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研究课题阶段性总结 Word 文档(精选14篇)
1.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研究课题阶段性总结 Word 文档 篇一
《如何提高数学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课题研究工作总结
窝依莫克乡第一中学
阿娜尔古丽·巴合提别克
本课题旨在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和实践相结合,将教育教学中的共性要求和个性创造相结合,纠正教育实践中的不良育人观、教育观,构建符合本校特点、符合教育规律的“学困生”预防、激发模式。探索预防 “学困生”产生和激发学困生学习兴趣的规律。
课题希望通过,研究在课堂教学中,营造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形成多形式、多格调的课堂结构;使学困生能主动去学习,学有所得,师生间互切互磋,共同提高。从而鼓起学生学习的信心,有怕学到乐学。对部分教育存在问题的教师产生影响,促使其更新观念,改善教育方法,提升师德修养,从教师和学校一头减少学困生的形成,并以此引起社会、家庭对学困生问题的关注,共同为学困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营造氛围。
一、研究工作的进展情况
课题研究开始以后,我就着手制订研究方案和计划,摸底调查,确立研究范围,并讨论制订相关表格。集中调查研讨了学困生成因,确立了研究重点,并分析了研究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难题。
(一)、学困生成因分析
对学困生进行深入的研究,必须建立在对其以往研究成果的继承和对其现状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为此,我对学困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个案分析。根据课题组对四年级学习困难生情况的调查了解,我们分析出了学困生的成因如下:
1、未知知识的长期积累,造成学生学习热情的崩溃。
2、学习方法不当,丧失了学习的兴趣。
3、知识点难度的逐年提高与学生解决能力构成矛盾,造成不知如何学习。
4、学习的意志品质欠强,不良的学习态度。
5、缺乏某些良好的性格特点、在心智活动、认识活动上存在缺陷。
6、教师的传统教学抹杀了学生的创新、探索精神。
7、教师的分数歧视:① 以分数为标准,将学生划分为“好、中、差”三等,分数低的学生就是:“差生”,这样武断的定论过早地摧毁了孩子的自信心。②以分数为标准,将分数低的学生长期置于不利的学习空间和“存在消失”的氛围之中。
在研究初期,我还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一次学习方式的调研,调研发现由于长期以来受传统的应试教育影响,学生很难一下子从被动学习中解脱出来,自主性学习素质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学习自控力较差,主动性不强,个性不足等。他们追求自主的心理倾向较为明显,但他们在行为上又存在着较强的依赖性。有些学生离开了教师或家长的督促,难以及时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
(二)、对学习困难生的预防与转化策略研究方面的指导思想是: 本课题将研究的重点应放在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学习困难生的预防和转化策略上,我认识到:
1、学困生的形成原因是多层次交叉的,作为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关注学困生点滴的变化,分析变化背后的对学困生兴趣激发工作有利的因素,发现他们内心深处渴望成为一个好学生的愿望,发现非智力因素的积极一面,并不吝啬地加以放大,引导和激励。
2、以和谐发展思想为指导,努力改善师生关系,及时沟通双方的心理。
3、用情感上的关爱去感化学习困难生的心灵。学困生需要教师更多的关爱和帮助,要宽容地对待学困生,尊重学困生的人格,呵护他们的 2 脆弱敏感的内心,千万不能蔑视、挫伤他们,否则,一旦教师制造了沟通障碍,要想再去填平心灵的沟坎就会很困难。
4、应正确看待转化过程中出现的学困生反复现象,不能因此而滋生急躁心理,或失去信心。要认识到,转化学困生是个漫长的过程。尤其是多科的学困生,教师应该营造宽容和谐的气氛,应教育和引导其他学生不要歧视他们,更不能把歧视心理、行为传达给其他学生。
5、及时补差,进行学法指导,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6、学困生转化需要家庭、学校共同参与,形成教育的合力,学校能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尤为重要,而家访、“家校联系桥本”是建立联系的重要途径。
7、建立激励机制非常重要,如学校应进一步完善奖励制度,对学有进步或者品德行为有进步的学生加以奖励,对转差工作明显的教师进行精神或者物质的鼓励等等。
(三)研究主要内容。
学习方式调研的基础上,我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以下的课题研容内容:
1、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的研究:通过各种资源,使学生了解各学科学习方法,在实践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这种习惯和能力体现在发现、探讨、运用等环节中。并能根据自身学习情况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自主调节学习进度。最后能进行自我评价,促进方法的改进。
2、课堂教学环节研究:传统的课堂教学环节为“复习——新授——练习”,这是单一的传授知识过程。新的教学过程应是学生发现、思考、解决问题并运用知识的过程,使学生由“学会”变成“会用”。可采用“创设情境——自我提出问题——讨论释疑——实际运用——提高延展”等模式。
3、课堂教学情感研究:研究情感在学生自主性学习与课堂达标教学中的作用。营造平等、民主、开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由 “苦学”变为“乐学”。
4、创造性教学研究:研究创造性教学的特点和规律,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使学生形成善于质疑,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个性。
5、课堂教学手段的研究:研究学生自主性学习与教学手段的关系,特别是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提高他们创造能力中的作用。
(四)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
1、课题的研究使学困生体会到了成功的乐趣。部分学困生,各位教师的努力下,正在一点点体味到成功的乐趣,并逐步改变不良学习心理和行为,重新树立信心,成绩或者表现有所起色。可以说,是课题研究帮助他们顺利走过了人生的拐点,人生从此进入一个崭新的境界。可见,对学困生进行鼓励、赏识,使其有成功的体验,并施以耐心、细致的教育,对调适学困生的心理,改变学习状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课题的研究改善了学困生的人际关系。研究过程中,课题中我每天与学困生的沟通,对学困生宽容的态度,客观公正的处理方式,更多的关怀厚爱,诸多的言传身教也影响了其他学生对学困生的态度。绝大多数学生认识到,应该和学困生做朋友,不能歧视和孤立学困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学困生的人际关系。学生对学困生的态度也渐趋理智,比较宽容。另外,就在这些调查报告中,更意味深长的是,作为学困生的同龄人,在某些方面(如成绩方面、反复现象等),比教师看待学困生显得更加富有同情心,体现了同学间淳朴的感情。这种良好的现象可以成为为学困生营造良好环境氛围的重要条件,对于转化工作来讲,非常有利,值得教师重视。这也提醒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换种心态看待学困生问题,可以为研究提供全新的视角。
3、课题的研究使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上了一个新台阶。学习困难生的研究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在学校间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对这部分同学的预防与矫治的研究工作的成功与否,对某一个学困生而言将是能否改 变他一生命运的终生大事,因此,不仅直接影响到一所学校的教学质量,影响这个学校在家长心目中、社会上的地位,甚至影响一个学校的生存。因而,若能充分挖掘学困生的潜力,将给学校带来很大的效益。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优化课堂教学,当然是学校工作重中之重,从管理层面上逐步启动激励机制,对有进步的学习困难生、部分转化工作成绩显著的教师进行物质或者精神鼓励,这将使课题深入研究得到有力的保障。
4、课题的研究改变了家长的教育观念。我与家长的频繁接触与沟通,使部分家长在学校的触动下,也逐步重视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对子女的影响,一些学困生家长原本对孩子已经完全丧失了信心,家长对孩子恢复了信心,主动与教师沟通,为教师了解学困生情况,解决难题提供了有益的帮助。
此项实验才是开端,我将进一步加强实验力度、广度和深度,使家庭教育现代化实验工作获得更多的实验成果。
三、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或不足
大家认识到,研究工作虽有进展,但是同样存在不少问题:
1、对学困生的心理和形成的原因研究的比较多,但对教师在转变学困生的过程中的不良心理和教学行为研究得比较少。
2、理性设想比较多,但通过案例积累对理性设想的逐步完善比较少,因而研究显得较浅。
3、教科研管理层面号召多,引导激励教师去研究、实践的比较少,对于学有进步的学生或者激发学困生兴趣工作有成效的教师,未建立或者没有健全相应的激励机制。
本实验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但在深度和广度上与原定的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今后,我将作出进一不的探索和实践。
2.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研究课题阶段性总结 Word 文档 篇二
关键词:数学教学,美育,融合,措施
前言
数学是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一门科学, 不仅会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一定的影响, 还能够对社会的经济效益产生很大的作用, 因此, 学生在数学学科的学习过程中, 一定要能够扎实的掌握相关的知识以及推论, 然而, 数学的学习严谨并且枯燥的, 所以, 相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十分的重要, 而数学的美育教学就是一种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方式, 如何才能够将提升学生在数学美育教学环节中的学习兴趣是本次主要的研究课题。
一、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美育教学的作用
(一) 数学教学中渗透美育, 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数学学习过程中很多家长、学生、甚至教师都会认识数学学习就是机械的解题过程, 无“美”可言, 其实不然,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数学学习过程中的美无处不在, 可以应用在数学学习的很多过程, 所以, 教师如果能够正确地在数学教学中渗透美育, 不但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更可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二) 数学教学中渗透美育,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 左脑负责逻辑、语言等, 是进行抽象逻辑思维的中枢。右脑负责形象识别、艺术欣赏、想象、创造等, 是进行形象思维的中枢。最新脑科学研究表明, 左右脑密切配合能够有效地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审美教育可以扩展学生视野, 全面提高思维能力。科学研究过程需要逻辑思维, 也需要形象思维。它们在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过程中有着独特的、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为基础的数学美育教学措施
