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价值分析报告

2024-08-15

上市公司价值分析报告(共8篇)

1.上市公司价值分析报告 篇一

保险公司价值投资分析报告

第一部分:保险业行业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保险市场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1980年,国内保险业务恢复,全国保费收入仅4.6亿元。2000年,全国保费收入达1596亿元,年均增长34%,但是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从世界保险业现状看,我国保险业发展水平还相当低。1999年,我国人均保费(保险密度)才110.58元(约合11.4美元),与瑞士的4654.3美元、美国的2722.7美元和香港的1072.8美元相比,相距甚远,位居世界第78位;保费收入占GDP的比重(保险深度)才1.49%,位居世界第66位,而发达国家一般为10%左右。从国内保险市场发展看,还存在竞争主体偏少,垄断程度较高;中介市场和再保险市场发展严重滞后;保险产品单一,服务方式和手段落后;保险公司资本金不足,资产质量不高等问题。

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否给投资者们发出了这样一个信号:“保险公司不值得投资”呢?针对这样的疑问,我运用课堂学习的知识,首先对保险业进行了行业分析。

一、宏观经济对本行业的影响

(一)宏观经济变化对保险行业的影响

1、国内生产总值变化对保险业的影响

本文选取了原保险保费收入(按《企业会计准则(2006)》设置的统计指标,指保险企业确认的原保险合同保费收入)来衡量我国保险业的发展情况。根据原保险保费收入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季度数据来反应国内生产总值变化对保险业的影响。将数据用spss处理后得到原保险

保费收入随着国内生产总值变动的趋势如下图:

图1显示了2010年第一季度—2013年第一季度我国保险业原保险保费总收入与同期国内

生产总值的变动趋势,可见每年第1季度的保费收入均较高,并且呈现周期性的波动。同样每年第四季度的国内生产总值均较高,也呈现出了周期性波动。两者在图形上呈现出反相关的关系,但同时也可以看出GDP的上升往往预示着保费收入的升高。也就是说,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会对保险行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2、通货膨胀率(用CPI衡量)

适度的通货膨胀率可以对经济起到促进作用,但是恶性通货膨胀将会对经济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那么它对保险业又有怎样的影响呢?我将CPI和保费收入的数据标准化后得到图二,由图二可以很明显的看出两者并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可见通货膨胀率没有很直接的影响到保险业。

3、市场利率

保险业是一个具有金融性和理财性的行业,尤其是寿险业,这种性质尤为突出,那么利率必然会成为影响寿险业务的重要因素。以下是2008年-2012年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和原保费收入以及寿险保费收入的数据:

表12008-2012年利率及保费收入

存款利率

原保险保费收入(万

元)2010 2.4375 36319928.624460241.6 27843247.3

424198773.3寿险保费收入(万元)16645929.5 18643596.1 6

数据来源:新浪财经中国宏观经济数据以及中国保险监督委员会官方网站2008 3.276 2009 2.25 2011 3.3125 35848128.06 21738978.42 2012 3.25 38719824.52 22270142.44

按照通常对投资行为的预期,利率的升高势必会使投资的势头减弱。由表格可以看出,在2008年-2009年利率的下降的同时保费有所上升,但不排除整体增长趋势的带动影响;2009年-2010年利率上调,保费大幅度增加,这与预期并不一致,可能更多地受到了宏观经济政策刺激经济的影响;2010年-2011年利率的大幅升高对保费收入造成了一定的冲击;而在201

1年-2012年,利率的微弱上涨使得总保费有所上涨并超过2010年的保费收入,但寿险上涨后的保费收入仍不及2010年,可见利率对寿险的影响相对行业整体更强。

4、财政收支

财政的收支差额可以反映出一国经济运行的情况,适当的财政赤字可以刺激经济的发展。下表是我国财政收支差额和保费收入的数据:

表22001-2011年我国财政收支差额与保费收入

统计

201

12010

2009

2008

2007

2006

200

5200

4200

3200

22001财政收支差额(亿保费收入(万元)元

数据来源:新浪财经中国宏观经济数据以及中国保险监督委员会官方网站

用spss对财政收支差额和保费收入进行pearson相关性检验,得到两者的相关系数为-0.580,显著性检验的p值为0.061,若将α设为0.1,则检验显著。说明财政收支差额和保费收入之间呈现反相关关系,即财政赤字可以增加保费收入,促进保险业的发展。

5、心理因素

保险业是一个十分受消费者心理因素影响的行业。投保者怀揣各种各样的心理原因,投保或者不投保。以前大部分人投保目的是出于保险产生的初衷:转嫁风险。这样的心理使得保险企业和消费者实现了双赢。

然而随着保险行业的发展,保险具有了更多的种类和功能,消费者的心理出现了变化。比如当前的子女教育婚嫁保险、养老保险等都有投资储蓄的特点。那么一些人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就会考虑这类保险。这类险种一方面具有安全保障的作用;另一方面还有储蓄保值的作用。那么消费者的储蓄心理就会对保险消费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同样的,也会有负面的心理影响保险行业,比如牟利的心理。保险行业存在着的道德风险就是这种心理的体现。一些投保人在投保时超额投保或隐瞒投保条件,故意把预计必定要发生的危险转嫁给保险公司。比如私人危房、集体危房投保等等。甚至有一些人会故意制造保险事故来欺骗保险公司的“赔偿”,比如人为制造失窃的假象,骗取保险公司的财产保险赔偿。这种心理表面上促使了部分保险消费行为,但是这种消费行为本身是不利于保险业发展的,随着商业保险相关法规的健全以及经营的规范化,这种心理也会趋于减少。

还有很多消费者认为购买保险而不出险本身就是一种浪费,而且当出险后保险的索赔难使得很多消费者对保险退避三舍,给保险业带来了不利影响。

(二)宏观经济政策对保险行业的影响

1.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通过查资料总结出我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经历的主要阶段如下:

一、08年7月以来 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

二、08年9—12月稳健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09年10年12月 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三、11年—12年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下图是原保险保费收入随时间变化图:

2008年7月以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剧、国内通胀压力减缓等情况,中国人民银行调整金融宏观调控措施,连续三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取消对商业银行信贷规划的约束,并引导商业银行扩大贷款总量。2008年11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根据世界经济金融危机日趋严峻的形势,要求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这种“刺激”下,2008年的保险业蓬勃发展,从图三中可以看出其增长速度明显超过了往年。2009年第一季度我国开始了大规模投资计划,这些政府投资引导和带动社会投资增长,从而刺激经济增长,为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2009年7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指出要继续把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保险业继续向好发展。

2011年财政货币政策转向一松一紧,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表现为央行于2011年2月9日,4月6日,7月7日连续调高存款利率,稳健的货币政策冲击了保险业的发展,增大了购买保险的机会成本,从而使得2011年保费收入有所下降。

2.针对保险业的特殊政策

有关人士分析,2010年保费收入的大幅上涨主要源于财产保险,这和保监会规范产险市场竞争,利好大型产险公司以及北京等地规范车险费率管理,费率有所提升等因素有关,更有

预测说产险公司的盈利能力将随监管的日益规范得以提高。说明政府针对保险业的某些特殊政策会对保险业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二、保险业的市场结构

1.行业分类

在标准行业分类法中,保险业属于分类I.金融保险业。

2.产业的要素密集度分析

显然,保险行业作为金融行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

3.产业生命周期分析

根据产业的发展情况,可将产业的生命周期分为初创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和衰退阶段。判断产业出于哪个阶段需要从产业产值的增长率和利润的变动情况着手。下表反应2002年-2012年保险业保费收入的年增长率变动情况:

表32002年-2012年保费收入的年增长率

统计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保费收入0.440.110.140.140.240.390.130.30-0.010.27(万元)7 3 1 5 7 1 8 4 3 数据来源:中国保险监督委员会官方网站 2012 0.08

从表中可以看出,保险业的增长率十分不稳定,有高有底,但基本保持正值。可见这时的保险业并不是一直处于高增长的状态,也不处于0增长状态,利润基本处于上升态势。所以我认为保险业正处于从成长阶段到成熟阶段的过渡阶段。

4.产业的经济结构分析

根据所查的资料分析,我认为我国的保险业正处于从寡头垄断到垄断竞争的过渡阶段。

2004年以前,我国保险业实现了从完全垄断到寡头垄断的过度。在2004年,我国的四家保险公司—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太平洋人寿、中国人寿集团的寿险业务占到整个市场份额的83.15%,可见当时我国寿险市场垄断程度很高。同样,从财产险市场份额变化看,中国人保在财产险市场中也始终处于绝对垄断地位。但是随着保险业的发展,其市场份额逐年下降,已从2000年的77.33%递减到2003年的66.88%,下降了10.53个百分点;位居第二的太平洋财产险和第三位的平安财产险公司的市场份额在2000—2002年期间有所上升,分别从2000年的11.2296和7.8%递增到2002年的13.1%和10.4%,但在2003年也出现了小幅下降。与此同时,包括外资公司和其他内资小公司在内的其他财产险公司市场份额快速提高,已从2000年的3.65%大幅度提高到2003年的11.75%。但市场份额的下降并不能否认当年我国保险业已脱离寡头垄断行业。

