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垃圾处理成本收益

2024-08-31

建筑垃圾处理成本收益(精选13篇)

1.建筑垃圾处理成本收益 篇一

建筑垃圾移动化现场处理设备实现建筑垃圾循环再利用 加快建筑垃圾处理技术推广 关键词:建筑垃圾移动化现场处理设备,建筑垃圾循环再利用,建筑垃圾处理技术推广

随着我市城市发展和框架的拉大,城市建设中产生的建筑垃圾无处安身,若按照传统方法对其处理,将会耗用大量的征用土地费、垃圾清运费等建设经费,同时,清运和堆放过程中的遗撒和粉尘、灰砂飞扬等问题又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此,相关人员介绍,已经在南郊建一座建筑垃圾处理场,对建筑垃圾也进行统一收集处理,以此逐步解决建筑垃圾堆放问题。

建筑垃圾循环再利用不仅节约成本,对环境保护起到重要作用,建筑垃圾移动破碎站每天处理的建筑垃圾量在1000吨左右,一半全部由附近的制砖企业作为免烧砖材料,其余的混凝土骨料作为市政道路水稳层材料。售价比其它的常规的建筑材料便宜,很受市场的欢迎。中意矿机在发展过程中不断的加快技术创新和发展,推出了最先进的建筑垃圾粉碎设备,该设备能够将建筑垃圾处理为再生骨料,用于再生砖、再生混凝土、新型墙体材料等的再生制造,该设备具有稳定的性能,噪音小、破碎能力强、可移动性强等特点,符合城市建筑垃圾的特点,能够有效的解决城市建筑垃圾污染问题。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的加快自身的发展步伐,加快对新型技术的掌握和学习,为打造自主创新品牌不断的奋斗,企业热忱的欢迎广大新老客户前来实地考察。

2.建筑垃圾处理成本收益 篇二

根据《城市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管理规定 (修订稿) 》, 建筑垃圾是指建设、施工单位或个人对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等进行建设、拆迁、修缮及居民装饰房屋过程中所产生的余泥、余渣、泥浆及其它废弃物。按来源分类, 可将建筑垃圾分为土地开挖、道路开挖、旧建筑物拆除、建筑施工和建材生产垃圾五类。按建筑垃圾性质, 可分为惰性部分和非惰性部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城市中建筑垃圾的产生和排出数量也在快速增长。人们在享受城市文明的同时, 也在遭受城市垃圾所带来的烦恼, 其中建筑垃圾就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约占垃圾总量的3 0%~4 0%。因此, 如何处理和利用越来越多的建筑垃圾, 已经成为各级政府部门和建筑垃圾产出处理单位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2. 我国建筑垃圾处理的现状

长期以来, 我国的建筑行业都是采用传统方式施工的, 原料消耗大, 加上管理落后, 从而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虽然已开始进行新型建材的开发和利用, 但规模和数量还非常有限。建筑垃圾分布广、规模不一。随着建设工程而不断变化, 建筑垃圾产生时间也不确定。虽然在一个比较长的时期内产生的垃圾总量基本是固定的, 但事先不能准确预测到各产生建筑垃圾点的时间及数量。一方面, 缺乏对建筑垃圾的有效管理, 仍然存在着一些建筑垃圾乱堆、乱倒的现象, 未对建筑垃圾进行动态监测和分类、统计, 导致对建筑垃圾的产生量、处理处置、回填利用等情况缺乏足够的了解。另一方面, 处理方式落后, 通常是未经任何处置就被运到郊外或农村, 采用露天堆放或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 耗用大量的征用土地费, 垃圾清运等建设费用。同时, 清运和堆放过程中遗撒的粉尘、灰砂飞扬等问题又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另外, 国家还没有建立完善的相关法律法规, 禁止填埋可利用的建筑垃圾, 规定建筑垃圾必须进行分类收集和存放。我国于1 9 9 5年1 1月通过了《城市固体垃圾处理法》, 要求产生垃圾的部门必须交纳垃圾处理费。但这种收费方法, 并不能从根本上堵住建筑垃圾的源头, 而且没有涉及到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再生利用问题, 缺乏建筑垃圾循环利用理念, 没有综合利用设施。[1]

3. 建筑垃圾处置的对策和途径

3.1 建立完善机制, 优化管理模式

国家有关部门应在全国建筑施工企业中, 对每万平方米建筑在施工过程中产生建筑垃圾的数量状况, 进行一次大范围的定量定性综合调查统计, 依此制定相应的建筑垃圾允许产生数量和排放数量标准, 并将其作为衡量建筑施工企业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考核指标。这样才能真正引起人们对建筑垃圾进行综合利用的足够重视, 建筑垃圾大量产生的源头才有可能得到有效的控制。要依托环卫部门, 建立完善的管理机构, 利用市场经济杠杆, 调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建筑垃圾的管理和监督, 并动态监测和跟踪分析建筑垃圾各个方面的情况, 为相关规划和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应综合考虑城市建设的空间特性, 结合城市其它相关设施设置足够数量的余泥渣土受纳场, 保证建筑垃圾完全合理处置。

要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 凡利用建筑垃圾生产出的材料和产品, 国家应在税收政策上给予优惠。笔者认为,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建筑垃圾存在的问题, 应采取建筑周期全过程的管理模式。改变传统的建筑原料——建筑物——建筑垃圾的线性模式 (总消耗=消耗A+消耗B) , 形成建筑原料——建筑物——建筑垃圾——再生原料的循环模式[总消耗=消耗 (A-X) +消耗 (B-X) +消耗 (X) (其中:A—自然的材料合计和运转;B—废弃的材料运转和处理的合计, X—合计再循环材料) 。在建筑过程中让原材料得到最大限度地合理、高效、持久的利用, 并将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 从而形成高利用、低排放的新型建筑模式, 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也取得了更大的经济利益。这些都需要政府、环保、建筑建材等各部门的共同努力, 采取各项优惠政策, 大力扶持创办建筑垃圾的加工企业, 大力开发和推广再生材料产品;采取积极措施, 鼓励对建筑垃圾的再利用。

3.2 加强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的研究和开发

科学技术研究工作是建筑垃圾资源化的基础, 没有合适的技术保证, 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就无从谈起。国家和建筑施工企业应投入资金, 立项开展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的深入研究与开发。科研工作应该包括以下主要方面: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的分选技术创新与设备研发;建筑垃圾减量化的综合措施;研究回填材料的组成、结构与性能以及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采用循环再生骨料开发绿色建材。总之, 应该从源头上加以控制, 大力开发和推广节能降耗的建筑新技术和新工艺, 从而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在建筑物的设计过程中, 考虑提高建筑物的耐久性, 采用尽量少产生建筑垃圾的结构设计, 使用环保型建筑材料, 考虑建筑物将来进行维修和改造时建筑垃圾产生量要少, 考虑建筑物在将来拆除时的再生问题。[2]

3.3 探索在施工中控制建筑垃圾的方法

(1) 从施工人员角度减少建筑垃圾的方法。技术人员要熟悉图纸, 实施现场监管, 做好各道工序的验收, 做好建筑材料的预算, 减少由于过剩的建筑材料转化为建筑垃圾的概率。操作人员要尊重建筑工人, 建立健全的制度, 让工人们认识到浪费建筑材料对个人及整个社会的危害性。材料员要严把质量关, 多与施工管理人员沟通, 认真审批进料单, 避免材料进料过多而造成的浪费。坚决杜绝偷工减料、以次充好或随意更改设计方案等降低工程质量的现象发生, 保证建筑物的质量和耐久性, 减少不必要的维修、加固甚至重建工作。

(2) 从管理方法方面影响建筑垃圾的产生。不同结构形式的建筑工地, 垃圾组成比例略有不同, 而垃圾数量因施工管理情况的不同在各工地差异很大。如采用商品砂浆, 将钢筋制作外包给专门的钢筋加工中心, 就能大大减少混凝土这种建筑垃圾和废钢筋的产生。可以采用分包的方式将单项工程承包给个人, 承包者为了保证效益就会想办法降低建筑垃圾的产生。

(3) 从施工工艺方面减少建筑垃圾。采用可以循环使用的钢模板代替木模板, 就能减少废木料的产生;采用装配式代替现场制作, 也是减少建筑垃圾的好办法;采用产业化的生产方式, 房屋的构件可以在工厂批量生产, 减少了传统施工现场的各种不稳定因素, 可以节约建筑材料, 减少建筑垃圾。

(4) 推广绿色建材。采用G H B机质轻骨料砼隔墙板、粉煤灰小型空心砌块、钢丝网架水泥聚苯乙烯夹芯板、石膏空心砌块等, 均可以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

3.4 走回收循环再利用之路

建筑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 它转化为建筑材料是循环经济的最好体现。在建设过程中或旧建筑物维修和拆除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多为固体, 其中含有大量有利用价值的材料。建筑垃圾的回收和循环再利用不仅能保护环境, 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而且若采用科学管理和有效措施将其减量化和再利用, 还可以节省大量的建设资金和资源。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建筑垃圾转化为建筑材料的技术将会越来越成熟, 成本也会越来越低。建筑垃圾中的许多废弃物经分拣、剔除或粉碎后, 大多数是可以作为再生资源重新利用的。比如, 废钢筋、废铁丝、废电线和各种废钢配件等金属, 经分拣、集中和重新回炉后, 可以再加工制造成各种规格的钢材;废竹木材则可以用于制造人造木材;砖、石、混凝土等废料经破碎后, 可以代替砂用于砌筑砂浆、抹灰砂浆和混凝土垫层等, 还可以用于制作砌块、铺道砖、花格砖等建村制品。[3]又比如, 公路工程具有工程数量大、耗用建材多的特点。公路设计的一项基本原则就是因地制宜, 就地取材, 努力降低工程造价。建筑废渣透水性好, 遇水不冻涨, 不收缩, 是公路工程难得的水稳定性好的建筑材料, 加上其颗粒大, 比表面积小, 含薄膜水少, 不具备塑性。在潮湿环境下, 建筑废渣作基础垫层, 强度变化不大, 是理想的强度高、稳定性好的建路材料。建筑废渣也可以应用在铁路的路基、软弱土路基处理、粉土路基、粘土路基、淤泥路基和过水路基等等方面, 可以用作改善路基加固土。另外, 建筑废渣可用于建筑工程地基与基础的稳定土基础、粒料改善土基础、回填土基础、地基换填处理和楼地面垫层等, 还可用于机场跑道、城市广场、街巷道路工程的结构层、稳定层等。