(一) 通过数学的简洁美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的特性之一就是能够对繁杂的事情进行总结和归纳, 将更多条件进行整合, 最终得到一个最简洁的内容———公式, 通过的简单公式, 能够让学生的计算, 学习能力以及归纳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让学生感受到这种美所带来的轻松, 可以大大的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此外, 要能够帮助学生挖掘出数学中的美, 例如图形的对称美、变换美, 又或者对学生普及数学小故事, 以增强学生的数学常识, 例如数学界的黄金分割比例———1:0.618的由来等等。在数学的教学中, 教师要能够尽可能的发现数学内容中的美, 并且让学生懂的这种美的欣赏方式, 这样, 就能够将很多的抽象数学问题更加的形象化, 可以极大的促进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兴趣, 不仅对学生的一些审美观点进行了培养, 同时也达到了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效果。
(二) 通过数学的和谐美来增加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
数学中的公式、定理都存在一些必然的联系, 不仅反应了不同对象之间的协调性, 也反应出了些不变性, 这就是数学中的和谐美, 这种和谐美能够很好的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 并增加其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趣味性。例如, 教师可以在双曲线以及抛物线等方面引导学生从审美的角度上去认识和理解这些图形, 这样不仅可以辅助学生对知识内容的记忆, 还能够增添学习过程中的趣味。数学中的图形是所有艺术美学中的基本, 通过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能够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的美和丑, 让学生在视觉美上升到精神美的高度上。因此,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授课的同时, 还要能够重视学生能力的提升, 使其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数学的内在美, 这对学生的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也对学生的素质教育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 利用数学的奇异美而增加学生在学习方面的乐趣
数学还具有一定的奇异性, 即对原有的习惯法则进行突破, 其所带来的结果页是十分的新颖的和独特, 教师如果很好的抓住这种独特性, 在知识讲解的过程中良好的运用到这种独特性, 就能够很好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 积极的调动起学生对内容的学习兴趣, 激发其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欲望。
(四)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中的次序美, 增强学习数学中的“法”
数学的学习时一个思维缜密、并且具有很好调理性的一个学科, 其知识内容的学习更像是一张完整的知识结构, 无论是从系统的认识, 还是在空间的建立中, 其知识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所以增强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次序性, 使其能够感受到这种次序所带来的美, 就能够在保证其学习兴趣的同时增强学习成绩。
教师首先要能够增加在数学教学中对不和谐内容的教学工作, 即对数学概念中的“当……、其中……”等字眼进行加强教学, 以重点讲解的方式来增加学生对此方面的感知度, 减少错误的发生, 还要能够很好的利用学生的心理特征, 不断的进行教学的接触和反思, 使学生能够更加充分的认识到数学的内涵, 进而得到升华。此外, 教师还要能够增强学生对漏题、错题的教育, 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反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辨别的能力。
结束语
美育教学是将审美和道德教育仅仅联系在一起的一种教学方式, 其在教学环节中能够达到其他教学方式所不能具有的意义, 在数学教学环节中进行美育的教学方式, 能够更好的塑造学生的人格, 可以增强学生的道德水平, 还能够更好的提高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学习兴趣, 提高对数学学习的主动性, 对其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阿依古丽·托汗.浅谈高中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A].百川利康 (北京) 国际医学研究院.2015年教育探索与实践学术论文集[C].百川利康 (北京) 国际医学研究院, 2015:2.
[2]张碧华.感悟数学之美体验快乐成功——浅谈数学美育与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剑南文学 (经典教苑) , 2011, 09:194.
3.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篇三
一、因材施教
技校的生源大部分为初中或高中的“三流生”,总体文化基础差,尤其对数学不感兴趣,这就要求老师要因材施教。传统的教学方式习惯于“老师说、学生听”的课堂教学,但效果差强人意。正如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所说,“我们教一门科目,并不希望学生成为该科目的一座小型图书馆,而是要他们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学习是一种过程,而不是结果”。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很多学生感到公式、定理太多,记不牢、用不好,如果靠死记硬背又容易记错,教师可以编写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口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三角函数值的符号判断可归纳为:Ⅰ全正、Ⅱ正弦、Ⅲ正切、Ⅳ余弦。只有掌握适当的教学方法,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创设学习情境
在上课前,数学教师要针对不同专业拿出一定的模型或道具,让学生仔细观察,并提出一些关于数学方面的问题,要求学生解答。通过此项活动,让学生在第一时间明白数学在技工学校的基础性地位,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以实践为基础去认识和解决问题,强化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角的概念推广”前,要求同学们制作“表”,通过指针的旋转得到“顺负逆正”之说。
三、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
教师要深入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使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创造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自觉、主动的学习。在课堂上,教师要改变角色,切不可“居高临下”;要经常“换位思考”,以确保自己不被学生所淘汰;在课堂上应该和学生建立一种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尊重每一位学生;要善于观察学生,以满腔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
四、注意数学与其他学科间的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让同学们明白:数学之所以是基础学科,是因为它有很强的广泛性。因此,教师在授课时不应一味地讲解数学,而应将知识拓展到其他学科。久而久之,学生能体会到数学知识所起的基础性学科作用,能激发起学生学好数学的自觉性。尤其在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是为专业课服务的。例如,数控编程涉及到圆、椭圆、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和性质;电工电子专业涉及到数制和码制以及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五、课堂提问、课后练习
解决问题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数学是抽象的、严谨的,这就决定了解数学题是一个缜密乏味的过程,必须进行大量的练习。但是,形式单调、简单重复的练习,往往会使学生产生厌倦的心理。因此,教师要重视“练习”环节,并使练习题多样化,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上,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教师应面带微笑,对学生热情、有耐心并予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后,再相互交流学习心得。当一个学生圆满解答了问题,教师应及时给予评价;当一个学生回答不完整或回答不了时,教师也不能讽刺挖苦,而应给予一定的评价,鼓励其用心学习,不要轻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堂教学的最终效果体现在专业课的应用上。因此,教师切不可讲完课堂内容、布置完课堂作业,就一走了之。这样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一般情况下,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能听懂教学内容,但接触到实际问题后又往往会“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如何下手”,学习兴趣就会随即消逝。笔者认为,如果布置作业时能充分考虑学生则会是另外一番景象。学生学习时会全身心投入,学习精力也会非常集中,学习的主动性也就能得到更好的发挥。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成为源源不断的动力。
由于技校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较薄弱,所以在布置作业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专业特点,不能太笼统;要充分调动差生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动手,能切身体验自己的价值。否则,如果难度太大,“差生”做不了,他们就会感觉自己一无是处,就会逐渐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教师在批改作业时,如果能在作业本上多写一个“优”、“良”、“加油”、“你真棒”等,也可以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4.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 篇四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挥学习潜能的最佳条件是民主。”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理解、爱护每一个学生。把自己作为班级“特殊”的一员,参加学生的学习活动,真诚、坦率地与学生相处、交流,坚信学生是创新的主体,通过自己艺术化的服务,用爱心为学生创造一种真诚、理解的气氛,试问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谁会不愿意学习?
