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进行有效提问的方法》课题研究中期报告(精选6篇)
1.《初中语文课堂进行有效提问的方法》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篇一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效提问行为研究》中期报告
课题编号:JXXWYJ17A0030
主持人:大庆市林甸县花园镇中心小学
陈立志
研究目标
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效果的实践研究,是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通过对教师课堂教学提问行为的观察与反思,总结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方法和策略,旨在实现教师课堂教学提问效果的优化。(1)引起对课堂教学提问有效性的重视,树立有效提问观。(2)在对教师进行调查和访谈、对教师课堂教学提问进行观察的基础上,明确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内涵,揭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特征。
(3)在理解有效提问的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力求从实践出发,总结教师有效提问的经验,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效果优化策略。研究内容
1、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现状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法了解我校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现状,观察提问的各个环节,如问题设计、发问、候答、叫答、理答、反馈等,并对教师进行访谈,对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深度分析。
2、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内涵及特征研究
通过课堂提问观察量表,对一定数量的“同课异构”、“同课异教”案例进行对比分析,与授课教师共同探讨提问的效果及可行的优化方案,深化对有效提问内涵的认识,总结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特征。
3、优化小学课堂教学提问效果的策略研究 这是本研究的重点,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提问理念的研究,主要研究教师对提问的目的及其功能的认识,关注教师提问理念的合理性;
(2)问题设计的研究,主要研究问题设计的目的、类型和思维水平等,关注如何提高问题设计的科学性、艺术性、准确性;
(3)提问方式的研究,主要包括问题如何提出,如何叫答,如何使用提问语言、提问范围和频率的研究等,关注提问方式的合理性;(4)提问反馈的研究,即研究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如何回应,关注教师对学生回答的处理方式;
(5)提问反思的研究,关注教师课后对自己提问行为的反思。研究原则
1、“对话”原则。
一方面课堂教学的实践探讨中要牢牢把握“对话教学”理念,不能出于研究的关系而忽视本课题最根本的一个基础理论;另一方面指课题组成员在研究过程中也要践行“对话”理念,要相互积极商讨求同存异,要与各类文献资料“对话”,充实理论知识,要反思研究的过程及时改进。
2、“差异性”原则。
不同年级的学生存在明显的差异,同年级而不同班级的学生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包括认知水平、心理特点等。相同的教学行为在不同学生的身上取得的效果很可能不尽相同。因此研究过程中必须遵循“差异性”原则,探寻能让处于同一认知水平阶段的绝大多数学生所接受且有效果的有效教学行为。
3、“个体反思”原则。
本课题研究的是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师对自己向学生所施加教学行为而产生的效果更有深刻的体验,这是旁人通过观察等方法是很难体验到的。因此在研究中我们强调教师的个体反思,作为研究的主要资料。在课题研究活动中,我们围绕语文课堂教学的实际,开展了形式较为丰富的研讨活动。
① 展了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明显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因此我们课题组开展了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由李连合和段福金两位老师分别执教了五年级第九册的《莫高窟》一课。他们对课堂提问的切入点做到了“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段老师抓住文章的写作特色,围绕读写结合的方法向学生提出问题;李老师主要是围绕课文中的关键句设问,由此辐射全文。他们的课堂提问设计,彰显了教师教学的个性,是继承和批判的统一,也让其他课题组教师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提问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并由此打开了教师的教学思路,真正体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教师们也由开始的不理解转变为积极的上交流课,积极参与听课、评课,从而促使教研风气的根本转变。“同课异构”提升了我校教师的教学水平,优化了课堂结构,变革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② 展了学术沙龙。为了提升我们课题组成员研究本课题的理论素养,上学期和本学期我们都开展了学术沙龙。课题组成员学习笔记的摘抄,可以说学习的范围比较宽泛,但为了提升我们课题研究的水平,还必须要有中心、有重点。为了营造学术研究氛围,拓展学术研究范围,我们开展了学术沙龙研讨活动,为课题组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学习构建了平台。