然而近些年来,在保险业赫赫有名的保险三巨头中国人寿、中国平安和中国太保也并不如前些年那么风光了。2010年7月,在保监会公布上半年全国各保险公司的保费收入统计情况中,中国人寿实现保费收入1930亿元,中国平安实现1231亿元,中国太保实现793亿元,3家累加共占到上半年全国保费收入7998.6亿元的49%,这一比例低于去年的51.16%,三巨头的“垄断”地位有所下滑。而更值得注意的是接连发力银保渠道的新华保险在2010年上半年异军突起,累计实现保费收入546.26亿元,同比大增68%,挤进寿险三强,打破了传统的三巨头格局。

可见我国保险业正向着积极良好的方向发展,随着垄断的减弱,竞争的加剧,我相信保

险公司会更加积极优化其保险产品,为消费者带来更好的保障,更多的选择和更高的收益。

2.上市公司价值分析报告 篇二

充分利用壳资源,进行力度较大的资产重组和收购兼并,进一步规范壳资源利用行为,改善资本市场现有的资源配置状况,对促进宏观经济和区域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壳资源利用主要通过借壳或买壳实现,企业借买壳上市不仅是非上市公司迅速取得上市资格的一种便捷方式,而且是促进国有股权合理流动、资源有效配置的重要手段。

1 壳资源的产生及发展

1.1 壳公司的基本概念

对于壳公司,国际上通常认为,壳公司是指拥有和保持上市资格,但相对而言,业务规模小或停止、业绩一般或无业绩、总股本和可流通股规模小或停牌终止交易、股价低或趋于零的上市公司。在国外被称为“Shell Company”。

1.2 壳资源的概念产生及发展

1.2.1 壳资源的概念

壳资源是一种制度衍生物,制度的更新和变迁具有惯性和刚性,而制度创新在不成熟的市场经济体系中则较为缓慢。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上市公司中陆续分化出一批经营困难、业绩很差的企业,这些上市公司因其保有上市资格,被誉为壳公司。在目前“总量控制、限报家数”的制度安排下,壳公司因其拥有上市资格而成为其他意欲跻身证券市场的企业利用的对象,成为证券市场中一种稀缺的资源,即为壳资源。

1.2.2 壳资源的产生

壳公司的出现是证券市场发展的必然伴随物,任何国家的证券市场都存在壳公司。除了因行业生命周期、企业经营不善等一般性原因外,不同国家的证券市场还会有自身的特殊原因,比如制度背景等。但是壳公司并不一定是一种资源,只有当壳公司满足资源的一般特性———收益性和稀缺性时,壳公司才成为一种资源,这是以一定的制度安排为前提的。离开特定的制度安排,壳资源便会失去存在的基础。

1.2.3 壳资源的发展

(1)壳资源存在的客观性。在我国现有的经济制度下,政府承担着宏观调控和管理国有资产的责任,这是由我国的产权制度和市场体系不健全所决定的。政府行为选择存在着两难,一方面它必须使市场稳定,避免大起大落对整个经济体系的冲击,必须强化市场控制,提高市场进入的门槛和防范可能的市场风险,于是规范和数量控制方式便会出台,对同样的市场竞争主体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不平等。另一个方面,市场化改革趋向又要求健全的市场体系,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主体要求减少政府非理性的行政干预,由此产生了政府与市场的相互博弈过程,壳资源存在便有了政府与市场两方面的制度基础。(2)壳资源存在的长期性。从市场的承受能力来说,也不可能不受限制的同时安排所有需要上市的企业上市。具体的做法只能是严格审查、逐步安排,这里就存在一个上市时机的问题。上市的繁琐程序和严格的审查,可能使得非上市公司失去许多投资机会。只要直接上市的成本高于借壳上市,而收益低于借壳上市,则对壳的需求依然会增加。另一方面,随着大规模的企业兼并重组,必然会产生大量的规模庞大的企业集团,对企业的业绩、抗风险能力将会有所提高,这样会使部份壳公司脱壳而出,从而又减少了壳公司的数量,因此,从较长一段时期来看,我国壳资源依然是稀缺的。

2 壳资源价值评估

2.1 壳公司企业价值的确定

2.1.1 企业价值评估方法分析

在企业兼并及收购中,企业价值的评估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企业股票的现时市场价值法;企业的收益贴现法;企业的资产账面价值法;企业的清算价值法。第一,市场价值法。即按上市公司股票的现时市场价格(股票市价P>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N)估算企业价值V0从理论上讲,这是最为合理的一种方法,因为股票价值是众多投资者反复博弈的结果,综合考虑了市场上影响上市公司股价的各种因素。但运用前提是股票市场发达、有效、交易活跃,且上市公司的所有股份都能够流通。第二,收益现值法。即是将目标企业未来定时期内的“未来利益”或“未来回报”按定的贴现率折成现值作为公司价值V。贴现对象(FR1)可以是现金流量或收益。从理论上讲,未来收益净现值法是评估企业价值的科学方法,它是从未来现金流量的角度,在企业整个存续期间内对企业的价值进行评估。但另方面,该方法需要大量假设,并且在相关现金流量的预测、折现率的选择以及预测期的确定等方面有相当难度。第三,账面价值法。账面资产净值法是从会计学的角度来看。企业的资产是静态的。上市公司的账面资产净值就对应着上市公司的价值V0。他的好处在于,它是按通用会计原则计算出来的,比较客观,而且取值方便。不足之处在于,它是种静态估价方法,既不考虑资产的市价,也不考虑资产的收益。第四,清算价值法。清算价值法是通过估算目标企业的净清算收入来确定并购价格的方法。企业的净清算收入是通过估算出售企业所有的部门和全部固定资产所得到的收入,在扣除企业的应付债务后所得到的收入。这估算的基础是对企业的不动产价值(包括工厂、财产和设备、各种自然资源或储备)进行估算。

2.1.2 壳公司企业价值的确定

分析上述方法,我们需要结合我国买壳上市的实际和不同评估方式的技术性因素具体分析。市场价值法要求全部股票都上市流通,而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都达不到这要求。中国股市的现状是国有股不能流通,法人股只能在有限范围内转让。而且,国有股和法人股占到了总股本的60%以上。股票市场的投机气氛十分浓郁。因此该方法只适用于沪市的三无板块以及部分流通股比例较高而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较低的标购概念股。对于其他上市公司和协议收购行为来说。以这种方法来确定上市公司的公司价值并不合理。收益净现值法应用的前提是:企业能够持续经营。对一家经营管理不正常的企业,现金流量法适用的前提即假设企业持续正常经营,就己经不复存在了。而且,我们也知道,企业买壳上市更多的是一种筹资行为和宣传手段,而不是投资行为。因此收益现值法也不适用。账面价值法主要适用于流动资产占主导地位的上市公司。壳公司的资产中有大量低效甚至无效资产的存在,因此按账面价值确定公司的价值,容易造成企业价值高估。对买壳方来说显失公平。因此账面价值法简便易行,加快交易速度,减少交易成本,但缺乏科学性和有效性。上市公司的清算价值是对上市公司的资产进行清理和出售变现的价值。买壳企业买壳是为了注入自己的优质资产,达到上市的目的。买壳后通常对壳公司的资产进行清理及出售变现,以便获得大量现金购进自己的优质资产。综合以上分析,本文认为目前对壳公司企业价值的确定应采用企业的清算价值。

3 壳资源的存在对公司上市的影响

3.1 壳资源的利用为公司上市带来的优势

3.1.1 与IPO相比,借买壳上市的优势

(1)费用更低。接买壳上市较IPO要低得多,大部分的成本都是可以事先确定的。有些律师事务所使用的是统一的收费标准,保证长大俺不会引起任何惊讶的反应。而克公司的成本及投资银行的费用也是前期就定下来的。(2)过程更快。一般来说较IPO,借买壳上市要快得多,在并购之前,大多壳公司已合法完成尽职调查和文件谈判的交易,就算同期有融资行为,从头到尾也不过2-3个月的时间,如果不涉及融资,只要几周的时间就可能完成。而IPO从开始到结束平均需要9-12个月,在非常完整的尽职调查后,必须准备好完整的IPO披露文件,由各方审阅,接下来文件交证券交易委员会存档、审批和批复,而且经常拖延。(3)无承销商退出的风险。IPO的风险之一在于承销商可以决定终止交易,后在最后一刻对募股价格做出重大变更。不幸的是,IPO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股票开始交易的那个星期市场的行情。这就意味着,在数月的准备之后市场对于在一定价格范围内交易的股票的接受程度可能会在最后一分钟出现戏剧性的变化。因此,承销商在交易结束前一刻要求大幅削减价格,就不足为奇了。(4)管理层无需过多的关注。大多数的高管们在沿着传统的IPO道路前进时,对于前方的路况,心中并不清楚。无休止的路演,尽职调查会议,文件的复印管理……而借买壳上市,交易快速,简捷。大多数事务只需要一个能干的管理者,加上律师和审计师就能完成。文件的准备也不耗时。