二、鼓励质疑,激发兴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激发学习兴趣的线索,问题能使学生产生困惑,产生要求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备课、上课、作业设置等方面有意设置问题,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分析,进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如在教学了比的意义后,有的学生问:“三个数能相比吗?三个数相比也表示三个数相除吗?”学生能提出诸如此类的问题,是积极探索的结果,是因为他们对数学充满了兴趣,长此以往,定会受益匪浅。
三、联系生活实际,引发兴趣。
数学,就其本身就有很强的实践性和运用性,它来源于生产、生活实践,抽象于生活,又无处不在服务于生活,将生活观引入课堂教学,符合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也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能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四、开展数学活动,增强兴趣。
数学中有许多有趣的规律,单纯从数学课本中学生很难领略。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我们还应该结合教材内容,开展数学课外活动、拓展数学知识。
5.如何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 篇五
1.教学语言生活化。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数学的学科特点,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巧妙地运用生活化、情趣化、童真化的语言感染学生。如课题的设计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从“人文化和生活化”的角度去提示:学习“时分的认识”变成“我家的小闹钟”;学习“人民币”变成“我和妈妈逛超市”等等。
2.教学内容生活化。学生学习的数学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这样的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素养。对小学生而言,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利用现实的内容来诱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在学习“周长”时,可以带领学生到室外的花园附近看一看,观察一下花园的形状,绕花园走几圈,算一算花园的周长以及我们走了多长的路。
二、优化设计,保持学习兴趣
1.优化导入设计。教师要抓住儿童的好奇心理,巧妙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可采用“谜语导入法”、“故事导入法”、“情境导入法”、“谈话导入法”、“多媒体导入法”等等。
2.优化教法设计。通过情境创设、启发诱导、适当点拨、放手“捕鱼”等策略对课堂教学进行调控。如教学“加、减法的简便计算”例题时,为了使学生自己得出“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从这个数里减去这两个数的和”,可以改变教材的一例一练一小组的编排思路,通过一组训练与思考归纳出减法的运算性质,这样学生就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了。
3.优化学法设计。要鼓励学生敢提问、善提问,在教学设计时教师要从“学答”向“学问”转变,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也好,不同的解题方法也罢,教师要及时予以肯定,并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探讨,让学生进行评价。
4.优化练习设计。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练习的内容和形式,把握好练习的度和量,做到难易适中,体现多样性、层次性、趣味性和思考性的原则。
三、多元评价,巩固学习兴趣
6.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研究课题阶段性总结 Word 文档 篇六
灵石一中
王富红
一、概念综述及影响因素
(一)弹跳力的概念
“弹跳力”又称之为“弹跳能力”或“弹跳素质”。这三个称谓如果不作特别说明,都表示同一个概念。关于弹跳力的最新解释是指通过下肢和全身协调用力,使人体迅速跳起腾空的能力;弹跳力是一项综合素质,训练时必需抓住力量、速度和协调性这几个重要因素,还要与技术训练相结合。
(二)影响弹跳力的因素
1.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包括生理因素和身体形态因素。从生理因素分析,一般快肌纤维含量高的运动员,能拥有更好的肌肉收缩速度、力量或爆发力,适宜从事短跑、跳跃项目类的运动,因此有更好的弹跳素质潜力,这已经形成共识。但是对于特定关节的运动不利的关节杠杆作用、不恰当的力—时间曲线会使运动员的弹跳成绩平平,因此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是另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有学者对不同训练水平的运动员、学生进行了身体形态学的测量发现:(1)青少年运动员大、小腿长度与起跳高度之间具有相关性,而小腿较长有利于起跳效果;(2)足弓高低与弹跳高度无明显的相关,足的机能状态好坏主要取决于维持足弓肌肉在不同负荷后的机能反应。
2.运动员的身体素质
大量的研究表明:良好的身体素质是篮球运动的基础。比如王树金等对两组不同水平的中学生篮球运动员的髋、膝、踝三关节进行等速肌力测试发现弱侧髋关节最大力量和踝关节快速力量是影响两组运动员双脚起跳成绩的重要原因之一。叶国雄通过对中学生篮球运动员弹跳高度与各环节肌力数学模型初步研究得出:中学生篮球运动员腿伸、背伸的等长收缩相对肌力是决定弹跳高度的重要基础。
3.训练方式
训练途径包括训练方法和训练手段。目前应用最普遍的是超等长训练法,其相应的训练手段是“跳深”或叫“跳深”和实心球反弹。超等长训练法是一种机械撞击刺激、迫使肌肉产生尽可能增大肌张力的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在离心减速阶段结束和向心加速阶段开始之间,有一个短时间的冲击性活动。如果这一转变或连结阶段稍微长几分之一秒,那么这个动作就是普通的跳跃,而不是典型的超等长训练。应明确的是,肌肉的超等长收缩与超等长训练是有区别的,前者作为一个部分出现在跑、跳、打击和其它项目的反弹性运动动作之中,后者则是根据肯定的方法学研究把动作作为独特的训练模式加以运用。
另一种普遍使用的方法是负重训练。裔程洪通过对中学生篮球运动员弹跳力训练的实验,证实了以宽上拉和箭步抓为主,辅以半蹲发力(快速提踵)、直膝提踵(垫起足趾)、跳深、负重蹬板凳、大重量坐蹲、负重多级蛙跳等练习,能有效地发展弹跳力,它比以深蹲为主,辅以它项的训练效果更好。
二.高中中学生篮球运动员弹跳的生理机制分析
(一)篮球运动跳跃的特点
通过观察分析发现,在篮球运动中,由于目的不同,所采用的起跳方式也不同。有时需要向不同方向起跳,可采用各种不同形式的跳跃动作,这就是篮球运动员弹跳的最大特点。比赛中的抢篮板球、空中作业、封盖投篮、跳投等运用最多的起跳方式是原地起跳、急停双脚起跳、跨步双脚起跳和助跑单脚起跳等。通过对60场篮球比赛临场观察分析统计表明,原地起跳占60 %,助跑起跳占40 %,双脚起跳占70 %,单脚起跳占30 %。通过摄像和图片分析发现,起跳时膝关节的角度也有所不同,大部分都在1100—1400“之间,起跳时两臂的摆动是同屈膝跳起上升同时进行的,身体躯干倾斜角度在100—120。有时是垂直向上(如在篮下抢篮板球、连续起跳)等运动。
(二)高中中学生篮球运动员弹跳的机理分析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决定一名中学生篮球运动员弹跳力的好坏,主要是随意性这一特点:跳的高、快、及时,当然需要全身的协调配合,下肢肌肉的爆发力和膝、踝关节的柔韧性,其中肌肉的爆发力是影响弹跳的主要因素。而发展下肢肌肉力量应以发展伸膝肌和伸踝肌(跖屈肌)为主,同时提高股后肌群和小腿后肌群深层足屈趾肌的力量和伸展性。郭庆芳,卢义锦,卢鼎厚等人在生理实验中对肌电图的分析证明:膝角在135°对股四头肌伸膝作用明显减弱,而股后肌群和小腿后肌群深层的屈足、屈趾肌、伸膝作用增加。篮球比赛中运动员在很多情况下起跳时膝角都接近或大于135°,而膝角在大于135°时,屈膝肌群中股二头肌、半键肌、半膜肌、腓肠肌则起着协调伸膝的作用,膝角越大这种作用就越明显。根据篮球比赛中起跳的多样性,关键在于起跳的速度,以30M冲刺跑作为速度练习手段,不但能提高股后肌群力量和伸展,同样也能达到提高弹跳力的目标。卢鼎厚的研究表明:负重深蹲练习能使股四头肌得到显著的发展,使肌肉体积增加,但是它并没有提高浅蹲起跳的纵跳能力,故在负重训练中一般不采用深蹲练习,通常只用浅蹲跳或半蹲跳。在篮球比赛中,很多起跳在起跳前都有一个缓冲(单脚起跳,连续起跳等),缓冲并不是一个消极的过程,而是一个积极的过程,缓冲对于减震,增加肌肉收缩前的张力都起重要的作用。缓冲时,肌肉进行退让性工作(离心收缩),蹬伸时,肌肉进行克制性工作(向心收缩)。篮球比赛要求肌肉从退让性工作(缓冲制动阶段)到克制性工作阶段(蹬伸阶段)的过渡越快越好,因此在中学生篮球运动员的力量训练中,在发展肌肉向心收缩力量的基础上,必须发展肌肉离心收缩(退让性)力量,提高从缓冲阶段快速过渡到蹬伸阶段的能力。