4. 借鉴成功经验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2005年颁布实施的《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中明确指出建筑垃圾处置实行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和谁产生、谁承担处置责任的原则。国家鼓励建筑垃圾综合利用, 鼓励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优先采用建筑垃圾综合利用产品。北京、上海等城市的一些建筑公司在对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方面作了一些尝试。北京城建集团公司先后在9万平方米不同结构类型的多层和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中, 回收利用各种建筑废渣8 4 0多吨, 用于砌筑砂浆、内墙和顶棚抹灰、细石混凝土楼地面和混凝土垫层, 使用面积达3万多平方米, 节约资金3.5万余元。上海筑路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研制出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城市建筑垃圾处理再利用成套设备。它能将建筑垃圾中坚硬的混凝土和钢筋“咬碎”, 并进行分类、筛选。深圳市建设了建筑垃圾综合利用设施, 积极地处理建筑垃圾, 变建筑垃圾为建筑材料。比如, 变废混凝土块为生产再生混凝土的骨料, 变废屋面沥青料为沥青道路的铺筑材料等。河北工专新兴科技服务总公司开发成功一种“用建筑垃圾夯扩超短异型桩施工技术”, 在综合利用建筑垃圾方面有了突破性的进展。该项技术是采用旧房改造、拆迁过程中产生的碎砖瓦、废钢渣和碎石等建筑垃圾为填料, 经重锤夯扩形成扩大头的钢筋混凝土短桩, 并采用了配套的减隔振技术, 具有扩大桩端面积和挤密地基的作用。单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可达5 0 0~7 0 0 K N。经测算, 该项技术较其它常用技术可节约基础投资2 0%左右。

综合利用建筑垃圾是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的有效途径。在这方面, 日本、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进行得比较早, 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先进的经验和处理方法。目前, 发达国家已对建筑垃圾再生利用进行立法并制定一系列措施来保障。他们施行的大多是“建筑垃圾源头削减策略”, 即在建筑垃圾形成之前, 就通过科学管理和有效的控制措施将其减量化。对于产生的建筑垃圾则采用科学手段, 使其具有再生资源的功能。有些发达国家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率已在9 0%以上。比如, 美国政府制定的《超级基金法》规定:“任何生产有工业废弃物的企业, 必须自行妥善处理, 不得擅自随意倾卸”, 从而在源头上限制了建筑垃圾的产生量, 促使各企业自觉地寻求建筑垃圾资源化的途径。美国住宅营造商协会正在推广一种“资源保护屋”, 其墙壁是用回收的轮胎和铝合金废料建成的, 屋架所用的大部分钢料是从建筑工地上回收来的, 所用的板材是锯末和碎木料加上2 0%的聚乙烯制成, 屋面的主要原料是旧的报纸和纸板箱。美国的C Y C L E A N公司采用微波技术, 可以1 0 0%地回收利用再生旧沥青路面料, 其质量与新拌沥青路面料相同, 而成本可降低1/3。同时节约了垃圾清运和处理等费用, 大大减轻了城市的环境污染。日本由于国土面积小, 资源相对匮乏, 因此, 他们将建筑垃圾视为“建筑副产品”, 十分重视将其作为可再生资源而重新开发利用。日本政府于1 9 7 7年制定了《再生骨料和再生混凝土使用规范》, 并相继在各地建立了以处理混凝土废弃物为主的再生加工厂, 生产再生水泥和再生骨料, 生产规模最大的可加工生产100t/h。1991年他们又制定了《资源重新利用促进法》, 规定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渣土、混凝土块、沥青混凝土块、木材和金属等建筑垃圾, 必须送往“再资源化设施”进行处理。日本对于建筑垃圾的主导方针是, 尽可能不从施工现场排出建筑垃圾, 建筑垃圾要尽可能地重新利用, 对于重新利用有困难的则应适当予以处理。[4]

法国CSTB公司是欧洲首屈一指的“废物及建筑业”集团, 专门统筹在欧洲的“废物及建筑业”业务。公司提出的废物管理整体方案有两大目标, 一是通过对新设计建筑产品的环保特性进行研究, 从源头控制工地废物的产量;二是在施工、改善及清拆工程中, 通过对工地废物的生产及收集作出预测评估, 以确定有关的回收应用程序, 从而提升废物管理的层次。该公司以强大的数据库为基础, 使用应用软件对建筑垃圾进行从产生到处理的全过程分析控制, 以协助在建筑物使用寿命期内的不同阶段作出决策。在荷兰, 建筑业每年产生的废物大约为1.4×1 0 7 t, 大多数是拆毁和改造旧建筑物的产物 (石块、金属、塑料和木材的杂乱物) 。目前, 已有7 0%的建筑废物可以被再循环利用, 荷兰政府希望将这个百分比增加到9 0%。因此, 他们制定了一系列法律, 建立限制废物的倾卸处理、强制再循环运行的质量控制制度。德国西门子公司开发的干馏燃烧垃圾处理工艺, 可将垃圾中的各种可再生材料十分干净地分离出来, 再回收利用, 对于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燃气则用于发电, 垃圾经干馏燃烧处理后有害重金属物质仅剩下2~3kg/t, 有效地解决了垃圾占用大片耕地的问题。总之, 对建筑垃圾的回收和循环再利用, 要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 采用科学手段, 使其具有再生资源功能。

5. 结语

建筑垃圾的综合利用, 对于节约资源, 改善环境, 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呼吁全社会都来关注和参与建筑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增强人们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综合利用建筑垃圾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 我们应当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 因地制宜地开展这项工作, 采取积极措施, 确保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超, 徐小朝, 张莉.对于建筑垃圾处理现状的思考及建议[].科技信息, 2007 (2) :11 ̄14.

[2]王志伟.建筑垃圾的开发和利用.建筑技术开发, 2000 (6) :33 ̄34.

[3]陆凯安.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势在必行.再生资源研究, 1999 (2) :33 ̄34

3.城市建筑垃圾处理现状与分析 篇三

【关键词】中小城市;建筑垃圾;处理;现状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加快了“新陈代谢”的速度。大批旧建筑物被拆除,在这个过程中,建筑垃圾无形中成为阻碍城市建设的“代谢物”。该怎样处理这些建筑垃圾,是一个越来越值得关注的社会课题。城市建筑垃圾主要包括城市建设部门建造新的建筑物所产生的开挖废料、拆除工程产生的废料,道路修建与养护过程产生的废料等。尽管大多数建筑垃圾无毒无害,但若简单填埋,不仅影响城市环境、浪费土地资源,还会造成巨大的能源和资源的浪费。

1.中小城市建筑垃圾处理现状

目前,中小城市在建筑垃圾的收集、分类处理、综合利用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一个具体的发展规划和相应的实施对策与措施。建筑垃圾处理投资少,建设工作者环境意识不高;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率不高,处理方式落后;缺乏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垃圾处理的投入与垃圾处理的需求相比仍明显不足,垃圾处理的水平还很低,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还处于由粗放到处理的发展阶段。主要表现为垃圾堆放现象普遍存在,垃圾处理场的二次污染相当普遍。整体来看,我国城市建筑垃圾的处理呈现以下几个问题:①建筑垃圾分类收集的程度不高,目前只能是绝大部分进行混合收集。②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率低。③我国建筑垃圾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技术水平落后,城市建筑垃圾处理多采用直接填埋的处理方式,既占用土地又污染环境。④城市建筑垃圾处理投资少,政策法规措施还不健全,建设工作者的环保意识不强。

目前,尽管有许多像使用废弃混凝土块制作填充砖、用建筑垃圾做桩基础的技术已经成熟,但很少有研发机构对建筑垃圾的综合处理和对建筑垃圾的全过程管理进行研究。出于以上原因,这些技术在全国范围内使用的还比较少。

2.改善中小城市建筑垃圾处理对策分析

2.1削减建筑垃圾源头

(1)减少产生量在建筑垃圾产生之前,实行减量化、削减策略,通过合理设计规划和科学施工管理等有效控制措施将其总量消减。提高施工技术人员的水平和和管理人员的责任心,保证工程施工质量,能够从源头上控制建筑垃圾的产生量,进一步达到建筑垃圾减量化的目的。因此,必须加大宣传力度,增强施工单位的环保意识没认真履行环保责任,按照国家有关的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切实转变自身定位,成为污染的治理者。

(2)开发以及推广节能降耗的新工艺与新技术。要从工程的材料选用、方案设计等源头上减少建筑垃圾的排放数量,例如,在设计建筑物的时候,增强 建筑物的耐久性,尽量采用产生较少建筑垃圾的结构设计;运用环保型建筑材料,在将来维修、拆除以及改造相关建筑物的时候部分结构具有再生功能。此外,在拆除建筑物的时候要进行选择性拆毁技术,使得建筑垃圾中的某些物料,例如金属部件、木框架等维持原状,能够直接得以利用,同时在拆毁以前,要对有关的毒害组件做好预拆除的工作,为后续利用打下基础。

(3)完善规定要处理好建筑垃圾问题,完善相关的政策和法规是必备手段。应该借鉴国内外成功的案例,健全和制定切实可行的有关城市建筑垃圾的法律法规,从根本上解决城市建筑垃圾处理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防止偷工减料现象的发生,杜绝以次充好、随意更改方案等现象,确保建筑物的质量,从而有效的减少建筑物的维修、加固工作,此外,增强区域规划的权威性以及长期性,减少非正常的拆毁建筑物,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2.2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

