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内容别论

2024-07-29

数学教学内容别论(精选6篇)

1.数学教学内容别论 篇一

黄帝内经第二十一篇经脉别论

本篇要点:

一:说明环境、情志的变化和体力的劳逸都影响着脉搏.临床诊断,必须结合观察病人身体的强弱、骨肉皮肤的形态等,才能正确地了解病情.

二:详细地阐述了饮食物的消化、吸收、输布等过程,指出其主要是依靠脾的运化和肺的输布,得以营养全身.

三:论述了六经偏盛所发生的症状和治法,同时阐述了气逆所出现的脉象.

原文与译文:

黄帝问曰:人之居处动静勇怯,脉亦为之变乎?

黄帝问道:人们的.居住环境、活动、安静、勇敢、怯懦有所不同,其经脉血气也随着变化吗?

岐伯对曰:凡人之惊恐恚劳动静,皆为变也。

岐伯回答说:人在惊恐、忿怒、劳累、活动或安静的情况下,静脉血气都要受到影响而发生变化。

是以夜行则喘出于肾,淫气病肺。

所以夜间远行劳累,就会扰动肾气,使肾气不能闭藏而外泄,则气喘出于肾脏,其偏胜之气,就会侵犯肺脏。

有所堕恐,喘出于肝,淫气害脾。

若因坠堕而受到恐吓,就会扰动肝气,而喘出于肝,其偏胜之气就会侵犯脾脏。

有所惊恐,喘出于肺,淫气伤心。

或有所惊恐,惊则神越气乱,扰动肺气,喘出于肺,其偏胜之气就会侵犯心脏。

渡水跌仆,喘出于肾与骨。

渡水而跌仆,跌仆伤骨,肾主骨,水湿之气通于肾,致肾气和骨气受到扰动,气喘于肾和骨。

当是之时,勇者气行则已,怯者则着而为病也。

在这种情况下,身体强盛的人,气血畅行,不会出现什麽病变;怯弱的人,气血留滞,就会发生病变。

故曰:诊病之道,观人勇怯,骨肉皮肤,能知其情,以为诊法也。

所以说:诊察疾病,观察病人的勇怯及骨骼、肌肉、皮肤的变化,便能了解病情,并以此作为诊病的方法。

故饮食饱甚,汗出于胃。惊而夺精,汗出于心。持重远行,汗出于肾。疾走恐惧,汗出于肝。摇体劳苦,汗出于脾。

在饮食过饱的时候,则食气蒸发而汗出于胃。惊则神气浮越,则心气受伤而汗出于心。负重而远行的时候,则骨劳气越,肾气受伤而汗出于肾。疾走而恐惧的时候,由于疾走伤筋,恐惧伤魂,则肝气受伤而汗出于肝。劳力过度的时候,由于脾主肌肉四肢,则脾气受伤而汗出于脾。

故春秋冬夏,四时阴阳,生病起于过用,此为常也。

春、夏、秋、冬四季阴阳的变化都有其常度,人在这些变化中所发生疾病,就是因为对身体的劳用过度所致,这是通常的道理。

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

五谷入胃,其所化生的一部分精微之气输散到肝脏,再由肝将此精微之气滋养于筋。

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

五谷入胃,其所化生的精微之气,注入于心,再由心将此精气滋养于血脉。

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

血气流行在经脉之中,到达于肺,肺又将血气输送到全身百脉中去,最后把精气输送到皮毛。

毛脉合精,行气于腑,腑精神明,留于四藏。

皮毛和经脉的精气汇合,又还流归入于脉,脉中精微之气,通过不断变化,周流于四脏。

气归于权衡,权衡以平,气口成寸,以决死生。

这些正常的生理活动,都要取决于气血阴阳的平衡。气血阴阳平衡,则表现在气口的脉搏变化上,气口的脉搏,可以判断疾病的死生。

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

水液入胃以后,游溢布散其精气,上行输送与脾,经脾对精微的布散转输,上归于肺,肺主清肃而司治节,肺气运行,通调水道,下输于膀胱。如此则水精四布,外而布散于皮毛,内而灌输于五脏之经脉,并能合于四时寒暑的变易和五脏阴阳的变化。作出适当的调节,这就是经脉的正常生理现象。

