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重点改革任务

2025-01-02

2023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重点改革任务(12篇)

1.2023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重点改革任务 篇一

关于2011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重点工作的意见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积极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进一步加大改革攻坚力度,加快破除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对顺利启动实施“十二五”规划、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就2011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按照“十二五”规划总体部署,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更大决心和勇气推进重点领域改革,着力解决深层次矛盾和化解潜在风险,促进“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

(二)总体要求。要处理好应对当前挑战和建立长效机制的关系,更好发挥改革创新对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和长远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促进作用;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政府宏观调控水平;处理好发展社会事业和创新社会体制的关系,更加重视从制度上保障和

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处理好改革创新和依法行政的关系,有效运用法制手段规范改革程序、深化改革实践、巩固改革成果;处理好深化改革和保持稳定的关系,统筹各项改革措施出台的时机、力度和节奏。

二、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化改革

(三)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积极推进成品油价格市场化改革。加快输配电价改革,推进竞争性电力市场建设和大用户直接交易试点,完善水电、核电、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形成机制,调整销售电价分类结构,择机实施居民用电阶梯电价。建立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和市场供求关系的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进一步理顺天然气与可替代能源的比价关系。(发展改革委牵头)

(四)改革和完善税收制度。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扩大资源税改革实施范围。在部分生产性服务业领域推行增值税改革试点。合理调整消费税范围和税率结构,研究将部分大量消耗资源、严重污染环境的商品纳入消费税征收范围。完善房地产相关税收政策。(财政部、税务总局、住房城乡建设部、法制办负责)

(五)推进电力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电网企业主辅、主多分离,稳步开展电力输配分开试点,探索输配分开的有效实现形式。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稳步推进农村电力体制改革,制定实施改革指导意见。(发展改革委、电监会、国

资委、能源局、财政部、水利部等负责)

(六)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建立健全地方政府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制,加强监管基础能力建设和基层执法队伍建设,加大行政执法和责任追究力度,完善应对食品安全事故的快速反应机制和程序。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开展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稳步推进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试点。(食品安全办、公安部、农业部、卫生部、质检总局、工商总局、商务部、中央编办等负责)

(七)推进场外交易市场建设,研究建立国际板市场,进一步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深入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扩大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加快推出存款保险制度。(证监会、人民银行、银监会等负责)

(八)加快完善境外投资法律法规制度,深化以投资便利化为核心的管理体制改革,完善跨部门协调机制,健全支持“走出去”的相关政策和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境外投资风险防控机制,完善风险预警体系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等负责)

三、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化改革

(九)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统筹推进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不断取得新突破。进一步提高基本医疗保障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在政府举办的基层医

疗卫生机构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加快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发展改革委、卫生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央编办负责)

(十)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积极推进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等化。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和评价奖励制度,促进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开放共享。(教育部、科技部等负责)

(十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和非时政类报刊转企改制,深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机制改革,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负责)

(十二)深化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提高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费用扣除标准,合理调整税率结构,降低中低收入者税负,加大对高收入的调节。以非公有制企业、中小企业密集的区域和行业为重点,稳步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开展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扩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出台职业年金试行办法。(财政部、税务总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负责)

(十三)推进公共服务体制改革。强化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责任,明确基本公共服务的范围、标准及各级政府 的事权和支出责任,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改革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方式,扩大政府购买服务范围,推动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多样化。积极推进非基本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中央编办等负责)

四、围绕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深化改革

(十四)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减少审批事项,规范审批程序,健全制约监督机制,促进行政审批规范有序、高效便民、公开透明。建立政府绩效管理制度,加强行政问责制度建设,着力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监察部牵头)

(十五)制定出台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及相关配套文件,分类指导、分业推进、分级组织、分步实施。(中央编办、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负责)

(十六)完善政府预算公开机制,进一步细化公开中央财政总预算和总决算,继续推进中央部门预算和决算公开,加快因公出国(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公务接待等“三公”经费和行政经费支出情况公开,推进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资金管理办法公开和地方财政预算、决算公开,保障公民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研究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等政府机关事务管理体制改革,提高机关后勤服务运行效率,降低成本。(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国管局、中央编办等负责)

(十七)在有条件的地方开展省直管县(市)改革试点,扩大县级政府经济社会管理权限,进一步理顺省、市、县(市)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积极探索省直接管理县(市)的途径和方式。(中央编办、发展改革委、民政部、财政部负责)

五、围绕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深化改革

(十八)完善土地管理制度。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的政策和实施办法,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开展耕地保护补偿试点,探索建立激励性补偿机制。以征地制度改革为核心,研究修订土地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完善城乡平等的要素交换关系,促进土地增值收益主要用于农业农村。(农业部、国土资源部、法制办负责)

(十九)推进国有林场和国有林区改革,研究提出改革指导意见,选择部分基础好、有代表性的地区开展国有林场改革试点。全面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明晰产权、承包到户。推进国有农场改革,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做好新形势下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发展改革委、林业局、农业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负责)

(二十)创新水利发展体制机制。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加快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区分水利工程性质,分类推进改革,健全良性运行机制。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积极推进水价改革,合理制定水资源

费征收标准和水利工程供水价格。(水利部、财政部、发展改革委负责)

(二十一)积极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充分考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把有稳定劳动关系并在城镇居住一定年限的农民工及其家属逐步转为城镇居民。切实保护农民承包地、宅基地等合法权益,充分尊重农民在进城和留乡问题上的自主选择权。(公安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展改革委、农业部、国土资源部等负责)

六、积极推进综合配套改革试点

(二十二)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主题、特色和重点,积极开展各类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深圳经济特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创新开发开放体制,力争率先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认真总结成都市、重庆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经验,积极探索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新途径。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要深入推进“两型”社会建设改革试点,尽快形成经验,为全国提供示范和借鉴。山西省和沈阳经济区要分别围绕资源型经济转型和新型工业化改革主题,针对重点难点问题,大胆探索创新。支持和指导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改革试点。(发展改革委牵头)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狠抓贯彻落实,确保2011年各项重点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对

“十二五”规划提出的深化铁路石油等行业改革、理顺各级政府间财力事权关系、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推进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等中长期重大改革任务,要抓紧制定方案,尽快启动实施。对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金融机构改革和农村新型金融机构发展、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等需要继续深化的改革任务,要按照国务院的部署积极推进。牵头负责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明确部门分工和工作任务,相关部门要根据职能积极配合。发展改革委要进一步完善统筹协调推进改革的工作机制,切实加强对重点改革工作的协调指导、督促推进和检查评估,及时将各项改革进展情况和重大问题报告国务院。

2.2023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重点改革任务 篇二

国务院近日批转了发展改革委《关于2013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意见》要求:在国有企业改革方面, 要推动大型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 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在深化开放型经济体制改革方面, 要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在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改革方面, 要围绕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 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文化领域政事、政企、政资分开,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优化促进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制度环境。稳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推进事业单位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险制度等改革, 加快管办分离和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面, 要贯彻落实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 制定出台合理提高劳动报酬、加强国有企业收入分配调控、整顿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等重点配套方案和实施细则。

3.2023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重点改革任务 篇三

会议传达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近期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指示,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认真学习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改革的决策部署,吃透精神实质,以此统领和指导发展改革工作实践。

会议指出,我国正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期、深化改革开放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期,当下又处于经济增速的换挡期、结构调整的阵痛期、长期矛盾的凸显期。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特别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无论在长期方案设计方面,还是在解决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风险和问题方面,都要大胆闯、大胆试,勇于担当,真抓实干,加快改革举措落地,努力以改革成效取信于民。

会议强调,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全国发展改革系统、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相关单位、经济体制改革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承担的改革任务重大而艰巨,必须进一步增强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扎扎实实地把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推向前进。

一是深化投资体制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加快推进投资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精简和下放投资审批事项,严格规范审批行为,加快建立纵横联动协管机制,推进投资领域法制化建设。进一步改善民间投资环境,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民间投资36条及其相关实施细则和配套政策,推出一批鼓励社会资本特别是民间投资参与的示范性项目。加快推进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促进社会资本积极参与铁路建设。

二是推进资源性产品等价格改革,形成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进一步减少政府定价项目,放开一批具备竞争条件的商品和服务价格,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完善和扩大居民生活阶梯价格制度,探索建立主要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

三是深化财税金融改革,促进经济转型和服务实体经济。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规范政府举债融资制度,推进营改增试点、消费税、资源税、房地产税、环境保护税等税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要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继续推进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有序放宽金融机构市场准入,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切实防范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

四是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界定不同国有企业功能,推动各种所有制资本交叉持股、相互融合。加快推进电力、油气、盐业等重点行业改革。

五是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促进资源要素优化配置。重点在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社会信用体系、市场监管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推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秩序建设,健全市场导向的科技创新体制,促进各类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

六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相关改革,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推进新型城镇化,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建立多元化可持续的城镇化投融资机制,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改革试点,着重解决好人往哪里去、钱从哪里来、地该怎么用等问题。

