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美丽乡村”考察线路

2024-11-19

浙江“美丽乡村”考察线路(共5篇)(共5篇)

1.浙江“美丽乡村”考察线路 篇一

美丽乡村建设考察报告

近段,有幸到湖南、江西等地参观学习了当地美丽乡村建设经验。其中,有靠投资、靠项目砸出的美丽乡村,也有靠群众参与、村民高度自治的具有当地特色的美丽乡村,都有值得借鉴的地方,但整的来说,有三个方面值得我们学习。

一、文化贯彻始终。不管是浏阳的墙面宣传,还是江西的祠堂文化、红色文化,都有文化元素贯彻其中。各地充分挖掘当地名人、古建筑、有政治意义的地方,通过寻根、寻史、寻故事,使当地的美丽乡村建设更加丰满,更加有内涵,提高了村民的自我归属感,激发了群众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热情。

二、建设与环境和谐统一。在学习考察当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整齐划一的街道,而是大家集思广益,根据当地的房屋、道路、田地、树木,进行的一些“奇思妙想”。譬如中洲屋场的瘦身栅栏、路旁轮胎上栽种的花草,东龙村的生态渠、石子路,大土楼村的竹制栅栏都很符合村情,都很有当地特色,并没有把美丽乡村建设成水泥钢筋铸成的统一模式的城镇。

三、卫生整治情况好。在参观的点中,卫生情况都很好。一是村民高度自觉。在参观的点中,卫生维护的方式不一,有的是清洁人员长期打扫,有的是村民进行“三包”,但是根据当地村委的介绍,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大家的环境意识普遍提高,主动自觉维护家园卫生。二是垃圾处理设施齐备。除了常见的垃圾桶,有的地方修建了漂亮的焚烧池,并专门修建了垃圾回收屋,对玻璃瓶、纸板、废旧电器等可回收垃圾进行回收,并通过奖励生活用品鼓励村民集中进行处理。三是修建了污水处理池。影响居民生活的不仅有垃圾,更有污水,特别是农村家庭养鸡、养鸭比较多的村落很有必要学习推广。

通过学习外地经验,我觉得可以抓好三项工作推进我县的美丽乡村建设。

一、抓好农村建房管理。受老思想影响,农村建房贪多、贪大的问题比较普遍,修围墙、多占面积挤占公共资源也是普遍问题,影响整个村(居)的外形外貌和出行方便。所以,我县的美丽乡村建设要首抓住房管理。一是制定建房规划。每村应预留地块进行房屋建设,同时预留公共地块,在确保建房集中的前提下,不过分拥挤,有一定的公共资源空间。如公路两旁修建房屋要距道路多远,前排和后排房屋应距多远。二是限制新建住房的申报。凡不符合宅基地申请的人员坚决禁止,同时,新申报的宅基地面积应该从严控制,按照人口数量限制宅基地面积。三是制定围墙修建标准。对村居比较集中,道路狭窄的村落不推荐修建围墙,如果修建围墙应该制定相应的标准。如应距道路多远,围墙应限多高。四是对废旧房屋进行集中拆除。对新申报另址修建房屋的应要求村民将老房屋拆除。同时,对长期闲置、年久失修的房屋应组织村民拆除,特别是对已经弃用、倒塌房屋的宅基地进行集中拆除。

二、抓好村民自治管理。每一个美丽乡村的建设离不开村集体、离不开维护管护,所以要抓好村民自治管理。一是抓好支村委干部的管理。一个村好不好,与村干部息息相关。所以,要在即将到来的村委会换届选举中挑选精兵强将,要加强村干部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二是抓好村集体创收。村集体不富裕、人民生活不富裕,村民意识也很难上去,所以,村集体要积极开展创收,把整个盘子做活、做大。一方面,以产业为支撑,加强土地流转,如发展水稻、花卉,成立合作社,招商引资等,扩大规模,产生集约效应。另一方面,可通过租赁等多种方式盘活公共资源,特别是合乡并村后原乡镇、村(居)办公地点、活动场所的利用问题。三是抓好协会、自治委员会管理。协会和自治委员会都有一定的带领作用,要积极发挥他们的作用,在对全村重要和公益事业上发挥作用。

三、抓好文化建设。目前,精神文明建设并没有与物质文明建设齐头并进,要想净民风、提民质,就要抓好文化建设。一是建好文化场地。每个村都至少应该有一个文化场地,供村民跳广场舞、放电影、搭戏台,为村名的文化生活提供条件。二是建好村村响工程。每村都要拉通广播,可以由乡镇统一管理,定时播放歌曲、与农民息息相关的农业知识、时事要闻等。三是每村明确一个文化主题。没有文化,就没有灵魂,每个村都应着力打造该村有代表性的精神和口号进行宣传,可以围绕当地名山、名人、名事进行挖掘。四是积极开展各类评选活动。美好的精神,需要传承,需要宣传。对农村涌现出的敬老、爱幼、公益达人,应该予以评选表彰。

