而造成患者猝死的严重后果,如果医院有条件在患者上手术台前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将更有意义。由于足踝部骨折DVT的发生率仅为1. 96% ,术前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以不做为常规。

摘要:目的 探讨下肢闭合骨折术前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以2012年12月至2014年7月我科所收入的下肢闭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不包括陈旧骨折及入院前即有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形成的患者,纳入研究对象的每一位患者术前1天下午常规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明确患者是否发生DVT,数据收集包括性别、年龄、骨折部位、合并疾病、是否应用活血药物、是否应用消肿药物、是否应用抗凝药物及是否发生DVT。计算下肢闭合骨折术前DVT的总发生率,并采用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对一些可能影响DVT发生的因素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共有256例患者纳入研究患者中,共发生DVT 47例,DVT总发生率18.4%,发病率位于前三位的骨折种类分别是股骨干骨折、膝部骨折、髋部骨折,年龄及骨折部位纳入了方程。结论 下肢闭合骨折术前DVT相关的影响因素为年龄和骨折部位,性别、合并病、术前是否应用活血化瘀药物、术前是否应用消肿药物、术前是否应用抗凝药物并不是下肢骨折术前发生DVT的相关因素,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下肢闭合骨折患者入院即应用抗凝药物可能并不能降低术前DVT的发生率。此外,鉴于股骨干骨折、膝部骨折及髋部骨折DVT的高发生率,我们还应在术前一天给这些患者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时发现DVT,及时处理。

上一篇:专科医学生毕业自我鉴定评价下一篇:赣州市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