太阳脏独至,厥喘虚气逆,是阴不足阳有余也。表里当俱泻,取之下俞。

太阳经脉偏盛,则发生厥逆、喘息、虚气上逆等症状,这是阴不足而阳有余,表里两经俱当用泻法,取足太阳经的束骨穴和足少阴经的太溪穴。

阳明脏独至,是阳气重并也。当泻阳补阴,取之下俞。

阳明经脉偏盛,是太阳、少阳之气重并于阳明,当用泻阳补阴的治疗方法,当泻足阳明经的陷谷穴,补太阴经的太白穴。

少阳脏独至,是厥气也。蹻前卒大,取之下俞。

少阳经脉偏盛,是厥气上逆,所以阳蹻脉前的少阳劢猝然盛大,当取足少阳经的临泣穴。

少阳独至者,一阳之过也。

少阳经脉偏盛而独至,就是少阳太过。

太阴脏搏者,用心省真,五脉气少,胃气不平,三阴也。宜治其下俞,补阳泻阴。

太阴经脉鼓搏有力,应当细心的审查是否真脏脉至,若五脏之脉均气少,胃气又不平和,这是足太阴脾太过的缘过,应当用补阳泻阴的治疗方法,补足阳明之陷谷穴,泻足太阴之太白穴。

一阳独啸,少阳厥也。阳并于上,四脉争张,气归于肾。宜治其经络;泻阳补阴。

二阴经脉独盛,是少阴厥气上逆,而阳气并越于上,心、肝、脾、肺四脏受其影响,四脏之脉争张于外,病的根源在于肾,应治其表里的经络,泻足太阳经的经穴昆仑、络穴飞扬,补足少阴的经穴复溜,络穴大钟。

一阴至,厥阴之治也。真虚(疒肙)心,厥气留薄,发为白汗,调食和药,治在下俞。

一阴经脉偏盛,是厥阴所主,出现真气虚弱,心中痠痛不适的症状,厥气留于经脉与正气相搏而发为白汗,应该注意饮食调养和药物的治疗,如用针刺,当取决阴经下部的太冲穴,以泄其邪。

帝曰:太阳脏何象?

黄帝说:太阳经的脉象是怎样的呢?

岐伯曰:象三阳而浮也。

岐伯说:其脉象似三阳之气浮盛于外,所以脉浮。

帝曰:少阳脏何象?

黄帝说:少阳经的脉象是怎样的呢?

岐伯曰:象一阳也,一阳脏者,滑而不实也。

岐伯说:其脉象似一阳之初生,滑而不实。

帝曰:阳明脏何象?

黄帝说:阳明经的脉象是怎样的呢?

岐伯曰:象大浮也。太阴脏搏,言伏鼓也。二阴搏至,肾沉不浮也。

岐伯说:其脉象大而浮。太阴经的脉象搏动,虽沉伏而指下仍搏击有力;少阴经的脉象搏动,是沉而不浮。

2.教材内容与教学内容关系研究 篇二

1、提高教材质量

教材在各个学校都是普遍存在的,没有了教材学校就等于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可见教材对于学校来说占有不可磨灭的地位。对于学校来说,教材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内容,研究教材内容,不仅能找出教材中的不足和缺陷,加以改进,更能顺应时代发展、满足学生需求,版式优美、内容丰富、理解起来也比较容易的教材总是特别受欢迎。对教材内容进行研究,有助于检测教材内容的编排是否合理,是否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是否受到广大教师和学生的欢迎,进而制定更加合理、高水平、高质量的教材。