四是抓好微美庭院建设。建设美丽乡村应以农民为主体,庭院建设,就是明确农民主体抓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一是加强房屋改造。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进行“穿衣戴帽”,但我更赞成把穿衣戴帽的资金用在危房改造或者年久失修房屋上。二是做好房前屋后绿化。由政府免费或者定额免费提供统一的树苗和花草,由村民自己种植,对房前屋后进行绿化。三是抓好墙面宣传。将墙面宣传作为庭院建设的一个方面,由村集体负责,做好墙面的美化。这些宣传要紧扣村风、民风,选取符合当地特色的图案,在房屋集中、视野开阔的墙面上进行宣传。四是完善公共区域建设。庭院漂亮了,公共设施更要跟上。现在,硬化公路基本通村通组,由村负责,对道路有损坏的进行修补,对没有路肩培土的要培土,两边没有绿化的要绿化。对有条件的地方,可安装路灯、摆放健身器材、石桌石凳等公共设施。这些公共设施要在方便人民群众的基础上有特色、有亮点,并与环境和谐统一。五是抓好卫生管理。要切实落实村民卫生责任,自家清洁自己做,由村委会统一进行调度。垃圾回收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但是作为基层,我觉得还是要做。集中进行回收,不便在全县推广。村委会可与当地垃圾回收人员进行协商,由他们定期走街串巷回收垃圾,由村委会给予一定的补助。六是做好利民工程。对有上级项目资金支持,方便人们生产生活的清洁能源工程、太阳能工程,要大力推广。里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要积极争取,争取每个美丽乡村建设点至少有1—2个项目。

2.浙江“美丽乡村”考察线路 篇二

“十二五”期间全国各地的乡村旅游热潮为乡村地理学与美丽乡村建设的有效融合提供了政策辅助, 浙江所出台的《浙江省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在提出浙江需要不断强化水、农、牧、林、渔等产业与旅游之间的融合性的同时, 要求本地各级政府立足本区域红色旅游优势, 因地制宜尝试推进多形态的乡村生态旅游建设, 并实施美丽乡村规划战略。此要求提出之后, 依托中心城市的浙江环城乡村旅游带建设项目逐步开展起来, 而乡村地理学理论在融入此项活动的过程中, 一些重要问题也日渐浮出水面。

1 乡村地理学运用基础上浙江美丽农村建设的定位

1) 乡村建设基本要求。

乡村治理和城乡规划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浙江美丽乡村建设中所需要遵循的乡村地理学理论实际是需要以区域发展为切入点, 着力就乡村区域的景观、资源、人文、社会、经济所形成的条件、地域结构、基本特征、时空变化规律以及各个要素之间的相关性展开分析。乡村地理学作为研究地理环境和人文经济活动之间关系的学科, 自从20世纪30年代传入中国后, 随着我国乡村建设着眼点从单一的农业向旅游业、交通运输业、商业、工业等领域的多项、系统化发展后, 乡村地理学理论和视角在乡村现阶段建设中的应用也日渐深入, 其应用切入点主要表现在乡村聚落、乡村经济、乡村土地使用、乡村城市化、乡村文化、乡村景观、乡村空间、乡村规划的基础理论应用几个方面。

2) 浙江美丽农村建设基本原则。

现阶段乡村地理理论运用下, 浙江乡村的治理过程已经反映出浙江农村的治理和改革, 必须遵从立足当前发展现状, 实施逐步有序战略推进原则。民众的意愿和农民的支持与认同感, 需要融入到浙江农村建设整体规划中, 并以其实际变动性作为整体规划的基本数据。只有充分尊重本区域农民自主性, 并适时引导和发挥本区域民间的创造力, 才有可能做到农民、政府、规划局等各方力量的聚合, 实现浙江美丽农村的超前建设。

首先, 浙江美丽农村建设需要保护农民的基本利益, 而农田作为农业生产机械化、产业化、专业化、规模化运行的基本保障, 需要在美丽农村区域规划中, 以农业现阶段生产的高效益性和高效率性的融合要求为前提, 在保证现阶段土地承包权力的稳固性的基础上, 进行浙江农村土地使用权适度流转的规划和土地利用、开发等的筹划。

其次, 实施农村各项的综合改革, 并建立起县镇合作机制可作为浙江美丽农村建设的实践性操作保障。

政策协调机制的构建和强化、中心镇培育工程的建立和落实可作为政策资源优化整合, 强化政策协调配套指令运作的基础, 而依托浙江美丽农村区域规划要求, 来筹划强镇、强县对应体制的创新, 则可辅助理顺两级政府之间的行政运作关系, 规避浙江美丽农村区域规划中的行政拖延、工作重合、落实效率低等问题。这同样也是乡村地理学视角下, 浙江美丽农村建设所需要关注的乡村空间建设、乡村规划、乡村聚落等良好运作的预备工作。

第三, 农村公共产品的大力供应是浙江美丽农村区域规划及战略实施的必要条件。

以乡村地理学的区域性统筹要求为先导, 浙江美丽农村建设中所涉及到的环境保护、地理结构调查、社会公共服务事业的开展、基础设施的配套、乡村文化发展中的社会公共文化事业的城乡反射型运用等, 都需要充沛的农村公共产品及对应的便捷现代物流体系、快捷便利的交通体系等来给予推动。从浙江美丽农村建设的本质而言, 乡村建设同样需要立足在城乡交通一体化需要下, 因此对应的作为乡村财政收入提升所需硬件设施, 也应该同期、同步建立并按照浙江美丽农村建设战略推进时, 各个环节的动态变化加以调整。

2 乡村地理学视角要求下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的原则优化

针对浙江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类问题, 在乡村地理学视角要求下, 应该从战略设计者的思维优化方面入手, 坚持以下原则:

1) 坚持优化布局, 实施城乡统筹。

按照乡村地理学要求, 美丽乡村建设的统筹安排需要覆盖到公共设施、人口、城乡产业等多项领域, 深入调查和挖掘乡村现有的田园风光、自然资源、民族风情、传统文化、产业经济、乡土建筑等方面的优势和不足, 以可持续发展为基点, 将历史文化村落和农业社区统一建设成居民就业充分、环境优美整洁、社会文明和谐的节点。

2) 坚持生态绿色发展, 分类指导层层渐进。

绿色生态管理理念应该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全程理念。正如浙江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资源保护与资源开发所存在的矛盾, 大力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环境为前提, 美丽乡村建设应该以生态家园建设、生态经济建设为抓手, 立足各村特有的资源和文化优势, 建立生态良好、生活富裕、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文明发展战略, 并坚持以宜游、宜业、宜居为建设目标。战略计划的层层推进可有效应对当前建设中过度开发、建设面子工程、急功近利等做法, 以基层组织和村民为主, 邀请村民共同进行战略筹划, 鼓励村民献计献策, 以精品村建设和具有本村特征的特色村居为目标, 科学定位节点村、精品村、景观带的规模和功能, 提升战略规划的品位和品质, 突出村建特色, 串点成线并连线成片, 分类指导、层层渐进、全面推广, 努力建设整体风貌协调、乡土气息浓郁、区域建设特色鲜明的美丽乡村。

3) 坚持分统结合, 发掘资源创新机制。

当前浙江美丽乡村建设所存在的最大问题即缺乏人本为思想, 政府投入过大, 社会资源被忽视。美丽乡村建设最终的执行在于民众, 引导村民自觉建设并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有助于辅助政府改善单一化资金筹划渠道的现状。将农业两区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文化礼堂建设、“四边三化”、旅游开发、扶贫开发等工作密切结合起来, 整合企业社会团体、政府部门、企业的各界力量, 增强合力、创新机制、强化协调, 汇聚力量, 共同推动美丽乡村建设。

3 乡村地理学视角要求下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的策略优化

1) 重新筹划战略布局, 因地制宜发挥示范效应。

坚持“富设计、富规划、穷建设”的筹划理念, 从村庄整体风貌和建筑布局入手优化, 突破原有规划设计思维和模式, 提升村庄的规划水平。一方面需要调整现有规划设计思维, 以自然环境现状为基础, 以新农村特色建设为目标, 尊重村落特有的历史文化和空间生长机理, 努力营造新旧自然、和谐统一的农村风貌。

因地制宜的进行乡村设计并发挥其示范效应, 对美丽乡村建设的宣传工作也具有良好的辅助作用。此外, 在战略布局的重新规划时, 还需要考虑到美丽乡村建设的外延和内涵, 督促各村严格按照建设要求和标准执行, 建设团队方面则使用筛选和验收淘汰机制。

2) 挖掘农村特色文化, 深挖内涵拓展建设思路。

浙江美丽乡村建设要充分发挥人文底蕴深厚、农耕文化多样、山水风光秀奇的优势, 就需要从农村人居环境、农林特色产业处入手, 大力开展村乡整洁活动, 结合村民意愿和财政实际, 在彰显特色因地制宜的理念下, 有序推进重点项目。可尝试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 推动农村传统产业的转型和升级, 并实现旅游跨越发展策略, 这就需要在美丽乡村建设中, 不断挖掘和体现农村特色文化。重视农村传统孝德文化、耕读文化的重建和整理, 丰富乡村建设的传统文化之魂, 深谙乡村建设内涵, 使之成为市民和农民共同的精神宝库。

建设思路的拓展, 并不能单纯依靠政府规划, 由于村庄的整体规划直接关系到农民切身利益, 因此规划方案编制时, 需要以村庄发展规律和自然环境生态发展规律为基础, 协调各方面的矛盾和利益, 广泛听取相关利益者的意见和建议, 兼顾到村庄近期和远期利益, 突出地方传统特色, 借助环境整治和规划引导使得乡村建设与生态环境、生产等共同和谐统一发展。

3) 强化政策和财政支持力度, 建设管理和创新机制并举。

整合资源注重财政支持是美丽乡村建设得以稳步进行的动力。这就需要财政方面优先足额地进行专项建设资金的安排, 实施融资模式来积极争取各方面资金的注入。努力整合联合公路、农业两区、乡村旅游等与美丽乡村建设相关的资源和资金, 侧重向乡村建设项目方向倾斜, 并积极引导社会资本的注入。相关政策完善方面可按照美丽乡村建设的实际情况, 在基础建设设施方面, 需要考虑农村污水治理、农村住房改造、配套设施完善、垃圾处理等方面的基础建设和对应的政策性支持。

此外, 美丽乡村建设一方面需要注重村容村貌的规划和治理, 从根本上改善生态环境、生活和生产环境, 强化对环境的维护和管理, 另一方面要强化广大干部, 建设责任意识, 重视将当地重点工作与美丽乡村建设进行结合, 利用“三改一拆”“四边三化”“千百工程”等项目, 多方借力, 建立领导小组定期统筹协调, 已形成各方资源及力量的整合合力。为保障管理效果, 可实施村、街道、镇、市多级联动的考核制度, 使用月通报、月考核、月督查、年终考核的方式, 丰富奖惩措施, 以提升美丽乡村建设的工作效率。

摘要:根据乡村地理学理论, 介绍了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针对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调整设计思维、挖掘特色文化、注重财政支持等策略, 以提升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的工作效率。

关键词:乡村地理学,乡村建设,城乡规划

参考文献

[1]郭焕成, 郑健雄, 吕伟明.乡村旅游理论研究与案例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

[2]汪彩琼.新时期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的探讨[J].浙江农业科学, 2012 (8) :77-79.

