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诗句(共14篇)
1.李白的月光 篇一
我来采石矶是寻觅一千二百年前的月光。
一千二百年前的月光是李白的月光,是唐朝的月光。
李白的月光是满地夜霜,一片晶莹;李白的月光是孤月空悬,银河清澄,北斗参差,月下生天镜;李白的月光,一片冰心,银剑金壶,松风素辉。
但是月亮还未出来,一千二百年前的月光,还隐在山那边,水那边,唐诗那边。
采石矶旁的长江像大唐帝国的诗篇,浩瀚壮阔,气势雄浑,视野旷达。流水也有了章法,没有惊涛,没有骇浪,没有急流喧走惊雷的凶险,它稳健而沉着,磅礴而大度,意境恢宏,风格遒健,有跌宕迤丽的韵致,以及无以伦比的盛唐气象。长江,尽管它流经了断岸千尺、江山如画的赤壁,流经了天下绝景的三峡,流经了虎踞龙盘的金陵,但采石矶仍不失为这巨流大川的一页精美插图。
李白选在这里跳江捉月。一千二百年前采石矶的月光准是迷离凄美,恍恍惚惚,迷迷蒙蒙。那月光是诗,是酒,是一种仙境。李白经不住月光的诱惑,跳江捉月,愿乘一缕月光,羽化成仙。
此刻正是落暮时分,我站在采石矶上,期盼着一千二百年前的月光再度升起。四月的长江没有夏季的浮躁和浑浊,一川浩浩,满江粼粼,夕阳西下,飞金点银,明洸洸的眩目耀眼。江风柔和温馨,岸柳行行,柳丝苒苒,水边荇藻袅娜。又有三两只水鸟,莺语燕喃,翩跹而去,挺诗,挺古典。故垒西边的惊涛已不再唱苏东坡铜钹铁板的大江东韵;周郎赤壁的战火早已熄灭,风烟俱静的江面只闻得渔歌唱晚;曹公横槊赋诗已成为历史的断简残篇。惟有这采石矶下还漂荡着一千二百年前的诗魂。
贰
李白二十五岁,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一生浪迹江湖,最后魂断异乡,客死长江下游当涂县。他从上游走来,历经人生苦难坎坷,在长江下游画上生命的句号。
李白一生有两大嗜好:一是饮酒,一是醉月。酒和月是李白诗中的意象,又是李白诗的具象。酒和月是李白诗的主旋律,是李白诗之魂。李白是酒中仙,也是月中仙。古老的月光,苍茫的月光,迷离的月光,凄美的月光,伴随他走过漫长的一生。他或借一脉素月,寄托对故乡的思恋;或牵引一缕清辉,扶摇而上,一夜飞渡镜湖月;或采撷一掬月华,装饰自己缤纷的乱梦,点缀荒凉的诗篇。李白一生存诗一千首,其中有四百首写到月。他的诗注满了月的素辉,月的晶莹,月光的缥缈和迷蒙,也渗透了月的孤寂和凄清。李白青年时期乍离故土,咏月怀乡,并无凄悲之感,“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有点“为赋新诗强说愁”的味道。借满天霜月,挥洒青春意气。李白青年时代的月光,轻灵澄澈,正合意气飞扬的心境。人到中年,书剑飘零,半生谋官,却仕途蹭蹬,看到官场黑暗,人也浑浊,便产生激愤和抗争:“三杯拂剑舞秋月,忽然高咏涕泗涟”。他壮怀激烈,孤愤难平,每至静夜,反思人生,烦恼,忧愁,满腹怨患,再看那轮孤月,心情更感孤苦,青年时期的浩气、豪情都化为一杯苦涩的苍凉。“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自己心中充满了愁思,无可排解,也无人诉说,只有将这种愁心托之明月,寄予天各一方的朋友,共赏一轮明月。
月光是空的,迷离的,缥缈的,虚无的。越是虚无缥渺的东西,越能产生浪漫主义的想象,越能激发诗人“上天揽月”的欲望。“酒能使人入梦幻,月能使人入仙道”。李白对仕途和理想沉重的悲哀、孤寂和绝望,并未导致诗人精神上的崩溃和自暴自弃的人格堕落。他背对龌龊的现实,放浪山水,啸傲江湖,皈依道家,寻仙悟真。“道真倍可娱,清洁有精神”。李白具有管、晏之术和匡扶天下的雄心大志,但又天真浪漫,无廊庙之才;他向往仕途,又蔑视皇权;他有儒家积极入世的追求,又有浪迹山水、自由放纵的道家风骨,这是李白性格的悲剧。其实唐明皇并没有看错他,李白只能当诗人,不能胜任高官大吏。政治这玩意他玩不转。李白应诏入京,原以为能施展抱负,他倾心酬主,急于披肝沥胆,抒写忠心。然而他卓而不群、恃才傲物的品格,就注定了他在朝廷不会受到重用,“君王虽爱娥眉好,无奈宫中妒杀人!”皇上只封了他翰林,且为供奉翰林。李白哪里受得这等窝囊气?自己虽拂剑击壶,慷慨悲歌,终莫奈何!
当皇上赐金还山,李白仕途之梦破灭了,只好重操旧业,浪迹江湖。這是李白人生的第一道低谷。尽管他遭到如此的尴尬,并没有熄灭他“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风海雨般的豪情,绝望的灰烬仍有希冀的火星,苦涩的心灵荒漠上仍有希望的花卉。“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你看他浪漫主义的诗情依然天真得可爱。“月随碧山转,水合青天流”,仍然期望时来运转,否极泰来,一展抱负。真有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之志。
“安史之乱”期间,李白已进入人生的暮年。但他极想报效国家,以酬壮志。他看厌了敬亭山,他玩腻了桃花水,他不远千里投奔李璘平叛队伍。谁知,李璘这忤逆之徒打着平叛的旗号,扩大地盘,妄图分裂国家。唐肃宗戳穿其狼子野心,兵锋指处,灰飞烟灭。李白也因此获罪,身陷囹圄。在流放押解途中,又喜获特赦,真是天降喜讯,天佑英才。
李白又回到皖南,玩他的桃花水,看他的敬亭山,捉他采石矶的月。
但时光易逝,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李白老矣,青莲居士老矣,翰林老矣,西蜀才子、巴山剑客老矣!“旧国见秋月,长江流寒声”。孤独和凄苦折磨着一颗苍老的诗心。青天中道流孤月,长洲孤月向谁明?
叁
我寻觅一千二百年前的月光。
一千二百年前的月光是清丽的、清澈的;
一千二百年前的月光是迷人的、醉人的;
一千二百年前的月光是不朽的、永恒的。
现在月亮还未从遥远的历史地平线上升起,只是暮色苍茫了,晚霞变得黯淡了,远处的山野田畴模糊了。天空变成一抹黛蓝。宏阔的江涛依然节奏分明地汹涌着,隐隐地闪烁着鱼肚白般的天光。但整个江面越发幽暗了。岸边的树木黑樾樾的,乱哄哄的枝条高高地举在暮空。归鸟唧唧,寻找着自己的栖息之所。很静,只有晚风裹挟着一轮轮波涛撞击岸石,发出比白昼更空洞的闷响。
我坐在采石矶的青石上,期待着大江月出,愿采撷一掬清丽的月光,祭祀一位漂泊的诗魂。
长江无语东流。
李白晚年是在皖南度过的。是这山灵地杰吸摄了他一颗诗心?是这流泉飞瀑江水溪流萦系着他无限诗绪?善酿的纪叟老汉的新熟的白酒令他陶醉?还是采石矶的白壁素月让他流连?