2、提升教学水平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依据,是黑暗中的指路明灯,是在茫茫大海中进行航行的方向舵,及时地对教材进行调研和反馈,发现教材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修正,对于教师改变教学模式,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教材也是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依托,教学内容是否贴近学生生活,是否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这些都至关重要,对于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也很重要。

二、教材内容的现状

通过对50名教师和200名小学四年级学生的问卷调查,教师和学生对于教材数量和内容难以程度的调查结果显示如下(表1):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教师和学生普遍认为教材的数量还算比较适中,但是仍有24%的教师和28%的学生认为教材数量太多,仅有4%的教师和7.5%的学生认为教材数量太少(表2):

上图显示54%的教师和43.5%的学生认为教材的难易程度一般,有26%的教师和33%的学生认为教材比较难,仅有6%的教师和5%的学生认为教材比较容易。

三、教材内容与教学内容的结合

1、精选教材内容

语文是存在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语言方式,是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情感态度以及对于世界的价值观等能力,因而小学语文教材的选择要注意工具性和实用性的统一,合理安排教材的数量,挑选难易程度始终的适合学生阅读的文字,注意生字量和长短句的平衡,同时不能忽视课文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学生如果读不懂课文的内容或者对课文所讲述的故事不感兴趣,那么课堂教学也起不到相应的效果。所挑选的文字也要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适当地拓宽学生的视野。

2、注重教学内容

学校通常采用大班教学,无法做到教师与学生一对一的沟通交流,课后也没用充足的时间进行辅导,在教学方法上,教师经常会忽略学习策略的重要作用,一般也很少对学生的思维及阅读进行合理的引导,对策略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学中采用的大班教学,不能有效地兼顾到每一个学生。因而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还应该注重教学方法,采取多种形式向学生传播知识,让他们主动去发现知识。例如在讲述四季的特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入户外,实地观察,体验大自然的美妙风景,感受大地上各种植物的变化,感受气温的变化,感受树叶的色彩变化,倾听风吹草动声音等等。师生之间的关系更要开放,老师不应该处于高高在上的位置,对学生应该多加鼓励、宽容,允许学生大胆提问合理想象。课堂气氛也要进行优化,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更能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欲望,阅读欲望。

3、二者的有机统一

教师应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理念,改变“照本宣科”的教育模式,教材是知识的承载形式,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但这并不是全部,不应该让教材束缚了教师和学生的创新能力,按照教材编写的内容一板一眼地进行授课、学习,这样不仅起不到教材原有的作用,反而会适得其反。教师应该把教材看作是引导学生进行认知,兴趣培养的一种参考资料,而不是学生要死记硬背全盘接受的事物。教科书上的内容是死的,但是教师和学生可以利用这些东西进行举一反三,把教材中的东西转变为自己生活中能用到的技能和储备。

部分语文教师由于自身的知识储备不足,不能正确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导致在讲课时偏离了主体,本末倒置误导了学生,对此学校应该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定期组织研讨会,使教师们进行学术交流,授课的心得体会,相互之间进行学习共同进步。同时在编写教材时不能模棱两可,要对教材进行注释和补充,合理引导教师和学生。学生自身也要积极思考,大胆提出质疑,时刻怀抱一颗思考和创新之心,对知识不断探究、不断追求,教材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同时也可为学生所用,真正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总结:通过对于教材内容的意义分析,可以知晓教材内容对于教师和学生意义重大,然而教材内容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对于教学课程的发展很不利,要即刻改变这种现状,为此,提出了一系列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的策略,使二者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3.整合教学内容 达成有效教学 篇三

一、一节之中教学内容的整合

在一个课时教学单元内,依据课标,合理制订三维目标,大胆合理地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和取舍,对于课标不作要求或不利于教学整体设计的内容或少讲,或不讲,让学生自行掌握;对于学生不易理解而又是课标要求的内容,在教学实践中就要增设背景材料,辅助学生学习;对于教材中已有的资料,如图片、资料回放、学思之窗等,凡是有利于达成三维目标和符合课程标准的,必须充分利用好;也可从宏观角度对教学内容的标题重新设计和整合。