3.1.2 企业并购重组给公司带来的优势

资本的获得方式可以分为资本积累和资本集中两种方式。其中,资本集中是企业获得大量资本,迅速扩大企业规模,实现规模经济的主要方式。大量事实证明,没有哪个大企业是通过自身资本的积累而发展壮大的。相对于一般企业而言,上市公司在进行并购与重组活动中具有两方面的优势:(1)在产权交易方面。非公司制企业一般是实物产权交易,而公司制企业一般是价值产权交易,即股票、债券、及其衍生工具的交易。其中,上市公司的股权交易是价值产权交易的典型形式。实物产权交易与股权交易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实物产权交易和股权交易的联系在于,二者都是通过交易达到企业资产重组、并购和所有权转移的目的,也都是实现资源在社会范围内优化配置的手段;然而,二者又存在很大区别:关于交易过程的区别。第一,实物产权交易的手续较为复杂。第二,实物产权交易的涉及面窄,由于缺乏有效的交易中介和信息机制导致交易效率地下,而股票交易涉及面广,在交易所的撮合下有较高的交易效率。由于存在这样的差异,作为价值产权交易典型形式的上市公司股权交易在企业的并购与重组中,在产权交易方面具有较大优势,更能迅速和有效地调整资源。(2)在筹集企业并购与重组所需的资金方面。上市公司具有筹资优势。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并购经验说明,企业并购的成功离不开强有力的金融支持。我国目前金融市场还不够发达,金融产品种类稀少,不能为企业并购提供相应的金融产品。缺乏金融支持,是除产权因素外制约我国企业并购与重组广泛开展的又一重要因素。

3.2 壳资源的利用为公司上市带来的劣势

壳市场上由于滥用而引起的许多显而易见的问题,并未得到太多重视。并购戏剧化和压倒性风潮席卷业界,许多守法人士进入这个市场,并加入长久在此间战斗的团体。壳资源的劣势主要体现在壳资源可能给借买壳公司带来的困扰,具体的来分析以下因素:

3.2.1 不当的费用和薪酬

上市壳的活动可能参与看似寻常的活动,包括支付管理人员薪酬,雇佣光管公司,支付办公室租金,举行重大事项的发布会,以及筹集资金抵补各项支出。这些都是无伤大雅的上市公司行为。

3.2.2 内幕交易

还有一重顾虑是内幕交易。就在宣布并购的前夕,壳的交易可能增加。与壳并购的公司可能会因为壳的负责人以个人名义参与交易而继续潜在负责。这并不是个人内幕交易问题,而负债却是真是存在的。

3.2.3 新闻发布和宣传

有时有时候可运营者会在最初阶段宣传并购机会。即便当谈判已经进入后期,或非约束性的意见签订了以后,还会召开新闻发布会。估价随之高涨,内部人趁机抛售,交易若果破裂,则股价下跌。

3.2.4 不完整的纰漏

壳公司的上市文件有事根本就没有披露所有应该提供的信息。当我们要求尽职调查是经常碰到这样的答案;由于疏忽以前客户没有反应过这些问题……但是,我们必须要谨慎行事。尽可能详细的了解这一情况。

以上因素若分析不透彻将会给后期带来莫大的损失,不仅达不到上市筹资的目的,而且容易给公司后期带来各种法律这责任人无法脱身,不能给公司带来效益,反而是原有的产业处于瘫痪。

4 案例分析

4.1 从广发事件看壳价值的影响因素

4.1.1 广发借壳上市的原因

2006年4月以来,A股市场出现了由熊转牛的明撤迹象,从政策面、基本面、资金面、技术面综合分析,这一走势还将有望延续几年。市场行情的好转将有利于券商的整体业绩水平继续维持较好水平,如果券商在2007年-2008年上市,则将获得较高的发行定价,从而筹集到更多的资金。

4.1.2 券商借壳上市中存在的隐患

(1)壳资源的选择。对于证券商来说,上市的诱惑极大,但选择一个合适的、与自身资本规模相匹配的干净的壳资源是券商借壳的难点。但凡愿意转让股权的上市公司,大多业绩不佳,卖壳的日的,或是通过重组壳资源,或是通过一级市场股价上升来达到其他目的。这此因素加大了券商在买壳的过程中所面临的不确定性。(2)对证券市场的影响。从最早传出广发借壳延边公路导致延边公路连续涨停之后,券商纷纷效仿,有借壳传闻的股票均成为了市场炙手可热的题材,如东湖高新、武汉朔料、黄海股份等纷纷走强。由此可见,随着券商上市脚步的加快,券商借壳题材的炒作将进入高潮。(3)证券公司本身的管理风险。从目前国内证券业发展的问题来看,许多证券公司被重整的原因,在于风险控制体系薄弱,这也是国内券商难以保持稳定发展的致命内伤,也是其整体上市的最大障碍之一。对于这一问题,即便绕过审核壁辛,借壳上市成功之后,券商仍可能无法在短期内达到各种监管的要求,甚至不排除因此转而萌发在全流通市场中把股权高价出售,以谋取更大利益的想法。如果券商上市后,背离了“发展主业”的初衷,转而谋求圈钱的短视行为。(4)证券监管的困难。虽然《证券法》明令禁止通过内幕消息炒股盈利,但是依抓内幕消息炒股旱已成为了业内的潜规则。唐震斌透露,参与借壳上市项目的当事人可能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提前介入市场,一旦借壳成功,收益将是不可估量的。而这也正是监管的真空地带,监管层很难发现并采取措施。

5 总结

我国的证券市场是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在冲破重重阻力和障碍中建立的。它的建立是我国改革的一项巨大成果,但它也像新生的婴儿那样,很不成熟,甚至有从母体(计划经济)中带来的胎记,壳资源问题就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阶段性产物,壳资源的存在对社会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对经济的发展影响重大,将成为长期研究的对象。上市对每个公司都是一种诱惑,而上市的资格又是稀缺的珍物。伴随着证券市场从不成熟走向成熟,人们对待壳资源也将从雇目追捧走向理性对待,但这需要很长的一段路要走。现阶段我们应该正视壳资源的客观存在,建立一套壳资源价值评价体系来指导企业利用壳资源、评价其资源。我们坚信,久的将来,我们一定能够在这方面取得更加优越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吕爱兵.新买家争购壳公司.财经界,2003,(1).

3.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基本分析与实务 篇三

从每股指标中我们可以看到,长城汽车的基本每股收益随着年度的推进而增加,特别是在2011年增加的幅度十分显著,这是因为它刚刚上市的原因,上市带来的好处让他的发展更加顺利,资金大量补充,各项资产使用情况更加透明,长城汽车利用这个发展的契机为自己的成长添活力。随着A股市场的上市,股本的再一次补充,长城股份的每股公积金有了成倍的下降,那么,对于他的进一步扩充股本能力会不会在今年有所上升呢?

从表中可以看出,主营业务利润率随着每年都有增长,可以看出其主营业务收入的持续增长。今年,长城汽车的轿车业务发展较好,其SUV、皮卡销售都有较好的业绩。总资产利润率、净资产报酬率随着业务的增长而减少,说明在收入增长的同时,期间费用在增加,降低了企业从收入中提取利润的能力。随着市场信息的不断透明和丰富,对于长城汽车来说,卖出一辆车的成本越来越高。在现在这个品牌意识越来越强的市场上,高品质、品牌价值高的企业能够更好的获取收入,得到消费者的认可,而对于低价值品牌的企业则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优胜劣汰,是市场竞争的法则,奋起还是退出,每个小公司都需要分析自己的优势能力,并为企业做出长远的规划。

从报表中我们可以看到长城汽车在稳健地发展,企业各项指标都比较稳定。在A股市场上上市后,长城汽车的经营进一步受到了挑战,对于管理层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可以看到,上市后企业的总资产增加了很多,而负债增加的幅度很小,股东规模的迅速扩大,使得股东的权益增加了将近一半。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其净资产收益率却没有大幅的下降,说明其盈利能力没有下降,公司的经营者们正在努力保持每一元钱都用的和以前一样好甚至是更好。做为进入轿车市场较晚的长城汽车,在降低生产成本和经营方法上都与同行业其他公司有着较大的差距。在生产规模上,长城汽车仍然不能与国外车并驾齐驱,和丰田等车相比,长城的差距还有很大。在国内的市场上,国产车要占据市场,必须不断扩大自己的经营规模,实现规模经济。并且在开发技术的基础上,降低生产成本。这对于技术人才和公司内部的创新机制都有很大的挑战。同时,国产车要想有一个好的发展势头,就必须大力提高自己的形象。对于长城汽车来说,其SUV车在现在开始逐渐受到欢迎,对于企业来说,做到物美价廉是十分重要的。现在的青年人80后、90后,他们的经济压力都十分地大,对于家庭实力不够雄厚的上班族来说,买一辆价格实惠性价比高的车是十分适合现在的生活方式的。因此,长城汽车应该努力抓住这个市场,树立良好的市场形象,培养顾客的忠实度,为上班一族提供最优质的服务。2012年上半年,国内及国际经济仍未走出困局,加上中国内地消费放缓以及市场竞争激烈,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增长减慢更为显著;但由于国家放宽货币政策,加上中国内地车企推出新车型,有助带动汽车销售,令上半年中国汽车市场仍然保持稳定增长。

股票市场:

从股票市场表现来看,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的每股净资产由上年度末的5.5增长为5.97,每股收益涨到了0.76元。其市盈率为11.95,相比于国内的汽车行业平均市盈率来看,都是比较高的,因为在全球范围内,汽车行业不是一个增长性的行业,市盈率都比较低,这说明它现在的市场表现很好,投资者对于他的信心比较大,这源于中国市场需求的潜在能力很大,人们对于长城的盈利能力看好,并相信在未来的几年内他的股票都会有较大的增长;长城汽车上市一年多,投资者对于新上市的股票信息掌握不够多,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长城汽车在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会逐渐在市场中暴露出来,现在,长城维持了一个高的市盈率,也鼓励着管理层更加努力地实现公司的潜在价值,实现每股收益的增加,并通过一系列股利分配政策降低公司股票的市盈率,降低经营的风险,回归到与行业一致的水平,减少其中的人为抬高因素,真正给广大股民带来投资收益。