安徽这方山水人杰地灵,古往今来吸引了多少文人墨客,又哺育了多少名垂千古的风流俊才?佛道圣地九华山、天柱山,山青水秀的敬亭山、琅琊山,更有风姿卓越的黄山,令多少诗人如蛾逐光,诱发了他们多少情愫?黄山,七十二峰,层层拥翠,峰峰相连,加上奇松怪石,波涛般的云海,喷玉吐珠的温泉,构成一幅森郁绮丽、变幻无穷的画卷;天都峰高耸云端,如入帝乡仙郡,玉屏楼虚无缥渺,枝叶苍郁的迎客松,翠臂摇曳的仙立道旁,令人神思飞越,散花坞的“梦笔生花”,天然成趣,令人叫绝……
李白写了大量吟咏黄山的诗篇,他遍访谢遗迹,倾尽了对谢诗人的崇拜和感怀。他更爱采石矶的月光。有一首堪称千古绝章:
俱怀逸兴壮思飞,
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消愁愁更愁。
这首诗应该是在采石矶写的,或者是写给采石矶的。李白面对浩浩大江,仰望皎皎明月,孤独地徘徊在江边,大发感慨,一吐胸中块垒。李白的豪气冲霄,汪洋恣肆的诗才,天子不能臣,诸侯不能制,王公大人不能凌辱的伟岸形象和独立人格,使他永远站在现实主义的对面,陷入孤绝的境地。他只能诗酒浇愁,借月抒怀,以明月为友,以山水为侣。他生性豪放,充满了酒神的进取精神,饮酒是追求一种精神的解放。“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在李白眼里,有了酒,有了月光,什么王侯,什么皇权,由他去吧!
李白喜欢月光,他是歌唱月亮的诗人。梦幻般的月光和醉人的美酒,伴随着他走过浪漫主义的一生。他诗里蒸腾着酒的芬芳,也弥漫着月光的凄清。正如诗人余光中所云: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开,吐就半个盛唐!
李白独独钟情月光,大概是因为月光的冰清玉洁,纤尘不染,清丽高古。李白厌恶人世的龌龊、浑浊,他想飞上月空,遨游青天明月,只有清冽的月光才能相配他圣洁的精神。李白晚年诗里常出现孤独的意象:“万里浮云卷碧山,青天中道流孤月”;“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更有代表性的是那首《月下独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又是一轮孤月之下,又是花间独酌,那是何等的孤独啊!一颗踌躇满怀、诗情烈火的心灵经过人生的漫漫风雨,此时此地是何等的孤寂凄凉啊!
月亮是孤獨的,李白是孤独的。天上只有一个月亮,地上只有一个李白。
李白孤独的程度在于他独创性的深度。孤独并没减弱他与人间的血肉联系,他以自语的方式同人间交流,以默想作为精神的触须,微微地伸出探索生命的价值。任何一个生命个体都不可能摆脱孤独,这是生命的痛苦,又是自然赋予我们生命的尊严。
李白尽管生活在一个开放多元的大唐帝国,特别是盛唐时期。但它的社会制度毕竟是封建的,它的思想基础是孔孟之道。在那样的时代,一个纵有天才、鬼才的诗人,而没有政治权势作背景,单靠文学艺术自身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他只能借助文学言情抒怀,用理想和梦幻来编织一缕温馨,抚慰孤独和幽寂的灵魂。
这是时代的悲剧,也是他性格的悲剧!当他重返皖南时,已是生命的暮年,他心灰意冷了,对仕途彻底绝望了,身边依然是一把剑,一卷诗书。他的心灵更忧郁、孤寂、凄苦了!
肆
夜色更浓了。空气里弥漫着草木萌发的青苍味,江南特有的泥土发酵般的醇香味,还有浓浓淡淡的水腥味。氤氤氲氲,空气鲜冽纯净,吸上一口,让人心肺打颤。幽黯的江面上蓦然出现一簇簇灿灿的冷银,像飘浮着一尾尾小鱼,玉白、葱白、雪白。江涛张着嘴巴,贪婪地吞噬着,但越吞越多,那银灿灿的光更亮了,广阔的江面上布满乱颤的银辉。
天空布满星斗,像李白的诗句在历史的苍穹上闪闪烁烁。转瞬间,远处的江涛里“腾”地跳出一轮圆月,光芒先是发红,继而赭黄,由赭黄变成浅金,渐渐又变成银白。烟光万顷,银鳞万顷。江水碧空是溅天而过的淋淋漓漓的光芒。这是李白的月光,这是大唐的月光!只有他们的月光才如此富有诗意,如此幽雅,如此撼人心魄!
岸上之清风,江上之明月。一千二百年前这样诗意的夜晚,李白来到江边,心头郁积的烦恼倾刻间风逝云散,一片空明。月光给人一种仙风道韵,她有一种魔力,使人摆脱人间的俗尘,梦一样迷离,情一样秾丽。月光使人感到惊人的隐秘性、消融性、虚拟性,月光使人想入非非,使人进入一种虚幻的世界,一种禅意潜远的世界。
孤月悬空,银河清澄,北斗参差,一片晶莹明净。
李白一生寻道觅仙,月光给他创造了一种虚幻的意境,他能不如痴如癫,如醉如酣,如梦如幻?月亮在江水里跳跃,飘飘悠悠,忽隐忽没。李白醉眼朦胧,看江水把月亮淹没了,扑腾跳进江水里捞月,又憨又痴的李白此时此地应该有这样的举动!嫦娥不是经不起月光的诱惑,偷吃灵药,轻舞长袖,飞到月亮上吗?那是一个至善至美的境界,在青天碧海写下一个美丽的神话!
其实,李白并没有跳江捉月,更不会酒后跳江捉月,那不以身饲鱼了吗?他来到采石矶上赏月倒是真的,这里的江月的确迷人,令人遐思,诗情喷涌。李白独坐敬亭山后,李白独酌花间酒后,孤独的晚年,贫困交加的生活,郁郁不悦的心情,一生素志未酬的积愤,他到哪里倾泄?他临终还忘不了酒和月,为宣城一位已故的善酿的纪老头写了一首诗:“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这是他酒后的豪语。李白悲痛欲绝,在空明的月夜,酹酒长江,还整整哭了三天三夜。豪放与天真在这里得到和谐的统一。“鱼目亦笑我,谓与明月同”。人们出于对谪仙的热爱,编撰了李白跳江捉月,溺水而死,魂归仙境的故事。
李白呀,你虽然仕途蹭蹬蹇涩,但你千首诗胜过万户侯。不信,试试看,浩浩荡荡的二十五史,删去某一个皇帝,历史似乎没有什么反响,若删去李白,那历史会疼得大哭,会暴跳如雷,会怒吼狂啸!李白呀,你傲岸的身影,高贵的头颅,风流千古的诗章,永远屹立在岁月的长河里,你是历史的浮标,民族永恒的辉煌!