(1)提升建筑垃圾分类收集程度。当前我国对于建筑垃圾的处理方式,大多是混合收集,这就增大了无害化处理以及垃圾资源化的难度。而将建筑垃圾分类收集则将极大的有助于建筑垃圾的资源化。例如,对于尚未破坏的木材类垃圾能够直接在重建建筑上使用,破坏严重的则可以成为再生板材的原材料,或者直接用来造纸;对于废弃的砖石以及混凝土可以用来生产粗细骨料,能够较好的生产出同等强度的混凝土或者砂浆等建材制品,而且在相应的粗细骨料中增添有关的固化材料后,能够有效的应用到道路路面;对于废砖瓦,则可以用以生产骨料,适用于生产墙板、地砖、再生砖等建材制品;对于废钢筋以及其他金属材料,能够直接再利用或则进行有关的回炉加工;对于废弃的路面沥青混合料,能够依据有关的比例直接用作再生混凝土。

(2)提高建筑垃圾的技术处理水平。城市建筑垃圾一般采用直接填埋的处理方式,缺乏对建筑垃圾的有效技术处理。尤其是对建筑垃圾做混凝土骨料必需破碎、筛分分级、清洗堆存的技术国内企业还少有研究。城市相关部门应尽快帮助协调并依靠企业技术研发解决在建设垃圾处理等方面存在的技术问题。例如,研发有关建筑垃圾的分选技术创新以及设备,充分利用建筑垃圾处理再利用设备进行有关的分类与筛选工作;研究有关的回填材料,掌握其结构、性能以及组成部分;研究开发绿色材料,了解有关的具体生产技术,使用循环再生骨料有效研发绿色建材。

2.3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推动垃圾处理的产业化

建立针对于中小城市的建筑垃圾的检测系统,构建有关建筑垃圾生产与流向的信息平台,建立具有高效率的建筑垃圾收集与处理的信息系统,充分利用计算机控制整个城市的建筑垃圾,有效贯彻各种垃圾处理机制。这就要求在正式施工前期,相关的施工单位应该准备好有关的施工证件以及设计文件等资料到建筑垃圾管理部门,将有关重要信息输入系统,同时该系统能够有效的按照该项目的规模大小建筑材料以及施工技术等方面的信息预评估建筑垃圾的产生量,并且确定相应的回收利用程序,然后有关的垃圾处理单位要严格依据有关的程序收集与处理建筑垃圾,其中产生的再生材料通过有关单位的审核后再运至相应的施工单位。在整个过程中,计算机网络控制建筑垃圾处理的全过程,同时在不同阶段做出相应的决策。

2.4政府部门积极引导与落实

降低成本政府推行多种融资模式和制定有关政策,使建筑垃圾处理应向企业化运作方向转变。将垃圾处理的风险转移给能够合理承担风险的企业,拓宽建筑垃圾处理所需资金的融资渠道,为政府节约大量的资金。给予合作企业在建筑垃圾调配和运输、建设用地、产品推广应用、税收优惠等方面的政策扶持。积极推动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等原则。其次,有关部门应该做好有关建筑垃圾的定量综合调查统计工作,建立一套标准的质量保障体系,以及相应的建筑垃圾排放数量的标准,通过相关的法律规范使之成为评价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考核指标。此外,有关政府部门应做到严格执法,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3]

3.结语

中小城市建筑垃圾处理问题成为当前城市管理的首要问题。随着社会对建筑垃圾问题的重视,中小城市的建筑垃圾处理将向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目标不断迈进。这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通过政府的正确引导,适当扶持,全民的积极参与、监督实施,必将逐步实现这一目标。

【参考文献】

[1]罗海清.工程建筑垃圾处理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0(06).

[2]丁雪芬.废弃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利用[J].混凝土,2012(02).

4.建筑垃圾处理成本收益 篇四

日前,我国专业建筑垃圾处理设备研发制造企业郑州一帆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受邀接受了来自《中国科学报》的参访和报道。据了解,一帆公司成立之初主要经营破碎筛分技术,而建筑垃圾处理技术是自2008年才开始涉及的。

一帆公司销售总监张现团介绍说,该公司介入建筑垃圾处理设备事业的开端是从2008年汶川地震开始的。当年,由该公司带头承担了国家科技部在四川都江堰的建筑垃圾生产线示范工程,由此这项大型工程带动了一帆机械在建筑垃圾处理行业的起步。很快一帆公司将建筑垃圾处理技术向全国开始普及开来,陆续在北京、深圳、西安、昆明、郑州、南京等地建立了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试点。

由于改革开放后国家经济得到发展,随之产生了大量的建筑垃圾,如今城市建筑垃圾已经占到城市所有垃圾的30%~40%,成为阻碍城市稳健发展的最大障碍。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副理事长陶华曾在全国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媒体沟通会上透露,现在我国每年产生近10亿吨建筑垃圾,已是世界上产生建筑垃圾最多的国家。

5.石家庄建筑垃圾处理 篇五

关键词:建筑垃圾,环境卫生

5日,记者从市城管部门获悉,新制定的《石家庄市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已经市政府同意,并于2011年12月29日起开始实施。其中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设立建筑垃圾消纳场,接收建筑垃圾。

明确建筑垃圾管理职责

《规定》对建筑垃圾的管理职责进行了明确:市城市管理委员会是全市建筑垃圾管理的主管部门,市环境卫生管理处具体负责本规定的组织实施。区城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建筑垃圾处置及运输车辆的执法检查工作;清理辖区内无主建筑垃圾。

城市管理、公安等部门应当开展联合执法,依法打击建筑垃圾承运中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规划、建设、园林、交通、水务、环保等部门应当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协同做好建筑垃圾的处置和执法管理工作。

装修垃圾要按规定处置

对于建筑垃圾处置手续的办理,《规定》中要求,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单位和个人,应在办理《施工许可证》前,取得建筑垃圾处置核准文件。拆除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在拆除工作实施前,取得建筑垃圾处置核准文件。

拆迁、建设单位(个人)应持以下资料,向市政府行政服务大厅申请办理建筑垃圾处置核准手续:拆迁单位(个人)提供地上附着物拆迁面积证明;建设单位(个人)提供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规划许可证、地形图、总平面图、剖面图、基础图、桩基图(高层建筑)及相关资料;市政工程提供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图及相关资料;《建筑垃圾处置申请表》;符合规定的运输企业。

拆迁、建设单位(个人)确定的建筑垃圾运输企业应当具备以下条件:具有合法的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车辆行驶证;具有健全的运输车辆运营、安全、质量、保养、行政管理措施并得到有效执行;承运车辆具备全密闭运输机械装置,安装GPS定位系统及装卸记录仪。

单位或个人因修缮装饰产生的建筑垃圾,应按照物业公司或所辖村(居)委会的要求在指定地点存放,外运时由物业公司或所辖村(居)委会向区城管部门提出处置申请。

《规定》要求,符合建筑垃圾处置条件要求的,市建筑垃圾主管部门应在2个工作日内办理建筑垃圾处置核准手续和准运手续;不符合条件要求的,不予核准,并向申请人说明理由。

建筑垃圾消纳场所须经政府批准设置

在建筑垃圾运输管理中,《规定》指出,从事建筑垃圾清运的车辆必须加盖铁制密封装置,并符合市城市管理部门的规定后,方可运输。建筑垃圾运输车辆应当随车携带建筑垃圾清运手续,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路线行驶,到指定的处置场所倾倒,并接受执法人员的检查和管理。经核准的建筑垃圾清运车辆变更的,拆迁、建设单位(个人)应当提前告知建筑垃圾主管部门,经核实后,变更接准手续。

《规定》强调,建筑垃圾消纳场所须经市政府批准设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设立建筑垃圾消纳场,接受建筑垃圾。建筑垃圾消纳场应设专人负责签发建筑垃圾消纳回执。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生活垃圾、危险废弃物混入建筑垃圾。不得将建筑垃圾交给个人或者未经核准从事建筑垃圾承运的单位运输。

违法行为依法处罚

针对建筑垃圾的监督管理,《规定》指出,建筑垃圾处置实行收费制度。收费标准按照国家、省,以及本市有关规定执行。建筑垃圾运输管理实行联单制度:建筑垃圾清运前,拆迁、建设单位(个人),应当按照建筑垃圾行政主管部门核准的承运车辆、时间、路线和处置场地,填写《建筑垃圾运输处置联单》,并分别提交运输单位、建筑垃圾主管部门和处置场地管理单位。

6.建筑垃圾处理与综合回收利用 篇六

李一帅

(郑州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

河南郑州

450001)

【摘要】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房地产行业的不断发展,城市垃圾的数量不断增多。面对垃圾泛滥成灾的状况,我们已不能局限于控制和销毁垃圾,而应该加强针对性研究和实践,积极采取有力措施,进行科学合理的综合处理利用垃圾,变废为宝,开发适合我国的工艺发展路线,达到综合回收利用和资源化。

【关键词】 建筑垃圾

现状

处理方法

综合利用

一.建筑垃圾概述

建筑垃圾是指建设、施工单位或个人对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等进行建设、铺设或拆除、修缮过程中所产生的渣土、弃土、弃料、余泥及其他废弃物。建筑垃圾指人们在从事拆迁、建设、装修、修缮等建筑业的生产活动中产生的渣土、废旧混凝土、废旧砖石及其他废弃物的统称。按产生源分类,建筑垃圾可分为工程渣土、装修垃圾、拆迁垃圾、工程泥浆等;按组成成分分类,建筑垃圾中可分为渣土、混凝土块、碎石块、砖瓦碎块、废砂浆、泥浆、沥青块、废塑料、废金属、废竹木等。