3.美丽乡村,浙江递出的最美名片 篇三

这段话摘自今年5月《人民日报》刊登的关于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的文章。

走过十年建设路,浙江全省关于美丽乡村的概念早已深入人心。诸多报刊文章,从独特角度展示了浙江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的璀璨亮点,视角新颖,图文优美,获得了读者的一致好评。

的确在现今,谈起美丽乡村,除了赞美整洁的村貌环境、先进的农业技术、文明的乡风礼仪,我们更愿意停下来思考,思考美丽乡村所谓“美”的文化内涵。

谈到美丽乡村由内而外的美丽,不由会想到美丽乡村创建中“净、形、景、品”的要求。如果说“净、形、景”是外形,那么“品”就是内涵。特色是基础,主题是品牌。各地在同心共绘锦绣画卷的同时,更加注重细节的打磨,使美丽乡村越来越形神兼备,魅力无限。

在“美丽乡村”这个总品牌之下,从各自的传统历史、人文积淀、资源禀赋、地形地貌等特色出发,每一个县都确定了一个接地气、高立意的主题,创立了一连串充满诗意、韵味绵绵的地域品牌,如潮乡海宁、古城临海、幸福长兴、富丽临安、龙游天下、梦留奉化、天然文成、休闲定海、秀美磐安、养生莲都、生态宁海、人文绍兴……

古希腊罗马时期的3至4世纪,人们普遍存有逃离城市、享受乡村的价值取向;美国建国理念起于“对英国都市的反叛”,“乡村生活优于城市生活的观念塑造了美国”,例如,托马斯·杰斐逊就明确表达过这样的理念。而中国古人也多以重返田园为终极梦想,“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便是此种情怀。

而乡村的魅力更在于其独一无二的存在。山有不同的韵味,水有相异的风情。同一片浙江的青山绿水,照样是各有各的味道,关键在于当地的人们如何认识自己的独特魅力,又如何挖掘和提升自身独有的品牌。

村落,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仍是大多数老百姓聚居的地方,其生产生活方式、思想理念都会随着时代变迁而不断发展。因此,美丽乡村建设是自然与人、物质与文化、生产与生活、传统与现代融合在一起的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农村环境、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问题,更涉及历史、文化、民俗、生产、生活等方方面面。

美丽乡村“美”的内涵,首先体现在文化。

文化是一个村落的灵魂,连着过去,接着未来。历史文化村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积淀、丰富的历史信息、意境深远的人文景观和各具特色的民风民俗。接下来,我们需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深度发掘文化村落中凝结着的宗族文化、耕读文化、民俗文化,让优秀传统文化在与现代文明的交流交融中,不断继承创新、发扬光大。

来到安吉县上墅乡龙王村,东坞和西坞,二水汇一溪。它因将中华艺术瑰宝“手工造纸”传承至今,并进一步得到弘扬而出名。

龙王村造纸历史悠久,可追溯到数百年前。但由于手工造纸劳动强度大、艰苦,后辈青年人不愿学习,手工造纸作坊越来越萧条。2008年8月8日晚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一段向世界展示中国古代“文房四宝”制作技艺的短片,画面唯美静谧、朴素大气,充满了古老东方的神韵。龙王村从此得到启示。

为继承发扬手工造纸工艺,龙王村两委提出打造传统手工造纸作坊,保护和传承龙王村流传数百年的手艺—传统手工造纸文化艺术。村干部访遍了村里的老手艺人,一座原汁原味的手工造纸作坊拔地而起。每逢周末,来自县内外的客人们如同龙王溪溪水长流不绝,或体验龙王山水的美丽,或感叹中华艺术瑰宝的魅力。

美丽乡村“美”的内涵,第二体现在活力。

从静到动,从简单追求物质富裕到享受精神富有,农村的活力来自一张张生活在其中的笑脸。以文化入手,乡风乡气日渐清新,农民自觉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努力经营“和美家庭”,积极丰富自我修养,提升着整个村庄的内在活力。

现在的鄞州农村,正呈现着一派和和美美、欣欣向荣的景象。

这里歌舞升平。在石碶街道横涨村,文化公园、杨家祠堂、篮球场、健身路径等设施齐全,并在此基础上组成腰鼓、越剧、气排球、舞龙等文体团队;在横溪镇梅山村,有健美操、篮球、腰鼓三支队伍,同时注重村校结对,成人学校和该镇中小学校的教师经常性下村指导,体育活动因此丰富多彩,获得了省体育特色俱乐部荣誉;在横溪村,村篮球队获得企业冠名,各类媒体争相报道。

美丽乡村“美”的内涵,第三体现在可持续。

村庄美不美,首先看生态,但光有生态,经济不发展,农民不富裕,也不是美丽乡村。坚持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理念,把生态富民贯穿到美丽乡村建设的全过程,推进美丽乡村与农民增收的互联互动,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显势,这样才有发展的潜力,才有持久的生命力。