2.描写李白的诗句 篇二
2、 青春背我堂堂去,白发欺人故故生 ——李白
3、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恋人!天生我材必有情,女友离去还复来! ——李白
4、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到此回。 ——李白
5、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李白 《秋浦歌》
6、 长风破浪会有时,只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
7、 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 ——李白
8、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李白 《长相思二首之一》
9、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 ——李白 《将进酒》
10、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11、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 《将进酒》
12、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李白 《将进酒》
13、 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李白 《行路难》
14、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李白
15、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 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 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李白 《月下独酌其二》
16、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 《将进酒》
17、 东风洒雨露,会入天地春 ——李白
18、 黄河九曲天边落,华岳三峰马上来 ——李白
19、 流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连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李白 《渡荆门送别》
20、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
21、 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 ——李白
22、 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李白
23、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李白
24、 拔剑四顾心茫然 ——李白 《行路难》
25、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李白 《清平调》
26、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李白《将进酒》
27、 长相思,在长安。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绿水之波澜。天长地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催心肝。 ——李白 《长相思》
28、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 相期邈云汉。 ——李白 《月下独酌》
29、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 ——李白 《南陵别儿童入京》
30、 为君唤雪梅花开,握手一笑三千年。 ——李白
31、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李白 《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
32、 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 气岸遥凌豪士前,风流肯落他人后。 夫子红颜我少年,章台走马著金鞭。 文章献纳麒麟殿,歌舞淹留玳瑁筵。 与君自谓长如此,宁知草动风尘起。 函谷忽惊胡马来,秦宫桃李向明开。 我愁远谪夜郎去,何日金鸡放赦回? ——李白《流夜郎赠辛判官》
33、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李白 《蜀道难》
34、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李白 《关山月》
35、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李白
36、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
37、 长风几万里, 吹度玉门关。 ——李白 《关山月》
38、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李白
39、 九曲黄河万里浪,浪淘风簸自天涯 ——李白
40、 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丈 ——李白
41、 相见情已深,未语可知心。 ——李白
42、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李白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43、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李白 《长干行》
44、 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李白 《秋风词》
45、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李白 《夜泊牛渚怀古》
46、 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 ——李白
47、 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 ——李白
48、 相亲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李白 《秋风词》
49、 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 气岸遥凌豪士前,风流肯落他人后? ——李白 《流夜郎赠辛判官》
50、 通俗易懂的作品往往文采平平——李白
51、 秋浦长似秋,萧条使人愁。客愁不可度,行上东大楼。正西望长安,下见江水流。寄言向江水,汝意忆侬不?遥传一掬泪,为我达扬州。
52、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李白 《将进酒》
53、 天上白玉京,十二楼五城。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 ——李白 《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
54、 天地者,万物之连旅;光阴者,万代之过客。 ——李白
55、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李白 《长干行》
56、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
57、 三万六千日,夜夜当秉烛。白日何短短,百年若易海 ——李白
58、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李白 《赠孟浩然》
59、 “白兔捣药秋复春,妲娥孤栖与谁邻?” ——李白 《把酒问月》
3.李白爱国的诗句 篇三
2、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李白《九日龙山饮》
3、飞燕皇后轻身舞,紫宫夫人绝世歌。——李白《阳春歌》
4、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李白《太原早秋》