七是推进投资贸易便利化,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扩大服务业领域对外开放,深化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试点,完善支持企业“走出去”的体制机制,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

八是推进社会事业相关改革,健全民生保障体制机制。坚持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深化教育、医药卫生、文化、社会保障、住房保障、收入分配等领域改革,统筹基本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改革,努力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更好激发全社会发展活力。

九是健全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体制,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抓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思路研究和先行示范区建设,加大主体功能区制度实施力度,狠抓节能减排制度建设,推进环境治理体制创新,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会议要求,全国发展改革系统、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相关单位、经济体制改革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要把握大局、坚定方向,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解放思想、敢于担当,自觉破除思维定势、行为惯性和路径依赖,勇于探索,锐意进取,坚定不移地把中央决策部署贯彻好落实好;要审慎稳妥、底线思维,谋划好改革方案,坚持试点先行,加强总结评估,强化立法修法,正确处理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的关系,战略上勇于进取,战术上稳扎稳打;要凝聚共识、形成合力,争取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充分发挥经济体制改革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的作用,发挥好媒体和舆论的作用,加强系统上下联动,凝聚起最广泛的共识,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推动改革的强大合力,确保完成中央交办的各项改革任务。

4.2023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重点改革任务 篇四

【发布文号】国发〔2011〕15号 【发布日期】2011-05-28 【生效日期】2011-05-2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关于2011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的通知

国发〔2011〕1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国务院同意发展改革委《关于2011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

二○一一年五月二十八日

关于2011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重点工作的意见 发展改革委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积极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进一步加大改革攻坚力度,加快破除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对顺利启动实施“十二五”规划、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就2011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按照“十二五”规划总体部署,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更大决心和勇气推进重点领域改革,着力解决深层次矛盾和化解潜在风险,促进“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

(二)总体要求。要处理好应对当前挑战和建立长效机制的关系,更好发挥改革创新对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和长远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促进作用;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政府宏观调控水平;处理好发展社会事业和创新社会体制的关系,更加重视从制度上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处理好改革创新和依法行政的关系,有效运用法制手段规范改革程序、深化改革实践、巩固改革成果;处理好深化改革和保持稳定的关系,统筹各项改革措施出台的时机、力度和节奏。

二、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化改革

(三)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积极推进成品油价格市场化改革。加快输配电价改革,推进竞争性电力市场建设和大用户直接交易试点,完善水电、核电、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形成机制,调整销售电价分类结构,择机实施居民用电阶梯电价。建立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和市场供求关系的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进一步理顺天然气与可替代能源的比价关系。(发展改革委牵头)

(四)改革和完善税收制度。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扩大资源税改革实施范围。在部分生产性服务业领域推行增值税改革试点。合理调整消费税范围和税率结构,研究将部分大量消耗资源、严重污染环境的商品纳入消费税征收范围。完善房地产相关税收政策。(财政部、税务总局、住房城乡建设部、法制办负责)

(五)推进电力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电网企业主辅、主多分离,稳步开展电力输配分开试点,探索输配分开的有效实现形式。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稳步推进农村电力体制改革,制定实施改革指导意见。(发展改革委、电监会、国资委、能源局、财政部、水利部等负责)

(六)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建立健全地方政府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制,加强监管基础能力建设和基层执法队伍建设,加大行政执法和责任追究力度,完善应对食品安全事故的快速反应机制和程序。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开展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稳步推进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试点。(食品安全办、公安部、农业部、卫生部、质检总局、工商总局、商务部、中央编办等负责)

(七)推进场外交易市场建设,研究建立国际板市场,进一步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深入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扩大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加快推出存款保险制度。(证监会、人民银行、银监会等负责)

(八)加快完善境外投资法律法规制度,深化以投资便利化为核心的管理体制改革,完善跨部门协调机制,健全支持“走出去”的相关政策和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境外投资风险防控机制,完善风险预警体系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等负责)

三、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化改革

(九)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统筹推进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不断取得新突破。进一步提高基本医疗保障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在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加快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发展改革委、卫生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央编办负责)

(十)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积极推进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等化。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和评价奖励制度,促进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开放共享。(教育部、科技部等负责)

(十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和非时政类报刊转企改制,深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机制改革,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负责)

(十二)深化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提高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费用扣除标准,合理调整税率结构,降低中低收入者税负,加大对高收入的调节。以非公有制企业、中小企业密集的区域和行业为重点,稳步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开展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扩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出台职业年金试行办法。(财政部、税务总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负责)

(十三)推进公共服务体制改革。强化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责任,明确基本公共服务的范围、标准及各级政府的事权和支出责任,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改革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方式,扩大政府购买服务范围,推动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多样化。积极推进非基本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中央编办等负责)

四、围绕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深化改革

(十四)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减少审批事项,规范审批程序,健全制约监督机制,促进行政审批规范有序、高效便民、公开透明。建立政府绩效管理制度,加强行政问责制度建设,着力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监察部牵头)

(十五)制定出台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及相关配套文件,分类指导、分业推进、分级组织、分步实施。(中央编办、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负责)

(十六)完善政府预算公开机制,进一步细化公开中央财政总预算和总决算,继续推进中央部门预算和决算公开,加快因公出国(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公务接待等“三公”经费和行政经费支出情况公开,推进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资金管理办法公开和地方财政预算、决算公开,保障公民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研究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等政府机关事务管理体制改革,提高机关后勤服务运行效率,降低成本。(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国管局、中央编办等负责)

(十七)在有条件的地方开展省直管县(市)改革试点,扩大县级政府经济社会管理权限,进一步理顺省、市、县(市)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积极探索省直接管理县(市)的途径和方式。(中央编办、发展改革委、民政部、财政部负责)

五、围绕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深化改革

(十八)完善土地管理制度。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的政策和实施办法,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开展耕地保护补偿试点,探索建立激励性补偿机制。以征地制度改革为核心,研究修订土地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完善城乡平等的要素交换关系,促进土地增值收益主要用于农业农村。(农业部、国土资源部、法制办负责)

(十九)推进国有林场和国有林区改革,研究提出改革指导意见,选择部分基础好、有代表性的地区开展国有林场改革试点。全面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明晰产权、承包到户。推进国有农场改革,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做好新形势下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发展改革委、林业局、农业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负责)

(二十)创新水利发展体制机制。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加快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区分水利工程性质,分类推进改革,健全良性运行机制。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积极推进水价改革,合理制定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和水利工程供水价格。(水利部、财政部、发展改革委负责)

(二十一)积极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充分考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把有稳定劳动关系并在城镇居住一定年限的农民工及其家属逐步转为城镇居民。切实保护农民承包地、宅基地等合法权益,充分尊重农民在进城和留乡问题上的自主选择权。(公安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展改革委、农业部、国土资源部等负责)

六、积极推进综合配套改革试点

(二十二)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主题、特色和重点,积极开展各类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深圳经济特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创新开发开放体制,力争率先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认真总结成都市、重庆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经验,积极探索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新途径。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要深入推进“两型”社会建设改革试点,尽快形成经验,为全国提供示范和借鉴。山西省和沈阳经济区要分别围绕资源型经济转型和新型工业化改革主题,针对重点难点问题,大胆探索创新。支持和指导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改革试点。(发展改革委牵头)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狠抓贯彻落实,确保2011年各项重点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对“十二五”规划提出的深化铁路石油等行业改革、理顺各级政府间财力事权关系、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推进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等中长期重大改革任务,要抓紧制定方案,尽快启动实施。对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金融机构改革和农村新型金融机构发展、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等需要继续深化的改革任务,要按照国务院的部署积极推进。牵头负责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明确部门分工和工作任务,相关部门要根据职能积极配合。发展改革委要进一步完善统筹协调推进改革的工作机制,切实加强对重点改革工作的协调指导、督促推进和检查评估,及时将各项改革进展情况和重大问题报告国务院。

5.2023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重点改革任务 篇五

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

 文 号:成府发〔2010〕33号

签发单位:成都市人民政府

 签发时间:2010-08-19 生效时间:2010-08-19 各区(市)县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按照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关于2010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发〔2010〕15号)和省政府《批转省发展改革委关于2010年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意见的通知》(川府发〔2010〕16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我市2010—2011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为主线,以经济市场化、社会公平化、管理民主化为基本取向,全面深化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把保持经济增长与调整经济结构结合起来,着力完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体制机制;把完善政府调控与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结合起来,着力激发经济发展内在动力与活力;把推进社会建设与创新公共服务体制结合起来,着力健全改善民生的保障机制;把提高经济效益与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着力形成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体制机制,为我市统筹城乡发展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