③ 开展了扎实有效的研讨课。课堂教学是教师的人生舞台,是学生生命成长的摇篮。为了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让学生的生命灵动起来,做教师的除了自己学习、反思、磨练来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外,更主要的是和大家一起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法、研究教学设计、研究课程标准,这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有百益而无一害的。为了提高研讨质量,我们要求每位课题组成员,每学期一定要认真上好一堂研讨课。每节课要提前两周备课,并在年级组里集体备课,在修改教案后才能上课。课后利用一节课时间紧紧围绕课题进行研讨,在肯定优点的基础上,更着重讨论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逐渐探索总结出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一些策略。每次研讨都能调动集体的力量,不但让上课教师在课堂有效提问的操作上有所提高,更促进了全体课题组教师对有效提问的认识。
我们重点在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形成了一定的共识:
1、课堂提问的误区:“以师为主”的自我问、“复杂深刻”的艰涩问、“越俎代庖”的独角问、“漫无目的”的满堂问、“简单肤浅“的是非问。
2、课堂提问的基本策略:策略一:观念先行,奠基课堂有效提问;策略二:人文性和工具性合一,寻找有效提问的“支点”;策略三:端正文本价值与学生独特体验,追寻有效提问的平衡;策略四: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把握有效提问的时机;策略五:变更提问方式,追寻有效提问的立体式。
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或不足
1、部分教师的研究热情不足,在平时的教学中不能利用学习研究得来的理论和方法指导实践,存在一定的应付倾向;
2、我们自身的理论水平不高,探究创新精神还不够;
3、在所发表和获奖的论文中,省级以上获奖和核心期刊上发表较少,紧紧围绕课题的作品不多;
4、不能妥善处理课题研究与其他工作的时间冲突;
5、虽然平时按计划开展了很多研究活动,但是材料的积累和存在滞后现象。
2.《初中语文课堂进行有效提问的方法》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篇二
【关键词】初中语文;诗歌提问教学
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师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的基本控制手段。通过提问,教师不仅能够对于学生的理解程度予以了解,并及时的调整教学策略,还能够有效的活跃课堂气氛,促进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应清楚的认识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如实的遵循教学原则,积极采取应对策略,全方位的去提高课堂提问效率,使之逐步趋于有效甚至高效。本文笔者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几点粗浅认识。
一、现阶段初中语文诗歌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疑为思之始”。问题是思维的起点,问题是创新的先声。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和逐步深入,传统的教学逐步被新一轮的教学模式所取代,各种各样的教学手段渐渐涌入初中语文课堂,其中以提问为主的教学策略渐渐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可,并且也有效的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模式。但受各方面原因的影响,在现阶段的初中语文诗歌提问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许多的缺点和不足之处,有待教师进一步的解决和提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①问过于频繁,学生缺乏思考的余地:教师的课堂提问过于频繁,学生被诸多问题牵引着,疲于应付,没有时间进行思考。②提问不着边际,缺乏针对性:教师提出的问题空洞、难度大,缺乏针对性,让学生摸不着头脑。③提问缺乏创新,流于俗套:部分教师课堂中经常提问同样的问题,缺乏创新,流于俗套,学生不感兴趣。④提问的面过于集中:提问对象局限于部分学生,只顾学优生,忽略了学困生,容易挫伤一些学困生的积极性。⑤问过程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⑥提问一些无效的问题或习惯性重复问题和问题的回答: 一些教师在提问中喜欢问“是不是”、“对不对”等无效的问题,导致学生思维得不到训练等等。在各方面原因的综合影响下,使得我们的初中语文诗歌课堂提问教学的功能没有得到正常发挥,严重的制约着我们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初中语文诗歌课堂提问教学的有效策略分析
1.明确提问的目的,提升问题的有效性
问题的提出,总是建立在某种目的的基础上的,在初中语文诗歌课堂提问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想问题的提出实现有效性,那么,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充分明确提问的目的,增强提问的目的性,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杜绝盲目随意、信口开河、无意识地随意提问。对于初中语文诗歌的提问来说,其目的莫过于以下几种:①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②激发学生思考,便于下一个教学环节的进行。③考察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程度。关于一个课题的内容,在授课之后,学生是否理解清楚,教师可发出问题,考察究竟,藉以反馈,促其进步。例如,在教学《观沧海》时,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教师就可提出如:《观沧海》中,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的句子是?等之类的问题,先由学生思考,在由教师分析解说、强化。④唤起注意重振精神。课堂教学时,如若看到有学生的注意未能集中于学习方面,这时,教师可用问题唤起其注意,使之重振精神,进行学习。提问时,教师要把握教学的分类目标,即课堂提问必须根据“三维目标”来设置。设置的问题要紧扣课堂目标及诗歌的重点、难点、疑点、特点和学习诗歌的突破点等,以提升问题的有效性与针对性,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干脆利落。只有这样,教师每提出一个问题就能达到某种目的,我们的提问才能实现有效,学生才能在教师问题的引导下学好诗歌,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2.采用有效的提问方法,提升问题的有效性