乡村风景如画。今年5月小长假,在通往玉环县龙溪乡山里村的盘山公路上车辆如织,2万多名各地游客纷至沓来,看美丽乡村,品动漫文化,尝农家小吃,玩转现实版QQ农场亲子乐园,跋涉嬉溪谷健身步道……

去年4月,玉环县龙溪乡巧妙地把美丽乡村和动漫文化相互融合在一起,成功地打响了山里村美丽乡村动漫花谷的旅游品牌。随即,龙溪乡在不断完善动漫花谷的旅游休闲配套设施的同时,积极吸引社会资金新建农业创意观光项目,新增加了四季花田、嬉溪谷健身步道、百年古树群、老炮台日出观光点、现实版QQ农场亲子乐园、山里农庄、山里村文史馆、盆景艺术家工作室等景点,山里村最近成功地晋升为国家2A级旅游景区。

以村为支点、风景线为骨架,着力打造“一村一品”“一线多韵”,支撑美丽乡村的形态美。经营山水,经营村庄,发展富民产业。挖掘文化底蕴,植入文化元素,寻找、发现、展示美丽乡村内在美……浙江美丽乡村的这篇“文章”越写越有“味道”。

中国悠久的农耕社会历史及特殊的现代化进程,使大部分城市居民与农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农村存在天然的亲近感,农村是他们的精神守望地。其实,农村不止是农民的家园,它也是我们所有人的精神家园。

(除署名外,本文照片由作者拍摄)

4.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的考察报告 篇四

县农办廖海英

根据要求,现将美丽乡村的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考察印象

在桐乡、长兴、安吉、桐庐、遂昌等地的实地考察以及交流中听到最多的、感受最深的、触动最大的是创业、创新、规划、整合、融合、经营等字眼。长兴的中心村培育、安吉的美丽乡村、桐庐的秀美乡村、遂昌的洁净乡村,确实值得学习借鉴。

创业创新氛围浓。创业创新关键在于付诸行动,在行动中创新,在行动中创业。为破解土地要素制约和城乡统筹建设,桐乡进行了“两分两换”试点工作,以新市镇为依托,开展了区域建设用地、生产力和人口布局的优化调整,既加快了要素向新市镇集聚进程,也拓展了市镇、工业功能区和现代农业的发展空间。农民新村的供水、供电、供气、排污、有线电视、宽带网络等设施与城市一体化布局,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新一轮的村镇建设规划按照现代城市、现代家园、现代市民的标准要求,进行严格的功能区分,把当地新农村建设的重点逐步引导到农民市民化、社区城镇化、城乡三次产业融合互动、城乡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等方面,较好地实现了新农村建设的内涵拓展和层次提升。积极破解资金瓶颈,安吉通过组建新农村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农业发展担保公司,探索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资金“镇贷村用”模式,通过县财政注资县信用联社1200万元作为担保,县信用联社按基准利率下调10%的利率向“美丽乡村”建设单位授信,用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规划引领标准高。建设新农村,规划是龙头,规划更是发展力。如,长兴把加强科学规划作为新农村建设和合作共建省级新农村实验示范区的首要工作来抓,积极发挥好规划龙头作用。目前已编制的规划19个,应修编的规划2个,需新编的规划13个。在规划制定和实施过程中,一是坚持规划全覆盖,强化县域一体化规划的理念,把农村的发展纳入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划之中,做到全县区域的全覆盖、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的全覆盖。按照“一核心三组团”、中心村、一般村的规划布局,突出抓紧做好《县域村庄布局规划》、《中心村建设详规》,按照平原水乡、丘陵山区等不同类型分别确定中心村的标准,设置100个左右的中心村,推进公共设施、公共服务向中心村集中。二是完善规划体系,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目标,借助浙大规划设计专业教授、专家的力量,在修编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这两个龙头规划的同时,进一步完善农村产业发展、小城镇和村庄布局、社会事业发展等专项规划,使全县各项规划形成统一的有机整体。安吉县在“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 目标指导下,以“立意上求高度、平面上求广度、类别上求纬度、推进上求经度”为架构,尊重自然美、侧重现代美、注重个性美、构建整体美,坚持规划为引领,研究制订《安吉县建设“中国美丽乡村”行动纲要》,委托浙江大学编制完成《安吉县“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编制《安吉乡村风貌特色研究—营造技术导则》,为全县农村风貌的营造提供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适宜的技术指导。同时,安吉县要求各创建乡镇、村从自身实际出发,坚持以规划为引领,将其他各类专项规划纳入美丽乡村建设整体规划。

资源整合力度大。整合资源就是握指成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资源效能发挥最大化。桐庐县自2007年起就进一步加大新农村建设村级项目资源整合力度下发文件,以科学配置和合理调度现有项目资源,有效整合项目资金投向,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绩效,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整合范围主要是涉及财政性资金的新农村建设到村项目,项目资源整合,将依据“整体规划、分布实施,项目整合、资金预算,统筹安排、明确分工,集中财力、突出重点”的原则,按照“统一受理、统一踏勘、统一论证、统一审定、统一验收、统一专户”的要求进行使用。长兴等6县市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建立了财政引导、金融支持、群众参与多元化支撑的投入体系,吸引、撬动工商资本投入,为美丽乡村的建设和管理提供充足的资金来源。遂昌县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创立了以工商资本为引领、以村级组织为主导、以农户经营为基础的发展模式,农户和工商业主发展农家乐的积极性非常高涨。