与其他城市垃圾相比,建筑垃圾具有量大、无毒无害和可资源化率高的特点。绝大多数建筑垃圾是可以作为再生资源重新利用的,如:废金属可重新回炉加工制成各种规格的钢材;废竹木、木屑等可用于制造各种人造板材;碎砖、混凝土块等废料经破碎后可代替砂直接在施工现场利用,用于砌筑砂浆、抹灰砂浆、浇捣混凝土等,也可用以制作砌块等建材产品等。

二.我国建筑垃圾现状

目前,我国建筑垃圾的数量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绝大部分建筑垃圾未经任何处理,便被施工单位运往郊外或乡村,采用露天堆放或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耗用大量的征用土地费、垃圾清运等建设经费,同时,清运和堆放过程中的遗撒和粉尘、灰砂飞扬等问题又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建筑垃圾大多为固体废弃物,一般是在建设过程中或旧建筑物维修、拆除过程中产生的。不同结构类型的建筑所产生的垃圾各种成分的含量虽有所不同,但其基本组成是一致的,主要由土、渣土、散落的砂浆和混凝土、剔凿产生的砖石和混凝土碎块、打桩截下的钢筋混凝土桩头、金属、竹木材、装饰装修产生的废料、各种包装材料和其它废弃物等组成。据有关资料介绍,经对砖混结构、全现浇结构和框架结构等建筑的施工材料损耗的粗略统计,在每万m2建筑的施工过程中,仅建筑废渣就会产生500~600t。若按此测算,我国每年仅施工建设所产生和排出的建筑废渣就有4000万t。我国建筑垃圾现状不容乐观,主要问题表现在:(1)建筑垃圾面广量大;(2)建章立法操作性差;(3)研究成果推广困难。三.建筑垃圾的处置和资源化

建筑垃圾资源化是指将建筑垃圾直接作为原料进行利用或者对其进行再生利用。资源化是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国家发改委对循环经济的定义为:“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这一定义不仅指出了循环经济的核心、原则、特征,同时也指出了循环经济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换言之,循环经济是建筑垃圾资源化的指导思想。2008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规定“建设单位应当对工程施工中产生的建筑废物进行综合利用;不具备综合利用条件的,应当委托具备条件的生产经营者进行综合利用或者无害化处置”是该法对建筑垃圾的直接规定。

1.利用建筑垃圾生产再生砖

事实上,建筑垃圾中的混泥土、水泥等废弃物经过破碎和筛分等工作。再把其中的木材、钢筋以及有机质剔除后,将砖渣类建筑垃圾进行破碎,破碎后再生骨料与生态型水泥,防冻助剂,水按比例计量,搅拌,经制砖机加工生产,可获得高性能标准砖。

由于水泥砖保护了我国珍贵的土地资源,同时也实现了资源的重新利用,如垃圾的炉渣、矿渣、建筑垃圾等,通过制砖机设备可以将其转化为免烧砖,从而实现了资源的回收利用,因此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大力扶持发展水泥砖市场。

2.利用建筑垃圾生产再生骨料

再生骨料混凝土简称再生混凝土。废弃混凝土块经过破碎、清洗与分级后形成的骨料简称再生骨料;再生骨料部分或全部代替砂石等天然骨料配制而成的混凝土称为再生骨料混凝土。充分利用再生骨料混凝土,不但能有效降低建筑垃圾的数量,减少建筑垃圾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同时,利用再生骨料制造再生骨料混凝土还能减少建筑工程中对天然骨料的开采,达到了保护环境的目的。

(1).抗压强度

众多的文献研究表明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再生骨料的替代率密切相关,当再生骨料替代率在30%以下时,再生骨料混凝土与普通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差距不大,再生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随着再生骨料替代率的增大而降低。再生骨料50%取代天然粗骨料时,再生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降低5%~20%不等,当再生骨料100%取代天然粗骨料时,再生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降低较多,最大降幅达到30%。同时,相关试验表明:由于再生骨料混凝土和天然骨料混凝土的骨料成分不同,它们抗压强度随龄期的增长情况也不相同,与天然骨料混凝土相比,同一水灰比的再生骨料混凝土的28d抗压强度约低15%,但其相差的幅度会随着龄期的增长而慢慢缩小。再生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受水灰比的影响非常大,再生骨料混凝土随水灰比增加,抗压强度急剧降低。水灰比平均增加0.1,抗压强度下降20%左右。

(2).抗拉强度

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和再生骨料的替代率密切相关,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抗拉强度随再生骨料的替代率的提高而降低,当再生骨料100%替代天然骨料时,再生骨料混凝土对比天然骨料混凝土抗拉强度降低6.9。众多研究者对再生骨料混凝土抗拉强度随再生骨料替代率的提高,强度降低所得的结果虽然离散,但总结众多研究成果,发现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受再生骨料的替代率影响并没有抗压强度大,因此,采用抗压强度的10%作为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是比较保守和偏于安全的。

3.利用建筑垃圾堆山造景

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当然不仅仅局限在以上两个方面。让人倍感惊奇的是,国内很多风景秀丽的人造山居然也是由建筑垃圾堆山造景而来。如天津市最大规模的人造山占地约40万平方米,利用建筑垃圾500万立方米,如今这座人造山已经成为天津市民游览休闲的大型公共绿地。而河南省濮阳市为有效解决建筑垃圾的处置问题,从1999年开始,在濮上路以西占地500亩建设濮水公园,利用建筑垃圾进行堆山造景,既弥补了平原地区无山无水的缺陷,又大量处理了建筑垃圾,得到一致好评。更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河北省石家庄市首批确定7处建筑垃圾堆山造景地点,由此,石家庄市成为我国首个批量利用建筑垃圾进行堆山造景的城市。据介绍,这7处人造山景点计划销纳建筑垃圾1520万立方米。在我国,除了以上3种建筑垃圾再生利用方式,也有部分地区将建筑垃圾处理后用作建筑地基。

经研究,目前建筑垃圾的再生处理方式的发展速度之所以没有跟上我国的建筑市场的飞速发展以及建筑垃圾增长的速度。主要集中在经济问题。目前的建筑垃圾的分捡工作基本上处于一种表层上面的原始方式。只是仅仅将易分捡出来的钢筋进行回收,甚至由于没有破碎机械,混凝土中的钢筋甚至都不能进行回收,经过这样分捡后的建筑垃圾处理起来非常困难。砖、石、混凝土等建筑垃圾,如果直接进行土方回填,掺杂以及附着在回填料中的对于地下水以及土壤有毒、有害物质——涂料、油漆、胶等大量存在。如果对回填料在现场再次进行处理,除现场不具备机械、技术等因素外,繁琐的处理方式以及高额的处理费用会将大多数施工单位阻挡在再生处理方式的大门之外;如果将此部分垃圾制作成建材制品,且前对建筑垃圾进行回收利用的工厂少之又少,就算有,高额的运输费用再次阻挡在面前,所以最终还是一埋了之。

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的途径很多,要根据垃圾的类型不同,地域特点的不同,新建建筑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处理方法,切不可照抄照搬。近年来虽然出现了许多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的试点企业和试点工程,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是,我国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属于起步阶段,还需要积极吸取发达国家在建筑垃圾再生利用上的经。

参考文献:

7.灾后建筑垃圾期待规范化处理 篇七

据调查, 城镇灾后住房加固和重建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大多为固体废弃物, 这些建筑垃圾一般是在建设过程中或旧建筑物维修、拆除过程中产生的。随着城镇灾后住房加固和重建工程项目的普遍开工, 不少地方的相当一部分建筑垃圾在未经任何处理的前提下, 便被施工单位运往郊外或乡村, 采用露天堆放或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 这样不仅耗用大量的征用土地费、垃圾清运等建设经费, 同时又在清运和堆放过程中产生了大量遗撒的粉尘和灰砂, 又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特别严重的是, 由于一些重建项目的建筑垃圾无处堆放, 而影响了这些重建项目的进程。

对这些问题, 建议有必要通过以下方面切实搞好对重建建筑垃圾的处置及其综合利用工作:

1. 高度重视,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重建住房建筑垃圾的处理和回收利用是一个系统工程, 涉及社会的各个层面, 该如何处理就需要政府有组织地进行协调解决, 各重建建筑施工有关单位要站在讲政治、讲大局、讲稳定的高度, 进一步统一思想, 提高认识, 分工负责, 齐抓共管;要建立健全渣土设置与管理专项方案, 对工地内建筑渣土的产生、防尘措施、处置等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清运、统一管理。

2. 提高灾区重建住房建筑垃圾的技术处理水平。

城镇重建住房建筑垃圾一般采用直接填埋的处理方式, 尚缺乏对其进行有效的技术处理。为此, 灾区城镇相关部门应尽快帮助协调并依靠企业技术研发解决在城镇重建住房建筑垃圾处理等方面存在的技术问题。

3. 要降低灾区城镇住房建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

灾区城镇住房建筑垃圾处理技术及回收利用率较低, 大部分被运往垃圾填埋场堆放或填埋, 不但占用了大量宝贵的耕地, 而且对土壤、水源、植被等自然环境造成了相当大的危害。同时, 在其运输过程中给灾区城镇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严重影响了灾区城镇环境的形象。所以对于那些分拣出来不能利用的建筑垃圾要合理处置, 把对环境的污染降到最低。

4. 政府要为灾区城镇住房建筑垃圾处理提供资金保障。

建筑垃圾废料不是商品, 本身是没有价值的, 只有经过加工处理再利用后才会产生新的价值。在建筑垃圾的回收处理利用过程中, 相关单位常常因无利润可图而缺少了积极性, 直接影响利用工作的进行, 因此必须由政府通过某种渠道在利用过程中给予经济补助。

5. 灾区城镇住房建筑垃圾处理有必要坚持走循环之路。

8.建筑垃圾处理成本收益 篇八

关键词:移动式建筑垃圾处理设备,建筑垃圾再生利用,建筑垃圾可行性研究报告

近日央视十套《我爱发明》栏目对建筑垃圾出设备进行了跟踪报道,不但详细讲解了建筑垃圾处理设备的用途、性能特点等,还指出建筑垃圾处理设备对经济和环境带来的效益。中意矿机作为该行业的领先者,不断的吸收和学习国内外先进技术水平,勇于创新,不断革新技术和优化产品结构,推出最新的建筑垃圾处理设备。