5、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李白《西施》
6、予若洞庭叶,随波送逐臣。——李白《送郄昂谪巴中》
7、银台金阙如梦中,秦皇汉武空相待。——李白《登高丘而望远》
8、荆山长号泣血人,忠臣死为刖足鬼。——李白《鞠歌行》
9、楚国青蝇何太多,连城白璧遭谗毁。——李白《鞠歌行》
10、一去隔绝国,思归但长嗟。——李白《千里思》
4.李白描写黄河的诗句 篇四
2、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李白《赠裴十四》
3、旁人不惜妻止之,公无渡河苦渡之。——李白《公无渡河》
4、其害乃去,茫然风沙。——李白《公无渡河》
5、落魄乃如此,何人不相从?远别隔两河,云山杳千重。——李白《魏郡别苏明府因北游》
6、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其一》
7、转战渡黄河,休兵乐事多。——李白《塞上曲》
8、杀湍湮洪水,九州始蚕麻。——李白《公无渡河》
9、虎可搏,河难凭,公果溺死流海湄。——李白《公无渡河》
10、去年战桑干源,今年战葱河道。——李白《战城南》
11、波滔天,尧咨嗟。——李白《公无渡河》
12、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李白《公无渡河》
13、有长鲸白齿若雪山,公乎公乎挂罥于其间。——李白《公无渡河》
14、将军发白马,旌节度黄河。——李白《发白马》
15、大禹理百川,儿啼不窥家。——李白《公无渡河》
16、被发之叟狂而痴,清晨临流欲奚为。——李白《公无渡河》
17、箜篌所悲竟不还。——李白《公无渡河》
18、造天关,闻天语,屯云河车载玉女。——李白《飞龙引二首·其二》
李白借景抒情的诗句
1、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李白《子夜吴歌·秋歌》
2、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3、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4、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李白《三五七言》
5、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6、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7、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其一》
8、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9、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李白《行路难·其三》
10、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11、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李白《山中与幽人对酌》
12、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13、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
14、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李白《清平调·其一》
15、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16、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李白《玉阶怨》
17、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李白《送友人入蜀》
18、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5.李白的粉丝 篇五
在众多平民百姓的追星族之外,还有一个大人物,也绝对是李白的粉丝。在读了李白传诵世间的几首诗后,这个爱好文艺的男人便惊呼李白为天人,是文曲星下了凡尘。他就是唐玄宗李隆基。据说,唐玄宗的红颜杨贵妃,也是李白的粉丝,李白还是她欣赏的男人。这一男一女在粉黛如云的大唐宫中,歌舞升平过着销魂日子,唐玄宗还是一个作曲家,杨贵妃也擅歌舞,两人对朝中那些阿谀奉承的“主旋律”歌词,很快厌倦。说是有天晚上,杨贵妃在唐玄宗耳边吹了枕边风:把李白唤到朝中来吧。
正在云游天下的李白,看到詔书降临,漫卷诗书喜欲狂,激动之中写下了“仰天大笑出门去,吾辈岂是蓬蒿人”的诗歌,急急奔向长安城。李白来到宫中,成为金銮殿上的座上客,有一天大酒过后为“粉丝夫妇”作诗,他在宫中当着高力士这些群臣,为杨贵妃龙飞凤舞写下了著名的颂诗,其中一首是:“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博得美人欢心的李白,常常陪伴皇帝皇妃这两个顶级粉丝吟诗饮酒,去原上踏青,去骊山泡温泉,去林中狩猎。这样在脂粉气中醉生梦死地过了三年,李白却消瘦了下去。
李白为什么在粉丝面前消瘦了下去?有人说,是他的政治抱负没有实现,因为他只是一个逗粉丝开心的人,这样一个内心野性磅礴吞天的人,过这种生活实在是太委屈了,他也不是一个混吃混喝的俗人。还有人考证后说,是李白爱上了大美人杨贵妃,他一生流传下来的诗歌中,只给一个女人写下了三首爱情诗,就是写给杨贵妃的。当然,李白也是单相思,他还没本事和胆量去和唐玄宗争夺一个在云端的女人。为了掩饰内心的汹涌相思,李白在长安城把自己整日灌得酩酊大醉,让自己飘向了云端,暂时忘却相思之苦。后来,他一拂袖,带了唐玄宗赐的大把赏钱,再次开始了寄托在天地苍茫中的云游。一个诗人说,李白在长安,内心就差一点垮塌了,一个倾国倾城的女人,让李白不能承受之重。
李白回到民间后,元气再次与天地之气汇集,成了流传下来的伟大诗人。我的诗人朋友老鲁感叹说,哎呀,写诗啊,还是在民间有粉丝才好,千万不要去见那些生在云端的粉丝,不然,痛苦是自找的。
6.李白吟诵长江的诗句 篇六
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衮衮来。 --《登高》唐. 杜甫
3.孤帆远影碧山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孟浩然之广陵》唐. 李白
4.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临江仙》明. 杨慎
5.巨海一边静,长江万里清。 --《赠升州王使君忠臣》唐. 李白
6.楼下长江百丈清,山头落日半轮明。 --《越王楼歌》唐. 杜甫
7.中有万里之长江,回风滔日孤光动。 --《王兵马使二角鹰》唐. 杜甫
8.八月长江万里晴,千帆一道带风轻。 --《晴江秋望》唐. 崔季卿
9.长江万顷寒碧,犹谓马能浮。 --《水调歌头》宋. 李曾伯
7.李白思念亲人的诗句 篇七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峨眉山月歌》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七绝•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8.阅读李白,并说李白与王维 篇八
1、李长之的《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3月版)
这本书写于1939年,作者比较系统地探讨道家思想对李白思想的影响,这在谈李白的诸多著作中是不多见的。作者还发现,入世心很重的李白,心中有个当官为政的榜样鲁仲连;文学上,李白也有自己的榜样,比如谢朓。李长之将李白理解为“寂寞的超人”,也是独到的见地。这本书的文字优美,好读。
2、郭沫若的《李白与杜甫》(人民文学出版社1971年10月版)
这是1971年中国大陆“书荒”时出现的一本文艺专著。像当时所有的书一样,前面印的是毛主席语录。那时候的书,印毛主席语录比印版权页要重要得多。
从书名看,《李白与杜甫》是比较李白与杜甫的。实际上,说它是《关于李白》与《关于杜甫》两篇论文的合集更确切一些。在《关于李白》中,郭沫若对李白的出生地、人生经历及追逐功名的考证,对李白许多诗篇的写作背景及内容的理解,对李白热衷于求仙炼丹的批评等,下了很大的工夫,许多考证、许多观点发人之所未发。至于《关于杜甫》,以阶级斗争为纲,上来就将杜甫定为地主阶级,以阶级分析入手,大讲“杜甫的阶级意识”、“杜甫的门阀观念”、“杜甫的功名欲望”、“杜甫的地主生活”等,作出了一些轻率、牵强的结论。杜甫被人称道的《三吏》、《三别》,被他否定得一塌糊涂。鉴赏文学的眼光被“阶级立场”所左右,文字就不足观了。