二、重点工作

(一)深化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

1.以扎实做好确权颁证工作为基础,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认真开展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回头看”及整改工作,确保全市农村产权确权颁证工作质量;进一步明确农村土地权属;进一步明确房屋等其他农村集体资产权属;完善农村产权保护和流转机制;强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日常监督和检查验收;推进配套改革,深化农村户籍管理制度改革,鼓励支持依法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培育和发展农村市场主体。(市统筹委牵头)2.以民主管理常态化为核心,深化农村新型基层治理机制建设及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规范农村民主管理程序,建立健全科学适用的农村民主议事制度和规则;规范村委会主任、议事会成员等民主选举工作,完善农村基层治理结构;按分类供给要求,对不同类别的村(社区)分类细化,统筹推进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完善村民自治组织管理办法;建立村级民主机制建设达标验收和日常检查监督机制。(市统筹委牵头)

3.以强化统筹和促进社会资金投入为重点,深入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统筹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实施;利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促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市场化;加大产业培育力度;进一步开展征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逐步缩小征地范围,实施“征转分离”,维护农民权益,提高用地审批效率和集约节约用地水平。(市国土局牵头)

4.完善城市社区居民自治机制,发挥社区居民的主体作用,提高社区居民自治能力,实现由行政化的社区管理向社会化的社区居民自治转变。(市民政局牵头)

(二)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1.鼓励和引导各类投资者参与我市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整理复垦后节余的建设用地指标在成都农村产权交易所公开交易或在符合规划的区域按规定使用。(市国土局牵头)2.推进重点镇管理体制改革,建立重点镇公共财政管理体制,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全市场镇改造。(市建委牵头)

3.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在我市投资建设标准化农产品生产基地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促进农产品初、精、深加工和农产品品牌创建。(市农委牵头)

4.鼓励民间资本在我市投资建设平战结合的公共人防工程,民间资本投资公共人防工程建设项目(包括配套设施及附属工程)享受国防工程和社会公益性项目有关优惠政策。(市人防办牵头)

5.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在我市投资老龄产业,投资建设老龄产业项目的,可享受用地优惠政策、税费减免政策、用水用电用气优惠政策、财政补贴政策等。(市民政局、市老龄办牵头)

6.推动国有资本从一般竞争性行业适当退出,抓好市属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加快国有企业非主业资产向主业资产集中,完善国有企业进退机制,扩大民间投资领域。(市国资委牵头)7.制定扶持微型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建立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工作机制,加强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微型企业购买和使用社会化服务;推进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市经委牵头)8.鼓励民营快递物流企业积极参与邮政快递物流业的市场竞争,解决非邮政快递车辆进入我市中心城区通行权和停靠权问题;发挥物流行业协会的作用,建立覆盖全市邮政快递物流企业的行业诚信评价制度和市场价格约束机制。(市物流办牵头)9.放宽登记审批条件,除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及省、市政府另有规定外,严禁对民营企业的登记注册增加附加条件和许可障碍,确保民营企业与其他市场主体在市场准入上机会均等。(市工商局牵头)

(三)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1.深化市属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通过招商引资、合资合作、相互参股、重组上市等多种途径,加快推进我市大型企业集团母子公司层面的公司制股份制改革,推进产权主体和投资主体多元化,优化产权结构;切实做好支持国有企业上市工作,加快重点上市后备企业的改制步伐,推动企业在境内主板、中小板及境外资本市场上市融资。(市国资委牵头)2.完善市属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抓好市属国有企业发展战略、资产评估、财务监督、业绩考核、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等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投资决策、风险控制和投资失误追究制度;加强与央企的战略合作,吸引更多的央企来蓉投资。(市国资委牵头)

3.完善市属国有企业薪酬管理办法,改革市属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金融机构高管人员基薪加绩效年薪的薪酬制度,合理确定市属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金融机构高管人员的基薪标准,实行市属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金融机构高管人员薪酬分配监管制度,对市属国有企业职工的工资总额管理实行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和工资总额预算管理两种形式。(市国资委牵头)4.科学划分国营林场类型,将国营林场划分为商品经营型、生态公益型和混合经营型,分类开展国有林场体制机制改革。(市林业园林局牵头)

5.积极推进整合重组三网工作,加快推进主城区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及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和网络双向化升级改造,尽快具备三网融合试点条件;以广电和电信业务双向进入为重点,鼓励广电、电信企业业务融合,制定我市三网融合试点方案并积极开展三网融合第二批试点城市申报工作,探索建立保障三网融合工作规范有序开展的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市广电局、市信息办牵头)

(四)深化资源和环保体制改革。

1.深化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完善蓄水设施管理主体和使用标准;建立健全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补偿机制,加大对高污染、高耗能及其他国家限制产业水资源费的征收力度;按保本微利原则,继续优先提高污水处理费标准,在已建污水处理厂(站)的乡镇、农村全面开征污水处理费。(市水务局牵头)

2.简化电价分类结构,完善居民用电阶梯价格制度;健全和完善可再生能源发电定价和费用分摊机制,形成可再生能源发电的上网电价;推行居民生活用水阶梯价格制度;逐步理顺天然气与成品油及可替代能源的比价关系。(市物价局牵头)

3.完善环境监管机制,健全市、区(市)县、乡镇(街道)三级监管体制和政府部门“一岗多责”污染控制体制;强化对各区(市)县政府的环境质量绩效考核,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筹措生态建设资金,推进城乡生态环境建设;积极开展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环境税费改革、污染责任保险、绿色信贷等试点工作。(市环保局牵头)

4.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园区建设,探索建立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标准体系,加强节水、节地、节能等资源节约标准化工作,推进全市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科学引导环保产业集约化发展。(市发改委牵头)

(五)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1.切实做好增值税转型、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后续工作;密切跟踪资源税、房产税、个人所得税、消费税改革以及统一内外资企业和个人城建税制度、开征环境税等重大税制改革动向,研究税制改革对我市财政运行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市财政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牵头)

2.健全税收管理体制,减少涉税审批环节,优化税收征管环境;建立和完善税收管理、申报和救助服务系统。(市国税局、市地税局牵头)

3.完善税收监控体系,实现资源税计征方式平稳对接;加强对高收入者的个人所得税征管,全面推进全员全额扣缴明细申报管理,强化多部门沟通协作,探索健全和完善有关征管配套措施。(市地税局牵头)

4.深化财政预算改革,加快建立覆盖政府所有收支、完整统一、有机衔接的公共财政预算体系;细化政府性基金预算编制内容,建立市属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制定我市预算信息公开指导意见,积极稳妥推进全市预算信息公开。(市财政局牵头)

(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1.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和农村产权抵押融资配套政策,支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房屋产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融资,有效扩大农村担保物范围;结合我市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联合国土、房管、农业、社保和公安等部门建立农户基本信息档案,实现与金融机构的信息共享,完善农户信用体系;研究制定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配套支持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信用户”、“信用村”的金融支持;研究制定县域存款主要用于当地的奖励办法,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农村地区信贷投入;引导社会资金到我市远郊县(市)及乡镇、农村设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研究制定相关费用补贴办法。(市政府金融办牵头)

2.完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对重点发展的服务外包企业加大融资支持力度;鼓励民间资本设立小额贷款公司和担保机构,取消数量限制;支持企业利用直接融资工具融资,多渠道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抓好模范守信企业的培育工作。(人行成都分行营管部牵头)3.加快地方金融机构发展,推动成都银行等地方金融机构跨区域设立分支机构,争取早日上市融资;力争在全市所有县(市)设立村镇银行;加快组建地方保险公司。(市政府金融办牵头)

(七)深化民生保障体制改革。

1.进一步完善城乡养老保险制度,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办法,实现农民工综合社会保险老年补贴向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转移接续,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之间的无障碍转移接续。(市劳动保障局牵头)

2.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不断提高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制度,出台综合保险与医疗保险并轨办法,确保农民工在社保关系转移接续过程中医疗保险待遇不受影响;做好跨区域异地就医结算管理工作,妥善解决全市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医疗保障问题;探索补充医疗保险委托保险公司管理的办法,积极探索改进定点医疗机构管理方式,试行信用等级管理。(市劳动保障局牵头)3.做好保障性住房、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规划工作,进一步优化规划指标体系,确保相关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市规划局牵头)

4.制定房地产开发发展规划和相关政策,加强对房地产项目开发建设过程的监管,加快“城中村”和旧城改造,多措施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市建委牵头)

5.推进企业薪酬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企业职工工资分配共决、支付保障和正常增长调节机制,着重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机制,完善解决企业工资拖欠问题联席会议制度和监管制度,进一步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建立我市企业最低工资标准适时调整机制,确保最低工资标准在用人单位的贯彻落实。(市劳动保障局牵头)

6.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城乡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根据经济发展和居民基本生活费用价格指数变动,适时调整城乡低保标准,保障城乡低保对象基本生活需求;建立低保“救助渐退”制度,使重新就业的低保人员在就业初期继续得到政府的低保救助;鼓励低保对象积极就业;完善低保与就业联动机制,通过实行先求职后保障、提供公益性岗位等措施,增强低保“造血”功能。(市民政局牵头)