中意矿机建筑垃圾处理设备——移动破碎站,该设备在改革了之前设备的缺点,吸收其优点,进料粒度更大,可达到1000mm,采取石打石破碎,金属物能与物料充分脱离,便于除铁器出去物料中的金属物,产品形状呈立方体,排料粒度大小可调,产量大,生产效率高等,中意矿机建筑垃圾处理设备能够将建筑垃圾变废为宝,处理为再生骨料,重新的应用于城市建设中,不断解决了城市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建筑垃圾问题,而且还充分利用了资源,促进了循环经济的发展。

9.建筑垃圾处理成本收益 篇九

关键词:东莞建筑垃圾再生利用,资源化处理,设备

描述:广东广州市,深圳市已经成功引进移动式建筑垃圾处理设备,进行建筑垃圾再生利用工程,移动式破碎筛分站组成一条时产200吨的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生产线,投资广东东莞建筑垃圾破碎站,时产500吨的固定式建筑垃圾破碎设备......正文:

东莞是广东省省辖市,是“广东四小虎”之一,号称“世界工厂”,是全国4个不设市辖区的地级市之一。位于珠江口东岸,东接惠州、南抵深圳、西挨广州、北达博罗县,四周共与广州、深圳和惠州的10个县级行政区接壤。

东莞是广东历史文化名城,有着1700多年的郡县史,是岭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中国近代史的开篇地和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拥有独特岭南文化。

东莞市建筑学会秘书长郑金伙,长期关注并推动东莞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从2008年开始,他就多次将之撰写为政协提案,并一度以此话题向东莞市主要领导“拍砖”,引起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在今年“两会”上,关于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提案高达7件,提案被列入了今年市政协的重点提案。郑金伙说,2008年时,关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政协委员只有他一人,6年后的今天一下增加了这么多,他已看到“胜利的曙光”。带头向市长“拍砖”

这份《关于建筑垃圾资源化的建议》的文章,其实是由10多名东莞建筑业界的专家学者、企业家联名写的,“市建筑学会高级工程师、秘书长郑金伙”的名字排在了第一个。

郑金伙说,东莞是国内为数极少的建设大市之一,近些年间,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工作量在3000-4000万平方米,改革开放以来,东莞建造房屋消耗的粘土砖、灰砂砖等小块砖,数量惊人;旧建筑拆迁形成的建筑垃圾量,同样惊人。同深圳、惠州等近邻城市一样,建筑垃圾分散堆积或建设集中处置消纳场,均不堪重负。同时,规模宏大的建材生产行业所需的砂、石以及工业废渣等资源,日趋短缺,特别是新型墙体材料生产企业所需大量灰渣等骨料资源告急,已威胁到企业的生存。“必须尽快寻找出路,而解决上述两大矛盾的唯一办法,就是发展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

“这份建议其实在2008年3月就写好了,原本打算以专题调研的形式,直接呈送给市里主要领导,直到2009年才以网络问政的帖子发到网上”,郑金伙说,建议发出去之后,引起网友们高度关注。文章中不仅仅是建议,还把东莞与隔壁的深圳、惠州做了一些比较,直接揭露了“短板”。而揭短的名单中,都是一群高工、教授、总监、总工等级别的人物,于网络发声颇具权威。

其实,在“拍砖”前一年的“两会”上,郑金伙就以政协委员的身份提交了一份类似的提案,只不过并未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

“上天入地”搞调研

建筑垃圾主要是指工程新建、改扩建及危旧建筑物拆除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包括建筑渣土、废砖、废瓦、散落的砂浆和混泥土,此外还有少量的钢材、木材、玻璃、塑料、各种包装材料等。为了搞清楚东莞建筑垃圾的现状,郑金伙决定搞一番“上天入地”的调研。所谓上天,即通过政府相关部门,搞清楚整个面上的现状;入地,则是深入一线社区,查看具体的情况。

厚街是全球家具生产重镇,常年举办大型家具类展销会,搞展销就会有展位装修,撤展时肯定就会产生建筑垃圾。这些垃圾究竟是如何处理的?郑金伙从2008年就开始关注厚街各大展馆的垃圾处理。令他失望的是,厚街镇没有专门的建筑垃圾堆放点。“有一次到厚街一个社区调研,发现居委会门口都堆满了砖头、木材、玻璃渣,社区干部说,附近的展馆撤展时,有人偷偷倒来的。”郑金伙说,社区干部还告诉他,每年都要花几十万来清理这些建筑垃圾。这次调研对郑金伙触动很大,“我当时就感觉如何科学地处理建筑垃圾,已经成为我市生态环保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

在东莞市住建局,郑金伙了解到,东莞近几年每年向建设主管部门申报房屋开工面积达1500-2000万平方米,同时还包括大量的市政道路工程项目。在这一过程中,每新建1万平方米的建筑将产生的废弃砖头和水泥块等建筑垃圾约为600吨,估算2013年产生建筑垃圾超200万吨。

“实际上,东莞目前可供开发建设的用地已消耗90%以上,新开发建设用地占比不足10%。东莞未来的新城市建设将以 拆旧建新、三旧改造 为主,每拆除1平方米混泥土建筑将产生近1吨的建筑垃圾。”郑金伙说,通过相关部门2012年调查统计数据,部分拆迁公司拆除量约150万平方米左右,制造建筑垃圾超过100万吨,由此可见,每年东莞新增建筑垃圾超过300万吨。

同时,东莞又是一个建筑原材料资源匮乏的城市,建材生产行业所需的砂、石以及工业废渣等资源性产品日趋紧张并经常发生短缺现象。在郑金伙看来,东莞应尽快把建筑垃圾通过加工处理转化为建材行业的所需原料,“建筑垃圾资源化”尤为迫切,这同时也创造出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东莞化的新机遇。[建言] 建筑垃圾资源化可形成两个产业集群

2014年初,东莞今年“两会”上,郑金伙再次提交一份名为《关于以创建国家生态城市为契机,加快建筑垃圾资源化及专用机械设备产业东莞化的建议》的提案,通过他多年的调研和积累,从建筑垃圾资源化的经济社会效应、产业化前景以及具体思路进行了详细阐述。

郑金伙在提案中表示,按国际测算原则,每万吨垃圾填埋将占用土地1亩计算,建筑垃圾资源化可有效减少东莞每年用于建筑垃圾填埋需占用的耕地300亩。如果用建筑垃圾处理废料可生产1亿平方米标砖取代实心红砖,还可以免毁地165亩,每年合计节约465亩。

显然,建筑垃圾资源化,可有效缓解东莞建筑原材料不足。大部分资源和能源都从外面引进。郑金伙从东莞市混凝土协会相关人士处获悉,近几年在该协会备案的混凝土年使用量都超过1200万立方,砂石料综合用量超过1600万吨,特别是今年下半年开始动工砂石料建材存在明显缺口。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之后,可将建筑垃圾有效转化为建筑用砂石等材料,以东莞市年处理100万吨建筑垃圾并将其进行资源化利用为例,可节约石灰石、砂70万吨,节约水泥、石灰等胶泥材料10万吨以上,节约原煤2万吨以上。

对于产业化前景,郑金伙说,建筑垃圾资源化可形成两个产业集群,一个是建筑垃圾资源化工程机械制造产业集群,另一个建筑垃圾资源化系列建材产品产业集群。

在工程机械制造产业集群方面,随着环保产业发展,国内工程机械制造企业在环保机械产品开发投入加大。郑州中意矿山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的建筑垃圾处理设备生产制造技术,市场营销方面日趋成熟,已经在国内深圳,昆明。广州,杭州,南京,长沙,郑州,武汉,长春等一线城市和山西孝义,河南开封,安徽阜阳,江苏南通,浙江义乌,河北邯郸等二线城市广泛应用,并得到当地政府的一致好评。

在资源化系列建材产品产业集群方面,建筑垃圾破碎处理材料可用于再生混凝土。砌筑砂浆、道路砖等产品及道路工程土方施工。可形成建筑垃圾回收处理、预拌混凝土、砂浆及环保建材一体化可循环利用绿色产业发展样板模式。

“因此,建筑垃圾资源化及产业东莞化不仅可以满足东莞城市化进程的现实需要,更可围绕珠三角乃至全国形成产业集群打造千亿产业”,郑金伙说。

五部门合力

利用可循环材料,从源头减少建筑垃圾

东莞尚未有正规余泥渣土消纳场,五大部门合力推动余泥渣土资源化发展

今年共有7份关于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政协提案被列为重点提案,南都记者了解到,东莞城管局为此制定了《关于鲁修禄副市长领办市政协重点提案<关于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系列提案>的工作方案》,并在6月份举行了座谈会。目前,东莞5大部门正合力,对东莞全市的建筑余泥、渣土等进行全方位摸底调查,并正着手制定相关政策文件,推动余泥渣土资源化产业的发展。

在6月份的座谈中,包括住建、交通、经信、发改、城管等5家会办单位到场,各部门汇报了各自职能对余泥渣土资源化利用的相应措施和计划。

城管:尽快制定全市余泥渣土管理办法

据介绍,城管局为提高余泥渣土的管理水平,早就组织召开了《东莞市余泥渣土资源化综合利用专家研讨会》以及赴深圳、昆明等余泥渣土管理先进城市学习借鉴,并草拟了余泥渣土处理处置的工作方案。具体为:建立起完善有效的余泥渣土管理制度。由于东莞余泥渣土资源化利用工作起步较晚,与广州、深圳等城市相比明显落后并存在较大差距,将参考先进城市的经验做法,尽快制定全市余泥渣土管理办法,运用政策、资金、价格、财税、金融、奖励等多种手段对从事余泥渣土资源化利用投资经营的企业给予支持。