三.高中中学生篮球运动员弹跳训练方法对策
根据中学生篮球运动员起跳的随意性和多样性,弹跳力的训练主要是下肢肌肉力量和爆发力的训练,爆发力是指人体在腿部肌肉的作用下单位时间的移动距离,对于连续起跳则要注意踝关节力量的训练。连续起跳是篮球运动所特有的一种跳跃方式,要保证连续起跳的第二跳、第三跳起跳及时和起跳高度,关键在于落地时的缓冲情况,也就是下肢伸肌的退让性力量和由退让性工作过渡到克制性工作的能力,连续起跳的膝关节角度都比较大,这时就要取决与踝关节的伸展力量了,这方面应该加以重视。
(一)中学生篮球运动员弹跳力训练的方法分析
福克斯(FOX)提出了渐增负荷的适宜方法,以用8RM(RM:表示能重复的最高次数)负荷进行训练为例,当随着力量的增大8RM的负荷逐渐可以重复8次以上,直到能够重复12次(12RM)时,就应增加负荷,遵循这一原则进行最大力量的训练就有个参考标准。
1.负重下肢力量训练(极限重量的80%)采用半蹲跳或浅蹲跳(膝角大于135°),共做8-10组,可以采取肩扛杠铃,手抓哑铃或壶铃,也可以穿沙袋背心,在练习时注意起跳要快。肩负极限重量40%-50%的杠铃做弓箭交叉换腿跳练习,此阶段既能有效地刺激肌肉,又能保证收缩速度,所以能增加股四头肌、臀大肌和小腿三头肌的负荷,同时又能增加肌肉的收缩速度,有利肌肉爆发力的提高。
2.腰腹力量训练
出色的弹跳力是“滞空”能力的前提,而实现“滞空”的关键因素是腰腹力量,腰腹肌只有自如地延展、收缩,才能成为协调肢体的枢纽。可利用仰卧起坐、仰卧举腿或利用器械,如在肋木上悬垂举腿,肩负杠铃体前屈,体侧屈、负重转体等。许博在研究中发现抓举运动员的弹跳力都比较好,从宽上拉和箭步抓的肌电图可以看出:宽上拉和箭步抓是一个全身爆发力动作,它能有效地发展股二头肌,半键肌,腓肠肌和趾长屈肌的肌肉力量,有助于腿部爆发力的提高,同时可以提高腰腹力量和身体的协调性。一般是根据个人的力量负荷情况,量力而行,采用30kg左右的重量做直臂抓举,40kg左右的重量做箭步抓。
3.快速起跳及跳高训练
首推超等长练习法,其生理机制为牵张反射,练习时肌肉被极度拉长(退让工作),然后再尽快转入克制工作,目的在于使纯力量转变为爆发力,超等长练习的形式包括跳深、跳箱跳上跳下、跳栏、跳台阶、单双足多级跳等,适宜的练习高度要求练习者落地时膝关节弯曲不至于过大,以减少缓冲时间,练习高度50-110cm之间,较底高度利于发展速度,较高高度利于发展力量。超等长练习强度大,每次可练习6-10组,组间休息3-5m in,通过以上这些练习方法和手段提高膝关节、踝关节力量和小肌肉群力量。
4.弹跳耐力训练
弹跳耐力主要表现为连续起跳的能力,比赛中常常出现几个人为争抢一个篮板球而连续起跳,另外要有足够的体能保证激烈比赛的需要。在训练安排时主要采用短时间高频率的起跳,如采用全力20次跳,用90%的力量跳30次以上,也可以采用连续起跳摸到篮板为标准,或者进行连续的跳投来加以练习。
(二)中学生篮球运动员弹跳力训练的主要事项
1.制定训练计划,必须考虑三方面问题:目前队员的素质水平;今后计划要达到的身体素质水平;通过什么办法和措施实现这个目标。
2.力量训练力求使训练的内容富有新颖性和挑战性,遵循循序渐进超负荷训练的原则,一成不变的训练模式引起不了肌肉神经的兴奋,从而影响训练的效果。
3.以负重为主轻器械为辅,对大小肌肉群进行全面的训练,并且要注意力量和速度的相结合,生理学证明:肌肉爆发力=肌肉力量X肌肉收缩速度。
4.力量训练应与柔韧、灵敏和比较放松的技术动作(跑、跳)练习相结合,篮球运动对于柔韧和灵敏要求相对高点。例如以举重与做徒手体操、垫上运动、投篮、中速快攻技术、策应配合及放松跑、跳跃练习等相结合,使力量成为“活力”,注意举重疲劳后切忌做激烈动作的练习,以免受伤。
5.力量训练要注意防止运动损伤,要认真做好准备活动,特别要做好肩、腰、膝关节的准备活动,严格要求按技术要领做;重量要逐渐增加,练习要有间歇同时要注意保暖。
6.一次训练课中应注意用力肌群的转换,要循环训练,不只限于局部肌群练习,特别是勿使腰、膝部位肌群过度疲劳,以免劳损、受伤,得不偿失。
四 结语
21世纪的竞技篮球运动朝着高、快、全面、强对抗的方向全速发展,我国运动员的身高已不处于劣势,然而很多重大国际比赛我们球队的前场和后场篮板却处于劣势,这有先天的一面,另一面则是我们后天训练不重视运动员的弹跳素质引起的,所以加强对中学生篮球运动员的弹跳训练有着深刻的战略意义,在训练过程中要注意爆发力的培养以及二次起跳的能力。根据中学生篮球运动员弹跳的随意性和多样性特点,中学生篮球运动员的弹跳训练应在发展肌肉向心收缩力量的基础上,着重发展肌肉离心收缩(退让性)力量,提高从缓冲阶段快速过渡到蹬伸阶段的能力,由于在膝角大大于135°时,踝角的展幅最大,决定了爆发力的好坏,训练踝关节的力量和柔韧是重中之重。
浅谈如何提高中学生篮球 运动员的弹跳力能力
灵 石 一 中
王 富 红
7.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篇七
【关键词】数学;提高兴趣
一、领略魅力四溢的数学
大数学家克莱因说:“数学是人类最高超的智力成就,也是人类心灵最独特的创作,音乐能激发或慰抚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使人获得智慧,科学可改善物质生活,但数学能给予以上的一切。”
数学的思想、方法、语言、思维方式是研究其他自然科学的基础. 任何一门自然科学如物理、化学、天文学等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数学。自然科学中的规律,从本质上讲是数学规律。如牛顿的力学三定律的万有引力定律以及爱因斯坦的质能定律E=mc2,实际上是数学规律。
对于数学美的追求历来是科学家进行发现与创新的重要内驱力。著名物理学家麦克思韦在没有任何实验依据的情况下,仅从数学美的角度出发,将实验得出的电磁理论方程重新改写,以求得方程形式上的对称优美,令人惊奇的是,改写的方程竟被后来的实验所证实,而且利用方程还可推导出一系列令人陶醉的结果,电磁理论决定性的一步就这样跨出了。这不能不让人相信数学美的巨大魅力。
数学似阳光,似雨露,滋润着科学的每一分支及生活的角角落落.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以“黎曼几何”作为其数学工具的;航天飞机、宇宙飞船等现代化交通工具是微积分的直接应用的结果;微分方程用于生物学,图论用于神经心理学,概率论用于流行病学,数学模型用于蛋白质工程;数据的收集、描述、整理、分析、传输、压缩等处理离不开数学中的概率统计、数论、组合数学;以最小的付出获取最大的收获,正是数学研究中最值问题或极值问题;统筹法、优选法、规划论、最优控制论更是研究优化问题的数学分支。
二、数学家足迹探幽
苏格兰的女数学家奥勒伦绍曾回忆道:“我在圣里奥纳兹的一次终生难忘的经历是我的女宿舍管理员送给我一份启人心智的礼物——腾布尔著的可爱的小书《大数学家》,每一个对某学科有兴趣的年轻人都应该看一本讲述在该领域筚路蓝缕的巨人故事的书箱,如果说在我的生命中有那么一个时刻,让我知道我必须专攻数学而别无选择的话,那么是我初读这本文笔优美的历史书的时候。”无独有偶,著名的数学家索非·热尔曼也是因读了伟大的数学家阿基米德事迹后而爱上数学的,书中阿基米德忘我地投入数学研究,以致敌人手持刺刀站在他面前而浑然不知,反而嚷着叫敌人走开,不要弄坏了他的图形,而被罗马士兵杀害的情节,深深地吸引着她,打动着她,震撼着好,使她意识到数学肯定是世界上最迷人的学科。要不然,阿基米德怎么会如此醉心于它而全然不知死神已经临近?从此,她迷上了数学并走上了数学研究不平凡之路,成绩斐然,名垂青史。这样的事例枚不胜举。其实,数学家不怕艰难、不畏权贵,甘于寂寞、清贫,几十年如一日,如痴如醉地研究数学的历程,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了解数学悠久、辉煌而曲折的发展史和数学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的最好素材,也是使学生树立非学好数学不可的观念及一定能学好数学的必胜的信念的一条重要途径。为此,本人精选了欧拉、罗巴切夫斯基、伽罗瓦、康托、丘成桐、陆家羲六个数学家的故事,作为对教材内容的补充。
三、和谐教与学的方适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竭力活化教材,努力做到使静态的教材内容动态化、情景化、趣味化、生活化:使零星的知识条理化、结构化、系统化,同时,及时引导学生把生活问题数学化。用新颖的形式、巧妙的方法、奇持的事例,生动、形象、幽默的语言,优雅、亲切的教态,清晰、隽永的板书及多媒体技术,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如在讲“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用诗情画意来引入新课,教师先低声吟唱出经典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然后让学生想象出画面,使学生感悟出这一诗句虽经历千百年仍被人们久久传诵的主要原因是它包含着数学的美.“大漠”是指面的形象,“孤烟直”是直线的形象;“大漠孤烟直”恰好反映了面与线垂直美,“长河落日圆”正好是直线与圆相切的具体例证。
由于材料新颖、生动,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注意力被吸引,于是,人人跃跃欲试,于是,个个畅所欲言——于是,学生的智慧花蕾在竞相吐放,在和谐的教与学的方式下营造出绿色的生态的教学环境中竞相吐放!
张奠宙先生说:“教育形态的数学知识,散发着数学巨大的魅力。教师通过展示数学的美感,体现数学的价值,揭示数学的本质,感染学生,激励学生,才是美好的数学教育。”我坚信我们的老师定能以自己高超的智慧及娴熟的教育技巧和机智,引领学生步入一个赏心悦目,富有诗情画意的数学课堂!