以历史人教版必修1第一单元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为例。该课主要是学习秦朝确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从汉至元的演变进程。我们知道,这种进程是围绕该制度的两对基本矛盾(中央和地方、皇权与相权)来展开的。在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演进中,其发展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君主专制不断加强。而在“君主专制的演进”一目“学思之窗”一栏却介绍了宋真宗时皇权相对削弱一事。该段史实意在说明:在皇权与相权的发展总趋势中偶有反复现象,并非单向式发展。但是如果面面俱到的话,一个课时显然不够,而且相对也分散了教学目标,因此对此栏就略去不提。

二、单元内部各节教学内容的整合

教学知识的专题化和多元化,要求我们必须在阅读教材每单元的基本内容并理解各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后,再分别解读各节的课程标准和单元的课程标准,最后对单元内容作出整合。如人教版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在具体学习本单元内容之前,我引导学生阅读思考标题之后,指出第1课是学习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后3课是学习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在学习完本单元内容后,我引导学生从宏观上对知识整合:第1节学习了奴隶社会夏商西周早期的国家政治制度,第2节至第4节学习的是封建社会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一发展演变过程是围绕两对基本矛盾展开的:皇权和相权的矛盾、中央和地方的矛盾。接着我引导学生从这两条线索出发,追溯其演变的历程,进而得出其发展演变的规律。这样一来,纷繁的历史知识由此简化,学生也就会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及其特点有较清楚的理解和掌握了。

教材知识点的分散性和历史发展的整体性要求我们必须相应对它进行整合,使学生明了所学历史内容的连续性及其关联,从而真正从宏观上和一定的历史高度理解所学知识,而不只是得到零碎的知识和模糊的概念。

可见,对历史教学内容的整合是必须和必要的,是有助于实现课改精神、更好地达成三维目标和实现有效教学的。但另一方面,不应盲目随意或凭个人喜好,只是为整合或所谓创新而整合。在对历史教学内容的整合中,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科学性原则。所授教学内容的整合必须符合教学内容,符合课标要求,符合教学规律,从而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探究、理解和学习教学内容。

第二,创新性原则。整合必须体现教学创新和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

第三,循序性原则。整合必须从教学实际、学情出发,是由相对简单的内容整合、上升到有一定高度和深度的理性整合。

4.小学数学教学反思的内容及策略 篇四

一、小学数学教学反思的内容

1.反思教育观念

观念是行为的灵魂,指导着行为。传统教学观把学生当做接受知识的容器,只关注知识的掌握、技能的训练、成绩的提高,很少考虑如何通过数学教学使学生全方位地认识数学和体验数学的价值,体会数学精神,领略数学的美感,感悟数学交流,尝试数学创造等。这使绝大多数学生逐渐养成一种不爱问、不想问,也不知道要问什么的麻木习惯。在美国课堂里,学生可以随意打断教师的讲课,提出自己的问题和不同的观点,而在我们的课堂里,除非教师主动提问否则是不允许学生这样做的,学生也不敢这样做。传统教学观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是“背多分”式的高分低能者。

新课程呼唤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人才。要求教师以人为本,以发展的眼光对待学生,做到眼中有人、心中有人。在行动中逐步把自己的教育观念统一到新课程方向上。

2.反思课堂教学行为

教师要树立新意识,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传统教学法认为“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天职,课堂上教师的任务就是想方设法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思维活动完全受教师支配,这种教学方法不能发掘学生的潜能,阻碍学生的发展。教师的任务不仅是教会学生知识,更应该成为学生自主探索并获取知识的引导者。引导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还包括做人的价值,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一种激励,在学生迷路时,引导他们辨明方向,在遇到困难时,激励他们勇于战胜困难。教师在教学中认真分析教学对象,尽可能深入全面地了解学生已有的认识水平、个性特点,以及以往形成的思维方式、兴趣爱好等相关信息,以便更好地结合教材内容及课标要求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做到切合实际、因材施教。