公司战略:

4.上市公司价值分析报告 篇四

优化资产 再创辉煌

中核苏州阀门股份有限公司

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广发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研究发展中心

重要提示

本报告根据《中核苏州阀门股份有限公司招股说明书》及有关资料编制而成。本 报告本着严谨负责的态度和客观、公正的原则,从专业投资的角度,对该公司的的现状和发展前景作出投资价值分析,旨在使投资者更全面、准确地了解上市公司状况及其投资价值,不构成实质性的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造成的任何后果,本中心及研究人员概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证券简称:中核苏阀

证券代码:0777

股本结构:总股本7500万股,流通股3000 万股

主营业务:工业用阀门设计、制造、销售,主营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98%以上。发行价格:5.33元/股

财务指标:1995年每股收益0.44元,净资产收益率37.74%,1996年每股收益0.36元,净资产收益率26.82%

投资概要

1、中国核工业和全国阀门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

2、承继军工优势,拥有高素质的管理人员、科技研究人员队伍;拥有先进的生产 装备优势;具有强大的高新技术开发能力。

3、产品技术领先,销售网络健全,以名牌产品为龙头推行大集团战略;业绩优良,成长迅速,为国内最大的工业阀门生产厂家。

4、发行上市后将进入加速发展阶段。通过集约化生产,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 档次,从而进一步确立在国内阀门行业中排头兵的地位,并跻身于国际著名阀门厂商的行列。

5、集科、工、贸一体的大型高科技企业。

6、主营突出、经营稳健。

7、外向型经济,产品出口占销售总额70%。

8、收购和资产重组概念。

一、公司概况

中核苏州阀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核苏阀”或“公司”)是经国家体改委体改生字

[1997〗67号文批准,在对中国核工业总公司苏州阀门厂(以下简称“原苏阀厂”)进行股份制改组的基础上,由原苏阀厂独家发起,并向社会募集股份而设立的股份 有限公司,成为中国核工业系统第一股。

原苏阀厂创建于1952年7月,1962年初因国家国防工业建设需要划归国家第二机械 工业部(后改为中国核工业总公司)成为部属军工企业。1979年,贯彻“军转民”方针,原苏阀厂产品开始由军品转为民品,生产各类工业用阀门,品种规格达12000个,不同 材质的有30多种,产品广泛应用于国内外石油开采、化工、电力、冶金、化纤、化肥等部门,尤其是石

化行业大中型企业成套项目的配套阀门。1988年,原苏阀厂的产品开始出口,1992年被国务院批准为机电产品出口基地,并被国家外经贸部授予出口自营权。1996年出口创汇2512万美元,阀门产品已远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

原苏阀厂1996年实现销售28173万元,成为目前国内最大的阀门生产、销售及出口 企业。原苏阀厂属国有大型二类企业,是国家二级企业,国家一级计量单位,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全国500家最大机械制造企业之一。

原苏阀厂此次股份制改组,采取分立改组的模式,即先将生产一般工业用阀门生产线的资产从原苏阀厂分立出来,主要包括铸造、锻造、焊接、机加工(四、五)车间、工具制造设备维修车间、热处理、装配等八个车间,然后由原苏阀厂作为唯一发起人,将这一部分分立出来的资产,折股认购中核苏州阀门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本的一部分,其余部分股本向社会公开发行而募集设立股份公司。

二、行业背景分析

公司属工业类中机械行业,从产业前景来看:机械行业是国家重点扶持的支柱产业之一,而在机械行业中,阀门制造业直接为基础产业(如电力等)及支柱产业(如石化等)提供重要部件。根据我国“九五”发展规划,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国家将继续向电力、石化等基础工业及支柱产业倾斜,在“九五”期间,国内每年石化需求量约为25-30亿元,这必将为阀门行业提供更广阔的市场。

三、公司在行业中所处的地位

中核苏阀96年的销售额为23779.34万元,占全国阀门协会54家主要的高中压阀门 厂(中核苏阀生产的阀门均为高中压阀门)销售额的13.7%,为国内最大的阀门生产销售企业。中核苏阀国外市场的销售额为16522.40万元,占中核苏阀销售额的69.48%,国外 市场的占有率约为0.3%,占全国阀门协会54家主要高中压阀门厂出口交货值的37.6%,为国内最大的阀门出口企业。

四、公司经营和竞争的优势

1、科技开发优势

中核苏阀拥有阀门行业一流的科研手段原苏阀厂在阀门行业最早引入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现已建立了CAD网络,另外还引进了能显示立体造型和进行有限元分析的计算机工作站。高级的科研人才和先进的科研手段的结合,使中核苏阀的新产品(尤其是特种阀门)开发能力在阀门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

中核苏阀的发起人原苏阀厂自1984年以来,每年都编制技术进步计划并投入大量的研究开发经费,1994~1996年完成技术进步项目101项,完成技术革新185项;先后有11个项目获国家专利。这些技术进步项目和技术革新项目的实施,对中核苏阀新产品的开发能力的提高、生产工艺的改进、成本的降低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

中核苏阀将加大科技投入,开发出高附加值的特种阀门产品。另外,通过募集的资金对现有阀门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扩大和提高市场占有率。

2、良好的区域和环境优势

中核苏阀地处长江三角洲,该地区经济发达,具有良好的投资环境。公司注册地苏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紧邻沪宁高速公路和312国道,交通十分便利。同时公司 在苏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注册可以享受国家给予苏州新区高新技术企业的各种优惠政策(如所得税率15%的优惠),公司将充分利用上述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国家的优惠政策抓住发展机遇,使公司业绩持续稳定的发展。

3、人才优势

中核苏阀现有正式在职职工1458人,其中生产人员882人,销售人员64人。在各类 专

业技术人员237人中,具有高级职称的38人,中级职称的72人,初级职称127人。

中核苏阀拥有特种阀门设计与制造方面的技术优势,拥有一批高级科技人才,其中研究员级的高级工程师就有9名(其中国家级专家1名,省部级专家3名),享受政府特 殊津贴的高级科研人员有10多名,其次,中核苏阀发起人原苏阀厂每年引进各类科技人员50名左右;中核苏阀还有一支经过军工生产严格培养出来的高素质、高技能的职工队伍。另外,公司管理层懂技术、会管理,开拓创新,求实稳健,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邵渭敏先生为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曾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军转民十佳优秀企业家、江苏省立功奖章获得者。雄厚的人才实力,使中核苏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处于领先的地位。

4、产品质量及品牌优势

中核苏阀发起人原苏阀厂自军转民以来,立足于军工企业雄厚的技术基础,推行 与国际接轨的质量管理战略,使原苏阀厂早在1982年就成为阀门行业第一家获得美国石油协会API会标使用许可证的企业,以及于1993年成为国内率先获得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的生产企业,从而使其成为国外十几家大中型石油开采企业,尤其是壳牌石油公司的合格供货商。正是由于原苏阀厂推行与国际接转的质量管理战略,使其阀门产品“H” 牌和“SUFA”牌在1995年获江苏省名牌产品称号,成为国内外阀门产品的驰名商标。

5、市场竞争优势

中核苏阀具有健全的销售队伍和网络,具有巨大市场潜力和利润增长点。中核苏 阀产品的主要市场分国内、国外二个市场。

随着我国石油、化工、电力、钢铁、医药工业的发展,中核苏阀依托“H”牌阀门 品牌优势以及依靠原苏阀厂在特种阀门设计制造方面的技术优势,一方面加大营销机制的改革,对内实行承包制;另一方面进一步利用和扩大在全国各地的销售网络(目前拥 有11个),实施“以国产代进口”的策略,重点抓大工程、大项目的阀门设备配套,以 取得较高的附加值,不断地提高竞争力和扩大市场占有率。

国际阀门市场是一个十分巨大的市场,据统计,世界阀门市场的容量在350亿美元 以上,其中用于炼油的API标准阀门市场约为70亿美元,主要分布在全世界20个主要炼 油大国;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国际石化类阀门的市场增长率将超过5%。按区域分,阀门市场可分为四大块:美洲、亚澳、欧洲和中东。至今,通过原苏阀厂不断的开发,已逐步形成北美市场、欧洲市场、中东市场、东南亚市场等多边市场。到目前为止,原苏阀厂阀门产品市场销售范围已发展到50多个国家和地区,较固定的客户和代理已增加到70多个。市场广度的拓宽,使原苏阀厂在广阔的市场中寻求到了稳定可靠的生存空间。

6、企业文化优势,中核苏阀人最突出的特点是求实、创新以及具有踏实的敬业精 神和严谨的工作作风。由于长期从事军工生产,磨炼出苏阀人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作风和企业文化。苏阀人正是以这样的精神创造了苏阀辉煌的发展历史,以良好的质量和信誉求生存、求发展。

五、企业成长性分析

1、募集资金的运用

公司这几年通过狠抓营销管理,形成了产销两旺的良性循环,但由于生产能力如场地、设备等跟不上市场拓展,制约了企业持续的高速发展,亟需注入资金扩大生产规模。依靠自身积累的资本已不能适应企业的高速成长。公司上市无疑将促使巨大的市场优势、名牌产品优势迅速地与资金结合起来,进而产生出明显的经济效益。良好契机将使公司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次公司募集资金将用于:

(1)阀门生产线技术改造一期工程:

新建大口径(特种)阀门装配车间、改建油漆车间项目。项目总投资为1500万元。本项目建成投产后,可年产14英寸~40英寸大口径阀门5千台,油漆能力11万台/年,销

售收入约10600万元/年,实现利润636万元,投资回收期5年。

(2)阀门生产线技术改造二期工程:

组建2英寸~6英寸,8英寸~12英寸两条阀门生产线、装配车间增量改造、组建阀 门检测中心、迁建特种阀门铸钢分厂等子项目。

本项目组建2英寸~6英寸,8英寸~12英寸两条阀门生产线,将采用专机组进行加 工,以提高质量和工效,2英寸~6英寸阀门生产线年产阀门3万台,8英寸~12英寸阀门生产线年产阀门1万台,全部出口,销售收入约1.1亿元,实现利润660万元;通过对装 配车间增量改造后,扩大高温高压阀门的装配能力,增加产量1.5万台/年,新增产值3800万元,创利228万元;建立阀门检测中心将旨在完善测试性能和精密测量手段,开展 电站阀、调节阀等特种阀门的试验、研究和开发,扩大中核苏阀作为中核总和“苏州市阀门质量监督、检测中心”的业务范围,从而产生综合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迁扩建特种阀门铸钢分厂,通过采用炉外精炼技术,主要为中核苏阀提供大口径、高磅级等高附加值阀门铸件,综合经济效益显著,该分厂年产特种钢铸件4000吨,其中碳钢、低合金钢铸件2000吨,不锈钢铸件2000吨。

(3)新建总装分厂(厂外筹建)

新建总装分厂厂址在苏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苏州新区),新增固定资产 投资2950万元,此项目将实现年产阀门8万台的生产能力,销售收入约2.2亿元,实现利润1320万元,投资回收期4.6年。

预计上述项目的建成投产,每年将新增销售收入47400万元,新增利润2844万元。公司年销售收入可达6亿元,成为集科、工、贸为一体,中国阀门行业生产规模最大,产 品品种最多,科技含量最高,经济效益最佳的大型阀门研制、生产、销售基地。

建设期及达产预测见附表:

2、收购与重组

国内从事阀门生产的企业较多,但与中核苏阀处于强势竞争地位的企业并不多,今后的市场竞争白热化将使之难以为继。中核苏阀将于适当时机收购一些具有一定实力的企业,通过强强组合推行集团化战略,使其以几何级数扩大通用阀门的生产规模。就此而言,中核苏阀具备了这样一个准收购的概念。

公司发起人原苏阀厂及中国核工业总公司尚未上市的众多资产中保留了核电阀门生产线等许多优质的资产和好的投资项目。如果中核苏阀需要进行配股、重组等工作,将有雄厚的实力背景支持,实现对企业资源的有效配置。就内在素质、发展潜力和基础、市场条件而论,中核苏阀的高成长性是不容置疑的。

六、公司经营业绩及财务指标分析

1、生产经营业绩

中核苏阀近年来生产一直呈现稳定的增长势态,主营业务收入逐年快速增长。中核苏阀1994-1996 年经营业绩如下:

单位:万元

项目1996年度1995年度1994年

主营业务收入23779.3417816.6911079.35

其中:

出口阀门收入16522.408099.143047.73

所占比例70%45%28%

利润总额1890.042311.361347.15

主营业务收入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中核苏阀发起人原苏阀厂前三年采取了以下的几个措施:

(1)转换营销机制。原苏阀厂对其两个内外销售部门均实行了承包责任制,切实转换机制使销售业务量与个人收入挂钩,极大地调动了销售人员的积极性,利用新品开发、产品内在质量以及在国内外建立起来的销售网络方面的优势,提高在国内外阀门市场的占有率;

(2)合理调配生产布局,从生产结构上适应市场的要求。通过对生产车间的合理配置,逐步扩大另部件外购、本单位组装、销售,适当发展整机外购、本单位销售。原苏阀厂生产布局的合理调整,走专业化分工、社会化协作的路子是中核苏阀主营业务收入得以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

(3)开拓外销市场。由于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为原苏阀厂 阀门产品走上国际市场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而原苏阀厂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和雄厚的技术优势是其领先一步走向国际市场的内在力量。“SUFA”商标在海外已有一定的知名度,因此实施全球战略、大力拓展海外市场是中核苏阀主营业务收入得以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

由于受1996年国家大幅度降低出口退税率(从14%下降到9%)的影响,公司1996年 的利润比1995年呈现一定的波动性,相信随着公司生产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以及产品附加值的提高,出口退税率对公司的影响将会逐步降低。

2、财务指标分析

中核苏阀历年的财务指标如下表:

财务指标1996年1995年1994年

流动比率(倍)1.351.591.88

速动比率(倍)0.580.921.08

资产负债率(%)69.7269.6069.76

股东权益比率(%)30.2830.4030.24

应收帐款周转率(次)6.013.402.44

存货周转率(次)2.092.051.40

净资产利润率(%)26.8237.7418.76

每股收益(元)*0.3630.4370.201

·按1996年年底总股本4500万股全面摊簿计算。

前三年的主营业务有了较大的增长,九五年比九四年增长60.81%,九六年比九五年增长33.47%,每年的生产规模扩大没有相应的自有流动资金注入,只能靠银行贷款 来维持,造成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较高,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降低。近几年来,中核苏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与生产流动资金的缺乏,形成较大的矛盾。针对上述情况中核苏阀在内部管理上加大了力度,通过压库、清欠等办法尽量加速流动资金的周转速度,使较少的资金运用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所以近年来应收帐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都有较大的提高。随着本次募股资金的到位,将有充足的资金用来补充流动资金,因此,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相信会有所好转。通过中核苏阀经营业绩及财务指标的分析:我们发现该企业成长迅速,是主营突出,业绩优良,生产销售和经济快速增长的优良型公司。

5.上市公司价值分析报告 篇五

(二)该生设计课题的目的、要求和主要技术指标 目的:

本文对于新能源汽车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分析的目的在于近些年新能源汽车企业数量开始增多,如何在相关新能源汽车企业之中选择一家具备投资前景的企业成为投资者关注的问题,所以通过本文的分析对新能源汽车投资价值分析方式进行相应论述,实现本文的分析目的。要求:

(1)论文逻辑条例清晰,现状分析详细、恰当;

(2)对比亚迪财务报表进行全面分析;

(3)对比亚迪是否具备投资价值给予合理结论 主要技术指标:

(1)研究背景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创新与不足

(2)投资价值分析相关理论概述

(3)比亚迪投资价值的非财务因素分析

(4)比亚迪投资价值的财务因素分析

(5)比亚迪投资价值分析结论以及投资建议

(三)进度计划

2018年8月31日之前,确定方向检索学术期刊及文献资料; 2018年10月15日之前,确定论文题目、初步拟定论文提纲; 2018年11月30日,撰写论文,期间填写论文指导“中期检查表”; 2018年12月20日之前,完成论文初稿; 2019年01月15日之前,完成论文最终稿;

2019年01月30日之前,填写相关表格,打印毕业论文,刻光盘; 2019年01月底02月初,论文答辩。

(四)主要文献、资料和参考书

[1] 赵国忻.高科技企业投资价值评估[J].科技管理探究.2013,(23):42~45 [2] 臧建卓.证券公司投资价值评估模型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5,(05)[3] 潘岳平.企业价值评估研究[D].长安大学.2012,(06)

[4] 茅佳.基于增长期权理论的成长型企业价值评估研究[J].会计之友.2012,(9):78-79 [5] 程静.自由现金流量折现模型在D公司价值评估中的应用研究[J].财经界学术.2012,(4):43-45 [6] 周瑞哲.基于EVA与REVA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的比较研究 [J]:工商管理.2015,(05):11-16 [7] 肖莉红.企业并购中的投资价值评估[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32):17-19 [8] 李瑞格.基于EVA指标对企业价值评估的研究[J].投资与合作.2014,(09):38-42 [9] 于晓平.利用财务报表对同行业企业投资价值的评估研究[J].时代经贸,2013(24).114-115 [10] 马广奇.基于现金流量折现法的企业价值评估研究[J].财会通讯.2013,(32):87~89 [11] 葛明霞.自由现金流量与企业价值评估[J].商场现代化.2014,(33):215~216 [12] 袁仕宏.企业价值评估的基本构思[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3,(07):43~46

(五)审批意见

教研室正(副)主任________________

****年**月**日

(六)学生签名____吴晓悦_______

****年**月**日

(七)注意事项

1.本任务一式二份。

(一)、(二)、(三)、(四)各项一般应在毕业设计开始前二周由指导老师认真填写,经教研室主任审核批准后,一份下达给学生,一份由指导教师保存。

2.学生应在导师指导下,根据本任务书的要求具体制订实施计划,并积极完成任务。3.课题内容如有变动,需经教研室正(副)主任同意,另填任务书下达任务。

上海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指导老师

课程名称新能源车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分析——

以比亚迪为例

作业期限2018年7月1日起2018年12月1日止

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次_____________专升本__________________

2018年

月日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

二、投资价值分析的相关概述

(一)投资价值分析含义

(二)投资价值分析的作用

(三)投资价值分析的方法

二、比亚迪投资价值的非财务因素分析

(一)新能源汽车行业分析

1.新能源汽车行业整体规模发展数据 2.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盈利状况 3.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态势