“文革”后,《李白与杜甫》不招人待见,一些人对郭在书中抬高李白、苛责杜甫进行批评,甚至说他是为投上所好而扬李抑杜的。这对郭是不公平的,毕竟在“李杜”之间,郭更喜欢的是李白。张炜的《也说李白与杜甫》认为:“这是一部才华横溢的书,其中的确有大量的假设、推理、判断,为一般人所不能也不敢做出……只有具备诗人和学者的双重身份,才有这样的气魄和行动能力。”“晚年的郭沫若与两位唐代大诗人做了一场漫长而持久的潜对话”,“这部书或许比通常认为的要复杂得多,费解得多。”
笔者以为,对《李白与杜甫》这本书,要掰开说,《关于李白》这部分,今天仍很好读,现在的学者也未必有郭当年的工夫。同时我猜想,《李白与杜甫》一书中,论李白与论杜甫的两篇文章,可能不是同时写作的。或许,《关于李白》初稿于“文革”之前,《关于杜甫》写在“文革”之中,所以立意行文要符合当时政治的需要。无奈的是,这本书的写作时间,作者本人没有只言片语透露给我们。
3、张炜的《也说李白与杜甫》(中华书局2014年7月版)
张炜的《也说李白与杜甫》,它既包含着对唐朝以后历代对“李白与杜甫”话题的追溯,也可以看出三十多前年郭沫若的《李白与杜甫》对作者的影响——《也说李白与杜甫》中,有许多处在引用、赞同或反驳着《李白与杜甫》的观点。
《也说李白与杜甫》不像郭沫若的《李白与杜甫》那样长于考证。张炜运用历史视野,将“李杜”放在中国历史长河里,看中国文化在他们身上的影响,还原他们的悲喜人生。比如,李、杜求仕当官心重,爱他们的人都千方百计地替他们打掩护,张炜分析自战国到唐代浓烈的“干谒”之风对文人的侵蚀,分析千百年来知识分子与庙堂的关系,令人深思。张炜还将李白放在世界文学的范围内看,对比中国文人成长环境与外国文人成长环境之差异,分析中外天才、异才与当时世俗的摩擦,也属于新的角度。作者试图通过分析“李、杜”自身的问题和当时社会的问题,让当代人看到自身和当代的问题、文人与官场的问题、文学与现实的问题。难能可贵的是,作者通过还原“李、杜”的生活轨迹,从他们某些“不堪”的作品中,感受到心灵的“痛点”——“这是文化之疼,理性之疼,人性之疼”。作者期望今人接受“李白与杜甫”他们那一代的遗产,携带着传统前行,把我们“现代”的路走好。
《也说李白与杜甫》是处处对比着写“李白与杜甫”的。对比的结果是:李白在天上,杜甫在地上——李白从高空直接降临,杜甫从地面往上攀登——这不是论高低,而是说性格的差异、生命质地的差异;两人都是“大舞者”——以过人的才华,舞在天地之间;两人构成“双璧”——“双璧”须是具有同等地位和影响的,而且二者不能重复,不可代替。
張炜在《也说李白与杜甫》中说:“一个高超的文学人物,因为想象的世界太大了,这个生命体对他人来讲就会太神秘,简直是浩渺,像看海洋和天空一样。要写出这些人物的传记有多么困难。要写李白传、杜甫传,那又是难出十倍的工作。”他提醒说:“写屈原传、李白传这一类文字,一定要慎之又慎。”张炜如是说的时候,台湾的张大春正在做一项近似“李白传”的大工程:写一部一百多万字《大唐李白》。我已见到一、二卷。《大唐李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作者以巨大的想象和才华还原李白的历史,是李白诗史,亦是李白诗话、李白诗论。
李白的形象越来越清晰
连着读了几本谈李白的书,我就看到——
一个好酒的李白。李白诗曰:“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但得醉中趣,勿使醉者传。”李白天生放纵与浪漫,喝酒多了更加放纵与浪漫。杜甫说“李白斗酒诗百篇”,可谓贴切。嗜酒豪饮,酒神精神,文思泉涌,似鬼神所授。从前人说陶潜诗篇篇有酒,李白更当得起这句话。“一日须饮三百杯”,“但愿长醉不愿醒”。李白酒后神游,回到生命的自由状态;这种自然自由的状态,正是产生创造力的好状态。因为好酒,民间还传说他酒后到水中摘月而溺亡……
一个好官的李白。李白汲汲于求仕,渴望入世用世、建功立业。一篇《与韩荆州书》,是文学上的千古名文,却是一个不成功的“求职信”,且有拍马过度和自吹自擂之嫌;他写的一些表和诗,也显得不那么自尊,这都为后代所诟病。“翰林待诏”的短暂官场岁月,是他一时的骄傲和一生的追忆;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其实是被人家不失体面地打发走了),从此远离官场,面子上还算好看,里子却是无奈的痛。“长相思,在长安”,李白一生心系长安,并不是“天子呼来不上船”。求仕不顺而失意,才发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的声音,是气话,是牢骚,也可能有些愤怒与反思在里面。这些,让我为一个伟大诗人感到难堪和疼痛(当然,许多伟者在权贵面前都是这样)。
nlc202309041012
一个好名川的李白。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都有他的足迹。秦岭、巴山、嵩山、华山、泰山等,都有他漫游的诗篇。他在山东徂徕山,与一群朋友结成了“竹溪六逸”;他和杜甫同游齐鲁,这都传为佳话。名山大川里有神仙,有高人,这对李白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一个好侠义的李白。个体生命面对偌大世界,容易胆怯。李白不怕,他身上有股天生的野性。李白从小练剑,经常背着一把宝剑游走四方。他的《侠客行》很有名:“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他年轻时家境不错,故轻财好施,在维扬(扬州)不到一年,“散金三十余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他的朋友吴指南和他同游时死于洞庭湖畔,他“剔骨葬友”,将吴指南的尸骨背回到吴的老家。李白的侠客精神表现在诗词上,就是我们感受到的那种强大的冲决力。
一个好求仙访道的李白。李白思想中占主导作用的是道家思想。他好奇心强,喜欢结交一些奇人。他热衷于丹炉,求道的地方主要在岷山、嵩山、随州等。他去过众多道家地场,还正式接受“道箓”(郭沫若考证,道箓的仪式,形式十分繁琐,比佛教徒的受戒、耶酥教徒的受洗礼,要严苛得多)。这对他的身体健康不一定有多少好处,但对于他的诗文气象产生了重要影响。李白的《梦游天姥留别》,神仙列阵,神奇无比,与他有一个神仙情怀分不开。
一个好诗的李白。他有天才的文笔,“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王国维说他“太白纯以气象胜”。杜甫说他“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李白通过他创作(留存下来的)的千余首诗歌,在实验汉语的力度、强度、高度、宽度、柔韧度、模糊与清晰度……他在创造汉语新的句式、新的表达形式,总之他在探索汉语的最大的可能性,从而创造出汉语的奇迹:天马行空、上天入地,出神入化。
为什么老是让“李杜”争高低?
李白,杜甫,一个是“诗仙”,一个是“诗圣”。晚李白、杜甫六七十年的诗人元稹在《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中有“时人谓之李、杜”句。可见,李白杜甫去世一个甲子前后,就有“李杜”之说了。
李白与高适、孟浩然、贺知章等詩人的关系都不错。李白曾写“我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说明他与孟浩然的深沉友谊。李白与诗人高适(他是唐朝诗人中官做得最大的一个)关系也不错,只是两个人没有走在一条“道”上,后来关系疏远了。李白与贺知章更是好朋友。李白第一次进长安街,遇见贺知章。这时,贺的诗歌已有大名,官是三品,无论哪个方面都算是顶尖人物。李白的一篇《蜀道难》使贺知章惊叹:“你真是个被下贬的太白金星啊!”从此李白有了“谪仙人”的雅号。李白第二次进长安,也有贺的功劳。但这一干人的诗歌光彩、家国情怀及个人魅力,显然和李白与杜甫不在一个级别,后人将“李白与杜甫”并列起来,称为“李杜”,那是反复掂量、经得起历史考验的。
闻一多说:李、杜相遇,就是两颗星相遇,在几千年的中国历史里,除了孔子和老子会面,再没有比这两个人的会面更重大更可纪念的了。
李白与杜甫,无疑是两座耸立的高山,是两个艺术生命的标本,是支撑起中国文学、东方文明的其中的两根支柱。自唐以来,人们说到他们其中的一个人,一般地说都会联系到另一个人。其实,两人见面有据可查的纪录也就是三四次的样子。有人把他两人诗歌中的涉及对方的诗歌统计了一下,李说杜,三四首:杜说李,近二十来首,通过这个数字来说明杜甫更怀念和牵挂李白一些。
中唐之后的中国,逐渐形成“扬李抑杜”或“抑李扬杜”两大人群。
喜欢谁不喜欢谁,喜欢他的作品或不那么喜欢他的作品,本属于个人偏好,这也无可厚非。可是,中国一些人好分胜负,好排座位,喜欢戏剧效果,于是,将两人拉在一起,互相对比,寻找差异,比较着比较着,就将两人简单地对立起来了,褒一个贬一个,一个打倒另一个,非此拼出个高下不可。
喜欢他,则宽容他、包庇他;不喜欢他,则损他、骂他。或者为了一时的政治需求,来扭曲他。这是我们的毛病,要改呢。
我想说的是“李白与王维”
2015年初的一天黄昏,我在西安大雁塔南广场散步,忽然想到公元701年的大唐所发生了的大事,比如:一、神秀奉武则天诏进长安;二、武则天下令重修大雁塔;三、李白出生;四、王维出生……。当时,我发了一条微信。方英文老师回复说:“李白与王维同庚,并耀于同代,最有意味的是,在二人的那么多诗文里,从未提及过对方的名字——仿佛对方不存在似的。”