二、小学数学教学反思的策略

1.教学反思的步骤

第一步,发现问题。反思产生于问题,问题来源于日常行为。成功、失败都是问题的来源,我们要做反思的有心人,善于捕捉教学活动中的典型事件或灵感,提出问题。

第二步,分享与合作。发现问题后对照新课程理念及时反思,必要时借助别人的帮助,如集体备课、听课、评课、集体讨论都是很好的形式,也可请教行家,使自己少走弯路而解决问题。

第三步,教学行为的升华。通过反思、提升自己的观念后,教师应在“师生之间交往互助与共同发展的过程”中做得更好,教学行为更符合新课程的要求。

2.教学反思的几种写作形式

(1)写课堂教学后的心得。

教师在教完一节课或进行完一个阶段教学后,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践应回顾,将经验和教训记录在教案上,作为完善教案、改进教学、总结经验和探索规律的依据,即教学后记。数学教学后记主要包括:记精彩之处、记遗憾之处、记学生的高见、记自己的教学机智和写再教设计等。写教学后记,贵在坚持,一有所得,及时记下,长此以往,必有收获。

(2)写教学活动的观摩与交流的经验。

教学观摩是常见的,也是很有效的提高教学水平的方法。单纯的自我反思通常比较模糊,难以深入,反思活动不仅是个体行为,还需要群体的支持。对话可以使人的思维清晰,来自交谈对象的反馈会激起深入的思考。在工作中,我有深刻的感受,同事之间长期相处,彼此之间形成了可以讨论教学问题的共同语言、沟通方式和宽松氛围,便于展开有意义的讨论。而且由于所处教学环境相似,面对的教学对象知识和能力水平相近,因此更容易找到共同关注的教学问题展开对彼此都有成效的交流。交流方式很多,比如:共同设计教学活动、相互听课、做课后分析等。交流话题可以是:“我觉得这堂课比较成功的地方是……我觉得这堂课比较糟糕的地方是……这个地方的处理不知道怎么样?如果是你会怎么处理?我本想在这里‘放一放学生,但怕收不回来,你觉得该怎么做?我最怕遇到这种‘意外情况,但今天感觉处理得还可以,你觉得怎样……”常常提出许多棘手的问题,或新教材中存在的疑惑,大家随意漫谈,相互探讨,许多问题就在这类漫谈、探讨中得以解决。也可通过上分析课、研究课等让教师相互观摩,以探究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

(3)利用学生的反馈信息,拓宽反思渠道。

现代教学贯穿的一个基本思想是教师的“教”应服从于学生的“学”,教学过程及内容应符合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和认知的思维规律。实施学生反馈是教师经常使用的一种重要的反思策略。为此,新学期开始,我先在学生中做一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数学课的希望,给学生开设课前两分钟的“新闻发布会”,深受学生喜爱。学生作为教学实践的客体,对教学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们从自己的实际需要,从自己的兴趣、爱好、知识结构出发,对教学内容、授课方式、教学进度、课堂组织与管理及效果做出评价。通过学生的眼睛,教师可能认识到自己教学中的优点与不足,而且深入了解学生的真实感受和需要。既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适应学生认知发展的要求和规律,又有利于教师从学生层面自我认识,增强教学针对性。实施学生反馈,教师可以在课前、课中、课后、期中、期末考试后利用谈话、问卷等形式,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作为进一步提高教学反思的宝贵资源。

5.高中数学算法内容的教学研究 篇五

[关键词]高中数学 算法内容 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02-0023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语言的灵魂——算法也乘着时代发展的风帆,沿着信息传递的脚步悄然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并被注入到了高中数学教学的体系中,成为高中数学的重要组成内容.作为高中数学的一项新增内容,高中数学教师在开展算法内容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难以避免各种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成了阻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发展的“绊脚石”,倘若无法从根源上解决这些问题,将对学生的学习算法、升学深造和就业实践产生严重的影响.为此,对高中数学算法内容的教学进行研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从新课标的角度解读高中数学算法

作为一项新增的数学内容,高中数学教师只有从新课标的角度去理解、研读算法,才能更好地开展算法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成效.根据算法的课标大纲要求,可以从以下几大方面对算法进行理解和认识.