教师问题的提出,不仅要趋于某种目的,更要讲究方式方法。诗歌具有语言简约,内涵丰富的特点,在诗歌学习过程中,如果学生学不得法,很难真正理解诗歌意蕴,把握诗歌内涵。因此,在初中语文诗歌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进行问题的设置时,教师也应采用恰当的提问方式,积极的通过提问去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率。通常来说,对于诗歌部分的提问方法,一般有以下几个:①点穴提问法:设计的问题不宜过多,应点中课文的穴位,以一个中心问题贯穿全文,实现全文的整体生成。②锁链式提问法:对问题进行合理拆分,围绕一个大的主题进行层层“锁链式”的提问。比如,在教学《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首诗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诵读,在此基础上对以下几个问题进行层层推进:这首诗歌写了一件什么事?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等等。③换位提问法:站在学生的思维角度、思维习惯、思维方法的角度,根据学习程度提出相应难度的问题。④多样化提问法:提问形式多样,有直问、曲问、反问、激问、引问、追问等,在课堂中根据不同的问题选择不同的提问方式,把握提问的时机和注意提问的节奏,能对学生起到一定的刺激作用。只有这样,教师有效的把握好提问的方式策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积极地在问题中渗透学习的方式方法,我们的教学效率才会提高,提问的意义也才能发挥出来。
3.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引导学生提问
俗话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加有意义。”要想初中语文课堂提問真正意义上的实现有效性,不仅需要教师提出问题,更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就需要作为教师的我们,应积极的在教学的过程中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积极的去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人功能,积极的引导学生参与到问题的提出过程中来,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使学生对教师的发问乐于思考,并各抒己见,在积极的思维中进行知识的习得、能力的提高。
三、初中语文诗歌课堂提问教学应遵循的几个原则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这是立国之根本,建家之原则。而对于我们的教学来说,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也是教学的必须。因此,在初中语文诗歌课堂提问的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的我们,也有充分的遵循好一些课堂提问原则,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充分的发挥好提问的作用,凸显教学的本质。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遵循好以下几个提问原则:①针对性原则:设计课堂提问要根据教学目标,扣住重点,抓住难点。②启发性原则:好的提问应该富有启发性,应该是把注意力放在激发学生的思维过程上,感受祖国诗歌的魅力,而不应该急促地迈向结果。③曲折性原则:课堂的提问如果只是一味地直来直去,学生就会觉得索然无味,并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思维的发展。④创造性原则:创造性应是有效性中含金量最高的指标,是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和创新品质灵魂。⑤适度性原则:包括适度、适时、适量。⑥创新性原则:一般的课堂教学中,教学过程的延伸是靠提问来进行支撑的,提问的繁杂细碎,是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提问设计的不周,实质上是课堂教学改革没有力度的表现。树立改革提问设计的意识,就该提到“创新”的高度上来认识。
课堂提问既是一种艺术,也是一门学问,其方式多种,方法多样。教学中,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应不断的总结、创新提问技巧,精心设计好各种类型的课堂提问,形成有自己特色、适合学生口味的提问艺术风格,以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汪德伟.浅谈新理念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提问的艺术性[J].读与写杂志,2009,(06)
3.《初中语文课堂进行有效提问的方法》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篇三
(山东省济南七贤中学)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推广,对于初中生综合素质的要求正在逐步提升,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采取针对学生兴趣进行提问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升初中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充分展现素质教育的教学效果。但是,在实际的初中语文阅读的教学过程中,很多初中语文教师并没有掌握好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从而导致很多初中语文老师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