许多人都注意到这个有趣的问题。
我读唐、宋笔记,一直盯着这俩人,却没有发现蛛丝马迹。
那天晚上,我写了一首打油诗《李白与王维》:“一个诗佛,一个诗仙,同生于七零一年;都吟过太白山,都赞歌终南;都曾长安为官,都在内乱中受到牵连,还有一个共同的朋友孟浩然。想来两人熟悉,可在诗词中没有唱和宛若冰炭,连在野史中都不曾会面。大唐天空下的两颗巨星,动若参商不相见——呜呼!梅花荷花亦不见。”
王维,名维,字摩诘,十几岁即有诗名,二十一岁得中进士。他在诗歌、绘画、音乐等领域成就很大,为世人所敬仰。“辋川于诗,亦称一祖”(《昭昧詹言》)。他还精通佛学,他的名与字就是从《维摩诘经》中化来。王维官运不错,做过监察御史、凉州河西节度幕判官。他与一生漂泊的李白不同,日子过得算是悠然自得,还买下初唐宫廷诗人宋之问在蓝田山峪中的别墅,过半官半隐的生活。
对于李白与王维,前人亦有比较。《岁寒堂诗话》曰:“世以王摩诘律诗配子美,古诗配太白,盖摩诘古诗能道人心中事而不露筋骨,律诗至佳丽而老成……虽才气不若李、杜,而意味工夫,是其匹亚也。”《诗薮》曰:“太白五言绝自是天仙口语,右丞却入禅宗。”《载酒园诗话又编》曰:“唐无李、杜,摩诘便应首推。”《昭昧詹言》曰:“摩诘七古,格整而气敛,虽纵横变化不及李、杜,然使事典雅,属对工稳,极可为后人学步。”
按说,李白与王维应该认识。同时代的人,都写诗,都有诗界的朋友,在一个长安城呆过,都曾在终南山隐居。对方在诗歌上的成就,满城传唱,不会不知道等等。即使不喜欢对方的性格及作派,见见面总可以吧;不愿见他,起码要承认人家的诗文,或在诗文中咏叹一下总可以吧;即使看不惯对方,总可以在对方落魄时寄以同情心总可以吧(李白曾被囚被流放);实在不行,互相掐几下、打嘴上官司也好嘛。这些,都没有发生。海明威与福克纳都获诺奖,都是大家,两人曾经对骂,把对方的文字说得狗屁不如。李白与王维,没有任何闹别扭的细节跟情节。相近的两大星球,竟然如此遥远。他们两个,本来也可以成为文学天空中的互耀“双星”,却形如参商。看看人家李白与杜甫之间的友谊被称为“李杜”,杜牧和李商隐则被人称为“小李杜”,弄出多少话题,我就为李白与王维两个人没有构成“李王”而深深叹息……
9.描写春天的李白诗句 篇九
春阳如昨日,碧树鸣黄鹂。——李白《秋思》
落月低轩窥烛尽,飞花入户笑床空。——李白《春怨》
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所以终日醉,颓然卧前楹。——李白《春日醉起言志》
飞燕皇后轻身舞,紫宫夫人绝世歌。——李白《阳春歌》
池花春映日,窗竹夜鸣秋。——李白《谢公亭·盖谢脁范云之所游》
借问此何时?春风语流莺。——李白《春日醉起言志》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李白《送友人入蜀》
预拂青山一片石,与君连日醉壶觞。——李白《早春寄王汉阳》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碧水浩浩云茫茫,美人不来空断肠。——李白《早春寄王汉阳》
客土植危根,逢春犹不死。——李白《树中草》
秦地罗敷女,采桑绿水边。——李白《子夜吴歌·春歌》
春风无复情,吹我梦魂散。——李白《大堤曲》
昨夜东风入武阳,陌头杨柳黄金色。——李白《早春寄王汉阳》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轻条不自引,为逐春风斜。——李白《古意》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李白《春思》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李白《苏台览古》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李白《宣城见杜鹃花》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桃李出深井,花艳惊上春。——李白《中山孺子妾歌》
圣君三万六千日,岁岁年年奈乐何。——李白《阳春歌》
美女渭桥东,春还事蚕作。——李白《陌上桑》
蚕饥妾欲去,五马莫留连。——李白《子夜吴歌·春歌》
荐枕娇夕月,卷衣恋春风。——李白《怨歌行》
素手青条上,红妆白日鲜。——李白《子夜吴歌·春歌》
感之欲叹息,对酒还自倾。——李白《春日醉起言志》
恩疏宠不及,桃李伤春风。——李白《上之回》
别来几春未还家,玉窗五见樱桃花。——李白《久别离》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长安白日照春空,绿杨结烟垂袅风。——李白《阳春歌》
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忆君迢迢隔青天。——李白《长相思三首·其二》
春风尔来为阿谁,蝴蝶忽然满芳草。——李白《山人劝酒》
觉来眄庭前,一鸟花间鸣。——李白《春日醉起言志》
浩歌待明月,曲尽已忘情。——李白《春日醉起言志》
白马金羁辽海东,罗帷绣被卧春风。——李白《春怨》
天涯失乡路,江外老华发。——李白《江南春怀》
十五入汉宫,花颜笑春红。——李白《怨歌行》
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寒梅访消息。——李白《早春寄王汉阳》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李白《劳劳亭》
岁晏何所从?长歌谢金阙。——李白《江南春怀》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李白《春思》
别君若俯仰,春芳辞秋条。——李白《早秋单父南楼酬窦公衡》
安得生羽毛,千春卧蓬阙?。——李白《天台晓望》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李白《春思》
攀条折春色,远寄龙庭前。——李白《折杨柳》
东风洒雨露,会入天地春。——李白《送郄昂谪巴中》
春风余几日,两鬓各成丝。——李白《赠钱征君少阳》
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李白《落日忆山中》
春蕙忽秋草,莎鸡鸣西池。——李白《独不见》
青春几何时,黄鸟鸣不歇。——李白《江南春怀》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10.关于李白的古诗句 篇十
2、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作者:李白《赠裴十四》
3、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作者:李白《越中览古》
4、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作者: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5、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作者:李白《早发白帝城》
6、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作者:李白《峨眉山月歌》
7、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作者:李白《望庐山瀑布》
8、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作者: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9、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作者: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10、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作者:李白《峨眉山月歌》
11、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作者:李白《望庐山瀑布》
12、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作者: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13、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作者: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14、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作者:李白《早发白帝城》