(二)比亚迪发展概况

(三)比亚迪领导班子及经营管理理念

三、比亚迪投资价值的财务因素分析

(一)比亚迪财务报表分析 1.资产负债表分析 2.利润表分析 3.现金流量表分析

(二)比亚迪财务指标分析 1.偿债能力指标 2.成长能力指标 3.盈利能力分析

四、结论及投资建议

(一)比亚迪投资价值结论

6.公司岗位价值评估标准 篇六

为了科学、合理地评估各工作岗位的价值,真实反映各岗位的贡献度,公平、公正、客观地确定各岗位等级,为岗位分析和薪酬制度的制订提供科学的依据,现颁发“某公司岗位价值评估标准”。

评价因素及权重表

评价因素

最高分数

合计数

所占百分比(%)

1、风险控制的责任;

2、成本控制的责任;

3、指导监督的责任;

4、内部协调的责任;

5、外部协调的责任;

6、工作结果的责任;

7、组织人事的责任;

8、法律上的责任;

9、决策上的层次。

400

知识技能

1、最低学历要求;

2、知识多样性;

3、熟练期;

4、工作复杂性;

5、工作灵活性;

6、工作经验;

7、文字处理能力;

8、数据处理能力;

9、综合能力。

300

努力程度

1、工作压力;

2、精力集中程度;

3、体力要求;

4、创新与开发;

5、工作紧张程度;

6、工作均衡性。

200

工作环境

1、工作时间特征;

2、工作危险性;

3、职业危害性;

4、环境舒适性。

评价因素定义及等级界定

一、责任因数的分级与定义

1、因素名称:风险控制的责任

因素定义:指在不确定条件下,为保证贸易,投资及其他项目顺利进行,并维持我方合法权益所承担的责任。该责任的大小由失败后损失影响的大小为判断基准

界限说明

评分

0

无任何风险

0

仅有一些小的风险,一旦发生问题,不会给公司造成多大影响

有一定的风险,一旦发生问题,给公司所造成的影响能明显感觉到

有较大的风险,一旦发生问题,会给公司带来较严重的损害

有极大的风险,一旦发生问题,对公司造成的影响不仅不可挽回,而且会导致公司经济危机乃至倒闭

802、因素名称:成本控制的责任

因素定义:指在正确工作态度下,因工作疏忽而可能造成的成本、费用、利息等额外损失方面所承担的责任。其责任的大小由可能造成损失金额的多少作为判断基准,并以月平均为计量单位

界限说明

评分

不可能造成成本费用等方面的损失或损失金额小于100元

损失金额在100元在上,1000元以下

损失金额在1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

损失金额在10000元以上,50000元以下

损失金额在50000元以上,100000元以下

损失金额在100000元以上。

403、因素名称:指导监督的责任

因素定义:指在正常权利范围内所拥有的正式指导监督。其责任的大小根据所监督指导人员的数量和层次进行判断

注:3个一般工作人员可折合1个基层管理人员

3个基层管理人员相当于1个中层管理人员

界限说明

评分

0

不指导监督任何人,只对自己负责

0

监督指导3个以下一般工作人员

监督指导3-5个一般工作人员或1个基层管理人员

监督指导5-7个一般工作人员或2个基层管理人员

监督指导7-10个一般工作人员或3个基层管理人员或2个中层管理人员

监督指导4个基层管理人员或2个中层管理人员

监督指导2个以上中层管理人员

404、因素名称:内部协调的责任

因素定义:指在正常工作中,需要与之合作共同开展出业务的协调活动。其责任的大小以所协调对象所在层次、人员数量及频繁程度和失调后果大小作为判断基准

界限说明

评分

0

不需要与任何人进行协调,若有,也是偶然的、本部门的一般职工

0

仅与本部门职工进行工作协调,偶尔与其他部门进行一些个人协调,协调不利一般不影响自己和他人正常工作

与本部门和其他部门的部分职工有密切的工作联系,协调不利会影响双方的工作

几乎与本公司所有一般职工都有密切的工作联系,或与部分的部门经理有工作协调的必要。协调不利对公司有一定的影响

与各部门的经理及负责人有密切的工作联系,在工作中需要保持随时联系和沟通,协调不利对整个公司有重大影响

305、因素名称:外部协调责任

因素定义:指在正常工作需要维持密切工作关系,以便顺利开展工作方面所负有的责任,其责任大小以对方工作重要性为判断基准

界限说明

评分

0

不需要与外界保持密切联系,或偶然与一般公职人员联系

0

工作需要与外界办几个固定部门的一般人员发生较频繁的业务联系,所开展的业务属于常规性

需与厂商、政府机构、外商保持密切联系,联系原因只限于具体业务范围内

需要与上级或其他主管部门的负责人保持密切联系、频繁沟通,联系的原因往往涉及重大问题或影响决策

306、因素名称:工作结果的责任

因素定义:指对工作结果承担多大的责任。以工作结果对公司影响的大小作为判断责任大小的基准

界限说明

评分

只对自己的工作结果负责

需对自己和所监督指导者的工作结果负责

对整个分部负责

对整个部门工作结果负责

对整个公司的部分部门工作结果负责

对全公司的工作负责

407、因素名称:组织人事的责任

因素定义:指在正常工作中,对人员的选拔、任用、考核、工作分配、激励等具有法定的权利和责任,其责任的大小根据参与人事决策的层次而定

界限说明

评分

0

不负有组织人事的责任

0

仅对一般职工有工作分配、考核和激励的责任

对一般职工负有选拔、使用和管理的责任

对基层负责人有任免的权力

对中层领导具有任免的权力

408、因素名称:法律上的责任

因素定义:指在正常工作中需要拟定和签署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并对合同负有相应的责任。其责任的大小视签约,拟定合同的重要性及后果的严惩性作为判断基准

界限说明

评分

0

不参与有关法律合同制定和签约

工作需要偶尔拟定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条文,其条文最终受上级审核方可签约

工作经常需要拟定合同和签约,领导只做原则审核。个人承担部分责任

工作经常需要各种业务或其他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并对合同的结果负有全部责任

工作经常需要以法人资格签署各种有关合同并对合同的结果负有全部责任

709、因素名称:决策层次

因素定义:指在正常的工作中需要参与决策。其责任的大小根据所参与决策的层次高低作为判断基准

界限说明

评分

工作中常做一些小的决定,一般不影响他人

工作中需要做一些大的决定,只影响与自己有工作关系的部分一般职工

工作中需要做一些对所属人员有影响的决策

工作中需要做一些大的决策,但必须与其他部门负责人共同协商

工作需要参加最高层次决策

二、知识技能因素分级与定义

1、因素名称:最低学历要求

因素定义:指完成工作职责要求的最低学历要求。其判断基准为接受过的最高教育水平

注:与什么学历的人从事该工作无关

界限说明

评分

初中以下或初中毕业水平

高中毕业

职业高中或中专

大学专科

大学本科

大学本科以上

302、因素名称:知识多样性

因素定义:指在顺利履行工作职责时需使用多种学科、专业领域的知识。判断基准在地广博不在精深

界限说明

评分

偶然作用其他学科的知识

较频繁地使用其他学科的一般知识

频繁地综合使用其他学科的知识

工作要求经常更换专业领域

303、因素名称:熟练期

因素定义:指具备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一般劳动力需多长时间才能胜任本职工作。

界限说明

评分

3个月以内

3-6个月

6-12个月

1-2年

2年以上

204、因素名称:工作复杂性

因素定义:指在工作中履行职责的复杂程度。其判断基准根据所需的判断、分析、计划等水平而定

界限说明

评分

简单的、独自的工作,不必考虑对他人有什么妨碍

只需简单的指示即可完成工作,不需计划和独立判断,偶尔亦需考虑自己对别人的妨碍

需进行专门训练才可胜任工作,但大部分时候只需一种专业技术,偶尔需要进行独立判断或计划,要求考虑如何工作才不妨碍别人工作

工作时需运用多种专业技能,经常做独立判断和计划,要有相当高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工作要求高度的判断和计划性,要求积极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问题