7.继续完善就业技能培训制度和面向城乡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制度,对城乡劳动者实行普惠制;组织有创业愿望的城乡劳动者开展创业培训,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建立创业项目资源库和孵化基地,实行创业孵化制度;建立统一的市、区(市)县两级人力资源市场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队伍,将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延伸到乡镇和农村;制定贯彻落实第三轮积极就业政策的实施意见,建立健全积极就业长效机制。(市劳动保障局牵头)

(八)深化社会领域改革。

1.深化教育制度改革。加快培养体制改革,开展教学内容、方法改革,推进“育人为本”素质教育目标的有效实施,开展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继续教育衔接试点;加快办学体制改革,改革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大力发展民办教育,多渠道引进和扩大民间资本投资教育,扩大我市教育对外开放程度,提升我市教育国际化水平;加快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明确政府发展学前教育职责,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多元化办园体制,推动学前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统筹配置全市一切教育资源,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城乡满覆盖,继续推进义务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加快教育保障机制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教育投入保障机制,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市教育局牵头)

2.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1)全面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落实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面实施全民健康体检,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大力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市卫生局牵头)

(2)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实行公立医院管办分离,提高公立医院运行效率;探索联合办医模式,鼓励不同等级的医院组成区域医疗联合体,优化医疗资源结构;改革人事分配制度,完善分配激励机制;探索建立公立医院新型药品供销体系。(市医管局牵头)

(3)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设,开展基本药物制度试点,稳步扩大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市级补助政策。(市食品药品监管局牵头)

(4)建立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站等基层医疗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的财政补偿机制。(市财政局牵头)

(5)综合协调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市发改委牵头)

3.加大科技领域制度改革,建立创新资源统筹协调机制,完善科教金融服务体制,健全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完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和创新型企业培育体系,建立产学研结合新机制。(市科技局牵头)

4.深化户籍制度改革,逐步实现以“合法固定住所”登记户籍为原则,剥离附加在户籍上的其他社会管理职能,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我市暂住人口登记制度。(市公安局牵头)

5.开展社会组织登记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简化登记程序,降低准入门槛,推进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工作,拓展社会组织发展空间,建立社会组织评价机制,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加强社会组织自律和诚信建设。(市民政局牵头)

(九)深化涉外经济体制改革。

1.努力提升外贸服务水平,优化发展环境,完善全市出口工作联席会议、出口目标考核等机制,定期与海关、检验检疫、外汇管理、运输等部门共同研究解决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加快推动外向型经济发展;以网络化、信息化为手段,创新外贸服务方式,深入推进我市外贸公共服务平台和外贸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提升外贸服务水平。(市商务局牵头)2.抓好重点市场拓展,扩大在国际市场的份额,加大对“走出去”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对企业国际化行动的相关活动给予支持,增加“成都优势特色产业企业国际化行动”资金规模,充分发挥外经合作对外贸的拉动作用;积极引导有实力的企业到境外投资办厂,带动原材料和设备出口。(市商务局牵头)

(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1.完善大部门管理体制改革,结合实际确定我市及所属区(市)县的机构设置、职能配置和人员编制,将执行、服务、监管等职责的重心下移到区(市)县。(市编办牵头)2.推进乡镇(街道)机构改革,探索城市基层治理机制改革,理顺基层政府事权关系,探索将部分县级行政管理职能权限向重点镇延伸,强化乡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市编办牵头)

3.研究制定事业单位改革指导意见,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进一步全面清理规范现有事业单位,通过撤、并、转等方式,优化调整事业单位结构;推进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管理制度,初步建立事业单位绩效工资与规范津贴补贴、完善考核机制相结合的制度。(市人事局牵头)

4.调整市域范围内行政区划,加快推进撤县(市)设区工作;根据统筹城乡发展需要,科学调整乡(镇、街道)、村行政区划。(市民政局牵头)

5.加强政府立法工作,清理政府规章,继续推进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建立标准明确、处罚流程清楚、管理相对人可查的行政处罚机制,推进重大行政处罚公开审理,同时选择部分政府部门推行行政处罚电子化管理,并纳入电子监察体系。(市政府法制办牵头)

三、工作要求

(一)市政府各部门要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开放水平、统筹城乡发展等战略,把改革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组织领导,狠抓贯彻落实,确保经济体制改革各项重点工作取得实质性突破。

(二)市政府各有关牵头负责部门要会同相关部门科学制定方案,明确实施步骤和时限要求,落实工作责任。相关部门要结合自身职能,积极配合牵头负责部门做好有关工作。

(三)各区(市)县政府、市政府各部门要结合本意见,提出符合自身实际、操作性强的改革意见或实施办法。对内能够完成的改革任务,要集中力量,确保完成;对跨的改革任务,要积极推动,尽快取得突破。

6.2023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重点改革任务 篇六

2016年9月底前完成

2

制订《江西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2016-2020年)》

省卫生计生委

2016年7月底前完成

3

启动扩大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

省医改办

2016年8月底前完成

4

制订推进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指导性文件

省发改委、省卫生计生委、省人厅

2016年8月底前完成

5

制订出台促进社会办医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

省发改委、省卫生计生委

2016年8月底前完成

6

制订开展医疗联合体试点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省卫生计生委、省发改委、省人社会厅、省财政厅

2016年10月底前完成

7

制订江西省远程医疗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

省卫生计生委、省发改委、省人社厅、省财政厅

2016年7月底前完成

8

制定县、乡两级医疗机构分级诊疗病种、双向转诊管理规范。

省卫生计生委

7.2023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重点改革任务 篇七

【发布文号】国发(2009)26号 【发布日期】 2009-5-19 【生效日期】 2009-5-19 【失效日期】--【所属类别】规范性文件 【文件来源】国务院

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关于2009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意见的通知

国发(2009)2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国务院同意发展改革委《关于2009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意见》,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

二○○九年五月十九日

关于2009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意见

今年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国际金融危机尚未见底,经济增速明显放缓,长期积累的体制机制矛盾更加突出。复杂严峻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要求我们毫不动摇地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要通过深化改革破解发展难题,通过扩大开放赢得发展机遇,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顺利实现,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根据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按照“十一五”规划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结合当前的改革发展形势,现就2009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把应对危机作为深化改革的契机,围绕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惠民生,切实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推动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体制机制。

总体要求。把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结合起来,抓住时机消除制约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和影响长远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把加强宏观调控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结合起来,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提高宏观调控水平,增强经济发展的内在活力;把整体部署与局部试点结合起来,充分调动中央、地方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改革的新局面;把应对挑战与把握机遇结合起来,统筹出台改革措施的时机、力度和节奏。

二、加快转变政府经济管理职能,激发市场投资活力

继续削减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切实把政府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监察部牵头)。结合地方政府机构改革,探索建立有利于促进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体制机制(中央编办牵头)。建立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投资政策协调配合机制,完善宏观调控政策体系(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民银行负责)。深入推进投资体制改革,修订出台政府核准投资项目目录,最大限度地缩减核准范围、下放核准权限;抓紧研究起草政府投资条例、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条例,进一步规范和优化投资管理程序,提高效率;健全政府投资管理机制,稳步推行非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建立和完善投资项目后评价、重大项目公示和责任追究制度;科学界定政府投资领域和范围,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对社会投资的引导和带动作用(发展改革委牵头)。

三、深化垄断行业改革,拓宽民间投资的领域和渠道

加快研究鼓励民间资本进入石油、铁路、电力、电信、市政公用设施等重要领域的相关政策,带动社会投资(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铁道部、商务部、电监会负责)。抓紧研究制订铁路体制改革方案,加快推进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铁道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负责)。继续深化电信体制改革,制定出台配套监管政策,加快形成有效的市场竞争格局;深化邮政体制改革,推动邮政速递物流业务重组改制(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负责)。落实国家相关规定,实现广电和电信企业的双向进入,推动“三网融合”取得实质性进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广电总局、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负责)。加快推进电网企业主辅分离和农电体制改革(发展改革委、电监会、国资委、能源局、财政部、水利部负责)。制订出台盐业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加快推进市政公用事业改革,扩大城市供水供热供气、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特许经营范围(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负责)。

四、大力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和节能环保体制改革,努力转变发展方式

继续深化电价改革,建立与发电环节适度竞争相适应的上网电价形成机制;推进输配电价改革;调整销售电价分类结构,减少各类用户电价间交叉补贴;适时理顺煤电价格关系;研究制订农村电力普遍服务政策(发展改革委牵头)。推进大用户直接购电和双边交易试点(电监会、发展改革委负责)。完善煤炭成本构成,反映开采、经营过程中的资源、环境和安全成本(财政部牵头)。完善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逐步理顺与可替代能源的比价关系(发展改革委牵头)。加快建立初始水权制度;积极推进水价改革,逐步提高水利工程供非农业用水价格,完善水资源费征收管理体制(水利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负责)。完善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评价考核体系和多元化节能环保投入机制;健全高效节能环保产品推广激励制度及落后产能退出机制;研究建立循环经济考核体系(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环境保护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统计局负责)。探索建立环境法制、绿色信贷、政绩考核、公众参与等环境保护长效机制(环境保护部牵头)。加快推进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收费制度改革(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环境保护部负责)。加快推进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工作;扩大排污权交易试点范围,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财政部、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水利部负责)。建立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准备金制度;推进矿产资源补偿费制度改革,建立与资源利用水平和环境治理挂钩的浮动费率机制(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负责)。