4.《初中语文课堂进行有效提问的方法》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篇四
内容摘要:课堂提问是最重要的课堂教学行为,是完成学科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其能否有效进行事关课堂教学乃至整个学科教学的成功与否,因而有着极其重要的探究价值与实践意义。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提问承载着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与基本理念,关系着整个语文教学活动的成败,是广大语文教师努力的方向和教学突破的焦点。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提出了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探索结果:学科依据、基本前提、基本原则、出发点、问题关键与重要原则,并用相关理论与实际案例做了比较详尽而全面的论述。虽然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成功实施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制约与共同作用,但其最终都取决于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语文素养与综合素质,只要本着为了学生发展的态度,刻苦钻研,努力探索,勤于实践,善于总结,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理想就一定能够实现。
关键词:课堂教学 有效提问 依据 原则 前提
课堂提问是教师主要的课堂教学行为,整个教学活动的推进,教学环节的衔接,教学重点、难点的落实与突破,学生的思维倾向、思维训练、语文素养发展,无不是在课堂提问中展开、形成的。正因如此,课堂提问的有效度倍受各科教师的.关注。关于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论文、课题也是多如繁星,数不胜数,其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有千秋。作为高中语文教师,笔者也清醒地意识到有效提问的至关重要性,所以,长期以来,都在努力探究更适合自己的课堂教学提问方法。现将自己一些浅薄之见,结文呈出,旨在引来方家之玉,以指点迷津,澄清视界。万望如愿!
一、《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是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学科依据。课堂教学有效提问是所有学科教学追求的理想目标,语文学科也不例外。但是,学科不同,其教学提问的目标自然也就不同。语文学科课堂教学提问必须立足语文课程的特点和要求,具体而言,就是要体现和实践《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性质与课程基本理念:“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努力改革课程的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①]。新课程标准不仅是高中语文学科课堂教学提问的学科依据,而且也是其努力实现的目标。提问有效与否,就体现在语文学科基本理念的实现程度如何。
在多媒体初兴时期,为了追求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生动性,直观性,有老师在语文课堂上,展示了大量的动画、图片、影视片段和网页截图,其中内容、出示方式无不光彩照人,引人入胜。贯穿其中的课堂提问也大多依据视频变化,时而引来学生阵阵欢呼,时而引来学生唏嘘赞叹,自始至终,热闹非凡。可是,课后反思,却发现这样的提问似乎语文
参考文献:
[①]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5.《初中语文课堂进行有效提问的方法》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篇五
遵循问的原则,掌握问的方法-初中语文课堂提问初探
通过多年从事初中语丈教学的`实践,本文作者深刻体会到提问艺术的重要性,指出提问时应遵循的原则,并结合中学语文教材内容列举语文教学中各种提问方式,以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
作 者:李琳 作者单位:沈丘县留福镇第一初级中学,河南,沈丘,466300刊 名:文教资料英文刊名:DATA OF CULTURE AND EDUCATION年,卷(期):“”(12)分类号:G63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 课堂提问 提问原则 提问方法
6.初中数学课堂如何进行有效提问 篇六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是教学活动的第一环节,在这一个环节笔者认为应围绕“激活学生原有的认知,激发学生的兴趣”这一目的设计问题进行有效提问。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激活学生原有的认知并不是简单地复习旧知识,而是要找准新旧知识的联系点,进行科学地有趣地提问,紧紧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要学习的新知识上来,这样既复习了旧知识,又激活了学生的思维,点燃了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为以后学习的有效进行作了良好的铺垫。例如在教学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代数式的值》时,我是这样设计提问的(全体学生参与做数学活动:猜你想的数)。
问题1:同学们,请你们每个人任想一个数(不为0),将这个数乘以本身,结果再加上本身,结果再除以本身,告诉老师你算出的最后结果,老师就能马上猜出你想的数是什么。你们相信吗·不信就来试一试吧!