1.根据对高中数学教材的研读,算法在高中数学课程的设计中被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对算法的基本思想和基本知识进行介绍;另一部分是把算法思想渗透到整个学科课程的教学内容,让算法贯穿于高中数学的各个模块体系中,从而使枯燥乏味、抽象的数学内容变得更加灵活、生动、具体.

2.算法不仅在于内容上的灵活,更在于其思想的优越性.通过学习算法不仅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构建算法意识,让学生学会从算法的角度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数学教学中的每一个算法,实质上都是一种构造型的证明或论证.学生经过模仿、操作、探索,以及设计程序框架图来表达问题的过程,对顺序、条件分支、循环三种基本逻辑结构有了较深的理解.

3.算法强调解决问题的通性通法,通过对算法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把这种思维习惯迁移到日常生活之中.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算法的过程中深入理解输入语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条件语句、循环语句,并深入体会算法的内在思想.

二、高中数学算法内容教学的几点可行性建议

1.教学时加强统一整合的考虑

算法是在新课标改革理念的推动作用下引入中学教材的内容,由于算法内容加入高中教材的时间较短,与其他数学模块体系的内容融合还没有做好.为此,高中数学教师在开展算法内容教学时,应做好教材的统筹整合T作,在其他模块体系的内容中融入算法内容,让算法不仅仅是作为一种数学思想来指导教学,更要让其作为一种教学技能来解决数学中的问题.如,在求函数解析式的一般方法、研究函数单调性等方法时,教师就可以融入算法知识,引导学生用算法解题框图来体现知识内容;同时,在学习完一个章节的内容后.对专题知识进行总结时,都可以用算法中的程序框架图来实现.这样一来,教师就可以通过多种的交融联系使学生意识到算法内容的重要意义,并能够把算法思想逐步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教学时加强信息技术直观教学

信息技术的深入推进,为高中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利用信息技术帮助我们解决教学中的抽象问题是我们使用信息化技术的日的.而对于算法内容的教学来说,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直观教学,能够有效地利用框图提高学生对算法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如,在算法框图中,为了更好地体现数学符号的表现方式,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中的动画功能,用形象直观的方式把框图形象地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掌握事物之间的逻辑与因果关系及组织结构方式,从而让学生在绘制程序框图时能根据多媒体的直观图像理解框图的设计、语句赋值和循环语句的设计方法,以达到对实际情景的框图设计和应用解决具体问题的日的.

3.教学时加强学生学习算法的指导意义

6.紧扣教材内容 创新教学手段 篇六

一、发掘乡土资源上好观察课

观察是自然课教学的主要方法之一。小学自然观察课教学。主要是针对一些动植物进行观察。因此,我始终留意生活中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利用它们代替图片、标本进行教学。如教学《花的构造》时,把学生带到野外。采集一些白菜花、油菜花、桃花等,然后让学生对花进行观察并归类统计,看看这几种花在构造上分为几部分。学生很快将花拆分为四个部分,并且每一部分的统计数字很清晰。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油菜花、白菜花、桃花都是由雄蕊、雌蕊、花瓣、花萼四部分组成的,像这样由四部分构成的花叫完全花,而缺少一至二部分的花叫不完全花。又如教学《养蝌蚪》时,我把学生带到池塘边去观察蝌蚪,让学生了解青蛙的发展过程:卵—蝌蚪—长出后腿—长出前腿—尾巴缩短—变成青蛙。这样充分发掘生活中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不仅培养了学生整体和系统观察自然事物的能力,而且直观、具体、有趣,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利用器具材料上好实验课