405、因素名称:工作经验

因素定义:指工作在达到基本要求后,还必须运用某种必须随经验不断积累才能掌握的技巧。判断基准根据掌握这种必须经过一段实际工作的技巧所花费的时间

界限说明

评分

3个月以内

3-6个月

6-9个月

9-12个月

1-2年

2-5年

5年以上

406、因素名称:工作的灵活性

因素定义:指工作中需要具有灵活处理事情的要求。判断基准取决于工作职责要求

界限说明

评分

0

属于常规性工作很少或不需要灵活性

0

大部分属于常规性工作,偶尔需要灵活处理一些一般性问题

工作一半属于常规性的,经常需要灵活地按具体情况进行妥善处理

工作一大半属非常规性的,主要靠自己灵活地按具体情况妥善处理

工作属于非常规性的,需灵活地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处理重大的偶然性问题

407、因素名称:文字处理能力

因素定义:指工作所要求实际运用的文字知识程度

界限说明

评分

0

较少涉及、对此方面要求不高

涉及一般信函、简报、便条、备忘录和通知处理

涉及报告、汇报文件、总结(非个人的)等处理

涉及公司文件或研究报告处理

涉及合同或法律文件等处理

258、因素名称:数据处理能力

因素定义:指工作所要求的数据处理知识的水平。判断时以非偶然使用的最高程度为基准

界限说明

评分

很少涉及

只需作一些简单处理

需要使用乘方、开方、指数等运算知识处理

需要使用统计和线性代数等高级运算知识

需要使用专业运算知识

259、因素名称:综合能力

因素定义:指为顺利履行工作职责所需具备的多种知识素质、经验和能力的总体效能要求

界限说明

评分

工作单一、简单,无需特殊技能和能力

工作规范化、程序化,仅需某方面的专业知识技能

工作多样化,灵活处理问题要求高,需综合使用各种知识技能

非常规性工作,需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处理事务,需要高度综合能力

三、努力程度因素分级及定义

1、因素名称:工作压力

因素定义:指工作本身给任职人员带来的压力。根据决策迅速性、工作常规性、任务多样性、工作流动性及工作是否时常被打断进行判断

界限说明

评分

极少迅速作决定,工作常规化,工作很少被打断或干扰

很少迅速作决定,工作速度没有特定要求,手头的工作有时被打断

要求经常地迅速作出决定,任务多样化,手头的工作时常被打断,工作流动性很强

经常地迅速作出决定,任务多样化,工作时间很紧张,工作流动性很强,难得坐下来安静地处理问题

402、因素名称:精力集中程度

因素定义:指在工作时所需注意力集中程度的要求。根据集中精力的时间、频率进行判断

界限说明

评分

工作时心力平常,精力与视力、听力随便

工作时必须集中精力或视觉、听力。注意时间约占全部时间的10%-25%

第2条款的26%-50%或高度集中精力、视力和听力时间为工作时间的10%-25%

工作时高度集中精力占25%-50%

工作时必须高度集中精力51%以上

403、因素名称:体力要求

因素定义:指作业时体力消耗的水平高低,根据工作姿势、持久时间长度和用力大小进行判断

界限说明

评分

0

不受约束、限制

0

特定的动作(如:坐、站)时间占全部时间50%以下

特定的动作(如:坐、站)时间占全部时间50%以上

对体力方面要求较高

104、因素名称:创新与开拓

因素定义:指顺利进行工作所必须的创新与开拓精神和能力的要求

界限说明

评分

0

全部工作为程序化、规范化、无需开拓与创新

0

工作基本规范化,偶尔需要开拓创新

工作时常需要开拓和创新

工作性质本身即为开拓和创新的405、因素名称:工作紧张程度

因素定义:指工作的节奏、时限、工作量、注意力转移程度和工作所需对细节的重视所引起的工作紧迫感

界限说明

评分

工作的节奏、时限自己掌握,没有紧迫感

大部分时间工作节奏、时限自己掌握,有时比较紧张,但时间持续不长

工作的节奏、时限自己无法控制,明显感到工作紧张

为完成每日工作必须加快工作节奏,持续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每天下班时经常明显感到疲劳

406、因素名称:工作均衡性

因素定义:指工作每天忙闲不均的程度

界限说明

评分

一般没有忙闲不均的现象

有时忙闲不均,但有规律性

经常有忙闲不均的现象,且没有明显的规律性

工作经常忙闲不均,而且忙的时间持续很长,要打破正常作息时间

四、工作环境因素分级及定义

1、因素名称:职业危害性

因素定义:指因工作所接触的事物对身体造成的不良影响程度

界限说明

评分

无明显不良后果及可能性

0

会对身体某些部位造成轻度损害

对身体某些部位造成能明显感觉到的损害

对身体某些部位造成损害致使产生痛苦,甚至影响以后的正常生活

152、因素名称:工作时间特征

因素定义:指工作需求的特定起止时间

界限说明

评分

按正常时间上下班

基本按正常时间上下班,偶尔需要早到迟退

上下班时间根据工作具体情况而定,但有一定的规律,自己可以控制和安排

上下班时间根据工作具体情况而定,并无规律可循,自己无法控制安排

303、因素名称:环境舒适性

因素定义:指工作时环境对任职者身体、心理健康产生危害的程度

界限说明

评分

0

舒适,没有不良感觉

0

不舒适时间占全部时间的10%-15%

不舒适时间占16%-25%或极不舒适占10%-15%

不舒适占26%-50%或极不舒适占16%-25%

不舒适占51%以上或极不舒适占26%-50%

极不舒适占51%以上

254、因素名称:危险性

因素定义:指工作本身可能对任职者身体所造成的伤害。

界限说明

评分

0

没有可能对人身造成任何伤害

0

不注意可能造成人体表皮局部损伤

可造成较严重的伤害或偶尔长途出差

常进行具有危险性的工作(包括经常性长途出差)

本标准由人力资源部总监签发,解释权归人力资源部,自签发之日起实施!

附件:《公司岗位价值评估汇总表》

人力资源部

二零一五年四月二十五日

抄报:总裁

抄送:公司全体员工

公司人力资源部

二零一五年四月二十五日印发

7.上市公司内在价值的分析与评价 篇七

巴菲特在其创作的《Lessons Forcorporate Anlerica》一书中明确提出, 企业内在价值是不可忽视的概念, 它重在评估企业的投资情况, 提高企业的相对吸引力。其计算值只能是简单的估计值, 而不是用某种计算公式精算得出的精确值。而且在利率变化的情况下, 企业内在价值的估计值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而后, 业界大部分学者又结合巴菲特提出的企业内在价值理论, 从投资的角度提出了企业内在价值的概念:企业在其剩余寿命中将现金流量进行折现产生的折现值即为公司内在价值。其能够最大程度地反映企业现在与未来的盈利能力。

当前, 上市公司主要依靠股票价格来评估其内在价值。究其原因, 是上市公司股价高低代表了投资大众对企业内在价值的评价, 股价能反映企业资本与投资大众获利的关系。而在内部方面, 企业的内在价值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所有者权益及企业的未来获利能力。

二、上市公司内在价值的分析

1.影响上市企业内在价值的因素

(1) 财务效应

相比普通非上市公司, 上市企业财务效应对企业内在价值的影响更大。而上市企业财务效应又主要通过财务杠杆作用影响企业的内在价值。具体来看, 财务杠杆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企业负债与优先股筹资情况。当财务杠杆加大时, 上市企业的投资利润率往往要高于其负债利息率, 此时若企业处于盈利状态, 企业内在价值将有所提升。相反, 如果企业创造的利益无法支撑债务利息需要, 那么企业内在价值将受此影响而略有所下降。换言之, 财务效应对企业内在价值的影响, 主要是通过企业负债率与利益的关系间接实现的。

(2) 资本结构

资本结构是否合理, 直接影响了企业的内在价值。当前, 判断上市企业是否具备合理资本结构的方式主要有: (1) 判断上市企业的资本结构是否具备成本节约、弹性适度等良好特质; (2) 上市企业的资本结构与投资结构在结构、数量及期限等方面是否协调; (3) 对未来环境变动进行预期, 全面考核资本结构、投资结构是否具备应变能力。通常, 资本结构合理性越强, 资本结构愈加优化, 企业获得预期盈利的可能性越大, 企业内在价值越大。相反, 如果上市企业的资本结构不合理, 财务杠杆作用无限放大, 那么上市企业的投资风险就会无限放大, 企业的内在价值就会越难确定。

(3) 经营业绩

上市企业的经营业绩通常通过股价来反馈, 且经营业绩会直接影响上市企业的内在价值。具体来看, 上市企业经营效率越高, 经营业绩越好, 股价会随之上涨, 企业盈利能力增强, 企业内在价值提升;如果企业股价受外部影响下跌, 企业的经营业绩会受其影响下降, 企业的盈利减少, 企业内在价值下降。更具体地说, 上市企业预测的经营业绩越好, 股价越高, 购置该上市企业股票的股民会逐渐增加, 企业经营的外部环境变好, 企业更容易获取更多高利润项目, 进而促使企业实际经营业绩向上提升, 企业整体盈利增加, 企业内在价值顺势提高。

(4) 股利政策

股利政策主要包括四个维度, 分别是股利支付情况、支付方式、支付水平及支付连续性。其中, 若上市企业股利支付能保障投资者的稳定收益, 说明企业股票风险小, 企业经营状况良好, 企业内在价值高;反之, 则说明企业资金紧张, 企业难以继续运营, 企业内在价值流失;若企业能够长期采用现金股利支付方式, 说明企业投资风险低, 投资者青睐度高, 股价会随之上涨, 企业价值也会随之提升, 反之则企业内在价值下降;若企业支付水平保持某个适当的波动幅度, 而不大起大落, 说明企业的经营状况相对较良好, 上市企业的未来发展前景可观, 企业盈利机会大, 进而促使企业内在价值有效提高。

2.提升上市企业内在价值的方法

(1) 强化财务杠杆效应

发挥并强化上市企业的财务杠杆效应, 有利于进一步优化上市企业当前的资本结构, 促使上市企业实现内在价值最大化。而上市公司要强化财务杠杆效应, 首先要按照企业发展实情调整财务结构, 实现财务结构的规范化, 并进一步完善企业的股权结构, 提高企业治理水平。其次, 按照《公司法》的相关规定, 明确公众持有企业股票的最低比例, 使企业能够在合理合法的情况下回购股票, 实现股权结构调整, 把握上市企业的财务控制权。再者, 财务部门要时时核算企业的负债情况, 监督企业的股价变动情况, 评估企业盈利能力, 并以此与企业管理者协商, 适当强化财务杠杆作用, 规避企业盈利风险, 增强企业的财务杠杆效应, 提升企业内在价值。