产业文化融合深。与产业、文化的深度融合,是美丽乡村创建的灵魂所在。如长兴、安吉,打破农业产业的界限,把农业产业与第三产业结合起来,以农业资源、乡村田园资源、乡村风景资源、乡村民俗文化资源、乡村历史文化资源等为依托,开发旅游休闲产业。同时,把第三产业引入农村,调整了农村产业结构,形成了餐饮住宿及文化服务的高级产品与消费形态。桐庐的秀美乡村创建,有意识地保护式开发历史文化古村落群,保留今天的原生态自然村,保持特色村的自然形态,传承人文历史,挖掘农村带有乡土气息的传统文化,体现历史凝重感和文化彰显力。

经营美丽效益好。放大品牌效应、转化创建成果,是推进美丽乡村持续发展和长效管理的关键。遂昌在区域范围旅游资质大同小异、景区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一改单打独斗的营销方式,从之前单一的政府、个体景区营销,走向政府引导、企业抱团、乡村融入、全民参与的合纵时代,以强大的营销合力,带动旅游业持续红火,以大旅游促进乡村建设。安吉县在建设过程中,提前考虑经营要素,抓好产业培育和发展,发展集农产品生产加工与休闲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乡村旅游新业态;抓好村级资产的盘活和开发,引导村级通过规划和建设,增加土地、房产等资产性收入;抓好农业改革与发展,将创建工作与土地流转、林权流转、土地复垦等工作有机结合,推进创建从“建设村庄”向“经营村庄”提升。

二、我县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基于我县自身独特的山水优势和产业优势,2010年起,我们提出并实施了“山水童话乡村”建设,初步形成了“山里人家、湖畔人居”的风格,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一些“短板”和“弱项”。

村小布局散。近年来通过实施“万名农民下山转移”工程,有3万多名农民向城镇、中心村转移,大量的农村青壮年离开了农村,空心村的比例不断增加。目前,全县169个行政村,其中人口在1000人以上的仅16个,所占比例不到10%,而500人以下的行政村高达93个,占55%,另有19个村的人口还不到200人/村。

生态文明观需进一步树立。近年来通过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农村“脏乱差”现象有所改变,但村庄整治水平较低,只是简单的改水、改厕、改寮,村庄整洁、绿化、亮化、美化程度低,赤膊墙还普遍存在。相当一部分的农民没有改变乱扔垃圾、乱倒脏水的不良习惯,农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不佳。

农业产业需要提升。近年来分散的小农经济的模式有所改善,农业产业化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并未完全改变农业经济落后的现状,农业生产还并未完全摆脱传统的分散经营的模式。另外,农村生产服务设施不配套,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食用菌产业占据比重较大,其他产业发展缓慢,农民增收渠道不宽,收入不稳。

三、几点启示

山水童话乡村是美丽乡村在云和的具体实践。我们必须正视差距,寻找差别,差异发展,赋予山水童话乡村新的内涵和外延,调结构、增活力、强保障、夯基础,着力构建规划、建设、管理、经营并重的“四位一体”发展体系,进一步开创山水童话乡村建设新局面。

基本原则:一是统筹发展,将县域范围内的所有农村做为一个整体来谋划,统一规划;二是集聚发展,整合资源、合理布局,大力推进人口集中、产业集聚、企业集群、资源集约利用;三是特色发展,立足云和,兼容并蓄、扬长避短、错位发展、差异竞争,不断累积、形成、体现、展示自身的特色、个性和可持续的竞争力;四是生态化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产业,弘扬生态文化,彰显生态优势。

基本要求:一是特色化,要彰显云和魅力,突出云和特色,打造一个别具一格、独树一帜、不可复制的“童话乡村”;二是品牌化,要树立精品意识和品牌意识,把“童话乡村”作为一张国家级名片来打造,形成云和特色的品牌,使之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较大的影响;三是系统化,要集中精力、财力和物力投入“童话乡村”建设,将整个农村作为一个系统来创建和谋划,整体推进;四是项目化,要按照项目化管理的管理理念,方案的制定、实施的进度、质量的要求都要十分具体,不能空泛含糊,确保创建工作的可操作性;五是有序化,要分类、分期、分批启动,整体有序地实现建设“童话乡村”目标。

(一)实现路径

1.加快改革步伐。一是调整行政区划布局。通过制定农村新社区建设布局等系列规划,围绕“一城三镇”平台,加快行政村撤并,完善农村空间布局,按照“撒并自然村、迁移高山村、建设中心村、做强小集镇”思路,做大乡镇,改变乡村小而散的现状。二是出台激励政策。积极探索和稳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在就业、社保、教育、医疗等方面,促进进城的农民享受城里居民同样的政策和待遇,使农民变为市民。三是制定土地和山林流转政策。鼓励下山转移和劳动力转移后的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规范林权流转程序,完善林权抵押贷款管理办法和操作规程,扩大林权抵押贷款规模,使有限资源最大化使用。