问题2:哪位同学能解释老师是怎么猜测出来的呢·要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就要学好《代数式的值》这一节。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第一个问题的设计不仅训练了学生的基本计算能力,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趁热打铁,提出了第二个问题,学生的求知欲望更加强烈了,注意力也跟着高度集中了,为下一步教学开了个好头。
二、自主探究,感知生成新知
创设情境,引入新知只是一节数学课的开端,自主探究,生成新知才是一节课的重心。这一教学环节是通过动手操作或实物演示,多媒体教学,新旧知识对比等各种恰当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去感知新知,然后生成新知,因此这一教学环节的提问切记老师直接把新知告诉学生,然后让学生去死记硬背数学课本上那冰冷的“规定”,一定要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去感知知识,然后自然生成新知。这一环节的提问笔者认为应该从学生的认知规律中寻求科学的教学流程,围绕教学重点精心设计每个问题,问题要环环相扣,螺旋上升,让学生拾阶而上,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例如:笔者在教学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这一节后,紧接着安排了一节判定三角形全等的综合课,在“自主探究新知”这一教学环节,笔者是这样设计问题的:
问题1:上几节课我们已经探索了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你知识三角形全等需要哪些条件吗·
问题2: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过程中,你是否存在一些疑问,比如:如果满足三组角相等,这两个三角形是不是全等呢·同学们可以拿出纸来,动手剪一剪,
问题3:一对三角形共有六对元素,从中任取三对进行组合,能组合成多少种情况·这几种组合是否都能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呢·小组同学可分工,动手做一做,分别验证你的猜想好吗·
问题4:关于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你是否还有其它的想法呢·
问题5:当四组元素分别相等时能否保证两个三角形全等呢·那五组呢·动手画一画,同位同学讨论一下,验证你的猜想。
问题6:通过以上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哪些收获和感受,是否还有疑问·
这几个问题层层深入,不断地激活学生的思维,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不断地去发现问题,然后去提出问题,最后解决问题,正是在一个接一个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中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通过这一连串的问题,学生才系统地感受到了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情况,进一步体会到了三角形全等的有关知识,另外通过提出这些问题,还让学生学习到了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三、巩固练习,加深对新知本质理解
通过自主探究,学生已经认知了新知识,但必须再通过巩固练习,才能加深对新知识本质特征的理解。因此笔者认为这一环节提问就要紧紧围绕“促进学生对新知本质特征的理解”来设计,这样不但可以使学生从新旧知识的对比中得到拓展,而且可以从新知的本质与形成的比较中得到启迪。例如笔者在教学苏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分式方程》在“巩固练习”这一环节设计的问题是:
解方程:(1) (2)
(教师巡视,针对学生解题中存在的问题提问)
问题1:你是怎样想的·错在哪里·
问题2:你应该如何去改正呢·
问题3:今后做这类题时应注意什么呢·
笔者认为在“巩固练习”后设计以上提问能促进学生对解分式方程本质特征的理解,以后再做这类题目时就顺利了。
四、拓展提升,运用新知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通过巩固练习后,学生加深了对新知本质特征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应及时地设计问题提升学生运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提问的目的应当是能提升学生的能力发展,让学生体会到新知应用价值,既能增强学生解题的兴趣,又能实现由知识向技能的转化。
五、课堂小结,总结反思
课堂小结是学生进行反思的主要场所,能强化学生对新知的再认识,帮助学生达到新旧知识的融合与创新,因此这一教学环节提问目的就是要引起学生对新知深刻的反思,巩固和强化学生对新知的本质特征理解和掌握。
【《初中语文课堂进行有效提问的方法》课题研究中期报告】推荐阅读: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提问现状研究10-18
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论文08-25
浅谈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课堂的有效提问06-27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讨论文12-19
初中的政治课堂提问教学研究论文11-18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专题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