8.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研究课题阶段性总结 Word 文档 篇八
(课题结题报告)
研究人员:郝炳英 周维波 曲乃龙 刘锴
一、研究背景
当前初中学生普遍对学习数学不感兴趣,他们认为数学难学,学起来枯燥无味,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不高,所以都不愿意学数学。作为数学教师也感到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难以提高,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学生成绩两极分化十分严重。所以想通过对此课题的研究,寻找一种良好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浓厚的兴趣,使他们热爱数学、乐学数学,从而大面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成绩。
我校是一所非重点中学,导致学生的素质良莠不齐,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较差,良好学习习惯还未养成。加之近年来优秀生源不断的外流,在现有基础上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首先需要思考的问题。我校年轻教师活泼、富有创新精神,中老年教师沉稳、富有经验优势,充分发挥团体优势,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课堂教学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
1、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中学数学教育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陶治学生的情操场,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既要严格要求,又要热情关怀,使他们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这说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是我们学校教育中必须的课题。
2、学生中存在较为严重的厌学情绪,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
3、和学校教育相反的一些现象值得我们深思。
4、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我们学校教育工作者刻不容缓的使命。
5、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我们研究的永恒的课题。本课题试图完善我数学组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中的这一环节。
6、通过本课题的研究,锻炼和提高我校中青年教师的教学和教研能力,提升我校的“校本教研”水平。
三、指导思想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使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学生的创造、发展学生的潜能,了解学生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必须关注学生的发展,而不仅仅是分数;必须体现出尊重和关爱,关注个体的促进和需求;必须体现对人的价值的重视,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必须关注人的主观能动性,开发人的主体精神。
素质教育是针对我国原有的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全新的教育理念,其核心是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但是,如果学生对所学的对象兴趣不高甚或反感,对决定其创新能力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不感兴趣,那么,素质教育的实现将是空中楼阁。另一方面,普通中学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的新生。同时,社会的现实要求是对考入高一级学校学生的值(重点、名牌高中)与量(高中录取率)的不断提高,而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决定中考成绩的前提。因此,无论是从课程标准的要求,还是从教育教学新理念、社会需求的现实需要出发,学校教育必须解决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等问题。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做法
1、注意情感因素,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达到生生互动。
人的认识活动和情感是紧密相连的,学生的学习也是这样。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教师不仅要热爱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对中下生要为他们创设一种宽松、愉悦的环境,使他们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这里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将班级授课、小组合作学习与个别指导相结合,变单一的师生交往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组与组之间的全方位的立体交往。如在教学《分数有理数减法》一课时,教师先出示题目:一块布长9/10米,用去6/10米还剩多少米?引导学生列出版式,然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出得数。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独立思考后,一部分学生举起了手,这时教师提出新的要求:四人小组讨论一下,小组中的每个人都知道怎么想出得数后再举手。看看哪个小组最先弄懂?于是中、上等生为了小组能获胜,不厌其烦地为学困生讲解,全班同学的激情达到了高潮。最后教师随意点名一个学困生回答。结果那个学困生竞会说出想法,学困生讲得好,该组的其他学生也为之高兴,因为他们小组获胜了。之后,由班上的学生点名学困生来回答,学困生都能说出自己的想法,喜悦明显写在他们的脸上。
2、开发、利用教材,提高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一种力求趋近的认识倾向,对学生有深厚兴趣的学生,能自觉地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地进行学习,能自觉地思考和探索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具有化难为易,转苦为乐的作用。情绪高涨、轻松、愉快地进行学习的学生,比情绪低落、忧郁愤满的学生成绩高出20%左右。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说是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数学和经历数学。作为教师应该开发、利用教材,要根据优化课堂教学的需要对材料进行适当的加工处理,根据教学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识规律,把课本中的例题、讲解、结论等书面东西,转化为学生能够亲自参加的活生生的数学活动。要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让学生经历有关的活动,获得对有关知识的体验。不但要让学生知其然,更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如教学生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动手用平移、翻转、对折以及轴对称变换等方法来完成美丽图案的设计,整个推导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真正当了一次“小发明创造者”,品堂到了成功喜悦。教学中,要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成功愉快的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如果我们在教学时能够合理利用社区、家庭中有大量的与数学教学相关的课程资源,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也大的好处。
3、运用好教师的表情和语言
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与组织者,还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这就要求教师与学生之间有和谐的师生关系,彼此敞开心扉和能引起共鸣的情感,而这些又是与教师的课堂表情密不可分。根据所教年段的问卷调查统计,82%的学生认为,他们在课堂上最关注教师的表情。结合本人教学实践,认为课堂表情的运用技巧主要有:
1、亲切真诚的微笑表情;
2、热情自然的认真表情;
3、信任鼓励的眼目表情。对于教师的语言不仅要有激励性,还要情感化,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一些常用语言,有些话虽然经常说,但仔细推敲起来,还真缺少了情感成分,如“看谁做得最快”、“我早就料到会出错”、“你这样解题不规范”等。
4、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水平,让学生在自信中学习
许多学生认为数学学科难度较大,他们学习信心不足。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水平,不急于求成,从发展学生的数学兴趣,培养数学素养出发,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设计教学内容。
(1)、注意“主动”活用教材,消除两极分化
在新教材的实施过程中,发现新教材抛弃了一些偏难的概念、公式,如:乘法公式中的立方和差公式;因式分解中的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一元二次方程中根与系数之间的关系,大大降低了平面几何的证明难度等。对这些已省的难度大的知识,不应该再去挖掘、讲解。对于课本上较难的概念,不强加给学生,而是采用层层突破的方法,使大面积学生理解掌握。例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整式》这节课,概念较多,有单项式、多项式等有关概念共八个,由于学生学习能力参差不齐,要掌握这8个概念是本节课的难点,可采用下列步骤教学,分解教学难点:
(2)、转换方式,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
教学是一个教与学双边的活动过程,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同一个要求,同一种教法,其结果必然是两极分化严重,打击了学困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新课标的练习设计应不仅具有层次性、多样性、趣味性、科学性,而且要针对信息量,思维量和深度提出不同的要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最大的收益,例如:“反比例函数”作y=1/x 和y=-1/x 的图象时,可针对实际问题提出:怎么作函数的图象?作函数图象时应突出什么?大部分同学都能采用基本方法,即列表、描点、连线作出函数图象。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所列表格中的数值与图象,从中发现规律:函数y=1/x 和y=-1/x 的图象自变量取值相等时,函数值应为相反数,对于函数y=1/x的图象,自变量取值互为相反数时,函数值也互为相反数,这说明了什么?可用轴对称变换作图,实现了图象的和谐统一。实践证明,采用多种教学方式的转换,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5、加强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有一部分后进生在数学上费功夫不少,但学习成绩总是不理想,这是学习不适应性的重要表现之一。教师要加强对他们学习方法的指导,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念,另一方面是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法指导。
(1)、教会学生学会“提问”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只有自主学习,善于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才能有所感悟、有所创新。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创设开放的教学情境,营造积极的思维状态和宽松的思维氛围,努力保护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例如,学习公理“在所有连接两点的线中,线段最短”时,可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从上海到广州,一般乘火车路程约为1811米,也可以坐轮船航程约为1690米,还可以搭飞机,只有约1200米。学生仔细阅读后教师可引导提出;“为什么三种行程各不相同呢?飞机的行程最短呢?”然后引导学生将问题抽象,发现并得出公理内容,进而启发学生在现实世界中找出应用这个公理的实例。教师构建“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引导探索——得出结论——提出新问题”的开放式教学模式,促使学生的求知欲(问题意识)不断增强。逐步养成敢于质疑,善于提问,积极主动地去探索知识的奥秘。
(2)、教会学生学会“参与”
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有助于学生自觉掌握科学知识和相关的思想方法,获得自我表现的机会和发展的主动权,形成良好个性及健全的人格。学生参与教学应着眼于所学知识的发生、发展、抽象、完善整个过程中。例如,“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一节教学中,可作如下尝试:①学生动手练习尺规作图:已知线段a、c(c>a)作△ABC,使∠C=90,一条直角边CB=a,斜边AB=c;②学生小组讨论思索:满足上述条件的直角三角形的个数唯一,还是形状大小唯一;③学组讨论思索:为什么对一般三形来说,有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而当其中一边的对角是直角时这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解除了困惑,认识了数学,理解和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