2.加快经济发展。一是优化升级农业主导产业。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引导支持发展特色产品和特色产业,强化特色和集群理念,围绕建设“中国生态黑木耳生产基地”、“南方早熟梨基地”、“浙江生态绿茶基地”目标,确保童话乡村建设具有坚实的基础。二是促进园区产业发展。大力培植优势主导产业和产业群,建设“中国木制玩具创造基地”、“中国高端轴承专业配套制造业基地”,逐步形成真正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聚集区和产业带,通过增加财政收入达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目的。三是加快以旅游景区开发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建设。充分发挥地理区位、山水资源、玩具产业和“小县大城”优势,形成滨水休闲、民俗休闲、乡村休闲、生态休闲和产业休闲互促互动的特色旅游产品体系,最终提高城乡居民收入,达到生活宽裕。

3.营造童话意境。一是开展村庄环境整治提升行动。以改善农民群众生活环境为着力点,对村庄进行洁化、绿化、美化,切实解决村庄存在的脏乱问题,不断美化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二是加大乡村童话文化识别设施建设。在田间地头,道路两旁、户外休闲场所建立童话故事宣传牌、童话故事个体或系列雕塑,或是将农房打造为一个故事背景或者场所,增加童话色彩。三是农房外墙立面改造。在农房墙面绘制童话故事、童话标识,或者涂上童话般的颜色,让人全方位感受到童话乐趣。四是建设童话景观带。对村边、路边、水边、庭院及房前屋后进行特色景观化建设,打造出争奇斗艳、赏心悦目、四季变化、梦幻般的景观带。

4.提升童话人文。一是通过建设中国木玩文化创意基地,推动木玩与幼教、动漫相结合,并把云和本源的童话、传说和世界经典童话融入到农村,促使木玩文化进一步提升。二是通过建设童话展示馆、童话体验园、童话人家等措施使世界经典童话故事落地,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三是开展本土文化展示、乡村文化月等活动,深入挖掘民俗文化、抗战文化、玩具文化、船帮文化、女神文化资源,建设“一村一品”农村特色文化之乡,推动本土文化充分彰显;四是开展村民素质提升行动,切实抓好新型农民培训,突出抓好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人员、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努力提高他们带动农民创业就业的能力。五是加快完善重点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保护,积极推进产业化、合作化、标准化经营,发展休闲观光旅游和“农家乐”经济,建设现代观光农业文化;六是以“网格管理、阳光服务”为抓手,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将温暖、亲和、透明、全覆盖和无差异的阳光理念融入农村管理服务中,拉近干群关系,促使群众生活更加幸福和谐。

(二)具体措施

1.坚持规划先行,有序推进。遵循全域规划、全域整治、全域建设的理念,推进思路规划化、规划项目化、项目资金化,为全面推进山水童话乡村建设提供重要依据。继续深化、细化《云和县“山水童话乡村”发展规划》,根据“既有个性亮点、又有区域特色”的规划原则,依据全县的地域特点和产业分布,编制具有云和特色的各项村庄建设详规,尤其是做好特色示范村内的基础设施、景点设计、民居修缮、立面改造、村庄绿化和特色产业发展等专项规划。一手抓村庄环境治理,一手抓人口集中居住,加快村庄整治建设由治脏治乱向治理布局分散转变,推动生态环境优化、土地集约利用和公共服务提升。捆绑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中心村建设,采用村庄搬迁、宅基地互换置换、经济补偿等办法,引导撤并村、小型村向中心镇中心村集聚。

2.坚持典型示范,科学引导。注重挖掘各个村庄的历史遗迹、风土人情、产业特征、风俗习惯等元素,积极树立梅湾村等童话乡村典型,让一部分农村、一部分点“亮”起来。积累好经验、好做法,在抓好“亮点”的基础上,先点后面、以点连线、连线成片,打造东、中、西三大区域协同推进的“童话乡村”布局。要充分认识到乡镇是工作责任主体、村庄是落实行动的区域,农民是落实行动的行动主体,要尊重并突出农村和农民的主体地位,通过教育、宣传、培训强化农民主体意识,下放政策、下放权力,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引导农民自觉投身到“童话乡村”的建设中来。

3.坚持整合资源,注重经营。整合全县各级各部门资源,多途径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集中财力、物力、精力投入“童话乡村”建设。大力整合支农项目,使各类建设项目和资金优先安排于实施“童话乡村”建设的乡村。

对建设“童话乡村”的重点项目实行整体策划、分口包装,加大项目对接和对外招商引资工作,积极向省市申报重点建设项目,乡镇、村主动规划具体建设项目,形成上下联动、内外合作,层层抓项目落实和项目建设的机制。农办要发挥统筹协调、牵头抓总的职能作用,对支农项目申报、立项、实施、考核验收、资金拨付全面审核把关。培养营销人才,充分运用营销战略,整合旅游、农业等营销资源,推动乡村经营,促进农民增收。

5.浙江安吉美丽乡村建设嘉年华 篇五

学院:物联网工程学院

学号:0304080328

姓名:宋喜新

浙江安吉美丽乡村建设嘉年华-假期社会调查报告 连绵不绝的竹海,漫山遍野的树林,清澈的溪流,古朴的民居,村在林中,林在村中,浙江省安吉县已成为一个美丽的大花园。一年前,安吉提出建设美丽乡村的品牌概念,在各地经济建设势头低下的时候,安吉的建设工作依然进行的如火如荼…….众所周知,GDP的提高,带来的是生态环境的牺牲,然而安吉至始至终坚持生态立县,凡是对生态不利的项目不上,对环境有害的企业不批。安吉县委,安吉人民顶着压力,安吉的生态立县在一片反对声中站立起来了,时至今日,安吉所取得的成就是令人瞩目的……..2011年1月,我有幸成为了由安城村委组成的考察团人员之一,开始了为期一周美丽乡村专访之路。