15、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作者: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16、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作者: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17、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作者:李白《行路难·其一》
18、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作者:李白《清平调·其三》
19、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作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11.浅析李白的自由精神 篇十一
关键词:李白 自由精神 源起
唐诗作为一种文化的符号在唐朝逐渐走向了顶峰,而在盛唐诗坛文化中最富代表性的诗人,当数李白。李白以其狂傲豪放的气度,以其无拘束的情怀,完美的展示了唐文化中的自由开放的元素。关于李白的自由精神可以从多个角度,不同的方面进行理解,不少学者也就此问题进行了较多的探讨。那究竟李白的自由精神有哪些构成的元素,以及是什么造就了这样一位流芳百世的自由主义者呢?笔者将分别进行探讨。
一、李白自由精神的构成元素
(一)弥漫在诗酒中的自由精神。
对于李白来说,他在对自由进行理解和把握时,其范围不仅仅是限制在他豪迈且放荡的情感中,更多的则是体现在他的醉意诗学当中。李白一生纵情诗酒,自称为“酒中仙”,我们可以从正面和侧理解一点。例如,可以从杜甫的作品《饮中八仙歌》中可见一斑,“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在李白的诗歌中,大多都是独酌的自由情感,在这样的情境之中诗人将自己的灵魂和思想得到真正的放飞。以李白的诗歌《月下独酌》为例,这是一首极富想象力的诗歌,把诗人李白的主观情感寄托在自己的孤独体验当中,当然,这里也离不开客观现实的映衬,李白的这种敢于展开无限想象的情怀,正是在他酒酣之时而作的,通过这种酒酣之时的大胆想象,他把自己内心的孤独和苦闷之情进行了完美的诠释,可谓无拘无束。但是这样的孤独和苦闷之情在旁人看来确实一种相反的效果,通过大胆的想象,却不但没有给人们带来沮丧之感,反而让人感受到一种全所未有的畅快,一种酣畅淋漓的自由之感。除此之外,这种酒酣之时的诗歌中还潜藏着一种朦胧的意境美,这种内敛却又略显舒张的情感,则是诗人自由精神的另一种体现。
可以毫不避讳的说李白的自由人生之境界是诗酒共同构筑的,仿佛处于酒酣中的李白才是真正的李白,也只有在这种似醉非醉之中,方能体会到醉后的狂喜之感。
(二)超脱世俗蕴含在寻找自我之中的自由精神,。
李白作为一个抒情诗人,其自由之精神还体现在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超然于世外的气概。李白生活与盛唐时期,但是官僚的贪污腐化之气与自己仕途的不得意构成了与这个时代的强烈反差。他的这种只有也显得与盛世有些格格不入,然而也正是李白生活在一个总的来讲缺乏自由的时代,他又以一种非常强烈的形式表达了其自身甚至是整个人类对自由的向往之情,有一种不畏惧环境的强烈压抑仍然毫无保留的展示自由欲望不甘于妥协的气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正是这种精神的真是写照。
李白的伟大不在于其功名显赫,而在于他敢以一介布衣之身而藐视名声显赫的权贵,肆无忌惮地以自身追求的自由主义嘲笑森严的等级秩序,大胆批判腐败的政治现象。李白反权贵的思想意识,是随着他的生活实践的丰富而日益自觉和成熟起来的。从稍显含蓄的“不屈己、不干人”,如“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气岸遥凌豪士前,风流肯落他人后!”(《流夜郎赠辛判官》)“,到之后如“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的豪言壮语可看出一方面李白对权贵的蔑视,对平等和自由精神的追求伴随着生活实践愈来愈强烈。
(三)在寄情山水中获得的自由精神。
李白虽出生于盛唐时期,但是他的一生绝大部分都是在漫游中度过的,他的足迹遍布了大半个中国,自称“青莲居士”。据考证李白25岁离川,漫游各地,体验了各种生活;经朋友推荐,42岁时曾到京城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震天下,但由于性格傲岸蔑视权贵,受到诋毁,三年后被排挤出京,政治抱负不得实现。之后,一直过着流浪的生活。晚年漂泊困苦,在当涂(今安徽省当涂县)病逝。
李白的人生之路,尤其是政治仕途可谓曲折,但是却一直怀着强烈的报国情怀,即使是其隐居之后这种情怀依旧存在。 “一生好入名山游”,从这句诗中,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对于李白来讲,山水才是他心灵的最终寄托,正是由于此,在李白的理想受到阻碍的时候,他还能够豪迈的把精神寄托放在名山之上,在名山名水中来获得自由的精神隐居。
不仅如此,在对自由精神进行表达时,李白巧妙的借助于跌宕起伏的古体诗作为载体将这一情感充分的表达出来,在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诗歌当中,更是把李白的这一特点详尽的体现出来。诗人采用了大胆的想象,描绘出了一幅带有神秘特色并且又是充满自由的梦境。
二、李白自由精神的源起
(一)大胆创新的诗歌主体成为李白自由精神的有力载体
李白在进行诗歌的创作时能按自己的意愿开展,以表现自我为依据,打破传统的风格,在尝试各种主题的基础之上对题材进行深度的加工,有一种脱俗之感,也正是他的这种大胆的创作风格使“自由精神”成为其诗歌的一枚标签,也使得李白的诗作成为承载他的自由思想,表达他的自由主张的重要阵地。
(二)现实与理想的反差构筑了李白对自由精神的强烈诉求。
李白追求自由蔑视权贵的思想并不是天生具备的,他与其他一般人士一样在统一皇权帝制下都渴求进身,这是一种基于现实而来的理想诉求。但是他自身的孤傲与放荡不羁使得他对对功名的这种期望显得与当时的社会现实格格不入,在他的自由精神世界中流露出的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之情,便是李白迫于理想与现实的强烈反差之后转而对自由精神的向往和追求的写照。如《子夜吳歌》其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当然就李白的自由精神而言,也有学者认为主要来自道家和道教思想的影响,对于这样的说法我们没有理由予以否认,但是也不能因此而不加思考的全盘肯定。李白对道家对道家和道教的思想的吸收只有一部分,如果脱离他强烈的理想欲求与现实的反差,那这种自由精神也未必就会在他身得以诠释。
总之,李白的自由精神,有其特定的呈现方式和产生缘由。而这些既与其大胆的诗歌创作手法、不拘于世俗的生活方式有不可割舍的渊源由借此得以完美的呈现。
参考文献:
[1]黄英.李白诗歌中并列式复合词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12.李白咏雪的诗句 篇十二
秀眉霜雪颜桃花,骨青髓绿长美好。 —— 李白《山人劝酒》
画堂晨起,来报雪花坠。 —— 李白《清平乐·画堂晨起》
天山三丈雪,岂是远行时。 —— 李白《独不见》
花明玉关雪,叶暖金窗烟。 —— 李白《折杨柳》
有长鲸白齿若雪山,公乎公乎挂罥于其间。 —— 李白《公无渡河》
云鬟绿鬓罢梳结,愁如回飙乱白雪。 —— 李白《久别离》
吴兵照海雪,西讨何时还。 —— 李白《豫章行》
溪深古雪在,石断寒泉流。 —— 李白《寻高凤石门山中元丹丘》
13.李白描写月亮的诗句 篇十三
22、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渡荆门送别》
23、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九日龙山饮》
24、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夜泊牛渚怀古》
25、浩歌待明月,曲尽已忘情。——《春日醉起言志》
26、落月低轩窥烛尽,飞花入户笑床空。——《春怨》
27、时来引山月,纵酒酣清晖。——《赠秋浦柳少府》
28、冰合井泉月入闺,金缸青凝照悲啼。——《夜坐吟》
29、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子夜吴歌·夏歌》
30、凝霜夜下拂罗衣,浮云中断开明月。——《行路难》
31、吴洲如见月,千里幸相思。——《送张舍人之江东》
32、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忆秦娥·箫声咽》
33、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乌栖曲》
34、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子夜吴歌·秋歌》