(3)、课间实施专项,分层练习测试,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
在以往的教学中,由于不重视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在每节课中很少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即使检查,也是出几道认为学生应掌握的综合类题目,因此话多学生尽管听了一节课,也掌握了一部分内容,但在课堂测验或单元测验中却反应不出来。这样既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利于教师了解学习情况。为了改变这一状况,现在从数学知识入手,把一个数学知识的学习分成几个过程,并对每一个学习过程进行测试。
(4)、课后制作数学错题集,提高学生反思能力。
为了解决由于教师方面的问题而产生的数学学习障碍提出不能再把学生当作盛知识的容器,必须把学生当成和教师平等的人的设想,在对学生进行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数学错题集”,强化学生参与数学教学的意识,并给其参与的具体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能力。错题集卡的内容按评价内容可分为认知领域和情感领域两大部分,给学生一个自我反思和与教师交流的机会。
6、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针对新教材注重生活体验的特点,从设计教学情境的内容选择上,老师应紧贴生活,从身边找素材,或直接组织学生活动参与。教师应该学会将一些生活中的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让学生在生活中的体验成为数学学习的帮手,这样不仅能有效地提高数学知识,也能够使数学成为生活中有用的数学,成为学生们的需要,从情境使用的目的上,老师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价值。从而有效地缩短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心理距离,减轻学习数学的心理压力,提高学习兴趣。
7、注重课堂总结的艺术
一个恰到好处的课的结尾能起到画龙点睛、承上启下、提练升华的作用,它可以给学生留下难忘的记忆,激起学生对下一次教学的强烈渴望。例如: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教学结尾设计:由学生总结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1)AB=CD,(2)AD=BC,(3)AB∥CD,(4)AD∥BC(5)∠BAD=∠BCD,(6)∠ABC=∠ADC,(7)AO=BO,(8)BO=CO 教师:分析平行四边形的八条性质,我们不难看出,一个四边形满足(3)、(4)两条,就是平行四边形(定义),这就使我们产生了一种猜想:是否一个四边形满足了上述八条中的任意两条,都可以判定该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请同学们课后探究。
以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作为课堂的延伸,要求学生根据已学知识进行探究,由于条件、结论的开放性,不同思维水平的学生或多或少能说出自己的组合方式,并进行有效的推理说明。这就大大激发了学生课后参与数学学习的热情,培养了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学实践证明,学生能完成大部分猜想的证明,在这期间,学生体验了平行四边形判定依据的过程,更激起了学生对下一次学习数学的强烈渴望。
8、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心理学认为,人的情感与认识过程是相联系的,任何认识过程都伴随这情感。初中生对某一学科的兴趣与学习情感不可分,他们往往不是从理性上认为某学科重要而去学好它,常常因为不喜欢某科任老师而放弃该学科的学习。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保证和促进学习的重要因素,特别要对后进生以及家庭困难的学生热情辅导,真诚帮助,从精神上多鼓励,学法上多指导树立他们的信心,提高他们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五、课题效果分析
1、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学生开始喜欢数学。
教师在课堂上不仅仅是看学生听课认不认真,作业做得如何,更主要的是看学生的心理活动怎样,看学生是否喜欢数学课;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否完全调动起来;看是否增强了学生的数学意识,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兴趣。现在我们大部分学生体会到数学并不那么枯燥乏味,离我们并不遥远,原来它就在身边,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具体表现在:
(1)、课堂充满了生活气息。(2)、课余充满了数学气息。(3)、完成作业的浓厚气息。
2、促进学生对知识和生活的理解
数学与生活相联系,枯燥、抽象的理论与个体形象的事物相联系,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理解得更深,记忆得更牢。
(1)、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通过形象、生动、有趣的生活情景引入课堂,使原先抽象、枯燥、复杂的数学知识变得形象、简单、易懂,学生自然就学得认真,理解深刻,掌握牢固。
(2)、促进学生对生活的理解。
许多学生在他们的潜意识中,生活和数学是不相干的两码事。但通过此课题研究后,学生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课堂中的数学问题又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更将所学的知识用于解决生活问题,学会用数学眼光看待生活。
3、学生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教学由原来的教师讲授、学生记忆,改变为教师创设教学情境、学生小组讨论、探索、总结出概念,学生由原来的无备而来改变为预习后的有备而来,能跟随教学进度;随着数学错题集制作和随堂的专项,分层练习测试,学生能时刻感受到自己的学习方向,时刻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学生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学生数学成绩。
4、教师的教育观念得到了转变,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1)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觉得学生的世界无边无垠,要教育孩子,还需心理学、教育学等知识的随时积累、更新、渐渐养成了勤学习,勤实践、勤反思、勤总结的习惯,使我们的教学能力得到了提高。课题组的所有老师无论是课题研究的本领还是课堂教学的水平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2)课堂授课理念实现更新,课堂效益得到新突破。全体课题组教师的教学观念在变,主要表现在:一是把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深入课堂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二是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远程教学资源,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现代教学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三是教师课堂授课艺术得到极大转变,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交流者合作者,对学生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得学生由原来的“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课堂的40分钟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40分钟。
六、思考与建议
学生的学习意志不强,存在反复性。学习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这就需要有坚强的意志去克服,去解决。中差生在学习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如“我的记忆力不如别人”,“我的脑袋没别人灵活”等,往往产生自卑和畏难情绪,缩手缩脚,固步自封,他们经不住困难和挫折的考验。心理承受能力较弱,为培养学生学好数学以及其他学科的意志,虽然经常结合教学,进行学习目的性和理想的教育,但总有学生反复。
9.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研究课题阶段性总结 Word 文档 篇九
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学习就会积极主动,学得轻松而有成效。但是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主要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能创造性地学,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品德课堂教学应该怎样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呢? 下面就我们在品德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就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平等,课堂氛围和谐,师生间只有处于一种平等、信任、理解的状态,才能营造出和谐、愉悦的教育氛围,才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教师要以一颗火热的心爱护学生,真诚的对待学生。一视同仁,赢得学生的信赖,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如果学生喜欢这位老师,就相信老师讲授的道理,愿意学习老师讲授的知识,自然就对老师讲的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二﹑风趣的语言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
“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的提出更容易让人接受”。恰到好处地运用教学幽默,那将起到像在一盆菜中加入了味精,从而激发人们食欲的作用。如果,教师的教法呆板,语言功夫不到家,则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巧妙的使用幽默语言,会引起学生的共鸣,幽默的教师,不仅会给学生增添快乐,还能让学生在快乐中轻松接受知识。例如:在讲八年级下册第五课《当冲突发生》一节时“校园不容暴力”,人的情绪偶尔会有激动的时候,你激动过吗?你的身边有没有出现过校园暴力呢?想一想为什么会发生校园暴力?举出你身边的例子,找一找校园暴力的“典型”,说一说他们做的对吗?
三、用时政新闻和现实生活热点话题吸引学生 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美国的霸权主义,学生非常感兴趣。例如:八年级下册《合作就在身边》一课,在国际观察这一话题中向学生讲述昆明“301”严重暴力恐怖事件在国际上引发的重视及世界各国共同寻找马来西亚航空公司消失的MH370飞机的时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充分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知道合作的重要性。再如:《你就是一道风景》一课用学生喜欢的电视剧《爱情公寓》里面的台词进行导入,学生立即就激发了学习的兴趣,了解了本课所要学习的内容,进入了良好的学习状态。
四、现代化教学手段活跃课堂气氛
有效地运用多媒体设备,以其新鲜、活泼、生动的形象,刺激学生的“快乐”神经。如:我在上“我们共同的家园”时,展示漫画“举不动”,表明世界人口总数2000年已达60 亿;展示漫画“地球的呻吟”,表明环境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再播放实况录像“在中国……”,看人们是如何浪费资源,如何污染江河湖海,如何乱砍滥伐森林等等,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我们面临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形势,从而落实到教学目标:我们必须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整节课,学生在惊叹、感慨中,踊跃发言,激烈讨论。下课铃响了,同学们还沉浸其中,依依不舍。使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有利于增强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和时代性,增加教学容量;使教学氛围更加生动活泼,更好地落实因材施教,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采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加深了对教材基本理论的理解,并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五、创设悬念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学生提供自由想像、自主思考的空间,力求在启动学生思维的基础上,在鼓励他们尝试探究的过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如在学习《父母的爱》一节时,为了让同学们更为深刻地体会到父爱和母爱的重要作用,我给同学们补充了-则材料--“一母亲在女儿高考落榜后鼓励她去教书,不到-个星期女儿因讲不清题而被学生赶下讲台。母亲又鼓励她去学裁剪,不到一个月女儿又因裁剪不合身的衣服而被老板辞退……”讲到这里,我设计了一个悬念:“同学们猜想一下这时母亲会说什么,又会对她今后的人生产生怎样的影响?”同学们普遍认为:“如果母亲继续鼓励她,她终将成功。如果母亲责备她,她可能会从此意志消沉。”这种设计悬念让学生探讨的方法比直接告诉学生答案效果要好得多。也让学生在不断质疑的过程中,激发出学习的兴趣,从而不断探索知识的奥妙。
以上是我课题小组成员在本学期的做法与实践,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足。