自然课,必须要坚持做实验。实验能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学习自然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课堂上,教师要求学生养成多动脑、多动手、多观察、多分析的习惯,不能完全依赖书本去寻找结论,应以事实为依据。如教学《轮轴》一课,学生对轮轴这种机械的构造感知很快,但对轮轴的作用和省力规律却很难想像。为上好这堂课,课前我找到了一个自来水闸筏,并且找到一大一小两个拧头。课堂上,让学生徒手和用两个大小不同的拧头打开与关闭闸筏,感知自己在力的使用上有什么区别,同时提出问题:造成用力大小变化的条件是什么?实验后,学生马上能说出轮轴有省力的作用。并且在轴不变的情况下。轮越大越省力。这样教学,学生既能较易理解知识,又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留下深刻的印记。又如《水的浮力》是一堂典型的物理课,在上这堂课之前,学生们一致认为“轻”的物体会上浮,“重”的物体会下沉。为了上好这堂课。课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准备了一架天平和重量相同的一块木块、一块铁块、一块铁皮,同时让学生在教室里面准备一盆水。上课时,我找了几位学生到讲台前按我的要求进行操作,其他学生围观。首先。我请一位学生将这三种物体都放入水中,看看有什么现象发生。结果,如学生们所说的一样,铁“重”下沉,木“轻”上浮。接着,我又让另一位学生将这三种物体从水中取出放在天平上称一称,看看它们重量上有没有区别.结果是一样重(木块吸水后稍重)。这该怎样解释呢?这时,又指导学生再做一个实验:把铁皮卷成碗状放入水中,再将铁块放入水中。这两种物体的材质相同,结果是铁皮浮在水面上,铁块沉入水中。实验证明,物体在水中沉浮与它自身的材料和重量没有关系。接下来让学生根据刚才的实验结果分析、比较,最终得出结论“比同体积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它们所受到水的浮力与物体排开水的体积有关”,从而使学生对水的浮力知识掌握得更牢固。

三、发挥多媒体功能上好整合课

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能改变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自然学科有一部分教学内容,需要逼真、系统地动态呈现瞬变的事物及其变化发展过程,清晰地表现出事物的缓慢变化和快速进程。要突破这些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式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这时,就可运用多媒体强大的“透视”和“模拟”功能进行教学。如教学《果实的形式》一课.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式通常需要几周实验后才能认识到,南瓜的雌蕊只有通过传粉受精后才能形成果实。想在一堂课的时间内呈现这一全部过程。就可以制作播放果实形成的模拟动画课件:1.南瓜花粉从雄蕊通过昆虫或风力落到雌蕊的柱头上;2.花粉管萌发向下延伸直达子房;3.花粉中的精细胞与子房中的卵在胚珠中结合;4.子房逐渐膨大形成果实,胚珠形成种子。教学手段的运用,能让学生在几分钟的时间内。总结出需要几周实验才能认识到的南瓜果实与种子形成的详细过程。再如教学《血液循环器官》一课,实验和讲解都不可能使学生真正地认识到人体血液循环的“庐山真面目”,而借助多媒体强大的“透视”功能,就能让学生直观地认识人体内复杂的血液循环过程。制作播放人体血液循环动画课件如下:A.左心室收缩,将心室内的血液压进体动脉而进入毛细血管;B.血液在毛细血管中进行交换后经过体静脉进入右心室;C.右心室收缩将回收的血液输入右心房而进入肺;D.血液在肺中补充氧气后通过肺静脉到达左心房。课件的播放,能使学生清晰地了解人体内血液循环所经过的器官和过程。

上一篇:秋姑娘英语作文下一篇:同学聚会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