35、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36、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苏台览古》
37、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峨眉山月歌》
38、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39、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忆秦娥·箫声咽》
14.论李白的赘婿身份 篇十四
关键字:李白;赘婿;原因
中图分类号:I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0-0032-02
魏颢《李翰林集序》中说“白始娶于许,生一女一男,曰明月奴,女既嫁而卒。又合于刘,刘诀,次合于鲁一妇人,生子曰颇黎,终娶于宗。”可见李白的一生一共取过两任妻子。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云:“许相公家见招,妻以孙女,便憩迹于此,至移三岁矣。”又《秋于敬亭送从侄耑游庐山序》云:“及长,南游云梦,览七泽之壮观,酒隐安陆,磋跄十年。”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李白在安陆时被前朝相国许围师家招为女婿,此后居住长达十年。李白与许氏生了两个孩子,长女名叫平阳,儿子名叫伯禽又名明月奴。后许氏不幸去世,李白带着两个孩子从许家出来,移家东鲁,前后曾与刘氏、鲁一妇人共同生活,最后又娶了宗氏。宗氏乃宗楚客的孙女,宗楚客是武后从姊之子,曾三次拜相,李白有《自代内赠》一诗,云:“……妾家三作相,失势去西秦。犹有旧歌管,凄清闻四邻……”章培恒认为李白与宗氏结婚也是入赘宗家。[1]
李白的两次婚事是比较异常的,在中国封建社会,赘婿是受人贱视的。汉代视赘婿犹如罪犯,汉代有所谓的“七科谴”的制度。《汉书·武帝纪》“发天下七科谴及勇敢士”下,颜古注引张晏曰“吏有罪,一:亡人,二:赘婿,三:贾人,四:故有市籍,五:父母有市籍,六:大父母有市籍,七:凡七科也。”唐代社会虽然比较开放,但仍处于男权社会,赘婿依旧是受人歧视的,但李白在《上安州裴长史书中提到“许相公家见招 ,妻以孙女”时,并无心存芥蒂的表现,相反,言下还不无自得之意。后与宗氏结婚,亦不在乎宗楚客的狼藉声名,还为宗氏高歌颂扬。李白为何甘心做赘婿,且毫无芥蒂呢?我们试从以下三方面分析。
一、唐代社会的婚嫁标准
陈寅恪说:“唐代社会承南北朝之旧俗,通以二事评量人品之高下。此二事,一曰婚,二曰宦。凡婚而不娶名家女,与仕而不由清望官,俱为社会所不齿。”[2]同时唐朝又是门第观念非常严重的朝代,尤其是婚姻“犹重门第,南北朝时之望族,太原王、范阳卢、荥阳郑、清河、博陵二崔、陇西、赵郡二李,这时仍称望族,不与卑姓为婚”。[3]李白所追求的就是当时的名门望族,尽管许家的鼎盛时期已过,但是许氏毕竟是相门之女,许绍、许围师也曾煊赫一时。
再论宗氏,宗楚客声名狼藉。王琦《李太白全集》卷十五描述宗楚客的行径曰:
进士及第,累迁户部侍郎,坐赃流岭外,岁徐得还。神功元年六月,由尚方少监,检校夏官侍郎、同凤阁莺台平章事。圣历元年正月,罢为文昌左垂,为武懿宗所劾,贬播州司马。稍为豫州长史,迁少府少监,岐、陕二州刺史。长安四年三月,复以夏官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七月,坐事贬原州都督。神龙初,为太仆卿。武三思引为兵部尚书。景龙元年九月,同中书门下三品。韦后、安乐公主亲赖之,寻迁中书令。韦氏败,与诛。《传》又言其冒于权利,外附韦氏,内蓄逆谋,故卒以败。
李白虽被称为“谪仙人”,行事作风与普通人多有不同,任性洒脱,不为世俗所羁,但面临婚姻,他仍不能免俗,和其他的士族子弟一样,追求与名门大姓通婚。只要是相门之女,他便引以为荣,宗楚客声名狼藉至此,白亦毫不在乎。正印证了当时人们热衷于与豪门望族通婚的事实。
二、李白的教育与成长环境
李白一家原生活在西域,五岁时跟随其父李客移居蜀中。[4]此后,李白在蜀中生活了二十年左右。一个人从童年到青年所受的教育,生活的环境对他的一生都会产生的重要的影响。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云“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自隋朝起实施科举制度以来,孩童入学已不习六甲,而李白一家因迁到西域,受中原影响较少,仍保持汉时的传统。另外,唐初颁布《五经正义》作为考试准则,士子大多只看此类书,而李白却好“观百家”。可见,他从小受的教育便不是正统的儒家教育,因此他的行事作风往往与儒家的传统价值观相左。他想要与相门之女结婚,便不管“三纲五常”,不顾世人对赘婿身份的歧视,不视对方的名节,只要能娶到就可以,并无心理压力。
李白成长于西域迁来的家庭,他的家庭虽保留很多汉人思想,但是西域的风土人情也早已慢慢渗入这个家庭,这可以从李白喜欢胡姬胡乐,尚武任侠窥见一斑。西域各地区的民族,社会发展落后,很多仍保留着母系社会的风习,在婚嫁问题上,女性的地位要重要很多。《大唐西域记》卷一《序论》中描述西域风俗说:“黑岭已来,莫非胡俗。虽戎人同贯,而族类群分,画界封疆,大率土著。……嫁娶无礼,尊卑无次,妇言是用,男位居下。”李白的思想中必定也受到这种文化的影响,因此在他看来,入赘女家,并不是什么很不光彩的事,而是极平常极正常的事。
三、李白的理想与抱负
唐朝文人想入朝做官可有两条途径,一通过科举考试步入仕途,二是云游四方,广结名士以培育自己的名望,最后由高官举荐徵于朝廷。李白因为生长环境不同,不想走科举的道路,加上他所崇拜的人物如诸葛亮、鲁仲连,以及他所结交的杰出之士如司马承祯等脱颖而出闻达于朝廷的事例又激励着他走不同寻常的升腾之路。刘全白《唐故翰林学士李君碣记》云:“(白)浪迹天下,以诗酒自适。又尚志道术,谓神仙可致,不求小官,以当世之务自负。”李白云游四方,结交名士,就是在为自己积聚名声。从另一方面说李白娶相门之女,不顾赘婿的身份也是希望能够通过这种途径,提升自己的身价,借故相的声名威望为自己提供一份方便。
再看李白除了两个正式婚娶的妻子外,还和另外两个妇女一同生活过。魏颢《李翰林集序》中提到“合于刘,刘诀,次合于鲁一妇人”,“合”字表明未正式结婚。李白为什么不和此二人结婚,却与许氏、宗氏结婚呢?有人可能会认为,相门之女娴雅有文化,受到李白仰慕,如宗氏就与李白便志趣相投。但是古代结婚前双方是不见面的,全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所以李白在结婚前应该未见过宗氏,只是婚后二人感情和睦。倒是这姓刘和姓鲁的两个妇人可能是李白在移家东鲁认识的,相互都彼此了解了才会住在一起,人家才会帮李白照顾两个年弱子女。依据常理分析,这两个妇人虽不是什么名门闺秀,但能够被李白认同并将自己的一双儿女教给她们照顾,也该不会是毫无见识的乡村野妇。更何况那姓鲁的妇女还和他生有一个儿子,名叫颇黎,李白却依然不和他结婚。这又是为何?是因为李白的虚荣心,他想要成大业的理想,想要骤登大位的企盼左右了他的婚姻。上面说过唐朝的文人以与名门望族通婚为荣,而与那些普通人家通婚为耻。可见李白不与鲁妇结婚很大一方面原因是她没有煊赫的家庭背景,不仅不能给李白带来帮助,相反可能会成为李白仕途之路的一个污点。李白家非官宦人家,他两次结婚都处在人生的低谷,第一次下江南钱财散尽,生活落魄,第二次被赐金放还,报国无门。此时,想要得到一门好的亲事,凭他的身家背景是不能做到的,只能入赘做女婿。然而令他失望的是两次婚姻并未对他的仕途并未对他的仕途提供多少帮助。
综上所述,李白之所以能够坦然的接受赘婿的身份,且有自我得意,与当时唐代婚姻的价值取向,与他生长的环境,更与他想要骤登大位的理想抱负十分不开的。
参考文献:
[1]章培恒.被妻子所弃的诗人[J].中国典籍与文化.1992(1)
[2]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M].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
[3]陈东原.中国妇女生活史[M] .上海书店 .1984.
[4]陈寅恪.李太白氏族之疑问[J],清华学报.第11卷.1935(1)
作者简介:冯雯雯,1986,女,江苏常州人,西藏民族学院文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唐宋文学。
【李白的诗句】推荐阅读:
送别的诗句李白写的08-05
李白与酒相关诗句十首07-23
描写李白的作文1000字:走进李白的世界06-10
李白的主要事迹08-23
李白的名人轶事09-08
李白与杜甫的比较08-06
李白最著名的诗歌08-26
论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07-16
杜甫和李白的友谊叫做07-29
李白诗中的烟花指什么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