一、在以风趣幽默的语言营造课堂气氛的时候会有收不住的现象发生,八年级的学生相对比较不好控制,过于幽默不利于教师对课堂的把握。这样就会造成班级纪律差,课堂效率低的情况。尤其是部分不安分学生会借此机会发挥自己的“特长”。导致教学无法有秩序的进行,从而必须要浪费时间加以压制。
二、用时政新闻和现实生活热点话题吸引学生的时候有时会把握不住时间,每当提出学生喜欢的话题及生活热点话题,学生们就特别的积极踊跃,生成问题就会不断增多,解决问题的时间就会增长,这样就会导致时间不够,课堂容量小,时间不够用等情况。学生也会有意犹未尽的感觉。说的过多了也会使学生过于沉浸在他们喜欢的话题上,从而忽略了课堂上其他重要的内容。
三、使用现代化手段进行教学虽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也有一定的弊端:
①学生过于关注图片、视频,不思考; ②课件制作不当,不精练;
③教师点拨不到位,课件起不到实质效果; ④个别学生只抱着看热闹的心态来观赏课件内容。改进措施
一、在教学过程中虽然要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但是也要在保障课堂效率的基础上进行,幽默的教学要有限度,该幽默的时候要放开,该收的时候要收的住。虽要以学生为主体,但教师的主导地位在这个时候必须要体现出来,否则就事倍功半了。
二、在制作导学案时寻找学生喜欢的话题进行教学,但也要预设出生成的问题,做好预设时间,有些问题可以给予解决,有些问题则可以课后进行讨论,必要时可及时制止。不得完全顺着学生的思路进行教学。
10.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初中数学的兴趣 篇十
一、打破传统的“灌输式”,让学生参与进来
新课标规定,教师要采取新模式教学,但是在具体的操作中,有的老师图省事,还是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对新教学模式甚至有抵触态度,他们认为,新课堂教学模式就是让学生自由发挥,毫无约束,“全班乱哄哄,上课一窝蜂”。他们觉得难管,不好操作。所以弃而不用。笔者认为,这些老师之所以有这样的认为,一是怕麻烦,备课要充分,设计课堂要充分,追问启发要灵活机智,这无疑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是守旧心理在作怪。他们不愿意抛掉自己多年来已经熟悉的教学方法,觉得这样提高学习成绩更有效。我们要改变这样的想法。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变“一言堂”为“百花齐放”,把大家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学生参与了,他才对这门课知道了解,在这节课上有了提高,获得了学习上的满足感,他才对这门课有依赖,才会深入钻研其中更多更深的内容。所以,老师不能怕学生参与进来,没有学生参与的课堂是不完美的课堂,是不符合科学的课堂。
二、采用“启发式”教学,鼓励思考,大胆创新
“启发式”教学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據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启发式教学的实质在于正确处理教与学的相互关系,它反映了教学的客观规律。其特点是: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积极性相结合;强调学生智力的充分发展,实现系统知识的学习与智力的充分发展相结合;强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实现内在动力与学习的责任感相结合;强调理论与实践联系,实现书本知识与直接经验相结合。教师在教学时,要善于启发学生思考:诱导而不处处硬牵着学生走;激励而不使学生感到压抑;给学生点明解决疑难的“诀窍”,学生就会积极地与教师配合,主动地动脑思考。
三、克服死板教学,激发兴趣,让课堂充满活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其所学材料的兴趣。教学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不是天生的,是靠后天培养的。心理学家认为:“凡是没有发自内心求知欲和兴趣而学来的东西,凡是没有经过紧张脑力和克服困难而达到真正理解的东西,是很容易从记忆中挥发掉的。这不单是忘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不能发展思维能力。”由此,可以看出,在学习数学中,想舒舒服服地去培养兴趣是不可能的。即使是一位数学天赋很高,成绩也一直不坏的学生,也要花费相当多的精力才能培养起数学兴趣来。死气沉沉的教学课堂不仅令学生昏昏欲睡,痛苦不堪,还会使老师本人觉得尴尬无比,那么我们都喜欢的高效、充满活力的课堂在哪里呢?笔者认为,除了老师把教学方式改变之外,还要有饱满的热情,幽默的语言,具有这些能力会大大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在合作中交流,在讨论中进步
新课标要求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引导学生要积极地进行合作交流,让“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成为学生的主导性学习方式,强调新课标对交流与合作方式的重视,对学生发展的好处。交流与合作特别是高中数学交流与合作的方式与途径的开发需要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更多的发展与创新,以适应新课程标准。《标准》中提到的合作交流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不可否认,合作交流能力是21世纪合格人才重要的素质。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新课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呢?一要进行师生的交流与合作。师生之间的数学交流与合作可以有多种形式,从课堂形式来看,在教师的宏观组织下,烘托出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对于整个交流与合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课堂上创设一定的情境模式,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合作与交流。二要进行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学生与学生之间在学习数学中的交流与合作是合作交流的中心环节。教师一定要在教学过程中创造一定的机会,让其发展、碰撞、直至擦出火花。学生之间进行交流的另一种方式也可以是问题研讨式交流与合作,同样也是适时创造合适的情境,由学生提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见的问题,和全班同学一起交流合作,由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自己探究问题,一起合作交流,直至达到问题的本质。
11.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研究课题阶段性总结 Word 文档 篇十一
联系电话:***
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有效教学是指在师生双方共同的教学活动中,通过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性能力得到很好地发展,学生整个生命体得到真实的进步和成长。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既要减轻学生课后的学习负担,又要让学生较好地理解概念,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并能将所学的物理知识与生活、生产实际相联系,运用所学物理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构建高效课堂。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我从一些环节、做法,谈谈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
一、备课时深入分析学生,摸清学生底子,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
备课不仅要掌握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吃透教材,更要摸清学生底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哪些基础知识已经掌握好,哪些基础知识还没有学好,然后根据学生原有知识状况处理教材,选择教法,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智力和潜能,一旦课堂对学生产生了吸引力,有效性在某种程度上就有了保障。如:在《串联电路电阻的计算》一
课中,在新课教学前先对学生进行学情分析——学生原有知识水平及学有困难之处的分析:学生已经在八年级学习了简单的串联电路,知道什么是串联电路;学生通过学习已理解串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特点;学生通过学习已知道多用电表(欧姆档)的读数方法;学生初步具备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的能力。但是学生在串联电路电阻的计算中,得出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导体电阻之和是重点,估计学生要得出这一结论存在着一些困难;在说明串联电路的总电阻一定大于各个串联导体的电阻的道理时,估计学生可能存在着一些问题;在利用串联电路电流、电压和电阻的特点并结合欧姆定律解决简单串联电路的问题是难点,估计学生在独立解决这一问题时有一定的难度。在了解了学生在学习上可能出现的困难等学情分析之后就可以因材施教,从关注学生学习的角度来进行教学设计。当然这种教学设计一定要以学生的学习基础与发展为切入点,“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只有充分了解了学生的学习困难后再进行教学设计,才能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开出好头。
二、结合生活生产实例导入新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生活的例子都包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教师若能以学生经历过的“趣题”、“趣事”导入新课,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情绪高涨的进入新知学习准备状态,并唤起潜在的有意注意。例如:在讲《大气压强》这一节时,我将一个较大的光滑平底菜盆倒放在讲台上,提问:“谁能仅用一只手将菜盆竖直提起来?(力作用在盆底)”几个学生走到前面来试,结
果都不能提起来,我从衣袋中悄悄取出一只带挂钩的皮碗迅速压在盆底然后提起,学生们用惊奇的目光看着我,我顺便问:“你们想知道其中的原因吗?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大气的压强》”,这样就很轻松地引入了课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讲摩擦起电时,我引导同学门回忆“冬天,天气干燥,长头发的女同学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头发经常粘住梳子”。通过这些实例,紧紧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完成了学习任务。这样课堂就活泼了,师生的双边就显得和谐、融洽,必定会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营造民主氛围、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保障
师生关系的和谐、融洽,师生间建立起一种民主、平等、亲切的关系,创造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成了学习的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就能保证学生心情愉快、积极主动地学习,学生就能逐步形成进取、探索、创造性的良好的学习品质。
四、有针对性进行课堂小结,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针对不同的课堂教学类型,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要求,考虑到教学对象的知识结构、智力水平、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精心设计出与之适应的课堂小结,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在课堂教学结束之际,可结合实际情况,尝试让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加以小结、整理。在让学生进行课堂小结的时候,我坚持“立体分层”原则,依次让一名成绩优秀的、中等的、后进的学生对课堂所学进行小结表述。由于接受能力不同,他们大致分别能小结表述出90%以上、70%以上、60%以上课堂所学知识。通过这一环节,我们可以发现优生的创新火花,中等及以下学生什么地方尚未理解和掌握,为后续教学中及时查漏补缺,探求新知设下伏笔。
12.如何提高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兴趣 篇十二
关键词:高等数学;厌学;兴趣
高等数学是财经类、管理类和工程类等本专科学生都要学习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由于高等数学的基础性、抽象性、严谨性和逻辑性,让很多大学生对它望而却步,他们认为高等数学抽象、枯燥和烦琐,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同时,随着高等数学课时量的不断减少,教学步伐却越来越快,有的学生跟不上进程,久而久之,就产生了厌学情绪。因此,学生对高等数学的学习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时为了应付期末考试,而机械地记忆所要考的知识点、解题方法及步骤。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越来越亲近数学、热爱数学?如何做到一堂数学课既生动有趣又深入浅出?这些问题都值得教师认真地思考。结合自身的教学体验,笔者认为要提高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兴趣,必须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上好高等数学的第一堂课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教师要上好高等数学的第一堂课,为学生后续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开端。那么,如何在第一堂课将学生牢牢吸引住?