对全市余泥渣土现状进行详细的调查摸底,尽快编制余泥渣土综合处理专项规划;如条件合适,以个别镇街作为试点,并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

住建:再生利用技术可行 推广成本是障碍

住建局则开展了《东莞市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技术应用研究》等课题的研究,对建筑工程施工方案进行节材优化,尽量利用可循环材料,从源头上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住建部门同时也指出,建筑垃圾再生利用在技术性能上是可行的,但推广障碍在于成本较高,需要相关政策扶持。

发改:配合城管做好立项 推广新技术

发改局则表示,将积极与住建部门配合,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同时加大扶持力度,发展循环经济;配合市城管部门,积极做好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的立项和能评相关工作,积极推广应用建筑新技术,新工艺和余泥渣土循环再生产品。

经信:争取土地 宣传政策

经信局相关负责人则介绍说,除宣传国家相关扶持和优惠政策,引导符合条件的企业申请自愿综合利用认定,享受免增值税优惠政策外,还将建立市级专项扶持政策,支持镇街建设再生自愿管理队伍和进行资金补贴。更为重要的是,将积极向市政府申请统筹解决东莞再生资源集中处理中心用地指标。

交通:分类回收 减少污染

东莞交通局表示,将采用多种手段抑制减少余泥渣土产生源头,优化交通建设工程设计,建设工程本身余泥渣土产出;规范相关施工单位余泥渣土处理行为,要求建设单位加强对施工单位在倾倒、运输、中转、回填、消纳、利用余泥渣土等处置活动的力度,尽量

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通过多种途径消纳余泥渣土,鼓励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优先采用余泥渣土综合利用产品;对余泥渣土分类消化回收,按分类性质分为废金属、废木料、废渣石等分别进行回收、处理、利用。

“四步走”战略

在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上,东莞周边城市都已经走在了前面。为此,郑金伙在提案中建议东莞参照深圳、广州、杭州等市的做法,加快探索与尝试,并提出了“四步走”战略: 1 推进建筑废弃物资源化产业化试点工作。由东莞市建筑节能部门牵头组织社会资本进行探索与尝试,快速开展建筑垃圾处理与再生混凝土。砂浆及环保砖循环利用基地试点工作,促进建筑垃圾再生设备厂家与建筑垃圾资源化的产业化发展。

尽快制订完善建筑垃圾循环利用的关联办法。严格控制建筑垃圾的产生和流向,引导约束相关单位,明确职责,从源头上杜绝建筑垃圾的随意排放,降低对自然环境和城市环境的破坏。加快出台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筑废弃物资源化、产业化工作文件。3 设立专项基金和奖励制度。以本土企业为主体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创新平台,引导本土企业与世界500强企业、华南理工大学、国家级工程机械研究中心等协同合作,推动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提高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促使建筑垃圾资源化和工程机械成套设备的国产化、产业化、东莞化。

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让全市镇街相关部门和公众都了解建筑垃圾处理的重要性,形成良好的公众环保意识,提高对建筑垃圾资源化产品的利用、接纳意识。

声音

10.建筑垃圾处理及再利用技术与工艺 篇十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大规模的现代化建设推动了建筑业的蓬勃发展。最新统计结果显示, 2013年房屋施工面积已超过66.56亿平方米, 竣工面积突破10.1亿平方米。据测算, 城市公用与民用建筑的扩建、新建产生大量地建筑垃圾。

据对砖混结构、现浇结构和框架结构等建筑的施工材料损耗的粗略统计, 在每万平方米建筑的施工过程中, 建筑垃圾就会产生500~600吨。而每万平方米拆除的旧建筑, 将产生7000~12000吨建筑垃圾, 我国建筑垃圾的数量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以500~600吨/万平方米的标准推算, 到2020年, 我国还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亿平方米, 新产生的建筑垃圾将是一个令人震撼的数字。

大量地建筑垃圾不能科学地加以利用, 不符合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国策, 且给环境治理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如何科学有效的解决当前的建筑垃圾问题, 实现建筑垃圾的资源化, 是一个急迫需要解决的问题。建筑垃圾的处理和再生利用已刻不容缓, 随着政府政策倾斜力度的增大, 建筑垃圾处理行业以其巨大的市场前景将会吸引众多企业的参入。

1 国内外发展现状

美国早在1915年就对筑路中产生的废旧沥青进行了研究利用, 在长期的实践中, 美国在建筑垃圾处理方面, 形成了一系列完整、全面、有效的管理措施和政策、法规, 使得美国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率接近100%, 美国也具有100%回收利用旧沥青混凝土废料的先进技术。日本自从上世纪初就开始,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 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1995年时再生利用率都已超过65%, 在2000年时达到90%的利用率。德国的建筑垃圾循环利用率也较高, 混凝土的再利用率有望达到80%以上。美国的CYCLEAN公司对道路开挖的建筑垃圾采用微波技术, 100%回收利用再生旧沥青路面料, 其质量与新拌沥青路面料相同, 而成本可降低1/3。

在我国将建筑垃圾进行分选, 将青砖或红砖颗粒用作轻集料, 再辅以密度较小的细集料或粉体, 可以制作具有承重、保温功能的结构轻集料混凝土构件、透气性便道砖及花砖等水泥制品。将废旧混凝土破随后分选、改性用作再生骨料, 将废旧砂浆粉碎后用于干混砂浆等, 真正规模化利用建筑垃圾目前国内还很少。

总的来说, 我国建筑垃圾处理技术思路与国外基本一致, 但是在具体技术和实施规模上仍处于初级阶段, 对于城市建筑垃圾还没有成熟的规模化和成套利用技术路线及相关设备。

2 建筑垃圾的再利用

(1) 旧木材、木屑的再利用。从建筑物拆卸下来的废旧木材, 一部分可以直接当木材重新利用。对于建施工产生的多余木料 (木条) , 可加工成楼梯、栏杆 (或栅栏) 、室内地板、护壁板和装饰条等、也可加入粘合剂支撑复合板材。建筑垃圾中的碎木、锯末和木屑, 可作为燃料堆肥原料和侵蚀防护工程中的覆盖物。如没有经过防腐处理的废木料、无油漆的废木料, 可直接作为燃料利用其燃烧释放的能量。废木料用于生产黏土、木料、水泥复合材料, 与普通混凝土相比, 具有质量轻、导热系数小等优点, 因而可作为特殊的绝热材料使用。

(2) 旧砖、瓦的再利用。早期的砖混结构和砖瓦结构房屋现在被大量的拆除, 产生了废旧粘土砖和陶瓦材料, 如直接应用会降低混凝土强度。可在粗分之后将其破碎, 充当轻型砌块骨料。旧砖瓦还可制成地面砖材料、做免烧砌筑水泥原料、水泥混合材, 或者在粘土砖碎粒中加入石灰, 在道路路基工程中使用。

(3) 旧沥青的再利用。在屋面拆除和道路翻修后会产生大量沥青、混凝土的混合物, 经过分选分离之后, 沥青材料还可以循环使用。旧沥青路面经过破碎筛分, 和再生剂、新骨料、新沥青材料按适当比例重新拌合, 形成具有一定路用性能的再生沥青混凝土, 用于铺筑路面面层或基层。屋面沥青材料也可回收应用于路面沥青的冷拌和热拌施工。沥青屋面材料含有高等级的矿质填料, 它们能替换冷拌、热拌沥青中的一部分骨料。

(4) 旧混凝土的再利用。混凝土块约占建筑垃圾总量的30%左右, 是回收利用价值较大的组分, 混凝土块经过破碎后, 可用于生产再生混凝土、再生水泥, 路基材料, 或与碎砖、石灰混合用于夯扩桩。旧混凝土的回收利用研究目前已经比较成熟。

再生混凝土技术是将混凝土块破碎、清洗、分级后, 按一定比例混合形成再生骨料 (WCA) , 部分或全部代替天然骨料的配置新混凝土的技术。再生骨料按来源可分为道路再生骨料和建筑再生骨料, 按粒径大小可分为再生粗骨料, 粒径5~25mm;再生细骨料, 粒径0.15~5mm。利用再生骨料作为部分或全部骨料配置的混凝土, 称为再生混凝土。

将废弃混凝土与石灰石、按一定比例混合, 磨细后入窑烧制可得到不同标号的再生水泥, 据有关学者的研究, 随着废弃混凝土的使用比例的增高, 水泥 (孰料+石膏) 强度逐渐降低。

用废弃混凝土为原料生产水泥, 可节省大量的石灰石、天然石子以及铁粉资源, 还可少燃烧煤炭, 但需要大量人力对废弃混凝土进行分拣, 以除去其中的杂物。

(5) 建筑垃圾混合使用。建筑垃圾除上述几种主要成分单独使用外, 还可混合使用。建筑垃圾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久性, 置于地基中, 可不受外界影响, 不会产生风化而变为酥松体, 能够长久的起到骨料的作用。建筑渣土桩是利用吊机将重锤提升一定高度后, 使之自由下落夯击原地基, 在夯击坑中填充一定粒径的建筑垃圾, 其主要成分一般为经过除去有机杂质、大块混凝土的碎砖、土、和生石灰的混合料, 然后夯实, 最后在面层做30cm的三七灰层, 以起到加固地基的作用。碎砖粒径一般为≤60~120mm, 土料可使用原槽土。这种建筑垃圾渣土桩造价低, 工期短, 施工设备及工艺简单, 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建筑垃圾夯扩桩, 是采用细长锤 (直径250~500mm, 长为3~5m) , 在护筒内边打边下沉, 到达设计标高后, 分批向简内投入碎石、碎砖、混凝土块等建筑垃圾, 用细长锤反复夯实、挤密, 在桩端处形成复合载体, 放入钢筋笼, 浇注桩身混凝土而成。这种桩由上部混凝土桩身和下部复合载体构成, 下部复合载体受到强大的夯击能量而挤密实周围的土体, 土体得到密实, 变形模量提高, 所以能大幅提高地基承载力。建筑垃圾夯扩桩基有以下优点:该桩基的承载特性, 结构形式简单, 竖向承载力高, 施工工艺简单, 无需场地降水, 且可消纳大量的建筑垃圾, 变废为宝, 保护环境。