五、着力优化产业结构与所有制结构,推动服务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继续推进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继续推进国有资本结构优化和战略性调整;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和制度(国资委、财政部负责)。完善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抓紧完善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基金和贷款担保机构等多层次担保体系,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风险补偿机制;推进中小企业信用制度和信用担保机构评级制度建设(银监会、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民银行、财政部负责)。继续发展中小企业板市场,稳步发展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继续开展中小企业短期融资券试点(证监会、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负责)。完善服务业发展规划体系,加快建立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推动服务业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发展改革委牵头)。进一步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服务企业改革(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资委负责)。深化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中央编办、财政部、国管局负责)。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民办非企业单位,培育多元化的服务业市场主体(发展改革委、民政部负责)。

六、加快推进民生领域改革,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

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建立灵活多样的就业和创业促进机制,进一步完善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措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牵头)。研究出台关于收入分配调节的指导意见(发展改革委牵头)。规范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制度,合理控制收入分配差距(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国资委负责)。研究制订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的意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负责)。推动工资集体协商和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建设,落实最低工资制度;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继续开展做实个人账户试点,全面推进省级统筹;出台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推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试点;制订实施农民工养老保险办法;出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指导意见;研究解决农垦职工社会保障问题(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牵头)。建立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正常调整机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民政部、财政部负责)。健全廉租住房制度,规范经济适用住房建设与管理,建立健全保障性住房规划建设管理体制(住房城乡建设部牵头)。推动林区棚户区房屋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林业局、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土资源部负责)。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实行严格的食品质量安全追溯、召回、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卫生部、农业部、质检总局、工商总局、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

七、深化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制改革,加快社会事业发展

以加强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为突破口,加快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促进科技资源的整合与开放共享,动员广大科技人员深入基层服务企业,大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中的重要作用(科技部、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国资委负责)。研究制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教育部牵头)。进一步健全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推进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均等化;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制定和完善学费和助学贷款代偿政策(财政部、教育部负责)。推进中等职业教育体制改革,建立面向农村地区的免费中等职业教育制度(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负责)。加快建立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就学制度(教育部牵头)。继续深化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体制改革(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负责)。认真组织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发展改革委、卫生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负责)。深化体育体制改革,加强体育公共服务,促进体育产业健康发展(体育总局牵头)。

八、继续深化农村改革,建立健全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着力增强乡镇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牵头)。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管理制度改革,研究制订流转管理办法,探索建立统一规范的城乡建设用地市场;深入推进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严格限定划拨用地范围(国土资源部牵头)。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加强流转管理和服务,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推进国有农场体制改革(农业部牵头)。加快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善相关配套政策;积极推进国有林区、国有林场体制改革(林业局牵头)。完善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发展改革委、粮食局负责)。完善与化肥、柴油等农资价格挂钩的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财政部牵头)。加快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农业部牵头)。探索建立城乡规划建设一体化管理体制(住房城乡建设部牵头)。探索建立统筹城乡的就业和社会保障政策体系(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牵头)。研究制订放宽中小城市落户条件、允许符合条件的农村居民在城市落户的相关政策;推动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体制创新(公安部牵头)。

九、加快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建立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体制

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健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推进省直管县财政管理方式改革,逐步建立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的规模和比例,加快完善统一规范透明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健全公共财政职能,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财政部牵头)。深化预算制度改革,研究起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条例,试行社会保险预算制度,实现政府公共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和社会保障预算有机衔接(财政部、国资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负责)。研究建立全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统计报告制度(财政部牵头)。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统一内外资企业和个人城建税、教育费附加等税收制度;研究推进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研究制订并择机出台资源税改革方案;加快理顺环境税费制度,研究开征环境税;深化房地产税制改革,研究开征物业税(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负责)。

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构建现代金融体系

深化国有控股商业银行改革;继续推进政策性银行改革(人民银行牵头)。推进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改革(财政部牵头)。稳步发展各种所有制中小金融企业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推进农村信贷担保机构发展(银监会牵头)。扩大农村有效担保范围,发展农村多种形式担保的信贷产品(人民银行、银监会负责)。出台放贷人条例,积极引导民间融资健康发展(人民银行、法制办负责)。建立健全存款保险制度(人民银行、银监会负责)。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人民银行牵头)。加强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有利于资本市场稳定发展和投资者权益保护的法规体系;适时推出创业板,推进场外市场建设,完善资本市场功能(证监会牵头)。完善债券市场化发行机制、市场约束与风险分担机制,逐步建立集中统一的债券市场监管规则和标准(证监会、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民银行负责)。深化保险业改革,积极发挥保险保障和融资功能(保监会牵头)。加快股权投资基金制度建设,尽快出台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办法(发展改革委牵头)。建立健全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和国际合作机制(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机构负责)。

十一、深化涉外经济体制改革,健全开放型经济体系

尽快建立服务贸易促进体系,研究制订服务贸易促进条例,制定并实施加快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建立先进技术、设备和战略性资源进口的协调、管理机制;建立健全有效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和争端的工作协调机制;积极稳妥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进一步推进区域和次区域经济合作,推进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着力推进对外劳务合作管理体制改革,加快相关立法进程(商务部牵头)。完善国际贸易投资风险防范机制,研究建立国际经济波动对我国经济影响的信息引导和预测预警机制(商务部、发展改革委、海关总署负责)。加快建立外资并购安全审查机制;完善利用外资的管理体制和政策法规,进一步下放审批权限、简化审批程序(发展改革委、商务部、法制办负责)。研究制订境外投资条例,进一步简化对外投资管理程序,扩大境外投资备案登记范围,完善信贷、外汇、财税、人员出入境等方面支持企业“走出去”的政策措施,加快对外投资合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发展改革委、商务部、人民银行、财政部等部门负责)。

十二、积极推进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为全国改革提供示范和借鉴

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等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要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方向,针对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根据统筹城乡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快开发开放、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等发展战略的要求,在行政管理、财政、金融、土地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方面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发展改革委要加强对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健全试点工作协调推进机制,保障改革试点平稳有序推进。各部门要结合自身职能,积极支持和指导改革试点,将有关专项改革试点放在相应试验区先行先试。各地区可结合自身实际,在有效防控风险的前提下,积极开展各类综合和专项改革试点。

十三、加强统筹协调,认真落实改革任务

8.2023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重点改革任务 篇八

发展重点工作方案

根据《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冀政[2013]27号)和《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重点工作部门分工方案》(冀政办函[2013]72号)要求,为提高全市商贸流通现代化水平,进一步增强流通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思路和总体目标

(一)总体思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转变流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构建现代流通体系为重点,以项目为依托,以园区为载体,着眼搞活流通、扩大消费、活跃市场、繁荣经济,加快完善流通网络,做强流通主体,提升流通功能,规范流通秩序,全面推进流通体制改革与发展,推动传统商业向现代流通转变,努力提升流通和消费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二)主要目标。到2020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以上,商品市场成交额年均增长15%以上,从业人员年均增加1万人,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保持在全省平均水平以上。流通主体竞争力明显提升,流通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现代流通方式得到广泛应用,基本形成布局科学、设施完善、业态丰富、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安全高效、便民利民的现代流通体系。

二、重点工作

(一)强化大型商贸综合体和特色街区建设,打造高端消费平台

围绕城市商业功能区,着力建设一批设施先进、功能完善、特色鲜明、品位高尚、环境优美的城市核心商圈、特色商业街和大型商业综合体。重点推动承德金龙皇家广场等10个大型商业综合体建设和招商,金龙皇家广场、名城时代广场、嘉和广场、平泉万城新天地2013年底竣工运营,大润发超市试营业;红星美凯龙、承德县新合作广场加快建设进度。培育承德碧峰门民俗文化街等7个特色商业街区,承德碧峰门民俗文化街招商运营工作全面完成,启动碧峰门文化园区建设;双滦区御道步行街、围场御道口旅游文化广场、平泉玉宇明珠广场特色商业街区等年底正式运营;双滦区下店子风情街力争开工建设。2014年宜佳旺二期、金亿达等大型商业综合体开工建设。各县区确保每年谋划、开工、竣工亿元以上商业综合体不少于1个;2015年前新建2—3个特色商业街区。(市商务局牵头,市发改委、国土局、住建局配合,各县区政府具体实施)

(二)加快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完善鲜活农产品流通网络

加快承德市农产品物流交易中心、承德市成品粮油批发市场、中国北方(平泉)食用菌交易市场等11个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重点建设、改造升级承德市蔬菜果品批发市场、平泉榆树林子等年交易额5亿元以上的重点农产品市场10个,提升加工配送、冷链物流和电子结算等市场功能,力争培育1-2家大型农产品市场为全省农产品流通骨干市场。充分发挥福满家集团、宽广集团等8