建设中国新农村,打造安吉美丽乡村品牌战略目标的提出

2009年9月22日,安吉县委召开第十次全县代表大会,会上安吉县委县政府提出按照生态立县理念,注重领导方式、思想观念、载体平台、制度政策、服务方式的五大创新,充分发扬安吉人兼容并蓄、敢为人先、虚心有节、挺拔向上的竹精神,以打造“中国美丽乡村”为抓手,全力把全县187个行政村建设成为“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的全国生态环境最优

美、村容村貌最整洁、产业特色最鲜明、公共服务最健全、乡土文化最繁荣、农民生活最幸福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在大会上,县委书记王树说道,在发展过程中我们始终要坚持以下几点: 一是坚持以农为本发展战略,跨二进三,实现“三农”跨越式发展。安吉围绕竹子、白茶、蚕桑这三个农业主导产业做足文章,大力发展二三产业,真正做到了农业“接二连三”,同时大力打造县域经济整体品牌优势,形成了“中国竹乡”、“中国首个生态县”和“中国美丽乡村”三张亮丽的“名片”,进而使农业在“接二连三”的同时实现“跨二进三”,变农业资源为农业资本,在要素重新定价、重新分配中占据主动,实现了“三农”跨越式发展。二是坚持生态先行发展战略,强调自然和谐与生态文明,推动“三农”可持续发展。安吉善于挖掘和保护生态、善于经营生态,通过优良的生态和优质的服务,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生态效益,把青山绿水变成了金山银山,产生了绿色GDP,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三是坚持文化立县发展战略,内促外延,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实现“三农”科学发展。安吉凭借底蕴深厚的文化,立足于文化消费的民族性、生态性和专业性,作好农村文化消费这篇大文章。通过不断挖掘与传承,大力发展“一村一品”的农村文化,涌现出了书画村、畲族文化村、生态屋、山民博物馆等各具魅力的文化景观和文化现象,形成了发展农村的第三产业、吸引城市游客的一大卖点。四是坚持精神传承发展战略,突出理念思路转变,实现“三农”和谐发展。安吉把“奋战五年·再

造安吉”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精神支柱,传承先贤遗风,弘扬安吉精神,上下同心,一年连着一年抓,一届接着一届抓,一事跟着一事抓,锲而不舍,不断在推进中完善,在落实中提升;通过充分尊重农民意愿,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真正做到了全县覆盖、全民参与,共同打造美丽乡村、共同建设幸福和谐的美好家园。

安吉美丽乡村取得的成效

当我们一行人来到报福镇石岭村时,映入眼缭的是青灰瓦披的屋顶,白色墙面上用木构架装饰,两根圆木支撑的农家门前的亭台上悬挂着两只红灯笼,亭子的顶部用茅草遮盖着,显得别有洞天。走进古朴典雅的庭院,绿草如荫,花香四溢„„这是报福镇石岭村谢绍明的家。几个月前,这里还是一幢普通的农家民宅。“我是按照设计师的规划进行改造的,房屋主体结构未发生变化,总计花费不到4万元,村里奖励了2万多元。”谢绍明掩饰不住心中的喜悦。

报福是安吉去年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乡镇,如何依托得天独厚的山水自然优势将报福做成美丽乡村建设的精品?镇里结合本镇实际,按照每家每户的不同地势和山水环境,聘请设计师进行一村一规划、一家一美景的设计,形成了“山水统里”、“石岭人家”、“观光洪家”等各具各村各户特色的建设格局,把“家

园”与“田园”结合好,让自然环境与人工雕琢相协调,一个村村是精品、户户是新景、处处是美景的美丽报福已风生水起。美丽乡村建设已成为广大农民的自愿行动。鄣吴镇的玉华村项目启动后,在村民的支持下村容村貌大变,去年年底,项目完成后评上了美丽乡村精品村,邱兴平激动得热泪盈眶。相邻的景坞村行动迟缓,村民不高兴了,他们对村党支部书记曹成法说:你不带领我们参与美丽乡村建设,你就下台!曹成法急了,赶紧启动项目。随后我们又来到了地处偏远的迂迢村,那里曾是杂物乱堆乱放、垃圾乱丢乱倒、污水乱泼乱排的小山村。然而,眼前的一切却让我们惊呆了,该村原本没有列入去年“中国美丽乡村”建设行列,可全村村民人人签名,村干部立下军令状:“不改变面貌就引咎辞职”,县领导感动了,批准了他们的要求。“广大农民从来也没有出现过如此高的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县委宣传部长叶海珍告诉我们说。“这是一个既符合中央要求,又顺应群众心愿的工程。美丽乡村工程启动后,农民参与建设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安吉农村更加安定,党群关系更加密切,社会更加和谐。”如今该村已是面貌一新。村口的臭水沟变成了景观渠,蚊蝇乱飞的垃圾场变成了健身公园。

如今的安吉,山峦青翠、河流清澈、空气清新,经济结构合理、社会和谐稳定、人居环境优美,人民的生活一步步向着小康前进。在归去的途中,我不由的想到上海世博的主题标语:“better city,better life。”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虽然安

上一篇:纪律作风专项整治总结下一篇:建军节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