3 资源化利用的工艺及设备

(1) 破碎工艺及设备。破碎作业的对象主要是混凝土材料和石材, 目的是减小颗粒尺寸, 增大其形状的均匀度, 以便后续处理工序的进行。对破碎后的建筑垃圾进行筛选、风选、磁选等分离处理时, 由于其粒度均匀, 流动性增加, 能较大的提高分选效率和质量, 破碎处理后的建筑垃圾还有利于高密度的填埋处理, 节省填埋场空间。

破碎处理要用到破碎机, 按照它的作业对象或结构及工作原理, 可分以下三种:粗碎机:用于大块物料的第一次破碎, 能处理的最大物料块直径允许达l米以上, 主要以压碎方式工作, 粉碎比不大, 一般小于6。中碎机:处理

的物料粒径通常不大于350mm, 主要以击碎或压碎方式工作。这一类破碎机通常包括细碎的作业在内, 粉碎比比较大, 一般为3~20, 个别可达30以上。细磨机:用于磨碎粒径在2~60mm的物料颗粒, 其产品尺寸不超过0.1~0.3mm, 最细可达0.lmm以下, 粉碎比可达1000以上。

(2) 分选工艺及设备。通过分选将有用的充分选出来加以利用, 将有害的充分分离出来, 还有一个重要功能是将建筑垃圾分成不同的粒度级别, 供不同的再生利用工艺使用。根据不同性质, 分选包括手工捡选、筛分、重力分选、磁力分选, 浮力分选、光学分选等。

筛分是利用筛子将物料中小于筛孔的细粒物料透过筛面, 而大于筛孔的粗粒物料留在筛面上, 完成粗、细物料分离的过程, 该分离过程可看作是由物料分层和细粒透筛两个阶段。在建筑垃圾处理中常用的筛分设备有固定筛、振动筛和滚筒筛三种类型。

固定筛:筛面由许多平行排列的筛条构成, 可以水平安装或倾斜安装, 其特点是构造简单、不用动力, 设备费用低和维修方便, 故在分选过程中广泛运用, 固定筛又分为格筛和棒条筛两种。格筛一般安装在粗碎机之前, 作用是确保入料粒度适宜。棒条筛用于筛分粒度大于50mm的粗粒废物, 一般用于粗碎和中碎之前, 安装时倾角应大于废物对筛面的摩擦角, 一般为300~350°, 以确保物料沿筛面下滑。棒条筛筛孔尺寸为要求筛下物料粒度的1.1~1.2倍, 其筛条宽度应大于固体废物中最大粒度的2.5倍。

振动筛:它的特点的是振动方向与筛面垂直或近似垂直, 振动次数600~3600r/min, 振幅0.5~1.5mm, 物料在筛面上发生离析现象, 密度大而粒度小的颗粒进入下层达到筛面。振动筛的适宜倾角一般为80~400°, 倾角小会使物料移动缓慢, 倾角太大又会使物料移动过快而为筛透。振动筛由于筛面强烈振动, 消除了堵塞筛孔的现象, 有利于湿物料的筛分, 可用于建筑垃圾粗、中、细粒的筛分, 振动筛主要有共振筛和惯性筛两种。

滚筒筛:也称作转筒筛, 为一缓慢旋转 (一般转速控制在10~15r/min) 的圆柱形筛分面, 筛筒轴线倾角一般30~50°安装, 最常用的筛面是冲击筛板, 也可以是各种材料编织成的筛网, 但不适用于筛分线状物料。筛分时, 物料由稍高一端送入, 随即跟着转筒在筛内不断翻转, 细颗粒最终透过筛孔面透筛。滚筒筛的倾斜角决定了物料的轴向运行速度, 而垂直于筒轴的物料行为则由转速决定。

重力分选按照其作用原理可分为风力分选、跳汰分选、重介质分选、惯性分选等。风力分选:是重力分选的一种。是以空气为分选介质, 在气流作用下使固体废物颗粒按密度和粒度进行分选的方法。惯性分选:惯性分选又称为弹道分选, 是用高速传输带、旋流器或气流等水平方向抛射粒子, 利用由密度、粒度不同而形成的惯性不同差异, 粒子沿抛物线运动轨迹不同的性质, 达到分离目的的方法。普通的惯性分选器有弹道分选器、旋风分离器、振动板以及倾斜的传输带、反弹分选器。

磁体分选是利用固体废物中各种物质的磁性差异在不均匀磁场中进行分离物料的一种方法。磁选机中常用的磁铁有两类:电磁、永磁, 其中永磁较为常用, 最常用的几种磁选设备介绍如下:

CTN型永磁圆筒式磁选机:可回收建筑垃圾中的铁和粒度≤0.6mm的强磁性颗粒。磁力滚筒:这种设备主要用于建筑垃圾的破碎设备之前, 以除去废物中的铁器, 防止损坏破碎设备。悬吊磁铁器:也是用来除去建筑垃圾中的铁器, 保护破碎设备。

除上述介绍的几种分选方法以外, 还存在摩擦分选、跳弹分选、光电分选等几种方式, 需根据需要灵活布置。

(3) 资源化利用的系统工艺流程及设备。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建筑垃圾处理站主要有:就地再生和厂破碎再生两种方式。

就地再生:采用移动式设备在建筑垃圾现场进行处理。这种方式的优势在于各种设备可以任意移动靠近加工点, 减少了运输成本及避免了二次污染;各种移动设备可以根据需要相互组合, 生产各种再生骨料。

厂破碎再生:采用固定式设备在工厂处理建筑垃圾。该方式可以建成大型建筑垃圾处理生产线:并且在封闭的车间里生产, 彻底杜绝各种污染:可生产各种骨料, 做到零排放。移动式破碎站和挖掘机配合完成喂料和破碎, 这两种机械的可随意移动性使得建筑垃圾破碎能够连续满负荷进行。移动式破碎站以及运输车配合将破碎后骨料进行筛分, 可实现现场建筑垃圾转换为分类骨料。

建筑垃圾资源化系统工艺利用处理流程:

第一步:用挖掘机与破碎锤将原始改造道路或拆迁建筑物破碎成大块骨料;

第二步:由挖掘机给移动破碎设备喂料;

第三步:移动式破碎设备将骨料粉碎后直接喂料;

第四步:可筛分出三种规格骨料;

第五步:由装载机打堆或直接填埋;

4 产业前景

发达国家将建筑垃圾处理当成一种新兴产业来打造, 据统计, 20世纪末发达国家再生资源产业规模为2500亿美元, 到本世纪初已增至6000亿美元, 2010年可达18000亿美元。在未来30年间, 将出现“十大新兴技术”, 发达国家将其中有关“垃圾处理”的新兴技术列为第二位。

合理利用建筑废弃物不仅环保节能, 而且其中蕴藏着巨大的经济价值。专家表示, 建筑废弃物被作为再生资源可成为资源循环的新起点, 今后必将会成为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建筑废弃物回收加工利用, 不但能解决资源短缺问题, 同时还可以降低垃圾排放, 正可谓”一举多得”。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的工作, 涉及社会的各个层面。

摘要:本文介绍了一些国家和地区对建筑垃圾处理与应用方面的成功经验, 并分析和讨论了目前我国建筑垃圾综合处理的过程和技术应用及处理系统工艺, 为建筑垃圾科学利用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参考意见。

关键词:建筑垃圾,再利用,资源化利用,再生混凝土

参考文献

[1]吴翠翠, 程炜.城市建筑垃圾处理的前景探讨[J].中国科技博览, 2010 (25) .

[2]陆宁, 陆路.中国城市建筑垃圾产量计算及预测方法[J].长安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03) .

[3]CSP oon Reducing construction waste[J]Waste Management, 2007, 27 (12) :1715-1716.

11.建筑垃圾处理成本收益 篇十一

快速发展的城市建设在消耗大量资源时,又产生了大量的建筑垃圾。在响应国家资源综合利用、墙体材料革新及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时,国内很多企业瞄准城市大量排放的建筑垃圾这一“特殊资源”,实现建筑垃圾资源化再利用。

轻质复合保温砌块:为建材行业节能减排开辟新道路

技术创新是建筑垃圾资源化的关键支撑,甘肃颐和新材料有限公司于2000年引进国内知名破碎机企业郑州鼎盛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的锤式建筑垃圾处理设备,正式投身于建筑垃圾处理市场,成为当地首家建筑垃圾处理企业。公司的技术人员对建筑垃圾的组成、性能及特点,回收方法,加工处理等进行长期和系统研究后,利用独有技术,将其合成性能良好的轻集料砼,制成了密度小于2000千克/立方米、强度达45兆帕、抗冻性能优良、收缩值低的再生轻集料砼,再根据西北地区寒冷保温和高抗震性要求及建筑以框架(剪)结构为主的特点,经实验分析,采用城市工业和城市固废物,研制成功了满足上述特点及要求的轻质复合保温砌块。产品除胶结材料是水泥外,不消耗天然资源,不直接采用洁净水,由于不烧结,能耗较低,产品生产无“三废”排放,达到了清洁生产要求。产品具有轻质高强、隔热、保温、耐水、抗冻性好等优点,同时实现了国家要求65%的建筑节能标准,有较好的适应性和广泛的应用价值。

轻质复合保温砌块:成功应用在中高层节能建筑工程中

据了解,该公司依托这项专利技术,在甘肃省和兰州市科技与墙改节能部门的支持下,先后投资280万元,建成了3条生产线,产品在兰州地区中高层节能建筑工程中已成功应用了300多万平方米,已累计消纳建筑垃圾60多万吨,为破解城市建筑垃圾围城困局开辟了一条有效途径。由于节能减排效果突出,社会和生态环境效益十分显著,为甘肃乃至我国建筑垃圾再生资源化技术和行业的技术进步做出了贡献,因此,受到当地政府和建设、设计部门的一致好评。