个重点农超对接连锁超市的示范引领作用,提升农超对接能力,扩大对接规模,力争超市农产品直采比例达到50%以上、生鲜农产品超市销售所占比重达到30%以上。积极探索以投资入股、产权回购回租、公共建设配套等形式,建设和改造一批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和零售网点。建设社区惠民蔬菜直销店50个、蔬菜平价直营店30个。各县区每年新建、改造高标准农贸市场1—2个,谋划、新建、改造批发市场1个。(市商务局牵头,市发改委、农委、工商局、供销社、粮食局配合,各县区政府具体实施)

(三)加强大型商品市场新建、改造,活跃城乡经济发展

做好现有金龙建材城、温州小商品城、易顺二手车交易市场、庞大汽车产业园、晨阳汽配城、吴营汽修城等专业市场的升级改造,完善仓储、交易、物流等设施,提高综合服务功能。重点培育中国日用消费品配送中心、燕塞汽车产业园、红星美凯龙家居广场等新兴企业。各县区结合本辖区实际,每年新建、改造1家专业市场;每个县区培育形成1-2个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或区域性生产资料交易中心。(市发改委牵头,市商务局、交运局、工信局配合,各县区政府具体实施)

(四)加快发展电子商务,带动特色产业发展

认真贯彻落实《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实施意见》(冀政[2012]58号),重点抓好平泉食用菌、宽城板栗2个省级县域特色产业电子商务平台和马铃薯、山楂、透水砖、有机奶、杏仁、山里红等6个特色产业交易网站升级改造。每年新建特色产品电子商务交易网站5个以上,培育一批在国内有影响的县域优势特色产业及单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带动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市商务局牵头,市发改委、工商局、工信局、农委、供销社配合,各县区政府具体实施)

(五)大力发展现代物流配送,促进全市经济发展

重点抓好承德国际商贸物流园区和平泉华北物流园两大物流园区建设,推进高新区上板城物流园区、张百湾新兴产业示范区、六沟新兴产业聚集区物流项目谋划和招商,引进一批大型战略投资者和实力强、规模大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入驻我市物流园区,形成快捷、高效、低成本的现代物流体系,提升物流管理和服务水平,为主导产业发展提供服务保障。(市商务局牵头,市发改委、工商局、工信局、农委、交运局、供销社配合,各县区政府具体实施)

(六)培育壮大市场流通主体,带动商贸流通业发展

鼓励双百购物、蓝岛大厦、宽广超市、福满家集团、鸿兆商城、北雁商场等现有大中型商贸流通企业以品牌为纽带,加快改造升级,优化营销方式,提升企业档次和管理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深入开展住宿餐饮业质量整治提升行动,鼓励各大住宿、餐饮企业加强自身改造升级,实现硬件水平、接待档次、服务水平、诚信形象、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加快引进发展一批高档次和特色鲜明的住宿、餐饮企业,推动承德满汉全席等餐饮企业跻身全国百强。搭建为中小流通企业提供信贷融资、市场开拓、科技应用和管理咨询服务平台,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提升市场竞争和抗风险能力。各县区每年改造提升大中型商贸流通企业1-2家,扶持中小型企业3-5家。(市商务局牵头,市发改委、旅游局、工信局配合,各县区政府具体实施)

(七)扩大流通领域对外开放,带动全市流通水平整体提升

建立和拓宽与国内外500强和知名大型流通企业对接合作渠道,围绕京沈高铁商圈、机场商业中心等项目,积极引进沃尔玛、家乐福等知名零售商、国际连锁酒店、京津大型商贸企业来我市发展,建设分店、连锁店或各类市场,带动流通产业向高端化、品牌化发展。加强与京津合作,建设产地型农产品市场,促进我市农产品和特色优势商品进入京津终端市场。鼓励有条件的流通企业“走出去”,拓展国内外市场。(市商务局牵头,市发改委配合,各县区政府具体实施)

(八)提升城乡便民服务功能,完善城乡一体化流通网络

充分发挥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刚性作用,按照新城区一步到位,老城区逐步规范的原则,严把审批和开工建设关,按照规划要求,加快便民商业网点建设及改造步伐,逐步打造5分钟可到便利店、10分钟可到大中型超市和菜市场的“便捷生活圈”。加快社区商业设施建设和业态配套,支持福满家超市等连锁企业进社区设立便利店、中小超市、社区菜店等便民商业网点;继续开展国家级、省级商业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力争每年新增省级商业示范社区1个。加快家政服务网络建设,完善家政服务网络中心,各县区要培育扶持1-2家大型龙头和一批家政服务骨干企业,以网络中心为纽带,加强合作,资源共享,实现便民服务。支持餐饮企业建设现代化中心厨房,发展连锁化、标准化早快餐门店。深入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培育壮大万村千乡连锁配送企业,扩大万村千乡农家店覆盖面,提高统一配送率,提升网点功能和服务水平,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到2015年,乡镇和村农家店覆盖率分别提高到90%和80%,商品统一配送率达到60%以上。(市商务局牵头,市农委、工商局、环保局、工信局、供销社配合,各县区政府具体实施)

(九)构建绿色循环流通体系,美化静化城乡环境

抓好以绿色低碳采购、市场和消费为重点的“三绿工程”示范项目,加快再生资源回收体系试点城市和以旧换新等循环流通网络建设,建成再生资源分拣处理中心6个、绿色回收站100个,实现城乡再生资源全面回收,美化净化城乡环境。加快旧货市场和二手车交易市场升级改造,推动商业建筑和设施节能减排。(市商务局牵头,市发改委、环保局、工信局配合,各县区政府具体实施)

(十)强化市场运行调控监管,构建规范、安全市场秩序

1.加强城乡市场监测体系建设。强化市场运行分析和预警预测,提高监测信息成果转化能力,保障市场供求平衡。(市商务局牵头,市发改委、财政局、统计局、粮食局、供销社配合)

2.健全市、县两级重要商品储备制度。加强储备商品管理,扩大猪肉、牛羊肉、食糖、蔬菜、小包装食品等生活必需品的储备规模,探索商业代储等多种储备方式,提高应急保供能力。(市发改委、财政局牵头,市商务局、粮食局、供销社配合)

3.建立以肉类、蔬菜、酒类、药品等商品为重点的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的流通追溯体系,维护群众消费安全。(市商务局牵头,市农委、食药监局、供销社配合)

4.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商业欺诈和商业贿赂等违法行为。(市商务局牵头,市发改委、公安局、工商局、质监局配合)

5.推进商业诚信体系建设。完善信用信息采集、利用、查询披露等制度。(市商务局牵头,市发改委、公安局、工商局、金融办配合)

6.建立扩大消费长效机制。培育一批拉动力强的消费增长点,支持商贸流通企业开展形式多样的促销活动。(市商务局负责)

三、保障措施

(一)科学规划布局

将《承德市商业网点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乡镇商业网点建设纳入小城镇建设规划。完善社区商业网点配置,新建社区(含廉租房、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小区、棚户区改造和旧城改造安置住房小区)商业和综合服务设施面积占社区总建筑面积的比例不得低于10%。严格社区商业网点用途监管,不得随意改变必备商业网点的用途和性质,拆迁改建时要保证其基本功能不缺失。(市规划局牵头,市住建局、商务局、国土局配合)

(二)加强用地保障

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流通业建设项目用地标准,在土地利用计划和土地供应计划中统筹安排流通业各类用地。在城市黄金地段,优先安排商业用地。鼓励利用旧厂房、闲置仓库等建设符合规划的流通设施,涉及原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或租赁的,经批准可采取协议方式供应。政府对旧城区改建需搬迁的流通业用地,在收回原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后,经批准可以协议方式为原土地使用人安排用地。鼓励各地以租赁方式供应流通业用地。支持依法使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发展流通业。制定政府鼓励的流通设施目录,对纳入目录的项目用地予以支持。依法加强流通业用地管理,禁止以物流中心、商品集散地等名义圈占土地,防止土地闲置浪费。(市国土局牵头,市商务局、住建局、发改委配合)

(三)拓宽融资渠道

1.加大对商贸流通业发展资金扶持。进一步加大跑部进厅力度,积极争取国家、省商贸流通促进专项资金,完善市本级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财政政策,重点支持公益性流通设施、农产品流通体系、城乡便民服务、商贸物流、电子商务、市场监管调控、绿色循环流通、中小流通企业发展、扩大消费等项目建设,强化示范引导,提高资金效益。(市商务局牵头,市财政局配合)

2.加大对商贸流通业发展的融资倾斜。鼓励银行和金融性机构开展动产、仓单、商铺经营权、租赁权等质押融资,发展商圈融资、供应链融资、商业保理等业务。支持符合条件的大型流通企业上市融资、设立财务公司、发行公司(企业)债券和设立银行间市场直接债务融资工具。(市金融办牵头,人行承德市中心支行、市银监局、发改委配合)