1.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
(1)解决要“学什么”。一是告知学生中学数学和高等数学的联系和区别。二是做好中学数学和大学数学的衔接工作,可以让学生逐步加深学习,这样学生对高等数学的学习就不会感到畏惧,在一定程度上能建立自信心。
(2)理解专业与高等数学的关系。目前由于高等院校受社会需求影响,轻数学课重专业课的现象比较严重,而忽视了数学课的作用。从短期时间来看是对专业课有利,但长期下来实是对专业课非常不利。再加上学校不断增加专业课的课时量,相应地数学课的课时量越来越少,以致学生遇到计算问题时无法理解和解决,而专业课教师又不给学生补充数学知识,这样的安排给专业课后期的教学带来很大的不便。因此,学生对专业课知识也只能是一知半解了。专业课程的教学和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对数学是有依赖性的,离开数学而独立存在的专业课教学和学习很难达到满意的效果。
2.做好课堂的组织工作
教师在进入课堂时,就会成为学生的关注点,学生会特别注意教师的言行。因此,第一节课讲什么又该如何讲,就显得非常重要。
(1)介绍自己和课程。这里的介绍包括自我介绍、课本介绍、课时安排、学习内容、学习方法、考核方法等相关内容的介绍。教师在介绍自己时,内容必须含有名字和联系方式,主要是为了方便解答学生在以后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调节课堂氛围。教师在第一堂课时切记不要给学生“下马威”,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应尽量保持轻松活跃的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自觉进入学习状态。
(3)做好救场工作。在21世纪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高校教师面对的都是有新思想的新一代。因此,从某个层面说,学生可能在某些方面所掌握的知识比教师多。在课堂开展过程中,教师有可能随时会遇到学生刁难或者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在这种状况下,教师要先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要回避学生的问题,鼓励学生提出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做好课后的总结工作
第一堂课结束后,高校教师要进行自我总结,还要听取学生的意见和评价,进一步进行自我评估、自我调整,为后续的教学工作积累经验。
二、提高教学水平,创新教学方法
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师必须创新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方法是“静态演示”,不能很好地展示实物的抽象部分。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多媒体教学越来越受师生的欢迎。多媒体技术具有内存大、运算快、图像直观易懂等特点,可以把大量的数学知识以文字、声音、动画等形式展现出来,让学生更易接受和理解抽象概念,延伸了数学知识,加快了教学进度。
三、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会应用美的眼光来欣赏数学美,形成数学素养。首先是简单美。例如,对于数学表达式F=ma来说,所含的符号少且结构简单和直观性强,这一表达式是物理上的牛顿第二定律。其次是统一美。数学中一些表面看起来不同的概念、定理、法则,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处在一个统一体中。最后是对称美。研究函数时较多运用轴对称、中心对称和周期对称。这些对称结构可以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对数学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教师从美的角度给学生呈现数学,这样会大大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 吴赣昌. 微积分[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
[2] 吴筠,张珍珍. 关于如何上好大一公共数学课的几点思考[J].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2).
[3] 汤永龙,黄锦. 大学数学的多媒体教学和热情教学之研究 [J].教改教法,2014(9).
13.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研究课题阶段性总结 Word 文档 篇十三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最大的动力。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素质的关键之所在。它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的目标,激发更大的学习欲望与更强的学习动力。兴趣总是和成功联系起来的,而经常品尝成功的喜悦,更能增加兴趣的提升。如此循环,最终就会走向更大的成功,历史上不乏因兴趣而最终成为伟大人物的例子。那么,到底应如何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呢?特别是刚进入小学的一年级新生,对一切都好奇的他们,我们该如何做呢?
一、要了解学生的特点
要了解学生的特点,首先要熟悉学生的性格特征,一个班几十个学生,性格各不相同。有的外向,有的内向。表现在课堂上,外向型的胆大,敢于举手发言,就是不会也敢举手。同时他们又特别好动,听课不够专心,小动作不断,经常影响到其他的同学。作业也不够认真,比较马虎。而内向的学生就显得特别安静,课堂上非常遵守纪律,听课专心,作业认真。但一般不会举手发言,哪怕他什么都懂也不会主动说出来,就连下课也不去玩。其次要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有的学生经过学前教育,知识水平较高,对新授知识已经熟悉,对教师的教学显得有点不耐烦。而未经学前教育的学生,对新授知识又不易接受。再次就是学生的智力水平差异,在教学中对知识的接受程度也不相同。还有学生的家庭环境,家长对子女的态度等因素。作为一名教师,只有了解了学生的这些个体差异,才能因材施教,选用学生喜欢的教学方法,创设一个最佳的学习环境,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诱发他们的求知欲,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学时,教师要根据教材的重难点和学生的实际,设计有趣的提问,抓住学生好胜的特点,创设成功的情境。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直观教具的应用
小学生的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对于抽象的数字和符号不能很好的理解,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思维更是具有明显的具体性、形象性的特点。我们在教学中要坚持直观形象这一原则,即用具体、形象、生动的事物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他们能用眼看、用耳听、用手做、用嘴说,以从形象到抽象的顺序加深对知识的掌握。从而使学生觉得数学其实很容易学好,因此对数学也就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教学手段的灵活多样
低年级的学生爱说、爱笑、爱玩,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忽视这一特点,一味平铺直述地去讲,必然会使学生感到疲劳乏味,是达不到良好的效果的。教师应利用有效手段,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物体用做教具,如用数字卡片找朋友、结对子、开火车、列算式,用手指表示数的多少、组成、分解、配对,就连粉笔头也可以利用起来,而最吸引学生的就是利用学生来在游戏中进行教学。让他们在活动中去说、去笑、去玩,从中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进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14.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的学习兴趣 篇十四
一、从课堂入手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控制下有序地进行的,“老师牵着学生走”。而在探究学习中,“老师围着学生转”,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和谐的课堂氛围显得尤为重要。而一节成功的数学课,关键是教师在课堂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要抓好课堂质量,教师首先要备好课。这不但要备好教材,备教法,还要备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订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做了详细的记录。每一节课都做到“有备而来”。
课堂里精讲、精练,并且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层次学生的需求和学习能力。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创造平等的参与学习的机会,才能使每个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自主学习,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比如在课堂创设问题时,教师应该把问题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问,或多让一些对数学较困难的学生多点启发,让学生置身于问题之中。充分发挥主体性,亲身参与体验。而有所发现、领悟时就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在不知不觉中获得认识。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课堂练习也是课堂教学的一个关键环节。学生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通过练习进一步消化巩固所学的知识。而学生对例题是否掌握,也是通过课堂练习体现出来的。因此,教师在创设课堂练习时,尽量让学生到黑板去演算。这就尽可能地照顾到一些后进生,这样教师还可以在旁帮助学生分析解题思路,指导计算过程;或采取“一帮一”的方法,让优差生分为一组,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再小组讨论后集体订正。这样也可以照顾到差生的成绩。
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民主的。在融洽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心灵、思维得到充分的解放,从而唤醒了学生的自我意识,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从作业入手
学生大多是贪玩好动的。有的学生因为太贪玩而忘了写作业,以至每次作业不按时完成,导致对学习不感兴趣。那么怎样从平时的作业中来调动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呢?
首先是作业评比法。比如把学生成绩分为优、中、差三等级,然后要学生在同等级的同学之间作业评比。每次作业的时候交得及时、写得整齐、做得对的,教师应及时表扬,并有一定的鼓励,或奖励作业本,或奖励铅笔。目的是鼓励学生下次作业完成得更好。而作业不及时交的,或太潦草的,教师也不要加以指责,应该提醒他们:这次作业你们完成得不太好,可不要有下次哦。本来老师要奖励你们作业本的,老师先帮你们保存着,要是下次写得好,有进步,老师再奖励给你们。也许教师简单的一两句话,也有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差生跟差生比,相對来说作业会有点困难。不过每次这些学生的作业,只要他们及时完成,并有一定的成绩。教师不妨也奖励他们作业本,这样对他们的成绩也许也会起一定的作用。
其次是作业评语法。平时我们都知道,评语一般是语文老师针对学生日记或作文的内容加以评定的语言。而数学老师对学生的作业就及少有评语,因此,我们数学老师也不妨给学生作业做些简单的评语。比如“你这次作业写得很棒,老师很满意,以后继续发扬哦!”“你真棒,每道题都做对了,老师好高兴,继续努力哦!”“你有进步了,好好加油,老师相信你能行!”老师简单的一两句话,可对学生来说可是很大的鼓励。因此数学评语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发现,学生平时的作业给一定的鼓励,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研究课题阶段性总结 Word 文档】推荐阅读:
如何提高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12-02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范文07-06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课题阶段性小结10-02
如何提高弄村女学生对体育课的学习兴趣专题07-21
如何提高后进生的学习兴趣10-15
如何提高初中生英语学习的兴趣11-12
浅谈如何提高中职学生的体育兴趣06-22
如何提高数学学习成绩07-31
如何提高数学学习效率12-09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口算能力09-19