轻质复合保温砌块:成功在国内20地区生产

由于轻质复合保温砌砖的优势明显,在国内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有20多个省、市、区的单位和个人来电或来人去甘肃这家企业参观学习。如河北邯郸某公司于2003年考察学习后,在邯郸政府资金、土地和政策支持下,于2004年建成了建筑垃圾制砖企业,产品深受当地市场的欢迎,同时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取得了十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利用建筑垃圾生产轻质复合保温材料在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和节能减排、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成为当前建筑市场中最受宠爱的产品。

12.建筑垃圾处理成本收益 篇十二

美国燃气研究所研究的Cement-Lock再利用技术,是一种经济的、环境友好的处理有无机污染物的方法,不仅能够处理建筑垃圾,还能处理城市污泥、化学垃圾、焚烧灰等。该技术是将不低于20%%的污染物质与改性剂混合,在1204℃~1399℃反应熔炉的氧化气氛中,有机物被完全破坏,转化为CO

2和水,Cl的化合物被分离,重金属被锁定在熔体中。熔体经淬冷、磨细,掺加外加剂后便制成高质量的水泥。Cement-Lock技术不要求对准备利用的污染原料进行预处理,对所有污染物全部清除,且不产生像传统水泥生产过程产生水泥烟粉尘、大量NOX等那样的二次污染。

另外,城市产生的渣土还可以用于人工造景、填巷道等。

东京都为了合理有效地处理、再利用建筑施工产生的渣土,制定了《建筑渣土处理指导方针》。《方针》规定,施工时产生的渣土必须自行处理(回收、利用)或交由专业机构处理,费用由施工方负责。该方针对建设渣土进行了分类:

1.非自硬型建筑渣土;

泥水状渣土,特点为含水量较高,可以使用机械式脱水法对渣土量进行消减;

泥土状渣土,特点为含水量较低,不适合使用机械式脱水法;

2.自硬型建筑渣土,由于其中混入了水泥,放置后可自动凝固。

处理建筑渣土要从渣土的产生环节进行控制。“渣土回收利用”理念首先应用于施工现场。根据施工中的各项工艺,如脱水、浓缩、干燥等,就地合理利用、处理渣土,从而达到抑制渣土总量的目的。

东京都建筑渣土处理中心在考虑施工现场周边环境的前提下,结合渣土的经济性、异地施工的便利性对渣土进行回收利用。渣土的回收利用分为直接利用和处理后再利用两种。

在渣土分类的基础上,为了更有效、合理地回收及利用渣土,他们又根据土质将渣土分成几个等级。依照渣土的等级使用以下几种方式对渣土进行回收利用:工地的回填、道路路床的用土、建筑物背后的充填、道路路体的用土、河湖堤坝、城市建筑、填海造地等。

相关法律规定,如有下列情况可处以罚款:

对渣土不及时申报登记,需缴纳罚款10万日元;

对渣土不进行回收利用,需缴纳罚款50万日元;

运输渣土时,必须实行苫盖;驶出施工现场时,车辆的轮胎要使用气泵或水枪进行清洁,严防对施工现场以外的环境造成污染。

13.建筑垃圾处理成本收益 篇十三

1 国外建筑垃圾处理现状

国外对于建筑垃圾处理非常重视,日本、欧洲等国家很早就出台了建筑垃圾处理相关政策,建筑垃圾回收利用也达到领先水平。日本早在1977年就制定了《再生骨料和再生混凝土使用规范》,到2002年又颁布了《建筑再利用法》。日本对建筑垃圾实行零排放策略,回收率从最初的42%增加到97%[1]。

德国早从二战结束后便开始循环利用建筑垃圾,同时也是最早开展循环经济立法的国家。德国对建筑垃圾实行“谁产生谁负责”原则,并利用经济杠杆来落实这一原则[2],回收利用率高达95%,再生利用率也达到75%左右。丹麦利用管理和经济手段,鼓励建筑垃圾单独分类和收集,对填埋和焚烧建筑垃圾征收赋税,建筑垃圾循环利用率达到90%。奥地利对建筑垃圾收取高额的排放费,提高资源消耗成本,从源头上减量化[2]。

2 国内建筑垃圾处理现状

与国外相比,国内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整体偏低,建筑垃圾处理厂数量偏少,仅有少数几个城市有相关政策和技术支持。

北京研究出台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鼓励性政策,加快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和装备的研发推广,完善建筑垃圾再生产品质量标准,研究建立建筑垃圾再生产品标识制度,将建筑垃圾再生产品列入推荐使用的建筑材料目录[3]。据调查,北京在线生产的建筑垃圾处置企业仅有一家,年处置能力为120万t,再生利用率仅为3%。因此,北京市政府提出再建5座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设施,将全市建筑垃圾年处置能力达到800万t。

上海市2011年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总量已达8 600万t左右,是生活垃圾产量的10万倍。上海市渣土的有效处置率约70%~80%,建筑垃圾利用率仅20%左右。到“十二五”末,上海市人民政府提出了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50%的目标。上海在优惠政策上支持一批技术先进、环保达标、资源回收率高的可再生资源利用企业发展,组建建筑垃圾再利用联盟[3]。

深圳市非常重视建筑垃圾处理。《深圳市建筑垃圾废弃物减排与利用条件》《深圳市建筑垃圾处置和综合利用管理办法》等相关政策中均对建设垃圾回收利用做出了相关规定的政策扶持,包括建筑垃圾综合利用企业依法享受税收减免、信贷、供电价格等方面的优惠。深圳华威建材公司在国内率先将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将建筑废弃物重新变为新型节能建材。2007年,华威公司投资建设了深圳市塘朗山建筑废料综合利用厂,该厂对建筑垃圾的转化率已达到85%以上。

3 嘉兴市建筑垃圾处理现状

3.1 建筑垃圾临时堆放点

嘉兴市区设置了很多建筑垃圾临时堆放点,用于临时放置装修垃圾和拆除垃圾。还设立了几个建筑垃圾长期堆放场。当临时堆放点的垃圾积累到一定数量时,由持有相关资质的清运单位运到长期堆放场。然而,有些人往往图省力,将建筑垃圾随意倾倒在路边。市民对建筑垃圾乱堆乱放的危害意识有所欠缺。同时,也反映了嘉兴市临时堆放点的数量及位置还不能满足需求。

3.2 建筑垃圾综合处理

据调查,嘉兴市大宗建筑垃圾主要处理方式为就地填埋。在基坑施工结束后,将硬度较好的建筑垃圾进行基坑填埋处理,而后用压路机压实,再进行打桩。其他成分复杂的建筑垃圾由于分拣困难,未进行有效的回收利用,也是简单填埋处理,占用大量土地面积。据调查发现嘉兴目前只有海宁市一家建筑垃圾综合处理厂,主要利用建筑垃圾生产再生骨料和再生砖。然而市场对于再生砖的接受度不高,在同等价格的情况下,普遍更愿意采用非再生砖。同时,提高再生砖性能也是一个技术难题。

4 嘉兴市建筑垃圾综合利用方案

嘉兴市建筑垃圾产量逐年增加,处理量和循环利用率却比较低。妥善处理好嘉兴的建筑垃圾是目前比较迫切的问题。建筑垃圾处理需要多管齐下,既需要从源头减量化,又需要政策法规及技术支持。

4.1 源头削减

要解决建筑垃圾问题,源头削减是根本。可以从建筑设计、建筑材料、建筑施工等环节入手进行全过程控制。通过合理设计、选择环保材料、严控施工质量等措施,保证建筑质量、延长寿命、减少建筑物拆除量。合理选择建筑材料,提高二次利用率。

4.2 技术支持

建筑垃圾除了可以生产再生骨料、再生砖以外,还可以用于保温材料、道路路基、橡胶填料等多种用途。张长森等[4]对建筑垃圾作为保温材料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表明掺加适量的建筑垃圾粉有利于提高材料的强度。程海丽等[5]对改性建筑垃圾作为橡胶填料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将加工成微米级的废旧混凝土经水解溶液在一定的温度时间下进行有机改性,以改性废旧混凝土为填料的非硫化胶与以轻质碳酸钙为填料的非硫化胶的加工生产效率相当,改性废旧混凝土可作为轻质碳酸钙的替代品用于橡胶制品生产中。樊兴华等[6]研究了建筑垃圾填筑高速公路路基施工技术,得出建筑垃圾在高速公路路基工程应用中切实可行,不但可以减少开采石料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还有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为今后的建筑垃圾在路基施工中应用提供参考。

4.3 政策法规

建立健全的政策法规是保障建筑垃圾得到有效处理的条件。应当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实施有效的奖惩制度,对那些违反规定的建筑垃圾处理行为进行有效的惩治,鼓励一些先进技术研发,给予政策和经济支持。

5 结语

嘉兴市建筑垃圾处理现状不容乐观,综合利用率较低。与国外及国内部分城市相比存在很大差距,也有很大发展空间。通过调研嘉兴市建筑垃圾产量及分布情况、处理情况,结合国内外先进经验,提出了嘉兴建筑垃圾处理需要源头控制、技术支持、政策法规等多管齐下。

参考文献

[1]蒲云辉,唐嘉陵.日本建筑垃圾资源化对我国的启示[J].施工技术,2011,41(376):43-45.

[2]孙丽蕊,陈家珑.欧洲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现状及效益分析[J].建筑技术,2012,43(7):598-600.

[3]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垃圾回收回用政策研究[Z].2014.

[4]张长森,刘学军.建筑垃圾—秸秆—镁水泥墙体保温材料的试验研究[J].混凝土,2011(1):78-80.

[5]程海丽,杨飞华.改性建筑垃圾作为橡胶填料的可行性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1,33(1):27-29.

上一篇:夏令营活动下一篇:教师节给老师们一封信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