3.加快发展多形式融资。发挥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融资租赁等对中小微企业融资的补充作用,支持商贸流通业发展。(市金融办牵头,市商务局、工信局配合)

(四)放宽市场准入

1.简化准入程序。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积极推进商贸流通企业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对按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决定需要取得前置许可的事项,除涉及国家安全、公民生命财产安全等外,不再实行先主管部门审批、再工商登记的制度,商贸流通企业向工商部门申请登记,取得营业执照后即可从事一般经营活动。(市工商局牵头,市商务局配合)

2.开放本地市场。打破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严禁阻碍、限制外地商品、服务和经营者进入本地市场。(市商务局牵头,市发改委、国税局、地税局、工商局配合)

3.规范经营管理。清理整顿大型零售企业向供应商违规收费和恶意占压供应商货款,规范零售商和供应商公平交易管理,严厉查处经营者通过垄断协议排除、限制竞争行为。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流通领域,保障民营企业合法权益。(市商务局牵头,市发改委、国税局、地税局、工商局配合)

(五)落实好省减轻税收、降低流通成本相关政策

1.落实国家、省支持流通业发展的相关税收政策。将免征蔬菜流通环节增值税政策扩大到部分鲜活肉蛋产品。自2013年起,3年内免征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城镇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落实提高小型微型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政策;免征员工制家政服务企业营业税;推进连锁经营企业总分支机构汇总纳税;完善促进废旧商品回收利用体系建设的税收政策等。(市地税局、国税局牵头,市财政局、商务局配合)

2.加快推进工商用电用水同价。对规模化生猪、蔬菜等生产实行用水用电与农业同价。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的用电、用气、用热与工业同价,用水执行工商业用水价格的较低标准或非居民用水价格。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冷库用电与工业同价。对政府投资建设或控股的市场实行政府指导价管理,按保本微利原则从低核定收费标准,全面实行收费公示制度。(市物价局牵头,市商务局配合)

3.落实刷卡制度。认真落实《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切实做好银行卡刷卡手续费标准调整实施工作的通知》(银发[2012]263号)要求,按照规定标准降低百货、家电、超市和餐饮等商贸流通服务业的银行刷卡费率。(人行承德市中心支行牵头,市物价局、市银监局配合)

4.畅通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对整车合法装载运输鲜活农产品车辆全部免缴车辆通行费;根据道路条件和交通流量情况,适当增加鲜活农产品配送车辆市区内通行线路;对卸载农产品后的空载车辆,按照核定线路驶出城区时,不准以违反限行规定处罚;抓好收费公路专项清理,降低偏高的车辆通行费收费标准,完善通行费形成机制和信息公开办法,推进高速公路联网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建设。对行驶承德联网高速公路的鲜活农产品车辆按照“绿色通道”政策执行。(市公安局牵头,市交运局、物价局、住建局、商务局配合)

(六)健全规范标准

加快流通领域地方性法规性文件制定,抓紧制定、修订商业网点、农产品批发市场、成品油、拍卖、典当、畜禽屠宰、零售商供应商公平交易、会展业等管理办法。健全流通标准化体系,加大已颁布和即将颁布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推广实施力度,推进家政服务、洗染业、美容美发、经济型快捷酒店、早餐等行业地方标准的编制修订,搞好流通标准化建设试点示范工作。(市商务局牵头,市法制办、农委、质监局配合)

(七)优化政务环境

1.提高行政效能。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着力改善发展环境的实施意见》(冀发[2012]19号),加强流通工作行政效能建设,减少流通领域行政许可和非行政许可事项,简化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限,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质量。(市监察局牵头,市商务局配合)

2.实行合理收费。对未列入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目录的,企业有权拒绝。凡国家有上下限规定的,一律按下限执行。加强对公用事业延伸服务的收费监管,规范清理初装费、维修费、材料费、检验费、代理费等费用,公示收费标准。(市物价局牵头,市商务局配合)

3.便利农产品运输。规范交通运输领域执法行为,为农产品等物流配送车辆提供通行和停靠便利。(市公安局牵头,市交运局、商务局配合)

4.放宽对流通企业灯饰、广告设置的限制。对流通企业设置户外广告、门店牌匾标识和景观照明的,在不违背《承德市城市户外广告专业规划》和《承德市城市照明专业规划》的前提下,简化行政许可审批程序,提供方便、快捷的政务服务;对流通企业举办户外促销活动的,应本着繁荣有序的原则,予以合理安排,并免收任何行政收费。(市城管局牵头,市商务局配合)

5.规范执法行为。加强对行政执法的管理和监督,不同部门和行业所进行的鉴定和检验结果应互相承认,减少多头执法、重复处罚。(市法制办牵头,市质监局、监察局配合)

6.建立重点流通企业“直通车”服务制度。优先提供业务申请、咨询、指导及投诉受理等服务。积极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加强行业自律和诚信建设,及时反映企业诉求,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市商务局负责)

(八)加强组织领导

9.以重点牵引全面深化改革 篇九

有人这样形容快速发展的中国:“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表述尽管未必正确,但有一点可以确定,只有既目睹了发达城市的摩天大楼,也访问过贫困地区的茅屋陋室,才有可能全面了解一个复杂的发展中大国的基本国情。

和30多年前相比,今日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论平均,也已从低收入国家跃升至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较大的地区差距、行业差距乃至收入差距提醒我们,现在的小康还是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要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任务依然繁重,仍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坚持发展仍是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

全会作出的这一重要论断,深刻表明了党中央对我国所处历史方位的科学判断,所面临问题的清醒认识,和未来发展关键环节的准确把握。发展是硬道理,经济是硬实力。没有改革开放推动经济发展所奠定的雄厚物质基础,就没有今天的总体小康;没有继续以改革推动经济发展,就不会有明天的全面建成小康,也难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发展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会产生新的问题。特别是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关键阶段,进一步改革面临经济体制变革、社会结构变动、利益格局调整、思想观念变化等诸多纷扰与挑战。如何应对时代挑战,回应人民关切,关系国家前途命运,关系执政基础稳固。

不发展问题和矛盾会越积越多,最终积重难返,导致改革前功尽弃;发展慢了也不行,错过解决问题的“窗口期”,让危机跑过改革,同样面临危险。值此改革勇涉险滩、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唯有始终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紧紧扭住发展这个硬道理不放,重点以经济体制改革带动全方位改革,以更大经济成果筑牢科学发展的基座,就能从容面对任何风险挑战,牢牢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是“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从“基础性作用”到“决定性作用”,两字之变,凸显我们党对市场经济基本规律的理论认识和实践探索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向着更加完善的目标迈出重要一步。通过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让政府的归政府、市场的归市场,进一步明确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保护环境的作用,使“有形之手”和“无形之手”各司其职、相得益彰,经济体制改革红利就能充分释放,形成牵引各领域、各方面改革的强大力量。

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以经济体制改革率先破题的中国改革,必将以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不断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的更大辉煌。

汇报人:xiexiebang

10.2023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重点改革任务 篇十

2013年05月07日03:29人民网-人民日报 我有话说(759人参与)

新华社北京5月6日电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2013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决定再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事项。

会议指出,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全会关于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改革重在行动,要扎扎实实、不停顿地向前推进。当前形势下,稳定增长、防控通胀、化解风险,努力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迫切需要在深化改革上下功夫、出实招。要把已经看准、具备条件、牵一发动全身的改革项目抓紧推出,干一件成一件,不断释放改革的制度红利,激发社会活力,增强发展动力。

会议确定今年在行政体制、财税、金融、投融资、价格、民生、统筹城乡、农业农村、科技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大改革力度:(一)抓紧清理、分批取消和下放投资项目审批、生产经营活动和资质资格许可等事项。制定实施严控新设行政许可和规范非许可审批项目的措施,加快出台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二)下力气推动建立公开、透明、规范、完整的预算体制,形成深化预算制度改革总体方案,完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控制措施。削减、合并一批专项转移支付项目。扩大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范围。形成资源税费和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方案。(三)稳步推出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措施,提出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操作方案。建立个人投资者境外投资制度,制定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相关政策,出台扩大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试点范围方案。规范发展债券、股权、信托等投融资方式。(四)形成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方案,支线铁路、城际铁路、资源开发性铁路所有权、经营权率先向社会资本开放,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既有干线铁路。(五)在保障群众基本生活需求的前提下,建立健全居民生活用电、用水、用气等阶梯价格制度。出台完善水电上网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方案。(六)继续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整合城乡基本医疗保险管理职能。加快推进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健全保障房分配制度,推进公租房、廉租房并轨。建立最严格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制度,完善食品药品质量标准和安全准入制度。健全环保监管和生态补偿制度。(七)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推进人的城镇化,研究新型城镇化中长期发展规划。出台居住证管理办法,分类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完善相关公共服务及社会保障制度。保护农民合法权益。(八)发展现代农业,建立健全农村产权确权、登记、颁证制度,出台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指导意见,提出国有林区改革指导意见。(九)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健全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协同创新政策,整合资源实施科技重大专项,扩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先行先试政策试点范围,发挥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支撑作用。