(2) 把握企业控制权

把握企业控制权, 优化企业资本结构, 是间接提升企业经营业绩, 增加企业内在价值的方法。而要把握企业控制权, 管理者必须要先积极克服经营权与所有权两权分离产生的利益目标偏差, 并采用合适的方法实现两权的规范化;同时, 上市企业管理者要积极把控企业经营情况, 监督股价上涨与下跌波动幅度, 规避不利于企业经营、股民收益、股东利益的措施, 同时要采取合理的方式消除敌意收购股票的现象, 尽可能保障上市企业平稳运营, 把握企业控制权, 使企业正常发展, 进而保障企业获取可观盈利, 有效提升企业内在价值;此外, 把握企业企业控制权, 要求企业监事会等监督部门要时时监督企业高层职位被接管、管理者被更换的情况, 以及时消除“蚕食”控制权现象。

(3) 优化证券市场

上市企业内在价值与其盈利能力有关, 而上市企业的盈利能力通常又通过企业股票直接表现。众所周知, 企业股票是置放在证券市场上的。证券市场的变动或一些不稳定情况, 都会对上市企业产生负面影响, 进而减少企业的内在价值。因此, 要提高上市企业的内在价值, 必须要做好证券市场优化工作。具体来看, 可执行以下几项措施: (1) 构建合理的证券市场运营监督机制, 提高证券市场工作成员的工作积极性, 及时消除证券市场不流通问题; (2) 以立法的方式颁布提高证券市场规范化操作的法律法规, 使证券市场有序发展, 规避不必要的企业股价波动风险; (3) 根据企业实情适度调整企业在证券市场上的股票供应量, 使股票价格均能实现价值回归, 保障股东利益; (4) 构建违法清偿机制, 对违背证券市场规定, 恶意“暗箱操作”, 打击经营良好的上市企业的行为进行相应的法律惩治。总体而言, 只有实现证券市场的优化, 使上市企业的股票减少外部环境波动影响, 提高企业盈利稳定性, 才能真正有效提高上市企业的内在价值。

(4) 提高政策利用效率

提高政策利用效率的直接目的是为上市企业创造收益提供更多保障。一般而言, 良好的股利政策, 乃至外部政府部门颁发的优惠政策, 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上市企业提高经营绩效, 增加企业收益, 提高企业内在价值。特别是政府部门颁发的优惠政策, 它能够优化上市企业经营的外部环境, 为上市企业与其他企业提供“通行证”, 使企业获得更多合作机会。因此, 上市企业要特别注重提高政策利用效率。具体来看, 应做好两方面工作: (1) 发挥监事会等监督机构的作用, 完善企业治理结构, 使政策得以有效利用; (2) 发挥管理层的功能, 结合政策优势进行有利决策。

三、上市公司内在价值的评价

1.贴现现金流量法

贴现现金流量法是一种通过评价企业投资收益或现有资产收益情况来判定企业内在价值的方式。该理论认为, 上市企业的内在价值其实就是企业经营产生的所有的现金流现值总和。因此, 用贴现现金流量法评价上市公司的内在价值, 评价方必须要具备长远发展目标, 并积极收集与上市企业发展有关的各项完整的信息;同时, 要在现有的风险调整机制的基础上对不同阶段的现金流进行比较, 以提高上市企业内在价值评估的精确性。

当前, 利用贴现现金流量法对上市企业的内在价值评价, 又可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种。其中前者重在扣除利息再进行折现, 后者重在先整体折现再实行利息扣减。不同上市企业主要看其整体现金流与债务现金流的本质而定。但不管是哪种方法, 其最终的导向都是客观公正地评价企业的内在价值。

2.经济增加值法

经济增加值, 简称EVA, 其主要是通过衡量企业组织价值、度量企业财富创造能力来评价企业的内在价值的。就数量角度而言, EVA就是通过计算企业缴纳税收后所得营业利润减去债务与股本成本的剩余收入, 进而判定企业当前盈利能力与内在价值的。相比其他判定方法, 经济增加值法更符合经济收益本质。而且, 这种方法规避了传统企业内在价值评价方法的不足之处, 有利于正确衡量企业股东的收益、管理者绩效, 进而评价企业的内在价值, 使企业内在价值评估结果能够为企业内部管理所用。所以, 从经济学理论来看, EVA对企业内在价值的评价更实在、更客观。

3.Ohlson模型

Ohlson模型是学界研究者于1995 年提出的专门用于企业内在价值评价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通过评估企业的财务会计信息完善情况, 并利用代表企业价值创造活动的利润取代价值分配股利, 进而实现企业内在价值评价。即这种评价方式更看重的是企业的价值创造活动, 而不是鼓励分配活动。据悉, 利用这种企业内在价值评估方法, 有利于上市企业根据不同行业现有的发展情况, 评估企业自身的增长率、市场占有率等专门驱动企业增加盈利的因素, 进而集合这些因素构建基础模型, 制定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发展模式, 增加企业盈利, 提高企业内在价值。值的注意的是, 利用Ohlson模型对企业内在价值进行评价, 最好要分清企业当前所处的阶段是成熟期、成长期, 企业投资资本报酬率与销售增长率是否保持基本稳定。

四、结语

上市公司内在价值是评估企业未来盈利能力的重要手段。从某种程度上看, 分析企业内在价值, 就相当于分析企业未来盈利能力。因此, 上市企业必须要善于剖析影响上市企业内在价值的因素, 如财务效应、资本结构、经营业绩、股利政策等, 并寻找相适应的方法提高企业内在价值。同时, 在企业内在价值合理分析的基础上, 针对企业现实情况采取贴现现金流量法、经济增加值法或Ohlson模型等评价方法对并对企业内在进行合理评价, 以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依据。

摘要:上市公司是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程度上看, 上市公司是否能够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位, 主要取决于其内在价值。因而, 对上市公司内在价值进行分析与评价具有重要作用。本文, 笔者就在企业内在价值概念解析的基础上, 分析影响上市企业内在价值的因素及提高企业内在价值的实践途径, 并提出了三种上市公司内在价值评价的通用方法, 希冀本文研究能够为同行研究提供可操作性建议。

关键词:上市公司,内在价值,分析,评价

参考文献

[1]周露.基于价值评估模型对上市企业内在价值研究--以獐子岛为例[D].上海海洋大学, 2014.

8.上市公司价值分析报告 篇八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公允价值;上市公司

1 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在上市公司中的应用分析

(1)公允价值在上市公司债务重组中的应用。

《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第五条规定: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债务人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第六条规定:将债务转为资本的,债务人应当将债权人放弃债权而享有股份的面值总额确认为股本(或者实收资本),股份的公允价值总额与股本(或者实收资本)之间的差额确认为资本公积。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股份的公允价值总额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第七条规定:修改其他债务条件的,债务人应当将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后债务的公允价值作为重组后债务的入账价值。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重组后债务的入账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新的债务重组准则意味着,作为债务人的上市公司进行债务重组时,一旦债权人让步,上市公司获得的利润将直接计入当期收益,进入利润表。

(2)公允价值在非货币性资产置换中的应用。

《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第三条规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①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②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均能够可靠计量的,应当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作为确定换入资产成本的基础,但有确凿证据表明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更加可靠的除外。在新准则中,关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由于引入了公允价值,而有可能会产生利润。

(3)公允价值在投资性房产计量中应用。

《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第十条规定:有确凿证据表明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 可以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第十一条规定: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不对投资性房地产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应当以资产负债表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调整其账面价值,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投资性房地产”是此次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新增的一项重要内容, 是指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者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主要包括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长期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以及企业拥有并已出租的建筑物。新准则中有条件地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的模式。准则显示,在应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情况下,应当以资产负债表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调整其账面价值,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将计入当期损益。因此按照新准则,拥有较多房地产资产的公司,其业绩可能会因此而有很大提高。相反,若年末股票价格下降,则按新准则会造成利润下降。

2 上市公司合理运用公允价值的对策建议

(1)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首先,应加强对会计人员业务素质的培训。其次,应当注重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提高,使其能正确理解在特定环境中某些会计处理方法的变更给企业所带来的影响,从而做出适当的职业判断。此外,还应当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既是提高其综合素质的要求,更是适应当前新会计准则实施的需要。

(2)建立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框架。

新准则已在资产减值、接受捐赠资产、盘盈的资产和租赁资产入账价值的确定等方面应用了现值技术,但由于未提出明确的计量目标,以及缺乏具有可操作性的指导框架致使计量结果不能完全代表公允价值。实现公允价值会计的重要举措就是制定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与美国的第七号概念公告相似的现值计量理论及应用框架。这个指导框架应包含对计量目标的明确阐述、对公允价值所包含的经济要素的界定、对利用现值估计公允价值的技术方法的描述及利用现值技术估计公允价值在财务报告相关信息中披露的规定等,从而做到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全面推广应用。

(3)充分披露公允价值应用方法。

通过对估计基础、估计关键因素的确认方法,估计过程以及估计结果等信息的充分披露,使报表的使用者充分了解公允价值的形成过程,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采取措施:一是要求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公司不仅在年报中披露投资性房地产的相关情况,而且以单独公告的方式披露比年报中更加详细的信息,包括投资性房地产的明细、初始成本等,帮助报表使用者获得充分必要的信息,同时让市场能够对公司披露的信息进行监督;二是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过程中,要求企业披露公允价值的取得方式以及对商业实质判断的依据等信息,以便投资者清楚地了解交易状况。

参考文献

[1]公允价值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影响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9,(2).

[2]公允价值计量对我国上市公司影响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8,(8).

上一篇:植树造林从我做起学生作文下一篇:教育合作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