会议强调,对上述各项改革重点任务都要按照明确的时间节点抓紧抓好,对已部署并正在推进的国有企业、深化开放、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及其他领域的改革,要继续按照职能分工抓好落实。会议要求,在推进改革中,要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坚持依法行政,确保各项改革顺利有效推进。

会议决定,在第一批取消和下放71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基础上,再取消和下放62项行政审批事项,并依法依规及时公布。

会议还讨论通过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能源局、国家海洋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人员编制“三定”规定。

11.2023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重点改革任务 篇十一

近日,国家颁布《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4年重点工作任务》。在这份文件中,明确了2014年医改的任务目标是重点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通过多手段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制订分级诊疗办法,综合运用医疗、医保、价格等手段引导患者在基层就医,推动形成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就医秩序。

除此之外,文件还要求通过技术合作、人才流动、管理支持等多种方式推动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县级医院和城市大医院之间分工协作机制。各省(区、市)要按照分类指导、管理与技术并重的原则,统筹安排本省(区、市)内各项对口支援工作。另外,国家将选择部分城市开展基层首诊试点,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试点工作。研究完善方便流动人口参保和就医的政策。这份文件重点强调了基层医疗体积的构建,事实上在建立分级诊疗体系方面,各地区已经有不少探索模式。例如,浙江省探索了县级公立医院和城市大医院间的分工协作机制;吉林省探索综合运用医疗、医保和价格等手段,引导患者走向基层。建立对口支援分院与合作办院

可以将基层医院的发展改革过程看做三部曲: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优质资源下沉;建立基层首诊制度,推行双向转诊。要想做到将公立医院的优质资源下沉到基层医院,最好的方法就是建立对口的基层分院,或者合作办院。

首先,全国整体医疗资源配置不足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导致了县域服务能力薄弱,难以满足居民快速增长的需求。而且,大部分优质医疗资源过度集中,县域服务能力薄弱。

因此,基层医院的发展,应该与公立医院改革相配套,以“人才下沉、资源下沉”为手段,努力引导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流向基层,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提升,服务效率提升”,强化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其具体做法,一是要控制城市公立医院规模的扩张;二是要推行城市公立医院和县级公立医院合作办院,用资金链把这种合作关系建立起来,在医院管理、人才培养、业务指导等方面实行一对一帮、教、带。

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关键和目的,是要将优质医院的文化下放到基层中,或者是将医院文化相互融合共同发展,建立统一的管理理念和团队,进行常规技术的同质化帮扶和适宜技术推广应用。

改革支付方式 差额报销

在建立分级诊疗体系方面,通过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建立差异性的报销制度,初步建立起分级诊疗的格局,是发展基层医疗的另一种方法。有一种按病种分级诊疗的方法,就是将各种疾病分配给不同级别的医院,按病种实行责任医疗,具体做法包括“按病种划分责任”、“按病种定额付费”和“差异性报销”。

在医院诊治责任划分之后,最关键的是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是按病种定额付费。相关部门把上一年新农合对某种疾病的收费做统计排队,取中位数略作调整,成为该病的付费定额。每种病按定额付费,超资分别承担,结余作为劳务补贴。

除此之外,还应该对不同的病种实行差异性报销。对于村、乡镇级别医院应该负责的病种,新农合给予最高的报销比例。通过差异性报销原则,门诊病人被引导乡镇,住院病人被引导到县级就诊。

积极培养人才

无论是大型公立医院还是基层医院,要想发展,最基本的还是医疗水平。之所以患者都去大医院,就是因为他们信任大医院的医疗实力。因此,要想把病人吸引到县域内,关键还要靠优秀的医疗人才。目前县级医院人才基础薄弱,技术水平偏低,群众满意度低,地域差别比较大。县级医院既缺少技术性人才,又缺少管理人才,而管理人才是“短板中的短板”。

为了吸引人才,医院首先要突破管理理念的障碍。要把“经验式、粗放式”的管理模式改一改,不能再存在“小富即安、小进即满”的思想和“等、靠、要”的态度。

其次,医院应该改进人才管理方法。现在的很多医院重使用、轻培养,不重视人才团队建设,不积极创造机会。同时,由于受到医院等级限制、技术准入限制、发展机会限制、薪资待遇限制等因素影响,医院很难吸引高素质人才。

根据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要求,县级医院主要为县域居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包括运用适宜医疗技术和药物,开展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危急重症病人救治,重大疑难疾病接治转诊。所以,在人才需求方面,相对于那些大型城市公立医院,县级公立医院需要的就是正规医学院校毕业的专业技术人员。

关于如何破局县医院人才困境,县级公立医院在人才培养方面有三条出路:一是要加强政策扶持。这包括政府部门政策及服务配套到位,扩大用人单位人才招录自主权,在地区卫生规划、医院等级评审方面也要改变;二是要深化医院内涵建设,树立“人才立院”理念;三是要优化培养的模式。包括引进来、走出去;选拔好管理人才,培养好技术人才;培养选拔人才,要以德为先。品德方面最重要是忠诚,然后是进修,是能力。”

县医院功能定位要明确

医院的功能定位不能一刀切,不同级别的医院,都应该根据不同的定位去发展。因此,县级医院要想发展,首先,应该定位清晰,以治疗常见病和多发病为主;其次,要打造差异化品牌,定位自身技术、服务特色、文化特色,以差异化的品牌形象应对外部竞争;第三是提高管理诉求,追求提升医院和科室管理能力;第四是完善人才计划,配合医院目标,有重点地吸引及培养人才,而非盲目追求高学历。

县级医院的改革,是医疗改革进程中的重要环节。只要县级医院改革改好了,就可以解决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的问题,老百家在家门口就可以看好病,也就不会再不远万里的跑到大城市了。看病难看病贵也就迎刃而解了。

12.市经济体制改革重点任务 篇十二

市经济体制改革重点任务

根据《XX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家发展改革委〈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任务意见〉的通知》精神,现就我市2014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任务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制订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实施意见,加快推进市、县政府机构改革。继续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制订事业单位分类改革配套政策。公布市、县两级行政审批项目清单。进一步取消和下放一批投资建设、生产经

营、资质资格等行政审批事项。继续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制定我市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修订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办法、外商投资和境外投资项目管理办法。进一步清理和规范服务性收费。加快推进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平台建设,推动省、市、县电子平台联网运行。实行工商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和“一址多照”、“一照多址”制度。按照中、省部署,将企业工商年检制度改为年报公示制度。

二、深入推进财税金融价格改革 加快推进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继续推进专项资金整合。支持扩大乡镇基本财力保障机制试点范围。启动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试编工作。继续开展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

开展农村资金互助组织试点。支持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提高发行债券、上市等直接融资比重。支持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或投资入股中、小银行,争取成立广安银行。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推动产业基金、风投基金等私募股权基金发展,组建邓小平故里发展基金。积极培育第三方支付、互联网金融等新型业态。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在部分生产领域实施以能耗为标准的阶梯电价制度。实施车用柴油品质升级及加价政策。调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建立健全城镇居民生活用水、用气阶梯价格制度。

三、深化国有企业和科技体制改革 继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逐步推动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改革。推进市属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产权多元化。落实董事会选人用人职权,启动市属企

业管理经理层市场化选聘工作。深化市属企业内部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制订市属企业实施中长期激励指导意见。制订支持企业购买科技创新成果的政策措施。支持企业联合院所高校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实施市级科技报告制度。

四、深化户籍和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制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的实施办法,促进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稳步推进义务教育、就业服务、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推动落实流动人口信息登记办法,加快推行居住证制度。推进农村房屋所有权确权登记颁证。加

快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制订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认定指导意见。推动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造。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依托县级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设县级农村产权交易平台。继续开展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改革试点。开展农村土地流转收益保证贷款试点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试点。深化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改革。继续推进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采矿用地改革试点和征地制度改革试点。争取项目依法使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探索建立低效利用土地退出机制。

五、巩固深化事关民生改善的各项体制改革 制订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方案。启动义务教育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进一步扩大广

安职业技术学院规模,设立西南大学广安分院或独立学院。按照国家部署,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贯彻执行中、省就业失业登记管理办法。推动落实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施意见。推进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全覆盖。加强农村留守学生关爱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建立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开展基层医疗卫生县乡联动和乡村一体化管理改革试点。制订实施分级诊疗制度。继续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社会办医促进工程,加快推进医师多点执业试点,推动境外符合资质的医师来广安执业。

六、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制订灰霾污染防治办法。选择火电、造纸等部分重点行业开展排污管理试点。

上一篇:党课学习体会: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下一篇:2024隧道突发事件处理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